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讲托马斯·莫尔

合集下载

《乌托邦》中托马斯·莫尔的幸福观

《乌托邦》中托马斯·莫尔的幸福观

《乌托邦》中托马斯·莫尔的幸福观
《乌托邦》系列小说是英国作家托马斯·莫尔(Thomas More)于1516年创作的珍本。

小说中设置了一个名叫乌托邦的社会,体现了托马斯·莫尔的幸福观,也引发了其他人的
思考。

作为乌托邦的创立者,托马斯·莫尔以“福祉优先、反对对彼此造成危害”作为乌托
邦追求的最高准则,表达了他对幸福一词最真切的理解。

乌托邦社会中强调拥有尊重、尊严、自由及平等的权利。

在这里,政府公正尊重公众,发展宽容的价值观以及朝夕的自由,最大限度地保障ャ社会成员的幸福。

在乌托邦,财富分配是基于个person有多少实际能力而做出的选择,而不是基于财
富的多少。

它的价值体现在每个人的幸福上,因此托马斯·莫尔把幸福视为乌托邦要追求
的最高理念。

乌托邦中每个人都参与到社会中去,充分利用自身才能,追求财富、自由及
丰厚的生活,从而达到幸福的境界。

此外,在乌托邦中也讲究教育,政府会对儿童进行全方位教育培养,致力于培养他们
成为健全、正常、有礼貌及自由的公民,从而获得快乐生活,实现完美的乌托邦。

总之,托马斯·莫尔的幸福观是以维护他人的尊严以及公正自由为基础的,目的是让
每个人都能自由自在,得不实到幸福的生活。

乌托邦致力于建立一个完美的社会,每个人
都能以最大的权利去捍卫自我的尊严,得到安全、快乐及幸福的生活。

《乌托邦》中托马斯·莫尔的幸福观

《乌托邦》中托马斯·莫尔的幸福观

《乌托邦》中托马斯·莫尔的幸福观《乌托邦》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作家托马斯·莫尔的代表作品。

这部作品描述的是一个理想的社会,即乌托邦,它是一个没有私有制、没有贫富差距、没有战争和犯罪的理想国家。

托马斯·莫尔在这部作品中展现了对幸福的独特见解,他的幸福观影响着乌托邦的人民和社会的发展。

本文将深入探讨《乌托邦》中托马斯·莫尔的幸福观。

托马斯·莫尔的幸福观体现在他对公平正义的追求上。

在乌托邦这个理想社会中,人们不分贵贱,不分贫富,不分男女,都能够获得平等的待遇和机会。

整个社会都是按照公平和正义来安排的,没有人因为贫穷而受到歧视,也没有人因为富有而得到特权。

这种公平正义的幸福观不仅体现在乌托邦这个虚构的国家中,也是托马斯·莫尔对现实社会的思考。

他希望通过描绘乌托邦,来反映当时英国社会中的不公平现象,呼吁人们追求真正的幸福应该是建立在公平正义的基础之上。

托马斯·莫尔的幸福观还体现在他对劳动和快乐的认识上。

在乌托邦这个社会中,人们不仅有权利获得平等的资源和机会,还有义务去劳动。

劳动被视为一种快乐的源泉,而不是一种负担。

人们在乌托邦社会中从事各种各样的工作,但他们都是自愿的,而不是被迫的。

这种对劳动的积极态度影响了整个社会,使得人们在劳动中找到了快乐和幸福。

托马斯·莫尔通过乌托邦的设想告诉人们,真正的幸福是可以通过劳动来获得的,而不是依靠奢侈和享乐。

托马斯·莫尔的幸福观还体现在他对知识的重视上。

在乌托邦这个理想社会中,知识是被高度尊重的,人们都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培养他们的才华和智慧。

乌托邦的人民不仅是懂得劳动和生活技能,同时也深谙哲学、政治、科学和艺术等各种知识。

这种对知识的追求和重视,使得乌托邦成为一个高度文明和发达的社会,人们在知识的海洋中获得无尽的快乐和幸福。

托马斯·莫尔通过塑造乌托邦中人们对知识的追求,也向人们传达了真正的幸福是建立在知识的基础之上的。

具体的劳动--论托马斯·莫尔《乌托邦》中的劳动形态及其内在悖论

具体的劳动--论托马斯·莫尔《乌托邦》中的劳动形态及其内在悖论

具体的劳动——论托马斯·莫尔《乌托邦》中的劳动形态及其内在悖论殷志江【摘要】劳动制度在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的构建中至关重要,“乌托邦”的其他制度都依赖于劳动生产制度并由此而产生。

莫尔将劳动理解为人类生活必需品的价值来源,宣称只有农业和手工业才是正当的劳动,并设计了一种独特的劳动制度——去除明确职业分工和市场交换的劳动制度。

这种制度所代表的劳动观排斥劳动产品的交换价值,只追求劳动产生的使用价值。

为了交换而进行的劳动,福柯称之为抽象的劳动。

拒绝交换,追求使用价值本身的劳动为具体的劳动。

作为价值来源的劳动,这一历史观念本身便是在市场交换中才得以呈现出来的作为交换物的价值尺度。

因此,作为价值来源的具体劳动这一概念,本身即为悖论。

【期刊名称】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4(000)002【总页数】7【关键词】抽象劳动;具体劳动;交换价值;使用价值;“乌托邦”1516年,托马斯·莫尔的著作《关于最完美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新岛的既有益又有趣的金书》① 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原完整书名,即为De Optimo Reipvblicae Statv Deque noua insula Vtopia libellus uere aureus,nec minus salutaris quam festiuus,英文版书名为The Best State of a Commonwealth and the New Island of U-topia,A Truly Golden Handbook,No Less Beneficial than Entertainning。

在欧洲出版。

此书留给了人类一个全新的词和一个全新的观念——“乌托邦”(“utopia”——不存在的地方)。

“乌托邦”从此成为了“最完美的国家制度”的同义词。

而在莫尔这儿,对完美国家制度的追求和设计,则与莫尔对于劳动制度劳动形态的理解和规定内在地紧密相连。

托马斯·莫尔宗教思想论析

托马斯·莫尔宗教思想论析

托马斯·莫尔宗教思想论析[ 论文关键词]:鸟托邦宗教思想;中世纪宗教精神;宗教禁欲主义;近代人文主义论文摘要]:托马斯·莫尔的宗教思想在当时表现出极端的开明进步倾向和一定程度上似乎同样极端的保守主义倾向,但这种矛盾是表面的,无论从哪一个方面讲,莫尔都不是中世纪宗教的继承者,而恰是中世纪宗教精神的批判者。

