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概述及其案例分析
第四讲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补充说明及补充案例
![第四讲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补充说明及补充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b9001f69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8b.png)
第四讲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补充说明及补充案例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核心法律,旨在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市场经济秩序。
该法律规定了消费者的基本权益和权利保护的途径,同时也规范了企业的经营行为,保障消费者的利益。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碰到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相关的一些案例和问题。
本文将针对补充说明和案例进行分析和解读。
首先,我们来看一些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相关的案例。
案例一:电子产品公司在其宣传广告中宣称其产品具备防水功能,但实际使用中发现产品进水导致无法正常使用。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三十三条的规定,广告应当真实、准确地介绍商品或者服务的性能、质量、功能、用途、产地、价格、生产者或者服务者等情况。
如果广告中虚假宣传,存在欺骗性,消费者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赔偿损失并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
案例二:餐厅在菜单中明确标明一道菜的成分不含其中一种食材,但实际制作过程中却添加了这种食材。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四条的规定,企业在提供商品或者服务前应当如实告知消费者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全部情况,不得隐瞒真实情况。
如果企业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与事先承诺的不符,消费者可以要求退货、退款,并有权利要求经营者赔偿损失。
案例三:旅行社在安排旅行时,未能为游客提供合理的食宿条件,造成游客的旅行体验差。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十二条的规定,企业在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时应当遵循公平、合理、诚实的原则,不得利用垄断地位或虚假宣传等手段损害消费者权益。
如果企业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未能达到公平、合理的标准,消费者可以要求退款,并有权利要求经营者赔偿损失。
以上案例只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适用的一部分情形,通过这些案例可以看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为消费者维权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对于侵害消费者权益的企业也有明确的规定和责任。
其次,我们来看一些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相关的补充说明。
1.网购商品七日无理由退换货:消费者购买的商品可以在收货后的七日内无理由退换货,但并不包括个别限定性商品。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案例分析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4d2b843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23.png)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案例分析案例分析:遇到假冒商品造成质量问题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案例描述:李先生在某电商平台上购买了一款名牌手机,但收到货物后发现手机包装有明显破损迹象,进一步查看手机后发现其外壳存在严重划痕,并且系统运行异常。
李先生联系了卖家要求退换货,但对方却一直避而不答。
李先生在经过多次沟通无果后,决定向相关部门投诉并寻求法律保护。
分析过程:从以上案例中可以看出,李先生在购买手机时并没有意识到这是一款假冒伪劣商品,这从他选择了名牌手机、收到货物后对其质量进行仔细检查可以看出。
然而,由于卖家在销售过程中存在欺诈行为,给李先生带来了经济损失和消费者权益问题。
在这个案例中,可以参考相关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来分析。
根据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对购买的商品享有合理期限内退货、换货、修理以及索赔的权利。
消费者购买的商品存在质量问题时,卖家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卖家对李先生的投诉避而不答,既违背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相关规定,也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解决方案:针对以上案例,李先生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保护自己的权益:1. 保存相应的证据:李先生可以拍摄或保留收到的破损手机的照片,记录手机运行异常的现象,以及与卖家之间的沟通记录,作为后续投诉和维权的依据。
2. 寻求曝光并投诉:李先生可以选择在消费者维权平台或者社交媒体上曝光卖家的不良行为,向相关部门进行投诉,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同时,可以向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进行咨询并提供相关证据,以获取专业的法律援助。
3. 诉诸法律途径:如果通过协商、曝光和投诉无法解决问题,李先生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卖家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结论:消费者购买商品时享有合法权益,遇到问题时,可以通过维权途径来保护自己的权益。
在此案例中,假冒商品的存在和卖家的欺诈行为侵犯了李先生的消费者权益。
通过保存相应的证据、寻求曝光和投诉以及诉诸法律途径,可以为李先生提供一定的法律保护和赔偿。
同时,也提醒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要选择正规销售渠道,保护自己的消费者权益。
银行消保案例_法律分析(3篇)
![银行消保案例_法律分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86f40656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302f378.png)
第1篇一、案例背景近年来,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银行业务日益多样化,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也日益凸显。
以下是一起典型的银行消费权益保护案例,我们将对该案例进行法律分析。
案例简介:张先生在某商业银行办理了一笔个人贷款业务,贷款金额为50万元,期限为5年。
在贷款合同中,张先生发现银行收取了一定的贷款利息,同时还有一笔贷款保险费用。
张先生认为这笔保险费用不合理,遂向银行提出质疑。
银行方面则表示,根据贷款合同约定,贷款保险是必须购买的,否则无法办理贷款。
