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水管井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
自来水企业工程验收管理办法
自来水企业工程验收管理办法公司各部门:为规范城区给水工程质量管理,加强给水管道安装工程质量验收工作,杜绝工作的随意性和盲目性,现对城区给水管道安装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工作进行规范如下:一、给水工程质量验收的机构及职责范围集团公司工程管理部,负责给水管道安装工程管理和质量验收工作的组织领导、计划制订、质量标准的审定、质量评价、参与重大质量责任事故的调查、处理等工作。
日常给水工程质量验收由工程管理部组织,负责给水工程质量验收报告的受理和计划的制订、施工现场质量的评估、不合格工程整改书的下达等质量跟踪服务工作。
大型工程视需要聘请专业监理单位实施工程质量监理。
二、给水工程质量验收内容(一)中间验收工程管理部在组织中间验收时,应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中所列验收内容和标准进行,不得降低标准。
中间验收应认真填写中间验收记录,其主要内容包含:(1)沟槽开挖施工质量验收;(2)管道安装与铺设施工质量验收;(3)对管道焊接、管道接口进行质量验收;(4)对管道及制作管件防腐层质量验收(5)对管道附件、阀门安装质量验收;(6)管道回填施工质量验收;(7)管道打压试验验收;(8)管道清洗、消毒验收;(9)隐蔽工程的验收;(10)中间验收记录表;(二)竣工验收竣工验收时,应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所列内容和标准执行,不得降低标准。
竣工验收时,应核实竣工验收资料,并进行必要的复检和外观检查,对下列项目应作出鉴定,并填写竣工验收签定书:(1)审核竣工验收资料;(2)审核竣工图及设计变更文件;(3)对管道安装工程质量进行全面验收;(4)对路面还原进行质量验收;(5)竣工验收签定书;三、给水工程质量验收的申报程序及要求(一)开工及中间验收(1)开工前,工程项目部应向工程管理部递交开工报告;(2)隐蔽工程在回填前,由工程项目部递交中间验收申请报告及相关资料,报工程管理部组织验收;(3)凡中间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工序的施工。
供水管井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
范文范例指导参考供水管井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1986-5-12主编单位: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院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实行日期:1986年12月1日关于批准颁发《供水管井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的通知(86)城城字第236号根据原国家城市建设总局(80)城科字第51号文安排,由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院负责组织编制的《供水管井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现经我部审查,批准为部标准,编号为CJJ10- 86, 自一九八六年十二月一日起实行。
在实行过程中,如有问题或意见,请函告成都市外北曹家巷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院《供水管井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管理组。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一九八六年五月十二日第一章总则第1.0.1条本规范适用于生活饮用和工业生产供水管井的设计、施工及验收。
第1.0.2条供水管井的设计、施工,应在具有必要的水文地质资料后进行。
当水文地质资料不能满足供水管井的设计、施工时,应按勘探开采井设计、施工。
第1.0.3条供水管井所使用的材料,应符合本规范及现行标准的有关规定。
第二早管井设计第一-节现场踏勘第2.1.1条设计前,应根据任务要求,搜集和研究建井地区的有关资料。
第2.1.2条现场踏勘时,应了解建井地区的地下水开发利用情况及施工条件,并核实已有资料。
第二节井群布置及井位确定第2.2.1条井群位置(井位)的确定,应考虑下列因素:一、需水量和水质要求;二、地下水资源可靠;三、城镇规划和现有给水设施;四、施工、运行和维护方便;五、有足够的卫生防护范围;六、需水量增加时,有扩建可能。
第2.2.2条井群的布置,应进行水文地质计算,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遇地下水补给来源充足的大厚度含水层或多层含水层时,可设计分段或分层取水井组;与学习资料整理范文范例指导参考河流联通性良好的含水层,可设计傍河井群;岩溶地区地下水特别富集时,可设计同深度井组。
第2.2.3条井群设计时,应设置长期观测孔。
观测孔的设计,应符合《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TJ27—78)的有关规定。
供水管井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精品范文).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供水管井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1986-5-12主编单位: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院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实行日期:1986年12月1日关于批准颁发《供水管井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的通知(86)城城字第236号根据原国家城市建设总局(80)城科字第51号文安排,由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院负责组织编制的《供水管井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现经我部审查,批准为部标准,编号为CJJ10—86,自一九八六年十二月一日起实行。
在实行过程中,如有问题或意见,请函告成都市外北曹家巷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院《供水管井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管理组。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一九八六年五月十二日第一章总则第1.0.1条本规范适用于生活饮用和工业生产供水管井的设计、施工及验收。
第1.0.2条供水管井的设计、施工,应在具有必要的水文地质资料后进行。
当水文地质资料不能满足供水管井的设计、施工时,应按勘探开采井设计、施工。
第1.0.3条供水管井所使用的材料,应符合本规范及现行标准的有关规定。
第二章管井设计第一节现场踏勘第2.1.1条设计前,应根据任务要求,搜集和研究建井地区的有关资料。
第2.1.2条现场踏勘时,应了解建井地区的地下水开发利用情况及施工条件,并核实已有资料。
第二节井群布置及井位确定第2.2.1条井群位置(井位)的确定,应考虑下列因素:一、需水量和水质要求;二、地下水资源可靠;三、城镇规划和现有给水设施;四、施工、运行和维护方便;五、有足够的卫生防护范围;六、需水量增加时,有扩建可能。
第2.2.2条井群的布置,应进行水文地质计算,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遇地下水补给来源充足的大厚度含水层或多层含水层时,可设计分段或分层取水井组;与河流联通性良好的含水层,可设计傍河井群;岩溶地区地下水特别富集时,可设计同深度井组。
第2.2.3条井群设计时,应设置长期观测孔。
观测孔的设计,应符合《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TJ27—78)的有关规定。
供水管井技术规范
供水管井技术规范前言本规范是根据国家计委计综合〔1991〕290号文的要求;由原冶金工业部主编;具体由冶金工业部武汉勘察研究院会同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研究院、中国煤田地质总局、冶金工业部勘察研究总院、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昆明勘察院和合肥工业大学等单位组成修订组;对原供水管井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 13—66进行修订而成..由于规范增加了管井设计的内容;故更名为供水管井技术规范;经建设部1999年4月13日以建标1999101号文批准;并会同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联合发布..在修订过程中;修订组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针对原规范在执行中发现的问题及生产中提出的新的要求;认真总结了我国供水管井设计和施工的实践经验;并广泛征求了全国有关单位和专家的意见;最后由原冶金工业部会同有关部门审查定稿..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有:关于术语与符号的规定;增加了管井设计的要求;关于管井施工的技术要求等..在执行本规范过程中;希望各单位结合工程实践和科学研究;认真总结经验;注意积累资料..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交武汉市冶金大道177号冶金部武汉勘察研究院供水管井技术规范国家标准管理组邮政编码430080;传真027本规范主编单位、参编单位和主要起草人:主编单位:冶金工业部武汉勘察研究院参编单位: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研究院中国煤田地质总局冶金工业部勘察研究总院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昆明勘察院合肥工业大学主要起草人:胡琏张锡范叶贵钧李天成蒋本昌邱掌珠1 总则1.0.1 为统一供水管井工程的设计和施工的技术要求;特制定本规范..1.0.2 本规范适用于生活用水和工业生产用水管井工程的设计、施工及验收..1.0.3 供水管井的设计与施工;应在取得现行国家标准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BJ 27规定的勘探阶段的水文地质资料后进行..当资料不能满足管井的设计或施工时;应补做相当于勘探阶段的水文地质勘察工作;或按勘探开采井进行..勘探开采井应同时遵守现行国家标准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BJ 27和本规范的规定..1.0.4 供水管井所使用的材料;应采用具有出厂合格证的产品;当无出厂合格证时;应经检查试验证明合格后;方可使用..生活用供水管井及其有关材料;应采用无污染和无毒性材料..1.0.5 供水管井必须经正式验收后;方可投入使用..1.0.6 供水管井工程的设计、施工及验收;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规范的规定..2 术语与符号2.1 术语2.1.1 勘探开采井exploration-production well能满足供水勘察获得水文地质资料需要的供水管井..2.1.2 钻进工艺drilling technology管井施工中形成井身过程的总称..2.1.3 探井well measurement探查井深与井径的工序..2.1.4 成井工艺well completion technology探井、换浆、安装井管、填砾、封闭以及洗井、抽水试验、采集水样等工序的总称.. 2.1.5 井身结构well structure井径、井段和井深的总称..2.1.6 井径well diameter井身横断面的直径..2.1.7 开口井径top-of-well diameter井身上端横断面的直径..2.1.8 终止井径bottom-of-well diameter井身底端横断面的直径..2.1.9 安泵段井径diameter of pump installation section of well 安装抽水设备井段的直径..2.1.10 开采段井径diameter of water yielding section of well 采取地下水井段的直径..2.1.11 井壁管casing pipe支撑和封闭井壁的无孔管..2.1.12 井管well casing井壁管、过滤管和沉淀管的总称..2.1.13 沉淀管blank casing slump底部用以沉积井内砂粒和沉淀物的无孔管..2.1.14 冲洗介质flushing media钻井时用于携带岩屑;清洗井底;冷却、润滑钻具和保护井壁的物质..2.1.15 过滤器screen assembly位于开采段;起滤水、挡砂和护壁作用的装置..2.1.16 骨架过滤器cage-type screen具有一层进水面的过滤器..2.1.17 过滤管screen pipe缠丝过滤器和填砾过滤器的骨架管..单独使用时;亦称过滤器..2.1.18 滤料gravel pack充填于过滤管与井壁环状间隙中有一定规格要求的圆粒..2.1.19 填砾过滤器gravel-packed screen过滤管外周围充填某种规格滤料的过滤器..2.1.20 缠丝过滤器wire-wound screen缠绕某种规格线材;具有一定孔隙率的过滤器..2.1.21 过滤管进水面层有效孔隙率effective porosity of screened well 过滤管安装在开采井段实际能够达到的孔隙率..2.1.22 井斜well deflection井深实际轴线偏离垂直线的水平位移..2.1.23 封闭seals在井管外围用不同材料阻止水体渗入的工艺..2.1.24 允许井壁进水流速maximum allowable entrance-velocity through well-wall 地下水从含水层进入井内的最大允许进水速度..2.1.25 允许过滤管进水流速maximum allowable entrance-velocity through wellscreens地下水进入过滤管的最大允许进水速度..2.2 符号Dg──过滤管外径Dk──开采段井径K──含水层渗透系数L──过滤器长度或填砾纬ざ BR> N──过滤管进水面层有效孔隙率Q──设计出水量Qg──过滤管的进水能力Vg──允许过滤管进水流速Vj──允许井壁进水流速3 设计要求3.1 一般规定3.1.1 设计管井时;应明确下列主要内容:1 水的用途、需水量或井数及水质要求;2 拟建井区的范围;3 给水设计意图和建设进度;4 用户的其他要求等..3.1.2 管井设计前;应搜集建井地区的有关资料;并应进行现场踏勘..3.1.3 管井设计应根据需水量、水质要求和建井地区的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并宜符合下列要求:1 靠近主要用水地区;2 井群布置合理;平均井间干扰系数宜为25%~30%;3 井位与建构筑物应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3.1.4 井群设计时;应留有备用管井..备用管井的数量宜按设计水量的10%~20%设置; 并不得少于一口..3.1.5 井群设计时;应根据建井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和需水量、水质要求;布置长期观测网;对地下水开采动态进行监测..地下水长期观测网的布置和长期观测孔的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BJ 27的规定..3.1.6 管井结构设计;宜包括下列内容:1 井身结构;2 井管配置及管材的选用;3 填砾位置及滤料规格;4 封闭位置及材料;5 井的附属设施..3.1.7 井径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1 开口井径;2 井段数量及变径;3 安泵段井径;4 开采段井径;5 终止井径..3.1.8 对已有不符合设计要求或不适用的管井;应提出回填或处理方案..3.2 管井布置3.2.1 冲、洪积平原地区;井群宜垂直地下水流方向等距离或梅花状布置;当有古河床时;宜沿古河床布置..3.2.2 大型冲、洪积扇地区;当地下水开采量接近天然补给量时;井群宜垂直地下水流方向呈横排或扇形布置;当地下水开采量小于天然补给量时;井群宜呈圆弧形布置;当开采储存量用作调节时;井群宜近似方格网布置..3.2.3 傍河地区;井群宜平行河流单排或双排布置..3.2.4 大厚度含水层或多层含水层;且地下水补给充足地区;可分段或分层布置取水井组.. 