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练习题(整理)

合集下载

《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含答案)

《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含答案)

《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题型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加点词语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A.何莫学夫诗微夫人之力不及此B.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学不可以已C.天下归仁焉自牧归荑,洵美且异D.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君子喻于义喻:知晓,明白B.敏于事而慎于言敏:敏捷C.譬如为山,未成一篑篑:盛土的竹筐D.请事斯语矣事:实践,从事3.《论语·季氏篇》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多闻。

益矣。

”A.友善柔B.友便辟C.友谅D.友便佞4.下列加点字的词类活用不相同的一项是()A.三子出,曾皙后君子之德风觚不觚,觚哉!觚哉B.友直,友谅举善而教不能唯上知与下愚不移C.足食,足兵,民信之矣由也兼人,故退之杀鸡为黍而食之D.尧舜其犹病诸敝之而无憾而耻恶衣恶食者5.《论语·公冶长》载:宰予昼寝。

子曰:“ ,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于予与改是。

”宰予字子我,名列孔门四科“言语”门下,自是孔子高足,不虞有此差评。

在《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宰予的判词是“利口辩辞”,也就是不仅话说得好,而且反应还快,所谓雄辩是也。

一众弟子中能入“言语”门,这本是自然。

不过,话说得好云云,往往会有场景语气褒贬之歧义。

于是,能说会道的人,不免会在道德的某些层面遭际负面。

所以,夫子“又说”的那段话,即便不出自他老人家金口,也不妨有广泛的认同度。

(选自《论语》“粪土之强”新解有删改)(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杇:可译为“粉刷” 诛:谴责,责问是:指上文听其言而信其行。

B.文中“不仅”“而且”不能删除,若删除会改变文章原意。

C.文中“遭际”一词可由“遭遇”替换。

《论语》十二章精选练习(逐题解析)

《论语》十二章精选练习(逐题解析)

一、语言表达与运用1.下列各句中,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克己复礼为仁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知者不惑D.未成一篑【答案】C【解析】“知”通“智”。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文胜质则史B.请事斯语矣C.非礼勿视D.敏于事而慎于言【答案】C【解析】A,史:浮夸;B,事:实践;D,敏:勤勉。

3.下列句子为状语后置句的一项是( )A.克己复礼为仁B.敏于事而慎于言C.文胜质则史D.如礼何【答案】B【解析】A,C为判断句,D为固定句式。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20个字。

司马谈把先秦诸子划分为“六家”,刘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划分为“十家”。

这对春秋战国思想的研究是有贡献的,但应指出,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杨朱学派在当时影响颇大,而且杨朱与老子、庄子不同,其观点立场更不一样,不宜列入道家,应是独立的一家。

还应指出,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据韩非所说,孔子死后儒家分为八派。

在儒家八派中,影响较大的是孟子和荀子。

孟子和荀子都不是简单地继承孔子,而是各有发展。

【答案】(示例)①这些划分并不完全正确(科学、合理等)②同一家分化出来的不同流派在继承中发展【解析】①空注意转折词“但”,内容应与前文相对;②空抓住后文“继承”“发展”等字眼填写。

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

其先宋人也。

孔子年十七,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诫其嗣懿子曰:“孔丘,圣人之后。

吾闻圣人之后,虽不当世,必有达者。

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

”孔子贫且贱。

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①;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

由是为司空②。

已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于是反鲁鲁复善待。

鲁昭公之二十年,而孔子盖年三十矣。

齐景公与晏婴来适鲁,景公问孔子曰:“昔秦穆公国小处辟,其霸何也?”对曰:“秦,国虽小,其志大;处虽辟,行中正。

论语十二章练习题及答案

论语十二章练习题及答案

论语十二章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论语》是哪位思想家的言论集?A. 孔子B. 老子C. 孟子D. 荀子答案:A2.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出自《论语》的哪一章?A. 学而B. 为政C. 八佾D. 里仁答案:A3.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是《论语》中哪一位弟子的言论?A. 子贡B. 子路C. 子夏D. 子张答案:A二、填空题4.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____。

