锦绣绚丽巧天工-中国嘉德
中贸圣佳2017秋季艺术品拍卖会——一场奢华的艺术盛宴明日开启!
中贸圣佳2017秋季艺术品拍卖会——一场奢华的艺术盛宴明日开启!凛冬已至,万物伏藏,在这样一个美妙的季节,我们为您献上冬日里的一抹暖阳。
明日,中贸圣佳2017秋季艺术品拍卖会将于北京嘉里大酒店盛大开启,12月18日至19日预展,20日至21日拍卖。
本季秋拍共甄选2000余件艺术臻品,16大专场,为您全方位呈现古今意趣,展衍文化艺术精髓。
今诚邀众藏友同赴这场文人雅士情之所系的艺术盛会,期待您拨冗莅临,共襄盛举!专场精品预览中国书画版块,共遴选出527件拍品。
包含《中国书画》、《新芽③》、《心源》、《至美圣佳》专场以及《曾谙》专场中的部分拍品。
《中国书画》专场拍品114件。
“同一藏家提供——毛润添先生上款”专题涵盖黄慎、郑板桥、李可染、启功、刘海粟、董寿平、吴作人、萧淑芳、黎雄才、关山月、高剑父、唐云等一批古代、近现代大师作品。
另有拍品张大千《江山帆影》,1969年出版于纽约文化中心《张大千画展》;石鲁《行书》出版于1985年《香港博雅艺术公司成立四周年纪念展展览画册》;亚明《十万坪》出版于1979年《三湘四水图》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95张大千《江山帆影》92×62cm 约5.1平尺著录:《张大千画展》图版14,纽文化中心,1969年。
展览:“张大千画展”,纽约文化中心,1969年。
备注:曾克端题签。
估价RMB: 5,000,000-8,000,000296?石鲁(1919-1982)《行书》立轴?水墨纸本展览:中国书画文房四宝展—香港博雅艺术公司成立四周年纪念展,北京荣宝斋、北京燕京画社联合主办,1985年,香港。
80×44 cm.?31 1/2×17 3/8 in.?约3.2平尺估价RMB: 300,000-500,000304 亚明(1924-2002) 《十万坪》镜心设色纸本出版:《三湘四水图》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79年12月,第50页。
说明:附徐纯原题跋照片。
盛世剔红 华美乐章
盛世剔红华美乐章作者:伍剑来源:《天工》2016年第04期说到当代的剔红艺术,一定要提到一个人,她就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雕漆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殷秀云。
因为,她的剔红作品获奖情况:雕漆《红楼人物福美瓶》获2005年北京第二届工艺美术展工美杯银奖。
雕漆《十八罗汉圆盘》获2008年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精品展金奖。
雕漆《群仙祝寿圆盘》获2008年“中华民族艺术珍品”奖证书。
雕漆《洛神赋》获2008年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精品展金奖。
雕漆《文殊菩萨圆盘》获2009年“中华民族艺术珍品”奖证书;2011年获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浙江)博览会银奖。
因为,她的作品令人震撼:2007年,北京工美集团委托殷秀云牵头设计、制作国庆60周年的雕漆献礼作品《鼎盛中华》。
这是一个雄伟造型和宏大的构图,契合60周年国庆里程碑般的意义,造型为“鼎”。
鼎是中国古代最为重要的礼器,也是国家政权的象征。
在整体图案设计中,必须注重传统和时代色彩相结合,图案与鼎的造型相呼应,才能表达祝愿祖国福瑞吉祥及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寓意。
正面的“开国大典”图案,参照同名油画《开国大典》,有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和新中国成立等12位伟人像,寓意中华民族从站立到再度腾飞。
鼎背面以题为“中华赋”的文字相呼应,讴歌建国60年的辉煌成就。
文字的背景及下部有蜿蜒曲折的长城图案,左侧面是黄河壶口瀑布,右侧面是长江三峡。
开光四周的图案,有56朵盛开的牡丹花和60只飞翔的和平鸽,寓意56个民族大家庭共庆祖国60周年华诞。
为了使作品达到新颖、庄重、美观、大气、震撼的艺术效果,殷秀云光设计就用了5个月的时间,其中包括造型设计、图案纹样设计、工艺设计。
最终作品取名为“鼎盛中华”,选用迄今为止最大、最重的青铜器司母戊方鼎为原型。
设计完成后,遇到的最大难度是大鼎的雕刻。
其一,雕漆器物一般都是俯身雕刻,而鼎必须立式雕刻;其二,更大的难度是领袖人物的雕刻。
传统雕漆人物基本是程式化的“千人一面”,而“开国大典”需要雕刻大家都熟悉的伟人像,这在雕漆史上是没有先例的,如果一刀有误,将“满盘皆输”。
花丝镶嵌,盛世天工的玲珑之美
花丝镶嵌,盛世天工的玲珑之美作者:轮奂来源:《收藏/拍卖》 2018年第10期“采金为丝,妙手编结,嵌玉缀翠,是为一绝。
”这里所描摹的正是巧夺天工的花丝镶嵌技艺。
与西方珠宝的繁复相比,东方的花丝镶嵌工艺更加侧重于一种精雕细琢的美,将东方人崇尚细腻的性情体现得淋漓尽致。
花丝镶嵌位居燕京八绝之首,又被奉为蓉城的“四大名旦”之一。
两千多年来,一直为宫廷御用,也在时代发展的浪潮中蜕变为独具东方特色的奢侈品。
它是金与火的艺术,在无数次锻打、焊烧中化金银的刚为绕指柔,灵动的曲线、通透的轮廓,再缀以闪烁的珠石,已美得不可方物。
金与银,自古贵重,世界各国的能工巧匠无不极尽装饰之能事,把金银演化为一件件矜贵的巧饰,装点着人们的日常,也彰显着享用者的尊贵。
而心思细腻的华夏人在数千年加工金银的技术累积中,发明出一种独特的工艺——花丝镶嵌。
这种工艺是唐代权贵酒杯上的金框宝钿;是明代帝后衣冠的高级定制;是清代贵妇们佩戴的玲珑头饰;更是近现代风靡欧美的东方奢侈品。
它的魅力,在于华贵、也胜在一种巧夺天工的美轮美奂。
花丝镶嵌,是花丝编织与宝石镶嵌两者组合起来的工艺,又称细金工艺。
花丝镶嵌的基础是花丝,但其的制作并不轻松。
花丝拉制前,要先将金、银等贵金属放在轧条机上反复压制为粗细合适的方条状,然后用专用的手工拉丝工具将金银条穿过大小不一的眼孔,最小的眼孔比头发丝还要细,穿过顺序必须由大至小,不能跳过,并经过几次拉制才能使其逐渐变得光滑,成为“素丝”。
“素丝”还需被搓制成各种带花纹的丝才可以使用,“花丝”之名由此而来。
最常见的花丝是由两三根素丝搓成的,这也是最简单、最基本的样式。
更复杂的还有拱线、竹节丝、螺丝、码丝、麦穗丝、凤眼丝、小辫丝等林林总总近20 种,分别对应不同物象的塑造。
当金银被拉为细丝后,就可以“ 花丝为骨,镶嵌做饰”。
制作者通过掐、填、攒、焊、编织、堆垒等八大传统技法进行造型,在这一过程中难度最高的是将细如发丝的线丝焊接起来,并织成网状,稍有不慎,整件作品将前功尽废。
广州嘉德夏拍6月开槌
广州嘉德夏拍6月开槌作者:暂无来源:《收藏/拍卖》 2011年第6期中国嘉德2011广州夏季拍卖会将于6月11日开槌,包括中国古代书画、名人法书、中国近现代书画、岭南名家书画、中国油画?雕塑?版画、艺苑琳琅、紫砂佳器、欧洲古董自鸣钟、“MASTER of ART DECO GLASS”和稀世真藏十大专场,此次稀世真藏专场推出了顶级葡萄酒、国酿茅台和LALIQUE经典酒具三个专题的拍品。
钱维城极精佳作古艳登场2010 年古代书画的成交总额首次超越近现代书画,标志着古代书画的传统价值回归,行情全面复苏,引领整个艺术品市场的纵深发展。
今年,广州嘉德搜罗一批名家作品,其中最令人瞩目的是数件明清宫廷画家的重要作品,分别是明林良《双鹰栖石图》、吕纪《秋景文禽图》以及清钱维城《花卉图册》。
钱维城是乾隆皇帝钦点的状元画家,作品典雅端庄,浑厚华滋,呈现出一派宫廷富贵的气息,非常符合乾隆皇帝追求中和、平正的美学思想。
《花卉图册》为其极精之作,盈寸之间,精致可爱。
所绘之八种花卉,分别是西府海棠、栀子、玫瑰、金丝荷叶、虞美人、翠梅、鱼儿牡丹和金盏。
花朵枝叶刻画极为精细,枝叶先勾边线,再施以淡雅的色彩,技法纯熟,气质清丽,傅色别有神采。
此册著录于《石渠宝笈三篇》、《秘殿珠林·石渠宝笈合篇》,为清皇宫内藏之钱维城重要作品。
更难得的是,册页八开均附乾隆皇帝御题七言诗,其重视和喜爱程度,可见一斑。
现今流传于社会,如圭璧般珍稀。
近现代书画部分,依然是名家荟萃,精彩纷呈。
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张大千、徐悲鸿、李可染、吴冠中等近现代画坛巨匠亦不乏可圈可点之佳作,不唯古人专美。
对张大千而言,峨眉山是再熟悉不过了,这座风光秀丽的佛教名山,曾吸引大千自1943 年至1948 年五次登临,可见其对峨眉山之情深。
《峨眉金顶》作于1948 年,以董北苑、米南宫法成之,皴染整饬严谨,细节描写精丽。
雄伟中见秀丽之气韵,清寂中现苍郁之厚重。
拍场快递
拍场快递作者:暂无来源:《收藏/拍卖》 2011年第3期髡残《快雪时晴图》编号:1016尺寸:112cm×35cm,纸本设色,立轴,1662 年作来源:北京匡时2010 年秋拍古代绘画专场成交价:436.8 万元《快雪时晴图》作于康熙元年夏,石溪于此图中用极其精炼娴熟的笔墨,把雪后山林、丽日初升、万物苏醒之景描绘得淋漓尽致,立于画前可感寒意袭人。
此幅上有款识:快雪初晴候,疏松隔岸闻。
水声高下涧,山色去来云。
双履泥涂滑,一藤山迳分。
满怀吟未就,清煞沈德文。
壬寅夏六月暑中作于大歇堂,电住道人残衲介丘。
钤印:石溪、白秃。
该作是山东省济南市文物商店旧藏,曾出版于《中国古代书画图目》第16 册P281,鲁4-30,文物出版社出版,1997 年。
董邦达《孤山放鹤图》编号:1806尺寸:135.5cm×69cm,纸本设色来源:西泠印社2010 年秋拍中国书画古代作品专场成交价:806.4 万元《孤山放鹤图》所绘乃借北宋诗人林逋“梅妻鹤子”典故描绘西湖风景,是董邦达的如意之作。
此画作于何时画家没有交代,以乾隆皇帝“丙寅(1746)首春”在画上御题推断,作画的下限应该在乾隆御题之前,而上限为乾隆九年(1744)六月之后,也就是1744 年6 月至1746 年2、3 月之间。
因为乾隆九年六月之前,董邦达在詹事府任右春坊中允,这并不是一个重要的机构,也不是一个显要的职位,因为清代自雍正朝开始,詹事府的职掌起了重大变化,它本是一个管理太子宫内事务的机构,但是清代自雍正朝开始不立太子,它的职能就等于被废了,而机构依然保留,成了皇帝安置文学侍从和备翰林官员升转的衙门,所掌为经史文章之事。
左、右春坊中允是詹事府的中下属官,尽管官阶正六品,但是难以进入皇帝的视野。
