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井设计涌水量计算
基坑总涌水量计算公式汇总
一、基坑总涌水量计算按井管(筒)是否穿透整个含水层分为完整井和非完整井。
按井深分为浅井、 中深井和深井。
当水井开凿在承压含水层中,而承压水头又高于地面时称承压井或自流井。
(一 )、均质含水层潜水完整井基坑涌水量计算: 1、基坑远离水源时:Q 1.366K(2HS)S如图 1(a )lg(1R )r 0图 1符号 意义单位k 土的渗透系数 m/d H 潜水含水层厚度 m S 基坑水位降深 m R 降水影响半径 m γ0 基坑等效半径 mQ基坑总涌水量3m/d注: (1) 、降水影响半径宜根据试验确定,当基坑安全等级为二、三级时, 当为潜水含水层时:R 2S kH当为承压水时:R 10S k(2) 、基坑等效半径当基坑为圆形时就是基坑半径,当基坑为矩形时如下计算: γ 0=0.29(a+b) 当基坑为不规则形状时:r 0A2、基坑近河岸:Q 1.366k(2H S)Slg2br0如图 1( b)符号意义单位b基坑中心到河岸的距离m Q基坑总涌水量3m/d(二 )、均质含水层潜水非完整井基坑涌水量计算:1、基坑远离地面水源:Q 1.366k H 2h m2H hlg(1R)h m l lg(1 0.2(h m)hm )2r0l r0图 2符号意义单位h(H+h)/2mml过滤器长度mR降水影响半径γ0基坑等效半径S基坑水位降深Q基坑总涌水量3m/d如图 2( a)2、基坑近河岸: (含水层厚度不大时)Q 1.366ks[l sl2]b>M/2如图 2( b )lg2blg 0.66l0.25 llgM 2b r 0r 0M0.14l 2式中: b 为基坑中心至河岸的距离,M 为过滤器向下至不透水土层的深度符号 意义单位M 见表格上说明 mQ基坑总涌水量3m/d(三 )、均质含水层承压水完整井基坑涌水量计算: 1、基坑远离水源时:Q 2.73kMSRlg(1)如图 3-a图 3符号 意义单位M 承压水厚度 m S 基坑水位降深 m k 土的渗透系数 m/d R 降水影响半径 m γ 0 基坑等效半径 mQ基坑总涌水量3m/d2、基坑近河岸 :MSQ 2.73k如图 3-blg(2b)b<0.5γ 0r 0b 为基坑中心至河岸的距离符号 意义 单位b见表上说明 mQ 基坑总涌水量3m/d(四)、均质含水层承压水非完整井基坑涌水量计算MSQ 2.73kR ) M l 如图 4lg(1lg(1 0.2 M)r 0 lr 0图 4符号意义单位l 过滤器长度 mM 承压水厚度 S 基坑水位降深R 降水影响半径 γ 0基坑等效半径Q基坑总涌水量m3/d(五)、均质含水层承压-潜水非完整井基坑涌水量计算(2H M )M h2Q 1.366k如图 5R)lg(1r0图 5符号意义单位R降水影响半径mM承压水厚度Hhγ 0基坑等效半径Q基坑总涌水量m3/d。
竖井涌水量计算的经验公式法
竖井涌水量计算的经验公式法竖井涌水量计算的经验公式法[导读]本文详细介绍了竖井涌水量计算的经验公式法。
若在竖井位置及其附近有三个或三个以上降深的稳定流抽水试验资料,可用本方法计算竖井涌水量。
一、计算步骤(一)根据抽水试验资料,作涌水量(Q)与降深(S)的关系吗线,即Q=f(s)曲线;(二)根据抽水试验资料,用图解法、差分法或曲度法判断涌水量曲线方程类型,并找出相应的涌水量方程式;(三)根据相应的方程式计算与设计竖井水位降深相同时的钻孔涌水量Qi;(四)根据钻孔涌水量Qi换算成为竖井涌水量。
二、计算方法(一)绘制Q=f(s)曲线根据钻孔抽水试验资料,绘制Q=f(s)曲线。
(二)涌水量曲线方程类型的判断1、图解法根据已绘出的Q= f(s)曲线如为非直线型应进行单位水位降深、双对数或单对数变换。
根据Q= f(s)或经过变换后的直线图形形式即可判定涌水量曲线方程类型。
若Q= f(s),在Q,s直角座标中是直线关系,则涌水量曲线方程为直线型,见表1-2中图(1),即Q=qs;若S0= f(Q)在S,Q直角座标中是直线关系,则涌水量曲线方程为抛物线型,见表1-2中图(2)及图(3);即S=aQ+bQ2,亦即S=a+bQ;若lgQ=f(lgS)在lgQ,lgS直角座标中是直线关系,则涌水量曲线方程为指数型,见表1-2中图(4)及图(5),即Q= ,亦即;若Q=f(lgS)在Q,lgS直角座标中是直线关系,则涌水量曲线方程为对数型,见表1-2中图(6)及图(7),即Q=a+blgS。
2、差分法一般凡属直线方程或直线化的抛物线方程S=a+bQ 、指数方程、对数方程Q=a+blgS的一阶差分虽为常数,但不相等。
在这种情况下,可根据曲线拟台差的大小来判断接近那种涌水量方程。
选取拟合误差最小的曲线相对应的涌水量方程式,作为竖井涌水量计算的方程式。
表1 Q=r(s)曲线方程式及其适用条件(一)涌水量方程式涌水量曲线改变后的涌水量方程式改变后的涌水量曲线Q=qS(1)S=aQ+bQ2(2)方程两边除QS=a+bQ(3)Q=(4)方程两边取对数(5)Q=a+blgS(6)仍用原式Q=a+blgS(7)表2 Q=r(s)曲线方程式及其适用条件(二)计算公式符号说明Qi=Si Q—涌水量,m3/d;H—潜水含水层厚度,m;S—水位降低值,m;Sn—抽水试验中最大水位降低值,m;Qn—相应于水位降低Sn时的抽水孔涌水量,m3/d·m;q—抽水孔的单位涌水是,m3/d;a、b、q0、m—决定于抽水试验的经验系数;S0—单位水位降落,m;Si—相应于竖井的设计水位降低值,m;Qi—相应于水位降低Si时的抽水孔涌水量,m3/d;S1、S2—抽水试验中,第一、第二次水位降低值,m;Q1、Q2—相应于水位降低S1、S2时的抽水机涌水量,m3/dQ1=a+blgSiA=Q1-blgSi一阶差分误差的大小可用曲线拟合误差(c)来表示:式中、,——一阶差发,足标为差分的顺序号。
管井设计涌水量计算之欧阳引擎创编
中国煤炭科工集团南京设计研究院欧阳引擎(2021.01.01)管井设计及出水量计算稳定流完整井吴成泽2012-12-1水文地质参数索引a :含水层厚度,单位米(m);Dg:过滤管外径(m);h :井中的水深,单位米(m);H:无压含水层厚度或承压含水层的水头高度或厚度,单位米(m);K:渗透系数,表示含水层的渗透性质,在达西公式中,水力坡度i=1时的渗透速度(表示地下水的运动状态、粘滞系数、含水层颗粒大小、形状、排列);单位米/天(m/d);L:过滤管有效进水长度(m),宜按过滤管长度的85%计算;N:过滤管进水面层有效孔隙数,宜按过滤管面层孔隙率的50%计算;qn:单位出水量(m3/(d.m));主要针对潜水及承压水稳定流完整井的理论及经验公式展开论述,并介绍了井群在不同地质条件下的布置及计算遵循的原则,最后介绍了洗井及单井出水量校核。