张先生不服,认为银行强制捆绑销售保险产品侵犯了其合法权益。
于是,张先生向当地消费者协会投诉,要求银行退还保险费用。
消费者协会介入调查后,认为银行的做法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要求银行退还张先生的保险费用。
二、法律分析1.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应当恪守社会公德,诚信经营,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银行在提供贷款服务时,应当尊重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不得强制捆绑销售保险产品。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根据《合同法》第五十四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银行在贷款合同中强制捆绑销售保险产品,违反了合同约定,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3. 《商业银行法》根据《商业银行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商业银行应当遵守国家有关消费者权益保护的规定,尊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银行在办理贷款业务时,应当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三、案例分析本案中,银行在办理贷款业务时,强制捆绑销售保险产品,违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商业银行法》的相关规定。
银行的行为侵犯了张先生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属于违法行为。
首先,银行未充分告知张先生保险产品的性质、费用、退保条件等信息,导致张先生无法充分了解保险产品的真实情况。
其次,银行在贷款合同中强制捆绑销售保险产品,违反了合同自由原则,侵犯了张先生的选择权。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案例(三篇)解析案例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案例(三篇)解析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95534db1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1c.png)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案例(三篇)解析案例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案例(三篇)解析案例(一)餐饮业不得强迫有偿使用一次性碗筷某地一家小吃店向顾客提供一次性碗筷,但并未没说明一次性碗筷是要收费的。
在顾客结账时,该店将一次性碗筷计入消费总费用当中。
若干顾客投诉至当地消费者协会,称小吃店不向顾客告知提供餐具服务的情况、不允许顾客选择餐具、强制顾客接受其提供的一次性餐具服务。
当地消费者协会派人到该店消费,发现服务人员确提供了一次性消毒餐具,但没告知该餐具是收费的。
当消协工作人员提出要求改用其它餐具时,该店店员称没其它餐具,同时直接打开了一次性餐具。
消协工作人员结账时,发现消费小票中记载了一次性碗筷的费用。
消费者协会固定相关证据后诉至法院,要求该店停止在提供服务时强制顾客使用一次性碗筷并收取相关费用的行为,并退还一次性碗筷的费用。
该店对消费者协会的诉讼请求及主张的事实予以认可,最终调解结案。
该小吃店承诺不再出现强制消费者使用一次性餐具情况,并退还费用。
该案中,小吃店强制消费者使用一次性餐具且并未告知消费者收费的事实,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与选择权。
消费者协会搜集证据后提起诉讼,为维护更多消费者权益起到了示范作用。
(二)购买大额消费品应尽量签署书面合同张某与当地一家4S店达成口头协议,订购轿车一辆,金额40万元。
当日,张某向4S店支付了2万元订购款,但并未明确约定交付日期及余款的交付方式。
一个月后,张某仍未能提车,遂以4S店未及时交付车辆向其发出解除合同通知书,要求4S店退还订购款2万元。
4S店则认为张某单方要求解除合同属于违约,不同意退还2万元。
后来,张某因无法及时提车,只好从其他店另购一辆轿车。
为拿回已支付的2万元订购款,张某将4S店告上法庭。
4S店提供了一份与其他4S店签署的车辆销售确认书复印件,证明其一直在为张某联系购车。
法院认为,张某与4S店之间已经成立口头协议,张某支付的2万元应认定为买车而交的预付款,是购车款的一部分。
消费法律案件案例分析题(3篇)
![消费法律案件案例分析题(3篇)](https://img.taocdn.com/s3/m/13298f32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f2.png)
第1篇案件背景:2019年5月,消费者王女士在一家知名电商平台购买了某品牌空气净化器。
在收到货物后,王女士发现空气净化器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如噪音过大、滤网堵塞严重等。
王女士多次联系卖家要求退货或更换,但卖家以各种理由推脱,拒绝承担责任。
无奈之下,王女士向当地消费者协会投诉。
案例分析:一、案件概述本案涉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消费者王女士在购买空气净化器时,遭遇了产品质量问题,且卖家拒绝承担责任,导致消费者权益受损。
二、法律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四条:经营者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消费者可以依照国家规定、当事人约定退货,或者要求经营者履行更换、修理等义务。
没有国家规定和当事人约定的,消费者可以自收到商品之日起七日内退货;七日后符合法定解除合同条件的,消费者可以及时退货,不符合法定解除合同条件的,可以要求经营者履行更换、修理等义务。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二十六条:生产者应当对其生产的商品质量负责。
商品存在缺陷,可能危及人身、他人财产安全,应当立即停止生产、销售,并通知有关行政部门处理。
三、案件分析1. 消费者权益受损: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四条,消费者王女士有权要求卖家更换或修理空气净化器。
然而,卖家拒绝承担责任,导致王女士的合法权益受损。
2. 产品质量问题:根据《产品质量法》第二十六条,生产者应当对其生产的商品质量负责。
本案中,空气净化器存在明显的质量问题,如噪音过大、滤网堵塞严重等,表明生产者未能保证商品质量。
3. 卖家责任:作为经营者,卖家有义务对销售的商品质量负责。
本案中,卖家在收到王女士的投诉后,未及时处理,也未提供合理的解决方案,违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相关规定。
四、处理建议1. 调解处理:消费者协会应介入调解,要求卖家履行更换或修理空气净化器的义务,并赔偿王女士因此遭受的损失。
2. 行政处罚:若卖家拒不履行义务,消费者协会可向有关部门举报,要求对卖家进行行政处罚。
法律案例分析消费者权益(3篇)
![法律案例分析消费者权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af5a00ac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d8.png)
第1篇案情简介:张某于2021年3月在某电器商城购买了一台价值3000元的家用空调。
购买后,张某发现空调存在制冷效果不佳、噪音过大等问题。
经过与商城沟通,商城表示愿意为张某提供售后服务,但需张某承担一定费用。
张某认为空调存在质量问题,拒绝承担任何费用。
双方就售后服务问题协商无果,张某遂将商城诉至法院,要求商城承担退货或更换空调的责任。
法院审理过程:一、法院受理张某提交了购买空调的发票、照片等证据,证明其与商城之间存在买卖合同关系。
法院受理了张某的诉讼请求。
二、法院调查法院依法传唤了商城的法定代表人和销售人员,要求其就空调质量问题进行调查。
商城辩称,空调在运输过程中可能受到损害,导致制冷效果不佳和噪音过大。
但商城未能提供相关证据。
三、法院审理在审理过程中,法院认为:1. 张某与商城之间存在合法有效的买卖合同关系,张某有权要求商城提供合格的商品。
