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卫风氓教案

合集下载

《卫风 氓》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卫风 氓》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卫风氓》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准确地朗读和背诵《卫风氓》全文;(2)理解《卫风氓》的诗意、诗风和背景;(3)分析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结构特点;(4)领悟诗人通过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读、齐读、领读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2)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感受诗中的画面,理解诗意;(3)运用讨论法,引导学生深入探讨诗歌的主题和表现手法;(4)利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诗歌中的典型意象和修辞手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卫风氓》所表现的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2)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提高审美情趣;(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坚定信念,追求真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卫风氓》;(2)理解诗意,分析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结构特点;(3)领悟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2)诗歌背景的了解;(3)诗歌意象、修辞手法和结构特点的剖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诗经》的背景及地位;(2)阐述《卫风氓》在《诗经》中的意义和价值;(3)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学习。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卫风氓》,感受诗的韵律和节奏;(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意;(3)让学生初步思考诗歌的主题和表现手法。

3. 合作探究:(1)分组讨论:让学生围绕诗歌的主题和表现手法展开讨论;(2)分享成果: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师生共同点评、总结。

4. 案例分析:(1)分析诗歌中的典型意象,如“氓”、“淇”、“隰”等;(2)解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象征等;(3)讲解诗歌的结构特点,如章法、韵律等。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爱国情怀、民族精神等;(2)引导学生联系现实生活,谈谈对诗歌价值的认识。

《卫风氓》教案设计

《卫风氓》教案设计

《卫风氓》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卫风氓》;(2)理解《卫风氓》的创作背景、诗歌内容和主题思想;(3)分析《卫风氓》的艺术特色,如韵律、比兴、象征等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卫风氓》;(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了解传统文化;(2)树立正确的爱情观、价值观和人生观;(3)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卫风氓》的创作背景和诗歌内容;2. 《卫风氓》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3. 诗歌中所蕴含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

三、教学难点1. 《卫风氓》中的象征手法和深层含义;2. 诗歌中的古代文化常识和语言特点;3. 针对现代学生的价值观,如何引导他们正确理解诗歌中的道德观念。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卫风氓》的奥秘;2. 运用案例分析法,深入剖析《卫风氓》的艺术特色;3. 采用讨论法,激发学生对诗歌主题和道德观念的思考;4. 运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卫风氓》的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卫风氓》,理解诗歌内容和主题思想;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卫风氓》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点评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5. 情感升华:引导学生从诗歌中汲取道德观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熟练地朗读和背诵《卫风氓》;2. 学生能够理解《卫风氓》的创作背景、诗歌内容和主题思想;3. 学生能够分析《卫风氓》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4. 学生能够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5. 学生能够培养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氓》教案

《氓》教案

《氓》1.《氓》篇1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诗经》的常识:包含了那段时间的诗歌、内容、写法和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2、了解每首诗的内容、中心、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3、通过三首诗了解“国风”的写作内容,体会民间的歌谣的特色。

4、了解卫、秦、邶三地不同的文化背景,体味独特的文化内容。

第一首诗《氓》教学目标:1、通过本文,了解卫地的风土人情,体会男女主人公的生活经历。

2、了解课文的内容,熟悉课文中的人物和他们之间的关系。

3、透过事情的表面,挖掘人物独特的内心体验,总结人物的性格特征。

4、学习独特的语言表现手法,对照古今不同,掌握古词的含义和不同的表现方式。

课时安排:两课时,每节课40分钟。

教学过程:第一节课教学目标:1、请学生自己读课文,不要老师来示范,让他们自己亲自体验,老师不要代劳他们的工作。

2、明确字音和个别词语的意思并牢记。

3、请学生示范读课文,进一步明确字音和意思,请大家识记,当堂课掌握。

教学过程:一、导入:(2分钟)爱情永远是不会变老的话题,有人的地方,就会书写不同的故事,今天,我们走进遥远的公元前的卫国,聆听一个古老的故事,体会一下那时、那地,发生的那件事,他和她是我们要结识的来个人,还有在那时的另外一些人。

让我们走近他们!一、新授:1、请一位学生读文题。

(2分钟)(可能出现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①读对了字音,méng, 及时表扬,大家齐读。

通过注释②,了解词语的含义,明确这是“古今异义”,把“古今异义”四个字写在注释处。

第二种情况是读成了máng,请其他同学纠错,通过注释②,了解词语的正确读音和含义,读音和意思古今都不同。

)2、自己对照课下注释的内容读课文。

明确字音,读到顺畅为止。

(15分钟)(一定要让学生独自的自己来读,有的学生读的快,有的学生会读的慢。

照顾多数学生,甚至于照顾到最慢的那个学生的速度。

)3、请基础差一些的学生示范读课文(10分钟)(请大家仔细的听读,用笔画出有读音出入的词语,等同学读完之后,一起订正,不要打断学生的朗读的过程。

《卫风氓》教案设计

《卫风氓》教案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卫风氓》教案设计学科领域:语文年级:高中课时:5课时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卫风氓》的背景、作者及诗歌内容。

2. 学生能够分析诗歌的主题、情感和艺术特色。

3. 学生能够品味诗歌中的关键字词,领会诗人的写作意图。

4. 学生能够运用诗歌中的句式和修辞手法,进行创意写作。

教学重点:1. 诗歌内容的理解。

2. 诗歌主题和情感的分析。

3. 诗歌艺术特色的鉴赏。

教学难点:1. 诗歌中关键字词的品味。

2. 诗歌句式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二、教学准备1. 教材:《卫风氓》原文及注释。

