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案例分析26183
行政案例分析.doc
《行政案例分析》第一讲导论导论这一讲主要讲以下几个问题:一、行政案例的概念、特征、类型和功能;二、行政案例的教学与分析;三、行政案例的编写。
本讲重点是第一个问题。
一、行政案例的概述案例通俗一点讲就是例子,具体的事例,就是对生活中某个真实事件的特定情景的客观描述。
我们教材上给案例下的定义是:基于特定的目的,对某项具体的、实际的、具有典型意义的社会事件所作出的客观而准确的描述。
(p2)不同的专业、不同的领域有都有案例,比如我们熟知的医学案例、法学案例或者军事案例、管理案例。
医学上经常碰到一些疑难杂症或特殊病例,这时医院就要做成案例,供研究之用或后人借鉴。
又如.老师在上法律课时,总是会穿插大量的案例来说明、解释相关的法律条文和法学理论,为学生提供一个具体、直观生动的实例,这样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而古今中外的军事典籍和战争实例,更是为人们总结战争的经验教训和军事教学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像人们耳熟能详的“滑铁卢战役”、“田忌赛马”、“赤壁之战”等正反两方面的战争案例,军事学家总是奉之为案例精品。
管理案例是借鉴医学和法学的案例分析用于工商管理活动和教学的案例。
(一)行政案例的概念和特征行政案例是案例的一种,顾名思义是行政领域的案例。
因此,行政案例我们可以这样来定义:基于教学或研究的需要,以不同的媒介形式存在的,对具有典型意义的某项具体的、真实的公共行政事件的客观而准确的记叙。
(p2-4)从这个定义我们可以看出行政案例有以下几个特征:1、公共性——是关于公共行政事件的案例,因此具有公共性,也就是它是关于公共权力运作、涉及到公共利益方面的事件记述。
2、目的性——基于教学和研究需要,具体来说就是加强对行政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分析行政管理的能力以及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3、真实性——必须是真实发生的事件,不是虚构的,但可以改换或隐藏具体的人名、地点等。
4、客观性——不需带主观评价,只要客观记述就行了。
5、完整性——信息尽可能的全面完整。
行政案件法律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某市张先生在2008年购买了一块位于市区边缘的土地,用于建设自己的住宅。
然而,在2010年,张先生在施工过程中发现,该土地的实际面积与规划局批准的面积存在较大差异。
经过调查,张先生发现规划局在批准其土地使用权时,存在明显的错误。
张先生因此与规划局产生了纠纷,并诉至法院。
二、案情概述张先生在起诉书中提出以下诉求:1. 请求法院判决撤销规划局批准其使用该土地的行政行为;2. 请求规划局退还多收的土地使用权费用;3. 请求规划局赔偿因其错误行为给其造成的损失。
规划局在答辩中辩称:1. 规划局在批准土地使用权时,已经尽到了合理的审查义务,不存在过错;2. 即使存在面积误差,也是由于测量误差造成的,并非规划局的故意行为;3. 规划局已就误差部分进行了调整,张先生的损失已经得到弥补。
三、案件审理在案件审理过程中,法院依法进行了以下工作:1. 依法通知双方当事人参加庭审;2. 依法调取相关证据,包括土地审批文件、测量报告等;3. 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质证,对证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关联性进行审查;4. 邀请相关专家就土地面积误差问题进行鉴定。
四、案例分析1. 法律依据本案涉及的主要法律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二条的规定,土地使用者应当依法使用土地,不得擅自改变土地用途。
规划局作为土地管理机关,有权对土地使用行为进行监督管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二十五条的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2. 案件焦点本案的焦点在于规划局在批准土地使用权时是否存在过错,以及是否存在面积误差。
3. 案件分析(1)规划局是否存在过错根据案件事实,规划局在批准土地使用权时,确实存在面积误差。
虽然规划局辩称是由于测量误差造成的,但根据鉴定结论,误差并非由于测量误差,而是由于规划局在审批过程中未严格审查造成的。
行政案例分析报告
行政案例分析报告一、案例背景在本次行政案例中,涉及到一家企业_____公司与当地行政管理部门之间的纠纷。
_____公司是一家在当地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制造业企业,主要生产_____产品。
由于市场需求的增长,该公司计划扩大生产规模,并向当地行政管理部门提出了相关的申请。
然而,在审批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复杂的情况。
行政管理部门认为该公司的扩大生产计划可能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需要进行更深入的环境评估。
同时,周边居民也对该计划表示了担忧,认为可能会带来噪音、交通拥堵等问题。
二、案例经过_____公司按照行政管理部门的要求,委托了专业的环境评估机构进行了详细的环境影响评估报告。
报告指出,在采取一系列的环保措施后,扩大生产规模对环境的影响可以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但是,行政管理部门在审核该报告时,认为其中的一些数据和措施不够充分,要求进一步补充和完善。
_____公司则认为自己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并且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
在此期间,周边居民也通过各种渠道向行政管理部门表达了自己的意见和诉求,要求行政管理部门审慎处理该公司的扩大生产申请。
行政管理部门在综合考虑各方意见后,决定组织召开听证会,听取更多的意见和建议。
在听证会上,_____公司、周边居民、环境评估机构以及相关专家等各方代表都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_____公司强调了扩大生产对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并表示愿意采取更多的措施来减少对环境和居民生活的影响。
周边居民则主要关注自身的生活质量和环境权益,对_____公司的承诺表示怀疑。
环境评估机构和专家则从专业的角度对环境影响评估报告进行了分析和解释。
三、案例中的行政行为分析(一)行政管理部门的审批行为行政管理部门在审批_____公司的扩大生产申请时,表现出了谨慎和负责的态度。
他们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对企业的申请进行了严格的审查,这是其履行职责的正常表现。
然而,在审批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行政法律的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某市某化工企业(以下简称“化工企业”)成立于2005年,主要从事化工产品的生产与销售。
