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5.1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

合集下载

1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教学设计教案

1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教学设计教案

1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西气东输工程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2. 使学生掌握天然气跨区域调配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西气东输工程的背景介绍2. 天然气跨区域调配的基本原理3. 西气东输工程的过程及影响4. 我国天然气市场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5. 跨区域调配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西气东输工程的背景、目的和意义,天然气跨区域调配的基本原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西气东输工程的过程及影响。

3. 讨论法:让学生探讨跨区域调配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PPT课件和教学素材。

2. 收集西气东输工程的相关资料和新闻报道。

3. 准备讨论问题和答案。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西气东输工程的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天然气跨区域调配的基本原理,让学生了解跨区域调配的意义。

3. 分析西气东输工程的过程及影响,让学生了解工程的具体实施情况。

4. 讲解我国天然气市场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让学生了解跨区域调配的背景。

5. 引导学生讨论跨区域调配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1.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西气东输工程的建设和运行情况。

2. 分析我国天然气市场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六、教学评估:1. 课后收集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西气东输工程和天然气跨区域调配的理解程度。

2. 在下一节课开始时,进行简易的知识点测试,以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

3. 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拓展:1. 邀请西气东输工程的专家或相关从业者进行讲座,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工程实际运行情况。

2. 组织学生参观天然气调配中心或相关设施,增强学生对跨区域调配实际操作的理解。

教学设计2:5.1 资源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

教学设计2:5.1 资源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

《5.1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教案发挥东部地区的经济、技术优势,推动天然气化工、发电等产业的发展,以及用户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4.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东、西部的协调发展。

⑲______________、共同富裕,是我国区域发展的重要目标。

要求得各区域的协调发展,就需要加强⑳____________,充分发挥各区域的○21__________,将某一生产要素配备到最能发挥效益的区域,从而提高全社会的生产效率。

5.天然气可部分替代煤炭,有利于改善东部地区的○22____________。

在沿线农村地区推广使用天然气,可减少农民对薪柴的需求,从而缓解因植被破坏带来的环境压力。

①新疆天然气②长三角、珠三角③天然气开发建设④轮南⑤上海⑥生产和消费⑦能源消费结构⑧西部⑨西多东少、北多南少⑩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⑪鄂尔多斯⑫东北⑬华北⑭地域分布不均⑮煤炭⑯基础设施⑰经济优势⑱能源供应不足⑲协调发展⑳区际联系○21优势条件22大气质量○我的疑惑1.。

2.。

【自学检测】西电东送、西气东输是我国为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而采取的能源跨区域调配工程。

据此回答1~2题。

1.表示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特点的是( )A.①图 B.②图 C.③图 D.④图2.西气东输工程对中西部地区发展的重要意义表现为( )A.有利于缓解电荒,为工业生产提供足够的能源B.利用丰富的能源,推动耗能工业扩大生产规模C.改变农村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提高清洁能源使用比例D.促使地方能源结构优化,缓解因植被破坏带来的环境压力答案 1.B 2.D解析我国能源消费结构最大的特点就是煤炭比重大,达70%以上,则图中唯有②符合。

西气东输工程可以促进西部开发天然气资源,从而减少生活能源对生物能的依赖,也就减轻了对植被的破坏程度,有利于环境的改善。

3.关于我国天然气资源的地区分布,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天然气资源的分布海洋多于陆地B.我国天然气资源在陆地上的分布是西多东少,北多南少C.我国陆地上的天然气主要集中在四川盆地和准噶尔盆地D.我国有新疆、青海、西藏和鄂尔多斯四大气区答案 B4.西气东输工程的补充气源和调峰气源在( )A.柴达木盆地的涩北气田 B.准噶尔盆地的彩南气田C.四川盆地的自贡气田 D.鄂尔多斯高原的长庆油气田答案 D解析A、B均属于气源区,C项自贡气田没有与西气东输管线连接。

1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教学设计教案

1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教学设计教案

1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教案章节:一、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我国能源分布及跨区域调配的背景。

2. 使学生掌握西气东输工程的基本情况及意义。

教学内容:1. 我国能源分布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2. 西气东输工程的背景、线路、建设意义。

教学过程:1. 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能源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我国能源分布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2. 简介西气东输工程,让学生了解其背景、线路及建设意义。

