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制史-夏商时的法律制度练习题
中国法制史习题集
中国法制史试题及答案整理人:侯建东第一章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法律制度一、单项选择题1、据《左传,昭公六年》记载:“夏有乱政,而作( )。
A、五刑B、九刑C、汤刑D、禹刑2、夏朝的中央司法官称为()。
A、大司寇B、大理C、大理寺卿D、廷尉3、夏朝的法律渊源中,内容主要为发布军事命令或宣布军事纪律的是()A、刑B、诰C、命D、誓4、据《左传·昭公六年》记载:“商有乱政,而作( )。
”A、禹刑B、汤刑C、九刑D、吕刑5、“改法为律”的是()。
A、李悝B、萧何C、商鞅D、秦始皇6、奴隶制五刑体系中,去掉犯人膝盖骨的刑罚称为( ),A、耐刑B、膑刑C、刖刑D、醢刑7、奴隶制五刑体系中,砍去受刑人脚的刑罚称为( )。
A、墨刑B、劓刑C、刖刑D、fei刑8、西周时期将惯犯称为( )。
A、非眚B、非终C、惟终D、眚9、西周时期司法官“五过”之罪中受私人请托而枉法是()。
A、惟反B、惟内C、惟货D、惟来10、西周时期故意犯罪称之为()。
A、非眚B、眚C、非终D、惟终11、西周奴隶社会中买卖奴隶所使用的契券是()。
A、质B、剂C、傅别D、左券12、西周时期婚姻成立的形式要件是()。
A、五礼B、六礼C、九礼D、五听13、西周的法官在审理案件时判断当事人陈述真伪的五种方式称为()。
A、五刑B、五听C、五行D、九刑14、西周时审理刑事案件称为()。
A、听狱B、断狱C、五听D、听讼15、西周时期婚姻制度的内容不包括( )。
A、三不去B、同姓不婚C、父母之命D、嫁娶礼书16、西周时期的借贷契约称为( )。
A、傅别B、质剂C、契券D、出举17、西周时期将民事诉讼费用称为( )。
A、钧石B、束矢C、质剂D、欠负18、西周时期将偶犯称为( )。
A、眚B、非眚C、惟终D、非终19、西周时期的“五听”不包括( )。
A、心听B、色听C、气听D、辞听20、西周时期的中央司法官称为( )。
A、大理B、廷尉C、大司寇D、大理寺21、西周时期的立法指导思想是( )。
中国法制史试题及答案
4、 监狱制度:夏朝时,称监狱为圜土
夏末时,称之为夏台
商朝时称之为羑里
第二章 西周的法律制度
1、 西周的立法指导思想:“明德慎罚”
<名解>西周的立法指导思想之一。所谓明德,就是提倡尚德、敬德,它是慎罚的指导思想和保证。所谓慎罚,就是刑法适中,不乱罚无罪,不乱杀无辜。
秋冬行刑:除谋反、大逆等“决不待时”者外,一般死刑犯须在秋天霜降以后,冬至以前执行,以示所谓的“顺天行诛”,起源于先秦。
录囚:西汉开始的审判制度,慎刑原则之一,指皇帝或上级司法机关通过对在押的犯人进行讯问和核实,监督和检查下级司法机关的决狱情况,予以屏藩或纠正案件的一项制度。
春秋决狱:西汉的审判制度之一,是指司法机关在审理案件的过程中,以儒家思想作为判案的指导思想,直接引用《春秋》等书的经义分析案件,认定犯罪,并按经义的精神解释和适用法律的一种审判方式。原则:原心定罪。
b. 宫刑:即男子去其势,女子幽闭的刑法,仅次于死刑的重刑。
c. 膑刑:又称刖刑,剕刑。是断足或砍去犯人膝盖骨的刑罚。
d. 劓刑:即割掉鼻子的刑罚。
e. 墨刑:又称黥刑。即在面部或额上刺刻特殊标志之后,再染以墨的刑罚。
3、 审判制度:“神判”和“天罚”是夏商司法审判的特点。
<名解>“神判”——夏商审判制度之一,是假借神意判刑罚罪。
<一分>《分户令》: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第四章 秦朝法律制度
1、 法律形式:
<名解>法律答问:秦代的主要法律形式之一,是国家公布的由专门司法官吏对国家律典所作出的权威性解释,它们与法律条文一样具有普遍约束力。
商朝法律制度练习题答案
商朝法律制度练习题一、选择题1. 商朝时期的法律制度主要来源于哪一方面?A. 宗教信仰B. 契约关系C. 习俗惯例D. 君主意志A. 神权色彩浓厚B. 家法族规盛行C. 法律条文明确D. 刑罚手段残酷3. 商朝时期的刑罚制度主要包括哪些?A. 杖刑、鞭刑、徒刑B. 流刑、徒刑、死刑C. 鞭刑、徒刑、死刑D. 杖刑、鞭刑、死刑4. 商朝时期的司法制度中,负责审理案件的官员称为什么?A. 大司寇B. 小司寇C. 诸侯D. 士二、填空题1. 商朝时期的法律制度以______为核心,体现了浓厚的神权色彩。
2. 商朝时期的刑罚手段包括______、______、______等。
3. 在商朝,______是国家的最高司法官,负责审理重大案件。
4. 商朝时期的法律制度具有______、______、______等特点。
三、简答题1. 简述商朝法律制度的基本特点。
2. 商朝时期的司法制度主要包括哪些内容?3. 请举例说明商朝法律制度中的神权色彩。
4. 商朝时期的刑罚制度对后世有哪些影响?四、论述题1. 论述商朝法律制度在我国法制史上的地位及意义。
2. 分析商朝法律制度中的家法族规对社会秩序的影响。
五、判断题1. 商朝的法律制度中,宗法制度对法律有着直接的影响。
()2. 商朝时期的刑罚都是公开执行的,以示震慑。
()3. 商朝的司法实践中,审判结果完全依赖于君主的意志。
()4. 商朝时期的法律条文已经相当完备,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法律体系。
()六、名词解释1. 商刑2. 大司寇3. 宗法制度4. 血亲复仇七、案例分析题1. 假设商朝时期发生了一起盗窃案件,请根据商朝的法律制度,描述案件审理的过程及可能的判决。
2. 在商朝,若某贵族家庭成员犯法,请分析可能受到的处罚及其背后的法律原则。
八、连线题A. 大司寇 1. 刑罚手段B. 宗法制度 2. 司法官员C. 五刑 3. 社会等级D. 士 4. 法律制度的基础九、排序题1. 家法族规的形成2. 神权法思想的兴起3. 刑罚制度的完善4. 宗法制度的建立十、问答题1. 商朝时期的法律制度是如何体现对祖先崇拜的?2. 商朝法律制度中的“五刑”具体指什么?3. 商朝时期的司法制度有哪些局限性?4. 商朝法律制度对后世法律制度的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答案一、选择题1. C. 习俗惯例2. C. 法律条文明确3. B. 流刑、徒刑、死刑4. A. 大司寇二、填空题1. 神权色彩2. 杖刑、鞭刑、死刑3. 大司寇4. 神权色彩浓厚、家法族规盛行、刑罚手段残酷三、简答题1. 商朝法律制度的基本特点包括:神权色彩浓厚,法律与宗教信仰相结合;家法族规盛行,以家族为单位的法律规范;刑罚手段残酷,以威慑为目的;法律制度尚不完善,缺乏明确的法律条文。
最新电大-中国法制史课堂练习与答案
【课堂练习答案】第一章夏商法律制度一、名词解释1.禹刑《禹刑》是夏朝刑法的总称。
为维护社会秩序,保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夏朝统治者对以往作出的各项判决以及从具体判决中抽象出来的一般法律原则加以汇编,名之为《禹刑》。
2.汤刑是商朝刑法的总称。
商灭夏之后,为了建立和维护新的统治秩序,商朝统治者以夏朝《禹刑》为基础,进行删修、增补,初步形成了商朝的刑法,并以商朝的开创者汤为之命名。
商朝后期,由于社会关系的变化,统治者又曾对《汤刑》作出全面的修改、补充。
3.“率民以事神”这是商朝法制活动的主要特点和指导思想。
在商朝的神权法统治方式中,上帝与王权之间的中介是巫、史等神职人员,他们代表鬼神,指导国家政治和国王的行动,是意识形态领域的权威,有相当大的政治权利。
4.内服是商朝中央统治的地域。
在这个地区,商王可以直接实施统治。
5.外服是商朝地方诸侯统治的地域。
在这些地区,虽然部落首领接受商王的分封,但他们有较大的独立性,在辖区内实施统治,包括司法统治。
二、简述题1、夏朝的五刑主要是哪些刑罚?夏朝在苗民五虐之刑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奴隶制五刑,包括大辟、膑、宫、劓、墨。
大辟为死刑,膑刑为割除膝盖骨,宫刑为毁坏生殖器,劓刑是割除鼻子的刑罚,墨刑是在面部刺痕后涂墨。
2、夏朝法律中主要规定了那些罪名?夏朝法律中虽然尚未形成完整的罪名体系,但是统治者在长期的司法实践中形成了一些定型化的罪名。
夏朝确定的罪名主要有以下三类:(一)据史书所载,夏朝初期的司法官皋陶对“昏”、“墨”、“贼”三种犯罪均处以死刑。
己恶而掠美为昏,贪以败官为墨,杀人不忌为贼。
(二)夏朝的军事法令中规定有“弗用命”、“不恭命”之罪,即在作战中对于不努力执行君王诰命、不服从君王诰命的人处以死刑。
(三)为保护血缘关系的稳定,夏朝法律中规定了不孝罪。
