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基础知识——地球部分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1章地球和地图》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1章地球和地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7fd9d622af90242a995e546.png)
同学们看小黑板,老师总结一下。
纬
度
度数起点线 赤道(0°纬线)
度数划分 向南向北各分作 90°
代 号 南纬(S)北纬(N)
半球划分 赤道把地球划分为南北两半球
(用表格对比纬度和经度)
经
度
本初子午线 10°经线
向东西各分作 180°
东经(E)西经(W)
20°W、160°的 E 和经线圈作为划分东
西半球的界线
教学重点 地球自转、公转运动的基本特点及其所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学难点 地球自转产生昼夜更替现象。 教学准备 地球仪、手电筒。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喜欢看姚明打篮球的同学请举手,哟!这么多球迷哇!你们是否有这样的感 受:我们有时想看姚明在美国纽约的一场下午比赛现场实况转播,常常是等到晚 上三四点钟呢?为什么两地的时间不一样?我们刚开学的时候,多数同学穿的是 短袖,现在多数同学已穿长袖长裤了,而且每下一场雨我们就感觉一天比一天冷 了?要回答这些问题,就与我们今天学习的地理知识有关了。 讲授新课: 板书: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我们已经知道,两条相对的经线可以组成一个经线圈,任何一个经线圈都可以把地球等 分为两个半球,那么东半球和西半球是怎么划分的呢?
在国际上习惯用(3)20°W 和 160°E 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我们看 图 1:11 东、西半球的划分,那么同学们想过没有,为什么把 20°W 和 160°E 作为划分东 西半球的界线呢?同学们看,通过这样的划分,这一经线圈基本上从大洋上通过,避免把非 洲和欧洲的一些国家分在两个半球上,同学们看一看图,通过这样的划分,亚洲大部分在西 半球还是东半球?(东)北美洲在哪半球(西)好,刚才我们讲了纬度和经度。
(讲解)在地球仪上可以画出无数条纬线,为了区别每条纬线,人们给纬线标定了度数,
认识地球教案幼儿园
![认识地球教案幼儿园](https://img.taocdn.com/s3/m/15a7532d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d0.png)
认识地球教案幼儿园篇一:《第一节认识地球》教案1《第一节认识地球》教案第一课时教学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能够比较详细的描述地球的形状。
2、学会运用地球的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来描述地球的大小。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描述地理事物的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领悟到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是一个孜孜不倦的求索、深化的过程,激发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兴趣,领悟追求真理的精神,促进其求真务实科学态度的形成。
教学重点:1、认识地球的形状,能够描述地球的形状。
2、了解地球的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
教学难点:1、科学精神的培养。
2、描述比较大的地理事物的能力。
学情分析:学生对地球的形状基本有所了解,具体描述要注意准确,对于地球的大小一些具体数据要加强记忆。
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
教学媒体:地球仪、地图。
第二课时教学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认识地球仪。
了解赤道、纬线、经线的定义,能够在地图、地球仪上准确地找出。
2、明确南北半球、东西半球、高中低纬度的划分。
能力目标:掌握经线、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能够进行对比分析。
情感目标:加强对比分析思维的训练。
教学重点:1、了解赤道、纬线、经线的定义,能够在地图、地球仪上准确地找出。
2、掌握经线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能够进行对比分析。
教学难点:掌握经线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能够进行对比分析。
学情分析:学生对第一节课所讲的地球的形状、大小,缺乏理性思维,同时大多数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不够,地球上的经、纬线比较抽象,学生难于理解。
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
教学媒体:地球仪、地图。
篇二:教案认识地球认识地球教材简析:本节课包括地球的形状、地球的大小、初步认识地球仪三部分内容。
“地球的形状”是本节的重点内容之一,教材中有3个阅读部分和一个活动部分,并配有相应的图、像,让学生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要求他们能够比较详细的描述地球的形状。
地球有多大?这部分内容教材是通过图片来说明的,要求学生认识地心、赤道、赤道半径、极半径,并重点掌握地球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地球的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培养学生描述地理事物的能力。
初中地球教案
![初中地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9dda62a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0b77813.png)
初中地球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概况,包括地球的形状、大小、结构等。
2. 让学生掌握地球的运动规律,包括自转和公转。
3. 让学生了解地球的自然地理特征,包括气候、地形、水文等。
4. 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对地球科学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2. 地球的运动3. 地球的自然地理特征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2. 地球的运动规律3. 地球的自然地理特征的理解和应用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地球的图片和视频,生动形象地讲解地球的相关知识。
2. 采用案例分析法,以具体的地理现象为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地球的自然地理特征。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地球的科学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地理思维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地球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讲解地球的椭球形状,解释地球的赤道半径和极半径,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大小。
3. 地球的运动:讲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解释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如昼夜交替、时间差异等,解释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如四季变化、昼夜长短变化等。
