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专题:气体的制取、收集、净化和干燥(教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专题复习:常见气体的制取、干燥和净化》教案10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专题复习:常见气体的制取、干燥和净化》教案10](https://img.taocdn.com/s3/m/3fe98646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4087a7a.png)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专题复习:常见气体的制取、干燥和净化》教案10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的专题复习课,主要复习内容包括常见气体的制取、干燥和净化。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气体的实验室制备方法,了解常见气体的干燥和净化原理,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技能。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气体的制备方法,但对气体干燥和净化的原理和操作方法还不是很熟悉。
此外,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技能也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掌握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备方法。
2.了解常见气体的干燥和净化原理。
3.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技能。
四. 教学重难点1.气体的实验室制备方法。
2.常见气体的干燥和净化原理。
3.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技能的提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和实验操作法进行教学。
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气体的制备、干燥和净化的方法和技巧。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室用具:试管、酒精灯、导管、集气瓶等。
2.实验试剂:稀盐酸、大理石、石灰石、双氧水、二氧化锰等。
3.课件和教学素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复习气体的制备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和回忆。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和实验演示,呈现常见气体的制备、干燥和净化的方法和技巧。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亲身体验气体的制备、干燥和净化的过程。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通过回答问题的方式,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5.拓展(5分钟)学生通过讨论和探究,思考如何改进实验操作,提高实验效率和实验技能。
6.小结(5分钟)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7.家庭作业(5分钟)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和技能。
8.板书(5分钟)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板书设计,突出重点和难点。
教学过程每个环节所用时间:导入5分钟,呈现10分钟,操练15分钟,巩固5分钟,拓展5分钟,小结5分钟,家庭作业5分钟,板书5分钟。
初中化学 专题复习:常见气体的制取、干燥和净化 教案 教学设计
![初中化学 专题复习:常见气体的制取、干燥和净化 教案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0f39b1927d3240c8547ef06.png)
专题复习:常见气体的制取、干燥和净化 复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学会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气体发生装置(2)学会根据气体性质选择气体收集装置(3)学会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1)通过复习、比较、归纳等方法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加工(2)能积极思考、主动交流,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方法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实验的设计和改进,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养成勤于动脑的好习惯(2)通过学习中找规律,规律中体验成功,进而体会到化学学习的乐趣。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回顾氧气、二氧化碳、氢气的学习,得出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
药品,原理,装置,收集,检验,验满……考点聚焦考点1 实验室制备某种气体的思路和方法考点2 常见气体的制取 1.需要研究气体的实验室制法的化学反应原理,就是要研究在实验室条件下(如常温、加热、加催化剂等),可用什么药品、通过什么反应来制取。
2.需要研究制取这种气体所应选用的实验装置。
气体发生装置⎩⎪⎪⎨⎪⎪⎧ 反应物状态⎩⎪⎨⎪⎧ 固体与固体反应固体与液体反应液体与液体反应……反应条件(是否需要加热、加催化剂等)气体收集装置⎩⎪⎨⎪⎧ 排水法(不易溶于水、不与水反应)排空气法⎩⎪⎨⎪⎧ 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 3.需要研究如何验证制得的气体就是所要制取的气体。
展示桌上的三套气体发生装置以第一套装置为例,写出实验室制氧反应原理。
(过渡)实验室还有一种药品制氧,可以选择的装置是?在第一套装置上改进,分析此装置不足,改进成第二套,分析仍不足,继续改进成第三套。
(提问)气体的收集,检验列表归纳小结氧气,二氧化碳的制取(反应原理,发生装置,收集方法)就二氧化碳的制取讨论影响反应速率的可能因素,并请一学生选择一因素设计实验方案并作出评价(提问)由学生会的上述三套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教师纠正不足及演示。
(过渡)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实验中,一氧化碳不仅要纯净而且要干燥,那么我们是如何干燥气体的呢?考点3 气体的干燥用干燥剂除去气体中混有的水蒸气的过程称为气体的干燥。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 气体的制取和净化教案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 气体的制取和净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0f16029e87101f69e3195e6.png)
——————————新学期新成绩新目标新方向——————————
