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至文言文翻译
文天祥从容就义原文及翻译10篇
文天祥从容就义原文及翻译10篇《宋史·文天祥传》原文及译文《宋史·文天祥传》原文及翻译原文:文天祥年二十举进士,对策集英殿。
帝亲拔为第一。
德祐初,诏天下勤王。
天祥发郡中豪杰,有众万人。
其友止之,天祥曰:“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
”尽以家赀为军费。
明年正月,除知临安府,寻除右丞相兼枢密使,如军中请和,与大元丞相伯颜抗论皋亭山。
丞相怒拘之,北至镇江,天祥夜亡入真州,展转至高邮,泛海至温州。
至元十五年十二月,趋南岭。
天祥方饭五坡岭,张弘范兵突至,天祥仓皇出走,千户王惟义前执之。
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崖山,使为书招张世杰。
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
崖山破,弘范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
天祥在燕凡三年,上知天祥终不屈也,召入谕之曰:“汝何愿?”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
”然犹不忍,遽麾之退。
言者力赞从天祥之请,从之。
天祥临刑殊从容。
南乡拜而死,年四十七。
译文:文天祥二十岁中进士,在集英殿对答皇上的策问,被皇上亲自选拔为第一。
德祐元年,皇上下诏号召天下帮助朝廷抗敌,文天祥召集郡中豪杰,有万余人。
他的好友劝阻他,文天祥说:“既然国家抚养臣民三百多年,一旦国家遇到紧急情况,向天下征集兵员,竟然没有一人一马响应入关,我对此非常遗憾,所以不能正确估计自己的力量,用自己的行动来对众宣示,期望天下有一听到消息就立刻行动的忠臣义士。
”于是倾尽家财为军费。
第二年正月授任临安知府,不久又授任右丞相兼枢密使,朝廷派他到元营请求和好,跟元丞相伯颜在皋亭山谈判时据理力争。
元丞相伯颜气愤地扣押了他,文天祥随元军向北到了镇江。
后来趁夜色逃到真州,辗转到了高邮,渡海到了温州。
至元十五年十二月,逃到南岭。
文天祥正在五坡岭吃饭,张弘范的军队突然抵达,文天祥仓皇出逃,千户王惟义上前抓住了他。
《宋史文天祥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文天祥传》原文及翻译《宋史文天祥传》原文及翻译在我们平凡无奇的学生时代,许多人都接触过很多经典的文言文吧?文言文是指用文章语言,而不是日常语言写的文章。
为了让更多人学习到文言文的精华,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宋史文天祥传》原文及翻译,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原文】:文天祥年二十举进士,对策集英殿。
帝亲拔为第一。
德v初,诏天下勤王。
天祥发郡中豪杰,有众万人。
其友止之,天祥曰:“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
”尽以家赀为军费。
明年正月,除知临安府,寻除右丞相兼枢密使,如军中请和,与大元丞相伯颜抗论皋亭山。
丞相怒拘之,北至镇江,天祥夜亡入真州,展转至高邮,泛海至温州。
至元十五年十二月,趋南岭。
天祥方饭五坡岭,张弘范兵突至,天祥仓皇出走,千户王惟义前执之。
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崖山,使为书招张世杰。
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
崖山破,弘范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
天祥在燕凡三年,上知天祥终不屈也,召入谕之曰:“汝何愿?”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
”然犹不忍,遽麾之退。
言者力赞从天祥之请,从之。
天祥临刑殊从容。
南乡拜而死,年四十七。
(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有改动。
)【译文】:文天祥二十岁中进士,在集英殿对答皇上的`策问,被皇上亲自选拔为第一。
德v元年,皇上下诏号召天下帮助朝廷抗敌,文天祥召集郡中豪杰,有万余人。
他的好友劝阻他,文天祥说:“既然国家抚养臣民三百多年,一旦国家遇到紧急情况,向天下征集兵员,竟然没有一人一马响应入关,我对此非常遗憾,所以不能正确估计自己的力量,用自己的行动来对众宣示,期望天下有一听到消息就立刻行动的忠臣义士。
”于是倾尽家财为军费。
第二年正月授任临安知府,不久又授任右丞相兼枢密使,朝廷派他到元营请求和好,跟元丞相伯颜在皋亭山谈判时据理力争。
《宋史文天祥传》文言文翻译宋史文天祥传全文翻译
《宋史文天祥传》文言文翻译宋史文天祥传全文翻译:文天祥年二十举进士,对策集英殿。
帝亲拔为第一。
德v初,诏天下勤王。
天祥发郡中豪杰,有众万人。
其友止之,天祥曰:“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
”尽以家赀为军费。
明年正月,除知临安府,寻除右丞相兼枢密使,如军中请和,与大元丞相伯颜抗论皋亭山。
丞相怒拘之,北至镇江,天祥夜亡入真州,展转至高邮,泛海至温州。
至元十五年十二月,趋南岭。
天祥方饭五坡岭,张弘范兵突至,天祥仓皇出走,千户王惟义前执之。
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崖山,使为书招张世杰。
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
崖山破,弘范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
天祥在燕凡三年,上知天祥终不屈也,召入谕之曰:“汝何愿?”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
”然犹不忍,遽麾之退。
言者力赞从天祥之请,从之。
天祥临刑殊从容。
南乡拜而死,年四十七。
(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有改动。
):文天祥二十岁中进士,在集英殿对答皇上的策问,被皇上亲自选拔为第一。
德v元年,皇上下诏号召天下帮助朝廷抗敌,文天祥召集郡中豪杰,有万余人。
