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合集下载

茶叶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

茶叶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

茶叶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茶叶业是我国重要的农业产业之一,茶叶生产许可证是茶叶生产企业合法经营的重要凭证。

为了确保茶叶生产企业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质量标准,茶叶生产许可证的审查工作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茶叶生产许可证的审查细则,以帮助相关部门和企业了解审查要点和流程。

1. 证件申请茶叶生产企业需要向相关行政部门提交茶叶生产许可证申请。

申请材料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企业基本信息:包括企业名称、法定代表人、注册资本、联系方式等;•生产场所信息:包括厂房设施、卫生条件等;•生产设备信息:包括生产设备类型、数量、技术参数等;•原材料采购信息:包括采购渠道、检测报告等;•生产工艺流程:包括加工工艺、工艺流程图等;•质量控制措施:包括质量管理制度、质检设备等。

2. 证件审查茶叶生产许可证的审查主要包括表格审核和现场核查两个环节。

2.1 表格审核行政部门将对茶叶生产许可证申请表格进行详细审核,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企业基本信息是否真实准确;•生产场所是否符合卫生标准;•生产设备是否达到相关要求;•原材料采购是否合规;•生产工艺是否符合规范;•质量控制措施是否完备。

2.2 现场核查审查人员将前往申请企业的生产场所进行现场核查,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生产场所是否符合申请材料中的描述;•生产设备是否满足申请要求;•原材料采购记录是否齐全;•生产工艺是否按照申请中的描述进行操作;•质量控制措施是否有效执行。

3. 审查结果根据表格审核和现场核查的结果,审查人员将对茶叶生产许可证的申请给予批准或者驳回。

3.1 批准若申请符合相关要求,审查人员将批准茶叶生产许可证的发放。

企业会收到正式的茶叶生产许可证,具备合法生产茶叶的资格。

3.2 驳回若申请不符合相关要求,审查人员将驳回茶叶生产许可证的申请。

企业需要对不符合要求的环节进行整改,并重新提交申请。

4. 监督检查茶叶生产许可证的审查并不是一次性的程序,企业在获得许可证后仍需接受监督检查。

茶和代用茶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

茶和代用茶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

茶和代用茶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一、茶和代用茶生产许可证申请条件1.单位基本情况:申请单位需提供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或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和税务登记证等基本情况。

2.生产场所与设备:申请单位需提供生产场所的产权证明或租赁合同,并提供场所的平面布置图。

生产设备应符合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并提供设备清单及产品配方。

3.人员资质与管理:申请单位应具备专职负责生产的技术人员,并提供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及工作经验证明。

此外,还需提供组织生产管理的相关制度和文件。

4.原辅材料和产品质量:申请单位需提供所使用的原辅材料采购渠道及供应商的合格证明,并提供相关检测报告。

同时,还需提供产品质量控制的相关制度和文件。

二、茶和代用茶生产许可证审查程序1.提交申请材料:申请单位需将完整的申请材料提交给相关的行政管理部门,并在申请材料上盖章确认。

2.技术评估:由相关部门对申请单位的生产设备和生产工艺进行评估,确保其符合国家卫生标准与规范要求。

3.环境检验:对申请单位的生产场所进行环境检验,确保生产环境符合卫生要求。

4.产品抽样检验:对申请单位生产的茶叶、代用茶等产品进行抽样检验,包括对产品的外观、色泽、气味、口感等进行综合评价,并进行化验分析。

5.机构复查:经过评估和检验后,由专业机构对申请单位进行复查,确保其生产符合国家标准和质量要求。

6.审核许可证:经过以上程序的审查,符合条件的申请单位将获得茶和代用茶生产许可证。

三、茶和代用茶生产许可证有效期与使用范围1.有效期:茶和代用茶生产许可证有效期为3年,逾期需要重新申请审核。

2.使用范围:获得茶和代用茶生产许可证后,仅能生产和销售符合国家标准的茶叶和代用茶产品,不得超范围或改变产品性质。

四、茶和代用茶生产许可证的监督与管理1.监督抽查:相关部门将不定期对持证单位进行监督抽查,检验其产品是否合格,并对其生产设备和卫生状况进行检查。

2.异常处理:对发现的不符合相关标准的产品或违规行为,相关部门将采取相应的监管措施,并依法予以处罚。

茶叶生产许可审查细则版完整版

茶叶生产许可审查细则版完整版

茶叶生产许可审查细则版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附件2:茶叶生产许可审查细则(2015版)适用范围本审查细则适用于企业申请以茶树【Camellia sinensis (L.) O. Ktze】鲜叶或其加工制品(毛茶等)为原料,使用法律法规及标准所要求的条件,加工制作绿茶、红茶、乌龙茶、黄茶、白茶、黑茶,及经再加工制成花茶、袋泡茶、紧压茶(不含边销茶,下同)等产品时,对企业生产条件的审查及其许可生产产品的检验。

