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社会学考试复习
山农成人教育 城市社会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山农成人教育 城市社会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ce37d8fe518964bcf847cc6.png)
《城市社会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城市社会学
2、价值中立
3、“鬼城”
4、芝加哥学派
5、伯吉斯“同心圆”理论
6、城市化
7、理想类型
8、社会参与
9、芝加哥学派
10、城市社会运动
二、简答题
1、简述你对“精英循环理论”的认识。
2、社会问题的含义、特点。
3、简述邓肯的生态复合体理论并举例说明。
4、简述涂尔干的机械团结和有机团结的含义。
5、简述伯吉斯的同心圆理论。
6、简述你对“精英循环理论”的认识。
三、论述
1、少子老龄化是人类面临的新挑战,也是21世纪中国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
简述你的认识与看法
2、论述“全球化理论”。
四、案例题
(一)一年多来,以摩拜单车为代表的共享单车迅速发展,极大的方便了城市生活。
它打破了以往固定车位的束缚,“想停哪里就停哪里,使用起来更方便”。
但是一段时。
城市社会学复习提纲
![城市社会学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58b0f93c67ec102de2bd89f3.png)
一、名词解释(5题,共20分)二、填空题(15分)三、选择题(10题,20分)四、简答题(3题,25分)五、论述题(1题,20分)1社会学与城市社会学1、1838年,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孔德首次提出并使用“社会学”一词,标志社会学学科的产生。
2、在我国,最早讲解社会学的是康有为,严复是第一个引进西方社会学学者。
3、社会学是一门对人类社会进行总体性综合研究的社会科学。
即社会学是把社会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社会各个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探讨社会的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
4、社会学的学科特点:研究角度的综合性、研究方法的实证性、研究范围的广泛性、研究目的的实用性、5、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经历了4个阶段:依赖关系阶段、顺应关系阶段、掠夺关系阶段、和谐关系阶段。
6、社会运行:社会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与作用下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
7、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友爱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8、社会控制:凡是利用任何社会或文化的工具,对个人或集体行为进行约束,使其依附于社会传统的行为模式,以促进社会或群体的协调和发展的,都可以叫做社会控制。
•形式化的社会控制:权威系统、法律、条例、规程等。
•非形式化的社会控制:社会舆论、时尚等•积极的社会控制:建立在积极的个人顺从的动机上,以物质的刺激和精神的鼓励进行。
•消极的社会控制:是指建立在惩罚或对某些惩罚的畏惧心之上的。
9、美国社会学者索罗金提出文化类型变迁理论,他认为文化主要有两种类型:感觉文化(强调建立在感觉经验的重要性的价值上)和观念文化(重视精神和形而上学的价值)。
10、城市化水平:衡量城市化发展程度的数量指标,一般用一定地域内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来表示。
11、城市生活方式的特点:生活丰富而复杂;生活的节奏快,精确性要求高;交往上的表面化和事本主义;文化的异质性;个人的自主性强;越轨行为增多。
12、什么是社会问题?请举一例并进行分析社会问题并无特殊内容,无论什么社会情况,只要引起社会上多数人的注意,并且需要社会集体采取行动来调整和补救的,就是社会问题。
城市社会学复习要点
![城市社会学复习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31dd8a079e3143323868939b.png)
城市社会学复习第一章城市社会学概述1、城市社会学的研究对象(1)城市社会问题;(2)主要以城市结构、城市生活方式和社会组织为研究对象,或者以都市的区位、社会结构、社会组织、生活方式、社会心理和社会发展规律等为主要研究对象;(3)城市中的个人、城市中的文化、城市的社会体系。
综合观点:我们把城市社会的构成与发展规律作为城市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2、城市社会学的研究内容(1)城市社会的产生、形成和发展规律;(2)城市环境;(3)城市的社会结构;(4)城市社会组织;(5)城市生活方式;(6)城市社会心理;(7)城市问题3、城市社会学的研究方法(1)基本的研究程序:选题—研究问题明确化—确定研究目的—研究前的准备—设计研究方案—资料的搜集与分析—撰写研究报告(2)城市社会学收集资料的方法:①访谈法;②问卷法;③社会观察法;④社会实验法;⑤社会调查方法;⑥社会调查资料的整理;⑦资料分析方法第二章城市的兴起和发展第一节城市的产生1、不同学科对城市的界定2、城市的基本特性基本特性有三个:①空间上人口等的密集型(空间聚集性):根本属性之一;②经济上的非农业性:经济特性;③构成上的异质性(多样性或流动性):社会属性3、我国城市的界定(1)“城镇”是指在中国市镇建制和行政区域的基础上,经该规定划分的区域。
城镇又包括“城区”和“镇区”;(2)城区是指在市辖区和不设区的市中,经本规定划定的区域。
4、城市起源的主要学说书P3(1)防御说(军事城堡说):韦伯;(2)社会分工说(柴尔德的农业剩余产品说):①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农业与畜牧业的分工;②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和农业分离;③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工商业劳动和农业劳动的分离;(3)集市说:雅各布斯威尼斯;(4)地利说;(5)大型灌溉设施说:卡尔·魏特夫;(6)宗教中心说:斯乔伯格5、城市产生的因素(条件)1、生产力的发展与生产方式的变化是城市产生的基础;2、宗教仪式中心是城市形成的人口聚集和精神条件;3、人口聚集导致社会结构的变化,成为城市产生的社会条件6、早期城市的产生(几个早期城市的位置和时间)(1)两河流域——苏美尔城市的出现,距今约6000年;(2)埃及尼罗河流域城市:公元前3000 年左右,白城、底比斯、阿克顿;(3)印度河流域城市:公元前2500年,哈拉帕古城;(4)长江、黄河流域城市:澧县的城头山城址、登封王城岗古城堡遗址、平粮台城址、内蒙古中南部;(5)中美洲文明---墨西哥湾:①蒙特阿尔万城:距今2500年;②特奥蒂瓦坎文化:公元前1 世纪—公元8 世纪第二节欧洲城市的发展1、城市化城市化(urbanization) 是其社会由以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型社会向以工业(第二产业)和服务业(第三产业)等非农产业为主的城市型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
城市社会学考试复习
![城市社会学考试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4ac6fc6daf1ffc4fff47ac00.png)
城市社会学题型:名词解释+简答60分(名词解释20+分简答30+分)论述40分一、名词解释1.礼俗社会和法理社会P45(1)礼俗社会:以农村为代表的礼俗社会,人们有共同的利益和生活目标,亲属关系、邻里关系、朋友关系等自然的社会关系支配一切,大家共同劳动,团结互助,亲密无间,由共同的语言和传统维系在一起,有共同的善恶观念,具有强烈的认同感。
(2)法理社会:以城市为代表的法理社会,法律和理性支配一切,习俗和情感的作用减弱,人们唯我独尊,自私自利,彼此冷漠,互不关心。
