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在加热冷却时的组织转变PPT课件
合集下载
钢的热处理ppt课件

的频率,与材料的淬透性无关。
其它表面淬火方法
1.火焰加热表面淬火
淬硬深度:2~6mm。 特点:方便,成本低,但效果
差
2.激光加热表面淬火
特点: 淬硬深度:0.3~0.5mm。 特点:不需要冷却液,可对深
孔,盲空,沟槽进行淬火。
3.太阳能加热表面淬火
同激光,但受自然条件限制
钢的化学热处理
为什么亚共析钢要进行完全淬火
完全淬火—— 得到完全马 氏体。
不完全淬 火——马氏体 组织中有铁 素体出现。
为什么过共析钢只能进行不完全
淬火
完全淬火:马氏体 含碳量过高,易开 裂和形成大量残余 奥氏体;
不完全淬火:有细 小弥散渗碳体残余, 奥氏体含碳量低, 因而淬火时不易开 裂,且残余渗碳体 量少。
适用材料:低碳钢。 常用工艺:
气体渗碳 固体渗碳 特点:温度高,周期长, 渗碳后必须进行淬火。
渗碳件的淬火
直接淬火
优点:工艺简单, 降低成本
缺点:工件晶粒 粗大,易开裂。
一次淬火
优点:晶粒细化, 不易开裂
缺点:增加成本。
钢的气体氮化
原理:以氨气分解产生活性氮原子,渗入钢
表面后形成高硬度的弥散分布的氮化物。 优点:由于渗氮温度只有550~570℃,且渗后
目的:满足工件不 同部位的性能要求。
冷处理
目的:消除残余 奥氏体。
工艺:先进行普 通淬火,然后将 工件淬入低温溶 液中
常用冷处理液
冰水; 干冰+酒精; 液氮。
钢的淬透性
基本概念
淬透性:钢获得马 氏体的能力。
淬硬性:钢的硬化 能力
淬透层深度:从淬 火件表面至半马氏 体区的距离
时间/s 图2-68 T10钢过冷A等温转变曲线
其它表面淬火方法
1.火焰加热表面淬火
淬硬深度:2~6mm。 特点:方便,成本低,但效果
差
2.激光加热表面淬火
特点: 淬硬深度:0.3~0.5mm。 特点:不需要冷却液,可对深
孔,盲空,沟槽进行淬火。
3.太阳能加热表面淬火
同激光,但受自然条件限制
钢的化学热处理
为什么亚共析钢要进行完全淬火
完全淬火—— 得到完全马 氏体。
不完全淬 火——马氏体 组织中有铁 素体出现。
为什么过共析钢只能进行不完全
淬火
完全淬火:马氏体 含碳量过高,易开 裂和形成大量残余 奥氏体;
不完全淬火:有细 小弥散渗碳体残余, 奥氏体含碳量低, 因而淬火时不易开 裂,且残余渗碳体 量少。
适用材料:低碳钢。 常用工艺:
气体渗碳 固体渗碳 特点:温度高,周期长, 渗碳后必须进行淬火。
渗碳件的淬火
直接淬火
优点:工艺简单, 降低成本
缺点:工件晶粒 粗大,易开裂。
一次淬火
优点:晶粒细化, 不易开裂
缺点:增加成本。
钢的气体氮化
原理:以氨气分解产生活性氮原子,渗入钢
表面后形成高硬度的弥散分布的氮化物。 优点:由于渗氮温度只有550~570℃,且渗后
目的:满足工件不 同部位的性能要求。
冷处理
目的:消除残余 奥氏体。
工艺:先进行普 通淬火,然后将 工件淬入低温溶 液中
常用冷处理液
冰水; 干冰+酒精; 液氮。
钢的淬透性
基本概念
淬透性:钢获得马 氏体的能力。
淬硬性:钢的硬化 能力
淬透层深度:从淬 火件表面至半马氏 体区的距离
时间/s 图2-68 T10钢过冷A等温转变曲线
钢的热处理及工艺课件(PPT 44页)

B上 HRC40-45
B下 HRC50-60
Mf(M终了线)
时间/s
马氏体型
贝氏体型
珠你体型
三种组织转变 返回
1、P区:A分解为F和Cm相间的片层状组织,是靠Fe与C原子长距离扩散迁移,F 和Cm交替形核长大而形成的;随温度的降低,加大,过冷A稳定性 变小,孕育期变短,P的片间距变小,组织变细; A1650ºC 为珠光体P;d=0.6-1微米
A晶1、粒A的起长始大晶是粒一度自:发一过般程较:小曲,折难晶于界测变量为,平但直通晶过界快,速大晶粒 吞并小晶短粒时。加热可获得细晶粒,对热处理工艺有重要意义。
凡是影响A过程的因素均影响A晶粒的长大: 如2加、影热A响实温钢际度的晶T;组粒织度性:能是,在具具有体重条要件的下实的际晶意粒义大。小,直接 加热速度v:越快,A的形成温度越高; 保3温、3时A-本间8h质τ):晶所长粒获。度得。:的。是A。在晶。规粒。定大。的小短加,。热它。条表。件示。下了。(A。晶9。3粒0±在1高0C, 未溶温碳时化长物大对的晶倾界向推。移1的~4阻级碍为作本用质:粗晶粒钢;5~8级为 合金本元质素细除晶M粒n、钢P。外(一见般图均2有-62阻所碍示作)用;
