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跃迁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诞生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欧洲的马克思主义,以与时俱进的伟大精神,继承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创立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为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行动指南。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李大钊等人曾经提出过要把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应用到中国的实践中去,但在党的幼年时期,对该问题还没有形成深刻、统一、完整地认识。
毛泽东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成为世界上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最激烈的国家之一,社会经济关系和阶级关系错综复杂、瞬息万变。
这些情况,尤其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极其尖锐,造成了日益发展的革命运动,引发了伟大的近代中国革命。
中国人民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推翻封建主义的统治,进行了前仆后继、不屈不挠的英勇斗争。
可是,无论是农民阶级领导的太平天国革命,还是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
以辛亥革命为例。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把旧民主主义革命推向高潮。
它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创立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它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使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因而成为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但是,由于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资产阶级革命派在领导革命的过程中不敢提出明确的反帝纲领;反封建也是不彻底的,仅满足于从封建帝制到资产阶级共和国这样一个政体的变化,而忽略了必须变封建地主阶级专政为资产阶级专政这样一个根本的国体问题;也不敢放手发动以农民为主体的广大人民群众起来革命,主要依靠少数人的孤军奋战;在革命中也没有建立一支强大的革命武装作为夺取政权、巩固政权的坚强支柱。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历程摘要:二十世纪初期是中国饱受凌辱的时期,也是中国爱国人士不断为解救祖国寻找出路的时期。
在这一时期,有人尝试西方资本主义,有人试图学习日本“明治维新”,有人也试图走民主社会道路,可是这些方法都一一失败了。
而自从中国共产党从俄国引进马克思主义,并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中国人民以后,中国的革命面貌就发生了变化,并最终在随后的不断斗争中解救了中国。
自那以后,中国的发展改革崛起道路就一直伴随着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
在整整一个世纪里,马克思主义不仅作为哲学社会科学的理论形态,而且也作为指导社会变革的思想旗帜,深深影响着中国。
而中国共产党90年艰苦卓绝的奋斗历史,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艰难探索、不断取得新成果的历史。
本文试图简单重现历史,浅谈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关键字:马克思主义,历程,中国化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开始了近代中国社会的裂变。
经济上,封建经济基础逐渐瓦解成为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政治上,历史上那种大一统的集权专制统治受到资本主义各国争相分割中国实力范围的挑战;思想文化上,历史悠久、独成一脉并影响世界的中国传统文化,由于西风东渐而呈式微的态势。
十九至二十世纪之交,国情状况的恶化到了十分危急的地步。
辛亥革命的成功,使中国开始了新的生存奋斗。
然而“共和其名,专制其实”的现象是人们逐渐认识到革命风暴过后,中国社会不仅没有让人感觉到气象一新,反而迷茫在更加混乱的遭遇之中。
一大批革命者、思想家痛苦地认识到,衰落的中国并没有因为帝制的推翻而获得新生,革命的使命并没有真正完成,中国社会的变革还需要另辟蹊径。
一、马克思在中国的初期传播1915年,以陈独秀在上海创办的《青年》杂志为标志,一场带有启蒙性质的思想文化运动在中国掀起。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以开辟人类社会新纪元的历史价值,促成了中国先进知识分子选择救过救民道路的视线转移。
对于十月革命,李大钊凭借其灵敏的政治洞察力作出了深刻评论。
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海淀区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练习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在人类思想发展史上,有无数思想如繁星点缀夜空,而马克思主义无疑最为闪亮,“这一理论犹如壮丽的日出,照亮了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
创立并发展了170多年的马克思主义,深刻改变了人类历史进程。
社会主义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到多国实践的发展阶段,经历了从高潮到低谷再到孕育新潮的发展历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与不同时代、不同民族国家的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实现了理论形态的发展跃迁。
它与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产生了列宁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理论飞跃。
马克思主义是开放的、发展的理论,在不断捕捉时代问题、回应时代挑战的过程中永葆生机活力。
恩格斯曾说,我们的理论“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
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与时代同行,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
正是在与时代特征、民族国家具体实际的结合中,马克思主义实现了以坚持为前提的发展、以继承为基础的创新,彰显了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不赞成把马克思主义划分为原生形态、次生形态、再生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即划分成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当代马克思主义。
这种划分方式不仅不利于阐明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和发展历程,反而容易引起混乱。
