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学案:第七单元单元优化提升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1习题:第七单元 第2课 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含解析
第2课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课后训练案巩固提升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61年3月3日(俄历2月19日)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解放法令,根据这一法令:农民无条件地获得了法律上的人身自由,从此以后,他们成为政府的臣民,不再隶属于他们的主人。
解放法令还规定,农民可以通过赎买获得一半土地,另一半土地归地主所有,而地主有权决定保留哪块土地。
……政府把农民组织在旧有的农民村社中,实行连环保。
村社在名义上由农民选举公职人员,实行“自治”,但又规定村社隶属于地方行政机构,必须执行政府的一切法令。
——摘编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材料二改革后,农村的自然经济转化为小商品经济,贫富不均的现象日益严重,出现了阶级分化。
农村中的富农分化出一些资本家性质的农业经营者,他们用多种方式积累资本,添置新式农具,购置耕地,雇佣大批劳动力,发展资本主义农业。
——摘编自人民版选修一(1)根据材料,说明1861年改革后的俄国农村发生了怎样的社会变化。
,说明上述变化对俄国社会近代化的重大影响。
,第(1)问,要结合材料从俄国农民身份地位、经济的发展以及政治管理模式三个角度说明俄国农村的变化。
第(2)问,要从政治、经济两个角度说明对俄国的影响。
农民的身份地位由没有人身自由的农奴变为法律上的自由人;在农村经济中,资本主义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农村基层组织村社取代了原来农奴主对农民的管理。
(2)为俄国的工业化提供了劳动力、市场、资金等;为俄国上层建筑领域的改革创造了条件。
2.下列是一组与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相关的文字和图片。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下图描绘了被地主宣布解放的农民伏在地上亲吻主人脚面的情景。
(2)一个目击者回忆农民听取解放法令的反应时说,“农民们愁容满面并且低下了头……农民中怨声和叫喊声越来越高……”(3)1876年,一位地主说:“解放法令颁布十五个月后,当我再看到农民时……受奴役的所有迹象都已经消逝得无影无踪。
”关于农民获得“解放”,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描述?你认为上述哪一描述较为客观并说明理由。
2019-2020学年历史人教版必修1学案:5.19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Word版含解析
第19课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学习目标]一、革命前的沙皇俄国1.经济状况:农奴制改革后,俄国资本主义缓慢发展,远远落后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
2.社会状况: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各种社会矛盾激化。
3.一战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激化了各种社会矛盾,俄国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
4.二月革命:1917年3月,俄国二月革命爆发,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出现了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易错提醒]判断革命的性质主要依据它的革命任务。
以反封建为主要任务的革命无论由哪个阶级领导,都属于资产阶级革命。
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畴。
二、“十月革命一声炮响” 1.“四月提纲”(1)背景:临时政府不顾人民死活,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
(2)内容①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
②争取以和平方式取得政权。
2.“七月事件”:临时政府镇压工人和士兵的示威游行,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结束。
3.十月革命(1)1917年11月7日,起义工人和士兵占领了彼得格勒的主要战略要地和政府各部。
(2)攻占冬宫,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武装起义胜利。
(3)莫斯科等城市的武装起义相继成功。
[图解历史]十月革命的历程三、伟大的开端1.建新政权:全俄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代表大会召开。
(1)颁布法令①《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正式宣布临时政府已被推翻,全部政权转归苏维埃。
②《和平法令》向一切交战国政府和人民建议,立即缔结停战协定,实现不割地不赔款的和平。
③《土地法令》规定,没收地主的土地,实现土地国有化,将土地分配给劳动者使用。
(2)选举政府:选举产生第一届工兵苏维埃政府,即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人民委员会主席。
2.历史意义(1)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2)成功地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上打开了一个缺口,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3)将社会主义理论变为现实,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也为俄国的社会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人教版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学案必修3
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学习目标]一、“双百”方针的提出1.背景(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的生活方式、社会交往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
(2)1956年初,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大规模经济建设已开始,党中央提出让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2.提出1956年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3.含义: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4.特点:“双百”方针是一个基本性的同时也是长期性的方针。
5.成就(1)老舍的话剧《茶馆》,郭沫若的历史剧《蔡文姬》,杨沫的长篇小说《青春之歌》等,都是贯彻“双百”方针以后的出色作品。
