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水的运动教案设计
《水的运动》教案
《水的运动》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水的运动形式和原理。
2. 掌握水的运动的基本术语。
3. 培养学生对水的运动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4.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实践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1. 掌握水的运动的基本术语。
2. 理解不同形式的水的运动原理。
教学难点:1. 学生掌握水的运动的基本术语的能力。
2. 学生能够用正确的方式观察和分析水的运动。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多个实验用的水容器、水、吸管等。
2. 教师准备幻灯片、实物或者图片资料以展示不同形式的水的运动。
3. 教师准备黑板或者白板以记录学生的观察结果。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 教师呈现一个装满水的容器,让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你们看到了什么?”2. 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水在容器中是静止的。
”步骤二:导入1. 通过幻灯片、实物或者图片资料展示不同形式的水的运动,如流动的河水、海浪、瀑布等。
2. 引导学生讨论并回答:“你们观察到了什么?这些水是如何运动的?水的运动有什么特点?”3. 教师记录学生的回答,梳理归纳学生对水的运动的观察结果。
步骤三:学习1. 教师向学生介绍不同形式的水的运动并解释相关的术语,如流动、波浪、湍流、涡旋等。
2. 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再次展示不同形式的水的运动,并让学生注意观察和辨认不同的运动形式。
3. 教师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和解释水的运动形式。
步骤四:实践操作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将水倒入不同形状和大小的容器中,并让学生观察和记录不同形式的水的运动。
2. 学生可以利用吸管吹气,制造气泡,并观察气泡在水中的运动。
步骤五:总结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所学的水的运动的形式和相关术语。
2. 教师展示学生的观察记录,并与学生一同复习和巩固所学的内容。
步骤六:拓展1. 教师鼓励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更多的水的运动形式,并记录下来。
2. 学生可以利用观察、实验和调查的方法,进一步探究水的运动的原理和影响因素。
课堂作业:观察并记录日常生活中不同形式的水的运动,如水龙头的水流、雨滴落地的形状等,并用自己的话描述和解释。
高中地理_水体运动规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水体运动规律(第1课时) 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陆地水体的各种类型以及各种水体之间的相互转化规律了解目前人类利用的(2).通过表、地理现象中获取有用地理信息。
2、过程与方法1).的过程及意义。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2).念、发展的观点指导个人行为。
学会运用辩证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陆地水体的有关知识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2).通过水循环运动的学习认识自然界水的动态平衡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二. 教学重难点1.陆地水体相互补给关系。
2.河流水文特征、水系特征。
3.水循环原理及其应用。
三. 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启发式教学、学生自学为指导思想,采用以情景问题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结合多媒体设备辅助教学。
四. 教学过程环节一:复习课导入。
【考纲要求】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高频考点】水循环部分:考查水体的相互补给关系、水循环原理及其应用、河流水文特征,多以选择题为主,综合题也有出现。
(内流区与外流区)(水系水文特征)(补给规律)疏域治理开发)答案速填:①海陆间循环②风海流③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④扩大污染范围,加快净化速度环节三:知识梳理知识导航高考考点一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高考考点二河流的水文特征高考考点三河流的补给类型【主干自查】1. 画图说出水循环环节并思考其影响因素。
2.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水汽输送——大气环流、热力环流--大气环流、热力环流--太阳辐射、天气、下垫面 --地形、降水、人类活动--降水强度、坡度、下垫面地下径流——下垫面、岩层状况、降水直击高考(2016 •全国III 卷,7〜9)下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好,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 构成。
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对流径流量发生了变 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
据此回答(1)〜(3)题:(1) 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A. 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B.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C.降水变率增大D.河道淤积(2) 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①降水量增加②坡面径流增加③蒸发(腾)量增加④地下径流增加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3) 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复后,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 化是()A.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增加B.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增加C.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减少D.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减少变式考法在上题1中,该地区森林植被破坏以后,对该地区水循环的主要影响有哪些?答案:植被破坏,水分下渗减少,降水时地表径流汇水快;降* --------- 蒸发地表径流; 下渗一-• V 一径流量的变化增大,旱涝灾害出现的频率增加。
高中地理《海水的运动》教案
高中地理《海水的运动》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海水的运动是地球自转和公转,以及风、陆地形态、海底地貌、地球自转引起的Coriolis效应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2. 掌握洋流、海流和潮汐的概念、特点及形成原因。
3. 了解海洋环境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以及应对海洋灾害的措施。
教学内容:1. 海水的运动:地球自转和公转、风、陆地形态、海底地貌、地球自转引起的Coriolis效应等因素对海水运动的影响。
2. 洋流和海流:洋流的定义、特点、分类和形成原因;海流的定义、特点和分类。
3. 潮汐:潮汐的形成原因、种类、周期、规律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4. 海洋环境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油气开采、海洋矿产开采、海洋渔业、海洋旅游等相关问题。
5. 应对海洋灾害的措施:海啸、台风、海洋污染等问题的防治和应对措施。
教学方法:采用理论讲授、体验探究、案例分析、讨论研究等多种教学方法,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海水的运动是地球自转和公转,以及风、陆地形态、海底地貌、地球自转引起的Coriolis效应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2. 掌握洋流、海流和潮汐的概念、特点及形成原因。
教学难点:1. 掌握海水运动的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原理。
2. 理解洋流、海流和潮汐的形成原因、特点和分类。
教具准备:图片、地图、立体模型、视频、实物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通过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与海洋相关的场景和经历,激发学生对海洋环境的兴趣和好奇心,为学习海水的运动做好铺垫。
1. 海水的运动(10分钟)通过讲解地球自转和公转、风、陆地形态、海底地貌、Coriolis效应等因素对海水运动的影响,让学生了解海水的运动。
2. 洋流和海流(15分钟)讲解洋流的定义、特点、分类和形成原因,以及海流的定义、特点和分类,让学生掌握洋流、海流的基本概念。
3. 潮汐(10分钟)讲解潮汐的形成原因、种类、周期、规律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了解潮汐的基本知识。
高中地理水循环教案模板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水循环的概念、类型、过程和意义;(2)掌握水循环的各个环节及其相互关系;(3)理解水循环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地理问题的能力;(2)提高学生运用地图、图表等地理工具分析问题的能力;(3)锻炼学生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水循环现象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2)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提高社会责任感;(3)引导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1. 水循环的概念、类型和过程;2. 水循环的各个环节及其相互关系;3. 水循环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难点:1. 水循环的各个环节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解;2. 水循环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展示地球表面的水分布图,引导学生思考地球上水的来源和去向;2. 提问:什么是水循环?水循环的类型有哪些?二、新课讲授1. 水循环的概念:地球上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中,通过蒸发、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等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2. 水循环的类型:(1)按空间范围: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2)按循环过程: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径流、下渗等。
三、课堂练习1. 分析水循环的各个环节,总结水循环的过程;2. 判断以下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1)水循环是地球上水的唯一来源;(2)水循环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