2. 张某提供的证据足以证明空调存在质量问题,商城未能提供相反证据。
3. 商城作为销售者,应当对其销售的空调质量负责。
四、法院判决法院认为,张某要求商城承担退货或更换空调的责任合理,判决商城退还张某购买空调的货款3000元,并承担本案诉讼费用。
案例分析:本案涉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问题,以下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法律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该法是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基本法律,明确了消费者享有的九项权益,包括安全权、知情权、选择权、公平交易权、求偿权等。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该法规定了产品质量的责任,明确了生产者、销售者应当承担的产品质量责任。
二、本案中消费者权益的侵害1. 张某的知情权受到侵害。
商城未向张某充分说明空调的质量问题,导致张某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购买了存在问题的空调。
2. 张某的选择权受到侵害。
商城未按照张某的要求提供退货或更换空调的服务,导致张某无法行使选择权。
3. 张某的求偿权受到侵害。
商城未承担相应的产品质量责任,导致张某无法获得赔偿。
消保案例分析及法律依据(3篇)
![消保案例分析及法律依据(3篇)](https://img.taocdn.com/s3/m/5b748aca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2a.png)
第1篇一、案例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本案例以某消费者权益保护纠纷案为例,分析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相关法律依据,以期为消费者权益保护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案情简介某消费者(以下简称甲)在某电商平台购买了一款智能手机(以下简称乙),在使用过程中发现手机存在严重质量问题,导致无法正常使用。
甲与卖家(以下简称丙)沟通协商,但未达成一致。
甲遂向当地消费者协会投诉,要求丙承担退换货责任。
消费者协会接到投诉后,经调查核实,确认乙手机确实存在质量问题。
消费者协会要求丙承担退换货责任,但丙拒绝履行。
甲遂将丙诉至法院。
(二)法院判决法院审理后认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十八条的规定,经营者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消费者可以依照国家规定、当事人约定退货,或者要求经营者履行更换、修理等义务。
无国家规定和当事人约定的,消费者可以自收到商品之日起七日内退货;七日后符合法定解除合同条件的,消费者可以及时退货,不符合法定解除合同条件的,可以要求经营者履行更换、修理等义务。
本案中,乙手机存在质量问题,甲有权要求丙承担退换货责任。
丙拒绝履行义务,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相关规定。
法院判决丙退还甲购买乙手机所付货款,并承担相应的诉讼费用。
二、法律依据分析(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基本法律,对消费者权益保护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案中,法院判决丙承担退换货责任,主要依据以下法律条款:1. 第十八条:经营者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消费者可以依照国家规定、当事人约定退货,或者要求经营者履行更换、修理等义务。
2. 第三十九条:消费者因经营者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不符合质量要求,可以要求经营者承担修理、更换、退货等责任。
(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1.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规定合同当事人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全面履行合同义务。
保险消保案例法律分析(3篇)
![保险消保案例法律分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407c9a73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3c.png)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保险市场的不断发展,保险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本案例选取一起典型的保险消费纠纷,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旨在探讨保险消保法律问题,为消费者提供维权参考。
案例简介:甲先生于2019年10月向某保险公司购买了一份健康保险,保险期限为一年。
在保险期间内,甲先生不幸因病住院治疗。
甲先生向保险公司提出理赔申请,但保险公司以甲先生在投保时未如实告知其患有某种疾病为由,拒绝赔付。
甲先生认为保险公司违反了保险合同约定,遂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二、争议焦点本案的争议焦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保险公司是否尽到了告知义务?2. 保险公司是否违反了保险合同约定?3. 消费者权益如何得到有效保护?三、法律分析1. 保险公司是否尽到了告知义务?根据《保险法》第十六条规定,投保人应当如实告知保险人被保险人的有关情况。
保险人未询问的,投保人无需告知。
在本案中,甲先生在投保时并未如实告知其患有某种疾病,因此,保险公司有权根据保险合同约定拒绝赔付。
然而,根据《保险法》第十七条规定,保险人在合同订立时,未向投保人说明保险条款内容,导致投保人未能充分了解保险合同权利义务的,投保人有权解除合同,并要求保险公司退还已交保险费。
在本案中,保险公司未能充分说明保险条款内容,导致甲先生未能充分了解保险合同权利义务,因此,甲先生有权要求保险公司退还已交保险费。
2. 保险公司是否违反了保险合同约定?根据《保险法》第二十条规定,保险合同生效后,保险人应当按照合同约定承担保险责任。
在本案中,甲先生在保险期间内因病住院治疗,符合保险合同约定的保险责任范围。
然而,保险公司以甲先生未如实告知其患有某种疾病为由拒绝赔付,违反了保险合同约定。
3. 消费者权益如何得到有效保护?为有效保护消费者权益,我国法律法规提供了以下途径:(1)加强保险合同条款的规范。
保险公司在设计保险产品时,应充分考虑到消费者的需求,明确保险条款内容,避免出现歧义。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现实案例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现实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70c4b271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3d32173.png)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现实案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在维护市场秩序和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一个关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现实案例,以展示该法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案例:某知名电商平台出售假冒国际品牌化妆品某消费者在知名电商平台购买了一款国际知名品牌的化妆品,使用后出现过敏反应。
消费者怀疑产品为假冒伪劣,遂向电商平台客服投诉。
电商平台表示将进行调查,但调查结果并未公开。
消费者随后向消费者权益保护部门投诉,要求电商平台提供产品来源和质量证明。
