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下册学会购物一课时(精品教案附作业设计及答案)
省钱有道——六年级购物数学教案
![省钱有道——六年级购物数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e1af245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6c28b48.png)
省钱有道——六年级购物数学教案简介数字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一种语言,而数学则是让我们用数字来解决问题的一种学科。
在六年级,我们学习了许多数学知识,其中包括购物数学。
通过购物数学这一学习内容,我们可以学会如何在购物时计算折扣、结算账单、比较价格等等。
这不仅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管理自己的钱财,也能让我们更有意识地进行消费,从而实现省钱的目的。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了解购物中的常见数学概念,如原价、折扣、实际花费等;2.掌握计算折扣、计算实际花费等计算方法;3.灵活运用数字解决购物中遇到的实际问题;4.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意识到消费的重要性,并学会理性消费,实现省钱的目的。
教学内容一、了解购物中的常见数学概念1.原价:商品的标价,即未打折前的价格。
2.折扣:商品的减价,通常是以百分比或减去的金额表示。
3.实际花费:购买商品时所实际花费的金额,包括购买商品的价格以及所产生的税费等。
二、掌握计算折扣、计算实际花费等计算方法1.计算折扣(1)打折折扣:商品标价乘以折扣数,即为折后价格。
如:原价100元,打6折后价格为60元。
(2)满减折扣:商品标价减去满减的金额即为折扣后价格。
如:原价100元,满50元减20元,则折后价格为80元。
2.计算实际花费实际花费=商品价格+税费+5元(快递费)如:购买价值200元的商品,在税费税率为10%、快递费为5元的情况下,实际花费为200元+20元+5元=225元。
三、灵活运用数字解决购物中遇到的实际问题1.比较价格:比较不同商品的价格,选择性价比最高的商品。
如:A商品原价100元,打八折后价格为80元;B商品原价90元,打六折后价格为54元。
则应选择B商品。
2.选择折扣方案:在满足同等条件下,选择折扣方案最优的商品。
如:A商品原价100元,打五折后价格为50元;B商品原价120元,满100元减40元后价格为80元。
则应选择B商品。
四、意识到消费的重要性1.理性消费:购买商品时不要盲目跟风,要根据自身的需求和经济情况来进行选择。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3 解决问题之 合 理 购 物 ︳西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3 解决问题之 合 理 购 物 ︳西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6929c693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4e92446.png)
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 1.3 解决问题之合理购物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购物问题。
通过计算购物时如何搭配商品以达到最优惠的购买方案,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组合购买的优惠原则,能够运用统筹方法,选择合理的购物方案。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三、教学难点1. 理解组合购买的优惠原则。
2. 如何运用统筹方法,选择合理的购物方案。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学课件:包含各种购物场景和优惠信息。
2. 练习题:包含不同优惠方式的购物问题。
3. 计算器:供学生计算使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购物场景,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搭配商品以达到最优惠的购买方案。
2. 讲解:讲解组合购买的优惠原则,如何运用统筹方法,选择合理的购物方案。
3. 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
4.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解题方法,分享解题经验。
5. 拓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实际购物中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提高购物效益。
六、板书设计1. 组合购买的优惠原则2. 统筹方法的选择七、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题:包含不同优惠方式的购物问题。
2. 实践作业:记录一次购物经历,思考如何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选择合理的购物方案。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购物场景,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组合购买的优惠原则,如何运用统筹方法,选择合理的购物方案。
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指导,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首先,需要重点关注的是“教学过程”部分。
这个部分详细描述了课堂教学的步骤和内容,是整个教案的核心。
在这个部分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活动来达到教学目标,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部分,我首先通过一个生活中的购物场景引入新课,让学生思考如何搭配商品以达到最优惠的购买方案。
2015最新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学会购物教案
![2015最新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学会购物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48b4d0e02020740be1e9bbd.png)
第二单元百分数(二)第五课时学会购物教学内容学会购物教材第12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合理购物问题的过程。
2、了妥合理购物的意义,能自己做出购物方案,并对方案的合理性做出充分的解释。
3、体验教学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价值,丰富购物经验。
教学重点运用百分数的相关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一、导入师同学们,现实生活中,商家为了吸引顾客或扩大销售量,经常搞一些促销活动,谁東说一说,你都知道哪些促销方式生1,打折消售。
生2,有奖销告。
生3,返券或返现金促销。