他思想的本质是统一的,即统一于近代人文主义精神。

近代社会主义思想产生之初,在思想材料方面很多取自原始基督教共产主义,因而都多少带有宗教形式的影响。

但是,近代社会主义思想与基督教神学有着质的区别,它体现出的是近代人文主义精神。

《乌托邦》一书的发表,为托马斯·莫尔带来了人文主义思想家的广泛赞誉,而《乌托邦》则被视为一部人道主义的批判现实巨著,同时也被视为社会主义学说的开山之作,托马斯·莫尔因作此书被奉为社会主义学说的鼻祖。

然而自本世纪30年代起,西方部分学者开始对《乌托邦》的传统评价提出异议。

较为典型的看法,认为《乌托邦》是一部赞美中世纪修道院禁欲主义的著作,《乌托邦》并不是代表文艺复兴的作品,而是充斥着浓厚中世纪色彩的著作。

这些异议很大程度针对在《乌托邦》精神与中世纪宗教精神的关系上,即《乌托邦》主要是对中世纪精神的继承,不是对中世纪精神的批判。

而最能体现二者关系的地方,正是乌托邦的宗教,可以说对乌托邦宗教思想的理解,直接关系到对《乌托邦》整体思想性质的理解。

本文欲对乌托邦宗教作一粗浅分析,以论证它不同于欧洲中世纪的宗教精神:它崇尚理性、追求人的幸福、奉行宗教宽容,它体现莫尔对现实世界的强烈批判和对理想中的平等、公正、精神自由社会的憧憬,充满近代人文主义精神。

莫尔的理想世界确实也同时具有较为明显的禁欲倾向,而莫尔本人在现实政治中也表现出相当的宗教保守主义倾向。

这是否意味着莫尔思想本身就蕴含着与旧的传统宗教精神有着实质上的相通呢?或者换句话说,他的思想实质是否是赞美中世纪精神而反对近代人文主义的呢?全面分析莫尔的相关思想,笔者认为,看似矛盾的思想和行为,在莫尔思想中存在内在的一致和统一,它并非统一于中世纪的宗教精神,而是统一于近代人文主义精神。

乌托邦的作者托马斯·莫尔简介

乌托邦的作者托马斯·莫尔简介

乌托邦的作者托马斯·莫尔简介托马斯·莫尔是英格兰政治家、欧洲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创始人,以其代表作《乌托邦》闻名于世。

下面小编就带大家一起来详细了解下吧。

托马斯·莫尔人物简介托马斯·莫尔(1478年2月7日-1535年7月6日),英格兰政治家、欧洲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创始人,以其代表作《乌托邦》闻名于世。

托马斯·莫尔曾经在牛津大学攻读古典文学,柏拉图的思想深深影响着他,之后更逐渐成为一个人文主义者。

莫尔曾当过律师、国会议员、财政副大臣、国会下院议长、大法官等职业,阅历相当丰富。

1535年,莫尔因为反对亨利八世兼任教会首脑而被处死。

托马斯·莫尔人物生平生活背景托马斯·莫尔约于1478年2月7日出在英国伦敦一个不太显赫的富有家庭。

莫尔幼年丧母,由父亲带大。

他的父亲约翰·莫尔(JohnMore)曾担任过皇家高等法院的法官,是一位勤俭持家、正直明达的人,对儿子要求极为严格,这对莫尔一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在当时的欧洲,拉丁文被视为进入上层社会的通行证。

因此,幼小的莫尔被送入了伦敦的圣安冬尼学校,学习拉丁文。

十三岁时,父亲将他寄住在坎特布雷大主教、红衣大主教莫顿(Morton)的家中作少年侍卫。

莫顿是当时一位很有影响的政治家,他学识渊博、机智过人、谈吐优雅,曾担任过英国的大法官,对此莫尔在《乌托邦》中专门做过描述。

从他那儿莫尔得到了很多有益的影响。

这位主教对聪明好学的莫尔极为赏识,常对朋友夸奖说:“我的这个孩子,将来一定会成为一个名人”。

律师生涯莫尔在宗教信仰方面,浸沉较深,他认真研究过奥古斯丁的作品。

莫尔曾在法律协会附近的卡尔特修道院住过四年,尝试修道生活,但当他意识到出家人不能有婚姻生活时,便“宁肯做一个纯洁的丈夫,不愿做一个不纯洁的神父”,毅然回到尘世。

托马斯 莫尔

托马斯 莫尔

一系列不平的消除

莫尔关于理想社会的利, 而且表 明他开始考虑到如何消灭城市和乡村、工业和 农业、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权利的不平等 问题。
法律和人权的虚伪性和欺骗性

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导致了广大农民流离失 所, 四处流浪, 然而富有者却假借国家的名 义, 制定了禁止农民流浪的血腥立法, 强迫 农民在十分低微的工资水平下从事雇佣劳 动。
阴谋就当成了法律

“一伙富有者狼狈为奸, 表面名义上为代表国家, 实则为私人利益打算。他们想出种种方法诡计, 首先把自己已经骗得的东西保存巩固起来; 其 次是用极低廉的工价去奴役穷苦的人们替他们 干活出力, 如同驮载的牲畜一般。等到富人假 借国家的名义, 就是说, 包括了穷人的名义在内, 把他们的阴谋规定成大家必须遵守的东西, 这 种阴谋就当成了法律。”
社会是何等的不公正


另一极, 贵族、银行家和高利贷者, 他们无所事 事, 像公蜂一样靠别人的劳动养活自己, 过着穷 奢极欲的生活。 可见, 当时的社会是何等的不公正, 人的权利和 义务又是如何被分离。
一切祸害与灾难的根源


那么造成社会贫富对立、劳动者贫困与不幸的 原因是什么呢? 莫尔说:“我深信, 只有完全废止私有制度, 财富 才可以得到平均公正的分配, 人类才能有福利。 如果私有制仍然保留下来, 那么, 大多数人类, 并且是最优秀的人类, 会永远被压在痛苦难逃 的悲惨重负下。”

凡是有用来生产羊毛的地方, 那里的贵族豪绅, 甚至主教圣人之流, 都争相养羊, 把农民赶走, 把整片土地化做牧场, 把房屋以至城镇全部毁 掉, 只留下教堂作羊圈。其结果, 牲畜的生活比 失去土地的农民的生活强。羊群尚有牧场和羊 圈, 而农民却无以为食, 沿街乞讨。农民不仅没 有人权, 甚至连牲畜的权利也不如啊!

