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巧用等腰三角形性质证明
上海沪科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15.3 第1课时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及推论
的一个按同样的方法剪成四个更小的正三角形,…如此继续下去,结果如下表,则 an= (用含 n 的代数式表示).
所剪次数
1
2
3
4
…
n
正三角形个数 4
7
10
13
…
an
12.(2015•安徽模拟)将一个平面图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的直线叫做该平面图形的 “面线”,“面线”被这个平面图形截得的线段叫做该图形的“面径”,例如圆的直径就是它的 “面径”.已知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 2,则它的“面径”长可以是 (写出 2 个). 13.(2015•湖州模拟)如图,有一个正三角形图片高为 1 米,A 是三角形的一个顶点,现 在 A 与数轴的原点 O 重合,工人将图片沿数轴正方向滚动一周,点 A 恰好与数轴上点 A′ 重合,则点 A′对应的实数是 .
,则
此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 )
A 5
B4
C3
D 5或4
.
.
.
.
3.(2015•徐州一模)如果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为 50°,那么它的顶角为( )
A 50°
B 60°
C 70°
D 80°
.
.
.
.
4.(2015•武汉模拟)如图,AB=AC=AD,若∠BAD=80°,则∠BCD=( )
A 80°
B 100°
14.(2015•滕州市校级模拟)如图,△ABC 为等边三角形,点 E 在 BA 的延长线上,点 D 在 BC 边上,且 ED=EC.若△ABC 的边长 为 4,AE=2,则 BD 的长为 .
一.选择题(共 7 小题) 1.C 2.A 3.D 二.填空题(共 7 小题)
4.C
参考答案
矩形纸板上,剪下一个腰长为 10 厘米的等腰三角形,且要求等腰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与矩形
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5.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导学课件
感悟新知
例 1 [模拟·广东] 如图15.3-8,在△ ABC 中,BD,AE 分 别是AC,BC 边上的高,它们相交于点F,且AF = BC.求证:△ ABD 是等腰三角形.
解题秘方:利用三角形全等即可得出BD = AD,从而利 用定义判定△ ABD 是等腰三角形.
感悟新知
解法提醒 掌握判定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两种方法是解题
第15章 轴对称图形与等腰三角形
15.3 等腰三角形
第2课时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学习目标
1 本节要点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2 学习流程
逐点 学练本节 小结来自作业 提升感悟新知
知识点 1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1. 判定定理 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简称 “等角对等边”). 几何语言:如图15.3-7,在△ ABC 中, ∵∠ B= ∠ C, ∴ AB=AC.
∠ CBD= ∠ FAD, BC=AF, ∴△ BCD ≌△ AFD,(AAS) ∴ BD=AD, ∴△ ABD 是等腰三角形.
感悟新知
例2 [期末·上海松江区] 如图15.3-9,已知在△ ABD 中, AB=BD,∠ ADE= ∠ B. 求证:△ ADE 是等腰三角形.
解题秘方: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 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得∠ AED= ∠ BAD,利用等 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即可.
感悟新知
方法点拨 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可知,证明一个三角形是
等腰三角形,就是要证明这个三角形有两个内角相等, 所 以证明两个内角相等是判定等腰三角形的关键所在.
感悟新知
证明:∵ AB=BD, ∴∠ BAD= ∠ BDA. ∵∠ ADE= ∠ B, ∠ ADE+ ∠ BAD+ ∠ AED=180°, ∠ B+ ∠ BDA+ ∠ BAD=180°, ∴∠ AED= ∠ BAD, ∴ ED=AD, ∴△ ADE 是等腰三角形.
沪科八年级等腰三角形性质课件
建筑物 中充满 了大量 的轴对 称图形
温故知新
课本14章《三角形的边角关系》 中的三角形的分类。
不等边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
不等边三角形 三角形 底边和腰不等的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
三条边都相等的等边三角形
随堂练习
快速找出下图中的等腰三角形
腰
B 底边
C
知识探究
• 把折叠出来的等腰三角形沿着中间的折痕 进行折叠你会发现什么?