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我国能源分布特点及存在问题的理解。

2. 评估学生对西气东输工程的基本情况及意义的掌握。

教案章节:二、西气东输工程概况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西气东输工程的基本情况。

2. 培养学生对跨区域能源调配工程的认识。

教学内容:1. 西气东输工程的起点、终点、线路长度。

2. 西气东输工程的天然气资源、输气能力。

教学过程:1. 通过多媒体展示西气东输工程的线路图,让学生直观了解工程起点、终点、线路长度。

2. 介绍西气东输工程的天然气资源、输气能力,让学生了解工程规模。

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西气东输工程起点、终点、线路长度的掌握。

2. 评估学生对西气东输工程天然气资源、输气能力的理解。

教案章节:三、西气东输工程的意义教学目标:1. 使学生理解西气东输工程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影响。

2. 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 西气东输工程对我国能源结构的优化。

2. 西气东输工程对沿线地区经济发展的推动。

教学过程:1. 分析西气东输工程对我国能源结构的优化作用,让学生了解工程对国家能源安全的贡献。

2. 探讨西气东输工程对沿线地区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让学生了解工程对社会经济的贡献。

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西气东输工程对我国能源结构优化的理解。

2. 评估学生对西气东输工程对沿线地区经济发展推动作用的掌握。

教案章节:四、跨区域能源调配的挑战与应对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跨区域能源调配所面临的挑战。

教师资格证-优秀教案-高中地理《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 》(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教案

教师资格证-优秀教案-高中地理《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 》(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教案

高中地理《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通过读教材中附图, 分析西气东输的主要原因。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我国天然气资源利用开发现状的分析, 养成地理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阅读分析图表文字信息, 提高归纳和把握事物重点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资源对人类发展的重要性及其不均衡性, 看到我国为协调资源分配、促进区域发展所做出的不懈努力, 养成节约能源资源的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重难点】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 导入新课设置情境, 通过观看西气东输工程的纪录片了解背景, 找出起点和终点。

提问: 实施西气东输的具体原因有哪些?引发学生思考, 导入新课。

环节二: 新课教学(一)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活动】展示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比例图, 指导学生读图, 可分成小组讨论、据图的数据出总结我国东部和西部天然气生产量、能源消费量的特点。

【学生读图回答】西部能源消费较小, 天然气的生产占全国三分之二以上;东部能源消费大占比接近 50%, 天然气的生产量小。

【教师总结】我国区域能源资源赋存量与区域的发展水平很不匹配, 其中,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能源生产与能源消费存在着显著差异。

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对能源的需求量大,但能源相对贫乏,使经济优势充分发挥。

西部地区因经济水平的限制,使丰富的能源得不到充分开发利用。

其中新疆的能源资源特别丰富,仅塔里木盆地天然气资源就占全国天然气资源总量的 22%。

然而,新疆以及周边地区消费较小。

所以我们就可以进行天然气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缓解地区能源消费和生产的不平衡的矛盾。

(二)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活动】展示《中国与世界能源消费结构(2005 年)》图, 指导学生读图分析: 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与世界能源消费结构相比有何不同?【师生共同总结】我国以煤炭能源消费结构为主。

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现状——煤炭一直占到 70%左右。

5.1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教案

5.1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教案

教案5.1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教案背景:课时:1课时年级:高二级课型:新课教学目标:1.了解实施资源区域调配的原因2.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学重点:1.了解实施资源区域调配的原因2.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学难点:掌握结合事例分析的能力。

教具准备:有关挂图等、自制图表等教材分析:资源(本书主要指自然资源)是指人类可以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与能量。

主要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包括水能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和矿产资源等。

其中,土地资源、气候资源和生物资源受自身条件的约束,跨区域的可调配性差。

所以,本单元所关注的资源种类主要包括水资源和矿产资源(包括矿物能源资源)。

天然气作为目前最清洁的高效矿物能源,是21世纪世界能源结构优化的重要发展目标。

我国天然气资源储量丰富,现实利用率较低,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

因此,教材用我国21世纪初的大型基础设施建设──西气东输工程,作为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代表性案例加以介绍。

本课共分两课时。

第1课时介绍了我国天然气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地理背景,为后面集中讲述西气东输工程做必要的知识铺垫。

第2课时具体讲述西气东输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措施、意义及应注意的问题。

教学方法:比较法、图示分析法、图示法等教学过程:一、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概况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⑴自然资源的区域分布是很不均匀的,存在着明显的资源富集区和资源贫乏区。