文学家托马斯莫尔相关资料介绍

文学家托马斯莫尔相关资料介绍

文学家托马斯莫尔相关资料介绍托马斯·莫尔( St. Thomas More又作Sir Thomas More , 1478年2月7日—1535年7月6日)欧洲早期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创始人,才华横溢的文学家和政治家。

以其名著《乌托邦》而名垂史册。

关于托马斯莫尔你还知道哪些资料?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到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文学家托马斯莫尔的成就曾当过律师、国会议员、财政副大臣、国会下院议长、大法官。

1535年因反对亨利八世兼任教会首脑而被处死。

1886年,在莫尔去世三百多年后,被罗马天主教会的教皇庇护十一世册封为圣徒,在1980年与主教费舍尔一起被John Paul II尊为守护上帝的殉道者。

尽管他不是一位正统的天主教信徒,他非常罕见地获得了左右翼的一致推崇:左翼发现了他的共产主义理想,右翼发现了他的对天主教的忠诚。

他在英国历史上最伟大100个名人中评选中名列第37位。

托马斯莫尔生活背景托马斯·莫尔约于1478年2月7日出在英国伦敦一个不太显赫的富有家庭。

莫尔幼年丧母,由父亲带大。

他的父亲约翰·莫尔(JohnMore)曾担任过皇家高等法院的法官,是一位勤俭持家、正直明达的人,对儿子要求极为严格,这对莫尔一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在当时的欧洲,拉丁文被视为进入上层社会的通行证。

因此,幼小的莫尔被送入了伦敦的圣安冬尼学校,学习拉丁文。

十三岁时,父亲将他寄住在坎特布雷大主教、红衣大主教莫顿(Morton)的家中作少年侍卫。

莫顿是当时一位很有影响的政治家,他学识渊博、机智过人、谈吐优雅,曾担任过英国的大法官,对此莫尔在《乌托邦》中专门做过描述。

从他那儿莫尔得到了很多有益的影响。

这位主教对聪明好学的莫尔极为赏识,常对朋友夸奖说:“我的这个孩子,将来一定会成为一个名人”,托马斯莫尔的思想影响1492年,莫尔进入牛津大学攻读古典文学,在这里他又学习了希腊文,这使得他可以尽情地阅读柏拉图、伊壁鸠鲁、亚里士多德等人的作品。

托马斯莫尔

托马斯莫尔
尔夫罗宾逊于1551年译为英文。
《乌托邦》
成书于1516 年 ,他奠定了作者在空想社会主义 思想史中的地位。
《乌托邦》叙述了莫尔出使尼德兰、访问安特 卫普期间 ,遇到一位远涉重洋归来的葡萄牙水 手兼旅行家拉斐尔·希斯拉德 ,通过他们之间的 对话形式 ,表达了作者的社会政治思想。
批判与设计
《乌托邦》深刻地批判了作者所处时代的巩固 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 ,试图揭示社会不平等和 劳动大众日益贫困化、原始积累时期所特有现 象等产生的原因;
尽管这些原则和观点在莫尔的《乌托邦》一书中既没 有明确的概念更没有科学的论证, 但它毕竟已经显露 出共产主义思想的“微光”。
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源头
马克思和恩格思以其敏锐的眼光, 发现了这些 “处处突破幻想的外壳而显露出来的天才的思 想萌芽和天才思想” , 从而把空想社会主义推 向了一个新的科学的阶段。
社会中严重存在的不平等
社会的一极,是种地的、挖煤的、赶货车的、 干苦工的、做零活的, 他们终日辛勤劳动, 但是 工资收入极其微薄, 过着连羊群也不如的生活。 他们的劳动对社会来说一天也不能缺少, 可是 丝毫得不到社会的关怀, 繁重的劳动折磨完他 们的青壮年时期以后, 贫病交加, 穷困潦倒便是 他们的命运。
一切行政官员都由选举产生。每30 户选出一 名“飞拉哈”, 每10 个“飞拉哈”又选出一名 首席“飞拉哈”, 然后从这些首席“飞拉哈” 中推选出一名总督, 总督系终身制,但如果发现 他有追求暴政、虐待人民的嫌疑就可以撤换。
民主集中制的雏形
一般群众都享有参与国家大事的民主权利, 任 何重大事件都必须由各家各户讨论, 作出结论 提交元老院, 由当选代表组成的元老院和民众 大会讨论决定一切公众事务。
托马斯莫尔?1478年生于伦敦一个法官家庭毕业于牛津大学当过律师国会议员财政副大臣国会下院议长大法官?1535年因反对亨利八世兼任教会首脑而被处死莫尔主张教皇权力的至高无上?1935年逝世四百年后被罗马天主教会册封为圣人?1980年与主教费舍尔一起被johnpaulii尊为守护上帝的殉道者乌托邦1516年?以一个旅客拉斐尔的见闻描述假想岛屿国家乌托邦的政治制度

托马斯莫尔思想总结

托马斯莫尔思想总结

托马斯莫尔思想总结托马斯·莫尔(Thomas More)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位重要思想家、政治家和作家。

他的思想对当时的社会和政治秩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后世的政治理论和社会哲学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莫尔的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著作《乌托邦》中,这部作品不仅是一部理想国家的描述,同时也是对当时社会不公和政治腐败的控诉。

本文将对莫尔的思想进行总结。

莫尔的思想贯彻了人文主义的精神,强调了人的尊严和价值。

他关注社会正义和人类幸福,提出了对社会制度和政治组织的批评和建议。

他认为当时的社会存在着不公和腐败,并试图通过描绘乌托邦这个理想国家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在《乌托邦》中,莫尔描绘了一个没有私有制、没有社会阶级和贫富差距的理想社会。

他认为私有制是社会不公的根源之一,因为它导致了人们之间的竞争和贪婪。

在乌托邦中,生活和财富是公有的,人们共享一切,不存在贫富差距,社会的资源和财富被公平分配。

这样的社会组织方式使所有人都能够享有基本的权益和生活需求,实现了社会的公正与公平。

莫尔在《乌托邦》中还表达了对当时社会政治制度的批评。

他对当时君主制的腐败和封建制度的压迫表示了强烈的不满。

他认为君主制的权力滥用导致了社会的不稳定和腐败,而封建制度剥夺了人们的自由和平等。

莫尔提出了一种新的政治组织形式,即乌托邦中的公民制。

在这种制度中,权力是由人民通过选举产生的,政府的责任是为人民的福祉和幸福服务。

这个政府机构具有高度的透明度和公正性,所有的政策和决策都要依靠民主程序达成。

莫尔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理性主义。

他认为人类应该通过理性和智慧来发展自己的社会和个人。

他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认为教育可以培养人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提高整个社会的智力水平。