他的好友劝阻他,文天祥说:“既然国家抚养臣民三百多年,一旦国家遇到紧急情况,向天下征集兵员,竟然没有一人一马响应入关,我对此非常遗憾,所以不能正确估计自己的力量,用自己的行动来对众宣示,期望天下有一听到消息就立刻行动的忠臣义士。
”于是倾尽家财为军费。
第二年正月授任临安知府,不久又授任右丞相兼枢密使,朝廷派他到元营请求和好,跟元丞相伯颜在皋亭山谈判时据理力争。
元丞相伯颜气愤地扣押了他,文天祥随元军向北到了镇江。
后来趁夜色逃到真州,辗转到了高邮,渡海到了温州。
至元十五年十二月,逃到南岭。
文天祥正在五坡岭吃饭,张弘范的军队突然抵达,文天祥仓皇出逃,千户王惟义上前抓住了他。
《宋史文天祥传》文言文翻译
《宋史文天祥传》文言文翻译《宋史文天祥传》文言文翻译导语:文天祥被押到潮阳,见张弘范,左右元军命令文天祥叩拜,文天祥拒不叩拜,张弘范于是用宾客的礼节接见他,文天祥与元军一起进入崖山,张弘范让文天祥写信招降张世杰。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宋史文天祥传》文言文翻译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宋史【原文】:文天祥年二十举进士,对策集英殿。
帝亲拔为第一。
德v初,诏天下勤王。
天祥发郡中豪杰,有众万人。
其友止之,天祥曰:“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
”尽以家赀为军费。
明年正月,除知临安府,寻除右丞相兼枢密使,如军中请和,与大元丞相伯颜抗论皋亭山。
丞相怒拘之,北至镇江,天祥夜亡入真州,展转至高邮,泛海至温州。
至元十五年十二月,趋南岭。
天祥方饭五坡岭,张弘范兵突至,天祥仓皇出走,千户王惟义前执之。
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崖山,使为书招张世杰。
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
崖山破,弘范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
天祥在燕凡三年,上知天祥终不屈也,召入谕之曰:“汝何愿?”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
”然犹不忍,遽麾之退。
言者力赞从天祥之请,从之。
天祥临刑殊从容。
南乡拜而死,年四十七。
(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有改动。
)【译文】:文天祥二十岁中进士,在集英殿对答皇上的策问,被皇上亲自选拔为第一。
德v元年,皇上下诏号召天下帮助朝廷抗敌,文天祥召集郡中豪杰,有万余人。
他的好友劝阻他,文天祥说:“既然国家抚养臣民三百多年,一旦国家遇到紧急情况,向天下征集兵员,竟然没有一人一马响应入关,我对此非常遗憾,所以不能正确估计自己的力量,用自己的行动来对众宣示,期望天下有一听到消息就立刻行动的'忠臣义士。
”于是倾尽家财为军费。
第二年正月授任临安知府,不久又授任右丞相兼枢密使,朝廷派他到元营请求和好,跟元丞相伯颜在皋亭山谈判时据理力争。
文天祥传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文天祥传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文天祥传文言文阅读材料原文文天祥传(节选)天祥至潮阳①,见弘范②,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厓山,使为书招张世杰③。
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
其末有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弘范笑而置之。
厓山破,军中置酒大会,弘范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
”天祥泫然④出涕,曰:“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弘范义之,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
”南乡拜而死。
数日,其妻欧阳氏收其尸,面如生,年四十七。
[注释]①潮阳,地名,在广东。
后文的“厓山”,也是广东的地名。
②弘范,即张弘范,元朝将领。
③张世杰,南宋将领。
④泫然,流泪的样子。
文天祥传文言文阅读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3分)⑴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 ) ⑵吾事毕矣( ) ⑶南乡拜而死(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2分)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3.阅读选文,谈谈文天祥至今仍为人们敬仰的原因。
(3分)文天祥传文言文阅读题答案1.1.⑴侍奉⑵完(成)⑶通“向”。
2.我不能保卫父母,竟然教别人叛离父母,可以吗?3.文天祥被捕之后,在元营多次劝降,但他舍生取义,视死如归,死前从容坦荡,死后仍面不改色,在文天祥的身上充分体现了志士仁人的浩然正气。
文天祥传文言文参考译文文天祥被押至潮阳,见张弘范时,左右官员都命他行跪拜之礼,没有拜,弘范于是用宾客的礼节接见他,同他一起入厓山,要他写信招降张世杰。
文天祥说:“我不能保卫父母,竟然教别人叛离父母,可以吗?”张弘范坚决索要书信,文天祥于是写了《过零丁洋》诗给了他。
这首诗的尾句说: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弘范笑着把它放在一边。
张弘范攻破厓山后,元军中大摆酒宴犒军,张弘范说:“丞相的忠心孝义都尽到了,若能改变态度像侍奉宋朝那样侍奉大元皇上,将不会失去宰相的位置。
《宋史·文天祥传》原文及译文
《宋史·文天祥传》原文及译文《宋史·文天祥传》原文及翻译原文:文天祥年二十举进士,对策集英殿。
帝亲拔为第一。
德祐初,诏天下勤王。
天祥发郡中豪杰,有众万人。
其友止之,天祥曰:“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
”尽以家赀为军费。
