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建筑维修基本材料行业标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物建筑维修基本材料行业标准青砖

蓝四丁砖(手工砖)常用规格240×115×53mm

城砖常用规格400×190×100mm

室内方砖常用规格380×380×60 mm

1.外观质量要求:

尺寸

长宽高尺寸偏差不超过4mm

1.2外观

青砖表面应平整,无变形。

1.3缺棱

青砖棱边应直顺、无缺损。

1.4掉角

青砖掉角个数应不多于1个,且掉角的最大边长应不大于5mm。

1.5蜂窝

青砖表面的蜂窝总面积应小于蜂窝所在面面积的%,且单个蜂窝截面面积的最大直径应小于5mm,蜂窝深度应小于3mm。

1.6层裂

不允许出现层裂现象。

1.7裂纹

不允许出现裂纹。

1.8石灰爆裂

石灰爆裂的区域面积应小于爆裂所在面积的%,爆裂区域最大直径应小于5mm,深度应小于3mm。

1.9欠火、过火

不允许欠火或过火现象。

1.10颜色

青砖的颜色应一致、均匀,呈青灰色。

2.物理化学性要求。

抗压强度

青砖的抗压强度应不小于10MPa。

2.2抗折强度。

青砖的抗折强度应不小于 MPa。

2.3体积密度

青砖的体积密度应不小于cm3。

2.4吸水率

青砖的吸水率单块值应不大于18%。

2.5抗冻融性能

青砖经过15次冻融循环,不应出现剥落、掉角、掉棱及裂纹等缺陷增加的现象。

2.6泛霜

青砖不应出现严重泛霜现象。

3.加工生产工艺要求。

青砖应使用传统制作工艺生产,传统工艺生产参考流程:

3.1取土

选择砂质粘土。

3.2炼泥

炼泥程序:将粘土摊开晾晒,晾晒的时间不应过短,最好用隔年土;将粘土过筛,去掉杂石,得到较细的粘土;“闷泥”即粘土浸泡,一般需要二到七天;之后进行人工揉合搅拌,使粘土颗粒尽可能地均匀密实。3.3装模

按所需的尺寸将炼好的泥一次性放入制砖坯的模具,模具内撒细沙,防止模具和砖泥粘连。

3.4阴干

将制好的砖坯,放到阴凉通风的地方,使水分逐渐蒸发,达到可烧制程度。

3.5装窑

装窑是将阴干后的砖坯垒垛立放在砖窑内并用泥将窑顶封严。装窑工作应在烧窑的前一天装好,一般同一个窑里各部位的温度并不完全相同,窑的下部火力比较集中,温度较高,窑的上部,温度相对较低,要根据窑温安排好砖坯的码放。

3.6焙烧

需要对烧窑过程中的燃烧种类、数量、烧窑时间进行控制。古代常用的燃料有草、柴、煤炭等。砖坯焙烧时火候要控制适当,以免出现欠火和过火的砖。

3.7洇窑

砖烧成后,用清水洇窑,砖要洇透水,通过洇窑使砖的颜色由红色变成青灰色。

3.8出窑

青砖出窑前要冷却,当青砖的温度将至环境温度后再将青砖从窑中搬出,搬运时要遵循从上往下,从外往里的顺序。

4、出具实验报告及合格证明。

青瓦

1.外观质量要求:

尺寸

对青瓦的长宽厚高允许的偏差范围≤4mm。

1.2表面质量

青瓦的砂眼、起包、磕碰、石灰爆裂等缺陷的尺寸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 青瓦表面质量缺陷允许范围

单位为毫米

1.3变形

青瓦产生变形的允许范围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 青瓦变形允许范围

单位为毫米

1.4欠火、分层

青瓦不应有欠火或分层的缺陷。

1.5裂纹

青瓦的裂纹长度允许范围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3 青瓦裂纹长度允许范围

单位为毫米

1.6纹饰

带有纹饰的勾头瓦、滴水瓦、花边瓦及饰件等应检查纹饰,其纹饰与样瓦的纹饰相一致,纹饰线条应清晰、无断线,图案应无变形。

1.7颜色

同批次青瓦颜色应一致,且与样瓦颜色协调。

2.物理化学性要求

抗弯曲性能

筒瓦、板瓦应进行抗弯曲性能试验,青瓦长度小于150mm,可不做抗弯曲性能试验。青瓦的弯曲破坏荷载应不小于850N。

2.2抗冻融性能

青瓦应进行抗冻融性能试验。经15次冻融循环不应出现剥落、掉角、掉棱、酥碱及裂纹等缺陷增加的现象。

2.3吸水率

青瓦应进行吸水率试验。青瓦吸水率不应大于17%。

抗渗性能

青瓦应进行抗渗性能试验。经3h瓦背面无滴落水滴产生。

2.4泛霜

筒瓦、板瓦应进行泛霜试验。不应有严重的泛霜现象。

2.5加工生产工艺要求

青瓦的生产,应使用传统生产工艺。青瓦的传统生产工艺流程:2.5.1取土

选择粘性较好,可塑性强的粘土,保证制成坯后,坚固耐用。

2.5.2制泥

制泥工序分成几步:将粘土摊开晾晒;将粘土过筛,去掉杂石,得到较细的粘土;浸泡粘土,增加粘土的可塑性;之后对浸泡后的粘土进行人工揉合搅拌,使粘土颗粒尽可能的均匀密实。

2.5.3制坯

将制好的泥,按所需要的形状,制成瓦坯的工艺过程叫做制坯。古代制坯主要有三种方法:轮瓦法,模具法,模具与雕塑结合法。

2.5.4阴干

将制好的瓦坯,放到阴凉通风的地方,使水分逐渐蒸发,达到可烧制程度。

2.5.5装窑

一般在同一个窑里各部位的温度并不完全相同,窑的下部火力比较集中,温度较高,窑的上部,离火源较远,温度相对低一些,装窑要根据这一特点安排好各种瓦坯的码放位置。

2.5.6烧窑

烧窑是青瓦制作的一道关键程序,需要对烧窑过程中的燃料种类、数量、烧窑时间进行控制,古代常用的燃料有草、柴、煤炭等,瓦坯焙烧时火候要控制适当,以免出现欠火瓦和过火瓦。

2.5.7洇窑

出窑前要用清水洇窑。

2.5.8出窑

青瓦出窑前要有足够的冷却时间,使青瓦的温度降至环境温度后再将青瓦从窑内搬出。

3.出具实验报告及合格证明。

木材

1.1选材原则

文物建筑维修应依据“原形制、原结构、原材质、原工艺”的原则。当原构件产生病害、腐朽等问题而不能继续使用,应使用与原构件一样的木材种类进行替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