在消费者权益保护部门的介入下,电商平台最终承认出售了假冒化妆品,并同意对消费者进行赔偿。
消费者权益保护部门依据《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对电商平台进行处罚,要求其承担消费者的损失并加强商品质量审核。
案例分析:在这个案例中,消费者在购买商品后发现权益受到侵害,首先采取了投诉的方式。
电商平台虽然表示将进行调查,但并未给予消费者满意的答复。
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有权依据《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向相关部门投诉,要求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消费者权益保护部门在接到投诉后,对案件进行了调查,并依据《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要求电商平台承担消费者的损失。
这一案例体现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在维护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方面的作用。
总结: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为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提供了法律依据。
在现实生活中,消费者遇到权益受损时,应积极维权,合理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权益。
同时,电商平台和经营者也应严格遵守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加强商品质量审核,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只有这样,才能共同构建一个公平、健康、和谐的消费环境。
消费者权益的案例解析
![消费者权益的案例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7e3a2395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ab.png)
消费者权益的案例解析近年来,消费者权益保护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消费者权益的保护不仅体现了国家法律法规的力度,更体现了社会对于消费者权益的高度重视和保护的理念。
在现实生活中,消费者的权益保护案例层出不穷。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典型的案例来深入探讨消费者权益的保护情况。
案例一:虚假宣传导致消费者权益受损在市场经济中,企业为了推销产品,常常会使用夸大其词的宣传手法。
然而,当虚假宣传导致消费者的权益受到侵害时,法律应该如何保护消费者权益呢?以某洗发水为例,该洗发水宣传称:使用该洗发水可以使头发变得浓密、柔顺,并拥有抗脱发的效果。
然而,许多消费者使用后却发现,头发没有任何变化,并且出现了更加严重的脱发问题。
这种虚假宣传违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
对于这种情况,消费者可以向有关部门投诉,要求对该企业进行处罚,并获得相应的赔偿。
同时,从法律层面上,加大对虚假宣传行为的处罚力度,进一步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案例二:购买伪劣产品导致损失市场上存在着大量的伪劣产品,这些产品对消费者的财产和健康都构成了严重威胁。
那么,当消费者购买伪劣产品导致损失时,应该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呢?以某国家著名品牌的奶粉事件为例,该品牌的奶粉在市场上销售很火爆,并以高质量的形象深受消费者喜爱。
然而,近期,人们发现该品牌的部分奶粉产品掺假,质量达不到标准。
这对消费者来说,不仅是财产上的损失,还给婴幼儿的健康带来了隐患。
为了保护消费者的权益,有关部门应立即采取行动,对涉事企业进行彻底的调查,并追究其法律责任。
此外,还需要建立起更加完善的产品质量监督体系,加强对市场上产品的抽检和监管,以提高产品质量,保障消费者的权益。
案例三:网络消费陷阱引发的纠纷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在线购物。
然而,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网络消费的便利性,设置了各种陷阱,导致消费者落入陷阱并遭受经济损失。
那么对于这种情况,应该如何保护消费者的权益呢?以某电商平台的假冒商品问题为例,该电商平台上出现了大量的假冒商品,消费者购买后发现与宣传不符甚至明显有质量问题。
消费者权益法律案例(3篇)
![消费者权益法律案例(3篇)](https://img.taocdn.com/s3/m/a38f65a1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d1cef1b.png)
第1篇一、案情简介原告:张女士,女,35岁,某市居民。
被告:某化妆品有限公司。
案由:虚假宣传、侵害消费者权益。
二、事实与理由1. 事实张女士于2020年8月,在某化妆品有限公司位于市中心的专卖店购买了一款名为“青春焕肤精华液”的护肤品。
在购买过程中,销售人员声称该产品具有“美白、保湿、抗衰老”等多重功效,且经过权威机构认证,安全可靠。
张女士因对该产品效果充满信心,遂花费2800元购买了一瓶。
然而,在使用该产品一段时间后,张女士并未感受到任何明显效果,皮肤状况甚至有所恶化。
于是,张女士开始怀疑该产品的质量问题,并在网上查阅相关资料,发现许多消费者都有类似遭遇。
2. 理由(1)被告存在虚假宣传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条规定:“经营者不得对其商品或者服务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
”本案中,被告在销售过程中夸大产品功效,误导消费者购买,构成虚假宣传。
(2)被告侵害了原告的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八条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
”本案中,被告未向消费者如实告知产品真实情况,侵害了原告的知情权。
同时,被告以虚假宣传手段诱导原告购买产品,侵害了原告的公平交易权。
(3)被告未履行产品质量保证义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二十六条规定:“生产者应当对其生产的产品质量负责。
”本案中,被告生产的“青春焕肤精华液”未达到产品标准,存在质量问题,被告未履行产品质量保证义务。
三、诉讼请求1. 判令被告退还原告购买“青春焕肤精华液”的2800元货款。
2. 判令被告赔偿原告因购买该产品所遭受的精神损害赔偿金5000元。
3. 判令被告在某市主流媒体公开道歉,消除不良影响。
4. 判令被告承担本案诉讼费用。
四、法院判决经审理,法院认为:1. 被告存在虚假宣传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条的规定,依法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消费者维权法律案例分析(3篇)
![消费者维权法律案例分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a19fd62f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ba.png)
第1篇一、案例背景2018年5月,某消费者购买了一部XX品牌手机,在使用过程中,手机电池突然爆炸,导致手机损坏,消费者的人身安全也受到了威胁。
消费者随后与XX品牌客服联系,要求赔偿损失,但双方协商未果。
无奈之下,消费者向当地消费者协会投诉,并寻求法律援助。
二、案件经过消费者协会接到投诉后,立即进行调查。
经调查,发现该批次手机电池存在质量问题,且该品牌在全国范围内已有多起类似事件发生。
消费者协会将此情况通报给了当地市场监管部门。
市场监管部门对此高度重视,立即对XX品牌手机进行了全面检查。
经检测,确认该批次手机电池确实存在质量问题。
随后,市场监管部门责令XX品牌召回所有存在问题的手机,并对该公司进行了罚款。