2. 参考资料:关于《卫风氓》的背景、作者及相关评论文章。

3.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PPT和播放相关音频、视频资料。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与诗歌背景了解1. 导入新课,介绍《卫风氓》的背景和作者。

2. 学生自读诗歌,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

3.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第二课时:诗歌主题与情感分析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主题,学生分组讨论。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情感,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第三课时:诗歌艺术特色鉴赏1.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艺术特色,如句式、修辞手法等。

2. 学生分组讨论,举例分析诗歌中的艺术特色。

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第四课时:关键字词品味1. 教师引导学生品味诗歌中的关键字词,如“氓”、“宴”、“晏”等。

2. 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点评并总结。

第五课时:创意写作1. 教师布置写作任务,要求学生运用诗歌中的句式和修辞手法。

2. 学生现场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3. 学生展示作品,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四、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查看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为下一阶段的教学做好准备。

五、课后作业1. 背诵《卫风氓》。

2. 结合课文,分析诗歌中的句式和修辞手法。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卫风氓》的背景、作者及诗歌内容的理解程度。

《氓(卫风)》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氓(卫风)》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氓(卫风)》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氓》这首诗歌;(2)理解《氓》的创作背景、作者卫风及其代表的《诗经》中的“卫风”诗篇;(3)分析《氓》的诗意、艺术特色和文学价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氓》的内涵;(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3)学会从诗歌中汲取文化营养,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状态和风俗习惯;(2)体会诗人卫风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情感;(3)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释义和句意理解;2. 诗歌的艺术特色分析;3. 诗歌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表达。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古代文化知识的把握;2. 诗歌意境的感悟和审美价值的提升;3. 诗歌创作背景和作者情感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2. 运用案例分析法,对比分析《氓》与其他诗歌的差异;3. 采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感受古代的生活场景;4. 利用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诗经》和“卫风”诗篇,激发学生对《氓》的兴趣;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理解字词释义,把握句意;3. 讲解解析:详细讲解诗歌的创作背景、艺术特色和文化内涵;4. 合作探讨: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提问解答;5. 情感体验:让学生感受诗歌所表达的情感,体会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流畅地朗读和背诵《氓》;2. 学生能够理解《氓》的诗意,分析其艺术特色和文学价值;3. 学生能够从诗歌中汲取文化营养,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4.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方法,自主学习其他《诗经》中的“卫风”诗篇。

《氓》的教案(优秀8篇)

《氓》的教案(优秀8篇)

《氓》的教案(优秀8篇)氓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学习《氓》作为叙事诗的特点,关注诗歌的细节描写。

2、掌握“比兴”手法。

3、把握人物性格特点,深入挖掘文本。

课堂安排:学生自主探讨,教师适当点拨。

第一课时:一、导入,然后教师朗读课文。

二、学生自由读一遍,不清楚的字音查字典,然后齐读两遍。

三、对课文注释中的关键字词加以解说和补充。

四、请学生复述这个故事。

五、这是一首叙事诗,诗歌总共六个章节。

设问:1、能否删去诗歌第三第四节?这两节记叙很少更多的是抒情和议论。

删去这两节对于故事情节的完整性并没有影响,但会使女子的形象没有那么丰满,削弱氓和女子性格特点。

(第三节写了女子从切身体验中认识到了当时男女不平等的地位,告诫年轻姑娘吸取教训。

第四节是女子痛斥氓的负心行为。

)2、能否将诗歌的第三第四节调换到其它位置?不可。

此处用了“比兴”手法①在叙事中插入比兴句,使叙事暂时中断,这样就避免了叙事的平铺直叙;②所插入的比兴句在内容上又起了暗示作用,读者能从中意识到女子的婚后生活并不美满,因此,叙事的线索似断实连;③诗的前半部分写婚前,后半部分写婚后,中间的第三第四节起到过渡作用。

第二课时:一、《诗经》中有“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桃花常用来比喻年轻女子的美貌,然而这篇文章用桑叶来比喻女子,为什么不用桃花呢?后文有斑鸠吃桑椹,以此来暗喻女子为爱情而痴迷。

女子回娘家的途中吟唱这首哀伤的歌,在途中她刚好看到了桑树,触景生情。

(以实景起兴的例子,在《诗经》中是屡见不鲜的,如大家熟悉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就是以眼前实景为发端起兴的。

)二、诗歌第四节是女子对婚后生活的回忆,痛斥男子的负心,抒发了怨愤的心情。

可是有一句话似乎多余,至少用在此处显得突兀。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诗歌中共有三次提及“淇”水。

找出来并分别说说用意。

第一次写淇水,“送子涉淇,至于顿丘”,这里的淇水应该就指河名,反映姑娘对氓的情谊,依依惜别之情见于行间。

《氓》教学设计(通用11篇)

《氓》教学设计(通用11篇)

《氓》教学设计《氓》教学设计(通用11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

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氓》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氓》教学设计篇1【教材依据】《氓》是人教版高中必修2第二单元第四课《诗经》两首中的第一首,属于《诗经》中“卫风”里的作品。

这首诗讲述了一对青年男女由恋爱到结婚再到决绝的爱情故事,人物形象鲜明,情感内涵丰富,代表了《诗经》现实主义的风格。

【指导思想】本节教学设计以新课标理念为指导,让学生认同中国古代优秀文学传统,体会其基本精神和丰富内涵,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