明年正月,除知临安府,寻除右丞相兼枢密使,如军中请和,与大元丞相伯颜抗论皋亭山。
丞相怒拘之,北至镇江,天祥夜亡入真州,展转至高邮,泛海至温州。
至元十五年十二月,趋南岭。
天祥方饭五坡岭,张弘范兵突至,天祥仓皇出走,千户王惟义前执之。
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崖山,使为书招张世杰。
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
崖山破,弘范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
天祥在燕凡三年,上知天祥终不屈也,召入谕之曰:“汝何愿?”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
”然犹不忍,遽麾之退。
言者力赞从天祥之请,从之。
天祥临刑殊从容。
南乡拜而死,年四十七。
(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有改动。
)译文:文天祥二十岁中进士,在集英殿对答皇上的策问,被皇上亲自选拔为第一。
德祐元年,皇上下诏号召天下帮助朝廷抗敌,文天祥召集郡中豪杰,有万余人。
他的好友劝阻他,文天祥说:“既然国家抚养臣民三百多年,一旦国家遇到#from 本文来自九象,全国最大的免费 end#紧急情况,向天下征集兵员,竟然没有一人一马响应入关,我对此非常遗憾,所以不能正确估计自己的力量,用自己的行动来对众宣示,期望天下有一听到消息就立刻行动的忠臣义士。
”于是倾尽家财为军费。
第二年正月授任临安知府,不久又授任右丞相兼枢密使,朝廷派他到元营请求和好,跟元丞相伯颜在皋亭山谈判时据理力争。
元丞相伯颜气愤地扣押了他,文天祥随元军向北到了镇江。
后来趁夜色逃到真州,辗转到了高邮,渡海到了温州。
《宋史-文天祥传》原文译文
《宋史-文天祥传》原文译文【原文】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吉之吉水人也。
年二十举进士。
对策集英殿。
天祥以法天不息为对,其言万余,不为稿,一挥而就。
帝亲拔为第一。
考官王应麟奏曰:“是卷古谊若龟鉴,忠肝如铁石,臣敢为得人贺。
”寻丁父忧,归。
成淳九年,起为湖南提刑,因见故相江万里。
万里素奇天祥志节,语及国事,愀然曰:“吾老矣,观天时人事当有变。
吾阅人多矣,世道之责,其在君乎?君其勉之。
”十年,改知赣州。
德佑初,江上报急,诏天下勤王。
天祥捧诏涕泣使陈继周发郡中豪杰并结溪峒蛮使方兴召吉州兵诸豪杰皆应有众万人。
事闻,以江西提刑安抚使召入卫。
其友止之,曰:“今大兵三道鼓行,破郊畿,薄内陆,君以乌合万余赴之,是何异驱群羊而搏猛虎。
”天祥曰:“吾亦知其然也。
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
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
义胜者谋立,人众者功济,如此则社稷犹可保也。
”尽以家赀为军费。
明年正月,除知临安府,寻除右丞相兼枢密使,使如军中请和,与大元丞相伯颜抗论皋亭山。
丞相怒拘之,天祥夜亡入真州,泛海至温州,遂移漳州。
至元十五年十二月,趋南岭。
张弘范兵突至,天祥仓皇出走,千户王惟义前执之。
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厓山,使为书招张世杰。
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过零丁洋》诗与之。
厓山破,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
在燕凡三年,上知天祥终不屈也,召入谕之曰:“汝何愿?”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
”天祥临刑殊从容,南乡拜而死,年四十七。
【译文】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吉之吉水人。
二十岁参加进士考试,在集英殿对答皇上的策问,文天祥以“遵守天道,勤奋不息”为题,回答皇帝的策问,他的对策文章写了一万多字,不打草稿,一气呵成,被皇上亲自选拔为第一。
考官王应麟上奏说:“这份卷子中存在的古代典籍之义理犹如明镜,可以起借鉴作用,这个人忠肝义胆如同铁石,所以臣敢为陛下得到人才而庆贺。
文言文《宋史·文天祥传》原文及翻译
文言文《宋史·文天祥传》原文及翻译原文:文天祥年二十举进士,对策集英殿。
帝亲拔为第一。
德祐初,诏天下勤王。
天祥发郡中豪杰,有众万人。
其友止之,天祥曰:“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
”尽以家赀为军费。
明年正月,除知临安府,寻除右丞相兼枢密使,如军中请和,与大元丞相伯颜抗论皋亭山。
丞相怒拘之,北至镇江,天祥夜亡入真州,展转至高邮,泛海至温州。
至元十五年十二月,趋南岭。
天祥方饭五坡岭,张弘范兵突至,天祥仓皇出走,千户王惟义前执之。
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崖山,使为书招张世杰。
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
崖山破,弘范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
天祥在燕凡三年,上知天祥终不屈也,召入谕之曰:“汝何愿?”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
”然犹不忍,遽麾之退。
言者力赞从天祥之请,从之。
天祥临刑殊从容。
南乡拜而死,年四十七。
(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有改动。
)译文:文天祥二十岁中进士,在集英殿对答皇上的策问,被皇上亲自选拔为第一。
德祐元年,皇上下诏号召天下帮助朝廷抗敌,文天祥召集郡中豪杰,有万余人。
他的好友劝阻他,文天祥说:“既然国家抚养臣民三百多年,一旦国家遇到紧急情况,向天下征集兵员,竟然没有一人一马响应入关,我对此非常遗憾,所以不能正确估计自己的力量,用自己的.行动来对众宣示,期望天下有一听到消息就立刻行动的忠臣义士。
”于是倾尽家财为军费。
第二年正月授任临安知府,不久又授任右丞相兼枢密使,朝廷派他到元营请求和好,跟元丞相伯颜在皋亭山谈判时据理力争。
元丞相伯颜气愤地扣押了他,文天祥随元军向北到了镇江。
后来趁夜色逃到真州,辗转到了高邮,渡海到了温州。