在案件处理过程中,消费者与XX品牌达成和解,XX品牌赔偿了消费者的损失,并承诺加强产品质量管理,杜绝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三、法律分析1.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我国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基本法律。
该法规定,消费者享有安全保障权、知情权、公平交易权等合法权益。
在本案中,XX品牌手机电池爆炸事件侵犯了消费者的安全保障权和公平交易权。
2.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是我国规范产品质量的基本法律。
该法规定,生产者、销售者应当保证产品质量,不得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
在本案中,XX品牌手机电池存在质量问题,违反了产品质量法的相关规定。
3.侵权责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是我国规范侵权行为的基本法律。
该法规定,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他人损害的,生产者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在本案中,XX品牌手机电池爆炸事件给消费者造成了人身和财产损害,XX品牌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四、案例启示1.消费者要增强维权意识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时,要充分了解自己的合法权益,遇到问题时要敢于维权。
在本案中,消费者通过投诉、法律援助等途径成功维护了自己的权益。
2.企业要诚信经营企业要严格遵守法律法规,保证产品质量,不得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
消费者保护法案例分析保障消费者权益
![消费者保护法案例分析保障消费者权益](https://img.taocdn.com/s3/m/92707d92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19.png)
消费者保护法案例分析保障消费者权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为了确保消费者在市场交易中的合法权益,各国纷纷制定了相应的消费者保护法。
本文将通过分析消费者保护法的案例,探讨如何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一、案例背景在消费者保护法案例中,我们选取了一起关于商品质量问题的案件作为分析对象。
这起案件发生在某国家的某市,消费者小张购买了一台新的电视,但不久后发现电视出现了像素不均匀的问题。
二、消费者权益保护根据消费者保护法,消费者享有商品质量保障的权益。
对于小张遇到的电视质量问题,他可以依法向相关部门投诉,要求维修、退货或者赔偿。
消费者保护法为消费者提供了法律依据和维权渠道,保障了消费者的利益。
三、案件调解消费者投诉后,相关部门会介入调查,并协调处理纠纷。
在该案例中,消费者与电视销售商展开了调解谈判。
通过调解,双方达成了一项协议:销售商将退还小张购买电视的全额款项,并提供免费维修服务。
这一调解结果既满足了消费者的权益,也保证了企业的合法权益,实现了双赢的局面。
四、法律责任追究消费者保护法案例中,对于违法经营行为,相关部门将追究法律责任。
如果销售商故意销售次品,欺骗消费者,消费者可以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
而销售商可能面临罚款、责令整改等法律制裁。
五、加强监管和宣传为了更好地保障消费者的权益,各国还加强了市场监管力度。
相关部门对于销售者的行为进行监管,确保市场交易公平、透明。
同时,还进行消费者权益保护宣传,加强消费者的法律意识和规范意识,使消费者更加明晰自己的权益和义务。
六、消费者教育消费者保护法案例中,消费者教育也是重要环节。
通过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知识的普及,消费者可以更好地了解和维护自己的权益。
在该案例中,小张能够及时寻求维权,并与销售商达成协议,得益于对消费者权益保护知识的了解。
七、结语通过对消费者保护法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消费者保护法的重要性和作用。
消费者保护法保障了消费者在市场交易中的权益,为其提供了法律保障和维权渠道。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案例评述范文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案例评述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abd09e61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c2.png)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案例评述范文一、案例引入。
咱先来说个事儿啊。
小王在网上看到一款超酷炫的智能手表,商家宣传这手表功能可强大了,能监测各种健康数据,什么心率、血压、睡眠质量,而且续航时间超长,防水性能超棒,号称戴着它游泳都没问题。
小王一看,这正合他心意啊,就下单买了。
二、问题出现。
结果呢,手表到手后,小王发现这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儿。
健康数据监测老是出错,心率测出来一会儿像在冲刺跑,一会儿又像在睡觉。
续航时间呢,宣传说能用三天,结果一天就没电了。
防水?小王就戴着洗了个手,手表就开始闹脾气,屏幕闪个不停。
这可把小王气得不轻啊,感觉自己就像被忽悠了的小绵羊。
三、法律依据分析。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有权要求商家退货退款,并且如果因为这个商品的问题给消费者造成了其他损失,比如说小王因为相信这个手表的健康监测功能,结果没发现自己身体有点小毛病,导致病情加重(当然这是假设的比较严重的情况),那商家还得赔偿损失呢。
四、消费者维权过程。
五、案例启示。
这个案例给咱们不少启示呢。
对于消费者来说,咱得留个心眼儿。
买东西的时候不能光听商家瞎忽悠,得看看其他消费者的评价,多了解了解商品的真实情况。
要是真遇到像小王这样的事儿,也别怕,要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
证据可得保存好,这就像打仗时候的武器一样重要。
对于商家呢,可别想着靠虚假宣传来赚钱。
现在消费者的眼睛可是雪亮的,而且还有法律在那盯着呢。
一旦被发现,那名声坏了不说,还得给消费者赔钱,这不是得不偿失嘛。
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来看,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就是保护咱们广大消费者的一个坚强后盾。
它让商家不敢乱来,让市场更加公平公正。
要是没有这个法,那咱们消费者在市场上可就太容易被欺负了,就像没爹没娘的孩子一样。
所以啊,大家都要重视这个法,让它真正发挥作用,这样咱们的消费环境才能越来越好。
你看,这个小小的案例背后其实反映了很多关于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大道理呢。
咱们都要做个聪明的消费者,也要做个守法的商家呀。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案例分析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a51d747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09.png)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案例分析
案例1:手机售后服务不到位
某消费者购买了一款相对较贵的手机,但使用不到两个月便出现了开机闪退、自动关机等问题。
消费者拨打售后电话,被告知需要寄回厂家维修。
但消费者寄回手机后,售后方对手机进行了简单处理,而问题并未得到彻底解决。
消费者再次投诉,要求更换新手机,但售后方拒绝了请求。
消费者因此向当地
消费者协会投诉,协会联系售后方并要求重新处理问题,最终售后方同意给消费者更换新手机,并承担相关费用。
分析:消费者购买物品后享有法定质量保障期限,超出质保期间的维修必须由商家承担。
而商家不得以维修而非更换新品的方式对消费者进行服务。
消费者投诉时应联系有关部门进行调查,并通过法律手段保障正当权益。
案例2:网络购物货品与实物不符