学习用历史的观点理解古代文学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围绕开展有效教学,构建高效课堂的教学要求,让学生自主学习,疏通文意,教师带领学生以诵读为基础,以问题为导引,以语言活动为基本探究手段来深入研读文本,挖掘其丰厚的思想、艺术价值。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对故事情节的概括,培养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

2、了解赋比兴艺术手法及其艺术效果。

3、拓展探究让学生发散思维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能从课内到课外、从故事到现实延伸、拓展。

过程与方法:1、诵读体会,整体把握诗歌内容。

2、小组合作,探究主人公形象,认识其情感变化和婚姻悲剧的原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其婚姻悲剧的原因,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和自信、自强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男女主人公人物形象分析。

【教学难点】了解赋比兴艺术手法及其艺术效果【教学方法】学法:课前自主学习课堂分组讨论探究合作交流展示教法:点拨梳理归纳【教学准备】精心设计了教学设计,学生用导学案,搜集古代婚姻制度等与本课内容紧密相关的课外知识作为导学案上的知识链接,精美的教学课件,每一组学生都准备了课堂小黑板进行课堂交流展示。

【教学过程】导入:无论古今,爱情都是亘古不变的主题,相濡以沫、白头偕老是我们羡慕且称颂的美好爱情,但是爱情里也有不负责任,始乱终弃,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诗经》,来了解一下《氓》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怎样的爱情故事。

《诗经·卫风·氓》公开课示范教案

《诗经·卫风·氓》公开课示范教案

《诗经·卫风·氓》公开课示范教案《《诗经·卫风·氓》公开课示范教案》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一.诵读(形式可以多样)诗歌,整体感知1.诵读提示:四言诗的诵读,一般读成“二、二”节拍,即读二字后稍作延长或停顿。

例如: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2.听录音,领会阅读技巧,明确本诗写作内容。

3.学生朗读诗歌,指出《氓》使用“比兴”手法的句子。

答案:“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

二.再读诗歌,疏通词句1.翻译诗歌,强调文言重点。

(过程与方法:学生小组讨论翻译,8分钟后,回报成果,老师总结并强调重点文言现象。

)2.大屏幕展示重点,提问检查。

解释下列红颜色字词的含义:(1)抱布贸丝。

(2)至于顿丘。

(3)匪我愆期,(4)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5)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6)泣涕涟涟。

(7)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8)体无咎言。

(9)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10)之耽兮,不可说也。

(11)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12)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13)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14)二三其德(15)靡室劳矣。

(16)夙兴夜寐(17)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18)兄弟不知,(19)老使我怨。

(20)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21)信誓旦旦三.通过“老师设计问题→学生讨论探究→老师指导总结”的过程鉴赏领悟1.本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诗歌叙述了女子从恋爱到被遗弃的经过,批判男子的负心。

2.诗中塑造了怎样的一个女子的形象?对爱情与幸福有诚挚的追求、勤劳无辜被弃、无奈,不能抗争命运温柔、坚强3.本诗采用怎样的叙述角度?有何作用?运用“我”(第一人称)的好处:便于直抒胸臆,读来更具亲切感、真实感。

4.说出《氓》使用“比兴”手法的句子的好处。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好处:结构上,(1)在叙事中插入比兴句,是叙事暂时中断,这样就避免了叙事的平铺直叙,一览无余;(2)所插入的比兴句在内容上又起了暗示作用,读者能从中意识到女子的婚后生活并不美满,因此,叙事的线索似断似连;《诗经·卫风·氓》公开课示范教案这篇文章共2596字。

《卫风氓》教案设计

《卫风氓》教案设计

《卫风氓》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卫风氓》的诗意和背景。

(2)能够分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3)能够鉴赏古代诗歌,提高文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卫风氓》。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诗歌,提高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代诗歌的魅力,培养热爱文学的情感。

(2)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升个人品质。

二、教学重点:1. 诗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2. 诗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三、教学难点:1. 诗中古代文化背景的理解。

2. 诗歌的深入鉴赏。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卫风氓》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理解诗意,体会诗歌韵味。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讲解,解答疑问。

5. 情感体验:让学生感受诗中的情感,理解诗的主题思想。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卫风氓》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诗中意象、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的掌握情况。

3. 学生对古代诗歌的鉴赏能力。

4. 学生对诗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的领悟。

5. 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和合作精神。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对诗中的修辞手法进行讲解。

3. 利用小组讨论法,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

4. 运用比较分析法,让学生了解《卫风氓》与其他诗歌的异同。

七、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课件,展示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 准备参考资料,便于学生深入了解《卫风氓》。

3. 准备诗歌鉴赏模板,帮助学生分析诗歌。

八、教学步骤1. 课堂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入新课。

2. 诗句解析:分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卫风氓》教案设计

《卫风氓》教案设计

《卫风氓》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准确地朗读和背诵《卫风氓》全文;(2)理解《卫风氓》的创作背景、作者简介及诗歌主题;(3)分析诗歌中的意象、象征手法和修辞特点;(4)领悟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审美价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卫风氓》;(2)运用比较分析法,探讨《卫风氓》与其他诗歌的异同;(3)运用想象和联想,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4)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诗歌的热爱和尊重;(2)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3)领悟真善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准确地朗读和背诵《卫风氓》;(2)理解《卫风氓》的创作背景、作者简介及诗歌主题;(3)分析诗歌中的意象、象征手法和修辞特点。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部分生僻字词的理解;(2)意象、象征手法和修辞特点的把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诗经》的背景及地位;(2)阐述《卫风氓》在《诗经》中的重要性;(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卫风氓》,感受诗歌的韵律美;(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情感;(3)让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了解作者简介及创作背景。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意象、象征手法和修辞特点;(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3)教师点评,总结诗歌的艺术特色。

