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测试(部编版附答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薛集中学专用试卷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测试(附答案)

(一)《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

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

将军王凝之妻也。

1解释下列加线词语

寒雪日内集

..()俄而

..()雪骤.()

公欣然

..()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未若

..()柳絮因.风起()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2)未若柳絮因风起。

(3)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3“寒雪”、“内集”、“欣然”、“大笑乐”等词语营造了以种怎样的家庭气氛?

4.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轻松、温馨的家庭气氛。

B.文中“儿女”即子侄辈,指家中年轻的一代人。与今天的“儿女”含义相同。

C.选文语言简洁,以写人物的语言为主,辅之神态描写,寥寥几笔就刻画了一个和蔼可亲、

宽厚睿智的谢太傅形象。

D.在咏雪中,“柳絮”句将物象与意蕴统一起来,形成了诗句的意象,给人以春天即将来临的

感觉;而“撒盐空中”仅有物象而无意蕴。

5、“未若柳絮因风起”被后人称为咏雪佳句,妙在何处?

6、文章最后一句有什么作用?

(二)《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

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言;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⑴陈太丘与友期行()(2)太丘舍去()

(3)元方入门不顾()(4)去后乃至()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译:

②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

③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译:

3.这则故事写了陈太丘、友人和陈元方三个人的活动,重点写的是哪两个人的活动?这两个

人各有什么特点?

4“友人惭”的原因是什么?(可用原文语句回答)

5.学习本文,你明白了怎样的道理?

6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期行”是指陈太丘与他的朋友约好一起出行,交待了故事的起因。

B.陈元方小小年纪却能驳倒父亲的朋友,“友人”致歉后,陈元方喜不自禁,头也不

回走进屋内。

C.“怒”与“惭”写客人被陈元方反驳前后的神态神化,不仅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

同时也表明客人是一个知错能改的人。

D.这个故事表明守信对于处世立身的重要性,劝告人们要做一个守信之人。

(三)《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

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

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解释下列加线词语

(1)非宁静无以致远( ) (2) 非学无以广才( )

(3) 淫慢不能励精( ) (4) 险躁则不能治性( )

(5)意与日去( ) (6) 年与时驰( )

(7)静以修身( ) (8 ) 淫慢不能励精( )

2翻译句子

(1)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译:

(2)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译:

(3)淫慢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译:

(4)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

译:

3.本文作者就哪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从这几个方面又是怎样展开论述的?

答:

4.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6.选出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 )

A .这是诸葛亮对儿子劝诫。

B.通过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表达出了父辈对子辈的殷切希望。

C. “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表达了君子不与外界同流合污的良好愿望

D.这是诸葛亮给儿子的家书,也是对其一身的总结

(四)《狼》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解释下面加线的词。

⑴顾.野有麦场:⑵一狼洞.其中:

(3)缀行甚远(4)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5) 恐前后受其敌(6) 弛担持刀。狼不敢前

(7) 其一犬坐于前(8) 目似瞑,意暇甚

(9)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10)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11) 狼亦黠矣(12) 屠自后断其股

2翻译句子

(1)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译:

(2)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译:

(3) 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译:

(4)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译:

(5)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译:

(6)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译:

3选出对课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

A.文章主要告诉我们,对待狼一样的恶势力,我们先作让步,如果其得寸进尺,贪得无厌,

就应该勇敢地进行斗争。

B.文章的基本情节依次是:遇狼——御狼——惧狼——杀狼。

C.“投以骨”和“复投之”表现了屠户对狼的怜悯和抱希望。

D.“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和“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表现了狼的狡猾。

4.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A. 这则故事讽喻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论怎样狡诈,终归是要失败的。

B.“暴起”“劈”“转视”“断”等动词表现了屠户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

C.本文故事情节生动曲折,语言简练传神,主要通过心理描写刻画了屠户和狼的形象,给

人以深刻的启发。

D.最后一段以议论为主,点明了全文的主旨,包含着讽刺的味道。

5概括狼的形象,并说说这则故事讽喻了什么?

(五)《穿井得一人》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

..()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2、重点句子翻译。

(1)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