3.2.5 间歇河谷地区;井群宜在含水层厚度较大的地段布置..3.2.6 碎屑岩类地区;井群应根据蓄水构造及地貌条件布置;并宜符合下列要求:1 侵入体接触带富水段;可沿此带附近布置;2 断裂破碎带或背斜轴部富水段;可按线状布置;3 均质含水层;可按方格网、梅花状或圆弧形布置..3.2.7 碳酸盐岩类地区;井群应根据蓄水构造及地貌条件布置..并宜符合下列要求:1 向斜构造盆地富水段;宜沿向斜轴布置;2 倾伏背斜轴部富水段;宜沿背斜轴布置;3 单斜构造深部富水段;宜垂直地下水流方向在径流或排泄区布置;4 断裂破碎带富水段;宜沿带布置;5 当岩溶河谷是岩溶含水层的排泄基准面时;宜在岸边布置;6 碳酸盐岩类与非碳酸盐岩类接触富水时;宜在碳酸盐岩一侧布置..3.2.8 岩浆岩类地区;井群应根据其分布与裂隙发育程度布置;并宜符合下列要求:1 风化裂隙;宜按地形在富水地段布置;2 构造裂隙;宜按构造部位在富水地段布置..3.3 井身结构设计3.3.1 井身结构应根据地层情况、地下水埋深及钻进工艺设计;并宜按下列步骤进行:1 按成井要求确定开采段和安泵段井径;2 按地层、钻进方法确定井段的变径和相应长度;3 按井段变径需要确定井的开口井径..3.3.2 开采段井径;应根据管井设计出水量、允许井壁进水流速、含水层埋深、开采段长度、过滤器类型及钻进工艺等因素综合确定..3.3.3 安泵段井管内径;应根据设计出水量及测量动水位仪器的需要确定;并宜比选用的抽水设备标定的最小井管内径大50mm..3.3.4 松散层地区非填砾过滤器管井的开采段井径;应比设计过滤器外径大50mm..3.3.5 管井深度设计;应根据拟开采含水层组、段的埋深、厚度、水质、富水性及其出水能力等因素综合确定..3.3.6 沉淀管长度;应根据含水层岩性和井深确定;宜为2~10m..3.3.7 基岩地区管井井身结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 当上部有覆盖层或不稳定岩层时;应设置井壁管..下部开采段岩层破碎时;应设置过滤器;2 当同时在覆盖层取水时;覆盖层段的管井设计应按松散层管井的要求进行;3 安泵段部位;应设置井管;4 井段长度、数量及其变径位置;应根据岩层情况、成井工艺和钻进方法确定..3.3.8 基岩地区不下过滤器管井的开采段井径;应根据含水层的富水性和设计出水量确定;并不得小于130mm..3.3.9 松散层地区管井封闭位置的设计;宜符合下列规定:1 井口外围;应封闭;2 水质不良含水层或非开采含水层井管外围;应封闭..3.3.10 基岩地区管井封闭位置的设计;宜符合下列规定:1 覆盖层不取水时;井管外围应封闭;2 覆盖层取水时;应按本规范第3.3.9条的规定执行..覆盖层井管底部与稳定岩层间宜封闭;3 非开采含水层井管变径间的重叠部位;应封闭;4 水质不良含水层或上部已污染含水层与开采含水层间;应封闭..3.3.11 管井的设计;应有测量水位的孔眼;并应防止杂物的进入..3.3.12 管井的管材;应根据水的用途、地下水水质、井深、管材强度、无污染和经济合理等因素综合确定..3.4 过滤器设计3.4.1 过滤器类型;应根据含水层的性质按表3.4.1采用..表3.4.1 管井过滤器类型选择┌────────────────┬──────────────────┐│含水层性质│过滤器类型│├───────┬────────┼──────────────────┤││岩层稳定│不安装过滤器││├────────┼──────────────────┤││岩层不稳定│骨架或缠丝过滤器││基岩├────────┼──────────────────┤││裂隙、溶洞有充填│缠丝过滤器、填砾过滤器││├────────┼──────────────────┤││裂隙、溶洞无充填│骨架或缠丝过滤器不安装过滤器│├───────┼────────┼──────────────────┤││<2mm │填砾过滤器、缠丝过滤器││碎石土类├────────┼──────────────────┤││≥2mm │骨架或缠丝过滤器│├───────┼────────┼──────────────────┤││粗砂、中砂│填砾过滤器、缠丝过滤器││砂土类├────────┼──────────────────┤││细砂、粉砂│双层填砾过滤器、填砾过滤器│└───────┴────────┴──────────────────┘3.4.2 过滤器制作材料的选择;应根据地下水水质、受力条件和经济合理等因素确定.. 3.4.3 当地下水具有腐蚀性或容易结垢时;过滤器管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 应采用耐腐蚀材料制作;当采用抗腐蚀性差的材料时;应作防腐蚀处理;2 含水层颗粒组成较粗时;宜采用骨架过滤器;3 缠丝过滤器的缠丝材料;宜采用不锈钢丝、铜丝或增强型聚乙烯滤水丝等..3.4.4 在均质含水层中设计过滤器时;其长度应符合下列规定:1 含水层厚度小于30m时;宜取含水层厚度或设计动水位以下含水层厚度;2 含水层厚度大于30m时;宜根据含水层的富水性和设计出水量确定..3.4.5 非均质含水层中的过滤器;应安置在主要含水层部位;其长度应符合下列规定:1 层状非均质含水层;过滤器累计长度宜为30m;2 裂隙、溶洞含水层;过滤器累计长度宜为30~50m..3.4.6 设计过滤管直径时;应根据设计出水量、过滤管长度、过滤管面层孔隙率和允许过滤管进水流速确定..3.4.7 缠丝过滤器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 骨架管的穿孔形状、尺寸及排列方式;应按管材强度和加工工艺确定;孔隙率宜为 15%~30%;2 骨架管上应有纵向垫筋..垫筋高度宜为6~8mm;垫筋其间距宜保证缠丝距管壁2~ 4mm;垫筋两端应设挡箍;3 缠丝材料应采用无毒、耐腐、抗拉强度大和膨胀系数小的线材..缠丝断面形状;宜为梯形或三角形;4 缠丝不得松动..缠丝间距允许偏差为设计丝距的±20%..3.4.8 缠丝过滤器的孔隙尺寸;应根据含水层的颗粒组成和均匀性确定;并宜符合下列规定:1 碎石土类含水层;宜采用;2 砂土类含水层;宜采用;注:1 为碎石土类含水层筛分样颗粒组成中;过筛重量累计为20%时的最大颗粒直径;2 为砂土类含水层筛分颗粒组成中;过筛重量累计为50%时的最大颗粒直径..3.4.9 缠丝过滤器缠丝面孔隙率的设计;宜按下式计算确定:3.4.9式中 P──缠丝面孔隙率;──垫筋宽度或直径mm;──垫筋中心距离mm;──缠丝直径或宽度mm;──缠丝中心距离mm..3.4.10 填砾过滤器的滤料规格;可按下列规定确定:1 砂土类含水层:3.4.10-12 碎石土类含水层;当<2mm时;3.4.10-23 碎石土类含水层;当≥2mm时;可不填砾或充填10~20mm的填料;4 滤料的不均匀系数应小于2..注:1 砂土类中的粗砂含水层当颗粒不均匀系数大于10时;应除去筛分样中部分粗颗粒后重新筛分;直至不均匀系数小于10时;取其D50代入式3.4.10-1确定滤料规格;2 D50为滤料筛分样颗粒组成中;过筛重量累计为50%时的最大颗粒直径.. 3.4.11 填砾过滤器骨架管缝隙尺寸;宜采用D10..注:D10为滤料筛分样颗粒组成中;过筛重量累计为10%时的最大颗粒直径.. 3.4.12 填砾过滤器滤料的厚度和高度;宜符合下列规定:1 滤料厚度应按含水层的岩性确定;宜为75~150mm;2 滤料高度应超过过滤管的上端..3.4.13 非均质含水层或多层含水层中设计滤料规格时;宜符合下列规定:1 分层填砾时;应分层设计过滤器骨架管缠丝孔隙尺寸和滤料规格;滤料的充填高度应超过细颗粒含水层的顶板和底板;2 无需分层填砾时;应全部按细颗粒含水层要求进行..3.4.14 双层填砾过滤器;其滤料规格应符合下列规定:1 外层滤料;宜按本规范第3.4.10条执行;2 内层滤料;宜为外层规格的4~6倍;3 滤料厚度;外层宜为75~100mm;内层宜为30~50mm;4 内层滤料网笼;宜设保护装置..3.5 出水量设计复核3.5.1 管井井群设计的总出水量;应小于开采地区地下水允许开采量..3.5.2 管井设计出水量;应小于过滤管的进水能力..过滤管的进水能力;应按下式计算确定:3.5.2式中Qg──过滤管的进水能力;n──过滤管进水面层有效孔隙率;宜按过滤管面层孔隙率的50%计算;Vg──允许过滤管进水流速m/s;不得大于0.03m/s;Dg──过滤管外径m;L──过滤管有效进水长度m;宜按过滤管长度的85%计算..3.5.3 松散层管井的设计出水量;除应符合本规范第3.5.2条的规定外;应以下式进行允许井壁进水流速复核:3.5.3式中Q──设计出水量;Dk──开采段井径m;L──过滤器长度m;Vj──允许井壁进水流速m/s..3.5.4 允许井壁进水流速宜按下式计算:3.5.4式中K──含水层的渗透系数m/s..3.5.5 当地下水具有腐蚀性和容易结垢时;对本规范第3.5.2条中的允许过滤管进水流速;应按减少1/3~1/2后确定..4 施工要求4.1 一般规定4.1.1 施工前;应进行现场踏勘;了解施工条件、地下水开采情况等..4.1.2 现场踏勘后;应编制管井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组织设计宜包括下列内容:1 工程任务及要求;2 施工技术措施;3 主要设备、人员、材料、费用和施工进度..4.2 钻进、护壁与冲洗介质4.2.1 管井施工采用的钻进设备和工艺;应根据地层岩性、水文地质条件和井身结构等因素选择..4.2.2 松散层钻进过程中;当遇漂石、块石等钻进困难时;可进行井内爆破..爆破前应进行爆破设计;并应保证地面建筑物安全..4.2.3 井身应圆正、垂直;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井身直径;不得小于设计并径;2 小于或等于100m的井段;其顶角的偏斜不得超过1°;大于100m的井段;每百米顶角偏斜的递增速度不得超过1.5°..井段的顶角和方位角不得有突变..4.2.4 设置的护口管;应保证在管井施工过程中不松动;井口不坍塌..4.2.5 钻进的护壁方法应根据地层岩性、钻进方法及施工用水情况确定..4.2.6 冲洗介质应根据地层岩性、钻进方法和施工条件选择清水、泥浆、空气或泡沫等;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 保证井壁的稳定;2 减少对含水层渗透性和水质的影响;3 提高钻进效率等..4.2.7 冲洗介质的各项性能指标;应符合有关规定的要求..钻进过程中;应定时测量各项性能指标..4.3 岩性鉴别4.3.1 管井地层岩性的划分;应根据水文物探测井资料及钻进岩屑综合分析确定..当没有水文物探测井资料时;应按下列规定采取土样和岩样..1 松散层地区;含水层宜取土样一个;2 基岩地区;应根据采取的岩芯或反出的岩粉确定..4.3.2 松散层土名称的确定;应符合表4.3.2的规定..表4.3.2 松散层土的名称┌──┬────┬───────────────────────────┐│类别│名称│说明│├──┼────┼───────────────────────────┤││漂石│圆形及亚圆形为主;粒径大于200mm的颗粒超过全重的 50%││├────┼───────────────────────────┤││块石│棱角形为主;粒径大于200mm的颗粒超过全重的 50%││├────┼───────────────────────────┤│碎│卵石│圆形及亚圆形为主;粒径大于20mm的颗粒超过全重的 50%││石├────┼───────────────────────────┤│土│碎石│棱角形为主;粒径大于20mm的颗粒超过全重的 50%││类├────┼───────────────────────────┤││圆砾│圆形及亚圆形为本.粒径大于2mm的颗粒超过全重的 50%││├────┼───────────────────────────┤││角砾│棱角形为主;粒径大于2mm的颗粒超过全重的 50%│├──┼────┼───────────────────────────┤││砾砂│粒径大于2mm的颗粒占全重的 25%~50%││├────┼───────────────────────────┤││粗砂│粒径大于0.5mm的颗粒超过全重的 50%││砂├────┼───────────────────────────┤│土│中砂│粒径大于0.25mm的颗粒超过全重的 50%││类├────┼───────────────────────────┤││细砂│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超过全重的 85%││├────┼───────────────────────────┤││粉砂│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不超过全重的 50%│├──┼────┼───────────────────────────┤││粉土│塑性指数Ip≤10 ││粘性├────┼───────────────────────────┤││粉质粘土│塑性指数 10<Ip≤17 ││土类├────┼───────────────────────────┤││粘土│塑性指数Ip>17 │└──┴────┴───────────────────────────┘注:定名时应根据粒径分组由大到小;以最先符合者确定..4.3.3 勘探开采井的土样、岩样的采取;应按现行国家标准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 GBJ 27-88有关规定执行..4.3.4 管井施工时采取的土样、岩样;应妥善保存..4.4 井管安装4.4.1 井管安装前;应做好下列准备工作:1 根据井管结构设计;进行配管;2 检查井管质量;并应符合要求;3 下管前;应进行探井;4 泥浆护壁的井;应适当稀释泥浆;并清除井底的稠泥浆..4.4.2 下管方法;应根据管材强度、下置深度和起重设备能力等因素选定;并宜符合下列要求:1 提吊下管法;宜用于井管自重或浮重小于井管允许抗拉力和起重的安全负荷;2 托盘或浮板下管法;宜用于井管自重或浮重超过井管允许抗拉力和起重的安全负荷;3 多级下管法;宜用于结构复杂和下置深度过大的井管..4.4.3 下置井管时;井管必须直立于井口中心;上端口应保持水平..井管的偏斜度;应符合本规范第4.2.3条的要求..过滤器安装深度的允许偏差宜为±300mm..4.4.4 沉淀管应封底..当松散层下部已钻进而不使用时;井管应坐落牢固;防止下沉;基岩管井的井管应坐落在稳定岩层的变径井台上..4.4.5 采用填砾过滤器的管井;应设置找中器..4.5 填砾与管外封闭4.5.1 下置填砾过滤器的管井;井管安装后;应及时进行填砾..填砾前;应做好下列准备工作:1 井内泥浆应稀释高压含水层除外;2 按设计要求准备滤料;其数量宜按下式计算确定:4.5.1式中V──滤料数量;Dk──填砾段井径m;Dg──过滤管外径m;L──填砾段长度m;α──超径系数;一般为1.2~1.5..4.5.2 滤料的质量宜符合下列要求:1 滤料应取样筛分;不符合规格的数量;不得超过设计数量的15%;2 颗粒的磨圆度较好;严禁使用棱角碎石;3 不应含土和杂物;4 滤料宜用硅质砾石..4.5.3 填砾方法应根据井壁稳定性;冲洗介质类型和管井结构等因素确定..4.5.4 填砾时;滤料应沿井管四周均匀连续填入;随填随测..当发现填入数量及深度与计算有较大出入时;应及时找出原因并排除..4.5.5 采用双层填砾过滤器的管井;按设计规格应先进行内层滤料的填入..外层滤料的填砾方法与单层填砾过滤器相同..4.5.6 井管外围用粘土封闭时;应选用优质粘土做成球块状;大小宜为20~30mm;并应在半干硬塑或可塑状态下缓慢填入..4.5.7 井管外围用水泥封闭时;水泥的性能指标及封闭方法;应根据地层岩性、地下水水质、管井结构和钻进方法等因素确定..4.5.8 井口管外围应封闭..4.5.9 井管封闭后;应检查效果;当未达到要求时;应重新进行封闭..4.6 洗井与出水量的确定4.6.1 洗井必须及时进行..4.6.2 洗井方法应根据含水层特性、管井结构及管井强度等因素选用;并宜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洗井方法联合进行..4.6.3 松散层的管井在井管强度允许时;宜采用活塞与压缩空气联合洗井..4.6.4 泥浆护壁的管井;当井壁泥皮不易排除时;宜采用化学洗并与其他洗井方法联合进行..4.6.5 碳酸盐岩类地区的管井宜采用液态二氧化碳配合六偏磷酸钠或盐酸联合洗井..4.6.6 碎屑岩、岩浆岩地区的管井宜采用活塞、空气压缩机或液态二氧化碳等方法联合洗井..4.6.7 洗井效果的检查;宜符合下列规定:1 出水量应接近设计要求或连续两次单位出水量之差小于10%;2 水的含砂量应符合本规范第4.6.11条的要求..4.6.8 洗井结束后;应捞取井内沉淀物并进行抽水试验..4.6.9 抽水试验的下降次数宜为一次;出水量不宜小于管井的设计出水量..4.6.10 抽水试验的水位和出水量应连续进行观测;稳定延续时间为6~8h..管井出水量和动水位应按稳定值确定..4.6.11 抽水试验结束前;应进行抽出的水的含砂量测定..管井出水的含砂量应小于1/200000体积比..4.7 水样采集与送检4.7.1 抽水试验结束前;应根据水的用途或设计要求采集水样进行检验..4.7.2 采集水样的容器;应符合下列要求:1 容器应选用硬质玻璃瓶或聚乙烯瓶;2 容器必须洗净..采样时;应用采样水冲洗三次..4.7.3 水样应在抽水设备的出水管口处采集..采集数量宜为2~3L..特殊项目的水样的采集数量应符合有关规定..4.7.4 卫生细菌检验用的水样容器;必须进行灭菌处理;并应保证水样在采集、运送、保存过程中不受污染..4.7.5 水样采集后;应贴上标签置于阴凉处;并及时送交检验..需要加入保存剂的水样; 应符合有关规定..5 工程验收5.0.1 供水管井工程应按本规范进行验收..5.0.2 管井的验收应在现场进行;并应符合下列质量标准:1 出水量应基本符合设计出水量;2 井水的含砂量;应符合本规范第4.6.11条的要求;3 井斜应符合本规范第4.2.3条的规定;4 井内沉淀物的高度;应小于井深的5‰..5.0.3 管井验收结束后;应填写管井验收单..5.0.4 供水管井工程报告书;应包括下列内容:1 文字说明;2 图件和资料包括管井平面位置图和示意图、管井综合柱状图、土样或岩样资料、抽水试验资料和水质检验资料等;3 附录包括管井验收单等..本规范用词说明1.为便于在执行本规范条文时区别对待;对于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用词采用“可”..2.规范中指定应按其他有关标准、规范执行时;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供水管井设计施工验收规范