”答案:乐之者5.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这句话反映了孔子的____思想。

答案:义利观三、简答题6. 请简述《论语》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含义。

答案:这句话是孔子的“黄金法则”,意味着一个人在对待他人时,应该遵循自己不希望被对待的方式,即不要对别人做自己不愿意接受的事情。

四、论述题7. 论述孔子在《论语》中提出的“仁”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答案:孔子在《论语》中将“仁”视为最高的道德标准,认为“仁”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尊重和帮助的体现。

孔子强调,一个人要达到“仁”的境界,需要不断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在孔子看来,“仁”是实现社会和谐与个人完善的关键。

五、翻译题8. 将以下《论语》中的句子翻译成英文:“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答案:Reviewing the old and learning the new, one can become a teacher.六、分析题9. 分析《论语》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的含义及其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答案:这句话强调了学习和思考的重要性。

孔子认为,单纯学习而不进行思考会导致知识的空洞,而单纯思考而不学习则会导致知识的匮乏。

对现代教育而言,这句话启示我们要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思考,培养批判性思维,同时也要注重知识的积累和更新。

七、综合题10. 请结合《论语》中的内容,谈谈你对“君子”的理解。

答案:在《论语》中,孔子对“君子”有丰富的描述,认为君子应具备仁、义、礼、智、信等品质。

部编版七年级上《论语》十二章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论语》十二章练习题(含答案)

论语十二章练习题子曰:“____________,不亦说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_______________,五十而知天命,_______________,七十而从心所欲,_______________。

”《为政》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________。

”《为政》子曰:“贤哉,回也!_____________,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__________________。

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___________________,乐亦在其中矣。

_________________,于我如浮云。

”《述而》子曰:“三人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择其善者而从之,___________________。

”《述而》子在川上曰:“___________________,不舍昼夜。

”《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_____________________。

”《子张》二、《论语》十二章理解性默写题1.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__________,____________5.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专项同步练习及答案(含中考阅读)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专项同步练习及答案(含中考阅读)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专项同步练习及答案(含中考阅读)《论语十二章》知识点专项同步练习及答案一、文学常识填空1.《论语》是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共二十篇。

与、、并称“四书”。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字,时期人,春秋末期的、、,思想的创始人。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论语()不亦说乎()不愠()三省吾身()传不习乎()不惑()不逾矩()()不思则罔()不学则殆()一箪食()曲肱而枕()()()好之者()笃志()三、解释加点词语1. 学而时习之()2.有朋自远方来()3.人不知而不愠()()4.不亦君子乎()5.吾日三省吾身()()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7.传不习乎()8.三十而立()9.四十不惑()10.不逾矩()()11.温故而知新()()12.学而不思则罔()13.思而不学则殆()14.可以为师矣()()()15.人不堪其忧()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17.好知者不如乐知者()18.饭疏食饮水()()()19. 曲肱而枕之()()20.不义而富且贵()21.于我如浮云()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23.择其善者而从之()24子在川上曰()25.逝者如斯夫()()26.不舍昼夜()27.三军可夺帅也()28.匹夫不可夺志也()29.博学而笃志()30.切问而近思()()四、通假字1.不亦说乎通,意思是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通,意思是五、古今异义词语1.学而时习之(时,古义:;今义:。

习,古义:;今义:)2.吾日三省吾身(日,古义:;今义:。

三,古义:,今义:)3.温故而知新(古义:;今义:)4.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古义:;今义:。

从,古义:;今义:。

)5.可以为师矣(古义:;今义:)六、一词多义1.为:为人谋而不忠乎()可以为师矣()2.而: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3.知:人不知而不愠()七、词语活用归类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温故而知新()4.乐:不亦乐乎()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八、成语归类(写出文中成语,至少五个)九、按要求默写1.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2.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3.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4.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5.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6.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论语》十二章练习题

《论语》十二章练习题

《论语》十二章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子:()时:()习:()之:()亦:()说:()朋:()自:()知:()而:()愠:()君子:()翻译: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日:()三:()为:()谋:()忠:()信:()传:()乎:()翻译: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吾:()有:()而:()立:()不惑:()知天命:()耳顺:()逾:()翻译: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温:()故:()而:()新:()为:()翻译: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罔:()殆:()翻译: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箪:()堪:()翻译: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之:()者:()好:()乐:()翻译: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饭:()疏食:()水:()曲:()肱:()义:()于:()翻译: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焉:()择:()善者:()而:()翻译: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川:()川上:()逝:()斯:()夫:()翻译: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三军:()夺:()匹夫:()志:()翻译: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博学:()笃:()切问:()近思:()翻译:一.文学常识填空论语是记录()的一部书,是()体散文集,是()家的经典著作之一,共20篇。

