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胶模具设计指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标准
目录
第一篇产品
一、抄图
二﹑产品分析及检测
三﹑常用塑料分析
(一)常用塑料缩水率
(二)常用塑料成型性能
(三)常用塑料壁厚值
(四)常用塑料拔模角度
第二篇模具
一、排位
二﹑模具系统设计
(一)浇注系统
1.1主流道
1.2分流道
1.3冷料井
1.4浇口
1.5转水口
1.6典型产品流道浇口布置
(二)成形系统
2.1行位系统
行位
斜顶
2.2镶件
(三)顶出系统
4.1顶出系统设计要点4.2顶出机构的基本方式4.2.1顶针
4.2.2司筒
4.2.3扁顶针
4.2.4直顶
4.2.5推板
4.3先复位机构
(四) 冷却系统
5.1.运水位置
5.2.水路大小
5.3.水路及模胚位置关系
5.4.水井
(五) 导向定位系统
(六) 排气系统
7.1产品排气
7.2导套排气槽
7.3尼龙螺丝排气孔
(七)模胚结构件(支撑)及周边辅助件7.1撑头
7.2垃圾钉
7.3锁模机构
7.4温控箱、水管、紧固件
三﹑细水口模设计
四、模具零部件材料选择
六、分模
(一)模具档分模
(二)组立档分模
七、注射机选择
第三篇图档
一、出图要求
1.排位图
2.装配图
3.顶针图
4.线割图
5.零件图
6.分模图
7.爆炸图
二、图纸管理及进度控制
(一)图纸管理
(二)审图
(三)进度
三、电脑图档管理
第四篇附录
一、标准件
二、工程表格
产品篇
抄图
一.抄图前,先要看懂,看透产品线图,然后班顺思路,特别是外形面的画法。
抄好产品图要转为2D线图及设计部提供的平面线图套。要保证主要的视图和边界线完全重合一致。若有不重合、不一致的情况,首先分析是2D线图本身表达有问题,还是抄图时造成的。若为2D线图表达问题则应及时标明,并及设计部沟通、反映;若为抄图问题,及时修改。
二.一个产品通常要多次转图及标题栏对上几次逐步确认(看版本),避免最后的问题堆积。
三.在抄图的整个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是基体外形面的控制和核对。四.抄好的UG尽可能保证可以再生,以实现UG的参数设计功能。
五.通常抄图应先抄好影响模具结构之处,如外形面、行位处倒勾、前后模基面加减胶。至于柱位、骨位可最后再抄。
六.要区别常用的做曲面命令。
七.分清结构线及效果线。原则上结构线一定要及线图完全一致,效果线应尽可能接近。
八.抄整体产品外形,要考虑产品出模基体外形的出模角(拔模方向)应在最初放好,不然,到最好去做,通常是不会成动和很麻烦的。九.特别注意,在倒角前应将拔模做好。
十. 产品外形抄好后,应做一个全面、细致的抄图报告。详细说明UG图及线图间的不同之处和处理方案。
二、产品分析及检测
(一)、装配检测
(二)、结构检测
1.检查产品各部分结构是否合理,对加工、注射是否存在明显不利影响。
2.检查产品是否存在难出模或不能出模之处,如倒勾等。(三)、拔模角检测
1.首先在分析----形状----面----斜率指定及开模方向为一致的矢量方向,将最合最小值设为对称值(正负),选择产品确定就可以得到用颜色区分的拨模面角度颜色.
拨模斜度要特别注意插穿位拔模角的大小,一般为3~5°。
2.产品各骨位(火花直接打出)、柱位拔模角可不考滤。
3.当需增加拔模角时,一般原则是往减胶方向拔模,以利今后改模。(四)、肉厚检测
三、常用塑料分析
(一)常用塑料缩水率
(二)常用塑料成型性能
以上均为热塑性通用塑料.(四)常用塑料拔模角度
二、模
具篇
一、排位
1.根据产品大小、结构等因素确定模穴,如1X1、1X2、1X3、1X4、1X8、1X16 等。
2.当几个产品出在同一套模具中时,考虑进胶的均匀性。应将
大的产品排在中间位置,小的产品置于两边。
3.当几个分型面不规则的产品在同一模具中时,排位必须充分
考虑其分型面连接的顺畅。
4.一模多穴模具中,当有镶拼、行位等结构时,不得使其发生干涉。
5.排位时应综合模具每一方面,对流道,是否镶拼、行位、顶
出、运水等结构要有一个全局性思考。
6.排位时以产品零线为定位基准。当一模出一件时,可以考虑
以产品对称方向外形分中。
二、模具系统设计
浇注系统内模结构行位系统顶出系统
冷却系统导向定位系统排气系统模胚结构件。
说明﹕
在具体的模具设计过程中﹐不一定会严格遵守此程序﹐通常我们要返回上一步甚至上几步﹐修改部分数值﹐直至最后确认。
(一)﹑浇注系统
浇注系统由主流道﹑分流道﹑冷料井和浇口等部分组成。
在设计浇注系统时,要考虑: 制品最主要的要求是什么?外观
还是强度或是尺寸精度,找出最主要的矛盾,设计时,立足主要
矛盾,同时,在不及主要矛盾发生冲突的前提下,改善其它次要
矛盾,要做到进浇的均匀及顺畅。
1.1.主流道
主流道一般为圆锥形,角度2~4o主流道要设计的尽量的短。
1.2.分流道
1.2.1 .分流道的形状有圆形﹑梯形等几种,从减少压力和热量损
失的角度来看, 圆形流道是最优越的流道形状。当分型面是平
面或者曲面时,一般采用圆形流道;细水口模,选用梯形流道,当
流道只开在前模或者后模时,则选用梯形流道。
1.2.2.布置一模多腔的流道时,应充分考虑进浇的均匀性,尽可能做到平衡进浇。
1.2.3.设计分流道大小时,应充分考虑制品大小,壁厚、材料流动
性等因素,流动性不好的材料如PC料其流道应相应加大,并且
分流道的截面尺寸一定要大于制品壁厚,同时应选适合成形品
形状的流道长度。流道长则温度降低明显,流道过短则剩余应
1.2.4.
如图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