在乌托邦中,教育是免费的、普及的,每个公民都有机会接受优质的教育。

莫尔认为,只有通过智慧和理性的发展,人们才能够创造一个更美好的社会。

莫尔的思想在当时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但也引起了一些争议。

托马斯·莫尔

托马斯·莫尔


于:1535年反对亨利八世兼任教会首脑而被处死。
历史背景影响着一个人的思想
1.文艺复兴 2.正处于原始资本积累阶段的资本阶级,发起 “圈地运动”
3.在欧洲大陆上,由马丁· 路德发动的代表着下等 阶级利益的宗教改革
童年生活及家庭背景
托马斯· 莫尔生在英国伦敦一个不太 显赫的富有家庭。莫尔幼年丧母,由父 亲带大。 他的父亲约翰· 莫尔曾担任过皇家高 等法院的法官,是一位勤俭持家、正直 明达的人,对儿子要求极为严格,这对 莫尔一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在当时的欧洲,拉丁文被视为进入上层社会的通行 证。因此,幼小的莫尔被送入了伦敦的圣安冬尼学校, 学习拉丁文。十三岁时,父亲将他寄住在坎特布雷大主 教、红衣大主教莫顿的家中作少年侍卫。莫顿是当时一 位很有影响的政治家,他学识渊博、机智过人、谈吐优 雅,曾担任过英国的大法官,对此莫尔在《乌托邦》中 专门做过描述。从他那儿莫尔得到了很多有益的影响。 这位主教对聪明好学的莫尔极为赏识,常对朋友夸奖说:
目标:则主要是批判和讽刺:将乌托邦 中的善良人民和作者当时社会的罪恶作 巧妙的对比,而藉之谴责后者。
莫尔本人的乌托邦是一个完全理性的共和 国,书中描绘了一个他所憧憬的美好社会,那 里一切生产资料归全民所有,生活用品按需分 配,人人从事生产劳动,而且有充足的时间从 事科学研究和娱乐,那里没有酒店、妓院,也 没有堕落和罪恶。在战争时期它雇佣临近好战 国家的雇佣兵,而不使用自己的公民。 莫尔本人是一个信仰很深的人。他曾经想 过做牧师,他的小说可能受到耶稣会的影响。
他的第二任妻子——爱丽丝· Middleton大他7岁,是个寡 妇。她和莫尔并没有小孩,即便如此,莫尔仍认养了一个小 孩并命名为爱丽丝。莫尔说他的第二任妻子 “既不是珍珠, 也不是女孩。”(原文为“nec bella nec puella”)其意义为 她既不漂亮也不年轻。伊拉斯谟甚至刻薄的描述了她的鼻子 是“ 鸟身女妖的鹰勾鼻”。 即使在现实上他们的角色大不相同,但是莫尔和他的妻 子显然的变成很充满深情的面对对方。虽然他不会用他教育 或训练珍的方式来教育她。 在他写给他自己的碑文中,莫尔赞扬珍帮他生了四个小 孩,也赞扬了爱丽丝当了个温柔的继母。他公开宣布他无法 说出他最爱哪一任妻子 ,也表示希望他们死后能够团圆。

《乌托邦》中托马斯·莫尔的幸福观

《乌托邦》中托马斯·莫尔的幸福观

《乌托邦》中托马斯·莫尔的幸福观乌托邦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作家托马斯·莫尔的一部著名作品,该小说描述了一个理想社会的模型,通过对社会问题的反思和思考,探讨了人类幸福的可能性。

在乌托邦中,莫尔提出了自己的幸福观。

乌托邦中的幸福观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关键要点:莫尔认为幸福来自于公共利益的实现。

在乌托邦社会中,一切都以社会的整体利益为出发点,个人的利益被置于社会整体之上。

社会的资源和财富是公平分配的,不会出现富贵的人和贫穷的人的巨大差距。

这样的社会结构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个人的需求,确保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莫尔认为幸福来自于人际关系的和谐。

乌托邦社会中,人们之间相互协作,相互依靠,形成了紧密的社会网络。

人们不会独自追逐个人利益,而是以团队合作的形式来解决问题。

社会中没有私人财产和个人欲望的纷争,人们的关系是平等和友善的。

这种和谐的人际关系给予了人们彼此之间的支持和理解,为人们带来了幸福感。

其三,莫尔认为幸福来自于个人的自由。

乌托邦社会中,人们享有充分的言论自由、思想自由和行动自由。

他们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的职业和生活方式。

个人的发展和实现被社会鼓励和尊重,没有任何形式的压制和束缚。

这种个人的自由使人们能够追求自己的价值和意义,从而获得幸福感。

莫尔认为幸福来自于理性和知识的普及。

乌托邦社会中,人们重视教育和知识的普及,人们接受全面的教育,追求知识和智慧。

乌托邦人民关注科学、文化和艺术等各个领域的实践,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这种重视理性和知识的观念使人们在面对问题和挑战时能够理性地分析和解决,从而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乌托邦中的幸福观强调公共利益的实现、人际关系的和谐、个人的自由和自主以及理性和知识的普及。

这种幸福观体现了一种理想社会的构想,是对当时社会问题的反思和思考,同时也为人们提供了对于幸福的思考和追求的指导。

虽然乌托邦只是一个理想的设想,但其幸福观对于今天仍然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让我们反思现实社会中的问题和可能的解决途径。

《乌托邦》中托马斯·莫尔的幸福观

《乌托邦》中托马斯·莫尔的幸福观

《乌托邦》中托马斯·莫尔的幸福观托马斯·莫尔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家和政治家,他创作了《乌托邦》一书,描述了他理想中的社会乌托邦。

在这本书中,莫尔对幸福的理解和观点是非常重要的。

莫尔的幸福观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他认为幸福是一种完美的社会状态,这种状态下人们能够获得物质上的富足和精神上的满足。

他认为幸福是一种社会伦理和道德的现象,只有在一个社会中人们能够和谐相处、互相尊重才能实现幸福。

他认为幸福是一种自我实现和自我价值的体现,只有在追求个人理想的过程中,人们才能够获得真正的幸福。

莫尔认为幸福是一种完美的社会状态,这意味着人们在物质上和精神上都能够得到满足。

在乌托邦社会中,人们不再为了生存而忍受贫困和饥饿,每个人都能够获得足够的食物、住房和医疗保健。

乌托邦社会中也不存在贪婪和私人财产的存在,每个人都拥有相同的财富和资源,使得物质资源得到合理分配。

莫尔还认为精神上的满足也是幸福的一部分,人们在乌托邦社会中能够自由地追求知识、艺术和文化,充实自己的精神生活。

莫尔认为幸福是一种社会伦理和道德的现象。

在乌托邦社会中,人们之间的关系是平等和互相尊重的。

社会中不存在等级和阶级的划分,每个人都受到平等的对待并享有相同的权利。

人们之间不再争斗和争夺,而是通过和平和合作来解决问题。

在乌托邦社会中,人们具备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观念,他们愿意为了社会的整体利益而奉献自己的一切。

莫尔认为幸福是一种自我实现和自我价值的体现。

他认为人们通过追求个人的理想和追求,才能够获得真正的幸福。

在乌托邦社会中,人们可以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并从中获得快乐和满足。

他们不再受到社会的压力和束缚,能够真正实现自我价值和自我实现。

乌托邦社会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职业和工作,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去选择,并为之努力奋斗。