而正是这个时候,董邦达获得了充日讲起居注官的机会,虽说与“中允”而言这是平调,但却被调到了一个重要的职位上:侍从皇帝,记录皇帝言行。
从此他得以亲近乾隆,仕途开始朝阳,《孤山放鹤图》就是在他获得这一平调之后所作。
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统美术类
扬州刺绣是流传于扬州地区的传统工艺,与苏州刺绣的技艺属同一门 类,但由于受扬州历代文化的影响和扬州八怪画派的熏陶,追随中国画的 文化内涵和笔墨情趣,“仿古山水绣”和“水墨写意绣”逐步形成扬州刺 绣的两大特色。
扬州刺绣扬州刺绣源于汉代,兴于唐宋,盛于明清,至今已有两千年 的历史。早在西汉之初,汉高祖刘邦封其侄刘濞为吴王,王宫里的墙壁上 就挂有华丽的绣品。随着运河开凿通航,隋炀帝三次游幸扬州,扬州由此 大兴土木,建筑多处离宫别馆,装饰极尽华丽奢侈,宫妃才女衣饰锦绣, 宫廷旌帐什物皆用绣品,扬州刺绣由此兴起。唐时扬州是国内外著名的经 济都会,手工业繁盛,刺绣业已很发达。
蒙古文书法产生于1204年前,蒙古文文字风格独特,为竖式结构,字 形修长,线条匀称,千姿百态,变化莫测,充满律动,而且线条收放合度, 形态自如,形成和谐统一的整体;蒙古文形象结构别致,加之运用书法艺 术功力,经过艺术构思,巧妙布局,书写得体,将会产生浑然天成,洗练 含蓄的美感;蒙古文表现手法独到,通过书法作品的造型、风格、内蕴, 不仅反映作者的笔法功力程度和文化道德修养水平,而且还可以感知作者 流露外化的情感色彩,给人以一种审美的愉悦。
2014年11月11日,布糊画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 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Ⅶ-111。
布糊画的宗源是满族独有的传统艺术“补花”。起源于女真时期,是 较具有时代性、民族性、地方性的民族工艺。图案用针线补在靴、帽、衣 服的前胸、后背、弓囊、箭囊、烟荷包、枕头顶之上,所以称为“补花”。
2007年6月5日,桐庐剪纸被列入第二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4年11月11日,剪纸(桐庐剪纸)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 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Ⅶ-16。
图片暂时无法显示,请下载后尝试
浅析雕漆大鼎《华夏之光》的艺术价值
浅析雕漆大鼎《华夏之光》的艺术价值作者:阚凤祥阚健刘兆成马彩云来源:《新丝路杂志(下旬)》2017年第05期雕漆是指在漆胎上反复髹涂油光漆到一定厚度,用刀雕刻出浮雕图案的传统漆器工艺技法。
雕漆漆器中最常见的品种是红雕漆,又称剔红。
《髹饰录》有记载:“剔红,即红雕漆也”。
在业界,也有着“盛世剔红”之美誉。
至今,北方多称为剔红,南方则称为红雕漆。
一、关于雕漆工艺关于雕漆工艺,在《髹饰录》中有记载:“唐制多印板刻平锦朱色,雕法古拙可赏,后有陷黄地黄锦者。
”说明在唐代时期已有雕漆的制作。
此外,因漆胚颜色不同,还有剔红、剔黑、剔黄、剔绿等说法。
宋元时期,雕漆艺术的成就达到了高峰。
《清秘藏》“雕刻”条:“宋人雕红漆器,宫中用者多以金银为胎,妙在刀法圆熟,藏锋不露,用朱极鲜,漆坚厚而无敲裂痕,所刻山水楼阁人物鸟兽,皆俨若图画为佳绝耳”。
《金玉琐碎》:“宋有雕漆盘盒等物,刀入三层,书画极工,竟有以黄金为胎者,盖大内物也。
民间有银胎、灰胎,亦无不精妙。
近因贾肆跌损一器,内露黄金,一时喧哄,争购剥毁,盖利其金。
殊不知金胎少而灰胎多。
一年之内毁剥略尽”。
这也是为何目前国内极少见宋代雕漆作品的主要原因。
明清时期,雕漆工艺达到辉煌。
尤其是明永乐和清乾隆时期,创作了大量的雕漆精品,雕漆技法也愈加成熟。
尤其是乾隆时期,雕漆技法在融汇了明代时期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更加追求精细纤巧,刻必精细,而且是无处不刻,越刻越细。
据记载,扬州雕漆源自苏州雕漆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但仍保留了清乾隆时期的主要艺术风格。
现当代扬州雕漆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又有所创新,保留了传统的精细的同时也在技法上有所创新,融入了竹、木、牙雕等多种技法,表现形式也是更加的丰富,包括地屏、屏风、花瓶、台屏等多种形式,同时扬州雕漆还结合扬州其他工艺种类,如楠木雕工艺等,呈现出新的表现形式。
近些年来,扬州雕漆精品倍出,在全国工艺品的各类展会上获得了各类大奖,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
盘点中国嘉德2011年
龙源期刊网 盘点中国嘉德2011年作者: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2012年第02期日前,中国嘉德公布了公司今年的业绩,包括中国书画、瓷器家具工艺品、中国油画及雕塑、古籍善本、邮品钱币铜镜以及名表珠宝翡翠门类,春季、秋季及四场嘉德四季拍卖会共成交29700件拍品,全年总成交额突破百亿,高达112.3亿元人民币,四件拍品过亿,144件拍品超过千万大关,创出公司成立18年来的最高成交纪录,相比2010年全年75.5亿人民币总成交额增长了48.7%。
同时,中国嘉德书画拍卖一直在国际国内的书画拍卖平台上保持着引领地位,成交额度、成交比率、专业性、客户认可度、世界影响力均保持行业最高水准,历年来多项大师最高成交纪录由嘉德落槌实现。
2011全年共成交作品10700件,总成交额超过74亿元人民币,三件作品迈过亿元大关,94件作品超千万成交,再次稳居全球榜首,其中齐白石《松柏高立四言联》以4.225亿元人民币的成交价格保持了本年度全球成交价格最高的中国艺术品。
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董事总裁王雁南女士表示:“中国嘉德经过18年发展,2011年总成交额迈过百亿元大关,我们非常欣喜,这也从一个方面折射了整个艺术品拍卖市场近二十年的飞速发展。
同时,2011年的艺术品市场受到了更多藏家的关注和支持,从今年的表现看,市场更趋理性,藏家更趋成熟,相信整个艺术品市场会以更加稳健的态势向前发展。
”作为最早开始拓展海外市场的践行者,中国嘉德18年来一直非常注重海外市场的开拓和维护,在拓展客户群体、增进国际交流、扩大国际影响方面做了很多积极的探索和努力,希望以专业的经营人才、广泛的拍品来源和优质的服务水准为藏家带来全新的收藏体验。
2011年,为全方位提升对北美藏家的服务,中国嘉德积极筹备成立美国办事处,预计将于2012年初正式启动。
同时,与知名海外艺术机构及博物馆包括美国亚洲协会及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等不断加强交流、深化合作,为建立长远可持续发展的合作关系而努力。
描写大师制作景泰蓝的高中作文
描写大师制作景泰蓝的高中作文匠心独运,千景泰蓝传承与创新我国历史长河中,传统工艺品类智慧劳动结晶瑰宝,景泰蓝便其中一颗璀璨明珠。
作一种独具特色金属工艺,景泰蓝从明朝景泰间开始盛行,距今已六百多历史。
它集掐丝、烧焊、点蓝、磨光、镀金等几十道工艺一身,制作过程复杂而繁琐。
而传承千工艺中,大师心血汗水铸景泰蓝辉煌。
景泰蓝制作技艺传承至今,已经形成北京、扬州、广东等同流派,各具特色。
北京,景泰蓝制作技艺独具匠心,其精湛技艺华丽造型赢得世赞誉。
制作一件景泰蓝作品,挑选合适金属丝,然后将其按照设计稿掐成各种图案,接着将金属丝焊接铜胎。
一过程需艺具备极高手工技艺耐心。
便点蓝工艺,艺需将蓝色釉料点金属丝构成图案中,一步最关键,釉料多少、颜色搭配都需恰好处。
经过磨光、镀金等工序,一件精美景泰蓝作品便呈现眼前。
现代社随着科技发展审美观念变迁,景泰蓝工艺也面临着传承与创新挑战。
新一代工艺大师仅传统技艺功夫,还尝试将景泰蓝与现代设计相结合,使得一古老工艺焕发出新生命力。
他作品中线条更加流畅,造型更加简约,色彩更加丰富,既保留景泰蓝传统韵味,又呈现出鲜明时代特色。
些作品仅受国内外收藏家青睐,也使得景泰蓝一传统工艺新时代背景焕发出勃勃生机。
作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重组成部景泰蓝工艺承载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精髓。
新时代征程中,我应当珍惜份来之易传统文化,努力传承发扬光大。
我也致力创新,将传统工艺与现代生活相结合,让景泰蓝一瑰宝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丽光彩。
让我携手共进,心血汗水铸景泰蓝一传统工艺新辉煌,让匠心独运景泰蓝作品成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代表,传承千古,熠熠生辉。
历史沉淀中,景泰蓝工艺断发展,技艺更加精湛。
大师精益求精,追求每一件作品完美。
景泰蓝工艺传承并非一帆风顺。
现代社面工业化生产冲击市场经济竞争,传统工艺生存空间受挤压,景泰蓝工艺也例外。
保护传承一珍贵文化遗产,我国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
加强景泰蓝工艺保护力度,将景泰蓝工艺列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制作技艺进行系统搜集、整理研究。
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业务范围
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业务范围中国书画业务范围:中国古代书画、中国近现代书画、中国当代书画1994年始至今,中国书画作为中国嘉德的重要拍卖业务,一直保持着国内此领域的领先地位。
“中国近现代书画”成绩尤为突出,拍品一直保持着较高水平。
1998年,随着收藏家对古代书画的兴趣日趋浓厚,中国嘉德开辟“中国古代书画”专场,精心征集清代以前流传有序的历代珍品,促进了国宝级作品的海外回流,以及民间稀世瑰宝的价值定位和提升。
2005年,中国嘉德增设“中国当代书画”项目,在注重个人原创风格和艺术品味的同时,充分考虑美术界的专业评论及市场的反馈,在开发这片广阔的潜在市场同时,做出专业的判断和富有价值的前瞻引导。