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目常生活中,我们如何利用商家的促销手段,学会合理购物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购物问题。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1、教材第12 页例5生1,已知A商场打五折销售,妈妈要买的裙子标价是230元,这样就能算在A商场买这条裙子需要的钱数是原价的50%,列式为230×50%=1150元,也就是说如果现在在A商场买这条裙子需要115元。
生2,我们只知道了“满100元减50元”的意思就是在总价中取整百元部分,每个100元减去50元,不满100元的零头部分不优惠,这样才能算出在B商场买这条裙子需要多少钱。
生3,因为B商场的优惠要求是满100元减50元,妈妈要买的这条裙子230元里面有两个100元,所以减去的是2个50元,即50×2=100元,那么妈妈在B商场买这条裙子还需要230-100=130元。
师:你会建议妈妈去哪家商场呢?说明:通过计算比较一下几种购买方案,才能知道哪种销售方式比较便宜。
所以,购物时我们要根据促销方法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商店,充分利用商家的优惠政策,就能够少花钱多购物,这就是“合理购物”。
三、课堂巩固1、教材第12页“做一做”。
2、练习二的相关题目。
四、总结大家可能有不同的想法,但是我们还是小学生,不能单独参与较大的或较贵重的商品购买活动。
如果要做也要大人的带领去做。
六年级数学(人教版)-购物中的数学问题-1教案
![六年级数学(人教版)-购物中的数学问题-1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470f283650e52ea551898c8.png)
第二单元第6课时:购物中的数学问题年级:六年级教材版本:人教版授课教师单位及姓名:指导教师单位及姓名:一、教学背景简述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能综合应用“折扣”知识解决生活中各种“促销”问题,从而更加深入地认识不同促销方式的数学含义;能根据计算结果,结合实际对各种促销方式进行合理选择,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折扣”问题,而且有丰富的生活经验。
他们在跟随家人购物的过程中见过一些促销方式,比如:折上折、每满100元减50元、买二送一、满100元返30元优惠券等等,这些都是学习本课的基础。
然而,学生对这些促销方式的认识仅仅停留在表面,大部分学生并没有独自购物的经验,所以存在着一些认识上的偏差。
例如:“每满100元减50元”、“买一送一”,学生往往会认为相当于打五折;还有的学生很难将这些促销方式与“折扣”问题建立联系,不能正确理解它们的数学含义。
所以他们对“购物中的数学问题”的学习是有一定难度的。
根据学生的经验和学习困难,采用以下教学策略:1.在情境中产生疑问。
教学中,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提问、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的研究兴趣。
2.在讨论中解决问题。
教学中,学生对相同问题出现了不同的想法,教师通过组织学生之间的互动,在不断的讨论、辨析中解决问题。
3.在对比中理解含义。
将不同促销方式进行比较,让学生感受到促销方式虽多,但万变不离其宗,它们都能在弄清含义的基础上,转化成折扣。
4.在反思中感悟价值。
在解决问题后,学生通过对过程和结果的回顾与反思,再次深入剖析,发现并提出新问题,通过对折扣的观察、比较,进行购物的选择,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反思能力,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二、学习目标1.在现实情境中,能综合应用“折扣”知识解决生活中的购物问题,进一步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巩固“折扣”的计算方法,并能根据计算结果对促销方案进行合理选择。
2.在分析、对比、反思、辨析的过程中,选择多种促销方式中更优惠的方案,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学会购物》教案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学会购物》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b39a9c94b35eefdc9d333d1.png)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学会购物》教案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学会购
物》教案
教学内容:
学会购物(课本第12页例5)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合理购物问题的过程。
2、了解合理购物的意义,能自己做出购物方案,并对方案的合理性做出充分的解释。
教学重点:
综合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有关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问题
教学难点:
能根据结果分析方案的合理性,并做出正确选择。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爸爸买了一个随身听,原价160元,现在只花了九折的钱,现价多少钱?
2、爸爸买了一个随身听,原价160元,现在只花了九折的钱,比原价便宜了多少钱?
3、商店里花了56元钱买了一条牛仔裤,因为那儿的牛仔裤正在打七折销售,这条牛仔裤原价多少元?
3、某著名品牌旅游鞋搞促销活动,在A商城按满200元减100元的方式销售,在B商城先打七折,再打八折的折上折销售。
妈妈准备给小丽买一双标价460的这种品牌的旅游鞋。
(1)在A、B两个商城买,各应付多少钱?
(2)选择哪个商城更省钱?
四、课堂小结
如何才能进行合理购物
五、作业
第15页第13、14题。
小学六年级数学《学会购物》经典教案示例
![小学六年级数学《学会购物》经典教案示例](https://img.taocdn.com/s3/m/1ba0a97d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92.png)
小学六年级数学《学会购物》经典教案示例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货币知识,能够正确识别和计算货币。
2.培养学生独立购物、合理消费的能力。
3.培养学生与人沟通、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货币的识别和计算,理解购物的基本过程。
2.教学难点: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购物中,培养学生的独立购物能力。
三、教学准备1.课件:购物场景图片、货币图片等。
2.教学工具:计数器、购物清单等。
3.学生准备:购物袋、零钱等。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一张购物小票,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购物小票上的信息。
(2)学生分享自己购物时的经历,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学会购物》。
2.货币的认识与计算(1)教师展示各种面值的货币,引导学生认识货币。
(2)讲解货币的换算关系,如1元=10角=100分。
(3)进行货币计算练习,如:5元+3元=?8角-2角=?3.购物场景模拟(1)教师出示购物场景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购物过程。
(2)学生分组讨论,模拟购物过程,包括挑选商品、询问价格、计算总价、付款等环节。