按照这种标准划分,马克思主义不再是一个整体,似乎原生形态、次生形态的马克思主义都有各自不同的基本原理;似乎它们不再属于当代,不再具有当代价值,而变成书斋中的一种学问和理论;似乎只有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形态才有价值、有意义。
这种观点的实质是一种变相的马克思主义“过时”论。
时代在变化,社会在发展,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依然是科学真理。
实际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虽然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但是这些基本原理既属于马克思恩格斯那个时代,也属于列宁那个时代,亦属于当代。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历史性飞跃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与经验启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本质,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
在毛泽东领导我们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时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飞跃的正式起点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飞跃的丰硕成果。
本土化和当代化的统一,从基本原理的应用深入到理论本质的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飞跃的显著特征和基本经验。
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践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实现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伟大成果。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张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毛泽东思想的科学著作是毛泽东思想的集中概括。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历尽艰辛获得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
毛泽东思想与马克思主义是一脉相承的思想体系,同时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毛泽东思想中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德理论、关于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关于政策和策略的理论、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等等,一起独创性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贯穿于上述各部分的“活的灵魂”,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三个基本方面。
在以毛泽东思想为党的基本指导思想下,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进程中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工农武装革命道路,赢得了人民的支持和革命的胜利。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在新发展的毛泽东思想下,又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使占世界人口1/4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概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概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历史进程,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日益结合的过程。
在一定意义上,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提出和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在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
1、新民主主义革命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不久就开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索和实践,那时由于理论准备和实践经验都不足,对于中国的历史和社会状况、中国革命的特点和规律不甚了解,还不善于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中国革命走了一些弯路,出现了严重的曲折。
从1927年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革命武装斗争到遵义会议前,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迅速发展壮大和遭受重大挫折、面临生存危机的曲折发展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结合中国实际创造性地开辟出一条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创建农村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正确道路,为中国革命指明了胜利的方向。
毛泽东等人还总结创立了一整套机动灵活的红军作战原则。
运用这些原则,红军以弱胜强,连续打破国民党军多次大规模“围剿”,根据地和部队不断发展壮大。
然而,中共六届四中全会后,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在党内占据了统治地位。
教条主义者轻视马克思主义的本土化,迷信本本和外国经验,把毛泽东等人从中国革命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规律性认识斥为“狭隘经验论”,排斥毛泽东对中央苏区党和红军的领导,全盘否定毛泽东等总结的行之有效的红军作战原则,最终导致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党和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
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长征途中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即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在党内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为夺取长征胜利和开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奠定了最重要的基础,是中国革命由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点。
遵义会议以后,党的理论和实践逐步走上了正确的轨道。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飞跃
使马克思主义不咧 导 到丰富和发展.
