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脑干听觉诱发电位(ABR)剖析

合集下载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分析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应用价值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分析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应用价值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分析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应用价值脑干听觉诱发电位(ABR)是一种通过对新生儿进行特定的声音刺激来诱发大脑中脑干内部神经元的电活动,并通过电极在头皮表面记录这些电活动而得到的一种生物电信号。

它是一种评估婴儿听觉功能的重要方法,也被广泛应用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评估中。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如果不及时干预,可能会导致严重的神经系统损害,甚至危及生命。

本文将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应用价值。

一、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临床意义1. 早期诊断:高胆红素血症在新生儿期常常是隐匿的,临床症状不明显,如果没有及时有效的检测手段,很容易被忽略。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是一种无创、直观的检测方法,可以有效评估婴儿的听觉功能,早期发现高胆红素血症对及时干预和治疗非常重要。

2. 损害评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可能对神经系统产生损害,尤其对听觉神经。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可以客观地反映听觉通路的功能状态,通过对比正常儿童的参考值,可以评估高胆红素血症对听觉系统的影响程度,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

3. 预后评估:对于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及时干预治疗对于预后的影响非常重要。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治疗效果,监测儿童听觉功能的恢复情况,以及预测患儿的听力发育情况,为临床预后评估提供重要的依据。

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临床应用1. 快速、准确: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检测,无需患儿配合,避免了其他检测手段可能存在的干扰,而且检测结果客观准确,可以作为其他检查手段的重要补充。

2. 无创、安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是一种无创的检测手段,不会对患儿造成任何伤害,即使是早产儿或体重较轻的婴儿也可以接受检测,极大地减少了检测的风险和不适。

3. 可追踪性: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测结果可以进行定量分析,并可以通过反复检查来观察患儿听觉功能的变化,随着患儿生长发育和治疗的进行,可以对听觉功能进行长期的追踪观察。

ABR测试时龄为生后3

ABR测试时龄为生后3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研究一、立项依据1、本项目发展状况血清游离胆红素有一定毒性,浓度达到一定水平时可危害患儿的神经系统,出现神经肌肉不协调、耳聋、智能发育障碍等后遗症[1]。

胆红素损害新生儿中枢神经系统的机制,通常认为由于新生儿早期血脑屏障薄弱,血清中增高的游离胆红素可透过血脑屏障,侵害神经细胞,最常侵犯基底节部位,严重时小脑、延脑、大脑半球均可受累。

胆红素对神经细胞的毒性作用分为聚集、结合、沉积三个步骤,前两个步骤神经细胞的损伤是可逆的,称为急性胆红素脑病或亚临床型胆红素神经中毒性脑病[2],临床可无症状,但会引起ABR变化。

胆红素损害细胞的各种生物膜,影响神经细胞的氧化磷酸化、DNA合成、神经递质合成及突出传递,并能抑制并改变Na+-K+-ATP酶的活性,致神经传导减慢,最先侵及四周听神经,进而累及中枢,这是造成听力损伤的主要原因。

ABR作为听力筛查的方法之一,是一种无创伤客观测定脑干功能和外周听觉功能的方法,是指给予声音刺激后,引起脑干听觉通路上的神经细胞群同时兴奋,从头皮上记录到的由听觉通路传导并诱发脑干神经细胞产生的电位活动。

分析各个诱发电位波的波形、振幅及潜伏期。

检测客观性强,结果准确可靠,基本不受镇静药物和意识状态的影响。

可以筛查从外周听功能到大脑皮层的整个听觉通路,对听损伤既可以定性又可以定量,无疑成为新生儿听力筛查客观、准确、全面的金标准[3]ABR的Ⅰ波反映听神经传导功能,Ⅲ波反映脑干橄榄核功能,Ⅳ~Ⅴ复合波代表下丘脑功能,正常新生儿ABR波形以Ⅰ、Ⅴ波分化最好,出现概率为100%,Ⅱ波,Ⅲ波出现概率为60%,Ⅳ波出现的概率为40%,有时可形成Ⅳ~Ⅴ复合波。

