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城建史复习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篇古代的城市
1.古埃及的城市建设成就
1)用地选择上因地制宜。村镇庙宇修筑于尼罗河畔的高地上,解决水源与交通运输;金字塔修筑于远离河道的高地沙漠上,免受水患。
2)最早运用城市分区(不是功能分区),如卡洪城分两区,阿玛纳分三区
3)最早运用棋盘式路网,对希伯丹姆规划型式有重要的影响
4)出色的建筑群落与景观设计,规划中应用对称、序列、对比、主题等构图手法。
2.希波丹姆规划型式及其演变、影响、米利都城规划要点
a.希波丹姆规划型式特点
希波战争前,希腊大多数城市都是自发形成。希波丹姆采用了一种几何形状的,以棋盘式路网为骨架的规划结构型式。希波丹姆最早从理论上予以阐述,在希波战争后大规模用于城市建设中。
1)几何形式,以棋盘路网为城市骨架
2)两条垂直大街从城市中心通过,中心大街一侧布置中心广场,中心广场占1个或1个以上街坊。
3)城市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圣地、公共建筑区、私宅地段。私宅地段划分为3种住区。b.米利都城规划要点(希波丹姆的规划思想在米利都城的建设工作中得到完整的体现)
1)三面临海,四周筑城墙,城市采用棋盘式路网。
2)两条主要大街垂直从城市中心穿过,中心开敞空间呈“L”型,有多个广场
3)城市中心分为四个功能区。东北及西南为宗教区,其北与南为商业区,东南为公共建筑区。城市用地选择适合于港口运输与商业贸易要求。
c.演变
希波丹姆规划系统,在古希腊长期实践过程中有所发展,这就是从米利都城单纯的棋盘式街道,发展到赛里纳斯城的有显著的城市轴线,更进而到普南城的道路与建筑之有计划的配合3.希腊化时期城市建设的特点
1)希腊化时期,城市建设大都按照希波丹姆规划形式来建造,布局规整,模式统一
2)城市广场整齐划一,从城市功能分区,道路系统,邻里住区的划分都是按照几何和数的规律进行规划建设。
3)城市中心由广场取代卫城和庙宇
4)城市广场普遍设敞廊,讲究气势和透视效果。
5)城市环境卫生条件好
4.罗马营寨城布局特点及典型城市
a.布局特点:
1)有方整的城墙,城市平面为正方形,朝向罗盘的基本方位
2)中央十字交叉道路通向方城的东西南北四门
3)在道路交叉处建神庙
b.典型城市:北非提姆加德(罗马帝国时期)
1)平面正方形
2)两条垂直干道成十字相交,交点处是城市的中心广场
3)城市道路网为方格形
4)城市有剧场、浴场等大型公共建筑
5)在主要道路起迄点和交叉处,有壮丽的凯旋门,它们之间有列柱街
5.罗马共和时期与罗马帝国时期广场建设的异同
1)罗马共和时期广场是城市社会经济政治的中心,罗马帝国时期广场是皇帝树碑立传的纪念
地
2)共和时期广场建筑连续形成不相协调,帝国时期通过柱廊得到统一
3)广场由开敞走向封闭,有自由走向严整,目的在于塑造一个供人观赏的三维空间
4)共和时期广场组织较乱,帝国时期通过多个彼此垂直轴线组成一个整体
6.维特鲁威《建筑十书》主要内容
1)城市选址。高爽地段,有利避风、浓雾、酷热,接近水源,交通便利
2)建筑物选址。探讨了建筑性质,同城市关系,地段四周现状、道路等。
3)街道布置与广场设计。
4)理想城市方案。平面八角形,便于防守,放射性路网,广场神庙居中,道路不直接对向城门
第二篇中古的城市
3.中世纪巴黎的城市建设
1)在罗马营寨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2)位于赛纳河口的一个小岛上,即城岛
3)几次扩建城墙和城市
4)卢浮宫,巴黎圣母院等大型公共设施的建设
4.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理论
a.阿尔伯蒂《论建筑》
