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诊断意义

合集下载

听觉诱发电位在眩晕病因诊断中的意义分析

听觉诱发电位在眩晕病因诊断中的意义分析

听觉诱发电位在眩晕病因诊断中的意义分析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听觉诱发电位在眩晕病因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选取46例眩晕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46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

两组均接受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测定分析,记录相关测定指标并进行比较。

结果观察组患者中,BAEP检查结果异常者35例,异常率为76.09%,其中内耳型异常10例(28.57%),脑干异常18例(51.43%),混合性损害7例(20.00%),对照组检查均无异常。

两组Ⅰ、Ⅲ、Ⅴ波峰潜伏期(PL)及Ⅰ~Ⅲ、Ⅲ~Ⅴ、Ⅰ~Ⅴ波峰间潜伏期(IPL)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BAEP在眩晕患者的病因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准确可靠,对损伤部位进行定位诊断,为后续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关键词听觉诱发电位;眩晕;诊断Analysis of the significance of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 in the etiological diagnosis of vertigo WU Dan.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Neurology,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angdong Medical University,Zhanjiang 524000,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and analyze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 in the etiological diagnosis of vertigo. Methods There were 46 vertigo patients as observation group,and concurrent 46 physical examination cases as control group. The brainstem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 (BAEP)in the two groups was measured and analyzed,and the related indexes were recorded and compared. Results In observation group,there were 35 cases with abnormal BAEP,accounting for 76.09%,including 10 cases of inner ear abnormalities (28.57%),18 cases of brainstem abnormalities (51.43%),7 cases of mixed lesion (20.00%),and there was no abnormality in the control group. Ⅰ,Ⅲ,Ⅴpeak latency (PL)and Ⅰ~Ⅲ,Ⅲ~Ⅴ,Ⅰ~Ⅴinter peak latency (IPL)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1).Conclusion BAEP shows important clinical value in the etiological diagnosis of vertigo patients. It is accurate and reliable,and can provide basis for the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the injured parts.【Key words】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Vertigo;Diagnosis眩暈在神经内科较为常见,随着工作生活节奏加快,发病率逐年上升,常伴有恶心、呕吐、耳鸣、周围事物旋转等表现,对患者的工作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分析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应用价值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分析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应用价值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分析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应用价值脑干听觉诱发电位(ABR)是一种通过对新生儿进行特定的声音刺激来诱发大脑中脑干内部神经元的电活动,并通过电极在头皮表面记录这些电活动而得到的一种生物电信号。

它是一种评估婴儿听觉功能的重要方法,也被广泛应用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评估中。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如果不及时干预,可能会导致严重的神经系统损害,甚至危及生命。

本文将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应用价值。

一、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临床意义1. 早期诊断:高胆红素血症在新生儿期常常是隐匿的,临床症状不明显,如果没有及时有效的检测手段,很容易被忽略。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是一种无创、直观的检测方法,可以有效评估婴儿的听觉功能,早期发现高胆红素血症对及时干预和治疗非常重要。

2. 损害评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可能对神经系统产生损害,尤其对听觉神经。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可以客观地反映听觉通路的功能状态,通过对比正常儿童的参考值,可以评估高胆红素血症对听觉系统的影响程度,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

3. 预后评估:对于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及时干预治疗对于预后的影响非常重要。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治疗效果,监测儿童听觉功能的恢复情况,以及预测患儿的听力发育情况,为临床预后评估提供重要的依据。

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临床应用1. 快速、准确: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检测,无需患儿配合,避免了其他检测手段可能存在的干扰,而且检测结果客观准确,可以作为其他检查手段的重要补充。

2. 无创、安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是一种无创的检测手段,不会对患儿造成任何伤害,即使是早产儿或体重较轻的婴儿也可以接受检测,极大地减少了检测的风险和不适。

3. 可追踪性: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测结果可以进行定量分析,并可以通过反复检查来观察患儿听觉功能的变化,随着患儿生长发育和治疗的进行,可以对听觉功能进行长期的追踪观察。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在脑干梗死诊断中的应用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在脑干梗死诊断中的应用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在脑干梗死诊断中的应用摘要目的对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检测在脑干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探讨。

