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解度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九年级化学《溶解度》教案

九年级化学《溶解度》教案

九年级化学《溶解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溶解度的概念,能正确运用溶解度曲线表示溶解度。

2. 让学生掌握溶解度的四要素:溶解度、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溶解度曲线。

3.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运用溶解度曲线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溶解度的概念、溶解度曲线的特点及应用。

2. 教学难点:溶解度曲线的绘制及分析。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观察、讨论交流、讲解演示等教学方法。

2.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直观展示溶解度曲线。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烧杯、试管、滴定管等。

2. 实验试剂:硝酸钾、氯化钠等。

3. 溶解度曲线图。

4. 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的溶解现象,引导学生思考溶解度的概念。

2. 探究溶解度定义实验演示:观察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情况,记录溶解度数据。

学生讨论:分析实验现象,总结溶解度的四要素。

3. 绘制溶解度曲线教师指导:讲解溶解度曲线的绘制方法及意义。

学生实践:分组绘制不同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并分析曲线特点。

4. 应用溶解度曲线案例分析:利用溶解度曲线解决实际问题,如判断溶液是否饱和、预测固体物质的溶解情况等。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溶解度曲线在化学中的应用。

6. 课后作业布置练习题,巩固溶解度概念及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7. 板书设计溶解度的概念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溶解度曲线及应用六、教学内容与要求1. 让学生了解溶解度的影响因素,如温度、压力等。

2. 让学生掌握溶解度方程式的计算方法。

3.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溶解度变化规律的能力。

七、教学过程1. 探究溶解度的影响因素实验演示:观察硝酸钾在不同温度、压力下的溶解情况,记录溶解度数据。

学生讨论:分析实验现象,总结溶解度受温度、压力等因素的影响规律。

2. 溶解度方程式的计算教师讲解:溶解度方程式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学生实践:分组进行溶解度方程式的计算练习。

九年级下册化学《溶解度》教案

九年级下册化学《溶解度》教案

九年级下册化学《溶解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溶解度的概念,理解溶解度的四要素(一定温度、100g溶剂、饱和状态、溶解的质量)。

2. 能够运用溶解度曲线分析溶液的组成和变化。

3.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溶解度的概念,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2. 难点:溶解度曲线的解读,溶解度与溶液组成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溶解度的内涵。

2. 运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溶解度的变化。

3. 采用案例分析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烧杯、试管、量筒、搅拌棒、固体溶质、溶剂。

2. 课件:溶解度曲线图、相关动画。

3. 教学资源:溶解度实验报告单、问题讨论稿。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的溶解现象,引导学生关注溶解度。

2. 探究溶解度概念实验演示:在不同温度下,观察固体溶质在100g溶剂中的溶解情况。

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分析溶解度的变化规律。

3. 讲解溶解度四要素解释一定温度、100g溶剂、饱和状态、溶解的质量的含义。

4. 绘制溶解度曲线学生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溶解度曲线。

5. 应用溶解度曲线分析溶解度曲线与溶液组成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6.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溶解度的概念及应用。

7. 作业布置设计一道关于溶解度的应用题,巩固所学知识。

8. 板书设计溶解度的概念一定温度100g溶剂饱和状态溶解的质量9. 课后反思10.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实验操作技能,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教学内容与要求1. 掌握溶解度的基本单位(克/100克溶剂)和表示方法。

2. 能够运用溶解度曲线比较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大小。

3. 理解溶解度与溶液浓度的关系。

七、教学过程1. 溶解度的基本单位讲解溶解度的单位(克/100克溶剂)及其表示方法。

2. 溶解度曲线的比较展示多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引导学生分析并比较它们的溶解度。

溶解度化学教案

溶解度化学教案

溶解度化学教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总结、策划方案、演讲致辞、报告大全、合同协议、条据书信、党团资料、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y, planning plan, speeches, reports, contracts and agreements, articles and letters, party and group material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溶解度化学教案溶解度化学教案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需要用到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溶解度教案(二)2篇

溶解度教案(二)2篇

溶解度教案(二)溶解度教案(二)精选2篇(一)教学目的:1. 理解溶解度的概念和根本原理;2. 掌握溶解度的计算方法;3. 可以应用溶解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内容:1. 溶解度的概念和意义;2. 影响溶解度的因素;3. 溶解度的计算方法;4. 溶解度的应用。

教学方法:1. 讲授法:介绍溶解度的概念和原理,讲解计算方法和应用;2. 实验法:进展几个简单的溶解实验,观察和记录溶解现象;3. 讨论法:引导学生进展溶解度的计算和应用问题的讨论,加深对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示意图,引导学生回忆溶解的概念和条件。

2. 讲解:介绍溶解度的概念和意义,解释影响溶解度的因素〔温度、压力、溶质种类等〕。

3. 实验:进展几个简单的溶解实验,观察和记录溶解现象,通过实验结果引发学生对溶解度计算的考虑。

4. 计算:讲解溶解度的计算方法,给出一些例题进展讲解和解答。

5. 应用:结合生活实例或其他学科知识,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一些溶解度应用问题。