[4] 近十多年来,国内外已有众多的研究,应用检测黄疸的新生儿,监测早期的胆红素脑病,从而反映脑干听觉神经通路障碍等中枢神经系统损害。

黄疸新生儿改变,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常见症状,其对新生儿脑神经有广泛的毒性作用,国内外已有报道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可早期发现高胆红素血症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5][1]张树泓,潘开宇,黄菊英,何丽莎·赫思基斯;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者远期智商随访[J];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1998年04期[2]胡海燕,邓春,曾燕.胆红素脑病听觉诱发电位的改变(附30例病例分析)[J].新生儿科杂志,2004,19(1):34-35.,[3]Mehl AL, Thomson V. The Colorado newborn hearing screening project 1992-1999,on the threshold of effective population-based universal newborn hearing screening [J]. Pediatrics,2002,109(1):E7.[4]Sanjiv B, Chades A, Marks O, et al. Billirubin and serial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s in premature infants [J]. Pediatrics,2001,107(4):644-670.[5]. 蔡方成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在小儿神经领域中的应用1991(6)2、研究意义听力正常的婴儿一般在4-9个月,最迟不超过11个月牙牙学语,这是语言发育的重要阶段性标志。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多数正常人Ⅴ波反应阈高于主观听阈5-10dB。 检查时60-80dBnHL始,若无反应,则按 10dB步幅升高,直到90-100dBnHL最大强 度
不能对低频听力进行有效评估
短声EAEP的反应阈与1-4KHZ的纯音听阈相 关性较好。若为低频听力损失,则BAEP可能 正常,所以仅根据EAEP的反应阈,不能完全 断定听力是否正常。
七、在听力学上的应用
宜婴幼儿孤独测试、测试困难儿童、弱智 者的听力评估(无创、客观、不受主观受 试者主动配合、不受镇静剂影响)
BAEP反应的脑干以下水平的功能,所以 不能检查高于脑干水平中枢性听力损害
七、在听力学上的应用
器质性聋和功能性聋的鉴别:
根据以下两点可以诊断功能性聋

正常人或器质性聋者其短声主观听阈均较
❖ ④对新生儿,1个月到5岁儿童,常规测 听不合作的儿童及伴昏迷和中枢神经系统严 重缺陷的患儿,ABR测试尤为必要。
❖ ⑤随着小儿听神经病发病率升高,除了 要进行OAE快速筛查外,还要做AABR(自 动听性脑干诱发电位)的筛查。
一、概述
由一系列发生于声刺激后10ms以内的波组成,完全 记录共7个波,分别以罗马数字Ⅰ—Ⅶ命名。
主要成分为Ⅰ—Ⅴ波,以Ⅰ、Ⅲ、Ⅴ最可靠。 影响记录结果的因素包括:
1年龄,性别 2刺激声的种类,刺激速率,极性和强度 3电极放置,滤波设置
一、概述
临床测量参数:潜伏期、阈值、振幅 通过BAEP的峰潜伏期,峰间潜伏期测定,对
脑干反应阈值低,而功能性者却相反,其脑干
反应阈较其短声主观听阈低。

功能性聋者在阈强度短声刺激时脑干反应
正常,波Ⅴ潜伏期无明显改变。器质性(包括
感音神经性,混合性和传导性聋)者波Ⅴ潜伏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分析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应用价值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分析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应用价值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分析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应用价值脑干听觉诱发电位(ABR)是通过记录听觉神经传导的电生理技术,能够客观评估听觉系统功能。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指新生儿体内胆红素过多造成的一种疾病,严重时可导致黄疸、脑损伤甚至死亡。

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应用价值已经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本文将从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基本原理、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特点以及ABR在该疾病中的应用价值等方面展开讨论,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一、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基本原理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是一种通过刺激外耳道,记录脑干神经元电活动的技术。

在刺激外耳道后,听觉信号将通过听觉神经传导至脑干,激发脑干各个部位的神经元,产生一系列的电生理活动。

这些电生理活动可以通过电极贴在头皮上进行记录,形成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波形。

通过分析这些波形的特征,可客观评估患者的听觉神经传导功能,从而诊断听觉障碍和定位病变部位。

二、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特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指新生儿体内胆红素水平增高,导致黄疸和可能的神经系统损伤。

在少数情况下,高胆红素血症甚至可导致核黄疸、脑瘫和听力损失等严重后果。

而新生儿由于听觉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因此更容易受到高胆红素血症的影响。

临床上,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常表现为黄疸、烦躁不安、吸允困难等症状。

由于新生儿本身无法准确表达自己的不适,因此很多病例并不容易被及时诊断和治疗。

这就需要一种客观的方法来评估新生儿的听觉系统功能,及早发现潜在的听觉障碍和神经系统损伤,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正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诊断方法。

三、ABR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应用价值1. 早期诊断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可以在新生儿出生后几小时内进行检测,通过对听觉系统的客观评估,帮助医生及早发现可能存在的听觉障碍和神经系统损伤。

这对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ABR的检测,可以及时发现听觉功能异常的新生儿,为他们提供及时的干预和治疗,从而减少神经系统损伤的发生。

听性脑干反应(ABR)的基本原理及临床应用

听性脑干反应(ABR)的基本原理及临床应用
二 、 是 单 个 短 声 诱 发 的 听 性 中 潜 伏 期 反 应 ( Auditory middle latency response, AMLR)在一定调制频率的稳态刺激过程中线
性相加的结果。
三、ASSR的发生源
来源不定。 中枢:Kuvada和Aoyagi将ASSR的神经元分为两类,一是调制频率
小计
6
4
2
1
2
1 16
频率特异性ABR的临床应用
分频段ABR: 由短声诱发的ABR无频率选择性,其原
因在于短声(click)是由一电脉冲宽度为100μ m的方波或正弦波冲击耳机出来的声音, 短声是一宽频带噪声,其能量分布在 2~4kHz处较高,因此短声不具频率特异性。
正因为短声为宽频带噪声,所以有学者( Don.M 等 ) 提 出了分频段ABR ( derived-band ABR )的方法,其主要原理是在 短声刺激的同时使用高通滤波粉红噪声进行同侧掩蔽,随着 滤波噪声的截止频率从高到低的连续变化得到一系列的掩蔽 ABR ( masked ABR ) 通过各掩蔽ABR 之间的扣减,最终得到独 立频率区域的分频段ABR 。分频段ABR代表了耳蜗每倍频程 频响区域对于短声刺激的反应。但此方法费时费力,在临床 上难以推广。
听诱发电位的检测技术
平均器及 叠加原理
同步反应振幅(A)随累加次数增加而增加,即
N ∑Ai=A1+A2+…+AN=N·A i=1
而无规则噪声(B)是随均方根值增加,即
实际增加的信噪比等于:
N A/B N N A/B
故累加900次可提高信噪比30倍;累加2500次(即增至2.8 倍),仅可使信噪比提高50倍(即仅增至1.7倍) ∴可见多累加获益并不大