近年来,该企业为追求经济效益,忽视环保要求,多次违法排放污染物,对周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
当地居民对此反映强烈,要求政府部门予以查处。
2018年5月,某市环保局接到群众举报,经调查核实,发现化工企业存在以下违法行为:1. 未按环评要求进行“三同时”验收,擅自投入生产;2. 违反排污许可证规定,超标排放废气;3. 违反环保法律法规,未按规定安装、使用污染物自动监测设备。
二、案件处理过程1. 调查取证某市环保局接到举报后,立即组织执法人员对化工企业进行调查。
调查过程中,执法人员查看了企业环评文件、排污许可证、生产记录等相关资料,并现场检查了企业的生产设施和排污情况。
2. 责令改正根据调查结果,某市环保局认为化工企业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于是,环保局依法责令化工企业立即停止违法行为,并要求其在规定期限内改正。
3. 行政处罚化工企业接到责令改正通知后,虽表示愿意改正,但未在规定期限内完成整改。
于是,某市环保局依法对其进行了行政处罚。
具体如下:(1)罚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第九十一条规定,某市环保局对化工企业罚款人民币30万元。
(2)停产整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五十一条规定,某市环保局要求化工企业停产整治,停产整治期限为6个月。
4. 复查验收停产整治期满后,某市环保局对化工企业进行了复查验收。
经检查,化工企业已按要求完成了整改,各项污染物排放指标均达到国家标准。
于是,某市环保局决定解除对其的停产整治措施。
三、案例分析1. 案件性质本案是一起典型的行政违法行为案件,化工企业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2. 案件特点(1)违法行为严重:化工企业多次违法排放污染物,对周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损害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行政案例分析范文
行政案例分析范文近年来,行政案例分析已经成为了公共管理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对具体案例进行剖析和研究,可以深入了解行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为实际工作提供指导和借鉴。
本文将以某市教育部门对一所学校违规招聘行为进行调查处理的案例为例,介绍行政案例分析的方法和应用。
1. 案例背景某市A区教育局接到举报,指控某初级中学在教师招聘过程中存在违规行为,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经过初步核实后,A区教育局决定成立调查组,对该案进行深入调查,并依法进行处理。
2. 案例分析2.1 问题描述违规招聘行为主要包括:试讲环节不符合程序要求、没有公开招聘、录用人员与招聘岗位不匹配等。
2.2 影响分析这一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质疑和争议,一方面暴露出招聘制度存在的漏洞和不完善之处,另一方面也影响了学校和教师队伍的稳定发展。
如果不及时处理和解决,将对教育管理体系产生负面影响。
2.3 原因分析2.3.1 招聘程序不规范造成的问题在该案中,试讲环节未按照规定程序进行,试讲过程和评审标准不透明,导致候选人之间的公平竞争受到影响。
这是因为教育部门在设立招聘程序时没有充分考虑到实际情况,也没有对相关人员进行明确的指导和培训。
2.3.2 公开招聘制度落实不严格导致的问题公开招聘是确保招聘过程公正公开的重要方式,但在该案中,招聘过程中并没有完全遵守公开招聘的要求,存在幕后操作和不公平现象。
这是因为教育部门在组织招聘时没有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对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不够,导致一些负面行为屡禁不止。
2.3.3 不匹配的录用人员与招聘岗位在该案中,录用人员的专业背景与招聘岗位要求存在差异,导致工作效果不理想。
这是因为教育部门在招聘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到岗位的专业性和特殊性,仅仅以人数为主导进行招聘。
3. 解决措施3.1 严格落实招聘程序教育部门应建立完善的招聘程序,明确试讲的内容和评审标准,并对评委进行必要的培训和指导,确保招聘过程公正公开。
3.2 健全公开招聘制度教育部门应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对招聘过程进行全程监控和记录,确保公开招聘的要求得到有效落实。
行政案例分析_行政案例分析_
行政案例分析_行政案例分析_三、案例分析(行政组织与行政职能)(局长的失误)1.这位局长对局行政组织建设有何失误?2、这个局的行政结构将导致什么样的结果?答:这样机构和人员不断膨胀,机构的职能与人员的事务不断分解,必然造成内部关系不清,职责不明,互相推诿。
该局局长出于安排老同事、老部属和加强自己的领导地位的考虑,扩充机构,增加人员,结果事与原违。
由于机构臃肿,人员素质不高,造成互相扯皮,办不成事。
原因就在于机构的增加和人员的扩充不是出于工作本身的考虑,违背了行政组织建设的精干效益、管理幅度和层次适度、职权责一致等科学原则。
(1460个公章与机构的增长)案例列举的事实反映了我国机构设置中存在哪些问题?你对我国政府机构的改革有何设想?答:(1)反映了当前我国政府机构改革中存在的问题,那就是机构臃肿,关卡林立,人浮于事,效率不高。
违背了职能目标原则;职、权、责致原则;完整统一原则;合理的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原则;精简效能原则。
(2)应注意以下几点:1.抓住转变政府职能这个关键,把政府的职能从以微观管理为主转变以宏观管理为主;从以直接管理为主转变为以间接管理为主。
2以经济管理部门,特别是其中的专业管理和综合部门内的专业机构为改革的重点。
把承担相同或相近业务的部门合并,把职能重叠的机构撤销,组建新的综合管理部门,撤销综合部门内的对口专业机构,其职能由行业主管部门承担。
3.完善行政组织法规,健全预算约束机制。
把宪法和组织法中有关政府机构设置的原则规定具体化,制定机构设置和编制法,用法律的强制力来控制机构的膨胀。
同时,健全已经开始实行的由编制部门控制工资基金的办法,用经济杠杆来约束机构人员的膨胀。
4.相应进行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
在开展政府机构改革的同时,积极推进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精简政府工作人员。
(机构设置与工作效率)机构设置与要作效率是什么关系?某市将农林局一分为三后为什么会出现效率滑坡?答:(1)效率的高低,不在于机构的多少,而在于机构设置是否合理。
行政案例分析报告范文
行政案例分析报告范文《行政案例分析报告》一、案例背景本案例涉及一起关于具体行政行为的争议。
行政主体在具体时间对行政相对人做出了行政行为的具体内容,这一行政行为引发了行政相对人的不满,并提出了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
二、案例详情(一)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行政主体为行政主体名称,其具有相应的行政管理职权。
行政相对人为行政相对人名称,是受到该行政行为直接影响的个人或组织。