4.购物策略与技巧(1)教师讲解购物策略,如如何比较价格、如何选购性价比高的商品等。
(2)学生分享自己的购物经验和技巧。
5.独立购物实战(1)教师发放购物清单,要求学生按照清单上的物品和价格,计算出购物总价。
(2)学生分组进行购物实战,模拟独立购物过程。
6.购物安全与礼仪(1)教师讲解购物安全知识,如如何保护个人信息、如何防止被盗等。
(2)教师讲解购物礼仪,如如何礼貌询问价格、如何与商家沟通等。
(1)学生分享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3)学生反思自己在购物过程中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五、作业布置1.学生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制定一个购物计划,并模拟购物过程。
2.家长监督并评价学生的购物表现,填写评价表。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购物场景的模拟,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货币的识别和计算,培养了学生的独立购物能力。
最新小学六年级数学《学会购物》优选教案范文三篇
![最新小学六年级数学《学会购物》优选教案范文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1699e835ec3a87c24128c440.png)
最新小学六年级数学《学会购物》优选教案范文三篇编写教案的繁简,一般是有经验的教师写得简略些,而新教师写得详细些.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六年级数学《学会购物》优选教案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小学六年级数学《学会购物》优选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合理购物问题的过程.2.了解合理购物的意义,能自己做出购物方案,并对方案的合理性作出充分的解释.3.体验数学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价值,丰富购物经验.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学会理财,能对自己设计的理财方案作出合理的解释.教学难点:能对自己设计的理财方案作出合理的解释.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师:同学们,现实生活中,商家为了吸引顾客或扩大销售量,经常搞一些促销活动,谁来说一说,你都知道哪些促销方式?师: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日常生活中,我们如何利用商家的促销手段,学会合理购物呢?二、促销问题(一)观察情境图,先了解方便面的三种包装和一袋的价格,计算出其他两种包装的价格写在书上,再了解三个商店的优惠条件.师: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购物问题.板书:学会购物师:同学们打开书第80页,看方便面促销问题,认真观察上面的图,说说你们从图上都发现了哪些信息?师:一袋方便面1.5元,5袋一包的多少钱?24袋一箱的多少钱?师:三家商店都买这种方便面,他们推出了不同的优惠条件.看图,说一说甲、乙、丙三个店的优惠条件各是什么?生:我发现甲店是买一包送一袋,买一箱送一包. 乙店是打九折优惠;丙店是购物达到30元就能打八折优惠.(二)提出:不计算,判断买一袋方便面去哪家商店合适的问题,学生发表意见后,再讨论买2袋、3袋呢? 买几袋才能享受甲店的优惠条件?师:作为消费者,买同样的东西肯定愿意买便宜的,也就是少花钱.同学们不计算,你能判断出买1袋方便面去哪家店合适吗?生:在乙店合适,因为买一袋在甲店、丙店都得不到优惠.师:那买2袋、3袋呢?生:买2袋、3袋也不行.师:买几袋才能享受到甲店的优惠条件呢?生:买 5 袋或 5 袋以上就可以得到甲店的优惠条件.(三)提出:买 5 袋方便面在哪个店合适的问题.学生计算后,全班交流.师:你们真聪明.那么,如果要买 5 袋,算一算,甲店便宜还是乙店便宜?学生算完后,指名回答.(四)先讨论买 7 袋方便面在甲店可以怎样买,再让学生计算买 7 袋方便面在哪个商店合适,然后交流.师:现在如果想买 7 袋方便面,在甲店可以怎样买?生:只买6袋就行了.因为商店会送一袋.师:真聪明,那就是说,要买 7 袋,只算 6 袋的钱就可以了.那大家算一算,买 7 袋方便面,在哪个商店买比较合适?学生自己计算,然后交流.甲店:1.5 6=9(元)乙店 :1.5 7 90%=9. 45(元)结论:甲店合适.(五)提出:买几袋方便面到乙店就比较合适的问题,鼓励学生自主计算.然后,交流学生探索的过程和结论.师:通过比较计算结果,买 7 袋去甲店合适.那么买几袋方便面到乙店就比较合适呢?请同学们自己算一算.学生自主计算,教师个别指导.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做的,结果是什么?如果有学生算到10袋就推出结论,给予表扬.(六)提出:买10袋方便面能享受丙店的优惠条件?得到否定的答案,并算出买20袋才能达到丙店的优惠条件.师: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买10袋方便面能享受丙店的优惠条件吗?生:不能.因为买 10 袋方便面才花 10 元钱,不够丙店的优惠条件.师:那买多少袋方便面才能达到丙店的优惠条件呢?请同学们算一算.学生计算后汇报:生:30 1.5=20(袋),买20袋才能达到丙店的优惠条件.(七)提出问题(4)启发学生计算,然后用计算法等说明问题的原因,进一步认识到合理购物的意义.师:看来丙店的优惠条件不是很容易享受到的.请同学们课件中第(4)个问题.两位同学都在丙店买方便面,奇怪的是,李明花钱多买的少,而王强花钱少买的多,这是为什么?请同学们讨论,并算一算是什么原因.(学生独立计算)师:谁能解释这到底是为什么?生1:李明只花了27元不够丙店的优惠条件.生 2:因为王强买了 20 袋,20 1.5=30 (元),可以打八折优惠,所以只花了 24 元,20 1.5 80%=24(元)师:通过这两位同学的经历,你们有什么收获?生:在购物时,一定要先算一算在哪家购物合适,才去买,就能充分利用商家的促销手段,少花钱多购物.(八)出示议一议问题,启发学生可以算一算,然后,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果.师:那么现在请大家发挥你的聪明才智讨论一下,如果买35袋方便面,怎样买比较合适?也可以算一算.给学生思考和计算的时间.师:谁愿意说说你是怎样判断的,结果是什么?师:比较这几位同学的方案,哪一种比较合适?结论:在丙店买最合适.师:比较一下上面几种购买方案,我们发现,最合适的要少花 5 元多钱,所以,购物时我们要根据购物多少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商店,充分利用商家的优惠政策,就能够少花钱多购物,这种合理购物 .三、有奖销售(一)出示购物广场上的销售广告,学生阅读了解广告中的数量信息.师:为了促进销售,商家还会搞另外一种促销方式有奖销售.现在让我们到购物广场去看一看吧.打开书77页,读一读上面的销售广告.学生阅读购物广场上的销售广告.交流一下广告中的信息.(二)出示问题(1),计算奖金额和中奖率.师:根据这则广告,请同学们算一算,这次有奖销售活动的奖品总金额是多少元?中奖率是百分之几?学生独立思考并计算.然后全班交流.1.奖品总金额:500 10+100 20+50 60=10000(元)2.中奖率:(60+20+10) 1000=9%(三)出示问题(2),学生计算销售额,并分析奖金额与销售额之间的关系,进一步认识有奖销售的意义.师:谁知道如果奖券已经全部发出,商家至少卖出了多少元的商品?生:商家每发出一张奖券,说明至少已卖出了100元商品,所以1000张奖券全部发完,1000 100=100000(元),商家至少卖出 10 万元的商品.师:为什么用至少这个词?生:因为还有很多顾客买的商品不足 100 元或超过整百的余额部分不能领取奖券,我们无法计算.