马克思主义相关重要人物介绍(10)

马克思主义相关重要人物介绍(10)

托马斯·莫尔:欧洲早期空想社会主义的创始人和开山鼻祖。

莫尔于1478年2月7日出生在英国伦敦一个贵族家庭。

幼年丧母,父亲约翰·莫尔曾经担任过英国皇家高等法院的法官。

1492年,14岁的莫尔进入牛津大学学习古典文学和法律,在大学期间,他阅读了大量人文主义作品和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的哲学著作,并且与在牛津大学任教的著名人文主义者科利特、格罗辛、林纳克等人有很深的交往。

大学毕业之后,他先后担任律师、国会议员、伦敦市司法官,并且曾经担任过英国下议院的议长(1523)和大法官(1529),但他不贪图官位和财富,而是关注社会问题和劳动群众的生活。

1535年7月7日,莫尔因反对英国国王亨利八世出任英国教皇而被处死。

1516年,莫尔发表了著名的《乌托邦》(全名是《关于最完美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新岛的既有益又有趣的金书》),最初是用拉丁文写成的,书中虚构了一个航海家到一个异国他乡乌托邦的见闻。

“乌托邦”一词来源于希腊文,意即“乌有之乡”,是一个空想、虚构、理想的地方。

莫尔在《乌托邦》一书中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过程中“羊吃人”的悲惨景象,同时描绘了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平等的理想社会,并且在社会主义思想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的问题。

《乌托邦》是第一部空想社会主义著作,是空想社会主义的开山之作,对于后来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产生了重要影响。

但是,《乌托邦》对于未来理想社会的描述带有空想性质,并没有找到实现未来理想社会的现实路径。

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中对以莫尔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创始人的观点进行了科学分析和评价:不成熟的理论,是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

解决社会问题的办法还隐藏在不发达的经济关系中,所以只有从头脑中产生出来。

托马斯·闵采尔:德国空想平均共产主义思想家和神学家;德国宗教改革时期和16世纪初农民战争时期领袖。

托马斯·莫尔教育思想漫议

托马斯·莫尔教育思想漫议

托马斯·莫尔教育思想漫议托马斯·莫尔(1478—1535),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空想社会主义先驱和人文主义思想家,他出身富裕家庭,12岁时就被学识渊博的坎特伯雷大主教约翰·摩顿预见将成为“出类拔萃的人物”,36岁受封爵士,随着声誉日隆,1529年被任命为地位仅次于英王的大法官。

但是,使莫尔跻身史册流芳百世的,却是他写于1516年的一本叫《乌托邦》书。

莫尔处于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资本主义的弊病已初露端倪,他高瞻远瞩地看到了资本主义制度给劳动人民带来的灾难,敏感地体察到资产阶级和无产者之间的对立,从而提出构建一种废除私有制、没有剥削和压迫的社会,并构想了在这种社会中所实行的教育制度。

《乌托邦》,全称是《关于最完美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新岛的既有益又有趣的金书》,题目表明是关于国家制度的书籍,但莫尔在书中不惜笔墨地描绘了在乌托邦岛国里,教育受到极大重视,实施的教育制度也焕然一新。

例如在公有制基础上实现公共普及教育,提倡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等等,这些思想有着明显的社会主义性质,闪耀着“天才的思想萌芽和天才的思想”,是向垄断受教育权利的封建社会和初生的资本主义制度挑战的宣言书。

托马斯·莫尔的教育思想主要有以下三点:一、实行公共的、平等的、普遍的教育莫尔认为,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居民,绝不能再像旧社会的人们那样粗野无知,“愚昧顽钝”,而应是“有文化、有教养的”具有高尚精神的人。

乌托邦人,终日只做两件事,一是生产劳动,二是学习和科学研究。

国家实行公共的、平等的、普遍的教育,这种教育是终身的,大部分公民,“无论男女,总是把体力劳动后的剩余时间一辈子花在学习上”。

莫尔主张,“凡是儿童都要学习”;成人也非常“勤勉好学”,“对于智力的探讨,他们从不知疲倦”;男女两性享有平等的教育权利。

乌托邦实行的是公共教育和义务制度,国家还举办各种公共讲演会,让成年男女工余之暇能够接受文化科学知识和道德教育。

思想史视阈下的托马斯莫尔及其乌托邦

思想史视阈下的托马斯莫尔及其乌托邦

思想史视阈下的托马斯莫尔及其乌
托邦
托马斯·莫尔(Thomas More)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位著名政治家、法学家、文学家和哲学家。

他不仅对当时的政治和社会进行深刻分析,还通过自己的著作《乌托邦》提出了一个理想的社会构想。

从思想史的角度来看,托马斯·莫尔及其
乌托邦的价值和意义非常重要。

首先,作为一个文艺复兴时期的知识分子,托马斯·莫尔
对当时的社会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思考。

他批判了当时的封建统治和教会堕落现象,并提出了个人自由、社会平等等理念。

这一思想在当时的欧洲是非常前卫的,对后来的民主和人权观念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其次,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乌托邦文学作品。

这个小说中描述的乌托邦国家,是一个没有个人财产、平等自由、共同生活、公共事务直接参与的理想社会形态。

这种乌托邦构想激发了人们对于未来的探索和实现的思考,同时也引起了人们对于社会幸福的关注。

最后,托马斯·莫尔的思想和乌托邦对后世的影响也是非
常显著的。

他的反对封建主义和教权主义的思想,为后来民主和宪政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同时,他提出的乌托邦构想也使得后来的一些社会主义思想家开始了对于不平等和剥削的批判和反思,这些批判和反思在后来的社会变革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总之,托马斯·莫尔及其乌托邦是一个重要的思想历史事件。

他所代表的文艺复兴的思想理念和新兴的社会制度,为后来人类的进步奠定了理论基础,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以及理性思维的启蒙,产生了开创性的影响。

托马斯·莫尔

托马斯·莫尔

托马斯·莫尔的求学经历

1494年托马斯· 莫尔被迫离开了牛津大学,进 入了新法学院(NewInn)学习法学,后又在 林肯法学院(LinconsInn)攻读英国法,在法 律方面的苦心钻研,使他的知识更为丰富,也 培养了他的现实主义态度。1496年2月,莫尔 被获准进入林肯法律协会,1501年成为外席 律师。他有着广泛的好奇心和惊人的工作能力, 在从事法律的研究和实践的同时,仍保持着对 文学的爱好,以各种文学形式,包括戏剧和诗 歌,磨练自己的才能,以求笔锋的自由流畅。




