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觉诱发电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反应阈比成人高,但与其行为反应阈相对较
低,这对聋耳的早期发现有较大价值。பைடு நூலகம்
a
21
图15-4 ( 波Ⅰ:听神经,波Ⅱ:耳蜗神经核; 波Ⅲ:上橄榄 核,波Ⅳ:外a 侧丘系,波Ⅴ:下丘核)22
• 三、ABR的临床意义:计算各波之间相差的时间 (波间期)及能引出波形的最小声音强度,可以 客观地评估听力的状况和脑干病变。

a
14
a
15
• 1.听觉脑干诱发电位(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 短潜伏期电位
• 是指给予声音刺激,在头皮上所记录到由 耳蜗至脑干听觉神经通路的电位变化。
• 包括6或7个小波,用罗马数字Ⅰ~Ⅶ表示, 出现在声音刺激开始后的10ms内。
a
16
• 2 . 中 潜 伏 期 诱 发 电 位 (Middle latency evoked potential,MLEP) 是指给予声音 刺激后,在头皮上所记录到潜伏期在10~ 50ms 范 围 之 内 的 听 觉 神 经 通 路 电 位 变 化 。
3 外侧丘系的纤维大部分终止于中脑下丘。下丘内 第3级神经元发出纤维从下丘臂到达内侧膝状体
4 第4级神经元在内侧膝状体,它们发出纤维组成听 辐射,经内囊后肢到达同侧的大脑颞叶颞横回, 即听皮质。听皮质接受听觉信息,经分析综合, 产生听觉意识。
a
11
部分蜗神经腹、背核发出的纤维不交叉,进入 同侧外侧丘系;
②波间潜伏期 即中枢传导时间,各波间期
用不同刺激强度仍较稳定,因此,可作为中枢性
病变诊断的可靠指标,多采用Ⅰ~Ⅲ波、Ⅲ~Ⅴ 波和Ⅰ~Ⅴ波的测量,以Ⅰ~Ⅴ波最常用,一般
为4ms。

③两耳间波Ⅴ潜伏期比较 一般差别不超过
0~2ms。

④波Ⅴ反应阈 成人波Ⅴ反应阈一般高于行为
测听阈10~20dB,因此可作为客观听阈测定;婴
a
18
听觉脑干诱发电位(ABR)
• 一、听觉脑干诱发电位(ABR):听力正常人在接 受短声(click)刺激后,10毫秒内从颅骨皮肤表面描记出 7个正相波,称之为ABR,依次用罗马数字来表示即波 Ⅰ,Ⅱ,Ⅲ,Ⅳ,Ⅴ,Ⅵ及Ⅶ(图15-3)。 • 一般认为:Ⅰ波代表听神经的动作电位,Ⅱ波起源 于耳蜗神经核,Ⅲ波起源于下桥脑的上橄榄核,Ⅳ波起 源于外侧上丘系核,V波起源于中脑下丘,Ⅵ波起源于 丘脑内侧膝状体,Ⅶ波代表听辐射的电位活动(图15-
4)。另外也有一些学者认为Ⅰ蜗神经近蜗端 Ⅱ 蜗神经近脑端 Ⅲ 耳蜗核Ⅳ上橄榄核 V 斜方体)
• 这七个波并不是每人每次实验都能出现,主要为
a
19
图15-4 正常人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a
20
• 二、听觉脑干诱发电位的几个正常值如下:

①各波的潜伏期 Ⅰ波的潜伏期约2ms,其
余每波均相隔1ms。

4
声音的传递
a
5
声波传入内耳外淋巴后转变成液波振动,后 者引起基底膜振动。
位于基底膜上的螺旋器毛细胞静纤毛弯曲, 引起毛细胞电活动,导致毛细胞释放神经递 质进而激动螺旋神经节细胞轴突末梢,产生 轴突动作电位。 从而将传到耳蜗的机械振动转变成听神经纤 维的神经冲动。 神经冲动继续沿脑干听觉传导径路到达大脑 颞叶听觉皮质中枢而产生听觉。
• 如用40Hz的声音进行刺激,MLEP反应明
显,并呈正弦曲线形,通常被称为40Hz听
觉事件相关电位。40Hz AERP波形稳定,
重复性好,波幅大,易于辨别,具有较好
的频率特异性(可给与500Hz、1000Hz纯
音刺激来诱发),我们作此检测可以弥补
ABR仅反应2000~4000Hz听功能的不足。
且反应阈非常接近实际纯音听阈水平。
螺旋器 Corti 器
周围突
蜗神经
×大部分纤维经斜方体交叉→外侧丘系
内侧膝状体 听辐射、内囊后肢
颞横回
a
图片
9
系统解剖学:神经传导通路
听觉传导路
听觉传导路
a
10
1 蜗螺旋神经节内的双极细胞是听觉传导的第1级 神经元,其周围突分布于内耳毛细胞,中枢突构 成听神经(蜗神经)。
2 蜗神经入脑后,终止于蜗神经腹核和背核。蜗神 经腹核和背核内含第2级神经元,它们发出的纤维 大部分在脑桥内形成斜方体并交叉至对侧,在上 橄榄核外侧折向上行,称为外侧丘系。
a
17
3 长潜伏期电位:出现在刺激后50~300ms。
该成分在脑的前额叶电位最大,又称皮质 慢反应(slow-cortex response, SCR)。 它并不只对声音起反应,触觉、痛觉、视 觉等刺激引起的SCR表现形式大致相似。 从时间特性上说,它是多源多极的皮质继 发性诱发电位,反映皮质高级中枢的整合 活动。例如,P300
a
6
声音的传递
a
7
声音的传递
此外,鼓室内的空气也可先经圆窗膜振动 而产生内耳淋巴压力变化,引起基底膜发 生振动。 这条径路在正常人是次要的,仅在正常气 导通路经前庭窗路径发生障碍或中断,如 鼓膜大穿孔、听骨链中断或固定时才发挥 作用。
a
8
系统解剖学:神经传导通路
听觉传导通路
蜗神经节
蜗神经核(前、后核)
还有一些蜗神经核发出的纤维到达上橄榄核, 后者发出的纤维加入同侧的外侧丘系;也有部 分外侧丘系纤维直接止于内侧膝状体;
另外,下丘核的神经细胞也互有纤维联系。
因此,听神经的冲动是双侧传导的。
a
12
第二部分 听觉诱发电位
听觉神经系统的各级结构对声音刺激都会 发生电反应,这些电反应可以用放置在头 顶和乳突间皮肤或耳垂上的两个电极记录 出来。在临床上,这种听觉系统声诱发电 位可以用来诊断听觉系统不同部位的功能 障碍,这就是电反应测听技术。
a
13
• 听觉诱发电位(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 AEP)是指给予声音刺激,在头皮上所记录
到由听觉神经通路所产生的电位。
• AEP的分类与特征
• 当声音强度在70dB左右时,从头顶与乳突 之间所记录到的AEP大致有15个成分。
根据潜伏期的长短不同, 这些成分依次分 为听觉脑干诱发电位、听觉中潜伏期电位、 听觉长潜伏期电位3大组。
第一部分
听觉器官(耳)的生理结构 及听觉传导通路
a
1
耳的解剖生理
a
2
耳的功能
从生理功能来看: 外耳起集音作用; 中耳起传音作用,将空气中的声波传入内耳; 内耳具有感音功能。
a
3
声音传导途径
空气传导(主要途径) 颅骨传导(次要途径)
声音一般是通过空气传导进入内耳,这是 我们感知声音的主要途径;
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