师:那么奖金额至多占销售额的百分之几?学生计算后汇报.生:奖金额是10000元,而销售额是100000 元,10000 100000=10%,奖金额最多占销售额的10%.师:至多 10% 说明了什么?生:说明最多占10%,很可能不到10%.师:算一算,这次有奖销售,商家计划让利给顾客多少钱?生:1万元.四、分析讨论(一)教师谈话,提出问题(3),让学生自主计算.师:很好.我们了解到这个商家有奖销售让利给顾客 1 万元,现在我们换一种方式比较一下,如果这 10 万元的商品全部按八五折销售,同学们算一算,会让利给顾客多少元?学生独立思考、计算.生:100000-100000 85%=15000(元)(二)分别提出议一议的两个问题,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进行正确引导.师:请同学们对比一下这两种结果,你有什么感想?师:那么如果你是顾客,你会选择哪种销售方式?为什么?师:大家都可以有不同的想法,但是,我们还是小学生,不能单独参与抽奖活动.如果要做,也要在大人的带领下去做.小学六年级数学《学会购物》优选教案范文二教学内容:学会购物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合理购物问题的过程.2、了解合理购物的意义,能自己做出购物方案,并对方案的合理性做出充分的解释.教学重点:运用百分数相关的知识解决问题.教学过程:一、创设生活情境,引入新课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商家为了吸引顾客或扩大销量,常常搞一些什么样的促销活动?那如何学会合理购物呢,从而引入本节新课.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1、出示第12页的例52、让学生仔细读题,说说想到了什么?着重理解满100元减50元的意思3、分别计算出在A商场和B商场所花的实际费用,进行比较A商场: 230 50%=115(元)B商场: 230-50 2=130(元)4、从而得出在A商场购物更省钱,所以在购物时我们要根据促销方法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商店,充分利用商家的优惠政策,就能够少花钱多购物,这就是合理购物 .三、课堂练习第12页做一做四、作业第15页第13、14题小学六年级数学《学会购物》优选教案范文三教学内容:冀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80-81页.教学目标:1.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事例,经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合理购物问题的过程.2.知识与技能:了解合理购物的意义,能自己做出购物方案,并对方案的合理性作出充分的解释.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数学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价值,丰富购物经验.教学重点:学会理财,能对自己设计的理财方案作出合理的解释.教学难点:能对自己设计的理财方案作出合理的解释.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设疑激趣师:同学们,现实生活中,商家为了吸引顾客或扩大销售量,经常搞一些促销活动,谁来说一说,你都知道哪些促销方式?师: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日常生活中,我们如何利用商家的促销手段,学会合理购物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购物问题.(板书:学会购物)二、引导探究、自主建构活动一:促销(一)观察情境图,先了解方便面的三种包装和一袋的价格,计算出其他两种包装的价格写在书上,再了解三个商店的优惠条件.师:同学们打开书第80页,看方便面促销问题,认真观察上面的图,说说你们从图上都发现了哪些信息?1、学生自学2、交流(预设)生:我发现甲店是买一包送一袋,买一箱送一包. 乙店是打九折优惠;丙店是购物达到30元就能打八折优惠.师:请对这三个商店的促销方式进行一下比较分析,谈一谈各有什么优势?三家店都适合怎样购物呢?(这里不需学生能精确计算每个商店的优惠额度,但大体上能了解每个商店更适合2 怎样购物.)(二)提出问题(1):买1袋这种方便面去哪家商店合适?买2袋、3袋呢?1、思考2、全班交流(预设)师:作为消费者,买同样的东西肯定愿意买便宜的,也就是少花钱.同学们不计算,你能判断出买1袋方便面去哪家店合适吗?生:在乙店合适,因为买一袋在甲店、丙店都得不到优惠.师:那买2袋、3袋呢?生:买2袋、3袋也不行.师:买几袋才能享受到甲店的优惠条件呢?生:买5 袋或5 袋以上就可以得到甲店的优惠条件.(三)提出问题(2):买7袋这种方便面去哪家商店合适?买8袋、9袋、10袋呢?1 、自己独立思考、计算2 、全班交流(预设)师:现在如果想买7 袋方便面,在甲店可以怎样买?生:只买6袋就行了.因为商店会送一袋.板书:甲店:1.5 6=9(元)乙店:1.5 7 90%=9. 45(元)结论:甲店合适.(按以上方法交流买8、9、10袋的结果)10袋情况预设:甲店1、1.5 9 =13.5(元)13.5 10=1.35(元)甲店2、1.5 10=15(元)10+2=12(袋)1.5 12=1.25(元)乙店:1.5 10 90%=13.5(元)(这里面甲店的第二种购买方法,虽花了15元,但能得到12袋,有的学生会认为这是一种较便宜方案,现实生活中也如此.所以不应按错误定论.)(四)提出问题(3)买多少袋方便面才能达到丙店的优惠条件?学生计算后汇报30 1.5=20(袋),买20袋才能达到丙店的优惠条件.(五)提出问题(4)1、学生独立计算2、小组内交流3、全班汇报师:谁能解释这到底是为什么?(预设)生1:李明只花了27元不够丙店的优惠条件.生2:因为王强买了20 袋,20 1.5=30 (元),可以打八折优惠,所以只花了24 元,20 1.5 80%=24(元)师:通过这两位同学的经历,你们有什么收获?生:在购物时,一定要先算一算在哪家购物合适,才去买,就能充分利用商家的促销手段,少花钱多购物.继续探究:出示议一议问题,启发学生可以算一算,然后,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果.师:比较这几位同学的方案,哪一种比较合适?结论:在丙店买最合适.师:所以购物时我们要根据购物多少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商店,充分利用商家的优惠政策,就能够少花钱多购物,这叫合理购物 .活动二:有奖销售(一)师:为了促进销售,商家还会搞另外一种促销方式有奖销售.现在让我们到购物广场去看一看吧.打开书81页,读一读上面的销售广告,了解广告中的数学信息.学生阅读有奖销售上的销售广告.交流一下广告中的信息.(二)出示问题(1),计算奖金额和中奖率.师:根据这则广告,请同学们算一算,这次有奖销售活动的奖品总金额是多少元?中奖率是百分之几?学生独立思考并计算.然后全班交流.1、奖品总金额500 10+100 20+50 60=10000(元)2、中奖率:(60+20+10) 1000=9%(三)出示问题(2),学生计算销售额,并分析奖金额与销售额之间的关系,进一步认识有奖销售的意义.师:谁知道如果奖券已经全部发出,商家至少卖出了多少元的商品?生:商家每发出一张奖券,说明至少已卖出了100元商品,所以1000张奖券全部发完,1000 100=100000(元),商家至少卖出10 万元的商品.师:那么奖金额至多占销售额的百分之几?学生计算后汇报.生:奖金额是10000元,而销售额是100000 元,10000 100000=10%,奖金额最多占销售额的10%.(四)提出问题(3)师:很好.如果这10 万元的商品全部按八五折销售,同学们算一算,会让利给顾客多少元?学生独立思考、计算.生:100000-100000 85%=15000(元)继续探究:分别提出议一议的两个问题,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进行正确引导.师:请同学们对比一下这两种结果,你有什么感想?师:那么如果你是顾客,你会选择哪种销售方式?为什么?师:大家都可以有不同的想法,但是,我们还是小学生,不能单独参与抽奖活动.如果要做,也要在大人的带领下去做.三、强化训练、应用拓展红光小学准备买28台电视机.甲、乙两个商家每台电视机原价都是500元,为了做成这笔生意两个商家做出如下优惠请你算一算,再比一比,为学校拿个主意:到哪个商家购买更便宜?甲:一次购买20台以上(含20台)的,按七五折优惠乙: 买十送三 ,即每买10台另外免费送3台同样的电视机,不满10台仍按原价计算.四、自主反思、深化体验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想与大家交流一下?。