方法30例脑干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对其分别进行头颅CT 或核磁共振(MRI)及BAEP检查,对比3种检查方法检测阳性率。

以3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研究对象的BAEP检测结果。

结果BAEP检测阳性率为83.33%,MRI检测阳性率为56.67%,CT检测阳性率为46.67%,BAEP 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MRI及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患者Ⅲ波及Ⅴ波潜伏期(PL),Ⅰ~Ⅲ波及Ⅲ~Ⅴ波峰间潜伏期(IPL)延长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脑干梗死患者采用BAEP检查敏感性较高,可为该病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

关键词脑干梗死;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测【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and investigate application value of brain stem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 machine (BAEP)in diagnosis of brain stem infarction. Methods There were 30 patients with brain stem infarction as observation group. They received head CT o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and BAEP for examination. Comparison was made on positive rate across the 3 examination methods. Another 30 healthy volunteers were taken as control group. BAEP detection outcome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Positive rate of BAEP was 83.33%,that of MRI was 56.67%,and that of CT was 46.67%. BAEP had much higher positive rate than MRI and CT,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The difference of prolonged Ⅲwave and Ⅴwave peak latencies (PL),Ⅰ~Ⅲwave and Ⅲ~Ⅴwave interpeak latencies (IPL)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betwee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Implement of BAEP for brain stem infarction patients shows high sensitivity in detection,and it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early diagnosis.【Key words】Brain stem infarction;Brain stem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Detection脑干梗死是由椎基底动脉及分支出现粥样硬化、动脉炎症、栓塞及痉挛引起血管腔狭窄、缺血,进而导致循环障碍。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转颈试验对椎基底动脉供 血不足的诊断意义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转颈试验对椎基底动脉供 血不足的诊断意义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转颈试验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意义摘要] 在应用常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检查的基础上加做转颈试验,检测了50 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发作间歇期患者。

发现BAEP 异常率由43.15%提高到79.63%,两者相比差异显著(p<0.01)。

而对照组转颈前后检查无统计学意义(p>0.05)。

我们由此认为BAEP 转颈试验能提高VBI 的检出率,且方法简便,值得临床采用。

[关键词]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转颈试验;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诊断往往仅根据临床症状,缺乏简便准确的客观指标。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对诊断VBI 有一定的帮助,但其阳性率低,限制了其对临床的进一步应用。

我们自2006 年12 月至2010 年10 月用BAEP 检查结合转颈试验的方法研究了50 例VBI 患者,发现可以明显提高BAEP 阳性率。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VBI 临床诊断依据[1-2] :①眩晕为视物旋转或视物晃动或不稳感;②眩晕同时至少伴有一种VBI 发作的其他症状,如眼部症状(黑蒙、闪光、视物变形、复试等)、耳鸣或听力障碍、肢体麻木或无力、猝倒、昏厥等;③至少有一种轻微的脑干损害体征,如角膜和(或)咽反射减弱或消失,自发性或转颈压迫一侧椎动脉后诱发眼球震颤及阳性的病理反射等;④有VBI 发病的明确病因,如颈椎病、颈椎外伤、脑动脉硬化、糖尿病、心脏病等;⑤ 颅脑CT 或MRI 检查未发现有意义的阳性病灶如小脑、脑干的梗死、出血及肿瘤等。

一般资料:符合以上标准的VBI 患者50 例,其中男32 例,女 18 例,年龄36-70 岁,平均49.3 岁。

病程2-30 年,发作两次以上,多者数十次。

均在发作缓解后两周内行BAEP 检查。

先行常规BAEP 检查,然后再进行转颈试验BAEP 检查。

另外选择48 例常规体检者作为对照,男28 例,女20 例,年龄35-70 岁,平均48.5 岁。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分析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应用价值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分析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应用价值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分析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应用价值【摘要】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分析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潜力。

通过对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分析,可以帮助医生进行早期诊断、评估预后、指导治疗,并为未来的研究方向提供重要线索。