至元十五年十二月,逃到南岭。
文天祥正在五坡岭吃饭,张弘范的军队突然抵达,文天祥仓皇出逃,千户王惟义上前抓住了他。
宋史文天祥传原文以及翻译
宋史文天祥传原文以及翻译宋史文天祥传原文以及翻译导语:天祥在政治上有着极高的热情,一心为国,尽自己所能仗义执言、冒死进谏,后到地方上工作时,他体恤黎民,虽无惊人之举亦无半毫闪失。
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吉之吉水人也。
体貌丰伟,美皙如玉,秀眉而长目,顾盼烨然。
自为童子时,见学宫所祠乡先生欧阳修、杨邦乂、胡铨像,皆谥“忠”,即欣然慕之。
曰:“没不俎豆其间,非夫也。
”年二十举进士,对策集英殿。
时理宗在位久,政理浸怠,天祥以法天不息为对,其言万余,不为稿,一挥而成。
帝亲拔为第一。
考官王应麟奏曰:“是卷古谊若龟鉴,忠肝如铁石,臣敢为得人贺。
”寻丁父忧,归。
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吉州吉水人。
身材高大相貌堂堂,漂亮白皙像玉石,眉清目秀,顾盼生辉。
在童子时,看到学校祭供的同乡.先辈欧阳修、杨邦义、胡铨像,谧号都叫“忠”,就景仰他们,说:“死后如果不侧身在他们中间享受祭供,就不是大丈夫。
”年二十岁考中进士,在集英殿考策问。
当时理宗在位时间长,政务渐渐懈怠,文天祥以遵循天意不懈怠作答,长达一万多字,不起草稿,一挥而就,皇帝亲自选拔为第一名。
考官王应麟奏道:“逭份答卷古义好像明镜,忠心像铁石,所以臣敢为获得人才而庆贺。
”随即遭父丧,回家。
开庆初,大元兵伐宋,宦官董宋臣说上迁都,人莫敢议其非者。
天祥时入为宁海军节度判官,上书“乞斩宋臣,以一人心”。
不报,即自免归。
后稍迁至刑部郎官。
宋臣复入为都知,天祥又上书极言其罪,亦不报。
出守瑞州,改江西提刑,迁尚书左司郎官,累为台臣论罢。
除军器监兼权直学士院。
贾似道称病,乞致仕,以要君,有诏不允。
天祥当制,语皆讽似道。
时内制相承皆呈稿,天祥不呈稿,似道不乐,使台臣张志立劾罢之。
天祥既数斥,援钱若水例致仕,时年三十七。
开庆初年,大元军队进攻宋朝。
宦官董宋臣游说皇上迁都,人们都不敢说他不对。
文天祥当时进京任宁海军节度判官,上书“乞求斩处董宋臣,使民心一致”。
没有回答,就自动罢职回家。
《宋史·文天祥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文天祥传》原文及翻译《宋史·文天祥传》原文及翻译原文: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吉之吉水人也。
年二十举进士,对策集英殿。
帝亲拔为第一。
咸淳九年,起为湖南提刑,因见故相江万里。
万里素奇天祥志节,语及国事,愀然曰:“吾老矣,观天时人事当有变,吾阅人多矣,世道之责,其在君乎?君其勉之。
”十年,改知赣州。
德祐初,江上报急,诏天下勤王。
天祥捧诏涕泣,发郡中豪杰,有众万人。
事闻,以江西提刑安抚使召入卫。
其友止之,天祥曰:“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
”尽以家赀为军费。
明年正月,除知临安府,寻除右丞相兼枢密使,如军中请和,与大元丞相伯颜抗论皋亭山。
丞相怒拘之,北至镇江。
天祥夜亡入真州,展转至高邮,泛海至温州。
至元十五年十二月,趋南岭。
天祥方饭五坡岭,张弘范兵突至,天祥仓皇出走,千户王惟义前执之。
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崖山,使为书招张世杰。
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以所书《过零丁洋》诗与之。
崖山破,弘范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
天祥在燕凡三年,上知天祥终不屈也,召入谕之曰:“汝何愿?”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
”然犹不忍,遽麾之退。
言者力赞从天祥之请,从之。
俄有诏使止之,天祥死矣。
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
”南乡拜而死。
数日,其妻欧阳氏收其尸,面如生,年四十七。
其衣带中有赞曰:“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
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译文: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吉州吉水人。
二十岁中进士,在集英殿对答皇上的策问,皇上亲自选拔他为第一。
咸淳九年,被起用为湖南提刑,顺便拜见了原丞相江万里。
江万里一向认为文天祥有超过常人的意志节操,谈及国家大事,江万里改变容色说:“我老了,综观天时人事将有变化,我见过的人很多,改变社会状况的责任,大概就落在你的身上了吧!你可要竭尽全力。
文天祥事迹文言文翻译
文山生于宋理宗景炎元年,其先世居江西吉水。
年幼聪颖,好学不倦,及长,以文章名世。
宋帝昺景炎二年,文山登进士第,授秘书省正字。
时元兵南侵,国势日蹙,文山遂弃文从武,投笔从戎,投身抗元事业。
景炎三年,元兵围攻临安,宋帝昺迁都至福州。
文山随帝昺至福州,授右丞相。
时值国难当头,文山积极策划抗元,屡献良策,深得帝昺赏识。
未几,元兵攻破福州,帝昺南逃。
文山率众追随帝昺,历经艰险,终至泉州。
泉州失守,文山又随帝昺南逃至潮州。
潮州虽小,但人心思明,抗元情绪高涨。
文山在此招募义军,扩充实力,欲图恢复大宋江山。
未几,元兵攻破潮州,文山被迫流亡海岛。
在海岛上,文山仍不忘抗元大业,积极联络各地义军,筹划反攻。
景炎五年,文山在海南岛建立抗元政权,自称“宋帝昺”,改元“景炎”。
虽势力微弱,但文山信念坚定,屡次挫败元兵进攻。
景炎七年,元兵再次围攻海南岛。
文山率众抵抗,力战不屈。
终因元兵势大,海南岛失守。
文山被迫流亡海外,历经磨难,终至越南。
越南国王闻文山事迹,敬佩其忠贞,遂留文山于越。
在越南,文山虽身处异国他乡,但仍不忘抗元。
他利用越南的地利,秘密联络各地义军,筹划反攻。
景炎十年,文山在越南组织起一支强大的抗元军队,准备一举恢复大宋江山。
然而,元兵早已察觉文山的动向,派遣重兵围剿。
文山在激战中不幸被捕,被押送至元朝都城大都。
在大都,文山面对元朝皇帝忽必烈的劝降,坚贞不屈,誓死不降。
忽必烈无奈,下令将文山处死。
至元十九年,文山英勇就义,时年四十八岁。
文山虽死,但其忠义之名,永垂不朽。