2024年小学六年级数学《学会购物》经典教案示例
![2024年小学六年级数学《学会购物》经典教案示例](https://img.taocdn.com/s3/m/a9f1587c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6ecdd48.png)
2024年小学六年级数学《学会购物》经典教案示例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理解和应用折扣、价格比较等购物中常用的数学概念,培养他们在实际购物中合理消费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模拟购物活动,让学生体验购物的过程,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发展逻辑思维和计算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增强他们的经济意识和消费观念,形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理解折扣的含义及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计算折扣后的价格。
掌握比较不同商品价格的策略,学会选购性价比高的商品。
难点: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在购物中培养合理的消费观念和理财意识。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日常购物场景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问他们购物时关注哪些方面,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
知识讲解讲解折扣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用实例演示如何计算折扣后的价格。
引导学生讨论比较商品价格时应该考虑的因素,例如商品的质量、品牌、性价比等。
模拟购物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购物角色扮演,每组分配不同的购物任务,如购买学习用品、衣物等。
在模拟购物中,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选择合适的商品,并计算折扣后的价格。
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在购物中出现的错误,并给予适当的帮助和鼓励。
课堂讨论与分享邀请学生在班级中分享自己在模拟购物中的经验和收获,讨论购物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教师总结学生的发言,强调购物中的数学知识和消费观念的重要性。
作业布置与评价布置相关的购物练习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折扣、比较价格等。
制定合理的评价方式,如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等,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及时反馈和指导。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采用讲解、模拟、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PPT、视频等,辅助教学讲解和模拟购物活动。
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模拟购物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购物的过程。
《学会购物》数学教案设计
![《学会购物》数学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fbd55a7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82.png)
学会购物数学教案设计1.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 - 了解购物的基本概念和流程; - 掌握购物中常见的计算方法,如加减乘除; - 学会应用数学知识解决购物问题; -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运算能力。
2.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购物的基本概念和流程;- 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在购物中的应用; - 使用数学知识解决购物问题; - 运用逻辑思维分析购物中的数学关系。
3. 教学重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帮助学生理解购物过程中的数学运算,并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购物问题。
4.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新知识(10分钟)通过引入一个实际的购物场景,如超市购物,向学生介绍购物的基本概念和流程。
帮助学生明确购物需要付款的概念,并引出购物中的数学运算。
步骤二:讲解数学运算在购物中的应用(15分钟)通过示例和练习,讲解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在购物中的应用。
指导学生如何计算商品价格、打折优惠和找零等问题。
步骤三:购物问题的解决(20分钟)给学生提供一些购物问题,让他们在小组合作中解决这些问题。
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包括加减乘除和逻辑思维,分析和解决购物问题。
步骤四:学生实践购物游戏(30分钟)设计一个购物游戏让学生实践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老师的提示,选择商品、计算价格、计算找零等。
在游戏结束后,可以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
步骤五:总结和拓展(10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与学生讨论购物中的数学运算和逻辑思维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思考在实际生活中如何应用所学的知识。
5. 教学资源•超市购物场景的图片或视频•示例和练习的题目材料•购物游戏的材料•计算器6. 教学评估•在讲解数学运算在购物中的应用时,可以通过提问学生的方式进行及时评估。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解决购物问题时,教师可以观察学生的表现,并给予适当的评价和反馈。
•在购物游戏结束后,可以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