2.机械团结和有机团结P463.结节性和结节地域P85城市的结节性是指城市地域中某些地段对人口流动和物质能量交换所产生的聚集作用。
结节地域是指吸引区和结节点的组合。
结节点是指具有聚集性能的特殊地段。
吸引区是指结节点服务于一个或大或小的区域。
4均质性和均质地域P87均质性是城市地域在职能分化中保持同质、排斥异质的特性。
均质地域是指在均质性的作用下,城市地域中出现的那些与周围毗邻地域存在明显的职能差别的连续地段。
5社会结构P113广义而言,社会结构是指社会基本要素之间的稳定持久的联系模式。
狭义而言,社会结构是指由社会分化产生的各主要社会地位群体之间相互联系的模式。
6社会组织是指人们为了合理有效地实现特定目标而有计划地建立的共同活动的群体。
P118 7社会分层是对社会阶层和阶层结构的分析研究,是社会学研究中的最重要的传统领域之一。
P1228自由流动和结构性流动P128自由流动是相对于结构流动而言的,是指个别发生的流动,是由个人原因造成的地位、职业的变化或地区的移动。
结构性流动是指凡是由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变化,或由于某项社会发明与创造而引起的相当多的人的流动,包括有组织和无组织的流动。
9代内流动和代际流动P129代内流动,指一个人一生中在职业和地位方面的水平的或垂直的流动。
代际流动是两代人之间的职业和社会地位的流动,具体操作是通过测量儿子的职业与父亲的职业的异同表示出来的。
社会学:城市社会学必看题库知识点(题库版)
![社会学:城市社会学必看题库知识点(题库版)](https://img.taocdn.com/s3/m/cc2cffec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0a.png)
社会学:城市社会学必看题库知识点(题库版)1、单选在城市的起源上,认为商品经济发展和商品交换导致城市出现的是()。
A、防御说B、集市说C、私有制说D、地利说正确答案:B2、问答题结合实际谈谈我国推进公共参与(江南博哥)城市行政管理的意义。
正确答案:A、公众参与是城市行政管理现代化的需要。
B、公众参与是一种新的城市行政管理概念。
C、公众参与有利于提高城市行政管理的效率。
D、公众参与城市行政管理是保证公众利益的有效途径。
值得注意的是,公众参与城市行政管理不能一蹴而就,必须与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与文化背景相适应。
3、名词解释代内流动正确答案:指一个人一生中在职业和地位方面的水平的或垂直的流动。
4、问答题城市生态问题的表现有?正确答案:1)城市人口膨胀2)城市气候特殊化3)城市供水紧张4)城市“热岛现象”普遍5)城市环境污染严重6)城市绿化锐减5、多选城市发展指标的功能有()A、反映规划B、规划管理和调控C、预测D、比较和评价正确答案:A, B, C, D6、问答题建国后我国城市化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正确答案:1949-1957年城市化起步阶段;1958-1960年爆发性的工业化引起超高速城市化阶段;1961-1965年工业调整时期第一次逆城市化阶段;1966-1976年工业化停滞时期的第二次逆城市化阶段;1977年至今改革开放之后的高速城市化阶段。
7、问答题简述转型期我国城市代际流动的六大特点?正确答案:(1)城镇范围内代际流动的比率相当高,传统上的“子承父业”有了极大的改变,高达60%~70&的人从事着与父辈不同的职业;(2)城市中流动总趋势呈向上流动,即从事脑力型职业的人数比重越来越大,而从事体力型职业的人数比重越来越小;(3)各社会阶层在社会流动上各有其特征;(4)工人阶层的流动存在很大的问题,其代际间的世袭率很高,而流入率很低;(5)各阶层子代的流动机会是不平等的;(6)流动中出现无序和越轨。
《城市社会学》练习题库参考答案
![《城市社会学》练习题库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5bc190d3169a4517623a30c.png)
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城市社会学》练习测试题库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城市生态系统2.生活方式3.经验、事实4.法理社会5.适应城市6.城市研究中心7.防御说、私有制说、阶级说、集市说、地利说8.阳城9.行会组织10.长安11.城市12.城市地域13.库利14.工业布局理论15.房租、扇形理论16.生产力、经济基础、上层建筑17.霍曼斯、布劳、蒂鲍特、凯利18.开放性、流动性、流动性、复杂性、异质性19.霍夫曼系数20.集中型、扩散型21.发生阶段、发展阶段、成熟阶段22.附属型阶段、半独立型阶段、独立型阶段23.经济型、旅游型、公务型、探访型24.人口构成、产业结构、家庭构成、生活方式25.综合性、地区性、预见性、社会性26.雅典宪章27.自然、文化、社会组织28.物、人29.市长——议会制、市委员会制、市经理制30.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经济手段二、简答题:1.城市社会学的主要研究课题是什么?答:中国城市化问题,城市流动人口问题,城市效益问题,城市中下作用问题,城市现代化问题,城市环境问题,城市生活方式问题,城乡关系问题,城市社会发展指标问题,城市管理问题。
2.当代西方城市社会学有哪些流派?答:市场化学派,亚社会学派,生存学派,生态综合体学派,经济学派,环境学派,技术学派,价值取向学派,社会权利学派。
3.早期城市的主要特征是什么?答:规模,人类早期城市有比过去各种聚落更多,更密集的人口;出现了非农人口;农业剩余产品的征收;有象征意义的公共建筑;已有文学和数学;产生应用科学;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工;雕塑艺术;远距离贸易;居民角色地缘关系取代了血缘关系。
4.我国封建社会城市发展的特点是什么?答:城市发展由北向南移动;城市行政职能突出;全国自上而下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城市系统;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上,以封建统治为依托。
5.现在城市发展的规律有哪些?答:不同规模、不同功能的城市同时并存的规律;城市有单一功能向多功能、由封闭到开放的规律;城市和区域相互依存、彼此推动的规律;城市与乡村相互促进、共同繁荣的规律;城市人口规模与城市承载能力、城市建设与经济建设相适应的规律。
城市社会学题库+答案
![城市社会学题库+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336e2bc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b736d66.png)
城市社会学题库+答案一、单选题(共10题,每题1分,共10分)1、()年上半年开始,我国城镇停止了住房实物分配,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更加剧了大城市住宅空间分异的进程。
A、2000B、1999C、1996D、1998正确答案:D2、世界上的城市是千差万别的,根本的差别就在于()的不同。
A、城市风景B、城市管理体制C、城市文化D、城市建筑正确答案:C3、()突发公共事件是指较小范围内的公共安全、政治稳定和社会经济秩序造成严重危害或威胁,已经或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事件。
A、ⅠB、ⅣC、ⅢD、Ⅱ正确答案:A4、()年2月,民政部成立,内设城市福利局,负责政府直接承担的城市社会福利事务,包括社会福利设施、社会福利工厂、社区福利服务。
A、1949B、1978C、1980D、1995正确答案:B5、美国的城市化开始于19世纪中后期,到()基本实现了城市化。
A、19世纪中期B、19世纪初期C、19世纪末期D、20世纪初期正确答案:D6、()暴露出我国城市公共危机管理体系的缺位,同时也催生了城市公共危机管理学科领域的出现。
A、2008年南方雪灾B、2003年非典的爆发C、2010年上海11.15大火D、2008年汶川地震正确答案:B7、( )将整个国家所有的人口都界定为城市人口。
A、美国B、新加坡C、英国D、德国正确答案:B8、德国社会学家齐美尔对现代社会中人们的心理特点进行了归纳,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A、极强的时间观念B、理性C、集体主义D、个人主义正确答案:C9、一般认为,现代的郊区化起源于( ),其实质是城市人口流向郊区,中心区的人口增长低于人口迁出的过程。