(二)行政行为的内容与依据行政行为的内容主要包括详细列举行政行为的各项规定和要求。
其依据为列举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文件等。
(三)行政相对人的诉求行政相对人认为该行政行为存在列举相对人的主要诉求和理由,如程序不合法、事实认定错误、适用法律不当等,对其合法权益造成了损害。
三、案例分析1、主体资格行政主体是否具有做出该行政行为的法定职权,其权限范围是否符合法律规定。
2、程序合法性审查行政行为的程序是否符合法定程序,如是否履行了告知义务、是否给予相对人陈述申辩的机会等。
3、法律适用分析行政行为所适用的法律法规是否准确、恰当,是否存在错误适用或滥用法律的情况。
(二)合理性分析1、目的正当性判断行政行为的目的是否符合公共利益,是否存在不正当的动机。
2、手段合理性考量行政行为所采取的手段是否与实现目的相适应,是否存在过度或不足的情况。
3、结果合理性评估行政行为的结果是否公平合理,是否对行政相对人的权益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害。
审查行政主体在做出行政行为时所依据的证据是否充分、确凿,是否能够支持其认定的事实和做出的决定。
四、案例影响(一)对行政相对人的影响该行政行为直接影响了行政相对人的具体权益,如财产权、人身权等,可能导致其经济损失、生活不便或其他不利后果。
(二)对行政主体的影响如果行政行为被认定为违法或不当,将对行政主体的公信力和形象产生负面影响,可能引发公众对其执法公正性和能力的质疑。
(三)对社会的影响此类案例可能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对社会的法治观念和行政法治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行政法法律经典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某市某区人民政府为了解决本地区环境污染问题,发布了一项《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
《决定》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本区域内所有企业必须安装空气净化设备,否则将面临高额罚款。
该《决定》一经发布,便引起了广大企业主的强烈不满。
某企业认为,《决定》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相关规定,遂向某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二、案件争议焦点1. 某区人民政府是否有权发布《决定》?2. 《决定》是否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相关规定?3. 某市中级人民法院是否应当受理该案?三、案例分析1. 某区人民政府是否有权发布《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的规定,某区人民政府作为地方人民政府,有权在本区域内制定和发布有关行政管理的规范性文件。
然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规定,行政处罚应由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或者国务院部、委员会制定的规章规定,并由行政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实施。
某区人民政府发布的《决定》虽然涉及环境保护,但其性质属于行政处罚。
因此,某区人民政府无权发布《决定》。
2. 《决定》是否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相关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二条规定:“行政处罚是指行政机关依法对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给予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行政拘留等法律规定的行政处罚。
”根据该规定,行政处罚应当符合以下条件:(1)具有明确的法律依据;(2)由行政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实施;(3)与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相适应。
在本案中,《决定》虽然具有明确的法律依据,但其违反了以下规定:(1)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
《决定》虽然提到了环境保护,但并未具体说明依据的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或者国务院部、委员会制定的规章;(2)未依照法定程序实施。
《决定》未经过公众征求意见、专家论证等程序,也未进行合法性审查;(3)与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不相适应。
行政法法律原则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张先生是XX市某城区居民,拥有一套位于该市中心的住宅。
2019年,为了推进城市中心区域的改造和建设,XX市城市规划局启动了该区域的房屋征收工作。
张先生的住宅被纳入征收范围。
在征收过程中,张先生与城市规划局就补偿问题产生了分歧,未能达成一致意见。
张先生遂将城市规划局诉至法院,请求依法判决补偿问题。
二、案件争议焦点本案的争议焦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城市规划局是否有权征收张先生的房屋?2. 补偿标准是否符合法律规定?3. 补偿程序是否合法?三、法律原则分析本案涉及行政法中的多个法律原则,主要包括:1. 合法性原则:行政行为必须符合法律规定,不得超越法定权限和范围。
2. 合理性原则:行政行为的内容要合理,符合公平、公正的原则。
3. 程序正当原则:行政行为应当遵循法定程序,保障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4. 比例原则:行政行为的手段应当与目的相适应,不得采取过度的手段。
四、案例分析1. 城市规划局是否有权征收张先生的房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相关规定,城市规划局有权对城市中心区域的房屋进行征收,以推进城市建设和改造。
本案中,城市规划局启动了房屋征收工作,并依法发布了征收公告,符合法定程序。
因此,城市规划局有权征收张先生的房屋。
2. 补偿标准是否符合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规定,房屋征收补偿包括被征收房屋价值的补偿、搬迁补偿、临时安置补偿等。
本案中,城市规划局提出的补偿方案包括被征收房屋价值的补偿和搬迁补偿,但未包括临时安置补偿。
根据法律规定,临时安置补偿是房屋征收补偿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规划局未在补偿方案中明确临时安置补偿,不符合法律规定。
3. 补偿程序是否合法?行政程序正当是保障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的重要途径。
本案中,城市规划局在征收过程中,未充分听取张先生的意见,也未按照法定程序进行补偿方案的制定和公告。