6. 总结:归纳溶解度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应用要点,强调关键点和易错点。

7. 作业:布置相关作业,稳固所学知识。

教学辅助工具:1. 例如图或实验装置:用于讲解和展示溶解现象;2. 计算器:用于溶解度的计算;3. 教材或教学课件:用于辅助教学和学生复习。

评估方法:1.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的计算和应用问题,检查学生对溶解度概念和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2.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撰写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实验现象和计算结果的分析才能和表达才能。

教学拓展:1. 涉及溶解度的相关学科知识,如物理化学、地球科学、生活科学等;2. 引导学生开展更多的实验探究,加深对溶解现象的理解和应用才能;3. 进一步讨论溶解度的实际应用,如提纯技术、药品制剂等。

溶解度教案(二)精选2篇(二)教案:溶解度〔一〕教学目的:1. 理解溶解度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2. 掌握影响溶解度的因素。

九年级化学下册《溶解度》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下册《溶解度》教案、教学设计
五、作业布置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巩固本节课所学的溶解度知识,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学生完成课后习题中关于溶解度的计算题,要求学生准确理解题意,规范解题步骤,提高解题能力。
2.设计一道关于溶解度实验的方案,要求学生结合课堂所学,选择适当的实验材料、步骤和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操作能力。
3.请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溶解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的小短文,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举例说明溶解度对生活的影响,提高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九年级化学下册《溶解度》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溶解度的定义,理解溶解度与溶液浓度的关系,能够运用溶解度概念解释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
2.掌握溶解度的表示方法,能够正确读取溶解度曲线,并运用溶解度曲线解决实际问题。
3.了解温度、压力等外界因素对溶解度的影响,能够预测在不同条件下溶解度的变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重难点: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认识到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教学设想
1.针对教学重难点,采用以下教学策略:
(1)引入生动案例,激发学生兴趣。通过引入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让学生认识到溶解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2)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形象直观地展示溶解度曲线、实验操作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四)课堂练习,500字
为了巩固所学知识,我会设计一些课堂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这些练习题将包括溶解度曲线的识别、计算溶解度、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等。我会提供及时的反馈,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巩固正确概念。
(五)总结归纳,500字
在课程的最后,我会带领学生进行总结归纳。首先,我会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溶解度概念、溶解度曲线、外界因素对溶解度的影响等关键知识点。然后,我会让学生分享他们在小组讨论和课堂练习中的收获和体会。

溶解度教学设计

溶解度教学设计

溶解度教学设计溶解度教案篇一知识目标:1.使学生理解溶解度的概念,了解温度对一些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影响;了解溶解度曲线的意义;2.使学生对气体溶解度受温度、压强的影响关系,有一个大致的印象;3.使学生掌握有关溶解度的几种基本计算。

能力目标:会利用溶解度曲线查找常见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和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

情感目标:通过对不同物质溶解度的比较和外界条件对物质溶解度的影响的分析,体会事物内外因关系和质变与量变辩证关系。

教学建议关于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有两种表示方法,一种是列表法,如教材中表7-1;另一种是坐标法,即在直角坐标系上画出坐标曲线,如课本图7-1。

可以先向学生说明溶解度曲线绘制原理(不要求学生绘制),再举例讲解如何应用这种曲线图。

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表示如下几种关系:(1)同一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不同溶解度的数值;(2)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时的溶解度数值;(3)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的大小;(4)比较某一温度下各种物质溶解度的大小等。

进行这些分析之后,教师还可以就某物质在曲线上的任一点,请同学回答其表示的含义,来验证学生是否已了解溶解度曲线。

例如,横坐标是60,纵坐标是110的点表示什么含义。

学生应该回答(1)代表60℃时硝酸钾在水中的溶解度是110克;(2)代表60℃时,100克水里,达到饱和时可溶解硝酸钾100克等等。

当然,可以提出教材中表7-l中未列出的温度,例如让学生说出35℃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多少,这时学生可以利用溶解度曲线顺利地作出回答,使学生体会到曲线图在这方面所表现的特点。

关于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区别与联系物质的溶解性与物质的溶解度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为了使学生深刻理解溶解度的概念,就必须先了解物质溶解性的知识,在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区分这两个概念。

物质的溶解性,即物质溶解能力的大小。

这种能力既取决于溶质的本性,又取决于它跟溶剂之间的关系。

不论其原因或影响物质溶解能力的因素有多么复杂,都可以简单地理解为这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

《溶解度》教案

《溶解度》教案

《溶解度》教案掌握溶解度对于学习化学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方法对于学生的学习成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一份名为《溶解度》的教案,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效果,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溶解度的知识。