1995年以来,中国嘉德先后为海内外著名藏家举办专场或系列专题拍卖,如“杨永德藏齐白石书画”、“傅抱石精品暨张氏藏中国书画”、“集珍—三家藏张大千、黄宾虹、齐白石书画”、“静观居藏近代九家珍品”、“静观居藏张大千、傅抱石精品”专场等都取得极大成功,赢得了海内外收藏家的广泛好评。
近年来,全球中国书画交易中心已经移师北京。
在中国嘉德的拍卖会上,各个时代名家书画精品的成交价屡创新高,收藏群体日渐庞大且日趋成熟,收藏品味不断提高。
联系邮件:****************瓷器工艺品业务范围:瓷器、玉器、明清家具、竹木漆犀角器、佛教造像等中国嘉德自1994年秋季推出工艺品拍卖专场以来,业务发展迅速,拍品持续保持高档水准,首创多场不同门类艺术品的专场拍卖,起到了引领拍卖市场走向的作用,同时众多拍品更创下中国及世界瓷器工艺品拍卖纪录。
2003年,“俪松居长物——王世襄、袁荃猷珍藏中国艺术品”专场以100%的成交率创下了6301.35万元人民币的成交佳绩。
2005年推出“锦绣绚丽巧天工——耕织堂藏中国丝织艺术品”,成为国际上首场中国丝织品专场拍卖,创下4437.84万元人民币的成交佳绩。
2008年推出“盛世雅集——清代宫廷紫檀家具”专场,是世界首次宫廷紫檀家具专拍,全场13件拍品皆为清宫紫檀家具,展示了清代宫廷家具极高的艺术成就,总成交额达到8878.24万元人民币。
巧用俏色做文章 浑然成趣巧天工
业界翘楚巧用俏色做文章 浑然成趣巧天工文伍 剑古人云:玉虽有美质,却在石间。
讲的就是凡玉必来自精致的雕琢,出自后天人为的创作。
故而,玉雕的美,在于形态,在于色彩,在于意境,也可能兼而有之。
近年来崭露头角的杨勇玉雕,其美就隐藏于形态、色彩以及意境中。
杨勇,自幼生长于玉雕世家,先后毕业于鲁迅美术学校国画系、中央美院雕塑系,现任辽宁省珠宝首饰行业协会理事、辽宁省战国红协会特聘专家,并获得辽宁省玉石雕刻大师、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杨勇在中央美院的专业学习后,回到家又秉承父业从事玉雕行业。
由于在专业美院的学习,使得杨勇造型能力、审美观念极强,他尤其擅长人物和巧雕,把对玉雕艺术的追求中所获取的综合技艺,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
将玉雕与美术共通的灵感在玉雕作品中给予充分的展现,这是他艺术风格的最好的浓缩。
杨勇的作品不仅体现了深厚的功底和高超的创意,更为重要的是巧雕,巧雕之巧,有形态上的,也有颜色上的,杨勇的巧雕则是二者兼之。
所以,业内前辈名家对其都一致赞许,称赞他是集成了南北玉雕之特点的未来新秀,其实,杨勇更注重不同线条的运用和搭配,注重整体构图的和谐,风格上追求自然淳朴,达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奇、人奇我绝的新境界,功夫不负有心人,杨勇巧雕作品在国内频频赢得大奖。
阿拉善玉《达摩》 杨勇/作玛瑙《观音》 杨勇/作51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业界翘楚近年来,玉雕受限于材料的稀缺,好作品越来越少见,好的玉雕更是凤毛麟角了。
但年轻的玉雕艺人杨勇却利用玉的俏色巧雕,勇于借鉴全新技法,融合自己对玉雕的理念和思想,不断地精进,变化自己的作品风格,丰富自己的构图。
他的作品玲珑高雅,非常的写实,贴近自然,得到藏家的一致认可。
说起玉器的俏色巧雕,就不得不先说说玉石原料的皮和色了。
玉料刚开采出来的时候并不像人们后来看到的那样洁白无瑕,温润透亮,在未加工前,作为一种天然矿物,往往在玉质外有一层石质包裹物,俗称玉皮,这层玉皮质地远不如内里的玉肉细腻致密,但往往由于玉皮具有各种鲜艳的颜色,而被玉雕艺人保留下一部分,通过自己的巧妙构思,将皮色融入玉雕作品中,形成了各式各样的巧雕作品。
非物质文化遗产简介及能够形成产品艺术品的介绍
非物质文化遗产简介及能够形成产品艺术品的介绍一.范围a.口头传统和表述b.表演艺术c.社会风俗、礼仪、节庆d.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e.传统的手工艺技能。
二.概述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与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等以及与上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它强调的是以人为核心的技艺、经验、精神,其特点是活态流变。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际工作中,认定的非遗的标准是由父子(家庭)、或师徒、或学堂等形式传承三代以上,传承时间超过100年,且要求谱系清楚、明确。
三.基本特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大的特点是不脱离民族特殊的生活生产方式,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的“活”的显现。
它依托于人本身而存在,以声音、形象和技艺为表现手段,并以身口相传作为文化链而得以延续,是“活”的文化及其传统中最脆弱的部分。
因此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过程来说,人的传承就显得尤为重要。
四.中国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1年(1项):昆曲2003年(1项):中国古琴艺术2005年(2项):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蒙古族长调民歌(与蒙古国联合申报)2009年(22项):中国蚕桑丝织技艺福建南音南京云锦安徽宣纸贵州侗族大歌广东粤剧《格萨尔》史诗浙江龙泉青瓷青海热贡艺术藏戏新疆《玛纳斯》蒙古族呼麦甘肃花儿西安鼓乐朝鲜族农乐舞书法、篆刻剪纸雕版印刷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端午节妈祖信俗2010 京剧中医针灸2011 皮影戏五.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形成产品项目300Ⅶ-1杨柳青木版年画霍庆顺霍庆有冯庆矩王文达301Ⅶ-2武强木版年画马习钦302Ⅶ-3桃花坞木版年画303Ⅶ-4漳州木版年画304Ⅶ-5杨家埠木版年画杨洛书305Ⅶ-6高密扑灰年画吕臻立306Ⅶ-7朱仙镇木版年画郭泰运307Ⅶ-8滩头木版年画钟海仙李咸陆308Ⅶ-9佛山木版年画冯炳棠309Ⅶ-10梁平木版年画310Ⅶ-11绵竹木版年画陈兴才311Ⅶ-12凤翔木版年画邰瑜邰立平312Ⅶ-13纳西族东巴画和训313Ⅶ-14藏族唐卡丹巴绕旦格桑次旦314Ⅶ-15衡水内画王习三315Ⅶ-16剪纸316Ⅶ-17顾绣戴明教317Ⅶ-18苏绣李娥瑛顾文霞318Ⅶ-19湘绣刘爱云319Ⅶ-20粤绣陈少芳林智成320Ⅶ-21蜀绣郝淑萍321Ⅶ-22苗绣322Ⅶ-23水族马尾绣323Ⅶ-24土族盘绣李发秀324Ⅶ-25挑花石九梅奉雪妹325Ⅶ-26庆阳香包绣制贺梅英326Ⅶ-27象牙雕刻孙森王树文327Ⅶ-28扬州玉雕江春源顾永骏328Ⅶ-29岫岩玉雕王运岫329Ⅶ-30阜新玛瑙雕李洪斌330Ⅶ-31夜光杯雕黄越肃331Ⅶ-32金石篆刻332Ⅶ-33青田石雕333Ⅶ-34曲阳石雕卢进桥甄彦苍334Ⅶ-35寿山石雕冯久和林亨云335Ⅶ-36惠安石雕336Ⅶ-37徽州三雕方新中冯有进337Ⅶ-38临夏砖雕338Ⅶ-39藏族格萨尔彩绘石刻339Ⅶ-40潮州木雕李得浓陈培臣340Ⅶ-41宁波朱金漆木雕陈盖洪341Ⅶ-42乐清黄杨木雕342Ⅶ-43东阳木雕陆光正冯文土343Ⅶ-44漳州木偶头雕刻徐竹初徐聪亮344Ⅶ-45萍乡湘东傩面具345Ⅶ-46竹刻曾剑潭346Ⅶ-47泥塑胡新民347Ⅶ-48塔尔寺酥油花348Ⅶ-49热贡艺术更登达吉启加349Ⅶ-50灯彩李湘满陈伟炎李珠琴蔡炳汉杨增贵350Ⅶ-51嵊州竹编俞樟根828 Ⅶ-52 面人829 Ⅶ-53 面花830 Ⅶ-54 草编王群英831 Ⅶ-55 柳编杨进邦832 Ⅶ-56 石雕833 Ⅶ-57 玉雕高兆华宋世义郎晓峰834 Ⅶ-58 木雕835 Ⅶ-59 核雕陈素英宋水官836 Ⅶ-60 椰雕文传述吴名驹837 Ⅶ-61 葫芦雕刻张冰838 Ⅶ-62 锡雕王千钧839 Ⅶ-63 汉字书法840 Ⅶ-64 藏文书法841 Ⅶ-65 木版年画842 Ⅶ-66 彩扎李道亮曹真荣843 Ⅶ-67 龙档844 Ⅶ-68 常州梳篦金松群845 Ⅶ-69 麦秆剪贴846 Ⅶ-70 北京绢花金铁铃847 Ⅶ-71 堆锦凃必成848 Ⅶ-72 湟中堆绣849 Ⅶ-73 瓯绣周悦林850 Ⅶ-74 汴绣王素花851 Ⅶ-75 汉绣任本荣852 Ⅶ-76 羌族刺绣853 Ⅶ-77 民间绣活刘寿仙854 Ⅶ-78 彝族(撒尼)刺绣855 Ⅶ-79 维吾尔族刺绣856 Ⅶ-80 满族刺绣857 Ⅶ-81 蒙古族刺绣858 Ⅶ-82 柯尔克孜族刺绣859 Ⅶ-83 哈萨克毡绣和布绣860 Ⅶ-84 料器邢兰香861 Ⅶ-85 瓯塑周锦云862 Ⅶ-86 砖塑谢学运863 Ⅶ-87 灰塑邵成村864 Ⅶ-88 糖塑865 Ⅶ-89 瓷板画冯杰866 Ⅶ-90 软木画吴传福867 Ⅶ-91 镶嵌程淑美868 Ⅶ-92 新会葵艺廖惠林869 Ⅶ-93 传统插花870 Ⅶ-94 盆景技艺871 Ⅶ-95 布老虎872 Ⅶ-96 建筑彩绘Ⅶ-97棕编(新繁棕编)Ⅶ-98苗画梁德颂Ⅶ-99嘉兴灶头画Ⅶ-100永春纸织画周文虎Ⅶ-101平遥纱阁戏人Ⅶ-102清徐彩门楼Ⅶ-103上海绒绣张梅君许凤英Ⅶ-104宁波金银彩绣许谨伦Ⅶ-105瑶族刺绣李冬梅, 邓菊花Ⅶ-106藏族编织、挑花刺绣工艺Ⅶ-107侗族刺绣Ⅶ-108锡伯族刺绣Ⅶ-109宁波泥金彩漆黄才良绘画:300Ⅶ-1杨柳青木版年画天301Ⅶ-2武强木版年画302Ⅶ-3桃花坞木版年画303Ⅶ-4漳州木版年画304Ⅶ-5杨家埠木版年画305Ⅶ-6高密扑灰年画306Ⅶ-7朱仙镇木版年画307Ⅶ-8滩头木版年画308Ⅶ-9佛山木版年画309Ⅶ-10梁平木版年画310Ⅶ-11绵竹木版年画311Ⅶ-12凤翔木版年画312Ⅶ-13纳西族东巴画313Ⅶ-14藏族唐卡314Ⅶ-15衡水内画841 Ⅶ-65 木版年画865 Ⅶ-89 瓷板画866 Ⅶ-90 