1、A成分的影响(1)含碳量对C曲线的影响; (2)合金元素对C曲线的影响: 改变位置:大多数会延缓过冷A的分解,使C曲线右移; 改变形状:使P区与B区分开(b及d)。甚至P区消失(如c)。
2、A状态的影响(A晶粒度—细,则左移;组织不均匀—左移;T等) 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 提高T或延长保温时间, 使A成分更为均匀,且 由于A晶粒的长大,晶 界面积减少,不利于A 晶粒的形核与长大,因 此提高了A的稳定性, 使C曲线右移。
转变终了线
4——T+M;
钢在加热时的转变 ppt课件

测定奥氏体的 转变量与时间 的关系
24
热 处 理 原 理
共析钢奥氏体等温形成图(TTA)
Time-Temperature-Austenitization
参考《钢的热处理》P23合金钢等温TTA曲线
25
热
处
4.2 连续加热时奥氏体形成特征
理 原
理
实际生产中,绝大多数情况下奥 氏体是在连续加热过程中形成的。
➢ 一般认为奥氏体在铁素体和渗碳体交界面上形成 晶核。
➢ 奥氏体晶核也可以在以往的粗大奥氏体晶界上 (原始奥氏体晶界)形核并且长大,由于这样的 晶界处富集较多的碳原子和其他元素,给奥氏体 形核提供了有利条件。
➢ 下图b)所示为在原始粗大奥氏体晶界上开始形成 许多细小的奥氏体晶粒。
16Biblioteka 热 处 理 原 理➢临界点A3和Acm也附加脚标c,r,即:Ac3、Ar3、 Accm、Arcm。
13
热
处
加热和冷却时的临界点
理 原
理
《钢的热处理》P15
14
热
处
3.1 奥氏体形成的热力学条件
理 原
理
➢驱动力
珠光体和奥氏体的自由能随温度变化的示意图
《钢的热处理》P15
15
热
处
3.2 奥氏体晶核的形成
理 原
理
3.2.1 形核地点
➢因此,一般来说 奥氏体形成后总是剩下渗碳体。 之后,进行渗碳体的溶解过程。
➢虽然珠光体中铁素体片厚度比渗碳体片大得多 (约7倍),仍然是铁素体先消失。
《钢的热处理》P25 扩散定律
33
热 处 理 原 理
4.4 影响奥氏体形成速度的因素
一切影响奥氏体的形核率和增大 速度的因素都影响奥氏体的形成 速度。
《钢的热处理》PPT课件

231形成当a过冷到a1线以下时a产生了变化在晶界处产生了fe3c晶核长大使侧a的含量下降当fe3c长大时使到原有的a的c含量达到f时fe3c两侧形成的晶核当f长大时cmax0006向周围的a排出多原子增加了两侧a的c含量促进了fe3c片的形成如此反复24形成f与fe3c层片相间的混合组织与此同时在晶界其他部位又可能产生新的晶核fe3c小片并不断交替生核长大直到各种不同取向的p晶团群彼此相遇a全部转变为p
三) 转变产物的组织与性能
1.珠光体型 ( P ) 转变 ( A1~550℃ ) : A1~650℃ : P ; 5~25HRC; 片间距为0.6~0.7μm ( 500× )。
650~600℃ : 细片状P---索氏体(S); 片间距为0.2~0.4μm (1000×); 25~36HRC。
600~550℃:极细片状P---屈氏体(T); 片间距为<0.2μm ( 电镜 ); 35~40HRC。
珠光体形貌像
光镜下形貌
电镜下形貌
索 氏 体 形 貌 像
光镜形貌
电镜形貌
屈 氏 体 形 貌 像
光镜形貌
电镜形貌
三) 转变产物的组织与性能
2.贝氏体型 ( B ) 转变 ( 550~230℃ ) :
形成,F 与 Fe3C 层片相间的混合组 织,与此同时,在晶界其他部位又可能 产生新的晶核( Fe3C 小片),并不断 交替生核长大,直到各种不同取向的P晶 团(群)彼此相遇,A全部转变为P。 由此可见,P的形成,包含两个不 同的过程: 通过C的扩散而使成分产生改变,即 由含C量0.8%(0.77%)的A 含 C量极高的Fe3C和含C量极低的F转变;
( % ) 50 40 30 20 10 0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Wc 100