需要注意的是,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分析在应用过程中存在一些限制和局限性,需要结合临床情况进行综合评估。

尽管如此,该技术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管理中仍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对提高诊断准确性、优化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未来的研究应该加强对该技术的探索,以期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管理中取得更大的突破,为临床实践提供更有效的支持。

【关键词】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新生儿, 高胆红素血症, 诊断意义, 预后评估, 治疗指导, 应用前景, 限制与局限性, 临床应用前景, 管理启示, 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意义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一种常见的新生儿疾病,通常由于新生儿红细胞寿命短、肝脏功能尚未完全发育和胆红素代谢障碍等因素导致。

高胆红素血症在新生儿中的发生率相对较高,严重情况下可导致黄疸、乳糖尿、核黄疸甚至核黄疸性脑病等并发症,对新生儿的生存和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意义主要在于及时有效地进行诊断和治疗,避免并发症的发生,保障新生儿的健康发育。

通过对高胆红素血症的早期预防、诊断和治疗,可以有效降低新生儿出现黄疸相关并发症的风险,提高其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深入研究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意义,并探讨相关诊断和治疗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对于改善新生儿健康状况具有重要的意义。

.1.2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分析的基本概念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分析是一种通过记录脑干神经元对声音刺激的传导反应而评估中枢听觉通路功能的神经电生理检查方法。

在新生儿胆红素血症的研究中,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分析可以帮助评估新生儿听觉系统的功能状态,进一步了解胆红素对中枢听觉通路的影响。

该方法通过在新生儿头皮上放置电极,利用外界声音刺激产生的电信号反应来评估脑干神经元的功能。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分析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应用价值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分析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应用价值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分析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应用价值1. 引言1.1 背景介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一种常见的新生儿疾病,其主要特征是新生儿体内胆红素水平升高超过正常范围。

胆红素是由红细胞代谢产生的一种黄色化合物,过高的胆红素水平会导致患儿出现黄疸、脑损伤等严重后果。

在临床上,及时有效地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进行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分析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通过对脑干听觉系统的电生理检测,可以快速、无创地评估患儿的听觉功能和神经传导速度,及时发现潜在的脑损伤情况。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分析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早期诊断和干预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分析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应用进行深入探讨,旨在探究该技术在早期诊断和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潜在作用,为提高疾病的早期诊断水平和治疗效果提供科学依据。

具体目的包括:1.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在高胆红素血症诊断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2.研究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分析对高胆红素血症患者神经功能损害的敏感性;3.评估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临床应用前景;4.为进一步拓展该技术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研究提供基础。

通过明确研究目的,能够有效指导研究设计和实施,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1.3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是本研究的实施步骤和操作程序,是为了达到研究目的而采取的一系列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

本研究采用了以下方法:1. 研究对象选择:本研究选择了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严格的入选标准进行筛选。

2. 数据采集:通过临床检查和观察,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数据等相关信息。

3. 实验设计:采用对照组设计,将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者和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

4. 数据处理与分析: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运用SPSS等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比较不同组别之间的差异。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分析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应用价值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分析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应用价值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分析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应用价值脑干听觉诱发电位(ABR)是通过记录听觉神经传导的电生理技术,能够客观评估听觉系统功能。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指新生儿体内胆红素过多造成的一种疾病,严重时可导致黄疸、脑损伤甚至死亡。

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应用价值已经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本文将从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基本原理、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特点以及ABR在该疾病中的应用价值等方面展开讨论,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一、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基本原理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是一种通过刺激外耳道,记录脑干神经元电活动的技术。

在刺激外耳道后,听觉信号将通过听觉神经传导至脑干,激发脑干各个部位的神经元,产生一系列的电生理活动。

这些电生理活动可以通过电极贴在头皮上进行记录,形成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波形。

通过分析这些波形的特征,可客观评估患者的听觉神经传导功能,从而诊断听觉障碍和定位病变部位。

二、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特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指新生儿体内胆红素水平增高,导致黄疸和可能的神经系统损伤。

