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干诱发电位(ABR)的简介
abr检查方法范文
abr检查方法范文ABR(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是一种用来检查听力功能的神经电生理学测试方法。
它通过测量从听觉刺激到达大脑干的神经传导速度,识别出是否存在听觉通路上的异常。
ABR检查主要用于检测婴幼儿、听力损失患者以及定位听觉神经病变等。
ABR检查是一项非侵入性的测试,基本上对患者没有任何伤害。
下面是一般ABR检查的常规步骤:1.前期准备:患者需要将头发清洗干净,以确保电极贴片能够紧贴头皮。
医生也会询问患者的病史和用药等情况,以便在结果分析时进行参考。
2.电极放置:医生会在患者头皮上贴上导电胶贴片,一般包括额部电极、颞部电极和枕后电极。
这些电极将记录脑干神经在听觉刺激下的电活动。
3.听觉刺激:医生会用耳机给患者传递一系列特定频率和强度的声音刺激,这些刺激会通过耳道传入患者的内耳。
4.信号捕获和分析:当刺激传入患者的内耳时,电极会记录下脑干神经对声音刺激的反应。
这些电信号会通过仪器先放大,然后进行处理和分析。
5.结果分析:医生会根据电信号的特点来识别出患者的听觉敏感度和听觉通路的功能状态。
通常,ABR结果会显示出一系列波形反应,每个波形与听觉通路中的特定结构相关。
ABR检查的优点是能够提供非常详细的听力功能信息,且对患者几乎没有任何伤害。
然而,ABR检查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和注意事项:1.年龄限制:ABR检查对婴幼儿的适应性较好,但对于合作度较差的幼儿和年级较小的儿童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
2.环境要求:ABR检查需要在安静的环境下进行,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因此,医生在选择检查时间和场地时需谨慎。
3.检查时间:通常,ABR检查需要较长的时间,以获取足够的数据来进行分析。
因此,对于年龄较小或合作度较差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多次检查。
4.限制范围:ABR检查主要用于评估听觉通路的功能状态,对于其他耳部疾病(如中耳炎)或听觉神经病变的诊断有一定的局限性。
总的来说,ABR检查是一种常见的听力评估方法,适用于不同年龄段的人群。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五、听觉神经通路病变的定位诊断
4、对皮层下和大脑皮层结构的定位诊 断,定位诊断价值不大
六、ABR检测适应症
无法解释的听力下降
单侧听力下降、耳鸣、面部麻木 无原因的眩晕
有下列听力学检查结果者:不对称听力下 降、语言分辨率测试有回跌现象、声反射 衰减阳性及蜗后病变
七、在听力学上的应用
二、记录方法
刺激强度:60-80dBnHL起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强度
根据自己实验室的需要(听力学的和 神经学的)确立测试时声刺激强度的程序
二、记录方法
• 1、潜伏期测量参考值:选定自己实验室的标准数据
二、记录方法
正常成人ABR各波潜伏期
注:株洲市一医院听力检测中心
二、记录方法
正常成人ABR波峰间潜伏期
二、记录方法
七、在听力学上的应用
③加我等报导示婴幼儿越小反应阈越高, 原因是脑干发育尚不成熟 ④对新生儿,1个月到5岁儿童,常规测 听不合作的儿童及伴昏迷和中枢神经系统严 重缺陷的患儿,ABR测试尤为必要。 ⑤随着小儿听神经病发病率升高,除了 要进行OAE快速筛查外,还要做AABR(自 动听性脑干诱发电位)的筛查。
四、影响记录的因素
②、性别:女性比男性潜伏期短,幅
值高,可能与颅骨的大小和脑组织结构不 同有关
③、状态:EAEP不受被试者意识状态
影响。体温下降时,Ⅰ-Ⅴ波间期延长,所 以要求要保温
四、影响记录的因素
④听力情况 传导聋时潜伏期绝对值延长,而波间潜 伏期不变,由于听阈提高,Ⅰ波常消失 轻、中度耳蜗性感音性听力下降时,如 损伤局限于外毛细胞,ABR可正常;高频听 力损伤时,Ⅰ、Ⅴ波潜伏期延长,但Ⅰ-Ⅴ波 间期正常。 中度聋时,如500HZ处大于 50dBHL,1KHZ大于90dBHL,ABR常消失。
脑干诱发电位(ABR)的简介
(3) 脑干电反应的临床运用
③耳聋的定位诊断:传导性聋病人,脑干电位测试不能 得到满意结果,表现波Ⅴ的反应阈提高,但潜伏期延 长。对神经性聋,特别对听神经瘤诊断,具有明显的 价值:较小肿瘤波 Ⅴ 潜伏期可正常,但双耳差值常 超过0.4ms,随肿瘤增大,脑干电位变化可更趋明显, 多表现波Ⅱ以后潜伏期延长而波Ⅰ正常,超过4cm大 的肿瘤,将使各波全部消失。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3) 脑干电反应的临床运用
①客观听力测试:适用于不合作的新生儿、婴幼儿和主 观测试困难的成人,也适用于非器质性聋、职业性聋 的判断、精神或神经系疾病的病人,可通过脑干电位 测听确定其听觉功能的状态。 ②神经系统疾病的定位诊断:小脑脑桥肿瘤压迫脑干时, 可致各波潜伏期的延长,压迫听神经则可致波Ⅴ潜伏 期延长,甚至消失,双耳潜伏期比较相差超过0.3ms。
(1) 听觉脑干诱发电位