四、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重点强调水循环的概念、类型和过程;2. 提出思考问题:水循环对地理环境有哪些影响?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水循环的概念、类型和过程;2. 提问:水循环对地理环境有哪些影响?二、新课讲授1. 水循环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气候:水循环是地球上气候形成和变化的重要因素;(2)地貌:水循环对地表形态的塑造有重要影响;(3)生物:水循环是生物生存和发展的基础;(4)人类:水循环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3.2《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学设计
c.学生互相交流解题心得,分享学习经验。
(五)总结归纳
1.教学内容: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梳理重点内容,强化记忆。
2.教学方法:采用师生互动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总结归纳过程。
3.教学过程:
a.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海水运动的特点和影响。
1.学生对海水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程度不一,需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次教学,使他们在原有知识基础上得到提高。
2.学生在分析海水运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时,可能缺乏系统的思考和方法,需要教师引导他们运用地理思维,学会从多角度、多维度分析问题。
3.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沟通不畅、分工不明确等问题,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人际交往和团队合作能力,引导他们学会相互尊重、共同进步。
b.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提出疑问,教师解答。
c.教师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布置课后作业,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同学们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绘制全球主要洋流分布示意图,标注出各大洋流的名称、成因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3.2《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海水运动的基本概念,包括洋流、潮流、涌等,并了解它们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掌握全球主要洋流的分布、成因及对气候的影响,如北大西洋暖流、南大洋西风漂流等。
3.了解我国近海海域的洋流分布及其对沿海气候和渔业资源的影响。
2.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动画、图片等,结合讲解和实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海水运动的原理和影响。
高中地理水循环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水循环教学设计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教学设计的任务是向高中学生传授地理学中的水循环知识。
水循环作为地理学的基本概念之一,不仅是自然界水分运动的过程,而且对于生态平衡、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等有着深远影响。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掌握水循环的基本环节、过程及其对环境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培养他们的地理学素养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2、教学对象本次教学的对象是高中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在初中阶段已经接触过基础的地理知识,具备一定的地理背景,但对于水循环的深入了解和综合分析尚属初步。
此外,高中学生正处于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关键期,能够通过具体案例和实践活动,更好地理解和吸收水循环的相关概念。
因此,本教学设计将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采取适宜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水循环的基本概念,掌握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包括蒸发、凝结、降水、地表径流、地下径流等。
(2)掌握水循环在地球上的重要作用,了解水循环对气候、生态、地貌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3)学会运用水循环的相关知识解释现实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如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
(4)通过观察和分析图表、数据,提高学生的地理信息解读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
(2)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地理信息系统(GIS)、多媒体课件等,使抽象的水循环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组织实地考察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水循环过程,培养他们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水资源的态度,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
(2)通过学习水循环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地理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培养他们的整体观念和综合分析能力。
(3)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提高他们探索自然界规律的积极性。
(4)教育学生关注全球气候变化和水资源问题,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
《第三节海水的运动》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海水的运动》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海水的运动形式及成因。
2. 掌握洋流的概念、分类及影响因素。
3. 能够分析具体区域的洋流分布及影响。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洋流的成因及影响因素。
2.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区域分析洋流分布及影响。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PPT及相关图片。
2. 搜集有关洋流的科学纪录片或视频。
3. 准备实验器材,如海洋模型等,以便学生直观理解。
4. 布置学生预习课文,收集有关洋流的信息。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与潮汐和洋流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潮汐和洋流的形成原因及影响因素。
2. 讲授新课:(1)潮汐形成原因及影响因素。
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了解月球对地球的引力是导致潮汐现象的主要原因。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其他影响因素,如太阳、地球自转、地形、海底地形等。
(2)洋流的成因及影响因素。
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洋流的形成原因主要是由于盛行风的作用以及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其他影响因素,如海陆分布、海底地形、密度流等。
(3)潮汐和洋流的综合分析。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潮汐和洋流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及它们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 课堂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些与潮汐和洋流相关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4.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强调潮汐和洋流的形成原因及影响因素,并引导学生思考潮汐和洋流对人类的影响以及如何利用潮汐能和洋流能等新能源。
5. 布置作业:让学生通过网络、书籍等途径收集有关潮汐和洋流的资料,了解它们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利用价值,并撰写一篇小论文。
四、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需要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应用能力是否有所提高以及是否存在不足之处需要改进等。
同时,教师也需要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及其影响因素。
高中地理《水循环(1)》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思考,帮助学生建立一定的知识网络。
课堂教学过程
教 学 环
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媒体应用
设计意图
导 课设 计
通过网络段子,引出城市内涝的图片,通过观看城市内涝图片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在城市产生这样的现象? 学习了本节课的内容之后, 这个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自然界的
水循环”。
带 着 疑问 进 入本 节 课的学习
文字、图片
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新课【自主学习】--水循环的定
教学义、环节和过程
设计任务一:阅读课本P46-
47
任务二:根据水循环的环节, 结合图2-2-3, 用箭头在导学案上画出水循环简图
图片
自 主 预
习课本
同 伴 合作 完 成水 循 环的简图
通 过 学 生自主预习,明 确 水 循环的定义、环 节 和 类 型 , 对 水 循 环 有 个 大体的框
文字
图片
展示重点内容
帮主
学生
总结理解讨ຫໍສະໝຸດ 总结学生明确水循环的意
义
4分
钟
自制
输入
3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图片视频
分析原因展示成果
使学
生理解
播放讲解
学生明确人类活动对水循环
的影响
7分
钟
网络
关于教学策略的选择
(1)问题引导法:将问题分解为一个一个梯级深入的小问题,引导学生逐步理解,水到渠成
(2)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自然景观过程的图片展示弥补学生直接经验的不足
(2)通过学习水循环的过程和规律,是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第四单元水的运动单元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地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本节课通过深入讲解水的运动原理和地表水、地下水、潮汐和风暴潮等知识,使学生掌握水循环的基本过程和水资源的分布规律。同时,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我国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现状,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本节课以一道关于水资源利用和保护的选择题作为导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具体措施如下:
1.教师展示一道关于我国水资源利用和保护的选择题,如“下列哪项措施可以有效解决我国北方水资源短缺问题?”