8
开发了台 湾岛 "
月
新中国 历史上的
口 阿
第一个 信忽 产业 基地
/第一 0
新 中 国历 史 上 的
口 阿 华
/第 19 2年 9 月 3 9
华
199 年 1 月 , 我 国第 一个 1 0
第一 支 大陆 记者 采访 团赴 台 采访
信 息产业 基 地 在 北 京 西 郊 上地 村建 成 , 该 基地 容纳
马克 思主义 中国 的两次飞跃
口 河北 周振 国
中华民 族是怎祥融 合与发展的
口 北京 郭 文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 集 中体现为第 一次飞跃形成 了毛泽东思想和第二 次飞跃形成了 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 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落 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 , 匕 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主题是 / 中国革命气 主要回答和 解决什么是中国的 民主革命 ! 怎样进行民主革 命和
新民主主义革命如伺 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 ! 怎样进
行社会主义革 命的问题 " 毛泽东在创造性地解决 中 国革命的道路 问题 后 , 又对 中国社 会主义建设进行
了探 索 , 集 中精 力探 索 中 国 式工 业 化道 路 和社 会 主 义 建设道 路 "
在马克思主 义中国化第二次飞跃 的历史进程 中. 形成了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理 论体系 " 这一理论体系
成立 了全国第一所股份制学校)
东方 民族实验学
一条自 行设计 ! 自行制造 ! 全部 采用 国产材料的大 屏幕彩电生产线在上海电视机一厂投产 , 中国第一
台7 厘 米彩 电随 之 问世 " 1
校 " 学 校股份 由 外资 ! 个 人 投资 和 国 家 投 资三 部 分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飞跃及经验启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飞跃及经验启示摘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其可以分为不同时期。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极为丰富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成果及实践经验。
在这个伟大的历史进程中,留下了丰富的经验和深刺的教训,值得我们总结和铭记。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经验1 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产物。
它主要是批判地继承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空想社会主义而创立的崭新的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马克思主义在19世纪40年代产生于西欧,以《共产党宣言》的问世为标志,当时西欧资本主义已有相当发展。
英、法、德3国是其发源地。
作为无产阶级思想体系的马克思主义,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3个组成部分[1]。
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马克思主义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才传入中国[2],而且影响很小,仅仅是介绍到中国的众多西方社会思潮中的一种思潮。
直到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马克思主义才在中国迅速传播起来,并随着五四运动的爆发,逐渐成为中国文化的主流。
2.1 早期救国之路的探索[3]1840年的鸦片战争,击碎了中国封建统治者“天朝大国”的迷梦,成为中国历史的一个转折点。
自此开始,中国由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屡受西方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和掠夺,中华民族面临着深刻的民族危机;同时,西方国家的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国门,使长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中国开始面向世界,推动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了中国新的阶级力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产生,从而缓慢启动了中国现代化进程。
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着双重的历史任务,一是使中国摆脱被动挨打的局面,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使中国摆脱封建专制的统治,实现社会现代化,达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
肩负着双重历史使命,中国无数的仁人志士开始了艰难的探索和实践,从不同的立场和角度,提出了一个又一个救国方案。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发展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发展摘要:自中国共产党创立以来,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可分为三个历史时期: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实现了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从新中国成立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则是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延伸和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准备; 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实现了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发展一部中国共产党史, 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
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发展过程, 就是在实践中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的过程;也是将实践经验升华, 先后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性飞跃, 创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向前发展的过程。
中国共产党自创立以来, 探索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分为三个历史时期, 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 探索出两条中国特色的道路, 创立了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三大理论成果。
1 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历史的中国, 在古代农业社会有着5000 年文明, 并曾以世界上头号富强大国,独领风骚达1500 年。
但当世界进入工业文明之后, 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使这个已在内腐的庞然大物轰然坍塌, 濒临亡国灭种的边缘。
承续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历史传统的先进中国人, 前仆后继,上下求索, 终于找到马克思主义这个能够使中国救亡图存、民族复兴的真理。
中国共产党从接受马克思主义始, 就是将其视为理论与方法统一的世界观, 致力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结合,将其作为观察和改造国家的工具。
但是,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结合是一个历史过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和理论成果是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后才获得的。
在1927 年8 月以后, 共产党人同时选择了两条道路。
一条是仿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 进行城市武装暴动, 如南昌起义、广州起义等;另一条是仿中国的历史传统, 在边远的农村进行武装暴动, 这以毛泽东领导的湘赣秋收起义为代表, 放弃进军长沙的原定计划, 开辟出工农武装割据的井冈山道路。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次历史性飞跃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次历史性飞跃马克思这个伟大的人,一直让我敬佩不已,关于在中国化的进程中大体出现了三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三大理论成果。
三大理论成果:(1)毛泽东思想,(2)邓小平理论,(3)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这三大理论成果相铺相成,密不可分,辩证统一,有力的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发展。