软木画Ⅶ-98苗画Ⅶ-99嘉兴灶头画Ⅶ-100永春纸织画刺绣316Ⅶ-17顾绣317Ⅶ-18苏绣318Ⅶ-19湘绣319Ⅶ-20粤绣320Ⅶ-21蜀绣321Ⅶ-22苗绣322Ⅶ-23水族马尾绣323Ⅶ-24土族盘绣324Ⅶ-25挑花325Ⅶ-26庆阳香包绣制847 Ⅶ-71 堆锦848 Ⅶ-72 湟中堆绣849 Ⅶ-73 瓯绣850 Ⅶ-74 汴绣851 Ⅶ-75 汉绣852 Ⅶ-76 羌族刺绣853 Ⅶ-77 民间绣活854 Ⅶ-78 彝族(撒尼)刺绣855 Ⅶ-79 维吾尔族刺绣856 Ⅶ-80 满族刺绣857 Ⅶ-81 蒙古族刺绣858 Ⅶ-82 柯尔克孜族刺绣859 Ⅶ-83 哈萨克毡绣和布绣Ⅶ-103上海绒绣Ⅶ-104宁波金银彩绣Ⅶ-105瑶族刺绣Ⅶ-106藏族编织、挑花刺绣工艺Ⅶ-107侗族刺绣Ⅶ-108锡伯族刺绣Ⅶ-109宁波泥金彩漆雕刻326Ⅶ-27象牙雕刻327Ⅶ-28扬州玉雕328Ⅶ-29岫岩玉雕329Ⅶ-30阜新玛瑙雕330Ⅶ-31夜光杯雕331Ⅶ-32金石篆刻332Ⅶ-33青田石雕333Ⅶ-34曲阳石雕334Ⅶ-35寿山石雕335Ⅶ-36惠安石雕336Ⅶ-37徽州三雕337Ⅶ-38临夏砖雕338Ⅶ-39藏族格萨尔彩绘石刻339Ⅶ-40潮州木雕340Ⅶ-41宁波朱金漆木雕341Ⅶ-42乐清黄杨木雕342Ⅶ-43东阳木雕343Ⅶ-44漳州木偶头雕刻344Ⅶ-45萍乡湘东傩面具345Ⅶ-46竹刻832 Ⅶ-56 石雕833 Ⅶ-57 玉雕834 Ⅶ-58 木雕835 Ⅶ-59 核雕836 Ⅶ-60 椰雕837 Ⅶ-61 葫芦雕刻838 Ⅶ-62 锡雕860 Ⅶ-84 料器861 Ⅶ-85 瓯塑862 Ⅶ-86 砖塑863 Ⅶ-87 灰塑864 Ⅶ-88 糖塑编织350Ⅶ-51嵊州竹编830 Ⅶ-54 草编831 Ⅶ-55 柳编842 Ⅶ-66 彩扎846 Ⅶ-70 北京绢花Ⅶ-97棕编(新繁棕编)无法归类346Ⅶ-47泥塑347Ⅶ-48塔尔寺酥油花348Ⅶ-49热贡艺术349Ⅶ-50灯彩828 Ⅶ-52 面人829 Ⅶ-53 面花839 Ⅶ-63 汉字书法840 Ⅶ-64 藏文书法843 Ⅶ-67 龙档844 Ⅶ-68 常州梳篦845 Ⅶ-69 麦秆剪贴867 Ⅶ-91 镶嵌868 Ⅶ-92 新会葵艺869 Ⅶ-93 传统插花870 Ⅶ-94 盆景技艺871 Ⅶ-95 布老虎872 Ⅶ-96 建筑彩绘Ⅶ-101平遥纱阁戏人Ⅶ-102清徐彩门楼315Ⅶ-16剪纸。
形容宋锦织造技艺的文案
形容宋锦织造技艺的文案
你知道宋锦吗?那织造技艺可真是绝了!就像一场超级精细的魔法表演。
宋锦的织造啊,就好比是无数根丝线在织布机上开大会。
那些织工师傅们的手就像是神奇的指挥棒,丝线们在他们的指挥下,有条不紊地穿梭交织。
每一根丝线都像是一个听话的小士兵,按照特定的规则,或上或下,或左或右,乖乖地找到自己的位置。
这织造过程复杂得就像解一道超级难的谜题。
图案丰富得不像话,不管是花鸟鱼虫,还是亭台楼阁,都能在宋锦那细密的纹理里活灵活现地展现出来。
这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做到的,得经过多少道工序,计算多少回丝线的走向啊!就像厨师做一道满汉全席,少了哪一味调料、哪一道工序都不行。
而且啊,宋锦织造就像一个传承千年的神秘宝藏,一代一代的织工把自己的心血和智慧都缝进了这锦缎里。
每一寸宋锦都是他们对美的执着追求,是历史和文化在指尖上的舞蹈。
你看一眼宋锦,就仿佛能看到古代那些巧匠们在昏黄的灯光下,全神贯注地摆弄着丝线的样子,真是让人不得不佩服这神奇的织造技艺啊!。
夺天工“巧” 尽笔墨“微”
夺天工“巧”尽笔墨“微”瓷器作为中国的瑰宝有着悠久而又华丽的历史,其价值在于精湛的烧制工艺和绝美的绘画工艺。
在瓷器上作画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在瓷胎上创作后再回炉烧制,这种就是我们常见的烧制图案;另一种就是以钻石等硬质工具在瓷器上镌刻出图案后赋予颜色,这种传统的瓷器装饰技法俗称刻瓷,又称瓷刻。
刻瓷对创作人要求极高,既要有很好的绘画功底,又得具备娴熟的刻瓷技艺,展现出的作品才能既有“金石之韵”,又有“笔墨情趣”。
为此,从事刻瓷的艺人不多,刻瓷在中国历史上发展要晚于烧制图案瓷器。
一、刻瓷艺术的渊源著名陶瓷鉴定专家耿宝昌在其所著的《明清瓷器鉴定》一书中记述:“刻瓷工艺最早见于乾隆时期,光绪和民国时期较为流行”。
乾隆皇帝喜文善武,喜好古玩,对颇为喜好的瓷器喜欢直接在瓷胎上提笔赋诗,宫内的能工巧匠为了更好的保存皇帝的墨迹,就用坚硬的工具依着瓷胎上墨迹刻凿,后施以墨色,使皇帝墨迹能永传于世。
据悉,最早的瓷器是北京故宫博物院的一件宋代汝窑产品“洗”,其底部的跋文为乾隆御题,宫内刻瓷艺人凿刻以流世。
“康乾盛世”带来了鱼米富足、国泰民安,三朝统治者对陶瓷文化的情有独钟造就了制瓷业的鼎盛时期,也使刻瓷艺术登上了皇家殿堂,开启了刻瓷艺术快速发展之路。
刻瓷艺术始于乾隆时期,盛于民国,但民国晚期由于政局动荡,民不聊生,刻瓷艺人为生活所迫,多放弃了刻瓷艺术,致使中国刻瓷艺术走向了低靡时期。
建国后六七十年代中国刻瓷艺术重振旗鼓,开启了第二次繁荣时期,这期间由于不同地域刻瓷技艺及所专注的不同,逐渐形成了风格迥异的四大流派,有京派、海派、扬州刻瓷和山东刻瓷。
山东刻瓷的发展离不开金石篆刻家石可先生,他为山东刻瓷艺术带来了历史性改变,突破了原有刻瓷艺术只有点和线的局限,增加了画面的质感和整体性。
1975年青岛市工艺美术研究所发明了利于镌刻的硬质合金钢凿刀,并且创造了彩绘刻瓷,为后来淄博刻瓷的异军突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淄博出现了中国刻瓷届唯一的一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兼陶瓷艺术大师张明文先生,在张明文先生的带领下,凭借淄博历史悠久的陶瓷烧制工艺,目前淄博刻瓷界已是人才济济,盛名于外。
浅谈乾隆雕漆的艺术风格
浅谈乾隆雕漆的艺术风格
计贵真
【期刊名称】《文物春秋》
【年(卷),期】1992(000)004
【摘要】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漆器的国家。
它的历史源久流长,上至七千年前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中发现的漆木器,下到明清两代丰富多采的漆器艺术成就,历代推陈出新,标新立异。
然而雕漆工艺的出现却是到了唐代,自此,雕漆艺术在工艺美术的百花园里,如一朵斗妍的奇葩,盛放不衰。
雕漆工艺,起源于髹漆,是髹饰、绘画、雕刻相结合的美术工艺。
从漆工分类来说,雕漆是几种漆器的一个总称,按漆料的颜色分剔红、剔黄、剔黑、剔犀、剔绿、剔彩等,都属于雕漆的范畴。
明代名漆工黄大成所著《髹饰录》,是我国现存唯一的漆器工艺专著,他的著作总结了前人和他自己的经验,全面地叙述了髹漆的各个方面,并对当时的漆工艺作了科学的分类和定名。
在《髹
【总页数】2页(P89-90)
【作者】计贵真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7
【相关文献】
1.乾隆皇帝咏雕漆 [J], 张荣;
2.海外遗珍(一)——乾隆朝雕漆太师椅赏识 [J], 姚舜熙
3.浅谈雕漆艺术 [J], 江羿;王宁
4.乾隆时期试律诗艺术风格探析 [J], 陈圣争
5.维多利亚时期与乾隆时期艺术风格的对比分析 [J], 邓乐平;邓盈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嘉德秋拍】天撷英华——当代玉石雕刻之新风
【嘉德秋拍】天撷英华——当代玉石雕刻之新风中国嘉德《天撷英华——当代玉石雕刻艺术家专场》自开设以来,不但着重推介当代知名玉石雕刻艺术家的作品,还致力于发掘年轻玉石雕刻艺术家的作品和新风格的作品,此次拍卖,我们精新挑选出一些新风貌的作品呈现给大家。
天撷英华——当代玉石雕刻艺术家专场拍卖时间:12月21日(周四)上午10:00拍卖地点:嘉德艺术中心拍卖厅 A厅3506白玉雕七星伴月香摆作者:徐珝估价:280,000-420,000尺寸:12.5×7.8×6.3cm 总长L48cm 重量:496g和田玉青海料星不是星月不是月星亦是星月亦是月星月是名星月倘无我之境星月又名何物?若见星非星月非月则见自性何烦世间花落木枯烟消云散……尘埃过处又见尘埃因缘起时竟可了然于心……3531白玉雕坐看云起把件作者:王一卜估价:320,000-500,000尺寸:6.7×3.6×1.9cm重量:121g新疆和田玉籽料作品造型方正规整,然皮色却随形而雕,抽象的形象像极了极富文人情怀的太湖石。
一卜说,石头是云做的,就叫“坐看云起”吧。
这变幻的姿态,确实似云,又似石。
到底是什么,却是在观看者心中。
3537碧玉雕天使之翼挂坠作者:李剑估价:20,000-40,000尺寸:7.2×3.7×0.8cm重量:17g析木玉析木玉在碧玉中算是最细腻的玉料了,然而这种形状在传统玉雕中并不是很好把握,作者独出新意,将其雕琢成翅膀的形状,或许这在传统玉雕中是并不可见的,然作品却以优美的曲线和独特的设计打动人心,正像这作品的名字一样,给传统玉雕添加一个翅膀,便有了自由翱翔的广阔天地。
3534白玉雕红衣罗汉挂件作者:胡锡涛。
赞美天华锦纹的诗句
赞美天华锦纹的诗句
【最新版】
目录
1.赞美天华锦纹的诗句概述
2.天华锦纹的历史与特点
3.诗句中的意象与赞美
4.结语
正文
赞美天华锦纹的诗句概述
天华锦纹,是我国古代一种独具特色的织锦艺术,起源于唐朝,兴盛于宋朝。
它以其精美的花纹、绚丽的色彩和精湛的织造技艺闻名于世,被誉为“锦绣之冠”。
古代文人墨客为赞美天华锦纹创作了许多诗句,流传至今,这些诗句成为了我们了解天华锦纹的重要资料。
天华锦纹的历史与特点
天华锦纹的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唐朝。
当时的皇帝曾下令在四川成都设立“锦宫”,专门生产天华锦纹。
到了宋朝,天华锦纹的生产规模和技艺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成为皇家御用的贡品。
天华锦纹的特点主要表现在花纹、色彩和质地三个方面。
首先,花纹繁复精美,有花鸟、云龙、祥瑞等图案;其次,色彩艳丽,大胆使用各种颜色,对比鲜明;最后,质地柔软舒适,穿着舒适。
诗句中的意象与赞美
古代诗人为赞美天华锦纹创作了许多诗句,其中包含了丰富的意象和赞美之词。
如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写道:“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用“锦城”来代指成都,表现出天华锦纹的精美。