据史书记载,不孝罪是夏朝最严重的犯罪之一,所谓“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
3、商朝的刑罚有哪些?夏朝时产生的奴隶制五刑在商朝时继续通用,此外,商朝的刑罚特点是极其残暴。
《中国法制史》题库参考答案
2018年中国法制史题库考试参考答案答题要求名词解释:70-100 时代、相关的人、制度的意义简答:150-200论述:400+ ①解释含义、概述内容②意义、影响③个人评论、思考第一章夏商的法律制度参考答案教材P14——28一、名词解释1.墨刑24:又称黥刑;商代“五刑”中的一种..是在罪人面部或额头刺字;并染上墨;作为受刑人的标志..所以;墨刑既是刻人肌肤的身体刑;又是使人蒙受耻辱、以区别与常人的耻辱刑..是五刑中最轻的一种..2.刖刑24:又称剕刑;商代“五刑”中的一种..即砍去罪人左脚、右脚或者双脚的重刑;奴隶主用以控制奴隶逃亡;限制奴隶自由的一种肉刑..二、简答题无三、论述题1.试述中国法律起源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14+15+16+17观点一:教材观点1以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为指导;结合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可以概括出中国国家与法起源的特点:中国国家和法起源于文献记载中的夏代..从夏代开始;中国便正式进入文明社会;出现了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同时也产生了中国古代最早的法律..①人口和地域的划分:“按照地区来划分它的国民”..汉书“铸九鼎;象九州”的记载;说明禹时氏族血缘纽带已经松弛;开始按照地域将居民划分为九个区域;并铸造“九鼎”作为国家权力的象征..②政权的设立:即“公共权力的设立”;“构成这种权力的;不仅有武装的人;而且还有物质的附属物;如监狱和各种强制措施”..礼记记载“夏后氏百官”;已有官员的划分;官员权力的布置;另外;夏还有“圜土”;也即监狱..③税收的出现:“为了维持这种公共权力;就需要公民缴纳费用-捐税”..夏代已经有了贡赋制度;向地方侯、伯征收贡品;主要是铜..2从传世文献记载来看;关于法律起源的观点主要有:起源于黄帝时代说、起源于尧舜时代说、起源于夏代说三种不同观点..3此外;中国法律起源观点中最有影响的是“刑起于兵”、“兵刑合一”说..这是中国古代先秦时期流传的关于法律起源的最有影响的一种观点..“刑起于兵”;即法律起源于古代的氏族战争..“兵刑合一”是说;战争和刑法、刑罚是一回事;二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同时;先秦司法官称为“士”、“士师”、“司寇”、“廷尉”等;其本身就是源于军职..这一观念多见于先秦文献中;对秦汉以后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观点二:我的思考内容中国法律起源于“刑”和“礼”:1发端于部落战争中的“刑”..①黄帝时代的部落战争带有了政治目的..战争的目的是掠夺与征服:掠夺是为了本部落的经济利益;征服是为了本部落对其他部落具有支配权力②战争中的号令与对被征服者的镇压;是“刑”产生的温床..2具有法律性质的“礼”发轫于祭祀与习俗..①“礼”本是部落祭祀活动的仪式程序..人民确信只有举止如礼;神明才能接受贡品;否则是对神明的亵渎;违礼者必遭神明的惩罚..这种以神权为后盾的礼;无疑具有法的性质..②礼与风俗习惯的关系..部落的风俗习惯是部落成员长期的共同生活中自然形成的;礼则是通过祭祀而逐步确立的;它比风俗习惯更具有权威;而且更规范;是维护部落首领权威的工具..从礼的内容看;风俗习惯是礼的直接渊源..影响中国法律的形成时;特色已然形成..源于战争的刑;格外重视法的威慑力;手段也极为残酷;源于祭祀的礼;则带有浓厚的血缘亲情;手段也较为温和..融合残忍与温情为一体;正是中国古代法律的特色..第二章西周的法律制度参考答案教材P29——42一、名词解释3.圜土41:圜土是中国奴隶社会夏、商、周三代监狱的通称..文献记载西周的监狱;最着名的就是所谓的“圜土”之制..周礼.秋官.大司寇载:“以圜土聚罢民..”即建成圆形的土墙;将犯人囚禁在里面..周礼还记载;圜土除了监禁未决犯之外;还关押已决犯并监督其劳役..不过;周礼记载的“圜土”之制是否属实;还有待于考古发掘的进一步证实..4.吕刑31:周穆王接受大臣吕侯的建议;废止严酷的旧法;以“明德慎罚”为指导原则;“作修刑辟”;制定了西周一部重要的法典;因由吕侯主持修订;故称之吕刑..史记·周本纪又称甫刑..吕刑原本已失传;今文尚书中现存吕刑一篇;是制定法律后遗存的官方档案文献..5.非眚sheng35:眚;过失;非眚;故意;西周时期对故意犯罪的称呼;尚书.康诰中记载的应当加重处罚的情节..故意、惯犯从重;过失、偶犯从轻;反映了西周统治者在定罪量刑时;不仅考虑到了社会危害的大小;而且注意到罪犯的主观状态..6.惟终35:惯犯;非终;偶犯..西周时期对惯犯的称呼;尚书.康诰中记载的应当加重处罚的情节..故意、惯犯从重;过失、偶犯从轻;反映了西周统治者在定罪量刑时;不仅考虑到了社会危害的大小;而且注意到罪犯的主观状态..7.质剂37 :西周时期使用于买卖关系中的契约形式称为质剂..这种契约写在简牍上;一分为二;买卖双方各执一份..周礼·地官·质人记载;“质”“剂”有别;“质”;是买卖奴隶、牛马所使用的较长的契券;“剂”是买卖兵器、珍异之物所使用的较短的契券..“质”和“剂”由官府制作;并由“质人”专门管理..8.七出38:又称”七去”..解除婚姻的大权掌握在男子手中;称为“出妻”、“休妻”..周礼规定;丈夫可以七种理由休弃妻子;故称“七出”;即:无子、不事姑舅、淫佚、口舌、盗窃、妒忌、恶疾;又称“七去”..西周时期男子可以七条理由之一单方面解除婚约..9.三不去38:在西周礼制中对男子单方面休妻权利的限制..在三种情况下;即使触犯“七出”;已婚妇女也可以不被丈夫休弃;称为“三不去”;即:有所娶无所归;与更三年丧;前贫贱后富贵..这三项规定主要是出于维护礼制的需要;但对稳定婚姻关系有一定的积极意义..10.五听39:西周时在长期司法实践中形成了审理案件的“五听”制度;是审判案件时判断当事人陈述真伪的五种观察方式..即:辞听、色听、气听、耳听、目听..辞听是听当事人的陈述;理屈则言语错乱;色听是观察当事人的表情;如理亏就会面红耳赤;气听是观察当事人陈述时的呼吸;如理亏就会紧张的喘息;耳听是观察当事人的听觉;如无理就会紧张的听不清话;目听是观察当事人的眼睛;无理就会失神..这种察言观色的审讯方法是长期审判实践的总结;包含某些生理学、心理学的方法;有一定的合理性..二、简答题1.简述西周的五刑制度24+33西周的刑罚体系即吕刑的“五刑”、“五罚”、“五过”..据尚书记载;吕刑关于“五刑”的规定有三千多条..“五刑”即墨刑、劓刑、刖刑、宫刑、大辟等五种刑罚..墨刑是在犯人面部或额上刻字染墨;劓yi刑是割鼻;刖刑即断足;宫刑即男子割去生殖器、女子幽闭的刑罚;大辟是死刑;前四种是使人的肢体受到分离的肉刑;也是耻辱刑..这五种刑罚由轻至重;构成了中国早期比较完整的刑罚体系..2.简述吕刑的主要内容29+31①周穆王时期;推行了一系列改革的措施..在法律方面;就是命令吕候做吕刑..②将“以德配天”、“敬天保民”的治国方略运用于法制方面;要求“明德慎罚”..即重视道德教化的作用;要求立法、司法、执法过程必须审慎;强调以“中刑”;即不轻不重之刑治理国家..③这部法论述了刑的起源、用刑原则和五刑的种类;恢复了夏的赎刑制度;罪犯可以根据法律交纳赎金以求减免刑罚..赎刑从此开始制度化..④吕刑原本今已失传;今文尚书中现存吕刑一篇;记载了此次穆王命吕候进行法律改革的大致情况;是遗存的官方档案文献..但尚书中的吕刑一篇;既不能看成是一部成文法典;也不是此次法律改革的直接成果;而是关于这次法律改革的历史记录..3.简述西周婚姻的“六礼”制度38①“六礼”是西周礼制所规定的婚姻成立的六道程序;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纳采;是男家请媒人到女家提亲;获准后备彩礼前去求婚..问名;是男家请媒人问女方的名字、生辰;卜与宗庙;请示吉凶..纳吉;是男家卜得吉兆后通知女家;决定订婚..纳征;又称纳币;是男家送聘礼到女家..请期;是男家择定吉日为婚期;商请女家同意..亲迎;是新郎至女家迎娶..至此;“六礼”完毕;婚姻成立..②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五礼”;即吉、凶、军、宾、嘉..