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怀人诗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一:通过诗词把握送 别诗常见的感情。
1、直接表达诗人的离情别绪、依
依难舍之情:
示例1: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2、直接表达诗人的依依难舍和与
友人的深厚友谊。
示例2: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3、间接写留恋惜别之情。
长亭、渡口、南浦等空间意象
《灞陵行送别》李白
送君灞陵亭,灞水流浩浩。
上有无花之古树,下有伤心之春草。
注释:长安东南三十里处有一条灞水,汉文 帝葬于此,遂称灞陵,水边有灞陵亭。唐 代人们出长安东门相送亲友,常在这里分 手。因此灞陵亭在唐诗里常和别离联系在 一起。
长亭、渡口、南浦等空间意象
《南浦别》白居易
“劳歌一曲解行舟”(许浑)(劳歌原指在 劳劳亭送客时唱的歌,后遂成送别歌的代 称)
二、时空类意象
1、离别诗中多出现傍晚和月 夜等时间意象。
2、离别诗中多出现长亭、渡 口、南浦等空间意象。
“傍晚”等时间意象
送别诗中常出现“日暮”、 “斜阳”、“暮雪”、“暮钟”等表 明傍晚时分的词语。并非唐人喜欢傍 晚时分送别,而是别离这种忧伤的情 感与暮色朦胧中的苍茫感相协调(情 景交融)。并且,傍晚时候会伴随着 飞鸟归林、鱼沉潭底,对于远离家乡 的游子征夫来说,更能勾起漂泊之人 的离情别绪(反衬)。
注释:唐朝水运发达,大运河与众多的河湖 构成四通八达的水网。行旅之人出门大多 乘船。“南浦”即南面的水滨,是著名的 水滨送别地。像长亭一样成为唐代送别之 处的代名词。
意境: 莽苍、辽阔、苍凉、朦胧、荒凉、 凄清、渺茫、暗淡、冷寂、悲凉慷 慨、缠绵宛转、雄浑壮阔、空寂寥 落、萧条荒凉。 深远、幽远、幽静、宁谧、繁丽、 热烈、高昂、空灵、幽美、繁华、
赠别 杜牧
多情却似总无情, 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 替人垂泪到天明。
通过写宴席上燃 烧的蜡烛,借物抒情, 表现自己留恋惜别之 情。
4、坦陈心志的告白: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5、情深意长的勉励: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月夜”等时间意象
月光给人的感觉是朦胧、迷离、苍凉 的,这与深邃悠长、委婉忧伤的离情别绪 是一致的;再则,月亮含有思乡、思亲的 象征义,因而唐人常借月抒怀。 通过月亮的 烘托 ,抽象的别情更显得 动人深长。
“春”、“秋”等时间意象
“自古逢秋悲寂寥”(刘禹锡《秋词二 首》),古人在对秋景的注视中感觉到时光的 流逝,感受到人生的短暂和易老,“秋”能使 志士失志,对现实失望,对前途悲观。遇秋而 愁已成为古代文人的一种普遍文化心理。像杜 甫“万里悲秋常作客”(《登高》),在暮年 面对巫山巫峡的秋色,作者感到了知交零落、 壮志难酬,国势衰落,不禁发出“丛菊两开他 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秋兴八首》)的 感叹,抒发了自己的忧国之情和孤独抑郁之感。 秋代表了萧条凄清,代表了寂寞抑郁,是送别 诗中惯用的意象。
《送别》王之涣 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 近来攀折苦,应为离别多。
《送沈子福之江东》王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注:罟(gǔ)师:船夫。临圻(qí): 地名。
饮酒饯别 元代杨载说:“凡送人多托 美酒:
酒以将意,写一时之景以兴怀, 寓相勉之词以致意”。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注释:唐朝水运发达,大运河与众多的河湖 构成四通八达的水网。行旅之人出门大多 乘船。“南浦”即南面的水滨,是著名的 水滨送别地。像长亭一样成为唐代送别之 处的代名词。
长亭、渡口、南浦等空间意象
《南浦别》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多情自古伤离别
惜别送别诗
•
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 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 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 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 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 主题。 因各人的情况不同,故送别诗所写的 具体内容及思想倾向往往有别。有的直接 抒写离别之情,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 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写离愁别恨,有的重 在劝勉、鼓励、安慰,有的兼而有之。