伊拉斯莫在莫尔生前和死后都有文字记载这位好友,这些记 载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莫尔的评价。伊拉斯莫在写给德国人文 主义者乌尔利希· 冯· 胡登的信中,把他的这位伦敦朋友奉为欧 洲知识界的楷模。按照伊拉斯莫的描述,莫尔中等身材,白 皙的皮肤,浅蓝色的眼睛,生性愉快,衣食朴素,天生爱好 友谊,爱好趣味横生的幽默,异国的物品和珍奇的动物也是 他特别喜爱的,他有着即席应对的辩才和过目不忘的记忆力, 在宗教方面他虔诚而不迷信。 莫尔的噩耗传来,伊拉斯莫为这样一位他赞扬备至的人的死 去而深感悲痛。“他的灵魂之纯洁胜过白雪,在英国从来没 有过象他这样的天才,而且将来也不可能再有”,伊拉斯莫把 他誉为“适合于任何主义史上第一个提出消灭私有
制度建立公有制的主张。 《乌托邦》开创社会主义小说之先河。 马克思、恩格斯称赞《乌托邦》一书显示 出“共产主义思想的微光” 片面性: 将快乐作为道德的核心概念(不成熟); 生产力低下的当时,平均主义行不通(美 好空想)。
1492年,莫尔进入牛津大 学攻读古典文学,在这里 他又学习了希腊文,这使 得他可以尽情地阅读柏拉 图、伊壁鸠鲁、亚里士多 德等人的作品。其中,尤 其是柏拉图的思想对莫尔 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后来 的评论家中有人干脆将 《乌托邦》称为柏拉图 《理想国》的续篇。1516 年用拉丁文写成《乌托邦》 一书,此书对以后社会主 义思想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托马斯·莫尔教育思想

托马斯·莫尔教育思想

乌托邦理想
在莫尔的理想社 会里,私有制被 废除,产品归全 社会所有,公民 在政治上一律平 等,人人参加劳 动。但由于时代 的局限,这个理 想的社会是以农 业和手工业生产 为基础,而且还 有奴隶存在。
《乌托邦》的意义
文艺复兴是近代历史上第一次震撼欧洲的思想
解放运动。作为冲决封建意识形态罗网的勇士 , 人文主义者高举万物以人为本的大旗 ,向基督教 的经院哲学和禁欲主义发起挑战。托马斯·莫尔 在其光辉著作《乌托邦》一书中 ,不但猛烈抨击 封建专制制度和无情揭露“羊吃人”的资本原 始积累之本质 ,而且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空想社 会主义的基本原理 ,并大胆提出“主权在民”的 主张 ,为近代资产阶级启蒙运动和民主制度的诞 生而呐喊
尔是皇家高等法院的法官。托马斯·莫尔从小就 受到良好的教育,在伦敦的圣安东尼学校打下 了拉丁文的坚实基础。 1502年成为头等律师。1504年当选国会议员, 1521年出任财政副大臣,1523年当选国会下院 议长,1525年受命为兰开斯特公国首相。1525 年被任命为英国大法官,权势达到顶点。1535 年因反对亨利八世兼任教会首脑而被处死。
托马斯莫尔托马斯·莫尔(St Thomas More,又作Sir Thomas More,1478年 2月7日-1535年7月6 日),英国空想共产主义 者,是个圣人也是个作家。 1516年用拉丁文写成 《乌托邦》一书,此书对 以后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 有很大影响。
人物生平
1478年生于伦敦的一个法学家庭,父亲约翰·莫

空想社会主义代表

空想社会主义代表

空想社会主义代表1、托马斯·莫尔(1)生平简介托马斯·莫尔( St. Thomas More又作Sir Thomas More , 1478年2月7日—1535年7月6日)欧洲早期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创始人,才华横溢的人文主义学者和阅历丰富的政治家,以其名著《乌托邦》而名垂史册。

1478年,莫尔生于伦敦的一个法学家庭,毕业于牛津大学,曾当过律师、国会议员、财政副大臣、国会下院议长、大法官。

1535年因反对亨利八世兼任教会首脑而被处死。

(2)主要思想柏拉图的思想对莫尔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后来的评论家中有人干脆将《乌托邦》称为柏拉图《理想国》的续篇。

他是一位坚定的人文主义者。

在法律方面的苦心钻研,使他的知识更为丰富,也培养了他的现实主义态度。

主要思想:批判欧洲的君主制度、要求建立全新的人民国家的思想。

他在君主制时代竭力提倡以民为本。

废除私有制,莫尔思想的第一个特点,也是最重要的特点;发展生产创造巨大财富,视解决民生问题为最大的美德,并关心如何从体制上来保证劳动者能够得到劳动果实,他更强调发展生产创造财富的重要性;莫尔非常关心民众的教育;托马斯·莫尔也对宗教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近代的宗教努力使自己从绝对主义的中古形式里解放出来。

(3)主要代表作《国王理查三世本纪》,这是英国历史学的第一篇名著,莎士比亚的戏剧《理查三世》就是以莫尔的这本书为蓝本,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暴君的形象。

《乌托邦》一书是莫尔的不朽之作,它的全名是《关于最完美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新岛的既有益又有趣的金书》,写于1515年至1516年出使欧洲期间,用拉丁语写成。

书中叙述一个虚构的航海家航行到一个奇乡异国乌托邦的旅行见闻。

“乌托邦”一词来自希腊文,意即“乌有之乡”。

莫尔第一次用它来表示一个幸福的、理想的国家,莫尔说,“乌托邦”是南半球的一个岛国。

在那里,社会的基础是财产公有制,人们在经济、政治权力方面都是平等的,实行按需分配的原则。

托马斯·莫尔(英国人)的社会理想

托马斯·莫尔(英国人)的社会理想

托马斯·莫尔(英国⼈)的社会理想托马斯·莫尔(英国⼈)的社会理想
在美好的社会⾥,⼀切⽣产资料归全民所有,⼈⼈都是平等的。

官吏和百姓都从事⽣产劳动,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活⽤品实⾏按需分配的原则,⼤家都穿统⼀的⼯作服,在公共餐厅就餐,官吏是公众投票选举产⽣的。

⽽且⼈⼈都有充⾜的时间从事科学研究发明创造和娱乐,那⾥没有酒店、妓院,也没有堕落和罪恶。

⼈们⽣活在⽣产资料公有制的社会中,以⼈为本、和谐共处、婚姻⾃由、尊重⼈权、尊重⼥权、宗教多元化,就像中国⼈⼼中的陶渊明描述的“桃花源”。

著名教育家托马斯莫尔简介

著名教育家托马斯莫尔简介

著名教育家托马斯莫尔简介托马斯莫尔是英国杰出的人文主义思想家、卓越的空想社会主义教育家。

下面是为你收集整理的托马斯莫尔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托马斯最初在牛津大学攻读古典文学,在这期间,他的思想有了很大的进步,并且接触了古希腊的很多哲学家的思想,这是影响他后来文学创作的主要经历之一。