其中;“嘉礼”是饮宴婚冠、节庆活动方面的礼节仪式;用意在亲和万民..“六礼”即“嘉礼”中有关婚冠礼的内容;用以对成年男女表示祝贺..这种婚姻实际上是包办买卖婚姻..③西周的“六礼”对后世影响极大;中国古代的聘娶婚源于此..三、论述题2.试述西周时期礼与刑的关系..30+33观点一:教材总结(1)中国古代人重视祭祀;一开始就将神权与族权紧密结合起来;产生了“礼”..周初;周公“制礼作乐”;将夏礼、商礼发展成一整套以维护宗法等级制为核心的行为规范;以及相应的典章制度、礼节仪式..一般称之为“周礼”;作为治理国家的准绳..所谓“礼”是中国古代社会长期存在的、旨在维护宗法血统关系和宗法等级制度的一系列精神原则和言行规范的总称..在西周时期;周礼所确立的所有规范和制度中;始终贯穿着“亲亲”;“尊尊”;“长长”;“男女有别”四个原则:“亲亲”即必须亲爱自己的亲属;特别是以父权为中心的尊亲属;“尊尊”即下级必须尊敬和服从上级;特别是一国之君;“长长”即小辈必须尊重长辈;“男女有别”即男尊女卑;男女授受不亲和同姓不婚..“亲亲”是宗法原则;旨在维护家长制;“尊尊”是等级原则;旨在维护君主制;二者都是为巩固宗法等级制服务的..在当时的宗法等级制度下;“尊尊”“亲亲”既是周礼的基本原则;也是西周立法的指导思想..2“刑”的产生更早于“礼”;早在商代就有关于“五刑”的说明;即墨刑、劓刑、刖刑、宫刑、大辟等五种..前四种是使人的肢体受到分离的肉刑;也是耻辱刑;大辟是死刑..这五种刑罚由轻至重;构成了中国早期比较完整的刑罚体系..3到了西周时期;“礼”与“刑”关系密切;互为表里、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西周奴隶制法制的完整体系:①礼刑并用:礼和刑是西周法的两个基本组成部分;二者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为了调整社会关系和规范人们的行为..②出礼入刑:凡是礼所不容的;就是刑所禁止的;凡是合于礼的;也必然是刑所不禁的..“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礼则入刑;相为表里”..③礼有差等:“礼治”的基本特征是“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是指礼所赋予各级贵族的世袭特权;平民和奴隶一律不得享受..刑不上大夫是指刑罚的主要锋芒不是针对大夫以上的贵族;而是指向广大平民..这种礼刑分野的局面;充分说明了西周实行的是一种公开不平等的特权法;“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不仅是西周礼治的特点;也是西周指导立法、司法的重要原则..4关于“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孔子做出了儒家学派的解读:指不对百姓苛求完备的礼节;对于有“廉耻观”的“君子”犯了错主要以道德礼义使其惭愧改过..春秋时期教育能力底下;通常只有贵族阶级受到过教育懂得廉耻荣辱;对于“小人”犯罪则用刑罚使其害怕从而不敢犯罪..这种差别化的治理方式;对于我国刑法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现代“因人施教”、“分类教育”的理念;也能感受到这种治理方式的深刻影响与启发..我的观点;对于儒家学派后来提出的“因材施教”;也有很大的影响..观点二:我的思考(1)“礼”与“刑”是西周法律的两个基本方面;互为表里、相辅相成;目的都是调整社会关系、规范人们的行为..“礼”是一种积极的规范;“刑”则对于一切违背“礼”的行为进行处罚..即“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礼则入刑;相为表里”..(2)但在规范内容、社会功能、实施上又不尽相同:①从规范的内容来看;“礼”作为社会行为规范;主要属于道德范畴;有部分内容属于法律的范畴;它确认和维护统治阶级内部权力和财富分配的秩序;“刑”是规定对各种犯罪行为应处以何种刑事制裁的规范;都属于法律范畴..②从社会功能来看;“礼”起到“禁恶于未然”的作用;而“刑”则起到“禁恶于已然”的作用..③从实施上来看;“礼”主要通过舆论、教化发挥作用;严重违反“礼”的行为才施以刑罚;“刑”是通过各种刑罚的实施来惩戒犯罪;并且西周时期奉行“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的法治原则..以上可见“礼”与“刑”在实施方式、实施对象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别..第三章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律制度参考答案教材P43——54一、名词解释11.铸刑鼎47:公元前536年;郑国执政子产将刑书刻在鼎上;公布了郑国的成文法律;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公布成文法的活动..公元前513年;晋国赵鞅、荀寅将该国法典刻在鼎上;公布了晋国的成文法律..这是中国历史上又一次正式公布公布成文法的活动..史称“铸刑鼎”;开创了中国成文法的先河..12.竹刑47:公元前503年;郑国执政骊歂chuan杀邓析而用其竹刑..竹刑是郑国大夫邓析将子产所着刑书自行修改刻于竹简;故称“竹刑”..竹刑原是郑析私自编纂;并无法律效力;后为国家认可;成为正式的法律..原文已失传..13.法经51:是中国传统社会第一部系统的封建成文法典..由战国初期李悝总结春秋末期以来各诸侯国立法、司法的经验;结合魏国的具体情况而编纂;共六篇;即盗、贼、网、捕、杂、具..法经是一部“诸法合体”而以刑为主的法典;为后世封建法典所继承..原文已经灭失;不可考..二、简答题4.简述春秋时期的成文法的公布46+47+48内容春秋中期以后;随着新兴地主阶级的出现;打破旧的法律传统、公布新的成文法的活动在一些诸侯国中开展起来;其中标志性事件有郑、晋的“铸刑鼎”、邓析的“竹刑”事件..(1)铸刑鼎①公元前536年;郑国执政子产将刑书刻在鼎上;公布了郑国的成文法律;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公布成文法的活动..②公元前513年;晋国赵鞅、荀寅将该国法典刻在鼎上;公布了晋国的成文法律..这是中国历史上又一次正式公布公布成文法的活动..史称“铸刑鼎”;开创了中国成文法的先河..2竹刑公元前503年;郑国大夫邓析将子产所着刑书自行修改刻于竹简;故称“竹刑”..竹刑原是郑析私自编纂;并无法律效力;后为国家认可;成为正式的法律..原文已失传意义春秋末期;郑、晋两国相继“铸刑书鼎”以及邓析“竹刑”公布法律事件;当时也引起了争论..因为在春秋末期以前;是根据案情的轻重来判罪;虽然有成文的法律;却未公布于众..“铸刑鼎”事件所代表的成文法公布运动;宣告了“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的中国奴隶制法律的结束和成文法的诞生..从此;开启了一种新的法律形态——封建制法律..春秋时期的公布成文法活;动是中国法律史上的一次划时代的变革;标志着代表旧贵族统治的不成文法律体系已经瓦解;以封建社会关系为内容的成文法律体系开始走上中国法律历史舞台;为历代王朝法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三、论述题3.试述春秋时期公布成文法的历史意义49内容春秋初期;各诸侯国基本上沿袭西周的法律..但是春秋中期以后的法律制度发生了重要的变革——郑、晋两国的“铸刑书鼎”;以及邓析的“竹刑”事件;公布了以保护私有财产为中心的成文法律..“铸刑鼎”事件的出现;拉开了春秋战国成文法运动的帷幕..至此;战国新兴地主阶级纷纷登上各诸侯国的政治舞台;进行变法改革;制定成文法;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成文法运动..意义春秋时期的公布成文法活动;是中国法律史上的一次划时代的变革..成文法的公布标志着代表着旧贵族统治的不成文法律体系已经瓦解;以封建社会关系为内容的成文法律体系开始走向中国法律历史舞台..(1)公布成文法活动是对传统法律观念、传统法律制度以及传统社会秩序的一种否定..它宣告了“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的中国奴隶法律形态的结束和成文法的诞生..“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是说当未公布法律;对人的判决是先由王讨论;依照道德和内心的判断;王君因此有威严..