茶叶的申证单元为1个:茶叶。

其食品品种类别编号为1401。

生产许可证产品名称须注明审证单元即“茶叶”。

同时,注明获得生产许可的茶类名称,即绿茶、红茶、乌龙茶、黄茶、白茶、黑茶、花茶、袋泡茶、紧压茶中的一类或几类。

生产许可证附页注明获得生产许可的具体品种明细。

茶叶分装企业应单独注明。

本细则适用以下分类和定义:绿茶:以鲜叶为原料,经杀青、揉捻、干燥等加工工艺制成的产品。

红茶:以鲜叶为原料,经萎凋、揉捻(切)、发酵、干燥等加工工艺制成的产品。

黄茶:以鲜叶为原料,经杀青、揉捻、闷黄、干燥等加工工艺制成的产品。

白茶:以鲜叶为原料,经萎凋、干燥等加工工艺制成的产品。

乌龙茶:以鲜叶为原料,经萎凋、做青、杀青、揉捻、干燥等加工工艺制成的产品。

黑茶:以鲜叶为原料,经杀青、揉捻、渥堆、干燥等加工工艺制成的产品。

其中,紧压型黑茶纳入“紧压茶”审查和管理。

花茶:以茶叶为原料,经整型、香花窨制、干燥等加工工艺制成的产品。

窨制花茶的香花有茉莉花、玫瑰花、栀子花、桂花、白兰花、柚子花、代代花、珠兰花。

紧压茶:以茶叶为原料,经筛分、拼配、汽蒸、压制成型、干燥等加工工艺制成的产品。

袋泡茶:以茶叶为原料,经加工形成一定的规格后,用过滤材料包装加工制成的产品。

本细则中引用的文件、标准通过引用成为本细则的内容。

凡是引用文件、标准,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细则。

茶叶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

茶叶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

茶叶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一、发证产品范围及申证单元实施食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的茶叶产品包括所有以茶树鲜叶为原料加工制作的绿茶、红茶、乌龙茶、黄茶、白茶、黑茶,及经再加工制成的花茶、袋泡茶、紧压茶,共9类产品。

果味茶、保健茶以及各种代用茶不在发证范围。

茶叶的申证单元为1个。

生产许可证上应注明产品品种,即绿茶、红茶、乌龙茶、黄茶、白茶、黑茶、花茶、袋泡茶、紧压茶中的1类或几类;茶叶分装企业应单独注明。

茶叶生产许可证有效期为3年。

其产品类别编号:1401。

二、基本生产流程及关键控制环节(一)基本生产流程。

→杀青→揉捻→干燥→绿茶→萎凋→揉捻(或揉切)→发酵→干燥→红茶→萎凋→做青→杀青→揉捻→干燥→乌龙茶→杀青→揉捻→闷黄→干燥→黄茶→萎凋→干燥→白茶→杀青→揉捻→渥堆→干燥→黑茶→制坯→窨花→复火→提花→花茶→拼切匀堆→包装→袋泡茶→筛切拼堆→(渥堆)→蒸压成型→干燥→紧压茶精制加工:毛茶→筛分→风选→拣梗→干燥分装加工:原料→拼配匀堆→包装(二)容易出现的质量安全问题。

1.鲜叶、鲜花等原料因被有害有毒物质污染,造成茶叶产品农药残留量及重金属含量超标。

2.茶叶加工过程中,各工序的工艺参数控制不当,影响茶叶卫生质量和茶叶品质。

3.茶叶在加工、运输、储藏的过程中,易受设备、用具、场所和人员行为的污染,影响茶叶品质和卫生质量。

(三)关键控制环节。

原料的验收和处理、生产工艺、产品仓储。

三、必备的生产资源(一)生产场所。

1.生产场所应离开垃圾场、畜牧场、医院、粪池50米以上,离开经常喷施农药的农田100米以上,远离排放"三废"的工业企业。

2.厂房面积应不少于设备占地面积的8倍。

地面应硬实、平整、光洁(至少应为水泥地面),墙面无污垢。

加工和包装场地至少在每年茶季前清洗1次。

3.应有足够的原料、辅料、半成品和成品仓库或场地。

原料、辅料、半成品和成品应分开放置,不得混放。

茶叶仓库应清洁、干燥、无异气味,不得堆放其他物品。

茶叶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

茶叶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

茶叶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1. 引言茶叶作为中国的传统饮品,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茶叶的生产过程需要严格的管理和监督,以确保茶叶的质量和安全。

为了规范茶叶生产行为,保护消费者的权益,各地茶叶生产企业需要获得茶叶生产许可证。

本文档旨在详细介绍茶叶生产许可证的审查细则,以帮助企业了解申请许可证的流程和要求。

2. 申请资格茶叶生产企业在申请茶叶生产许可证前,需要满足以下基本要求:•具备独立的法人资格;•具备茶叶生产的场所和设施,并符合相关的卫生和环评要求;•拥有完整的茶叶生产流程和管理制度,并能够提供相关的文件和记录;•认真履行茶叶质量和安全管理责任,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3. 申请流程申请茶叶生产许可证的流程一般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准备申请材料:申请企业需要准备好相关的申请材料,包括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场所使用证明、生产流程和管理制度等文件。

2.咨询和预审:企业可以向当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咨询相关事宜,并进行初步的申请预审。

预审可以帮助企业检查是否满足相关资格和要求。

3.申请提交:申请企业按照要求将申请材料提交给当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并缴纳相应的申请费用。

4.审核和检查: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将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核,并对申请企业进行现场检查。

审核和检查主要包括对生产场所、设施、流程和管理制度等方面的评估和检验。

5.审批和发证:审核通过后,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将发放茶叶生产许可证给申请企业,并公示相关信息。

4. 申请材料申请茶叶生产许可证需要准备以下主要材料:•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用于证明企业的法人资格和经营范围。