4. 地球的自然地理特征:讲解地球的气候、地形、水文等特征,以具体的地理现象为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地球的自然地理特征。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让学生掌握地球的基本概况、运动规律和自然地理特征。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地球科学的学习兴趣和地理思维能力。
七、教学评价1. 学生的课堂参与度2. 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3. 学生对地球科学知识的掌握程度4. 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提高情况。
中图版2020版新一线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教学案:第1部分第1章第1讲地球与地球仪含答案
![中图版2020版新一线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教学案:第1部分第1章第1讲地球与地球仪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2667dbf172ded630b1cb6f3.png)
第1讲地球与地球仪最新考纲考法指南核心素养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仪、经纬网及其地理意义。
本讲属于地理基础知识部分,在高考中单独命题频率很低,往往与区域图结合,通过区域定位重点考查经纬网的特点及应用,对应的高考考题如下:2015·全国卷Ⅰ·T6;2014·全国卷Ⅱ·T4。
1.区域认知:结合经纬网进行区域定位,并能运用经纬网进行相关推理、运算。
2.综合思维:通过区域定位,综合分析区域的环境特征及影响。
3.地理实践力:学会正确运用经纬网地图指导生产、生活实践。
知识点一| 地球仪与经纬网(对应学生用书第1页)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读地球大小示意图,完成问题。
(1)地球的形状:地球赤道半径大于极半径,故地球是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地球的大小①赤道半径长约6 378千米,极半径长约6 357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长约6_371千米。
②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连接南北两极点之间的经线长约2万千米。
③地球表面积约5.1亿km2,地球上约71%为海洋,约29%为陆地,所以从太空上看地球呈蔚蓝色。
2.地球仪与经纬网(1)读地球模型图,认识地球仪(2)读地球仪上的经线(左图)和纬线(右图)示意图,认识经纬网①经线和纬线的比较经线纬线概念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点,并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地球仪上同赤道平行的线特点形状半圆圆方向指示南北方向指示东西方向长度都相等(约2万千米) 自赤道向两极逐渐变短经度纬度划分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划分180°从赤道向南、向北各划分90°分布规律东经的度数越向东越大,西经的度数越向西越大北纬的度数越向北越大,南纬的度数越向南越大半球划分20°W~0°~160°E为东半球,160°E~180°~20°W为西半球以赤道为界,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3.经纬度的判读(1)依据经纬度分布规律判读经纬度从南北方向上看:向北数值增加是北纬,向南数值增加是南纬(如图甲所示);从东西方向(地球自转方向)上看,向东增加是东经,向西增加是西经(如图乙所示)。
地球知识1
![地球知识1](https://img.taocdn.com/s3/m/6896e1077cd184254b35358f.png)
(3) 经度的确定: 地球仪上的零度经线 叫做本初子午线。 以本初子午线为界, 向东向西各有1800,以东 为东经,以西为西经,度 数逐渐增大。
N
本 初 子 午 线
A
地心• 经度
C
B
D
(4) 经度的几何意义:
S
当地所在经线平面与本初子午线平面夹角 度数,就是一个二面角的度数。
形状
长度
方向
关系
纬线 圆圈
长度不同,赤道最长, 两极成点
长度相等,两条正对的 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 度数和为180°
正东 正西
经线 半圆
经线垂 直于纬 线,且 正南 只有一 正北 个交点
?地球方向的起止点:
南北—南北极点就是地球上南北的起点和终点, 东西—纬线是圆,没有终点没有起点。
起点
赤道
写法
意义
变化规律
当地与地心的连线 N、S 纬度 与赤道平面的夹角 (0°纬线)
A. a点位于太平洋,流经的洋流是西风漂流
B. b点位于大西洋,流经的洋流是北大西洋暖流 C. a、b两地都位于海洋上,a点的盐度比b点大 D. a、b两地都位于陆地上,且b地有太阳直射现象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4)纬度的几何意义:
N
当地铅垂线(当地与地 球球心的连线)与赤道 平面的夹角。 纬度的大小实际是一个 线面角的大小。
赤道是地球仪上的零度纬线
A
地心• 纬度
C
B
D
S
赤道以北为北纬,以南为南纬
3、经线和经度
(1) 经线(子午线)的概念: 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 直相交的线 (2) 经线的特点: 通过两极的大圆的一半,所有经线都 是一个半圆,地轴则是半圆的直径; 地轴是所有经线平面的交线, 所有经线长度相等,指示南北方向
2020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教学案第1部分第1章第1讲地球与地球仪学案(中图版)
![2020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教学案第1部分第1章第1讲地球与地球仪学案(中图版)](https://img.taocdn.com/s3/m/039a4eebb9f3f90f76c61bdc.png)
第1讲 地球与地球仪(对应学生用书第1页)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读地球大小示意图,完成问题。
(1)地球的形状:地球赤道半径大于极半径,故地球是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地球的大小①赤道半径长约6 378千米,极半径长约6 357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长约6_371千米。
②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连接南北两极点之间的经线长约2万千米。
③地球表面积约5.1亿km2,地球上约71%为海洋,约29%为陆地,所以从太空上看地球呈蔚蓝色。
2.地球仪与经纬网(1)读地球模型图,认识地球仪(2)读地球仪上的经线(左图)和纬线(右图)示意图,认识经纬网①经线和纬线的比较(1)依据经纬度分布规律判读经纬度从南北方向上看:向北数值增加是北纬,向南数值增加是南纬(如图甲所示);从东西方向(地球自转方向)上看,向东增加是东经,向西增加是西经(如图乙所示)。
纬度的分布规律图甲经度的分布规律图乙(2)根据自转方向判断经纬度若自转方向是逆时针,则图1为以北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若自转方向是顺时针,则图1为以南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若顺着自转方向,经度数越来越大,则该经度为东经,经度数越来越小,则该经度为西经(图1既有东经又有西经,图2只有西经)。
图中A点经纬度是(45°N,135°W);B点经纬度是(30°S,50°W)。
利用北极星确定地理纬度(北半球)北极星的仰角等于当地的地理纬度。