供水管井设计施工验收规范供水管井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CJJ10—86主编单位: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院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实行日期:1986年12月1日关于批准颁发《供水管井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的通知(86)城城字第236号根据原国家城市建设总局(80)城科字第51号文安排,由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院负责组织编制的《供水管井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现经我部审查,批准为部标准,编号为CJJ10—86,自一九八六年十二月一日起实行。
在实行过程中,如有问题或意见,请函告成都市外北曹家巷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院《供水管井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管理组。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一九八六年五月十二日第一章总则第1.0.1条本规范适用于生活饮用和工业生产供水管井的设计、施工及验收。
第1.0.2条供水管井的设计、施工,应在具有必要的水文地质资料后进行。
当水文地质资料不能满足供水管井的设计、施工时,应按勘探开采井设计、施工。
第1.0.3条供水管井所使用的材料,应符合本规范及现行标准的有关规定。
第二章管井设计第一节现场踏勘第2.1.1条设计前,应根据任务要求,搜集和研究建井地区的有关资料。
第2.1.2条现场踏勘时,应了解建井地区的地下水开发利用情况及施工条件,并核实已有资料。
第二节井群布置及井位确定第2.2.1条井群位置(井位)的确定,应考虑下列因素:一、需水量和水质要求;二、地下水资源可靠;三、城镇规划和现有给水设施;四、施工、运行和维护方便;五、有足够的卫生防护范围;六、需水量增加时,有扩建可能。
第2.2.2条井群的布置,应进行水文地质计算,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遇地下水补给来源充足的大厚度含水层或多层含水层时,可设计分段或分层取水井组;与河流联通性良好的含水层,可设计傍河井群;岩溶地区地下水特别富集时,可设计同深度井组。
第2.2.3条井群设计时,应设置长期观测孔。
观测孔的设计,应符合《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TJ27—78)的有关规定。
村镇供水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SL 688-2013)
单位工程名称项目工程工序编号分部工程名称施工单位单元工程名称部位施工日期年月日~年月日项次检验项目质量标准检查(测)记录合格数合格率1 地下水取水构筑物分部工程验收,施工单位应提交资料 水源井平面位置图结 构图和地层挂状图 水源井含水层砂样和 滤料的颗粒分析资料 水源井抽水试验资料 出水量和含砂量具有计量认征资质 (CMA)单位出具的水质检测报告2 水源井的出水量 应满足设计要求3洗井完毕后应进行抽水试验抽水试验符合GB/T50625的规定抽水试验终止前应采集水样,分析水质,测定含砂量。
洗井后 井底沉淀物厚度应小于井深的5‰4管井施工质量控制及验收井身应圆正、垂直,井直径不应小于设计井径。
井深不大于100m的井段,其顶角倾斜度不应大于1°;井深大于100m的井段,每百米顶角倾斜度的递增斜度不应大于1.5°井段的顶角和方位角不应有突变。
滤料不应含有土、杂物和有棱角的碎石不符合规格的滤料数量不应超过设计值的15%过滤器 安装深度 ±300mm非取水层的含水层封闭应符合设计要求。
管外封闭位置的上下偏差≤300mm5大口井施工质量控制及验收井壁进水时,进水孔的反滤层应按设计要求分层铺设,装填密实。
井底进水时,铺设反滤层前,宜将井中水位降到井底以下每层厚度不应小于设计要求,且下一层铺设完毕并经验收合格后,方可铺设上一层。
井筒位置、井深以及井外四周封填材料、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大口井施工允许偏差井筒中心位置 30井筒井底高程 ±30井筒倾斜符合设计要求,且≤50表面平整度 ≤10预埋件、预埋管的中心位置≤5项次检验项目质量标准检查(测)记录合格数合格率6 辐射井施工质量控制及验收 辐射管的外观应顺 直、无残缺、无裂 缝,管端应呈平面 且与管轴线垂直。
每根辐射管的施工 应连续作业。
辐射管坡度符合设 计要求,且不小于 4‰辐射管施工完毕后 应进行冲洗;辐射管 与预留孔之间的孔 隙应封闭牢固,不 应漏砂。
CJJ10-86供水管井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
供水管井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CJJ10—86四川省主编单位: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院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实行日期:1986年12月1日关于批准颁发《供水管井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的通知(86)城城字第236号根据原国家城市建设总局(80)城科字第51号文安排,由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院负责组织编制的《供水管井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现经我部审查,批准为部标准,编号为CJJ10—86,自一九八六年十二月一日起实行。
在实行过程中,如有问题或意见,请函告成都市外北曹家巷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院《供水管井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管理组。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一九八六年五月十二日第一章总则第1.0.1条本规范适用于生活饮用和工业生产供水管井的设计、施工及验收。
第1.0.2条供水管井的设计、施工,应在具有必要的水文地质资料后进行。
当水文地质资料不能满足供水管井的设计、施工时,应按勘探开采井设计、施工。
第1.0.3条供水管井所使用的材料,应符合本规范及现行标准的有关规定。
第二章管井设计第一节现场踏勘第2.1.1条设计前,应根据任务要求,搜集和研究建井地区的有关资料。
第2.1.2条现场踏勘时,应了解建井地区的地下水开发利用情况及施工条件,并核实已有资料。
第二节井群布置及井位确定第2.2.1条井群位置(井位)的确定,应考虑下列因素:一、需水量和水质要求;二、地下水资源可靠;三、城镇规划和现有给水设施;四、施工、运行和维护方便;五、有足够的卫生防护范围;六、需水量增加时,有扩建可能。
第2.2.2条井群的布置,应进行水文地质计算,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遇地下水补给来源充足的大厚度含水层或多层含水层时,可设计分段或分层取水井组;与河流联通性良好的含水层,可设计傍河井群;岩溶地区地下水特别富集时,可设计同深度井组。
第2.2.3条井群设计时,应设置长期观测孔。
观测孔的设计,应符合《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TJ27—78)的有关规定。
应急供水深井(采灌井)建设技术导则
2
1 总则
1.1. 为满足应急供水深井(采灌井)的建设需求,规范应急供水深井(采灌井) 的建设过程技术要求,制定本《导则(试行)》。
1.2. 本《导则(试行)》编制依据的主要法律法规有: ⑴《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第 74 号令; ⑵《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用征收管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 460
5.5
配套设施设计要求............................................................................ 5
6 施工.................................................................................................................................................. 6
本技术导则引用和遵循的主要相关标准、规范及规程有:
2.1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 GB 50027-2001
2.2 水文地质钻探规程 DZ/T 0148—94
2.3 地面沉降监测与防治技术规程 DG/TJ 08-2051-2008 J11371-2009
2.4 地下水质量标准
GB/T 14848-1993
规划要求,且满足区域水文地质条件要求; 4.1.2 宜结合应急避难场所、大型居住社区、自来水水厂及泵站、大中型学校等
场所实施; 4.1.3 应急供水深井(采灌井)的布设应遵循《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管理办法》,
根据经审批的《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实施。
4.2 现场布设 4.2.1 应急供水深井(采灌井)的现场布设应符合下列技术要求:
各行业标准
各行业标准规范号标准目录标准规范号标准规范名称一、城镇建设CJJ10-86供水管井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CJJ1-90市政道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CJJ28-29城市供热管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2-90市政桥梁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CJJ33-89城镇燃气输配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35-90钢渣石灰类道路基层施工及验收规范CJJ3-90市政排水管渠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CJJ42-91乳化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CJJ44-91城市道路路基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4-97粉煤灰石灰类道路基层施工及验收规程(替代CJJ4—83)CJJ62-95房屋渗漏修缮技术规程CJJ63-95聚乙烯燃气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9-85市政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城市防洪工程)二、电力行业DL/T5047-95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锅炉机组篇)(替代SDJ245-88)DL/T5048-95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规范(管道焊接接头超声波检验篇)(替代SDJ67-83)DL/T5069-96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钢制承压管道对接焊接接头射线检验篇)(替代SD143—85)DL438-91火力发电厂金属技术监督规程(替代SD107-83)DL5007-92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火力发电厂焊接篇)DL5009.1-92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火力发电厂部分)DL5009.2-94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架空电力线路部分)DL5011-92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汽轮机机组篇(替代SDJ53-83)DL5017-93压力钢管制造安装及验收规范DL5031-94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管道篇)(替代DL56-79)DL612-1996电力工业锅炉压力容器监察规程(代替SD167-85)DLJ58-81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规范(火力发电厂化学篇)三、纺织行业FJJ211-86夹套管施工及验收规范FJJ213-84VD406~LVD802型涤纶短纤维设备安装质量标准(试行)FJJ215-86粘胶纤维设备安装质量检验标准(试行)FJJ216-86日产50吨涤纶短纤维设备安装质量检验标准(试行)(替代FJJ216-86) FJJ218-87涤纶长丝高速纺丝设备安装质量检验标准(试行)四、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CECS01:88呋喃树脂防腐蚀工程技术规程CECS02:88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CECS10:89埋地给水钢管道水泥砂浆衬里技术标准CECS19:90混凝土排水管道工程闭气试验标准CECS21:90超声法检测混凝土缺陷技术规程CECS27:90工业炉水泥耐火浇注料冬期施工技术规程CECS28:90钢管混凝土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CECS29:91柔毡屋面防水工程技术规程CECS40:92混凝土及预制混凝土构件质量控制规程CECS41:92建筑给水硬聚氯乙烯管道设计与施工验收规程CECS52:93整体预应力装配式板柱建筑技术规程CECS53:93混凝土碱含量限值标准五、广播电影电视GY5053-94广播传音电缆线路工程建设技术规范GYJ32-87广播电视微波工程安装及验收规范GYJ40-89卫星电视地球接收站验收调试规范六、国标GB10059-88电梯试验方法GB10060-93电梯安装验收规范(替代GB10060-88)GB10183-88桥式和门式起重机制造及轨道安装公差GB10854-89钢结构焊缝外形尺寸GB10876-89中型活塞式单级制冷压缩机试验方法GB/T11790-96设备及管道保冷技术通则(替代GB11790-89)GB12219-89钢筋气压焊GB12573-90水泥取样方法GB/T12605-90钢管环缝熔化焊对接接头射线透照工艺和质量分级GB12771-91流体输送用不锈钢焊接钢管GB/T12969.1~2-91钛及钛合金管材超声波检验方法/钛及钛合金管材涡流检验方法GB/T13148-91不锈复合钢板焊接技术条件GB13329-91建筑卷扬机安全规程GB13955-92漏