动手做一做
探究新知
归纳出你所得出的结论。
1.沿着折痕的两个三角形完 全重合(全等)。
2.是轴对称图形。 3.两底角相等。 4.底边被平分(中线) 顶角被平分(角平分线) 垂直于底边(高)
新课讲授
• 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
E B 三形的一个顶角为36° ,则它 72° 的两个底角分别为 。 (2)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为40°,则其它 100° 70° 两个角分别为 或 。 (3)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为70°,则这 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分别为 35° 35° 110° 。
课堂小结
探究新知
自己动手做一做,制作 一个等腰三角形
材料: 剪刀、一张矩形纸
方法: ①先将矩形纸按图中虚线对折 ②剪去阴影部分; ③将剩余部分展开。
相关概念
定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 相等的两边都叫做腰 另一边叫做底边 两腰的夹角叫做顶角 腰和底边的夹角叫做底角
底角 底角
A
顶 角
腰
1.等腰三角形的概念以及相关定义 2.等腰三角形的基本性质1
课后作业
初中数学沪科版八年级上册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进行证明
变式:若把等腰RtΔABC改为一般三
角形,其他条件不变,当AC=8,
BC=6时你能求ΔCEF的周长吗?
E
变式:若把等腰RtΔABC改为∠CEF=30°A , ∠C=90°其他条件不变,当AC=8,BC=6
时你能求ΔABC的周长吗?
C
O
F
B C
O
F
B
四、实际问题中的等腰三角形:
建筑工人在建房子时,为了 确定房梁是否水平,常用这样 的方法:
A
BA
C
80°
20°
80°
BA
50°
50°
B
C
50° 50°
B
活动三: 转化思想
若等腰直角三角形两底角的平分线 AO与BO交于点O,过O作底边AB的 平行线EF,交AC于E,交BC于F。
(1)则图中有几个等腰三角形?
E
(2)AE,EF,BF之间的长度有何关系?
A
(3)若AC=8,则ΔCEF的周长为多少?
D,连结DE.
(1). DE⊥AB吗?
(2). 若CE=1,则DE=___1__. DB=____1__.
(3).你还能找出哪些相等的线段吗?
(4). 若AB=6,则△DEB的周长等于多少?
课堂小结:
1. 通过本堂课的探索,你有何收获? 2. 反思一下你所获的, 与同学交流!
数学知识: 等腰(等边)三角形性质和判定 数学思想: 转化思想、分类思想! 数学美学: 对称美.
用一块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三 角板放在梁上,从顶角顶点系 一重物,如果系重物的绳刚好 经过三角板底边的中点,就认 为房梁就是水平的,你认为这 样做有道理吗?
C
A
D
B
沪科版八上数学1等腰三角形--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教学课件
第3节 等腰三角形
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1 课堂讲授
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的应用
2 课时流程
逐点 导讲练
课堂 小结
课后 作业
知识点 1 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知1-讲
1.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 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知2-讲
1 如图是屋架设计图的一部分,立柱BC垂直于横
梁AD,AB=8 m,∠A=30°,则立柱BC的长
度为( A )
A.4 m
B.8 mC.10 mD.16源自m知2-练知2-练
2 如图是某商场一楼与二楼之间的手扶电梯示意图,
其中AB,CD分别表示一楼、二楼地面的水平线,
∠ABC=150°,BC的长是8 m,则乘电梯从点B到
(1)画出礁石C的位置;(2)求从B处到礁石C的距离.
解:(1)以B为顶点,向北偏西60°作角, 这角一边与AC交于点C, 则点C为 礁石所在地.
知2-讲
解: (2)∵∠ACB= 60°-30°=30°,(三角形 的外角性质) 又∵∠BAC= 30°,∴∠BCA=∠BAC. ∴BC=BA. ∵BA=10×(10-8)=20(n mile), ∴BC=20(n mile). 即从 B处到礁石C的距离是20n mile.
1.在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 半.这个定理将特殊的直角三角形中的角度关系转化 为直角三角形中边的等量关系.在一般情况下,遇到 30°角常用的添加辅助线的方法就是作垂线,构造含 30°角的直角三角形,解决相关的线段问题.