因此,补偿程序存在瑕疵,不符合程序正当原则。
行政案例分析(精选)
行政案例分析(精选)第一篇:行政案例分析(精选)从管理角度思考:1、《行政案例分析》课的任务、环节、方法是什么?2、反思该课程以往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3、提出建议和改进。
反思内容:环境、过程、方法、目标。
任务1、知识目标使了解行政管理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理解行政机关是怎样对行政事务进行实践管理的,尤其在具体的实践案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具体的案例背景影响;2、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行政管理的主要内容和主要方法,尤其对现实行政事件的行政分析方法和内容,培养和提高观察、分析、思考和解决现实行政问题的能力。
环节本课程的实践性极强,应改变以往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引导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注重实践环节。
学习本课程的实践性环节主要是:(1)独立思考:任课教师选取典型案例后,发给每个学员,并给予一定时间由学员独立完成分析的准备工作。
在这段时间内,学员要认真阅读案例,仔细研究每一个细小的情节。
在阅读的基础上,学员要独立地进行思考,提出自己的分析意见或结论,准备好课堂讨论的发言提纲。
(2)课堂讨论:在任课教师选取典型案例,由学员围绕行政案例中案情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案,结合相关的理论知识,发表各自的看法,并阐述自己的理由。
讨论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员各抒己见,互相揭示矛盾,向别人提出挑战,以便引起争论。
通过争论,个人在吸收其他人意见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自己的观点。
课堂讨论时,还要安排专人做记录。
课堂讨论以口头发言为主,书面发言为辅。
(3)角色扮演:任课教师可根据行政管理案例的情节,适当指定学员扮演一定角色。
每一个学员都应当自觉地进入角色,把自己置身于案例情节中,扮演好主要角色。
(4)小组讨论: 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教师提供的案例或作业进行分析、讨论,完成小组分析报告,并在课堂上进行演示。
方法存在的问题教学安排方面开设《行政案例分析》课程教学的课时偏少一般只有32学时难亦组织系统的行政案例教学;3课程教学直接运用的参考教材寥寥无几仅有的教材汇编的很多行政案例内容陈旧不合时宜授课教师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寻找、编写行政案例仅靠授课教师个别人的力量选择和组织的行政案例的质量很难尽如人意。
法律行政行为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本案例涉及一起典型的法律行政行为纠纷,发生在我国某市A区。
甲公司(以下简称“甲”)是一家成立于2000年的房地产开发企业,主要从事房地产开发和销售业务。
乙公司(以下简称“乙”)是一家成立于2005年的建筑公司,主要从事建筑工程施工。
2008年,甲公司决定在A区投资建设一个大型住宅小区,并邀请乙公司参与投标。
经过招投标程序,乙公司以最低价中标,双方签订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
合同约定,乙公司负责小区的土建施工,工期为两年。
然而,在施工过程中,由于乙公司管理不善,工程质量出现问题,严重影响了施工进度。
甲公司多次要求乙公司整改,但乙公司始终不予理会。
2010年,甲公司向A区建设局(以下简称“建设局”)投诉乙公司,要求其责令乙公司整改。
二、行政行为过程接到甲公司的投诉后,建设局立即展开调查。
经调查,建设局认定乙公司确实存在质量问题,且未按合同约定进行整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建设局决定对乙公司进行行政处罚。
具体行政行为如下:1. 责令乙公司立即停工整改,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确保工程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2. 对乙公司处以罚款人民币20万元。
3. 对乙公司的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要求其加强管理,确保今后不再发生类似问题。
三、案例分析(一)法律依据本案中,建设局的行政行为主要依据以下法律法规:1.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2.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3.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二)行政行为的合法性1. 调查程序的合法性:建设局接到甲公司的投诉后,立即展开调查,符合法律规定。
2. 行政处罚的合法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建设局有权对乙公司进行行政处罚。
3. 行政处罚的适当性:建设局对乙公司处以罚款人民币20万元,既起到了警示作用,又未对乙公司造成过重的经济负担,符合行政处罚的适当性原则。
(三)行政行为的合理性1. 停工整改的必要性:乙公司存在质量问题,停工整改有助于确保工程质量,符合合理原则。
法律行政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某市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化进程加快。
为了更好地规划城市发展,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市政府设立了城市规划管理局(以下简称“规划局”)。
然而,在快速发展的背后,城市规划管理局在审批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违规行为,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
二、案件事实2019年5月,某房地产开发公司(以下简称“开发商”)向规划局提交了关于新建住宅小区的规划审批申请。
开发商承诺,该住宅小区将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建设,并承诺小区环境优美、配套设施完善。
规划局在审查过程中,发现开发商提供的部分材料存在虚假成分,但并未深入调查,仅依据开发商的承诺予以审批。
随后,该住宅小区开工建设。
然而,在施工过程中,市民发现小区周边环境受到严重影响,开发商并未按照承诺进行绿化,且配套设施建设严重滞后。
此外,小区内还存在大量违章建筑。
市民对此反响强烈,纷纷向有关部门投诉。
三、案件分析1. 规划局违规审批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依法对城乡规划编制、审批和实施等活动进行监督检查。
本案中,规划局在审批过程中未严格审查开发商提供的材料,仅依据其承诺予以审批,违反了法律法规的规定。