电保护器安装和运行GB14285-93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GB14902-94预拌混凝土GB/T14908-94住宅混凝土内墙板隔墙板GB/T14976-94流体输送用不锈钢无缝钢管(替代GB2270-80)GB150-1998钢制压力容器(替代GB150—1989)GB151-1999管壳式换热器(代替GB15l—1989)GB/T15386-94空冷式换热器GB15579-1995弧焊设备安全要求GB/T15830-1995钢质管道对接环焊溶超声波探伤方法和检验结果的分级GB16409-1996板式换热器GB/T16544-96球形储罐γ—射线全景曝光照相方法GB/T19000.1-94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第一部分:选择和使用指南GB/T19001-94质量体系设计、开发、生产、安装和服务的质量保证模式GB/T19003-94质量体系最终检验和试验的质量保证模式GB/T19004.1-94质量管理和质量体系要素第一部分:指南GB222-84钢的化学分析用试样取样法及成品化学成份允许偏差(替代GB222-63)GB/T2624-93流量测量节流装置用孔板、喷嘴和文丘里管测量充满圆管的流体流量(替代GB2624-81)GB2649-89焊接接头机械性能试验取样方法(替代GB2649-81)GB2650-89焊接接头冲击试验方法(替代GB2650-81)GB2893-82安全色GB2894-82安全标志GB2975-82钢材力学及工艺性能试验取样规定GB/T3087-99低中压锅炉用无缝钢管(替代GB/T3087-82)GB3323-87钢熔化焊对接接头射线照相和质量分级GB3531-96低温压力容器用低合金钢钢板(替代GB353l—83)GB/T3608-93高处作业分级(替代GB3608—83)GB/T4111-97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试验方法(替代GB4111-83)GB4272-92设备及管道保温技术通则(替代GB4272-84)GB4715-93点型感烟火灾探测器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替代GB4715-84)GB4716-93点型感温火灾探测器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替代GB4716-84)GB4717-93火灾报警控制器通用技术条件(替代GB4717-84)GB50023-95建筑抗震鉴定标准(替代TJ23-77)GB50026-93工程测量规范(替代TJ26-78)GB50092-96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替代GBJ92-86)GB50094-98球型储罐施工及验收规范(替代GBJ94—86)GB/T50123-99土工试验方法标准(替代GBJ123—88)GB50150-91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GB50152-92混凝土结构试验方法标准GB50160-92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4-92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6-92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8-9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9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70-9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旋转电机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71-9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盘、柜及二次回路结线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72-9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蓄电池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73-9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35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82-93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梯电气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84-93工业金属管道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50185-93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50194-93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GB50198-94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200-94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203-2002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替代GB50204—92)GB50205-2001钢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替代GB50205—95)GB50207-94屋面工程技术规范(替代GBJ207—83)GB50208-2002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95建筑地面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替代GBJ209—83)GB50210-2001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2-91建筑防腐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替代TJ212—76)GB50221-95钢结构工程质量检验与评定标准GB50222-95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4-95建筑防腐蚀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50235-97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替代GBJ235—82)GB50236-98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替代GBJ236—82) GB50242-2002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97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替代GBJ243-82)GB50252-94工业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统一标准GB50254-9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低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5-9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力变流设备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6-9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起重机电气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7-9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气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8-9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1kV及以下配线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9-9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照明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72-98锻压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73-98工业锅炉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74-98制冷设备、空气分离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75-98压缩机、风机、泵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76-98破碎、粉磨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77-98铸造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78-98起重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81-98泡沫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300-200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9-92工业炉砌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替代TJ309—77)GB50319-2000建设工程监理规范GB50325-2001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7-2001住宅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规范GB/T50328-2001建筑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GB5144-94塔式起重机安全规程(替代GB5144—85)GB5193-85钛及钛合金加工产品超声波探伤方法GB5310-95高压锅炉用无缝钢管(替代GB5310—85)GB5777-86无缝钢管超声波探伤方法GB5905-86起重机试验规范和程序GB5956-91房间空调器电气设备的安全要求(替代GB5956—86)GB6067-85起重机械安全规程GB6394-86金属平均晶粒度测定法GB6397-86金属拉伸试验试样GB6654-1996压力容器用钢板(替代GB6654—86,GB6655-86)GB6722-86爆破安全规程GB6807-86钢铁工件涂漆前磷化处理技术条件:621.794.62GB6829-86漏电电流动作保护器(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GB7588-1995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替代GB7588-87)GB7734-87复合钢板超声波探伤方法GB/T8163-1999输送流体用无缝钢管GB8923-88涂装前钢材表面锈蚀等级和除锈等级GB8958-88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GB9237-88制冷设备通用技术规范GBJ108-87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J112-87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J113-87液压滑动模板施工技术规范GBJ119-88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程GBJ126-89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128-90立式圆筒形钢制焊接油罐施工及验收规范GBJ130-90钢筋混凝土升板结构技术规范GBJ131-90自动化仪表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替代TJ308—77)GBJ134-90人防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141-90给水排水构筑物施工及验收规范GBJ144-90工业厂房可靠性鉴定标准GBJ145-90土的分类标准GBJ146-90粉煤灰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GBJ147-90电气装置安装工程高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GBJ148-90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力变压器、油浸电抗器、互感器施工及验收规范GBJ149-90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母线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J18-87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GBJ201-83土方与爆破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02-83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06-83木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08-83地下防水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11-87工业炉砌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14-89组合钢模板技术规范GBJ233-90110~500kV架空电力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替代GBJ233—81)GBJ242-82采暖与卫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5-90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替代GBJ25—78)GBJ300-88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统—标准GBJ301-88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J302-88建筑采暖卫生与煤气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J303-88建筑电气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J304-88通风与空调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J310-88电梯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J321-90预制混凝土构件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J43-82室外给水排水工程设施抗震鉴定标准(试行)GBJ78-85烟囱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86-85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