三) 转变产物的组织与性能
1.珠光体型 ( P ) 转变 ( A1~550℃ ) : A1~650℃ : P ; 5~25HRC; 片间距为0.6~0.7μm ( 500× )。
650~600℃ : 细片状P---索氏体(S); 片间距为0.2~0.4μm (1000×); 25~36HRC。
600~550℃:极细片状P---屈氏体(T); 片间距为<0.2μm ( 电镜 ); 35~40HRC。
珠光体形貌像
光镜下形貌
电镜下形貌
索 氏 体 形 貌 像
光镜形貌
电镜形貌
屈 氏 体 形 貌 像
光镜形貌
电镜形貌
三) 转变产物的组织与性能
2.贝氏体型 ( B ) 转变 ( 550~230℃ ) :
形成,F 与 Fe3C 层片相间的混合组 织,与此同时,在晶界其他部位又可能 产生新的晶核( Fe3C 小片),并不断 交替生核长大,直到各种不同取向的P晶 团(群)彼此相遇,A全部转变为P。 由此可见,P的形成,包含两个不 同的过程: 通过C的扩散而使成分产生改变,即 由含C量0.8%(0.77%)的A 含 C量极高的Fe3C和含C量极低的F转变;
( % ) 50 40 30 20 10 0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Wc 100
第二节 钢在冷却时的组织转变(1)

欢迎指导
第二节 钢在冷却时 的组织转变
交流与讨论
热处理时加热的目的是什么? 亚共析钢、共析钢和过共析钢 奥氏体化分别时加热到什么临界温 度?请画出图示。
热处理中冷却是热处理最关
键的操作,冷却方式不同,得到的 组织也不同,请阅读表5-1 45钢 经840℃加热后在不同条件冷却后 的力学性能。
第二节 钢在冷却时 的组织转变
课堂练习与作业
作业
习题一(2) 习题二(1 )(2) (3) 课堂练习 习题三
谢谢指导
组织名称 符号 温度范围
组织特征 硬度(HRC)
上贝氏体 B上 550℃~350℃ 羽毛状
40~45
下贝氏体 B下 350℃~Ms
黑色针叶状 45~55
小结
学习内容:
热处理的冷却方式 1、等温冷却 2、连续冷却 一、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 1、珠光体转变 2、贝氏体转变
学习重点
过冷奥氏体等温冷却的组织和 性能过冷奥氏体典型连续的产物
2.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 产物的组织和性能
(1)珠光体转变 在A1~550℃温度范围
组织名称 符号 温度范围
组织特征
硬度(HRC)
珠光体 P A1~650℃
粗片状
<25
索氏体 S 650℃~600℃
细片状
25~35
托氏体 T 600℃~550℃ 极细片状
35~40
(2)贝氏体转变 在550℃~Ms温度范围
热处理的冷却方式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1、等温冷却 2、连续冷却
一、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
1.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图
共析钢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图
1.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图
共析钢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图:
第二节 钢在冷却时 的组织转变
交流与讨论
热处理时加热的目的是什么? 亚共析钢、共析钢和过共析钢 奥氏体化分别时加热到什么临界温 度?请画出图示。
热处理中冷却是热处理最关
键的操作,冷却方式不同,得到的 组织也不同,请阅读表5-1 45钢 经840℃加热后在不同条件冷却后 的力学性能。
第二节 钢在冷却时 的组织转变
课堂练习与作业
作业
习题一(2) 习题二(1 )(2) (3) 课堂练习 习题三
谢谢指导