2. 开发商违规行为开发商在提交审批材料时存在虚假成分,未如实反映项目情况,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三十四条规定,即城乡规划编制单位、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应当依法履行职责,不得弄虚作假、徇私舞弊。
3. 市民权益受损本案中,市民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六十三条规定,违反本法规定,造成城乡规划实施不良后果的,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然而,在案件发生后,有关部门对开发商和规划局的违规行为处理力度不够,导致市民权益受损。
四、案例分析结论1. 规划局违规审批行为应承担法律责任规划局在审批过程中存在违规行为,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六十七条规定,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法规定,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行政纠纷法律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某市甲企业是一家从事化工生产的企业,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产品的研发和生产。
然而,近年来,由于环保政策的加强,甲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废气、废水等污染物严重超标,对周边环境和居民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
当地环保局在多次检查中发现甲企业存在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遂依法对其进行调查处理。
二、案件经过1. 调查阶段:环保局对甲企业进行了现场调查,收集了相关证据,包括监测报告、企业生产记录、周边居民投诉等。
2. 行政处罚决定:根据调查结果,环保局认为甲企业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相关规定,决定对其处以罚款20万元,并责令其立即停止超标排放污染物。
3. 甲企业不服:甲企业认为环保局的决定过于严苛,处罚过重,遂向某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三、法院审理1. 原告主张:甲企业认为,其虽然存在超标排放污染物的情况,但排放量并不大,且已采取了一定的整改措施。
此外,甲企业还提出,环保局在调查过程中存在程序违法,未充分听取其陈述和申辩。
2. 被告答辩:环保局认为,其处罚决定是基于法律规定和调查事实作出的,程序合法,处罚适当。
对于甲企业提出的整改措施,环保局认为这些措施并未从根本上解决污染问题,且整改效果不显著。
3. 法院审理:法院经审理认为,甲企业的确存在超标排放污染物的情况,且对周边环境和居民生活造成了影响。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相关规定,环保局有权对甲企业进行行政处罚。
同时,法院认为,环保局在调查过程中存在一定程序瑕疵,但并未影响处罚决定的正确性。
四、判决结果法院判决维持环保局对甲企业的行政处罚决定,即罚款20万元,并责令其立即停止超标排放污染物。
五、案例分析本案涉及的主要法律问题是行政法中的行政处罚程序和行政处罚的适当性。
1. 行政处罚程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规定,行政处罚程序应当遵循合法、公正、公开的原则。
本案中,环保局在调查过程中存在一定程序瑕疵,如未充分听取甲企业的陈述和申辩。
行政法案例法律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某市某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对某食品经营部进行日常检查时,发现该经营部销售的食品存在过期现象。
市场监督管理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规定,对某食品经营部进行了立案调查。
经调查核实,某食品经营部销售的过期食品数量较大,且未履行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相关规定,市场监督管理局对某食品经营部作出了罚款10万元的行政处罚决定。
某食品经营部不服该处罚决定,向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二、案情分析(一)法律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2.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3.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二)争议焦点1. 市场监督管理局对某食品经营部的行政处罚决定是否合法?2. 某食品经营部是否有权提起行政诉讼?三、法律分析(一)关于市场监督管理局行政处罚决定的合法性1. 法律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四条的规定:“食品生产经营者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或者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依照本法规定给予处罚:(一)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的;……(五)未履行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的;……”据此,市场监督管理局对某食品经营部销售的过期食品进行处罚,符合法律规定。
2. 实际情况某食品经营部销售的过期食品数量较大,且未履行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二十四条的规定:“行政机关对违法行为给予行政处罚,应当根据违法行为的性质、情节、危害后果等因素,依法给予相应的行政处罚。
”结合本案实际情况,市场监督管理局对某食品经营部作出的罚款10万元的行政处罚决定,符合法律规定。
综上所述,市场监督管理局对某食品经营部的行政处罚决定合法。
(二)关于某食品经营部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二十五条的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行政案例分析报告
案例分析报告陷入“会海”中的领导干部案例简介:2013年新年开始,各地都在紧刹“文山会海”。
某市地税局专门设立了周三无会日,规定周三一律不安排会议。
这样做使一般干部的会议大大减少了,但是领导干部的会议却丝毫没有任何改变。
据统计,一个局一周主要有以下会议:局长办公会、市局布置的会议、区政府布置的会议、分局会议。
这些会议有的是每周固定时间召开的,如局长办公会;有的是安排在市局一周会议计划的;有的是区政府安排的。
所以,局领导每周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来查看本周的会议通知,以安排本周工作。
这还不包括不在会议计划之中的临时通知的会议。
而分局也要召开会议,因此有时就不得不牺牲分局利益了。
