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2 第一单元 微专题5 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和比较
化学中化学反应速率题的解题技巧与关键知识点

化学中化学反应速率题的解题技巧与关键知识点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许多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题目。
理解和掌握解题技巧及关键知识点,对于正确解答这些问题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化学反应速率题的解题技巧,并重点强调一些需要掌握的关键知识点。
一、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在解题之前,首先需要确切地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
化学反应速率指的是反应物生成产物的速度,通常用反应物消失或产物生成的摩尔浓度的变化率来表示。
它可以用以下公式进行计算:速率= Δ[C] / Δt其中,Δ[C]表示反应物浓度或产物浓度的变化量,Δt表示时间的变化量。
二、确定速率常数和反应级数在解题过程中,我们需要根据给出的反应物浓度变化和时间变化的数据,确定速率常数和反应级数。
速率常数表示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变化的大小,可以用实验数据计算得出。
反应级数表示反应物浓度和速率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观察实验数据来确定。
三、利用速率定律方程解题速率定律方程是描述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之间关系的数学表达式。
在解题过程中,我们需要根据实验数据推导出速率定律方程,并利用该方程解题。
常见的速率定律方程包括零级反应、一级反应和二级反应。
1. 零级反应:零级反应的速率与反应物浓度无关,可以表示为:速率 = k其中,k为速率常数。
解题时,我们需要根据给定的实验数据,求出零级反应的速率常数k。
2. 一级反应:一级反应的速率与某一反应物浓度成正比,可以表示为:速率 = k[A]其中,k为速率常数,[A]为反应物A的浓度。
解题时,我们需要根据给定的实验数据,求出一级反应的速率常数k。
3. 二级反应:二级反应的速率与某一反应物浓度的平方成正比,可以表示为:速率 = k[A]²其中,k为速率常数,[A]为反应物A的浓度。
解题时,我们需要根据给定的实验数据,求出二级反应的速率常数k。
四、了解碰撞理论与速率方程碰撞理论是解释化学反应速率的重要理论之一。
根据碰撞理论,只有具有足够能量的分子碰撞才能发生化学反应。
化学中的化学反应速率题解析及技巧总结

化学中的化学反应速率题解析及技巧总结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反应物转化为生成物的速度。
理解和解答化学反应速率题目是化学学习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文旨在对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解题技巧进行解析和总结,帮助读者能够准确理解与应用相关概念、公式,并在考试中熟练解答相关题目。
一、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的消失量或生成物的出现量。
通常以物质的浓度变化率来表示,使用公式如下:速率= ΔC/Δt其中,ΔC代表反应物/生成物的浓度变化量,单位为摩尔/升;Δt代表时间变化量,单位为秒。
二、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方法1. 平均速率平均速率是指反应物或生成物在一段时间内的速率。
计算平均速率的公式为:平均速率 = (C2 - C1) / (t2 - t1)其中,C2和C1分别代表时间段末和时间段初的浓度,t2和t1分别代表时间段的末端和起点。
2. 瞬时速率瞬时速率是指在某一具体时刻的反应速率。
由于反应速率在不同的时间点可能不同,因此可以利用微分来表示瞬时速率,即使用微小的时间间隔进行极限运算。
例如:瞬时速率 = dC / dt其中,dC代表微小的浓度变化量,dt代表微小的时间变化量。
三、解题技巧总结1. 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在解答化学反应速率题目时,首先需要明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了解反应中发生的化学变化。
2. 确定反应物质的浓度变化量根据题目提供的信息,计算反应物质浓度的变化量。
在一些题目中,可能需要应用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方法来确定反应物浓度的变化量。
3. 确定时间间隔确定问题中给定的时间间隔,这是计算反应速率所需的关键信息。
根据具体情况,确定起始时间和终止时间。
4. 运用适当的公式进行计算根据所给信息,选择合适的速率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如果问题中涉及不同时间段的速率变化,则可以计算平均速率或使用微分计算瞬时速率。
5. 注意单位的转换在计算过程中,注意单位的转换是必要的。
确保所有参与计算的量达到一致的单位是解题的关键步骤之一。
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方法