某消费者在网络购物平台购买了一件裙子,但收到实物后发现与网上描述完全不符。
消费者联系卖家后,卖家只提出了初步解决方案,没有具体行动。
消费者因此在平台上投诉,并联系当地消费者协会协调。
消费者协会联系了卖家并且协商解决了问题,最终卖家同意退款并支付部分赔偿费用。
分析:网络购物是消费者越来越常用的消费方式,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网络购物的商品发货与实物不符或存在质量问题等。
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应保有购物记录,并向平台、商家、消费者协会投诉,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要点分析及案例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要点分析及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4d40ffee87c24028905fc39c.png)
格式条款的提示说明义务
第二十六条 经营者在经营活动中使用格式条款的, 应当以显著方式提请消费者注意商品或者服务的数 量和质量、价款或者费用、履行期限和方式、安全 注意事项和风险警示、售后服务、民事责任等与消 费者有重大利害关系的内容,并按照消费者的要求 予以说明。
【案例】 2011年4月,介休家家利购物广场太谷分公 司在其销售的福利卡背面使用说明中标明 “此卡解释 权归家家利超市”,属于合同违法行为。县工商局对当 事人作出责令其改正上述违法行为,并处罚金5000元。
经营者的安全保障义务
第十八条 经营者应当保证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符合 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对可能危及人身、财产安 全的商品和服务,应当向消费者作出真实的说明和明确 的警示,并说明和标明正确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方 法以及防止危害发生的方法。 宾馆、商场、餐馆、银行、机场、车站、港口、影剧 院等经营场所的经营者,应当对消费者尽到安全保障义 务。
三是针对网络交易等过程中经营者利用技术手段要求
非实体店经营者的信息公开义务
第二十八条 采用网络、电视、电话、邮购等方式 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经营者,以及提供证券、保险、 银行等金融服务的经营者,应当向消费者提供经营 地址、联系方式、商品或者服务的数量和质量、价 款或者费用、履行期限和方式、安全注意事项和风 险警示、售后服务、民事责任等信息。
依照前款规定进行退货、更换、修理的,经营者 应当承担运输等必要费用。
【案例】2007年10月3日,广东省深圳市的林先生从某商 场买了一台52寸的某品牌液晶彩电。可没过多久,新买的 彩电屏幕就经常出现故障。三番五次地修理,问题始终解 决不了。林先生要求退机,可商家客服人员说同一故障三 次修不好才能退机。林先生说已经修了不止三次了,但商 家客服人员说记录单只有两次。当年9月,林先生家的彩 电又出现了老问题,换了新屏后还出现了松动和边框缝大 的问题。林先生要求商家按购机价全额退款。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解读与案例分析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解读与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d48b3f1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37.png)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解读与案例分析导言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作为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的重要法律法规,在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促进消费市场健康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进行解读,并通过实际案例分析,探讨其中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效果。
什么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指国家为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规范消费行为,维护公平竞争秩序,促进商品和服务质量提高,保证消费者的基本生活品质和生产者合法权益,制定的一系列法律规定和措施。
1.1 为什么需要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在市场交易中处于弱势地位,容易受到欺诈、虚假宣传、合同陷阱等不合理行为的侵害。
为了保护消费者的权益,维护消费市场的正常秩序,促进经济的协调发展,社会必须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和制度,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1.2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主要目标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主要目标是保护消费者的安全权、知情权、选择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保障消费者获得真实、准确、充分的信息,确保其知情权;•促使生产者、经营者提供安全、合格的商品和服务,保障消费者的安全权;•维护消费者的选择权,禁止虚假宣传、不正当竞争等行为;•支持消费者参与市场监督和社会监督,保障消费者的参与权和监督权。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具体内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2.1 消费者的基本权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保障的消费者基本权益有:人身、财产安全权益;知情权益;选择权益;公正、合理交易权益;商品和服务质量权益;个人信息和隐私权益;投诉维权权益等。
2.2 商家的义务和责任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商家在交易过程中的义务和责任,包括:提供真实、准确的商品信息;保障商品和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提供充足的售后服务和质量保证;履行合同约定的责任等。
2.3 欺诈行为的禁止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禁止商家进行虚假宣传、欺骗消费者等不正当竞争行为。
法律案例分析消费者权益(3篇)
![法律案例分析消费者权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9d86b8b4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36.png)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日益凸显。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下简称“消法”)作为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基本法律,旨在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规范市场秩序。
本案例以一起消费者权益保护纠纷为例,分析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相关法律问题。
二、案例简介(一)案情简介原告张某,男,30岁,某市居民。
被告某电子产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被告”)是一家专业生产电子产品的企业。
2018年5月,原告在被告开设的专卖店购买了一台价值5000元的笔记本电脑。
使用过程中,原告发现该笔记本电脑存在严重质量问题,无法正常使用。