组织名称 符号 温度范围
组织特征 硬度(HRC)
上贝氏体 B上 550℃~350℃ 羽毛状
40~45
下贝氏体 B下 350℃~Ms
黑色针叶状 45~55
小结
学习内容:
热处理的冷却方式 1、等温冷却 2、连续冷却 一、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 1、珠光体转变 2、贝氏体转变
学习重点
过冷奥氏体等温冷却的组织和 性能过冷奥氏体典型连续的产物
2.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 产物的组织和性能
(1)珠光体转变 在A1~550℃温度范围
组织名称 符号 温度范围
组织特征
硬度(HRC)
珠光体 P A1~650℃
粗片状
<25
索氏体 S 650℃~600℃
细片状
25~35
托氏体 T 600℃~550℃ 极细片状
35~40
(2)贝氏体转变 在550℃~Ms温度范围
热处理的冷却方式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1、等温冷却 2、连续冷却
一、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
1.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图
共析钢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图
1.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图
共析钢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图:
钢的热处理 PPT课件

组织:球化珠光体(球粒状渗碳体 +铁素体)。
球 化 退 火
目的:消除应力,使钢的渗碳体球状化, 以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并为以后 的热处理工序作好组织准备。 应用:主要用于共析碳钢、过共析碳钢 和合金工具钢。
加热温度:再结晶温度以上(一般为650 ~700℃
再 结 晶 退 火
目的:消除加工硬化,恢复塑性。
热处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类
整体热处理:退火、正火、淬火、回火 感应加热 表面淬火 火焰加热 电接触加热 激光加热 表面热处理 渗碳 渗氮 化学热处理 碳氮共渗 渗金属等
热处理工艺曲线
热处理的基本过程都是由加热、保温和冷却三个 阶段组成的,其工艺过程用温度-时间坐标系中的 曲线图表示,这种曲线称为热处理工艺曲线。
应用:主要用于经冷塑性加工,如冷轧、 冷冲、冷拔而发生加工硬化的钢件。
去 应 力 退 火
加热温度:Ac1以下某一温度(一般为 500~650℃)
目的:消除由于塑性变形、焊接、切 削加工、铸造等形成的残余应力。
工艺方法:将工件加热到高温(1050~ 1150℃),并长时间保温,然后缓慢冷却 的退火工艺。
第 3章
一、概述
钢的热处理
二、钢在加热时的组织 三、钢在冷却时的组织 四、钢的退火与正火 五、钢的淬火 六、钢的回火
七、钢的表面热处理
八、热处理工艺的应用
概述
热处理的概念 将固态金属采用适当的方式进行加热、保温 和冷却以获得所需组织与性能的工艺。 热处理的目的
(1)提高钢的力学性能;
(2)改善钢的工艺性能。 热处理的理论依据:铁碳合金相图
温 度 加热 保 温 冷却
0
热处理工艺曲线
时间
一、钢在加热时的组织转变
球 化 退 火
目的:消除应力,使钢的渗碳体球状化, 以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并为以后 的热处理工序作好组织准备。 应用:主要用于共析碳钢、过共析碳钢 和合金工具钢。
加热温度:再结晶温度以上(一般为650 ~700℃
再 结 晶 退 火
目的:消除加工硬化,恢复塑性。
热处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类