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方法(1)定义式法:利用公式v==计算化学反应速率,也可以利用公式计算物质的量或物质的量浓度变化或时间等。
(2)关系式法:同一反应中,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物质的量浓度变化量之比=物质的量变化量之比=化学计量数之比。
另外,也可以利用该等量关系书写未知的化学方程式或找各物质的速率关系。
2.化学反应速率大小比较的两种方法(1)归一法:换算成同一物质、同一单位表示,再比较数值大小。
(2)比值法:比较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计量数的比值。
如反应a A+b Bc C,要比较v(A)与v(B)的相对大小,即比较与的相对大小,若>,则用v(A)表示的反应速率比用v(B)表示的反应速率大。
(1)在一体积为10 L的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CO和H2O,在850 ℃时发生如下反应:CO(g)+H2O(g)CO2(g)+H2 (g),CO和H2O浓度变化如图,则0~4 min的平均反应速率v(CO)=mol·L-1·min-1。
(2)对于某反应X(g)+3Y(g)2E(g)+2F(g),在甲、乙、丙、丁四种不同条件下,分别测得反应速率为甲,v(X)=0.3 mol·L-1·min-1;乙,v(Y)=1.2 mol·L-1·min-1;丙,v(E)=0.6 mol·L-1·min-1;丁,v(F)=0.9 mol·L-1·min-1。
则反应由快到慢的顺序是。
(1)改变物质状态:若第(2)问中F为固态,则E、F的化学反应速率相同吗?(2)改变速率单位:若E的化学反应速率由0.6 mol·L-1·min-1改为0.6 mol·L-1·s-1,则化学反应速率最快的还是丁吗?1.反应A(g)+3B(g)2C(g)+2D(g)在四种不同情况下的反应速率分别为①v(A)=0.45 mol·L-1·min-1②v(B)=0.6 mol·L-1·s-1③v(C)=0.4 mol·L-1·s-1④v(D)=0.45 mol·L-1·s-1下列有关反应速率的比较正确的是()A.④<③=②<①B.④>③>②>①C.④>③=②>①D.①>②>③>④2.在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A与B反应生成C,其化学反应速率分别用v(A)、v(B)、v(C)表示。
化学反应速率的测定与计算

化学反应速率的测定与计算化学反应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而反应速率则是衡量反应快慢的重要指标。
因此,了解和测定化学反应速率的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化学反应速率的基本概念、测定方法以及计算方法。
一、化学反应速率的基本概念化学反应速率指的是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所消耗或生成的摩尔数。
通俗地说,就是反应物发生化学反应时,其变化的速度大小。
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由以下因素影响:1.温度:温度升高会促进反应速率的提高。
2.反应物浓度:反应物浓度增加,反应速率也随之增加。
3.催化剂:引入催化剂一般可以提高反应速率。
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公式为:v = ΔC/Δt,其中v代表反应速率,ΔC代表在反应过程中产生或消耗的物质的摩尔差,Δt代表反应的时间差。
二、化学反应速率的测定方法1. 变色法该方法适用于颜色发生变化的反应,例如酸碱滴定、氧化还原等反应。
实验中,通常会使用试剂,如酚酞指示剂(变红)或铬酸钾指示剂(橙色转绿色),加入反应物中。
当指示剂的颜色发生变化时,记录时间差,即为反应速率。
2. 物质消耗法该方法适用于其中一种反应物消耗殆尽,并且其质量、体积或浓度的变化与反应速率成正比的反应。
例如,钙和盐酸反应时,钙会消耗殆尽,反应过程中钙的质量变化与反应速率成正比。
利用天平可实现钙的质量测量,从而计算出反应速率。
3. 体积法该方法适用于气态反应。
实验中,将反应物加入烧杯中,并将烧杯置于水中,用气体收集器收集反应产生的气体体积。
测量反应时间的同时,记录所收集到的气体体积变化,从而计算反应速率。
三、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方法1. 速率常数法速率常数k是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之间的函数,由反应机理决定。
根据实验数据可通过累计产生的反应物与时间的关系,求出速率常数k,进而计算反应速率。
公式为:v=k[A]^x[B]^y,其中x、y为反应物A、B的反应次数。
2. 初速度法该方法是将反应开始处的瞬间反应速率称为反应物的初速度,初速度v0可以通过A、B浓度的比值Δ[A]/Δ[B]计算出来。
化学反应速率课件

=0.15mol/(L.s)
②
v
(B)=
0.2
0.6mol/(L.s)
③
v(C)
=
0.2
0.4mol/(L.s)
④
v
(D)=
0.225
0.45mol/(L.s)
该反应进行的快慢顺序为__④__>_②__=__③__>_①___
比较一个反应的反应速率的大小,必须
找同一参照物,不能单纯地看数值大小。
3、根据反应速率之比写出化学方程式
度变化来c表示4m反ol应/ L速率 v(NH3) t 5min 0.8mol /(L min)
①同一化学反应中,用不同物质的浓度变化所表 示的化学反应速率的数值可能不同,所以应注明 是由哪种物质表示的。
②任何化学反应中,反应速率之比等于方程式中 化学式前的系数比(计量数之比)。
如在N2 + 3H2 = 2NH3 中, v(N2):v(H2):v(NH3)=1:3:2
加入试剂 1mol/LH2SO4 4mol/LH2SO4
反应时间(min)
长 短
反应速率(mL/min)
小 大
实验步骤: 1、连接实验装置 2、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3、先向锥形瓶中加入锌粒,然后再向 分液漏斗中加入稀硫酸 4、使稀硫酸滴入锥形瓶与锌粒反应 5、观察收集10mL H2所用的时间
本实验还可以如何测定锌和稀硫酸反应的速率 1、测量溶液中的H+的浓度的变化 2、测量溶液中的Zn2+的浓度变化 3、测量氢气的体积或氢气的质量的变化 4、测量体系的压强的变化 5、测量锌粒的质量的变化 6、测量溶液的导电能力的变化 7、测量反应体系的热量变化
⑤分液漏斗不能加热。用后要洗涤干净。
(完整版)化学反应速率及计算