这个历史进程具有鲜明的特点,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于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乃至推动整个社会主义的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
150多年来,马克思主义穿越历史的迷雾,时而凯歌行进,时而曲折前行,势不可挡地奔走在历史的大道上。
在潮起潮落的历史变幻中,马克思主义与各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不断形成新的理论成果,保持了自身的生机与活力,推动了历史的进程,特别是世界的东方,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真理之光照耀下,一次又一次地冲破重重思想枷锁,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得三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三大理论成果。
三大理论成果,科学的解决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三大基本问题,推进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
在80多年的光辉历程中,中国曾经遇到了许多的问题,可以概括为三大基本问题,这就是“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怎样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一个怎样的党“…….这些问题在不同时期,分别成为制约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首要的基本的问题。
而这些问题的解决,既不可能从马克思主义的书本里找到这些答案,更不可能背离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而另起炉灶。
怎么办?这就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科学理论的思考,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
在毛泽东的思想指导下,我党走出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指导中国革命取得了胜利。
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我党走出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指引我国社会主义事业进入蓬勃发展的时期。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1.马克思主义发展的三个阶段。
2.马克思主义教条化过程中的错误。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成功。
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深远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发展过程中的三个阶段从全球角度来看,自马克思主义形成至今,发展过程,大致可以把他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马克思,恩格斯时期,他们在西欧创造了马克思主义,为贫困的劳动人民指明了生活的方向,是马克思形成,并成为一种指导思想,使理想的空想主义落到的实践上。
第二阶段是列宁时期,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取得第一次成功,使理论较好的应用到现实中,并且列宁在一定程度上对马克思主义思想做了一定的补充和丰富,为以后的发展做出了很好的铺垫,为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第三阶段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发展的重要时期,此过程主要是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思想应用到实践中去,结合中国实际国情,实事求是,学会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这个过程很大程度上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并且在理论指导过程中马克思主义理论展现出了较大的优势。
我们总的来看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过程趋势是:由西方到东方,由理论到实践,有构想到现实。
从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有较明显的优势和较强的生命力。
就第一阶段而言,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深刻的指出:“以往的全部历史,除原始状态除外,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这些相互斗争的社会阶级在任何时候都是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的产物,一句话,都是时代的经济关系的产物。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核心在于资产阶级通过占有无产阶级所创造的超过其劳动力的价值之外的剩余价值;实现资本的增值。
因而资本主义全部经济关系在及其上层建筑必须以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来加以解释。
在充分承认资本主义特定于特定的历史阶级存在必然性和合理性,这一阶段的根本贡献是在于形成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主义到现实的跨越,社会主义终将取代资本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百年的三次伟大飞跃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百年的三次伟大飞跃荣 开 明提 要: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指导思想。
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来,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次伟大飞跃,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础上,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等阶段获得辉煌成就。
三次伟大飞跃和辉煌成就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深刻认识和正确把握三次伟大飞跃的发展历程及其基本启示。
这对于我们在新征程中实现中华民族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伟大强国意义特别重大。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 三次伟大飞跃作者荣开明,男,湖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江汉论坛》原主编(武汉 430077)。
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进程中诞生的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一百年的光辉历程。
这一百年,是我们党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更是我们党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的一百年。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① 中国共产党诞生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实现了三次伟大飞跃。
认真地回顾三次伟大飞跃的发展历程和辉煌成就,对于我们在新征程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①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人民日报》2021年11月17日。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历史性飞跃及其两大理论成果__专题辅导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历史性飞跃及其两大理论成果专题辅导(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党总支副书记王明志)Click to edit Master text styles LOGO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与毛泽东思想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延伸与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准备1956—1987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及其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交流提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历史性飞跃及其两大理论成果导言红船领航90载,搏风击浪一帆悬。
从南湖红船到八一枪声,从井岗号角到长征壮歌,从抗日烽烟到建国大业,从改革春风到小康蓝图,90年波澜壮阔,90年壮丽辉煌。
