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育种方法
常用菌种选育原理的种植方法
常用菌种选育原理的种植方法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下常用菌种选育原理的种植方法!一、人工选种的方法:1.自然选种:该法是通过广泛异地引种、野生采集、孢子分离等途径获得菌种,将其进行驯化移栽,使其逐渐适应当地环境条件,并从中选优汰劣,选出性状优异的菌株。
在菌种生产以及试验性栽培中,反复进行比较和选择,最终确定优良的食用菌品种。
2.杂交育种:该法是通过将不同遗传性状的亲本之间进行交配,使遗传物质重新组合配对,通过双亲性状的优势互补或借助于以一个亲本的优点去克服另一亲本的缺点,产生具有其双亲优点的育种方法。
杂交育种一般有单孢杂交、多孢杂交、单双核杂交、原生质体融合等方法,一般科研、育种上多采用单孢杂交或原生质体融合,通过这些办法处理的菌种常常可表现出较强的“杂交优势”。
3.诱变育种该法是利用物理的或化学的方法处理细胞群体,促使菌种的细胞遗传物质发生性状的改变,然后从变异的菌种中选出具有优良性状的菌种的方法。
科研上常用的主要有辐射诱变育种,如紫外线照射、X射线等高能量射线,以及用一些化学药剂进行诱变育种。
4.基因工程育种该法是在基因分子水平上的遗传工程,又称基因操作、基因克隆、脱氧核糖核酸(DNA)重组技术等,基本原理就是把我们需要的目标基因通过载体DNA与原品种的DNA结合,然后人工导入一个受体细胞内,以让外来的遗传物质在其中“着生”,进行正常的复制,从而获得预先设计的新菌种。
二、菌种分离技术方法:多孢分离:该法是利用子实体弹射许多孢子在同一培养基上,让其萌发、自由交配,从而获得纯母种的方法。
该法简便易行,在食用菌选种中应用普遍。
(1)整菇孢子弹射法:该法适用于伞菌类的孢子采集。
在无菌室(箱)中,将经消毒处理的整只种菇插入无菌平皿孢子收集器里,之后使用透明玻璃钟罩将其罩住,于见光、适温下使菇自然弹射孢子。
24h后,将玻璃钟罩打开,从培养皿内获取孢子。
(2)试管插割法:在无菌箱内,迅速用无菌试管插割种菇有菌褶一侧,直至取下组织块。
食用菌菌种选育的一般方法
食用菌菌种选育的一般方法食用菌是指人类食用的真菌。
为了满足人们对食用菌的需求,菌种选育成为推动食用菌产业发展的重要一环。
以下是食用菌菌种选育的一般方法:1.优良菌株的筛选:优良的菌株是选育高产、高品质、耐逆性强的食用菌的基础。
通过野生菌株、采集菌种或现有优良株系的筛选,选取菌株具有高产、耐逆性强、抗病能力强等特点。
2.杂交育种:杂交育种是将两个或多个具有不同特点的菌株进行人工杂交,以增加变异性和多样性。
通过对不同特征的亲本进行杂交,可以获得新的优良菌株。
例如,将高产菌株与抗病菌株进行杂交,可以获得既高产又抗病的优良品种。
3.辅助选择和基因工程:辅助选择是通过生理和生化方法,利用菌株的形态、生长特性、营养需求、代谢产物等性状进行选择。
同时,基因工程技术也可以应用于食用菌菌种选育。
通过转基因技术,可以将目标基因导入到菌株中,增加其产量、抗病性等性状。
4.连续培养和选育:通过连续培养和选育,可以选出适应培养条件和生产要求的菌株。
在不断培养的过程中,逐渐降低菌株对外界条件的依赖,提高其适应性和稳定性。
5.精细筛选和扩繁:通过对菌株进行精细筛选,选取具有理想特征的菌株,如高产、高品质、耐逆等。
同时,通过菌种的扩繁,可以使优良菌株得到大规模繁育。
6.田间试验和品种选育:选育出的菌株需要在田间进行试验,观察其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表现,如产量、品质以及抗病性等。
根据试验结果,进一步筛选和培育适应不同地区和需求的优良品种。
7.基因资源的开发和保存:基因资源的开发和保存是食用菌菌种选育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食用菌的生态环境、野生资源及优良株系的研究,收集并保存多样的基因资源,为菌种选育提供多样性和可持续性的基础。
总之,食用菌菌种的选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通过多种方法和手段来进行。