•场所使用证明:用于证明申请企业拥有合法使用的生产场所,并符合相关的卫生和环评要求。

•生产流程和管理制度:用于证明申请企业具备完整的生产流程和管理制度,并能够有效控制产品质量和安全。

•相关设备和设施的购置和验收证明:用于证明申请企业已购置符合要求的生产设备和设施,并通过验收合格。

•茶叶质量和安全管理相关文件和记录:如茶叶品种、采摘、加工、质检等方面的文件和记录。

茶叶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

茶叶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
准" 五 ! 原辅材料的有关要求 #一 $鲜 叶 ! 鲜 花 等 原 料 应 无 劣 变 ! 无 异 味 (无 其 他 植 物 叶 ! 花和杂物 " # 二 $ 毛茶和茶坯必须符合该种茶叶产品正常品质特征 ( 无异味 ! 无异嗅 ! 无霉变 ’ 不着色 ( 无任何添加剂 ( 无其他夹杂 物 ’ 符合相关茶叶标准要求 " #三 $茶 叶 包 装 材 料 和 容 器 应 干 燥 ! 清 洁 ! 无 毒 !无 害 ! 无 异味 ( 不影响茶叶品质 " 符合 2( 3 , &$$.1 % 茶 叶 销 售 包 装 通 用技术条件 & 的规定 " 六 ! 必备的出厂检验设备 #一 $感 官 品 质 检 验 ) 应 有 独 立 的 审 评 场 所 (其 基 本 设 施 和环境条件应符合 ’( + , &-*!*4/$$/ % 茶叶感官审评室基本 条件 &相关规定 " 审评用具 # 干评台 ’ 湿评台 ’ 评茶盘 ’ 审评杯 碗 ’ 汤 匙 ’ 叶 底 盘 ’ 称 茶 器 ’ 计 时 器 等 $( 应 符 合 2( + , &$&1*4 八 ! 抽样方法 按企业所申报的发证产品品种 ( 每一品种均需随机抽取 某一等级的产品进行检验 " 同一样品种 ( 同一生产场地 ( 使用 不同注册商标的不重复抽取 " # 一 $ 抽样地点 ) 成品库 " # 二 $ 抽样基数 ) 净含量大于或等于 &$86 " 抽样以 * 批 + 为 单 位 " 具 有 相 同 的 茶 类 !花 色 ! 等 级 !茶 号 !包 装 规 格 和 净 含 量 ( 品质一致 ( 并在同一地点 ! 同一期间内加工包装的产品集 合为一批 " # 三 $ 抽 样 方 法 及 数 量 ) 抽 样 方 法 按 ’( + , -.$/ % 茶 取 样 & 的规定 " 样品数量为 &$$$6 " 对单块质量在 1$$6 以上的紧 压茶应抽取 / 块 " 样品分成 / 份 (& 份检验 (& 份备用 " # 四 $ 封样和送样要求 ) 抽取的样品应迅速分装于 / 个茶 样 罐 或 茶 样 袋 中(封 口 后 现 场 贴 上 封 条 (并 应 有 抽 样 人 的 签 名 " 抽样单一式 0 份 ( 应注明抽样日期 ! 抽样地点 ! 抽样方法 ! 抽样基数 ! 抽样数量和抽样人 ! 被抽查单位的签字等 " 样品运 送过程中 ( 应做好防潮 ! 防压 ! 防晒等工作 " 茶样罐或茶样袋 应清洁 ! 干燥 ! 无异味 ( 能防潮 ! 避光 " 九 ! 其他要求 # 一 $ 本类产品允许分装 " # 二 $ 在对紧压茶生产加工企业进行条件审查时 ( 应当有 地方民族工作管理部门和边销茶商务管理部门的人员共同 参与 " # 三 $ 企业和质检机构承担茶叶感官审评的人员 ( 必须经 统 一 的 培 训 (取 得 国 家 特 有 工 种 *评 茶 员 +的 职 业 资 格 后 (才 能从事相应的检验工作 " # 四 $ 茶叶产品必须包装出厂 "

茶叶生产许可审查细则版完整版

茶叶生产许可审查细则版完整版

茶叶生产许可审查细则版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附件2:茶叶生产许可审查细则(2015版)适用范围本审查细则适用于企业申请以茶树【Camellia sinensis (L.) O. Ktze】鲜叶或其加工制品(毛茶等)为原料,使用法律法规及标准所要求的条件,加工制作绿茶、红茶、乌龙茶、黄茶、白茶、黑茶,及经再加工制成花茶、袋泡茶、紧压茶(不含边销茶,下同)等产品时,对企业生产条件的审查及其许可生产产品的检验。

茶叶的申证单元为1个:茶叶。

其食品品种类别编号为1401。

生产许可证产品名称须注明审证单元即“茶叶”。

同时,注明获得生产许可的茶类名称,即绿茶、红茶、乌龙茶、黄茶、白茶、黑茶、花茶、袋泡茶、紧压茶中的一类或几类。

生产许可证附页注明获得生产许可的具体品种明细。

茶叶分装企业应单独注明。

本细则适用以下分类和定义:绿茶:以鲜叶为原料,经杀青、揉捻、干燥等加工工艺制成的产品。

红茶:以鲜叶为原料,经萎凋、揉捻(切)、发酵、干燥等加工工艺制成的产品。

黄茶:以鲜叶为原料,经杀青、揉捻、闷黄、干燥等加工工艺制成的产品。

白茶:以鲜叶为原料,经萎凋、干燥等加工工艺制成的产品。

乌龙茶:以鲜叶为原料,经萎凋、做青、杀青、揉捻、干燥等加工工艺制成的产品。

黑茶:以鲜叶为原料,经杀青、揉捻、渥堆、干燥等加工工艺制成的产品。

其中,紧压型黑茶纳入“紧压茶”审查和管理。

花茶:以茶叶为原料,经整型、香花窨制、干燥等加工工艺制成的产品。

窨制花茶的香花有茉莉花、玫瑰花、栀子花、桂花、白兰花、柚子花、代代花、珠兰花。

紧压茶:以茶叶为原料,经筛分、拼配、汽蒸、压制成型、干燥等加工工艺制成的产品。

袋泡茶:以茶叶为原料,经加工形成一定的规格后,用过滤材料包装加工制成的产品。

本细则中引用的文件、标准通过引用成为本细则的内容。

凡是引用文件、标准,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细则。

茶叶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 (2)

茶叶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 (2)

茶叶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一、发证产品范畴及申证单元实行食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旳茶叶产品涉及所有以茶树鲜叶为原料加工制作旳绿茶、红茶、乌龙茶、黄茶、白茶、黑茶,及经再加工制成旳花茶、袋泡茶、紧压茶,共9类产品。