整体热处理:退火、正火、淬火、回火 感应加热 表面淬火 火焰加热 电接触加热 激光加热 表面热处理 渗碳 渗氮 化学热处理 碳氮共渗 渗金属等
热处理工艺曲线
热处理的基本过程都是由加热、保温和冷却三个 阶段组成的,其工艺过程用温度-时间坐标系中的 曲线图表示,这种曲线称为热处理工艺曲线。
应用:主要用于经冷塑性加工,如冷轧、 冷冲、冷拔而发生加工硬化的钢件。
去 应 力 退 火
加热温度:Ac1以下某一温度(一般为 500~650℃)
目的:消除由于塑性变形、焊接、切 削加工、铸造等形成的残余应力。
工艺方法:将工件加热到高温(1050~ 1150℃),并长时间保温,然后缓慢冷却 的退火工艺。
第 3章
一、概述
钢的热处理
二、钢在加热时的组织 三、钢在冷却时的组织 四、钢的退火与正火 五、钢的淬火 六、钢的回火
七、钢的表面热处理
八、热处理工艺的应用
概述
热处理的概念 将固态金属采用适当的方式进行加热、保温 和冷却以获得所需组织与性能的工艺。 热处理的目的
(1)提高钢的力学性能;
(2)改善钢的工艺性能。 热处理的理论依据:铁碳合金相图
温 度 加热 保 温 冷却
0
热处理工艺曲线
时间
一、钢在加热时的组织转变
钢在加热及冷却时和组织转变ppt课件.ppt

(1)550~350℃: B上; 40~45HRC;脆性大,几乎无价值。
过饱和碳α-Fe条状 羽毛状
B上 =过饱和碳 α-Fe条状 + Fe3C细条状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上贝氏体形貌
在光镜下呈羽毛状. 在电镜下为不连续棒状的渗碳体分布于自奥
230~ - 50℃; 低温转 变区; 非扩散型转变; 马氏体 ( M ) 转变区。
10
102
103
104
时间(s)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1)、珠光体型转变—高温转变(A1~550 ℃
)
残余Fe3C溶解
4)奥氏体成分均匀化
延长保温时间,让碳原子 充分扩散,才能使奥氏体 的含碳量处处均匀。
A 均匀化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一、钢在加热时的组织转变 共析钢奥氏体化过程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电镜下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上贝氏体强度与塑性都较低,无实用价值。 下贝氏体除了强度、硬度较高外,塑性、韧性也较好,即具有良
好的综合力学性能,是生产上常用的强化组织之一。
过饱和碳α-Fe条状 羽毛状
B上 =过饱和碳 α-Fe条状 + Fe3C细条状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上贝氏体形貌
在光镜下呈羽毛状. 在电镜下为不连续棒状的渗碳体分布于自奥
230~ - 50℃; 低温转 变区; 非扩散型转变; 马氏体 ( M ) 转变区。
10
102
103
104
时间(s)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1)、珠光体型转变—高温转变(A1~550 ℃
)
残余Fe3C溶解
4)奥氏体成分均匀化
延长保温时间,让碳原子 充分扩散,才能使奥氏体 的含碳量处处均匀。
A 均匀化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一、钢在加热时的组织转变 共析钢奥氏体化过程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电镜下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上贝氏体强度与塑性都较低,无实用价值。 下贝氏体除了强度、硬度较高外,塑性、韧性也较好,即具有良
好的综合力学性能,是生产上常用的强化组织之一。
钢的冷却方式PPT优秀资料

钢在冷却时的转变
冷却过程是钢热处理的关键工序 ——决定钢冷却后的组织和性能!
1.奥氏体是不是降温到临界温度以下就 立即发生转变呢?
组织呢?