耳鼻喉科ABR听觉诱发电位2

耳鼻喉科ABR听觉诱发电位2

• ABR 听 阈 在 成 人 0-20dBnHL , 出 生 婴 儿 30dBnHL( 每台仪器均测得小样本听力级略有差 距 ) ,对短声脑干电反应阈在 2KHz ~ 4Kz 与纯音 行为听阈最接近。正常情况下两耳 V波潜伏期相 差不大于 0.40ms , I-V 波间期不大于 4.6ms ;如 一侧耳 I-V 波间期延长,波 V潜伏期延长,两耳 IV 波间期差大于 0.4ms ,可疑存在听神经瘤。感 音神经性聋ABR绝对潜伏期均延长。传导性聋患 者ABR各波潜伏期延长,波间期不变,Ⅰ波常引 不出。另外强调一下ABR测听短声仅反应高频听 力,神经系统疾病患者ABR结果可异常。
系统解剖学:神经传导通路
听觉传导路
听觉传导路
1 蜗螺旋神经节内的双极细胞是听觉传导的第1级 神经元,其周围突分布于内耳毛细胞,中枢突构 成听神经(蜗神经)。 2 蜗神经入脑后,终止于蜗神经腹核和背核。蜗神 经腹核和背核内含第2级神经元,它们发出的纤维 大部分在脑桥内形成斜方体并交叉至对侧,在上 橄榄核外侧折向上行,称为外侧丘系。 3 外侧丘系的纤维大部分终止于中脑下丘。下丘内 第3级神经元发出纤维从下丘臂到达内侧膝状体 4 第4级神经元在内侧膝状体,它们发出纤维组成听 辐射,经内囊后肢到达同侧的大脑颞叶颞横回, 即听皮质。听皮质接受听觉信息,经分析综合, 产生听觉意识。
• 波Ⅲ:来自桥脑的活动,出现率为 100% ,正常潜 伏期约在 3~4ms ,振幅一般高于波Ⅰ,最好比较 同侧和对侧记录来辨认波Ⅲ。若双侧听力相差悬 殊,则对侧记录中波Ⅲ振幅较低,潜伏期较短。 如果波Ⅰ正常,波Ⅲ潜伏期延长或消失,Ⅰ-Ⅴ和 Ⅲ-Ⅴ间期延长,则可初步确定病变部位在蜗后。 • 波Ⅴ:来源于下丘脑,出现率为100%,正常潜伏 期约在5~6.5ms。波Ⅴ常是最高的一个峰,而且 后面继以一明显的颅顶负波。改变给声重复率和 降低声强,对波Ⅴ出现率影响较少,在其他波消 失后波Ⅴ还可继续存在。波Ⅴ潜伏期延长或消失, 临床上最多见于听神经瘤,其它蜗后病变也能导 致波Ⅴ的特性改变。

小儿脑瘫患者ABR及DPOAE检测及意义

小儿脑瘫患者ABR及DPOAE检测及意义

小儿脑瘫患者ABR及DPOAE检测及意义目的:探讨脑瘫患儿听力学特点及造成脑瘫患儿听力损失的原因,提高对脑瘫患儿听力损失的认识。

方法:收集我院门诊明确诊断及在康复治疗中的脑瘫患儿79例,所有患儿均行听觉脑干诱发电位(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及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istortion product acoustic emission,DPOAE)检查,对ABR及DPOAE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合临床资料,发现脑瘫患儿听力下降的原因及高危致病因素。

结果:79例脑瘫患儿中ABR异常28例(35.44%),其中双耳ABR异常23例,单耳ABR异常5例。

在28例ABR异常患儿中未引出波形11例,均为重度脑瘫患儿。

28例ABR异常中5例双耳DPOAE反应缺失,考虑为双侧耳蜗性听损伤;18例双耳DPOAE正常,考虑为双侧蜗后性听损伤;5例单耳DPOAE幅值高频区下降,考虑为蜗性高频听损伤。