《学会购物》教案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
![《学会购物》教案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https://img.taocdn.com/s3/m/32c7bc40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94.png)
《学会购物》教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第一章:认识购物1.1 学习目标:了解购物的基本概念和流程,知道购物的重要性。
1.2 教学内容:介绍购物的定义,解释购物的作用,讲解购物的基本流程。
1.3 教学活动: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购物的理解和经验,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购物过程。
第二章:学会比较价格2.1 学习目标:学会比较不同商品的价格,选择性价比高的商品。
2.2 教学内容:讲解如何读懂价格标签,比较不同商品的价格,介绍打折和促销的概念。
2.3 教学活动:分发价格标签,让学生练习比较价格,讨论如何选择性价比高的商品。
第三章:合理消费3.1 学习目标:学会合理消费,不浪费金钱和资源。
3.2 教学内容:讲解合理消费的重要性,介绍如何制定购物预算,如何避免浪费。
3.3 教学活动: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购物预算和消费习惯,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制定购物预算的过程。
第四章:保护自己的权益4.1 学习目标:了解消费者的基本权益,学会保护自己的权益。
4.2 教学内容:讲解消费者的基本权益,介绍如何判断商品的质量,如何维权。
4.3 教学活动:分发商品,让学生练习判断商品的质量,讨论如何维权。
第五章:安全购物5.1 学习目标:了解安全购物的注意事项,学会安全购物。
5.2 教学内容:讲解安全购物的重要性,介绍如何在购物时保护自己的财物安全,如何防止网络诈骗。
5.3 教学活动: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安全购物经验,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安全购物的情景。
第六章:了解商品信息6.1 学习目标:学会查看商品的包装和标签,获取商品的必要信息。
6.2 教学内容:讲解如何查看商品的包装和标签,了解商品的成分、用途、生产日期等信息。
6.3 教学活动:分发商品,让学生练习查看商品的包装和标签,分享获取到的商品信息。
第七章:学会选择商品7.1 学习目标:学会根据需求和喜好选择商品。
7.2 教学内容:讲解如何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喜好选择商品,介绍不同商品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3解决问题之合理购物︳西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3解决问题之合理购物︳西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983eb6b7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109a356.png)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3 解决问题之合理购物︳西师大版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六年级下册数学中的一个问题解决案例——合理购物。
本节课我们使用的教材是西师大版,我们将通过一个购物场景来引入这个问题,让学生学会如何合理安排购物计划,选择最优方案。
二、教学目标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如何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我也希望他们能够理解合理购物的意义,培养他们的理财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难点是如何让他们理解并掌握合理购物的策略。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我已经准备了一些购物场景的图片,以及一些相关的数学工具,如计算器、纸张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给学生展示一些购物场景的图片,让他们观察并思考,如果是他们自己购物,他们会如何安排购物的顺序和选择购买的商品。
2. 例题讲解:我会给学生展示一个具体的购物案例,让他们通过计算和分析,找出最优的购物方案。
3. 随堂练习:我会给学生一些实际的购物场景,让他们运用所学的知识,计算并选择最优的购物方案。
4. 板书设计:我会将最优购物方案的步骤和计算方法板书在黑板上,以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5. 作业设计:我会给学生一些购物场景的题目,让他们运用所学的知识,计算并选择最优的购物方案。
六、作业设计1. 小明有20元钱,他想要买一本价格为10元的书和一支价格为5元的笔,请问他应该如何安排他的购物计划?答案:小明应该先买书,再买笔,这样可以节省一部分钱。
2. 小红有30元钱,她想要买一件价格为15元的衣服和一件价格为10元的玩具,请问她应该如何安排她的购物计划?答案:小红应该先买衣服,再买玩具,这样可以节省一部分钱。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这个问题,学生们应该已经掌握了如何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也应该已经理解了合理购物的意义。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2单元学会购物∣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2单元学会购物∣人教新课标](https://img.taocdn.com/s3/m/af705be1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eb.png)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2单元学会购物∣人教新课标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2单元学会购物∣人教新课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第2单元,主要包括了购物时如何进行货币计算和选择最经济的购物方式。
具体章节内容有:1. 认识货币单位:元、角、分,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 学会计算总价:商品单价×数量=总价。
3. 比较不同商品的价格,选择物美价廉的商品。
4. 学会制作购物预算,合理安排购物计划。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货币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熟练运用基本的货币计算方法。
2. 学生能够在实际购物情境中,运用数学知识进行价格比较和计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货币单位之间的换算,购物预算的制作。
2. 教学重点:运用货币计算方法,解决实际购物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子白板、投影仪、购物场景模型。