最后利用4个Excel文件概括理论及经验公式,可代入抽水试验值分别计算管井单井出Qg:过滤管的进水能力(m3/s);Q:管井出水量,单位m3/d;Q1、Q2:抽水井稳定流出水量,单位m3/d;Qn:单井实测最大出水量,单位m3/d;r1、r2:抽水井至观测孔距离,单位米(m);r:管井或抽水井的半径,单位米(m);R:影响半径,裘布衣公式中以抽水井为轴心的圆柱状含水层的半径(不以井的出水量、水位下降值的大小改变),表示井的补给能力;单位米(m);S1、S2:观测孔内水位降深,单位米(m);S1‘、S2’‘:观测孔内水位降深,单位米(m);S:水位降深,单位米(m);Sn:相应Qn时的最大水位降深,单位米(m);T:导水系数,T=KM,单位m2/d;Vg:允许过滤管进水流速,单位m/s,不得大于0.03m/s;Vj:允许井壁进水流速,单位m/s;目录1 施工图设计前应掌握的资料42水文地质参数的计算42.1 影响半径的计算42.1.1潜水及承压水利用抽水试验算出的影响半径42.1.2资料不足时可采用经验公式42.1.3 当无资料时根据经验值估算42.2渗透系数的计算62.2.1利用稳定流抽水试验资料计算渗透系数62.2.2当无抽水试验资料时可根据下表估测63 管井的出水量计算73.1理论公式73.1.1适用于完整井潜水含水层73.1.1适用于完整井承压水含水层73.2经验公式74 井群布置及出水量计算85 洗井及出水量设计复核95.1 洗井95.2出水量设计及复核9参考文献9附件1 潜水稳定流理论公式计算出水量10附件2 潜水稳定流经验公式计算出水量10附件3 承压水稳定流理论公式计算出水量10附件4 承压水稳定流经验公式计算出水量10管井设计及出水量计算管井是一种地下水供水水源的取水构筑物,管井有井室、井壁管、过滤器、沉淀管等组成。
基坑总涌水量计算公式汇总
一、基坑总涌水量计算按井管(筒)是否穿透整个含水层分为完整井和非完整井。
按井深分为浅井、中深井和深井。
当水井开凿在承压含水层中,而承压水头又高于地面时称承压井或自流井。
(一)、均质含水层潜水完整井基坑涌水量计算:1、基坑远离水源时:如图1(a )图1符号 意义 单位 k 土的渗透系数 m/d H潜水含水层厚度 m S基坑水位降深 m R降水影响半径 m γ0基坑等效半径 m Q 基坑总涌水量 m 3/d注:(1)、降水影响半径宜根据试验确定,当基坑安全等级为二、三级时,当为潜水含水层时: 当为承压水时: (2)、基坑等效半径当基坑为圆形时就是基坑半径,当基坑为矩形时如下计算:γ0=0.29(a+b)当基坑为不规则形状时:)1lg()2(366.10r R S S H K Q +-=kHS R 2=kS R 10=πA r =02、基坑近河岸:符号意义单位b 基坑中心到河岸的距离mQ 基坑总涌水量m3/d(二)、均质含水层潜水非完整井基坑涌水量计算:1、基坑远离地面水源:如图2(a)符号意义单位hm(H+h)/2 ml过滤器长度mR 降水影响半径γ基坑等效半径S 基坑水位降深Q 基坑总涌水量m3/d2lg)2(366.1rbSSHkQ-=)2.01lg()1lg(366.122rhllhrRhHkQmmm+-++-=)2(hHhm+=2、基坑近河岸:(含水层厚度不大时)b>M/2 如图2(b ) 式中:b为基坑中心至河岸的距离,M 为过滤器向下至不透水土层的深度 符号 意义 单位 M见表格上说明 m Q 基坑总涌水量 m 3/d1、基坑远离水源时:如图3-a符号意义 单位 M承压水厚度 m S基坑水位降深 m k土的渗透系数 m/d R降水影响半径 m γ0基坑等效半径 m Q基坑总涌水量 m 3/d]14.0lg 25.066.0lg 2lg [366.122200lM b M l r l l r b s l ks Q -+++=)1lg(73.20r R MS k Q +=2、基坑近河岸:b<0.5γ0 如图3-b b 为基坑中心至河岸的距离 符号意义 单位 b见表上说明 m Q 基坑总涌水量 m 3/d(四)、均质含水层承压水非完整井基坑涌水量计算 如图4符号意义 单位 l过滤器长度 m M承压水厚度 S基坑水位降深 R降水影响半径 γ0基坑等效半径 Q基坑总涌水量 m3/d)2lg(73.20r b MS k Q =)2.01lg()1lg(73.200r M l l M r R MS k Q +-++=(五)、均质含水层承压-潜水非完整井基坑涌水量计算如图5图5符号意义单位R 降水影响半径m M 承压水厚度Hhγ基坑等效半径Q 基坑总涌水量m3/d)1lg()2(366.12rRhMMHkQ+--=。
涌水量计算公式
涌水量计算公式Q=#DIV/0! 1.366K*(2H-S)*S/log(1+R/r)对潜水含水层按下式计算R=02*S*SQRT(K*H)对承压含水层按下式计算R=010*S*SQRT(K)r=00.29*(a+b)r=0SQRT(A/3.1415926)Q=#DIV/0! 1.366k*(2H-S)*S/log(2b/r)Q=#DIV/0!1.366k*(2H-S)*S/log(2(b 1+b 2)*COS(3.1416*(b1-b2)/2/(b1+b2))/3.1416r)Q=#NUM! 1.366k*(2H-S)*S/(2log(r+R)-log(r*(2b+r)))Q=#DIV/0! 1.366k*(H2-h m 2)/(log(1+R/r)+(h m -l)*log(1+0.2*h m /r)/l)2、均质含水层潜水非完整井基坑涌水量计算(1)当基坑远离地面水源一、基坑涌水量计算(2)基坑靠近河岸时(3)基坑位于两地表水体之间或位于补给区与排泄区之间时(4)当基坑靠近隔水边界时当基坑非圆形时,矩形基坑等效半径按下式计算当基坑非圆形时,不规则形状基坑等效半径按下式计算(1)基坑远离地面水源时1、均质含水层潜水完整井基坑涌水量计算Q=#DIV/0!1.366ks*((l+s)/log(2b/r)+l/(log(0.66l/r)+0.25l/M*log(b2/(M2-0.14l2)))Q=#DIV/0! 