(2)公布成文法活动客观上为封建政治经济制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条件..在旧的法律体制下;各种社会关系都被限制在狭小的宗法体制范围之内;成文法公布后;新兴地主阶级可以把改革的成果用法律的形式表现出来、固定下来..因此各种新型的社会关系有了可靠的法律保证..(3)成文法的公布;标志着法律观念和法律技术的进步..在旧的法律体制下;法律不公开且不成文;无疑不利于法律观念的更新和法律理论的进步..公布成文法将零散、不系统的法律规范变成相对系统和严谨的法律条文;对于法律理论、立法技术的发展有着特殊的意义..(4)春秋时期的公布成文法;为战国及战国以后封建成文法的发展与完善积累了经验;拉开了中华法系的序幕..我的思考成文法在出现之时;引起了巨大的争论..这表明;成文法的出现不仅标志着中国古代法律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而且映射出经济基础对于上层建筑的深刻影响..1成文法的公布是正在形成的封建生产关系的要求春秋中叶以后;随着土地私有制的确立;所有权关系进一步发展;与此相联系;侵犯所有权的行为和诉讼也相应地增多..为了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代表地主阶级利益的新兴政治势力极力要求制定成文法;并把法规公布于世;使新型地主阶级可以依据法律保护自身利益;不受奴隶主贵族特权的侵害..2公布成文法是新旧势力争夺统治权的一场复杂斗争在宗法制度下;“临事制刑;不设预法”是贯穿中国奴隶社会的法律现象..代表地主阶级的新兴势力登上政治舞台以后;迫切需要打破奴隶主贵族垄断法律的特权;将本阶级意志上升为法律;为维护其政治经济利益..他们通过制定和公布成文法;迫使奴隶主阶级的司法权受到限制;改变“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的传统;初步摆脱宗法制度对司法的束缚;具有历史的进步意义..成文法的公布;不仅拉开了中华法系的序幕;而且是整个社会形态变革的缩影..4.试述“法经”的结构及其对后世立法的影响..51结构公元前5世纪;魏文候重用李悝为相;实行变法改革;制定了中国封建社会第一部系统的成文法典..法经是一部“诸法合体”而以刑为主的法典;共有六篇:“盗法”、“贼法”、“囚法”、“捕法”、“杂法”、“具法”..其中“盗法”是涉及公私财产受到侵犯的法律;“贼法”是有关危及政权稳定和人身安全的法律;“囚法”是有关审判、断狱的法律;“捕法”是有关追捕罪犯的法律;“杂法”是有关处罚狡诈、越城、赌博、贪污、淫乱等行为的法律;“具法”是规定定罪量刑的通例与原则的法律;相当于现代刑法典的总则部分..其他五篇为“罪名之制”;相当于现代刑法典的分则部分..影响法经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整的成文法典;在中国古代立法史上具有重要历史地位..①法经初步确立了传统法典的体例和基本原则;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比较系统的封建法典..标志着中国古代的立法技术已开始走向成熟;成为后世立法的滥觞;②法经的出现有利于司法的统一..便于司法官准确适用法律和定罪量刑③法经的出现有利于立法的系统化..使立法活动在兼顾历史沿革和横向联系的科学环境中进行;避免重复和抵牾;④法经将实体法“盗法”、“贼法”、“杂法”和程序法“囚法”、“捕法”大致分开;有利于按客观规律知道法律实践行动;⑤法经的出现;有利于法律文献的整理、修订、解释和研究..法经的体例和内容;为后世成文法典的进一步完善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从体例上看;法经六篇为秦汉所直接继承;魏晋以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最终形成了以“名例”为统帅、以“各篇”为分则的完善的法典体例..在内容上;法经六篇的主要内容大都为后世封建法典所继承..法经是新式法典的集中体现;是传统成文法的雏形..但遗憾的是;法经早已失传;学界对它持存疑的态度..第四章秦代的法律制度参考答案教材P55——71一、名词解释14.云梦秦简56:1975年12月;在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出土的一批秦简;其内容大部分是秦代法律方面的内容;包括法律条文、法律解释和有关诉讼规则等三类..这云梦秦简的出土;为研究秦代法律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历史资料..15.为吏之道56:1975年2月;在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出土的秦墓竹简之一;此简共有51支;简文分上下五栏书写;是一篇私人杂记;记述了秦代要求官吏遵守的一些行政规则和要求..有的内容类似后世封建国家的“官箴”;宣扬官场的治世格言和处世哲学;有的内容类似供学习做官的人使用的识字课本;有的内容以通俗的韵文宣传地主阶级的政治主张..篇末附抄了户律和奔命律各一条..16.髡kun刑64:耻辱刑是一种带有侮辱性质的刑罚;在秦代主要指髡、耐等象征肉刑的刑罚..髡;剃去罪人的头发和鬓须;耐;只剃去鬓须..古人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故常人都留须发;因此剃去头发和鬓须被看作对身体的一种伤害和耻辱性惩罚..二、简答题6.简述秦律的“公室告”与“非公室告”69秦朝根据控告者与被控告者间的关系以及侵害行为的性质进行划分;分为“公室告”和“非公室告”..“公室告”;是指控告主体对家庭以外的人所犯的杀伤人、偷盗财务之类行为所提出的控告;“非公室告”是指控告主体对其家庭成员内部的犯罪行为向官府提出的控告;对此种控告;官府不予受理..目的是维护家庭内部的尊卑关系和主奴关系;反映了秦律在诉讼制度上的不平等特点..。
中国法制史课堂练习答案
【课堂练习答案】第一章夏商法律制度一、名词解释禹刑、汤刑、“率民以事神”、内服、外服二、简述1、夏朝的五刑主要是哪些刑罚?2、夏朝法律中主要规定了那些罪名?3、商朝的刑罚有哪些?4、简述商朝“内外服”的司法机构。
三、论述题中国法律的起源有哪些特点?一、名词解释1.《禹刑》是夏朝刑法的总称。
为维护社会秩序,保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夏朝统治者对以往作出的各项判决以及从具体判决中抽象出来的一般法律原则加以汇编,名之为《禹刑》。
2.是商朝刑法的总称。
商灭夏之后,为了建立和维护新的统治秩序,商朝统治者以夏朝《禹刑》为基础,进行删修、增补,初步形成了商朝的刑法,并以商朝的开创者汤为之命名。
商朝后期,由于社会关系的变化,统治者又曾对《汤刑》作出全面的修改、补充。
3.这是商朝法制活动的主要特点和指导思想。
在商朝的神权法统治方式中,上帝与王权之间的中介是巫、史等神职人员,他们代表鬼神,指导国家政治和国王的行动,是意识形态领域的权威,有相当大的政治权利。
4.是商朝中央统治的地域。
在这个地区,商王可以直接实施统治。
5.是商朝地方诸侯统治的地域。
在这些地区,虽然部落首领接受商王的分封,但他们有较大的独立性,在辖区内实施统治,包括司法统治。
二、简述题1.夏朝在苗民五虐之刑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奴隶制五刑,包括大辟、膑、宫、劓、墨。
大辟为死刑,膑刑为割除膝盖骨,宫刑为毁坏生殖器,劓刑是割除鼻子的刑罚,墨刑是在面部刺痕后涂墨。
2.夏朝法律中虽然尚未形成完整的罪名体系,但是统治者在长期的司法实践中形成了一些定型化的罪名。
夏朝确定的罪名主要有以下三类:(一)据史书所载,夏朝初期的司法官皋陶对“昏”、“墨”、“贼”三种犯罪均处以死刑。
己恶而掠美为昏,贪以败官为墨,杀人不忌为贼。
(二)夏朝的军事法令中规定有“弗用命”、“不恭命”之罪,即在作战中对于不努力执行君王诰命、不服从君王诰命的人处以死刑。
(三)为保护血缘关系的稳定,夏朝法律中规定了不孝罪。
第一章 夏、商朝的法律制度1.doc
第一章夏、商朝的法律制度1 东北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中国法制史网上作业题第一章夏、商朝的法律制度一、单项选择题1、夏朝称中央最高司法官为()。
A大理B士C蒙土D司寇2、夏朝有五种刑罚,共()条。