4. 情感体验:(1)让学生发挥想象,描绘诗歌所描绘的画面;(2)让学生联想自己的生活经历,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3)分享感受,进行情感交流。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强调诗歌欣赏的方法和技巧;(3)激发学生课后学习的热情。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卫风氓》;3. 推荐一首类似《卫风氓》的诗歌,并简要说明推荐理由。

《氓》优秀教案设计(通用7篇)

《氓》优秀教案设计(通用7篇)

《氓》优秀教案设计《氓》优秀教案设计(通用7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氓》优秀教案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氓》优秀教案设计篇1教学目标:1.了解《诗经》的相关知识,掌握《氓》中的写作手法。

2.把握《氓》的故事情节,深入分析人物形象,了解是主题。

3.积累字词,提高诗歌欣赏水平。

教学重点:《氓》当中赋比兴手法的运用。

分析人物形象及是个主题。

一、导入爱情是千百年来文学创作中长盛不衰的话题,古往今来有很多诗句是描写美好爱情的,同学们能不能背几句?诗经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乐府诗中的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那么是不是所有文学作品中的爱情都是美好的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氓》这首诗,和两千多年前的女主人公一起去感受她的另类的爱情故事。

(板书:《诗经》两首—氓。

)《氓》选自《诗经·卫风》。

初中时我们学过《诗经》中的作品,例如《关雎》《蒹葭》,大家对《诗经》都已经有相对的了解了。

《诗经》原名《诗》又称《诗三百》。

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儒家经典”五经”之一。

共收录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类。

(板书:《诗经》原名《诗》又称《诗三百》共305篇又分为风,雅,颂。

)请同学们根据你们课下收集的资料来说说《诗经》的成书过程。

关于诗经的成书现在有三种说法:采诗说,献诗说,删诗说。

采诗说:“古者天子命史歌谣,以观民风。

”周朝朝廷派出专门的使者在农忙时到全国各地采集民谣,由周朝史官汇集整理后给天子看,目的是了解民情。

献诗说,天子为了考察民间习俗风尚的好坏就下令诸侯和公卿列士献诗。

删诗说,传说古诗原来有3000篇,孔子根据礼仪的标准选编了300首整理出了《诗经》。

现在通常认为《诗经》是各诸侯国协助周朝朝廷采集,之后由史官和乐师编纂整理而成。

《卫风·氓》教案

《卫风·氓》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题名称:《卫风·氓》教学设计2. 教学科目:语文3. 教学年级:高中4. 课时安排:2课时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卫风·氓》;(2)理解《卫风·氓》的创作背景、诗歌内容和主旨;(3)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卫风·氓》;(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2)领略古代诗人的人格魅力,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卫风·氓》;(2)理解诗歌内容和主旨;(3)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2. 教学难点:(1)诗歌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2)诗歌意境的把握;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2. 运用案例分析法,对诗歌中的修辞手法进行讲解;3. 采用欣赏教学法,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简介《诗经》及《卫风·氓》的创作背景;2. 引导学生了解古代诗歌的分类和特点;二、自主学习1. 让学生自主朗读《卫风·氓》,感受诗歌的韵律美;2. 学生通过工具书或课下注释,自行解决生僻字词的含义;三、合作探讨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诗歌结构和内容;2. 探讨诗歌主题和诗人情感表达;四、课堂讲解1. 对诗歌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子进行讲解;2.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2. 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二、课堂讲解1. 讲解诗歌中的难点问题;2. 对诗歌进行深入解读,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三、课堂练习1. 让学生结合所学,进行诗歌鉴赏练习;2. 选取一些类似《卫风·氓》的诗歌,进行对比学习;四、小结与拓展1. 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结;2.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

《氓》教案(5篇)

《氓》教案(5篇)

《氓》教案(5篇)第一篇:《氓》教案《氓》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习《诗经》的有关常识,掌握四言诗的诵读节拍。

2.熟悉诗歌内容;清楚人物形象。

3.理解女主人公情感的变化。

二、教学重点:1.熟背本诗,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

2.比兴手法的运用,及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三、教学难点:1.女主人公情感的变化。

2.比兴艺术手法的作用。

四、课时安排:二课时五、教学用具多媒体六、教学方法1.第一课运用诵读法,改写民歌熟悉课文故事情节。

2.第二课运用讨论法,让学生理解文中主人公的感情及诗歌的艺术特色。

第二课一、导入淇水边的爱情——水是生命之源,水边也总是爱情的发生地。

翻开《诗经》,一条条清澈的河流蜿蜒而过,无论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对心爱女子的思念追求,还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那清澈柔媚的河流旁上演过一幕幕爱情的悲喜剧。