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了解溶解度的概念以及其影响因素;2.了解公式C= n/V的含义,能够使用该公式计算溶液的浓度;3.掌握溶质中解离出溶解度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于:1.掌握溶解度的概念;2.掌握公式C= n/V的应用;3.学会计算溶解度的方法。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在于:1.如何解释溶解度的概念,以及其与温度、压强等因素的关系;2.如何正确计算溶液的浓度以及溶质中解离出溶解度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分为三个环节:导入、讲解和练习。

1.导入教师可以使用洛阳玻璃花的实例来引起学生对溶解度的兴趣。

或者可以让学生观察一些化学实验现象,如溶液的变化,从而引导学生思考溶解度的概念。

2.讲解2.1 概念讲解讲解溶解度的概念和影响因素,如温度、压强和溶质种类等,可以结合定量和定性的方法进行。

2.2 公式的讲解通过实际案例,教师可以讲解公式C= n/V的应用方法。

同时,需要向学生讲解浓度和摩尔浓度的区别,并在讲解中举例操作。

2.3 溶解度计算讲解如何计算溶解度,可以通过实际计算溶解度的过程来进行。

需要向学生讲解溶解度的计算方法,同时需要教授溶解度计算过程中的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3.练习为了检测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教师可以组织练习环节。

练习分为定量计算和定性描述两种。

定量计算环节可以让学生亲自计算溶解度或浓度,而定性描述环节可以让学生描述一些溶质在不同条件下的溶解度。

四、教学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如下手段:1.展示实验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2.提供适当的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概念;3.使用多媒体工具来呈现教学内容;4.引导学生自我探究。

九年级化学溶解度教案

九年级化学溶解度教案

九年级化学溶解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溶解度的概念,能正确运用溶解度曲线来描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变化。

2. 使学生掌握溶解度的四要素:溶解度、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溶解度曲线。

3. 培养学生运用溶解度曲线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溶解度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

2. 溶解度曲线的绘制及其应用。

3.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溶解度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溶解度的概念,溶解度曲线的绘制与应用。

2. 难点:溶解度曲线的解读,运用溶解度曲线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溶解度的内涵。

2. 利用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溶解度的变化。

3. 运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利用溶解度曲线,分析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溶解度的关系。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溶解度的概念。

2. 探究:分组讨论,让学生了解溶解度的四要素。

3. 实验:设计实验,观察固体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变化。

4. 讲解:讲解溶解度曲线的绘制方法及其应用。

5. 练习:利用溶解度曲线解决实际问题,如判断溶液是否饱和等。

7. 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溶解度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实验观察: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能力,以及对溶解度变化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 练习题:分析学生完成练习题的情况,评估其对溶解度曲线的绘制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拓展:1.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加深学生对溶解度的认识。

2.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如访问化工厂,了解溶解度在生产中的应用。

3. 开展溶解度知识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确保溶解度相关的知识点全面、系统地呈现。

2. 反思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3. 反思教学评价:完善评估体系,准确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溶解度教学设计方案

溶解度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理解溶解度的概念,掌握溶解度的计算方法;(2)了解影响溶解度的因素,包括温度、溶剂、溶质等;(3)学会利用溶解度进行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实验、归纳、总结的能力;(2)提高学生运用溶解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科学的情感;(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溶解度的概念及计算方法;2. 影响溶解度的因素;3. 溶解度在物质分离和提纯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糖溶解在水中、盐溶解在水中等,引导学生思考溶解度的概念。

2. 讲解溶解度的概念及计算方法(1)讲解溶解度的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溶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2)讲解溶解度的计算方法:溶解度(g)= 溶质质量(g)/ 溶剂质量(g);(3)举例说明溶解度的计算。

3. 讲解影响溶解度的因素(1)温度:一般来说,固体溶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气体溶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2)溶剂:不同的溶剂对同一溶质的溶解度不同;(3)溶质:不同的溶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

4. 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演示溶解度在物质分离和提纯中的应用,如结晶法、蒸发法等。

5. 学生分组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总结规律。

6. 总结归纳引导学生总结溶解度的概念、计算方法、影响因素及在物质分离和提纯中的应用。

7.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难点。

8. 课后作业布置与溶解度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实验操作等表现;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实验报告的完整性、准确性;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溶解度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理论讲解、实验演示、学生分组实验等多种教学方式,使学生对溶解度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

溶解度教案(优秀5篇)

溶解度教案(优秀5篇)

溶解度教案(优秀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计划大全、策划方案、报告大全、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条据文书、作文大全、教案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plan summarie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insights, speeches, written documents, essay summaries, lesson plan material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溶解度教案(优秀5篇)一个好的教学设计是一节课成败的关键,要根据不同的课题进行灵活的教学设计。

初中化学溶解度分析教案

初中化学溶解度分析教案

初中化学溶解度分析教案
主题:溶解度分析
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溶解度的概念,掌握溶解度的影响因素,并能够进行溶解度实验。

教学内容:
一、溶解度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1. 溶解度的定义: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单位溶剂中最多能溶解的溶质的量。