A五百B一千C二千D三千3、“威侮五行,怠弃三正”是夏启讨伐有扈式时发布的()。
A习惯B战争动员令C祭祀D礼仪4、“昏、墨、贼,杀”中的刑名是()。
A昏B墨C贼D杀5、夏朝有“昏、墨、贼,杀”的制度。
据叔向解释:“杀人不忌为( )”。
A昏B墨C贼D杀6、在我国,首次制定赎刑是在()。
A夏朝B商朝C西周D秦朝7、《竹书纪年》记载:“夏后芬三十六年作( )”。
A囹圄B夏台C钧台D圜土8、相传夏桀时,曾把商汤“囚之()”。
A圜土B钧台C夏台D囹圄9、炮烙之刑出现于( ) 。
A夏朝B西周C春秋D商朝10、商朝假托天意断罪、具有一定司法权的人是( )。
A商王B贵族C卜者D掌戮11、商朝在实行父死子继的继承制度后,又逐渐实行了()。
A嫡长继承制B兄终弟及C兄终弟及与父死子继并行D诸子均分12、商朝刑法的总称是()。
A九刑B禹刑C宫刑D汤刑13、把犯罪者晒成肉干的刑罚称作()。
A脯B醢C墨D劓二、多项选择题1、夏朝的监狱叫做()。
A圜土B夏台C钧台D囹圄2、“昏、墨、贼,杀”是夏朝的法律制度,其中的罪名是()。
A杀B昏C墨D贼3、夏朝的法律形式主要包括()A习惯法B制定法C誓D王与权臣的命令与文告4、商朝的罪名主要有()。
A昏B不吉不迪C暂遇奸宄D不从誓言5、商朝的监狱称作()。
A圜土B牖里C囹圄D廷尉6、商朝的肉刑有()。
A醢B墨刑C劓殄D劓刑7、商朝死刑处决方法除斩、戮以外,还有()。
A炮烙B醢C脯D劓殄三、名词解释1、禹刑2、甘誓四、简述题1、法律是如何起源的?2、如何理解“昏、墨、贼,杀”?3、夏朝法律与原始社会的习惯有哪些不同?4、商朝刑事立法的指导思想。
5、商朝继承制度的前后变化。
6、中国奴隶制法律制度在形成中出现的特点第二章西周的法律制度一、单项选择题1、周穆王曾命()依照夏朝的赎刑作《吕刑》。
1第一章中国法的起源与夏商的法律制度
一、单选题1.夏商周时期司法与兵政的掌管者一身二任,司法官称为( )【0501】A.尚书B.士C.五经博士D.丞相1.中国古代以羞辱、恐吓为特征的象征性惩罚称为()【0510】A.象刑B.赎刑C.鞭刑D.流刑2.商朝初期的立法有()【0510】A.《吕刑》B.《禹刑》C.《政典》D.《汤刑》3.夏朝的“五刑”有墨、劓、膑、宫和()【0510】A.罚金B.杀C.鞭刑D.徒刑6.上古时期拥有土地最高处分权的是()【0510】A.国王B.诸侯C.卿大夫D.士2.夏朝的监狱称为()【0601】A.司圜B.囹圄C.掌囚D.夏台3.西周时期,将故意犯罪称为()【0601】A.眚B.非终C.非眚D.惟终4.西周主要的法律形式包括刑与()【0601】A.科B.格C.比D.礼5.西周时期的买卖契约称为()【0601】A.傅B.别C.质剂D.合同6.西周时期已明确区别民、刑诉讼,争罪曰()【0601】A.讼B.狱C.质D.剂1.关于中国法律起源的诸种学说中,较为流行的是()【0610】A.黄帝说B.尧舜说C.夏代说D.商代说1.夏朝负责立法与司法的官员是()【0701】A.大理寺卿B.士C.理D.司败2.根据《史记》记载,商纣王时有()【0701】A.《九刑》B.“炮烙之法”C.大辟D.鞭刑1.夏朝制定的法律有()【0710】A.《汤刑》B.《官刑》C.《禹刑》D.《九刑》1.商朝专司占卜,并拥有一定立法、司法解释权的官吏是()【0801】A.司寇B.司隶C.史D.太师2.五刑中的膑刑是指()【0801】A.截去膝盖骨B.断脚C.割鼻子D.去势1.中国古代“刑起于兵”,“内行刀锯,外用甲兵”之语出自()【0810】A.《商君书·画策》B.《周礼·秋官》C.《尚书·吕刑》D.《左传·昭公六年》2.商朝为加强对各级官吏的管理,制定了行政法律规范,称为()【0810】A.《国宪》B.《九章》C.《九刑》D.《法经》1.以下各选项中,属于夏朝法律的是()【0901】A.《禹刑》B.《汤刑》C.《九刑》D.《吕刑》2.《官刑》制定于()【0901】A.夏朝B.商朝C.西周D.春秋1.夏朝的中央最高司法官为()【0910】A.大理B.士C.蒙士D.司寇4.中国古代赎刑的制度化始于()【0910】A.夏朝B.商朝C.西周D.春秋战国1.中国古代法律起源于( )【1101】A.原始社会B.夏朝C.西周时期D.春秋时期1.夏朝法制的指导思想可概括为( )【1010】A.奉天罚罪B.明德慎罚C.轻罪重罚D.德主刑辅二、多选题31.中国法律起源的主要特点是()【0710】A.直接继承氏族规则B.开始于兵C.礼起于祀D.既承认王权又强调“天人合一”E.既赋予“礼义”以法律效力又强调以刑为主31.中国法起源的主要特征包括()【0910】A.法律以氏族血缘为纽带B.法律内容上以刑事法制为主C.法律具有早熟性D.法律内容上以民事法制为主E.法律不具有早熟性31.夏商时期的监狱称为()【1001】A.夏台B.里C.监狱D.圜土E.囹圄三、名词解释题【0501】36.禹刑【0701】36.《汤刑》【0710】36.劓殄。
综合课-中国法制史夏商西周春秋法律制度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法律制度(二)_真题-无答案
综合课-中国法制史夏商西周春秋法律制度、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法律制度(二)(总分100,考试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1. 西周时期把买卖兵器、珍异等小件物品所使用的较短的契券称为______。
A. .质B. .剂C. .傅D. .别2. 西周时期对司法官规定了明确的刑事责任,即凡是“五罚不服,正于五过”。
其中把报私怨而枉法的称为______。
A. 惟官B. 惟来C. 惟内D. 惟反3. 西周时期对于老幼犯罪,都可以减免刑罚,以体现“明德慎罚”,对于老幼犯罪减免刑罚的法律称为______。
A. 三赦之法B. 三宥之法C. 三刺制度D. 五过之法4. 西周时期强调司法慎重的制度是______。
A. 三刺B. 三赦C. 五过D. 五罚5. 下面的选项中,不属于《吕刑》所记载的刑法适用原则的是______。
A. 老幼犯罪减免刑罚B. 宽严适中C. “七出”、“三不去”D. 罪疑从轻、罪疑从赦6. 西周时期将刑事案件收取的诉讼费用称为______。
A. 束矢B. 钧石C. 质剂D. 傅别7. 下列选项中,表述正确的是______。
A. 郑国铸刑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公布成文法的活动B. “傅别”是西周时期适用于买卖关系的契约形式C. 所谓“殷彝”指的是商朝的法律D. 春秋时期公布成文法活动是没落的奴隶主贵族阶级挽救其统治的重大措施8. 下列选项中,表述正确的是______。
A. 西周时期的“傅”即债券,它可以印证买卖关系的存在B. 西周的大司寇是周天子的六卿之一C. “三不去”属于西周时期独有的婚姻解除制度D. 诬告反坐原则源于西周9. 宽严适中的刑法适用原则最早记载于______。
A. 禹刑B. 汤刑C. 九刑D. 吕刑10. 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不属于《吕刑》中所记载的内容?______A. 要求在选择司法官时注意慎重、崇德B. 规定了赎刑制度C. 强调司法官适用刑罚不可畸轻畸重D. “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11. 西周时期将管理契约事宜的官员称为______。
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法制史(夏商西周春秋法律制度和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法律制度)-试卷1
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法制史(夏商西周春秋法律制度和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法律制度)-试卷1(总分:92.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选题(总题数:20,分数:40.00)1.单项选择题第1-45小题。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左传.昭公六年》记载:“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商有乱政,而作( )”。
A.商刑B.汤刑√C.吕刑D.九刑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一章第一节中的汤刑。