《专题复习:常见气体的制取和收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和操作注意事项,并能熟练书写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能正确选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来制备气体。
(3)了解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气体制取、收集方法以及净化方法的复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拓展知识空间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气体制取、收集、干燥、净化等方法的复习,使学生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学习环境中,体验如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
【教学重点】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气体的制取原理及操作注意事项。
【教学难点】万能瓶的使用;气体的干燥和除杂。
教学过程:
首先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在初中化学
分别可以制取那些气体?(
生回答后出示。
反应时不需加热
思考,讨论,完成学案中的“
知大家有没有注意,就是反应容器试管的体积较
法。
1.排水法(丙):不易溶于水、
还可以还有哪些收获?。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气体的制备、净化、干燥、收集(导学案设计)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气体的制备、净化、干燥、收集(导学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d34555c227916888586d736.png)
九年级化学《气体的制备、净化、干燥、收集》专题复习导学案【复习目标】1.了解实验室里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原理。
2.探究实验室里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装置。
3.了解实验室里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4.养成务实求真,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复习重难点】常见气体的制备、净化、干燥、收集【复习过程】气体药品反应原理O2 过氧化氢、二氧化锰氯酸钾、二氧化锰高锰酸钾大理石(石灰石)和稀盐酸考点二实验装置考点三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氧气二氧化碳发生装置收集方法实验步骤注意事项检验方法验满方法考点四气体的净化和干燥净化原则:干燥原则【链接中考】已知Mg能在CO中燃烧生成一种单质和一种氧化物,现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请回答下列问题:2(1) 制备二氧化碳的下列发生装置中,能控制“反应随时发生与停止”的是______。
A .①③⑤B .②③④C .①②④⑤D .③ (2)对CO 2进行净化、干燥,并进行Mg 在CO 2中燃烧的探究实验。
实验进行时,若要气体从左向右流动,则上述装置的连接顺序为(填仪器接口的字母):( )( )接( )( )接( )( )接( )( )(3)实验开始时,在点燃酒精灯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先通入CO 2,待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出现__________现象时,再点燃酒精灯,以上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4)实验中,镁粉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
【当堂检测】下图是某课外学习小组设计的气体制各与性质验证的组合实验,其中装置C 的作用是将二氧化碳和炭粉在高温下转化为一氧化碳。
请看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装置A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B 的作用____________,装置D 中玻璃管内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E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考化学复习教案常见气体的制取与净化
![中考化学复习教案常见气体的制取与净化](https://img.taocdn.com/s3/m/56574d0427d3240c8447ef81.png)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展示:考点梳理
一、常见气体的反应原理、检验、验满
二、制取装置选择
三、气体净化
四、课堂巩固
学生浏览
使学生对本节课内容做到心中有数
考点一:O2、CO2、H2的制取
1、反应原理
2、检验
O2:将带火星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则是氧气;
CO2: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若石灰水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
学生通过练习中考真题,感受中考题的难易程度,从而做到心中有数。
【过度】通过分析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中含有的杂质,如何净化二氧化碳气体。
考点三气体净化
1、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得的CO2中常含有氯化氢气体和水蒸气。为了得到纯净、干燥的CO2,可选用装置如下图所示,则装置中导管气流方向的连接顺序是
→→→→→。
中考分值
6
7
6
10
9
9
二、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常见气体O2、CO2、H2的制备(包括:药品、反应原理、检验、验满、装置的选择);
(2)会利用多功能瓶收集和净化气体;
(3)能根据所学知识,灵活地设计和选择实验装置。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对学生进行知识梳理、能力测试,有效的检验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提高学生的知识综合应用能力。
课题名称:常见气体的制取与净化
年级学科
九年级化学
教材版本
人教版
一、教学内容分析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而常见气体的制取是初中化学复习的重
点,在教材中有很重要的位置,在历年中考中常以选择题、实验题的形式出现,考查学生的知识形成过程和方法以及实验能力。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常见气体的制取、净化、收集教学设计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常见气体的制取、净化、收集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4bd256ae518964bcf847c83.png)
常见气体的制取、净化、收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学会气体的制备和收集
2、能正确选用两类制气装置来制备气体
3、能正确选用排水法,向下排气法,向上排气法来收集气体
过程和方法:
1、通过氧气、二氧化碳、氢气制法的学习,培养学生相互协作共同完成综合性较强的实验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实验装置的选择让学生体会实验装置使用的灵活性和合理性
3、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合作能力、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合作、发现的乐趣
2、在实验装置的设计、选择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1、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
2、综合性气体制备实验的设计。
教学方法:
讨论、交流、归纳、练习
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以实验的重要性引入,在教学过程中,分别归纳、总结了如何选择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之后引导学生对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进行进一步的评价、改进,这样既对所学知识掌握得更加透彻,也不会使学生因为复习旧有知识而感到枯燥,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同时,还注意引导学生对与制取气体实验密切相关的尾气处理装置和检查气密性的操作方法进行总结,以培养学生全面的思维习惯。
教学过程:。
九年级化学复习20气体的制取收集与净化42623教案
![九年级化学复习20气体的制取收集与净化42623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3c41459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a0.png)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气体的制取、收集与净化的原理和方法,掌握相关实验步骤和操作技巧。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实验探究能力,通过实验观察和探究气体的制取、收集与净化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实验精神,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
教学重点:1.掌握气体的制取、收集与净化的原理和方法。
2.了解不同气体的制取、收集与净化的实验步骤和操作技巧。
教学难点:1.掌握不同气体的制取、收集与净化方法的区别和应用。
2.能够根据实验步骤和原理进行实验操作和观察分析。
教学准备:实验器材:烧杯、试管、酒精灯、导管、饱和盐溶液吸管等。
实验药品:氢气、氧气、二氧化碳等。
教学过程:Step 1:引入新课(10分钟)引导学生回顾并探讨气体的特点和性质,引出本课的主题。
Step 2:整合知识(10分钟)复习气体的制取、收集与净化的方法,让学生明确各种气体的制取、收集与净化原则和方法的差异。
Step 3:实验探究(25分钟)分组进行实验,学生自行设计并进行氢气、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的制取、收集与净化实验。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过程中的现象和原理,总结实验规律和方法。
Step 4:实验报告(15分钟)要求学生根据实验内容和观察结果撰写实验报告,并进行相关讨论。
鼓励学生提出合理的改进方法和探究问题。
Step 5:知识总结(10分钟)通过学生的回答,总结本课的重点内容,强化学生对气体的制取、收集与净化原理和方法的理解。
Step 6:拓展延伸(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气体制取、收集与净化的实际应用和相关环境问题,开展一些延伸探究活动。
Step 7:课堂小结(5分钟)回顾本堂课的重点内容,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评价和肯定。
教学反思:本堂课以实验为主线,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和实践操作,加深学生对气体制取、收集与净化原理和方法的理解。
但是,由于实验环境和实验器材的限制,学生可能无法亲自进行所有的实验操作,可以适当增加一些视频观看和模拟实验的环节,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人教版初中化学复习课:《常见气体的制取、干燥和净化》教学设计(第1课时)
![人教版初中化学复习课:《常见气体的制取、干燥和净化》教学设计(第1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25ba4836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232fa0d.png)
3.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解答进行展示,分析解题思路和操作要点,强调易错点。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气体制取、干燥和净化的原理、方法、操作要点等。
2.强调实验室安全规范,提醒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预防事故发生。
5.阅读拓展资料,了解气体在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结合所学知识,撰写一篇小论文,探讨气体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6.完成课后练习册中与本节课相关的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作业要求:
1.作业内容要规范、清晰,字迹工整,确保作业的可读性。
2.思维导图要层次分明,重点突出,有助于梳理知识结构。
3.实验方案要详细,操作步骤明确,注意事项具体,体现实验安全意识。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教师讲解气体的制取方法,以氧气、二氧化碳、氢气为例,阐述实验室制取这些气体的化学反应原理。
2.介绍实验室制取装置,如固液不加热型、固液加热型等,并分析各种装置的适用范围。
3.讲解气体干燥的原理,介绍常用的气体干燥剂,如浓硫酸、碱石灰等,并举例说明其使用方法。
4.介绍气体净化的基本方法,如洗气、吸附等,分析各种净化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教师提出讨论问题,如:“在实验室制取气体时,如何选择合适的制取装置?气体干燥和净化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2.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从原理、操作、安全等方面分析问题。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练习,500字
1.教师设计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涵盖气体制取、干燥和净化的知识点。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气体的制备、净化、干燥、收集(教案设计)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气体的制备、净化、干燥、收集(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6128b0071fe910ef12df8f8.png)
联想物质
通过图片联想氧气和二氧化碳这两种初中常见气体,引出本节课题:气体的制备、净化、干燥、收集。
出示学习目标
读学习目标
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提问:还记得氧气、二氧化碳的工业制法吗?