《论语十二章》练习题

《论语十二章》练习题

《论语》十二章练习题一、选择题1.下列划线字的拼音正确的一项是(A)A.子曰.(yuē)匹.夫不可夺志也(pǐ)B.论.语(lùn)可以为师矣.(yǐ)C.不亦说.乎(shuō)吾十有.五而志于学(yǒu)D.一箪.食(dān)曲肱.而枕之(hóng)2.下列划线字拼音不正确的一项是(B)A.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B.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逾.矩(yù)C.贤哉.,回也(zāi)知之者不如好.之者(hào)D.逝.者如斯夫(shì)必有我师焉.(yān)3、下列划线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C)A 论.语(lùn)不愠.(yùn)B 三省.(shěng)不亦说.乎(yùe)C 传.不习乎(chuán)罔.(wǎng)D 儒.家(rǔ)殆.(dài)4.下列划线字的拼音相同的一项是(D)A.快乐乐..于助人 B.节省.反省.省.城省.钱..趣音乐乐C.传.说传.递传.记传.达室D.爱好好..学好.奇喜好.5.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C)A.人不知而不揾,不亦君子乎?B.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或,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距。

”C.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D.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湛其优,回也不改其乐5.下列各句中理解正确的是(C)A.“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说的是学习方法B.“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说的是学习乐趣C.“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是在劝人珍惜时光D.“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说的是学习态度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中,“三”的意思是: ( B )A.数字,表示具体数量。

B.表示多数 C.表示少数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中,“必”的意思是(B)A.必须 B.一定 C.果然8.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句话孔子是在告诫人们要珍惜(A)A.时间 B.逝者 C.河流9.“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中,“信”应取哪种解释?(C)A.书信 B.相信 C.信实,真诚10.孔子是哪家学派的创始人?( C )A.道家 B.法家 C.儒家二、文学常识1、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被后世尊称为圣人。

第04课 《论语》十二章(基础训练)(原卷版)

第04课 《论语》十二章(基础训练)(原卷版)

第04课《论语》十二章【基础训练】一、选择题1.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大学之.道之:结构助词,的B.在.止于至善在:介词,在于C.定而.后能静而:连词,表顺承D.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以:连词,来,表目的2.下列加点虚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而.不仁而:如果B.小人喻于.利于:在C.不亦重乎.乎:句末语气助词,相当于“吗”D.其.“恕”乎其:它3.下列加点字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必.不得已而去(如果)吾与.点也(赞同)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责备)B.使民敬、忠以劝.(努力)末由.也已(途径)斯己.而已矣(守己)C.使子路问津.焉(渡口)友便辟..(假装善柔)居.则曰(平常)D.天下归.仁焉(回归)异乎三子者之撰.(述)游.于艺(广泛涉猎)4.下列句子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例句: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A.克己复礼为仁B.子路宿于石门C.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D.文之以礼乐5.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大学之道.道:宗旨、原则B.知止而后有定.定:志向坚定不移C.安而后能虑.虑:思虑精详D.虑而后能得.得:心得、收获6.下列加点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君子食无求.饱求:追求B.敏.于事而慎于言敏:敏捷C.君子喻.于义喻:知晓,明白D.质胜文则野.野:粗野、鄙俗7.下列句子中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知者不惑,仁者不忧B.文质彬彬,然后君子C.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D.迩之事父,远之事君8.下列与《礼记》《大学》有关的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礼记》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典章制度和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成书于汉代。

B.《礼记》与《周礼》《仪礼》合称为“三礼”,《礼记》在宋代以后位居“三礼”之首。

C.《大学》原为《礼记》第四十二篇,后与《春秋》《论语》《孟子》一起合称为“四书”。

D.《大学》提出“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的三纲领和“格物”“致知”“修身”“齐家”等八条目。

《论语》十二章 精选题含答案

《论语》十二章 精选题含答案

《论语》十二章精选题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15分)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1)不亦说.乎说:_____________(2)人不知而不愠.愠:____________ (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_____________(4)博学而笃.志笃:____________2、新学期又开始了。