夏商两朝的法律总称分别为禹刑和汤刑,都带有对祖先或者朝代建立者的尊敬与怀念之意,故以大禹和商汤的名字命名。
3.商朝有“三风十愆”的规定,其中三风中的巫风是指A.庭内起舞、沉溺酒歌√B.贪求财物、迷恋美色、狩猎不休C.巫蛊乱政、残害忠良D.蔑视圣人教训、拒绝忠直劝告、亲小人远贤臣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一章第一节中的商朝立法概述。
对于古代的这些名词概念,不能简单地以现代意思揣度,除非古文功底深厚,否则只能细心识记。
巫风虽然带有“巫”字,但其主要针对的是官吏只顾吃喝玩乐、不理政事;淫风则指贪求财物、迷恋美色、狩猎不休,有点类似于今天的生活作风层面;乱风则指蔑视圣人教训、拒绝忠直劝告、亲小人远贤臣,侧重执政思想观念和用人方面。
4.关于奴隶制五刑,流行的说法认为最早源于A.上古祭祀活动中的献俘、杀俘仪式B.原始社会后期军法、军令的积累C.先进部落苗民的刑罚√D.夏商时期的天罚、神判观念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一章第一节中的夏商刑事立法。
虽然一般的理论都认为我国最早的法律制度是起源于祭祀活动、军法和军令等,也带有浓厚的神权法思想,但是在具体问题上还是要细致地认识和理解,例如本题中的奴隶制五刑,尽管也与A、B、D三选项密不可分,但是从源头上来看还是先进苗民的刑罚。
法制史课后习题
法制史课后习题第二章夏商法制一、单项选择题1.夏有乱政,而作( )A.汤刑B.禹刑C.吕刑D.竹刑2.夏朝主掌审判的官吏称( )A刑部尚书B.大理C.大理寺卿D.司寇3.商有乱政,而作( )A.汤刑B.禹刑C.吕刑D.竹刑4.夏商两朝司法中特别突出的一个特点是( )A.慎刑原则B.秋冬行刑制度C.神判天罚制度D.刑讯制度二、多项选择题1.夏朝的主要罪名有( )A.强盜罪B.贪污罪C.杀人罪D.不孝罪2.商朝的主要罪名包括有( )A矫诬天命罪B.颠越不恭罪C.弃灰于公道罪D.不孝罪3.商朝监狱的名称有( )A狱B.牢C.圜土D.羑里三、不定项选择题1.夏朝的部门法有( )A刑法B.军事法C.环保法D.行政诉讼法2.商朝规定的“五刑”中包括有( )A.墨刑B.劓刑C.刖刑D.宫刑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B二、多项选择题1 . ABCD2 . ABCD3 . CD三、不定项选择题2 . ABCD四、简答题1.夏朝法律的特点主要是:神权法的因素比较突出;部门法数量较少;法律内容比较简单;司法制度的内容十分匮乏等2.与夏朝的法律相比较,商朝法律的特点主要是:神权法的成分更多;部门法的数量有所增加;法律内容开始复杂化;司法制度的内容逐渐丰富起来等。
第三章西周法制一、单项选择题1.西周穆王时期制定的法律称为()A.穆刑B.周刑C.九刑D.吕刑2.西周“五礼”中的“吉礼”是指()A.祭祀之礼B.喜庆之礼C.吉祥之礼D冠婚之礼3.西周法律中的“非眚”是指()A.惯犯B.故意犯罪C.偶犯D过失犯罪4.西周时期凡买卖奴隶、牛马等贵重的活物所使用的契约称为() A质剂B.傅别C.质D.剂5.西周的财产继承采用()A.长子继承制B.诸子均分制C.子女平分制D.嫡长继承制6.西周婚姻程序中的“纳采”是指()A.男家向女家送达彩礼B.男家请媒人向女家提亲C.男家接纳新娘为家族成员D.男家在祖庙中征询祖先对该婚姻的意见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法律属于西周时期制定的是()A.禹刑B.吕刑C.九刑D.汤刑2.以下属于西周继承制度标的(实质)的有(A爵封继承B.财产继承C.嫡长继承D.宗桃继承3.西周婚姻的原则相对夏、商最大的变化之一是确立了一夫一妻制,以下对西周“一夫一妻”制表述正确的有()A.法律限定名义上的正妻只能有一人B.法律限定一个男子只能有一个配偶C.实际的配偶数量并不加以限制D.实际上是一夫一妻多妾制4.下列情况中属于西周以来丈夫可以单方面休弃妻子的理由有()A.不事舅姑B.口舌C.妒忌D.窃盗5.西周时法官用“五听”的观察方法兼听诉讼双方的供词以辨别真伪,下列专有名词中属于“五听”的有()A.言听B.色听C.气听D.目听三、不定项选择题1.下列属于西周刑罚的是()A.赎刑B.宫刑C.扑刑D.鞭刑2.下列属于西周破坏家庭伦理犯罪的罪名有()A疑众罪B不孝罪C.内乱罪D.群饮罪3.西周以来规定妻子即使犯有“七出”,丈夫也不能休妻的情况有()A.前贫贱后富贵B.恶疾未愈C.有所取无所归D.与更三年丧参考答案二、多项选择题1 .BC2 . ABD3 .ACD4 . ABCD5 BCD三、不定项选择题1 . ABCD2 .BC3 . ACD第四章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制一、单项选择题1.公元前536年,率先以“刑鼎”形式公布成文法的是()A.秦国B.郑国C.楚国D.赵国2.晋国以刑鼎形式公布成文法的时间是()A.公元前513B.公元前514C.公元前515D.公元前5163.公元前501年,自己制作了一部“竹刑”的郑国夫是() A子产B.赵鞅C.邓析D.荀寅4.我国第一部内容比较系统、完整的封建法典的是()A.吕刑B.秦律C.汉律D.法经5.“改法为律”,制定了秦律的是()A.商鞅B.李悝C.吕侯D.萧何二、多项选择题1.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主要部门法是()A.行政法B.社会法C.经济法D.军事法2.在春秋时期曾拥有司法权的官吏是()A.司寇B.司败C.县公D.郡守3.《法经》的篇目中包括()A.《盜法》B.《贼法》C.《囚法》D.《捕法》4.商鞅变法时,把连坐分为()A.家庭连坐B.邻里连坐C.职务连坐D军队连坐三、不定项选择题1.春秋战国时期的立法原则有()A.世俗化原则B.公开化原则C.重刑化原则D.慎刑原则2 .《法经》中规定了关于定罪量刑原则的是()。
法制史习题
12、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较系统、较完整的封 建法典是( )。 A.《常法》 B.竹刑 C.《法经》 D.《茆门法》 13.下列选项中,( )不是“六禁”的内容。 A.金禁 B.嬉禁 C,徒禁 D.徙禁 14.在中国历史上“改法为律’’的是( ) 。 A.吴起 B.商鞅 C.韩非 D.李悝
15、商鞅为打击旧贵族的特权,命令废 除( )制,实行奖励军功。 A.井 B.分封 C.世卿世禄 D.荐举制 16、春秋战国时期,公布成文法的活动发生在 郑国的有( )。 A.铸刑书 B.竹刑 C.铸刑鼎 D.颁布《法经》 17.商鞅变法过程中,法家的一些基本主张皆 清楚地表现出来,主要有( )。 A.强调“以法治国” B.“轻罪重刑” C.不赦不宥 D.实行连坐
9、战国时期的《法经》是由( ) 制定的? A.李悝 B.吴起 C.商鞅 D.管仲 10.《法经》中关于囚禁和审判罪犯的法律规 定的部分称为( )。 A.《盗法》 B.《网法》 C.《捕法》 D.《具法》 11.《法经》中关于“盗贼”以外的其他犯罪与 刑罚的规定称为( )。 A.《盗法》 B.《网法》 C.《捕法》 D.《杂法》
7.在女方答应议婚后,由男方请媒人问女 子名字、生辰等,并卜于宗庙以定吉凶的过 程被称 为 ( )。 A.“纳吉” B.“纳征” C.“问名” D.“请期” 8.婚期之日男方迎娶女子至家的过程被称 为 ( )。 A.“纳吉” B.“纳征” C.“问名” D.“亲迎” 9.西周时女子若犯“七出”之条,不能提出 休弃的是( )。 A.丈夫 B.公公 C.婆婆 D.姑嫂
1、最早确定“亲亲得相首匿”原则的皇帝 是 ( )。 A.汉武帝 B.汉文帝 C.汉献帝 D.汉宣帝 2、“亲亲得相首匿”的思想最早是由( )提倡 的。 A.庄子 B. 孟子 C.公孙子 D.孔子 3、不属于“亲亲得相首匿”范围的是 ( )。 A.父母匿子 B.夫匿妻 C.大父母匿孙 D.叔匿侄
中国法制史第一章练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练习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原始社会经历了 ___原始群氏族公社______ 和两个阶段。
2.原始社会部落首领通过“ 产”生。
禅让(制)3.夏朝的第一个 xx 是__启。
4.《xx·襄公四年》记载:“芒芒禹迹,画为__ ,经启 __ 。
”5.法的起源经历了从 _习惯__到__习惯法 __、再到___成文的演变与法___ 发展过程。
6.《 xx ·昭公六年》:“夏有乱政,而作__ 。