A、20世纪晚期D、21世纪初B、20世纪中叶C、20世纪初正确答案:B10、美国城市化开始于19世纪中后期,到()基本实现了城市化。
A、20世纪20年代B、20世纪40年代C、20世纪50年代D、20世纪30年代正确答案:A二、多选题(共40题,每题1分,共40分)1、中国传统的社会福利框架主要包括:A、国家举办的某些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方面的公共福利。
11《城市社会学》网上考试题库及答案华中师范大学
![11《城市社会学》网上考试题库及答案华中师范大学](https://img.taocdn.com/s3/m/264414c5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aa.png)
11《城市社会学》网上考试题库及答案华中师范大学《城市社会学》网上考试试题第一章绪论一、单选题1.芝加哥学派认为城市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
A.城市生态系统B.城市文化系统C.城市经济系统D.城市政治系统【答案】:A2.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城市社会学的主要研究课题?()A.城市流动人口问题B.城市效益问题C.世界城市问题D.城市中心作用问题【答案】:C3.城市社会学是一门实证科学,它建立在经验和()的基础上。
A.历史B.事实C.数据D.经验【答案】:B4.公认的城市社会学创始人是()。
A.韦伯和沃思B.齐美尔和帕克C.迪尔凯姆和韦伯D.帕克和沃思【答案】:D5.社会学收集资料的四种方法,以下何种正确?()A.问卷法、推理法、观察法、访谈法B.问卷法、访谈法、观察法、文献法C.访谈法、推理法、文件法、考证法D.访谈法、观察法、推理法、考证法【答案】:B6.社会调查收集资料的主要方法有观察法、访谈法、实验法、文献法和()。
A.分析法B.演绎法C.问卷法D.比较法【答案】:C7.城市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
A.城市与城市社会B.城市居民C.城市人口D.城市发展【答案】:A8.首先提出“社会学”一词的是()。
A.孔德B.斯宾塞C.韦伯D.马克思【答案】:A二、多选题1.下列属于城市社会学的主要研究课题的有()。
A.城市流动人口问题B.城市现代化问题C.城市环境问题D.城乡关系问题E.城市管理问题【答案】:A、B、C、D、E2.城市社会学收集资料的方法有()。
A.问卷法B.景观分析方法C.城市填图方法D.观察法E.网络法【答案】:A、D3.城市社会学有哪些研究意义?()A.把握城市发展规律B.解决城市社会问题C.进行城市规划和管理D.加速城市现代化进程E.推动城市小型化发展【答案】:A、B、C、D4.下面关于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的论述,正确的是()。
A.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存在于社会生活的某一特殊领域之中B.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并不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之间的相互联系之中C.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存在于由各种相互联系所形成的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的社会之中D.从最一般的意义上说,社会学就是对社会的研究,是关于社会的学问E.社会学主要研究人本身【答案】:C、D4.下列选项中,属于城市社会学调查方法的是()。
城市社会学与现代城市问题考试试题
![城市社会学与现代城市问题考试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b4fe8a49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d3.png)
城市社会学与现代城市问题考试试题一、城市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300字)城市社会学是一门研究城市现象、城市社会发展和城市社会关系的学科。
其研究对象包括城市的形成与演变、城市社区与组织、城市文化与社交网络、城市居民的社会行为与互动等。
通过对城市中各种社会群体的结构、关系、功能和变迁的分析,城市社会学旨在深入理解和解决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种种社会问题。
二、城市发展与社会变迁(500字)1. 城市化进程及其影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人口在大规模涌入城市。
这导致了城市人口、土地、资源的过度集中,加剧了城市社会发展中的问题。
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城市规模的扩大、土地的大量开发以及居民的迁移,对城市生态环境、交通拥堵、住房问题等带来了诸多挑战。
2. 社会差距与城市贫困问题在城市中,社会差距与城市贫困问题日益突出。
大规模的城市化使得城市社会结构变得日益复杂,贫富差距扩大,社会阶层分化明显。
城市贫困问题的出现与城市中的社会排斥、资源分配不均等因素密切相关。
如何解决城市贫困问题成为了城市社会学面临的重要课题。
3. 城市社会关系与城市文化城市社会关系与城市文化是城市社会学中重要的研究内容。
城市中的人口多样性导致了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交流与冲突,并塑造了多元化的城市文化。
城市文化的形成与传承与城市社会关系的稳定与和谐有着密切联系。
因此,如何在城市发展中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以及促进多元文化共生,是城市社会学所关注的重要议题之一。
三、城市规划与社会公平(500字)1. 城市规划与社会权益保障城市规划在解决城市问题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城市规划,可以实现城市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合理调控经济发展与社会公共利益之间的关系。
城市规划需要考虑社会公平,通过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保障城市居民的基本权益和公平发展机会。
2. 住房问题与城市社会公平在城市化进程中,住房问题一直是困扰城市社会发展的核心问题。
住房不仅涉及到城市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也关系到城市社会公平与社会稳定。
城市社会学考试试题
![城市社会学考试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35894995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d3.png)
城市社会学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 城市是指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社会文化繁荣的地区。
以下哪个因素不是城市的特征?
A. 人口密集
B. 经济发达
C. 自然环境优美
D. 社会文化繁荣
2. 在城市社会学中,城市化现象指的是:
A. 城市人口的增长
B. 城市的规模扩大
C. 城市与乡村之间的人口流动
D. 城市经济的发展
3. 文化认同是城市社会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以下哪个选项与文化认同无关?
A. 语言
B. 宗教
C. 饮食习惯
D. 工作方式
4. “城市的社会结构”是城市社会学的研究重点,其中包括以下哪个方面?
A. 人口构成
B. 社会阶层
C. 家庭结构
D. 文化习惯
5. 基于城市社会学的视角,城市规划的目标是:
A. 提高交通便利性
B. 增加城市景观
C. 优化社会结构
D. 扩大城市规模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 城市化现象对社会发展有哪些影响?
2. 解释城市中的社会隔离现象,并给出一个具体的例子。
3. 城市社会学如何帮助我们理解城市中的社会问题?