本组病例中,10例为耳蜗性聋,18例为蜗后性聋。

28例听损伤脑瘫患儿的高危因素主要有窒息7例,高胆红素血症6例,早产3例及母孕期疾病1例,有两种或两种以上高危因素者5例。

结论:小儿脑瘫合并听力损失约占1/3,脑瘫患儿听功能改变以双侧性、重度性、神经性听损伤为特点,主要为蜗后性聋。

ABR、DPOAE对于脑瘫患儿的听力损害提供客观定位及频率特性。

严重窒息、早产、黄疸是造成患儿脑瘫的主要因素,也是引起听力损失的主要原因。

脑干诱发电位

脑干诱发电位

临床应用
还可能为一些不配合的但怀疑有传导性听 力损失者提供鉴别诊断资料,为传导听力 损失者蜗后病变定位诊断提供波潜伏期和 波间期测定。但骨导ABR的测试有一系列 难以克服的困难,包括测试信号的经气放 射、对侧耳的掩蔽、动态范围小、头颅振 动的复杂性、骨振器的频率反应与气导耳 机有差别等。
临床应用
谢谢
临床应用
2. 气质性和功能性聋的鉴别:功能性聋者ABR 各项参数是正常的,但是要做出最后诊断,还 应结合其他临床资料综合分析,首先要排除脑 干以上更高听觉中枢的病变。
临床应用
3. 小脑桥脑角占位性病变的诊断:这是ABR在
听力学和神经耳科学主要应用之一。
临床应用
4. 影响听觉通路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 多发性硬化、脑干脑炎、脑梗塞、脑外伤、脑 干胶质瘤、白质营养不良、桥脑中央髓鞘溶解 症、中脑病变、幕上病变(丘脑和大脑肿瘤、 脑血管疾病)。
临床应用
7.BC-ABR:ABR研究的深入,骨导ABR的 临床应用逐渐受到重视,一些学者发现用 于气导ABR作高危新生儿听力筛选时,阳 性率有时高达11%~41%,3~12各月后这些 患儿中仅2%~5%听力是异常的,存在暂时 的、可治的、传导性听力损失,骨导ABR 能帮助作高危新生儿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 的检测。
临床应用
5. 听神经的诊断:听神经病的ABR表现呈与纯 音测听结果矛盾的改变、纯音测听显示轻到中 度听力损失,DPOAEs多正常,ABR各波却缺 失;如能引出,则波间期延长,而且反应阈较 纯音测听对应频率听阈损失严重,部分病人比 耳蜗电图差。
临床应用
6 .EABR:诱发电位ABR用于人工耳蜗术前病 例的筛选,评价人工耳蜗的疗效和体内装置故 障的检查。
波形分析

听性脑干反应(ABR)在新生儿及婴儿听力检测中的应用价值

听性脑干反应(ABR)在新生儿及婴儿听力检测中的应用价值

听性脑干反应(ABR)在新生儿及婴儿听力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摘要】目的:探讨听性脑干反应(ABR)在新生儿与婴儿听力检测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对在我院应用耳声发射仪进行听力筛查未通过的35例新生儿与婴儿应用ABR进行听力检测,分析总结筛查结果。

结果:结果31(占88.57)例ABR检测异常,有28(占80.00%)例听阈测定为耳聋,其中有7例为轻度,8例为中度,7例为中重度,4例重度,1例极重度。

结论:应用ABR对经耳声发射仪检测未通过的婴儿与新生儿进行检查,能够对听力障碍类型与程度进行了解,为临床早期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

【关键词】听力检测;婴儿;新生儿;耳声发射仪;听性脑干反应;应用价值【中图分类号】R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4-0084-01新生儿、婴儿听力障碍在国内外均有较高的发病率,尽早诊断与治疗能有效改善预后。

耳声发射仪对新生儿、婴儿进行听力筛查,只有“未通过”、“通过”两个结果,不能判断听力障碍性质与程度。

本院应用听性脑干反应对经耳声发射仪检测未通过的患儿进行检测,可有效检测出患儿听力障碍类型与程度,现将具体情况进行如下报告。

1.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取2010年—2017年在我院经耳声发射仪检测显示“未通过”的新生儿与婴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有女性15例,男性17例,年龄在1个月~10个月之间。

纳入患儿均于出生后2d~3d经耳声发射仪筛查结果为“未通过”。

1.2 方法应用由美国智听公司(IHS)研制的听觉诱发电位诊断系统SmartEP进行检测,患儿在接受测试前应用浓度为10%的水合氯醛实施灌肠。

均在隔音屏蔽室,于睡眠状态下实施检查。

应用银/氯化银盘状电极,Cz放置记录电极,同侧乳突放置参考电极,前额Fpz接地。

极间阻抗在4KΩ内,选用带屏蔽的耳机,以0.1msec短声进行刺激,在V波消失前一次刺激量为V波的反应阀,分析时间10ms,刺激重复率19.3/sec,叠加次数1024次。

新生儿脑干听觉诱发电位(ABR)

新生儿脑干听觉诱发电位(ABR)




2.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时间
正常出生的新生儿通常在出生48个小时之后接受初次新生 儿听力筛查,如果宝宝出生后即住进新生儿重症监护室, 病情稳定后,在出院前再进行初次听力筛查。 新生儿初次听力筛查未通过,要在出生后30天或42天左右 接受听力复筛。 新生儿复筛仍未通过,要在3个月内转诊至儿童听力诊断 中心进行诊断性检查。检查确定是否真正存在听损伤,确 诊为听损伤的,需要明确听损伤的程度和性质,及时进行 相应的医学干预和康复。