第一节 化学反应速率一.化学反应速率1. 概念:化学反应速率是用来衡量化学反应进行快慢的物理量,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2. 表达式:v =Δc Δt;v 表示平均速率,常用的单位是mol/(L·min)或mol/(L·s)。
3. 表示化学反应速率的注意事项(1)在同一化学反应中,选用不同物质表示化学反应速率,其数值可能相同也可能不相同,但它们表示的意义却是完全相同的。
因此,表示化学反应速率时,必须指明用哪种物质作标准。
(2)由于在反应中纯液体和固体的浓度是恒定不变的,因此对于有纯液体或固体参加的反应一般不用纯液体或固体来表示化学反应速率。
(3)在同一个化学反应中,无论选用反应物还是生成物来表示化学反应速率,其值均为正值。
(4)化学反应速率通常是指某一段时间内的平均反应速率,而不是瞬时反应速率。
例1: 判断下列描述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化学反应速率是指一定时间内任何一种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
( )(2)化学反应速率为0.8 mol/(L·s)是指1 s 时某物质的浓度为0.8 mol/L 。
( )(3)化学反应速率的数值越大,反应进行得越快。
( )(4)根据化学反应速率的大小可以推知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
( )(5)对于化学反应来说,反应速率越大,反应现象就越明显。
( )答案:(1)× (2)× (3)× (4)√ (5)×即时练习:1.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C )A .化学反应速率是衡量化学反应进行快慢程度的物理量B .单位时间内某物质的浓度变化越大,则该物质反应就越快C .化学反应速率可以用单位时间内生成某物质的质量的多少来表示D .化学反应速率常用单位有“mol/(L·s)”和“mol/(L·min)”2. 用纯净的CaCO 3与1 mol·L -1 100 mL 稀盐酸反应制取CO 2。
化学反应速率知识点总结

化学反应速率知识点总结一.化学反应速率是指表示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
通常以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的变化值(减少值或增加值)来表示,反应速度与反应物的性质和浓度、温度、压力、催化剂等都有关,如果反应在溶液中进行,也与溶剂的性质和用量有关。
其中压力关系较小(气体反应除外),催化剂影响较大。
可通过控制反应条件来控制反应速率以达到某些目的。
二.计算公式对于没有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可逆反应:v(正)≠v(逆)还可以用:v(A) / m=v(B) /n=v(C) /p=v(D) /q不同物质表示的同一化学反应的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
本式用于确定化学计量数,比较反应的快慢,非常实用。
同一化学反应的速率,用不同物质浓度的变化来表示,数值不同,故在表示化学反应速率时必须指明物质。
三.影响因素内因化学键的强弱与化学反应速率的关系。
例如:在相同条件下,氟气与氢气在暗处就能发生爆炸(反应速率非常大);氯气与氢气在光照条件下会发生爆炸(反应速率大);溴气与氢气在加热条件下才能反应(反应速率较大);碘蒸气与氢气在较高温度时才能发生反应,同时生成的碘化氢又分解(反应速率较小)。
这与反应物X—X键及生成物H—X 键的相对强度大小密切相关。
外因1.压强条件对于有气体参与的化学反应,其他条件不变时(除体积),增大压强,即体积减小,反应物浓度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增多,单位时间内有效碰撞次数增多,反应速率加快;反之则减小。
若体积不变,加压(加入不参加此化学反应的气体)反应速率就不变。
因为浓度不变,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就不变。
但在体积不变的情况下,加入反应物,同样是加压,增加反应物浓度,速率也会增加。
若体积可变,恒压(加入不参加此化学反应的气体)反应速率就减小。
因为体积增大,反应物的物质的量不变,反应物的浓度减小,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就减小。
2.温度条件只要升高温度,反应物分子获得能量,使一部分原来能量较低分子变成活化分子,增加了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使得有效碰撞次数增多,故反应速率加大(主要原因)。
化学反应速率课件