经与被告协商,被告承认产品存在质量问题,但拒绝退货。
原告遂向某市消费者协会投诉,要求被告承担退货责任。
(二)争议焦点1.被告是否应当承担退货责任;2.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对退货责任的规定;3.消费者在维权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三、案例分析(一)被告是否应当承担退货责任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四条规定:“经营者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消费者可以要求经营者承担退货、更换、修理等责任。
”本案中,被告提供的笔记本电脑存在严重质量问题,无法正常使用,已构成不符合质量要求。
因此,被告应当承担退货责任。
(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对退货责任的规定1.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了消费者的退货权利,即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后,因商品存在质量问题或者服务不符合约定,有权要求经营者承担退货、更换、修理等责任。
2.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对经营者规定了退货义务,即经营者应当保证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对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商品或者服务,应当承担退货、更换、修理等责任。
3.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了消费者的举证责任,即消费者在主张退货权利时,应当提供商品存在质量问题或者服务不符合约定的证据。
(三)消费者在维权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1.保留购物凭证: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时,应妥善保管购物凭证、发票等相关证据,以便在维权过程中提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时磊5说----- -----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概述及其案例分析一、概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指调整在保护消费者权益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所谓消费者,是指为了满足个人生活消费而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的居民。
此处的居民是自然人或个体社会成员。
消费者权益是指消费者依法享有的权利及该权利受到保护时而给消费者带来的应得利益,其核心是消费者的权利。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适用范围是:消费者为生活消费需要而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其权益受该法保护;经营者为消费者提供其生产、销售的商品或者提供服务,其行为受该法规范。
此外,农民购买、使用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生产资料,亦参照该法执行。
二、消费者的权利根据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消费者的权利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安全保障权。
(1)安全保障权是指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时所享有的保障其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
(2 )具体包括两方面:一是人身安全权;二是财产安全权。
2•知悉真情权。
知悉真情权是指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
3•自主选择权。
自主选择权是指消费者享有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的权利。
该权利包括以下内容:(1 )自主选择提供商品或服务的经营者的权利。
(2)自主选择商品品种或者服务方式的权利。
(3)自主决定购买或者不购买任何一种商品、接受或者不接受任何一项服务的权利。
(4)在自主选择商品或服务时所享有的进行比较、鉴别和挑选的权利。
4•公平交易权。
公平交易权是指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时所享有的获得质量保障和价格合理、计量正确等公平交易条件和按照自己真实意愿从事交易活动,对经营者的强制交易行为予以拒绝的权利。
5•依法求偿权。
依法求偿权是指消费者在因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受到人身、财产损害时,依法享有的要求获得赔偿的权利。
求偿的内容包括:(1)人身损害的赔偿,不论是生命健康还是精神方面的损害均可要求赔偿。
(2)财产损害的赔偿,包括直接损失和可得利益的损失。
6•依法结社权。
依法结社权是指消费者享有的依法成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社会团体的权利。
最具典型的例子就是中国消费者协会和地方各级消费者协会。
7•求教获知权。
求教获知权是从知悉真情权中引申出来的一种消费者权利。
它指的是消费者所享有的获得有关消费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的知识的权利。
消费知识主要指有关商品和服务的知识,消费者权益保护知识主要是指有关消费权益保护方面及权益受到损害时如何有效解决方面的法律知识。
&维护尊严权。
维护尊严权是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所享有的其人格尊严、民族风俗习惯得到尊重的权利。
9•监督批评权。
依据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消费者享有对商品和服务以及保护消费者权益工作进行监督的权利。
此外,消费者有权检举、控告侵犯消费者权益的行为和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保护消费者权益工作中的违法失职行为,有权对保护消费者权益工作提出批评、建议。
三、经营者的义务1 •依法定或约定履行义务。
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履行义务。
经营者和消费者有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履行义务,但双方的约定不得违背法律、法规的规定。
2•听取意见和接受监督。
经营者应当听取消费者对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的意见,接受消费者的监督。
3•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
为了有效实现消费者的保障安全权,经营者应当保证其提供的商品或服务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对于可能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商品或服务,应当向消费者作出真实的说明和明确的警示,并说明和表明正确使用商品或服务的方法以及防止危害发生的方法。
经营者发现其提供的商品或服务存在严重缺陷,即使正确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仍然可能对人身、财产安全造成危害的,应当立即向有关部门报告和告知消费者,并应采取防止危害发生的措施。
4•不作虚假宣传。
为了保证消费者的知悉真情权,经营者应向消费者提供有关的商品或服务的真实信息,不得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否则就构成侵犯消费者权益的行为和不正当竞争行为。
经营者对消费者就其提供的商品或服务的质量和使用方法等具体问题提出询问时,应当作出真实、明确的答复。