①各波的潜伏期:Ⅰ波的潜伏期约2ms,其余每波均相隔1ms。
②波间潜伏期:即中枢传导时间,各波间时程用不同刺激强度仍 较稳定,因此,可作为中枢性病变诊断的可靠指标,多采用 Ⅰ~Ⅲ波、Ⅲ~Ⅴ波和Ⅰ~Ⅴ波的测量,以Ⅰ~Ⅴ波最常用, 一般小于7ms。
③两耳间波Ⅴ潜伏期比较:一般差别不超过0.2ms。 ④波Ⅴ反应阈:成人波Ⅴ反应阈一般高于行为测听阈15~25dB, 因此可作为客观听阈测定;婴幼儿反应阈比成人高,但与其行 为反射阈相对较低,这对聋耳的早期发现有较大价值。
脑干诱发电位(ABR)的简介
中国听力学网站学术部
前言
听觉脑干诱发电位---ABR,是我们给孩子做听力检查时 必须接触的一个检查,但我们很多家长根本不会看这 个检查的结果,就是“会看”,也是从表面上看看结 果而已,至于其原理和作用根本搞不明白。 尤其是里面涉及的一至五波的波形作用具体是什么,引 出与引不出的区别在那里?对孩子听觉上影响在那里? 是根本搞不清的,在这里将简单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希望对大家正确认识这个检查有帮助!
广州听力abr检查标准
广州听力abr检查标准一、概述:广州听力ABR(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是一种评估中枢听觉通路功能的神经生理学检测方法。
它通过记录大脑对声音刺激的反应,可以评估听觉神经及脑干的功能状态。
二、检查过程:1. 患者准备:患者在检查前需充分休息,尽量避免疲劳。
检查前应告知患者必要的信息,以提高合作度。
2. 电极贴附:在检查开始前,操作人员需要将导联贴附到患者头皮上,以获取准确的脑电图信号。
3. 刺激源设置:通常使用耳机或骨传导振子作为刺激源,根据患者病情及需要进行相应的选择。
刺激源需要与设备连接,确保刺激信号的稳定性。
4. 检测过程:患者需静坐或躺下,保持身体状态稳定。
刺激信号开始后,设备会记录大脑对刺激的反应,操作人员会观察录音及监测采集到的信号质量,并根据需要调整刺激强度。
5. 检测结束:检测完成后,操作人员会对结果进行初步判定,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质量。
然后,将导联从患者头皮上取下,并告知患者相关结果。
三、参考结果解读:1. ABR波形和潜伏期:ABR检查主要观察的波形为I、III和V波,其中I波为听觉神经的电位,III和V波则反映了脑干听觉通路的情况。
波形的形态、幅度及潜伏期与听觉神经、脑干的功能状态相关,异常表现可能暗示患者存在听力障碍或疾病。
2. 检测的单侧或双侧性:ABR检查可以评估听力损失的单侧或双侧性。
单侧异常可能是由于耳朵问题引起,如中耳炎等;双侧性异常则可能是由于听觉神经或脑干问题引起,如听神经瘤等。
3. 潜伏期延长或缩短:潜伏期延长可能暗示患者存在听觉通路的传导障碍或损伤,如神经炎等。
而潜伏期缩短可能是由于听觉通路过度兴奋引起,如颅脑损伤等。
4. 反应幅度:ABR的波幅也是评估听力通路的指标之一。
波幅异常可能与某些疾病相关,如耳蜗底部病变、先天性耳聋等。
四、注意事项:1. 特殊人群:对于特殊人群,如婴幼儿、老年人或者无法配合的患者,需要更多的准备工作和耐心,以确保检查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abr的临床应用
❖ 检测中发现,随短声刺激强度加大,潜 伏期趋近正常,表明有复响现象。
❖ 阈值由于受刺激声种类、听力损失类型 及程度影响,且短声刺激主要反映耳蜗 基底区域的功能状态,在对听力状态作 出解释时,必需结合其他听力学测试结 果。
脑干供血不良的ABR
女,50岁,桥小脑角病变(右),,主观听阈右側25dB,左側30dB; ABR 左側105dB(75dB SL),波Ⅴ 6.20ms,Ⅰ-Ⅴ波间期4.30ms
右側100dB (75dB SL), 波Ⅴ 6.50ms,Ⅰ-Ⅴ波间期4.92ms 双耳Ⅰ-Ⅴ波间期差 0.62ms,双耳Ⅴ波潜伏期差(ILD)0.30ms 意见:双耳Ⅰ-Ⅴ波间期差延长,提示蜗后病变
女,48岁,术前左耳听力下降,ABR右側正常,左側只引 出1波,Ⅱ-Ⅴ波消失,手术证实为直径4cm 听神经瘤
男,45岁,术前听力下降,ABR左Ⅰ-Ⅴ 波=6.8ms,与健 耳比较,ILD=1.70ms,手术证实为直径3cm 听神经瘤
男,3岁,脑干肿瘤,ABR 右側波Ⅲ消失,Ⅴ波潜 伏期延长,左側波Ⅲ-Ⅴ消失(与CT结果相同)
▪ ERA 为听力学及神经耳科领域提供一客观 测听工具
▪ 对不合作患者、婴幼儿、功能性聋及伪聋 等的听力检查有独到之处
▪ 对耳聋病损部位于耳蜗抑蜗后的鉴别诊断 及神经科定位诊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
耳科称ABR,神经内科多称脑干听诱发电 位(BAEP)
其次为Ⅲ、Ⅰ波,再其次为Ⅱ、Ⅳ波 Ⅴ波的反应阈与主观听阈较接近,一般
为主观听阈上0~20dB。临床上常以Ⅴ 波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分析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应用价值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分析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应用价值脑干听觉诱发电位(ABR)是通过记录听觉神经传导的电生理技术,能够客观评估听觉系统功能。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指新生儿体内胆红素过多造成的一种疾病,严重时可导致黄疸、脑损伤甚至死亡。