我校要迎来一批新同学,请你从本文中为学校选择一句话制成欢迎横幅。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吾日三省吾身”的具体内容。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写出对“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理解。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原因。

《论语》十二章练习题

《论语》十二章练习题

《<论语>十二章》练习题一、基础积累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

敏.于事,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譬如平地..,未成一篑.回虽不敏,请事.斯语君子喻.于义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士不可以不弘毅..迩.之事父,远之事君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活用类型并解释。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就有道而正.焉朝.闻道,夕.死可矣3.下面的成语都出自《论语》,请解释其意思。

如果其现代意思与文中意思不一样,请解释其现代意思。

见贤思齐:文质彬彬:任重道远: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二、文意理解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题目。

①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②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③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④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⑤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⑥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⑦曾子曰:“士不可以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⑧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

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⑨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⑩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敏.于事而慎于言敏:勤勉B.就有道而正.焉正:匡正、端正C.质.胜文则野质:朴实、质朴D.士不可以不弘.毅弘:弘扬2.下列各句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任重而.道远人而.不仁,如礼何?B.其.“恕”乎君知其.难也C. 就有道而正焉.见贤思齐焉.D. 沛公起如.厕如.礼何3.下面有关文段内容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A.第①则,讲的是对于君子的道德要求。

(完整版)论语十二章练习题(整理)

(完整版)论语十二章练习题(整理)

论语十二章练习一、文学知识填空1.《论语》是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与、、并称“四书”。

共二十篇。

2.孔子(公元前551- 公元前 479),名,期间人,春秋末期的、、。

二、解说加点词语1.学而时习之()2.有朋自远方来()....3. 人不知而不愠()()4.不亦君子乎()....5. 吾日三省吾身()()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7. 传不习乎().8.三十而立().9.四十不惑()...10. 不逾矩()()..11.温故而知新()()........12.学而不思则罔().13. 思而不学则殆()...14. 能够为师矣()()()...15. 人不堪其忧().....16.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17. 好知者不如乐知者().....18. 饭疏食饮水()() 19. 曲肱而枕之()().......20. 不义而富且贵()..21. 于我如浮云()....22.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23. 择其善者而从之().....24 子在川上曰()..25. 逝者如斯夫()().....26. 不舍日夜().27. 全军可夺帅也()....28. 匹夫不行夺志也().. 29. 博学而笃志()....30. 切问而近思()()....三、通假字1. 不亦说乎。

通,意思是2.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通,意思是四、古今异义词语1. 学而时习之(时,古义:;今义:。

习,古义:;今义:)..2. 吾日三省吾身(日,古义:;今义:。

三,古义:,今义:)..3. 温故而知新(古义:;今义:).4. 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古义:;今义:。

从,古义:;今义:。

)...5. 能够为师矣(古义:;今义:)..五、一词多义1. 为:为人谋而不忠乎()能够为师矣()2. 而: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3. 知:人不知而不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温故而知新()4. 乐:不亦乐乎()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六、词语活用归类1. 学而时习之().2.吾日三省吾身().3. 传不习乎().4.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5. 饭疏食饮水()七、成语归类(写出文中成语,起码五个)八、按要求默写1.论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2.修业应当谦逊,正如《论语》中所说 :3.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4.当他人不认识自己、误会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忧虑:5.孔子赞美颜回安贫乐道的崇高质量的句子是:6.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荣华的正确态度是: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能够知得失。

论语十二章练习题(打印版)

论语十二章练习题(打印版)

论语十二章练习题(打印版)# 论语十二章练习题(打印版)## 一、填空题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此句出自《论语》的________章。

2.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这句话强调了________的重要性。

3.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这句话告诉我们,外表的________和________往往掩盖不了内心的不仁。

4. 子曰:“君子不器。

”这句话的意思是君子不应当局限于________。

## 二、选择题1. “温故而知新”是《论语》中的一句话,它的意思是:- A. 学习新知识时,要回顾旧知识- B. 学习新知识,不需要回顾旧知识- C. 回顾旧知识,不需要学习新知识- D. 学习新知识,同时要忘记旧知识2.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这句话告诉我们:- A. 不要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 B. 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 C. 担心自己学得不够多- D. 不要担心自己的知识不够多3.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这句话的意思是:- A. 聪明的人喜欢水,仁慈的人喜欢山- B. 聪明的人喜欢游泳,仁慈的人喜欢爬山- C. 聪明的人喜欢水的清澈,仁慈的人喜欢山的稳重- D. 聪明的人喜欢水的流动,仁慈的人喜欢山的宁静## 三、简答题1. 请简述《论语》中“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这句话的含义。