三、论述题(40分)
城市社会学是研究城市人口、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学科,对于我
们认识城市社会现象、解决城市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请结合自身实际,从以下两个方面论述城市社会学的价值和意义:
1. 城市社会学对城市规划的重要性
2. 城市社会学对解决城市社会问题的帮助
(请在下方论述区域中完成论述题内容)。
社会学:城市社会学题库三
![社会学:城市社会学题库三](https://img.taocdn.com/s3/m/8e5c257e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369975b.png)
社会学:城市社会学题库三1、单选沃思把城市特有的生活方式称为()。
A、现代性B、城市性C、异质性D、合理性正确答案:B2、问答题试述城市社会学与社会学及城市学科群的关系。
正确答案:城市社会学是社会学中(江南博哥)最早的分支学科之一。
3、问答题现代城市发展的趋势?正确答案:(1)国际化(2)集群化(3)分散化(4)生态化(5)人本化(6)知识化4、多选城市生态系统由()等子系统组成。
A、城市居民系统B、自然环境系统C、社会环境系统D、经济系统正确答案:A, B, C5、多选沃思描述了城市的基本特征包括()A、正规的控制机构B、次属关系C、生态专业化D、反社会行为增加正确答案:A, B, C, D6、填空题当代英国社会学家吉登斯在对空间的分析中引入了()的概念。
正确答案:场所7、问答题论述当前中国城市经济结构的特点。
正确答案:城市经济结构是城市经济的组成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内在形式和方式。
由于人类的一切经济活动体现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所以,城市经济结构是城市生产关系结构下面又分别包含着低一级系统的结构。
其中,城市生产力结构可分为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投资结构、就业结构、经济组织结构等,城市生产关系结构可分为所有制结构、分配结构、消费结构等。
8、名词解释城市社会问题正确答案:是指在城市中存在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严重失调或冲突现象,又称城市问题。
9、单选下列关于城市发展模式描述错误的是()。
A、城市发展模式是一个复杂的整体模式B、城市发展模式具有多样性C、城市发展模式各国有统一的模式D、城市发展模式具有阶段性和动态性正确答案:C10、填空题研究城市生态系统的目的是谋求()。
正确答案:城市的可持续发展11、问答题城市地域变动的形式有哪些?正确答案:城市地域的变动明显表现出两种特性和景观:⑴结节性与结节地域:指城市地域中某些地段对人口流动、物质能量交换产生的集聚作用。
城市社会学题库及答案
![城市社会学题库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b2c4a28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28.png)
城市社会学题库及答案一、单选题(共10题,每题1分,共10分)1、同心圆模式的第二圈为()。
A、中产阶级居住带B、中心商业区C、由许多商业和轻工制造业以及主要由平民、移民和游民组成的居住区D、中产阶层居住带正确答案:C2、()年上半年开始,我国城镇停止了住房实物分配,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更加剧了大城市住宅空间分异的进程。
A、1996B、2000C、1999D、1998正确答案:D3、城市危机管理的重点在于应急()。
A、准备B、恢复C、处置D、预防正确答案:C4、下列关于制度型社会福利,说法不正确的是:A、可以视为一种选择性的社会福利B、是一种制度化的常态性的社会制度C、也称之为普惠型社会福利D、保障对象扩展到社会的全体公民正确答案:A5、到()年,美国的城市人口首次超过了农村人口。
A、1930B、1950C、1920D、1940正确答案:C6、下列选项不属于社区的构成要素的是:A、社区是一套完整的组织网络系统B、具有一定时间持续性和地域性连带的社会组织单位C、社区经济基础D、社区意味着一种结构、一种意识和一种秩序正确答案:C7、《劳动保险条例》的正式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开始建立。
《劳动保险条例》哪年颁布的?A、1981B、1961C、1971D、1951正确答案:D8、多核心模式是()地理学家哈里斯和乌尔曼在研究不同类型城市的地域结构时发现的。
A、美国B、日本C、德国D、法国正确答案:D9、美国城市化开始于19世纪中后期,到()基本实现了城市化。
A、20世纪40年代B、20世纪50年代C、20世纪30年代D、20世纪20年代正确答案:D10、在政府管理和政治发展中引入治理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初期。
A、20世纪60年代B、20世纪90年代C、20世纪70年代D、20世纪80年代正确答案:B二、判断题(共70题,每题1分,共70分)1、关于城市,人们认为城市是有别于农村或传统社会的代名词。
城市社会学复习资料
![城市社会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99b7e6badd88d0d233d46a8f.png)
城市社会学第一章古典人类生态学1.社区的生态性质(1)共生性:每一个物种都不能离开其他物种独立存在和发展,这种现象称为“共生”。
(2)竞争性:人与人,群体与群体之间对同一目标的争夺,非敌对但排斥。
竞争导致均衡。
古典人类生态学家把竞争看作是人类社区得以形成的基本原则。
2.社区的生态过程一定时期内,人口的变化过程(集中或离散)集中:指在一定时期内人口向某些地区聚集,使这一时期的人口增长主要表现在向少部分地区的社区运动过程。
离散:指相反的社区运动过程,即人口向更广大的地区扩散。
3.城市的生态模型(1)伯吉斯的同心圆说在他看来,每个城市都有它的生态布局,这个布局是依同心圆的格局组织起来的,即是由不同的环状空间地带组织起来。
城市的中心商业区是同心圆最内核的地带。
(2)霍伊特的扇形说一般来讲,工厂在城市生态结构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但工厂的分布并不是一个环状围绕中心商业区,而是从城市中心向外放射出去,从中心到边缘形成一个扇形结构。
(3)哈里斯和厄尔曼的多核心说强调某些设施的形成与该地方是否存在维持其设施存在的条件相联系4.古典人类生态学理论受到的批判(1)首先是以阿利汉为代表的学者对帕克的生态学理论根基,即将社会区分为生物的和文化的两个层次的二分法提出了质疑和批判。
(2)对古典人类生态学批评的第二个方面是指古典生态学理论家过分强调和重视生物性因素在社会中的决定作用,忽视了社会性的因素,特别是文化、情感、象征等的作用。
(3)批评的第三个方面是有关城市空间成长模式。
古典人类学企图发展出普遍的城市空间成长模式。
戴威认为伯吉斯的模式是一种理想型,都市空间分布并“没有一种普遍模式”。
(4)批评的第四个方面表现在对其“自然区域”概念和“生态谬误”的批评上。
第二章新正统生态学1.霍利的人类生态学理论生态组织四原则:相互依赖、关键功能、分化和支配是四个重要原则。
(1)人类聚居的一些“基本假定”第一,每个生命有机体的个体必须与环境打交道,以便从环境中获取生存资源。
城市规划相关知识:城市社会学考试题及答案.doc
![城市规划相关知识:城市社会学考试题及答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b8d98955e009581b6ad9eb5b.png)
城市规划相关知识:城市社会学考试题及答案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总分:100分遵守考场纪律,维护知识尊严,杜绝违纪行为,确保考试结果公正。
1、单项选择题 社区的具体形态是多种多样,由于人们分类的角度和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就不同,以下不属于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划分社区的是( )。
A.流动性社区 B.村舍式社区 C.精神社区 D.城市社区 本题答案: 2、单项选择题 芝加哥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帕克根据社会成员行为上相互作用的方式,将社会发展过程分为( )阶段。
A.竞争、冲突、调节、异化 B.竞争、冲突、调节、同化 C.竞争、冲突、调节 D.竞争、冲突、异化 本题答案: 3、单项选择题 人类生态学研究最早由美国的芝加哥学派在( )创立,他们认为城市与生物有机体一样,是一个由内在过程将各个组成部分结合的有机体,将生态学的竞争、淘汰、更替优势的原理引入城市研究,从人口与地域空间互动关系研究城市发展。
A.20世纪50年代 B.20世纪40年代 C.20世纪30年代姓名: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密----------------------------------封 ----------------------------------------------线----------------------D.20世纪20年代本题答案:4、单项选择题我国战国时代的阴阳五行家邹衍认为历史的发展、变迁是按着“五德始终”和“五德转移”的,这是社会变迁的()理论。
A.社会进化B.社会均衡C.历史循环D.机械发展本题答案:5、单项选择题十六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首次提出了“五个统筹”的发展战略方针。
其中,统筹城乡发展的实质是()。
A.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如何发展得更好的问题B.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向现代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结构转变C.统筹城乡发展的实质,是促进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转变D.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城市与农村社会全面进步,增进全国人民的福利本题答案:6、单项选择题按城市社会学的观点,管治根本性的短处在于()。
城市社会学(一)试卷.doc
![城市社会学(一)试卷.doc](https://img.taocdn.com/s3/m/bc9e6c3d25c52cc58ad6be3d.png)
城市社会学(一)试卷[模拟] 100一、单项选择题第1题:城市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 )。
A.城市与城市社会B.城市居民C.城市人口D.城市发展第2题:城市社会的基本特征是( )。
A.城市社会的生活方式以复杂的劳动分工为特征B.城市社会产生的社会关系是以首属联系的C.城市社会与各个家庭的经济地位是联系在一起的D.城市社会中地缘关系和乡土意识是十分重要的社会认同基础第3题:城市社会与农村社会基本特征的主要差别是( )。
A.本质区别是城市社会的异质性高于乡村社会B.城市社会的人际关系是以社会分工为基础,而农村社会是以地缘关系和乡土意识为基础C.城市社会是不同经济、社会背景的社群聚居,而农村社会是不同家族组合而成的共同体D.城市社会与农村社会的特有的生活方式不同第4题:社会运行的趋势是( )。
A.社会的发展与进步B.社会的管理与控制C.社会的形成D.社会的需要第5题:按联合国的规定,凡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 )以上或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 ( )以上,就属于老年型人口。