追寻流水的足迹,穿越三千年诗经的画廊,走近《卫风?氓》,我们来探访远古的诗情与爱意,领略先贤的美丽与哀愁。

(幻灯片)二、由淇水讲解情感的变迁,梳理情节。

思考淇水在这幕悲剧中扮演了什么角色?在诗歌中淇水出现了几次?1.学生朗读(注意四言诗歌二二拍的节奏)2.梳理字词音用法意义。

(幻灯片)3.学生思考淇水问题,梳理情节,形成板书她在文中出现三次,她是婚姻悲剧的见证者,当初情意绵绵的送别,后来欢喜披着红盖头嫁过去,再后来带着受伤的心痛苦回来。

她见证了这一场由美丽爱情开始最后以悲剧收场的失败婚姻。

第一次:甜蜜、期盼、依恋、幸福“送子涉淇,至于顿丘”,第一次穿越淇水时,正是女子与氓两情相悦的恋爱时期,对貌似忠厚老实的氓,女子一见倾心。

离别时十八相送,情意绵绵,难舍难分。

送走之后,翘首企盼,望眼欲穿。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載言。

”时哭时笑,抑制不住的眼泪和笑容泄露了心底最深的爱意。

远古时代的郊外旷野竟有如此清新纯朴、芳香迷人的爱情;娴静似水的女子竟有如此简单而真诚、随意而自由的胸怀。

《卫风·氓》教案

《卫风·氓》教案

《卫风·氓》精选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卫风·氓》,使学生了解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掌握《卫风·氓》的创作背景、作者简介、诗歌结构和意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解析、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和欣赏古代诗歌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卫风·氓》中所体现的忠诚、信义等传统美德,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卫风·氓》的整体意义和主题思想。

(2)分析《卫风·氓》的诗歌结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3)掌握古代诗歌的基本阅读方法和鉴赏技巧。

2. 教学难点:(1)古代诗歌中的生僻字词理解和翻译。

(2)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的深入分析。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讨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2. 运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对《卫风·氓》的具体分析,使学生掌握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

3. 采用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卫风·氓》的原文、注释、译文和相关背景资料。

2. 学生准备:预习《卫风·氓》,了解诗歌的基本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卫风·氓》的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诗歌:学生朗读《卫风·氓》,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3. 解析诗歌:教师对诗歌进行逐句解析,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义和内涵。

4. 讨论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进行互动交流。

5. 总结提升: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总结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分析:将《卫风·氓》与其他古代诗歌进行对比分析,如《诗经》中的其他篇目或其他时期的诗歌,以加深学生对《卫风·氓》的理解。

《诗经·卫风·氓》优秀教案范文(通用7篇)

《诗经·卫风·氓》优秀教案范文(通用7篇)

《诗经·卫风·氓》优秀教案范文(通用7篇)《诗经·卫风·氓》优秀教案范文(通用7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诗经·卫风·氓》优秀教案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诗经·卫风·氓》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学习《诗经》的有关常识。

2、了解《诗经》的现实主义创作传统。

3、《氓》的情节和主题。

重点难点1、能够准确地诵读本诗,并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通过阅读注释来自己翻译课文。

3、《氓》是一首叙事诗,理清诗歌的叙事情节是个重点。

教学过程一、简介《诗经》《诗经》是我国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年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中期的500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

原本只称《诗》,是儒家的经典之一。

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共305篇,所以又称"诗三百"。

《诗经》按其表现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又称15国风,大都是民间的歌谣,它和屈原的《离骚》后人经常把它们并称为"风骚",本用来指两大文学流派,后人多用来指文人如"迁客骚人"。

但是再后来的许多文学作品中出现的"风骚"其意却大相径庭,如"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身量苗条,体格风骚""卖弄风骚"等。

"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

它是一种正统音乐。

"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诗经》表现手法来分可分为赋、比、兴三类。

赋,指铺陈排比,使诗歌显得整齐匀称,有气势。

《氓》教案(5篇)

《氓》教案(5篇)

《氓》教案(5篇)诗经》,《氓》教案(高一必修篇一诗经》两首,《氓》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一)梁小嫦教学目标:1.了解关于《诗经》的基本文学常识。

2.分清《诗经》中特有的语助词和语气词,掌握重点实词和虚词的词义与用法和本文中比兴手法的运用。

3.把握女主感情的变化,鉴赏文中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4.初步培养学生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重点:落实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教学难点:鉴赏文中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及比兴手法的运用。

教法:讲授法、诵读法、启发法。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这节课我们将学习一篇选自《诗经》的诗作--《氓》。

关于《诗经》的诗作,我们并不会太陌生。

我们初中的课文中,有什么课文就是选自《诗经》?《关雎》、《蒹葭》。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是不是?还有《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是不是?2、那关于《诗经》,大家又知道多少?知道些什么呢?(利用《名师面对面》的资料链接)(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间的诗歌305篇。

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的体例是按照印了性质的不同来划分的,分为风、雅、颂。

“风”又称“国风”或“十五国风”,是各地歌谣,许多是当时人民的口头创作,反映了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喜怒哀乐,是《诗经》中的精华。

《诗经》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的文学创作道路。

(2)赋、比、兴的艺术手法:《诗经》普遍使用了赋、比、兴手法。

赋是直陈其事;比是打比方,作譬喻,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兴是以“他物”置于“所咏之辞”(诗的主题及内容)的前面,则此物必与主题及内容有关,或从旁烘托,或营造气氛,将读者引到特定的'情境中来。

因此,比兴手法的运用能加强诗歌的生动性和鲜明性,增加诗的韵味及感染力,对后世诗歌的创作有很大影响。

3、导入:《诗经》中有大量爱情题材的诗作,如我们学习过的《关雎》、《蒹葭》。

《氓》教学设计(精选12篇)