如:北极点上北极星的仰角为90°,赤道上北极星的仰角为0°,该度数即为当地的纬度数。
考法1依据文字材料,考查经纬网中经纬度的判读地球上的“对跖点”是指地面上关于地心对称的两点,据此完成1~2题。
1.温州(28°N,120°E)“对跖点”的地理坐标是()A.(28°N,60°W) B.(28°S,60°W)C.(28°N,120°W) D.(28°S,120°W)2.对于地球上的“对跖点”来说,下列地理现象一定相同的是()A.地方时B.太阳高度C.季节D.地球自转角速度1.B 2.D[第1题,地球上的“对跖点”的特征是关于地心对称,因此经度数互补,但东西经相反;而纬度数相同,南北纬相反,由此可确定温州的“对跖点”的坐标为(28°S,60°W)。
一起认识我们的地球教案
![一起认识我们的地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cb0379e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d3a885c.png)
一起认识我们的地球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知识,包括地球的构造、地球的运动、地球的气候等方面。
2. 帮助学生认识到地球对人类的重要性,激发学生保护地球的意识。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让他们学会用科学的眼光看待地球。
二、教学重点:1. 地球的构造和地球的运动。
2. 地球对人类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1. 让学生理解地球的构造和地球的运动的相关知识。
2. 让学生认识到地球对人类的重要性。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地球模型、地图、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辅助材料。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等学习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可以用一些有趣的问题引导学生,如“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地球上最高的山峰是哪座?”等,让学生对地球产生兴趣。
2. 学习地球的构造,教师通过地球模型或图片,向学生介绍地球的内部结构,包括地核、地幔、地壳等。
让学生了解地球内部的构造。
3. 学习地球的运动,教师通过地图或视频,向学生介绍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让学生了解地球的运动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4. 认识地球的气候,教师通过图片或视频,向学生介绍地球的气候分布和气候变化的原因,让学生了解地球的气候对生物和人类的影响。
5. 认识地球的重要性,教师向学生介绍地球对人类的重要性,包括提供生存环境、资源保障等方面。
让学生认识到地球对人类的重要性。
6.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思考。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地球的基本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激发了他们保护地球的意识。
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发现学生对地球的气候了解较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相关知识的教育。
初中地理第一章讲解教案
![初中地理第一章讲解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bc66d40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faa174e.png)
初中地理第一章讲解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面貌,掌握地球的自然地理特征。
2. 让学生了解地球上的大气、水、土壤等自然环境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3. 让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二)能力目标1. 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和分析地理现象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家乡发展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本章主要讲解地球的基本面貌、自然地理特征、自然环境要素以及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 地球的基本面貌:让学生通过观察地球仪、地球照片等,了解地球的形状、大小、地理位置等基本特征。
2. 自然地理特征:讲解地球的自然地理特征,如气候、地貌、水文、生物等,让学生了解地球的自然环境。
3. 自然环境要素:详细讲解大气、水、土壤等自然环境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4. 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讲解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如工业、农业、城市化等,让学生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三、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讨论法、观察法、实践法等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课件、地球仪、地图等教学辅助工具,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仪、地球照片等,引导学生关注地球的基本面貌。
2. 讲解地球的基本面貌:讲解地球的形状、大小、地理位置等基本特征,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面貌。
3. 讲解自然地理特征:讲解地球的自然地理特征,如气候、地貌、水文、生物等,让学生了解地球的自然环境。
4. 讲解自然环境要素:详细讲解大气、水、土壤等自然环境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5. 讲解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讲解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如工业、农业、城市化等,让学生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6.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讨论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认识地球启蒙教育教案
![认识地球启蒙教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29f2272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cf.png)
认识地球启蒙教育教案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这个美丽的星球上。
因此,对地球的认识和保护是每个人都应该关心的事情。
而地球启蒙教育正是为了让孩子们从小就开始关注地球、热爱地球、保护地球。
本教案将从认识地球的基本知识、地球的生态环境、地球的资源利用等方面进行教学,帮助孩子们建立正确的地球观念和环保意识。
一、认识地球的基本知识。
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它是一颗蓝色的行星,大部分是由水构成。
地球自转一周为24小时,公转一周为365天。
地球上有五大洲和四大洋,还有许多美丽的国家和城市。
孩子们可以通过地球仪、地图等工具来认识地球的形状、大小和位置,从而建立对地球的基本认识。