新生儿听力筛查后: 1、认真听取医生解释,未通过新生儿听力筛查者,按医生 指示去做; 2、有听力损失高危儿,每6个月接受一次听力监测,直至3 周岁; 3、通过新生儿听力筛查者,定期接受儿保的听力保健; 4、平时注意防止噪声、药物等对新生儿听力的损害; 5、注意观察新生儿的听觉和言语发育,可疑有发育迟缓者, 及时就诊排除。



3.新生儿听力筛查的配合
很多父母会问,为什么要在新生儿睡熟之后进行听力筛查? 其实主要目的是保证听力筛查结果的准确性。另外,为了保证听力筛 查能够顺利进行,在进行听力筛查前、筛查中和筛查后,父母的协助 和配合有着重要作用。那么父母应该配合医生做哪些工作呢? 新生儿听力筛查前: 1、认真听新生儿听力筛查人员讲解听力筛查的意义和方法;仔细阅 读知情同意书并签字; 2、最佳的测试结果是在新生儿自然睡眠状态时获得。如新生儿烦躁、 哭闹会影响测试结果,因此听力测试前父母应尽量把新生儿喂饱使其 进入睡眠状态。 3、给新生儿换好干净尿布,使其舒适不哭闹; 4、给新生儿选择厚薄适度的包被,薄则易受凉,太厚则会影响操作。 新生儿听力筛查中: 1、保持安静,避免交谈;关闭一切通讯设备,避免出现噪音; 2、保持新生儿在听力筛查中的正确姿势,露出测试耳,避免遮盖。 3、测试时父母可将手轻轻扶按在新生儿的肩部,使他有安全感。 4、做完一侧耳后,不要用力翻动新生儿以免惊醒,应配合医生轻轻 翻转到对侧耳。

儿童言语障碍的听觉脑干诱发电位特点分析

儿童言语障碍的听觉脑干诱发电位特点分析

儿童言语障碍的听觉脑干诱发电位特点分析【摘要】目的分析言语障碍儿童的听觉脑干诱发电位(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特点,了解言语发育障碍儿童的听觉外周和中枢中的改变,为进一步干预和早期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7年6月至2009年6月我院耳鼻喉科就诊的言语发育障碍儿童40例的ABR资料,记录双侧ABR的阈值、潜伏期(PL)、各波之间的波间期(IPL),并与正常同龄儿童进行比较。

结果40例患儿中双耳ABR阈值和潜伏期、波间期完全正常者3例(7.5%)6耳,有一耳异常者5例(12.5%)5耳,双耳均异常者32例(80.0%)64耳。

总共69耳异常,共中43耳(53.7%)为波形消失,7耳(8.75%)为Ⅰ波缺如,17耳(21.25%)为Ⅰ、Ⅲ波同时缺如,2耳(2.5%)为Ⅴ波缺如,5耳(6.3%)为Ⅰ、Ⅲ、Ⅴ波完整,但波形分化差,潜伏期延长。

结论ABR 对言语障碍儿童听力损害及神经传导通路异常者提供有价值的客观指标,协助患儿早期诊断。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clinic value of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 (ABR)in children with speech and language barriers. Methods ABR were recorded in 40 cases (80 ears)with speech and language barriers. The ABR threshold, waveform, latent period(PL)and interaural latent period(IPL)of 40 cases (80 ears)were tested. Results In the 40 cases (80 ears), 6 ears(7.5%)were normal, and 74 ears(92.5%)were abnormal. The waveforms disappeared in 43 ears(53.7%). Ⅰwave was absence in 7 ears(8.75%), andⅠand Ⅲwave were also absence in 17 ears(21.25%), and Ⅴwave was absence in 2 ears(2.5%).We find thatⅠ、Ⅲ、Ⅴwaves were complete in 5 ears(6.3%), but waveforms didn’t differentiate well and the latent period extended. The Ⅴwave threshold all raised up in the children whose ABR waves were absence. Conclusion ABR is an objective test for diagnosing hearing loss and nerve conduction abnormality in children with speech and language barriers early.【Key words】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 Speech and Language Barriers; Children语言是人类特有的心理社会现象,是人们交往与思维的重要工具。

浅论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对新生儿黄疸患儿听力检测的临床意义

浅论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对新生儿黄疸患儿听力检测的临床意义

浅论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对新生儿黄疸患儿听力检测的临床意义【摘要】目的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rainstem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BAEP)对新生儿黄疸患儿听力障碍的早期诊断价值及随诊临床意义。