2.利用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有关线段的 长:
沪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6.3等腰三角形 点悟等腰三角形性质
点悟“等腰三角形性质”【基础知识精讲】等腰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是我们重点研究的几种三角形之一.它具有一些特殊性质:1.两个底角相等(简写为“等边对等角”)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其中,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这一性质叫做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
这两个性质用几何语言表述为:在△ABC 中,如图,∵AB =AC ∴∠B =∠C (等边对等角) 在△ABC 中,如图(1)∵AB =AC ,∠1=∠2∴AD ⊥BC ,BD =DC (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 (2)∵AB =AC ,BD =DC∴AD ⊥BC ,∠1=∠2(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 (3)∵AB =AC ,AD ⊥BC∴BD =DC ,∠1=∠2(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1揭示了三角形中边与角的转化关系,由两边相等转化为两角相等,是今后证明两角相等的重要依据之一,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顶角的平分线“三线合一”的性质是今后证明两条线段相等,两个角相等以及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重要依据.【重点难点解析】本节研究的重点是在对等腰三角形性质的掌握与灵活应用上,利用性质,结合三角形有关知识及全等三角形判定及性质解决相关问题.难点是掌握等腰三角形中常用的辅助线:等腰三角形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常常作为解决有关等腰三角形问题的辅助线,由于这条线可以把顶角和底边折半,所以常通过它来证明线段或角的倍分问题,在等腰三角形中虽然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互相重合,添加辅助线时,有时作哪条线都可以,有时则需要选择其中一条,这要视情况而定,如果作的不合适,可能使证明变得复杂,甚至很难证明,注意在做题时分析总结规律. 作辅助线时,一定要作满足其中一个性质的辅助线,然后证出其它两个性质,不能这样作:作AD ⊥BC ,使∠1=∠2.ABCD12ABCD12【典型应用指南】(1)计算角的度数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结合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推论计算角的度数,是等腰三角形性质的重要应用。
沪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及推论
方法总结: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外角的性 质可以得到角与角之间的关系,当这种等量关系或和 差关系较多时,可考虑列方程解答,设未知数时,一 般设较小的角的度数为 x.
变式训练:如图,在△ABC 中,AB = AD = DC,
∠BAD = 26°,求∠B 和∠C 的度数.
A
解:∵ AB = AD = DC,
(√)
典例精析
例5 已知点 D、E 在△ABC 的边 BC 上,AB=AC.
(1) 如图①,若 AD=AE,求证:BD=CE;
(2) 如图②,若 BD=CE,F 为 DE 的中点,求证:
AF⊥BC.
A
A
图①
图②
B DE C
B DF E C
证明:(1) 如图①,过 A 作 AG⊥BC 于 G. A
想一想:刚才的证明中除了能得到∠B=∠C ,
你还能发现什么?
A
重合的线段
重合的角
AB=AC
∠B=∠C
BD=CD ∠BAD=∠CAD
AD=AD ∠ADB=∠ADC=90° B D C
性质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 上的高互相重合 (简写成“三线合一”).
填一填: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完成下列填空.
导入新课
情境引入
定义及相关概念
A 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中,相等的两边 腰
顶 角
腰
叫做腰,另一边叫做底边,两腰
的夹角叫做顶角,腰
角叫做底角.
B
C
底边
讲授新课
一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互动探究 剪一剪:把一张长方形的纸按图中的红线 对折,并剪下蓝色部分(一个直角三角形),再把得到 的直角三角形展开,得到的三角形有什么特点?
沪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等腰三角形的相关要点总结