回忆氧气、二氧化碳的工业制法。
复习氧气、二氧化碳的工业制法。
根据给出的物质选择合适的药品和原理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
写化学方程式
练习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引出反应原理
出示四位同学制取气体的图片,猜测他们制取的气体分别是什么
根据发生装置和收集方法进行猜想
引出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大屏幕出示常见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思考选择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依据
了解选择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思路
出示常见发生装置
思考并回答这些装置的特点
了解创新装置的优缺点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气体的制备、净化、干燥、收集》教案
【复习目标】
1.了解实验室里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原理。
2.探究实验室里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装置。
3.了解实验室里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4.养成务实求真,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课题气体的制备、净化、干燥、收集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设计情境
出示常见收集装置
思考并回答接口连接方法
锻炼学生的思维
出示常见的制取气体的装置,复习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回忆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回忆旧知
出示习题
做练习
对所复习的内容进行巩固
复习实验室制取氧气、二氧化碳的重要内容
填写导学案
小结
提出问题
学生思考并回答
引出气体的净化、干燥
中考专题:气体的制取收集净化和干燥教案
![中考专题:气体的制取收集净化和干燥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6f98dbbbed5b9f3f80f1c9b.png)
中考专题:气体的制取收集净化和干燥教案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九年级中考化学复习专题气体的制取、收集、净化和干燥(讲义)卢广权一、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气体氧气(O2)氢气(H2)二氧化碳(CO2)药品加热高锰酸钾(KMnO4)或双氧水(加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固(+固)] Δ锌粒(Zn)和稀硫酸(H2SO4)[固+液]石灰石(大理石)(CaCO3)和稀盐酸(HCl)[固+液]反应原理2H2O22H2O + O2↑2KMnO4== K2MnO4+MnO2+O2↑Zn+H2SO4=ZnSO4+H2↑CaCO3+2HCl=CaCl2+H2O+CO2↑发生装置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若木条复燃,是氧气;否则不是氧气点燃,罩干冷小烧杯,产生淡蓝火焰,杯内壁有水珠,则该气体是氢气通入澄清的石灰水,看是否变浑浊,若浑浊则是CO2。
收集方法①排水法(不易溶于水)②瓶口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①排水法(难溶于水)②瓶口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①瓶口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用排水法收集)验满验纯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氧气已满,否则没满验纯:<1>用拇指堵住集满氢气的试管口;<2>靠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若“噗”的一声,氢气已纯;若有尖锐的爆鸣声,则氢气不纯验满:用燃着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若火焰熄灭,则已满;否则没满放置正放倒放正放注意事项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凝结在试管口的小水珠倒流入试管底部使试管破裂)③加热时应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再集中在药品部位加热。
④排水法收集完氧气后,先撤导管后撤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使试管破裂)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口要塞一团棉花。
防此高锰酸钾进入导管。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长颈漏斗的管口要插入液面下;③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氢气的纯度(空气中,氢气的体积达到总体积的4%—%点燃会爆炸。
九年级化学复习19气体的制取收集与净化教案
![九年级化学复习19气体的制取收集与净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7e1f119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a1.png)
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气体的制取、收集和净化的基本方法;2.掌握常见气体的制取、收集和净化的实验方法;3.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4.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推理、总结的能力。