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应用价值已经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本文将从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基本原理、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特点以及ABR在该疾病中的应用价值等方面展开讨论,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一、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基本原理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是一种通过刺激外耳道,记录脑干神经元电活动的技术。
在刺激外耳道后,听觉信号将通过听觉神经传导至脑干,激发脑干各个部位的神经元,产生一系列的电生理活动。
这些电生理活动可以通过电极贴在头皮上进行记录,形成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波形。
通过分析这些波形的特征,可客观评估患者的听觉神经传导功能,从而诊断听觉障碍和定位病变部位。
二、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特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指新生儿体内胆红素水平增高,导致黄疸和可能的神经系统损伤。
在少数情况下,高胆红素血症甚至可导致核黄疸、脑瘫和听力损失等严重后果。
而新生儿由于听觉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因此更容易受到高胆红素血症的影响。
临床上,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常表现为黄疸、烦躁不安、吸允困难等症状。
由于新生儿本身无法准确表达自己的不适,因此很多病例并不容易被及时诊断和治疗。
这就需要一种客观的方法来评估新生儿的听觉系统功能,及早发现潜在的听觉障碍和神经系统损伤,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正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诊断方法。
三、ABR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应用价值1. 早期诊断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可以在新生儿出生后几小时内进行检测,通过对听觉系统的客观评估,帮助医生及早发现可能存在的听觉障碍和神经系统损伤。
这对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ABR的检测,可以及时发现听觉功能异常的新生儿,为他们提供及时的干预和治疗,从而减少神经系统损伤的发生。
听性脑干反应(ABR)的基本原理及临床应用
性相加的结果。
三、ASSR的发生源
来源不定。 中枢:Kuvada和Aoyagi将ASSR的神经元分为两类,一是调制频率
小计
6
4
2
1
2
1 16
频率特异性ABR的临床应用
分频段ABR: 由短声诱发的ABR无频率选择性,其原
因在于短声(click)是由一电脉冲宽度为100μ m的方波或正弦波冲击耳机出来的声音, 短声是一宽频带噪声,其能量分布在 2~4kHz处较高,因此短声不具频率特异性。
正因为短声为宽频带噪声,所以有学者( Don.M 等 ) 提 出了分频段ABR ( derived-band ABR )的方法,其主要原理是在 短声刺激的同时使用高通滤波粉红噪声进行同侧掩蔽,随着 滤波噪声的截止频率从高到低的连续变化得到一系列的掩蔽 ABR ( masked ABR ) 通过各掩蔽ABR 之间的扣减,最终得到独 立频率区域的分频段ABR 。分频段ABR代表了耳蜗每倍频程 频响区域对于短声刺激的反应。但此方法费时费力,在临床 上难以推广。
听诱发电位的检测技术
平均器及 叠加原理
同步反应振幅(A)随累加次数增加而增加,即
N ∑Ai=A1+A2+…+AN=N·A i=1
而无规则噪声(B)是随均方根值增加,即
实际增加的信噪比等于:
N A/B N N A/B
故累加900次可提高信噪比30倍;累加2500次(即增至2.8 倍),仅可使信噪比提高50倍(即仅增至1.7倍) ∴可见多累加获益并不大
脑干诱发电位
主要共识是来自下丘脑附近。 ■ VI,VII波:提出起源于丘脑
ABR测试临床意义
■ 婴幼儿听力筛查 ■ 蜗后病理鉴定(听神经瘤、前庭神经瘤) ■ 术中和麻醉中监测(防止神经功能障碍和预防术后听力损失)
互动时间
■ 大家看报告看什么的? ■ 耳蜗毛细胞病变,ABR能测出吗? ■ ABR能预估神经通路哪个环节的问题吗?