等腰三角形的相关要点总结1.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等角对等边)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写成“等角对等边”).例如:如图14-3-11,△ABC中,若∠B=∠C,则AB=AC证明:过点A作AD平分∠BAC,交BC于点D,则∠BAD=∠CAD.在△ABD和△ACD中,∴△ABD≌△ACD(AAS).∴AB=AC因此,这一结论可直接利用.【说明】(1)在使用“等边对等角”或“等角对等边”时,一定要注意是在同一个三角形中才有这一对应关系,不在同一三角形中的边、角没有这一对应关系.(2)有了这一结论,为今后证明线段相等又添了一种重要的解题途径.例如:如图14-3-12,△ABC中,AB=AC,BD、CE相交于O点.且BE=CD求证:OB=OC.证明:∵AB=AC,∴∠ABC=∠ACB(等边对等角).在△BCE和△CBD中⎪⎩⎪⎨⎧∠∠,=,=,=CBBCDCBEBCCDBE∴△BCE≌△CBD(SAS).∴∠BCE=∠CBD,即∠OBC=∠BCO∴OB=OC(等角对等边).【说明】证两条线段相等,若这两条线段在同一个三角形中,可利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来证明.2.等边三角形(equilateral triangle)(1)定义: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边三角形.如图14-3-14,△ABC中,AB=BC=CA,则△ABC为等边三角形.(2)性质:①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如图14-3-14中,若△ABC 为等边三角形,则∠A=∠B=∠C=60°.②除此之外,还具有等腰三角形的一切性质,如三线合一,轴对称等.(3)判定:①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②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下面证明以上两条判定.判定①:如图14-3-15,已知△ABC中,∠A=∠B=∠C求证:△ABC是等边三角形.证明:∵∠B=∠C,∴AB=AC又∵∠A=∠B∴AC=BC∴ AB =AC =BC ,∴ △ABC 是等边三角形.判定②:如图14-3-15,已知△ABC 中,AB =AC ,∠B =60°.求证:△ABC 是等边三角形.证明:∵ AB =AC ,∴ ∠B =∠C . 又∵ ∠B =60°,∴ ∠B =∠C =60°. 又∵ ∠A +∠B +∠C =180°, ∴ ∠A =180°-(∠B +∠C )=60°. ∴ ∠A =∠B =∠C ,∴ AB =BC =AC . ∴ △ABC 为等边三角形. (4)应用:例如:如图14-3-16,△ABC 为等边三角形,D 、E 为直线BC 上的两点,且BD =BC =CE ,求∠DAE 的度数.分析:要求∠DAE 的度数,需分开求,先求∠BAC ,再求∠DAB 和∠CAE ,由△ABC 为等边三角形知∠BAC =60°,又∵ BD =BC ,而BC =BA ,则BD =BA ,∴ △ABD 为等腰三角形,∴ ∠D =∠DAB =21∠ABC =30°.同理可知,∠CAE =30°.解:∵ △ABC 为等边三角形,∴ AB =BC =AC ,∠BAC =∠ABC =∠ACB =60°. 又∵ BD =BC ,∴ BD =BC =AB .∴ ∠DAB =∠D ,又∵ ∠ABC =∠D +∠DAB , ∴ ∠ABC =2∠DAB =60°,∴ ∠DAB =30°. 同理,∠CAE =30°.∴ ∠DAE =∠DAB +∠BAC +∠CAE =30°+60°+30°=120°. 【说明】本题中用到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再如:如图14-3-17,已知△ABC 为等边三角形,D 、E 、F 分别为△ABC 三边上的点,且BD =CE =AF ,直线AD 、BE 、CF 两两相交于点R 、Q 、P . 求证:△PQR 是等边三角形.分析:本题既用到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又用到了其判定.要证△PQR为等边三角形,证三边相等难度较大,可考虑证其三角相等.也可先证∠PQR=60°,而∠PQR=∠ACQ+∠QAC,又因为∠ACQ+∠BCF=60°,只需证∠BCF=∠DAC,由此可联想证△BCF与△CAD全等.证明:∵△ABC为等边三角形,∴∠BAC=∠ABC=∠BCA=60°,AB=BC=CA.又∵BD=CE=AF,∴BF=DC=AE在△ABE和△BCF和△CAD中,⎪⎩⎪⎨⎧∠∠∠,==,==,==CDBFAEDCAFBCBAECABCAB∴△ABE≌△BCF≌△CAD(SAS).∴∠ABE=∠BCF=∠CAD.∵∠ACQ+∠BCF=60°,∴∠ACQ+∠CAQ=60°.∴∠AQF=∠ACQ+∠CAQ=60°,即∠PQR=60°.同理,∠RPQ=∠PRQ=60°.∴△PQR为等边三角形.【说明】(1)此题证明思路比较清晰,只是步骤书写较繁,书写应认真;(2)在证明过程中用到了三个三角形全等的连等形式,可仿照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式使用.3.证明线段相等的方法到目前为止,学过的证明线段相等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在两个三角形中).(2)等角对等边(在一个三角形中).(3)轴对称的性质(在某条直线的两侧).(4)角平分线的性质(在角的平分线上的两条线段).(5)中点的概念(在一条直线上).(6)利用第三条等量线段.(7)作辅助线、创造条件.例如:如图14-3-20,点D、E在BC上,AB=AC,AD=AE.求证:BD=CE.分析:因BD与CE在一条直线上,且又在两个三角形中,可考虑证两个三角形全等或用中点的概念进行证明,也可用轴对称的性质进行证明.证法一:用全等三角形∵AB=AC,∴∠B=∠C又∵AD=AE,∴∠ADF=∠AEF.又∵∠ADF=∠B+∠BAD,∠AEF=∠C+∠CAE,∴∠BAD=∠CAE在△ABD和△ACE中,AB=AC,∠BAD=∠CAE,AD=AE,∴△ABD≌△ACE(SAS).∴BD=CE.