1.366ks*((l+s)/log(2b/r)+l/(log(0.66l/r)-0.22arsh(0.44l/b))Q=#DIV/0!1.366ks*((l+s)/log(2b/r)+l/(log(0.66l/r)-0.11*l/b))Q=#DIV/0! 2.73k*MS/LOG(1+R/r)Q=#DIV/0! 2.73k*MS/LOG(2b/r)Q=#DIV/0! 2.73k*(2H-S)*S/log(2(b 1+b 2)*COS(3.1416*(b 1+b 2)/2/(b 1+b 2))/3.142r)Q=#DIV/0! 2.73k*MS/(LOG(1+R/r)+(M-l)/l*log(1+0.2*M/r))Q=#DIV/0! 1.366k*((2H-M)*M-h2)/log(1+R/r)q=0120πrlk^(1/3)降水3、均质含水层承压水完整井基坑涌水量计算(1)基坑远离地面水源(2)基坑靠近河岸(3)基坑位于两地表水体之间或位于补给区与排泄区之间时(2)当基坑靠近河岸,含水层厚度不大时(3)当基坑靠近河岸,含水层厚度很大时4、均质含水层承压水非完整井基坑涌水量计算5、均质含水层承压水非完整井基坑涌水量计算n=#DIV/0! 1.1*Q/qK H S R ra bAk H S r bk H S r b1b2k H S r R bk H h m r R l hk b h r s l Mk b h r s larsh (0.44l/b)#DIV/0!k M S R rk M S b rk H S r b1b2 k M S R r l k M H h R rQ q r l k公式中参数Q------基坑涌水量K------土壤的渗透系数H------潜水含水层厚度S------基坑水位降深R------降水影响半径k------土的渗透系数r------基坑等效半径a、b------基坑的长、短边A---------基坑面积(b<="" p="">M---------由含水层底板到滤头有效工作部分中点的长度(b>M/2)(b<l)< p="">(b>l)M--------承压含水层厚度b<0.5rq-------单井出水量r-------过滤器半径(m)k-------含水层的渗透系数(m/d)</l)<>。
管井设计涌水量计算
管井设计涌水量计算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乐享管井设计涌水量计算经营教育乐享2012-12-1水文地质参数索引a :含水层厚度,单位米(m);D g :过滤管外径(m);h :井中的水深,单位米(m);H :无压含水层厚度或承压含水层的水头高度或厚度,单位米(m);K :渗透系数,表示含水层的渗透性质,在达西公式中,水力坡度i=1时的渗透速度(表示地下水的运动状态、粘滞系数、含水层颗粒大小、形状、排列);单位米/天(m/d);L :过滤管有效进水长度(m),宜按过滤管长度的85%计算;N :过滤管进水面层有效孔隙数,宜按过滤管面层孔隙率的50%计算;q n :单位出水量(m3/());Q g :过滤管的进水能力(m3/s);Q :管井出水量,单位m3/d;Q1、Q2:抽水井稳定流出水量,单位m3/d;Q n :单井实测最大出水量,单位m3/d;r1、r2:抽水井至观测孔距离,单位米(m);r :管井或抽水井的半径,单位米(m);主要针对潜水及承压水稳定流完整井的理论及经验公式展开论述,并介绍了井群在不同地质条件下的布置及计算遵循的原则,最后介绍了洗井及单井出水量校核。
最后利用4个Excel文件概括理论及经验公式,可代入抽水试验值R :影响半径,裘布衣公式中以抽水井为轴心的圆柱状含水层的半径(不以井的出水量、水位下降值的大小改变),表示井的补给能力;单位米(m);S1、S2:观测孔内水位降深,单位米(m);S1‘、S2’‘:观测孔内水位降深,单位米(m);S :水位降深,单位米(m);S n:相应Q n时的最大水位降深,单位米(m);T :导水系数,T=KM,单位m2/d;V g:允许过滤管进水流速,单位m/s,不得大于s;V j:允许井壁进水流速,单位m/s;目录管井设计及出水量计算管井是一种地下水供水水源的取水构筑物,管井有井室、井壁管、过滤器、沉淀管等组成。
管井设计涌水量计算
中国煤炭科工集团南京设计研究院管井设计及出水量计算稳定流完整井吴成泽2012-12-1主要针对潜水及承压水稳定流完整井的理论及经验公式展开论述,并介绍了井群在不同地质条件下的布置及计算遵循的原则,最后介绍了洗井及单井出水量校核。
最后利用4个Excel文件概括理论及经验公式,可代入抽水试验值分别计算管井单井出水量。
水文地质参数索引a :含水层厚度,单位米(m);D g :过滤管外径(m);h :井中的水深,单位米(m);H :无压含水层厚度或承压含水层的水头高度或厚度,单位米(m);K :渗透系数,表示含水层的渗透性质,在达西公式中,水力坡度i=1时的渗透速度(表示地下水的运动状态、粘滞系数、含水层颗粒大小、形状、排列);单位米/天(m/d);L :过滤管有效进水长度(m),宜按过滤管长度的85%计算;N :过滤管进水面层有效孔隙数,宜按过滤管面层孔隙率的50%计算;q n :单位出水量(m3/(d.m));Q g :过滤管的进水能力(m3/s);Q :管井出水量,单位m3/d;Q1、Q2:抽水井稳定流出水量,单位m3/d;Q n :单井实测最大出水量,单位m3/d;r1、r2:抽水井至观测孔距离,单位米(m);r :管井或抽水井的半径,单位米(m);R :影响半径,裘布衣公式中以抽水井为轴心的圆柱状含水层的半径(不以井的出水量、水位下降值的大小改变),表示井的补给能力;单位米(m);S1、S2:观测孔内水位降深,单位米(m);S1‘、S2’‘:观测孔内水位降深,单位米(m);S :水位降深,单位米(m);S n:相应Q n时的最大水位降深,单位米(m);T :导水系数,T=KM,单位m2/d;V g:允许过滤管进水流速,单位m/s,不得大于0.03m/s;V j:允许井壁进水流速,单位m/s;目录1 施工图设计前应掌握的资料 (4)2水文地质参数的计算 (4)2.1 影响半径的计算 (4)2.1.1潜水及承压水利用抽水试验算出的影响半径 (4)2.1.2资料不足时可采用经验公式 (5)2.1.3 当无资料时根据经验值估算 (5)2.2渗透系数的计算 (6)2.2.1利用稳定流抽水试验资料计算渗透系数 (6)2.2.2当无抽水试验资料时可根据下表估测 (7)3 管井的出水量计算 (8)3.1理论公式 (8)3.1.1适用于完整井潜水含水层 (8)3.1.1适用于完整井承压水含水层 (8)3.2经验公式 (9)4 井群布置及出水量计算 (10)5 洗井及出水量设计复核 (11)5.1 洗井 (11)5.2出水量设计及复核 (11)参考文献 (12)附件1 潜水稳定流理论公式计算出水量 (12)附件2 潜水稳定流经验公式计算出水量 (12)附件3 承压水稳定流理论公式计算出水量 (12)附件4 承压水稳定流经验公式计算出水量 (12)管井设计及出水量计算管井是一种地下水供水水源的取水构筑物,管井有井室、井壁管、过滤器、沉淀管等组成。