临床分析指标
■ I,III,V波的峰潜伏期及振幅(75dB下I波潜伏期1.3~1.8ms, III波潜伏期 3.6~3.9ms ,V波潜伏期5.4~5.8ms )
■ I~III(《2.5ms),III~V (《2.2ms),I~V (《4.5ms),波的峰间期 ■ 两耳V波峰潜伏期的I~V波峰间期差((《0.4ms),) ■ 各波的重复性
■ 听性脑干反应不受受试者不同意识状态(清醒、睡眠、昏迷、镇 静剂或麻醉等) 的影响。检查过程对受试者无损伤,不使其产生痛苦,所以不需要对受者使用镇 静剂或麻醉,可让其牌较舒适的卧位、半卧位或坐位,在试验过程中,受试者可 以入睡。
■ 能引起ABR(V波)反应的最小刺激声强度称为ABR的阈值,临床常用听性脑干反应 阈值反应映2K-4KHz频率的听力情况。
听性脑干反应波形的来源
■ I波:是由第八对颅神经远端部分的复合听神经动作电位产生的,这种反应被认为 来自第八对颅神经(第一级神经元)的传入神经在离开耳蜗进入内听道 的活动。
■ II波:由近端第八对颅神经进入脑干部分的活动所产生的电位记录 ■ III波:起源于在耳蜗核神经元或者附近的第二级神经元活动。 ■ IV波:常与V波一起组成波峰,被认为是来自脑桥第三级神经元活动,其大多位
ABR
ABR的概念: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 ABR)是利用声刺激诱发刺激诱发记录的脑干电反应,是检测听觉系统与脑干功能的客观检查。
分类:目前临床上通常应用的是短声(click声)ABR与短纯音(tone burst声)ABR。
还有一种就是刚刚出来的trip ABR。
Click ABR具有快速方便,波形分化好,但不具备频率特异性,它大致与2k~4kHzTone burst ABR具有频率特异性,但波形分化较差,耗时太久,尤其儿童操作具有一定的难度,所以现在常用的都是Click ABR作用:临床上ABR检测的主要目的有两个:一个是根据波潜伏期对听神经核听觉脑干通路的功能进行临床评估,另一个就是以Ⅴ波反应阈作为评估患者中高频听阈的客观指标。
后者主要用于婴幼儿听力筛选、听力评估、鉴别精神性和器质性耳聋。
短纯音听性脑干反应(tone burst ar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评估听力具有客观性、频率特异性、准确性高的特点,可用于婴幼儿早期听力损失的诊断与评估。
听性脑干反应测听的操作技术在进行ABR测试之前,应先了解病史。
通过询问病史,了解测试的目的、听力减退的病史,有无头部外伤、饮酒,用药史,有无内科和神经科疾患。
受试者仰平卧与床上,放松,安静不动。
儿童可服水合氯醛(镇静剂)。
电极位置:作用电极放置在颅顶,参考电极放置在同侧耳垂内侧,额部接地,一般用银盘电极加导电膏,其目的是为了使极间电阻小于4kΩ。
刺激声:临床上对婴幼儿各种耳聋判断与监护一般采用非滤波的广谱短声,它的频谱在0.5K~10KHz之间,包含纯音成分较多,几乎能引起全基底膜振动,所以,可更准确地了解听力。
刺激间隔时间为75mss,耳机给声。
听力正常人在接受短声刺激后,10毫秒可从颅骨皮肤表面描记出7个正相波,称之为ABR,依次用罗马数字来表示即波Ⅰ,Ⅱ,Ⅲ,Ⅳ,Ⅴ,Ⅵ,及Ⅶ。
计算各波之间相差的时间及能引出波形的最小声音,可以客观地评估听力的状况和脑干病变。
abr临床应用
abr临床应用ABR(听觉脑干反应)是一种通过记录脑干神经元对声音刺激的电生理反应来评估个体听力功能的检测方法。
ABR检测是一种快速、安全且非侵入性的听力评估手段,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听力筛查和听觉神经病理研究等领域。
本文将从ABR的原理、临床应用和未来发展等方面进行探讨。
ABR的原理是利用在听觉刺激下产生的脑干神经元的电活动来检测个体听觉系统的功能状况。
在进行ABR检测时,首先在被检测者的头皮上放置电极,然后通过耳机向被检测者输送特定频率和强度的声音刺激,引起听觉神经传导至脑干,最终在脑干神经元产生特定的电生理反应。
通过记录这些反应的波形图形,并根据它们的时间延迟和振幅大小来评估个体听力功能的状况。
在临床应用方面,ABR检测被广泛用于新生儿听力筛查、儿童听力障碍的诊断、成人听力损失的评估以及听觉神经病理学的研究等领域。