《氓》教学设计(精选12篇)

《氓》教学设计(精选12篇)《氓》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把握诗中的难字难音、识记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

2.了解这首诗的思想内容.3.了解赋、比和兴的详细内含和写作手法。

4.理清诗歌的情节和主题。

5.引导同学树立正确的爱情观.[教学重点]1.把握《氓》中的难字字音、识记文中的通假字2.理清诗歌的叙事情节是个重点。

[教学难点]1.了解赋、比和兴的详细内含和写作手法2.引导同学树立正确的爱情观[教学设想]首先讲解诗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字,在同学们熟识诗的基础上谈谈诗的写作特点,以便让同学们把握肯定的写作方法,另外,还要通过诗联系实际,让同学们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用具]老师备课系统[课时支配]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痴情女子负心郎,是诗人创作的母题。

古今中外不知有多少诗人对之进行过阐释,我们今日阅读这两千多年前的诗章,感受作品的震没和恒久的生命力。

体会、品尝古代诗歌的音乐美、语言美和情感美。

二、《诗经》简介《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本只称《诗》,儒家列为经典之一,故称为《诗经》。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诗经》的基本表现手法为“赋、比、兴”。

1、“风”“雅”“颂”“风”有十五国风,共160篇,为各国当地的土风民谣。

风格清爽质朴,民歌情调深厚,多出自下层人民之手。

“雅”是周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

分为“大雅”和“小雅”,大雅31篇,主要用于统治者的朝会宴享,以歌功颂德为主;小雅74篇,多为贵族所作,表现当时学问分子的生活和思想。

“颂”是统治者用于宗庙祭祀的舞乐,包括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内容以颂扬为主。

2、“赋”“比”“兴”赋就是铺陈直叙,即诗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

比就是比方,以彼物比此物,诗人借一个事物来比方另一个事物或情感。

兴则是触物兴词,由客观事物激发了诗人的情感,引起诗人唱歌,所以大多在诗歌的发端。

三、整体把握概括每节诗的内容,理清故事情节。

《卫风氓》教案设计

《卫风氓》教案设计

《卫风氓》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卫风氓》的背景、作者和文学地位。

分析《卫风氓》的诗歌形式、韵律特点和修辞手法。

解读《卫风氓》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1.1.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朗读、背诵《卫风氓》的能力。

训练学生解析古代诗歌的基本技巧。

提高学生文学鉴赏和批评的能力。

1.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尊重。

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人生挫折,培养坚韧品质。

1.2 教学内容介绍《卫风氓》的创作背景和历史地位。

分析《卫风氓》的诗歌形式和艺术特色。

解读《卫风氓》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探讨《卫风氓》在现代社会的价值和意义。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2.1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卫风氓》的背景、诗歌形式和主题思想。

互动法:分组讨论,分享对《卫风氓》的感悟和解读。

案例分析法:分析《卫风氓》中的典型意象和修辞手法。

2.2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展示《卫风氓》的文本、注释和相关图片。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查找《卫风氓》的相关资料,进行拓展学习。

实体书籍:提供《卫风氓》的译本和解析,方便学生查阅。

第三章:教学过程与安排3.1 教学过程导入:介绍《卫风氓》的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兴趣。

讲解:分析《卫风氓》的诗歌形式、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互动:分组讨论,分享对《卫风氓》的感悟和解读。

3.2 教学安排课时:本章节共安排4个课时,每个课时45分钟。

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4.1 教学评价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卫风氓》的解析和感悟作业。

知识掌握程度:测试学生对《卫风氓》的诗歌形式和主题思想的掌握。

4.2 教学反馈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意见和建议。

教学改进:根据学生反馈和自我反思,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第五章:教学资源与拓展5.1 教学资源文本资源:《卫风氓》原文、注释和译文。

图像资源:与《卫风氓》相关的图片和画作。

音频资源:《卫风氓》的朗读和音乐作品。

《氓(卫风)》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氓(卫风)》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氓(卫风)》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氓》这首诗。

2. 理解《氓》的诗意和主题,把握其文学特点。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分析诗中的意象,感受诗人的情感。

2. 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领会诗人对“氓”的深切同情,培养关爱弱者的情怀。

2. 认识古代社会的现实,增强对现实生活的理解。

第二章:教学重点、难点2.1 教学重点1. 熟练地朗读和背诵《氓》。

2. 理解《氓》的诗意和主题,把握其文学特点。

2.2 教学难点1. 诗中意象的分析,理解诗人的情感。

2. 对古典诗词的欣赏,提高审美能力。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1. 简介《诗经》的背景及地位。

2. 引导学生关注《氓》这首诗。

3.2 自主学习1. 让学生自主朗读和背诵《氓》。

2. 让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感受诗人的情感。

3.3 课堂讨论1. 组织学生对《氓》的诗意和主题进行讨论。

2. 引导学生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能力。

3.4 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氓》的诗意和主题。

2. 提醒学生关注古代社会的现实。

第四章:作业布置4.1 作业内容1. 熟练地朗读和背诵《氓》。

2. 写一篇关于《氓》的赏析文章。

4.2 作业要求1. 要求字迹工整,卷面整洁。

2. 文章内容充实,观点明确。

第五章:教学反思5.1 教学效果1. 学生是否能够熟练地朗读和背诵《氓》。

2. 学生对《氓》的诗意和主题的理解程度。

5.2 改进措施1. 对学生进行更多的朗读和背诵指导。

2. 通过实例,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诗中的意象。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评价标准1. 学生能否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氓》。