方法采用丹迪公司Keypoint肌电诱发电位仪对258名新生儿黄疸患儿进行BAEP检测,对其中听力检测异常的患儿分别在3、6月龄进行BAEP复检。

结果 258例患儿BAEP异常率为81.01%,异常主要表现为Ⅰ、Ⅲ、Ⅴ波潜伏期均延长,Ⅰ~Ⅴ波间期延长,波形分化不良或波形消失。

有60名新生儿BAEP检测听力异常患儿参加了BAEP复查,该6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3月龄V波平均听阈为(70±14.6)dBnHL,6月龄V波平均听阈为(42±12.6)dBnH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异常率随UCB水平的增高而增高;BAEP异常率B、C、D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黄疸程度与BAEP异常程度及预后有直接关系,对新生儿BAEP检测异常的患儿在6月龄时BAEP复诊后再对其中有听力障碍的患儿推荐干预措施是经济可行的。

【关键词】胆红素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新生儿黄疸听力检测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value of early diagnosis and clinic significance of following up on the brainstem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 (BAEP ) in neonates with jaundice. Methods BAEP was detected in 258 neonates with jaundice by the myoelectricity evoked potential machine (DANTEC, Denmark). 60 cases neonatal patients with hearing loss after birth of 3 month and 6 month underwent BAEP test respectively. Results The abnormality rate of BAEP in 258 cases was 81.01%. The abnormal findings in BAEP included prolongation of PL and IPL of the wave Ⅰ、Ⅲ and Ⅴ,and undifferentiation or disappearance of the waveshape. 60 infants who had abnormal BAEPs received following up BAEP test.Average hear threshold of the neonates after birth of 3 month and 6 month were(70±14.6)dBnHL and(42±12.6)dBnHL respectively(P<0.001). Conclusion The jaundice can cause damage to peripheral auditory nerve and brainstem function of the neonate. There are directly relations between jaundice degree and abnormal degree of BAEP, prognosis. It is economically practicable that the technique of BAEP was used to examine the neonatal patients with hearing lossafter birth of six month and early intervention was performed in patients with hearing loss.Key words: bilirubinemia; brainstem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 neonate; jaundice; hearing examine黄疸是新生儿早期最常见的症状,新生儿黄疸可以是生理性,也可以是病理性,后者也称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Neonatal hyperbilirubinemia)。

1~6月龄正常婴儿听性脑干反应检测结果分析

1~6月龄正常婴儿听性脑干反应检测结果分析

1~6月龄正常婴儿听性脑干反应检测结果分析郑周数;陈淑飞;邵小飞;苏仁杰;史波宁【摘要】目的:探讨1~6月龄正常婴儿听性脑干反应(ABR)的变化规律,建立小婴儿ABR波I、III、V潜伏期及波间期正常参考值。

方法对166例(269耳)1月龄、141例(226耳)2月龄、111例(177耳)3月龄、58例(96耳)4月龄、78例(121耳)5月龄和45例(76耳)6月龄正常婴儿进行短声(click)ABR测试,分析反应阈及各波潜伏期、波间期。

结果1~6月龄正常婴儿ABR反应阈均值为16.18±5.35dBnHL,波V潜伏期均值9.03±0.49ms,各月龄组反应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在80dBnHL刺激声强度时,波I、III、V引出率均为100%,随着刺激声强的降低,以波V的稳定性最好,波I消失最快,各波潜伏期均延长,标准差增大,各波间期缩短。

在同一刺激声强下,随着月龄的增长,波I潜伏期无明显变化,波III、V潜伏期和I-III、III-V、I-V波间期均有明显缩短。

在4月龄前波III、V潜伏期和I-III、III-V、I-V波间期各月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月龄后各月龄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本组1~6月龄正常婴儿短声诱发听性脑干反应反应阈的正常值为16.18±5.35dBnHL;下丘以下听觉神经传导径路在出生后1~4月有较快的发育过程。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lick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 (ABR) in nor-mal infants of 1 to 6 months old ,and to establish the normative values for latencies of Wave I ,III ,V and interpeak latencies of I- Ⅲ ,III-V and I-V for younger infants .Methods Click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s were recorded from infants within 6 months :166 infants of 1 -months old(269 ears) ,141 2 -month old (226 ears) ,111 3 -months old(177 ears) ,58 4-months old(96 ears) ,78 5-months old(121 ears)and 45 6-months old(76 ears) .We compared the latencies of wave I ,III ,V and interpeak latencies of I - Ⅲ ,III-V ,I-V obtained from infants of differ-ent ages at different stimulus intensities .Results The average threshold of 1 to 6 months infants was 16 .18 ± 5 .35 dB nHL ,the average latency of Wave V was 9 .03 ± 0 .49 ms .The differences among the thresholds were statistical-ly insignificant(P>0 .05) .Wave I ,III and V were noticeable in all ears tested at 80 dB nHL .Wave I disappeared first as the stimulus intensity decreased ,and the latencies of Wave I ,III and V prolonged;on the contrary ,interpeak latencies of I -III ,III-V ,I-V shortened significantly .At the same stimulus intensity ,the latencies of Wave III , V and the interpeak latencies of I - Ⅲ ,III-V ,I-V shortened significantly except for Wave I .When comparing the differences among the testing parameters as a function of each month ,we found that ther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for the latencies of wave III ,V and the interpeak latencies of I -III ,III-V ,I-V before the 4 months old(P<0 .05) ,and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fter 4 months old(P>0 .05) .Conclusion It is recommen-ded that 16 .18 ± 5 .35 dB nHL be used as th e normative references for the evoked threshold of click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s for 1~6 month old infants .The development of central nervous system below the inferior calicles is fast before the 4 months old .【期刊名称】《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年(卷),期】2013(000)006【总页数】3页(P593-595)【关键词】婴儿;听性脑干反应;正常参考值【作者】郑周数;陈淑飞;邵小飞;苏仁杰;史波宁【作者单位】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听觉与平衡医学中心、宁波市儿童听力筛查诊断和治疗中心、宁波市听觉和平衡医学重点实验室宁波315020;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听觉与平衡医学中心、宁波市儿童听力筛查诊断和治疗中心、宁波市听觉和平衡医学重点实验室宁波315020;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听觉与平衡医学中心、宁波市儿童听力筛查诊断和治疗中心、宁波市听觉和平衡医学重点实验室宁波315020;宁波大学医学院;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听觉与平衡医学中心、宁波市儿童听力筛查诊断和治疗中心、宁波市听觉和平衡医学重点实验室宁波31502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64.04听性脑干反应(ABR)是婴幼儿听力评估最常用的客观检查技术之一,广泛用于新生儿听力筛查及儿童听力诊断。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分析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应用价值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分析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应用价值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分析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应用价值脑干听觉诱发电位(ABR)是一种用于评估听觉系统功能的检测方法,通过记录神经元对声音刺激的电活动来判断听觉通路的功能状态。