(2)文艺期刊大量增加,刊物质量也有提高。
6.影响(1)出现文艺领域百花齐放,学术领域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
(2)丰富了社会主义时期人民的文化生活。
[思维点拨]“双百”方针的实质就是承认社会主义科学文化的多层和多样格局,不是一“花”一“家”的单调形态。
“双百”方针是团结知识分子和文化人的情感纽带,是允许和鼓励不同观点、不同流派的文化形态自由发展的政策依据。
1.“双百”方针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提出的?提示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和大规模经济建设逐步展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
2.以下优秀作品的出现说明了什么?《蔡文姬》《青春之歌》提示说明了“双百”方针的贯彻执行使文艺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二、曲折的年代1.原因(1)政治运动的扩大化,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到来,严重破坏了“双百”方针。
(2)学术问题被当成政治问题,甚至上升为阶级斗争问题。
2.表现(1)一些优秀作品受到错误批判,如王蒙的小说《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艾青的寓言诗《蝉的歌》,昆曲《李慧娘》和电影《北国江南》《早春二月》等。
(2)作者多被划为“右派”或“反动学术权威”。
3.影响(1)许多知识分子受到了伤害,文艺园地百花凋零。
(2)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也受到很大影响。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学案:第四单元第3课 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 Word版含答案
第3课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课程标准素养解读评价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
从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角度了解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并探究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必然性。
从唯物史观和历史解释角度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
一、变法的命运1.守旧派的指责:利用自然界的反常现象和比较严重的水旱灾害指责变法。
2.王安石的态度:坚持“三不足”精神,即“天变不足惧,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
3.宋神宗对变法的态度:动摇。
4.结果:宋神宗死后,司马光最终废除新法。
[课中思考]阅读教材P55“学思之窗”,思考:从上述意见,你能看出他们对变法的不同态度吗?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宋神宗的态度怎样?提示文彦博反对变法;王安石主张变法;宋神宗支持变法。
因为他们代表不同集团的利益,因而对变法有不同的看法。
支持变法。
[深度点拨]从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来看,改革是艰辛的、充满种种阻力。
改革者要坚定信念且毫不动摇,改革才有成功的可能性,同时还要善于用人。
评价王安石变法注意从不同角度去分析评价,从史实概括到理性分析都不要脱离改革变法的特定历史环境。
二、王安石变法的影响1.积贫局面的改变(1)原因①农田水利法:有利于农业灌溉和防洪抗灾,使农业生产得到发展。
②方田均税法:使豪强地主据实纳税,一些民户得到实惠。
③市易法和均输法:打破了大商人垄断市场的局面,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④青苗法:大大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⑤免役法: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2)表现:政府的财政收入大幅度上升。
(3)局限①青苗法:强制农民借贷;利息偏高,农民负担依然沉重。
②免役法:免役钱对穷人来说是沉重负担,有些人为此而家破人亡。
[名师点拨]富国之法的实施,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积贫的局面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改变,但变法没有解决土地兼并问题,也没有满足农民迫切要求获得土地的愿望,因而没有消除北宋面临的统治危机。
2.积弱局面的改善(1)原因①保甲法:加强了封建统治秩序,维护了社会治安,实现了兵农合一,为精简军队创造了条件。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二学案:第三单元第1课美国《独立宣言》Word版含解析
一、《独立宣言》的发表1.历史背景(1)理论基础:欧洲启蒙思想中的“自然权利”“社会契约”理论、“主权在民”思想和三权分立等学说,深刻影响了北美社会。
(2)思想宣传①富兰克林:反对奴隶制,主张黑人和印第安人应享有与白人同等的权利,并主张实行普选制。
②杰斐逊:强调人民享有自由、平等的权利,主张建立民主共和国。
③潘恩:发表《常识》,消除人民对英王的幻想,激励更多的人为独立而勇敢地走向战争。
(3)独立战争:殖民地人民的和解幻想破灭,争取独立成为整个殖民地人民的共同目标。
[轻巧识记] 巧记美国独立战争的背景:启蒙思想播民主,反对英殖民求国独。
共同语言和文化,形成美利坚民族。
2.发表(1)机构:北美13 个殖民地代表组成大陆会议。
(2)提出:1776 年6 月初,弗吉尼亚的代表提出决议案,宣称“各殖民地是,而且根据公理应该是自由与独立的国家”。
(3)通过①大陆会议指派杰斐逊等人草拟《独立宣言》。
②1776 年7月4日,《独立宣言》经修改后通过,分送13 州的议会签署及批准。
[思维启迪] (1)北美殖民地的启蒙思想家代表有哪几位?(2)其共同主张是什么?提示(1)富兰克林、杰斐逊。
(2)反对奴隶制,主张人民享有自由、平等的权利。
二、《独立宣言》体现的民主思想1.内容组成(1)第一部分为前言,阐述了宣言的目的。
(2)第二部分高度概括了当时资产阶级最激进的政治思想,即自然权利学说和主权在民思想。
(3)第三部分历数英国压迫北美殖民地人民的罪状。
(4)第四部分庄严宣告独立。
2.思想体现(1)天赋人权:认为人生下来就应该是自由平等的,这些权利是上帝赋予的。
(2)主权在民:人民是主权者,政府的一切权力来自人民。
(3)人民革命权利:人民有权革命以保障自己的自然权利。
3.意义(1)宣告了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
(2)第一次以政治纲领的形式宣布了民主共和国的原则。
(3)宣布人的权利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被马克思称为世界上“第一个人权宣言”。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学案:第四单元第2课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Word版含答案
第2课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権潜鈕単国根荃H一、起用王安石1. 原因(1) 庆历新政夭折后,社会矛盾更加尖锐。
(2) 王安石提出了变法的设想。