且自然资源依在区域之间一般不具有流动性。

⑵区域间的发展水平不平衡,各区域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与该区域所赋存的自然资源往往不匹配:需求量大的区域可能自然资源的赋存量少,需求量小的区域可能自然资源的赋存量多。

2.我国在实现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的大型工程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北煤南运等二、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典例——西气东输工程(一线工程:2002年7月正式开工建设,2004年实现全线贯通) 1.基础:新疆天然气资源2.目标市场:长江三角洲(一线工程)、珠三角(二线工程)3.主干管道:西起新疆塔里木盆地的轮南油气田.向东经过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苏,最终到达上海,全长4200千米。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教案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教案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和背景。

引导学生关注我国西气东输工程的重要性和影响。

1.2 教学内容介绍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概念和意义。

分析我国西气东输工程的背景和目的。

探讨资源跨区域调配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通过图片和视频资料,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西气东输工程。

第二章:我国西气东输工程概述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西气东输工程的基本情况和主要内容。

培养学生对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的认识和评价能力。

2.2 教学内容介绍西气东输工程的起点、终点和线路走向。

分析西气东输工程的主要建设和技术难题。

阐述西气东输工程的重要性和对我国能源结构的影响。

2.3 教学方法通过地图和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西气东输工程的线路和覆盖区域。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西气东输工程的认识和评价。

第三章: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3.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和意义。

培养学生对资源优化配置的认识和思考能力。

3.2 教学内容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对资源短缺地区的支持和补给作用。

探讨资源跨区域调配对资源丰富地区的机遇和挑战。

讨论资源跨区域调配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意义。

3.3 教学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实际效果。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提出自己对资源跨区域调配的看法和建议。

第四章:西气东输工程的经济影响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西气东输工程对沿线地区和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培养学生对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经济效应的分析能力。

4.2 教学内容分析西气东输工程对沿线地区的经济增长和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

探讨西气东输工程对我国能源结构和气体市场的调整和优化作用。

讨论西气东输工程对区域协调发展的促进作用。

4.3 教学方法通过数据和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西气东输工程的经济影响。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西气东输工程经济影响的观点和分析。

5.1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教案

5.1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教案

教案 5.1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一、教案背景1.模块:必修32.年级:高中二年级3.所用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4.所属的章节:第五章第一节5.学时数:40分钟(教室授课)二、教学设计1、教学三维目标:①.知识与技能(1)能说出我国西气东输工程的概况,如起点、终点、经过的主要省区。

(2)能通过读教材中附图,分析西气东输的主要原因,培养学生的理解与概括能力。

(3)能理解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带来的深刻影响。

(4)了解其他三大跨区域调配工程的线路及对区域发展来的影响。

②.过程与方法(1)总结归纳法:让学生对教材内容整理归纳,加强理解。

(2)逻辑分析法:运用相关图表及文字信息,分析“西气东输”的原因,进而归纳我国实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及意义。

③.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认识资源对人类发展的重要性及其不均衡性,看到我国为协调资源分配、促进区域发展所做出的不懈努力,养成节约能源资源的好习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

(2)从正反两方面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对输出区和输入区地理环境的影响,学会辩证的看问题,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2、内容分析:本节内容选自新课标教材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3)第五章《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一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

高中地理“必修1”,介绍自然地理环境的各要素及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必修2”,介绍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必修3”在上述基础上,以区域为研究对象,结合“区域可持续发展”,将人类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的基本原理应用于实践。

第五章是前四章内容的总结、递进和深化。

本节内容以“西气东输”为例,让学生认识到,资源跨区域调配不仅要关注对资源调出区和调入区的影响,而且还要关注对资源调配中所涉及的有关区域的影响。

“举例说明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要求学生通过实例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对调出区和调入区地理环境的不同影响。

课件6:5.1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

课件6:5.1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

我国自然资源地区分布不均:
水资源:南多北少 水 能:西多东少(西南) 石 油:北多南少 天然气:北多南少、西多东少 煤 炭:北多南少(山西、陕西、 内蒙古和新疆)
自 地区分布不均 然 资 源 区域间不流动
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 需求量和赋存量不匹配