2.学生独立思考并作出选择,教师收集学生的答案,进行点评和引导。
3.教师总结学生答案的多样性,强调本节课将围绕水资源利用和保护展开讨论,引导学生关注水资源问题。
4.教师结合实际情况,分析我国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现状,引导学生关注水资源问题。
(三)学生小组讨论
本节课通过学生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具体措施如下: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定一个与本节课相关的研究主题,如“地表水”、“地下水”等。
2.各小组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方式,共同完成研究任务,形成小组报告。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感染学生,使学生感受到地理知识的魅力和实用价值。
3.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独立思考能力。
4.通过评价和激励机制,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5.结合水资源保护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
人教版高一地理海水的运动教案
人教版高一地理海水的运动教案人教版高一地理海水的运动教案【7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教师弄通教材内容,教案开头、经过、结尾要层层递进,扣人心弦,达到立体教学效果。
下面是小编为您分享的教案模板参考,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人教版高一地理海水的运动教案(篇1)一、指导思想按照学校新学期的工作计划,紧紧围绕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围绕提高教学质量以及学生可持续发展工作。
高一地理必修二教学以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为主线,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思想。
教学内容主要为人文地理知识,应从认识人类生存环境的角度出发组织教学,加强综合性,使地理性更加突出。
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从人类和地理环境的关系着眼,通过教学使学生获得对终身发展有用的自然地理和相关的人文地理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初步的地理技能、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探究能力。
二、教材分析本学期我们主要学习湘教版地理必修二,这部分内容是立足必修一的基础,选取了与人类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几方面社会经济活动,探讨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特点及与社会因素、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从而逐步树立起“人地协调发展”的思想。
与此同时,掌握地理问题思考、分析的方法,特别是能够对“城市与环境”“区域产业活动”中涉及到现实生产、生活中地理现象、地理问题有深入的认识,做到学有价值、学以致用。
三、学情分析从上期期末考试情况看,六个班的成绩都有较大提高,但学生的学习基础还是参次不齐。
地理思维和地理分析表达能力都比较欠缺,有待进一步提高。
同时高一学生由于初中对地理课不够重视,无论学科知识、学科能力都较薄弱,新课程以专题的方式进行学习,对他们来说会存在较大困难。
虽然学生对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较大的兴趣,但专题式的探究性学习,部分学生会感到有困难,不易理解和把握知识点,有待老师们的循序渐进和引导。
四、教学目标本学期学校共安排四次大型考试。
第一、三次为月考,这一阶段的主要目标是引导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入门,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树立起学好地理的自信心。
3.3海水的运动教学设计上学期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
-海水运动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调控作用。
-海洋资源开发与海水运动的关系及可持续发展策略。
4.观察与思考:观察日常生活中与海水运动相关的现象,如潮汐变化、海浪对海岸线的影响等,并记录下来。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5.阅读拓展:阅读一本与海洋地理相关的书籍或文章,了解海水运动的最新研究成果和热点话题,提高自己的地理素养。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2.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技术手段,让学生观察和分析海水运动现象,提高地理实践能力。
3.设计实验活动,让学生通过模拟实验,观察海水运动现象,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海洋环境的保护意识,认识到人类活动对海水运动的影响,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5.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在教学中渗透海洋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生态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通过介绍我国海洋事业的发展成就,培养学生的国家自豪感和责任感。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1.教师展示一张地球仪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海洋在地球上的分布,并提出问题:“海洋占据了地球表面的多少比例?海洋对地球有何重要性?”