J93-86工业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97-87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七、化工行业HG20225-95化工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HG20235-93化工建设项目施工组织设计标准HGJ19-89钢制低温压力容器技术规定HGJ201-83化工工程建设起重施工规范HGJ202-82脱脂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HGJ203-83化工机器安装施工及验收规范(通用规定)HGJ204-83化工机器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对置式压缩机)HGJ205-92化工机器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离心式压缩机)HGJ206-92化工机器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中小型活塞式压缩机)HGJ207-83化工机器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化工用泵)HGJ208-83高压化工设备施工及验收规范HGJ209-83中低压化工设备施工及验收规范HGJ211-85化工塔类没备施工及验收规范HGJ212-83金属焊接结构湿式气柜施工及验收规范HGJ216-79不饱和聚酯树脂类防腐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试行)HGJ222-92铝及铝合金焊接技术规程HGJ223-92铜及铜合金焊接及钎焊技术规程HGJ227-84化工用炉砌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HGJ228-87中型化肥厂煤气发生炉砌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HGJ229-91工业设备、管道防腐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八、机械行业JB1580-75铝制焊接容器技术条件JB2536-80压力容器油漆、包装、运输JB3144-82锅炉大口径管座角焊缝超声波探伤JB4708-2000钢制压力容器焊接工艺评定(代替JB4708-1992)JB/T4709-2000钢制压力容器焊接规程(代替JB/T4709—1992)JB4710-92钢制塔式容器JB4730-94压力容器无损检测JB/T4735-97钢制焊接常压容器(替代JB2880—81)九、建筑工业JGJ/T10-95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JGJ/T13-94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多层砖房抗震技术规程(替代JGJ13-82)JGJ/T14-95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建筑技术规程(替代JGJ14-82)JGJ17-84蒸压加气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JGJ18-96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替代JGJ18-84)JGJ1-91装配式大板居住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替代JGJ1-79)JGJ19-92冷拔钢丝预应力混凝土构件设计与施工规程(替代JGJ19-84)JGJ20-84大模板多层住宅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JGJ/T21-93V形折板屋盖设计与施工规程(替代JGJ21-84)JGJ27-86钢筋焊接接头试验方法JGJ33-86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91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替代JGJ3-79)JGJ46-88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80工业与民用建筑灌注桩基础设计与施工规程JGJ51-90轻集料混凝土技术规程JGJ65-89液压滑动模板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GJ6-80高层建筑箱形基础设计与施工规程JGJ73-91建筑装饰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替代GBJ210-83)JGJ74.1-91钢桁架质量标准JGJ74.2-91钢桁架检验及验收标准JGJ75.1-91钢网架螺栓球节点JGJ75.2-91钢网架焊接球节点JGJ75.3-91钢网架检验及验收标准JGJ78-91网架结构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GJ7-91网架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JGJ79-91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80-91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1-91建筑钢结构焊接规程JGJ82-91钢结构高强度螺栓连接的设计、施工及验收规程JGJ83-91软土地区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GJ85-92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应用技术规程JGJ/T92-93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规范JGJ94-94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5-95冷扎带肋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十、交通部JTJ001-97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代替JTJ01-88)JTJ033-95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代替JTJ033—86)JTJ034-93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代替JTJ04l—89)JTJ071-98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代替JTJ07l—94)JTJ221-98港口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J228-87海港钢筋混凝土结构防腐蚀JTJ229-87海港预应力混凝土结构防腐蚀JTJ/T23-92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TJ240-97港口工程地质勘察规范(代替JTJ224—87)JTJ250-98港口工程地基规范(代替JTJ219—87)JTJ254-98港口工程桩基规范(代替JTJ222—87)JTJ268-96水运工程混凝土施工规范(代替JTJ221—87) JTJ294-98斜坡码头及浮码头设计与施工规范(代替JTJ217—87)JTJ298-98防波堤设计与施工规范(代替JTJ218—87)十一、劳动部劳部发(1993)370号超高压容器安全监察规程(试行)劳部发(1989)11号低压锅炉化学清洗规则国发(1982)22号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暂行条例劳人锅(1988)1号锅炉压力容器焊工考试规则劳部发(1993)441号锅炉压力容器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考核规则劳人锅(1982)6号《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劳人锅(1986)2号锅炉司炉工人安全技术考核管理办法劳锅字(1991)8号热水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劳总锅字(1981)10号熔解乙炔气瓶安全监察规程劳部发(1996)140号压力管道安全管理与监察规定质技监局锅发(1999)154号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劳部发(1993)356号有机热载体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劳部发(1996)276号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气瓶安全监察规程十二、石化行业SH3022-1999石油化工设备和管道涂料防腐蚀技术规范(替代SHJ22-90)SHJ43-91石油化工企业设备管道表面色和标志(现编号SH3043-91)SH3049-93石油化工企业建筑抗震设防等级分类标准SH3064-94石油化工钢制通用阀门选用、检验及验收SH3065-94石油化工管式炉急弯弯管技术标准(替代SHJ1042-84)SH3085-1997石油化工管式炉碳钢和铬钼钢炉管焊接技术条件(替代SHJ1038-84)SH3086-1998石油化工管式炉钢结构工程及部件安装技术条件(替代SHJ1037-84)SH3087-1997石油化工管式炉耐热钢铸件技术标准(替代SHJ1041-84)SH3501-1997石油化工剧毒、可燃介质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替代SHJ501-85)SH3502-2000钛管道施工及验收规范(替代SHJ502-82)SH3504-2000催化裂化装置反应、再生设备施工及验收规范(替代SHJ504-86)SH3505-1999石油化工施工安全技术规程SH3506-2000管式炉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替代SHJ506-87)SH3507-1999石油化工钢结构工程施工验收规范(替代SHJ507-87)SH3508-96石油化工工程施工及验收统一标准(替代SHJ508-88)SH3510-2000石油化工设备混凝土基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替代SHJ510-88)SH/T3511-2000乙烯装置裂解炉施工技术规程(替代SHJ511-89)SHJ512-90球形储罐工程施工工艺标准(现编号SH/T3512-90)SH3513-2000石油化工铝制料仓施工及验收规范(替代SHJ513-90)SHJ514-90石油化工设备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现编号SH3514-90)SHJ515-90大型设备吊装工程施工工艺标准(现编号SH/T3515-90)SHJ516-90催化裂化装置轴流压缩机—烟气轮机机组施工技术规程(现编号SH/T3516-90)SHJ517-91石油化工钢制管道工程施工工艺标准(现编号SH/T3517-91)SH3518-2000阀门检验与管理规程(替代SHJ518-91)SHJ519-91乙烯装置离心压缩机组施工技术规程(现编号SH3519-91)SHJ520-91石油化工工程铬钼耐热钢管道焊接技术规程(现编号SH3520-91)SH3521-99石油化工仪表工程施工技术规程(替代SHJ521-91)SHJ522-91石油化工绝热工程施工工艺标准(现编号SH/T3522-91)SH/T3523-1999石油化工铬镍奥氏体钢、铁镍合金和镍合金管道焊接规程(替代SH3523-91)SH/T3524-1999石油化工钢制塔、容器现场组焊施工工艺标准(替代SHJ522-92)SH3525-92石油化工低温钢焊接规程SH3526-92石油化工异种钢焊接规程SH/T3527-1999石油化工不锈钢复合钢焊接规程(替代SH3527-1992)SH3528-93石油化工钢储罐地基与基础施工及验收规范SH3529-93石油化工企业厂区竖向布置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SH3530-93石油化工立式圆筒形钢制储罐施工工艺标准SH3531-1999隔热耐磨混凝土衬里技术规范(替代SH3531—94)SH3532-95石油化工换热设备施工及验收规范SH3533-95石油化工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SH/T3412-99石油化工管道用金属软管选用、检验及验收SH/T3413-99石油化工石油气管道阻火器选用、检验及验收SH/T3414-99石油化工钢制立式轻质油罐罐下采样器选用、检验及验收十三、石油天然气SY0055-93长距离输油输气管道测量规范SY0401-98输油输气管道线路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替代SYJ4001-90)SY0402-2000石油天然气站内工艺管线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替代SYJ4023-89,SYJ4002-90,SY/T4067-93)SY/T4013—95埋地钢质管道聚乙烯防腐层技术标准(替代SYJ4013-87)SY/T0415—96埋地钢质管道硬质聚氨脂泡沫塑料防腐保温层技术标准(替代SYJ18-86,SYJ4015-87)SY0422-97油田集输管道施工及验收规范(替代SYJ4022-88,SYJ4009-86,SYJ4061-93)SY/T0447-96埋地钢质管道环氧煤沥青防腐层技术标准(替代SYJ28-87,SYJ4047-90)SY0453-98石油建设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油田集输管道工程(替代SY4053-93)SY0466-97天然气集输管道施工及验收规范(替代SY4066-93,SY/T4082-95)SY0470-2000石油天然气管道跨越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替代SY4070-93)SY4014-93埋地钢质管道聚乙烯胶粘带防腐层施工及验收规范(替代SYJ4014-87)SYJ4042-89钢制管道粉末内涂层技术标准SY4028-93石油建设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设备安装工程(替代SYJn4028-88)SY4032.1-93石油建设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通信工程(长途通信明线线路工程(替代SYJn4032-88)SY4056-93石油天然气钢制管道对接焊缝射线照相及质量分级SY4058-93埋地钢质管道外防腐层和保温层现场补口补伤施工及验收规范SY4065-93石油天然气钢制管道对接焊缝超声波探伤及质量分级SY5036-83承压流体输送用螺旋缝埋弧焊钢管SY5038-83承压流体输送用螺旋缝高频焊钢管SY5039-83一般低压流体输送用螺旋缝高频焊钢管SYJ4006-90长输管道阴极保护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替代SYJ4006-84)SY/T0407-97涂装前钢材表面预处理规范(替代SYJ4007-86)SY/T0420-97埋地钢质管道石油沥青防腐层技术标准(替代SYJ4020-88,SYJ8-84)十四、水利行业SDJ226-87架空送电线路导线及避雷线液压施工工艺规程(试行)SDJ276-90架空电力线外爆压接施工工艺规程SDJ277-90架空电力线内爆压接施工工艺规程SDJ279-90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篇)SDJ68-85火力发电厂热力设备和管道保温材料技术条件与检验方法十五、冶金部YB3301-92焊接H型钢YB9248-92冲击法检测硬化砂浆抗压强度技术规程YBJ204-83YG胀锚螺栓施工技术暂行规定YBJ215-88YJ树脂材料防腐蚀施工及验收规程YBJ216-88压型金属设计施工规程YBJ231-91钢筋阻锈剂使用技术规程。
供水管井设计、施工和验收规范标准[详]