2. 学具:学生分组合作制作的购物预算表、计算器、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模拟超市购物场景,让学生观察和体验购物过程。
2. 讲解货币单位换算:引导学生理解元、角、分之间的关系,进行换算练习。
3. 举例讲解购物计算:以具体商品为例,讲解如何计算总价。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购物时选择最经济的商品。
5. 制作购物预算:指导学生制作购物预算表,合理安排购物计划。
6. 应用练习:给出实际购物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六、板书设计1. 货币单位换算:元、角、分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 购物计算方法:商品单价×数量=总价。
3. 购物预算制作:预算表的填写与运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货币单位换算和购物计算方法。
(2)制作一份购物预算表,并填写实际购物数据。
2. 答案:(1)课后练习题答案。
(2)购物预算表答案:包括商品名称、单价、数量、总价等信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货币单位换算和购物计算方法的掌握情况,以及购物预算的制作和应用能力。
人教版六下数学教案-学会购物 一课时
![人教版六下数学教案-学会购物 一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fd9b52f583d049649b6658ff.png)
学会购物教材第12页。
1. 结合具体事例,经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合理购物问题的过程。
2. 了解合理购物的意义,能自己做出购物方案,并对方案的合理性做出充分的解释。
3. 体验数学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价值,丰富购物经验。
重点:运用百分数的相关知识解决问题。
难点: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课件。
师:现实生活中,商家为了吸引顾客或扩大销售量,经常搞一些促销活动,谁来说一说,你都知道哪些促销方式?生1:打折销售。
生2:有奖销售。
生3:返券或返现金促销。
……师: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日常生活中,我们如何利用商家的促销手段,学会合理购物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购物问题。
【设计意图:联系实际生活,导入新课,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师:请仔细读题,说说你想到了什么?(课件出示:教材第12页例5)生1:已知A商场打五折销售,妈妈要买的裙子标价是230元,这样就能算出在A商场买这条裙子需要的钱数是原价的50%,列式为230×50%=115(元),也就是说,如果现在在A商场买这条裙子需要115元。
生2:我们只有知道了“满100元减50元”的意思就是在总价中取整百元部分,每个100元减去50元,不满100元的零头部分不优惠,这样才能算出在B商场买这条裙子需要多少钱。
生3:因为B商场的优惠要求是满100元减50元,妈妈要买的这条裙子230元里面有2个100元,所以减去的是2个50元,即50×2=100(元),那么妈妈在B商场买这条裙子还需要230-100=130(元)。
师:你会建议妈妈去哪家商场呢?生:115元<130元,显然是A商场更便宜些,应该建议妈妈去A商场买更省钱。
师:由这件事你想到了什么?学生可能会说:·看起来满100元减50元不如打五折实惠,但如果总价能凑成整百多一点儿,也就相差不多了。
·以后我要陪妈妈购物,帮妈妈算账。
……师:通过计算比较一下几种购买方案,才能知道哪种销售方式比较便宜。
以小见大——一起学习购物的数学教案
![以小见大——一起学习购物的数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99e95ab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df.png)
以小见大——一起学习购物的数学教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
数学的应用广泛,不仅仅出现在商业领域,还出现在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购物就是其中的一种典型的应用。
因此,购物可以作为一种数学教学的途径,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数学,掌握应用技能。
一、教学目标本教案旨在使学生能够:1.理解物品价格单位。
2.掌握基本的预算和计算技能。
3.通过购物实践,培养良好的消费习惯。
4.学会利用购物计算出物品的折扣率。
二、教学内容1.物品价格单位: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物品价格单位,如元、角、分。
同时要告诉学生元、角、分的关系,即1元=10角,1角=10分。
2.基本的预算和计算技能: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不同花费的优惠券,要求学生计算所需的钱数,并选择最适合的优惠券。
3.通过购物实践培养良好的消费习惯:教师可以组织购物实践,并让学生在购物中体验不同的购物体验,比较不同的商品价格和质量,培养学生的消费意识和购买力。
4.学会利用购物计算出物品的折扣率:教师可以通过折扣测验和实际购物实践,让学生体验和学习如何计算折扣并找出规律。
三、教学方法1.教学前的准备:教师可以向学生预先提供购物指南和商品价格表,让学生提前了解商品价格和单位。
2.课前热身活动: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完成简单的数学计算和预算练习,来为主题教学做好准备。
3.实践体验学习:教师可以组织购物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购物技巧和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消费理念和实践能力。
4.互动教学: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和学生进行互动交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思考,并及时给予帮助和回答,让学生获得更好的理解和巩固。
五、教学评价1.通过购物实践,学生能够计算物品价格和折扣率,并能够正确选择优惠券和商品。
2.学生能够将购物中学习到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培养出良好的消费理念和消费习惯。
3.学生能够通过实践和互动交流,获得更好的理解和巩固,并且得到教师的及时反馈和评价。
最新整理六年级数学最新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学会购物教案.docx
![最新整理六年级数学最新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学会购物教案.docx](https://img.taocdn.com/s3/m/1e7cc9d0b9d528ea81c7798e.png)
最新整理六年级数学教案2015最新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学会购物教案第二单元百分数(二)第五课时学会购物教学内容学会购物教材第12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合理购物问题的过程。