二、地球的生态环境。
地球的生态环境包括空气、水、土壤、植被等各种自然要素。
而这些要素的平衡和稳定对于地球上的生物和人类都至关重要。
然而,由于人类的活动和工业化的发展,地球的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退化等问题日益严重。
因此,我们要教育孩子们要珍惜地球的生态环境,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森林和湿地,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从小做起,让孩子们养成爱护地球的好习惯。
三、地球的资源利用。
地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我们获取食物、水、能源、材料等各种资源都来自地球。
然而,由于人口的增加和资源的过度开发,地球的资源面临着枯竭和枯萎的危险。
因此,我们要教育孩子们要节约用水、节约用电,减少浪费,倡导绿色出行和绿色消费,让孩子们从小学会珍惜地球的资源,保护地球的生态平衡。
四、启蒙教育活动设计。
1. 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向孩子们展示地球的美丽和脆弱,引发他们对地球的关注和热爱。
2. 组织孩子们参观当地的环保展览馆、植物园等地,让他们亲身感受到环保的重要性。
3. 开展环保主题的手工制作活动,让孩子们用废旧材料创作环保作品,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
4. 组织孩子们参与植树、清理垃圾等环保志愿活动,让他们亲身参与到环保行动中来。
五、教学效果评估。
地球基础知识
![地球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7f31c8e314791711cd79171d.png)
第一讲地球基础知识[考纲要求]地球的大小;东、西半球的划分;南、北半球的划分;高、中、低纬的划分;地球的形状;地轴;两极;赤道;经线;经度;本初子午线;纬线;纬度;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知识讲解]一、地球1.形状特点:地球形状是一个两极稍,略鼓的球体。
2.证明地球是圆形的例子: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成功,有力的证明了地球的球体形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等。
3.地球的大小:地球的平均半径为千米,赤道半径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
赤道周长约为千米。
二、地球仪——缩小的地球模型1.地轴:在地球仪上,地球的轴(倾斜方向不变——永远指向北极星);2.两极:地轴穿过地心,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
指向北极星附近(即北方)的一点叫;与北极相反的一点叫。
3.纬线和纬度(1)纬线概念:①赤道:在地球仪上,同南北两极点距离的大圆圈。
②纬线:在地球仪上,同赤道的线;纬线都是圆,也称为。
(2)重要纬线:①赤道:半球的分界线,即南北纬度界线;②南北回归线(°):带与带的分界线,即直射范围的界线。
③南北极圈(°):带与带的分界线,即、范围的界线。
(3)纬度:①概念:某地地球半径(如图:该地与地心的连线)与平面之间的夹角,是线面角,即为该地纬度。
②划分:赤道是度纬线。
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作代号;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作代号。
北极为、南极为;低纬、中纬和高纬划分:低纬度____-____;中纬度____-____;高纬度_____-90°③南北半球划分:赤道以北为,赤道以南为。
4.经线和经度(1)经线概念:在地球仪上,连接的线,又叫子午线。
(2)重要经线: ①本初子午线即 度经线,东西经度的界线;如图: ②大致与国际日期变更线重合的经线, 度经线; ③东、西两个半球划分: 和 组成的经线圈,将地球分为东、西两个半球。
地理老师总结(第一部分第1讲基础知识-地球部分)
![地理老师总结(第一部分第1讲基础知识-地球部分)](https://img.taocdn.com/s3/m/8d988a255fbfc77da369b15c.png)
20ºW 160ºE 70ºE 160ºE 20ºW110ºWW 东半球 西半球 W 第一部分 世界地理复习要点世界地理总论第1讲 基础知识——地球部分[考纲要求]地球的大小。
东、西半球的划分。
南、北半球的划分。
高、中、低纬的划分。
地球的形状。
地轴。
两极。
赤道。
经线。
经度。
本初子午线。
纬线。
纬度。
南、北回归线。
南、北极圈。
经纬网及其意义。
时区的划分。
区时的计算和应用。
日界线。
北京时间。
[知识讲解](一)地球(形状和大小、纬度和经度)1. 形状和大小:(2)两极 地轴穿过地心,与地球表面相交于两点。
指向北极星附近(即北方)的一点叫北极,用N 表示;与北极相反的一点叫南极,用S 表示。
(3)赤道 :在地球表面与南北两极距离相等的大园 ,周长4万千米。
它把地球分为南北两个半球。
2. 纬线和纬度、经线和经度(1)经线 -----在地球仪上连结南北两极的线是通过地轴的平面与地球表面相交的线一半一切通过地轴的平面与地表相割而成的圆都是经线圈一切经线圈都是通过地球两极,因而都在两极相交。
这样,每一个经线圈都被两极等分成两个180° 的半圆,这样的半圆叫 “经线”即 “子午线”。
(经圈之所以必须分成两根经线是因为它们有不同的经度,二者相差180 ,是地理定位的需要。
)特点:①所有的经线都是半圆(地轴是这个圆的直径,地轴是所有经线平面的交线), 两条正相对的经线形成一个经线圈,任意一经线圈可以把地球表面分为两个半球 ②所有的经线长度都是相等(约111Km/1°)③经线无穷多。
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经线为本初子午线。
④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2)经度-----某地子午线平面与本初子午线平面的夹角即某地的经度。
在立体几何上是一种二面角度量 :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作180度,以东的180°属于东经,用“E”作代号;以西的180°属于西经,用“W”作代号。
初中地理认识地球教案
![初中地理认识地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0eecc98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2b.png)
初中地理认识地球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地球的形状、大小和结构,掌握地球的基本地理概念。
2. 了解地球仪的作用,学会使用地球仪进行地理观察和分析。
3. 掌握纬度和经度的概念,了解纬度和经度在地理导航和定位中的应用。
4. 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1. 地球的形状、大小和结构。
2. 地球仪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3. 纬度和经度的概念及应用。
教学难点:1. 地球的形状和结构的理解。
2. 地球仪的使用方法和技巧。
教学准备:1. 地球仪教具。
2. 地球仪使用说明书。
3. 地球仪相关图片和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地球仪,提问学生对地球仪的认识和了解。
2. 学生分享对地球仪的了解,教师总结并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认识地球》。
二、地球的形状(10分钟)1. 教师通过地球仪教具,展示地球的形状,引导学生观察地球的球体形状。
2. 教师讲解地球的赤道、极半径、赤道半径等基本概念,并引导学生理解地球的椭圆形状。
3. 学生通过观察地球仪,加深对地球形状的理解。
三、地球的大小(10分钟)1. 教师通过地球仪教具,展示地球的大小,引导学生了解地球的表面积、平均半径等基本数据。
2. 教师讲解地球的大小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引导学生认识到地球是一个庞大的星球。
3. 学生通过观察地球仪,加深对地球大小的理解。