在新生儿听力筛查方面,ABR检测是目前最主流的筛查方法之一,可以准确、快速地检测出新生儿是否存在听力障碍,有助于早期干预和治疗。
在儿童听力障碍的诊断方面,ABR检测可以帮助医生准确判断儿童听觉功能的状况,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对于成人听力损失的评估,ABR检测可以帮助医生了解听觉系统的受损程度和类型,有助于选择合适的听力辅助设备。
此外,ABR检测在研究听觉神经病理学方面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听力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虽然ABR检测在临床应用中具有诸多优点,如准确性高、操作简便等,但也存在着一些局限性。
例如,ABR检测依赖于被测者对声音的注意力和配合程度,如果被测者存在认知障碍或无法配合检测过程,则可能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此外,ABR检测无法提供详细的听阈信息,只能反映听觉神经的整体功能状况,对于一些局部听力障碍的诊断可能不够准确。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ABR检测方法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未来,随着脑电图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领域的不断突破,ABR检测可能会更加智能化、个性化,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精确度。
脑干诱发电位
临床应用
还可能为一些不配合的但怀疑有传导性听 力损失者提供鉴别诊断资料,为传导听力 损失者蜗后病变定位诊断提供波潜伏期和 波间期测定。但骨导ABR的测试有一系列 难以克服的困难,包括测试信号的经气放 射、对侧耳的掩蔽、动态范围小、头颅振 动的复杂性、骨振器的频率反应与气导耳 机有差别等。
临床应用
谢谢
临床应用
2. 气质性和功能性聋的鉴别:功能性聋者ABR 各项参数是正常的,但是要做出最后诊断,还 应结合其他临床资料综合分析,首先要排除脑 干以上更高听觉中枢的病变。
临床应用
3. 小脑桥脑角占位性病变的诊断:这是ABR在
听力学和神经耳科学主要应用之一。
临床应用
4. 影响听觉通路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 多发性硬化、脑干脑炎、脑梗塞、脑外伤、脑 干胶质瘤、白质营养不良、桥脑中央髓鞘溶解 症、中脑病变、幕上病变(丘脑和大脑肿瘤、 脑血管疾病)。
临床应用
7.BC-ABR:ABR研究的深入,骨导ABR的 临床应用逐渐受到重视,一些学者发现用 于气导ABR作高危新生儿听力筛选时,阳 性率有时高达11%~41%,3~12各月后这些 患儿中仅2%~5%听力是异常的,存在暂时 的、可治的、传导性听力损失,骨导ABR 能帮助作高危新生儿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 的检测。
临床应用
5. 听神经的诊断:听神经病的ABR表现呈与纯 音测听结果矛盾的改变、纯音测听显示轻到中 度听力损失,DPOAEs多正常,ABR各波却缺 失;如能引出,则波间期延长,而且反应阈较 纯音测听对应频率听阈损失严重,部分病人比 耳蜗电图差。
临床应用
6 .EABR:诱发电位ABR用于人工耳蜗术前病 例的筛选,评价人工耳蜗的疗效和体内装置故 障的检查。
波形分析
山东听觉听觉脑干诱发电位检查标准
山东听觉听觉脑干诱发电位检查标准山东听觉脑干诱发电位(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 ABR)是一种对听觉神经通路功能进行评估的无创检查方法。
该检查通过测量外耳到脑干各级神经元的电位变化,可以评估听觉系统的传导功能和损伤程度。
下面是关于山东听觉脑干诱发电位检查的一些相关参考内容。