后世称颂文山,誉为“文山先生”,尊其为民族英雄。
文山一生,忠君爱国,矢志不渝。
其在抗元事业中,屡立奇功,功勋卓著。
其英勇事迹,流传千古,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文山先生之忠勇,堪为后世楷模,其精神永存于世。
《宋史文天祥传》文言文翻译
《宋史文天祥传》文言文翻译《宋史文天祥传》文言文翻译导语:文天祥被押到潮阳,见张弘范,左右元军命令文天祥叩拜,文天祥拒不叩拜,张弘范于是用宾客的礼节接见他,文天祥与元军一起进入崖山,张弘范让文天祥写信招降张世杰。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宋史文天祥传》文言文翻译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宋史【原文】:文天祥年二十举进士,对策集英殿。
帝亲拔为第一。
德v初,诏天下勤王。
天祥发郡中豪杰,有众万人。
其友止之,天祥曰:“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
”尽以家赀为军费。
明年正月,除知临安府,寻除右丞相兼枢密使,如军中请和,与大元丞相伯颜抗论皋亭山。
丞相怒拘之,北至镇江,天祥夜亡入真州,展转至高邮,泛海至温州。
至元十五年十二月,趋南岭。
天祥方饭五坡岭,张弘范兵突至,天祥仓皇出走,千户王惟义前执之。
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崖山,使为书招张世杰。
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
崖山破,弘范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
天祥在燕凡三年,上知天祥终不屈也,召入谕之曰:“汝何愿?”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
”然犹不忍,遽麾之退。
言者力赞从天祥之请,从之。
天祥临刑殊从容。
南乡拜而死,年四十七。
(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有改动。
)【译文】:文天祥二十岁中进士,在集英殿对答皇上的策问,被皇上亲自选拔为第一。
德v元年,皇上下诏号召天下帮助朝廷抗敌,文天祥召集郡中豪杰,有万余人。
他的’好友劝阻他,文天祥说:“既然国家抚养臣民三百多年,一旦国家遇到紧急情况,向天下征集兵员,竟然没有一人一马响应入关,我对此非常遗憾,所以不能正确估计自己的力量,用自己的行动来对众宣示,期望天下有一听到消息就立刻行动的忠臣义士。
”于是倾尽家财为军费。
第二年正月授任临安知府,不久又授任右丞相兼枢密使,朝廷派他到元营请求和好,跟元丞相伯颜在皋亭山谈判时据理力争。
天祥至潮阳文言文翻译
天祥至潮阳文言文翻译
天祥至潮阳翻译:文天祥被押到潮阳,见到弘范,左右押解之人令其拜见,文天祥坚持不拜.弘范就以宾客之礼接见了他,并与其共入厓山,并要求文天祥作书与张世杰,令其投降.文天祥说:我不能报效祖国,反而教我让人背叛自己的国家,怎么可以这样做呢?弘范仍然要求他写招降书,文天祥不得已,把自己过零丁洋时所做的诗文给了他,诗末有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看了后,就不再提及此事.后来厓山被攻破,弘范在军中置酒大摆庆功会,弘范说:你的国家已经来亡,你作为宰相忠孝已经两全了,若能以事宋之心事我大元皇帝,仍不失你的荣华富贵,仍然是你做宰相.文天祥潸然泪下,说:国家灭亡而不能救,作为人臣即使死了,也不能免除自己的罪过,怎能苟且偷生,另事他主呢?弘范感其义,派人将其护送至京师,文天祥在路上八日未食一饭,仍然没有饿死,文天祥就开始吃饭了.到了北京(即燕京),其所押解住处的人提供给他好衣好食,但天祥并不为所动,他不住在自己的依据,通宵坐至天明,然后被移交兵马司,由卫兵把守看管.......文天祥临刑前面不改色,对旁边的訇卒说:我的使命完成了.向南拜而从容就义。
文天祥传原文翻译
3/6
4/6
5/》:体貌丰伟,美皙如玉,秀眉而长目,顾盼烨然。论曰:自古志士, 欲信大义于天下者,不以成败利钝动其心,君子命之曰“仁”,以其合天理之正, 即人心之安尔。商之衰,周有代德,盟津之师不期而会者八百国。伯夷、叔齐以 两男子欲扣马而止之,三尺童子知其不可。他日,孔子贤之,则曰:“求仁而得 仁。”宋至德祐亡矣,文天祥往来兵间,初欲以口舌存之,事既无成,奉两孱王 崎岖岭海,以图兴复。观其从容伏质,就死如归,是其所欲有甚于生者,可不谓 之“仁”哉。宋三百余年,取士之科,莫盛于进士,进士莫盛于伦魁。自天祥死, 世之好为高论者,谓科目不足以得伟人,岂其然乎!
1/6
丞相江万里。江万里一向认为文天祥有超过常人的意志节操,谈及国家大事,江 万里改变容色说:“我老了,综观天时人事将有变化,我见过的人很多,改变社 会状况的责任,大概就落在你的身上了吧!你可要竭尽全力。”咸淳十年,改任 赣州知州。德佑初年,元军进逼愈急,皇上下诏号召天下起兵救援,文天祥捧着 诏书大哭,发动郡中豪杰,有民众万人。朝廷知道后,让文天祥凭江西提刑安抚 使的身份领兵入卫。他的好友劝阻他,文天祥说:“但国家抚养臣民三百多年, 一旦国家有急难,向天下征集兵员,竟然没有一人一马响应入关,我对此非常遗 憾,所以不自量力,而想到要以身殉国,但愿天下有一听到消息就立刻行动的忠 臣义士。”于是倾尽家财为军费。第二年正月,担任临安府尹,不久又担任右丞 相兼枢密使,朝廷派他到元军军营请求和好,跟元丞相伯颜在皋亭山,据理力争。 元丞相伯颜大怒,扣押了他,文天祥随元军向北到了镇江。后来趁夜色逃到真州, 辗转到了高邮,渡海到了温州。至元十五年十二月,逃到南岭。文天祥正在五坡 岭吃饭,张弘范的军队突然到来,文天祥仓皇出逃,千户王惟义上前抓住了他。 文天祥被押解到潮阳,带去见张弘范,张弘范身边的人命令文天祥下拜,文天祥 不拜,张弘范于是用对待客人的礼节对待他,与他一起到崖山,让他写信去招降 张世杰。文天祥说:“我不能护卫皇上,却教别人背叛皇上,能这样做吗?”张 弘范坚持索要劝降信,文天祥就将他所写的《过零丁洋》的诗交给张弘范。崖山 被攻破之后,张弘范派人护送文天祥去京师大都。文天祥呆在大都一共有三年, 元世祖知道文天祥始终不屈服,于是召文天祥入朝,对他说:“你有什么愿望?” 文天祥回答说:“我受大宋恩泽,担任宰相,怎能侍奉他姓之人呢?只愿赐我一 死就满足了。”可是元世祖还是不忍心杀文天祥,就让他退下了。有人进言,竭 力赞成依从文天祥的请求,元世祖同意了。不久世祖又有诏书制止赐死他,可是 文天祥已经死了。文天祥临刑时非常从容镇定,对行刑的吏卒说:“我的事情完 成了。”向南方叩拜而死。几天后,他的妻子欧阳氏前去收尸,文天祥的面容同 活着的时候一样,文天祥终年 47 岁,他衣带中有赞文说:“孔子教导我们成仁, 孟子教导我们取义,只有自己尽了道义,仁德才能实观。我读圣人贤人的书,所 学到的难道是别的东西吗?从今往后,我大概对圣人贤人的教诲没有愧疚了。”