-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培养自我反思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4.难点突破:
-对于洋流分布规律的理解,可以通过制作动态洋流模型,让学生观察并总结规律。
-对于海水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可以引入具体案例,如海洋污染、渔业资源分布等,让学生进行分析讨论。
-对于海洋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组织辩论会或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在探讨中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认识。
3.3海水的运动潮汐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
(二)问题导向
1.引导学生关注潮汐现象和问题,提出探究性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兴趣。
2.通过设问和解疑,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潮汐的成因、类型和周期性变化。
3.结合潮汐对海洋环境和经济活动的影响,提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潮汐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此外,结合我国海洋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引导学生关注潮汐对海洋环境和经济活动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地理应用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形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最后,通过设置富有挑战性的思考题,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巩固所学知识。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潮汐知识,提高地理素养。同时,将育人元素融入教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海洋观念,增强保护海洋资源的意识。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对海水的运动潮汐有更深入的了解,为继续学习地理知识奠定基础。
3.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组进行评价和补充,教师给予指导和点评。
4.总结潮汐现象在生产、生活和科研等方面的应用,强调潮汐知识的重要性。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潮汐的成因、类型、周期性变化及其影响。
2.学生进行总结,教师补充和完善总结内容,确保学生对潮汐知识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5.融入情感教育:本案例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融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通过潮汐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地理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科研等方面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同时,引导学生关注海洋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培养学生保护海洋资源的意识。通过本案例的教学,使学生在掌握潮汐知识的同时,能够树立正确的海洋观念,增强保护海洋资源的意识。
高一海水的运动教学设计
标题:高一海水的运动教学设计导语高一海水的运动教学是地理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让学生了解海水的运动特征和影响因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本文将为您设计一节高一海水的运动教学课程,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海水的运动原理。
一、教学目标1. 掌握海水的运动特征及影响因素。
2.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探究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与交流能力。
二、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黑板、水槽、纸盒、饮料瓶、吸管、小球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化学试管、实验台、实验记录本等。
三、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约10分钟)教师可以通过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你知道海水为什么会产生运动吗?”、“海水的运动有哪些形式?”等。
通过这些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续的学习做好铺垫。
步骤二:讲解(约15分钟)教师根据课件或黑板,简要讲解海水的运动特征和影响因素,包括海水的浪、洋流、潮汐等。
结合实例和动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海水的运动原理。
步骤三:实验探究(约40分钟)1. 实验一:浪的形成与传播教师将水槽放在实验台上,装满适量的水,并用纸盒在水中制造波浪。
学生观察和记录波浪的形成和传播过程,分析导致浪的形成的因素。
2. 实验二:洋流的运动教师用饮料瓶装满水,并用吸管将水注入试管中,制造一个小型的水流,放置在水槽中,观察水流的运动情况。
学生观察和记录水流的运动规律,并分析导致洋流形成的因素。
3. 实验三:潮汐的形成教师用小球代表地球,手持球并绕水槽中心旋转,观察水球的运动情况。
学生观察和记录水球的运动规律,并分析导致潮汐形成的因素。
步骤四:总结与讨论(约15分钟)学生利用实验结果进行小组讨论,思考海水运动的原因和影响因素,并互相交流归纳。
教师适时给予指导和点拨,引导学生总结课堂所学内容。
步骤五:延伸活动(约10分钟)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探究海洋环流和海洋生态的关系,通过资料检索和讨论,拓展海水运动的相关知识点,并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
高中地理教案自然界的水循环
高中地理教案自然界的水循环高中地理教案自然界的水循环范文篇一:高中地理教案自然界的水循环范文开场白:大家好,我今天要说的《自然界的水循环》这节内容位于人教版高中新课标地理必修Ⅰ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的第一节.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设计和板书设计等五个方面进行阐述.一,说教材1.课标分析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在必修Ⅰ"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的内容要求中提出:"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同时给出了活动建议:用计算机设计水循环动画.该"标准"旨在引导学生能认识自然界中水的循环运动及其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根据"标准"要求,学生对于"水循环示意图"不但要能"读",而且还要会"说",会"画",会"用".通过示意图的学习,帮助学生掌握地理技能和学会用示意图分析地理原理.2.