(3) 宋神宗希望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
2. 标志: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主持变法。
[深度点拨]宋神宗起用王安石进行变法,最主要的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
发展经济、缓和阶级矛盾都服从于维护封建统治这一主要目的。
二、富国之法1 .目的:改变积贫局面,调整封建国家、地主和农民的关系,发展生产。
2.内容(1) 青苗法:每年春夏两季青黄不接时,政府贷款或谷物给农民,使农民免受高利贷盘剥。
(2) 农田水利法:政府鼓励开垦荒地和兴修水利工程。
(3) 免役法:又称募役法。
政府向应服役而不愿服役的人户,按贫富等第收取免役钱,____ 人服役。
(4) 市易法:在东京设置市易务一出钱收购滞销货物,市场短缺时再卖出。
⑸方田均税法:政府重新丈量十地,核实每户占有十地的数量,按照十地的多少和肥瘠收取赋税,官僚、地主也不例外。
(6)均输法:政府要求东南六路的发运使,依照“徙贵就贱,用近易远”的原则,采购物资。
[名师点拨]王安石采取富国之举的目的是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实质是调整封建国家、地主与农民的关系,发展生产。
三、强兵之法1 .目的:改变积弱局面,巩固封建统治秩序。
2.内容(1) 保甲法:把农民编为保甲,农闲时练兵,战时作战。
(2) 保马法:百姓可自愿申请养马,养马户可减免部分赋税。
__________ (3) 将兵法:设“将”为军队编制的基本单位,每将置正将一人,专管训练。
(4) 设军器监:监督制造兵器,提高武器质量。
[课中思考]阅读教材P 53 “学思之窗”,思考:上述情况说明了什么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提示(1)士兵素质低下,战斗力不强,形成积弱局面。
(2)北宋政府奉行养兵政策,士兵多 但良莠不齐;集中军权和实行更戍法直接削弱了军队战斗力;将不识兵、将无常兵、将帅指 挥受制太多,其积极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士兵经常换防 ,缺乏训练,素质低下。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文档:第七单元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第3课2 Word版含答案
第3课农奴制改革与俄国的近代化[课程标准]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一、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1.原因:1861年______________的推动。
2.表现(1)农业①农民在自己的土地上劳动,生产积极性提高,采用新的生产技术,更新农业____________。
②富农雇佣贫雇农、采用新式农具,经营____________农业。
③一些地主也使用______________,经营资本主义农业。
④到19世纪80年代,________________逐渐成为俄国农业的主要成分。
(2)工业①获得了充足的______________,扩大了国内市场。
②沙皇政府制订政策,扶植______的发展。
③19世纪后期,主要工业部门完成了从手工工场向____________的过渡。
④新兴____________兴起。
3.特点(1)总体水平仍落后于______和____________。
(2)对外国资本尤其是______资本依赖严重。
(3)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
二、政治的缓慢变革1.目的:使________________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2.内容(1)政治体制:建立______和______的自治机构。
①自治机构由选举产生,但有严格的______限制。
②自治机构在卫生、教育及______领域发挥作用,但不掌握实权。
(2)司法制度:废除原来按______审判的制度,建立陪审制度和____________,实行公开审判。
(3)军事:实行____________________,建立西方式的军事管理体系。
(4)教育:鼓励社会和个人办学,允许引进____________。
3.影响(1)俄国仍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的国家,沙皇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2)客观上使西方____________的思想和统治方式传入俄国,人们观念发生转变,变革的愿望日益强烈。
三、亚历山大二世遇刺1.背景(1)社会矛盾激化①原因:农奴制改革保留了大量的______________。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复习资料
高中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一.全面理解历史上重大改革【一和二贴在“编者的话”那一页】1.改革的类型(1)从改革的程度看,大致可分为两大类型①在不触动社会根本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统治政策的调整、富国强兵的改革,如王安石变法。
②促进新旧社会制度转变的改革,如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明治维新等。
(2)从改革的内容看,多数改革都涉及到政治、经济内容,甚至还包含了军事、文化、生活习俗等内容。
学习中要多做横向归纳和比较,如涉及到土地问题的改革有梭伦改革、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俄国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还可以就这些土地制度改革的目的、措施、影响进行分析和比较。
(3)从改革的性质看,改革可划分为①奴隶制的改革:梭伦改革。
②封建制的改革: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
③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俄国的农奴制改革、日本的明治维新、中国的戊戌变法。
2.改革成败的影响因素(1)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与时俱进。
因时改革是改革能否成功的根本原因。
(2)看力量对比是否有利于改革,要从改革的阻力和支持改革的力量两个方面去分析,改革的阻力可以从内外两方面,政治、经济、文化等多角度去分析。
(3)改革必然会损害部分人的利益,必然会遇到阻力,不会一帆风顺。
这就要求改革者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
(4)改革的措施是否符合当时的实际,是否行之有效。
(5)当时的内外环境是否有利于改革的开展和实行。
二、评价改革的原则及改革规律性的认识1.评价改革的原则①要把每次改革放在它所属的特定历史环境中去加以评价。
首先分析当时的历史条件、历史要求,再看这些改革在多大程度上适应或者违背了这一历史要求,它对社会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据此,对改革作出基本的肯定或否定。
②一场改革的成败与否,不能看改革者个人的结局如何,而要看这一改革所产生的积极作用是否得到维持。
有两个主要标志:一是改革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二是改革是否被中断。
即改革达到了预期目标,有利于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同时不管改革者处境怎样,都能继续下去的改革才是成功的改革。