2、了妥合理购物的意义,能自己做出购物方案,并对方案的合理性做出充分的解释。
3、体验教学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价值,丰富购物经验。
教学重点运用百分数的相关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一、导入师同学们,现实生活中,商家为了吸引顾客或扩大销售量,经常搞一些促销活动,谁東说一说,你都知道哪些促销方式生1,打折消售。
生2,有奖销告。
生3,返券或返现金促销。
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目常生活中,我们如何利用商家的促销手段,学会合理购物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购物问题。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1、教材第12页例5生1,已知A商场打五折销售,妈妈要买的裙子标价是230元,这样就能算在A商场买这条裙子需要的钱数是原价的50%,列式为230×50%=1150元,也就是说如果现在在A商场买这条裙子需要115元。
生2,我们只知道了“满100元减50元”的意思就是在总价中取整百元部分,每个100元减去50元,不满100元的零头部分不优惠,这样才能算出在B 商场买这条裙子需要多少钱。
生3,因为B商场的优惠要求是满100元减50元,妈妈要买的这条裙子230元里面有两个100元,所以减去的是2个50元,即50×2=100元,那么妈妈在B商场买这条裙子还需要230-100=130元。
师:你会建议妈妈去哪家商场呢?说明:通过计算比较一下几种购买方案,才能知道哪种销售方式比较便宜。
所以,购物时我们要根据促销方法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商店,充分利用商家的优惠政策,就能够少花钱多购物,这就是“合理购物”。
三、课堂巩固1、教材第12页“做一做”。
2、练习二的相关题目。
四、总结大家可能有不同的想法,但是我们还是小学生,不能单独参与较大的或较贵重的商品购买活动。
数学六年级下册-《一些特殊的购物问题的解决》备课教案
![数学六年级下册-《一些特殊的购物问题的解决》备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2151280581b6bd97e19ea8c.png)
六年级下册-打印版
一些特殊的购物问题的解决
教学内容:学会购物(课本第12页例5)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合理购物问题的过程。
2.了解合理购物的意义,能自己做出购物方案,并对方案的合理性做出充分的解释。
3.分别计算出在A商场和B商场所花的实际费用,进行比较:
A商场:
230×50%=115(元)
B商场:
230-50×2=130(元)
4.从而得出在A商场购物更省钱,所以在购物时我们要根据促销
方法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商店,充分利用商家的优惠政策,就能够少花钱多购物,这就是“合理购物”。
三、课堂练习:
第12页做一做
四、课堂小结
如何才能进行合理购物
五、作业:
第15页第13.14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会购物
教材第12页。
1. 结合具体事例,经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合理购物问题的过程。
2. 了解合理购物的意义,能自己做出购物方案,并对方案的合理性做出充分的解释。
3. 体验数学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价值,丰富购物经验。
重点:运用百分数的相关知识解决问题。
难点: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课件。
师:现实生活中,商家为了吸引顾客或扩大销售量,经常搞一些促销活动,谁来说一说,你都知道哪些促销方式?
生1:打折销售。
生2:有奖销售。
生3:返券或返现金促销。
……
师: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日常生活中,我们如何利用商家的促销手段,学会合理购物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购物问题。
【设计意图:联系实际生活,导入新课,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师:请仔细读题,说说你想到了什么?(课件出示:教材第12页例5)
生1:已知A商场打五折销售,妈妈要买的裙子标价是230元,这样就能算出在A商场买这条裙子需要的钱数是原价的50%,列式为230×50%=115(元),也就是说,如果现在在A商场买这条裙子需要115元。
生2:我们只有知道了“满100元减50元”的意思就是在总价中取整百元部分,每个100
元减去50元,不满100元的零头部分不优惠,这样才能算出在B商场买这条裙子需要多少钱。
生3:因为B商场的优惠要求是满100元减50元,妈妈要买的这条裙子230元里面有2个100元,所以减去的是2个50元,即50×2=100(元),那么妈妈在B商场买这条裙子还需要230-100=130(元)。
师:你会建议妈妈去哪家商场呢?
生:115元<130元,显然是A商场更便宜些,应该建议妈妈去A商场买更省钱。
师:由这件事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可能会说:
·看起来满100元减50元不如打五折实惠,但如果总价能凑成整百多一点儿,也就相差不多了。
·以后我要陪妈妈购物,帮妈妈算账。
……
师:通过计算比较一下几种购买方案,才能知道哪种销售方式比较便宜。
所以,购物时我们要根据促销方法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商店,充分利用商家的优惠政策,就能够少花钱多购物,这就是“合理购物”。
【设计意图:创设与日常生活贴近的情境,引导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合理购物的意识】
师:大家可能有不同的想法,但是,我们还是小学生,不能单独参与较大的或较贵重的商
品购买活动。
如果要做,也要在大人的带领下去做。
学会购物
1. 购物在学生日常生活中是经常遇到的,这节课正是把现实生活中常见的各种促销策
略融入教材,通过几个情境的展示以及几个问题的讨论,让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来分析不
同情况下各个商店的优惠策略,从而择优选择。
于是在教学中,我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了良好
的数学交流活动情境,将死板的数字赋予贴近学生生活的含义,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综合利用数学知识来分析不同情况下各个商店的优惠策略,主动选择对自己最有
利的策略来解决问题。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问题冲突中,处于兴奋、愉悦、渴求的
心理状态,注重学生的情感与态度,知识与技能的形成和发展。
2. 课堂中,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学会观察、分析,学会应用,使每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
和获得成功的体验,始终以一种愉悦的心情去学习。
在解决问题中,对学生进行拓展引导,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激励学生的发散思维,并引导学生在多种方法中进行选择,体会对比择优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