竖井涌水量计算的经验公式法
竖井涌水量计算的经验公式法[导读]本文详细介绍了竖井涌水量计算的经验公式法。
若在竖井位置及其附近有三个或三个以上降深的稳定流抽水试验资料,可用本方法计算竖井涌水量。
一、计算步骤(一)根据抽水试验资料,作涌水量(Q)与降深(S)的关系吗线,即Q=f(s)曲线;(二)根据抽水试验资料,用图解法、差分法或曲度法判断涌水量曲线方程类型,并找出相应的涌水量方程式;(三)根据相应的方程式计算与设计竖井水位降深相同时的钻孔涌水量Qi;(四)根据钻孔涌水量Qi换算成为竖井涌水量。
二、计算方法(一)绘制Q=f(s)曲线根据钻孔抽水试验资料,绘制Q=f(s)曲线。
(二)涌水量曲线方程类型的判断1、图解法根据已绘出的Q= f(s)曲线如为非直线型应进行单位水位降深、双对数或单对数变换。
根据Q= f(s)或经过变换后的直线图形形式即可判定涌水量曲线方程类型。
若Q= f(s),在Q,s直角座标中是直线关系,则涌水量曲线方程为直线型,见表1-2中图(1),即Q=qs;若S0= f(Q)在S0,Q直角座标中是直线关系,则涌水量曲线方程为抛物线型,见表1-2中图(2)及图(3);即S=aQ+bQ2,亦即S0=a+bQ;若lgQ=f(lgS)在lgQ,lgS直角座标中是直线关系,则涌水量曲线方程为指数型,见表1-2中图(4)及图(5),即Q= ,亦即;若Q=f(lgS)在Q,lgS直角座标中是直线关系,则涌水量曲线方程为对数型,见表1-2中图(6)及图(7),即Q=a+blgS。
2、差分法一般凡属直线方程或直线化的抛物线方程S0=a+bQ、指数方程、对数方程Q=a+blgS 的一阶差分虽为常数,但不相等。
在这种情况下,可根据曲线拟台差的大小来判断接近那种涌水量方程。
选取拟合误差最小的曲线相对应的涌水量方程式,作为竖井涌水量计算的方程式。
表1 Q=r(s)曲线方程式及其适用条件(一)表2 Q=r(s)曲线方程式及其适用条件(二)一阶差分误差的大小可用曲线拟合误差(c)来表示:式中、,——一阶差发,足标为差分的顺序号。
基坑总涌水量计算公式汇总
基坑总涌水量计算公式汇总基坑总涌水量计算在计算基坑总涌水量时,需要根据井管是否穿透整个含水层和井的深度进行分类。
完整井和非完整井是按照井管是否穿透整个含水层来划分的,浅井、中深井和深井则是按照井的深度来划分的。
当水井开凿在承压含水层中,而承压水头又高于地面时,称为承压井或自流井。
1.均质含水层潜水完整井基坑涌水量计算在远离水源的情况下,基坑总涌水量的计算公式为:Q = (2H-S)S/1.366KR其中,H是潜水含水层的厚度,S是基坑水位降深,R是降水影响半径,K是土的渗透系数,γ是基坑等效半径,Q是基坑总涌水量。
需要注意的是,降水影响半径宜根据试验确定。
当基坑安全等级为二、三级时,当为潜水含水层时,R=2SkH;当为承压水时,R=10Sk。
基坑等效半径当基坑为圆形时就是基坑半径,当基坑为矩形时,γ=0.29(a+b)。
当基坑为不规则形状时,r=A/π。
2.均质含水层潜水非完整井基坑涌水量计算在基坑远离地面水源的情况下,基坑总涌水量的计算公式为:Q = (2H2-h)m/1.366klg(1+r/l) + mRh/1.366klg(1+2l/r)其中,h=(H+h)/2,m是过滤器长度,R是降水影响半径,k是土的渗透系数,γ是基坑等效半径,Q是基坑总涌水量。
需要注意的是,当含水层厚度不大时,基坑近河岸的计算公式为:Q = l+slQ/1.366k[1+22b/66lglg+0.25lg(2r/M-0.14l)],其中b 为基坑中心至河岸的距离,M为过滤器向下至不透水土层的深度。
3.均质含水层承压水完整井基坑涌水量计算在基坑远离水源的情况下,基坑总涌水量的计算公式为:Q = MS/2.73kRlg(1+r/l)其中,M是承压水厚度,S是基坑水位降深,K是土的渗透系数,R是降水影响半径,γ是基坑等效半径,Q是基坑总涌水量。
需要注意的是,基坑近河岸的计算公式为:Q =MS/2.73klg(2b/γ)<0.5,其中b为基坑中心至河岸的距离。
管井单井出水量计算公式
管井单井出水量计算公式管井的单井出水量是指单位时间内从井底流出的水量,是评价管井水源供应能力的重要指标。
准确计算单井出水量对于合理规划和管理供水系统具有重大意义。
管井单井出水量的计算公式基于流体力学和水力学原理,通常将其分为压力井和自流井两种情况进行计算。
首先,我们来看压力井的计算公式。
压力井是通过人工或机械方式将水压送至地面的井,其出水量主要受到地下水位、管道直径、地下水渗透性和压力等因素的影响。
压力井的单井出水量(Q)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Q = K × A × H其中,K为井的渗透系数,反映了地下水对井的渗透性能。
A为管道的截面积,取决于管道直径。
H为饱和压力水位与井底水位之差,即井底水位与地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接下来,我们来看自流井的计算公式。
自流井是地下水位高于地面的自然流出的井,其出水量受到地下水位、井孔半径、地下水渗透性和井孔有效截面积等因素的影响。
自流井的单井出水量(Q)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Q = K × π × r²其中,K为井的渗透系数,反映了地下水对井的渗透性能。
π为圆周率,约等于3.14159。
r为井孔的半径,是井孔含水层的有效半径。
在实际应用中,为了更加准确地计算单井出水量,还需要考虑井的渗透性改善系数、水位变动系数等修正因素。
这些修正因素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的修正和调整,以保证计算结果更加精确可靠。