2019-2020学年历史北师大版选修4学案:第六章章末优化提升Word版含答案
章末优化提高一、正确理解中国古代近代科技人物1.作为世界的文明中心之一,中国的四大发明对世界历史的影响是众所周知的,除此之外,中国的中医药学是最具民族特点的科学成就之一。
李时珍作为中国传统中医药学的代表性人物,他在多年行医、走访长江、黄河流域众多地方并宽泛采集药物标本和民间药方的基础上,撰写了一部拥有总结性的药物学专著——《本草纲目》,成为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件。
2.延及中国近代,詹天佑作为中国第一批留学美国的学生,归国后担当铁路工程师,率领中国工程人员,战胜重重困难,主持修建的京张铁路,成为中国人自行设计和修建的第一条铁路干线,并为成立中国铁路近代化制度做出了优异贡献。
3.李四光从地质运动的看法出发所成立的地质力学理论和方法,成为世界地质学界拥有独创性的学说,今后,他所成立的一些理论模型对我国的石油探测和地震预告拥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4.从科学成就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巨大影响而言,他们不行能与伽利略、牛顿、法拉第、居里夫人、爱因斯坦等比肩,但就中国而言,李时珍、詹天佑、李四光则能够说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拥有代表性的科技人物。
二、科学精神、科学知识和科学应用之间的关系1.科学精神主假如指科学主体在长久的科学活动中所陶冶和积淀的价值看法、思想方式和行为准则等的总和。
其详细内涵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继承基础上的创新精神是科学精神的中心内容;(2)脚踏实地是科学精神的基本因素;(3)辩证的思疑和批评意识是科学精神的内在要求;(4)协作精神是科学精神的组成因素。
2.科学精神是科学的实质和灵魂。
关于每个人、每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科学精神都是不行缺乏的。
就自然科学的表现形态而言,有三种不一样层次的种类:一是科学精神;二是科学知识;三是科学的应用。
15、 16 世纪此后的西方,就自然科学发展的一般趋势而言,主假如在科学精神领域中获得了巨大进展,如探究自然规律以表现人的价值和能力,尊敬客观规律以正确揭露自然发展的因果关系,只相信事实不迷信威望,只相信相对真谛不认可绝对真谛等。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七单元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学案(无答案)
班级姓名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学习目标】(1)了解新中国成立初期所面临的国际环境,(2)掌握新中国成立初期所采取的外交政策及其内容。
(3)掌握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在外交上取得的主要成就的原因、内容和特点。
【重难点】重点: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新中国初期取得的外交成就。
难点: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及建国初期的外交方针涉及到国内外复杂的形势与历史的分析;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什么成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准则。
【自主学习】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1、方针制定的背景:(1)国际:①二战结束后,以______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______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之间的对立和斗争激烈。
②美国对中国采取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的政策。
(2)国内形势:新中国成立,百废待兴,帝国主义与旧中国存在不平等的外交关系。
2、内容内容含义作用“另起炉灶”不承认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要另行建立新的平等外交关系。
使得中国改变了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首先是清除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和一切特权,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交的问题。
巩固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为与世界各国建立的外交关系奠定基础。
“一边倒”中国政府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阵营一边。
使新中国在保障革命成果、捍卫和平以及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不致处于________地位。
【预测检测】1、美国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对华采取的外交孤立政策主要表现在( )①政治上不承认②经济上封锁禁运③军事上包围威胁④制造“两个中国”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新中国成立初期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基本方针是( )①“不结盟”②“另起炉灶”③“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④“一边倒”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二、新中国初期外交成就1、第一次建交高潮(1)在建国后的第一年里,就同________等17个国家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高中历史人教版无所谓必修一第七单元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学案(无答案)
班级姓名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学习目标】1、驾驭20世纪70年头以来,我国取得的重大外交成就、缘由和影响。
2、驾驭20世纪70年头以来,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缘由及其主要表现。
3、驾驭20世纪70年头以来,我国的外交政策调整及其主要特点。
【重难点】重点:20世纪70年头我国外交出现重大突破的主要缘由和取得重大外交成就的主要表现。
难点:中美关系、中日关系改善的主要缘由、特点和国际关系发展演化的主要规律。
【自主学习】一、打开外交新外局面(20世纪70年头)(一)复原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背景:(1)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的抵制政策,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始终被台湾的集团所非法占据;(2)进入20世纪70年头,日益提高;(3)越来越多的国家,特殊是广阔国家,要求复原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2、复原:年10月25日,联合国第届大会通过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提案,复原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合法席位,并将国民党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的一切机构中驱除出去。