供水管井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1986-5-12主编单位: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院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实行日期:1986年12月1日关于批准颁发《供水管井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的通知(86)城城字第236号根据原国家城市建设总局(80)城科字第51号文安排,由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院负责组织编制的《供水管井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现经我部审查,批准为部标准,编号为CJJ10—86,自一九八六年十二月一日起实行。
在实行过程中,如有问题或意见,请函告成都市外北曹家巷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院《供水管井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管理组。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一九八六年五月十二日第一章总则第1.0.1条本规范适用于生活饮用和工业生产供水管井的设计、施工及验收。
第1.0.2条供水管井的设计、施工,应在具有必要的水文地质资料后进行。
当水文地质资料不能满足供水管井的设计、施工时,应按勘探开采井设计、施工。
第1.0.3条供水管井所使用的材料,应符合本规范及现行标准的有关规定。
第二章管井设计第一节现场踏勘第2.1.1条设计前,应根据任务要求,搜集和研究建井地区的有关资料。
第2.1.2条现场踏勘时,应了解建井地区的地下水开发利用情况及施工条件,并核实已有资料。
第二节井群布置及井位确定第2.2.1条井群位置(井位)的确定,应考虑下列因素:一、需水量和水质要求;二、地下水资源可靠;三、城镇规划和现有给水设施;四、施工、运行和维护方便;五、有足够的卫生防护范围;六、需水量增加时,有扩建可能。
第2.2.2条井群的布置,应进行水文地质计算,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遇地下水补给来源充足的大厚度含水层或多层含水层时,可设计分段或分层取水井组;与河流联通性良好的含水层,可设计傍河井群;岩溶地区地下水特别富集时,可设计同深度井组。
第2.2.3条井群设计时,应设置长期观测孔。
观测孔的设计,应符合《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TJ27—78)的有关规定。
打井技术方案
打井工程专项施工技术方案一、施工组织计划依照河南黄河勘测设计研究院北京分院提供的渤海镇白木村安全饮水工程的图纸,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打井工程专项施工技术方案。
取水管井工艺流程:确定井位准备工作施钻下管填料 ••洗井••••验收。
(一)基本规定1、供水管井的设计、施工,应在具有必要的水文地质资料后进行。
当水文地质资料不能满足供水管井的设计、施工。
2、供水管井所使用的材料,应符合招标文件、规程、规范及现行标准的有关规定。
3、井位的确定,应考虑下列因素:1)需水量和水质要求;2)地下水资源可靠;3)城镇规划和现有给水设施;4)施工、运行和维护方便;5)有足够的卫生防护范围;6)需水量增加时,有扩建可能。
(二)施工组织打井队将按照工程总进度计划安排进行制定工程任务计划,同时打井技术负责人对机组进行技术、安全交底,机长和机组技术人员负责按有关技术、质量、安全规程规范进行施工。
在安装、成孔、下管、填料、洗井、抽水试验各个工序完工后会同甲方负责人验收;待工程全部完工后甲、乙双方共同验收。
(三)计划工期本工程工期为2019年4月12日至2019年5月3日,工期22个工作日。
(四)质量标准成井质量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0296-99供水管井技术规范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SL256-2000机井技术规范中有关技术要求:1、井深:符合设计要求;2、井孔直径:600mm;3、井管直径:325mm;4、含砂量:小于1/200000(体积比);5、出水量:大于等于40立方米每小时;6、井身应圆正;7、井的顶角及方位角,不能突变;8、井深100m以内,井身顶角倾斜,不能超过1°。
(五)准备工作、凿井、下管、填料、洗井、封井、设备安装工序要求。
1、准备工作接到进场许可后,确定井位,组织设备进场,进行电源安装,泥浆坑、蓄水池的开挖,全部准备工作就绪后准备进行施工。
2、凿孔该工程钻孔所一眼使用的是CZ30型冲击钻机、一眼使用圆心钻机。
村镇供水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SL 688-2013)条文说明
单位工程名称项目工程工序编号分部工程名称施工单位单元工程名称、部位施工日期年月日~年月日项次检验项目质量标准检查(测)记录合格数合格率1 本条2款与3款分别参照《机井技术规范》(GB/T50625-2010)第5.2.10条与第5.2.9条的规定2管井主要用于含水层为潜水、承压水、裂隙水、岩溶水的地区。
管井由井口、井壁管、过滤器及沉淀管组成3大口井主要用于地下水埋藏较浅,含水层较薄且渗透性强的地层取水。
含水层类型为潜水或承压水。
井筒位置及深度、辐射管布置应符合设计要求4渗渠主要用于截取河床渗透水和潜流水,含水层类型为潜水预制管材、滤料及原材料的规格、性能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设计要求和本规范第5.2.4条相关规定第5.7.4.1条集水管安装的进水孔方向正确,且无堵塞;管道坡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第5.7.4.2条抽水清洗、产水量的测定应符合本规范第5.2.2、5.2.3条的规定第5.7.4.3条集水管道应坡向正确、线形直顺、接口平顺,管内洁净;管道应垫稳,管口间隙第5.7.4.4条项次检验项目质量标准检查(测)记录合格数合格率4渗渠渗渠集水管道施工的允许偏差沟槽高程±20槽底中心线每侧宽不小于设计宽度基础高程(弧型基础底面、枕基顶面、条形基础顶面)±15中心轴线20相邻枕基的中心距离20管道轴线位置10内底高程±20对口间隙±5相邻两管节错口55引泉工程用于含水层类型为潜水、承压水、裂隙水或岩溶水的地区施工单位自评意见(签字,加盖公章)年月日监理单位复核意见表4.2.4预制取水头部的沉放工程工序施工质量验收评定表单位工程名称项目工程工序编号分部工程名称施工单位单元工程名称、部位施工日期年月日~年月日项次检验项目质量标准检查(测)记录合格数合格率主控项目1沉放安装中所用的原材料、配件等的等级、规格、性能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规定和设计要求第5.7.7.1条2取水头部的沉放位置、高度以及预制构件之间的连接方式等符合设计要求,拼装位置准确、连接稳固第5.7.7.2条3进水孔、进水管口的中心位置符合设计要求;结构无变形、裂缝、歪斜第5.7.7.3条一般项目1底板结构层厚度、封底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第5.7.7.4条2基坑回填、抛石的范围、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第5.7.7.5条3进水工艺布置、装置安装符合设计要求;钢制结构防腐层无损伤第5.7.7.6条4警告、警示标志及安全保护设施设置齐全第5.7.7.7条5取水头部安装检查项目允许偏差轴线位置150mm顶面高程±100mm水平扭转1°垂直度1.5‰H,且≤30mm施工单位自评意见(签字,加盖公章)年月日监理单位复核表5.2.6泵房设备的混凝土基础及闸槽工程工序施工质量验收评定表单位工程名称项目工程工序编号分部工程名称施工单位单元工程名称、部位施工日期年月日~年月日项次检验项目质量标准检查(测)记录合格数合格率主控项目1所用工程材料的等级、规格、性能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和设计要求第7.4.3.1条2基础、闸槽以及预埋件、预留孔的位置、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水泵和电机分装在两个层间时,各层间板的高程允许偏差应为±10mm;上下层间板安装机电和水泵的预留洞中心位置应在同一垂直线上,其相对偏差应为5mm第7.4.3.2条3二次混凝土或灌浆材料的强度符合设计要求;采用植筋方式时,其抗拔试验应符合设计要求第7.4.3.3条4 混凝土外观无严重质量缺陷第7.4.3.4条一般项目1 混凝土外观不宜有一般质量缺陷;表面平整,外光内实第7.4.3.5条2设备基础及闸槽的允许偏差检查项目允许偏差(mm)轴线位置水泵与电动机8闸槽5高程设备基础-20闸槽底槛±10闸槽垂直度H/1000,且不大于20两闸槽间净距±5闸槽扭曲(自身及两槽相对)2预埋地脚螺栓顶端高程+20中心距±2预埋活动地脚螺栓锚板中心位置5高程+20水平度(带槽的锚板)5水平度(带螺纹的锚板)2基础外形平面尺寸±10水平度L/200,且不大于10垂直度H/200,且不大于10地脚螺栓预留孔中心位置8深度20孔壁垂直度10闸槽底槛水平度3整度2施工单位自评意见(签字,加盖公章)年月日监理单位复核表5.2.7混凝土及砌体结构泵房工程工序施工质量验收评定表单位工程名称项目工程工序编号分部工程名称施工单位单元工程名称、部位施工日期年月日~年月日项次检验项目质量标准检查(测)记录合格数合格率主控项目1泵房结构类型、结构尺寸、工艺布置平面尺寸及高程等应符合设计要求第7.4.2.1条2混凝土、砌筑砂浆抗压强度符合设计要求;混凝土试块的留置及质量验收应符合本规范第6.2.8条的相关规定,砌筑砂浆试块的留置及质量验收应符合本规范第6.5.2、6.5.3条的相关规定第7.4.2.2条3混凝土结构外观无严重质量缺陷砌体结构砌筑完整、灌浆密实,无裂缝、通缝等现象第7.4.2.3条4井壁、隔墙及底板均不得渗水;电缆沟内不得有湿渍现象第7.4.2.4条5 变径流道应线形和顺、表面光洁断面尺寸不得小于设计要求第7.4.2.5条一般项目1混凝土结构外观不宜有一般的质量缺陷;砌体结构砌筑齐整,勾缝平整,缝宽一致第7.4.2.6条2 结构无明显湿渍现象第7.4.2.7条3导流墙、板、槽、坎及挡水墙、板、墩等表面应光洁和顺、线形流畅第7.4.2.8条4现浇钢筋混凝土及砖石砌筑泵房允许偏差检查项目允许偏差(mm)石砌体混凝土砖砌体毛料石粗、细料石轴线位置底板、墙基15102015墙、柱、梁8101510高程垫层、底板、墙、柱、梁±10±15±15±15吊装的支承面-5------截面尺寸墙、柱、梁、顶板+10,-5--+20-10+10,-5洞、槽、沟净空±10±20±20±20中心位置预埋件、预埋管5预留洞10平面尺寸(长宽或直径)L≤20m±2020m<L≤50m±L/100050m<L≤250m±50垂直度H≤5m8105m<H≤20m1.5H/10002H/1000H>20m30------表面平整度垫层、底板、顶板10------墙、柱、梁8清水5混水820清水10混水1施工单位自评意见(签字,加盖公章)年月日监理单位表6.1.7混凝土结构水处理构筑物工程工序施工质量验收评定表单位工程名称项目工程工序编号分部工程名称施工单位单元工程名称、部位施工日期年月日~年月日项次检验项目质量标准检查(测)记录合格数合格率主控项目1水处理构筑物结构类型、结构尺寸以及预埋件、预留孔洞、止水带等规格、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第6.8.7.1条2混凝土强度符合设计要求;混凝土抗渗、抗冻性能符合设计要求第6.8.7.2条3 混凝土结构外观无严重缺陷第6.8.7.3条4 构筑物外壁不得渗水第6.8.7.4条5构筑物各部位以及预埋件、预留孔洞、止水带等的尺寸、位置、高程、线形等的偏差,不得影响结构性能和水处理工艺平面布置、设备安装、水力条件第6.8.7.5条一般项目1 混凝土结构外观不宜有一般质量缺陷第6.8.7.6条2 结构无明显湿渍现象第6.8.7.7条3 结构表面应光洁和顺、线形流畅第6.8.7.8条4现浇钢筋混凝土及砖石砌筑泵房允许偏差检查项目允许偏差(mm)轴线位移池壁、柱、梁8高程池壁顶±10底板顶顶板柱、梁平面尺寸(池体的长、宽或直径)L≤20m±2020m<L≤50m±L/1000L>50m±50截面尺寸池壁+10,-5底板柱、梁孔、洞、槽内净空±10表面平整度一般平面8轮轨面5墙面垂直度H≤5m85m<L≤20m 1.5H/1000中心线位置偏移预埋件、预埋管5预留洞10水槽±5坡度0.15%施工单位自评意见(签字,加盖公章)年月日监理单位表6.1.8砖石砌体结构水处理构筑物工程质量验收记录表单位工程名称项目工程工序编号分部工程名称施工单位单元工程名称、部位施工日期年月日~年月日项次检验项目质量标准检查(测)记录合格数合格率主控项目1砖、石以及砌筑、抹面用的水泥、砂等材料的产品质量保证资料应齐全,每批的出厂质量合格证明书及各项性能检验批报告应符合本规范第6.5.1条的相关规定和设计要求第6.8.8.1条2砌筑、抹面砂浆配合比应满足施工和本规范第6.5.1条的相关规定第6.8.8.2条3砌筑、抹面砂浆的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其试块的留置及质量评定应符合本规范第6.5.2、6.5.3条的相关规定第6.8.8.3条4砌体结构各部位的构造形式以及预埋件、预留孔洞、变形缝位置、构造等应符合设计要求第6.8.8.4条5砌筑应垂直稳固、位置正确;灰缝必须饱满、密实、完整,无透缝、通缝、开裂等现象;砖砌抹面时,砂浆与基层及各层间应粘结紧密牢固,不得有空鼓及裂纹等现象第6.8.8.5条一般项目1 砌筑前,砖、石表面应洁净,并充分湿润第6.8.8.6条2砌筑砂浆应灰缝均匀一致、横平竖直,灰缝宽度的允许偏差为±2mm第6.8.8.7条3 抹面时,抹面接茬应平整,阴阳角清晰顺直第6.8.8.8条4 勾缝应密实,线形平整、深度一致第6.8.8.9条5砖砌体水处理构筑物施工检查项目允许偏差(mm)轴线位置(池壁、隔墙、柱)10高程(池壁、隔墙、柱的顶面)±15平面尺寸(池体长、宽或直径)L≤20m±2020<L≤50m±L/1000垂直度(池壁、隔墙、柱)H≤5m8H>5m 1.5H/1000表面平整度清水5混水8中心位置预埋件、预埋管5表6.1.8砖石砌体结构水处理构筑物工程质量验收记录表项次检验项目质量标准检查(测)记录合格数合格率一般项目6石砌体处理构筑物施工轴线位置(池壁)10高程(池壁顶面)±15平面尺寸(池体长、宽或直径)L≤20m±2020<L≤50m±L/1000砌体厚度+10,-5垂直度(池壁)H≤5m10H>5m2H/1000表面平整度清水10混水15中心位置预埋件、预埋管5预埋洞10施工单位自评意见(签字,加盖公章)年月日监理单位复核意见(签字,加盖公章)年月日表7.3.5钢筋混凝土圆筒、框架结构水塔塔身工程质量验收记录表单位工程名称项目工程工序编号分部工程名称施工单位单元工程名称、部位施工日期年月日~年月日项次检验项目质量标准检查(测)记录合格数合格率主控项目1水塔塔身的结构类型、结构尺寸以及预埋件、预留孔洞等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第8.5.2.1条2混凝土的强度、抗冻性能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其试块的留置及质量评定应符合本规范第6.2.8条的相关规定第8.5.2.2条3 塔身混凝土结构外观质量无严重缺陷第8.5.2.3条4塔身各部位的构造形式以及预埋件、预留孔洞位置、构造等应符合设计要求,其尺寸偏差不得影响结构性能和相关构件、设备的安装第8.5.2.4条一般项目1 混凝土结构外观质量不宜有一般缺陷第8.5.2.5条2 混凝土表面应平整密实,边角整齐第8.5.2.6条3装配式塔身的预制构件之间的连接应符合设计要求,钢筋连接质量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规定第8.5.2.7条4钢筋混凝土圆筒或框架塔身施工检查项目允许偏差(mm)圆筒塔身框架塔身中心垂直度1.5H/1000,且不大于301.5H/1000,且不大于30壁厚-3,+10-3,+10框架塔身柱间距和对角线--L/500圆筒塔身直径或框架节点距塔身中心距离±20±5内外表面平整度1010框架塔身每节柱顶水平高差--5预埋管、预埋件中心位置55预留孔洞中心位置1010施工单位自评意见(签字,加盖公章)年月日监理单位复核表7.3.6钢架、钢圆筒结构水塔塔身工程质量验收记录表单位工程名称项目工程工序编号分部工程名称施工单位单元工程名称、部位施工日期年月日~年月日项次检验项目质量标准检查(测)记录合格数合格率主控项目1钢材、连接材料、钢构件、防腐材料等的产品质量保证资料应齐全,每批的出厂质量合格证明书及各项性能检验报告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规定和设计要求第8.5.3.1条2 