证法二:用中线如图14-3-20,过A点作AF⊥BC于F.∵AB=AC,AF⊥BC,∴BF=CF(三线合一).又∵AD=AE,AF⊥DE,∴DF=EF(三线合一).∴BF-DF=CF-EF,∴BD=CE.证法三:用轴对称过A作BC边上的垂线,垂足为F.∵AB=AC,AF⊥BC,∴△ABC关于直线AF对称,∴BF=CF.同理,DF=EF.∴BF-DF=CF-EF.即BD=CE.【说明】从以上的证明可以看出,一个结论有多种证明途径和证明方法.4.证明角相等的方法到目前为止,学过的证明角相等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角平分线的定义及性质.(2)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在两个三角形中).(3)等边对等角(在一个三角形中).(4)轴对称的性质.(5)找第三等量角(如∠A=∠C,∠B=∠C,则∠A=∠B).(6)作辅助线,创造条件.例如:如图14-3-21,△ABC中,AB=AC,∠1=∠2.求证:∠BAD=∠CAD.分析:要证∠BAD=∠CAD,因两角在两个三角形中,可考虑选用全等三角形和角平分线,以及轴对称进行证明.证法一:用全等三角形∵∠1=∠2,∴DB=DC在△ABD和△ACD中,AB=AC,DB=DC,AD=AD,∴∠ABD≌△ACD(SSS).∴∠BAD=∠CAD.证法二:用轴对称∵∠1=∠2,∴DB=DC∴点D在BC的垂直平分线上.又∵AB=AC,∴A点也在BC的垂直平分线上.∴△ABD与△ACD关于直线AD对称.∴∠BAD=∠CAD(轴对称的性质).证法三:用角平分线∵∠1=∠2,∴DB=DC.又∵AB=AC,∴点A、D都在BC的垂直平分线上.∴AD也为∠BAC的平分线(三线合一).∴∠BAD=∠CAD.例如:如图14-3-22,△ABC中,AD平分∠BAC,AD的垂直平分线交AD于E,交BC 的延长线于F.求证:∠B=∠CAF.分析:要证∠B=∠CAF,根据全等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已不可能,角平分线也用不上,可考虑用第三等量角.证明:∵EF垂直平分AD,∴F A=FD.∴∠1=∠3+∠4.又∵∠ADC为△ABD的外角,∴∠1=∠B+∠2.∴∠B+∠2=∠3+∠4.又∵∠2=∠3,∴∠B=∠4.即∠B=∠CAF.5.得到等腰三角形的方法(1)如图14-3-27,一直线平行于等腰三角形底边,与两腰(或两腰的延长线)相交所得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如图中,△ADE是等腰三角形.(2)把一张对边平行的纸,像图14-3-28那样折叠,重合部分是一个等腰三角形.如图中,△FBD是等腰三角形.(3)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的平分线的交点与底边两端点组成等腰三角形.(4)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高的交点与底边两端点构成等腰三角形.(5)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中线的交点与底边两端点构成等腰三角形.(6)36°角为顶角的等腰三角形,底角的平分线把原等腰三角形分成两个等腰三角形.(7)90°角为顶角的等腰直角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把原三角形分成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
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5.3.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及推论课件
• 课本练习第1,2,3题。
灿若寒星
总结提升
• 本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你有何收 获?
灿若寒星
作业布置
• 课堂作业:习题15.3第1.2题 • 家庭作业:1、基础训练15.3(1) • 2、预学下一节内容。
灿若寒星
教师反思
灿若寒星
顶角 腰腰 底角底角
底边
灿若寒星
合作探究
• 你能发现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吗?说一说你的猜想。
• 学生活动:发现问题,如图所示,重合的线段是AB=AC ,BD=CD,底边上的高、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重 合,重合的角是∠B=∠C,∠BAD=∠CAD, ∠ADB=∠ADC=90°;等边三角形如图所示,根据三角 形三边相等的概念,得出∠A=∠B=∠C,再由三角形内 角和等180°;得∠A=∠B=∠C=60°。
初中数学课件
金戈铁骑整理制作
第1课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 理及推论
灿若寒星
教学目标:
• 1、知识与技能 • 进一步认识等腰三角形定义和性质。 • 2、过程与方法 • 通过观察、操作、想象、推理和交流活动,理解
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等有关性质、发展几何 推理意识。 •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通过对问题的发现和解决,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树立学好教学的信心,形成有条理的表达。
灿若寒星
预学检测
• 1、本节课主要学习那些内容? • 2、你认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是什
么? • 3、你对哪些内容有疑问?