2. 根据《论语》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 四、论述题1. 《论语》中有许多关于“仁”的讨论,请结合你对“仁”的理解,论述“仁”在个人修养和社会交往中的重要性。

2. 试论述《论语》中关于“礼”的教导,并结合现代社会,谈谈“礼”在当代社会中的作用和意义。

## 五、案例分析题1. 某公司经理在管理过程中发现员工之间存在不和谐的情况,他决定引用《论语》中的思想来改善团队氛围。

请分析他可能会采取哪些措施,并说明理由。

《论语》十二章 课后训练题

《论语》十二章 课后训练题

《论语》十二章课后训练题一、根据要求,完成第1题。

1阅读下面《论语》的文字,回答问题。

子日:“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1】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2】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论语•里仁》)注释:【1】处:处在、居处。

【2】造次:仓促之间。

①“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本句中的“其道”指什么?全段表达了孔子的什么思想?②“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杨伯峻《论语译注》认为,“得之”应改为“去之”;也有学者认为,“不以其道得之”的“不”字应删去。

请根据以上两种不同解读,分别解释句意。

二、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题。

《论语》八章①子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②子夏日:“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③子日:“君子病无能熟,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卫灵公》)④子夏日:“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

”(《子张》)⑤子日:“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里仁》)⑥子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⑦子日:“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里仁》)⑧子日:“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卫灵公》)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博学而笃志(2)即之也温3.翻译下面的句子。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4.找出文中与“人不知而不愠”意思相近的一章,说明此章中君子具有怎样的品德?5.阅读⑦、⑧章,概括“君子”与“小人”有哪些不同?三、阅读(一)文言文阅读(甲)《论语》:子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日:“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日:“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高中语文选修上册《论语》十二章练习题(有答案)

高中语文选修上册《论语》十二章练习题(有答案)

高中语文选修上册《论语》十二章练习题(有答案)1.《论语·学而》篇中提到,曾子每日“三省吾身”,在此孔子又提出了“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的修养方法。

两者的“省”有什么不同?答:曾子的“三省吾身”注重内在的感悟。

而孔子在这里提出的方法是由外而内的,“见贤思齐焉”实际上就是取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以正面形象作指引;“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即以反面教材为镜,不重蹈覆辙。

这是一种理性的态度,这样做避免了独坐枯思可能带来的疲倦和迷茫,从而使自省变得生动和活泼起来。

2.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

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该章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答:比喻论证。

这句话用了两个比喻,来说明做人、做学问、做事情要靠自己坚持,不能半途而废。

第一个比喻是堆土成山,只差一筐土就成功了,如果这时候停下来,是我自己停下来的(其咎在己);第二个比喻是填平洼地,即使只是刚刚倒下第一筐土,有志于前进,也是我自己前进的(进益在己)。

孔子强调,人与人境遇不同、机会不等、时运有别,但个人的主观努力决定自己的一生。

3.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在这段对话中,孔子认为“礼”与“仁”具有怎样的关系?答:“仁”是内在的道德观念,“礼”是外在的行为规范,“礼”以“仁”为基础,“仁”用“礼”来维护。

人们的言语和行动都能符合“礼”的规范,就是“仁”。

4.怎样正确理解孔子的“恕”的内涵?我们从中可以悟出怎样的为人处世的人生道理?答:①在孔子看来,“恕”这个字是可以终身奉行的,而“恕”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它在根本上与“仁”是相同的,所以常把它看成“仁”的实践原则。

②人活于世,要学会相互理解,要设身处地地看待问题,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

只有多替别人考虑,别人才会把你的事情放在心上。

《论语》十二章精编练习题(含答案)

《论语》十二章精编练习题(含答案)

《论语》十二章试题(2010年吉林省)论语(节选)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

”(《述而》)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泰伯》)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

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子罕》)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子张》)[注释]识:记住。