碰到有个重要工作,那就不得不开会讨论,一周的正常工作时间就没了。
如此繁多的会议使不少局领导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召开会议的部门也是五花八门,有办公室、业务室、作风办、文明办等。
人员也不局限于局领导,甚至一些与税收不相关的会议如计划生育会、精神病会等也请税务机关参加,你不要参加还不行。
参加了,还要你发言,把你头搞大为止。
值得一提的是,某些科级干部的会议也逐渐增多。
有的科长每周都有会,甚至出现一周开会四天的情况。
案例分析:一、案例中反映的公共行政现象本案例反映了某市地税局领导干部参加的行政会议数量过多的现象,没有根据行政的具体情况与工作需要,深陷“文山会海”的现象。
该局的领导干部参加会议的名目繁多,随意性大,事无巨细,造成了相关人员的奔波往返之苦。
开会的部门五花八门,甚至要求与会人员准备发言,无疑增加了与会人员的负担,牺牲了分管单位利益的同时,使与会人员其苦不堪言。
该局这种不论会议主次,不论必要都要参加,一律面对面集中开会的做法,不仅分散了各级领导和机关工作人员的精力,而且给工作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成为各级领导和机关正常工作的障碍,同时大大增加了行政成本,从而耗费了工作人员正常的工作时间,没有将行政会议的决定贯彻落实到实处,进一步降低了办事的效率。
行政法律案例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某市某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在2019年10月对某食品经营部进行了日常检查,发现该经营部存在以下违法行为:1. 经营的食品标签不符合《食品安全法》的规定,未标明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批号等信息;2. 经营的食品存在过期现象,部分食品已超过保质期;3. 部分食品包装不符合《食品安全法》的要求,存在破损现象。
针对上述违法行为,某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依法对该食品经营部进行了立案调查。
二、案例分析1. 违法行为定性根据《食品安全法》的相关规定,食品经营者应当依法取得食品经营许可证,并按照规定进行经营。
食品经营者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食品经营许可证:(1)未按照规定进行食品经营许可的;(2)经营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的;(3)未按照规定对食品进行检验、检疫的;(4)经营标签不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食品的。
根据上述规定,本案中某食品经营部的违法行为属于(2)和(4)两项。
2. 违法行为责任承担根据《食品安全法》的相关规定,食品经营者对其经营的食品质量负有直接责任。
食品经营者有违法行为的,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本案中,某食品经营部未按照规定对食品进行检验、检疫,且经营的食品标签不符合《食品安全法》的规定,存在过期现象,因此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3. 处罚依据及程序根据《食品安全法》的相关规定,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食品经营者的违法行为,应当依法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行政处罚决定应当载明以下内容:(1)违法事实;(2)违法行为的法律依据;(3)行政处罚的种类和依据;(4)行政处罚的执行期限。
在本案中,某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依法对某食品经营部进行了调查,并作出了如下处罚决定:(1)责令改正;(2)给予警告;(3)处五千元罚款。
三、案例分析总结本案是一起典型的食品安全违法案件。
通过对本案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食品经营者应当依法取得食品经营许可证,并按照规定进行经营,确保食品质量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2. 食品经营者有违法行为的,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3.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依法履行监管职责,加大对食品经营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保障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
2023年行政法学之案例分析题
行政法学之案例分析题(至2023年7月)(1、案情:2023年8月,张某当选为村委员会主任,3个月后,其被所在镇党委、镇政府免去职务。
张某不服,诉讼到法院。
问题(1)你认为对本案中涉及到的行政行为是否属于越权?答:越权。
(2)本案中,引发争议的行政行为的行政主体是谁?答:镇政府。
(3)本案中,某村村民委员会是不是行政主体?答:不是。
(4)本案中,镇政府行为是否合法有效?为什么?答:镇政府行为是违法的,无效的。
根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镇政府并不妥然享有撤换村委委员会成员的权力,只是对村委员会成员的选举活动具有指导、支持与帮助的作用。
本案中镇政府直接免去张某村委会主任的职务,超越了法律赋予自己的行政职权,违反了法律的规定,因而是违法的,行政合法性原则认为超越法定权限的行为是无效的,镇政府行为由于越权而归于无效。
2、案情介绍:司机甲酒后驾车,撞伤路人乙,下班交警徐某路过看见,赶紧去调解解决。
徐某出示了交警的证件,并且规定甲出示驾驶证,并问甲是否喝酒,甲认可喝了酒,徐某对甲开出处罚单,甲某由于徐某已经下班有由,对处罚不服。
问题:(1)在此案中,司机甲与徐某之间的纠纷性质,属于民事纠纷还是行政纠纷?答:属于行政纠纷。
本案件中司机甲与交警之间由于交通处罚行为之间发生了纠纷,是行政相对人和行政主体之间由于不服行政管理发生的纠纷,属于行政纠纷。
(2)本案中是否存在行政行为,理由是什么?答:存在行政行为。
行政行为是行政主体在实行行政管理活动、行使行政职权过程中所作出的具有法律意义的行为。
依据人民警察法规定,警察在下班期间,假如碰到违法行为的,应当及时干预制止,打击违法犯罪。
办案交警的行为属于执行公务的行政行为。
(3)如存在行政行为,谁是行政主体?答:本案的行政主体是徐某坐在的交警部门。
公务人员自身不可以成为行政主体,他只是在代表国家行政机关行使行政权,徐某的行为属于公务行为,公务人员实行行政管理活动,必须以行政机关的名义,所在行政机关承担该行为的法律后果。
行政案例分析范文
行政案例分析范文行政案例分析范文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篇一:行政与案例分析小论文1学习中心:_湘潭______分数:_______北京大学现代远程教育作业论文论文题目_ 案例分析报告-S市暂住证风波___课程名称__行政案例分析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2015 年3 月10 日案例分析报告----S市暂住证风波案例简介:S市政府及相关行政部门为了追求自身的既得利益而不按正规程序对办理暂住证的外来务工人员胡乱收费,导致暂住证办理秩序紊乱,相关部门的利益性突出,服务性减弱,政府管理难以到位,行政目标难以有效实现,同时,在进行政策调整时,政府部门未能全面考虑社会实际状况,而导致政策执行困难,引发新的社会问题。