在新生儿中,高胆红素血症是一种常见的疾病,特别是在早产儿中更为常见。

高胆红素血症可能对新生儿的听觉系统造成损害,通过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分析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应用价值成为了研究的热点之一。

一、高胆红素血症对新生儿听觉系统的影响高胆红素血症是由于新生儿体内胆红素水平升高所导致的一种疾病。

胆红素是溶解在血浆中的血红蛋白分解代谢产物,过多的胆红素被肝脏转化成胆红素血红蛋白,然后通过胆汁排泄至胆囊中,经由小肠排出体外。

在新生儿中,肝脏的排泄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加上红细胞寿命短、溶血多,胆红素代谢增加。

过量的胆红素会穿过血脑屏障,导致脑组织内积聚,引起脑组织损伤和神经功能障碍。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分析是一项通过给予特定的声音刺激来记录脑干神经元对声音刺激的电活动,从而评估听觉通路功能的检测方法。

该检测方法可以客观地评估听觉神经传导功能的状态,对于早期发现听力损伤和评估听力功能异常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分析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应用价值也得到了更深入的研究。

有研究表明,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中,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反应潜伏期延长、波幅减小、甚至消失,说明高胆红素血症对听觉系统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分析还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儿的听觉系统功能状态,指导临床干预和康复措施的制定。

一些研究还发现了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中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异常与胆红素血症严重程度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即胆红素血症越严重,听觉系统受损程度越严重。

这为临床医生评估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听觉系统损伤提供了一种客观的参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新生儿听力筛查的配合
很多父母会问,为什么要在新生儿睡熟之后进行听力筛查? 其实主要目的是保证听力筛查结果的准确性。另外,为了保证听力筛 查能够顺利进行,在进行听力筛查前、筛查中和筛查后,父母的协助 和配合有着重要作用。那么父母应该配合医生做哪些工作呢? 新生儿听力筛查前: 1、认真听新生儿听力筛查人员讲解听力筛查的意义和方法;仔细阅 读知情同意书并签字; 2、最佳的测试结果是在新生儿自然睡眠状态时获得。如新生儿烦躁、 哭闹会影响测试结果,因此听力测试前父母应尽量把新生儿喂饱使其 进入睡眠状态。 3、给新生儿换好干净尿布,使其舒适不哭闹; 4、给新生儿选择厚薄适度的包被,薄则易受凉,太厚则会影响操作。 新生儿听力筛查中: 1、保持安静,避免交谈;关闭一切通讯设备,避免出现噪音; 2、保持新生儿在听力筛查中的正确姿势,露出测试耳,避免遮盖。 3、测试时父母可将手轻轻扶按在新生儿的肩部,使他有安全感。 4、做完一侧耳后,不要用力翻动新生儿以免惊醒,应配合医生轻轻 翻转到对侧耳。
新生儿听力筛查5要点
新生48小时内,就要 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在新生儿听力筛查过 程中,父母要积极配合医生,帮助顺利完成 筛查。