《文天祥传》白话译文
《文天祥传》白话译文《文天祥传》白话译文引导语:《文天祥传》记录了文天祥的人生事迹,下面是小编收集作品的白话译文,我们一起来学习。
文天祥,字宋瑞,一字履善,吉州吉水人。
他相貌堂堂,身材魁伟,皮肤白美如玉,眉清目秀,观物炯炯有神。
在孩提时,看见学宫中所祭祀的乡先生欧阳修、杨邦义、胡铨的画像,谥号都为“忠”,即为此高兴,羡慕不已。
说:“如果不成为其中的一员,就不是真正的男子汉。
”他二十岁即考取进士,在集英殿答对论策。
当时理宗在位已很久,治理政事渐渐怠惰,文天祥以法天不息为题议论策对,其文章有一万多字,没有写草稿,一气写完。
理宗皇帝亲自选拔他为第一名。
考官王应麟上奏说“:这个试卷以古代的事情作为借鉴,忠心肝胆好似铁石,我以为能得到这样的人才可喜可贺。
”不久,他父亲逝世,回家守丧。
开庆初年,元朝的军队侵伐宋朝,宦官董宋臣对皇上说要迁都,没有人敢议论说这是错的。
文天祥当时入朝任命为宁海军节度判官,上书“请求斩杀董宋臣,以统一人心”。
因不被采纳,就自己请免职回乡。
后来逐渐升官至刑部侍郎。
董宋臣又升为都知,文天祥再次上书一一列举他的罪行,也没有回音。
因此出外任瑞州知州,改迁江南西路提刑,升任尚书左司郎官,多次遭台官议论罢职。
担任军器监并兼任代理直学士院。
贾似道称说有病,请求退休,用以要挟皇上,诏令没应允。
文天祥起草制诰,所写文字都是讽刺贾似道的。
当时起草圣旨诰命的内制沿袭要呈文稿审查,文天祥没有写,贾似道不高兴,命令台臣张志立奏劾罢免他。
天祥已经几次被斥责,援引钱若水的例子退休,当时他三十七岁。
咸淳九年(1273),起用为荆湖南路提刑。
因此见到了原来的宰相江万里。
江万里平素就对天祥的志向、气节感到惊奇,同他谈到国事,神色忧伤地说“:我老了,观察天时人事应当有变化,我看到的人很多,担任治理国家的责任,不就是在你吗?望你努力。
”十年(1274),改任赣州知州。
德..初年,长江上游告急,诏令天下勤王。
文天祥捧着诏书流涕哭泣,派陈继周率领郡里的英雄好汉,同时联络溪峒蛮,派方兴召集吉州的士兵,各英雄豪杰群起响应,聚集兵众万人。
文天祥文言文翻译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
⑴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⑵吾事毕矣()⑶南乡拜而死()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2分)
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
3.阅读选文,谈谈文天祥至今仍为人们敬仰的原因。(3分)
参考答案:
1.1.⑴侍奉⑵完(成)⑶通“向”。
2.我不能保卫父母,竟然教别人叛离父母,可以吗?
3.文天祥被捕之后,在元营多次劝降,但他舍生取义,视死如归,死前从容坦荡,死后仍面不改色,在文天祥的身上充分体现了志士仁人的浩然正气。
2.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1)书:书信(2)涕:眼泪(3)殊:特别
3.弘范“使(天祥)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是怎么说的?又是怎么做的?请用自己的话回答。我不能保卫国家也就算了,又怎么能教别人叛国呢?/赠以《过零丁洋》一诗。
文天祥文言文翻译
文天祥
年二十举进士,对策集英殿。帝亲拔为第一。德祐初,诏天下勤王。天祥发郡中豪杰,有众万人。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文天祥文言文翻译,欢迎来参考!
宋史
原文:
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吉之吉水人也。年二十举进士,对策集英殿。帝亲拔为第一。咸淳九年,起为湖南提刑,因见故相江万里。万里素奇天祥志节,语及国事,愀然曰:“吾老矣,观天时人事当有变,吾阅人多矣,世道之责,其在君乎?君其勉之。”十年,改知赣州。德祐初,江上报急,诏天下勤王。天祥捧诏涕泣,发郡中豪杰,有众万人。事闻,以江西提刑安抚使召入卫。其友止之,天祥曰:“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尽以家赀为军费。明年正月,除知临安府,寻除右丞相兼枢密使,如军中请和,与大元丞相伯颜抗论皋亭山。丞相怒拘之,北至镇江。天祥夜亡入真州,展转至高邮,泛海至温州。至元十五年十二月,趋南岭。天祥方饭五坡岭,张弘范兵突至,天祥仓皇出走,千户王惟义前执之。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崖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以所书《过零丁洋》诗与之。崖山破,弘范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天祥在燕凡三年,上知天祥终不屈也,召入谕之曰:“汝何愿?”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然犹不忍,遽麾之退。言者力赞从天祥之请,从之。俄有诏使止之,天祥死矣。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乡拜而死。数日,其妻欧阳氏收其尸,面如生,年四十七。其衣带中有赞曰:“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文言文
原文:天祥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崖山,使为书招张世杰。
天祥曰:"吾不能扦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过零丁洋》诗与之。
其末有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笑而置之。
崖山破,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
天祥在道,不食八日,不死,即复食。