又如宋代诗人苏轼的《赤壁怀古》中提到:“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用“锦
帽”来描绘出战士们的英勇形象,赞美了天华锦纹的华美。
结语
赞美天华锦纹的诗句,既是对这一古代织锦艺术的传承,也是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弘扬。
唐宋晕裥锦的比较及影响因素分析
历史与文化丝绸JOURNAL OF SILK唐宋晕裥锦的比较及影响因素分析Comparison of Yunjian brocades in the Tang and Song Dynasties and analysis of the influencing factors王红梅,祖雅妮,苏㊀静,张㊀毅(江南大学设计学院,江苏无锡214122)摘要:晕裥锦是蜀锦中具有典型代表性㊁应用广泛的一类织锦,其特种晕裥技艺构造了蜀锦独特的艺术效果㊂蜀锦技艺独具特色,本文为了研究唐宋时期蜀锦晕裥技艺在织锦上的艺术效果,以唐宋晕裥锦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查阅和比较分析的研究方法,从外观风格㊁晕裥艺术㊁织造工艺㊁组织结构㊁应用范畴方面对两者进行横向比较分析㊂研究表明,唐晕裥锦是将染色经线通过独特的牵经技艺配置出色彩衔接自然的 彩条晕裥 ,色彩绚丽㊁以斜纹为基础组织,多为服饰和寺庙用锦;宋晕裥锦则是通过锦纹与色光的融合形成色光叠晕的 环圈晕裥 ,色彩典雅㊁以斜纹和缎纹为基础组织,多用于服饰和书画装裱装帧㊂文章通过比较分析,有助于蜀锦晕裥技艺这一特种工艺的传承和弘扬,同时为现代织物创新设计提供灵感㊂关键词:晕裥技艺;织造工艺;组织结构;晕裥锦;唐宋时期;影响因素中图分类号:TS 941.12;K 876.9㊀㊀㊀㊀文献标志码:B 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0017003(2023)05013508引用页码:051303DOI :10.3969/j.issn.1001-7003.2023.05.018收稿日期:20220718;修回日期:20230403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21YJA 760096);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项目(文非遗发 2017 2号);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立项一般项目(19WMB 040)作者简介:王红梅(1996),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服饰文化与艺术设计㊂通信作者:张毅,教授,zy 519@ ㊂㊀㊀蜀锦历史悠久,起源于战国并一直兴盛于唐宋时期,因产于四川成都而得名,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织锦㊂蜀锦是中国织锦史上的第一座里程碑,以其细腻的纹样装饰㊁变化丰富的色彩㊁精湛的织造技艺为三大名锦之首[1]㊂蜀锦艺人通过使用彩条变化的特殊牵经技艺,在唐代精美多样的织锦中演绎出新的样式,可以说晕裥锦是蜀锦最具代表性的织锦之一㊂本文选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㊁大英博物馆㊁蜀江锦院㊁四川博物馆㊁上海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等17件馆藏品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唐代藏品12件,主要出土于新疆阿斯塔纳墓地和敦煌莫高窟,收藏于新疆博物馆和大英博物馆等;宋代藏品5件,主要收藏于四川省博物馆和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等㊂结合搜集整理的有关图片和文献资料,选取唐宋时期较为代表性的晕裥锦,对其外观风格㊁晕裥艺术㊁织造工艺㊁组织结构㊁应用范畴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以期揭示影响唐宋晕裥纹样差异的主要因素㊂1㊀唐宋晕裥锦的概述晕 为日月之气[2], 裥 亦作 繝 ,指锦文[3],晕裥指各色相间㊁浓淡渐变,如日月晕气染色的效果㊂晕裥一词最初用于描述染缬效果,后用于锦的命名[4]㊂晕裥锦,又称晕锦,是以多种色丝织出浓淡渐变,具有晕色效果的晕裥纹织锦㊂古蜀锦是以 彩条起彩,经线显花 的经锦,锦面以多色经丝排列形成彩条,这种独特的牵经技艺为晕裥锦的出现提供充足的技术支持㊂据考古出土织物发现,晕裥锦的技艺形成于唐代,通过染色经线彩条深浅层次的配置呈现出 彩条晕裥 ,典型代表作品为彩条花鸟流云纹晕裥锦㊁晕裥四瓣花纹锦㊂宋代是在继承唐代 彩条晕裥 的基础上,结合佛教 开光 艺术[5],将 色光叠晕 的多层次色彩丝线和纹样重叠融合表现出 环圈晕裥 ,典型作品为红地八达晕锦㊁六达晕锦等㊂2㊀唐宋晕裥锦的比较分析2.1㊀外观风格唐代晕裥锦整体风格绚丽缤纷(表1)㊂图案为彩条晕裥,条纹排列宽窄适中,匀称且变化自然[6],多在晕裥地纹上531Vol.60㊀No.5Comparison of Yunjian brocades in the Tang and Song Dynasties and analysis of the influencing factors织造团花等小花纹,形成晕裥提花锦㊂在用色上,彩条晕裥锦色相丰富,以红㊁黄㊁绿㊁蓝㊁白五方正色为主色调,配以橙㊁青㊁褐等间色或复色加以调和,再结合独特的牵经工艺将色阶不同的经线,按一定方式排列形成色彩渐次过渡㊁自然和谐的晕色效果,整体色调鲜明富丽,节奏韵律感较强㊂通过彩条晕裥地纹与花纹结合,锦面层次更加丰富,有艺术性,充分展现出唐代蜀锦富丽缤纷的特点㊂宋代晕裥锦整体风格庄严典雅(表1)㊂图案为八达晕㊁六达晕等,以圆形㊁方形和多边几何形构成骨架,在几何形骨架中饰以宝相花㊁菊花㊁梅花等纹饰,在周围空地上饰以龟背㊁连钱㊁琐纹等小型几何纹,在地纹上烘托主花,动静有序㊁层次鲜明[5]㊂在用色上,除常见的 五方正色 外,还加入了大量的灰绿㊁墨绿㊁黄棕等间色和复色,整体色调灰而不闷㊁艳而不俗;在色彩搭配上,常运用对比㊁强调㊁调和等艺术手法,以增强色彩的律动感[7]㊂有的在后期还加入金银线织造以增加锦纹的光泽,整个锦面光彩夺目,具有特殊的艺术性㊂表1㊀唐宋时期晕裥锦Tab.1㊀Yunjian brocades in the Tang and Song Dynasties1#唐代晕裥小花锦[4]斜纹经二重经线显花2#唐代晕裥纹绫[8]山形斜纹 3#唐代晕裥提花锦裙[8]斜纹小提花纬线显花4#唐代晕裥纹锦针衣[9]山形斜纹纬线显花5#宋代米黄地八达晕锦[10]三枚经面斜纹纬线显花宋代红地八答晕锦[11]631第60卷㊀第5期唐宋晕裥锦的比较及影响因素分析2.2㊀晕裥艺术唐代彩条晕裥的色晕主要通过不同明度和纯度的丝线排列,形成自然循序㊁色彩渐进的晕裥彩条纹㊂唐代之前的蜀锦为多色彩经线显花的经锦,锦面通过色经分区排列㊁经丝接续自然形成彩条锦,这为晕裥锦的产生提供前提条件㊂唐代蜀锦在彩条经锦的影响下发展出明显的渐变色阶分区,常用的色相为黄㊁绿㊁蓝,每个色相对应的色阶一般有2~3个㊂黄分为黄㊁烟白㊁棕;绿分为深绿㊁淡绿;蓝分为宝蓝㊁粉蓝[12]㊂如图1[4]所示的新疆出土变体宝相花纹锦鞋,其里衬为花鸟流云纹晕裥锦,表里两层经丝采用蓝㊁绿㊁红㊁白㊁青等色丝线自然过渡陈列,晕裥彩条色彩绚丽㊁渐次变化,与花纹配合织就极华美的晕裥纹织锦㊂如表1中3#所示的晕裥提花锦裙,锦面以红㊁黄㊁绿㊁白㊁蓝等色丝线陈列施以晕裥,并在晕裥彩条地上以金色纬线显柿蒂团花,为晕裥锦增添层次感和艺术性㊂图1㊀唐代变体宝相花纹锦鞋Fig.1㊀Shoes in samite with a variation of the floralmedallion pattern in the Tang Dynasty宋代环圈晕裥的色晕是采用纬向虹形叠晕手法,以不同明度的同类色由浅而深层层退晕形成晕圈[13]㊂这种同类色线在光的照射下与纹样产生的重叠㊁融合及反射的效果,自然形成浓淡渐次的环圈晕色效果㊂宋代晕裥锦中常见两晕色和三晕色,即是以两种或三种明度㊁纯度不同的色彩以色阶渐次变化层层退晕[14],两晕色常见为葵黄㊁绿,深红㊁浅红等;三晕色常见为水红㊁银红㊁大红,藕荷㊁青莲㊁紫酱等[15]㊂如表1中6#所示的红地八达晕锦,以红㊁蓝㊁绿㊁黄四个为主色相,每个色相有深红㊁红㊁蓝㊁浅蓝㊁绿㊁深绿㊁金黄㊁赭石两个色阶,再加以黑㊁白等色进行调和,织出晕色效果,每组色既有同类色逐层退晕,又以少量不同色相的对比色突出主题花,几种颜色的配合处理巧妙,整个锦面色调配合得和谐匀称,花色搭配更显色彩层次丰富饱满细腻,呈现出繁而不冗㊁多而不杂的视觉美感㊂2.3㊀织造工艺唐代对外开放与国外纺织技艺的交流,促使织锦从 经锦 转向 纬锦 ,但不论是经线显花还是纬线显花,彩条晕裥锦都与其牵经技艺密不可分㊂唐代彩条晕裥在织造时,将经线颜色利用染液的浓度变化染出不同色阶,按照晕裥彩条的次序㊁宽窄㊁经线的深浅等变化规律,将多组同色系或彩虹色系经线按照由浅入深㊁相互渗透的方式排列籆子进行牵经[11],不同明度和纯度的经线按锦面晕裥彩条变化牵完整个经幅㊂经向彩条色彩深浅的巧妙变化,自成独特的整经工艺,由数组彩色经线排列成深浅过渡的色阶,色彩丰富㊁节奏和谐㊂宋代晕裥锦在唐代纬锦的基础上发展为满地花纹锦,织造此锦需要使用花楼织机来实现㊂花楼织机在操作时一般由上下两人共同配合,一执梭工在进行投梭㊁打素综片的同时还要注意协调踩踏脚杆以确保素综片的开口,一挽花工需按照花本在花楼上依次提起花组织的经线,两人需上下呼应完成运动[16]㊂环圈晕裥锦在织造过程中一般都采用正面向下,反面向上的反织方式[11]㊂但环圈晕裥锦多为长浮纬花的满地花纹锦,如果直接织造,过长的花纹浮长容易下垂影响织物服用性能㊂为切实解决此难题,织锦匠人对花楼机的开口提综机构进行改进,根据织物组织将提综机构的范子㊁幛子和踏脚杆结合起来,实施甲经线通过范子与纬线交织成地组织,乙经线通过穿入组合幛子与纬线交织,通过综框运动织成接结组织以固结纬浮点㊂提花工艺的改进为织制 满地花纹 