教材分析本节课是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的第一节,是开篇内容,本节内容首先介绍水圈的构成及其特点,主要讲述了"相互联系的水体","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两个知识点.第一个知识点浅显易懂,是学生学习的基础知识,是为第二个知识点的学习作铺垫;第二个知识点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通过图文和活动设置介绍了水循环发生的领域,水循环的类型,环节和意义.图3.2直观地说明各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联系,本节活动题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学以致用,了解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3,三维目标定向⑴.知识与技能①了解水圈水体的构成和各水体相互转化的关系②能绘制示意图表示水循环的过程,掌握其主要环节,运用水循环的原理知识,分析常见的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③学会从地理图表,地理现象中获取有用信息,分析地理问题并尝试提出解决地理问题的方法和措施.⑵.过程与方法①课前布置思考题《如果地球没有了水》,加深学生对地球上水的认识.②根据所提供的资料,同学间合作探究长江水的补给形式,播放水循环flash动画,通过"说,指,画,比,思,辨"等让学生自主构建水循环的知识.③由黄河断流现象,引导学生搜集资料,分析黄河断流带来的危害,断流的原因,并尝试提出解决黄河断流的方法和措施.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增强学生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认识和利用水循环的自然规律,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的观念.4,教学重点① 陆地水体相互关系.② 水循环的类型,形成过程和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5,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难点① 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补给关系.② 遵循水循环的规律,合理安排人类活动.二,说教法1.创设情景教学实践证明,合理有趣的情境创设,可以引导学生快速进入角色,提高课堂效率2.讨论法通过组织学生讨论,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机会.3.多媒体演示法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直观的图片,动画和数字资料,把学生轻松得引入本课,通过形象生动直观地展现相关地理事物和现象,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兴奋点,帮助他们理解课本内容.4.案例分析法(黄河断流问题)三,说学法1,学会用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图3.2和图3.3理解水循环的相关性2,学会探究:学生思考分析总结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及黄河断流的原因. 3,学会合作:学生讨论合作收集相关的资料,完成活动.四,说教学程序教学内容教学活动设计意图【课前作业】学生思考《如果地球没有了水》.【问题1】:"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黄河之水真的"奔流到海不复还"了吗【问题2】:俗话说"井水不犯河水",河水和井水真的毫无关联吗学习了本节课"自然界的水循环"之后,我们对这两个问题就能够给出科学合理的答案了.【问题3】:我们都知道3月21日通常是春分日,同学们知不知道3月22日是什么日子 (国际水日)为什么设立这个节日播放音乐《高山流水》,就课前思考题《如果地球没有了水》提问学生.教师评点后,由"失去了水,就失去了绿色,生命和希望.地球正因为有了水,才变得丰富多彩,充满生机.那么地球上的水是以什么形态存在,分布在什么地方呢 " 导入新课.水在地理环境中以气态,固态和液态三种形式相互转化,形成各种水体,构成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水圈.【课件展示图片】:图3.1"水圈的构成",了解水体的构成:【过渡】从运动更新的角度看,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课件展示图片】:图3.2"陆地上的水体及其相互关系"大家思考"读图思考"的两个问题."学生自主讨论2分钟.提问1:河流补给是指河水的来源.图中河流的补给可能涉及哪几种水体回答1:大气降水,冰川融水,湖泊水和地下水等提问2:河流与湖泊的关系十分密切.假设河流水位与湖泊水位有差异,分析他们之间的补给关系.回答2:从水往低处流的道理,当湖泊水位较低,河流水补给给湖泊;当湖泊水位较高,湖泊水补给河流水.【课件展示各种水体之间补给的关系图】"以上的内容充分说明,自然界的水体由很多部分组成,但是他们都处于相互转换,相互影响的过程,他们是相互联系的."【总结】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①河流单一补给的.很少,往往是多种水源补给,以某种补给为主.雨水补给:流量随降水量变化而变化,汛期出现在雨季.(依据气候类型判断) 积雪融水:冬季有大量积雪地区,春季气温回升融化而出现春汛.冰川融水:山岳冰川融化,成为大河源头或干旱地区河流主要水源.流量受气温影响,夏季流量大.湖泊水:对湖泊以下河流段径流起调蓄作用,延缓削减洪峰.人工水库,沼泽等湿地有同样的作用.地下水:河流稳定而可靠的补给来源,往往构成河流的"基流".②大气降水是河流和其他陆地水体最主要的补给.③冰川对河流和其他陆地水体的补给主要是单向补给,即冰川融水单向补给河流及陆地其他水体.④江河水,湖泊水和地下水之间,依据水位高低,具有水源相互补给关系,水流一般由水位高处流向水位低处.【联系实际,进行知识的延伸和运用】在《红楼梦》六十九回中秋桐说:"我和她井水不犯河水,怎么就冲了她 "对照此话回答,"井水"真的不犯"河水"吗用所学地理知识加以分析.问题情景通过确定话题,设置悬念,以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了解地球上水存在的形式,对水有个大体的了解培养学生从地理图表中获取有用地理信息的能力让学生结合课前所发的导学提纲来掌握本部分内容解答新课导入时所提的问题,使学生懂得学以致用二,水循环的过程(用时大概15分钟)【问题承转】滚滚长江东逝水.为什么长江水源源不断东流入海而不枯竭呢【动画演示】播放水循环flash动画.【学生活动】说一说:水循环发生的空间领域有哪些指一指:水循环发生的环节有哪些画一画:水循环的简单示意图.比一比:水循环的三种类型想一想:哪一种水循环可使陆地上的水不断更新哪一种水循环所参与的水量最多辨一辨:内陆湖泊水蒸发,洪水入海,台风登陆,赤道海域的对流雨等分别属于那种类型的水循环通过"看,说,指,画,比,思,辨"调动学生"眼,嘴,手,脑"等感觉器官参与学习,自主构建水循环的知识三,水循环的意义(用时大概10分钟)【教师播放图片后提问】自然界中水循环有什么意义【学生活动】阅读课文,归纳水循环的四点意义.(水量平衡器,天然淡水制造厂,大自然的空调,地形雕塑师)【案例分析――播放有关黄河断流的图片,文字说明黄河断流现象】"黄河之水奔流不到海",黄河断流逐年加剧.1972年至1998年的27年中,有21年下游出现断流.进入20世纪90年代,几乎年年断流,1997年断流河段上延至距河口约780千米的河南开封.【问题探究】黄河断流会带来哪些不良影响 (学生根据课前所搜集的资料发言说明)原因是什么 (教师指导学生从自然和人文两个方面分析)应采取什么措施【学生活动】学生讨论,发言,比较所提措施的合理性和可行性(生态措施,工程措施,气象措施,生产措施,协调措施等)【教师总结】人类活动可以对自然界中的水循环环节产生影响,因此人类活动一定要遵循水循环的自然规律,否则这种影响会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危机. 通过学生自己阅读课本归纳水循环的意义.通过活动让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可以对水循环的环节产生影响.检测评价(用时大概5分钟)运用水循环原理,辨析下列说法.1.李白在《将进酒》中写道:"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2."