实例:
用45#钢制造的3根直径为15mm的小轴ⅠⅡⅢ,都经 840℃的加热,加热后
用45#钢制小造的轴3根Ⅰ直径放为15在mm的空小轴气ⅠⅡ中Ⅲ,冷都经却,84测0℃得的加其热,表加热面后 硬度小于209HBS
结小小论冷轴轴:ⅡⅢ却放放条事在在件油水实不中中证同冷冷明,却却:,,它同测测们样得得在其其的性其其钢能表表加上面面热硬硬会条度度产件达 达生45相56明HH同RR显,CC的左左但差右右由别于。 也用—冷奥 —冷小冷用事用小小奥用 冷小事小小— 冷冷——奥小用也—奥小小—奥就4—却氏—却轴却4实4轴轴氏4却轴实轴轴—却却——氏轴4就—氏轴轴—氏55555是 决 过 体决 过 Ⅰ 过 证 Ⅱ Ⅲ 体 过 Ⅱ 证 Ⅰ Ⅱ 决过 过 决 决 体 Ⅲ 是 决 体 Ⅲ Ⅱ 决 体#####钢钢钢钢 钢说定程是 定程放程明放放是程放明放放定 程程定定是放说定是放放定是制制制制 制经钢是不 钢是在是:在在不是在:在在钢 是是钢钢不在经钢不在在钢不造造造造 造同冷钢是 冷钢空钢同油水是钢油同空油冷 钢钢冷冷是水同冷是水油冷是的的的的 的样却热降 却热气热样中中降热中样气中却 热热却却降中样却降中中却降33333的后处温 后处中处的冷冷温处冷的中冷后 处处后后温冷的后温冷冷后温根根根根 根加的理到 的理冷理钢却却到理却钢冷却的 理理的的到却加的到却却的到直直直直 直热组的临 组的却的加,,临的,加却,组 的的组组临,热组临,,组临径径径径径但织关界织关,关热测测界关测热,测织关关织织界测但织界测测织界为为为为 为经和键温 和键测键条得得温键得条测得和 键键和和温得经和温得得和温1111155555不性工度 性工得工件其其度工其件得其性 工工性性度其不性度其其性度mmmmm同能序以 能序其序相其其以序其相其其能 序序能能以其同能以其其能以mmmmm的!下 !表同表表下表同表表! !!下表的!下表表!下的的的的 的冷就 面,面面就面,面面就面冷就面面就小小小小 小却立 硬但硬硬立硬但硬硬立硬却立硬硬立轴轴轴轴 轴后即 度由度度即度由度度即度后即度度即ⅠⅠⅠⅠ Ⅰ钢发 小于达达发达于小达发达钢发达达发ⅡⅡⅡⅡ Ⅱ的生 于冷生冷于生的生生4544554ⅢⅢⅢⅢ Ⅲ5655665内转 却转却转内转转22,,,, ,HHHHHHH00RRRRRRR部变 条变条变部变变都都都都 都99CCCCCCCHH组呢 件呢件呢组呢呢经经经经 经左左左左左左左BB织? 不?不?织??SS右右右右右右右是同同是不,,不88888一它它一4444400000样们们样℃℃℃℃ ℃。在在。的的的的 的性性加加加加 加能能热热热热 热上上,,,, ,会会加加加加 加产产热热热热 热生生后后后后 后明明显显的的差差别别。。
冷却过程是钢热处理的关键工序 ——决定钢冷却后的组织和性能!
1.奥氏体是不是降温到临界温度以下就 立即发生转变呢?
组织呢?