钢构件的预拼装质量经检验合格第8.5.3.2条3钢构件之间的连接方式、连接检验等符合设计要求,组装应紧密牢固第8.5.3.3条4塔身各部位的结构形式以及预埋件、预留孔洞位置、构造等应符合设计要求,其尺寸偏差不得影响结构性能和相关构件、设备的安装第8.5.3.4条一般项目1采用螺栓连接构件时,螺头平面与构件间不得有间隙;螺栓应全部穿入,其穿入的方向符合规范要求第8.5.3.5条2 采用焊接连接构件时,焊缝表面质量符合设计要求第8.5.3.6条3钢结构表面涂层厚度及附着力符合设计要求;涂层外观应均匀,无褶皱、空泡、凝块、透底等现象,与钢构件表面附着紧密第8.5.3.7条4钢筋混凝土圆筒或框架塔身施工检查项目允许偏差(mm)钢架塔身钢圆筒塔身中心垂直度1.5H/1000,且不大于301.5H/1000,且不大于30柱间距和对角线差L/100--钢架节点距塔身中心距离5--塔身直径D≤2m--+D/20D>2m--+10内外表面平整度--10焊接附件及预留孔洞中心位置55施工单位自评意见(签字,加盖公章)年月日监理单位表7.3.8预制砌块和砖、石砌体结构水塔塔身工程质量验收记录表单位工程名称项目工程工序编号分部工程名称施工单位单元工程名称、部位施工日期年月日~年月日项次检验项目质量标准检查(测)记录合格数合格率主控项目1预制砌块、砖、石、水泥、砂等材料的产品质量保证资料应齐全,每批的出厂质量合格证明书及各项性能检验报告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规定和设计要求第8.5.4.1条2砌筑砂浆配比及强度符合设计要求;其试块的留置及质量评定应符合本规范第6.5.2、6.5.3条的相关规定第8.5.4.2条3砌块砌筑应垂直稳固、位置正确;灰缝或灌缝饱满、严密,无透缝、通缝、开裂现象第8.5.4.3条4塔身各部位的构造形式以及预埋件、预留孔洞位置、构造等应符合设计要求,其尺寸偏差不得影响结构性能和相关构件、设备的安装第8.5.4.4条一般项目1 砌筑前,预制砌块、砖、石表面应洁净,并充分湿润第8.5.4.5条2预制砌块和砖的砌筑砂浆灰缝应均匀一致、横平竖直,灰缝宽度的允许偏差为±2mm第8.5.4.6条3 砌筑进行勾缝时,勾缝应密实,线形平整、深度一致第8.5.4.7条4钢筋混凝土圆筒或框架塔身施工检查项目允许偏差(mm)预制砌块、砖砌塔身石砌塔身中心垂直度 1.5H/10002H/1000壁厚不小于设计要求+20-10塔身直径D≤5m±D/100±D/100D>5m±50±50内外表面平整度2025预埋管、预埋件55预留洞中心位置1010施工单位自评意见(签字,加盖公章)年月日监理单位表8.1.4沟槽开挖与地基处理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表单位工程名称项目工程工序编号分部工程名称施工单位单元工程名称、部位施工日期年月日~年月日项次检验项目质量标准检查(测)记录合格数合格率主控项目1原状地基土不得扰动、受水浸泡或受冻第4.6.1.1条2地基承载力应满足设计要求第4.6.1.2条3进行地基处理时,压实度、厚度满足设计要求第4.6.1.3条一般项目1沟槽开挖的允许偏差mm槽底高程土方±20石方+20、-200槽底中线每侧宽度不小于规定沟槽边坡不小于规定施工单位自评意见(签字,加盖公章)年月日监理单位复核意见单位工程名称项目工程工序编号分部工程名称施工单位单元工程名称、部位施工日期年月日~年月日项次检验项目质量标准检查(测)记录合格数合格率1管道保温层在管道焊接、水压试验合格后进行保温层与滑动支座、吊架、支架处应留出空隙硬质保温结构,应留伸缩缝施工期间,不得使保温材料受潮保温层伸缩缝±5mm保温层厚度瓦块制品+5%柔性材料+8%施工单位自评意见(签字,加盖公章)年月日监理单位复核意见单位工程名称项目工程工序编号分部工程名称施工单位单元工程名称、部位施工日期年月日~年月日项次检验项目质量标准检查(测)记录合格数合格率1焊缝的外观质量外观不得有熔化金属流到焊缝外未熔化的母材上,焊缝和热影响区表面不得有裂纹、气孔、弧坑和灰渣等缺陷;表面光顺、均匀、焊道与母材应平缓过渡宽度 应焊出坡口边缘2~3mm表面余高应小于或等于1+0.2倍坡口边缘宽度,且不大于4mm咬边深度应小于或等于0.5mm,焊缝两侧咬边总长不得超过焊缝长度的10%,且连续长不应大于100mm错边应小于或等于0.2t,且不应大于2mm未焊满不允许施工单位自评意见(签字,加盖公章)年月日监理单位复核意见表8.2.2球墨铸铁管安装工程质量验收记录表单位工程名称项目工程工序编号分部工程名称施工单位单元工程名称、部位施工日期年月日~年月日项次检验项目质量标准检查(测)记录合格数合格率1管道沿曲线安装管径(mm)允许转角(°)75~6003700~8002≥9001施工单位自评意见(签字,加盖公章)年月日监理单位复核意见单位工程名称项目工程工序编号分部工程名称施工单位单元工程名称、部位施工日期年月日~年月日项次检验项目质量标准检查(测)记录合格数合格率主控项目1管道埋设深度、轴线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无压力管道严禁倒坡第5.10.9.1条2刚性管道无结构贯通裂缝和明显缺损情况第5.10.9.2条3柔性管道的管壁不得出现纵向隆起、环向扁平和其他变形情况第5.10.9.3条4管道铺设安装必须稳固,管道应线性平直第5.10.9.4条一般项目1管道内应光洁平整,无杂物、油污;管道无明显渗水和水珠现象第5.10.9.5条2 管道与井室洞口之间无渗漏水第5.10.9.6条3 管道内外防腐层完整,无破损现象第5.10.9.7条4钢管管道开孔应符合本规范第5.3.11条的规定第5.10.9.8条5闸阀安装应牢固、严密,启闭灵活,与管道轴线垂直第5.10.9.9条6管道铺设的允许偏差(mm)水平轴线无压管道15压力管道30管底高程Di≤1000无压管道±10压力管道±30Di>1000无压管道±15压力管道±30施工单位自评意见(签字,加盖公章)年月日监理单位复核意见单位工程名称项目工程工序编号分部工程名称施工单位单元工程名称、部位施工日期年月日~年月日项次检验项目质量标准检查(测)记录合格数合格率1离心、轴流、螺旋泵安装允许偏差(㎜)安装基准线与建筑轴线距离±10与设备平面位置±5与设备标高±5纵向≤0.05/1000横向≤0.10/1000皮带轮、联轴器水平度≤0.5/1000水泵轴导杆垂直度<1/1000,全长≤3施工单位自评意见(签字,加盖公章)年月日监理单位复核意见表10.2.5仪表设备安装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表单位工程名称项目工程工序编号分部工程名称施工单位单元工程名称、部位施工日期年月日~年月日项次检验项目质量标准检查(测)记录合格数合格率1仪表设备安装允许偏差仪表设备平面位置10仪表设备标高±10仪表控制柜(箱)水平度1/1000仪表控制柜(箱)垂直度1/1000施工单位自评意见(签字,加盖公章)年月日监理单位复核意见。
GJJ10-86供水管井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
并清除毛刺
第
条 缠丝过滤管的骨架为穿孔管时 其穿孔
形状 尺寸和排列方式应根据管材强度和加工工艺等因素确
定
第
条 缠丝过滤管的骨架为穿孔管时 其穿孔
孔隙率 应根据管材强度 受力条件和设计出水量确定 一
般为
第
条 缠丝过滤管必须有纵向垫筋 垫筋高度
一般为
其间距以保证缠丝距管壁
为准 垫
筋两端应有挡箍
第
条 井位与高大建筑物或重要构筑物 应保
持足够的安全距离
第三节 管井结构设计
第
条 管井结构设计 一般包括下列内容
一 井身结构
二 过滤器类型及井管配置
三 填砾的规格及位置
四 封闭的位置及所用材料
五 管井的附属设施如测水管 填砾管等
第
条 井身结构应尽量简化 井身设计应首先
根据成井要求 确定井的最终直径 然后考虑成井工艺 岩
时 应采用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为标准壁厚 管内外表面不允许有冷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隔 裂缝 错位 等妨 碍 使 用的 明 显缺 陷 凡 是 使壁厚减
薄的各种局部缺陷 其深度不得超过
管端
面应与轴线相垂直
三 钢筋混凝土管 弯曲度不得超过
外径公差
不超过
壁厚偏差不得超过
内壁应光滑 管
身无裂纹 缺损及暗伤 钢筋不得外露 管两端应切成直角
水水质 管材强度及技术经济等因素选定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第
条 在地下水具有强侵蚀性的地区建井 设
计井管时 应采取下列措施
一 选用耐腐蚀的管材 对抗腐蚀性差的管材应采取防
腐措施
二 条件可能时 采用不缠丝的过滤管
供水管井技术规范[GB50296-99]条文说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供水管井技术规范条文说明目次总则术语与符号术语符号设计要求一般规定管井布置井身结构设计过滤器设计出水量设计复核施工要求一般规定岩性鉴别井管安装填砾与管外封闭洗井与出水量的确定水样采集与送检总则产供水有关供水管井设计方面的内容生活用水包括饮用从水质要求而言但是现阶段我国供水的现状因此本规范引用了因大型水源地现行国家标对勘探开采井的使用已有可直接打勘探开采井这样的从管井施工的情况看在地本条文规定合格证的产品有些是按规格因术语与符号术语有同义不同名的术语也有同名不同义的术语还有含义不清的术语和一些不合各部门按照自己的习惯沿用一些名如供水管井又称同名不同义的术语虽然为有的不包括钻进工艺对某些概念及其定义理解的如过滤器孔隙率其他如称之为死管花管本规范对名词术语标准化的一个基本出发点是勘察钻孔是为勘察目的钻凿的地下临时构筑物两者目的迥异供水管井既然是都应冠以或包含现把供水管井和勘察钻孔的部分名词术语对照如下供水管井勘察钻孔管井结构钻孔结构井身结构孔身结构井径孔径开口井径开孔直径终止井径终孔直径井深孔深井管套管探井探孔井斜孔斜领域内的名词术语得以统一和明确也是改变目前名词术语混乱表术语与曾用名对照表符号由于名词术语的欠规范化本条文根据供水管井基本术语标准化对供水管井的主要符号亦作了统一的设计要求一般规定管井设计是给水用户的其他要求是指一些特殊要求如供水点的位置搜集建井地区的有关资料和现场踏勘是接受管井设计任条文中的有关资料则要求井位的确定亦应考虑多条文规定了够的安全距离足够的安全距离因为保证总供水量不致减少需要有备用管过去备用本规范规定井群设计的同时以对地下这是因为对地下一些水源地地下水动态观为了统一观测技术要求投产后地殊要求的规定一般情况下井身结构与井管配置及管材选用是每个管井设计必须包括的内容其他如不采用填砾过滤器时则不必考虑第款的内容水体渗入含水层时则不必考虑第各井径的涵义在本规范第章中已有明确规定开采一般情况下浅井可变径一次条文规定的不符合设计或不适用的管井是指设计上不能纳入管井的总体布局结构上达不到供水管井的要求或不能作管并布置管井的布置即井群布置的合理与经济一直是管地的管井设计任务虽然已有设计的这部分内容因此本规范增设了管井布置主要的意图在但是该方案并非是唯一性适合于本要求的管井布置方案它除了充分考虑这时的方案从给水的角度看较之勘察时考从这层意义上讲并井身结构设计原则要求中强调了地下水位的埋深这对深水位的含水层是重要内径为时采用潜水原因是开采段井径的大小和开采段的长短都是由而过水断面积的大小由条文中列举的相同的理由在第条的条文说明中阐述得比内径要比抽水设备标定的最小井管内径大以往称之抽水设备铭牌标定的井管公称内径是国外习惯我国水泵说明书的常用说法是最小井径对于存在不同水质的含水层地区条文强调基岩上部第四纪地层或不稳定岩层为开采段井径应根据含水层的富水性和进一般大于封闭封闭的目的有二阻隔管井外围封闭的长度因目的和地质条件而异条文中没有规定具体数据的地下水因过滤器设计基岩含总的原则是岩层稳定岩层不稳定松散层管井过滤器的选择按含水层组成颗粒大小与级配确进水能力低我国有些因此目前国内还使用它的缺陷是由于贴砾层与骨架管直接接触因在国外贴砾过滤器主要用于涌砂危险性很大的粉细当地下水具有腐蚀性时实践表明地还有制作过滤器材料的抗腐蚀器是必要的但当地下水对当前对缠丝过滤特别是在侵蚀性地下水中当含水层颗填砾过滤器这就是本条第款规定的意一定范围内在相同条件下出水量随过水量增大的比例却很小经统计这个阈值为从而把它称为过滤器有效长度可含水层厚度大于含水层渗透因此非均质含水层中过滤器的设计较为复两种比较普遍的情况作了规定一是层状非均质含水层其层状含水层厚度可权当作均质含水层厚度设计过滤器长应安置在主要含水层部位总之过滤器长度的设一要看含水层的水文地两者应有机而未列即设计出水量过滤管进水面积是由外径即显然径与长度互为变量决定的也就是说个变量之一正是忽略了这一关系式的不的度的完全独立的关系式方能避免其外径与长度相互依赖的无穷因此规范第所以由这在条文中作了规定以梯形或三角形所形不易被含水层的砂砾堵由于缠丝面直接与含水层颗粒相接触条作了根据含水层颗粒组成决定的孔隙尺寸按缠丝的规格缠丝面孔隙率条列举颗粒大小将含水层分为类该规定在多年的实践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主要是对粉细砂改用国际上普遍采用该方法简单该方法已纳入现行国家标现对本条的规定说明如下砂土类含水层用公式确定的滤料规格与原规定是一致的不均匀系数大于则应除去筛分样中部分粗颗粒后重新筛一是当时采用原规范确定的滤料规格二是当较容易形成故条文规定充填的填料于过滤器与井壁的环状间隙中粒径均匀的滤料孔隙率大透水性填砾过滤器骨架管缝隙尺寸的大小要求能挡住从挡砂的角度看滤料厚度超过尤其对砂土类含水但是滤而且水量增加很规范规定为滤料的下沉量与开采含水层的状本规范第条的规定是针对均质且为单一含水层管井涌砂双层填砾过滤器对于砂土类含水层颗粒组成很细的情浙江等地的经验采用简易双层填砾过滤器即利不仅经从而延长了管井使用条文中内层滤料与外层滤料的层出水量设计复核贯彻化害为利实践表明目前仅依据更严重的是合理的管井一是地下水从含水层进入井壁的进水流速流速过大会把含水层因此为了合理的设允需要提出对管井设计出水量第管的进水能力所谓过滤管的进水能力即是某过滤器结构条件由于地下水是经过过滤管进入井管内其进水能力可根据已确定的过水断面积与过滤管进水流速的乘积确定即第实际上计算过滤管的进水能力即是确定据修订组的调查和复核计算我国大多数生产井的过滤管进水流速都未超过因此第条规定允许过滤管进水流速不得大于也拉莫夫修正公式计算的允许井壁进水流速最大其他两式计算结因此确定管井允则允许井壁进水流速相应的要求越小余例生产井调查和核算认为一般也就是说进水流速设计井径则原井径要缩小倍或再增大管井出水量另外则要据此第通过生条作了规定施工要求一般规定通一平等条件是否具备掌握当地有关施工方面的经验对本次有两种情况一是管井设计和施工由还应收集与管在一些施工单位对管井施工组织设计常称编条仅作了原原因是地层可采用多种钻进设备和钻进方法只是在效率上和经济效益上有所不同管井施工的设备和方法与勘察的设备和方法基本一致应在有关勘探规规定其第条仅规定了在松散层中钻进遇到漂石和块石时的处其原因是爆破并应保证地面建筑物安全本条文中对井身质量的要求有两层意思一是保证井管近年来潜水泵发展较快使用逐渐增多因要根据不同本规范对此仅岩性鉴别关于管井施工过程中地层岩性的划分有两种情况一是管井的设计是在水源地已完成供水水文地质勘察的勘探当没有电测井时可按第条进第条规定了勘探开采井松散层颗粒组井管安装条探井该术语涵义是由现行国解地质现象而开挖的探井第条对下管方法有原则的规定具体执行时为防止井管过多的下沉本条文作了井规应根据地层岩填砾与管外封闭但稀释后的泥浆仍要能够达到保护井壁本条文要认真对待常用的方法有多基岩中的管井在松散也可以在钻进过程中洗井与出水量的确定洗井方法选择的原则要求已在第条作了规定实施时还应参照施工方面的经多种方法联合洗井条强调了条文中的一些具体洗井方法的规定均是大多数也可对于地对深井如何洗好井从设计到施工做到步步确保质量本条文的洗井质量要求条文中规定了抽水试验提交的管井出水量条文中规定的出我国许多地区的管井开始一段时间内随着制定井水含砂量标准必须明确稳定值波动值因这对洗井不彻底或地层的反滤层未形成的管井吸水管口在井中放入不同规范中有关条文已规定以下况且含内有的井水含砂量可能尚未出现峰值原规定没井水含砂量不宜按粗砂层和中细砂层分为两个标准有鉴于此该规定在条文中明确了两点所谓抽水试验结束前且该水量在本规范第水量二是含砂量应小于关于大都在其二管井竣工的据成都西郊水源地以下投产一出砂超标设计到施工都必须步步符合质量要求则最后才能符合井水含砂条规定的允许井壁进水据此新的标准既能保证管井的质量在实施时也是关于含砂量数值两者数值之差是重量比约为体积比的英霍夫取样锥是测量井水含砂量体积比的专用容因此新标准规定井水含砂水中存在悬浮物使水浑浊由浑浊度衡量如现行国家标准过度它与井水含砂量是不同的两个概有的管井建设单位苛求水的这显然因此水中悬浮物的含量水样采集与送检条文规定水样采集的要求均是水样常规项目的细菌检验样应与当地防疫站联系按工程验收其工程管井工程的验收条文中强调要现这些都可因管井竣工后对于一些质量不能测定的项目供水管井工程报告书是管井工程竣工的文字档案必须认实施时。
水源井设计
4.沉淀管(沉砂管)
• 沉淀管的作用是防止沉砂堵塞过滤器,其直径与过滤器一致,长度通常为 2—10m,可按井深确定。
关于沉淀管的补充解释:抽水井中滤水管下部的无孔管段。一般长3~5米。 它的用途是聚集经过滤层流入滤水管内的细小砂粒和岩屑, 防止滤水管被沉淀物堵塞。
5.管井的结构设计
• (管井是由井管组成的管状井,井管外是“孔”,因而将井管直径称之“井 径”,而将井身横断面直径称之为“孔径”。) 第1条.管井结构设计,一般包括下列内容:
(b)〕、缠丝过滤器〔图(c),(d)〕、包网过滤器〔图(e)〕、填砾
过滤器〔图(f)〕。
(a)圆孔 (b)缝隙
(c)缠丝
(d)钢筋骨架 (e)包网
(f)填砾
图 过滤器类型
3.过滤器