灿若寒星
回顾交流、操作感知
如图所示的三种三角形有什么特殊性呢?是怎样的 从属关系呢?
• 学生活动:等腰三角形有两个边是相等的叫做腰, 不等的边叫做底;等边三角形在三条边都相等, 它是等腰三角形的特例;而等腰三角形是三角形 家族中的成员之一。
沪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5.3.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课件(共25张PPT)
例2
已知:如图,在△ABC中,AB=AC,点D在AC上,且BD=BC=AD,CE=AE,求∠A和∠C的度数.
A
BCLeabharlann D解:∵AB = AC,BD = BC = AD,(已知) ∴∠ABC =∠C =∠BDC,∠A =∠ABD. (等边对等角) 设∠A = x°, 则∠BDC =∠A +∠ABD = 2x°.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ABC =∠C =∠BDC = 2x°, ∴ x + 2x + 2x = 180. (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 解方程,得 x = 36. ∴∠A = 36°,∠C = 72°.
练习5
已知:如图,△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90°,BD 是∠ADE的平分线,DE⊥BC于E,若BC=10cm,求△DEC的周长.
解:∵△ABC为等腰三角形,且∠A=90°, ∴AB=AC, ∠ABC=∠C=45°, ∵DE⊥BC, ∴∠DEB=90°, ∵DB是∠ADE平分线, ∴∠BDA=∠BDE.
在Rt△ABE和Rt△ACD中,
∴ ∠AEB =∠ADC=90°.
∴ ∠ADC=90°.
∵CD⊥AD,
∵AB=AC,
∴BE= BC.
∵CD= BC,
∴BE=CD
E
如图,在等边三角形ABC中,BD是△ABC的角平分线,延长BC到点E,使CE=CD,AB=6 cm.求:(1)∠E的度数; (2)BE的长.
A
B
C
D
随堂练习
练习1
如图,△ABC中, AB=AC,AD=BD, DE⊥AB于点E,若BC=10 ,且△BDC的周长为24,求AE的长.
沪科版八年级上册15.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课件
感悟新知
解:(1)∵ AB=AC,AD 平分∠ BAC, ∴ AD ⊥ BC,∴∠ ADB=90°. (2)在△ ABC 中,∵ AB=AC,∠ BAC=100°,
感悟新知
特别解读 1. 适用条件: (1)必须是等腰三角形; (2)必须是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和顶角的平
分线才相互重合. 2. 作用:是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线段垂直等关系
的重要方法.
感悟新知
3. 对称性 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顶角平分线(或底边 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所在的直线是它的对称轴.
方法二是利用面积法,由此方法还可得等腰三角形的 性质:等腰三角形底边上任意一点到两腰的距离之和等于 一腰上的高.
感悟新知
证明:方法一: ∵ AB=AC,∴∠ ABC= ∠ ACB. ∵ BD ⊥ AC,CE ⊥ AB,∴∠ BDC= ∠ BEC=90° . 在△ BEC 和△ CDB 中,
∠ EBC= ∠ DCB, ∠ BEC= ∠ CDB, BC=CB, ∴△ BEC ≌△ CDB.(AAS)∴ BD=CE.
感悟新知
例 1 如图15.3-2,在△ ABC 中,AB=AC,AD 平分∠ BAC. (1)求∠ ADB 的度数; (2)若∠ BAC=100°,求∠ B,∠ C的度数; (3)若BC=3 cm,求BD 的长.
解题秘方:紧扣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进行解答.
感悟新知
特别解读 1. 在等腰三角形中,运用“三线合一”的性质时,已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2.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常常可以用来证明角相等、 线段相等和线段垂直.在遇到等腰三角形的问题时,尝 试作这条辅助线,常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沪科版八年级上册16.3.1等腰三角形性质(1).ppt
朱桥中学
沈顺松
图片欣赏
图片欣赏
图片欣赏
A
顶角
腰 底角
B
腰 底角
C
底边
把等腰三角形对折,使两腰 AB、AC重叠在一起,折 痕为AD. A 你能发现什么现象呢?