案例分析:一、本案例反映了S市对外来民工的暂住证管理。
本案例反映了S市对外来民工的暂住证管理。
涉及市政府、劳动局、人事局、公安局等行政主体。
其职责分别是执行国家宏观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人事行政、维护公共安全等。
二、从行政目标与利益价值相关理论角度,分析暂住证风波出现的原因。
从行政目标与利益价值相关理论角度而言,本案例主要说明某些地方政府行政目标错位、一味追求政府部门自身利益,以至造成不良影响。
1.某些政府部门的价值取向出了问题。
在行政权力的运作过程当中,首先是行政权力的出发点是要为公共利益考虑,是为了维护和促进公共利益,而不是为了某个个人、集团或群体的利益,更不能谋取行政部门自身的利益。
2.行政权力没有体现服务行政的精神。
行政权力运作过程就是为公共利益服务的过程,行政权力主体与相对人的关系,从以往的“命令—服从”关系,变为“服务—受益”关系,政府为社会创办的公共设施、公共福利、公共安全、公共生活等公益事业,都是直接为公众服务的。
3.行政权力运行过程中没有贯彻公平原则。
行政权力的行使依法进行,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因性别、种族、民族、体貌、财产、地位等而不同,行政权力应为公众提供公平的服务。
行政法律监督案例分析题(3篇)
第1篇一、案例分析背景某市某区某街道办事处(以下简称“街道办事处”)在辖区内进行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旨在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该项目由街道办事处负责组织实施,涉及资金投入约5000万元。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于街道办事处在项目管理、资金使用等方面存在不规范行为,导致项目进度延误、资金浪费,引起了居民的不满和社会舆论的关注。
二、案例事实1. 项目管理不规范:街道办事处在项目招标过程中,未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的规定进行公开招标,而是通过内部协商确定施工单位。
此举违反了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损害了公共利益。
2. 资金使用不透明:街道办事处在项目资金使用过程中,未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的规定进行预算管理和资金拨付,导致资金使用混乱,部分资金被挪用或浪费。
3. 居民权益受损:由于项目进度延误,部分居民在等待入住期间生活受到影响。
街道办事处在处理居民投诉时,态度消极,未能及时解决问题。
三、案例分析1. 行政法律监督的必要性本案中,街道办事处在老旧小区改造项目中存在多项违法行为,严重损害了公共利益和居民合法权益。
对此,行政法律监督显得尤为重要。
行政法律监督是指行政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依法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职权的行为进行监督,以确保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维护国家法律权威和公民合法权益。
2. 行政法律监督的内容本案中,行政法律监督应包括以下内容:(1)对街道办事处在项目管理过程中的违法行为进行监督,包括招标程序、施工质量、工程进度等方面。
(2)对街道办事处在资金使用过程中的违法行为进行监督,包括预算管理、资金拨付、资金使用效益等方面。
(3)对街道办事处在处理居民投诉过程中的违法行为进行监督,包括处理态度、处理效率、处理结果等方面。
3. 行政法律监督的途径(1)行政监察机关的监督:监察机关依法对街道办事处及其工作人员进行监察,发现违法行为及时予以纠正。
(2)审计机关的监督:审计机关对街道办事处在项目资金使用过程中的违法行为进行审计,确保资金使用合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身背“国药准字”和“GMP认证”双重标签的“齐二药”
因生产假药“亮菌甲素注射液”而造成广东省部分用药患者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的齐齐哈尔第二制药有限公司13日晚被当地公安部门查封停产。
此前,这家公司生产的其他所有药品也在全国范围内被停止销售。
而与以往被曝光的药品事件不同,这次出事的药品严格说来并不是假药,而是贴有“国药准字”标签的正规处方药,生产厂家“齐二药”也是通过了GMP认证的一家相当正规的药品生产企业,而且出事的药品还在广东省药品招投标中独家中标。
如果不是在广东造成病人大量出现肾衰竭的症状,恐怕老百姓还会出于对国家权威部门和对药品安全和质量管理的信任,对这个身背“国药准字”和“GMP认证”双重标签的劣质药品“放心使用”。
因此,这个事件暴露出来的不光是制药企业管理的漏洞,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行政监督管理中的漏洞。
分析思考题:从“齐二药”事件谈谈加强行政监督的必要性和途径
一、行政监督的必要性
政府机关的工作是个多目标、多层次、多种部门分工的复杂的大系统。
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 在管理这样一个复杂的系统中,会出现很多不可避免的问题。
如果行政管理缺少监督这一重要手段, 领导者就无法发现和纠正偏离预定目标的
现象,行政管理的最终目的就难以实现。
另外, 政府机关工作, 具有强制他人接受的作用, 很容易会造成滥用权力, 这也需要用监督手段来对工作人员进行制约. 而且,行政管理工作范围又极其广泛, 工作十分重要, 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一旦管理出现问题和失误, 会造成严重损失和不良影响. 因此, 行政监督在行政管理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加强行政监督具有必要性,体现在:
l、能够有效地防止和克服政府机关中的官僚主义。
政府机关中的官僚主义现象, 是一种广泛存在的严重问题。
在国家行政管理中主要表现为: 对工作极不负责任, 思想僵化, 墨守成规, 安于现状, 不求上进, 高高在上, 滥用权力, 办事拖拉, 不讲效率等等. 这种官僚主义不仅在政治上使政府领导机关严重地脱离了人民
群众, 而且, 在经济上时常因信息不灵, 决策失误, 不断地使国家蒙受巨大损失。
行政监督是防止和克服官僚主义一种有效措施。
只要我们坚持和加强行政监督, 支持群众和新闻机关批评政府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 官僚主义就会暴露无遗, 将难以继续存在下去。
2、能够确保政府的廉洁. 行政监督能及时纠正政府工作人员的越轨行为, 是保持政府廉洁的重要手段. 随着建设和改革开放形势的发展, 政府机关及其工作
人员在思想作风上和工作作风上需要有一个大的转变。
廉洁奉公是社会主义国家政府机关应该始终保持的优良传统. 在当前, 廉洁对改革成败关系极大, 没有
廉洁, 不会有改革的成功; 没有廉洁, 不可能有行政的高效率; 没有公正, 会
损害国家安宁. 而要政府从政清廉, 就必须加强行政监督。
自古以来, 不受监督的政府, 是不能廉洁的.