果味茶、保健茶以及多种代用茶不在发证范畴。

茶叶旳申证单元为1个。

生产许可证上应注明产品品种,即绿茶、红茶、乌龙茶、黄茶、白茶、黑茶、花茶、袋泡茶、紧压茶中旳1类或几类;茶叶分装公司应单独注明。

茶叶生产许可证有效期为3年。

其产品类别编号:1401。

二、基本生产流程及核心控制环节(一)基本生产流程。

揉捻干燥绿茶揉捻(或揉切)发酵干燥红茶做青杀青揉捻干燥乌龙茶揉捻闷黄干燥黄茶干燥白茶揉捻渥堆干燥黑茶窨花复火提花花茶包装袋泡茶(渥堆)蒸压成型干燥紧压茶筛分风选拣梗干燥分装加工:原料拼配匀堆包装(二)容易浮现旳质量安全问题。

1.鲜叶、鲜花等原料因被有害有毒物质污染,导致茶叶产品农药残留量及重金属含量超标。

2.茶叶加工过程中,各工序旳工艺参数控制不当,影响茶叶卫生质量和茶叶品质。

3.茶叶在加工、运送、储藏旳过程中,易受设备、用品、场合和人员行为旳污染,影响茶叶品质和卫生质量。

(三)核心控制环节。

原料旳验收和解决、生产工艺、产品仓储。

三、必备旳生产资源(一)生产场合。

1.生产场合应离开垃圾场、畜牧场、医院、粪池50米以上,离开常常喷施农药旳农田100米以上,远离排放“三废”旳工业公司。

2.厂房面积应不少于设备占地面积旳8倍。

地面应硬实、平整、光洁(至少应为水泥地面),墙面无污垢。

加工和包装场地至少在每年茶季前清洗1次。

3.应有足够旳原料、辅料、半成品和成品仓库或场地。

原料、辅料、半成品和成品应分开放置,不得混放。

茶叶仓库应清洁、干燥、无异气味,不得堆放其她物品。

(二)必备旳生产设备。

1.绿茶生产必须具有杀青、揉捻、干燥设备(手工、半手工名优茶视生产工艺而定)。

2.红茶生产必须具有揉切(红碎茶)、揉捻(工夫红茶和小种红茶)、拣梗和干燥设备。

含茶制品和代用茶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

含茶制品和代用茶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

含茶制品和代用茶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含茶制品包括以茶叶为原料加工的速溶茶类和以茶叶为原料配以各种可食用物质或食用香料等制成的调味茶类。

代用茶是指选用可食用植物的叶、花、果(实)、根茎等为原料加工制作的、采用类似茶叶冲泡(浸泡)方式供人们饮用的产品。

实施食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的含茶制品和代用茶分为2个申证单元,即含茶制品、代用茶。

在生产许可证上应注明获证产品名称、申证单元及产品品种,即含茶制品(速溶茶类、其他类),代用茶。

代用茶的分装企业应单独注明。

含茶制品和代用茶生产许可证有效期为3年,其产品类别编号为1402。

含茶制品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一、发证产品范围及申证单元实施食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的含茶制品是指以茶叶为原料加工的速溶茶类[含各类固态速溶茶和各类液态速溶茶以及(抹)茶粉等产品]和以茶叶为原料配以可食用的枸杞、红枣、菊花、食用香料等制成的调味茶类(如八宝茶、三泡台等)。

二、基本生产流程及关键控制环节(一)基本生产流程。

速溶茶类:固态速溶茶(含奶茶、果味茶等):原料→浸提→过滤→浓缩→(加入添加物)→喷雾干燥→包装。

液态速溶茶(含调味、调香浓缩茶汁):原料→浸提→过滤→浓缩→(加入添加物)→包装。

(抹)茶粉:原料→磨碎→包装。

调味茶类:茶叶→拼配(加入配料)→包装。

(二)容易出现的质量问题1.农药残留及重金属含量超标。

2.劣变或混入其他杂物。

3.产品在加工、运输、储藏过程中的污染。

(三)关键控制环节。

原料验收、浸提或拼配、产品仓储。

三、必备的生产资源(一)生产场所。

1.生产场所应远离各种污染源,如垃圾场、医院、化工企业,特别应注意厂房、仓库四周不应有其他的气味存在。

2.厂房地面应硬实、平整、光洁(速溶茶类生产企业应铺设地砖),墙面无污垢(速溶茶类生产企业应铺设墙砖)。

要保持加工环境的清洁,减少空气中的尘埃。

3.应有足够的原料、辅料、半成品和成品仓库或场地。

原料、辅料、半成品和成品应分开放置,不得混放。

仓库应清洁、干燥、无异气味,不得堆放其他物品。

茶叶生产许可审查细则

茶叶生产许可审查细则

一、发证产品范围及申证单元实施食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的茶叶产品包括所有以茶树鲜叶为原料加工制作的绿茶、红茶、乌龙茶、黄茶、白茶、黑茶,及经再加工制成的花茶、袋泡茶、紧压茶,共9类产品。

果味茶、保健茶以及各种代用茶不在发证范围。

茶叶的申证单元为1个。

生产许可证上应注明产品品种,即绿茶、红茶、乌龙茶、黄茶、白茶、黑茶、花茶、袋泡茶、紧压茶中的1类或几类;茶叶分装企业应单独注明。

茶叶生产许可证有效期为3年。

其产品类别编号:1401。

二、基本生产流程及关键控制环节(一)基本生产流程。

1. 从鲜叶加工流程鲜叶-杀青-揉捻-干燥-绿茶鲜叶-萎凋-揉捻(或揉切)-发酵-干燥-红茶鲜叶-萎凋-做青-杀青-揉捻-干燥-乌龙茶鲜叶-杀青-揉捻-闷黄-干燥-黄茶鲜叶-萎凋-干燥-白茶鲜叶-杀青-揉捻-渥堆-干燥-黑茶2. 从茶叶生产加工流程茶叶-制坯-窨花-复火-提花-花茶茶叶-拼切匀堆-包装-袋泡茶3. 精制加工毛茶-筛分-风选-拣梗-干燥4. 分装加工原料-拼配匀堆-包装(二)容易出现的质量安全问题。