四、地球仪的作用和使用方法(10分钟)1. 教师讲解地球仪的作用,如地理观察、分析、导航等。
2. 教师演示地球仪的使用方法,如如何找到特定的地点、如何读取经纬度等。
3. 学生分组进行地球仪的操作练习,加深对地球仪使用的理解和掌握。
五、纬度和经度的概念及应用(10分钟)1. 教师讲解纬度和经度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纬度和经度在地理导航和定位中的应用。
2. 教师通过地球仪教具,展示纬度和经度的划分和表示方法。
3. 学生通过观察地球仪,加深对纬度和经度的理解和掌握。
六、总结和作业(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地球的形状、大小、地球仪的作用和使用方法及纬度和经度的概念及应用。
第一讲 地球
![第一讲 地球](https://img.taocdn.com/s3/m/dc7f6f1e866fb84ae45c8d11.png)
第一讲地球地球(含经纬网)基础知识:地球的形状、大小、地轴、两极、经线、本初子午线、经度、赤道、纬线、纬度、经纬网及其地理意义。
一、地球及地球仪二、经纬网图的应用(侧视图、展开图、极地投影图(俯视图),包括局部经纬网图,都要先明确自转方向)1 .确定地理坐标:(1)确定与书写地理坐标( 纬度°N/S,经度°W/E )定位:根据数据变化确定E、W、N、S (注意:在极地投影图中注意纬度值的变化取向、E、W需根据自转方向确定)(2)计算某地点关于地心的对称点的地理坐标例1:人们通常以经度0°,38°N为极点,将陆地相对集中的半球,称为“陆半球”,另一半“水半球”的极点应为()A.北极点B.00,380S C.南极点D.1800,380S例2:咸蛋超人住在30°S、59°W,有一天他想要拜访住在地球另一端的面包超人,并决定“遁地”前去。
于是他从家中钻入地底,始终保持直线前进并穿越地心。
当他钻出地球另一端时,最可能看到下列何种景观?()2.距离、面积的推算(相关的知识点:111千米、纬线不等长、比例尺)例3:①山脉南北绵延约( )A.200千米B.700千米C.400千米D.1400千米例4:L段①、②两山之间的实际距离约为( )A.50千米B.100千米C.300千米D.500千米3.经纬网判断方向(步骤:先定南北、后定东西,东西注意“劣弧定向”(即两地经度距小于180°确定东西方向)例5:(07海南)图中甲地位于新加坡(1°16′N,103°50′E)的()A. 东北方B. 东南方C. 西北方D. 西南方例6:下图的四个区域中,甲地在乙地西北,丙地在丁地东南的是()例7:读下面两个岛国示意图,回答:图中甲国首都A城市位于乙国首都B城市的A.西北方向B.东北方向C.西南方向D.东南方向(例8)(例9)例8:孟买位于洛杉矶的方向。
地理教案(新教材人教版)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二章第1讲课时5地球的历史和圈层
![地理教案(新教材人教版)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二章第1讲课时5地球的历史和圈层](https://img.taocdn.com/s3/m/55cbb4be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b8.png)
课时5地球的历史和圈层考点1地球的历史1.化石和地质年代表(1)地层:具有时间顺序的层状岩石。
(2)化石:在沉积岩的形成过程中,有些生物的遗体或遗迹会在沉积物中保存下来,形成化石。
(3)研究意义:通过研究地层和它们包含的化石,可以了解地球的生命历史和古地理环境。
(4)地质年代表特别提醒层理构造的形成层理是沉积岩在形成过程中,由于沉积环境的改变,所引起的沉积物质的成分、颗粒大小、形状或颜色沿垂直方向发生变化而显示出的成层现象。
2.地球的演化历程宙代纪主要生物进化矿产形成动物植物其他显生宙新生代第四纪人类出现被子植物高度繁盛人类出现是生物发展史上的重大飞跃新近纪哺乳动物快速发展古近纪中生代白垩纪爬行动物盛行,尤其是恐龙;中后期,一些爬行动物进化出羽毛,开始向鸟类发展;小型哺乳动物出现裸子植物极度兴盛末期,物种大灭绝主要的成煤期侏罗纪三叠纪古生代二叠纪晚古生代脊椎动物发展:早期鱼类大量繁衍;中期两栖类形成;晚古生代,蕨类植物繁盛;晚期,裸子植物开始出现末期,物种大灭绝重要的成煤期石炭纪泥盆纪晚期爬行动物出现志留纪早古生代早期,海洋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后期,陆地上开始出现低等的植物奥陶纪寒武纪元古宙前寒武纪蓝细菌大爆发,演化出真核生物和多细胞生物重要的成矿期,形成铁、金、镍、铬等金属矿产太古宙出现了蓝细菌等原核生物冥古宙只有一些有机质,没有生命的迹象1.岩层新老关系的判断方法(1)沉积岩是受沉积作用而形成的,因此一般的规律是岩层年龄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层年龄越新,其位置越靠上(接近地表)。
(2)侵入的岩层晚于被侵入的岩层。
(3)受岩浆活动高温高压的影响而变质的岩层,晚于相邻的岩层。
2.地层和化石对环境的指示作用指示作用根据地层组成物质的性质和化石特征,可以追溯地层沉积时的环境特征举例红色岩层指示氧化环境黑色页岩并含黄铁矿指示还原环境珊瑚化石指示清澈温暖的浅海环境破碎的贝壳指示滨海环境3.古生物成为化石的形成条件(1)生物本身具有硬壳、骨骼等不易毁坏的硬体部分。
第一讲:地球知识-经纬网(好)
![第一讲:地球知识-经纬网(好)](https://img.taocdn.com/s3/m/cc06c6e5b8f67c1cfad6b8fe.png)
安徽含山中学
地球—经纬网—纬线
特 点—— 1.都自成圆圈——纬线圈。 2.赤道最长,往两极纬线
圈越来越小两极为点。
3.所有的纬线都相互平行。 4.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相对的)
安徽含山中学
N
经纬线小结
纬线 定义
线圈 形状 长度 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 球一周的圆圈 圆,所以又称纬线圈, 赤道平分地球
S
欧洲 亚洲
非洲
大洋洲 南极洲
北美洲
南美洲 南极洲
北半球
南北半 球划分
南半球
北半球 赤道
南半球
安徽含山中学
北美洲
非洲
欧洲
亚洲
大洋洲 非洲 南极洲
南美洲
三、经度和纬度
划分方法 判断方法 度数向东增大为__经,向 西增大为_经 西 应用
东 经,以西 经 0°经线以东为___ 西 经,东西各有180 度 为____ ___度。
劣弧定向法 在以极地为中心的经纬网图上,判断东西方 位的最简捷方法是在相比较的两地之间的劣弧上 ,画出地球自转方向箭头,箭尾为西,箭头为东(
如上图)。根据图中南极点(S),我们先画出A、B
两点间的地球自转方向箭头,根据上述法则,B
点在A点的东方,C点在D点的东南方向。
练习
165° 150° 135° 120° 105°
180°
165° 150° 135° 120° 105°
90°
北极
90°
75° 60° 45°
75° 60°
45°
30° 15° 0° 15° 30°
西经
东经
安徽含山中学
90°
75° 60°
45°
30°
第一讲地球的形状及大小
![第一讲地球的形状及大小](https://img.taocdn.com/s3/m/f0393c64195f312b3169a5dd.png)
思考: 1.赤道是否为地球上最大的 圆?
2.抬头仰望北极星的仰角与当地纬度的关 系?
(1)、小明随爸爸外出旅游,在一个个静静的夜晚,小明 站在池塘边指着天空一颗非常亮的星问问爸爸,它叫什 么名字,爸爸告诉他没那就是北极星啦。D你觉得小明最
有可能在下列哪个国家( )
A、澳大利亚 C、南非
B、巴西 D、莫斯科
(2)、我国一位天文爱好者,刚买了一台天文望远镜 ,这天夜里天空群星璀璨。为了检验一下自己产品质
量,他便马上架好望远镜,他发现望远镜与地面刚好 调到54.3°时,正好看见北极星闪闪发光,请问他此 时所在的地点维度是多少 54.3°N
三、经线和经度
1、经线
北极点
(1)定义:连接南北极点
的半圈型弧线叫经线,也叫
子午线。
(2)形状:半圆,两条正
对的经线形成一个经线圈,
所有的经线都是平分地球。
(3)长度:所有的经线长
赤
道
度都相等=2万千米(半圆)
(4)方向:指示_____方
向,所有的经线都相交于
南北两极
南极点
2、经度
实质:本地经线平 面与本初子午线平面 的夹角(面面角)。
度数范围:0°以东为东 经(E), 共180°; 0°以西为西经(W), 共180°。 注:180°E与180°W 为同一条经线
A
α=600
00
600
经
度
的
西经 向西增大 东经 向东增大
变 90°60°45°30° 15° 0° 15° 30°45°60°90°
化
规
本 初
律
子 午
线
• 以180°为界限,向东为东经还是西经?向西呢?