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
的思念。
• 感情色彩:
依恋与不舍——低沉哀婉,伤感惆怅; • 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 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 “因什么”而“感伤”。
安慰与祝愿——旷达刚健,乐观向上。
• 二、掌握送别诗常见 的意象:
(一)习俗类意象
1、折柳惜别
长亭、渡口、南浦等空间意象
古代驿道旁置亭,十里一长亭, 五里一短亭,送别亲朋好友时往往在 亭中设酒饯行,所以长亭也就成了一 个抒写离情别绪的意象。如李白《菩 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柳永《雨霖铃》中“寒蝉凄切,对长 亭晚”等。
长亭、渡口、南浦等空间意象
《劳劳亭歌》李白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诗中有两个地方用了谐音的修辞手法,一是‘丝’,作
者以柳丝含蓄地表达出离别之‘思’;二是‘柳’,耐人寻 味地写出了无情折柳似有情,极其生动地表达了依依惜别之 情。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6、回忆相聚欢娱,遥想分别后的孤
寂:
雨霖铃
……
柳永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晚 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 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 何人说。
• 小结: • 形式标志:
标题中有“送”或“别”等字眼;
• 基本主题:
依依不舍的留念;
情深意长的勉励;
坦陈心志的告白;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 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
作者如何表达惜别哀伤之情的?
天涯一望断人肠。
①景物:‚春江渺茫‛‚日暮‛ 。
②三四句替远去的友人设想:日暮之时会停泊在哪里呢? 到那时,人生地疏,天涯一孤客是多么的令人哀伤啊!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2、饮酒饯别 3、唱歌送别
折柳送别
折柳送别习俗产生于汉代,产生原因大 体有三:
1、千丝万缕的柳条随风舞动与离人千丝万缕、 斩不断、理还乱的离愁非常相似。
2、“柳”与“留”谐音,因此折柳送别有挽 留、惜别、不舍之意。 3、柳枝有随地而生的习性,折柳相赠还有祝 愿友人在异地他乡生活顺利之意。
折柳送别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注释:劳劳亭又名新亭,距建康(南京) 大约十五里左右,是沿长江顺流而下的必 经之地。送别之人常在此驻足,目送行人 渐行渐远。后来,劳劳亭便成了离别感伤 的代名词。
长亭、渡口、南浦等空间意象
《谢亭》 李白
谢亭离别后,风景每生愁。
客散青天外,山空碧水流。
注释:谢亭又称谢公亭。在宣城北面, 是南齐诗人谢眺所建。后来谢亭成为 宣城著名的送别之地,也便成了离愁 的代名词。
天下谁人不识君。
这首诗使用什么表现手法?体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反衬;哀景衬壮情。 体现了诗人乐观豁达的胸怀,对友人真诚情谊。
和练秀才杨柳
杨巨源
水边杨柳曲尘丝,立马烦君折一枝。
唯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
诗中的“折柳”和“春风”各比喻什么?有何好处?诗 中哪些地方用了谐音的修辞手法?有何深意? 诗中的折柳喻行人,春风喻送行人,生动而贴切,堪称 妙喻。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唱歌送别 《赠汪伦》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注:“踏歌”是民间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种歌调,唱歌时以 脚踏地为节拍。
唱歌送别
正当今夕断肠处,骊歌愁绝不忍听。(李白) (骊歌是一首离别时唱的歌)
“阳关三叠”(即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是唐代流传久远的离别之曲。 “朝闻游子唱离歌”(李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