1. 检查目的:山东听觉脑干诱发电位检查的主要目的是评估听觉通路的传导功能、发现听觉神经损伤和定位病变部位,对听力损失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2. 检查适应症: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听力损失、婴儿听力筛查、听觉神经损伤的定位和评估等情况。
3. 检查方法:患者需处于静息状态,通常在安静的环境中进行检查。
检查师会在患者的头皮上贴上多个电极,以记录脑干神经元的电位变化。
然后在患者的耳道中插入耳机,通过播放不同频率和强度的声音刺激听觉通路,并记录相应的电位变化。
4. 检查结果解读:根据记录到的电位变化曲线,可以判断听觉神经通路各级的传导功能是否正常。
通常分为五个波段,包括I、II、III、IV和V波。
正常情况下,波I代表耳蜗蜗神经的电位变化,波V代表脑干的电位变化。
波I至波V的潜伏期和波幅正常情况下也有一定的范围。
5. 注意事项:进行山东听觉脑干诱发电位检查需要严格遵守操作规范。
患者需要保持安静,避免干扰。
对于无法配合的患者,可以采用麻醉或镇静的方式进行检查。
此外,患者和操作人员需要注意环境的清洁和消毒,确保检查过程的无菌性。
6. 临床意义:山东听觉脑干诱发电位检查是诊断听力损失和评估听觉神经功能的重要检查手段之一。
它可以帮助确定听觉通路的传导功能是否正常,是判断听力损失原因、鉴别中枢型与周围型听力损失的一种重要方法。
总结起来,山东听觉脑干诱发电位检查是一种无创的听觉功能评估方法,通过记录脑干神经元的电位变化,可以评估听觉通路的传导功能和损伤程度。
该检查在听力损失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在进行检查时,需要注意操作规范,保持安静的环境,确保无菌性。
电反应测听(abr)
电反应测听相关理论
脑电图:通过脑电图仪脑将脑自身微弱的 生物电放大记录成为一种曲线图,以帮助 辅助诊断疾病。
脑瘫
癫痫
远场记录
容积传导
以穿过液体的离子传导电流为基础,即在 一个容积传导器任何两个点正负荷分别聚集所 反映穿过容积所有运动电荷的代数总和,有时 可代表几个相隔很远的发生源的活动。
分析参数反应阈:把刚能引出波V的反应强 度确定为ABR的反应阈。正常听力受试者 ABR反应阈文献报告在0~20dBnHL之间。 由于在反应阈附近,常受噪声干扰,难以 确定出现的波是否就是波V,需要我们进行 综合分析
根据纯音听力图估计可能的反应阈强度������
重复测试,观察波形是否重复,若可重复则 是阈反应的波形������
听性脑干反应 (ABR)
电反应测听
通过中枢听觉系统对声刺激反应所诱发的 一系列电变化过程,通常用来了解听功能 状态,又称听觉诱发电位(AEP)
听觉诱发反应分类
早潜伏期(短潜伏期):给声后10~15ms ABR,ECochG
中潜伏期电位:10~50ms 40HZ稳态电位
长潜伏期电位:50~300ms
ABR波形与叠加次数的关系
ABR 听性脑干反应
测试设备
脱脂:用酒精棉球脱脂,减少极间电阻 电极的位置: 记录电极一般放置在颅顶 中点,为了避 免颅顶中点头发对电极接 触的影响,也 有放在前额发际。 参考电 极放置在乳突或耳垂。 接地电极在鼻 根。
掩蔽:
掩蔽: 在诱发反应测听中也同样存在纯音测听 中所存在的越边听力问题,因而也存在对非 测 试耳的掩蔽问题,也同样存在过度掩蔽问 题。 掩蔽声的选择取决于测试信号,一般如 测试耳 用短声刺激,则非测试耳用白噪声掩 蔽。使用 插入式耳机可不用掩蔽
脑干诱发电位
操作技术
确定刺激声条件后,以10-20dB的步幅的测量 减低刺激强度,分别得出不同强度的结果。每 一强度或每一变化参数后的结果最好测试2次, 以比较重复性如何,确切的反映重复性好,尤 其在接近阈值水平时,应重复比较。
操作技术
潜伏期与振幅的测量一般采用60-70dBnHL的 刺激声强度的结果,或波形好的反映波。阈值 反映以刚能分辨出Ⅴ波的强度为准。
临床应用
5. 听神经的诊断:听神经病的ABR表现呈与纯 音测听结果矛盾的改变、纯音测听显示轻到中 度听力损失,DPOAEs多正常,ABR各波却缺 失;如能引出,则波间期延长,而且反应阈较 纯音测听对应频率听阈损失严重,部分病人比 耳蜗电图差。
临床应用
6 .EABR:诱发电位ABR用于人工耳蜗术前病 例的筛选,评价人工耳蜗的疗效和体内装置故 障的检查。
原理示意图
操作技术