至燕,馆人供张甚盛,天祥不寝,处坐达旦,遂移兵马司,设卒以守之。
……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
"南乡拜而死。
译文:文天祥押到潮阳,见到张弘范(降将)张弘范的手下让文天祥下跪。
文天祥不跪!张弘范就像招待客人一样对待文天祥!张弘范押文天祥到崖山,张弘范让文天祥写信招降张世杰,文天祥说:“我不能保护父母,难道还能教别人背叛父母吗?那样行吗?”张弘范不听,一再强迫文天祥写信。
文天祥就写了《过零丁洋》一诗给张弘范。
张弘范读到诗最后“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两句时,不禁也受到感动,不再强逼文天祥了。
崖山被攻陷后,张弘范派人押送文天祥到京城,文天祥在路上,八天不吃饭,但是没有饿死,于是就停止了绝食,到了燕京,招待文天祥的人招待的很周到,文天祥不睡觉,整夜就坐在那里。
于是把文天祥转交到兵马司,派士兵看守起来,.....文天祥临刑的时候很从容,对看守他的士兵说,“我的事情完结了,心中无愧了!”,朝南方跪拜而死!宋史•辛弃疾传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
少师蔡伯坚,与党怀英同学,号辛、党。
始筮仕①,决以蓍②,怀英遇“坎”③,因留事金,弃疾得“离”,遂决意南归。
金主亮死,中原豪杰并起。
耿京聚兵山东,称天平节度使,节制山东、河北忠义军马,弃疾为掌书记④,即劝京决策南向。
僧义端者,喜谈兵,弃疾间与之游。
及在京军中,义端亦聚众千余,说下之,使隶京。
义端一夕窃印以逃,京大怒,欲杀弃疾,弃疾曰:“丐我三日期,不获,就死未晚。
”揣僧必以虚实奔告金帅,急追获之。
义端曰:“我识君真相,乃青兕也⑤,力能杀人,幸勿杀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天祥至文言文翻译 文天祥 的《过零丁洋》和《正气歌》最为人所认识和称道。
九死一生,浩然正气,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名垂千古,光耀史册。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 文天祥至文言文翻译,欢迎阅读。
【文天祥至文言文】 天祥至潮阳,见弘范①,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
与俱入崖 山, 使为书招张世杰。
天祥曰: "吾不能捍父母, 乃教人叛父母, 可乎?" 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
其末有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 汗青。
"弘范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 宰相也。
”天祥泫然出涕曰:“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 二其心乎?”弘范义之,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
天祥在道,不食八日,不死,即复食。
至燕,馆人供张甚盛,天祥不寝处, 坐达旦。
遂移兵马司,设卒以守之。
时世祖皇帝多求才南官,王积翁言:“南人 无如天祥者。
”遂遣积翁谕旨,天祥曰:“国亡,吾分一死矣。
傥缘宽假,得以 黄冠归故乡, 他日以方外备顾问, 可也。
若遽官之, 非直亡国之大夫不可与图存, 举其平生而尽弃之,将焉用我?”积翁欲合宋官谢昌元等十人请释天祥为道士, 留梦炎不可,曰“天祥出,复号召江南,置吾十人于何地!”事遂已。
天祥在燕 凡三年,上知天祥终不屈也,与宰相议释之,有以天祥起兵江西事为言者,不果 释。
至元十九年,有闽僧言土星犯帝坐,疑有变。
未几,中山狂人自称 " 宋主",有兵千人,欲取文丞相。
京城亦有匿名书,言某日烧蓑城苇,率两 翼兵为乱,丞相可无忧者。
时盗新杀左丞相阿合马,命撤城苇,迁瀛国公及宋宗 室开平, 疑丞相者天祥也, 召入谕之曰: “汝何愿?”天祥对曰: “天祥受宋恩, 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一死足矣。
”然犹不忍,遽麾之退。
言者力赞从天祥之 请, 从之。
俄有诏使止之, 天祥死矣。
天祥临刑殊从容, 谓吏卒曰: “吾事毕矣。
” 南向拜而死。
数日,其妻欧阳氏收其尸,面如生,年四十七。
其衣带中有赞曰: “孔曰成仁, 孟曰取义, 惟其义尽, 所以仁至。
读圣贤书, 所学何事, 而今而后, 庶几无愧。
” 【注】①弘范:即张弘范,是当时进攻广东潮阳地区的元军统帅。
【翻译】1 / 14文天祥被押到潮阳, 见张弘范, 左右元军命令文天祥叩拜, 文天祥拒不叩拜, 张弘范于是用宾客的礼节接见他, 文天祥与元军一起进入崖山, 张弘范让文天祥 写信招降张世杰。
文天祥说:“我不能保卫自己的父母,却教唆别人也背叛自己 父母, 这可能吗?”张弘范还是坚决要求他就范。
文天祥于是写下自己所作的 《零 丁洋诗》给他,诗的末尾有这样的句子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张弘范说:“国家已亡,丞相你 已经尽了忠孝之心了, 如果你改变对南宋的忠心来效忠于元朝皇上, 还给你宰相 的官职。
”文天祥流泪说:“国家灭亡不能拯救,做人臣子的死有余罪,怎么还 敢如脱杀头之罪而怀有二心呢?”张弘范敬佩他的仁义。
张弘范派人护送文天祥 到京师。
文天祥在途中,八天没有吃东西,却没有死,于是又开始进食。
到了燕京, 客馆的人招待供奉得十分丰盛,文天祥不睡觉,一直坐到天亮。
张弘范迅急把他 押送到兵马司, 派士兵看守。
当时元世祖在南宋官员中大量寻求人才, 王积翁说: “南宋的其他官员没有一个比得上文天祥的。
”元世祖于是派王积翁传达自己的 旨意, 文天祥说: “国家已经灭亡, 我甘愿以死报国。
假如因为元朝皇帝的宽容, 使我能够以道士的身份重归故乡,往后以方外之人做皇帝的顾问,那也可以。
假 如立即就委任官职, 不仅与亡国的士大夫们不能容, 把自己平生的志向和事业全 都抛弃, 那么重用我这样的人还有什么用呢?”王积翁想联合前南宋的官员谢昌 元等十人请求元世祖释放文天祥,让他去做道士,留梦炎不同意,说:“文天祥 出去后,必定会重新号令江南,这样会把我们十人置于怎样的境地!”这件事于 是作罢。
文天祥在燕京共呆了三年,元世祖知道文天祥最终不会屈服,于是同宰 相商讨释放他,有人把文天祥在江西起兵反元的事情说了出来, (元世祖)终究 没有释放他。