化学反应的速率是通过实验来测定的。包括能够直接观 察的某些性质,如释放出气体的体积和体系的压强;也包括
必须依靠仪器来测量的性质,如颜色的深浅、光的吸收、光
的发射、导电能力等。在溶液中常常利用颜色深浅和显色物 质浓度间的正比关系来跟踪反应的过程和测量反应的速率。
一、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规律
解析 由图可知,X、Y的物质的量随反应的进行而减小, Z的物质的量随反应的进行而增大,则X和Y为反应物,Z为 生成物。且2 min后,X、Y、Z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不再发生 改变,则可确定该反应为可逆反应。
Δn(X)=1.0 mol-0.7 mol=0.3 mol Δn(Y)=1.0 mol-0.9 mol=0.1 mol Δn(Z)=0.2 mol-0=0.2 mol Δn(X)∶Δn(Y)∶Δn(Z) =0.3 mol∶0.1 mol∶0.2 mol =3∶1∶2 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X+Y 2Z
在1 L固定容积的容器中发生反应:N2+3H2 2NH3, 在1 min内2 mol N2与6 mol H2反应生成了4 mol NH3。在该反 应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发生化学变化的物质的量
之比、发生化学变化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各物质表示的化
学反应速率之比如下:
化学计量数之比
N2 + 3H2
答案 在2 min内,氮气、氢气、氨气的平均反应速率分
别 是 0 . 1 m o l ·L - 1 ·m i n - 1 、 0 . 3 m o l ·L - 1 ·m i n - 1 、
0.2 mol·L-1·min-1。
知识点2:判断化学反应速率的快慢 例2 反应:A+3B=2C+2D在四种不同情况下的反应速率分别为: ①v(A)=0.15 mol·L-1·min-1,②v(B)=0.01 mol·L-1·s-1,③v(C) =0.40 mol·L-1·min-1,④v(D)=0.45 mol·L-1·min-1,该反应进行的快 慢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解析 比较四种不同情况下反应速率的快慢,需要用同一物质的变 化来表示。 v(A)∶v(B)∶v(C)∶v(D)=1∶3∶2∶2,转化为用A的浓度变化来表 示 的 反 应 速 率 为 : ① v ( A ) = 0 . 1 5 m o l ·L - 1 ·m i n - 1 ; ② v ( B ) = 0 . 0 1
初中化学化学反应速率知识点归纳

初中化学化学反应速率知识点归纳化学反应速率知识点归纳化学反应速率是描述化学反应进行快慢的物理量,它代表了单位时间内反应物转化的程度。
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知识,对于理解化学反应过程的本质和控制化学反应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初中化学课程中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和计算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质量或浓度的变化量。
一般来说,速率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速率 = 变化的物质量/变化的时间或速率 = 变化的浓度/变化的时间例如,对于一个反应A→B,如果在Δt时间内反应物A的质量或浓度发生了变化Δ[A]或Δ[A]/Δt,那么反应速率可以表示为Δ[A]/Δt或Δ[B]/Δt。
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1. 浓度:反应物浓度的增加会增加反应碰撞频率,从而加快反应速率。
因为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分子碰撞的几率增加。
2. 温度:温度的升高会增加反应物分子的热运动速率,增加碰撞频率和能量,从而加快反应速率。
3. 压力:只在气相反应中起作用。
增加气相反应的压强会增加分子间的碰撞频率,从而加快反应速率。
4. 催化剂:催化剂能够提供新的反应路径来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从而加速反应速率。
三、反应速率与反应条件的关系反应速率与反应条件的关系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1. 反应物浓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
2. 反应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
3. 压力对于气相反应而言,增加压力可以加快反应速率;对于溶液反应而言,压力的变化对反应速率没有直接影响。
4. 催化剂可以显著增加反应速率,但不参与反应本身。
四、化学反应速率的测量方法1. 观察法:通过观察产物的生成量或消失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推断反应速率的快慢。
2. 收集法:通过收集产生的气体体积与反应时间的关系,计算反应速率。
3. 总体积法:将反应物分别放入两个容器中,在同一温度下同时加入催化剂,根据体积变化的比例计算反应速率。
4. 密度法:通过测量反应物密度变化与时间的关系,计算反应速率。
【知识解析】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与大小比较