在少数情况下,高胆红素血症甚至可导致核黄疸、脑瘫和听力损失等严重后果。

而新生儿由于听觉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因此更容易受到高胆红素血症的影响。

临床上,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常表现为黄疸、烦躁不安、吸允困难等症状。

由于新生儿本身无法准确表达自己的不适,因此很多病例并不容易被及时诊断和治疗。

这就需要一种客观的方法来评估新生儿的听觉系统功能,及早发现潜在的听觉障碍和神经系统损伤,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正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诊断方法。

三、ABR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应用价值1. 早期诊断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可以在新生儿出生后几小时内进行检测,通过对听觉系统的客观评估,帮助医生及早发现可能存在的听觉障碍和神经系统损伤。

这对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ABR的检测,可以及时发现听觉功能异常的新生儿,为他们提供及时的干预和治疗,从而减少神经系统损伤的发生。

脑干诱发电位(ABR)的简介

脑干诱发电位(ABR)的简介
脑干诱发电位(ABR)的简介
中国听力学网站学术部
前言
听觉脑干诱发电位---ABR,是我们给孩子做听力检查时 必须接触的一个检查,但我们很多家长根本不会看这 个检查的结果,就是“会看”,也是从表面上看看结 果而已,至于其原理和作用根本搞不明白。 尤其是里面涉及的一至五波的波形作用具体是什么,引 出与引不出的区别在那里?对孩子听觉上影响在那里? 是根本搞不清的,在这里将简单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希望对大家正确认识这个检查有帮助!
(2) 脑干电位描记
①电极的放置:脑干电位测听为远场电位记录,记录电 极放于颅顶或乳突,参考电极置于对侧耳垂或乳突, 前额电极接地,前置放大器应放于近受试者位置。 ②刺激声信号:多采用短声,刺激重复率每秒10~20次, 叠加1000次;多通过单侧或双侧耳机给声,必要时, 对侧耳给声掩蔽,亦可通过扬声器、声场给声;一般 采用70dB刺激声强度开始为宜,然后用下降法,每次 降低20~10dB,至波Ⅴ不能再辨认为止。
(3) 脑干电反应的临床运用
①客观听力测试:适用于不合作的新生儿、婴幼儿和主 观测试困难的成人,也适用于非器质性聋、职业性聋 的判断、精神或神经系疾病的病人,可通过脑干电位 测听确定其听觉功能的状态。 ②神经系统疾病的定位诊断:小脑脑桥肿瘤压迫脑干时, 可致各波潜伏期的延长,压迫听神经则可致波Ⅴ潜伏 期延长,甚至消失,双耳潜伏期比较相差超过0.3ms。
(1) 听觉脑干诱发电位
①各波的潜伏期:Ⅰ波的潜伏期约2ms,其余每波均相隔1ms。
②波间潜伏期:即中枢传导时间,各波间时程用不同刺激强度仍 较稳定,因此,可作为中枢性病变诊断的可靠指标,多采用 Ⅰ~Ⅲ波、Ⅲ~Ⅴ波和Ⅰ~Ⅴ波的测量,以Ⅰ~Ⅴ波最常用, 一般小于7ms。
③两耳间波Ⅴ潜伏期比较:一般差别不超过0.2ms。 ④波Ⅴ反应阈:成人波Ⅴ反应阈一般高于行为测听阈15~25dB, 因此可作为客观听阈测定;婴幼儿反应阈比成人高,但与其行 为反射阈相对较低,这对聋耳的早期发现有较大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诊断意义
听觉传导通路主要由3级神经元组成。

