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化背景下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班化背景下小学数学自主学习的策略研究自主学习是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三大主要学习方式之一,它要求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激励者,把学生看作是一个个活生生的认知主体,充分地调动和培养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而小班化背景下的数学自主学习更应发挥其特有的优势,让学生更充分地分享各种教学资源,有更多的时间与教师交往、沟通,得到个别化的教学,更有效地实现由教师的“教”向学生的“学”转变,努力增加教师成功教学、学生主动学习的时间,提高教与学的时效,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产生自主学习需要
学生学习数学需要有内部动力,这种动力最有效的来自于学习需要。

只要学生有了学习数学的需要和愿望,就会产生一种积极的心理力量,从而激励和推动自己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在小班化背景下,教师要从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出发,做好课前调查,了解每一个学生知识起点和不同生活经验,然后对数学教材进行重组,精心创设富有情趣的数学教学情境和活动,使学生产生一种“非学不可”的强烈需求。

如在教学行程问题中的“相遇问题”时,教师先和全体学生一起研究“击掌的学问”,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击掌的规律:即两只手掌同时相向运动,相遇时发出掌声。

然后由此导入相遇应用题,学生在击掌的实践中不仅了解了相遇应用题的特征,更重要的是通
过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产生了强烈的自主探究的欲望。

二、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知识一般可以分为三类:第一是事实性知识;第二是技能性知识;第三是“获取知识的‘知识’”也就是学习的方法。

我们的教学其根本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取方法,能够进行知识的“再创造”,因此教师要充分重视学生学法的指导,不仅要教会知识,更要把科学的思维方法、学习方法纳入到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去,让学生能够灵活迁移,举一反三,从而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而小班化背景下,教生互动交流更为频繁,为学生学法的指导更是提供了便利。

1、明确学法要求。

有些学习方法是需要老师直接向学生指明要求,然后通过不断的训练而形成的。

例如预习的习惯,老师要教会学生怎样开展有效的预习:预习的内容、步骤等,让学生做到预习的目标明确,同时教师课前要充分地了解学生的预习状态,并结合学生预习开展个性化的数学教学。

这样学生的预习能力就能得到不断提升。

2、相机引导学法。

我们在备课时,往往非常注重知识目标,而把方法目标或疏忽或弱化。

其实我们的数学教师都应树立“方法更重于知识”这样一个理念,才能不忘学习方法的引导和迁移。

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我们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及其推导过程,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中能树立一种转化思想,即把未知图形通过一定的方法转化为已学
过的图形,然后再根据两者之间的联系推导出原图形的面积,学生只要掌握了这个方法,那么后面三角形、梯形甚至圆的面积,学生都能融会贯通,自主学习了。

3、正面示范学法。

学习方法学生一般都来自老师,教师要注意示范。

比如在教学应用题时,不管是例题的教学,还是讲析学生的质疑,教师都可以通过画图加以剖析,通过示范,让学生自觉形成“遇难题,先画图”这样的学习方法,这比老师单一无数次的强调可能效果要好得多。

4、适时归纳学法。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及时归纳学法,例如教学《圆的周长》时,就可以及时归纳“猜想-验证-应用”的学习方法。

三、引导主体参与,形成自主学习习惯
活动教学理论认为儿童只有具体地和主动地参与活动,使客体在活动中得到充分内化,这样才能得到真正的发展。

在小班化背景下,为教师和学生的交互作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小班化教学空间相对增加了,每个学生的教师关注率大大提高,学生有了更多的动手、动口、动脑主动参与的时间,也让教师和每个学生有了更多直面讨论、交流的机会,教师一方面要加强个别辅导,在课堂教学中要加强巡视,深入学生中间,在学生自学时、在学生小组交流中、在师生对话中教师都要进行个别引导,要关注每一个学生,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个性化的支持;其次可以实施分层作业,教师有条件针对学生不同情况设计一系列弹性作业,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程
度、水平来选择,教师实现面批,当堂反馈,从而培养每个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

例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时,我先出示一个长方体礼盒(如下图),要求把这个礼盒进行包装,并计算一下包装纸的大小;然后我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分小组合作操作,自主探究计算的方法;接着由各小组交流并汇报计算方法和结果,学生研究结果分别如下:
生1:6个面的面积分别相加;
生2:10×6×2+10×4×2+6×4×2=248平方厘米
生3:(10×6+10×4+6×4)×2=248平方厘米
生4:(4+6+4+6)×10+6×4×2=248平方厘米
生5:(10+4+10+4)×6+10×4×2=248平方厘米
第一种解法完全是根据表面积的意义得出的,是最浅显的方法;第二、三种则是在第一种的基础上,结合了长方体的特征(相对面面积相等)的简便算法,也是书上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的;我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了学生的思维过程;可没想到的是学生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第四、五种算法,这其实是结合长方体的展开图而得出的,是将立体图形直接转化为平面图形计算,是更抽象的一种计算方法。

因为这超出了我的预设,所以我直接让学生上黑板画出了这个长方体的展开图。

在整节课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基本上由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学习,自主发现,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在参与中求体验,在创新中求发展。

四、建立激励评价机制,提高自主学习积极性
1、提供安全、平等的自主学习环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感觉学习环境安全,师生关系平等和谐时,才能产生积极的自主学习态度和情感,能够使大脑的活动得到促进,从而使各种智力因素得到有效地激活。

在小班化背景下,教师首先要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正面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2、开展过程性评价。

重点围绕课堂教学,在自主学习的主题背景下确立全面的评价指标,着眼于学生的参与状态、品质和效果,可设计这样的评价表。

(转下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