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与大小比较1 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方法(1)定义式法:v(A)=() |A| ct∆∆(2)比例关系法:根据用不同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化学式前的系数之比进行计算,如反应m A+n B===p C,其化学反应速率之比v(A)∶v(B)∶v(C)=m∶n∶p。
注意起始量、转化量、某时刻量的单位要统一,都是物质的量或物质的量浓度,否则无法计算。
(3)“三段式”法①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②找出各物质的起始量、转化量、某时刻的量;③根据已知条件列方程计算。
如反应m A +n B === p C起始浓度/(mol·L-1)a b c转化浓度/(mol·L-1)x nxmpxm某时刻的浓度/(mol·L-1)a-xnxbm-pxcm+若时间的变化量为Δt s,则v(A)=xt∆mol·L-1·s-1,v(B)=nxm t∆mol·L-1·s-1,v(C)=pxm t∆mol·L-1·s-1。
2 化学反应速率大小的比较方法(1)定性比较看现象定性比较反应速率的大小,可以通过明显的实验现象(如反应的剧烈程度、产生气泡或沉淀的快慢、溶液颜色变化的快慢、固体消失所需的时间等)来说明。
例如钾与水反应比钠与水反应剧烈,钠与水反应比钠与乙醇反应剧烈,浓硝酸与铜反应比稀硝酸与铜反应要快,Na2S2O3与H2SO4的混合液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先出现浑浊等。
(2)定量比较看数值对于同一化学反应,用不同物质表示化学反应速率时,数值可能不同,因此比较化学反应速率的大小时不能只看数值,还要进行一定的转化,具体有如下两种方法:①归一法②比值法先看化学反应速率的单位是否一致,若不一致,需转化为同一单位;再用各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分别除以相对应的系数,最后比较求出的数值的大小,数值大的反应速率大。
3 常见题型(1)计算用某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的变化量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
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 - 物理反应速率的计算

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 - 物理反应速率的计算尺寸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是研究化学反应进行速率的重要方法之一。
理解化学反应速率对于实验设计、产品开发和环境保护等领域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方法以及物理反应速率的计算方法。
一、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方法1.有机反应速率的计算有机反应的速率常常与反应物的浓度相关,可以通过测量反应物的浓度变化来计算速率。
一般而言,有机反应速率的计算可以采用以下公式:速率= ΔC/Δt其中,ΔC表示反应物浓度的变化,Δt表示时间的变化。
2.化学反应速率常数的计算化学反应速率常数是描述反应速率的一个重要参数。
化学反应速率常数的计算可以采用实验测量数据,例如测量反应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数据,然后利用速率公式计算速率,最后根据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关系得到速率常数。
二、物理反应速率的计算方法物理反应速率是指与物质的性质有关的速率。
物理反应速率的计算方法与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方法有所不同。
1.电子反应速率的计算电子反应速率的计算可以通过测量电流变化来实现。
通过测量电流随时间的变化,可以得到电子反应速率。
2.热反应速率的计算热反应速率的计算可以通过测量温度变化来实现。
通过测量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可以得到热反应速率。
三、小结本文介绍了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方法以及物理反应速率的计算方法。
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常常与反应物浓度的变化相关,可以通过测量反应物浓度的变化来计算速率。
物理反应速率的计算方法与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方法有所不同,可以通过测量电流变化或温度变化来实现。
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方法对于推动科学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以上为简要内容,仅供参考)。
初中化学化学反应速率知识总结

初中化学化学反应速率知识总结化学反应速率知识总结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化学反应中物质消耗或生成的速度,它是化学反应速度的量度。
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和相关知识对于我们理解化学反应过程、掌握化学实验方法以及解决实际问题都非常重要。
本文将对初中化学中与化学反应速率相关的知识进行总结。
一、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和计算化学反应速率定义为反应物浓度变化和时间的比值。
通常,我们用浓度的变化量除以时间的变化量来计算速率。
例如,若A、B为反应物,C为生成物,化学反应的速率可以表示为:速率=Δ[C]/Δt 或速率=Δ[A]/Δt 或速率=Δ[B]/Δt其中,Δ[C]/Δt 表示单位时间内生成物C的浓度变化量,Δ[A]/Δt 表示单位时间内反应物A的浓度变化量,Δ[B]/Δt 表示单位时间内反应物B的浓度变化量。
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1. 温度:温度是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之一。
通常情况下,随着温度的升高,反应速率也会增加。
这是因为温度升高会增加反应物的分子动能,使得碰撞频率和能量增加,从而促进反应的进行。
2. 浓度:反应物的浓度越大,反应速率通常也越快。
这是因为浓度的增加会增加碰撞的频率,增加有效碰撞的机会,从而增加反应速率。
3. 催化剂: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从而加速化学反应的速率。
催化剂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参与反应,通过提供新的反应路径或降低反应的能垒来促进反应速率的增加。
4. 表面积:反应物的表面积越大,反应速率通常也越快。
这是因为表面积的增加会增加反应物与其他反应物或催化剂之间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的进行。
5. 压力:对于气相反应来说,压力的增加会使得气体分子的碰撞频率增加,从而增加反应速率。
三、反应速率与化学方程式对于化学反应速率的研究,我们通常关注的是反应物消耗或生成的速度。
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在化学方程式中的系数关系,可以得到反应物消耗或生成的速率。
例如,对于以下简化的化学方程式:2A + 3B -> C + D反应速率可以表示为:速率 = -Δ[A]/2Δt = -Δ[B]/3Δt = Δ[C]/Δt = Δ[D]/Δt其中,负号表示反应物消耗,正号表示生成物生成。
化学反应速率课件