在价格标示方面,商店在提供商品时,应当明码标价。
5•出具相应的凭证和单据。
经营者在提供商品或服务,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或商业惯例向消费者出具购货凭证或服务单据;消费者索要购买凭证或服务单据的,经营者必须出具。
由于购货凭证或服务单据具有重要的证据价值,对于界定消费者和经营者的权利义务也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明确经营者出具相应的购货凭证和单据的义务,有利于保护消费者权益。
6•保证质量的义务。
经营者应当保证在正常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情况下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应当具有的质量、性能、用途和有效期限;但消费者在购买该商品或者接受该服务前已经知道其存在瑕疵的除外。
经营者以广告、产品说明、实物样品或者其他方式表明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状况的,应当保证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的实际质量与表明的质量状况相符。
7•不得从事不公平、不合理的交易。
为了保证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经营者不得以格式合同、通知、声明、店堂告示等方式对消费者作出不公平、不合理的规定,货减轻、免除其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应当承担的民事责任。
经营者在格式合同、声明、店堂告示等含有对消费者作出不公平、不合理的规定或减轻、免除经营者损害赔偿责任等内容的,其内容无效。
&尊重消费者人格尊严的义务。
经营者不得对消费者进行侮辱、诽谤,不得搜查消费者的身体及其携带的物品,不得侵犯消费者的人身自由。
四、争议的解决A •争议解决的途径:1 •与经营者协商和解;2 •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 3 •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4•提请仲裁;5 •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B •解决争议的几项特定规则(一)销售者与生产者之间的责任归属1 •销售者先行赔偿制度。
2 •销售者与生产者之间连带赔偿制度。
3.消费者在接受服务时,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可以向服务者要求赔偿。
(二)变更后的企业仍应承担赔偿责任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时,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因原企业分立、合并的,可以向变更后随其权利义务的企业要求赔偿。
(三)营业执照持有人与租借人的赔偿责任使用他人营业执照的违法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消费者可向其要求赔偿,也可以向营业执照的持有人要求赔偿。
(四)展销会举办者、柜台出租者的特殊责任消费者在展销会、租赁柜台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向销售者或服务者要求赔偿。
展销会结束或者柜台租赁期满后,也可以向展销会的举办者、柜台的出租者要求赔偿。
展销会的举办者、柜台的出租者赔偿后,有权向销售者或者服务者追偿。
(五)虚假广告的广告主要与广告经营者的责任当消费者用虚假广告而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时,若合法权益受到损害,可以向利用虚假广告提供商品或服务的经营者要求赔偿。
广告的经营者发布虚假广告的,消费者可以请求行政主管部门予以惩处。
广告的经营者不能提供经营者的真实名称、地址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典型真题解析1.甲借用乙的营业执照销售商品,消费者丙从甲雇佣的营业员丁处购买商品时合法权益受损。
消费者丙就其损失请求赔偿的对象是:A.只能是甲B.只能是乙、甲C.只能是丁D.可以是甲,也可以是乙【答案】D 解析:《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37条规定:“使用他人营业执照的违法经营者提供商品或服务,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消费者可以向其要求赔偿,也可以向营业执照的持有人要求赔偿。
”本题中甲是营业执照的使用者,乙是营业执照的持有人。
2.小周在一家商店选购某电视机时觉得该电视机的款式、质量不合心意,打算离开时,被该产品的促销员拦住,称小周必须要买一台,否则不允许离开。
促销员的行为侵犯了小周的:A.公平交易权B.自主选择权C.受尊重权D.知情了解权【答案】B 解析:《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9条规定:“消费者有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的权利。
消费者有权自主选择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经营者,自主选择商品品种或者服务方式,自主决定购买或者不购买任何一种商品、接受或者不接受任何一项服务。
消费者在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时,有权进行比较、鉴别和挑选。
”可见,B项为正确答案。
A、C、D选项虽是法定的消费者的权利,但不符合题意,不选。
3•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第一次规定了适用惩罚性赔偿制度的立法例。
对下列经营者的哪一行为,消费者可以依法按其所支付价款的两倍要求经营者赔偿其损失?A .不具备产品应当具备的性能而事先未作说明B .所售产品包装上未注明出厂日期和保质期C.谎称某国内私营企业产品为"美国进口原装”D•出售国家明令淘汰的产品【答案】C 解析: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规定,只有C项的行为应当适用惩罚性赔偿制度。
本题考查的是惩罚性赔偿责任,这也是我国立法史上的一个特例,考生应予以掌握。
欺诈经营的,加倍赔偿商品价款或服务费用。
我国民商法上的民事赔偿责任多是补偿性赔偿本条是我国法上惟一的惩罚性赔偿规定,并为《合同法》第113条第2款重复和4•下列店堂告示,哪一个没有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A •“本店商品一旦售出概不退换”B •“购买总额在十元以下者,请恕本商场不开发票”C. “钱物请当面点清,否则后果自负” D .“如售假药,包赔顾客20, 000元”【答案】D 解析:D属于有效的服务承诺,ABC均属店堂告示,从内容上看都违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24条的规定。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24条规定:“经营者不得以格式合同、通知、声明、店堂告示等方式作出对消费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规定,或者减轻、免除其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应当承担的民事责任。
格式合同、通知、声明、店堂告示等含有前款所列内容的,其内容无效。
”5•某甲喜好品酒,某日花500元向乙商场购茅台酒一瓶,饮后产生种种不适症状,住院治疗共花费1000元。
经检验,某甲所购茅台酒为假酒。
甲不能以下列哪种方法实现救济?()A •主张买卖合同无效,要求返还500元价款,并依法要求乙赔偿损失B •要求乙给付真茅台酒一瓶,并赔偿损失C.依《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要求乙给付相当于价款二倍的罚款,并赔偿损失D•主张乙违约,要求乙承担违约责任【答案】A 解析:《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一倍。
C正确。
根据合同法的一般原理可知,B、D均正确。
从题干所给的材料可知该合同属于可撤销的合同,并非无效合同。
A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