1.鲜叶、鲜花等原料因被有害有毒物质污染,造成茶叶产品农药残留量及重金属含量超标。

2.茶叶加工过程中,各工序的工艺参数控制不当,影响茶叶卫生质量和茶叶品质。

3.茶叶在加工、运输、储藏的过程中,易受设备、用具、场所和人员行为的污染,影响茶叶品质和卫生质量。

(三)关键控制环节。

原料的验收和处理、生产工艺、产品仓储。

三、必备的生产资源(一)生产场所。

1.生产场所应离开垃圾场、畜牧场、医院、粪池50米以上,离开经常喷施农药的农田100米以上,远离排放“三废”的工业企业。

2.厂房面积应不少于设备占地面积的8倍。

地面应硬实、平整、光洁(至少应为水泥地面),墙面无污垢。

加工和包装场地至少在每年茶季前清洗1次。

3.应有足够的原料、辅料、半成品和成品仓库或场地。

原料、辅料、半成品和成品应分开放置,不得混放。

茶叶仓库应清洁、干燥、无异气味,不得堆放其他物品。

1402含茶制品和代用茶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

1402含茶制品和代用茶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

1402含茶制品和代用茶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有关部门的要求,对于含茶制品和代用茶生产许可证的审查,需要按照以下细则进行。

一、申请材料审查1.申请表:必须填写完整、准确,并由法定代表人签字盖章。

2.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及副本:须完整、有效,并与申请表上营业执照信息一致。

3.产品的生产环境和设备情况介绍:包括生产场所、布局、面积、通风、防尘等设施。

4.原辅材料及包装材料的质量合格证明:包括茶叶、其他原辅材料和包装材料的进货证明、合格证明等。

6.茶叶和代用茶质量安全控制体系和检验分析方法:要求企业建立质量控制体系和合理的茶叶检验方法。

二、现场检查1.生产车间:对生产设备、工艺流程、生产车间的环境卫生、消毒制度、设备清洗和维护等进行检查。

2.原辅材料仓库:检查茶叶、其他原辅材料的储存条件和管理制度。

3.产品成品库房:检查包装、存储条件、物流管理、出库记录等。

4.检验室:对企业建立的质量控制体系和茶叶检验方法进行检查和验证。

三、产品质量抽检1.对企业生产的茶叶或代用茶进行质量抽检,确保产品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食品安全要求。

2.对不同产品进行适当的检测项目,包括感官检验、理化指标、农残检测等。

四、文件审查1.相关证照:审查企业的生产许可证、产品合格证、检验报告等。

2.相关报告:审查企业提供的质量控制文件、检验报告、生产记录等。

3.相关证明材料:审查企业提供的原辅材料采购证明、进货验收记录、产品销售凭证等。

五、审查结论及后续处理1.如果企业申请材料齐全、生产设备符合要求,且产品质量合格,则予以发放生产许可证。

2.如果企业申请材料不齐全或不符合要求,或者产品质量存在问题,则要求企业整改,并重新提交申请。

3.对于严重违法违规行为的企业,依法予以处罚,包括吊销生产许可证、罚款等。

以上是根据《含茶制品和代用茶管理办法》以及有关部门的要求制定的审查细则。

企业在申请时应严格按照要求准备申请材料,并确保生产过程符合相关要求和标准,以保证产品的质量安全。

茶叶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

茶叶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

茶叶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茶叶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 )关于发布<茶叶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 )>和部分食品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修改单的通知( 6月27日国质检食监函〔〕462号)一、发证产品范围及申证单元实施食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的茶叶产品包括所有以茶树鲜叶为原料加工制作的绿茶、红茶、乌龙茶、黄茶、白茶、黑茶,及经再加工制成的花茶、袋泡茶、紧压茶共9类产品,包括边销茶。

果味茶、保健茶以及各种代用茶不在发证范围。

茶叶的申证单元为2个,茶叶、边销茶。

生产许可证上应注明单元名称及产品品种,即茶叶(绿茶、红茶、乌龙茶、黄茶、白茶、黑茶、花茶、袋泡茶、紧压茶),边销茶(黑砖茶、花砖茶、茯砖茶、康砖茶、金尖茶、青砖茶、米砖茶等);茶叶分装企业应单独注明。

边销茶生产许可证的审查按<边销茶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进行。

茶叶生产许可证有效期为3年。

其产品类别编号:1401。

二、基本生产流程及关键控制环节(一)基本生产流程。

1. 从鲜叶加工流程鲜叶-杀青-揉捻-干燥-绿茶鲜叶-萎凋-揉捻(或揉切)-发酵-干燥-红茶鲜叶-萎凋-做青-杀青-揉捻-干燥-乌龙茶鲜叶-杀青-揉捻-闷黄-干燥-黄茶鲜叶-萎凋-干燥-白茶鲜叶-杀青-揉捻-渥堆-干燥-黑茶2. 从茶叶生产加工流程茶叶-制坯-窨花-复火-提花-花茶茶叶-拼切匀堆-包装-袋泡茶3. 精制加工毛茶-筛分-风选-拣梗-干燥4. 分装加工原料-拼配匀堆-包装(二)容易出现的质量安全问题。

1. 鲜叶、鲜花等原料因被有害有毒物质污染,造成茶叶产品农药残留量及重金属含量超标。

2. 茶叶加工过程中,各工序的工艺参数控制不当,影响茶叶卫生质量和茶叶品质。

3. 茶叶在加工、运输、储藏的过程中,易受设备、用具、场所和人员行为的污染,影响茶叶品质和卫生质量。

(三)关键控制环节。

原料的验收和处理、生产工艺、产品仓储。

三、必备的生产资源(一)生产场所。

1. 生产场所应离开垃圾场、畜牧场、医院、粪池50米以上,离开经常喷施农药的农田100米以上,远离排放”三废”的工业企业。

茶叶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

茶叶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

茶叶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关于发布«茶叶消费容许证审查细那么〔2006版〕»和局部食品消费容许证审查细那么修正单的通知〔2006年6月27日国质检食监函〔2006〕462号〕一、发证产品范围及申证单元实施食品消费容许证管理的茶叶产品包括一切以茶树鲜叶为原料加工制造的绿茶、红茶、乌龙茶、黄茶、白茶、黑茶,及经再加工制成的花茶、袋泡茶、紧压茶共9类产品,包括边销茶。