初中地理地球概况教案
![初中地理地球概况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b1ffdfa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3766c10.png)
初中地理地球概况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形状、大小和结构,掌握地球的基本地理概念。
2. 使学生了解地球的位置和运动,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含义。
3. 培养学生对地球自然环境的认识,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1. 地球的形状、大小和结构。
2. 地球的位置和运动。
教学难点:1.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含义。
教学准备:1. 地球仪、地球模型。
2. PPT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PPT课件展示地球的美丽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提问:“你们对地球有多少了解?”引导学生思考。
二、地球的形状、大小和结构(10分钟)1. 使用地球仪和地球模型,直观地向学生展示地球的形状,解释地球是一个不完美的球体,两极稍扁,赤道略鼓。
2. 讲解地球的大小,如平均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等。
3. 介绍地球的结构,如地壳、地幔、地核等。
三、地球的位置和运动(10分钟)1. 讲解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引导学生理解地球是太阳系的一部分。
2. 解释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让学生明白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有昼夜交替、时间差异等,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有四季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等。
四、环保教育(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地球环境的重要性,如大气层、水资源等。
2. 倡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做起,如节约用水、减少污染等,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五、总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巩固地球的形状、大小、结构和位置等基本知识。
2. 强调环保意识,提醒学生关爱地球。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地球仪和地球模型,直观地向学生展示了地球的形状、大小和结构,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地球的基本地理概念。
在讲解地球的位置和运动时,引导学生思考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含义,提高了学生的认知水平。
同时,将环保教育融入课堂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控制课堂节奏,确保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此外,可以适当增加课堂互动,如提问、讨论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1节 地球和地球仪》 精品教案
![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1节 地球和地球仪》 精品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534dab7524de518974b7d46.png)
(学生回答)
(学生活动)
学生活动:仔细观察地球仪并动脑筋思考,地球仪与真实的地球原貌有哪些主要的不同?
自
主
学
习
合
作
共
建
知
能
应
用
巩
固
小
结
诊
断
评
价
作业布置
与
预习提纲
板
书
设
计
行状
大小
模型
教Hale Waihona Puke 学札记本节教学内容是整个地理学习的基础和重点之一,而且教学难度较大。一是空间概念较强,涉及新名词与新概念比较多,二是教学内容中蕴含的时间与空间静态与动态和图形中的点、线、面、体的联系思想转换较大。为此,教学既不能过于追求进度,也不能过于施加难度。要切实联系学生熟知的生活实例,创设教学情景,用好用活教材、地球仪、和相关图像,使学生在观察与思考、操作与演示、联系与应用中对涉及的空间概念建立起直观的感知,并了解这些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从而达到各项教学目标要求。
教师讲述: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很多同学曾经或现在都会提到这些问题:地球是什么样的?地球有多大?人们怎么认识这个地球的?这节课我们一起去探讨这些问题,共同去探索地球。
板书: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吗?
教师活动:分好四个组,将课本上四幅图用多媒体或挂图按照顺序展示出来,学生讨论完后,请各组代表上台边指示图片边讲述。
教师讲述并引导:最著名的就是16世纪初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船队进行的环球探险航行。下面请第三组同学讲述麦哲伦航海的故事。
第三组同学代表回答
教师总结:麦哲伦的环球航行的巨大意义就是充分的证明了地球的形状是个球体。那么现在我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情况又是怎样的呢?请第四组的代表上来为我们讲述。
七年级地理《地球和地球仪》第一课时教案
![七年级地理《地球和地球仪》第一课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c1db685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21.png)
《地球和地球仪》第一课时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一、知道地球是个球体,会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等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
二、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记住地轴、两极、赤道、纬线、经线、本初子午线。
能力目标一、理解掌握东西经度、南北纬度的划分和东西、南北半球的划分。
二、熟练地利用经纬网肯定某一地址的位置。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人类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的熟悉进程,表现着人类熟悉自然、追求真理,勇于探索的精神,和科学不断发展进步的进程。
因此教育学生要用动态的、发展的目光熟悉地理事物的发生、演变和发展。
培育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探求自然奥秘的志趣和崇尚科学、实事求是的观念。