A.5%,5%B.10%,6%C.10%,7%D.5%,8%第6题:城市性状态的主要特征是( )。
①复杂的社会分工、社会分层和各层各样的职业结构;②有高度的社会流动性;③城市居民在功能上有显著的依赖性;④人际接触上有较强的匿名性;⑤城市社会问题依赖正式的社会控制方式;⑥城市居民的道德行为呈现较大的差异,居民容忍意识较强;⑦直接对社会结构与人口构成有关的各种变量进行相关分析A.②③⑤B.②③④⑥C.①②③④⑤⑥D.④⑥⑦第7题:“社会控制”是由美国社会学家( )首次提出来的。
A.素罗金B.汤恩比C.罗斯D.摩尔根第8题:城市区别于乡村的最显著特征是( )。
A.人口与物质的高聚集性B.建筑物种类的复杂多样C.文化生活的丰富多彩D.人际关系的高度网络化第9题:从国外特别是美国等规划实践来看,真正有成效的公众参与是( )。
A.个人层次的参与B.个人与单位共同参与C.社区组织的居民代表的参与D.单位参与第10题:城市居住社区的概念区别于城市居住区概念的最主要地方是( )。
山农成人教育城市社会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专升本
![山农成人教育城市社会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专升本](https://img.taocdn.com/s3/m/8fd22709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85.png)
山农成人教育城市社会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专升本
《城市社会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城市社会学
2、社区
3、城市社会运动
4、鬼城
5、芝加哥学派
6、有机团结
7、城市化
8、同心圆理论
9、价值中立
10、社会参与
二、简答题
1、究竟是什么决定了城市的美与丑?
2、简述韦伯的“市民阶层”
3、简述帕克移民族群之间互动的四个阶段。
4、解答滕尼斯的社区与社会的定义
5、就目前我国城市人口问题面临的现状,简述您的认识与看法。
6、简述韦伯的“市民阶层”
三、论述
1、论述齐美尔的大都市观
2、论述哈维的“三级环程理论”
四、案例分析
1、一年一度的“双11”即将来临,人们不免担心,即将产生的巨量包裹会带来新一轮的资源浪费和环保压力。
对此,快递业纷纷推出“绿色包装”,有的推广绿色快递袋,有的建议纸盒回收。
“共享快递盒”也应运而生——这是一种可以多次循环使用的快递盒,和传统纸箱相比,使用寿命可达1000次以上。
同时,共享快递盒不需要使
用塑料袋、胶带等材料,将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
试分析“绿色包装”、“共享快递盒”的意义及推行政策?。
城市社会学试题汇总
![城市社会学试题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15c55e43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7f.png)
城市社会学试题汇总城市社会学复习题我们在实际背的时候发现很多题还不太完善,请⾃⾏酌情更改……前⾔3、How did classic sociologists understand urbanism城市性?a. Urbanism is a function of population density(⼈⼝密度), size and heterogeneity [,het?r?ud?i'ni:?ti](异质化).b. Secondary relationships replace primary contacts.c. People are not generally known to others as individuals.d. Warm emotionalism is replaced by cold rationalism.e. People are not judged as individuals but in relation to how well they perform their roles.第⼀章2、Physical and social structure of city state, and its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to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a. It is an independent political unit consisting of a city and surrounding countryside.b. The city-state had great influence on the following politics because its tradition of democracy[di'm?kr?si]. Citizens had the right to vote. But the citizenship was limited to those born of citizens and limited by class distinction and religion.7. Explain the meanings and relation of the two concepts, “city state” and “urban nation”.第⼆章2、The seven ecological processes offered by McKenzie.(1)Concentration: The tendency for an increased number of people or institutions to locate withina given area. Its degree is measured by density.(2)Dispersion: The tendency for the number of people or institutions in an area to decline and is measured by density.(3)Centralization: The tendency for certain land-use functions to come together at an important point in a city to satisfy common needs.(4)Decentralization: The tendency of people or function to move away from a point of pivot.(5)Segregation(隔离):Within an ecological distribution, there is competition for resources and advantageous location. One consequence of conflict over location is the tendency for groups and ins titutions to gather in certain areas. The “shifting” of population and function into separate homogeneous[,h?m?'d?i:ni?s] areas is regarded as segregation.(6)Invasion: Assume that there is a section of a city occupied by a particular group. A second group begins to move into the territory and displaces some of the residents. The process of movement of one group into territory occupied by another is known as invasion.(7)Succession: If the second group displaces the first and take over the area, succession is said to have occurred.3、What kind of trends of urban growth are described and explained by Burgess's Concentric Zone Hypothesis?(1)Tendency to push outward from the city centre when the city grows.(2)there is a tendency for the size of the parcels of land to increase and density of occupancy to decrease as distance from centre city increase.(3)the movement from CBD to Zone 5 involves certain time/cost tradeoffs.the economic value of the land,which is far from the city centre,is reduced.4、What do the three major classic ecological models want to tell us?⼀:维基百科版答案The multiple nuclei model is an ecological model put forth by Chauncy Harris and Edward Ullman in the 1945 article "The Nature of Cities." The model describes the layout of a city. It notes that while a city may have started with a 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 similar industries with common land-use and financial requirements are established near each other. These groupings influence their immediate neighborhood. Hotels and restaurants spring up around airports, for example. The number and kinds of nuclei mark a city's growth.The theory was formed based on the idea that people have greater movement due to increased car ownership. This increase of movement allows for the specialization of regional centers (eg. heavy industry, Business Park). There is no clear CBD (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 in this type of model. Concentric zone modelBased on human ecology theories done by Burgess and applied on Chicago, it was the first to give the explanation of distribution of social groups within urban areas. This concentric ring model depicts urban land use in concentric rings: the 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 (or CBD) was in the middle of the model, and the city expanded in rings with different land uses. It is effectively an urban version of Von Thunen's regional land use model developed a century earlier.