并且托马斯对于意大利文学也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这也为后来他成长为一位坚实的人文主义者奠定了理论基础。

后来,在父亲的意愿之下,托马斯开始转行学习法律,在法学院的学习让他的思想进一步提升。

并且在学习法律的过程当中,他依旧没有放弃文学创作,写出了一系列的诗歌和剧本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接下来的生活当中,托马斯莫尔曾经担任过很多职位,并且开始进入政坛,在此期间,他接触了大量来自于下层民众的冤案,为他们服务。

并且由于反对宗教改革,和当时国王亨利八世的想法不谋而合,他受到了亨利的重视,在当时的社会地位很高。

后来由于政要上的观点不一样,他开始和国王产生了很大的矛盾,他反对国王离婚,并且拒不参加国王和新王后的婚礼,这让国王对他恼羞成怒。

最后因为托马斯拒绝在亨利的加冕仪式上宣誓,他被处以了死刑。

托马斯莫尔的思想托马斯莫尔是一个纯粹的人文主义的信仰者,这主要是来源于他在牛津大学的古典文学的学习经历,在此期间,他受到了很多希腊人文主义的学者作品的影响,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思想体系,并且这些思想主要都体现在莫尔的著作《乌托邦》里面,现在甚至有人把乌托邦和柏拉图的著作放在一个高度上,可以看出莫尔的思想境界有着极高的地位。

除了以人为本,莫尔还信仰自由,自由和信道是托马斯莫尔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莫尔在后来的生涯当中,即使是改行,遵从父愿去攻读律法,还是没有放下哲学和文学创作,在这期间他也同样的创作了大量能够反映他思想的戏剧和诗歌。

托马斯莫尔可以说是一个思想的实践家,他不仅提出了很多超越当时时代背景的思想,同样在自己的生活中也去践行、去尝试,最后因为作品中讽刺新生的资本主义,推崇人文主义思想,被国王处死了。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人民国家16世纪,在君主制度在欧洲成功了一段时期之后,它的负面影响也就逐步显露了出来。

这主要是因为君主们走向专制,他们忙于进行扩张性的战争,认为人民为自己统治下的臣民而非与君主结盟的公民,缺乏对于公共利益的认识和长远的政治眼光。

这样,在共和制度走向衰弱,君主政治在英国、法国如日中天的时候,却出现了批判欧洲的君主制度、要求建立全新的人民国家的思想。

托马斯·莫尔就是这种新的思想的主要代表。

托马斯·莫尔的政治思想之所以能够这样在近代早期的政治史上另辟蹊径,第一是因为这种思想于1516年在《乌托邦》中正式提出时,正是英国、法国在政治方面从与市民结盟的君主制向专制的君主制转换的时期。

然而除此之外还有更深的一层理由,即莫尔思想中有民众自己的建立人民国家的特色。

这个特点使它几乎完全排挤了先已存在的人文主义者向君主不断进言的君主论传统。

托马斯·莫尔的思想有积极的特性,有对于君主制度反对人民特点的批判,而最重要的是它有建立人民国家的设计蓝图,这种蓝图,在人文主义政治传统中从一开始就很缺乏。

插图:托马斯·莫尔和他的弟子们一对于欧洲君主制度的批判托马斯·莫尔的政治思想和传统的人文主义政治思想不尽相同。

随着时间的过去,这种差别也越来越显著,结果是现代的学者认为莫尔的思想与其说是对人文主义传统的一种继承,毋宁说是对它的一种挑战。

托马斯·莫尔有继承人文主义政治传统的一面,正如昆廷·斯金纳所归纳的,这主要表现在他具有普遍的人文主义感觉,以至于“强烈赞同人文主义者对于美德在政治生活中的中心地位以及这样一种比较具体的假设的广泛信念,即维护正义必须是任何有道德的共和政体的基本目的。

他还重申了这样一句由来已久的人文主义的老生常谈:维护一个井然有序的政治社会的关键必定在于为其公民提供那种正确的人文主义科学的教育1。

”虽然在最初莫尔和意大利人文主义传统有密切的关系,后来他却渐渐走上和这种传统不同的道路。

他反对意大利人文主义者注重缔造好君主的保守思想。

虽然如此,托马斯·莫尔依旧保持着自己为人民声辩的正统性。

从向君主进言的做法看,意大利人文主义者在近代政治史上的意义,在于他们与统治者的结盟的基础;从道德和教育的角度看,意大利人文主义者的影响在于他们的伦理道德学的发展,这种道德政治学相信,君主可以在人民的影响和人文主义教育的熏陶下实现道德统治,即体现公共利益,从而从社会的层面上,建立起与民众期望不远的公民社会。

然而托马斯·莫尔,在另一方面,却已经看到人文主义君主身上统治和压迫人民的实质,而这个原型,就是托马斯·莫尔本人的亲密朋友、英国的君主亨利八世。

托马斯·莫尔发现了那熟读人文主义经典页能够写出很漂亮文章的亨利,在政治问题上,并没有能够采纳人文主义者的建议,他和人民之间的关系也正从一种合作的关系,走向了统治的关系。

托马斯·莫尔因此怀疑人文主义式的进言在君主的身上究竟有无影响,正是在这一特殊的认识上,莫尔感受到了向君主提出任何“不仅是值得称颂的而且是真正有益的政治忠告是很困难的2。

”1昆廷·斯金纳:《近代政治思想的基础》上卷:文艺复兴,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第389页。

莫尔首先对向君主进言这种参政的方式表示怀疑。

在《乌托邦》第一部里,他借拉斐尔·希斯拉德之口,说出了才华出众的拉斐尔不愿充任朝臣的理由。

拉斐尔不愿意依附于一个国王,因为国王要的是臣奉,而他至多只能侍奉。

尽管“臣奉和侍奉不过一个音节之差”,却意味着统治的关系对于结盟关系的取代。

拉斐尔以为用自己内心所厌恶的办法以便发迹是可耻的,况且现在巴解权贵的人比比皆是。

当然,这里还有更加深刻的理由,就是“几乎一切国王都乐于追求武功,我不懂武,也不愿意懂武。

他们宁可不从事光荣的和平活动、他们更关心的,是想方设法夺取新的王国,而不是治理好已获得的王国。

其次,朝廷大臣都的确人人聪明,无须别人进言代谋;或是自以为聪明,不屑于倾听别人的意见。

可是,他们对国王的头等宠臣的谬论,却随声附和,想名列门下,通过献媚得到青眼相看3。

”莫尔的批判的矛头,首先指向欧洲君主们的穷兵黩武,因为这对各国造成了不可估量的伤害。

借拉斐尔之口,莫尔指出:“我们且不提在对外和对内战争中变得残废回到家园的人,例如最近英国人和康瓦尔人作战以及不久前对法国作战,都有这种情况。

这些英国人为他们的国和王效劳,竟弄得四肢不全。

他们由于残废而无从干自己的行当,由于年纪不小又不能学新行当4。

”而“法国患有另一种更严重的灾难。

即使在和平时期(假如你可以称它为和平时期),法国到处挤满了雇佣兵,因为法国人和英国人想法一样,认为养一批懒散的随从是好事。

······这种看法使他们不得不经常寻找战争的口实,专供士兵获得临阵的经验,盲目杀人,惟恐,如同塞拉斯特(Sallust,公元前86-约34,古罗马历史学家)所作的妙论,‘无论是心或手,不用就不灵。