2. 影响溶解度的因素:溶剂的种类、溶质的种类、温度、压强等因素会影响溶解度。

二、溶解度实验
1.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2. 实验材料:试管、烧杯、溶质、溶剂、温度计等。

3. 实验步骤:
a. 取一定量的溶剂于烧杯中,加热至一定温度。

b. 按比例向烧杯中加入溶质,搅拌均匀。

c. 观察溶质是否完全溶解,记录所加入的溶质量。

d. 改变温度、溶质种类等条件,重复实验步骤。

4. 实验结果分析:根据实验结果,总结影响溶解度的因素,并进行讨论。

作业:回答以下问题
1. 什么是溶解度?它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2. 在什么条件下溶质能够完全溶解?
3. 如何通过实验获取溶解度的数据?
扩展:请学生自行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不同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并进行总结。

评价:根据学生的实验报告、个人回答和扩展性的知识总结,对学生的理解程度和实验技能进行评价。

溶解度化学教案设计

溶解度化学教案设计

溶解度化学教案设计溶解度是指单位溶剂中单位温度下溶质在溶剂中的最大溶解量,是溶解过程的重要物理性质。

在化学教学中,溶解度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通过溶解度的学习可以深入了解溶解现象和溶解过程,加深学生对溶液的理解。

以下是针对溶解度化学教案的设计,供参考:教案目标:1.了解溶解度的概念及影响溶解度的因素;2.掌握溶解度的计算方法和表示方法;3.能够分析不同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规律。

教学重点:1.溶解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影响溶解度的因素。

教学难点:1.影响溶解度的因素;2.不同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规律。

教学准备:1.教学PPT;2.实验装置和试剂。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1.提问:你有没有喝过加糖的水或者加盐的水?加入糖或盐后,水中的糖或盐消失在哪里了?为什么?2.引导学生思考:通过相互作用使溶质与溶剂分子混合称为溶解。

那么,溶解的程度是否有限制呢?为什么溶质在溶液中有时溶解完全,有时溶解不完全呢?Step 2:概念讲解(15分钟)1.基本概念:介绍溶解度的概念,强调溶解度是单位溶剂中单位温度下溶质在溶剂中的最大溶解量。

2.影响溶解度的因素:温度、压力、溶质的种类和溶剂的种类。

3.溶解度的计量方法:用质量分数或物质量与溶剂质量比值来表示溶解度。

Step 3:实验演示(20分钟)1.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不同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规律。

2.实验步骤:分别取一些溶质(如NaCl、Na2CO3、CuSO4等)和溶剂(如水、酒精、醋酸等),将其分别加入不同烧杯中,观察溶质的溶解情况。

3.实验数据记录和分析:让学生记录实验结果,并分析不同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规律。

Step 4:概念巩固(15分钟)1.布置练习题:给学生布置一些关于溶解度计算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计算溶解度。

2.学生讨论:学生可以对练习题进行讨论,互相提问和解答,加深对溶解度的理解。

Step 5:知识扩展(20分钟)1.溶解度的应用:介绍溶解度在化学领域的应用,如晶体生长、药物制剂以及化学反应等。

九年级下册化学《溶解度》教案

九年级下册化学《溶解度》教案

九年级下册化学《溶解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溶解度的概念,掌握溶解度的四要素(溶解度、温度、溶剂、溶液状态)。

2. 能够运用溶解度曲线分析溶液的组成和转化。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溶解度的概念及四要素。

2. 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1. 溶解度曲线的解读。

2. 溶液组成的判断。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溶解度的含义。

2. 利用溶解度曲线,分析溶液的组成和转化。

3. 案例分析法,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溶解度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溶解度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溶解度的定义及四要素,让学生理解溶解度的基本概念。

3. 引导学生观察溶解度曲线,分析溶液的组成和转化。

4. 案例分析:利用溶解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5. 课堂练习:发放练习题,检测学生对溶解度的掌握程度。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溶解度的测量方法和单位。

2. 能够运用溶解度曲线比较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大小。

3.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重点:1. 溶解度的测量方法和单位。

2. 溶解度曲线的绘制和分析。

八、教学难点:1. 溶解度单位的换算。

2. 溶解度曲线的绘制。

九、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溶解度的测量过程。

2. 利用溶解度曲线,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十、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溶解度的测量方法和单位,让学生掌握溶解度的基本测量技巧。

3. 演示实验:进行溶解度实验,让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数据。

4. 分析实验结果:引导学生利用溶解度曲线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5. 案例分析:利用溶解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6. 课堂练习:发放练习题,检测学生对溶解度的掌握程度。

8.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溶解度》教案(4篇)

《溶解度》教案(4篇)

《溶解度》教案(4篇)《溶解度》优秀教案篇一一、设计思想:传统教学模式把溶解度概念强加给学生,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并不深刻。