3、意义:是中国外交的重大成功;突出说明长期以来美国政策的破产。
(二)中美关系正常化1、缓和的缘由:改善中美关系是的共同要求。
2、中美建交过程(1)1971年隐私访华(2)1972年访华,并签署(3)年,中美建交(三)中日关系正常化1、中日关系改善的缘由:关系的改善干脆促进了中日建交。
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四)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的影响:促进了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在国际上掀起了一个同中国建交的热潮。
从20世纪50年头起,因美国孤立遏制中国而形成的最终被打破,中国外交打开了。
二、新时期的外交建树(20世纪80年头以来)1、目标:反对,维护2、新时期外交成就(1)开展以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对世界和平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2)主动参与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2019年成功举办会议;(3)中国主动发展与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以建设和平的周边环境:2019年成立组织。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1教学案:专题九 二 、百日维新 Word版含答案
1.背景(1)1897年11月,德国出兵强占胶州湾,民族危机严重。
(2)康有为再次上书,终于引起光绪帝的重视。
(3)1898年1月,康有为呈上《应诏统筹全局折》,呼吁实行变法。
2.标志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是维新变法的宣言书和戊戌变法开始的标志。
3.主要内容(1)政治方面:准许臣民上书言事,允许创办报纸,裁撤闲散衙门和冗员。
(2)经济方面:提倡和奖励士民投资设厂,开垦荒地,修筑铁路,开采矿产。
(3)军事方面:裁汰绿营,军队改用西法训练。
(4)文教方面:废八股,将各省大小书院、祠庙改为兼习中学和西学的学校,创办各种专业学堂以及派人赴日本留学等。
4.光绪帝采取猛进政策诏令各官署,应办诸事,限期执行,否则严惩不贷。
[深化认知]变法措施客观上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但没有涉及设议院、开国会、制定宪法等政治主张,只字不提建立君主立宪制这个要害问题,这表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行动比他们的宣言落后了。
变法只局限在社会上层,没有深入发动广大民众,因而没有形成变革旧制度的巨大力量。
1.新政危机(1)原因:变法措施损害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招致他们的抵制和反对。
(2)表现:①慈禧太后逼迫光绪帝免去翁同龢的一切职务,驱逐回籍,沉重打击了光绪帝和维新派。
②胁迫光绪帝,规定凡授任新职的二品以上官员必须到皇太后面前谢恩。
③大力提拔亲信荣禄,授其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
④袁世凯倒向慈禧一边。
2.戊戌政变(1)囚禁光绪帝:慈禧太后宣布重新“训政”,将光绪帝囚禁在中南海瀛台。
(2)搜捕维新党人:①康有为逃往香港,梁启超流亡日本。
②谭嗣同、刘光第等人被捕,慷慨就义,史称“戊戌六君子”。
③倾向变法和参与新政的官员,或被囚禁,或被罢黜,或被放逐。
(3)变法失败:政变之后,顽固派取缔学会,封闭报刊,新政措施中唯有京师大学堂等得以保留。
“戊戌变法”宣告失败。
[深化认知]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是这场变法运动的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较为薄弱,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得很不充分。
2019-2020高中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学案:第七单元 第11课 《小二黑结婚》
第七单元 情系乡土第11课 《小二黑结婚》——小二黑结婚作品导读 《小二黑结婚》是赵树理小说的代表作,也是解放区文学的典范之作。
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抗日根据地刘家峧村的青年队长、杀敌英雄小二黑,与本村俊美聪慧的姑娘小芹相爱。
但因违背了封建迷信思想严重的父母亲的意志,遭到了各自家长二诸葛和三仙姑的强烈反对。
其时,担任村干部的流氓恶棍金旺,亦凭借手中职权,兴风作浪,罗列罪名,趁火打劫,对小二黑和小芹进行残酷迫害,几乎使这对恋人的爱情夭折。
后由抗日民主区政府区长出面支持,经过一番斗争,惩办了流氓恶棍金旺,教育了封建愚昧落后的群众,此时的二诸葛和三仙姑也表示支持儿女的婚事。
至此,这对追求婚姻自主、向往美好生活的情侣,终于如愿以偿。
课前自主学习一、给加点的字注音1.单音字罗睺星(hóu) 逞本领(chěnɡ) 占卦(ɡuà)镶边(xiānɡ) 闺女(ɡuī) 晌午(shǎnɡ)2.多音字省Error!横Error!恶Error!挣Error!当Error!劲Error!二、根据拼音写汉字Error!Error!Error!Error!三、词语积累1.成语辨析判断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的正误。
(1)当那些曾经无比辉煌的古文明、曾经横行霸道的大帝国全都消散在历史烟云中,中国这片土地上从始至终还是那山那水那些人。
( )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期待已久的《华尔街2:金钱永无眠》终于上映了,观众们拍手称快,既被电影的史诗般的气质征服,又对演员的演技赞不绝口。
( )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算命、看相、看风水、祛病消灾”这些带着些许神秘色彩的说法,常常出现在一些骗子口中,装神弄鬼赢取信任进而实施诈骗。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课时检测:第七单元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综合检测 Word版含解析
单元综合检测(七)(时间:4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19世纪,俄国地主们说:“买打谷机要花钱,要修理,还要为它养马,但农民的劳动却不用花一分钱。
”这反映出的实质问题是()A.农奴制在19世纪的俄国依然盛行B.19世纪农奴制已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阻碍C.在农奴制下农奴主占有农奴的劳动成果D.19世纪俄国农奴使用的劳动工具非常简单解析:选B。
俄国的地主们宁愿使用农奴劳动,也不愿购买机器,这表明农奴制阻碍俄国工业革命的发展以及俄国技术的革新。
故B项正确。
2.恩格斯评价一场发生在1853—1856年的战争:“对于俄国人来说,这是实现传统的野心的战争。