[2] It contrasts with Homer Hoyt's sector model and the multiple nuclei model.The zones identified are:1.The center was the CBD2.The transition zone of mixed residential and commercial uses3.Low-class residential homes (inner suburbs), in later decades called inner city4.Better quality middle-class homes (Outer Suburbs)/doc/eefc5b9d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bf9a931.html muters zoneThe sector model, also known as the Hoyt model, is a model of urban land use proposed in 1939 by economist Homer Hoyt.[1] It is a modification of the concentric zone model of city development. The benefits of the application of this model include the fact it allows for an outward progression of growth. As with all simple models of complex phenomena its validity is limited.⼆:⾼⽼师课件版答案①Burgess’s ‘Concentric Zone Theory’五个同⼼圆模式First concentric ring = Large office bldgs.(建筑).、retail establishments(零售公司), and governmental bldgs.(政府建筑)Second ring = zone of transition, (过渡区)low socio-economic sector(低社会经济区域), light manufacturing.(轻⼯业制造)Third ring = workers who work in zone two.Fourth ring = high end apartments(⾼档公寓), single family homes, entertainment, commercial establishments.Fifth ring = Commuters zone, suburbs, semirural areas 30-60 minutes commute to CBD.②Hoyt’s ‘Sector TheoryThe Sector TheoryPrimarily concerned residential neighborhoods. Residential neighborhoods viewed as wedge-shaped sectors surrounding CBD.Principles of the Sector TheoryGrou p in social order tend to segregated into areas according to socio-econ.The highest income groups live in houses that command highest prices.The lower socio economic groups live in houses that demand lower prices.Generally lower socio economic ar eas are located near business, and industrial areas.The principle growth of American Cities has taken place by new building at the periphery rather than by rebuilding of older areas.Some cities beginning to resemble a hollow shell.Demand sometimes by-passes areas thus limiting development.③Harris and Ullman’s ‘Multiple-Nuclei Theory’Multiple nuclei modelHarris and Ullman 1940’sA modification of the sector theoryVarious districts, and areas around a nucleiCertain activities require specialized facilities.Certain like activities group together because they profit from cohesionCertain unlike activities are detrimental to each other.Certain activities are unable to afford the high rents of the mos t desirable sites第三章3、Explain the framework of Duncan's ecosystem or ecological complex. (What is Ecological Complex)What is Ecological Complex?Population, Organization, Environment, Technology can be used to identify clusters of relationships in ecosystem processes.ecosystem: the interacting environmental and biotic system exchange between the living and non-living, human communities and their habitats.Ecosystem: is not just a metaphor for human organization. It is human organization.4、Major ideas of social-cultural ecology.The social-culture ecologists emphasize the role of culture in determining human behavior. Culture, in this perspective, is learned behavior that may or may not be associated with judicious economic use of land and scarce resources.Several excellent examples of studiesStudy Examples in Socio-Cultural EcologyWater Firey: Land use in BostonChristen Jonassen : Geographic mobility ofthe Norwegian community in New YorkKuper, Watts, and Davies: Socialsegregation and ecological patterning in Durban, South AfricaStudy Examples in Socio-Cultural Ecology: Water FireyWater Firey: Land use in Boston.Three areas as examplesa. Beacon Hillb. the Boston Commons(commonland)andthe Burying Groundc. Boston ’ s North End: an Italian NeighborhoodTwo cultural variables: sentiment and symbolism,Study Examples in Socio-Cultural Ecology: Christen JonassenGeographic mobility of the Norwegian c ommunity in New York between the years 1850 and 1947Traditional occupations and cultural value(Fishing, agriculture, openness and greenery)could be used to account for changes ingeographic location of the Norwegian community.第五章1、What is metropolitanization['metr?,p?lit?nai'zei??n](都市化进程)?Growth or emergence of a large population center consisting of a large city and its adjacent zone of influence, or of several neighboring cities or towns and adjoining areas, with one or more large cities serving as its hub or hubs.Two Ecological Processes:中⼼化与扩散化Concentration: Americans were concentrating in urban areas while they were spreading outward.Decentralization: Within urban regions, people and institutions were decentralizing. They were moving to the outskirts of cities.第六章3、What is the major idea of the fork-urban continuum?The fork-urban continuum was developed by Robert Redfield. Redfield analyzed a relatively large regional center and a tribal village. Passage from one stage to another was accompanied by cultural disorganization: one form of social order broke down and was replaced by another. The basic trend is movement from the simple to the more complex forms of organization.Robert Redfield: Folk-Urban ContinuumFolk Society ( “Little Tradition” )- emphasis on ascribed statuses-scale, isolated, self sufficient-slow to changemoral order-strong sense of group solidarity holds the community togetherUrban Society (“Great Tradition”)technical order dominant - arrangements holding people together result from mutual usefulness or coercion (law)第七章3、How did sociologists take (think) suburban residence as a cause of life-style? Suburbanites are seen as “normal families” living in neat single-family houses.