适应区域发展
的 跨
供给平衡 区 域


⑵ 开发利用现状
区油气 供需矛盾突出
20世纪80年代,我国提出并实施了“稳定东部, 发展西部”的油气发展战略
1、天然气主要分布区的自然条件
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崎岖,交通不便,气 候干旱,多沙漠戈壁,生态环境脆弱
2、西部地区经济实力
经济落后,勘探、开发资金短缺
⑵西部地区因经济水平的限制,使丰富的能源得 不到充分开发利用
2、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
2、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
——改变过分依赖 煤炭的能源消费结构, 提高具有清洁能源优势 的天然气比重。
⑴ 大量使用煤炭作为能源, 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
放出CO2,气候变暖 排放的大量粉尘
环保、实惠
排放大量SO2——酸雨 煤炭堆放,燃烧的废渣 与煤炭、石油相比,获得同等热值的价格
3、西部地区技术力量
技术力量薄弱,缺乏相应的配套设施
4、西部地区能源消费需求
人口稀少,经济落后,能源的市场需求量小
轮南
塔里木盆地
黄土 高原
华北平原
上海 长江中下游平原
思考:自然带?河流?为何弯曲?
一、西气东输的概况
霍尔果斯口岸
轮南 靖边
上海
广州 香港
二、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1、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教案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教案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教案1. 背景1.1 西气东输的意义西气东输是中国油气资源向东部地区输送的重要管道工程,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自2004年开始,西气东输工程已投资超过2600亿元,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天然气输送工程。

1.2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重要性资源跨区域调配是指不同地区的资源互相调配,以满足各地区的需要。

西气东输工程的建设,正是一种跨区域资源调配的典型案例。

通过经济手段,使得国内石油气资源合理配置,充分实现了地区资源的共享和优化,为我国的能源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2. 西气东输的建设2.1 工程概况西气东输工程全长约4300公里,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投资建设,投资总额超过2600亿元。

该工程主要由四条管道组成,分别为西北、中间、东北和中海油线路。

其中,西北线路和中间线路已建成投产,东北和中海油线路正在建设中。

2.2 工程进展情况西气东输工程建设历经了10多年的时间,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和成就。

其中,西北线路于2004年开始建设,2005年投入运营;中间线路于2007年开始建设,2010年通气;东北线路于2012年动工,目前正在建设中;中海油线路于2013年开始建设,目前正在建设中。

目前已形成完整的西北、中间和中海油三大输气干线,以及多条支流。

3. 西气东输的意义3.1 促进能源利用的有效性西气东输工程的建设,使得西部地区的天然气资源能够有效地输送至东部沿海地区,充分利用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同时,西气东输工程还能够带动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促进了国家的区域协调发展。

3.2 保障国内能源供应通过西气东输工程的建设,我国不再仅依靠对外进口天然气,而是实现了国内资源的大规模调配,保障了国家的能源供应安全。

这对于国家在能源领域的战略布局具有重要的意义。

4.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启示4.1 资源配置要考虑跨区域调配资源配置是建设我国资源能力和保障能源供应的基础,而跨区域调配是实现资源优化利用的重要手段。

1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教学设计教案

1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教学设计教案

1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教案内容: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西气东输工程的基本情况,包括工程背景、建设意义、线路走向等。

2. 使学生掌握天然气跨区域调配的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

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对我国能源战略的认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西气东输工程的背景、意义、线路走向及天然气跨区域调配原理。

2. 教学难点:天然气长距离输送的技术难题及解决方法。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西气东输工程的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

2. 案例分析法:以西气东输工程为例,分析天然气跨区域调配的原理和关键技术。

3. 讨论法:引导学生针对西气东输工程的意义和影响进行课堂讨论。

四、教学准备:1. 准备西气东输工程的相关图片、视频资料和文字材料。

2. 准备课堂讨论的问题和话题。

3. 制作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西气东输工程的背景和意义,引发学生对天然气跨区域调配的兴趣。

2. 课堂讲解:(1)介绍西气东输工程的线路走向和建设意义。

(2)讲解天然气跨区域调配的基本原理。

(3)分析西气东输工程在天然气长距离输送方面的技术创新和突破。

3.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针对西气东输工程的影响和意义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

4. 案例分析:以西气东输工程为例,分析天然气跨区域调配的关键技术。

5. 总结与展望: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天然气跨区域调配在我国能源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6.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课堂所学,分析其他国家的天然气跨区域调配工程,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其他跨区域能源调配工程,如南水北调、西电东送等,分析这些工程的特点和意义。