地球上的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课件展示――国家节水标志检测,反馈,矫正,巩固所学知识,转化能力,同时增强学生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课外探究【实验模拟探究水循环的原因】1.在一只杯子里装半杯冰水,静置3分钟,观察杯子外壁的变化.思考杯子外面的水来自何处2.在碗里装半碗水,用透明的塑料纸蒙在碗上(注意密闭),将碗放在阳光下暴晒,观察碗和塑料纸.思考塑料纸下面的水汽从何而来水汽变成水珠为何又能滴到碗里3.寻找关注自己周围生活中人类活动对水循环过程的影响.将课堂教学向课外引申,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五,板书设计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一,相互联系的水体:1,水圈形态―――固态,液态,气态2,水圈分布―――陆地水,大气水,海洋水3,水体联系―――相互补给二,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1,水循环形式――海陆循环,内陆循环,海上循环2,水循环的意义:3,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附: 第三章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导学提纲篇二:水循环+教学设计第10讲水循环教学设计(2课时)一、教学内容与解析本节课要学的学生已经学过上一框气候的类型及分布,本节课的内容是上一框知识内容的延续。
海水的运动洋流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
1.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地图和所学知识,分析某一海域的洋流情况,如美国东海岸的洋流分布。
2.提出作业要求,如要求学生准确识别洋流类型、分析洋流成因和影响等,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3.鼓励学生在作业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如通过绘制洋流分布图,展示自己对该海域洋流的理解和思考。
4.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反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3.深入剖析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包括气候、海洋生物、海洋航行等方面,举例说明洋流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配小组任务,让学生结合地图和所学知识,分析某一海域的洋流情况,如我国东海的洋流分布。
2.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和方法分析问题,如通过观察洋流分布图,分析该海域的பைடு நூலகம்流类型和成因。
5.案例分析:选取典型的洋流实例,让学生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洋流的定义、分类及其特点,能够正确识别各种洋流并理解其形成原因。
2.分析洋流的分布规律,学会阅读和分析洋流分布图,提高地理空间思维能力。
3.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包括气候、海洋生物、海洋航行等方面,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4.通过对典型洋流实例的分析,让学生学会从地理角度审视和理解洋流的作用,提高其地理综合素质。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洋流的成因、类型和分布规律,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2.运用地图分析法,让学生学会阅读和分析洋流分布图,提高其地理空间思维能力。
3.运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对典型洋流实例的分析,让学生学会从地理角度审视和理解洋流的作用,培养其学以致用的能力。
高中必修一地理《海水的运动》教案.docx
海水的运动一、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内容是学习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海浪、潮汐,洋流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材主要以文字叙述、景观图像、案例分析、探究活动等进行呈现,以文字叙述为主,一一列举海浪、潮汐及洋流的概念及运动规律。
二、课标解读本课的课程标准要求是“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海水性质及运动对人类的影响”。
本条“标准”的知识技能是海水运动对人类的影响,行为动词是“运用图表等资料”,突出对学生运用图表等资料获取地理信息能力培养。
掌握海水性质及其运动类型是重要的知识铺垫,为进一步正确揭示海水运动对人类的影响(区域认知及人地协调观)。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海水运动的基本形式——海浪、潮汐和洋流及其运动规律2.掌握海浪、潮汐和洋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的成因3.增强学习自主学习和探究性学习能力及读图分析能力过程与方法:1.通过问题导学法,分层次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对海浪、潮汐、洋流概念进行学习探究活动,提高学生的对比分析和归纳能力,培养学生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2.通过海浪活动、潮汐规律、洋流影响等知识开展小组讨论和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全球性观念,学会在认识地理事物的共性时把握区域的个体差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观点。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海水运动和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从而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掌握海水运动的基本形式——海浪、潮汐和洋流及其运动规律。
2.难点:掌握海浪、潮汐和洋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的成因。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一)读图分析法:学生读图、析图。
(二)探究式教学法: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学生自主学习、讨论、探究并因此获得发展。
(三)情境法教学:创设情景,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2.学法: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探究相结合。
六、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情景引入:阅读课创设情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盟军发起诺曼底登陆战役,此战本内文段,使景,激趣引役设计多兵种的合作,海军、陆军、空降部队行动要求各学生对海水入。
高中地理教师《水循环的过程及类型》教案
高中地理教师《水循环的过程及类型》教案_一、教学目标1.知道水循环的类型并准确说出水循环的基本环节,能用地理专业术语准确描述水循环的过程。
2.通过绘制水循环的示意图,掌握水循环的过程和基本环节,提高绘图、析图能力。
3.能够正确认识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树立人地协调观。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水循环的过程。