选育出优良的食用菌菌种,既可以提高食用菌的产量和品质,也可以改善其抗病能力和适应性,促进食用菌产业的发展。
食用菌简易制种技术
食用菌简易制种技术食用菌作为高蛋白、低脂肪、低卡路里、高营养、健康美味的食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
而自己在家制作食用菌,不仅可以保证食材的新鲜和质量,还可以减少购买成本。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食用菌制种技术,帮助大家轻松培育出美味的食用菌。
1. 直接播种法直接播种法是一种最简单的食用菌培养方法,适用于种类较少的食用菌,如黑木耳、金针菇等。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将培养土填满培养箱,压紧。
2.在表面撒上食用菌的孢子或生物质体,注意要均匀撒播。
3.用保鲜膜覆盖箱子,确保通风良好。
4.放置在通风、遮光、适温的环境中,每天喷水保持湿度。
5.等待生长,每个食用菌的生长时间不同。
2. 木屑法木屑法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制种方法,适用于杏鲍菇、香菇、平菇等食用菌的制种。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准备干净的木屑,并用清水浸泡6-8个小时以上。
2.滤干积水,将木屑放入锅中煮沸至消毒,然后捞起沥干。
3.将木屑放进袋子中,用水泡润。
4.取出泡好水的木屑,充分挤干。
5.把泡好水的木屑放入培养箱中,压实。
6.在木屑上撒上种菌剂。
7.用保鲜膜覆盖培养箱,通风,每天喷水保湿。
8.等待生长,每个食用菌的生长时间不同。
3. 液体培养法液体培养法是一种较为复杂的制种方法,可以用来培养多种食用菌,例如秀珍菇、灵芝等。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准备好菌种发酵用的液体,可以用食用菌专用的液体培养基或配制自己的发酵液。
2.在菌种液中加入适量的种菌剂,留出足够的空间。
3.用氧气泵将液体中的微生物通入空气,促使其繁殖生长。
4.液态培养箱通电加热,控制好温度。
5.待液体内部产生大量菌株后,将液体转移到菌棒或糠包装置中进行培养。
6.填充培养基。
7.将菌棒或糠包装置放在培养箱内,通风并喷水保湿。
8.等待生长,每个食用菌的生长时间不同。
4. 多菌固体培养法多菌固体培养法是一种在凝胶体内培养多菌的方法,适用于食用菌组合培养和新品种的研究。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准备好菌种发酵用的培养基凝胶体。
食用菌种植步骤
食用菌种植步骤食用菌种植是一项重要的农业生产活动,它是指通过合理的操作和管理,利用适宜的环境和培养基条件,促进食用菌菌丝的生长和子实体的形成,实现食用菌的高效产量和质量。
下面是食用菌种植的一般步骤:1. 选取菌种:选择优质的食用菌菌种是种植成功的基础。
常见的食用菌包括香菇、蘑菇、平菇等,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适宜的菌种。
2. 制作菌种培养基:菌种培养基是供食用菌菌丝生长和繁殖的基质,可以使用稻草、麦麸、玉米秸秆等材料制作。
制作菌种培养基的方法一般包括原料的消毒处理、混合搅拌、装入菌种瓶中等步骤。
3. 菌种接种:将培养好的菌种接种到培养基中。
接种时需要注意无菌操作,尽量避免细菌和其他菌种的污染。
4. 菌丝生长:菌种接种后,放置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促进菌丝的生长。
温度和湿度的控制是非常重要的,对不同的食用菌种类有不同的要求。
5. 菌种繁殖:菌丝生长到一定程度后,可以进行菌种的繁殖。
常见的方法有剥离菌种、涂抹菌种等。
6. 制作菌棒或菌袋:菌种繁殖后,将菌丝接种到菌棒或菌袋中。
菌棒通常是用锯末、秸秆等有机材料制成,菌袋则是用塑料薄膜制成。
7. 培养环境的控制:将接种好的菌棒或菌袋放置在特定的环境中,控制温度、湿度和光线等条件,促进食用菌子实体的生长和发育。