教学重点: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二、经线和纬线的特点,经度和纬度的划分。
教学难点:一、东西经度、南北纬度的判读。
二、东西半球的划分。
教学方式教法:讲解法、读图分析法、启发式引导法、分组讨论法学法:读图分析法、分组讨论法教学进程:[导入新课]同窗们,人类的生活和生产离不开地理。
学习地理能够使咱们更好地生活和生产。
那么,学习地理从哪开始呢?(学生议论)对,从熟悉人类的家园——“地球”开始。
[教学新课]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一、预习提纲自主学习晴空万里,咱们能看到太阳像一个火红的圆球;十五的夜晚,咱们能看到月亮像一个敞亮的银盘;咱们居住的地球是个什么形状呢?咱们生活在地球的表面,是无法看到地球整体面貌的。
那么,古代人是如何慢慢熟悉了地球是一个庞大的球体呢?读P4图1.1“天圆地方”)一、读图思考我国古代为何有“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的说法。
二、随着人们活动范围的扩大,人们产生了疑问,很多现象说明大地不是直觉的那么方方的、平平的,大地又变成了个什么样呢?(讲义P2图1.1“天如斗笠,地如覆盘”3、请同窗们说说那时人们臆想中的大地是个什么样,并举例说明“大地不是平面的”。
4、请同窗们沿着昔时麦哲伦环球航行的线路,结合讲义P3阅读材料“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的介绍,进行一次图上旅游,看看证明一个什么事实。
让我们认识地球——五年级语文A版教案
![让我们认识地球——五年级语文A版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fc0c33b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2a.png)
在现代科技日益发达的时代,大多数人都很熟悉使用电脑、手机等各种智能设备。
但是,对于我们生存的这颗星球——地球,你了解多少呢?五年级语文A版教材中的《让我们认识地球》一课,为我们揭开了地球的神秘面纱,让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它。
一、了解地球的基本知识我们来了解一下地球的基本知识。
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有生命存在的行星,它是一个巨大的圆球体,分为陆地和水域两大部分。
地球自转一周需要24小时,绕太阳公转一周需要365天又6小时。
在地球表面,最高的山峰是珠穆朗玛峰,最深的海沟是马里亚纳海沟。
地球的磁北极和地理北极不在同一个位置,地球上还有四季交替、地震、火山等自然现象。
这些基本知识,让我们更好地认识到地球的伟大、复杂和丰富多彩。
二、探索地球的奥秘除了了解地球的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深入探索地球的奥秘。
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大自然来学习地球科学:比如观察乌云密布时的天气预测,探索海洋中神秘的生物群落,了解地球上各种岩石的来源和组成,等等。
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科学研究来揭开一些地球的未知领域。
例如,人类通过发射卫星等工具仪器,对地球上的气候、磁场、地质结构等进行深入调查,为保护和利用地球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
这些探索的过程,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地球的奥秘,也提醒我们应当更加珍惜和保护地球。
三、保护地球的行动我们要将对地球的了解转化为行动,积极参与保护地球的行动。
地球上有很多环境问题,例如气候变化、污染、资源枯竭等,这些问题需要我们的共同努力来解决。
在学校和家庭,我们可以通过分类垃圾、节约用水、植树造林等方式来保护环境;在更大的范围内,我们还可以通过参与环保组织、支持环保政策等来推动环境保护工作。
在行动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牢记地球是我们的家园,只有爱护它,才能让我们在它的怀抱里生存得更加安全、健康、幸福。
综上,通过学习《让我们认识地球》一课,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地球的基本知识和奥秘,同时也提醒我们保护地球的重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讲:基础知识——地球部分教案[考纲要求]地球的大小。
东、西半球的划分。
南、北半球的划分。
高、中、低纬的划分。
地球的形状。
地轴。
两极。
赤道。
经线。
经度。
本初子午线。
纬线。
纬度。
南、北回归线。
南、北极圈。
经纬网及其意义。
时区的划分。
区时的计算和应用。
日界线。
北京时间。
[知识讲解](一)地球(形状和大小、纬度和经度)1. 形状和大小:地球形状是一个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的球体。
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
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
(1)地轴 地球的自转轴(2)两极 地轴穿过地心,与地球表面相交于两点。
指向北极星附近(即北方)的一点叫北极;与北极相反的一点叫南极。
2. 纬线和纬度、经线和经度(1)纬线:纬线都是圆,也称为纬线圈,长度不等。
赤道最长,由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纬度:赤道是零度纬线。
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作代号;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作代号。
北纬、南纬各有90°。
一个纬度间的距离即1纬距约为111km 。
低纬、中纬和高纬划分:低纬度0°~30°;中纬度30°~60°;高纬度60°~90° 南北半球划分: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
例1. 一架飞机从甲地(40°N ,116°E )出发,以1110千米/小时的速度向北方向绕经线圈飞行,若不考虑地球自转的影响,9小时后到达乙地,则乙地为A .40°N ,64°WB .50°N ,64°WC .40°N ,64°ED .50°N ,116°E简析:利用每度111千米(111km/1°)确定某地的纬度或经度。
并不是任意两点之间经度或纬度相差1°,距离相差111千米,而只有在赤道或同一条经线(圈)上度数相差1°,距离相差111千米(赤道周长为4万千米,故4万km/360°≈111km/1°)。
从甲地到乙地是沿同一条经线圈飞行了9小时,飞行的距离为9小时×1110千米/小时=9990千米,飞行的纬度差为9990千米÷111千米/1°=90°,因此,飞机一定飞越北极上空,乙地纬度为90°-(90°-40°)=50°,故该题B 项。
(2)经线:也叫子午线。
经线是半圆,所有经线长相等。
地球上一切通过地轴平面的同地面相割而成的正圆,称为“经线圈”。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经度:实际上经度是两条经线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
国际上规定,把经过英国伦敦格林威治天文台旧址中心线的那一条经线定为0°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
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作180度,以东的180°属于东经,用“E”作代号;以西的180°属于西经,用“W”作代号。