在进行测试之前,应先了解病史,了解测试目 的、听力减退的病史,有无头部外伤、饮酒、 用药史,有无内科和神经科疾病。 受试者仰平卧与床上,放松,安静不动。儿童 可服水合氯醛(镇静剂)。 对受试者皮肤进行脱脂。 极间电极小于5K∩。
操作技术
电极位置:
颅顶电极(颅顶位置) 接地电极(前额位置)
参考电极(乳突位置)
操作技术
记录步骤:首先采用60-70dBnHL的刺激强度 进行纪录,分别得出疏波、密波以及交替极性 刺激声的测试结果。不同极性的刺激声结果会 有一些差异,波形的好坏也有不同,通常采用 波形分化好的极性刺激声进行下一步的测试。 如果60-70dBnHL强度波形不佳,可以逐步增 加强度。
诊断指标
综合文献报告,ABR诊断蜗后病变主要有下列 指标: A.波潜伏期(PL)延长; B.双侧波V潜伏期(ILD)升高; C.波间期(IPL)延长,包括I-V、I-III、III-V; D.双侧I-V间期差延长; E.仅有I波货I、III波;
abr是判定耳聋的标准吗
abr是判定耳聋的标准吗ABR是判定耳聋的标准吗。
ABR(脑干听觉反应)是一种通过监测大脑对声音刺激的反应来评估听觉功能的检测方法。
然而,ABR并不是用来判定耳聋的唯一标准,它只是评估听力功能的其中一种方法。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ABR在判定耳聋中的作用,以及其他与耳聋相关的评估方法。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ABR是如何工作的。
ABR测试通过在患者的头皮上放置电极,然后向耳朵播放声音刺激。
随后,仪器会记录大脑对这些声音刺激的反应,并生成一份图表来显示患者的听觉神经是否正常工作。
这种测试通常被用于婴儿或者无法配合行为听力检测的患者身上。
虽然ABR可以提供有用的信息,但它并不是用来判定耳聋的唯一标准。
在评估耳聋时,医生通常会结合多种方法来进行综合判断。
除了ABR之外,还有其他一些常见的评估方法,比如听力测试、耳蜗植入术、听觉诱发电位测试等。
这些方法可以更全面地评估患者的听力功能,从而更准确地判定是否患有耳聋。
另外,ABR测试也有其局限性。
由于ABR测试需要患者保持安静和不动,因此对于年幼的婴儿或者无法配合的患者来说,很难进行这项测试。
此外,ABR测试的结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噪音干扰、测试环境等,因此结果可能并不十分准确。
因此,在判定耳聋时,医生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症状、家族史以及其他评估方法的结果。
总的来说,ABR是评估听力功能的一种重要方法,但并不是判定耳聋的唯一标准。
在评估耳聋时,医生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包括ABR测试结果在内,来进行综合判断。
同时,我们也需要不断探索和发展更准确、更可靠的评估方法,以更好地帮助患有听力问题的患者。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可以得出结论,ABR并不是判定耳聋的唯一标准,它只是评估听力功能的其中一种方法。
在判定耳聋时,医生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包括ABR测试结果在内,来进行综合判断。
同时,我们也需要不断探索和发展更准确、更可靠的评估方法,以更好地帮助患有听力问题的患者。
电反应测听(abr)
分析参数反应阈:把刚能引出波V的反应强 度确定为ABR的反应阈。正常听力受试者 ABR反应阈文献报告在0~20dBnHL之间。 由于在反应阈附近,常受噪声干扰,难以 确定出现的波是否就是波V,需要我们进行 综合分析
根据纯音听力图估计可能的反应阈强度 重复测试,观察波形是否重复,若可重复则 是阈反应的波形 从高强度到低强度测试,根据反应的强度依 赖关系判断 不给声刺激在可能出现反应的部位是否也有 波出现
掩蔽:
掩蔽: 在诱发反应测听中也同样存在纯音测听 中所存在的越边听力问题,因而也存在对非 测 试耳的掩蔽问题,也同样存在过度掩蔽问 题。 掩蔽声的选择取决于测试信号,一般如 测试耳 用短声刺激,则非测试耳用白噪声掩 蔽。使用 插入式耳机可不用掩蔽
7波形的辨认及阈值的确定