通过计算单井出水量,我们可以对供水系统的水源供应能力进行合理评估,以便为合理规划、设计和管理提供依据。
同时,可以根据不同的出水量需求,调整井底水位、管道直径等参数,以优化供水系统的运行效率和水资源利用率。
综上所述,管井单井出水量的计算公式是基于流体力学和水力学原理得出的,通过对压力井和自流井进行不同的计算方式,可以得到准确的出水量结果。
合理计算单井出水量对于供水系统的规划和管理至关重要,我们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并进行相应的修正和调整,以获得更加精确和可靠的计算结果。
02_管井降水计算(潜水完整井+潜水非完整井)
按井管(筒)是否穿透整个含水层分为完整如图1(a)基坑41基坑b 基坑c基坑dk 土的渗透系数m/d 1H 潜水含水层厚度m 19S 基坑水位降深m 9R 降水影响半径m 150γ0基坑等效半径m 6.09Q 基坑总涌水量m 3/d253.0783#DIV/0!#DIV/0!#DIV/0!注:(1)、降水影响半径宜根据试验确定,当基坑安全等级为二、三级时,如图1(b)条件:b<0.5R;b为基坑中心到河岸的距离基坑a 基坑b 基坑c 基坑db m 25Qm 3/d389.9217#DIV/0!#DIV/0!#DIV/0!如图2(a)基坑a基坑b 基坑c基坑dh mm 18单位意义符号符号符号意义意义基坑中心到河岸的距离基坑总涌水量(二)、均质含水层潜水非完整井基坑涌水量计算:1、基坑远离地面水源:数据单位(2)、基坑等效半径当基坑为圆形时就是基坑半径,当基坑为矩形时如下计算:γ0=0.29(a+b)当基坑为不规则形状时:2、基坑近河岸:数据一、基坑总涌水量计算(一)、均质含水层潜水完整井基坑涌水量计算:1、基坑远离水源时:数据当为潜水含水层时:当为承压水时:单位)2.01lg()1lg(366.10022r h l l h r Rh H kQ m m m+-++-=)1lg()2(366.10r RSS H KQ +-=kH S R 2=kS R 10=πA r =0)2(hH h m +=02lg )2(366.1r b SS H kQ -=l过滤器长度m2.5R 150γ0 6.09S9参数1H 2-h m 23700参数2lg(1+R/γ0) 1.408758#DIV/0!#DIV/0!#DIV/0!参数3(h m -l)/l 6.2#DIV/0!#DIV/0!#DIV/0!参数4lg(1+0.2×h m /γ0)0.201706#DIV/0!#DIV/0!#DIV/0!Q基坑总涌水量m 3/d13.91324#DIV/0!#DIV/0!#DIV/0!b>M/2基坑a 基坑b 基坑c 基坑dM 见表格上说明m 参数1(l+S)/lg(2b/γ0)12.5772#DIV/0!#DIV/0!#DIV/0!参数2lg(0.66l/γ0)-0.56713#DIV/0!#DIV/0!#DIV/0!参数30.25l/M#DIV/0!#DIV/0!#DIV/0!#DIV/0!参数4lg(b 2/(M 2-0.14l2))#NUM!#DIV/0!#DIV/0!#DIV/0!Q基坑总涌水量m 3/d#DIV/0!#DIV/0!#DIV/0!#DIV/0!单位如图2(b)式中:b为基坑中心至河岸的距离,M为过滤器向下至不透水土层的深度数据符号意义2、基坑近河岸:(含水层厚度不大时)]14.0lg 25.066.0lg 2lg [366.122200l M b M l r l lr b s l ks Q -+++=水层分为完整井和非完整井。
02_管井降水计算(潜水完整井+潜水非完整井)
按井管(筒)是否穿透整个含水层分为完整如图1(a)基坑41基坑b 基坑c基坑dk 土的渗透系数m/d 1H 潜水含水层厚度m 19S 基坑水位降深m 9R 降水影响半径m 150γ0基坑等效半径m 6.09Q 基坑总涌水量m 3/d253.0783#DIV/0!#DIV/0!#DIV/0!注:(1)、降水影响半径宜根据试验确定,当基坑安全等级为二、三级时,如图1(b)条件:b<0.5R;b为基坑中心到河岸的距离基坑a 基坑b 基坑c 基坑db m 25Qm 3/d389.9217#DIV/0!#DIV/0!#DIV/0!如图2(a)基坑a基坑b 基坑c基坑dh mm 18单位意义符号符号符号意义意义基坑中心到河岸的距离基坑总涌水量(二)、均质含水层潜水非完整井基坑涌水量计算:1、基坑远离地面水源:数据单位(2)、基坑等效半径当基坑为圆形时就是基坑半径,当基坑为矩形时如下计算:γ0=0.29(a+b)当基坑为不规则形状时:2、基坑近河岸:数据一、基坑总涌水量计算(一)、均质含水层潜水完整井基坑涌水量计算:1、基坑远离水源时:数据当为潜水含水层时:当为承压水时:单位)2.01lg()1lg(366.10022r h l l h r Rh H kQ m m m+-++-=)1lg()2(366.10r RSS H KQ +-=kH S R 2=kS R 10=πA r =0)2(hH h m +=02lg )2(366.1r b SS H kQ -=l过滤器长度m2.5R 150γ0 6.09S9参数1H 2-h m 23700参数2lg(1+R/γ0) 1.408758#DIV/0!#DIV/0!#DIV/0!参数3(h m -l)/l 6.2#DIV/0!#DIV/0!#DIV/0!参数4lg(1+0.2×h m /γ0)0.201706#DIV/0!#DIV/0!#DIV/0!Q基坑总涌水量m 3/d13.91324#DIV/0!#DIV/0!#DIV/0!b>M/2基坑a 基坑b 基坑c 基坑dM 见表格上说明m 参数1(l+S)/lg(2b/γ0)12.5772#DIV/0!#DIV/0!#DIV/0!参数2lg(0.66l/γ0)-0.56713#DIV/0!#DIV/0!#DIV/0!参数30.25l/M#DIV/0!#DIV/0!#DIV/0!#DIV/0!参数4lg(b 2/(M 2-0.14l2))#NUM!#DIV/0!#DIV/0!#DIV/0!Q基坑总涌水量m 3/d#DIV/0!#DIV/0!#DIV/0!#DIV/0!单位如图2(b)式中:b为基坑中心至河岸的距离,M为过滤器向下至不透水土层的深度数据符号意义2、基坑近河岸:(含水层厚度不大时)]14.0lg 25.066.0lg 2lg [366.122200l M b M l r l lr b s l ks Q -+++=水层分为完整井和非完整井。