环圈晕裥锦提供了技术支持,并且这种起花浮纬固结技术一直沿用至今[15]㊂2.4㊀组织结构织物组织结构决定了织物的外观风格,其复杂程度反映了织造技术水平的高低[17]㊂唐代以前蜀锦主要为经斜纹地上起经斜纹花,后逐渐转向经斜纹地上起纬斜纹花㊂唐彩条晕裥锦组织结构常采用单层组织的平纹组织和斜纹组织,利用经纬线本身色彩排列营造晕裥效果,局部以浮线显花㊂有时也会采用重组织,进行表里换层显花㊂晕裥锦的基础组织主要有平纹组织㊁山形斜纹㊁斜纹小提花和斜纹经二重组织[4]㊂如表1中2#所示的晕裥纹绫,其基础组织为3/1山形斜纹[8],色经按晕色次序分区排列形成晕裥彩条纹(图2(a ))㊂有的还以纬线浮于经线之上显小花纹,根据其装饰效图2㊀唐代晕裥锦组织图(王红梅绘)Fig.2㊀Yunjian brocade and fabric weaves pattern of theTang Dynasty (drawn by Wang Hongmei )731Vol.60㊀No.5Comparison of Yunjian brocades in the Tang and Song Dynasties and analysis of the influencing factors果称之为晕裥提花锦㊂如表1中1#所示的青海都兰热水出土的晕裥小花锦[4],其组织结构为斜纹经二重,即一组纬线与表里两层经线交织(图2(b )),一般表层经线按晕色顺序陈列,而里层经线只有单色或只是分区陈列而无晕色顺序,通过与纬线交织进行表里换层显小浮花㊂相比较而言,单层斜纹组织操作更加简单方便,且整体装饰效果不相上下㊂宋代环圈晕裥锦组织结构非常复杂,多采用地结型组织[15],即两组经丝与数组纬丝交织并以纬丝显花,一组地经与地纬交织成地纹;另一组经丝为特结经,又称接结经,专门用作花纬的接结点,固结纬花浮丝,从而实现环圈晕裥锦的织造㊂宋代环圈晕裥锦的基本组织主要分为两种:三枚经面斜纹和经面缎纹㊂如表1中6#所示的红地八达晕锦,其基础组织为三枚经面斜纹,显纬浮花纹[16],组织图如图3(a )所示㊂图3(b )为八达晕锦的组织结构图,地组织为8/3经面缎纹,地经与面经的排列比为4︰1,固结组织为1/3斜纹[15],这种组织结构设计复杂而又具有创新性㊂另外,宋代为了满足朝廷各式织锦的需求,在都城及各地建立起大量官营纺织作坊,并从四川蜀地移来纺织工匠内置绫锦院,在继承蜀锦的织造工艺并逐渐发展形成宋锦[18]㊂因此,宋代发展起来的经纬线同时显花的宋锦和蜀锦,两者组织结构相同,只是产地有所不同[19]㊂图3㊀宋代晕裥锦的织物组织图(王红梅绘)Fig.3㊀Fabric weave patterns of Yunjian brocades in theSong Dynasty (drawn by Wang Hongmei )2.5㊀应用范畴唐代彩条晕裥锦常作为衣饰用料和寺庙用锦㊂如唐代服饰中常见的彩条晕裥纹锦裙和变体宝相花纹锦鞋的里衬,体现古代女工技能和女工文化,兼具存储㊁美化仪表㊁象征身份功能的晕裥四瓣花纹锦针衣[20]㊂大英博物馆所藏的晕裥小花绫和晕裥小花锦[21],则为百衲经巾的一部分,其文化背景多与佛教的 苦修 和虔诚的 许愿还愿 思想有关[22],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出宗教独特的审美风格和审美意识㊂宋代环圈晕裥锦常供应于官臣的臣僚服饰和珍品书画装裱等㊂宋代丝织图案担负着区别官阶品秩高低的作用,其中三公㊁中书令的官告褾带纲轴的装裱为 八达晕锦褾韬,色带 ,即包首锦纹样为八达晕[23],可见受赐对象地位在官府职务中较高㊂ 陶九成言,贉卷纸引首裱里有房拱㊁八达晕等诸锦 [24],从这些记载资料中可见八达晕锦在宋代书画装帧㊁装裱中很是常见㊂3㊀影响唐宋晕裥锦差异的主要因素3.1㊀政治环境造就色彩配置的差异色彩本身是一种物理现象,但通过人的视觉感官传达到大脑引起一定的心理反应,加上人们的生活经验,便赋予了色彩传达情感的功能㊂色彩在不同政治环境中,其明度㊁纯度和色相的配置不同,传达出的情感和性格是不一样的[25]㊂唐代是中国历史上政治文化大发展时期,统治者在建国之初便吸取前人的经验教训,制定了较为有效完备的政治制度㊂尤其是在对外交往的政策上,统治者采取开明的政治政策,对他国的社会文明㊁宗教文化采取兼收并蓄的策略,在与本土文明交流过程中,唐人眼界更加开阔,敢于冲破传统束缚,接受新鲜事物,勇于表现自信自由之貌㊂因此,唐人追求色彩鲜艳和色彩炳焕,洋溢着活泼欢快㊁展现出热烈奔放[26]㊂唐代织锦色彩的绚丽是亘古未有的,目之所及即是五六色至六七色之多,既有浓重的绛紫㊁墨绿㊁茶褐色,也有娇嫩的橘黄㊁桃红㊁海蓝㊁碧绿㊂虽会采用层层退晕的色彩装饰手法,但通常不注重搭配的和谐匀称,而是采用强烈对比色,将地纹和主花区别开来㊂其最典型的就是晕裥锦,着意渲染色彩的丰富与鲜丽,晕裥排列的彩色条纹上,虽会织出细巧的花纹,但也只是色彩的点缀[26],故唐人称 章彩奇丽 ㊂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是一个文化极为发达㊁政治日渐衰微的朝代,战争连绵不断,人民颠沛流离,文人墨客对于民族的兴亡扼腕长叹,将惆怅意识寄情于自然生活㊂因此,宋代丝织品的色彩配置上较多采用茶褐㊁灰绿等色调[27],突出表现忧郁㊁伤感的基调㊂图4(a )所示的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的‘新安汪氏谱牒“[28],便以茶褐色为主,配以绛色㊁墨绿色㊁靛蓝等间色或复色,并采用层层退晕的装饰手法进行处理,降低对比度,整体色域宽阔㊁沉稳坚实,呈现出清静淡雅㊁整齐秀丽的视觉感㊂图4(b )所示的‘中兴瑞应图“[28]则以绿色调为主,并配以深浅不同的墨绿㊁茶褐㊁米黄等素雅清新的色彩,给人以返璞归真㊁娴雅恬静的自然气息,中间主题花以红色㊁橙色㊁紫色等少量对比色点亮主题花,起 锦上添花 作用㊂相较之唐朝,宋朝色彩一改唐朝的鲜明艳丽,整体色调淡雅平和[29]㊂831第60卷㊀第5期唐宋晕裥锦的比较及影响因素分析图4㊀宋代环圈晕裥锦Fig.4㊀Ring Yunjian brocades in the Song Dynasty3.2㊀审美格调变迁造就装饰纹样的差异审美格调随时代发展而变迁,不同时代审美观念不同,纺织品作为不可忽视的反映时代审美格调的载体,装饰纹样的题材选择和构成形式随审美格调变迁发生演化[30]㊂至汉唐,蜀地一直是胡商云集之地,唐时成都附近还居住着专门从事丝绸贸易的西域商人[4],频繁的对外贸易随之带来胡服新风尚,并以不可阻挡的脚步进入唐人的审美习惯中㊂‘旧唐书㊃舆服志“曾记载:当时胡服在皇宫中非常盛行,士庶之族纷纷效仿穿戴胡帽,可见唐人的审美格调受西域胡人的影响,纷纷效仿其妆容服饰[31]㊂在西域审美格调的影响下,晕裥彩条织物及其背后的审美文化传入蜀地,纺织工匠将内地织造工艺与西域艺术风格融合,织制出颜色丰富变化的晕裥条纹蜀锦,以迎合唐人对多彩晕裥织物的偏好[13]㊂随晕裥织物传入蜀地的同时,以连珠纹为骨架装饰纹样也传入中国,唐人通过对连珠纹进行吸收与改造,将其运用在纺织品上,结构布局从连珠圈骨架纹样到打散重组用于织物边缘装饰,形式特点实现由 西域 向 中土 的转变[32]㊂宋代是一个理性的时代,处处彰显理性之美㊂宋代统治者采取 重文抑武㊁文尊武卑 的政策,一改胡文化影响下英勇健硕㊁自由开放的唐文化,恢复传统礼制,推崇 存天理而灭人欲 的程朱理学㊂宋人的审美格调跟随 言理而不言情 的哲学思想发生相应演化,在艺术形式上表现为强调规范㊁严肃的格律[33]㊂装饰纹样作为社会审美格调的间接反映,在宋代理学思想的浸染下,其艺术形式多了些许沉稳与庄重㊁层次与内敛,几何纹样趋向于规范化㊁结构布局工整有序㊂作为独具特色的环圈八达晕锦在程朱理学的审美呼应下,以严谨㊁规律㊁并和多种纹样为一的形式呈现出复杂且严谨㊁多样且规范,花纹满地㊁却繁而不乱,体现着宋代沉静规则㊁充满理性的美学风格㊂3.3㊀经济昌荣推动织造技术革新唐代统治者通过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再次一统中原地区,唐朝在鼎盛时期的经济水平相当可观,国内国际贸易空前发达㊂中唐时朝廷极力提倡㊁保护通商,陆贽认为:商贾与工农,各有专长,为官者不得与民争利,主张保护工商业[34]㊂唐代设立 市 作为专门商业区,国内商贸尤其是丝绸贸易遍及各地,商业的繁荣为纺织业快速发展提供物质基础㊂‘估客记“中描绘了唐代商贾贩卖货物的壮观景象,长安等地先后出现织锦㊁丝帛行业,定州一人家中有五百张织绫机,是当时较大规模的民间丝织作坊[17]㊂唐代对外丝绸贸易经新疆延伸至中西亚地区,东西方纺织品的交换带来了织造技术的交流,一是显花技术由传统的经线显花转向纬线显花,纹样色彩由原先五种达到十几种,织物色彩更加华丽丰富;二是产生了真正意义上的花楼提花织机,纹样图案既可以经向循环,也可以纬向循环,为创新织锦纹样提供技术支持㊂晚唐以后,北方战乱频繁,南方则处于相对安定的局面,后蜀割据时期,以千万匹计的丝绸㊁彩帛㊁异绫等被收入政府库藏,川蜀㊁吴越等地的丝织业生产未受到很大破坏[35]㊂四川蜀地是宋代经济最发达并持续发展的地区,城市经济发达,坊与市走向分离,商品贸易空前昌荣,史称 富民巨贾,萃于廛市 [33]㊂借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作为传统手工业的民间丝织业空前活跃,机坊㊁机户随处可见,晃补在‘七述“中描述:杭古王都 竹窗轧轧,寒丝手拨;春风一夜,百花尽放㊂ [36]另外宋代海上交通便利,商人贸易范围东至日本㊁高丽,南至印度尼西亚群岛,西达非洲㊁意大利等地,这种长期的贸易需求是民间丝织业飞速发展的强大动力,刺激着民间丝织业的规模和织造技术的进步[37],织造工具也愈加丰富㊂宋代花楼提花织机进一步发展,出现双经轴和十页综,挽花工和织花工协同工作,可以织造出花纹更加繁复的高档丝织物[4]㊂根据宋人‘耕织图“中记载,宋代已经出现了用于加拈蚕丝㊁麻纱等长纤维的水转大纺车,丝线加工效率大大提高㊂因此,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丝绸贸易更加普遍㊁昌荣,贸易需求反过来又极大地促进织造技术的革新,为晕裥锦的发展提供支持㊂4㊀结㊀语唐宋晕裥锦是蜀锦独树一帜的晕裥特种工艺的体现,这种晕裥锦是利用独特的牵经技艺和色丝与纹样融合来表现的,加上提花技术的运用,艺术效果别具一格㊂但从外观风格㊁晕色艺术㊁织造工艺㊁组织结构㊁应用范畴方面进行分析,发现两者存在一定的差异性㊂一是政治文化造就色彩配置的差异,唐代政治采取对内开明包容和对外开放吸收的政策,整个社会处于活泼㊁自由的氛围中,故色彩上追求对比强烈的亮丽色彩,展现自信㊁华丽之感;宋代政治日渐衰微,整个社会处于忧伤㊁困闷的基调下,色彩上更加偏爱清静淡雅之色,体现沉静平和之感㊂二是审美格调影响晕裥纹样的差异,唐代的931Vol.60㊀No.5Comparison of Yunjian brocades in the Tang and Song Dynasties and analysis of the influencing factors审美格调受西域胡人影响,追求晕裥彩条织物,宋代的审美格调在程朱理学影响下处处强调规范严肃,晕裥纹样则呈现出层次分明㊁繁而不乱的理性之美㊂三是经济昌荣推动织造技术革新,唐代经济繁荣强盛,与西域各国贸易往来频繁,加之与西方纺织技术交流增多,这一时期花楼提花织机应运而生,并开始运用纬线显花技术,在此基础上创织出彩条晕裥锦;宋代商品经济和城市经济空前活跃,政府㊁社会及商贸需求激增,刺激民间丝织业发展,花楼提花织机的改进可以生产出复杂精美的缎纹组织织物,为环圈晕裥锦的产生奠定工艺基础㊂通过对唐宋时期晕裥锦的比较及影响因素探析,重新审视蜀锦艺人在织锦设计中的智慧,有助于对这一传统特种工艺的保护传承与发展,为其在现代织物设计提供借鉴和参考㊂‘丝绸“官网下载㊀中国知网下载参考文献:[1]周赳.