8. 及时采摘:食用菌子实体生长到一定大小时,应及时采摘,避免过度生长导致质量下降。
9. 清洁消毒:采摘后,要及时进行场地的清洁和菌棒或菌袋的消毒,以防止病虫害和其他菌种的侵入。
10. 循环使用:在一定周期后,可将已经收获的菌棒或菌袋重新接种繁殖,循环利用。
以上是食用菌种植的一般步骤。
需要注意的是,种植食用菌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并且要细心耐心地进行操作和管理。
同时,不同的食用菌种类可能有所差异,因此在具体种植时要根据不同的菌种有针对性地进行操作。
食用菌栽培方式
食用菌栽培方式
食用菌栽培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室内栽培:这是一种在室内环境下进行的菌栽培方式,通常使用培养箱或培养室进行控制温度、湿度和光照等条件。
常见的室内栽培方法有瓶培法、槽培法、袋培法等。
2. 室外栽培:在露天环境下进行的一种菌栽培方式,通常在栽培基质上种植菌种,利用自然光照和气候条件进行生长。
常见的室外栽培方法有堆栽法、堆肥圈法、床栽法等。
3. 栽培基质培养:栽培基质培养是利用适宜的培养基来培养食用菌,常用的基质有木屑、秸秆、锯末、稻草等。
这种方式主要用于木耳、香菇等菌种的栽培。
4. 磨菌法:将菌种培养于磨菌内,培养基质为脱氧琼脂,利用液态培养基进行栽培。
这种方法适用于栽培大部分无柄菇类,如蘑菇、鸡腿菇等。
总之,栽培食用菌的方式取决于不同的菌种和环境条件,选择合适的栽培方法能够提高产量和质量。
食用菌良种选育的方法
食用菌良种选育的方法1、人工选择(1)品种资源的收集尽可能收集足够数量的有代表性的野生及栽培菌株。
(2)纯种分离采到菇(耳)后,应尽快以组织分离、菇(耳)木分离、单孢分离等方式获得纯种。
(3)生理性能测定对香菇等不同菌株间能产生拮抗反应的食用菌,可以通过在平板上进行拮抗试验,淘汰完全融合(基因型相同)的重复菌株。
同时在平板上对各菌株的菌丝生长速度、生长势、对温度的反应等加以测定,以便对其生理特性有初步了解。
(4)品比试验为了比较各野生菌株的优劣,应根据实际情况,选用瓶栽、压块或段木栽培等方式比较各菌株的生产能力。
品比试验除应严格单收单记各菌株的产量外,还应对菇形、温性、干鲜比、始菇期等形态、生理和栽培特性进行详细记载,便于新品种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2、食用菌的育种方法食用菌的育种方法主要有诱变育种、杂交育种、现代生物技术育种。
(1)诱变育种诱变育种是利用物理或化学因素处理细胞群体,促使其中少数细胞的遗传物质的分子结构发生变化,从而引起其遗传变异,然后从群体中选出少数具有优良性状的菌株。
诱变育种的一般步骤为:菌株→制备孢子悬液(活菌计数)→诱变处理(活菌计数并求出成活率)→涂布培养皿(观察形态变异的菌落并计算突变率)→排菌移植(初筛)→斜面传代(复筛)→试验、示范、推广。
(2)杂交育种杂交育种是一种遗传物质的细胞水平上的重组过程。
由于食用菌能产生有性孢子、因此原则上都可以像高等植物那样,通过有性杂交进行育种,从而获得综合双亲优良性状的新品种。
杂交育种的一般步骤为:亲本菌株→分离单孢(用单孢分离器或平板稀释等方法获得单孢)→配对杂交(将各单个担孢子萌发生成的单核菌丝在平板上分别两两配对)→杂种鉴定(通过标记、回交等方法鉴别杂种)→初筛(通过小型栽培试验淘汰多数表现一般的菌株)→复筛→扩大试验→示范、推广。
(3)现代生物技术育种①基因工程:基因工程即基因水平上的遗传工程。
它是用人工方法把人们所需要的某一供体生物的遗传物质——DNA大分子提取出来,在离体条件下进行切割后,把它和作为载体的DNA分子连接起来,然后导入某一受体细胞中,让外来的遗传物质在被导入的细胞内进行正常的复制和表达,从而获得符合人们预先设计的工程蓝图要求的新的品种或物种。
食用菌菌种制作的关键步骤
食用菌菌种制作的关键步骤
食用菌菌种制作是培育食用菌的关键步骤之一,下面是制作食用菌菌种的主要步骤:
1.培养基准备:准备适合菌种生长的培养基。
培养基的配方根据不同的菌种和培养条件而异,通常包括碳源( 如葡萄糖)、氮源( 如酵母提取物)、矿物质和其他必需的营养物质。
培养基要进行高压蒸汽灭菌,以确保无菌状态。