东西180°经线合为一条经线。
东、西,两个半球划分:20°W 和160°E 组成的经线圈,将地球分为东、西两个半球。
(如图)3、经纬网及其意义:在地球仪或地图上,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的网格,就是经纬网。
建立经纬网的目的是为了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E东半球 西半球(1)利用经纬网,判断地图上的方向:由于纬线指示南北方向,经线指示东西方向,故可利用经纬网判断地图上的方向。
例2.从A 地(60°N ,90°E )到B 地(60°N ,140°E ),若不考虑地形因素,最近的走法是A .一直向东走B .一直向西走C .先向东南,再向东,最后向东北走D .先向东北,再向东,最后向东南走简析:如果将地球近似看着正球体,过地表两点和地心的平面与地表的交线为一正圆,该圆被地表这两点一一般分为优弧和劣弧,其中劣弧为这两点间的最短跳距离,因此,当这两点位于赤道或同一条经线(圈)上时,这两点的最短距离为赤道或该经线(圈)被这两点分割的劣弧长度。
答案:D(2)利用经纬网全球定位。
熟悉表1、表2、表3。
表2 重要经线的地理意义和穿越的地区60ºN 90ºE 140ºE(二)时区与日界线1、时区(1)时区的划分:全球按经度分成24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15°,以本初子午线为基准,将东西经度各为7.5°度的范围作为零时区(也叫中时区),然后每隔15°为一个时区。
零时区以东的时区为东时区,分为东一区——东十一区;零时区以西的时区,分为西一区——西十一区,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各占7.5个经度,即各为半个时区,故将两者合为一个完整的时区,称为东西十二区,全球其分为24个时区。
因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从零时向东,每增加一个时区,时间增加一小时,向西每增加一个时区,时间减少一小时。
西十二区比东十二区在时间上少24小时。
(2)区时:在一定的地区范围内,统一使用一种时刻,这种时刻叫区时。
区时也叫标准时,每一时都用该时区中央经线所在经度的地方时为全区通用的时间(经度数能被15整除的经线为该时区的中央经线),这种时间成为这个时区的区时,在区时上,除东西十二区外,任意相邻的两个时区,区时相差一小时,任意两个时区之间,相差几个时区,区时就相差几个小时。
在时刻上,较东的时区,区时较早;较西的时区,区时较晚。
如:当东八区是12点时,东十区是14点;西二区是2点。
即东八区比西二区早10个小时,比东十区晚2个小时。
(3)时区和区时的计算①求时区:(某地的经度+7.5°)÷15°所得的整数商即为该地所在的时区或某地经度÷15°所得的商若大于7.5,商进1,若小于7.5,商不变,商为该地所在的时区②求时区差:若两地都在同一侧时区,即同为东时区或西时区,则时区序号相减,所得的差即为时区差;若两地不在同一侧时区,即一地为东时区,另一地为西时区,则时区序号相加,所得的和即为时区差。
简言之:同侧时区相减、异侧时相加。
③求区时:在时差上,两地相差几个时区,区时就相差几个小时。
若已知区时的地点在东,所求地点在西,则用已知区时减去两地的时区差;若已知区时节的地点在西,所求地点在东,则用已知区时加上两地是时区差,即东加西减。
所以在时刻上,较东的时区比较西的时区区时要早,简言之:时刻上是东早西晚。
2、地方时(1)概念:由于地球自西向东的自转,在同纬度的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要比位置偏西的地点先看到日出,时刻就要早。
因此,就会产生因经度不同而出现不同的时刻,称为地方时。
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1°。
地方时相差4分钟。
同一条经线上的各地,地方时相同。
(2)地方时的判读:将昼半球等分的经线,其地方时为正午12点;与其相对的经线,地方时为0(或24)点。
在赤道上,与晨线相交的经线其地方时为6点,与其相对的经线(昏线)的地方时为18点。
赤道上日出时刻是6点、日落时刻是18点。
其它纬度地区,与晨线相交的经线的地方时为日出时刻,与昏线相交的经线的地方时为日落时刻。
时区和区时3、北京时间:我国通用的标准时,是120°E经线的地方时。
即东八区的区时。
我国领土辽阔。
东西跨了62个经度,分属五个时区。
但现在全国(除新疆采用东六区的区时,称乌鲁木齐时间外)都采用“北京时间”。
北京时间比北京(116°19′E)的地方时早约15分钟。
4、日界线:①国际日期变更线(人文日界线)---为了避免日期的紊乱1884年在华盛顿国际经度会议上,规定原则上以180度经线作为地球上“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线,称为国际日期变更线;②自然日界线---地球上地方时为0时(子夜)所在的经线。
性质:①更日性---只要地方时所在经线和时区中央经线过这两条日界线,都要更换日期。
在钟点上,人文日界线两侧是相同的;在时间上,自然日界线两侧是连续;②运动性---人文日界线相对地球而言是静止的,相对于太阳来说则是运动的(随地球一起自西向东);自然日界线相对于地球而言是运动的(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向西移动),相对于太阳而言则是静止的;③转折性---为了照顾人文日界线附近国家或地区居民生活方便,人文日界线不完全按180度经线定位,而是在有些地方成折线,而自然日界线与地球上的经线平行④意义---人文日界线是地球上新一天的起点和终点;自然日界线是当地新的一天的起点和终点5、时间题的计算(1)某个日期占全球范围。
方法:一是确定哪一条经线是0时刻;二是利用地图判断东西方向;三是根据时间的计算方法,计算地方时。
①当0时经线在东经范围时,新的一天占全球的少一半,前(旧)一日占大一半。
②当0时经线和0度经线重合时新的一天和前(旧)所占范围相同,各占一半。
③0时经线在西经范围时,新的一天占全球一大半,前(旧)一天占全球的一小半。
④0时经线和180度经线重合时全球都是在同一个日期。
(2)日照图。
①根据两极地区的日照情况判断日期或直射点的纬度北极附近出现极昼,则直射点一定在北半球,如果北极附近的极昼范围在不断的扩大,则直射点在北半球并且向北移动,直射向北每移动1度,则极昼的范围向南扩展1度,直射移至最北的北回归线时,极昼向南移动的范围也达到最大,即北极圈,也就是说直射点的地理纬度与极昼(极夜)对应的地理纬度是互余的②晨线与相交的经线的地方时为6时;昏线与赤道交点的经线的地方时为18点,时间的计算首先从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入手③白天的中央经线为太阳直射点经线,地方时为12时据此确定直射点经度或判断时间;夜晚的中央经线为0时,也是自然日界线的位置,据此可以判断新旧日期所占的范围 (3)时间与经度的计算模式---求某地的时间或经度,需要确定一条经线的经度和时间,如右图:在四个量中,往往要确定三个量是已知的,即根据每15度相差1 小时或每1度相差4分钟可求出任一个 [能力训练]1、一艘航行于太平洋的船,从12月30日12时(区时)起,经过5分钟,越过了180º经线,这时其所在的地点的区时不可能的是( )A 、12月29日12时5分B 、12月30日11时55分C 、12月30日12时5分D 、12月31日12时5分我国沿海某省一个课外小组某日测得当地日出、日落时间分别为北京时间6:40、16:40。
据此回答2~4题。
2.该地的经度约为 ( ) A .120°E B .125°E C .115°E D .110°E 3.该日可能在 ( ) A .11月 B .9月 C .7月 D .5月 4.该月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 A .南海海水经马六甲海峡流向印度洋 B .印度洋海水经马六甲海峡流向南海 C .拉普拉塔河进入枯水期 D .印度河进入丰水期 读图,回答5-8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