2. 探讨天然气跨区域调配工程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优化能源结构方面的作用。

七、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总结西气东输工程的基本情况及其在我国能源战略中的地位。

5.1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第1课时教案

5.1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第1课时教案

5.1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第1课时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天然气资源的特点,我国天然气资源分布和利用开发现状,理解西气东输工程实施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我国天然气资源利用开发现状的分析,培养学生地理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学生阅读分析图表文字信息,提高学生归纳和把握事物重点的能力。

通过活动设计,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分析,培养学生全面、辩证看待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天然气跨区域调配工程和西电东送工程的了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

教学重点1.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地区差异、油气资源分布和开发现状。

2.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东、西部之间协调发展。

3.理解西电东送工程原因。

教学难点1.与煤炭资源相比较,天然气具有的特点、分布和开发现状。

2.西气东输工程对于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保护环境,改善能源生产和利用结构所产生的影响。

教具准备我国水土资源分布图,收集西气东输工程和我国油气资源开发利用的有关材料,我国水能资源的分布资料包括图片,通过多媒体进行课堂演示。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我国的四大标志性工程是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青藏铁路。

它们的主要作用是实现了区域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了跨区域资源调配。

对于这些我国著名的资源调配工程,我们怎样才能全面、客观地了解它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以西气东输为案例,来讨论我国资源调配的一系列问题。

板书:第五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师西气东输工程是我国正在建设的大型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之一。

它以新疆天然气资源为基础,以长江三角洲作为天然气的目标市场,建设从塔里木盆地至上海的输气管道。

板书:第一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一、西气东输线路师(教师运用媒体创设问题情境。

课件展示:西气东输线路示意图)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图5.1“西气东输线路示意图”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教师出示下面四个题目)1.西气东输工程包括哪三部分?2.管道运输有什么优点?3.东输工程主干管道建设途经我国哪些省、市、自治区?4.所经西部地区地理环境有何特点?师同学们分组讨论交流自己的观点,并请代表来表达小组的共同观点。

人教版必修3地理:5.1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教学设计

人教版必修3地理:5.1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教学设计
2.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见解,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3.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地图、图表、视频等,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地理知识,提高学习效果。同时,结合GIS软件,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地理信息分析技能。
4.设计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如小组合作探究、模拟规划、实地考察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以下学情:
1.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较浓厚,但学习主动性和探究能力有待提高。
2.学生在地图、图表分析方面有一定基础,但在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进行综合分析时,可能存在一定难度。
3.学生在小组合作、讨论、汇报等活动中,需要加强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
4.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使其关注国家大事,增强环保意识。
人教版必修3地理:5.1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和意义,掌握西气东输工程的基本情况,包括起止点、途径省份、输气能力等。
2.学会运用地图、图表等工具分析我国天然气资源的分布特点,掌握资源跨区域调配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3.掌握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基本操作,通过GIS软件分析西气东输工程对沿线地区经济发展、能源结构调整、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4.设计实践活动,如模拟西气东输工程规划、分析沿线地区经济发展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地理知识和技能。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心国家大事的情感,增强国家意识。
2.培养学生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提高环保素养。
3.增强学生对我国能源战略的认识,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5.1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教学设计)高一地理公开课(人教版必修3)

5.1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教学设计)高一地理公开课(人教版必修3)
1.西气东输工程的建设对我国有哪些积极影响?
2.西气东输工程在建设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如何克服的?
3.你认为我国还需要进行哪些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为什么?
每个小组可以选一个代表进行汇报,其他同学也可以随时补充。通过讨论,希望大家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的重要性。
(四)课堂练习,500字
(五)总结归纳,500字
2.教学步骤: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能源分布的不均衡现象,引发学生对资源调配的思考。
-基础知识讲解:详细介绍西气东输工程的基本情况,包括起止点、输气量、工程规模等。
-深入分析:探讨西气东输工程对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展、能源结构调整、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积极影响。
-案例拓展:引导学生分析其他资源跨区域调配案例,如南水北调、北煤南运等,总结共同特点和差异。
(二)讲授新知,500字
西气东输工程的建设过程、技术难点、输气量、受益地区等方面都是我们需要了解的知识点。通过学习这些内容,我们可以看到我国在资源跨区域调配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同时也体现了我国在大型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实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下面,请同学们分成小组,结合教材和刚才我所讲的内容,讨论以下问题:
5.1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教学设计)高一地理公开课(人教版必修3)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的背景、意义和方式,掌握我国西气东输工程的基本情况、实施过程及影响。
2.学会运用地图、图表等工具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路径及效益,提高地理信息解读能力。
3.掌握地理学科研究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资源跨区域调配过程中,你认为政府、企业和个人分别应承担哪些责任?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教案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教案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西气东输工程的基本情况,包括工程背景、线路走向、建设意义等。