至元十九年,有个福建的和尚说土星冲犯帝座,怀疑有变故。
不久,中山有 个“狂人”自称“宋朝皇帝”,拥有一千名兵士,想营救文天祥。
京城也发现了 匿名书信,声称将在某一天焚烧城墙上的草苇,率领两翼卫兵作乱,丞相可以不 必担心了。
当时盗贼刚刚刺杀了元朝左丞相阿合马, 元世祖于是命令除去城墙上 的草苇,将瀛国公(指南宋恭帝)和南宋宗室迁移到开平府。
元世祖怀疑匿名信 上所说的丞相就是文天祥, 于是把文天祥召入宫中, 对他说: “你有什么心愿?” 文天祥说:“我受宋朝的恩惠,做了宰相,怎么能够侍奉别的皇帝?希望赐我一 死就满足了。
”但是元世祖仍然不忍心赐他一死,随即让他退下。
进言的官员们 极力主张成全文天祥的请求, 于是元世祖也就同意文天祥的请求。
不久又下诏书 制止,但文天祥已经被处死了。
文天祥临刑时非常从容镇定,对押解的吏卒说: “我的事情完成了。
”向南方叩拜而死。
几天后,他的妻子欧阳氏前去收尸,文 天祥的面容同活着的时候一样。
文天祥终年四十七岁,他衣带中有赞文说:“孔 子教导我们成仁,孟子教导我们取义,只有尽了道义,仁德才能实现。
我读圣贤 之书, 所学到的难道是别的什么吗?从今往后, 差不多可以无愧于圣贤的教诲了。
”2 / 14【文天祥的故事】 公元 1236 年 6 月 6 日(南宋理宗端平三年五月初二),文天祥诞生于江西 吉州庐陵县的富川镇(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
他父亲文仪是一位饱读 诗书的乡儒,由此推测,他的家境应是个中等地主,所以有财力供他们父子专心 读书。
庐陵县是产生过“名人”的地方,欧阳修、杨邦义、胡铨,都是庐陵人。
在县办学堂里,就挂着这些乡贤的画像,以激励后学。
据记载,少年文天祥曾对 着这些人的画像发誓说: 如果不能跻身于这些人物的行列之中, 就算不上大丈夫。
公元 1256 年 (南宋理宗宝 v 四年) , 文天祥和弟弟文壁一起参加科举考试, 同被录取为奏名进士。
在随后的殿试中,文天祥被点为当期状元。
当时的皇帝是宋理宗赵昀, 他提出了五个问题, 核心意思是人们都说存在着 天理和天道,只要国君克制己欲、勤于国政,就会实现天道、天理,并得到天之 保佑, 可是我虽然很勤奋、 很努力、 很克制, 但为什么还是内有盗贼、 外有边患? 人们又说,讲道德、行仁治的国君能致天下清明太平,而那些欲望强、注重功利 进取的国君能导致天下污浊混乱,可是,揆诸汉、唐诸帝,为什么那些务德化、 施仁义者都不能使天下大治, 而不积仁德者却可以凭纲纪制度建立伟大的功业呢? 说起来, 这些问题是有深度的, 南宋大学者朱熹和陈亮代表的理学与功利主义之 间,争论的也是这个问题(详见本刊 2010 年第二辑《男儿有梦心如铁》一文)。
这些问题的实质是道德手段能否解决实际政治问题, 而皇帝个人勤勉节俭是否就 能解决眼前的内外危机。
文天祥在殿上做了洋洋万言的答卷,核心意思是“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 息”,简言之就是天道自然在,如果您觉得还没得到天道的显现保佑,那说明您 努力的还不够;只有您持续不断地努力下去,天道才能显现。
不用说,这位年仅 21 岁、尚未经历世事风霜的年轻考生,言论之中有着太多的不切实际之处,他 提出的解决时弊的办法几乎没有任何可操作性, 但是, 其字里行间所涌动的那种 生命激情打动了已经五十一岁的皇帝赵昀, 他点了文天祥的卷子为第一。
后来的 研究者把文天祥在殿试答卷中所表达的思想概括为“法天不息”, 认为这是他最 基本的哲学理念,是其一生的生命基础,信然! 中了状元之后的文天祥, 先后在各地做过不同的地方官, 和那个时代的绝大 部分官员一样,留下了一些政绩,也因为参劾某些官员数次被免职,这中间的是 非对错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明白的,我们暂且略去不表。
需要强调的一点是,他当 的第一个较大的官瑞州知州是宰相贾似道举荐的,而且,就在贾似道当政期间, 他有两次被罢官回家,又有三次被重新起用,且一次比一次当的官大。
文天祥与 贾似道之间没有什么私交,他后来的文章中,没少攻击贾似道,可是,就在权倾 一时的贾似道主政期间,他能屡踣屡起,倒是可以从反面证明,贾似道没有某些 人所攻击的那样坏,如果真那么坏,那文天祥这种爱提意见的“刺头”,早就一3 / 14贬到底,不再起用了。
文天祥主要是在当时的后方江西、 湖南一带做官, 尽管当时的宋元前线战事 不断, 但和后方的大多数官员一样, 文天祥也过着豪奢的生活, 《宋史文天祥传》 记载“天祥性豪华,平生自奉甚厚,声伎满前,至是(襄阳战役之后),痛自贬 损, 尽以家赀为军费”。
当代有学者如万绳楠先生找出别的史料来证明文天祥生 活俭朴,不事奢华,认为《宋史》的这段记载不实。
我以为这是出自想把文天祥 塑造成一个完美的道德偶像的伪饰, 大可不必。
持此论的万绳楠先生虽然否定 《宋 史》中“天祥性豪华,平生自奉甚厚,声伎满前”的记载,却又肯定其“尽以家 赀为军费”的记载是实, 这在逻辑上是矛盾的, 若不是“自奉甚厚”, 狠命捞钱, 又何以有“家赀”作军费。
事实上,文天祥自己从不掩饰这点,他是封建时代的 官员,认为弄点钱享乐一下理所当然。
在 1274 年 3 月他做赣州知州时,他借着 给自己母亲做寿, 召集赣州城内外 71 岁到 96 岁间的老人 1390 人举行盛大宴会, 犒恤有差,用他自己的说法是借此举提倡孝敬老人的风气。
可这时,襄阳已为元 军所破,国事飘摇,他居然还在以倡孝之名为自己母亲大操大办寿礼,按现在的 标准, 早该撤职查办了。
他有一妻两妾、 有婢有仆, 实在不能说得上俭朴。
所以, 我以为《宋史文天祥传》的这段记载是属实的。
在他直接投入到抗元战争前线之 前,他是和当时的大多数官员一样,过着声色犬马的奢侈日子的,这一点用不着 回护。
文天祥的可贵之处不在于一开始就与这种没心没肺的奢侈生活无缘, 而在 于能从这种颓废奢靡的生活中挣脱出来,幡然悔悟、痛改前非,更可贵的是,在 后来极其艰苦的囚禁生涯中, 从不动摇, 没有被重返这种奢侈生活的诱惑而俘虏。
公元 1274 年十二月,元军攻下鄂州(今湖北武汉),顺流东下,次年(1275 年)正月十三日,谢太后下旨各地官员率兵勤王救京师。
就是从这个时候起,文 天祥才一改其往日“状元官僚”的颓唐生活, 转而和这个行将灭亡的王朝一起承 受各种苦难。
当时他是赣州知州,在当地招募了近万人的军队,开往临安方向勤 王。
建立这支部队时,主要得到了当地豪杰、退休官员陈继周父子和溪峒少数民 族部落的支持,但仓促中召集的人马缺少足够的训练,战斗力并不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