实例:
用45#钢制造的3根直径为15mm的小轴ⅠⅡⅢ,都经 840℃的加热,加热后
用45#钢制小造的轴3根Ⅰ直径放为15在mm的空小轴气ⅠⅡ中Ⅲ,冷都经却,84测0℃得的加其热,表加热面后 硬度小于209HBS
结小小论冷轴轴:ⅡⅢ却放放条事在在件油水实不中中证同冷冷明,却却:,,它同测测们样得得在其其的性其其钢能表表加上面面热硬硬会条度度产件达 达生45相56明HH同RR显,CC的左左但差右右由别于。 也用—冷奥 —冷小冷用事用小小奥用 冷小事小小— 冷冷——奥小用也—奥小小—奥就4—却氏—却轴却4实4轴轴氏4却轴实轴轴—却却——氏轴4就—氏轴轴—氏55555是 决 过 体决 过 Ⅰ 过 证 Ⅱ Ⅲ 体 过 Ⅱ 证 Ⅰ Ⅱ 决过 过 决 决 体 Ⅲ 是 决 体 Ⅲ Ⅱ 决 体#####钢钢钢钢 钢说定程是 定程放程明放放是程放明放放定 程程定定是放说定是放放定是制制制制 制经钢是不 钢是在是:在在不是在:在在钢 是是钢钢不在经钢不在在钢不造造造造 造同冷钢是 冷钢空钢同油水是钢油同空油冷 钢钢冷冷是水同冷是水油冷是的的的的 的样却热降 却热气热样中中降热中样气中却 热热却却降中样却降中中却降33333的后处温 后处中处的冷冷温处冷的中冷后 处处后后温冷的后温冷冷后温根根根根 根加的理到 的理冷理钢却却到理却钢冷却的 理理的的到却加的到却却的到直直直直 直热组的临 组的却的加,,临的,加却,组 的的组组临,热组临,,组临径径径径径但织关界织关,关热测测界关测热,测织关关织织界测但织界测测织界为为为为 为经和键温 和键测键条得得温键得条测得和 键键和和温得经和温得得和温1111155555不性工度 性工得工件其其度工其件得其性 工工性性度其不性度其其性度mmmmm同能序以 能序其序相其其以序其相其其能 序序能能以其同能以其其能以mmmmm的!下 !表同表表下表同表表! !!下表的!下表表!下的的的的 的冷就 面,面面就面,面面就面冷就面面就小小小小 小却立 硬但硬硬立硬但硬硬立硬却立硬硬立轴轴轴轴 轴后即 度由度度即度由度度即度后即度度即ⅠⅠⅠⅠ Ⅰ钢发 小于达达发达于小达发达钢发达达发ⅡⅡⅡⅡ Ⅱ的生 于冷生冷于生的生生4544554ⅢⅢⅢⅢ Ⅲ5655665内转 却转却转内转转22,,,, ,HHHHHHH00RRRRRRR部变 条变条变部变变都都都都 都99CCCCCCCHH组呢 件呢件呢组呢呢经经经经 经左左左左左左左BB织? 不?不?织??SS右右右右右右右是同同是不,,不88888一它它一4444400000样们们样℃℃℃℃ ℃。在在。的的的的 的性性加加加加 加能能热热热热 热上上,,,, ,会会加加加加 加产产热热热热 热生生后后后后 后明明显显的的差差别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1线以下,转变开始线的左边
为过冷奥氏体区,转变终了线
的右边是转变产物区,转变开
始线和终了线之间为过冷奥氏
体和转变产物共存区。
.
7
2.3.2 钢在冷却时的组织转变
转变开始线与纵坐标轴之间的 时间为孕育期。在C曲线拐弯的 “鼻尖处”(约550℃),孕育 期最短,过冷奥氏体最不稳定。 水平线MS为马氏体转变开始线 (约230℃),水平线Mf为马 氏体转变终了线(约-50℃)。 A′:残余奥氏体,即淬火冷却 到室温后残留的奥氏体。
.
2
2.3.1 钢在加热时的组织转变
1、奥氏体的形成
以共析钢为例,当加热到AC1以上时,发生珠光体向 奥氏体的转变(即奥氏体化)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1)奥氏体晶核的形成和长大
2)剩余渗碳体的溶解
3)奥氏体均匀化 当加热到AC1线稍上时钢中的珠光体向奥氏体转变, 只有分别加热到AC3或ACCm温度以上,保温足够时间, 才能获得成分均匀的单相奥氏体。
2)采用快速加热和短时间保温 3)加入一定量合金元素(除锰、磷外)
.
4
2.3.2 钢在冷却时的组织转变
钢经加热奥氏体化后,可以采用不同方式冷却,获得 所需要的组织和性能。
成分相同的钢,奥氏体化后,采用不同方式冷却,将 获得不同的力学性能,见下表。
.