果味茶、保健茶以及各种代用茶不在发证范围。

茶叶的申证单元为2个,茶叶、边销茶。

消费容许证上应注明单元称号及产品种类,即茶叶〔绿茶、红茶、乌龙茶、黄茶、白茶、黑茶、花茶、袋泡茶、紧压茶〕,边销茶〔黑砖茶、花砖茶、茯砖茶、康砖茶、金尖茶、青砖茶、米砖茶等〕;茶叶分装企业应独自注明。

边销茶消费容许证的审查按«边销茶消费容许证审查细那么»停止。

茶叶消费容许证有效期为3年。

其产品类别编号:1401。

二、基本消费流程及关键控制环节〔一〕基本消费流程。

1. 从鲜叶加工流程鲜叶-杀青-揉捻-枯燥-绿茶鲜叶-萎凋-揉捻〔或揉切〕-发酵-枯燥-红茶鲜叶-萎凋-做青-杀青-揉捻-枯燥-乌龙茶鲜叶-杀青-揉捻-闷黄-枯燥-黄茶鲜叶-萎凋-枯燥-白茶鲜叶-杀青-揉捻-渥堆-枯燥-黑茶2. 从茶叶消费加工流程茶叶-制坯-窨花-复火-提花-花茶茶叶-拼切匀堆-包装-袋泡茶3. 精制加工毛茶-筛分-风选-拣梗-枯燥4. 分装加工原料-拼配匀堆-包装〔二〕容易出现的质量平安效果。

1. 鲜叶、鲜花等原料因被有害有毒物质污染,形成茶叶产品农药残留量及重金属含量超标。

2. 茶叶加工进程中,各工序的工艺参数控制不当,影响茶叶卫生质量和茶叶质量。

3. 茶叶在加工、运输、贮藏的进程中,易受设备、用具、场所和人员行为的污染,影响茶叶质量和卫生质量。

〔三〕关键控制环节。

原料的验收和处置、消费工艺、产品仓储。

三、必备的消费资源〔一〕消费场所。

1. 消费场所应分开渣滓场、畜牧场、医院、粪池50米以上,分开经常喷施农药的农田100米以上,远离排放〝三废〞的工业企业。

茶叶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2006版)

茶叶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2006版)

茶叶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2006 版)来源于:《关于发布《茶叶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2006 版)》和部分食品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修改单的通知》(2006 年6 月27 日国质检食监函〔2006 〕462 号)一、发证产品范围及申证单元实施食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的茶叶产品包括所有以茶树鲜叶为原料加工制作的绿茶、红茶、乌龙茶、黄茶、白茶、黑茶,及经再加工制成的花茶、袋泡茶、紧压茶共9 类产品,包括边销茶。

果味茶、保健茶以及各种代用茶不在发证范围。

茶叶的申证单元为2 个,茶叶、边销茶。

生产许可证上应注明单元名称及产品品种,即茶叶(绿茶、红茶、乌龙茶、黄茶、白茶、黑茶、花茶、袋泡茶、紧压茶),边销茶(黑砖茶、花砖茶、茯砖茶、康砖茶、金尖茶、青砖茶、米砖茶等);茶叶分装企业应单独注明。

边销茶生产许可证的审查按《边销茶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进行。

茶叶生产许可证有效期为3 年。

其产品类别编号:1401 。

二、基本生产流程及关键控制环节(一)基本生产流程。

1. 从鲜叶加工流程鲜叶-杀青-揉捻-干燥-绿茶鲜叶-萎凋-揉捻(或揉切)-发酵-干燥-红茶鲜叶-萎凋-做青-杀青-揉捻-干燥-乌龙茶鲜叶-杀青-揉捻-闷黄-干燥-黄茶鲜叶-萎凋-干燥-白茶鲜叶-杀青-揉捻-渥堆-干燥-黑茶2. 从茶叶生产加工流程茶叶-制坯-窨花-复火-提花-花茶茶叶-拼切匀堆-包装-袋泡茶3. 精制加工毛茶-筛分-风选-拣梗-干燥4. 分装加工原料-拼配匀堆-包装(二)容易出现的质量安全问题。

1. 鲜叶、鲜花等原料因被有害有毒物质污染,造成茶叶产品农药残留量及重金属含量超标。

2. 茶叶加工过程中,各工序的工艺参数控制不当,影响茶叶卫生质量和茶叶品质。

3. 茶叶在加工、运输、储藏的过程中,易受设备、用具、场所和人员行为的污染,影响茶叶品质和卫生质量。

(三)关键控制环节。

原料的验收和处理、生产工艺、产品仓储。

三、必备的生产资源(一)生产场所。

1. 生产场所应离开垃圾场、畜牧场、医院、粪池50 米以上,离开经常喷施农药的农田100 米以上,远离排放“三废”的工业企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茶叶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2006版)关于发布《茶叶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2006版)》和部分食品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修改单的通知(2006年6月27日国质检食监函〔2006〕462号)一、发证产品范围及申证单元实施食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的茶叶产品包括所有以茶树鲜叶为原料加工制作的绿茶、红茶、乌龙茶、黄茶、白茶、黑茶,及经再加工制成的花茶、袋泡茶、紧压茶共9类产品,包括边销茶。