”这场战争的影响是()A.结束俄国沙皇专制制度B.缓和了俄国的社会矛盾C.俄国取得了地中海霸权D.俄国进行近代化的改革解析:选D。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该战争为克里米亚战争,它使俄国看到了农奴组成的军队与英国、法国自由民组成的军队之间的差异,俄国军队的训练和武器与英、法也有很大差距,这促使俄国废除农奴制并进行军事改革,故D项正确。
3.列宁说:“1861年2月19日,是俄国从农奴时代中成长起来的新的资产阶级的开端。
”这句话肯定了沙皇()A.彻底废除了俄国农奴制B.推动俄国资本主义发展C.巩固俄国沙皇专制制度D.提升俄国人民生活质量解析:选B。
“1861年2月19日,是俄国从农奴时代中成长起来的新的资产阶级的开端”表明列宁肯定了沙皇的改革推动俄国资本主义发展,B项正确。
A、C、D三项材料未体现,均排除。
4.针对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与1905年俄国第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关系,列宁精辟地指出:“1861年诞生了1905年。
”这一结论的真正含义是()A.1905年革命是在1861年不断高涨的农民革命潮流中发生的B.1861年改革保留了浓厚的封建残余,成为1905年革命的根源C.1905年革命是在1861年改革后资产阶级力量壮大的基础上产生的D.1861年改革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为1905年革命准备了条件解析:选D。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二学案:第三单元 向封建专制统治宣战的檄文 优化提升 Word版含解析
单元优化提升一、《独立宣言》《人权宣言》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进步性及局限性文件项目《独立宣言》《人权宣言》《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进步性宣告了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第一次以政治纲领的形式宣布了民主共和国的原则,推动了欧洲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直接影响了法国大革命,对亚洲、拉美也有一定影响规定了人所共有的自然权利,将人民主权赋予了普遍的使用性否定封建专制,保障民主共和制度,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局限性删去了谴责奴隶制的内容,歧视黑人奴隶规定了财产限制,体现了资产阶级的特性不可能真正发挥作用二、《独立宣言》《人权宣言》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联系美国《独立宣言》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以政治纲领的形式宣布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基本原则的文献;法国《人权宣言》是由《独立宣言》催生的,但它所规定的资产阶级基本原则更加具体、更为广泛,也更具普适性,因此法国《人权宣言》是对美国《独立宣言》的继承和发展;作为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虽然反映出中国当时的历史特色,但显然受到前两个文献的深刻影响,它是借鉴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宪法的基本精神和原则制定的。
[真题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789年,围绕着“人类应该在怎样的基础上缔造自己的社会?”,一场前所未有的大辩论正在六边形的国土上展开。
在争论的双方中,一方打着维护历史传统的旗号,积极鼓吹神赋权利、等级制度和行业组合;另一方则宣扬人类的创造性,主张天赋权利以及理性和正义。
这场涉及哲理的政治辩论的关键所在,一言以蔽之,就是确认占法国人口2/3的第三等级拥有何种地位。
——摘自吕一民《法国通史》材料二《1791年宪法》是法国从传统的贵族社会跨入近代公民社会的法律标志。
它规定,年满25岁的男子为公民,又提出财产资格限制,“至少已经缴纳了相当于三个工作日价值的直接税”者享有选举权,为积极公民;未达到者无选举权,是消极公民。
《1793年宪法》取消了积极公民与消极公民的划分。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精品课件:单元总结:第七单元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二、俄国农奴制改革与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比较
俄国农奴制改革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
改革并没有改变封建生
不
改革废除了农奴制,确立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性质
产关系,是封建性的改
同
是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
革
点
结果
改革取得了成功
改革最终失败
背景 都是工业革命冲击下的改革,改革前国家都面临着严峻的国内外形势
相 方式
同 点 阻力
(2)体现小国寡民的特色。 (3)否定血缘关系,以财产和地域关系取代血缘关系作为实施民主政治的基础。 (44.缺)真陷正享有民主的只有少数人。 雅典民主是少数人的民主。妇女无政治权利可言,广大奴隶受到压迫,公民权对于 居住在雅典的外邦人来说遥不可及。此外,下层公民为生活奔波劳碌,常常无暇顾 及城邦的政治生活,其政治权利也形同虚设。 5.实质 雅典城邦的实质是奴隶主阶级专政,因此雅典民主实际上是奴隶主阶级的民主,不 是全社会所有人的民主。
20
二、孝文帝改革与北方民族融合之间的关系
1.北魏孝文帝改革是在民族融合潮流的推动下出现的。北魏统一黄河流域时,那里 已经出现了民族融合的趋势。鲜卑族拓跋部原先的经济文化水平和政治制度都较为
本 节 内 容 结 束 落后,他们靠武力统一黄河流域,又把鲜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习俗传播到中原,
用落后的制度统治黄河流域,这导致了尖锐的民族矛盾。要平息尖锐复杂的民族矛 盾,稳固北魏的统治,就必须进行社会改革,顺应民族融合的潮流。 2.孝文帝在改革中采取了许多推动民族融合的措施。颁布均田令,采用汉族先进的 封建生产方式;整顿吏治,采用封建的俸禄制;迁都洛阳,更好地学习汉族的先进 文化;改革社会习俗,接受中原先进的文化和生活方式。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学案:第七单元 天理人欲1 经典原文 《朱子语类》三则
天理与人欲的关系是道德规范与人的物质欲望之间的关系,儒家一贯认为,天理与人欲是对立的,人欲横行则天理灭,要克服人的私欲,使之符合礼的要求。
在物质和精神的关系中,必须把精神的要求放在前面。
天理和人欲的关系实际上是人的物质和精神的关系。
朱熹(南宋)是理学的集大成者,是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其学术思想,在元明清三代一直是统治阶级的官方哲学,后人根据他的讲学记录编成的《朱子语类》,系统反映了他的理学思想体系。
明代中期,理学趋于僵化,以反传统的面目出现了一批思想家,他们大胆批判封建传统思想,提倡思想解放,李贽就是其中的代表。
他在社会价值导向方面,批判重农抑商,褒扬商贾功绩,倡导功利价值,符合明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要求。
1.了解宋明理学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发展概况,学会批判地继承我国的文化遗产。
2.广泛积累文本中出现的文言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能流畅地诵读文本,把握文本内容。