qx m
最终浓度/mol·L-1 a-x b-nmx
px m
qx m
则 v(A)=t1-x t0mol·L-1·s-1,v(B)=mtn1-x t0mol·L-1·s-1,v(C)=mtp1-x t0 mol·L-1·s-1,v(D)=mtq1-x t0mol·L-1·s-1。 ②计算时注意以下量的关系: a.对反应物:c 起始-c 转化=c 某时刻; b.对生成物:c 起始+c 转化=c 某时刻; c.转化率:cc转 起化 始×100%。
合作探究 1.在C(s)+H2O(g) CO(g)+H2(g)的反应中,可用哪些物质表示反应速 率?在2Na+2H2O===2NaOH+H2↑的反应中呢? 答案 在C(s)+H2O(g) CO(g)+H2(g)反应中,可以用H2O(g)、CO(g)、 H2(g)的浓度变化来表示反应速率,而在2Na+2H2O===2NaOH+H2↑的 反应中只能用NaOH、H2的浓度变化来表示,即不能用固体或纯液体来 表示反应速率,因为固体或纯液体的浓度为常数。
2.在一个体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SO2+O2 后,测得SO3的物质的量为0.8 mol,填写下表:
2SO3,经5 s
有关反应物质 物质的量变化/mol 物质的量浓度变化/(mol·L-1)
化学反应速率 / (mol·L-1·s-1)
速率之比
SO2
O2
SO3
0.8
0.4
0.8
0.4
0.2
1.归一法 依据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将同一反应中的用不同物 质表示的反应速率,转化成用同一种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然后直接依 据数值进行比较。 2.比值法 用各物质的量表示的反应速率除以对应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然后再对 求出的数值进行大小排序,数值大的反应速率快。例如: 对于反应mA+nB pC+qD,若v(A)/m>v(B)/n,则前者反应速率快。
初中化学的化学反应速率知识总结

初中化学的化学反应速率知识总结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消失或产物生成的速率。
了解化学反应速率对于初中化学学习非常重要,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化学反应的发生过程和掌握实验技巧。
下面将对初中化学的化学反应速率知识进行总结。
一、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与计算方法化学反应速率可以用反应速率指数来表示,通常由反应物浓度的变化率决定。
具体定义为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量或产物浓度的增加量:速率 = (反应物浓度的变化量)/(变化时间)如果一个反应是A与B反应生成C,化学反应速率可以表示为:速率 = -(1/a) * (∆[A]/∆t) = -(1/b) * (∆[B]/∆t) = (1/c) * (∆[C]/∆t)其中,a、b和c分别表示反应物A、B和产物C的摩尔系数,[A]、[B]和[C]分别表示它们的摩尔浓度。
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1. 温度温度是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般来说,温度升高会加快反应速率,而温度降低会减慢反应速率。
这是由于温度升高导致反应物分子运动加快,碰撞频率增加,能量更高的碰撞也更容易发生。
2. 浓度反应物浓度的增加会加快反应速率,因为增加反应物浓度会导致碰撞频率增加,更多的反应物分子之间发生有效碰撞,从而增加反应速率。
3. 压力对于气体反应,压力的增加会加快反应速率。
原因是增加压力会使气体分子之间的距离变小,碰撞的频率增加,从而增加了有效碰撞的概率。
4. 催化剂催化剂是一种物质,能够加速反应速率而不被消耗。
催化剂通过提供一个新的反应路径,降低反应物分子之间发生有效碰撞所需的能量,从而加快反应速率。
三、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机制反应机制是描述反应发生过程中各个中间体和过渡态的变化关系的理论模型。
许多复杂的化学反应都可以通过反应机制来解释和描述。
常见的反应机制包括:1. 单步反应单步反应是最简单的反应机制,一个反应物直接转化为产物,不经过中间体或过渡态。
例如:A → B2. 一级反应一级反应是指反应速率与某个物质的浓度成一次方关系。
高中化学二化学反应速率计算方法及经典题型归纳