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为实现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这两大历史任务,领导中国人民完成三件大事。
这三件大事分别是:团结带领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新中国;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很大成就,积累了丰富经验;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中国共产党建党90年的历史划分为1921年至1949年、1949年至1978年、1978年至今三个时期。
他表示,在中国共产党90年的探索中,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
第一次飞跃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发生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形成和发展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总括:中国共产党两次历史性飞跃1、1919年5月——1956年五四运动,新民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阶段,任务是推翻三座大山,建立社会义主制度。
特点:找到了中国特点的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是实践成果毛泽东思想(1945年七大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理论成果2、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任务:实施改革开放,从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向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强国过渡。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科学的社会理论,自19世纪中叶问世以来,对世界范围内的社会发展、政治变革、思想变革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传入、学习和实践经历了多次历史性飞跃,其中第二次历史性飞跃更是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深刻的变革和发展。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主要内容以及影响等方面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进行探讨。
一、历史背景马克思主义最早传入中国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当时中国先进知识分子通过翻译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著作,开始了对这一新思想的学习和传播。
但直到20世纪初,中国才真正进入马克思主义的学习阶段,学者们通过研究马克思的理论,试图解决中国社会所面临的问题。
然而,由于当时中国的社会经济状况与欧洲工业化国家存在巨大差异,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并未引起广泛共鸣。
随着中国革命的兴起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逐渐走向成熟和发展。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社会主义事业迅速展开,马克思主义正式成为中国的指导思想。
然而,在过去的历史进程中,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学习实践与国情相结合并不够紧密,理论与实践之间存在矛盾和隔阂。
因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性飞跃尤为重要。
二、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深入贯彻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结合中国国情,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其次,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普及。
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教育体系不断完善,各级学校都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等学科纳入课程,培养了大批马克思主义理论专家和实践者。
再次,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社会生活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
中国政府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均通过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推进国家的发展和建设。
最后,中国通过不断总结和提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不断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和应用,不断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中国和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第1章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第1章发布时间:2008-8-31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一、填空1、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做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
2、经过延安整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成为全党的共识。
3、将毛泽东思想确定为我们党一切工作的指导思想,是1945年召开的党的七大决定的。
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实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化。
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分别形成了两大历史性成果,它们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6、新时期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就和进步的根本原因,集中到一点就是高举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7、在当代中国,坚持马克思主义,就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8、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主题是战争与革命。
9、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是在遵义会议以后,直至抗日战争时期。
10、毛泽东思想的核心和精髓就是实事求是。
它紧密围绕着中国革命和建设这个主题,提出了一系列相互关联的重要的理论观点。
1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反应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客观规律的完备的理论形态,是毛泽东思想达到成熟的主要标志。
12、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
13、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作出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作出了科学的、实事求是的评价。
14、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主题是和平与发展。
15、1982年,在党的十二大上,邓小平正式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命题。
16、1987年,党的十三大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并制订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17、1997年,党的十五大正式提出了“邓小平理论”这一科学概念,并将其写入党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历史性飞跃及其两大理论成果 专题辅导
胡锦涛在安徽省农村考察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与毛泽东思想
(一)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919.5—1945 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919.5—
毛泽东是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旗手 和奠基人。 1:首先高举反对本本主义旗帜:是第一次 历史性飞跃的孕育和奠基。 《反对本本主义》是1930年5月毛泽东发 表文章中的内容。著名论调:“没有调查 就没有发言权”。出处。 20世纪20年代后期,30年代前期,在党内 存在一种马克思主义教条主义,把共产国 际决议神圣化的倾向,这种现象几乎把中 国共产党陷入绝境。共产党历史上三次 “左”倾错误:瞿秋白,李立三,王明。 共产国际东方部副部长米夫(王明的老师)