中国古代三大名锦的品种梳理及美学特征分析[J].丝绸, 2018,55(4):93-105.ZHOU Jiu.Analysis on variety and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of three famous brocades in ancient China[J].Journal of Silk,2018,55 (4):93-105.[2]许慎,史东梅.说文解字[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1.XU Shen,SHI Dongmei.Word and Expression[M].Kunming: Yunnan People s Publishing House,2011.[3]丁度.集韵[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DING Du.Ji Yun[M].Shanghai:Shanghai Ancient Books Publishing House,1983.[4]赵丰.中国丝绸通史[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5:157.ZHAO Feng.The General History of Chinese Silk[M].Suzhou: Soochow University Press,2005:157.[5]黄修忠.中华锦绣丛书蜀锦[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11: 11-12.HUANG Xiuzhong.The Chinese Splendid Series Shu Brocade[M].Suzhou:Soochow University Press,2011:11-12.[6]黄修忠.蜀锦的月华㊁雨丝晕裥锦技艺[J].四川丝绸,2007(4): 50-53.HUANG Xiuzhong.Moon flower and rain silk halo brocade techniques of Shu brocade[J].Sichuan Silk,2007(4):50-53. [7]乔熠.传统蜀锦色彩的特征分析[J].艺术科技,2014,27(11): 160.QIAO Yi.Characteristic analysis of traditional Shu brocade colors [J].Art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4,27(11):160.[8]王乐.丝绸之路织染绣服饰研究(新疆段卷)[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20:48.WANG Le.Research on Weaving,Dyeing and Embroidery Clothing on the Silk Road(Xinjiang Section)[M].Shanghai:Donghua University Press,2020:48.[9]黄能馥.中国成都蜀锦[M].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6.HUANG Nengfu.Sichuan Brocade in Chengdu,China[M].Beijing:Forbidden City Press,2006.[10]四川省文化厅,四川省文物管理局.天府藏珍[M].成都:四川科技出版社,2009:322.Sichuan Provincial Department of Culture,Sichuan Provincial Culture Heritage Administration.Tian Fu Treasures[M].Chengdu: Sichu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ess,2009:322. [11]钟秉章,卢卫平,黄修忠.蜀锦织造技艺[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4:52-66.ZHONG Bingzhang,LU Weiping,HUANG Xiuzhong.Shu Brocade Weaving Skills[M].Hangzhou:Zhejiang People s Publishing House,2014:52-66.[12]林莎莎,乔洪,钟明,等.彩条牵经技艺在蜀锦织物设计中的实践[J].丝绸,2018,55(12):78-87.LIN Shasha,QIAO Hong,ZHONG Ming,et al.Practice of warps traction craft in design of Sichuan brocade[J].Journal of Silk, 2018,55(12):78-87.[13]郑喆,庄华.基于染织技艺的蜀锦晕裥溯源考析[J].装饰, 2021(10):126-127.ZHENG Zhe,ZHUANG Hua.Tracing the origin of halo pleats of Shu brocade based on dyeing and weaving techniques[J].ZHUANGSHI,2021(10):126-127.[14]余涛.八答晕和六答晕[J].丝绸,1987(8):40-41.YU Tao.Badayun brocade and Liudayun brocade[J].Journal of Silk,1987(8):40-41.[15]黄修忠.宋代时期的蜀锦技艺[J].四川丝绸,2007(4):43-47.HUANG Xiuzhong.Shu brocade skills in the Song Dynasty[J].Sichuan Silk,2007(4):43-47.[16]乔洪,乔熠,乔韵可.蜀锦的晕繝工艺特征研究[J].装饰,2015(3):81-83.QIAO Hong,QIAO Yi,QIAO Yunke.Study on features of Yunjian technique of tapestry from Sichuan[J].ZHUANGSHI, 2015(3):81-83.[17]周启澄,赵丰,包铭新.中国纺织通史[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17:196.ZHOU Qicheng,ZHAO Feng,BAO Mingxin.General History of Chinese Textile[M].Shanghai:Donghua University Press,2017: 196.[18]李斌,刘安定,李强,等.宋锦起源及其出现原因的研究[J].武041。
【嘉德秋拍】天撷英华——当代玉石雕刻之经典永恒
【嘉德秋拍】天撷英华——当代玉石雕刻之经典永恒中国嘉德2017秋季拍卖会《天撷英华——当代玉石雕刻艺术家专场》依然选取10余位艺术家的60余件作品,作品不仅包括传统玉雕大师的经典与创新之作,也包括以玉石为媒介进行的当代艺术创作。
天撷英华——当代玉石雕刻艺术家专场拍卖时间:12月21日(周四)上午10:00拍卖地点:嘉德艺术中心拍卖厅 A厅3520白玉雕锦灰堆摆件作者:倪伟滨估价:2,600,000 - 5,000,0007.1 cm. (in.) high尺寸:20x10.8×8.6 cm重量:2499.7g新疆和田玉籽料这是一件极具传统意味的经典作品,整件作品保留了和田玉籽料完整的皮色,将古旧字画、废旧拓片、青铜器残片、瓦当碎片、残破的古书、腐朽的锦帛、破碎的钱币以看似杂乱无章的方式拼凑在一起,将秦汉至明清的历史文化铭刻,以破碎的方式记录文化的传承,似乎又隐喻着文化传播过程中的传承与创造。
历史的沉重感与玉石的皮色相融,散发出独特的韵味。
3516白玉雕达摩香插作者:苏然估价:300,000 - 500,000尺寸:14.3x5.9×5.2 cm重量:277g新疆和田玉籽料达摩,佛传禅宗第二十八祖,为中国禅宗的始祖.被尊称为“东土第一代祖师”、“达摩祖师”。
作品中达摩造型新颖独特,呈靠卧之姿,双目微微毕,作沉思状。
钵中一团祥瑞之气弥漫开来,萦绕周身,更有祥云环绕,祥瑞气韵浓厚。
达摩手掌举于胸前,手指自然舒展,手掌向外。
这一手印表示佛为救济众生的大慈心愿,能使众生心安,无所畏惧;几片落叶落于衣衫之上,无心拂去,仍沉思冥想,其沉思更是引人无限遐想,思他所思,想他所想。
3519白玉雕福在眼前亲子吊坠一对作者:于雪涛估价:200,000 - 300,000尺寸:3x2.7×1.9cm/2.3×2.2×1.6cm重量:26g/15g新疆和田玉籽料作者一向以雕刻人物闻名,其人物笑意盈盈,极具乐观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锦绣绚丽巧天工——耕织堂藏中国丝织艺术品陈连勇闫东梅张迪■ lot 1829元/明彩绣十八尊者册页尺寸: H 25.5cm W 22cm(每幅)估价:RMB 5,000,000—8,000,000(16)中国自古以来便有“丝国”之美誉,即使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依旧常用“锦绣大地”、“繁华似锦”、“锦绣前程”来比喻一切美好的事物。
中国的织绣工艺成熟生产自汉唐盛世,到明清两代,丝织业发展到空前繁荣的阶段,创造出了无数光彩夺目的璀璨之花,其品种之丰富、工艺之精美,为世界所惊叹。