果味茶、保健茶以及各种代用茶不在发证范围。

茶叶的申证单元为2个,茶叶、边销茶。

生产许可证上应注明单元名称及产品品种,即茶叶(绿茶、红茶、乌龙茶、黄茶、白茶、黑茶、花茶、袋泡茶、紧压茶),边销茶(黑砖茶、花砖茶、茯砖茶、康砖茶、金尖茶、青砖茶、米砖茶等);茶叶分装企业应单独注明。

边销茶生产许可证的审查按《边销茶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进行。

茶叶生产许可证有效期为3年。

其产品类别编号:1401。

二、基本生产流程及关键控制环节(一)基本生产流程。

1. 从鲜叶加工流程鲜叶-杀青-揉捻-干燥-绿茶鲜叶-萎凋-揉捻(或揉切)-发酵-干燥-红茶鲜叶-萎凋-做青-杀青-揉捻-干燥-乌龙茶鲜叶-杀青-揉捻-闷黄-干燥-黄茶鲜叶-萎凋-干燥-白茶鲜叶-杀青-揉捻-渥堆-干燥-黑茶2. 从茶叶生产加工流程茶叶-制坯-窨花-复火-提花-花茶茶叶-拼切匀堆-包装-袋泡茶3. 精制加工毛茶-筛分-风选-拣梗-干燥4. 分装加工原料-拼配匀堆-包装(二)容易出现的质量安全问题。

1. 鲜叶、鲜花等原料因被有害有毒物质污染,造成茶叶产品农药残留量及重金属含量超标。

2. 茶叶加工过程中,各工序的工艺参数控制不当,影响茶叶卫生质量和茶叶品质。

3. 茶叶在加工、运输、储藏的过程中,易受设备、用具、场所和人员行为的污染,影响茶叶品质和卫生质量。

(三)关键控制环节。

原料的验收和处理、生产工艺、产品仓储。

三、必备的生产资源(一)生产场所。

1. 生产场所应离开垃圾场、畜牧场、医院、粪池50米以上,离开经常喷施农药的农田100米以上,远离排放“三废”的工业企业。

2. 厂房面积应不少于设备占地面积的8倍。

地面应硬实、平整、光洁(至少应为水泥地面),墙面无污垢。

加工和包装场地至少在每年茶季前清洗1次。

3. 应有足够的原料、辅料、半成品和成品仓库或场地。

原料、辅料、半成品和成品应分开放置,不得混放。

茶叶仓库应清洁、干燥、无异气味,不得堆放其他物品。

(二)必备的生产设备。

1. 绿茶生产必须具备杀青、揉捻、干燥设备(手工、半手工名优茶视生产工艺而定)。

2. 红茶生产必须具备揉切(红碎茶)、揉捻(工夫红茶和小种红茶)、拣梗和干燥设备。

3. 乌龙茶生产必须具备做青(摇青)、杀青、揉捻(包揉)、干燥设备。

4. 黄茶生产必须具备杀青和干燥设备。

5. 白茶生产必须具备干燥设备。

6. 黑茶生产必须具备杀青、揉捻和干燥设备。

7. 花茶加工必须具备筛分和干燥设备。

8. 袋泡茶加工必须具备自动包装设备。

9. 紧压茶加工必须具备筛分、锅炉、压制、干燥设备。

10. 精制加工(毛茶加工至成品茶或花茶坯)必须具备筛分、风选、拣梗、干燥设备。

11. 分装企业必须具备称量、干燥、包装设备。

四、产品相关标准GB 2762《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3《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T 9833.1《紧压茶花砖茶》,GB/T 9833.2《紧压茶黑砖茶》,GB/T 9833.3《紧压茶茯砖茶》,GB/T 9833.4《紧压茶康砖茶》,GB/T 9833.5《紧压茶沱茶》,GB/T 9833.6《紧压茶紧茶》,GB/T 9833.7《紧压茶金尖茶》,GB/T 9833.8《紧压茶米砖茶》,GB/T 9833.9《紧压茶青砖茶》,GB/T13738.1《第一套红碎茶》;GB/T13738.2《第二套红碎茶》;GB/T13738.4《第四套红碎茶》;GB/T14456《绿茶》;GB18650《原产地域产品龙井茶》;GB18665《蒙山茶》;GB18745《武夷岩茶》;GB18957《原产地域产品洞庭(山)碧螺春茶》;GB19460《原产地域产品黄山毛峰茶》;GB 19598《原产地域产品安溪铁观音》;GB 19691《原产地域产品狗牯脑茶》;GB 19698《原产地域产品太平猴魁茶》;GB 19965《砖茶氟含量》;SB/T10167《祁门工夫红茶》;相关地方标准;备案有效的企业标准。