3.把握朱熹在理欲、义利、读书等问题上的基本思想和李贽赞赏“童心”的原因,并能就上述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与主张。
经典原文7 《朱子语类》三则◎走近先贤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1.生平简介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号晦庵,南宋理学家、教育家、诗人,世称朱子,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
朱熹是自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1178年在庐山建立“白鹿洞书院”进行讲学,并制定一整套学规。
1181年朱熹解职回乡,在武夷山修建“武夷精舍”,广召门徒,传播理学,成为程(指程颢、程颐)朱学派的创始人。
2.主要成就朱熹一生著述甚多,主要有《四书章句集注》《楚辞集注》及门人所辑《朱子语录》等。
3.朱熹的理学思想(1)理气论朱熹认为理和气的关系有主有次。
理生气并寓于气中,理为主,为先,是第一性的;气为客,为后,是第二性的。
(2)动静观朱熹认为动静对立统一,而使事物变化;认为动静不但相对立、相排斥,并且相互统一。
(3)格物致知论朱熹强调穷理离不得格物,即格物才能穷其理;他认为知先行后,行重知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元优化提升一、对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认识1.性质:具有明显的资产阶级性质。
改革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必需的劳动力、市场和资金,使沙皇专制政权逐步变成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的联合专政,因此它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2.地位:是俄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改革使俄国的生产关系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实现了生产方式由封建方式向资本主义方式的过渡。
3.作用:改革使广大农奴获得人身自由,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俄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工业革命的扩展。
4.局限性:资产阶级革命任务并没有完成。
(1)“二一九法令”是妥协的产物。
这次改革没有改变沙皇专制主义的本质,沙皇只是在形势所逼下做了一些让步。
(2)从农奴获得解放的实际情况看,改革具有残酷的掠夺性和欺骗性。
(3)改革具有不彻底性。
改革后,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仍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这使俄国日后具有军事封建帝国主义的特点。
[对应训练]1.在一次历史活动课上,小路同学向全班介绍了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你认为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原因是农奴制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B.它是沙皇实行的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C.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D.它是一场彻底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详细分析:选D。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是封建地主阶级主持的自上而下的改革,是一次不彻底的改革,故D项明显错误,符合题意。
二、俄国农奴制改革与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异同俄国农奴制改革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异性质农奴制改革废除了农奴制,确立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其性质是资本主义的改革阿里改革并没有改变生产关系,其性质为封建性的改革结果农奴制改革取得了成功阿里改革最终失败同背景都是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改革前国家都面临严峻的国内外形势领导者都是在封建统治阶级主持下进行的自上而下的改革阻力都受到来自旧势力的强大阻力作用都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都有利于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应训练]2.有关下列四位改革者在土地方面改革措施的说法,对应不正确的是()A.规定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防止贵族任意兼并土地B.推行均田制和新的租调制C.废除包税制,改革土地制度,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度D.颁布“二一九法令”,农奴可以通过赎买的方式获取一块份地详细分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史实的能力。
首先应该判断图片中人物分别为:梭伦、商鞅、穆罕默德·阿里和亚历山大二世,然后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对应不正确的选项。
B 项应该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
■真题练———————————————————(2016·高考江苏卷)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它具有明显的历史局限性。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人们有理由推断,农民对解放宣言会无比感激,无比高兴。
可实际上,宣言在农民中间引起的与其说是欣喜,不如说是失望。
要理解这一奇特的事实,我们就必须努力置身于农民的立场来看待这个问题。
有一点我们必须注意到,所有那些含含糊糊、激情洋溢的有关自由劳动、人类尊严、民族进步一类的言辞,落到俄国农民耳朵里,犹如雨滴砸在花岗岩上一般。
他想要的不过是一座可以住的房子,有食物吃,有钱买衣服穿而已。
——摘编自华莱士《俄国》材料二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逼迫沙皇政府展望未来并加快现代化的步伐,因为如若不然,俄国就会永远不再是一个强国。
但是,沙皇政府则怀旧地回顾过去,希望改革能巩固俄国而无须削弱独裁统治。
政府对待贵族的态度反映了它最重要的艰难选择:一方面,想要实施现代化的欲望促使它有时候采取与其需要相反的行动,例如,解放农奴。
另一方面,想要保持独裁专制制度和社会稳定性的愿望,又促使沙皇把贵族作为传统的基础来依靠。
——摘编自莫斯《俄国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农民”对“解放宣言”不满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俄国农奴制改革具有保守倾向的原因。