厌:满足。

好古:爱好古代文化。

及:赶上,追上。

鄙夫:鄙陋浅薄的人。

亡:指不知道的东西。

1.《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家经典著作之一。

2.下列句中加线词读音和意义都不同的一组是。

(1)学而时习之/学如不及(2)吾日三省吾身/见不贤而内自省也(3)诲女知之乎/诲人不倦(4)是知也/日知其所亡3.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吾日三省吾身”的具体内容。

4.请写出对“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理解。

5.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原因。

6.孔子所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我们为人处世有什么启示?7.选文后五则内容都与学习有关,请你选择感悟最深的一则,写出在学习方面所获得的启示。

2012年黑龙江省黑河市\、齐齐哈尔市(一)阅读文言文【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11《论语》十二章 练习(含答案)

11《论语》十二章 练习(含答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论语》十二章习题练习(附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加横线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思而不学则殆(殆:危险)B.逝者如斯夫(逝:流逝)C.博学而笃志(笃:忠实,坚守)D.吾日三省吾身(三:泛指多次)2.下列句中“而”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人不知而不愠B.吾十有五而志于学C.学而时习之D.曲肱而枕之二、语言表达3.翻译下列句子。

(1)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2)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4.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以下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论语(节选)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子曰:“默而识①之,学而不厌②,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③,敏以求之者也。

”(《述而》)子曰:“学如不及④,犹恐失之。

”(《泰伯》)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

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

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子罕》)子夏曰:“日知其所亡⑤,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子张》)注①识:记住。

②厌:满足。

③好古:爱好古代文化。

④及:赶上,追上。

⑤亡:不知道的东西。

5.下列句中加横线词读音和意义都不同的一组是( )A.学而时习之/学如不及B.吾日三省吾身/见不贤而内自省也C.诲女知之乎/诲人不倦D.是知也/日知其所亡6.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吾日三省吾身”的具体内容。

4.1《论语》十二章(同步习题)(解析版)

4.1《论语》十二章(同步习题)(解析版)

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第四课《论语》十二章精选练习一、语言表达与运用1.下列各句中,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克己复礼为仁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知者不惑D.未成一篑【答案】C【解析】“知”通“智”。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文胜质则史.B.请事.斯语矣C.非礼.勿视D.敏.于事而慎于言【答案】C【解析】A,史:浮夸;B,事:实践;D,敏:勤勉。

3.下列句子为状语后置句的一项是( )A.克己复礼为仁B.敏于事而慎于言C.文胜质则史D.如礼何【答案】B【解析】A,C为判断句,D为固定句式。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20个字。

司马谈把先秦诸子划分为“六家”,刘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划分为“十家”。

这对春秋战国思想的研究是有贡献的,但应指出,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杨朱学派在当时影响颇大,而且杨朱与老子、庄子不同,其观点立场更不一样,不宜列入道家,应是独立的一家。

还应指出,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据韩非所说,孔子死后儒家分为八派。

在儒家八派中,影响较大的是孟子和荀子。

孟子和荀子都不是简单地继承孔子,而是各有发展。

【答案】(示例)①这些划分并不完全正确(科学、合理等)②同一家分化出来的不同流派在继承中发展【解析】①空注意转折词“但”,内容应与前文相对;②空抓住后文“继承”“发展”等字眼填写。

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

其先宋人也。

孔子年十七,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诫其嗣懿子曰:“孔丘,圣人之后。

吾闻圣人之后,虽不当世,必有达者。

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

”孔子贫且贱。

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①;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

由是为司空②。

已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于是反鲁鲁复善待。

《论语》十二章期末练习文言文期末复习练习题及答案

《论语》十二章期末练习文言文期末复习练习题及答案

《论语》十二章1.对下列句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可以兴,可以观兴:激发人的感情B.敏于事而慎于言敏:敏捷C.文胜质则史史:虚饰,浮夸D.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喻:知晓,明白2.下列各项中,加粗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就有道而正焉天下归仁焉B.质胜文则野故木受绳则直C.敏于事而慎于言不能容于远近D.人而不仁死而后已3.下列各项中,对加粗词语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敏于事而慎于言①敏:机敏②慎:谨慎B.质胜文则野①文:华美、文采②野:不受拘束C.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①喻:比喻②利:利益D.迩之事父①迩:近②事:侍奉4.下列有关《论语》的相关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

B.《论语》以叙事体为主,语录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C.《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