【教学内容】1.气体的制取方法:化学和物理制取;2.气体的收集方法:水排放法、移液法、下置法、上置法;3.气体的净化方法:冷却净化、干燥净化、吸附净化、解析净化。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引入话题:提问学生对气体有哪些了解,气体在我们生活中有什么应用;2.展示一些气体的图片,让学生谈谈对这些气体的认识;二、讲授气体的制取方法(25分钟)1.化学制取:通过化学反应来制取目标气体;a)酸和金属反应:如HCl与锌反应制取氢气;b)酸和碱反应:如HCl与NaOH反应制取氯气;c)酸和酸性氧化物反应:如HCl与MnO₂反应制取氯气;d)酸与金属碱反应:如H₂SO₄与Na₂CO₃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等。
2.物理制取:通过物理方法将气体从混合气体、溶液或固体中分离出来;a)溶解度分离法:如用氨水吸收二氧化硫,再通入过盐酸使其释放;b)干燥法:如用干燥剂吸附水蒸气,再用加热方法将其释放。
三、讲授气体的收集方法(25分钟)1.水排放法:将产生的气体直接排放到水中收集;a)氢气:如HCl与锌反应时产生的氢气;b)氯气:如HCl与NaClO反应时产生的氯气。
2.移液法:用液体吸取气体,再倒入收集器中;a)氯气:如HCl与MnO₂反应时产生的氯气;b)二氧化碳气体:如用CaCO₃与HCl反应时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
3.下置法:通过气体的相对密度使其向上移动,从而排走空气,使气体填满整个容器;a)氨气:如用氨水和盐酸反应制取氨气。
4.上置法:将气体收集在集气瓶中,用瓶盖封闭;a)氢气:如用HCl和锌反应制取氢气。
四、讲授气体的净化方法(20分钟)1.冷却净化:通过冷却方法使气体中的杂质凝固,收集纯净的气体;a)氯气:如用HCl与NaClO反应制取氯气。
中考专题:气体的制取、收集、净化和干燥(教案)
![中考专题:气体的制取、收集、净化和干燥(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98557ff195f312b3169a5c6.png)
九年级中考化学复习专题气体的制取、收集、净化和干燥2小结:1、气体的发生装置(常用发生装置、选择依据、气密性的检验方法) (1)常用发生装置类型:①、固+固,加热型 (一定要用酒精灯)(图1)②、固+液,不加热型 (一定不需要酒精灯)A B C D E F 注意:①图B、C 、F 使用长劲漏斗,必须将长劲漏斗的下端管口插到液面下,形成“液封”,以防气体逸出。
②图E 使用分液漏斗,图B 使用有孔塑料板和带活塞的导管是为了控制反应的速率。
(2)气体发生装置的选择依据:由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决定。
①若反应物只有固体,且需要加热,应选择图1所示的装置。
例如,用高锰酸钾或用氯酸钾与MnO2的混合物加热制氧气可选择此装置。
(注意: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试管口应塞一团棉花,以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气管。
)②若反应物状态为“固+液”,反应不需加热,应选择图A--F 中所示的装置。
例如用H2O2溶液和MnO2制O2;用石灰石和稀HCl制CO2气体;用稀酸和活泼金属反应制H2。
(3)气密性的检验方法①、受热法:如装置A将导管的一端放入盛水的容器中,用手掌紧贴试管外壁 ,如果盛水的容器中有气泡冒出,移开手掌,一会儿,导管中有一段液柱,证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如果环境温度偏高,手掌紧贴使锥形瓶内外的温度变化很小,也可采用酒精灯微热或其他方法。
②、水压法:如装置B方法1,用弹簧夹夹住胶皮管,从长颈漏斗中向试管内加水,长颈漏斗中会形成一段液柱,停止加水,液柱不下降,证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方法2,先从长颈漏斗中向试管内加水,使长颈漏斗下端形成液封,将导管另一端放入盛水的容器中,再向长颈漏斗中加水,如果盛水的容器中有气泡出现,证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方法3、将注射器接在导管口,向外轻轻拉动注射器的活塞,浸没在水中的玻璃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证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方法4、利用连通器原理,用一个橡皮管接在装置A 的导管口,并装上水,将橡皮管的另一端提起,若两端形成液面差,说明气密性良好。
九年级化学复习21气体的制取收集与净化教案
![九年级化学复习21气体的制取收集与净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7dd1e0b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8eb9f41.png)
教案:气体的制取、收集与净化教学目标:1.了解气体的制取方法;2.掌握气体的收集方法;3.了解气体的净化方法。
教学重点:1.气体的制取方法;2.气体的收集方法。
教学难点:1.气体的净化方法;2.确保气体的净化效果。
教学准备:1.实验室器材和药品;2.相关实验练习。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0分钟)1.复习上节课学到的气体的性质,以及气体的单位和计量;2.提问:气体是如何得到的?二、气体的制取方法(15分钟)1.快速回顾液体和固体的制取方法,引出气体的制取方法;2.介绍气体的制取方法:a.氧气:分解过氧化氢、氢氧化钾电解法等;b.氢气:金属和酸反应、水电解法等;c.二氧化碳:碳酸和酸反应、大理石酸法等;d.氨气:氯化铵和氢氢氧化钠反应;e.氯气:氢气和盐酸反应等;f.硫化氢:金黄铁矿和盐酸反应等。
三、气体的收集方法(25分钟)1.介绍常见的气体收集方法:a.反向水封收集法;b.气体上升收集法;c.平行水封收集法;d.高压收集法;e.漂浮法。
四、气体的净化方法(25分钟)1.介绍气体的净化方法:a.过滤法:利用过滤器去除悬浮颗粒物;b.吸附法:利用活性炭或吸附剂去除异味和有害物质;c.洗涤法:利用液体溶解有害气体;d.吸收法:利用碱性溶液吸收有害气体;e.脱水法:利用硫酸等脱水剂去除水分。
五、实验演示(20分钟)1.进行相关实验演示,如制取氢气、氧气等;2.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操作和实验室规范;3.学生可以亲自参与实验操作,以加深对气体制取和收集方法的理解。
六、小结与反思(5分钟)1.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2.根据实验过程和结果,思考实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讨论解决方法。