本节课从比拟两种盐的溶解性大小入手,引发并活泼学生思维,设计出合理方案,使其主动地发觉制约溶解度的三个条件,然后在教师引导下绽开争论,加深对条件的熟悉。

这样设计,使以往学生被动的承受转化为主动的探究,充分调动了学生擅长发觉问题,勇于解决问题的积极性,表达了尝试教学的根本观点: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尝试,并尝试胜利。

通过不同物质在一样温度下,溶解度的比拟,让学生区分易溶、可溶、微溶、难溶。

通过画出一样物质在不同温度下溶解度曲线图,总结出固体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变化规律。

通过喝可乐的生活阅历,以及书上的图表,让学生进一步得到气体物质溶解度的变化规律。

从而培育学生自学力量,阅读查找数据力量和比拟分析力量。

二、教学目标1、学问与技能(1)理解影响溶解度的因素和溶解度的含义。

(2)知道并能使用溶解度曲线。

(3)把握固体、气体的溶解度变化规律。

2、过程与方法(1)在区分物质易溶、可溶、微溶、难溶,体验比拟的方法,。

(2)在总结物质溶解度的变化过程中,应用图表的方法。

(3)培育自学、阅读、查找有关数据的力量和分析力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肯定和相对的辨证关系。

三、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溶解度概念;画溶解度曲线图。

教学难点:通过溶解度曲线图分析问题。

四、教学用品仪器:烧杯、玻璃棒、酒精灯、石棉网用品:可乐、雪碧[来媒体:投影五、教学方法:尝试教学法 [来六、教学流程七、教学过程:1、[复习引入][问题1]:不同物质在水中溶解力量是否一样?举例说明。

[问题2]:那么,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力量是否一样?[教师总结]:物质溶解力量不仅与溶质有关,也与溶剂性质有关。

通常我们将一种物质在另一种物质中的溶解力量叫溶解性。

2、[争论]:如何比拟蔗糖、食盐的溶解性大小?分组争论5分钟左右,拿出试验方案。

(说明:放给学生充分的争论时间,并鼓舞他们畅所欲言,相互纠错与补充,教师再赐予适时的提示与总结。

溶解度教学设计(共7篇)

溶解度教学设计(共7篇)

溶解度教学设计〔共7篇〕第1篇:《溶解度》教学设计《溶解度》教学设计【摘要】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是很重要的,《溶解度》这节课为我们展示了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也为学生学习化学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在前面几个专题的学习中,学生接触了一些试剂,比方稀硫酸、盐酸等,它们都是溶液。

本章专门安排学生集中和系统地学习溶液知识,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下一章将要学习酸、碱、盐,有关它们之间的化学反响几乎都是在溶液中发生的,因此,要明确告诉学生,本专题的内容在整个初三化学学习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作为学生一定要系统地掌握好本专题的内容,为后面的学习打下良好的根底。

溶解度是溶液的根底知识。

在溶液的学习对于经常遇到的易溶、微溶、难溶等现象做出比拟明确的解释。

也为过滤、结晶内容的学习提供了理论根底。

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溶解度的概念。

2.了解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并能查出某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

3.常识性介绍温度、压强对气体溶解度的影响。

情感目标:1、培养从量的方面研究化学知识的科学态度2、培养内、外因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能力目标:根据溶解度曲线,查阅物质的溶解度,并能解释一些简单问题。

3、教学重点和难点及关键。

教学重点:建立溶解度的概念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和应用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概念本节课的关键: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溶解度概念的含义。

【学情分析】学生已学了溶液的形成,虽然对于一般物质溶解后形成溶液的现象比拟熟悉,但是从定量的角度去认识物质的溶解性以及溶液的种种状态却很少思考。

对生活中的现象虽熟悉却不一定会解释,如家里冲糖水时,加到一定量时就不再溶了等等,所以本节课通过一些生活中实例引入本课的内容,学生比拟感兴趣;再精心设计几个小实验加深对溶解度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本节课的内容应该是很容易的。

【教学策略】教法和学法:1、本节课从饱和溶液的概念出发,通过演示和补充实验的比照,采取讨论的形式,运用联想、比照方法,总结固体物质的溶解能力的比拟方法,得出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概念。

《溶解度》教案两篇

《溶解度》教案两篇

《溶解度》优秀教案两篇一、第一篇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溶解度的概念,掌握溶解度的四要素:溶解度、温度、溶剂、溶质。

2. 能够运用溶解度曲线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交流能力。

【教学内容】1. 溶解度的定义及四要素。

2. 溶解度曲线的特点及应用。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溶解度的概念。

2. 讲解:讲解溶解度的定义及四要素,让学生理解溶解度的内涵。

3. 演示: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溶解度的变化。

4. 探讨:引导学生分析溶解度曲线的变化规律,探讨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

5. 练习:让学生运用溶解度曲线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了解学生对溶解度的理解程度。

2. 通过练习题,检验学生运用溶解度曲线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第二篇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溶解度的概念,掌握溶解度的四要素。