2. 学生对《氓》的诗意和主题的理解程度。

3. 学生赏析文章的质量。

6.2 评价方法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质量。

《氓》教案

《氓》教案

《氓》教案第一篇:《氓》教案《诗经·卫风·氓》教案制作:??课时:两个一、教材分析这篇课文选自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笔落惊风雨”这一板块。

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以女子的口吻叙述了“自己”与“氓”从相恋到结婚,再到婚变决裂的整个过程。

这篇课文的特点是:情感丰厚,采用“比兴”手法以物喻人,隐晦地表现女主人公隐藏的丰富情感;叙事清晰,采用“赋”的手法将自身与“氓”的婚姻发展描述得有条不紊;音节和美,“蚩蚩”、“汤汤”等重言的使用,丰富了诗歌的音乐美。

二、学生分析学习这篇课文,学生需要从中学到的是:《诗经》中赋、比、兴的手法是如何运用于表达主人公情感上的。

高二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基础。

在认知上,对《诗经》中诗歌作品的形式特点以及常见手法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在情感上,对男女青年的甜蜜以及婚姻生活的艰难也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体会。

学习这篇课文,学生需要采用的学习方法是:概括法、情感体验法、探究法等自主性学习方法。

三、目标阐明(一)知识与能力1.能说出《诗经》中“风、雅、颂、赋、比、兴”的具体内容;2.能解释《氓》中赋、比、兴手法的用法和效果。

(二)过程与方法1.能在学习课文内容的过程中运用查阅工具书的方法;2.能在体会课文情感的过程中运用想象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体会课文中女主人公对自身不幸婚姻的哀伤和决绝态度;2.能激发对课文中女主人公不幸命运的理解和同情。

(四)教学重点能解释《氓》中赋、比、兴手法的用法和效果。

(五)教学难点能解释《氓》中赋、比、兴手法的用法和效果。

(六)教学方法提问法、点拨法、多媒体展示法等多种符合于学生学习需要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略(这一步的设计意图是:活跃课堂气氛,酝酿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疏通大意老师领读,同学齐声朗读《氓》。

朗读结束后,教师应让学生分组,将《氓》六段分给六个小组,每个小组通过组员合作逐字逐句翻译一段,并通过组长进行统一展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经·卫风·氓》授课课题:卫风·氓授课人:教学手段:板书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诗中人物的形象、性格和思想感情;2.掌握赋、比、兴艺术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1、能够准确地诵读本诗,通过阅读注释来自己翻译课文,并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梳理《氓》的叙事情节;3、分析把握诗歌当中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1、诗歌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的艺术效果。

2、学会比较分析,掌握诗中的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提问法第一课时一、教学要点1、了解《诗经》的相关内容。

2、诵读课文,把握节奏,初知文意。

二、教学内容及步骤(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中国的文化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就拿诗歌来说,就有了几千年的历史,同学们,你们知道哪能一部诗歌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集?明确:《诗经》我们在初中的时候就学过其中的诗,你们还记得吗?明确:“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相信大家对这句诗并不陌生。

这句诗是出自《诗经》中的《关雎》。

这首诗堪称是我国爱情诗之祖。

爱情是人类永恒不变的话题。

只要有人的地方,就会有爱情故事。

今天,我们来学习另一首有关爱情的诗歌——《卫风·氓》。

(板书:《卫风·氓》)1. 回顾《诗经》(1)《诗经》是我国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年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中期的500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

《诗经》是儒家的经典之一。

(儒家奉有“四书”“五经”,“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书》《礼》《易》《乐》《春秋》)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共305篇,所以又称“诗三百”。

(2)《诗经》按其表现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①“风”又称15国风,大都是民间的歌谣,是当时人民的口头创作,反映了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喜怒哀乐,是《诗经》中的精华。

②“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

它是一种正统音乐。

③“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3)《诗经》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

(4)风、雅、颂和赋、比、兴合称为“诗经六义”,《诗经》中的《国风》和《离骚》并称“风骚”,代表我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文学传统。

“风骚”后代指文学才华。

2. 简介《卫风·氓》《卫风·氓》是一首距今2700余年的民间歌谣,以一个女子之口,率真地述说了其情变经历和深切体验,是一帧情爱画卷的鲜活写照,也为后人留下了当时风俗民情的宝贵资料。

这是诗经中最长的一首民歌,也是一首较有代表性的弃妇诗。

观照当今,仍有启迪。

(二)整体感知1、指导朗读朗读《卫风·氓》,接着让学生齐读全诗,并正音。

重点字词:①:氓(méng)蚩(chī)淇(qí)愆(qiān)将(qiāng)②:垝(guǐ)筮(shì)咎(jiù)嗟(jiē)③:葚(shèn)说(tuō)耽(dān)于(xū)鸠:(jiū)④:矣(yǐ)陨(yǔn) 徂(cú)汤(shāng)渐(jiān)贰(èr) 罔(wǎng)⑤: 靡(mǐ)夙(sù)咥(xì)躬(gōng) 悼(dào)⑥: 隰(xí)泮(pàn) 晏(yàn)哉(zāi)明确:《诗经》是典型的四言诗,它的节奏韵律非常明显,如“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注意正音、句读和节奏。