1.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对象:所有出生的宝宝
新生儿听力筛查技术规范的要求,所有出生的宝宝都应该接受新生听力筛查 因为有的宝宝出生时看起来很健康,但可能在妈妈肚子里就已经出现听力问 题了。宝宝出生以后,一般情况下父母难以在1岁内发现其听力问题,多数孩 子到了2-3岁不会说话时,才引起家长注意。如果出生后不及时进行听力筛查 就不能早期发现,以后可能会给孩子造成不同程度的言语-语言发育和认知发 育障碍。如果2-3岁才发现宝宝有听力问题的话,就错过了早期干预的最佳时 期,即使这时候进行干预,其言语-语言和认知发育水平仍会落后于同龄儿童。 孩子出生后如果听不清或听不到声音,在语言发育的关键年龄(3 岁以内)缺 乏言语和环境声的刺激,听觉-言语链就会出现障碍,这样会影响他们日后的 言语-语言发育。轻者会导致辩音不清,重者会导致听觉言语障碍,甚至会导 致性格孤僻、注意力不集中和学习困难等一系列问题。只有通过新生儿听力 筛查才可以早期发现宝宝的听力损失;给予及时干预和康复,减少其对言语语言和认知发育的影响。新生儿听力筛查是早期发现听力损失最有效的方法。



4.新生儿听力筛查未通过,父母应该怎么办? 按规定,新生儿初筛未通过者,42天内均应进行双耳复筛。复筛仍未通过者 应在出生后3个月龄内转诊至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听力障碍诊治机构接受 进一步诊断。 新生儿没有通过听力筛查,提示可能存在听力问题。但没有通过初筛或复筛, 并不是说新生儿一定有听力问题,因为导致初筛或复筛没有通过的原因很多: 如①外耳道内存留有胎脂、羊水、分泌物;②中耳腔有积液;③宝宝不安静、 体动多;④环境噪声大;⑤耳蜗毛细胞损害;⑥蜗神经损害等都会使OAE 或 AABR筛查通不过。前面的几个原因,通过复筛或听力诊断可以排除。而耳蜗 毛细胞或蜗神经损害,则需要通过精细的听力和其他检查,才能确认听力损 失的轻重、性质及其原因。 当被告知新生儿听力筛查没有通过时,父母首先不能惊慌,应该积极按医生 的指示进行复筛、转诊和干预治疗:①初筛未通过者,按时到指定地点复筛; ②复筛未通过者,按时转诊到指定机构进行听力诊断;③确诊为听力障碍者, 及时接受干预治疗。
新生儿脑干听觉诱发电位(ABR)
产科 2016-10-25
脑干诱发电位是一种较准确的客观测听法。
测试时病人无痛苦,不受病人主观意志及意 识状态的影响,但需要完全放松,也可在睡 眠、麻醉或昏迷状态下进行。
(1)

听觉脑干诱发电位


在较强如60~70dB的声刺激下可从颅顶记录到7个波形,主要为Ⅰ ~Ⅴ 波,分别由听神经(发出波Ⅰ)、耳蜗核(发出波Ⅱ)、上橄榄核(发出波Ⅲ)、 外侧丘系( 发出波Ⅳ)、下丘核(发出波Ⅴ)产生。听觉脑干诱发电位的几 个正常值如下: ①各波的潜伏期:Ⅰ波的潜伏期约2ms,其余每波均相隔1ms。 ②波间潜伏期:即中枢传导时间,各波间时程用不同刺激强度仍较稳定, 因此,可作为中枢性病变诊断的可靠指标,多采用Ⅰ~Ⅲ波、Ⅲ~Ⅴ波 和Ⅰ~Ⅴ波的测量,以Ⅰ~Ⅴ波最常用,一般小于7ms。 ③两耳间波Ⅴ潜伏期比较:一般差别不超过0.2ms。 ④波Ⅴ反应阈:成人波Ⅴ反应阈一般高于行为测听阈15~25dB,因此可 作为客观听阈测定;婴幼儿反应阈比成人高,但与其行为反射阈相对较 低,这对聋耳的早期发现有较大价值。



2.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时间
正常出生的新生儿通常在出生48个小时之后接受初次新生 儿听力筛查,如果宝宝出生后即住进新生儿重症监护室, 病情稳定后,在出院前再进行初次听力筛查。 新生儿初次听力筛查未通过,要在出生后30天或42天左右 接受听力复筛。 新生儿复筛仍未通过,要在3个月内转诊至儿童听力诊断 中心进行诊断性检查。检查确定是否真正存在听损伤,确 诊为听损伤的,需要明确听损伤的程度和性质,及时进行 相应的医学干预和康复。





新生儿听力筛查后: 1、认真听取医生解释,未通过新生儿听力筛查者,按医生 指示去做; 2、有听力损失高危儿,每6个月接受一次听力监测,直至3 周岁; 3、通过新生儿听力筛查者,定期接受儿保的听力保健; 4、平时注意防止噪声、药物等对新生儿听力的损害; 5、注意观察新生儿的听觉和言语发育,可疑有发育迟缓者, 及时就诊排除。
(2)

脑干电位描记
①电极的放置:脑干电位测听为远场电位记录,记 录电极放于前额,参考电极置于对侧耳垂或乳突, 前额电极接地,前置放大器应放于近受试者位置。 ②刺激声信号:多采用短声,刺激重复率每秒10~ 20次,叠加1000次;多通过单侧或双侧耳机给声, 必要时,对侧耳给声掩蔽,亦可通过扬声器、声场 给声;一般采用70dB刺激声强度开始为宜,然后用 下降法,每次降低20~10dB,至波Ⅴ不能再辨认为 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