5
2.3.2 钢在冷却时的组织转变
实际生产中,必须过冷到A1温度以下才开始转变。 在相变温度A1以下还没有发生转变而处于不稳定状态的 奥氏体称过冷奥氏体。
状)高碳马氏体,性能硬而脆;3、当Wc在0.20%~l.0%时,
形成片状和板条状马氏体的混合组织。
强度、硬度随碳含量增加而增大,当碳含量超过0.6%,强
度和硬度增加不明显。马氏体转变不能进行到底。
残余奥氏体的存在,会降低淬火钢的硬度和耐磨性,并且
在工件长期使用过程中残余奥氏体会逐步转变为马氏体,使
工件变形而引起尺寸的不稳定。
过冷奥氏体有等温 转变和连续冷却转变 两种冷却转变方式 (见右图)。
.6Βιβλιοθήκη 2.3.2 钢在冷却时的组织转变
1、过冷奥氏体的等温转变
以共析钢为例,介绍等温转变曲线及转变产物。
1)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曲线(C曲线)
左边曲线为过冷奥氏体转变
开始线,右边曲线为过冷奥氏
体等温转变终了线。
A1线以上是奥氏体稳定区;
.
10
2.3.2 钢在冷却时的组织转变
2、过冷奥氏体的连续冷却转变
以共析钢为例,介绍等温转变曲线及转变产物。
1)等温转变曲线在连续冷却转变中的应用
共折钢连续冷却时,根据冷 却速度曲线V1、V2、V3、V4 与C曲线相交的位置,可估计 连续冷却转变的产物。
马氏体临界冷却速度Vk: 与冷却曲线相切,称临界冷却 速度,是获得全部马氏体转变 的最小冷却速度。
.
8
2.3.2 钢在冷却时的组织转变
2)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产物的组织与性能 (1)珠光体型转变(A1~550℃)
(2)贝氏体转变(550℃~MS)
.
9
2.3.2 钢在冷却时的组织转变
3)亚共析钢和过共析钢的等温转变
由于亚共析钢和过共析钢的碳含量低于或高于共析 成分,当过冷奥氏体在C曲线“鼻尖”上部区域等温 时,亚共析钢先析出铁素体,然后进行珠光体转变, 得到铁素体和珠光体组织;同理,过共析钢先析出渗 碳体,然后进行珠光体转变,得到渗碳体和珠光体组 织。
本课题重点与难点
教
学
奥氏体的形成及其晶粒大小
重
的控制措施,C曲线及其应用。
点
教
学
钢在加热时和冷却时组织转变。
难
点
.
1
2.3.1 钢在加热时的组织转变
A1、A3、Acm各相变 点是固态下铁碳合金的 组织转变线,是在极其 缓慢加热和冷却条 件 下得到的。 在实际生产中,固态相 变时都有不同程度的过 热度或过冷度(见右 图)。为便于区别,将 加热时各相变点用ACl、 AC3、ACcm表示,冷 却时各相变点用Arl、 Ar3、Arcm表示。
减少残余奥氏体的措施:冷处理。即把淬火后的工件继续冷
却到室温以下-80~-50℃,以减少残余奥氏体的含量。
.
13
.
11
2.3.2 钢在冷却时的组织转变
2、过冷奥氏体的连续冷却转变 过冷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产物的组织与性能见下表:
.
12
2.3.2 钢在冷却时的组织转变
2)马氏体转变(MS~Mf)
马氏体的组织形态有板条状和片状两种类型,主要取决于
奥氏体中碳含量。1、当Wc<0.20%时,形成板条状低碳马
氏体,有较好的强韧性;2、当Wc>1.0%时,形成片状(针
.
3
2.3.1 钢在加热时的组织转变
2、奥氏体晶粒长大及其控制措施
钢加热时珠光体向奥氏体转变刚刚结束时,奥氏体晶 粒是比较细小的。如果继续加热或保温,奥氏体晶粒会变 粗大,影响热处理后钢的强度、塑性、韧性较低。因此, 加热时获得细小晶粒的奥氏体对提高热处理效果和钢的性 能有重要的意义。
控制奥氏体晶粒长大措施: 1)合理选择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