发表《实践论》,《矛盾论》,从哲学上奠定了马克 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基础。1937年7、8月间,抗战爆发 前后,毛泽东在“抗战军政大学”发表的两篇讲演稿。 《实践论》,《矛盾论》从哲学性。思想上讲普遍性( 马克思主义)与特殊性(中国国情)的统一角度强调了 理论与实践结合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运用了马克思 主义方法,同中国国情出发,总结中国革命独特经验, 找出中国革命特殊的规律。
联系: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只能产生, 联系: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只能产生,发展 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过程当中, 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过程当中,马 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也就是中国化马克 思主义理论形成,发展,不断创新的过程, 思主义理论形成,发展,不断创新的过程, 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结果必然产 生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生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1941—1943年全党开展整风运动 反对教条主义,从思想路线上清除了教条主义, 1941 1943年全党开展整风运动 ,反对教条主义,从思想路线上清除了教条主义, 1943 1945年中共七大的召开自然而然 水到渠成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 年中共七大的召开自然而然, 1945年中共七大的召开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PPT课件
(4)毛泽东思想的进一步发展
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若干理论、方针和政策,主要有: 明确提出了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伟大历 史任务;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两类矛盾学说和 正确处理人民矛盾的理论;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 初步总结和理论概括;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把工作重 点转移到技术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上来的思想;中国工 业化道路思想;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思想;民主政 治建设、文化建设、执政党建设的思想;三个世界划分 理论等等。其中,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两类矛 盾学说和正确处理人民矛盾的理论的提出,标志着毛泽 东思想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
毛泽东思想在党的七大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这 是毛泽东思想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34
(4)毛泽东思想的进一步发展
时间:解放战争时期及社会主义建设初步探索时期。 主要著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 体会议上报告》、《论人民民主专政》,《论十大关 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人的 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等。 其发展主要表现在:关于同美蒋反动派进行斗争的策略 方针问题;十大军事原则;新中国的建国理论和原则; 由新民主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的理论、人民民主专政的 理论;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和原则;
22三个代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重要思想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的强大理论武33三个代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重要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重大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重大理论成果是面向理论成果是面向2121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20
三、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中国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 和诗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 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 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字润之(原 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1893 年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府湘潭县韶山冲, 1976年逝世于北京。从1949年到1976 年,毛泽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领 导人。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 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 是毛泽东思想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毛泽 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 之一,《时代》杂志将他评为20世纪最 具影响100人之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马克思主义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之一,它的创立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进程。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中国社会的发展,我们需要将马克思主义进行中国化和时代化的新的飞跃。
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传统的国家,传统文化在中国社会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
因此,将马克思主义进行中国化,就是要在保持马克思主义核心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深入挖掘和发扬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思想和价值观念,使之融入到现代社会主义建设中。
这样,马克思主义就能更好地适应和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
另一方面,随着时代的变化,社会经济结构和市场条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已经无法完全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因此,我们需要把马克思主义进行时代化,即在保持马克思主义原则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发展。
这就需要我们关注和研究当今世界的新问题、新形势,进一步深化对社会主义本质和市场经济的研究,以及对科学技术、环境保护等新兴领域的探索。
只有在时代的要求下,马克思主义才能实现新的飞跃。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的飞跃也包括对教育的改革和创新。
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关键环节。
我们需要借鉴国际上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结合中国的国情和教育实践,推动教育的中国化和时代化。
这就要求我们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具有马克思主义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观念的人才,培育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是对传统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深化和完善,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进一步探索。