高中化学二化学反应速率计算方法及经典题型归纳1. 介绍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消耗或产物生成的数量变化。
了解和计算化学反应速率对于理解化学反应的速率规律和探索反应机理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高中化学中常用的二化学反应速率计算方法及经典题型。
2. 方法总结2.1. 初始速率法初始速率法是通过在不同时间点测量反应物的浓度变化,计算出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之间的关系。
初始速率法常用来确定反应级数和速率常数。
2.2. 反应速率的平均速率和瞬时速率反应速率的平均速率是指在整个反应过程中的速率平均值。
瞬时速率是指在某个具体时间点的瞬时速率值,可以通过斜率计算得出。
2.3. 影响速率的因素化学反应速率受到温度、浓度、催化剂和表面积等因素的影响。
了解这些因素对速率的影响有助于深入理解反应机理。
3. 经典题型3.1. 单因素影响题型根据已知条件,计算在不同温度、浓度或其他因素变化时的速率变化情况。
3.2. 推断反应机理题型根据已知反应速率和反应物浓度变化图表,推断反应机理和速率方程。
3.3. 数据分析题型根据实验数据和已知条件,计算反应物浓度变化、瞬时速率和反应中剩余反应物的浓度等。
4. 总结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方法和经典题型对于化学研究和理解反应机理非常重要。
通过初始速率法和瞬时速率的计算,可以探索不同因素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在解答经典题型时,要注意整理已知条件,灵活运用化学知识进行推理和计算。
以上是关于高中化学二化学反应速率计算方法及经典题型的归纳,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化学反应速率反应速率的计算公式

化学反应速率反应速率的计算公式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消耗或产物生成的量。
它是描述反应进行速度快慢的重要指标,对于理解和控制化学反应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公式及相关概念。
1. 反应速率的定义反应速率指的是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变化或产物浓度变化的量。
对于一般的化学反应A+B→C,反应速率可以用反应物消耗速率或产物生成速率来描述。
反应物消耗速率可以表示为:v = -Δ[A]/Δt = -1/a × Δ[A]/Δt其中,v表示反应速率,Δ[A]表示反应物A的浓度变化量,Δt表示时间变化量,a表示反应物A的系数。
同理,产物生成速率可以表示为:v = Δ[C]/Δt = 1/c × Δ[C]/Δt其中,Δ[C]表示产物C的浓度变化量,c表示产物C的系数。
2. 反应速率计算公式通常情况下,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或产物浓度的关系可以通过实验数据得到。
对于简单的一级反应(A→B)或零级反应(A→B+C),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之间存在线性关系。
反应速率计算公式如下:一级反应速率:v = k[A]零级反应速率:v = k[A]^0 = k其中,k为反应速率常数,[A]表示反应物浓度。
对于更复杂的反应,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之间的关系可能是非线性的,可以通过实验获得相应的反应速率计算公式。
其中,反应速率常数k表示了反应的速率常数,取决于反应物性质、温度等因素。
3. 速率方程和速率常数除了反应速率计算公式之外,还存在速率方程的表示形式。
速率方程是描述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之间关系的数学表达式。
例如,对于二级反应A + B → C,速率方程可以表示为:v = k[A][B]其中,k为速率常数,[A]和[B]分别表示反应物A和B的浓度。
速率方程可以通过实验数据确定。
速率常数k表示了反应的速率,值越大表示反应进行越快,与温度相关。
通常情况下,速率常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根据阿累尼乌斯方程,速率常数k与温度T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k = A * exp(-Ea/RT)其中,A为指前因子,Ea表示反应的活化能,R为气体常数,T为温度(单位为开尔文)。
化学反应速率课件