2. 使学生掌握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概念,并能够分析西气东输工程在资源调配方面的作用。

3.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对我国能源政策的理解。

二、教学内容1. 西气东输工程概况a. 工程背景b. 线路走向c. 建设意义2.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概念3. 西气东输工程在资源调配方面的作用a. 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短缺问题b. 优化能源结构c.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d. 环境保护三、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西气东输工程的线路图、建设场景等,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2. 案例分析法,以西气东输工程为例,让学生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实际应用。

3. 小组讨论法,分组分析西气东输工程在资源调配方面的作用,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简要介绍西气东输工程,激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西气东输工程概况,让学生了解工程背景、线路走向和建设意义。

3. 讲解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概念,为学生分析西气东输工程在资源调配方面的作用奠定基础。

4. 分析西气东输工程在资源调配方面的作用,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认识工程的重要性。

5.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地理知识,分析西气东输工程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五、课后作业1. 查阅资料,了解我国其他跨区域资源调配工程的情况。

2.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工程在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讲解评估:观察学生对西气东输工程概况的理解程度,以及对于资源跨区域调配概念的掌握情况。

2. 小组讨论评估: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以及对于西气东输工程在资源调配方面作用的分析能力。

3. 课后作业评估:通过学生提交的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于课堂所学内容的应用和拓展情况。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考虑是否需要调整教学内容,以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

公开课教案-《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

公开课教案-《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

公开课教案-《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学习新课一西气东输概况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82页前两段和图 5.1旁小字内容,了解一下西气东输工程(1分钟)。

展示图片:西气东输示意图目前西气东输一线、二线已经建成投入使用,三线也将于2019年通气,其中只有一线工程途径地区完全在我国境内,它对协调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意义重大,所以本节课我们主要分析一线工程。

展示图片:图5.1西气东输线路示意请结合以下问题,介绍西气东输一线工程:✧气源来自于哪里?✧目标市场是哪里?✧采用何种运输方式?✧途径哪些省份?✧途经哪些主要地形区?结合课本内容,读图思考,并利用教师提供的问题线索,介绍西气东输一线工程:西起新疆轮南油气田,东至上海。

工程采用管道运输方式。

干线途径: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苏—上海9省市。

穿过的主要地形区有:塔里木盆地―吐鲁番盆地—河西走廊—宁夏平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自主学习。

培养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过渡由此可见,西气东输工程路线长,所经区域地形复杂,工程难度大。

可是,为何我国还要实施西气东输工程呢?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原因吧!二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82—84第一个标题的内容。

(2分钟)展示图片:➢图5.2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矿物能源生产量和能源消费量占全国的比例➢中国与世界主要能源学生结合图片,阅读课本后,有条理的归纳出我国实施西气东输工程的原因:(一)我国能源资源生产与消费的地区差异大;(二)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合作学习。

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

及时评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会带来环境问题➢煤炭运输对交通的压力➢图5.3煤炭和天然气作为能源的特点比较➢全国天然气资源分布图请同学们结合课本内容与教师的分析,有条理的归纳出:我国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2分钟)教师挑选学生归纳的好的,用投影展示出来,并给予适当评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课标要求】课标要求:举例说明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课标分析:资源是人类文明进步与发展的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物质基础。

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资源总量丰富,种类齐全的国家之一。

但是由于气候、地质、地貌、水文等自然条件的地域差异,使得我国资源空间分布很不平衡。

不论是地表资源还是地下资源,在区域分布上都存在着相对富集和相对贫乏的现象。

比如我国的水资源南多北少,东多西少;能源矿物南少北多,西多东少;水能资源集中在西部和西南的部分省区;金属矿产资源基本上分布在西部高原到东部丘陵的过渡地带。

这种资源的整体性分布与我国目前的经济地理格局不相适应。

东部沿海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技术先进却普遍面临着资源短缺、能源匮乏的困境;西部广大地区资源丰富,却因资金短缺、基础设施和技术落后而得不到大规模的合理开发,资源优势没有转化为经济优势。