管井降水计算书
1、基坑总涌水量计算:根据基坑边界条件选用以下公式计算:Q=πk(2H-S d)S d/ln(1+R/r o)=π5(2×ln(1+=Q为基坑涌水量;k为渗透系数(m/d);H为含水层厚度(m);R为降水井影响半径(m);r0为基坑等效半径(m);S d为基坑水位降深(m);S d=(D-d w)+SD为基坑开挖深度(m);d w为地下静水位埋深(m);S为基坑中心处水位与基坑设计开挖面的距离(m);通过以上计算可得基坑总涌水量为。
2、降水井数量确定:单井出水量计算:q0=120πr s lk1/3降水井数量计算:n=q0q0为单井出水能力(m3/d);r s为过滤器半径(m);l为过滤器进水部分长度(m);k为含水层渗透系数(m/d)。
通过计算得井点管数量为4个。
3、过滤器长度计算群井抽水时,各井点单井过滤器进水长度按下式验算:y0>ly0=[k×(lgR0-lg(nr0n-1r w)/n]1/2l为过滤器进水长度;r0为基坑等效半径;r w为管井半径;H为潜水含水层厚度;R0为基坑等效半径与降水井影响半径之和;R0=R+r0R为降水井影响半径;通过以上计算,取过滤器长度为。
4、基坑中心水位降深计算:S1=H-(H2-q/(πk)×Σln(R/(2r0sin((2j-1)π/2n))))S1为基坑中心处地下水位降深;q=πk(2H-S w) S w /(ln(R/r w)+Σ(ln(R/(2r0 sin(jπ/n)))))q为按干扰井群计算的降水井单井流量(m3/d),按下式计算:S w= H1+s-d w +r o×i =+根据计算得S1= >= S d=,故该井点布置方案满足施工降水要求!。
煤矿井下涌水量计算的几种观测方法
煤矿井下涌水量计算的几种观测方法1、水桶法水桶法指的是,将涌出的水导入一定容积的量水桶(圆形或方形),用秒表测流满该量水桶所需的时间,然后按下式计算涌水量:Q= V/t式中Q——涌水量,m3/h(m3/min)V——量水桶的体积,m3t——水流满量水桶的时间,h(min)2、水位标定法水位标定法指的是利用水泵将水窝(或水仓)中的水位降低,然后停泵,测量回升到原来位置所需要的时间,然后按下式计算涌水量:Q=FH/t式中Q——涌水量,m3/h(m3/min)F——水窝(或水仓)的断面积,m2H——水位回升的高度,mt——水流满凉水桶的时间,h(min)3、水泵能力法水位能力法指的是维持水位不变时增加水泵的排水能力,按下式计算涌水量:Q=KNW+SH/t式中Q——涌水量,m3/h(m3/min)K——水泵的排水系数,%(当新水泵排清水时K=1,旧水泵排清水时K=0.8,排混水时K=0.9,旧水泵排混水时K=0.7,双台旧水泵排水时K=0.6)N——增加的水泵台数,台W——水泵的铭牌排水量,m3/h(m3/min)S——水仓(或水窝)水平截面积,m2H——水位上升的高度,mT——水位上升所需的时间,h(min)当H=0时,即水位不上升,则Q=KNW4、浮标法浮标法指的是利用木屑或纸屑作为浮标,测量水沟中水的流速,根据水沟断面计算涌水量。
按下式计算涌水量:Q=KVF式中Q——涌水量,m3/h(m3/min)F——断面面积,m2V=L/tt——从断面1到断面2的水流时间,h(min)L——从断面1到断面2的水距离,mK——断面系数,与水沟粗糙度、风流方向和大小有关:在一般情况下,水沟水深大于1.0吗,当水沟粗糙时,K=0.75—0.85;在水沟水沟平滑时,K=0.80—0.90。
此计算方法可用于巷道排水沟中水的测量;当涌水较大,淹没巷道水沟时,也可用来测量巷道流水中水量。
5、堰测法堰测法指的是在井下排水沟中设置测水堰板,使水流通过一定形状的堰口水流高度,然后计算涌水量。
管井降水计算书
管井降水计算书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1、基坑总涌水量计算:根据基坑边界条件选用以下公式计算:Q=πk(2H-S d)S d/ln(1+R/r o)=π5(2×ln(1+=Q为基坑涌水量;k为渗透系数(m/d);H为含水层厚度(m);R为降水井影响半径(m);r0为基坑等效半径(m);S d为基坑水位降深(m);S d=(D-d w)+SD为基坑开挖深度(m);d w为地下静水位埋深(m);S为基坑中心处水位与基坑设计开挖面的距离(m);通过以上计算可得基坑总涌水量为。
2、降水井数量确定:单井出水量计算:q0=120πr s lk1/3降水井数量计算:n=q0q0为单井出水能力(m3/d);r s为过滤器半径(m);l为过滤器进水部分长度(m);k为含水层渗透系数(m/d)。
通过计算得井点管数量为4个。
3、过滤器长度计算群井抽水时,各井点单井过滤器进水长度按下式验算:y0>ly0=[k×(lgR0-lg(nr0n-1r w)/n]1/2l为过滤器进水长度;r0为基坑等效半径;r w为管井半径;H为潜水含水层厚度;R0为基坑等效半径与降水井影响半径之和;R0=R+r0R为降水井影响半径;通过以上计算,取过滤器长度为。
4、基坑中心水位降深计算:S1=H-(H2-q/(πk)×Σln(R/(2r0sin((2j-1)π/2n))))S1为基坑中心处地下水位降深;q=πk(2H-S w) S w /(ln(R/r w)+Σ(ln(R/(2r0 sin(jπ/n)))))q为按干扰井群计算的降水井单井流量(m3/d),按下式计算:S w= H1+s-d w +r o×i =+根据计算得S1= >= S d=,故该井点布置方案满足施工降水要求!。
管井设计涌水量计算
乐享科技管井设计涌水量计算经营乐享集团2012-12-1水文地质参数索引a :含水层厚度,单位米(m);D g :过滤管外径(m);h :井中的水深,单位米(m);H :无压含水层厚度或承压含水层的水头高度或厚度,单位米(m);K :渗透系数,表示含水层的渗透性质,在达西公式中,水力坡度i=1时的渗透速度(表示地下水的运动状态、粘滞系数、含水层颗粒大小、形状、排列);单位米/天(m/d);L :过滤管有效进水长度(m),宜按过滤管长度的85%计算;主要针对潜水及承压水稳定流完整井的理论及经验公式展开论述,并介绍了井群在不同地质条件下的布置及计算遵循的原则,最后介绍了洗井及单井出水量校核。
最后利用4个Excel文件概括理论及经验公式,可代入抽水试验值分别计算管井单井出水量。