2. 能够运用溶解度曲线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交流能力。

【教学内容】1. 溶解度的定义及四要素。

2. 溶解度曲线的特点及应用。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溶解度的概念。

2. 讲解:讲解溶解度的定义及四要素,让学生理解溶解度的内涵。

3. 演示: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溶解度的变化。

4. 探讨:引导学生分析溶解度曲线的变化规律,探讨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

5. 练习:让学生运用溶解度曲线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了解学生对溶解度的理解程度。

2. 通过练习题,检验学生运用溶解度曲线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第三篇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溶解度的概念,掌握溶解度的四要素。

2. 能够运用溶解度曲线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交流能力。

【教学内容】1. 溶解度的定义及四要素。

2. 溶解度曲线的特点及应用。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溶解度的概念。

九年级化学《溶解度》教案设计

九年级化学《溶解度》教案设计

九年级化学《溶解度》教案设计第一章:溶解度的概念引入1.1 教学目标:了解溶解度的定义及表示方法,理解溶解度的四要素。

1.2 教学内容:1.2.1 溶解度的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溶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所溶解的溶质质量。

1.2.2 溶解度的表示方法:溶解度用“S”表示,单位为“g”。

1.2.3 溶解度的四要素:温度、溶剂量、溶质质量、饱和状态。

1.3 教学方法:1.4 教学步骤:1.4.1 引导学生回顾固液混合物的概念,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在一定温度下,溶质能否无限溶解在溶剂中?1.4.2 展示实验:在不同温度下,观察溶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引导学生发现溶解度的变化规律。

1.5 作业布置:完成练习题,巩固溶解度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第二章:溶解度的曲线2.1 教学目标:了解溶解度曲线的特点及应用,学会阅读溶解度曲线。

2.2 教学内容:2.2.1 溶解度曲线的特点: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解度曲线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2.2.2 溶解度曲线的应用:通过溶解度曲线判断溶液的组成,分析溶解度变化规律。

2.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溶解度曲线,解决实际问题。

2.4 教学步骤:2.4.1 引导学生回顾溶解度的定义,让学生了解溶解度曲线与溶解度的关系。

2.4.2 展示实验:在不同温度下,观察溶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并绘制溶解度曲线。

2.4.3 分析溶解度曲线的特点,让学生学会阅读溶解度曲线。

2.4.4 实例分析:通过溶解度曲线判断溶液的组成,分析溶解度变化规律。

2.5 作业布置:完成练习题,巩固溶解度曲线的特点及应用。

第三章:溶解度的计算3.1 教学目标:掌握溶解度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溶解度解决实际问题。

3.2 教学内容:3.2.1 溶解度的计算公式:S = (m溶质/ m溶剂) ×100%3.2.2 溶解度的计算步骤:确定实验条件,称量实验数据,计算溶解度。

3.3 教学方法: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实验,掌握溶解度的计算方法。

溶解度化学教案范文

溶解度化学教案范文

溶解度化学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了解溶解度的概念,能运用溶解度曲线进行分析。

2. 掌握溶解度的四要素:温度、压力、溶剂和溶质。

3. 能够预测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变化。

4. 能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和记录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变化。

二、教学内容1. 溶解度的定义及表示方法。

2. 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

3. 溶解度的四要素。

4.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变化实验。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溶解度的概念、溶解度曲线的应用、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变化实验。

2. 难点:溶解度曲线的绘制和分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溶解度的相关知识。

2. 利用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 运用多媒体教学,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溶解度的概念和溶解度曲线。

五、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烧杯、玻璃棒、温度计、压力计、溶剂和溶质。

2. 实验材料: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图。

3. 多媒体教学设备。

4. 教案、PPT、实验指导书等教学资源。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溶解度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讲解溶解度的定义、表示方法,引导学生理解溶解度的四要素。

3. 演示实验:进行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变化实验,让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4. 讨论:分析实验结果,引导学生运用溶解度曲线进行分析和预测。

5. 练习:让学生绘制溶解度曲线,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评价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溶解度概念的理解。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 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溶解度曲线的绘制和分析。

八、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探讨溶解度与实际生产、生活的关系。

2. 介绍溶解度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药物制剂、化工生产等。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研究,探讨溶解度规律的发现历程。

九、教学反思2. 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调整教学策略。

3. 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十、课后作业1. 绘制一种常见固体的溶解度曲线。

化学教学设计模板【优秀10篇】

化学教学设计模板【优秀10篇】

化学教学设计模板【优秀10篇】化学溶解度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溶解度的概念,了解温度对一些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影响,了解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2.使学生大致了解气体溶解度与温度、压强的关系。

3.使学生掌握有关溶解度的几种基本计算。

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建立溶解度的概念,掌握溶解度的基本计算。

2.难点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概念,溶解性与溶解度的区别,掌握有关溶解度的计算方法。