教学延伸:1.鼓励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设计和实施一个小型气体制取和收集实验,并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2.引导学生思考气体的净化和回收利用的问题,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解决方案。
教学反馈:1.老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进行评价和反馈;2.学生可以根据实验过程和结果,提出问题和建议,共同完善气体制取、收集和净化的方法。
人教版初中化学复习课:《常见气体的制取、干燥和净化》优秀教学案例(第1课时)
![人教版初中化学复习课:《常见气体的制取、干燥和净化》优秀教学案例(第1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aaedd509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207fe69.png)
1. 生活情境导入:通过展示氧气、二氧化碳和氢气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 问题导向:教师提出与本节课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完成气体制备和净化实验,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2. 在实验过程中,学会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培养科学思维。
3. 小组成员之间有效沟通、协作,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4. 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价和反思,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兴趣,增强对化学实验的热爱和好奇心。学生将能够:
(四)反思与评价
本节课通过反思和评价环节,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和提高自我认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和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他们反思自己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和收获。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评价或自我评价,让他们互相交流和反馈,指出彼此的优点和不足,从而促进学生的自我提高和全面发展。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实验结果,给予适当的评价和反馈,鼓励他们的努力和进步。
1. 描述实验室制备氧气、二氧化碳和氢气的基本方法及其注意事项。
2. 解释气体干燥和净化的原理,并能运用相关知识选择合适的干燥剂和净化方法。
3. 分析和解决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合理的改进措施。
4. 运用所学的知识,设计和完成一个简单的气体制备和净化实验。
(二)过程与方法
本节课通过实验操作和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学生将能够:
中考专题:气体的制取、收集、净化和干燥(教案)
![中考专题:气体的制取、收集、净化和干燥(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a443de8e53a580216fcfec6.png)
九年级中考化学复习专题气体的制取、收集、净化和干燥一、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气体氧气(O 2)氢气(H 2)二氧化碳(CO 2)药品加热高锰酸钾(KMnO 4)或双氧水(加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固(+固)] Δ锌粒(Zn )和稀硫酸(H 2SO 4)[固+液]石灰石(大理石)(CaCO 3)和稀盐酸(HCl )[固+液]反应原理2H 2O 22H 2O + O 2↑2KMnO 4 == K 2MnO 4+MnO 2+O 2↑Zn+H 2SO 4=ZnSO 4+H 2↑CaCO 3+2HCl=CaCl 2+H 2O+CO 2↑发生装置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若木条复燃,是氧气;否则不是氧气点燃,罩干冷小烧杯,产生淡蓝火焰,杯内壁有水珠,则该气体是氢气通入澄清的石灰水,看是否变浑浊,若浑浊则是CO 2。
收集方法①排水法(不易溶于水) ②瓶口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①排水法(难溶于水) ②瓶口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①瓶口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用排水法收集)验满验纯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氧气已满,否则没满验纯:<1>用拇指堵住集满氢气的试管口;<2>靠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若“噗”的一声,氢气已纯;若有尖锐的爆鸣声,则氢气不纯验满:用燃着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若火焰熄灭,则已满;否则没满放置正放倒放正放注意事项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凝结在试管口的小水珠倒流入试管底部使试管破裂)③加热时应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再集中在药品部位加热。
④排水法收集完氧气后,先撤导管后撤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使试管破裂)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口要塞一团棉花。