难点:人类活动对水循环基本环节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地图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诗词导入的形式,引用李白的诗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设置悬念“黄河的水真的回不来了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进而导入今天的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1.概念、类型【教师活动】指导学生自读教材,提出问题:(1)什么是水循环?(2)水循环发生的领域有哪些,水循环类型可以总结为哪些?【学生活动】自主阅读教材。
【教师总结】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个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根据发生领域的不同将水循环的类型总结为:海上内循环、陆上内循环、海陆间循环。
2.过程【教师活动】教师播放海陆间循环flash动画,思考:(1)海陆间循环包括哪些主要环节?(2)用自己的话描述一遍海陆间循环的具体过程。
【学生活动】观看视频,结合教材文字描述回答问题。
(1)蒸发、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
(2)海洋表面的水被蒸发上升到空中,水汽被输送到陆地上空,凝结,形成降水降落到地面,一部分下渗到地下,汇成地下径流,另一部分沿地面流动,形成地表径流,二者最后汇集到海洋,形成海陆间循环。
【教师总结】海陆间的循环又称为大循环。
通过这种循环运动,陆地上的水就不断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
【教师活动】展示图3.2《水循环示意》图,探究海上内循环和路上内循环的过程。
并思考问题:(1)与海陆间的循环相比,海上内循环和陆上内循环有哪些主要环节呢?(2)参与水量最多的是哪个水循环类型?【学生活动】观察示意图,结合教材文字进行同桌两人的之间的交流。
【教案】水循环教案2022-2023学年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一
3.1水循环一、课程标准运用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地理意义。
二、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三章《地球上的水气》第一节水循环为教学内容,本节分析水循环的环节、过程和类型等,并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另外,水是生命的摇篮,水的三态变化使得水在不同水体之间、不同的空间之间循环运动,促进了地球上的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对自然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具有深刻的影响,因此该节在本章乃至全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这节内容的学习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实现人类与环境和谐的发展,让学生在头脑中对我们自然界中的水循环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三、学习目标:1.运用水循环示意图,认识水循环的概念、过程和类型。
2.学会从不同的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说明水循环过程及其主要环节,了解地球上的水是不断循环运动的。
3.结合实例,说明水循环使地球上各类水体不断更新、维持全球水量动态平衡,促进地球上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影响全球的气候和生态,从而树立水与自然环境、水与人类和谐共生的理念。
四、教学重点:1.说明水循环的过程。
2.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五、教学难点:1.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六、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探究法。
七、课堂活动设计1.学生手绘地图复习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2.学生谈论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八、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导入创设情境【情境创设】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纪录片“黄河”的视频片段,并展示黄河户口瀑布的景观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地球上主要的水体类型,及其分布。
【教师讲授】地球上的水体主要包括:海洋水、大气水、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等;这些水体存在地球的不同区域,它们是否存在着联系?具体有哪些联系呢?【观看视频】感受黄河波涛汹涌的壮阔景观,在教师的引导下回顾水体的类型,并尝试思考各水体类型之间的联系。
以真实的地理景观导入,能够唤起学生真切的感受和认知,引导学生思考,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们可以发现大洋的洋流环流的模式简化后非常接近于数字“8”,所以在记忆大洋环流形状时可以在心里默念8,然后慢慢画出具体洋流的位置就可以了。
老师:几位同学都辨别得很好,我们可以看出,这副图中的海水运动是洋流,但是大家是为什么认为它是洋流?(请两位同学回答)
老师:这两位同学都给出他们的回答,都有一定道理,那我们来分析一下,海水大家都见过,它是在不停地运动中的,而一个物体,它运动时必定有一个方向对不对?(老师可以手势或者现场拿东西演示),如果一股海水因为一些特定原因常年按照一个特定方向进行运动,这股海水是否就像河流一样?所以我们一般把这种海水运动叫作洋流(展示幻灯片并板书概念)
学生认真听讲并积极做笔记,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并积极回答,上台给其他同学讲解自己的理解
使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基本概念知识,打好基础后为接下来的进一步学习能更好地使学生接受。
8min-10min
世界洋流的概念、类型、分布及影响
老师:在了解水循环的基本概念后,我们已经知道水循环是水的运动的一种重要形式,它重要表现在各种水体之间的运动,但是有一种水的运动却是在水体内部发生的,大家能不能猜猜看是什么?
(板书类型)
老师:大家一起回答,’洋流的分类有‘(学生大声回答)
老师:大家都回答得很好,洋流主要分为暖流和寒流(幻灯片),那么这里老师又有一个问题要考考大家,一个洋流是怎么被判断为暖流还是寒流的?(学生思考并回答)
老师:暖流和寒流的判断依据并不仅仅是看它们自身的温度高低(幻灯片),而是看它们自身温度与到达海区温度的比较,暖流就是自身温度比到达海区(学生齐声回答),寒流就是自身温度比到达海区(学生齐声回答)。
老师:但是洋流真正的含义并没有老师之前说的那么简单,大家可以认真阅读书上关于洋流含义的解释,找出关键词并作出记号(学生阅读)
老师:大家需要注意,洋流是表层海水大规模沿着一定方向有规律地运动,这句话不能出现错误,否则在接下来学习洋流其他知识时会出现谬误。同学们请看到幻灯片,这上面已经给出洋流剖析图(老师根据图片进行讲授)
老师:大家初看这张图,应该会立刻产生一种感觉:太乱了吧,确实如此,这么小的图上却挤满了线条,但是当我们熟悉了之后,就明白这张图并非毫无章法可言。
老师:首先,我们先看向赤道附近的太平洋海区,(老师边讲边指图),在赤道和北半球中纬度海区之间,我们可以看到(老师沿着洋流方向进行划圈),这里的几支洋流沿着顺时针方向进行流动,这是为什么呢?水循环吗?
老师:洋流的流动必然是有动力的,这种动力就是盛行风(出示幻灯片),盛行风会吹动表层海水,使得表层海水跟随盛行风的方向移动,并带动下层海水流动,从而在广阔的海洋中形成大规模的洋流。
老师:(幻灯片出示)
洋流的流向除受大气运动影响外,还会受到陆地形状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学生做笔记)
老师:洋流的流向受多种原因影响,但洋流的种类所受影响就比较少了,大家再想一想,你们觉得洋流有什么种类?