3 、能够保证国家经济繁荣.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政府机关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这是各项工作必须遵循的原则, 也是行政管理的总目标. 要使国家经济繁荣, 就得依靠政府机关坚持贯彻执行党和国家为发展生产力制定的各项方针政策、法律规定, 这是发展生产力的可靠保障. 然而, 由于当前我国正处在新旧体制转换时期, 不可避免地还有一些同志受传统观念的束缚, 随心所欲地改变或
不执行国家的法令和政策, 甚至利用职权, 横加干预.因此,只有加强行政监督,
才能使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得到落实, 国家的经济繁荣才有可靠保障.
三, 对加强行政监督的几点建议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我国在恢复和健全行政监督机构, 加强行政监督制度和行政立法建设方面, 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但是, 我们也应该看到, 我们的行政监督还不适应改革和建设发展的要求,仍需完善。
1、要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高效能的行政监督系统.
要加强我国的行政监督, 必须建立一个结构合理的适合我国国情的行政监督系统,只有从整体上、系统上加强行政监督建设, 才能发挥出行政监督的高效能作用. 现在我国的行政监督机构虽然已经建立不少, 但是这些监督机构并未形成一个有机的高效能的整体,而往往是相互脱节, 时常互相址皮, 表现得软弱无力。
要使我国行政监督系统运转协调、灵活高效。
需要解决两个问题, 其一是要使行政监督系统的内部结构合理.其二是要加强对整个行政监督的统一领导.
2、要加强行政机关内部监督. 行政机关内部监督包括行政机关上级对下级、下级对上级的监督和行政机关按业务性质进行的监督.行政机关内部监督具有直接、经常和有效的特点, 它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当然内部监督还包括下级对上级的监督. 一个行政组织如果缺乏有效的内部监督, 光依靠外部监督是不能搞好的, 外部监督只有通过内部的管理工作, 才能充分发挥作用。
3、要充分发挥党组织对行政监督的作用。
随着政治体制改革的进行, 中央、地方和基层都要逐步实行党政分开。
各级政府都要处于直接指挥工作的地位, 政府的管理工作正面临着一场深刻的革命. 在这一新的形势下,加强党组织对政府的监督作用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党组织的监督能够确保行政管理的社会主义方向, 保证改革开放和建设的顺利进行。
4、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
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 能够提高行政监督效率, 还能进一步激发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5、要加强行政管理的法制监督. 行政管理的法制监督是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是否依法办事的一种监督。
同时, 它也规定监督者必须依据法律规定的制度实施监督. 健全法制监督, 不仅能够保证行政组织法、行政机关编制法等重要行政立法的落实, 而且还能督促政府机关工作人员依法办事。
一旦出现违反政纪法纪行为,就能及时依法纠正或采取补求措施。
综上所述, 逐步建立一个适合我国国情的行政监督系统, 充分发挥各种行政监督机构的作用, 完善行政管理的法制和各项制度建设, 是加强行政监督的重要措施. 在今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过程中, 我们要提高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水平, 采取有效办法, 切实加强行政监督, 确保政府为政清廉, 高效率地为实现四化而努力工作。
母亲的眼神是那么的慈爱,自打儿女呱呱坠地起,那一抹温柔的眼眸,就有如一道无形的细线,系在儿女的身上,儿女走到哪里,母亲的牵挂就延伸到哪里。
冬天怕儿女冻着了,夏天怕儿女热着了;晴天怕儿女晒着了,雨天怕儿女淋着了……
担忧似乎就是母亲的专利,操心好像就是母亲的代名词。
俗话说得好“儿行千里母担忧”,若想让母亲不为儿女担忧,不为儿女操心,那似乎是毫不可能的事。
所以,母亲就习惯性地用她那无言的牵挂,默默地守护着自己的儿女,寸步不离。
无论什么时候,母亲都不会嫌弃自己的儿女,不会置自己的儿女于不顾。
母亲像蜡烛,燃烧自己,只为照亮儿女的人生路;母亲像雨伞,挡住狂风暴雨的吹打,只为给儿女一份温暖;母亲像孺子牛,用自己的血汗,哺育儿女茁壮成长。
母亲是山,总能包容儿女的过错;母亲是水,总能涤尽儿女心灵的污垢;母亲是树,总想为儿女洒下一片阴凉;母亲是路,总是尽力为儿女铺就一条阳光大道。
儿女的生日唯有母亲不会忘记,儿女打个喷嚏唯有母亲会在意,儿女的喜好唯有母亲能铭记在心,儿女的点点滴滴就是母亲的整个世界。
母亲的一辈子好像就是为儿女而生,为儿女而活。
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一辈子,母亲不停歇地为儿女操劳,用她那无声的母爱,缔结母子情缘,生生不息。
母亲如和煦的春风,不仅孕育了我们,还用她的爱滋润着我们成长;母亲如坚实的路,默默无闻地为我们构建人生;母亲如奔腾不息的长江,用她的青春铸成绵绵不绝的爱来哺育我们;母亲如沉稳的高山,用她的血与肉来维护我们的幸福。
世界上任何的语言都无法来歌颂母爱的伟大,因为母爱的力量,总是在无形中,“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母爱,是一首不需歌颂,却静静流淌在每个人内心深处的不老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