防此高锰酸钾进入导管。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长颈漏斗的管口要插入液面下;③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氢气的纯度(空气中,氢气的体积达到总体积的4%—74.2%点燃会爆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中考化学复习专题气体的制取、收集、净化和干燥气体氧气(O2)氢气(H2)二氧化碳(CO2)药品加热高锰酸钾(KMnO4)或双氧水(加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固(+固)] Δ锌粒(Zn)和稀硫酸(H2SO4)[固+液]石灰石(大理石)(CaCO3)和稀盐酸(HCl)[固+液]反应原理2H2O22H2O + O2↑2KMnO4 == K2MnO4+MnO2+O2↑Zn+H2SO4=ZnSO4+H2↑CaCO3+2HCl=CaCl2+H2O+CO2↑发生装置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若木条复燃,是氧气;否则不是氧气点燃,罩干冷小烧杯,产生淡蓝火焰,杯内壁有水珠,则该气体是氢气通入澄清的石灰水,看是否变浑浊,若浑浊则是CO2。
收集方法①排水法(不易溶于水)②瓶口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①排水法(难溶于水)②瓶口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①瓶口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用排水法收集)验满验纯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氧气已满,否则没满验纯:<1>用拇指堵住集满氢气的试管口;<2>靠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若“噗”的一声,氢气已纯;若有尖锐的爆鸣声,则氢气不纯验满:用燃着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若火焰熄灭,则已满;否则没满放置正放倒放正放注意事项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凝结在试管口的小水珠倒流入试管底部使试管破裂)③加热时应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再集中在药品部位加热。
④排水法收集完氧气后,先撤导管后撤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使试管破裂)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口要塞一团棉花。
防此高锰酸钾进入导管。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长颈漏斗的管口要插入液面下;③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氢气的纯度(空气中,氢气的体积达到总体积的4%—74.2%点燃会爆炸。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长颈漏斗的管口要插入液面下;③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小结:1、气体的发生装置(常用发生装置、选择依据、气密性的检验方法)(1)常用发生装置类型:①、固+固,加热型(一定要用酒精灯)(图1)②、固+液,不加热型(一定不需要酒精灯)A B C D E F注意:①图B、C、F使用长劲漏斗,必须将长劲漏斗的下端管口插到液面下,形成“液封”,以防气体逸出。
②图E使用分液漏斗,图B使用有孔塑料板和带活塞的导管是为了控制反应的速率。
(2)气体发生装置的选择依据:由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决定。
①若反应物只有固体,且需要加热,应选择图1所示的装置。
例如,用高锰酸钾或用氯酸钾与MnO2的混合物加热制氧气可选择此装置。
(注意: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试管口应塞一团棉花,以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气管。
)②若反应物状态为“固+液”,反应不需加热,应选择图A--F中所示的装置。
例如用H2O2溶液和MnO2制O2;用石灰石和稀HCl制CO2气体;用稀酸和活泼金属反应制H2。
(3)气密性的检验方法①、受热法:如装置A将导管的一端放入盛水的容器中,用手掌紧贴试管外壁,如果盛水的容器中有气泡冒出,移开手掌,一会儿,导管中有一段液柱,证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如果环境温度偏高,手掌紧贴使锥形瓶内外的温度变化很小,也可采用酒精灯微热或其他方法。
②、水压法:如装置B方法1,用弹簧夹夹住胶皮管,从长颈漏斗中向试管内加水,长颈漏斗中会形成一段液柱,停止加水,液柱不下降,证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方法2,先从长颈漏斗中向试管内加水,使长颈漏斗下端形成液封,将导管另一端放入盛水的容器中,再向长颈漏斗中加水,如果盛水的容器中有气泡出现,证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方法3、将注射器接在导管口,向外轻轻拉动注射器的活塞,浸没在水中的玻璃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证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方法4、利用连通器原理,用一个橡皮管接在装置A的导管口,并装上水,将橡皮管的另一端提起,若两端形成液面差,说明气密性良好。
2、气体的收集装置(常用收集装置、选择依据)(1)常用的气体收集装置A B C D E F G H (2)气体收集方法的选择依据:一般是由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来决定。
方法一、排水法:适用于收集难溶或微溶于水,与水不发生反应的气体,如氢气、氧气、甲烷等。
可用装置A 和B ,此方法可得到较纯净的气体。
方法二、向上排气法:适用于收集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的气体,不与空气发生反应的气体,如氧气、二氧化碳等。
可用装置C 、D 和E ,此方法可得到较干燥的气体。
方法三、向下排气体:装置F 、G 和D ,适用于收集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的气体,不与空气发生反应的气体,如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等。
此方法可得到较干燥的气体。