老师:接下来给大家两分钟,迅速记忆一下图上有名字的洋流的具体位置及其名称
(学生自己背诵并记忆)
老师:现在老师会点几位同学起来回答一下,我指的洋流名称是什么,并且我会请几位学生上前来指一下洋流。(展示幻灯片)
(师生互动2)
老师:关于洋流的分布,相信大家都有初步的了解,我们在记忆世界洋流分布图,有几个注意点,一是暖流与寒流的分布,前面我们学习过,一般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是暖流,反之为寒流,在记忆这张图时,先记洋流具体方向,然后就很容易弄清它是暖流和寒流,然后再分别从寒流和暖流名称对应上去;二是洋流的方向,大家认真观察沿岸洋流的行进方向,大家有没有发现什么?(学生认真观察半分钟)
老师:同学们需要记住这几个关键词,水循环的概念自然就牢记了。(学生记笔记)
老师:在初步了解概念后,我们知道水循环是指水在各个水体间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运动,比如水蒸发后上升进入大气水体中,大气中水汽遇冷凝结成水珠通过降水进入海洋或河流湖泊中,我们接下来思考一下,水的循环仅仅只有一个地区的内的上下层的水分交换吗?(展示幻灯片)
通过水循环,各个物质圈层相互连接起来,发生着物质和能量的传输和转换,这个过程中,既促使了自然界的发展演化,又调节了不同地区的热量和水分的不均,使各地区冷热、干湿程度大大降低,水循环运动也使大气降水、地表水以及地下水之间相互转化,形成一个统一的水资源系统,(板书影响)总之,水循环对自然界、对人类都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学生回答)
老师:这两位同学都回答了自己对于水循环的理解,回答的都有道理,(全面与否看具体情况),老师这里要来带大家认识一下水循环的具体概念。
(幻灯片展示,并且进行板书)
老师:我们可以发现,水循环的主体是水,其循环的区域是在各种水体之中,循环进行的方式是有很多种,包括蒸发、植物蒸腾、水汽输送、凝结降水、下渗和径流等方式,总的来说我们总结出关键部分(板书关键词)
(学生思考半分钟)
老师:我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知道,水的类型有很多,海洋水、河流水、湖泊水等等,那么我们再想一想,我们所见过的河流里的水有没有断流过?(展示河流流量的幻灯片)
如果没有,那么这些河流它们的水源是怎么提供这么多的水?(学生思考半分钟)
老师:接下来请几位同学说说他们的看法(学生回答)
老师:各位同学回答的都很棒,(两位同学的想法),水循环实际上不光光是一个地区之内的水分交换,不同地区之间也会进行水分的运动,而水循环主要包括以下三种类型:(展示幻灯片并板书)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和陆地内循环,这三种水循环都有各自的特点,现在请各位来观看幻灯片上所给出的三幅图片,并结合书上的内容来分析三种水循环的运动过程。
老师:回答得很对,这就是我们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水的运动,水循环是其中一种运动形式。(板书:一、水循环)
积极思考老师的问题,认真观看老师的实验过程,并记下要点
使学生联系实际思考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培养其实验能力。
3min
水循环的基本概念及其分类和影响
老师:现在大家对于之前水蒸气的去向有没有一个新的认识呢?那么刚才老师用实验为大家展示了水循环基本过程,那么我想问问大家,结合之前的问题以及实验来看,你们觉得水循环应该怎么去理解它呢?
地理实践力
带领学生动手制作水循环模型,使学生提高地理实验动手能力,并且在学习中更能了解水循环的实际情况,对于地理实验充满兴趣。
教学方法
讲授法、地图法、案例法
教学媒体
教科书、地图册、多媒体课件
课程类型
新授课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时间
准备
打开多媒体课件,准备好实验器材(玻璃缸、保鲜膜、橡皮筋、小石头、沙子、小玻璃瓶),给学生分发学案,在黑板上写下课题。
(老师向同学们展示书本上的实验,并且在过程中为学生指出重点,并提醒学生记录)
老师:大家在看完后,有没有注意到,玻璃缸中的水蒸气的运动轨迹?(学生回答)
老师:各位回答的都很好,其实自然界中这样的情况每天都在发生,水受热蒸发成为水蒸气后上升,遇冷凝固后再下落,然后再受热蒸发,周而复始,从而形成了——(学生回答:水循环);
核心素养(教学目标)
人地协调观
让学生了解水循环对于人类生产、生活的意义,认识到水循环在整个自然界的重要性,使学生重视对水从多种地理环境出发,结合当地区域特征来分析水循环在当地的影响,并形成从区域视角来分析和思考地理现象的观念
综合思维
让学生从联系多个方面的知识点,分析水循环形成与运动过程,使其能认识到水循环中各种要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能解释其产生和发展过程,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其综合性看待问题的思维。
其中洋流部分为重点内容,洋流分布及其对地理环境的作用为难点
学情分析
本章节主要讲述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学生在前一节已经学习了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的相关知识,在学习本节课前学生已经对于大气热力环流和大气运动有了一定的认识,在学习水循环中,大气的运动是水循环的一个重要原因,学生在学习本节时更容易了解水循环的基本原理。
(学生思考)
老师:在之前我们提及过,盛行风是洋流的主要动力,并且洋流方向大部分由盛行风向主导,我们先看到赤道附近的洋流,在赤道地区主要有三条洋流,分别是北赤道暖流、南赤道暖流和赤道逆流,其中北赤道暖流和南赤道暖流方向一致且性质相同,说明这两条暖流基本是相同情况的暖流,我们再来对比全球气压带、风带图(对比两张图上相同位置),我们会看到,北赤道暖流的方向与东北信风的方向大致相同,那么我们可以认定,北赤道暖流主要由东北信风主导,由东往西沿赤道流动;当北赤道暖流流到陆地边缘时,一小部分回头向东形成赤道逆流,大部分沿海岸向纬度较高的海区流去,形成日本暖流,在进入西风带的范围后,大部分在盛行西风的影响下,转化为向东的北太平洋暖流,在到达大洋东岸,大陆西岸时,由于地形阻挡,一部分会流向低纬,从而形成加利福尼亚寒流,因此这四个洋流形成一个环流。这种环流被称为大洋环流,受盛行风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在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流动,而在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流动(老师指示)
老师:我们再看向南极大陆的周边,我们会发现围绕着南极大陆的外围,存在着一圈洋流环流,这一圈环流我们一般把它叫作西风漂流,其形成原因是这条洋流处于西风带上,常年受盛行西风带动,加上南极大陆附近无陆地阻挡,从而形成了围绕南极大陆流动的西风漂流带;在看向北印度洋海区,我们会发现这里标注了一个季风环流,什么意思呢?这里的洋流由于受季风影响大,夏季盛行西南风,海水东流,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而冬季盛行东北风,海水西流,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因此称其为季风环流,这里属于难点,大家一定要认真记忆(老师画图并说明)
老师:由此我们得知,因为低纬度平均气温高于高纬度,所以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洋流一般为暖流,由高纬度流向低纬度的洋流一般为寒流(幻灯片图片举现实例子),从图中我们也可以发现,暖流一般用红色箭头,寒流一般用蓝色箭头。(给学生半分钟消化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