五、原辅材料的有关要求(一)鲜叶、鲜花等原料应无劣变、无异味,无其他植物叶、花和杂物。

(二)毛茶和茶坯必须符合该种茶叶产品正常品质特征,无异味、无异嗅、无霉变;不着色,无任何添加剂,无其他夹杂物;符合相关茶叶标准要求。

(三)茶叶包装材料和容器应干燥、清洁、无毒、无害、无异味,不影响茶叶品质。

符合SB/T10035《茶叶销售包装通用技术条件》的规定。

六、必备的出厂检验设备(一)感官品质检验:应有独立的审评场所,其基本设施和环境条件应符合GB/T18797-2002《茶叶感官审评室基本条件》相关规定。

审评用具(干评台;湿评台;评茶盘;审评杯碗;汤匙;叶底盘;称茶器;计时器等),应符合SB/T10157-1993《茶叶感官审评方法》相关规定。

(二)水分检验:应有分析天平(1mg)、鼓风电热恒温干燥箱、干燥器等,或水分测定仪。

(三)净含量检验:电子秤或天平。

(四)粉末、碎茶:应有碎末茶测定装置(执行的产品标准无此项目的不要求)。

(五)茶梗、非茶类夹杂物:应有符合相应要求的电子秤或天平(执行的产品标准无此项目要求的不要求)。

七、检验项目茶叶的发证检验、监督检验和出厂检验按表中列出的检验项目进行。

对各类各品种的主导产品带“*”号标记的出厂检验项目,企业每年至少检验2次。

茶叶产品质量检验项目表八、抽样方法按企业所申报的发证产品品种,每一品种均需随机抽取某一等级的产品进行检验。

同一样品种,同一生产场地,使用不同注册商标的不重复抽取。

(一)抽样地点:成品库。

(二)抽样基数:净含量大于或等于10 kg。

抽样以“批”为单位。

具有相同的茶类、花色、等级、茶号、包装规格和净含量,品质一致,并在同一地点、同一期间内加工包装的产品集合为一批。

(三)抽样方法及数量:抽样方法按GB/T8302《茶取样》的规定。

样品数量为1000g。

对单块质量在500g以上的紧压茶应抽取2块。

样品分成2份,1份检验,1份备用。

(四)封样和送样要求:抽取的样品应迅速分装于2个茶样罐或茶样袋中,封口后现场贴上封条,并应有抽样人的签名。

抽样单一式4份,应注明抽样日期、抽样地点、抽样方法、抽样基数、抽样数量和抽样人、被抽查单位的签字等。

样品运送过程中,应做好防潮、防压、防晒等工作。

茶样罐或茶样袋应清洁、干燥、无异味,能防潮、避光。

九、其他要求(一)本类产品允许分装。

(二)企业和质检机构承担茶叶感官审评的人员,必须经统一的培训,取得国家特有工种“评茶员”的职业资格后,才能从事相应的检验工作。

(三)茶叶产品必须包装出厂。

边销茶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一、发证产品范围及申证单元实施食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的边销茶产品包括所有以茶叶为原料,经过蒸压成型、干燥等工序加工制成的,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销售的茶叶产品。

二、基本生产流程及关键控制环节(一)基本生产流程。

茶叶原料-筛切拼堆-(渥堆)-蒸压成型-干燥-边销茶(紧压茶)(二)容易出现的质量安全问题。

1. 茶叶原料:加工原料的鲜叶在生长过程中易被有害有毒物质污染,造成茶叶产品农药残留量及重金属含量超标;修剪叶落地摊放,易使原料夹杂物增加,造成非茶类夹杂物、总灰分及重金属含量超标;原料选择不当或过份粗老,易造成氟含量过高。

2. 加工过程:厂房设施及加工设备简陋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安全和品质;管理不当或卫生条件差易造成非茶类夹杂物、总灰分及茶梗超标。

3. 仓储、运输过程:易受设备、包装物、场所和人员行为的污染;通风不畅会影响产品品质和卫生状况。

(三)关键控制环节。

原料、加工管理、仓储。

三、必备的生产资源(一)生产场所。

1. 生产场所应离开垃圾场、畜牧场、医院、粪池50米以上,离开经常喷施农药的农田100米以上,远离排放“三废”的工业企业。

生产场所内不得有家禽等其他动物2. 加工车间面积应不少于设备占地面积的10倍。

地面应硬实、平整、光洁(至少应为水泥地面),墙面无污垢。

加工和包装场所至少在每年茶季前清洗一次。

3. 锅炉间应单独设置,蒸汽管道设置应合理。

应有单独存放燃料的场所,有防止燃煤污染和保障安全的措施。

4. 应有足够的原料、辅料、半成品和成品仓库。

原料、辅料、半成品和成品应分开放置,不得混放。

茶叶仓库应清洁、干燥、无异气味,不得堆放其它物品。

茶叶仓库内应有通风、消防设施。

(二)必备的生产设备。

边销茶(紧压茶)生产必须具备筛分、锅炉、压制、干燥设备或设施。

四、产品相关标准GB 2762《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3《食品中农药残留限量》,GB/T 9833.1《紧压茶花砖茶》,GB/T 9833.2《紧压茶黑砖茶》,GB/T 9833.3《紧压茶茯砖茶》,GB/T 9833.4《紧压茶康砖茶》,GB/T 9833.5《紧压茶沱茶》,GB/T 9833.6《紧压茶紧茶》,GB/T 9833.7《紧压茶金尖茶》,GB/T 9833.8《紧压茶米砖茶》,GB/T 9833.9《紧压茶青砖茶》,GB 19965《砖茶氟含量》;相关地方标准;备案有效的企业标准。

五、原辅材料的有关要求(一)茶叶原料必须符合正常的品质特征,无异味、无异嗅、无霉变;不着色,无任何添加剂,无非茶类夹杂物;符合相关茶叶标准要求。

(二)包装材料应干燥、清洁、无毒、无害、无异味,不影响茶叶品质。

符合相关包装材料卫生要求的规定。

六、必备的出厂检验设备1. 感官品质检验:应有独立的审评场所,其基本设施和环境条件应符合GB/T18797-2002《茶叶感官审评室基本条件》相关规定。

审评用具(干评台;湿评台;评茶盘;审评杯碗;汤匙;叶底盘;称茶器;计时器等),应符合SB/T10157-1993《茶叶感官审评方法》相关规定。

2. 水分检验:应有分析天平(精度1/1000g以上)、鼓风电热恒温干燥箱、干燥器等,或水分测定仪。

3. 总灰分检验:应有分析天平(精度1/1000g以上)、高温电炉(温控:525±25℃)、瓷质坩埚、干燥器等,4. 净含量检验:应有符合相关要求并经过计量鉴定的天平或秤。

5. 茶梗、非茶类夹杂物:应有符合相应要求的天平或秤。

七、检验项目边销茶的发证检验、监督检验和出厂检验按表中列出的检验项目进行。

对各类各品种的主导产品带“*”号标记的出厂检验项目,企业应当每年检验2次。

八、抽样方法在企业的成品库内随机抽取1种生产量较大的产品进行发证检验,所抽样品须为同一包装、同一批次的产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