(诵读的节奏:“二、二”节拍)2.文言知识(1)古今异义至于,古义:到;今义:达到某种高度。

以为,古义:把……当作;今义:认为。

泣涕,古义:眼泪;今义:眼泪和鼻涕。

贿,古义:财物;今义:用财物贿赂。

(2)通假字匪——非:不是于——吁:语气词无——毋说——脱:脱身泮——畔:河岸(3)词类活用黄:变黄(名词作动词)。

二三:经常改变(数词作动词)。

三、课堂小结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认识了《诗经》的相关内容,掌握了四言诗的朗读节奏,粗知文意,那么文章的具体内容该如何理解呢?我们下节课再共同探讨。

四、布置作业1、背诵默写2、结合注释,翻译全文第二课时一、教学要点1、翻译课文,概括情节,分析女主人公形象。

2、掌握赋、比、兴的艺术手法。

3、探究男女主人公爱情悲剧的原因。

二、教学内容及步骤(一)翻译课文,边译边评(二) 情节和主题1.情节及人物形象分析全诗分六章,每章十句。

让学生分析每一章的内容。

第一章:求婚→许婚第二章:相思→结婚第三章:劝戒第四章:控诉第五章:补叙多年的苦楚和处境(反省)第六章:今昔对比的怨恨和痛苦(决绝)(以上作为板书内容。

)通过上面的章节内容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全诗层次分明,第一、二章回忆男子求婚,女子恋爱,结成夫妻;第三、四、五章写了主人公在生活中得出的痛苦教训,和对负心人的强烈愤慨;第六章补述多年的苦楚处境,并表达了今昔对比的怨恨、痛苦。

提问:现在请同学们总结一下本诗的情节。

明确:情节:恋爱→婚变→决绝提问:全诗使用了第几人称来写?明确:全诗以第一人称“我”来叙事。

2.人物形象分析提问:诗中男女主人公的性格在婚前和婚后有什么不同?明确:男:婚前:主动追求、认真——婚后:不体谅人;暴躁;三心二意。

女:婚前:痴情一片——婚后:勤劳肯吃苦;任劳任怨;专情柔弱——最后:决绝反省。

女主人公形象:勤劳、温柔、坚强、任劳任怨,专情。

3.主题(先让学生总结、概述本诗的主题。

)《氓》是一首叙事诗。

作者顺着“恋爱—婚变—决绝”的情节线索叙事,通过写女主人公被遗弃的遭遇,塑造了一个勤劳、温柔、坚强的妇女形象,表现了古代妇女追求自由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

(三)艺术手法分析1、我们刚了解到,《诗经》的艺术表现手法有三,即赋、比、兴,现在我们分别详细地了解一下这三类艺术表现手法。

赋,指铺陈排比,使诗歌显得整齐匀称,有气势。

比,即比喻,是《诗经》开创的修辞方法。

兴,即由此物引起他物。

2、通过细读本文,详细分析本诗中的赋、比、兴手法。

第一章:“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用赋的手法写男子向女子求婚。

(赋)第三章:“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以桑叶之润泽有光,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

另一说,用桑叶茂盛比喻男子情感旺盛之时。

(比)“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桑葚是甜的,鸠多食则易致醉;比喻爱情是美好的,人多迷恋则易上当受骗。

(比)第四章:“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以桑叶的枯黄飘落,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弃。

(比)第3、4章皆以桑树起兴,从诗人的年轻貌美写到体衰色减,同时揭示了男子对她从热爱到厌弃的经过。

(兴)因而,第3、4章兼用了比兴两种手法。

3、诗中对比的艺术手法。

本诗在回忆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前后恋爱、生活的对比,思想感情的对比,表现了女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和性格变化。

比兴手法的运用,激发了读者的联想,增强了意蕴,产生了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

三、探究迁移1、应如何看待诗中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悲剧?原因一:社会决定。

男权社会,女性附属,如果遇到一个对家庭、感情不负责任的丈夫,悲剧难免。

原因二:人物性格决定。

虽恋爱自由,但女子缺少对男子的必要了解,被表面忠厚蒙蔽,轻率答应,种下日后苦果。

四、课堂小结叙事诗运用赋比兴的手法,叙事、议论、抒情相结合,塑造了一个勤劳、善良、坚强的妇女,但其遭遇令人同情,性格令人尊敬,而男主人的做法应遭到指责。

五、课后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

板书设计:卫风·氓情节感情基调第一章:求婚→许婚(赋) 恋爱——热情、幸福第二章:相思→结婚(赋)第三章:劝戒女子不要痴情(比、兴)第四章:控诉男子移情别恋(比、兴) 婚变——沉痛、怨恨第五章:补叙多年的苦楚和处境(反省)(赋)第六章:今昔对比的怨恨和痛苦(决绝)(赋、比、兴) 决绝——清醒、刚强女主人公形象:勤劳、温柔、坚强、任劳任怨,专情。

情节:恋爱→婚变→决绝诗经·卫风·氓(méng)氓之蚩蚩(chīchī),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qí),至于顿丘。

匪我愆(qiān)期,子无良媒。

将(qiāng)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guǐ)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shì),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xū)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tuō)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cú)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shāng)汤,渐(jiān)车帷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⒅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mǐ)室劳矣;⒇夙(sù)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xì)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隰(xí)则有泮。

总角之宴,言笑晏(yàn)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