(3)据上述材料,总结俄国农奴制改革“怀旧”保守致使改革不彻底的教训。
详细分析:(1)据材料一“我们就必须努力置身于农民的立场来看待这个问题”,并结合农奴制改革内容中有关农奴经济和政治地位的知识得出农民缴纳高额赎金,地主割占好地,农民仍受村社管理,农民的要求未得到满足等。
(2)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以及调动运用知识解题的能力,据材料二“想要保持独裁专制制度和社会稳定性的愿望,又促使沙皇把贵族作为传统的基础来依靠”并结合农奴制改革的形式和主持者是沙皇得出,原因为自上而下的改革,专制制度影响,维护贵族利益。
(3)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从改革要与人民群众利益相结合,如何对待守旧势力,改革者的进取精神等角度得出:改革要关注人民利益,改革要摆脱旧势力束缚,改革要有展望未来、敢于进取的勇气。
答案:(1)原因:农民缴纳高额赎金;地主割占好地;农民仍受村社限制(管理);农民的要求未得到满足。
(2)原因:自上而下的改革(沙皇主持改革);专制制度影响;维护贵族利益。
(3)教训:改革要关注人民利益;改革要摆脱旧势力束缚;改革要有展望未来敢于进取的勇气。
■自选练———————————————————1.(2019·青岛模拟)材料1762年,叶卡捷琳娜二世登上皇位,当时的俄国“刑狱司法可以买卖,不论大罪还是过失都要受到残酷惩罚,舞弊行为和执法不公现象盛行,资本主义经济虽有一定的发展,但远远落后于英法等西欧国家”。
即位之后她经常与伏尔泰、狄德罗等法国思想家通信,听取他们对政治改革的意见。
她指导制定法律规范,论证君主专制等重要问题;将司法机构进行重组,形成了一个泾渭分明、阶级差别的法院体系;在不损害其专制权力的前提下尝试将立法、行政和司法职能适度分离。
强烈的权力欲使得她经常干预司法事务,导致俄国司法体系效率低下。
——摘编自《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的改革》(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叶卡捷琳娜二世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叶卡捷琳娜二世改革的影响。
详细分析:(1)通过材料“不论大罪还是过失都要受到残酷惩罚,舞弊行为和执法不公现象盛行”可得出,俄国政局混乱,官场黑暗腐败,刑罚过于严苛;通过材料“资本主义经济虽有一定的发展,但远远落后于英法等西欧国家”可得出,资本主义经济有一定发展;根据材料“经常与伏尔泰、狄德罗等法国思想家通信,听取他们对政治改革的意见”可得出,受启蒙思想影响。
(2)通过材料“指导制定法律规范,论证君主专制等重要问题”可得出,巩固了沙皇的专制统治以及规范了法律体系;结合所学知识,还可得出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客观上推动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
答案:(1)原因:俄国政局混乱,官场黑暗腐败,刑罚过于严苛;资本主义经济有一定发展;受启蒙思想影响。
(2)影响:巩固了沙皇的专制统治;规范了法律法制体系;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客观上推动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西方的工业革命虽然一方面为俄国提供了效仿的实例,但另一方面也给更多的传统部门的结构化调整带来巨大的阻力。
西方城市的发展和繁荣,使得它们对于俄国的木材、大麻、油脂(后来逐渐发展到谷物)的需求水平不断提高。
然而生产这些出口货物是不需要新技术的,而且也不必要改变现有的劳动体系。
……摆在眼前的这种诱惑令俄国在陈旧的经济体制中故步自封——它要应对传统制度下因为需求的增加而带来的新机会,它要继续保持农奴制和农业的优势,它不会冒险进行根本的内部转变。
——(俄)彼得·斯特恩斯《俄国的工业革命》(1)据材料,分析导致俄国工业革命缓慢的因素。
(2)促使19世纪中期俄国“进行根本的内部转变”的直接因素是什么?应如何评价这一“根本的内部转变”?详细分析:(1)根据“西方城市的发展和繁荣,使得它们对于俄国的木材、大麻、油脂(后来逐渐发展到谷物)的需求水平不断提高”,得出由于工业革命的发展,俄国成为西方的原料产地;根据“摆在眼前的这种诱惑令俄国在陈旧的经济体制中故步自封——它要应对传统制度下因为需求的增加而带来的新机会,它要继续保持农奴制和农业的优势”得出由于农奴制的阻碍,使俄国工业革命进展缓慢。
(2)第一小问因素,根据所学克里米亚战争失败进一步激化了俄国的矛盾,成为俄国改革的直接导火线;第二小问评价,根据所学知识,农奴制改革积极影响是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促进了俄国经济的发展;但由于改革不彻底,留下大量农奴制残余,阻碍了俄国的进一步发展。
答案:(1)因素:在工业革命的冲击下,俄国沦为西方的原料产地;落后的经济体制(农奴制度)的阻碍。
(2)直接因素: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
评价:一方面,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另一方面也保留了大量的农奴制残余,阻碍了俄国的进一步发展。
3.(2019·无锡模拟)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战争进一步加剧了俄国国内的阶级矛盾,爆发了席卷全国的农民运动,迫使沙皇政府走上了“自上而下”的改革道路。
1861年改革虽然是在农奴主主持下进行的,但就其内容而言,是资产阶级性质的。
改革废除了地主对农民的封建统治权力,使2 100多万农民从农奴制的枷锁下解放出来。
为适应新的经济关系,又对政治上层建筑作了局部调整。
这些变革毕竟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因此,农奴制的废除成为俄国社会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完成下列要求:(1)材料中的“战争”是什么?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场战争给俄国带来的影响。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奴制废除后,俄国在“政治上层建筑”上进行了哪些调整。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农奴制的废除成为俄国社会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的理解。
详细分析:(1)第一小问战争,结合所学知识得出是克里米亚战争;第二小问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得出俄国失去了在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战争加剧国内矛盾,推动了俄国的农奴制改革。
(2)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建立地方自治机构,对司法机关进行改革,进行军事改革,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
(3)结合所学知识得出“转折点”是指农奴制改革推动了俄国的近代化,促使俄国由封建经济向资本主义经济转变。
答案:(1)战争:克里米亚战争。
影响:加剧俄国国内矛盾,引发农民运动,迫使政府改革;使俄国国际地位一落千丈,动摇了其在欧洲霸权地位。
(2)调整:建立地方自治机构;改革司法制度(废除等级法院,建立统一的各级法院,公开诉讼程序);进行军事改革(义务兵役制,改革军事管理);教育改革(鼓励办学,扩大大学自主权,引进西方书籍)。
(3)理解:1861年改革推动了俄国由封建经济向资本主义经济转变;推动俄国近代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