’然而,法国吃了大亏才认识到,豢养这般野蛮畜牲是多么危险,这点也从罗马、迦太基、叙利亚和别的许多国家的事例得到证明。

后面这些国家的常备军,不但毁灭了他们国家的最高权力,而且连土地城市也毁灭了5。

”作为这种状况的一个背景就是各国增加了赋税,我们知道,以法国为例,1517年的财产税(taille)是2,400,000里弗,而到1543年,就增加至4,600,000里弗,几乎是增加了一倍6。

这对于各国人民来说,是一种永久的经济重负。

莫尔首先尖锐抨击当时在英国已经登峰造极的君主制度。

与写《君主论》的马基雅维里和写《基督教君主的教育》的伊拉斯谟不同,托马斯·莫尔是一个在君主制时代竭力提倡以民为本的政治家。

在批判了国王为争夺而发动战争、穷兵黩武,或者用法典和卫国的名义来敛财以至于导致“百姓穷而导致国家太平”后,莫尔揭露君主有把国家当作自己私有财务的“不但国王的光荣,而且他的安全,系于老百姓的富裕,而不是系于他自己的富裕。

···老倾向:百姓选出国王,不是为国王,而是为他们自己,直率地说,要求国王辛勤从政,他们可以安居乐业,不遭受欺侮和冤屈。

正由于此,国王应该更多关心的是老百姓的而不是他个人的幸福。

”7这种君主的私家政治对人民全力剥夺的做法,导致了英国的盗贼四起和政府对人民的残酷镇压的局面。

借拉斐尔的口莫尔指出:有一个精通英国法律的未奉圣职的俗人不知怎么找到一个机会咬文嚼字地谈起英国当日对盗窃执法的严峻。

“据他说,送上绞刑台的有时一次达而是人之多。

他又说,他感到更加惊奇的是,尽管漏网的人极少,为何不幸全国仍然盗窃犯横行呢8?”我们知道,莫尔所指出的这一点是有历史根据的。

在英王亨利八世统治期间(1509-1547),被处以绞刑的多达72000人,比照1901-1903年间的英国,被处以绞刑的人仅为9名9。

在莫尔生活的那个时代,谋杀犯、纵火犯、越狱者、夜间戴着面具偷猎3托马斯·莫尔:《乌托邦》,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16页。

4托马斯·莫尔:《乌托邦》,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19页。

5托马斯·莫尔:《乌托邦》,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20页。

6Preserved Smith, The Background of the Reformation, Collier-Macmillan LTD., London, 1967, p. 39.7托马斯·莫尔》《乌托邦》,商务印书馆,1982,第38页。

8托马斯·莫尔:《乌托邦》,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18页。

9P. 斯密斯:《宗教改革的背景》(Preserved Smith, The Background of the Reformation), 伦敦1967年者、侵犯他人财物达四十先令者、实施巫术者、移动地标者、把马匹运至苏格兰者、逃兵、制造伪币者、盗牛者、私闯住宅者和偷人钱包者,均要被处以绞刑10,可见法律之严酷。

大体来说,英国的法律在欧洲还不是最严厉的,很明显,君主的制度已经成为镇压人民的工具,而像这一类事情的发展,必然导致君主政府和民众之间极其尖锐的对立。

这些都说明,藉着道德说教期望君主关爱人民人文主义传统,在莫尔身处的时代里,已经成为一纸空文,与环境格格不入。

托马斯·莫尔继续指出社会的贫富分化问题也已经变得严峻。

“有大批贵族,这些人像雄蜂一样,一事不做,靠别人的劳动养活自己,例如,靠在自己田庄上做活的佃农,尽力剥削这些佃农,以增加收入,(他们唯独在这点上锱铢必较,否则他们总是挥金如土,把自己搞穷搞光!)而且带着大批从未学过任何糊口技艺的游手好闲的随从。

只要主人一死,或者他们自己生病,这批人便立刻被赶出去。

主人宁养闲客,不养病号。

后嗣也往往无力像先人一样维持偌大的门户,至少一开始无力这么做11。

”结果,他们除了偷窃之外别无出路。

“这些人如不尽可能从事盗窃,就只有尽可能挨饿。

的确,他们能怎么办?流浪的生活逐渐使他们的衣服破烂不堪,并且身体衰弱不堪,既然如此贫病交迫,任何绅士都不屑于去雇用他们,农民也对他们望而生畏。

”插图:托马斯·莫尔参加国会的辩论对于资本主义发展,托马斯·莫尔也指出了它具有压迫人民的一面,这就是著名的羊吃人现象。

“我们的羊一向是那么驯服,那么容易喂饱,据说现在变得很贪婪、很凶蛮,以至于吃人,并把你们的田地,家园和城市蹂躏成废墟、全国各处,凡出产最精致贵重的羊毛的,无不有贵族豪绅,以及天知道什么圣人之流的一些主教,觉得祖传地产上惯例的岁租年金不能满足他们了。

他们过着闲适奢侈的生活,对国家丝毫无补,觉得不够,还横下一条心要对它造成严重的危害。

他们使所有的地耕种不成,把每寸土都围起来做牧场,房屋和城镇给毁掉了,只留下教堂当作羊栏。

并且,好像他们浪费于鸟兽园囿上的英国土地还不够多,这般家伙还把用于居住和耕种的每块地都弄成一片荒芜12。

”结果当然使可想而知的,“佃农从地上被撵走,为的是一种确是为害本国的贪食无餍者可以用一条栏栅把成千上万亩地圈上。

有些佃农则是在欺诈和暴力手段之下剥夺了自己的所有,或是受尽冤屈损害而不得不卖掉本人的一切。

这些不幸的人在各种逼迫之下非离开家园不可――男人、女人、丈夫、妻子、孤儿、寡妇、携带儿童的父母,以及生活资料少而人口众多的全家,因为种田是需要许多人手的。

嗨,他们离开啦,离开他们所熟悉的唯一家乡,却找不到安身的去处。

他们的全部家当,如等到买主,本来值钱不多,既然他们被迫出走,于是就半文一钱地将其出手13。

”值得指出的是,托马斯·莫尔对于君主时代社会问题的揭示,主要是从制度层面上来进行考察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