为了尽快改变这种局面,更好地利用我国现有的资源,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先后制定了若干跨区域资源调配方案,如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晋煤外运等。

本课标的制定完全符合我国的国情,也是我国今后区域发展的主导方向。

因此,应通过两步来实现这一课标:首先通过对西气东输这一案例进行剖析、研究,使学生认识到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对整个区域的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的持续发展所带来的巨大影响;其次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从“个”推知“类”,掌握普遍的规律性原理,能宏观分析我国其他的资源跨区域调配方案。

【教材分析】自然资源的分布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得当前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联系和相互依赖程度空前紧密。

本章内容即从区域之间的联系入手,着重研究了跨区域之间的资源调配以及区域之间应该如何协调发展两个问题,从现象入手,溯因释果。

本节内容首先从资源区域分布的不均衡性和一般不具有流动性以及各区域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与该区域所赋存的自然资源往往不匹配两个方面,说明了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然性和必要性;然后以我国的西气东输工程为案例,从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和油气开发的战略重点转移等方面剖析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然后从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等方面,阐述了西气东输的积极影响和应注意的问题。

区域资源调配的原因及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是本节的重难点,要提醒学生学习时应特别注意。

本节内容主要沿着区际联系的产生→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这一主线展开。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说出我国西气东输工程的概况,如起点、终点、经过的主要省区。

2、能通过读教材中附图,分析西气东输的主要原因。

3、能理解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带来的深刻影响。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我国天然气资源利用开发现状的分析,培养学生地理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学生阅读分析图表文字信息,提高学生归纳和把握事物重点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资源对人类发展的重要性及其不均衡性,看到我国为协调资源分配、促进区域发展所做出的不懈努力,养成节约能源资源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1.了解实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2.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学难点】掌握资源跨区域调配问题的分析思路。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材料分析法、讨论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引入)任何一个区域都不可能离开其他区域而独立发展。

区域发展必须加强与其他区域的联系,以发挥各个区域的优势条件,求得共同发展。

所以,我们这一单元主要学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板书】第五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承转)在本章中,我们分别以我国西气东输和东亚产业转移为例,来谈谈区域之间为什么是进行联系?如何联系?如何实现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今天我们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来探讨一下这系列问题。

【板书】第一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引入)观看课件图片“我国主要资源分布情况以及人口特大城市分布图”结合课本内容,思考: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一、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1、自然原因:⑴自然资源的区域分布不均匀的,存在着明显的资源富集区和贫乏区。

⑵自然资源在区域之间一般不具有流动性。

2、经济原因:区域间的发展水平不平衡,各区域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与该区域所赋存的自然资源往往不匹配。

(需求量大的区域可能自然资源的赋存量少,需求量小的区域可能自然资源的赋存量多。

)(过渡)你知道我国都有哪些跨区域调配工程吗?(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北煤南运等)本课我们就以西气东输工程为例为大家介绍我的资源跨区域调配情况。

【板书】二、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典例——西气东输工程(1)、西气东输工程概况:(读图思考)请同学们读P82图5.1“西气东输线路示意”图,思考:⑴工程建设包括哪几个部分?(西气东输工程包括天然气开发建设、输气管道建设和用户管网建设三部分)⑵一线工程的起点与终点、经过的主要省区及途经的主要地形区?(一线:起点在新疆塔里木盆地,终点在上海,经过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苏、上海,途经塔里木盆地、河西走廊、宁夏平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长江三角洲。

)(3)为什么西气东输线路是弯曲的?(为更多的沿线城市供气;在陕甘宁地区弯曲主要是补充天然气。

)我国为什么要实施西气东输工程呢?下面我们接着来学习我国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板书】(2)、西气东输的原因请同学们读P83图5.2“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矿物能源生产量和能源消费量占全国的比例(2005年)”(分析)从图中可知:东部沿海地区能源需求量大,但能源相对贫乏,经济发达,使经济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西部地区能源资源丰富,但需求量相对比较小,经济落后,使丰富的能源得不到充分开发利用。

也就是说:因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不匹配,使得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各自的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从而影响了各地区的进一步发展。

【板书】⑴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不匹配:使得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各自的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从而影响了各地区的进一步发展。

①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对能源的需求量大,但是能源相对贫乏,使经济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