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
ABR产生于耳蜗神经和低位脑干,目前多认 为: I波来源于耳蜗神经的近耳蜗端 IIII波来源于耳蜗神经的近颅端 IIIIII波主要来源于耳蜗核 IVIV波主要来源于上橄榄核 V波主要来源于外侧丘系和下丘。
听性脑干反应 (ABR)
电反应测听
通过中枢听觉系统对声刺激反应所诱发的 一系列电变化过程,通常用来了解听功能 状态,又称听觉诱发电位(AEP)
听觉诱发反应分类
早潜伏期(短潜伏期):给声后10~15ms ABR,ECochG 中潜伏期电位:10~50ms 40HZ稳态电位 长潜伏期电位:50~300ms
解释ABR结果时应注意的问题
A、短声声能主要集中在1K-4KHz,不能反应低频听 力; B、ABR仅反应外周的听敏度和脑干听通路的神经传 导功能,不能代表真实的听力; C、ABR仅是听力学测试的一种手段,不能在没有其 他听力学结果的情况下做出单独的临床解释,尤其是 纯音测听、声导抗测听、言语测听的资料,要力求对 ABR结果作出准确的切合实际的解释。 最大声输出无反应,并不代表没有残余听力 仪器最大声输出时测试听力等效于纯音<95dB HL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听力学网站学术部
前言
听觉脑干诱发电位---ABR,是我们给孩子做听力检查时 必须接触的一个检查,但我们很多家长根本不会看这 个检查的结果,就是“会看”,也是从表面上看看结 果而已,至于其原理和作用根本搞不明白。 尤其是里面涉及的一至五波的波形作用具体是什么,引 出与引不出的区别在那里?对孩子听觉上影响在那里? 是根本搞不清的,在这里将简单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希望对大家正确认识这个检查有帮助!
(2) 脑干电位描记
①电极的放置:脑干电位测听为远场电位记录,记录电 极放于颅顶或乳突,参考电极置于对侧耳垂或乳突, 前额电极接地,前置放大器应放于近受试者位置。 ②刺激声信号:多采用短声,刺激重复率每秒10~20次, 叠加1000次;多通过单侧或双侧耳机给声,必要时, 对侧耳给声掩蔽,亦可通过扬声器、声场给声;一般 采用70dB刺激声强度开始为宜,然后用下降法,每次 降低20~10dB,至波Ⅴ不能再辨认为止。
(3) 脑干电反应的临床运用
①客观听力测试:适用于不合作的新生儿、婴幼儿和主 观测试困难的成人,也适用于非器质性聋、职业性聋 的判断、精神或神经系疾病的病人,可通过脑干电位 测听确定其听觉功能的状态。 ②神经系统疾病的定位诊断:小脑脑桥肿瘤压迫脑干时, 可致各波潜伏期的延长,压迫听神经则可致波Ⅴ潜伏 期延长,甚至消失,双耳潜伏期比较相差超过0.3ms。
(1) 听觉脑干诱发电位
①各波的潜伏期:Ⅰ波的潜伏期约2ms,其余每波均相隔1ms。
②波间潜伏期:即中枢传导时间,各波间时程用不同刺激强度仍 较稳定,因此,可作为中枢性病变诊断的可靠指标,多采用 Ⅰ~Ⅲ波、Ⅲ~Ⅴ波和Ⅰ~Ⅴ波的测量,以Ⅰ~Ⅴ波最常用, 一般小于7ms。
③两耳间波Ⅴ潜伏期比较:一般差别不超过0.2ms。 ④波Ⅴ反应阈:成人波Ⅴ反应阈一般高于行为测听阈15~25dB, 因此可作为客观听阈测定;婴幼儿反应阈比成人高,但与其行 为反射阈相对较低,这对聋耳的早期发现有较大价值。
听觉脑干诱发电位---ABR
听觉脑干诱发电位是一种较准确的客观测听法。测试 时病人无痛苦,不受病人主观意志及意识状态的影 响,但需要完全放松,也可在睡眠、麻醉或昏迷状 态下进行。
(1) 听觉脑干诱发电位
在较强如60~70dB的声刺激 下可从颅顶记录到7个波形, 主要为Ⅰ~Ⅴ波,分别由听 神经(发出波Ⅰ)发出 波Ⅳ)、下丘核(发出波Ⅴ) 产生。听觉脑干诱发电位的 几个正常值如下:
谢 谢!
请将您的意见反馈到 audiology@
(3) 脑干电反应的临床运用
③耳聋的定位诊断:传导性聋病人,脑干电位测试不能 得到满意结果,表现波Ⅴ的反应阈提高,但潜伏期延 长。对神经性聋,特别对听神经瘤诊断,具有明显的 价值:较小肿瘤波 Ⅴ 潜伏期可正常,但双耳差值常 超过0.4ms,随肿瘤增大,脑干电位变化可更趋明显, 多表现波Ⅱ以后潜伏期延长而波Ⅰ正常,超过4cm大 的肿瘤,将使各波全部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