N :过滤管进水面层有效孔隙数,宜按过滤管面层孔隙率的50%计算;q n :单位出水量(m3/(d.m));Q g :过滤管的进水能力(m3/s);Q :管井出水量,单位m3/d;Q1、Q2:抽水井稳定流出水量,单位m3/d;Q n :单井实测最大出水量,单位m3/d;r1、r2:抽水井至观测孔距离,单位米(m);r :管井或抽水井的半径,单位米(m);R :影响半径,裘布衣公式中以抽水井为轴心的圆柱状含水层的半径(不以井的出水量、水位下降值的大小改变),表示井的补给能力;单位米(m);S1、S2:观测孔内水位降深,单位米(m);S1‘、S2’‘:观测孔内水位降深,单位米(m);S :水位降深,单位米(m);S n:相应Q n时的最大水位降深,单位米(m);T :导水系数,T=KM,单位m2/d;V g:允许过滤管进水流速,单位m/s,不得大于0.03m/s;V j:允许井壁进水流速,单位m/s;目录1 施工图设计前应掌握的资料 (3)2水文地质参数的计算 (4)2.1 影响半径的计算 (4)2.1.1潜水及承压水利用抽水试验算出的影响半径 (4)2.1.2资料不足时可采用经验公式 (4)2.1.3 当无资料时根据经验值估算 (4)2.2渗透系数的计算 (5)2.2.1利用稳定流抽水试验资料计算渗透系数 (5)2.2.2当无抽水试验资料时可根据下表估测 (6)3 管井的出水量计算 (6)3.1理论公式 (7)3.1.1适用于完整井潜水含水层 (7)3.1.1适用于完整井承压水含水层 (7)3.2经验公式 (7)4 井群布置及出水量计算 (8)5 洗井及出水量设计复核 (9)5.1 洗井 (9)5.2出水量设计及复核 (9)参考文献 (9)附件1 潜水稳定流理论公式计算出水量 (10)附件2 潜水稳定流经验公式计算出水量 (10)附件3 承压水稳定流理论公式计算出水量 (10)附件4 承压水稳定流经验公式计算出水量 (10)管井设计及出水量计算管井是一种地下水供水水源的取水构筑物,管井有井室、井壁管、过滤器、沉淀管等组成。
涌水量计算方法
涌水量计算方法:类比法;解析法;数值法;统计学方法
1.潜水完整井涌水量计算
潜水完整井是指井筒揭露了整个潜水含水层,并一直打到含水层隔水底板(图10-33)。
其涌水量计算
公式为:
式中Q——井筒涌水量,m3/d;
K——含水层渗透系数,m/d;
H——静止水位高度(对潜水完整井即潜水含水层厚度),m;
h——动水位至含水层底面的距离为动水位高度(h=H-s),m;
s——水位降低值,m;
R——地下水降落范围,即影响半径,m;
r——井筒半径,m。
2.自流水完整井涌水量计算
自流水完整井是指井筒揭露了整个承压水含水层,并一直打到含水层底板隔水层(图10-34)。
其涌水
量计算公式为:
式中M——自流水含水层厚度,m。
井筒涌水量计算公式中参数R 的确定
计算影响半径R的公式有理论公式和经验公式两种
理论公式为:
潜水
承压水
经验公式
潜水——承压水
自流水
水平巷道涌水量的预测方法
通常水平巷道在排水初期,统一的降落漏斗未形成之前,可用下列公式计算其用水量。
(1)潜水完整水平巷道涌水量计算公式
式中K——渗透系数,m/d
B——巷道长度,m。
自流水完整水平巷道涌水量计算公式
采区或采面涌水量计算
例如,某一采区在承压含水层之下开拓,其平面形状近似正方形(图10-39)。
由于在煤层开采过程中,水位降低到隔水
顶以下,所以涌水量计算公式为:
(计算影响半径的经验公式,K单位为m/d);M、H、K 可在勘探报告中查找到;h 值取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q2 ……
lgS1
lgS2 ……
,
lgQ1 lgQ2 ……
……
n
、
Qn
ST0
qn
lgSt lgQt
Sn
为提高计算的精度,经验公式中的系数可采用均衡误差法、最小二乘法计
算,但均需有 3 次以上的抽水试验资料。
4 井群布置及出水量计算
井群布置应根据取水地段的水文地质条件确定。 若傍河取水,则则沿河布置一排或双排的直线井群;要避开有冲刷危险 的河岸段,井离河岸保持一定的距离。
1 施工图设计前应掌握的资料
当水源方案选用设计时,可利用计算的或相似地区的水文地质参数对管井单 井理论出水量进行计算。
施工图设计前应进行水文地质勘察,包括水量和水质,施工图应达到 B 级精 度,设计前应校核水文地质条件及参数的准确性,在施工图设计时水文地质参数 应采用野外实验和地下水动态观测所取得的数据确定。
出水量的计算采用理论公式计算误差较大,有条件最好用生产试验资料 进行校核。
5 洗井及出水量设计复核
洗井
下管填砾后必须及时洗井。其中含沙量抽水试验孔(包括勘探开采井), 抽水开始后 30min,含沙量达到:粗砂层小于 5 万分之一;中、细砂层小于 2 万分之一(体积比),供水管井抽水稳定后,含砂量小于 2 百万分之一。
'
R :影响半径,裘布衣公式中以抽水井为轴心的圆柱状含水层的半 径(不以井的出水量、水位下降值的大小改变),表示井的补给 能力;单位米(m);
S1、S2:观测孔内水位降深,单位米(m); S1‘、S2’‘:观测孔内水位降深,单位米(m); S :水位降深,单位米(m); Sn :相应 Qn 时的最大水位降深,单位米(m); T :导水系数,T=KM,单位 m2/d; Vg :允许过滤管进水流速,单位 m/s,不得大于 s; Vj :允许井壁进水流速,单位 m/s;
水文地质参数索引
a :含水层厚度,单位米(m); Dg :过滤管外径(m); h :井中的水深,单位米(m); H :无压含水层厚度或承压含水层的水头高度或厚度,单位米(m); K :渗透系数,表示含水层的渗透性质,在达西公式中,水力坡度
i=1 时的渗透速度(表示地下水的运动状态、粘滞系数、含水 层颗粒大小、形状、排列);单位米/天(m/d); L :过滤管有效进水长度(m),宜按过滤管长度的 85%计算;
在远离河流地区,一般是沿垂直地下水流向方向布置单排或多排的直线 井群;若地下水丰富,也可成梅花形或扇形布置,当有古河床时,宜沿古河 床布置;
大厚度含水层或多层含水层,且地下水补给充足时,可分段或分层布置 取水井组;
岩浆岩类地区井群应根据其分布与裂隙发育程度布置且应布置在富水地 段。
井间距通常可按井影响半径的 2 倍计算,在个别情况下井群占地有限制 时,可按相互干扰使单井出水量减少 20%~30%进行计算。
2 水文地质参数的计算
!