-style; tendency; incomes; attitudes et al-style.-styles dominant in individual suburbs.-Class Suburbanites第⼋章2、Explain Merton’s theory of anomie['?n?mi](失范) and its critiques.Anomie occurs “when there is an acute disjunction between the cultural norms and goals, and the socially structured capacities of members of the group who act in accord with them” (from Social Theory and Social Structure, 1968) ... anomie is discontinuity between cultural goals and the legitimate means for achieving them.....leads to devianceThe five ways in which people can respond to the social situation:acceptance 接受(conformity)ritualism 形式主义retreatism 退缩rebellion 反叛innovation 变换⼿法Deviant behavior will occur most frequently in groups that are most systematically excluded from the reward structure.Criticism of Merton’s A nomie Hypotheses(1)It is unlikely that any one dominant set of value exists. Contemporary urban society is typified by normative and value diversification and cultural pluralism.(2)Delinquent behaviors occur with almost equal frequency among all social classes. It is the type of crime—and not the incidence—that varies by class.(3)Most acts labeled as “deviant” are actually group-oriented activities.(4)The anomie thesis is seen as ignoring the roles of the individual actor as a member of manyprimary group.第九章2、Human benefit and cost of the urban renewal (Gentrification)(Meaning and process of urban renewal ).urban renewal (Gentrification)Urban renewal refers to process or program through which deteriorated neighborhoods are upgraded through clearance and redevelopment (building, infrastructure, and public amenities).Urban renewal had a very modest success.The damage done by urban renewal seems to greatly outweigh its successesHerbert J. Gans:(1) Relocation is often ruthlessly handled, poor people’s economic and cultural deprivation are magnified.(2) Neighborhood are destroyed, since the relocation was based on individual family and large cohesive areas were cleared all at once.(3) The supply of cheap housing decreases, only about one sixth the number of homes were built as were destroyed.(4) Benefits for the poor are also slow in coming, business has tended to make a great deal of profit at the expense of the poor.David Caputo:The unanticipated consequences of urban planning are ignored by government.Scott Greer:(1) Urban Renewal ignores the fact of changing urban ecological structure.(2) It is difficult for effective large-scale planning on the base of existing political subdivision within urban areas.(3) Slum clearance merely accentuates the lack of cheap housing.3、What is eminent domain? 国家征地权eminent domainIn the US, the right of the government to get property of the land by condemnation for public or quasi-public use, provided that the owner is fairly compensated.4、Explain the social goals and significance of zoning.zoning.Zoning usually consists of rules and regulations that govern land-use within areas of the city, density of land-use, and the quality of structures.One of the oldest and most widely applied by urban planners.a. Zoning first developed as a means of controlling neighborhood and to promote public health and welfare.b. Zoning is also one of the major tools through which planners attempt to create a rational ordered distribution of land-use functions within an urban area.Four categories of zoning:(1) residential district (single family and multiple familyclasses)(2) commercial district(3) industrial district(4) public districtbroad categories is usually divided into two or more subcategories.第⼗章3、The different perspectives of physical-ecological determinists and the social-culturalistsThe Physical-Ecological Determinists see a direct cause-and-effect relationship between physical environmental variables and social consequences.According to their position, to modify human behavior position, one modifies physical settings. While the dominant perspective in town planning is Physical-Ecological Determinism, there are other stances. The most important of these other perspectives is the Socio-Culturalist.Socio-Culturalist generally argue that the manner in which a given physical setting affects its inhabitants will depend on their culture, and social organization.It is necessary to understand the culture (values, beliefs, interaction patterns, and ways of life) and social organization of the group who will be subject to the plan.The environment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components:(1)physical environment(2)social organization(3)cultureThose two approaches, the Physical-Ecological Determinists and the Social-Culturalists, represent extremes of the planning continuum.The debate between them will probably continue far into the future.Some empirical studies derived from these theoretical positions had been become available:(1) Density(2) Spatial Determinism(3) Neighborhood Development第⼗⼆章3、What does Louis Wirth’s theory of urbanism tell us?what distinguishes a modern city is its life-style.The size,density,and heterogeneity of the population require people to interact not as individuals but as roles and in formal associations and organizations.but with this modern life-style,people as individuals can become lost;they can then become deviant and disorganized.