继承了维特鲁威的的思想,主张从城市的环境因素考虑城市的选址选型,结合军事防卫要求布局街道,提出了理想城市的模式:
1)城市街道由中心向外辐射,形成有利于防御的多边形星形平面。
2)中心设教堂、宫殿或城堡。
3)城市由几何形体构成。
b.费拉瑞特《理想的城市》(图)
完整的按照费拉瑞特的理想城市建造的是威尼斯王国的帕尔曼-诺伐城,设计者是斯卡莫齐为防御而设的边境小城,中心为六角形广场,辐射道路用三组环路联接。城市中心点设棱堡状的防御性构筑物。
c.斯卡莫齐—理想城市方案(图)
1)城市中心为建有宫殿的市民集会市场
2)东西两侧为正方形的商业广场,南北为交易所及市场广场,主要广场南侧有运河通过
3)城市中心设棱堡状的防御性构筑物
4)由于星形城市放射性锐角很难设计房屋,后来出现了有格栅型接道的矩形理想城市d.影响:文艺复兴时期的理想城市对整个欧洲的城市规划思潮都有影响
5.文艺复兴与巴洛克时期城市的主要特征
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分期大致可以分为:以佛罗伦萨为代表的早期文艺复兴(15世纪),以罗马为代表的盛期文艺复兴(15世纪末-16世纪初),以威尼斯和仑巴底为代表的晚期文艺复兴(16世纪中期和末期),17世纪以后为巴洛克时期
a.城市特点
1)突破了宗教束缚,大型世俗性建筑构成了城市主要景象
2)地理学、数学等知识有力的影响了城市规划结构
3)许多城市因不能满足生产生活而进行改建,但布局上没有大的突破
4)设计思路由细节扩大到环境
5)巴洛克时期的浮华雕饰及建筑物的轴线构图,极大的丰富了城市景观
6)巴洛克时期城市改建强调运动感和景深,有助于把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建筑构成整体环境b.典型城市
佛罗伦萨(早期)
1)建筑主要活动是城市公共建筑和教堂
2)修建了联通市中心的乌菲齐大街,两侧为设骑楼的连排式多层房屋
3)重视立面设计,不重视体积
4)佛罗伦萨大教堂穹顶成为城市标志
威尼斯(晚期)
1)开拓街道广场,修建教堂府邸
2)建造商业集会的敞廊,市政府,钟塔等
3)豪绅富商的大府邸多数在大运河两侧,形成屏风式立面
4)修建码头和石拱桥
5)完善圣马可广场的建设
罗马(巴洛克)
1)开辟3条笔直的道路通向城门,三条轴线在城门之里的椭圆形广场上相交
2)3条道路交叉点安置方尖碑,作为对景
3)轴线构图的广泛运用
4)强调建筑体积
5)多数教堂采用集中式构图,具有纪念碑性质
6.文艺复兴时期的广场建设及典型格局
文艺复兴时期城市建设的主要力量放在广场建设上
1)早期:继承中世纪传统,广场周围建筑布局自由,空间多封闭,雕像放在广场一侧。
2)盛期和晚期:广场比较严整,采用柱廊形式,空间开敞,雕像常常放在广场中间
代表:圣马可广场
1)由3个梯形广场组合成的拐尺形广场,透视效果好
2)艺术处理方面,高耸的钟塔成为城市的标志,与广场周围的水平线成美的对比
3)广场四周底层全采用外廊式做法
4)不同空间互迭和视觉上相似性对比性的运用,达到形体环境的和谐统一的艺术高峰
7.绝对君权时期的城市建设
a.巴黎改建
路易十四时期—为了炫耀君权与国家强大而改建
1)改建卢浮宫等大型古典主义建筑
2)富裕贵族在巴黎建造城市府邸
3)修建路易十四广场和胜利广场歌功颂德
4)形成巴黎城市的中轴线,完成香榭丽舍大街和协和广场的建设
5)采用区域性、轴线性的方式
b.凡尔赛的建设
1)位于巴黎西南郊外,由猎庄发展而成
2)宫前有3条放射性大道,呈50度角,将景物包容在同一视野中
3)凡尔赛花园采用强烈的轴线,对称布局,十字水渠,用列树装饰道路,构成无限深远的透视
4)反映了王权至上,体现了唯理主义思想
c.广场建设
出现了分布在一条轴线上的广场系统规划,纪念性的广场有很大发展,开始将绿化布置,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