” x刑x7.《说文解字》:“灋,刑也,__ ,从水,豸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
”8.《正韵》:“律吕万法之所出,故法令谓之。
”9.《 xx》曰:“昏、 ___xx 、贼,杀。
”10.在“刑侯与雍子争田案”中,雍子犯了“昏”罪,即“己_恶而掠美”。
(二)单项选择题1.将“法”改为“xx”,是在()。
CA 夏朝B 西周C 战国时期的 xxD汉2.夏朝有五种刑罚,共()条。
DA 五百B 一千C 二千D 三千3.“威侮五刑,怠弃三正”是夏启讨伐有扈式时发布的()。
BA 习惯B 战争动员令C 祭祀D 礼仪4.“昏、墨、贼,杀”中的刑名是()。
DA昏 BxxC贼D杀5.夏朝有“昏、墨、贼,杀”的制度。
据叔向解释:“杀人不忌为()。
”CA昏 BxxC贼D杀6.在我国,首次制定赎刑是在()。
AA 夏朝B 商朝C 西周D 秦朝7.《竹书纪年》记载:夏后 xx 三十六年作()。
”DA 囹圄 BxxxxC 均台D 圜土8.夏朝有“昏、墨、贼,杀”的制度。
据叔向解释:“己恶而掠美为()”。
AA昏 BxxC贼D杀9.夏朝有“昏、墨、贼,杀”的制度。
据叔向解释:“贪以败官为()。
”BA昏 BxxC贼D杀10.相传夏桀时,曾把商汤“囚之()。
A ”A夏台 B 均台C 囹圄 D 圜土(三)多项选择题1.古代法字有多种含义,其中包括( BC )。
A 刑B xx、不偏不倚C 限制、强制D xx2.夏朝的监狱叫( ABC)。
(完整版)中国法制史第一章夏、商时的法律制度练习题
第一章夏、商的法律制度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政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30分)1. 传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法官是()。
A. 蚩尤B. 皋陶C. 共工D. 黄帝2. 中国古代法制的雏形形成于( )。
A. 夏B. 商C. 周D. 秦3. 夏朝法律的总称是()。
A. 肉刑B. 夏政C. 禹刑D. 五刑4. 夏朝中央最高司法官叫()。
A. 蒙士B. 大理C. 大司寇D. 小司寇5. 夏启夺取政权后将所征服的地域划分为()。
A. 九牧B. 九州C. 九鼎D. 九洲6. 最早出现的军法出现在()。
A.《礼记.王制》B.《左传》C.《尚书.甘誓》D.《尚书.汤誓》7.夏启作为夏朝第一个帝王,打破了传统的禅让制,确立了()。
A. 王位世袭制B. 皇帝世袭制C. 爵位世袭制D. 总通世袭制8. 我国首次制定赎刑是在()。
A. 夏B. 商C. 西周D. 秦朝9.“禹刑”最先见于()。
A.《史记》B.《左传》C.《尚书》D.《竹书记年》10. 夏朝的“五刑”有墨、劓、膑、宫和()。
A.罚金B.杀C.鞭刑D.徒刑11. 夏朝中央监狱的名称是()。
A.圜土B.夏台C.畿内D.社12.夏朝法的主要形式是假借天意发布的()。
A.王命B.天命C.禹刑D.礼仪13.《五刑》又称为()。
A. 汤刑B. 甫刑C. 赎刑D. 正刑14.关于《五刑》的起源,最早见于()。
A.《尚书.大传》B. 《尚书.尧典》C.《尚书.甘誓》D.《尚书.汤誓》15.“威侮五行,怠弃三正”是夏启讨伐有扈式时发布的()。
A. 习惯B. 战争动员令C. 祭祀D. 礼仪16.炮烙之刑出现于()。
A. 夏朝B. 西周C. 春秋D. 商朝17.商朝假托天意断罪、具有一定司法权的人是()。
A. 商王B. 贵族C. 卜者D. 掌戮18.商朝已较通行的古老的五刑是( )。
A.孥戮、劓殄、炮烙、剖心、人殉B.断手、刖、劓、宫、大辟C.墨、劓、刖、宫、大辟D.醢、脯、劓、墨、大辟19.商朝法制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特点是()。
中国法制史课堂练习答案
【课堂练习答案】第一章夏商法律制度一、名词解释禹刑、汤刑、“率民以事神”、内服、外服二、简述1、夏朝的五刑主要是哪些刑罚?2、夏朝法律中主要规定了那些罪名?3、商朝的刑罚有哪些?4、简述商朝“内外服”的司法机构。
三、论述题中国法律的起源有哪些特点?一、名词解释1.《禹刑》是夏朝刑法的总称。
为维护社会秩序,保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夏朝统治者对以往作出的各项判决以及从具体判决中抽象出来的一般法律原则加以汇编,名之为《禹刑》。
2.是商朝刑法的总称。
商灭夏之后,为了建立和维护新的统治秩序,商朝统治者以夏朝《禹刑》为基础,进行删修、增补,初步形成了商朝的刑法,并以商朝的开创者汤为之命名。
商朝后期,由于社会关系的变化,统治者又曾对《汤刑》作出全面的修改、补充。
3.这是商朝法制活动的主要特点和指导思想。
在商朝的神权法统治方式中,上帝与王权之间的中介是巫、史等神职人员,他们代表鬼神,指导国家政治和国王的行动,是意识形态领域的权威,有相当大的政治权利。
4.是商朝中央统治的地域。
在这个地区,商王可以直接实施统治。
5.是商朝地方诸侯统治的地域。
在这些地区,虽然部落首领接受商王的分封,但他们有较大的独立性,在辖区内实施统治,包括司法统治。
二、简述题1.夏朝在苗民五虐之刑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奴隶制五刑,包括大辟、膑、宫、劓、墨。
大辟为死刑,膑刑为割除膝盖骨,宫刑为毁坏生殖器,劓刑是割除鼻子的刑罚,墨刑是在面部刺痕后涂墨。
2.夏朝法律中虽然尚未形成完整的罪名体系,但是统治者在长期的司法实践中形成了一些定型化的罪名。
夏朝确定的罪名主要有以下三类:(一)据史书所载,夏朝初期的司法官皋陶对“昏”、“墨”、“贼”三种犯罪均处以死刑。
己恶而掠美为昏,贪以败官为墨,杀人不忌为贼。
(二)夏朝的军事法令中规定有“弗用命”、“不恭命”之罪,即在作战中对于不努力执行君王诰命、不服从君王诰命的人处以死刑。
(三)为保护血缘关系的稳定,夏朝法律中规定了不孝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夏、商的法律制度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政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30分)1. 传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法官是()。
A. 蚩尤B. 皋陶C. 共工D. 黄帝2. 中国古代法制的雏形形成于( )。
A. 夏B. 商C. 周D. 秦3. 夏朝法律的总称是()。
A. 肉刑B. 夏政C. 禹刑D. 五刑4. 夏朝中央最高司法官叫()。
A. 蒙士B. 大理C. 大司寇D. 小司寇5. 夏启夺取政权后将所征服的地域划分为()。
A. 九牧B. 九州C. 九鼎D. 九洲6. 最早出现的军法出现在()。
A.《礼记.王制》B.《左传》C.《尚书.甘誓》D.《尚书.汤誓》7.夏启作为夏朝第一个帝王,打破了传统的禅让制,确立了()。
A. 王位世袭制B. 皇帝世袭制C. 爵位世袭制D. 总通世袭制8. 我国首次制定赎刑是在()。
A. 夏B. 商C. 西周D. 秦朝9.“禹刑”最先见于()。
A.《史记》B.《左传》C.《尚书》D.《竹书记年》10. 夏朝的“五刑”有墨、劓、膑、宫和()。
A.罚金B.杀C.鞭刑D.徒刑11. 夏朝中央监狱的名称是()。
A.圜土B.夏台C.畿内D.社12.夏朝法的主要形式是假借天意发布的()。
A.王命B.天命C.禹刑D.礼仪13.《五刑》又称为()。
A. 汤刑B. 甫刑C. 赎刑D. 正刑14.关于《五刑》的起源,最早见于()。
A.《尚书.大传》B. 《尚书.尧典》C.《尚书.甘誓》D.《尚书.汤誓》15.“威侮五行,怠弃三正”是夏启讨伐有扈式时发布的()。
A. 习惯B. 战争动员令C. 祭祀D. 礼仪16.炮烙之刑出现于()。
A. 夏朝B. 西周C. 春秋D. 商朝17.商朝假托天意断罪、具有一定司法权的人是()。
掌戮D. 卜者C. 贵族B. 商王A.18.商朝已较通行的古老的五刑是( )。
A.孥戮、劓殄、炮烙、剖心、人殉B.断手、刖、劓、宫、大辟C.墨、劓、刖、宫、大辟D.醢、脯、劓、墨、大辟19.商朝法制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特点是()。
A.刑名从商B.听命于神C.敬天保民D.明德慎罚20.在“君权神授”前提下,提出“天讨”、“天罚”的神权法律思想的是()。
A.夏B.商C.西周D.春秋21.把犯罪者晒成肉干的刑罚称作()。