第⼗三章4、What is Global CityUrban centers that are home to transnational company headquarters and financial, technological, and services.Traits:a. Serve as command posts for global economyb. Key location for financial servicesc. They are the sit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new ideas第⼗四章1、Achievements and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China’s urbanization.Achievements(1 Continuous increase in size and number of cities and towns(2 Evolution of the urbanization level(3 Development of metropolitan areas and regions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China’s Urbanization(1 Demolition of history and culture of the cities(2 Increasingly serious environmental problems(3 High pressures for decent standard of living(4 Absence of social welfare and services(5 Decay of community spirit and lack of social trust in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6 Non-rational, brutal urban redevelopment and transformation(7 Rural-urban and intra-city disparities2、Floating population (Migrant worker) and social mobility(社会流动)in present-day China?Migrant workerWorkers moving from one region of the country to urban areas and the more developed regions to find jobs. They are always low paid and socially exclude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社会学
题型:名词解释+简答60分(名词解释20+分简答30+分)
论述40分
一、名词解释
1.礼俗社会和法理社会P45
(1)礼俗社会:以农村为代表的礼俗社会,人们有共同的利益和生活目标,亲属关系、邻里关系、朋友关系等自然的社会关系支配一切,大家共同劳动,团结互助,亲密无间,由共同的语言和传统维系在一起,有共同的善恶观念,具有强烈的认同感。
(2)法理社会:以城市为代表的法理社会,法律和理性支配一切,习俗和情感的作用减弱,人们唯我独尊,自私自利,彼此冷漠,互不关心。
2.机械团结和有机团结P46
3.结节性和结节地域P85
城市的结节性是指城市地域中某些地段对人口流动和物质能量交换所产生的聚集作用。
结节地域是指吸引区和结节点的组合。
结节点是指具有聚集性能的特殊地段。
吸引区是指结节点服务于一个或大或小的区域。
4均质性和均质地域P87
均质性是城市地域在职能分化中保持同质、排斥异质的特性。
均质地域是指在均质性的作用下,城市地域中出现的那些与周围毗邻地域存在明显的职能差别的连续地段。
5社会结构P113
广义而言,社会结构是指社会基本要素之间的稳定持久的联系模式。
狭义而言,社会结构是指由社会分化产生的各主要社会地位群体之间相互联系的模式。
6社会组织是指人们为了合理有效地实现特定目标而有计划地建立的共同活动的群体。
P118 7社会分层是对社会阶层和阶层结构的分析研究,是社会学研究中的最重要的传统领域之一。
P122
8自由流动和结构性流动P128
自由流动是相对于结构流动而言的,是指个别发生的流动,是由个人原因造成的地位、职业的变化或地区的移动。
结构性流动是指凡是由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变化,或由于某项社会发明与创造而引起的相当多的人的流动,包括有组织和无组织的流动。
9代内流动和代际流动P129
代内流动,指一个人一生中在职业和地位方面的水平的或垂直的流动。
代际流动是两代人之间的职业和社会地位的流动,具体操作是通过测量儿子的职业与父亲的职业的异同表示出来的。
10城市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P169
城市物质文化是,又称表层的城市文化。
是通过物质形态表现出来的文化,由城市可感知的有形物质实体组成。
城市制度文化。
又称中间层的城市文化。
是通过城市规范与制度体系现出来的文化形式。
城市精神文化,又称深层的城市文化。
包括城市的知识、信仰、习惯、法律、道德、习俗以
及作为一个城市成员的人所习得的其他一切能力与习惯。
11城市社会问题实质在城市中存在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严重失调或冲突现象,又称城市问题。
城市社会问题影响城市居民的正常生活,阻碍城市的协调发展。
P188
二、简答题
1.城市社会学研究的理论意义P20
(1)科学认识城市社会现象:
(2)揭示城市社会发展规律;
(3)理性认识城市社会问题;
(4)科学预测城市社会发展趋势;
2.城市社会学研究的实践意义P21
(1)预防和缓解城市社会问题;
(2)加速推进城市化进程;
(3)科学进行城市规划和管理;
(4)引导积极健康的城市生活方式;
3.欧洲中世纪城市发展的特点P30
(1)城市发展经历了一个由衰亡到复兴的过程;
(2)欧洲城市的发展完成了由“城”到“市”的转变;
(3)城市功能分化;
(4)城市社会结构发生变化。
4.东西方中世纪城市发展的比较P34
(1)从城市发展的进程来看,中国城市持续发展而欧洲城市发展经历了一个由衰亡到复兴的历史;
(2)从城市的地位与作用来看,中国城市是政治中心,主要承担军事行政职能,而西欧城市多是工商业城市,主要承担经济职能;
(3)城市内部矛盾不同。
中国中世纪城市内部矛盾表现为封建社会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矛盾,而西欧城市内部矛盾则是工商业者、自由民与封建主之间的矛盾;
(4)城乡关系不同。
中国封建社会城市与农村的关系与欧洲中世纪城乡关系的特点不同,如果说欧洲中世纪城市是通过垄断价格、商品交换不等价实现对农村的剥削,那中国封建社会城市则是对农村的强取豪夺。
5.现代城市发展的规律P41
(1)不同规模、不同功能的城市同时并存的规律;
(2)城市发展由单一功能向多功能、由封闭向开放转变的规律;
(3)城市和区域相互依存、彼此推动的规律;
(4)城市与农村相互促进、共同繁荣的规律;
(5)城市规模与城市容量相适应的规律。
6.现代城市发展的趋势?P42
(1)国际化
(2)集群化
(3)分散化
(4)生态化
(5)人本化
(6)知识化
7.沃思具体描述城市的基本特征?P53
(1)人口密度大以及人口在文化和职业方面的差异性导致城市生活中需要正规的控制结构,必须有强化的法律系统和管理系统;
(2)千差万别的人口,是专业化生产的前提,而专业化总是以“特殊利益”为基础形成人类关系的,沃思称这种关系为“社会裂化”
(3)城市在经济力量(如级差地价)和社会过程(如种族、道德差异)两方面力量的作用下导致地域分化,形成具有不同特征的邻里和街区,沃思把这种将城市划分为许多区域的过程成为“生态专业化”
(4)城市人口的高密度、高流动性和异质性对社会心理有很大影响。
8.城市环境设计应符合下列原则?P67
(1)尺度最小,所有的场所都可步行抵达,社区的人们彼此容易相识;
(2)要有适当尺度的公共场所,以便人们又机会参与更大范围的公共性活动,或表达或维护他们的社群利益;
(3)街区的格局应该是混合型的,以满足居民的购物、娱乐、学习、交往、接受公共服务等多方面的需求;
(4)居住与工作机会应保持合理比例;
(5)要创造有利于人们直接交往的人文环境;
(6)要有鲜明特色的街区建筑。
9.结节点形成的四种情况?P86
(1)由城市生长核发展而成;
(2)由某些地理位置的特殊效应吸引而成;
(3)由大型公用设施派生而成;
(4)居民小区的认为布点。
10.结节运动与均质运动的关系?P87
11.我国城市家庭结构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变化特征)?P116
(1)家庭规模正在不断小型化;
(2)家庭类型也日益核心化,三口之家和二人世界成为家庭的主体形式;
(3)家庭形式更为丰富,单亲家庭、无子女家庭、非婚家庭等形式渐趋增多
12.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城市社会组织发生巨大变化,主要表现的方面?P121
(1)单位的社会职能逐步弱化;
(2)新型城市社会组织和机构迅速发展;
(3)社区功能得到强化与完善;
13.转型期的城市社会分层的四个特点?P126
(1)城市社会分层的层次非常丰富;
(2)社会阶层结构发展失衡;
(3)各阶层关系紧张;
(4)不同阶层之间的社会活动越来越活跃
14.中国城市中间阶层的基本特征?P127
(1)职业构成以各种技术人员、科研人员和各级政治和经济管理人员为主要成分;
(2)他们的经济地位和政治待遇,一般明显优于体力劳动者,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人拥有对劳动过程的直接控制权;
(3)他们的政治态度、生活方式、个人素养、行为准则以及价值观念与普通体力劳动者有着明显区别,并且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社会意识形态;
(4)他们积极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并对社会公共事务管理拥有一定发言权和影响力。
15.转型期我国城市代际流动的六大特点?P131
(1)城镇范围内代际流动的比率相当高,传统上的“子承父业”有了极大的改变,高达60%~70&的人从事着与父辈不同的职业;
(2)城市中流动总趋势呈向上流动,即从事脑力型职业的人数比重越来越大,而从事体力型职业的人数比重越来越小;
(3)各社会阶层在社会流动上各有其特征;
(4)工人阶层的流动存在很大的问题,其代际间的世袭率很高,而流入率很低;
(5)各阶层子代的流动机会是不平等的;
(6)流动中出现无序和越轨。
16.城市文化的特殊属性体现在?P168
(1)相对乡村文化而言,城市文化具有集聚性;
(2)相对乡村文化而言,城市文化具有开放性和兼容性;
(3)相对乡村文化而言,城市文化具有辐射性;
(4)相对乡村文化而言,城市文化具有世俗化的特征。
17.城市社会问题的治理原则?P191
(1)整体性原则;
(2)协调性原则;
(3)特殊性原则
三、论述题(材料分析类型,四选二,加上自己的理解与观点。
)
四个话题:
城中村,二代民工,贫富差距,住房。
判断标准:(写在论述题最前面)
1:现象对社会上的人造成的影响;
2:现象是社会上的人不希望发生的,与常规不符;
3:现象是可以通过某种方式控制改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