第1级神经元为双极细胞,其胞体位于耳蜗内的蜗(螺旋)神经节内。

周围支至内耳的螺旋器(Corti器);而中枢支组成蜗神经,入脑桥终于蜗神经核。

第2级神经元的细胞体在蜗神经核内。

它们发出的纤维一部分形成斜方体越到对侧向上行,另一部分在同侧上行。

上行纤维组成外侧丘系,其大部分纤维止于内侧膝状体。

第3级神经元的细胞体在内侧膝状体内。

其轴突组成听辐射,经内囊枕部至颞横回(是大脑皮层的中枢部分,相当于人的头部两侧太阳穴上方,大脑的这部分叫颞叶,领叶中间横的凸起的一条叫颞横回,是听觉神经细胞的密集处,它对外界声音起着精确的分析综合作用)。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是一项脑干受损较为敏感的客观指标,是由声刺激引起的神经冲动在脑干听觉传导通路上的电活动,能客观敏感地反映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BAEP记录的是听觉传导通路中的神经电位活动,反映耳蜗至脑干相关结构的功能状况,凡是累及听通道的任何病变或损伤都会影响BAEP。

往往脑干轻微受损而临床无症状和体征时,BAEP已有改变。

BAEP是耳机发放短声刺激后10ms内记录到的6~7个阳性波。

这些波存在多位点复合性起源可能性,但也可简单地认为Ⅰ波是听神经动作电位,Ⅱ波起源于耳蜗神经核,Ⅲ波来自脑桥上橄榄复合核与斜方体,Ⅳ波与Ⅴ波分别代表外侧丘系和中脑下丘核,Ⅵ波与Ⅶ波是丘脑内膝状体和听放射的动作电位波形。

因此,Ⅰ、Ⅱ波实际代
表听觉传入通路的周围性波群,其后各波代表中枢段动作电位。

波Ⅰ~波Ⅴ等前5个波最稳定,其中波Ⅴ波幅最高,可作为辨认BAEP 各波的标志。

正常情况下,波Ⅱ与波Ⅰ,或波Ⅵ与波Ⅶ常融合形成复合波形。

Ⅰ波潜伏期代表听觉通路的周围性传导时间,而波Ⅰ~波Ⅴ波间潜伏期(IPL)系脑干段听觉中枢性传导时间,也代表脑干功能的完整性。

脑干听觉传导通路与脑干其他结构的发育基本一致,故B AEP检测不仅可反映脑干听觉功能的发育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出整个脑干功能的发育状态〔有资料显示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BAEP 异常率为64.3%,语言发育障碍儿童BAEP异常率为56.6%,高胆红素血症患儿BAEP异常率为52.6%,脑瘫患儿BAEP异常率为52. 4%。

引导不出BAEP,可以考虑为听神经近耳蜗段的严重损伤;波I或波I、II之后各波消失,可考虑听神经颅内段或脑干严重病损。

BAEP各波绝对潜伏期(PL)均延长而且双侧对称, 如I-V潜伏期(I PL)不长,则可能为传导性耳聋直至听神经近耳蜗段病损;倘若I-V IPL延长,则可能提示脑干听通路受累。

引导不出波I,但其后各波尚存在而且PL延长,可用下述方法做出临床判断:第一,如果III-V IPL正常,则病损可能发生在脑干听通路下段或神经;第二,测量波II之前的负波峰至波V峰或负峰之间的传导时间,可帮助分辨蜗性病变和蜗后病变;第三,波I、III
引不出来时可观察波V的PL。

校正后的波VPL如果仍超过正常值上限,则揭示蜗后病变。

左右耳的PL和IPL的耳间潜伏期差(ILD),PL和IPL的I LD值如果超过0.4ms就有临床意义,该参量的变化提示蜗后病变。

I-V IPL延长或波I-V IPL的ILD延长,该参量的变化提示蜗后病变。

可进步分析I-III或III-VIPL,I-III IPL延长提示病变可能累及同侧听神经至脑干段;III-V IPL延长提示病损可能影响到脑干内的听觉传递通路。

如果I-V IPL的ILD显著,病损可能在I-VIPL较长的一侧。

V/I 波幅比异常,在听力正常前提下,该比值<0.5,可考虑为上部脑干受累。

当然,如果选择性波V缺失,则上部脑干受累的金标准。

III-V/I-III IPL比值,该比值>1.0时,为III-V IPL相对延长的结果。

如果听力学正常,则该参量的异常提示早期的脑干病损(脑桥到中脑下段)。

Welcome To Download !!!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