只有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和适应当今社会的挑战和需求,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的飞跃,要把握好几个重要方面,以实现对传统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关于革命领袖古诗
关于革命领袖古诗原文:《七绝·改西乡隆盛诗赠父亲》毛泽东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一、衍生注释:“乡关”指故乡。
“桑梓地”指家乡。
二、赏析:这首诗展现了少年毛泽东胸怀天下、志在四方的远大抱负。
他决心离开家乡,去追求知识和理想,不成功绝不归来。
即使身死他乡,也无所畏惧,因为处处都可成为安身立命之所。
诗句语言简洁,气势豪迈,充分体现了毛泽东的壮志豪情。
三、作者介绍:毛泽东,中国人民的领袖,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
四、运用片段:在班级的演讲比赛中,小明激昂地说道:“正如毛主席所写‘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我们也要立下远大的志向,努力学习,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奋斗!”原文:《大江歌罢掉头东》周恩来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
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一、衍生注释:“大江”指长江。
“邃密”指深入、细致。
“济世穷”指拯救国家的危亡。
二、赏析:此诗气势豪迈,表现了周恩来负笈东渡寻求真理的决心和壮志。
他要深入钻研各种科学知识以挽救国家的困境,哪怕像陈天华一样为理想而献身也是英雄。
充分展现了周恩来的爱国情怀和坚定信念。
三、作者介绍:周恩来,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创建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
四、运用片段:在学校的主题班会上,老师深情地说:“同学们,想想周恩来总理‘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的豪情,我们更应该努力拼搏,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原文:《囚歌》叶挺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吧,给你自由!我渴望自由,但我深深地知道——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一、衍生注释:“活棺材”指囚禁革命者的牢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跃迁Ξ汪 青 松摘要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形成和发展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历史。
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跃迁,要解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立足点、出发点、着力点问题;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必须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和富于创造性。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者汪青松,安徽安庆师范学院院长,合肥工业大学教授 (安庆 246003)。
近代以来中国历史的一条主线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就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形成和发展的历史。
全面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客观历史进程,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跃迁规律,对于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立足点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跃迁,首先要回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立足点问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是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化和本土化,从发生学的意义上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不同时期中国社会重大问题的需要。
马克思依据西欧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总结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经验,阐明了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必然被社会主义代替的历史规律。
但当有人把马克思主义关于西欧资本主义起源的历史概述变成一般发展道路的历史哲学理论时,马克思对此提出严肃批评:这样做会给我过多的荣誉,同时也会给我过多的侮辱①。
由于各国的革命和建设具有各国的特殊性或个性,晚年的马克思研究全球化条件下不发达国家的国情实际,提出了东方社会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构想。
发达国家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代替论”和不发达国家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跨越论”,体现的正是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与社会主义革命规律之间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是以改造世界为己任的科学理论,具有揭示和构造现存世界的价值指向。
来源于无产阶级实践的马克思主义必须回到西方发达国家和东方不发达国家无产阶级革命实践过程中才能在指导革命中得到验证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只有中国化,才能发挥对中国革命的指导作用,才能通过解决中国这一东方大国的实际问题来实现其改造世界的历史使命。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又是中国社会变迁和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
马克思主义本是来自西方的理论,为什么能被中国人民所接受并成为中国先进文化的核心内容?有的认为,16世纪至19世纪中西文化的大际遇,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有着学脉渊承的关系②;有的认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传统之间有一些相似相通的因素③。
我们认为,马克思主义被中国人民接受的根本原因在于马克思主义所回答的基本问题恰好是中国人民企盼和努力解决的重大问题。
中国面临的重大实践问题,也只有上升到理论的层面,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才能得到解决。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最初是毛泽东针对中国革命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的。
1930年5月,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22科学社会主义 2005年第2期Ξ①②③何萍、李维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探论》,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37页。
张允熠:《中国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159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41—342页。
此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经典作家关于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发展道路的基本观点研究》(04MZD021)的研究成果。
合。
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
”①1938年10月14日,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代表中央作《新阶段》的政治报告,第一次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论断。
他指出,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
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②。
学习马克思主义要精要管用。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解决的中心课题主要是中国民族独立和国强民富的问题,这就产生了中国革命、中国改革和中国发展三大主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解决这三大主题,实现中国的发展和现代化。