D.“四书”和《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总称“四书五经”。

5.下列句子中加粗词全都属于古今同义现象的一项是( )①见不贤而内自省也②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③回虽不敏④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⑤古之学者必有师A.②⑤B.②④C.①③D.①④6.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词类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见贤思齐焉②见贤思齐焉③可以群④远之事君⑤邻之厚,君之薄也⑥择善而从之⑦草菅人命A.①⑤/②③⑦/④⑥B.①②/③④⑦/⑤/⑥C.①⑥/②⑤/③④/⑦D.①④⑤/②/③/⑥⑦7.下列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后取字。

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的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如孔子弟子端木赐,字子贡。

B.《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宋代把它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合称“五经”。

完整版论语十二章练习题及答案

完整版论语十二章练习题及答案

完整版论语十二章练习题及答案1.《论语》是中国古代哲学经典著作之一,由XXX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记录了XXX及其弟子的言行,共二十篇。

与《大学》、《中庸》、《孟子》、“四书”并称。

2.XXX(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XXX,春秋时期鲁国人,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创始人。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XXX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XXX与XXX并称“XXX”。

3.解释加粗词语1.学而时之(研究时常重复练)2.有朋自远方来(有远方的朋友来访)3.人不知而不愠(人不了解却不生气)4.不亦君子乎(难道不是君子吗)5.吾日三省吾身(每日反省自己)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与朋友交往却不信任)7.传不乎(传授而不研究)8.三十而立(三十岁开始有所建树)9.四十不惑(四十岁不再迷惑)10.不逾矩(不越过规矩)11.温故而知新(回顾历史,领悟新思想)12.学而不思则罔(研究而不思考则无所得)13.思而不学则殆(思考而不研究则危险)14.可以为师矣(可以成为教师了)15.人不堪其忧(人难以承受其忧虑)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知道不如喜欢)17.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喜欢知识不如乐于知识)18.饭疏食饮水(吃简单的饭菜,喝清水)19.曲肱而枕之(用手臂做枕头)20.不义而富且贵(不正当却富有和受尊重)21.于我如浮云(对我来说像浮云一样)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三个人一起走必定有我可以研究的人)23.择其善者而从之(选择优秀的人并跟随他)24子在川上曰(子在河边说)25.逝者XXX(时间如此逝去)26.不舍昼夜(不分昼夜努力)27.三军可夺帅也(三军可夺取其将领,但无法夺取其志向)28.匹夫不可夺志也(普通人的志向是无法被夺取的)4.择其善者而从之(选择好的人并追随他)5.可以为师矣(可以成为教师了)6.一词多义1.为:为人谋而不忠乎(不忠诚地为别人谋划)可以为师矣,不知也不愠,可以为师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新人教版七年级《论语十二章》复习精品练习一、文学常识填空1 •《论语》是 __ 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_________ 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与、、_________ 并称四书”共二十篇。

2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_____ , ____ 时期人,春秋末期的、、,思想的创始人。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二、给下列红字注音论语()不亦说乎() 不愠()三省吾身()传不习乎() ..... 不惑()不逾矩() ()不思则罔()不学则殆()一箪食()曲肱而枕()()()好之者()笃志()•\三、解释加点词语1.学而时习之(). ..2.有朋自远方来()•3.人不知而不愠() ()••4.不亦君子乎()・・5.吾日三省吾身()( )...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7•传不习乎() .8.三:•十而立().9.四十不惑().10.不逾矩()( )• • 11.温故而知新()()...12.学而不思则罔()•13.思而不学则殆()•14.可以为师矣()( )()...15.人不堪其忧().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17.好知者不如乐知者().18.饭疏食饮水(/ \)( )()..19.曲肱而枕之() )•20.不义而富且贵() ..21.于我如浮云().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23.择其善者而从之().. 24子在川上曰()•25.逝者如斯夫()( )..26. 不舍昼夜().27.三军可夺帅也() ..28.匹夫不可夺志也()..29.博学而笃志() •30.切问而近思() ( )....y四、通假字1.不亦说乎。

通,意思是五、古今异义词语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而时习之(时,古义: __________ ;今义: ___ 。

习,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_______ )义: ______ ) ••3. 温故而知新(古义: _______ ;今义: _________ ).4. 择其善者 而从之(善者,古义: _______ ;今义: _________ 。