教具溶解度曲线挂图、小黑板。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复习提问】(1)什么叫饱和溶液?不同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浓稀程度是不是一样?(2)怎样使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引入新课】在相同条件下,有些物质容易溶解在水里,而有些物质难溶解,也就是说各种物质在水里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板书】一、溶解性: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

1.溶解性大小跟溶质、溶剂的性质、结构有关。

【讲解】如食盐容易溶解在水里。

油脂和汽油都属于有机化合物,油脂容易溶解在汽油里。

(因此可用汽油去油污)2.不同的物质在同一溶剂里溶解性不同。

【讲解】如相同质量的'水里,蔗糖比食盐溶解的量多。

3.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里溶解性不同。

【讲解】如碘在酒精里容易溶解而在水里难于溶解。

因此医药上用酒精来配制碘酒。

4.物质溶解性常分为“易溶”、“可溶”、“微溶”、“难溶”四种情况。

【讲解】物质的溶解性易受温度的影响,因此,讲物质的溶解性要规定一定的条件,除了温度外,物质溶解的量还跟溶剂量的多少有关,因此,也要规定一定的溶剂量。

为了定量描述物质溶解性的大小必须用一个尺度来衡量,这就是溶解度。

【板书】二、固体的溶解度1.溶解度的定义【指导阅读】课本内容。

2.固体溶解度的“温、饱、剂、质”四要素。

【讲解】(1)因为温度变化对溶解度大小有影响,所以要指出“在一定的温度下”。

(2)各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需要对溶剂量制定一个标准。

规定用“100g”溶剂作标准。

(3)因为每种物质在同一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和不饱和状态时,溶解的量不相同,所以规定不同固体物质溶解度都应该达到饱和状态。

初中溶解度优秀教案

初中溶解度优秀教案

初中溶解度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溶解度的概念,掌握溶解度的四要素(溶解度、温度、溶剂、溶质)。

2. 让学生了解影响溶解度的因素,能够运用溶解度曲线分析问题。

3. 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溶解度的概念及四要素。

2. 影响溶解度的因素。

3. 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溶解度的概念,激发学生兴趣。

2. 讲解溶解度的定义: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溶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所溶解的溶质质量。

强调溶解度的四要素:溶解度、温度、溶剂、溶质。

3. 探讨影响溶解度的因素:内在因素(溶质的性质、溶剂的性质)、外部因素(温度、压力)。

4. 实验演示:通过实验现象,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溶解度的变化。

例如,在不同温度下,观察硝酸钾的溶解度变化。

5. 溶解度曲线的绘制和应用:讲解溶解度曲线的基本含义,引导学生学会阅读溶解度曲线,并能够运用溶解度曲线分析问题。

6.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7. 总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溶解度的四要素和影响溶解度的因素。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

2. 利用实验现象,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溶解度的概念。

3. 运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 采用溶解度曲线法,帮助学生分析问题。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

2. 练习题:评估学生在练习题中的表现,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问题分析能力。

通过这份优秀教案,我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溶解度这一概念,培养他们在实验操作、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方面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教学设计学科名称: 课题2 溶解度(初中化学九年级)
2.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
本班90%的学生来自于农村,知识面狭窄,学生基础比较差,在讲授课程时,精讲精练,认真分析,多一份耐心,达到知识的巩固。

3.教学内容分析:本节内容来自于生活,只看知识确实很抽象,但理论联系生活,内容很好理解,因此,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就是在探究实验的基础上多举生活实例。

4.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含义。

(2)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关系。

(3)了解溶解度的含义,能从溶解度曲线图中获取相关的信息。

(4)知道影响气体溶解性的因素,能利用气体溶解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有关的一些现象。

过程与方法
(1)学习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并能归纳出相应的概念。

(2)学习通过实验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2)树立实事求是的观点。

(3)初步学习运用数据、表格、图像等进行定量研究的方法。

5.教学难点分析
重点
(1)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2)固体物质的溶解度的含义。

(3)利用溶解度曲线获得相关信息。

难点
(1)正确理解饱和溶液的概念。

(2)利用溶解度曲线获得相关信息。

6.教学课时:两课时
7.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复习导入】什么叫溶液?溶液是由什么组成的?氯化钠溶液是由哪两部分组成的?
二、合作探究
第一课时
(一)饱和溶液
1.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提问】氯化钠溶液是由氯化钠加入水中搅拌溶解而成的,那么,在一定量的水中能否无限制的溶解食盐呢?
【过渡】要验证对实验的猜想大家就要动手亲自实验。

【探究】课件展示教材第33页实验9-5和实验9-6
1.取20mL水加入到烧杯中
2.用硝酸钾代替氯化钠进行下面实验
【交流】学生实验后,相互交流实验现象和结论。

【总结】1.在一定温度下,氯化钠不能无限制的溶解,水量影响氯化钠的溶解量。

2.在一定量的水中,硝酸钾也不能无限制的溶解在水中,温度影响硝酸钾的溶解量。

【提问】如果不指明温度和溶剂的量,能否说某物质在水中最多溶解多少呢?
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可以看出,物质在溶剂中是否还能继续溶解一定要说明其前提条件就是温度和溶剂的量。