影响半径的计算 潜水及承压水利用抽水试验算出的影响半径
(1)当有一个观测孔时,潜水影响半径采用: 承压水影响半径采用:
(2)当有 2 个观测孔时,潜水影响半径采用:
《
承压水影响半径采用公式:
资料不足时可采用经验公式
1)潜水库萨金公式: 2)承压水集哈尔特公式:
…
当无资料时根据经验值估算
%
经验公式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井群布置及出水量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5 洗井及出水量设计复核.............................. 错误!未定义书签。
洗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出水量设计及复核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件 1 潜水稳定流理论公式计算出水量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件 2 潜水稳定流经验公式计算出水量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当为完整井承压水时,且水头 h 于含水层厚度 a,
经验公式
经验公式是实际各种复杂因素的体现。通常需要地质勘查提出抽水试验 资料或利用近似地区的抽水试验资料。经验公式能够全面的概括井的各种复 杂因素这是理论公式所不及的。但抽水试验井的结构应尽量接近设计井,否 则应进行修正。
!
用经验公式时应确定井的出水量 Q 与水位下降 S 之间关系的曲线方程, 据此可求出在设计水位降深时井的出水量,据 Q—S 曲线类型选择计算公式。 在有 2 次以上抽水试验资料的基础上给出 Q=f(S)的出水量与水位下降关系 曲线。观察 Q=f(S),有无直线关系。根据手册第二版第三册城镇给水表 3-23, 通过确定 Q 与 S 之间的关系——直线型、抛物线型、指数曲线型及对数曲线 型根据适用条件选择对应的公式计算出水量
管井应布置在水质好不易受污染的富水地段,施工、运行和维护方便,尽量 靠近主要用水地区且避开地震区、地质灾害区和矿产采空区。
正确选用地下水取水构筑物对提高出水量、改善水质及降低工程造价影响很 大。当设计时应有确切的水文地质资料,取水量必须小于允许开采量,严禁盲目 开采,开采后且不引起水位持续下降、水质恶化及地面沉降。
注:a、b、m、n——由抽水试验决定的参数。
若无直线关系,则根据抽水试验资料转化计算表格(表),并按表中数据转 化后的图形选择计算公式。
&
表 抽水试验资料转化
抽水次数 水位下降 S(m)
出水量 Q(m3/d)
S0=S/Q
q=Q/S
,
lgQ
lgS
1
S1
2
S2
!
……
Q1
Q2 ……
S’0
q1
S’’0 ……
)
计算潜水完整井渗透系数时采用:
当无抽水试验资料时可根据下表估测
岩性
轻亚粘土 亚粘土 黄土 粉土质砂 粉砂 细砂 中砂 粗砂 砾砂 圆砾 卵石 块石 砾石
表 根据颗粒粒径估算渗透系数 岩层颗粒
粒径…
—
~
70 以下
~
>70
~
~
>50
~
>50
%
~
>50
^
】
【
渗透系数 K(m/d)
11 月整理
管井设计及出水量计算
稳定流完整井
/
吴成泽 2012-12-1
—
主要针对潜水及承压水稳定流完整井的理论及经验公式展 开论述,并介绍了井群在不同地质条件下的布置及计算遵循的原 则,最后介绍了洗井及单井出水量校核。最后利用 4 个 Excel 文 件概括理论及经验公式,可代入抽水试验值分别计算管井单井出 水量。
>
附件 3 承压水稳定流理论公式计算出水量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件 4 承压水稳定流经验公式计算出水量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管井设计及出水量计算
管井是一种地下水供水水源的取水构筑物,管井有井室、井壁管、过滤器、 沉淀管等组成。
}
管井适用于含水层厚度大于 4m,底板埋藏深度大于 8m 的地层。管井一般可 开采潜水、承压水、裂隙水及岩溶水。一般出水量在 500~600m3/d,最大可达 2~ 3 万 m3/d,最小 100 m3/d。管井井径一般在 50~1000mm,常用 200~600mm,井 深一般 8~1000m,常用在 300m 以内。本次主要讨论的是无压及承压含水层的稳 定流完整井。
理论公式
已知含水层渗透系数和影响半径等计算稳定流管井单井在不同水位下降 的理论出水量。
,
适用于完整井潜水含水层
处于层流的非裂隙水,S<H/2,远离水体或河流,公式可采用:
处于层流的非裂隙水,井距河边水线 L<,公式可采用:
适用于完整井承压水含水层
。
当为完整井承压水时,且水头 h 大于含水层厚度 a,
,
当无资料时根据经验值估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渗透系数的计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利用稳定流抽水试验资料计算渗透系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当无抽水试验资料时可根据下表估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管井的出水量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理论公式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适用于完整井潜水含水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适用于完整井承压水含水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
< ~ ~ ~
{
~ >
Sw(m) Q(L/) 影响半径 R(m) 300~500 100~300 50~100 25~50 10~25 <10
渗透系数的计算
利用稳定流抽水试验资料计算渗透系数
;
(1)当只有 1 个观测孔计算承压水渗透系数时采用:
计算潜水渗透系数时采用:
(2)当 2 个观测孔时计算承压水渗透系数时采用:
常用的洗井方法有活塞洗井、压缩空气洗井、水泵抽水或压水洗井、液 态二氧化氮洗井、液态二氧化碳配合盐酸洗井及焦磷酸钠洗井。应根据汗水 层特性、井孔结构、井管质量、井孔中水力特征及含泥砂情况,合理选择洗 井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