B
D
C
• 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 • ∠B=∠C 等腰三角形两个底角相等 简写成“等边对等角” • ∠BAD=∠CAD,AD为顶角平分线 简称“三线合一” • ∠ADB=∠ADC ,AD为底边上的高线 A • BD=CD,AD为底边上的中线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 平分线、底边上的 中线、底边上的高 互相重合
两个角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0°,70°或40°,100°
3.等腰三角形一个角为120°,它的另 30°,30° 外两个角为_________________
动脑筋
练习
填空:在△ABC中,AB=AC, D 在BC上,
1、如果AD⊥BC,那么∠BAD = ∠______, CAD
注意!
想一想:
我们都知道,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 形。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等边三角 形有什么性质?
∵AB=AC=BC
∴ 推论:等边三角形三个内角相等,每一个 内角都等于60°.
练习
1.等腰三角形一个底角为75°,它的另外两个角 为______________ 75°, 30°
2.等腰三角形一个角为40°,它的另外
文字叙述
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 等(简称等边对等角)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 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 底边(简称三线合一)
几何语言Aຫໍສະໝຸດ BA 12 B D∵AB=AC
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上15.3.1等腰三角形课件(共20张PPT)
用一块等腰三角形板,在底边中点做一个记号D;再从顶点悬下一 个铅锤,把这块三角板放在横梁上,看看铅锤线是否通过点D,就 能检查这根横梁是否水平,你知道为什么吗?
用一块等腰三角形板,在底边中点做一个记号D;再 从顶点悬下一个铅锤,把这块三角板放在横梁上,看看 铅锤线是否通过点D,就能检查这根横梁是否水平,你 知道为什么吗?
D
B
C
E
关于撑伞的数学问题
已知:如图,AB=AC,DB=DC. 问:AD与BC有什么关系?
猜想:AD垂直平分BC 证明:
A
∵AB=AC,BD=CD,AD=CD
C
B D
∴△ABD≌△ACD(SSS) ∴∠BAD=∠CAD ∴AD垂直平分BC
等 腰 三 角 形 的 性 质
1、研究有关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 的问题,顶角平分线、底 三线合一 边中线,底边的高是常用 的辅助线; 等边对等角 2、熟练求解等腰三角形 的顶角、底角的度数; 等边三角形 3、掌握等腰三角形三线合 一的应用。 各角都为60º
同步练习
填空:在△ABC中,AB=AC, D 在BC上, CAD 1、如果AD⊥BC,那么∠BAD = ∠______, CD BD = ______ CD 2、如果∠BAD= ∠CAD,那么AD⊥BC ___, BD = ____ BC 3、如果BD=CD,那么∠BAD =∠ _____ CAD , AD⊥___,
B
C
• “等边对等角”必须在同 一个等腰三角形中才成立!
• “三线合一”是对等腰三角 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 中线和高而言的
要注意哦!
想一想:
我们都知道,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等边三角形有什 么性质? A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八年级数学上册课件(沪科版)
1、如图,关于△ABC,给出下列四组条件:
① △ABC 中,AB=AC;
② △ABC 中,∠B=56°,∠BAC=68°;
③ △ABC 中,AD⊥BC,AD 平分 ∠BAC;
④ △ABC 中,AD⊥BC,AD 平分边 BC.
∴ △ABC 是等腰三角形 “角平分线+平行线 是一种常见的基本图形
等腰三角形”
探究新知
思考 1:如何判断一个三角形是不是等边三角形?