• 3.过滤器长度确定原则 • (1)供水管井过滤器长度确定原则 • 目前,有关规定关于过滤器长度的确定原则,大多是以含水层的厚度为依据,
1.机井类型
• 2)安装潜水泵机具提水的水井称为深机井或管井; • 3)用离心泵下卧安装进行抽水的水井称为机泵下卧机井。 • 4)水泵进水口直接对井口安装,以井管代替水泵进水管进行抽水的水井称
为井泵对口抽或真空井。 4.按井底坐落位置 1)打穿一个或几个含水层,井底坐在含水层中间的水井称为非完整井。 2)打井时不打穿整个含水层,将井底坐落在含水层中间的水井称为非完整 井。这种井型多在下列情况下使用:①在大厚度含水层中打井,估计出水量 够用,不需要将整个含水层打穿,将井底坐在含水层中间;②选用筒管井时, 筒井深度可满足抽水降深要求,为节约施工规范费用,将井底坐在含水层中 间。选用此种井型,井底应作反滤层进行处理,以防井管沉降。
8.卧管井 • 适用于浅层淡水层厚极薄,淡水底界埋深5m左右,地下水埋深在2m左右,
供水管井技术规范
供水管井技术规范供水管井技术规范是指供水管井的设计、施工、验收和使用过程中应遵循的一些技术要求和规范。
以下为供水管井技术规范的一些内容:1. 设计要求(1)供水管井的设计应根据所需供水量、水质要求、地质条件等因素进行合理布置和尺寸确定。
(2)供水管井的设计应符合国家相关规范和标准的要求,并考虑到工程的可行性、经济性和安全性。
(3)供水管井的设计应考虑到水流动的顺畅性和稳定性,避免出现死角、淤积等问题。
2. 施工要求(1)供水管井的施工应由具备相应资质的施工单位进行,并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
(2)供水管井的施工应采用安全、环保的施工工艺和方法,避免对周围环境和地下水质量造成影响。
(3)供水管井的施工现场应严格按照相关安全规范进行管理,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
3. 验收要求(1)供水管井的验收应由供水部门或相关监管部门进行,并依据相关标准进行验收检查。
(2)供水管井的验收包括结构验收、水质验收等内容,以确保供水管井的质量和安全。
(3)供水管井的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管理和维护。
4. 使用要求(1)供水管井的使用应遵循相关管理制度和规定,包括水质监测、设备维护、事故应急等内容。
(2)供水管井的使用过程中应定期进行清洗、消毒等维护措施,保证水质卫生和供水的稳定性。
(3)供水管井的使用过程中发现问题或者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总之,供水管井技术规范是为了确保供水管井的设计、施工、验收和使用过程中的质量、安全和可靠性而制定的一系列技术要求和规范。
供水部门和相关单位应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操作,以保证供水管井设施的正常运行和供水水质的安全和稳定。
供水管井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
供水管井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1986-5-12主编单位: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院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实行日期:1986年12月1日关于批准颁发《供水管井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的通知(86)城城字第236号根据原国家城市建设总局(80)城科字第51号文安排,由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院负责组织编制的《供水管井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现经我部审查,批准为部标准,编号为CJJ10—86,自一九八六年十二月一日起实行。
在实行过程中,如有问题或意见,请函告成都市外北曹家巷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院《供水管井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管理组。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一九八六年五月十二日第一章总则第1.0.1条本规范适用于生活饮用和工业生产供水管井的设计、施工及验收。
第1.0.2条供水管井的设计、施工,应在具有必要的水文地质资料后进行。
当水文地质资料不能满足供水管井的设计、施工时,应按勘探开采井设计、施工。
第1.0.3条供水管井所使用的材料,应符合本规范及现行标准的有关规定。
第二章管井设计第一节现场踏勘第2.1.1条设计前,应根据任务要求,搜集和研究建井地区的有关资料。
第2.1.2条现场踏勘时,应了解建井地区的地下水开发利用情况及施工条件,并核实已有资料。
第二节井群布置及井位确定第2.2.1条井群位置(井位)的确定,应考虑下列因素:一、需水量和水质要求;二、地下水资源可靠;三、城镇规划和现有给水设施;四、施工、运行和维护方便;五、有足够的卫生防护范围;六、需水量增加时,有扩建可能。
第2.2.2条井群的布置,应进行水文地质计算,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遇地下水补给来源充足的大厚度含水层或多层含水层时,可设计分段或分层取水井组;与河流联通性良好的含水层,可设计傍河井群;岩溶地区地下水特别富集时,可设计同深度井组。
第2.2.3条井群设计时,应设置长期观测孔。
观测孔的设计,应符合《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TJ27—78)的有关规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供水管井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1986-5-12主编单位: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院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实行日期:1986年12月1日关于批准颁发《供水管井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的通知(86)城城字第236号根据原国家城市建设总局(80)城科字第51号文安排,由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院负责组织编制的《供水管井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现经我部审查,批准为部标准,编号为CJJ10—86,自一九八六年十二月一日起实行。
在实行过程中,如有问题或意见,请函告成都市外北曹家巷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院《供水管井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管理组。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一九八六年五月十二日第一章总则第1.0.1条本规范适用于生活饮用和工业生产供水管井的设计、施工及验收。
第1.0.2条供水管井的设计、施工,应在具有必要的水文地质资料后进行。
当水文地质资料不能满足供水管井的设计、施工时,应按勘探开采井设计、施工。
第1.0.3条供水管井所使用的材料,应符合本规范及现行标准的有关规定。
第二章管井设计第一节现场踏勘第2.1.1条设计前,应根据任务要求,搜集和研究建井地区的有关资料。
第2.1.2条现场踏勘时,应了解建井地区的地下水开发利用情况及施工条件,并核实已有资料。
第二节井群布置及井位确定第2.2.1条井群位置(井位)的确定,应考虑下列因素:一、需水量和水质要求;二、地下水资源可靠;三、城镇规划和现有给水设施;四、施工、运行和维护方便;五、有足够的卫生防护范围;六、需水量增加时,有扩建可能。
第2.2.2条井群的布置,应进行水文地质计算,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遇地下水补给来源充足的大厚度含水层或多层含水层时,可设计分段或分层取水井组;与河流联通性良好的含水层,可设计傍河井群;岩溶地区地下水特别富集时,可设计同深度井组。
第2.2.3条井群设计时,应设置长期观测孔。
观测孔的设计,应符合《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TJ27—78)的有关规定。
第2.2.4条井群设计时,应设置备用井。
备用井的数量,可按生产井数10~20%停止工作时仍能满足设计水量确定,但不得少于一口。
第2.2.5条井位与高大建筑物或重要构筑物,应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
第三节管井结构设计第2.3.1条管井结构设计,一般包括下列内容:一、井身结构;二、过滤器类型及井管配置;三、填砾的规格及位置;四、封闭的位置及所用材料;五、管井的附属设施如测水管、填砾管等。
第2.3.2条井身结构应尽量简化。
井身设计应首先根据成井要求,确定井的最终直径,然后考虑成井工艺、岩石可钻性等因素,确定每段井径大小与深度,最后,确定井的开口直径。
第2.3.2条松散层中管井的深度,应根据拟采含水层(组)的顶板埋藏深度、过滤器的合理长度、过滤器的安装位置、沉淀管的长度来确定。
基岩地区的管井,应尽量穿透拟采含水构造带(岩溶发育带、断裂破碎带、裂隙发育带)。
注:如有确切资料,部分揭露含水构造带,就能满足需水要求时,管井亦可不穿透含水构造带。
第2.3.4条设计井径时,应考虑管井的设计取水量和成井工艺等因素。
并满足下列要求:一、井径应比设计过滤器的外径大50mm,基岩地区在不下过滤器的裸眼井段,上部安泵段的井径应比抽水设备铭牌标定的井管公称内径大50mm。
二、松散层中的管井井径,应用允许入井渗透流速(Vj)复核,并满足下式要求:式中D——井径(m);Q——设计取水量(/s);L——过滤器工作部分长度(m);υj——允许入井渗透流速k为渗透系数(m/s)。
三、井的最终直径,应比沉淀管的外径大50mm。
基岩地区下部不下井管的管井,井的最终直径,一般不小于150mm。
第2.3.5条井管一般包括井壁管、过滤管、沉淀管。
井管直径,应满足下列要求:一、安泵段井管内径应比抽水设备铭牌标定的井管公称内径大50mm。
二、过滤管的外径,应用允许入管流速复核,并满足下式要求:式中Dg——过滤管外径(m)注:缠丝过滤管算至缠丝外表面。
Q——设计取水量(/s);L——过滤管的工作部分长度(m);n——过滤管表层进水面有效孔隙率(一般按过滤管表层进水面孔隙率的50%考虑);Vg——允许入管流速(数值按表 2.3.5确定);允许入管流速注:①填砾与非填砾过滤器,均按上表数值确定。
②地下水对过滤管有结垢和腐蚀可能时,允许入管流速,应减少1/3~1/2。
三、在基岩地区成井时,兼有护壁及止水作用的井管,其直径除满足上述要求外,尚应考虑成井工艺要求。
第2.3.6条管井过滤器类型,可根据含水层的性质,按表2.3.6确定。
不同含水层适(可)2.3.6填砾过滤器的骨架,可采用穿孔管、穿孔缠丝管或钢筋骨架缠丝管。
第2.3.7条松散层中的管井,应全部设置井管,设计动水位以上设井壁管,设计动水位以下的取水含水层(段)设足够长度的过滤管,其余井段设井壁管,底部设沉淀管。
沉淀管的长度,应根据含水层的岩性和井深确定,一般为2~10m。
基岩地区的管井,上部安泵井段应设井管,下部井段是否设置井管,应根据岩层稳定性确定。
第2.3.8条过滤器的长度和位置,应根据设计出水量、含水层岩性及技术经济等因素确定:一、含水层厚度小于30m时,可在设计动水位以下的含水层部位,全部设过滤器;二、含水层厚度大于30m时,宜根据试验资料确定过滤器的合理长度。
第2.3.9条单层填砾过滤器的砾石规格,可按下列规定确定:一、η<10时的砂土类含水层:D50=(6~8)d50(2.3.9-1)注:当砂土类含水层的η>10时,应除去筛分样中的部分粗颗粒后,重新筛分,直至η<10为止,然后根据这时颗粒分布累积曲线确定d50,并按式2.3.9-1确定填砾规格。
二、d20<2mm的碎石土类含水层:D50=(6~8)d20(2.3.9-2)三、d20≥2mm的碎石土类含水层,管井可填入10~20mm的充填砾石或不填砾。
式中,D50、d50、d20分别为填砾和含水层颗粒分布累积曲线上,过筛重量累计百分比为50%及20%时的颗粒粒径。
η为含水层的不均匀系数。
四、填砾应尽量用均匀砾石(填砾的不均匀系数小于2)。
第2.3.10条填砾过滤器骨架管的缠丝间距或不缠丝穿孔管的圆孔直径(条孔宽度)t,一般按下式确定:t=D10(2.3.10)式中D10为填砾的有效粒径(mm)。
第2.3.11条双层填砾过滤器的外层填砾规格,按2.3.9条的规定确定,内层填砾的粒径,一般为外层填砾粒径的4~6倍。
第2.3.12条单层填砾过滤器的填砾厚度:粗砂以上地层为75mm;中、细、粉砂地层为100mm。
双层填砾过滤器的填砾厚度:内层为30~50mm,外层为100mm。
第2.3.13条双层填砾过滤器的内层砾石网笼上下端,均应设弹簧钢板四块或其他保护网笼装置。
第2.3.14条填砾过滤器的填砾高度,一般按下列规定确定:一、填砾高度应根据过滤管的位置确定,底部宜低于过滤管下端2m以上,上部宜高出过滤管上端8m以上。
但供生活饮用水的管井,第一含水层距地表过近时,不受此限。
二、非均质含水层或多层含水层中两层相近,且颗粒组成有差异,无法满足本条第一款规定时,可根据具体情况,按下列规定处理:1、含水层颗粒组成差异不大时,则可按本条一的规定,全部填入根据细颗粒含水层确定的砾石。
2、含水层颗粒组成差异较大,需要分层填砾时,不论细颗粒含水层在上还是在下,均应尽量使细颗粒含水层的砾石位置,下部低于细颗粒含水层2m以上,上部高出细颗粒含水层8m以上。
第2.3.15条骨架过滤器的孔眼尺寸,一般根据孔的形状及含水层颗粒组成,按下列规定确定:圆孔直径t=(3~4)d20(2.3.15-1)条孔宽度t=(1.5~2)d20(2.3.15-2)条孔长度L=(8~10)t (2.3.15-3)注:如根据上式计算,所得t值较大时,可适当减小,一般圆孔直径不大于21mm,条孔宽度不大于10mm。
第2.3.16条管井的封闭,按下列规定设计:一、井管外上部的封闭,一般用优质粘土球或水泥浆封闭,厚度不得小于5m;二、水质不良的含水层,松散层用粘土球封闭,基岩用水泥浆封闭,封闭位置,一般超过拟封闭层上、下各5m;三、管井揭露多层含水层,需要分层开采时,对非开采含水层,可视其岩性及水头,选用粘土球或水泥浆封闭。
第2.3.17条松散层中管井的测水管,可按下列规定设计:一、测水管的内径一般为38~50mm;二、下部的进水部分长度为2~3m;三、测水管宜紧靠井壁。
第四节井管设计第2.4.1条供水管井的管材,应根据井水用途、地下水水质、管材强度及技术经济等因素选定。
第2.4.2条在地下水具有强侵蚀性的地区建井,设计井管时,应采取下列措施:一、选用耐腐蚀的管材,对抗腐蚀性差的管材应采取防腐措施;二、条件可能时,采用不缠丝的过滤管;三、缠丝采用不锈钢丝、铜丝或玻璃纤维增强聚乙烯滤水丝。
第2.4.3条常用井管的管材质量宜满足下列要求:一、钢管:1、无缝钢管:弯曲度不得超过1.5mm/m,外径公差+1.25%-1.5%,壁厚公差+12.5%-15%。
钢管两端应切成直角,并清除毛刺。
钢管内外表面不得有裂缝、折叠、轧折、离层、发纹和结疤缺陷存在。
2、焊接钢管:参照无缝钢管的质量要求。
3、钢管壁厚不得小于8mm。
二、铸铁管:弯曲度不得大于表 2.4.3的规定。
铸铁管的弯曲度表中L代表管的有效长度的米数。
管体壁厚负偏差为(1+0.05T)mm。
T为标准壁厚(mm)。
长度偏差为-20mm。
管内外表面不允许有冷隔、裂缝、错位等妨碍使用的明显缺陷。
凡是使壁厚减薄的各种局部缺陷,其深度不得超过(2+0.05T)mm。
管端面应与轴线相垂直。
三、钢筋混凝土管:弯曲度不得超过3mm/m,外径公差不超过±5mm,壁厚偏差不得超过±2mm。
内壁应光滑,管身无裂纹、缺损及暗伤,钢筋不得外露。
管两端应切成直角,并清除毛刺。
第2.4.4条缠丝过滤管的骨架为穿孔管时,其穿孔形状、尺寸和排列方式应根据管材强度和加工工艺等因素确定。
第2.4.5条缠丝过滤管的骨架为穿孔管时,其穿孔孔隙率,应根据管材强度、受力条件和设计出水量确定,一般为15~30%。
第2.4.6条缠丝过滤管必须有纵向垫筋。
垫筋高度一般为6~8mm,其间距以保证缠丝距管壁2~4mm为准。
垫筋两端应有挡箍。
第2.4.7条缠丝应采用无毒、耐腐蚀、抗拉强度大、膨胀系数小的线材,断面形状以梯形或三角形为宜。
第2.4.8条缠丝不得松动。
缠丝间距偏差应小于设计丝距±20%。
第2.4.9条钢筋骨架缠丝过滤管,应根据材料强度和受力条件设计。
第2.4.10条井管应采取丝扣连接或焊接。
焊接井管的上下端,应经机械找平,下端面应有45°坡口。
第三章管井施工第一节钻进第3.1.1条钻进方法的选择,应综合考虑地层岩性、井身结构、钻进工艺等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