注意:有毒气体的收集,若气体不溶于水,采用类似洗气瓶的装置排水收集(如图4所示);若气体易溶于水,同样采用类似洗气瓶的装置排空气收集(如图B 、C 或G 所示)。
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导入集气瓶时,应“长进短出”;反之,则“短进长出”。
二、气体的净化、除杂和干燥(一定先净化后干燥)1、气体的净化(除杂)将不纯的气体中杂质气体除去从而得到较纯净的气体的过程叫做气体的净化。
若选用的试剂是液体,这个过程又叫做气体的洗涤。
气体的净化常用试剂:(1)除CO 2 :可用氢氧化钠溶液。
(2)除HCl :可用NaOH 溶液、 Na 2CO 3溶液、 NaHCO 3溶液或水(3)除H 2 :先用灼热的氧化铜将其氧化成水,再用浓硫酸或碱石灰吸收。
(4)CO :先用灼热的氧化铜将其氧化为CO 2 ,再用NaOH 溶液吸收。
(5)除O 2 :可用灼热的铜网。
注意:净化气体所用的试剂应根据气体的性质来选定。
吸收的试剂只能吸收杂质气体,不能吸收待净化的气体。
如CO 2中混有HCl 时,不能用NaOH 溶液、Na 2CO 3溶液,因为它们既吸收了HCl ,又吸收了CO 2,所以要选用NaHCO 3溶液,可将CO 2中HCl 除去。
仪器装置所用试剂 可除去的气体NaOH 溶液可除去酸性气体,如CO 2 、SO 2 、HCl 等水可吸收易溶于水的气体,如HCl 、NH 3等。
氧化铜可除去H 2和CO铜网 可除去O 2发生装置 净化装置 干燥装置 收集装置 吸收装置 (由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决定) (由气体及杂质是性质决定) (由气体的性质来选择干燥剂) (由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等决定) (由气体的毒性选择吸收剂)2、气体的干燥(除水)(用干燥剂除去气体中混有的水蒸气的过程称为气体的干燥。
)仪器装置干燥剂可干燥的气体不可干燥的气体碱性:生石灰、碱石灰、烧碱碱性:NH3中性:H2、O2、N2、CH4酸性:CO2、HCl等中性:无水氯化钙大部分气体酸性:浓硫酸中性:H2、O2、N2、CO、CH4等酸性:CO2、HCl等碱性:NH3三、气体的检验及性质实验仪器装置所用试剂气体的检验气体的性质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CO2高锰酸钾溶液紫红色逐渐褪去,证明有SO2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证明有HCl氧化铜黑色粉末逐渐变成红色,说明可能有H2、CO存在。
可验证H2、CO、C的还原性。
氧化铜或氧化铁可验证H2、C的还原性。
白色的无水硫酸铜无水硫酸铜由白色变为蓝色,证明有水存在。
A B C DA B C D E F a b 注意:要证明某混合气体中某气体的存在,必须先除去混合气体中会造成所证气体实验现象不可靠的气体。
初中化学中常验证的气体有水蒸气、CO2、HCl气体、CO、H2等,它们通过试剂所表现的现象分别为:①水蒸气———无水CuSO4———变蓝(一般放在最先验证); ②CO2———澄清的石灰水———白色浑浊; ③HCl———AgNO3溶液———白色沉淀;④H2———灼热氧化铜、无水CuSO4———黑色粉末变红,白色粉末变蓝; ⑤CO———灼热氧化铜、澄清石灰水———黑色粉末变红、石灰水变浑浊。
四、其它1、尾气体的处理方法(当收集的是有毒气体,会污染环境,还需要考虑尾气的处理。
)(1)燃烧法 如:CO (2)液体吸收 如:SO 2 (3)收集法2、水的处理(1)作为杂质而除去:要先除去其他杂质,后干燥。
(2)作为产物的检验:先检验水,再检验其他产物。
(3)水的定测量:前后都要排除外来水的干扰。
证明时,一定要先证明水再证明其它物质,证明水一定要用无水硫酸铜;除去水时,先除去杂质,再除去水 。
证明二氧化碳一定要用澄清石灰水。
3、气体的测量。
典型例题例1、右图所示装置,有洗气、储气等用途。
医院给病人输氧气时, A B也利用了类似的装置。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B 导管连接供氧钢瓶 B .B 导管连接病人吸氧导气管C .该装置可用来观察是否有氧气输出D .该装置可用来观察输出氧气的速度 例2、 为了检验在氢气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中是否混有一氧化碳,用右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试回答:(1)装置B 中盛放的试剂是_______,目的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时,说明混合气体中一定混有一氧化碳。
(3)如果混合气体中混有一氧化碳,为了保护环境,应在D 装置的排气管口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例3、根据实验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⑴实验室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可选用装置(用编号回答)。
⑵实验室用KMnO4制氧气的反应方程式为。
用KMnO4制氧气的实验中,如果发现试管破裂,原因可能是(填操作失误方面的原因)。
⑶可选用装置除去CO中混有的CO2(用编号回答);该装置中最好盛溶液。
⑷实验室用无水醋酸钠固体和固体碱石灰加热制取甲烷气体。
甲烷的密度比空气小,不溶于水。
制取甲烷的发生、收集装置可选用和(用编号回答)。
中考演练1、某气体X可能是由H2、CO、CO2中的一种或两种组成,为了解其组成情况,某同学设计了如下装置进行实验。
请根据下表中对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的描述,推测气体X的组成情况,并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气体X的组成有关的化学方程式A中液体B中黑色粉末C中液体①不浑浊变成光亮的红色不浑浊A或C中液体变浑浊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H2还原CuO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O还原CuO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不浑浊变成光亮的红色变浑浊③变浑浊变成光亮的红色不浑浊④变浑浊变成光亮的红色变浑浊若b口导出的气体中还含有部分CO气体,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中常用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制取氧气。
(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