我们把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中,不能再继续溶解某物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相反能继续溶解该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课件展示】
一、饱和溶液
1.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含义
【提问】向你们在实验中得到的一定温度下的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中再加入少量的硝酸钾,能溶解吗?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饱和溶液是相对于一定温度、一定量溶剂和某种溶质,在加入其他溶质仍能继续溶解。

2.溶液是否饱和的判断
【提问】如何通过外观判断溶液是否饱和呢?
总结:判断溶液是否饱和从概念来看是判断溶液是否还能继续溶解。

从外观上来看如果溶液底部存在未溶完的物质,说明溶液在此温度下,不能再溶解该溶质,肯定是饱和溶液;如果溶液中不存在未溶完的物质,那么所得的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

【课件展示】随堂练习
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过渡】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是相对的,也就是说在一定条件下二者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请同学们分析一下我们在刚才的实验过程中,当硝酸钾不能再继续溶解后我们怎样使后,加入的固体又溶解了?
【提问】那如何使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呢?
有没有办法使溶液中的溶剂减少一些呢?我们具体可以怎样来操作呢?【课件展示】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一般情况下)
【过渡】不饱和硝酸钾溶液降低温度(或蒸发溶剂)能得到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如果是饱和的硝酸钾溶液进行降低温度(或蒸发溶剂)会有怎样的现象呢?同学们利用我们实验探究得到的硝酸钾溶液进行一下实验,看一看会有什么结果呢?
【师述】溶质在溶液中过剩以晶体形式析出的这一过程叫做结晶,降低温度析出晶体叫降温结晶或冷却热的饱和溶液结晶;蒸发溶剂析出晶体叫蒸发结晶。

【引导】人们利用海水晒盐就是利用日光蒸发海水中的氯化钠从溶液中结晶析出。

【播放视频】海水晒盐
三、课堂小结
说感受谈收获(学生归纳总结),鼓励学生谈学习本节课的体会。

第二课时
二、溶解度
【复习导入】什么是饱和溶液?
【情境激疑】比较氯化钠和硝酸钾二者那种物质在水中溶解的质量大,大家来讨论一下还需要限定哪些条件呢?为什么呢?
1.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新课导入】今天我们来学习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就可以用来比较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大小。

【建立概念】课件展示
一、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1.定义:我们把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克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索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溶解度。

说明:溶解度四要素----温度、溶剂量、饱和状态、单位(克)
【课件展示】随堂练习
【深化概念】由分析可知,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主要因素有:内因(溶质溶剂的性质)外因(温度)。

【过渡】当溶质和溶剂固定,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可知溶解度是温度的函数。

【指导阅读】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36-37页,学习表示溶解度的两种方法:列表法和图像法。

【探究】根据硝酸钾的溶解度做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

2.溶解度曲线
【讲述】溶解度曲线的特点:①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②有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很大,如硝酸钾;有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很小,如氯化钠;③极少数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氢氧化钙。

【应用与拓展】根据溶解度曲线,你还能得到那些信息?
【课件展示】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1)溶解度曲线上的点:表示点所对温度时该物质的溶解度。

(2)交的含义:表示交点所对温度时不同物质溶解度相同。

(3)趋势:曲线越陡说明该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越大。

(4)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的物质常用降温结晶法提纯。

(5)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的物质常用蒸发结晶法提纯。

【过渡】溶解度可以准确的表示某物质某温度下溶解的最大量,而溶解性是粗略表示物质溶解能力大小的概念,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36页,画出一条数轴表示溶解性与溶解度的关系。

3.气体溶解度
【提问】生活中气体溶于水的实例。

对比气体物质溶解度与固体物质溶解度的不同。

【总结】气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

三、课堂小结
【说体会谈收获】学生按小组谈谈在今天学习中的体会和收获。

8.板书设计
课题2 溶解度
一、饱和溶液
1.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含义
2.判断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在一定条件下,溶质是否能继续溶解。

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一般情况下)
4.结晶蒸发结晶降温结晶
二、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1.概念:我们把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克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索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溶解度。

说明:溶解度四要素----温度、溶剂量、饱和状态、单位(克)
2.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1)溶解度曲线上的点:表示点所对温度时该物质的溶解度。

(2)交的含义:表示交点所对温度时不同物质溶解度相同。

(3)趋势:曲线越陡说明该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越大。

(4)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的物质常用降温结晶法提纯。

(5)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的物质常用蒸发结晶法提纯。

三、气体的溶解度
气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

9.作业安排:1.完成课后习题,并将相应的配套练习做完;
2.预习下一课的内容,并完成导学案。

【教学反思】采取探究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体会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法,整节课知识点思路清晰,学有方向;同时让学生认识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思想。

但是不足之处是:学生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关系还有疑问不懂之处,通过课后单独辅导,强化练习,将知识点学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