由于娇弱的古代丝织品的保护较之珠玉古玩更难保护,因此使其在众多艺术品收藏种类中更显弥足珍贵。
由此,中国织绣更是国内外知名博物馆重要典藏项目之一,例如北京和台北两处故宫博物院、南京博物院、上海市、辽宁省、苏州市博物馆及英国大英博物馆、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等等,都有相当丰富的织绣典藏。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还在1998 年精心擘划了一场定名为“当丝如金时”的丝织大展。
中国传统织绣向来是王侯贵族夸耀财富与彰显品位的用具,由于古代织绣不易保存,能较完整流传下来的十分有限,尽管如此,仍掩饰不住它绚烂的光彩。
近年来在国际国内拍卖市场织绣拍品的屡创高价,充分体现了今人对古代织绣的重视。
举其要者,2002年4月香港佳士得春拍编号542的明永乐“刺绣红夜摩唐卡”以3087.41 万元港币成交,2003年4月香港佳士得春拍编号608的18世纪“西藏式刺绣龙纹镶牙雕祭礼服装”以59.75万元港币成交,2004年1月北京翰海迎春拍卖会编号2774的元代“十八尊者图绣画”更以1980 万元人民币的高价成交,2004年5月中国嘉德春拍一件清乾隆“钦定补刻端石兰亭图帖缂丝全卷”则以3575万元人民币成交。
由此看来,中国古代织绣不仅受到古今中外人士的青睐,而且它的市场价格也更有扶摇直上的趋势。
耕织堂主缘于对流光溢彩的丝织品的喜爱,在寻找韵味古雅的古代织绣艺术的同时,逐渐地将保护古代丝织品视为己任,倾注了20多年的热情,在追寻件件丝织佳作的过程中默默耕耘着。
在文物收藏兴盛的今天,以个人收藏的织绣做专题拍卖在国内尚属首次。
这次“锦绣绚丽巧天工—耕织堂藏中国丝织艺术品”专场拍卖集中展示了以明清时期为主的200余件丝织品,拍品几乎囊括了丝织品的各种类别、众多绣派、各类品种及兼顾宫廷织造和坊间织绣,是明清时期织绣工艺发展的一个缩影,更是一次丝织品文物收藏的艺术盛宴。
皇权至尊巧夺天工明清两朝政府都特别注重桑棉的种植,并在中央和地方广设管理机构。
明代有著名的苏州、杭州织染局,清代有南京、苏州、杭州“江南三制造”,丝织成品是专供宫廷帝后服饰所用的“上品”。
民营丝织业又分为官办民营和家庭手工业两种形式,从而出现了不同风格的地方体系,织绣业呈现出丰富多彩、群芳吐艳的繁荣景象。
中国传统织绣向来是彰显帝王皇权和王侯贵族夸耀财富象征的用具,大量精美的丝织品被用来制作帝后皇族的衣饰,同时也起到了区分社会等级、维护其统治的特殊作用。
清雍正明黄地绣万寿金龙袍料(lot1775),这是一件曾被使用过的龙袍面料,盘金绣九条五爪龙纹,以五彩祥云环绕,下摆左右两侧绣云蝠及一笔书成的“寿”字,寓意“福寿双全”,可谓妙笔生花,下摆海水江牙,气势十分壮观。
袍料绣工精制,色彩瑰丽,为清代雍正时期御用龙袍中最为精美之作。
清代乾隆时期恢复了汉代已有的“十二章纹”,它代表着至善至美帝德的十二种纹样,即“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宗彝、藻、火、粉米、黼、黻”,是皇帝最高权利的象征。
清乾隆明黄缎绣五彩十二章龙袍(lot1776),十二章纹处置得当,采用了滚针、齐针、插针、钉马尾线、垫绣等多种技法,工艺精湛,晕色处理和谐自然,是难得的一件帝王礼服。
清初戳纱绣寿山福海纹帏帐(lot1916), “ ”字纹锦地上绣十一个夔龙捧寿图案,团形寿字以平金绣成。
主题纹饰以戳纱绣澎湃的波浪、耸立的山石,天空上方红日高照,五彩祥云环绕,蕴含着“江山万代、万寿无疆”的寓意,为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所制。
官宦士绅美轮美奂中国古代丝织品用途颇为广泛,依其功用主要可分为几大类:(1)丝织服装和补子,有区别等级的功能,也是富贵阶层的标志;(2)随身佩戴的饰品,有各式荷包、扇套、团扇;(3)用于陈设展示的,有缂丝、彩绣的各类吉祥题材的绣画;(4)日常使用的,有桌围、椅披、靠垫、幔帐;(5)宗教用具,有道袍、袈裟、唐卡、壁饰、华盖等。
这诸多品种几乎在此次展览中都有涉及。
明清两代除了帝后服饰有着严格的等级规定,对于文武百官采用了“章补” 制度,即在文武百官朝服的胸前和背部各加一块补子,以示等级。
文禽武兽,以禽象征文采,以兽象征威猛。
明代文官装饰双禽图,清代文官装饰单禽图。
明代流传下来的补子极少,有不少是直接织入袍料的, 除主题纹饰外,多用云纹作背景。
明中期缂丝鹭鸶纹六品方补(lot1861),缂丝织五彩祥云,烘托着皎洁如雪的一对鹭鸶,祥云色彩斑斓,鹭鸶翩翩起舞,神态生动传神,是一件极有保存价值的丝织佳作。
清代在沿袭明代补子制度的同时,又对其进行了完善和发展。
皇帝、皇子及亲王独享圆补,文武百官使用方补。
清乾隆盘金云龙满绣圆补(lot1867)是同期补子中的精品,盘金绣正面五爪龙一条,龙麟以捻金线片片盘钉而成,居中一枚盘金火龙珠,湛蓝的空中布满五彩如意云,下方绣海水江牙。
色彩亮丽,金色饱满,绣工精美。
明代晚期,特为官帽椅设计了一种可搭在椅背的椅垫,称“椅披”或“椅搭”,是极为讲究的装饰品,这一品种一直沿袭到清代。
明桔红地缂丝龙凤纹椅披(lot1926),背景采用的桔红色,是明代所崇尚的颜色。
搭背部分缂福寿纹,椅背部分缂金夔龙纹,座面海棠形开光内缂五彩翔凤,周边饰如意云纹,椅前垂饰部位缂瑞兽、寿山福海纹。
明代缂丝椅披通常损坏得较为严重,传世可见的大多是经过重新拼制的,此件虽有少许磨损,但已极为罕见。
明清时期,富贵官宦人家,除上朝必穿的等级官服之外,重大喜庆节日则有更为讲究的服饰。
如清乾隆大红缎地彩绣绣球花女袍(lot1787),通身绣八大团形皮球花图案,每组团花由九朵折枝绣球花组成,下摆绣五彩立水托三山、八宝吉祥纹。
整体色彩艳丽,给人以雍荣华贵之感,为重大庆典时所穿着之大礼服,极为难得。
当人们感叹以丝织品构成的帝后奢华的生活、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的同时,充满生活趣味的刺绣小品又为织绣艺术凭添了一些生活情趣。
清代各级官员上朝时腰间都要佩戴各种丝织饰品,如荷包、扇套、团扇等,将多种织绣技法集于方寸之间。
清宫庭衣库长年要准备一些荷包,以备皇帝皇后作赏赐之用,这些刺绣艺术品正是赏赐、馈赠的极佳礼物。
上自帝后、下至平民百姓,都会根据时令季节更换花样。
此次展品中有清中期粤绣孔雀开屏扇套(lot1763)、清乾隆缂丝荷花香囊(lot1751)都是不可多得精品。
佛法尊崇锦绣庄严此次展出的宗教类丝织品是展览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封建社会的任何朝代,无论统治阶级还是平民百姓都有其宗教信仰,丝织品更成为这些宗教题材的特殊载体。
但用于供奉的织绣唐卡,在当时已经非常稀少,由于制作成本极高,通常是由宫廷或官府订做,供于各大寺院,而非一般百姓所能做到的,更表达出统治者对神佛虔诚恭敬之心。
明初打籽绣岩传甘露漩明王,主体以打籽绣、平绒绣两种工艺完成,色彩凝重庄严,大威德金刚神态凶猛,充分体现了藏传密宗的神圣与威严。
丝织品做成的幡旌、壁饰用于装饰庙宇殿堂,充分表现他们对宗教的庄严隆重。
明初衣线绣空行母帷幛,在湖蓝色缎地上彩绣空行母像,神态端庄,手持供器,头戴宝冠,身着彩装,其间装饰四件法器,周围环绕以缠枝莲花,色彩艳丽,如此大幅作品更是一件罕有的传世佛教神物。
元/明彩绣十八尊者册页(lot1829),分别绣有十八罗汉和四大天王,十八尊者即十八罗汉,为释迦牟尼十六弟子与弥勒和摩耶(或降龙和伏虎)。
此套册页工艺精湛,粉本高绝,绣技妙绝,其擘丝极细,绣针比发丝还细,用线只一二丝,以至绣迹如笔翰图。
其针法多样,多为齐针铺纹平绣,间以抢针法的短直针脚,按纹理起抢构绣,或以旋针法依绣纹放射状地顺势刺缀,其疏密、轻重、逆顺、循丝理而参差运针,将丝光的亮丽与和顺,运用得妙到毫颠。
色彩典雅,表现了十八尊者的嘻笑、愁怒、凝视、沉思等姿态,显示出佛家普渡众生的精神与性格,是极为少见的集佛教题材、绣法工艺于一身的织绣艺术珍品。
原为海上大收藏家暂得楼─胡惠春旧藏,如此神物能流传至今,如有神护。
绣派齐聚针法奇妙明代晚期,随着经济的发展,江南地区呈现出“家家养蚕、户户织绣”的繁荣景象,刺绣技艺也得到了显著提高,作为我国独有的观赏性织绣—织绣画得到了更好的发展。
织绣画是以名人书画为蓝本,采用轴、卷、册的形式,以针代笔,以线作墨,运用针法技巧表现绘画艺术的织绣作品。
其中,技艺水平最高、最具代表性的当首推“顾绣”。
明嘉靖年间进士顾名世的家眷,擅长刺绣,并形成极有特色的绣制工艺,又因顾家筑“露香园”,世称其家刺绣又作“露香园顾绣”。
“顾绣”的细腻逼真,是明代其它绣种所不及,对明清两代江南地区绣画的发展,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影响深远。
此次拍卖中的一件明顾绣群臣图(lot1823)就是代表作品,采用滚针、施毛针等多种施针工艺将群臣百官的神情姿态,表现的淋漓尽致,而山石部分采用有层次的石青彩皴染,这是明代顾绣的一大特点。
它与另一件明顾绣出相图(lot1827)均为定远斋旧藏,原是张学良将军的珍贵收藏,这不仅是织绣中的精品,随着历史的流逝,又赋予了它新的历史内涵。
刺绣作为国粹有着悠久的历史,经过历代的发展创新取得了无比辉煌的成就,至明代晚期,出现了苏绣、京绣、粤绣、鲁绣、湘绣等几大织绣派系。
苏绣是指以苏州和吴县为中心的刺绣,讲求丝理细腻,常用套针,不露针迹,晕色和谐自如,清新雅洁。
清乾隆苏绣福禄寿三星如意图轴(lot1844),正中绣天官图,是授人官禄的天神;左为持杖捧仙桃的寿星;右为一着道装高士,手执阴阳太极图道符。
采用的绣织工艺有盘金、圈金、钉综线、铺绒、网绣、垫绣、羼针及各种平齐针法。
整体构图协调,色彩丰富,绣艺精湛,人物神态呼之欲出,长髯与衣襟似吹之欲飘。
这是一幅较大幅绣技娴熟的苏绣精品,类似题材作品,台北故宫博物院也有收藏。
粤绣是广东地区的代表性绣品。
色彩浓郁鲜艳,绣线平整,纹饰多以孔雀开屏、百鸟朝凤为主,构图丰满,色彩浓艳,具有浓厚的装饰趣味。
清粤绣四季花鸟图四屏(lot1854),在白色软缎上分别绣有杨柳锦鸡、丹凤朝阳、孔雀开屏、松鹤延年。
整体运用了近20种不同的针法,内容丰富,色彩绚烂,堪称粤绣观赏品中的绝品。
我国刺绣工艺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巨大的成绩与历代涌现的刺绣高手的功绩是密不可分的,清末刺绣家沈寿就是其中之一。
沈寿生于江苏古董商之家,7岁学艺, 15岁即已闻名苏州绣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