猜想: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已知:如图,△ABC 中, ∠ A=∠B=∠C
A
求证:△ABC 是等边三角形
证明:∵ ∠A=∠B (已知)
∴ BC=AC (等角对等边)
请你判断 △ABC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解:△ABC 是等腰三角形. 理由如下:
∵ AE是 ∠DAC 的平分线
∴ ∠DAE=∠EAC (角平分线的定义)
∵ AE∥ BC
∴ ∠DAE=∠B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EAC=∠C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 ∠B=∠C
知识拓展:
∴ AB=AC (等角对等边)
拓展练习 2、如图 1,△ABC 中,∠ABC、∠ACB 的平分线交于 O 点,
过 O 点作 BC 平行线交 AB、AC 于 D、E. (1) 请写出图1中线段BD,CE,DE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
拓展练习 2、如图 1,△ABC 中,∠ABC、∠ACB 的平分线交于 O 点,
过 O 点作 BC 平行线交 AB、AC 于 D、E. (2) 如图 2,△ABC 若 ∠ABC 的平分线与 △ABC 的外角平分线
沪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5.3等腰三角形判定定理及其应用说课稿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审美观念,提高学生对几何美的鉴赏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对学生的了解和教学内容的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下:
教学重点:
1.等腰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及判定定理。
2.运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判断三角形是否为等腰三角形。
3.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3.课堂展示:鼓励学生将自己的发现和证明过程展示给全班同学,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4.评价与反思: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反思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促进学生的持续进步。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为了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我将采用以下方式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等腰三角形实物图片,如等腰三角形的屋顶、风筝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图形的特点。
(五)作业布置
课后作业布置如下:
1.巩固练习题:设计一定数量的练习题,旨在帮助学生巩固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及性质。
2.探究性问题:布置一道与等腰三角形相关的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其几何思维。
3.作业目的:通过课后作业,让学生自主巩固所学知识,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几何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3.使用不同颜色粉笔区分重点、难点和辅助信息,增强可读性。
(二)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预见到以下问题或挑战:
1.学生在理解判定定理的证明过程中可能遇到困难活运用。
3.课堂时间有限,可能无法充分满足所有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为应对这些问题,我将:
1.提供多个角度的解释和示例,帮助学生理解定理的证明。
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包括:
【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及推论》教案
第2课时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及推论和直角三角形中30°角的性质定理
教学目的:1、知识目标:会证明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2、能力目标:通过运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解决有关的问题,提高
运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对图形观察、发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学重点:等腰三角形判定定理及推论的探索。
教学难点:等腰三角形判定定理的证明和运用。
节前预习:1、叫等腰三角形;
2、叫等边三角形;
3、有一个角是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4、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那么它所对的
直角边等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巧用等腰三角形性质证明
等腰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也是常见的一种基本图形。
它除具有三角形的一切性质外,还有其特殊性质,这就是
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相互重合。
灵活巧用这些性质,可帮我们迅捷地证明一些几何问题。
例1如图1,AE是△ABC外角∠DAC的平分线,且AB=AC。
求证:AE∥BC。
证明:∵AB=AC,
∴∠B=∠C。
∴∠DAC=∠B+∠C=2∠B。
∵AE平分∠DAC,
∴∠DAC=2∠1。
∴2∠B=2∠1,∠B=∠1。
∴AE∥BC。
F
D
B C
图1图2
例2如图2,AD是△ABC的角平分线,DE、DF分别是△ABD、△ACD的高,连EF交AD于G。
求证:EG=FG,AD⊥EF。
证明:∵DE、DF分别是△ABD、△ACD的高,
∴∠DEA=∠DFA=90°。
∵∠1=∠2,AD=AD,
∴△ADE≌△ADF(AAS)。
∴AE=AF。
∵AD是△ABC的角平分线,
∴AG是等腰三角形△AEF的顶角平分线。
∴ AG 是等腰三角形△AEF 的底边上的高和底边上的中线。
∴ EG =FG ,AD ⊥EF 。
例3 如图3,AB =AC ,D 是AB 上一点,延长CA 到E ,使AE =AD 。
求证:ED ⊥BC 。
证明:过A 作AF ⊥BC 于F 。
∵ AB =AC ,AF ⊥BC 于F ,
∴ AF 是等腰△ABC 的底边上的高。
∴ AF 是等腰△ABC 的顶角平分线。
∴ ∠BAC =2∠1。
∵ AE =AD ,
∴ ∠2=∠E 。
∴ ∠BAC =∠E +∠2=2∠2。
∴ ∠1=∠2,ED ∥AF 。
∴ ED ⊥BC 。
E B
F B C C D
图3 图4
例4 如图4,△ABC 中,AD ⊥BC 于D ,AB +BD =DC 。
求证:∠B =2∠C 。
证明:在DC 上截取ED =BD ,连AE 。
∵ ∠ADE =∠ADB =90°,AD =AD,
∴ △ADE ≌△ADB (SAS )。
∴ ∠1=∠B ,AE =AB 。
∵ AB +BD =DC ,CE +ED =DC ,
∴ AB =CE 。
∴ AE =CE ,∠2=∠C 。
∴ ∠1=∠2+∠C =2∠C 。
∴ ∠B =2∠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