【例题2】 将4 mol A气体和2 mol B气体在2 L的容器中混合,并
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2A(g)+B(g)
2C(g),若经2 s后测得
C的浓度为0.6 mol·L-1,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用物质A表示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3 mol·L-1·s-1
①对反应物:c起始-c转化=c某时刻
②对生成物:c起始+c转化=c某时刻
③转化率:α=
转化
起始
×100%
考向二 化学反应速率大小的比较
3
【例题3】 对于反应 N2(g)+3H2O(g)
2NH3(g)+2O2(g),在不同
时间段内所测反应速率如下,则表示该化学反应进行最快的是
(
)
A.v(NH3)=1.5 mol·L-1·min-1
1
则 v(A)=
pC(g)+qD(g)
a
b
x
a-x
b-
mol·
L-1·
s-1,v(B)=
1
mol·
L-1·
s-1,v(D)=
0
1
mol·
L-1·
s-1。
0
1
mol·
L-1·
s-1,v(C)=
(3)进行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时,需注意以下量的关系:
学反应速率时数值不一定相同,故描述反应速率时应指明物质。
②一般来说,反应过程不是等速进行的,因此某一段时间内的反
应速率实际上是这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率,而不是瞬时速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专题5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和比较
1.化学反应速率的解题模式
(1)计算反应速率一般用“三段思维法”,即起始、转化、某时刻量的情况来考虑,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各物质的量及变化非常清晰,一目了然。
m A(g)+n B(g)p C(g)+q D(g)
c始/mol·L-1a b00
c转/mol·L-1mx nx px qx
c t/mol·L-1a-mx b-nx px qx
(2)计算中注意以下量的关系:
①对反应物:c(转化)=c(起始)-c(某时刻)
②对生成物:c(转化)=c(某时刻)-c(起始)
(3)用速率与化学计量数的关系换算
v(A)∶v(B)∶v(C)∶v(D)=m∶n∶p∶q
2.化学反应速率的比较方法
(1)定性比较
通过明显的实验现象如反应的剧烈程度、产生气泡或沉淀的快慢、固体消失或气体充满所需时间的长短等来定性判断化学反应的快慢。
如K与水反应比Na与水反应剧烈,则反应速率:K>Na。
(2)定量比较
①“一看”:看化学反应速率的单位是否一致,若不一致,需转化为同一单位。
②“二化”:将不同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转化成同一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或分别除以相应物质的化学计量数,所得数值大的速率大。
③“三比较”:标准统一后比较数值大小,数值越大,反应速率越大。
1.反应:4A(s)+3B(g)===2C(g)+D(g),经2 min后,B的浓度减少0.6 mol·L-1。
对此反应速率的表示正确的是()
A.用A表示的反应速率是0.4 mol·L-1·min-1
B.分别用B、C、D表示的反应速率之比是3∶2∶1
C.在2 min末的反应速率,用B表示是0.3 mol·L-1·min-1
D.在2 min内的反应速率,用C表示是-0.2 mol·L-1·min-1
答案 B
解析化学反应速率是一段时间内的平均反应速率,不是瞬时反应速率,只能取正值;不能用固体或纯液体表示某一反应的反应速率。
2.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在恒容的容器中进行下列反应:N2O4(g)2NO2(g),若N2O4的浓度由0.1 mol·L-1降到0.07 mol·L-1需要15 s,那么N2O4的浓度由0.07 mol·L-1降到0.05 mol·L-1所需的反应时间()
A.等于5 s B.等于10 s
C.小于10 s D.大于10 s
答案 D
解析N2O4的浓度由0.1 mol·L-1降到0.07 mol·L-1需要15 s,即N2O4的浓度变化为(0.1-0.07)mol·L-1=0.03 mol·L-1,N2O4的浓度由0.07 mol·L-1降到0.05 mol·L-1,即N2O4的浓度变化为(0.07-0.05)mol·L-1=0.02 mol·L-1,若反应速率不变,则所需时间为0.02
0.03×15 s=10 s,但随着浓度的减小,反应速率逐渐减小,故所需时间大于10 s。
3.一定温度下,10 mL 0.40 mol·L-1H2O2溶液发生催化分解。
不同时刻测得生成O2的体积(已折算为标准状况)如下表。
t /min 0 2 4 6 8 10 V (O 2)/mL
0.0
9.9
17.2
22.4
26.5
29.9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
A .0~6 min 的平均反应速率:v (H 2O 2)≈3.3×10-
2mol·L -
1·min -
1 B .6~10 min 的平均反应速率:v (H 2O 2)<3.3×10-
2mol·L -
1·min -
1 C .反应至6 min 时,c (H 2O 2)=0.30 mol·L -
1 D .反应至6 min 时,H 2O 2分解了50% 答案 C
解析 2H 2O 2=====MnO 2
2H 2O +O 2↑,0~6 min 产生的氧气的物质的量n (O 2)=22.4×10-3L 22.4 L·mol -1
=0.001 mol ,
反应消耗的n (H 2O 2)=2n (O 2)=0.002 mol ,v (H 2O 2)=0.002
0.01
mol·L -1
6 min ≈3.3×10-2mol·L -1·min -1,
故A 正确;反应物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大,随着反应进行,反应速率逐渐减小,故6~10 min 的平均反应速率:v (H 2O 2)<3.3×10-2mol·L -1·min -1,故B 正确;6 min 时,c (H 2O 2)=0.01 L ×0.40 mol·L -1-0.002 mol
0.01 L =0.20 mol·L -1,故C 错误;6 min 时,H 2O 2的分解率为:
0.002 mol
0.01 L ×0.40 mol·L -1×100%=50%,故D 正确。
4.反应A(g)+3B(g)
2C(g)+2D(g)在四种不同情况下的反应速率分别为
①v (A)=0.15 mol·L -
1·min -
1 ②v (B)=0.01 mol·L -
1·s -
1 ③v (C)=0.40 mol·L -
1·min -
1 ④v (D)=0.45 mol·L -
1·min -
1
则该反应在不同情况下进行的快慢顺序为________。
答案 ④>③=②>①
解析 方法一:将以不同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换算为用同一物质同一单位表示的速率,再比较速率数值的大小。
若以物质A 为标准,根据用不同物质表示同一反应的速率时,速率之比等于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将②③④的反应速率换算为用物质A 表示的反应速率,则有: ②v (A)=13v (B)=1
3
×0.01 mol·L -1·s -1×60 s·min -1=0.20 mol·L -1·min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