A. 脯B. 醢C. 墨D. 劓22.商朝在实行父死子继的继承制度后,又逐渐实行了()。
A.嫡长继承制B. 兄终弟及C.兄终弟及与父死子继并行D.诸子均分23.()是奴隶主神权法思想发展的鼎盛时期。
A.夏朝B.殷商C.西周D.秦朝24.商朝的最高司法裁决这是()。
A. 司法官B. 商王C. 大贵族D. 小贵族25.嫡长子继承制牢牢确立于()。
A. 商朝中期B. 商朝晚期C. 西周早期D. 西周中期26.商朝的中央最高司法官称为()。
A. 大司寇B. 大理C. 小司寇D. 蒙士27.“五刑之疑有赦,五罚之疑有赦”原则发端甚早,可追溯到()。
A.舜帝时皋陶执法B. 夏代中期C.商代早期D.商代中期28.《吕刑》又称为()。
A. 周刑B. 甫刑C. 九刑D. 汤刑29.商朝时期的法律又被称为()。
A. “殷彝”B. “汤诰”C. “九刑”D. 禹刑30.“墨刑”在夏商时期又被称为()。
A. 黥刑B. 完刑C. 髡刑D. 耐刑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夏朝的监狱名称有()。
A.圜土B.夏台C.均台D.囹圄2.“昏、墨、贼、杀”是夏朝的法律制度,其中的罪名是()。
A.杀B.昏C.墨D.贼3.商朝的罪名主要有()。
A.昏B.不吉不迪C.暂遇奸宄D.不从誓言4传说夏桀曾将商汤“囚之夏台”“夏台”指代不正确的是( )。
A.地名B.人名C.中央监狱D.罪名5.商朝死刑处决方法除斩、戳以外还有()。
A.炮烙B.醢C.脯D.劓殄6.下列不属于五刑的是()。
.鞭刑D .扑刑C .流刑B .宫刑A.7.中国早期法制的特点有()。
A.成文法B.公开C.不成文D.不公开8.下列哪几项是夏商时期的监狱名称?()A.夏台B.牖里C.均台D.羑里9.夏商时期“五刑”制度中的“肉刑”有哪些?()A.墨、劓B.刖C.宫D.大辟10.商朝的死刑,出甲骨文记载以外,文献记载的还有()。
A.炮烙B.剖心C.孥戮D.劓殄11.夏商时期的法律思想是()。
A.天讨B.明德C.审判D.慎刑12.中国早期的五刑指的是()。
A.墨、大辟B.宫、劓C.劓、脯D.刖13.夏朝时期应该被判处死刑的罪是()。
A.昏B.贼C.墨D.贱14.据《尚书。
盘庚中》记载,商王盘庚曾声称:“乃有,我乃劓殄灭之,无遗育。
”( )A.不孝、不忠B.不吉不迪C.颠越不恭D.暂遇奸宄15.商朝负责行政事务的官员有( )。
A.尹B.宰C.小臣、百工D.小藉臣16.夏朝法律的内容主要来源于()。
A.原始社会的礼B.原始社会的战争命令C.原始社会的习惯法D.原始社会的长老决议17.下列不属于夏朝的法制观是()。
A.奉“天”罚罪B.威侮五行C.禹刑D.“昏、墨、贼、杀”18.商朝的王位继承制度先后实行了()。
A.禅让制B.父死子继C.兄终弟及D.嫡长继承制19.炮烙之刑是指()。
A.在铜柱上涂油B.用碳火烧红C.使犯人坠落炭火中烧死D.让犯人在上边走20.商朝的刑事立法指导思想错误的是()。
A.神权法B.明德慎罚C.法令由一统D.约法省刑21.下列对髡刑说法错误的是()。
A肉刑B劳役刑C耻辱刑D身份刑22.商朝前期实行( )。
A.夫死妻继制B.父死子继制C. 兄终弟继制D.任意继承制23.夏商通行的“五刑”()四种以残害人的肢体为特征,后世统称为徒刑。
A. 墨、劓B.宫、大辟C.劓、刖D. 墨、宫24.在夏朝以前王位实行不正确的是()。
A. 世袭制B. 选举制C. 轮流制D. 禅让制25.商朝负责祭祀和记事的史官有()。
A. 乍册B. 卜C. 巫D. 史26.商朝的肉刑非常野蛮,主要有()。
A. 死刑B. 竹刑C. 徒刑D. 肉刑)以监禁罪犯。
圜土是(27.A. 商朝时监牢的形象名称B. 在地下挖成圆形的土牢C. 在地上围起圆形土墙D. 商朝时中央监狱的名称28. 夏商时期神权法思想的显著特点()。
A. 崇尚暴力B. 专讲刑杀C. 笃信上帝D. 专事鬼神29. 商朝思想政治范畴的罪名是()。
A.腹非罪B.“乱政”C.“疑众”D.妄言罪30. 殷商奴隶主以迷信鬼神著称()。
A. 殷人尊神B. 以德配天C. 率民以事神D. 敬鬼神三、简答题分)204分,共(每小题1. 夏朝的法制有哪些内容?2. 商朝的肉刑主要有哪几种?试简单说明之。
3.《甘誓》的发布及其主要内容?4. 简述奴隶制的“五刑”。
5. 简述中国古代法律起源的特点。
四、论述题分)分,共20(每小题51. 商朝的继承制度前后有哪些变化?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2. 试述夏代“天讨”、“天罚”的神权政治法律观。
3. 试述商朝罪名的阶级性质。
4. 试述商代的神权政治法律思想。
附加题:试述中国古代“刑”、“法”、“律”字的演变及含义。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 B2. A3. C4. B5. B6. C7. A8. A9. B 10. B 11. A 12. B 13. D14. B 15. B 16. D 17. C 18. C 19. B 20. B 21. A 22. A 23. B 24. B25. B 26. A 27. A 28. B 29. A 30. A二、多项选择题。
1. ABC2. BCD3. BCD4. ABD5. ABCD6. BCD7. CD8. ABCD9. ABC 10. ABCD 11. AC 12. ABD 13. ABC 14. BCD 15. ABCD 16. ABC 17. BCD 18. BCD 19. ABCD 20. BCD 21. ABD 22. BC 23. CD 24. ABC 25. ABCD 26. ACD 27. BC 28. ABCD 29.BC 30. AC三、简答题。
夏朝的法制有哪些内容?1.答:主要有:(1)禹刑:夏朝法制制度的总称,根据史料记载禹刑规定了奴隶制五刑,大辟、膑辟、宫辟、劓、墨,总共有三千条文。
(2)《甘誓》,参见上题。
(3)昏、墨、贼,杀:对于自己有罪而掠取别人美名的犯罪行为(昏)、贪婪而败坏官纪的犯罪行为(墨)、毫不顾忌地杀人的犯罪行为(贼)要处以死刑(杀)。
(4)已经有关于赎刑的规定,为后来西周的《吕刑》所制度化。
2. 商朝的肉刑主要有哪几种?试简单说明之。
答:肉刑就是对犯罪者施以割裂肌肤,残害肢体的刑罚。
肉刑的使用反映了商朝刑罚制度的残忍和野蛮。
(1)墨刑。
面颊刺字并涂以黑墨。
(2)劓刑。
割掉鼻子。
(3)剕刑。
也叫刖刑,断足。
(4)宫刑。
割掉男子的生殖器官,破坏女子的生育能力。
3. 《甘誓》的发布及其主要内容?答:《甘誓》是夏后启在准备讨伐有扈氏时,在甘这个地方发布的战争命令。
它的主要内容有:(1)向臣民宣告有扈氏的罪行;(2)宣扬对有扈氏的讨伐是“恭行天罚”,是神的意志。
体现了神权法的思想。
(3)对不执行命令的要进行惩罚,对奉行命令的,要进行奖赏。
誓是夏朝的一种法律形式,《甘誓》正是这种法律形式的代表,它是夏朝的战争命令。
4. 简述奴隶制的“五刑”。
答:即“墨,劓,刖,宫,大辟”五种残酷的刑罚。
墨刑,即黥刑,是一种古老的刑罚,就是在人的脸上刺上字,是一种耻辱刑。
劓刑,“劓”是一个象形文字,从刀从鼻,象征割鼻之意,这种刑罚就是将人的鼻子割掉。
刖刑,“刖”同样是一个象形文字,象征截断人的一足,这种刑罚就是截断人的下肢。
宫刑,即后世皆知的割去男性生殖器的刑罚。
还有一种叫做“幽闭”的刑罚,被有的人认为是对女性的宫刑,但未得到证实。
对于“幽闭”是何种刑罚也说法不一。
大辟,即死刑,方式有很多种,如斩首,腰斩,车裂,火刑等等多种残酷的刑罚。
5. 简述中国古代法律起源的特点。
答:夏王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国家和法的最终形成。
国家形成之初,仍较大程度上保留了氏族血缘关系;在国家形成之初,即以家长制的集权统治为基础统治方式;由于浓厚的血缘关系和相应的伦理观念的存在,使得在中国国家形成之初,法律和伦理道德规范同时被当做调节社会的基本手段。
四、论述题。
1. 商朝的继承制度前后有哪些变化?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答:商朝前期实行的是以兄死弟及为主,辅以父死子继的继承制度,到商王武乙嫡长继承制强化了王再后来确立了嫡长继承制。
又规定了父死子继制度,之后,位传续的宗法性,将宗法与政权紧密联系起来;嫡长继承制也巩固了商朝奴隶主贵族的统治,稳定了商朝王位的延续。
后世的王位和财产继承基本上沿用了这种嫡长继承制。
2. 试述夏代“天讨”、“天罚”的神权政治法律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