换句话说,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也正是因为解决了这三大主题,才算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立足点的科学定位。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出发点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跃迁,最重要的是必须明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出发点问题,要从中国国情实际出发,而不能从理论原则出发。
对中国国情的客观分析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石。
马克思主义具体化、民族化、本土化表现在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
在时间方面即纵向方面是与时俱进,根据无产阶级解放运动不同时代的特点、不同历史阶段的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在空间方面即横向方面是因地制宜,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
1887年恩格斯在《美国工人运动》一文中指出,美国工人阶级的最终纲领,应该而且一定会基本上同整个战斗的欧洲工人阶级现在所采取的纲领一样,同德美社会主义工人政党的纲领一样。
在这方面,这个党必须在运动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是要做到这一点,它必须完全脱下它的外国服装,必须成为彻底美国化的党。
列宁也指出,“我们认为,对于俄国社会党人来说,尤其需要独立地探讨马克思的理论,因为它所提供的只是总的指导原理,而这些原理的应用具体地说,在英国不同于法国,在法国不同于德国,在德国又不同于俄国”。
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是我们党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有着强烈的针对性。
正确认识极为复杂的中国国情,是一件十分艰难的事情,马克思主义书本上没有现成的答案。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在总体上要历经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才能进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东方社会存在一个亚细亚生产方式和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问题。
但这些思想中没有提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也没有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早期,我们党存在对马克思主义教条化倾向和盲从共产国际指导的问题。
按照共产国际的组织规则,中国共产党必须无条件地执行共产国际的指示,必须接受共产国际代表的监督和指导。
当时世界上只有苏联成功地实现了社会主义革命,马克思主义俄国化和俄国革命经验神圣化就成为一种难以避免的状况。
用俄国党的标准和俄国革命的经验来指导与衡量各国共产党和各国革命的情况,当然会影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
陈独秀右倾错误和瞿秋白、李立三、王明“左”倾错误的发生,都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出发点错位相关。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内有两种马克思主义者:一种是教条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者,他们不懂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陈独秀照抄照搬俄国孟什维克的策略,认为资产阶级革命应由资产阶级领导,放弃无产阶级领导权;王明照抄照搬俄国布尔维克的策略,认为中国应走俄国攻打大城市的道路。
另一种是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者,毛泽东就是这种马克思主义的杰出代表。
同样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毛泽东能冲破教条主义,不迷信共产国际指示的束缚,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实际出发,提出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和以农村为中心、以农民为主体的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中国革命的实践证明,从马克思主义原理出发、把马克思主义搬到中国甚至把俄国式马克思主义搬到中国,或者照抄共产国际指示和俄国革命经验,表面上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了,实际上并未做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真正结合,并未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运用马克思主义要理论联系国情实际,而不能用理论剪裁实际,不能要求实际去适应理论,这是唯物主义原则的贯彻。
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掌握程度以及对中国历史与现实的认知深度,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前提;从中国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精髓。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着力点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跃32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跃迁①②③《列宁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74—275页。
毛泽东:《论新阶段》,《解放》1938年第57期,第37页。
《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15页。
迁,最根本的是要解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着力点问题。
要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基础上实现实践创新与理论飞跃,形成和发展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要着眼于马克思主义与时代特征和中国实际的结合,使产生于欧洲的马克思主义成为体现时代性、具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历史表明,中国现代化的思想资源,不能纯粹源自于西方,但又要求具有西方形式;不能源自于自身的文化传统,却又要充分考虑到文化传统及其现代转换的内在要求①。
邓小平1956年在《马列主义要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一文中指出,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与本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这句话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叫普遍真理,另一方面叫结合本国实际。
我们历来认为离开任何一面都不行。
遗憾的是后来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结合出现了偏差,未能清醒地认识到社会主义中国不发达的基本国情,犯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盲目求快、盲目求纯的错误和“文化大革命”超越发展阶段的“左”倾错误。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又立足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成功地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的结合。
邓小平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指出,“思想路线是什么?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也就是坚持毛泽东同志说的实事求是。
”②1982年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郑重宣告:“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③中国革命的成功,是毛泽东实事求是地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的结果;现在中国搞建设,也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把马列主义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要着眼于中国特色革命、改革和建设过程中的实践创新,创立和发展充满活力和富于创造性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毛泽东说过,不如马克思,不是马克思主义者;等于马克思,也不是马克思主义者;只有超过马克思,才是马克思主义者。
中国共产党人只有在他们善于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善于应用列宁斯大林关于中国革命的学说,进一步地从中国历史实际和革命实际的认真研究中,在各方面做出合乎中国需要的理论性的创造,才叫做理论和实际相联系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