从,古义: ______ ;今 义:。

)...2. 吾日三省吾身(3. 传不习乎(4.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5. 饭疏食饮水(6. 择其善者而从之(7. 温故而知新( 八、成语归类(写出文中成语,至少五个) 九、按要求默写 1•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2. 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 :3. 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4. 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5. 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6. 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2.吾日三省吾身(日古义: _____________ ;今义: ,古义: ________ ,今5. 可以为师矣(古义: 六、一词多义1. 为:为人谋而不忠乎2. 而:人不知而不愠(3. 知:人不知而不愠( ( ) ) 可以为师矣) 温故而知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温故而知新4. 乐:不亦乐乎(七、词语活用归类) 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 ).)))7. 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

十、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2.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译文:3.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译文:4. 不义而富且贵,与我如浮云。

译文:5.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6.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译文:7.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译文:参考答案:一、文学常识填空1 •《论语》是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_“四书”共二十篇。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字,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 圣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二、略三、解释加点词语1. .......................... 学而时习之(按时复习)2.有朋自远方来(从)3.人不知而不愠(了解)(生气,发怒).....4. ..................................................................................................................................................... 不亦君子乎(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5.吾日三省吾身(每天)(多次反省).....................6.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真诚,诚实)7•传不习乎(老师传授的知识)8.三十而立(站立,站...得住,这里指独立做事情)9.四十不惑(迷惑,疑惑)10.不逾矩(越过,超过)(规矩,...规范)11.温故而知新(学过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12.学而不思则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13.思而不学则殆(有害)14.可以为师矣(可以)(凭借)(做,....当作)15.人不堪其忧(忍受)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懂得)(代词,”的人)(喜欢,爱....好)17.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以”为乐趣)18.饭疏食饮水(吃饭)(粗粮)(冷水).........19.曲肱而枕之(弯曲胳膊)(承接连词)20.不义而富且贵(不正当的手段)21.于我如浮云..........(对于)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泛指多个,几个)(于此,意思是在其中”)23.择其善者....而从之(好的方面,优点)24子在川上曰(河流上,河边)25.逝者如斯夫(流逝)(这,...指河水)26.不舍昼夜(舍弃)27.三军可夺帅也(军队的通称)...28.匹夫不可夺志也(普通的人,男子汉)29.博学而笃志(忠实,坚守)30.切问而近思(恳........... 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四、通假字1. 不亦说乎通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通,意思是间常常加有”字五、古今异义词语1. 学而时习之(时,古义:按一定时间;今义:时间。

习,古义:复习;今义:学习)..2. 吾日三省吾身(日,古义:每天;今义:一日。

三,古义:泛指多数,今义:数词,三)..3. 温故而知新(古义:旧的知识;今义:过去的,老的)4. 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古义:优点;今义:善良的人。

从,古义:跟从(学习);今义:•••跟从。

)5. 可以为师矣(古义:可以凭借;今义:可能,许可)..六、一词多义1. 为:为人谋而不忠乎(替)可以为师矣(成为,做)2. 而:人不知而不愠(转折连词,去卩)温故而知新(顺承连词,不译)3. 知:人不知而不愠(了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懂得)温故而知新(得到)4. 乐:不亦乐乎(愉快,快乐)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以”为乐)七、词语活用归类1. 学而时习之(名词作状语,按时)2. 吾日三省吾身(名词作状语,每天)3. 传不习乎(动词活用为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4.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喜欢,爱好;乐: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以”为乐。

)5. 饭疏食饮水(名词活用为动词,吃饭)6. 择其善者而从之(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指优点长处)7. 温故而知新(故:形容词作名词,旧知识;新:形容词作名词,新的知识)八、成语归类1. 不亦乐乎2.温故知新3.择善而从4.三人行,必有我师5. 逝者如斯6.匹夫不可夺志7.富贵浮云8.箪食瓢饮九、按要求默写1 •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2. 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3. 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4. 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5. 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回也不改其乐。

6. 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7. 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

十、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2.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译文: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一定有我的老师。

3.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译文: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能通达事理。

4. 不义而富且贵,与我如浮云。

译文:用不义的手段得到富与贵,对于我来讲就像那天上的浮云一样。

5.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6.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译文:军队可以被夺去主帅,男子汉却不可被夺去志气。

7.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译文: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忠实地记住,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