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拥有我国最大的城市群,能源消费量很大。

但是,长江三角洲地区却是能源资源极度贫乏的地区,一次能源基本上全靠区外供给。

②西部地区因经济水平的限制,使丰富的能源得不到充分开发利用。

新疆的能源资源非常丰富,仅塔里木盆地的天然气资源量就占全国天然气总资源量的22%。

然而,新疆及其周边省区对能源的需求量都很小。

【板书】(2).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改变过分依赖煤炭的能源消费结构,提高具有清洁能源优势的天然气比重。

(1)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现状——煤炭一直占到70%左右。

(2)大量使用煤炭作为能源带来的问题:①可吸入颗粒物的主要来源之一②造成我国酸雨影响范围大、危害严重(∵燃煤排入大气的大量二氧化硫)③煤炭的堆放、燃烧的废渣都会造成环境污染(3)长期以来北煤南运还给我国的铁路和公路运输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板书】(3).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①我国油气资源分布特征:总体特征是西多东少、北多南少,陆上天然气主要集中分布在新疆(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青海(柴达木盆地)、川渝(四川盆地)和陕甘宁的鄂尔多斯四大气区。

②现有产业状况: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东北、华北地区一直是我国石油天然气工业的主要基地。

目前,这些地区的大部分主力油气田开采已到了中后期,陆续进入了产量全面递减阶段,增产难度大,导致东部地区油气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西部地区则成为我国油气工业新的战略接替区。

③我国油气发展战略:20世纪80年代,我国提出并实施了“稳定东部,发展西部”的油气发展战略,使西部地区的油气勘探、开发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

(活动探究)请同学们自主探究P84“活动”: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我国西部丰富的天然气资源长期得不到充分勘探、开发的原因。

1.西部地区天然气主要分布区的自然条件。

(西部天然气资源的主要分布地区,如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鄂尔多斯高原等,气候干旱,人口较少,交通不便,给天然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2.西部地区的经济实力。

(相对来说,西部地区经济实力较弱,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天然气的勘探、开发。

)3.西部地区的技术力量。

(西部地区技术力量较弱,且缺乏作相应研究的配套设施,而天然气勘探、开发的技术要求较高。

)4.西部地区的能源消费需求。

(西部地区人口稀少,经济落后,对能源的需求较少,形不成促使天然气勘探、开发的市场动力。

)(过渡)西气东输是我国能源工程的一件大事。

是一项典型的“双赢工程”。

其对我国的西部地区、东部地区及至沿线地区都具有重大的影响和作用。

【板书】3、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阅读思考)请同学们自学课本P84—86“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的相关内容及图5.4“西气东输对西部地区发展的影响”、5.5“2005年东、西部单位生产总值的能耗(标准煤)”、5.6“西气东输的区域协调效应”,思考: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有哪些影响?(1).从国家层面的意义①有利于调配能源资源地域分布不均的状况,优化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改善沿线主要城市的大气质量,促进区域的协调发展。

②为沿途各省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契机,激活沿途省区钢铁、建筑、建材、运输、商业、水泥、土建安装和机械电子等产业的发展潜力。

(2).从具体意义分析1)对西部地区的影响:①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成为当地新的经济增长点。

②推动天然气勘探开发和管道等基础设施建设。

③增加就业机会,强力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2)对东部地区的影响:①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紧缺的状况。

②优化东部地区能源的消费结构。

③推动天然气化工、发电等产业的发展。

④推动用户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

⑤促进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3)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东、西部的协调发展。

①西部地区资源利用效率较低,东部地区的资源利用效率较高。

所以西气东输有利于提高我国资源利用效率。

[引导学生读P85图5.5“2005年东、西部单位生产总值的能耗(标准煤)”]②西气东输将使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与东部地区的经济、技术优势合理配置,对于东、西部地区的协调发展起着促进作用。

[引导学生读P85图5.6“西气东输的区域协调效应”,] 4)对环境的影响:①有利于改善东部地区的大气质量(据监测显示,在同等热值的情况下,与煤炭相比,利用天然气作燃料几乎不产生二氧化硫、粉尘等污染物质,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也大为减少。

)②西气东输工程在建设过程中,严格环境保护的要求,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沿线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

③在沿线农村地区推广使用天然气,可减少农民对薪柴的需求,从而缓解因植被破坏而带来的环境压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