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深基坑监测意义与方法论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深基坑监测意义与方法的探究

摘要:为保证基坑施工安全,按要求应进行相关监测。文章以基坑监测工程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监测方法,相关研究结论对类似工程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深基坑监测记录方法

中图分类号: tv698.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监测数据的记录使用正式的监测记录表格,监测数据应及时整理,对监测数据的变化及发展情况应及时分析和评述。观测数据出现异常,应及时分析原因,必要时进行重测。当发现有较大或异常的位移量时,组织测量及相关技术人员分析引起位移异常的原因,提出解决方案,并及时反映给建设单位供分析决策。

一、工程概况

拟于某道路交叉口的东南方向建设某大厦,施工场地的北侧和西侧为道路,东侧为规划道路,道路与基坑的距离约为18 m,施工场地的南侧为某四层框架结构楼房,以及一座砖结构的平房,同时,还有一层临时搭建的砖结构工地办公室。建筑物与基坑的距离约为10 m,有一条河流从施工场地穿过,方向为西北至东南。本次工程采用的是预应力管桩,地下室为2层,基坑的平面尺寸属不规则多边形,以河道为界,分为东西两区,基坑的开挖深度为5.2~7.3 m。本工程的基坑支护采用的是一层内撑式钢板桩围护结构,采用smw 工法,基坑的侧壁安全等级为一级,钢板桩采用的是h型钢,hw350

×350×12×19,桩长为15 m,周边设置混凝土搅拌桩挡土止水,φ600@450,桩长为8 m。河道两侧钢板桩设置钢板12×900×900,与钢板桩点焊连接。支撑梁部分采用钢管φ609×14,支撑柱采用h 型钢,支撑立柱的长度为18 m。

二、监测内容及方法

1地层及支护情况观察

(1)观察方法:每次开挖后技术人员对工作面地层进行肉眼观察,并记录结果。如果水文、地质情况没有变化,每10m做一次观测记录;如果水文,地质情况有变化,包括水位、水量、水质、地层性质、厚度等,根据地质情况变化及时记录。若渗漏的地下水中含有泥砂,立即报警。对已施工的支护结构裂缝进行观察和记录描述,如发现异常立即报警。

(2)数据处理:将所有的记录当天存入计算机监测管理系

统,统一管理。

2边坡土体顶部的水平位移监测

(1)量测精度:±1mm。

(2)监测方法:利用土体水平位移测斜孔和水平观测孔,用高精度经纬仪进行量测。

(3)数据处理:监测结果存入计算机监测管理系统绘制水平位移曲线图统一管理,并进行回归分析,判断基坑开挖对地表变形的影响。

3地表沉降监测

(1)监测方法:在地表埋设测点,用精密水准仪进行地表沉降的量测。

(2)数据处理:沉降监测紧随开挖进行,沉降值存入计算机监测管理系统绘成沉降曲线图统一管理,并绘制报表。

4 支护结构变形监测

(1)监测方法:利用围护结构水平位移测斜孔,用测斜仪、水准仪、水准尺、收敛仪等量测,在基坑开挖时跟踪量测。

(2)数据处理:监测基坑开挖引起的围护结构变化情况,监测值存入计算机监测管理系统绘制围护结构变形曲线图统一管理。当某段土体位移过大时,查明原因采用加强措施,加强锚杆、支撑和改良、加固地层等措施,保证施工安全。

5 钢支撑轴力监测

(1)监测方法:采用轴力计或应变仪和应变测计进行量测。(2)监测要点:测点布置选在最长的斜支撑及典型断面的支撑中部,一般采用上、下或是上、中、下对称设置,为设置以及观测等的方便,也可设置在支撑边缘,具体视工程实情而定。

(3)数据处理:轴力监测值存入计算机监测管理系统,综合分析钢支撑的受力情况。并由此确定是否调整钢支撑的参数。

6 地下水位监测

(1)监测方法:水位管管口高程可用水准仪测得,管口顶部到管内的水位高差由钢尺水位计测出,由此计算水位与自然地面相对标高。

(2)数据处理:各孔水位高程的初始值在观测管埋设稳定后并在基坑开挖前作两次测定,取平均值作为其初始值。日常监测值与初始值的差值为其累计变化量,本次与前次测得之值

的差值为其本次变化量。

三、监测结果分析

所有的观测数据,都按《地下工程测量规范》变形量测要求的各项限差进行控制。对监测原始数据进行数据改正、平差计算,生成监测报表和变形过程曲线图,计算各点的高程及沉降量,累计沉降量。量测数据的分析与反馈,用于修正设计支护参数及指导施工、调整施工措施等。本次工程采用的是机械开挖的方式,完成钢板桩的时候,首先沿着基坑的周边地区以及支撑钢管的位置向下挖掘大约2 m,然后进行支撑梁的施工。等整个支撑系统完工之后,进行基坑的挖掘。基坑的挖掘以河道作为界限,分为东西两个区域,其中西区的挖掘先进行,待其底板完成之后,进入地下室2层的施工。完成后拆除钢支撑,继续进行地下室一层的施工,监测工作也到此结束。

1支护结构监测

在开挖期间,支护结构的测斜测试过程进展顺利。一般来说,支护结构的水平位移———深度曲线特征会出现以下特征:变形曲线呈“弓”字形,水平位移量自上而下逐渐增大,在基坑底部的开挖面时水平位移达到最大,随后开始逐渐减小。在开挖过程中,当达到垫层标高之后,1#~5#水平位移达到了5.95~29.58 mm的水平。

西区封底结束后,开始进行东区基坑的挖掘。由于东区的基坑较小,因此,挖掘速度较快,支护结构的水平位移并不是很大,封底后,7#~9#的水平位移为11.65~22.24 mm。拆除支撑之后,顶部的位移较小,支撑拆除3天后,位移就迅速趋于稳定。

2临近建筑、道路监测

对于临近建筑的观测点布点于西区开挖前2周设置,并进行了首次技术观察。临近建筑主要位于基坑的南部位置,在开挖过程中,南侧的某大厦累计沉降1.24~8.34 mm,而东侧的一层平房的沉降量为2.78~15.94 mm,并且呈现出沉降随着与基坑距离减小而增加的趋势。因此,基坑的挖掘工作对于大厦主体以及平房的影响并不是很大。

3地下水监测

在本次支护设计中,对于河道的止水措施效果显著,河道水并没有出现明显渗入基坑的现象,因此,基坑及其周边渗水主要为杂填土层中的上层滞水,同时,地下水位也会受到地表水补给和降雨的影响。根据水位的监测结果,北侧w1地下水的埋深1.73~1.9 m,南侧w2的地下水位埋深1.7~1.9 m,整个基坑开挖期间的地下水位变化并不是非常明显。在开始降水之后,每3天进行一次观测,待地下水的变化趋于稳定之后改为每周观测一次。地下水位的观测工作贯穿了整个基坑开挖和结构施工阶段,直至结构后浇带完成才宣告结束。如果施工时间为雨季,那么为了防止地下水位的大幅提升,应注意增加降水井的抽水量并延长抽水时间,降低地下水位,增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