2.接种菌株:从纯种培养基或已培育的食用菌菌种中挑选合适的菌株,以进行后续的培养。
接种菌株时,需要保持严格的无菌操作,以防止外源菌的污染。
3.培养条件控制:菌种在培养基上进行生长和繁殖,需要控制适当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
不同的食用菌对环境条件有不同的要求,因此需要根据菌种的特性进行调控。
4.培养时间和观察:菌种需要在一定的时间内培养到达适当的生长阶段。
培养过程中需要不断观察菌种的生长情况,确保其生长良好,避免不良菌株的出现。
5.分离纯化:当菌株在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并达到理想状态后,可以进行分离和纯化。
通过分离,可以获得单一的、纯净的菌种,有利于后续的大规模培养和应用。
6.保存和传承:完成菌种制备后,可以将菌种保存在低温条件下,如冷冻保存或制备培养基上的冻干粉,以备将来使用。
同时,可以定期传承、更新菌种,确保菌种的质量和活力。
制备高质量的食用菌菌种需要严格的无菌操作、合适的培养基、
适宜的培养条件和及时的观察管理。
菌种质量对于食用菌生产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
食用菌原种的制作方法
食用菌原种的制作方法食用菌原种是培育高品质食用菌的开始,其制作方法关系到菌种的品质和生长效果。
下面将介绍10种关于食用菌原种的制作方法,并详细讲解每种方法的具体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和优缺点。
1. 伏击法制种法伏击法制种法是一种常见的食用菌原种制作方法,其操作简单,适用于多种食用菌的原种制作。
具体方法如下:步骤一:准备原料。
选一定数量的食用菌菌盖和菌蒂,尽量选用种粒外形完整、表面干净、无病害的菌盖和菌蒂。
步骤二:将菌盖和菌蒂归并,放到70%酒精中清洗30秒,然后取出沥干。
步骤三:将菌盖和菌蒂放到滤纸上,擦干表面水分,放到蒸汽锅中蒸10分钟,杀灭病菌和杂菌。
步骤四:将蒸好的菌盖和菌蒂拿出来,再次擦干表面水分,放到培养基上。
步骤五:放到恒温摇床上培养,震荡180rpm,28℃,恒温培养7-14天,即可获得食用菌原种。
优点:操作简单,适用范围广,菌株易保存。
缺点:成活率较低,制作时间较长。
2. 含砂蒸法制种法含砂蒸法制种法是应用含石英砂的菌种培养基来制作食用菌原种,能提高种粒触蒸面积,提高出菌率和菌株的品质。
具体方法如下:步骤一:准备含砂菌种培养基。
将玉米粉、蔗糖、石英砂和蒸馏水按一定比例混合,制作含砂菌种培养基。
步骤二:准备原料。
选一定数量的食用菌菌盖和菌蒂,按照比例加入含砂菌种培养基中。
步骤三:将含菌培养基放在琼脂板上,在30℃下反复震动震荡搅拌。
步骤四:将培养好的固体菌种放在75%-80%的相对湿度内,保持湿润并置于通风且恒温保持在22℃下。
步骤五:待菌体生长到一定大小时,再将其移植到适宜的菌床中。
优点:出菌率高,菌株品质好。
缺点:制备过程中需掌握好配方和稠度。
3. 傅里叶红外辐射制种法傅里叶红外辐射制种法是利用电极辐射灯产生的热量来使制种容器内的培养液升降温,低温使菌体沉积在液表面,高温则使其下沉到液底,实现制种的目的。
具体方法如下:步骤一:将食用菌种子与蔓茎切片、米糠混合后,加入到恒温恒湿的发酵箱内。
食用菌类栽培中的育种与遗传改良技术
食用菌类栽培中的育种与遗传改良技术在现代农业领域,食用菌是一类备受关注的作物。
随着人们对营养健康的关注度增加,食用菌的需求也在不断扩大。
为了满足市场对品质更好、产量更高的食用菌的需求,育种与遗传改良技术在食用菌的栽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育种技术在食用菌栽培中的应用育种技术是指通过有选择地杂交、选择和繁殖优良基因型来改良植物或菌物的种质,以获得更好的性状和遗传特性。
在食用菌的栽培中,育种技术主要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1. 产量改良通过杂交、选择和基因工程等方法,选育出产量更高的食用菌品种。
例如,在云芝的栽培中,研究人员利用杂交技术选育出云芝产量更高、生长更快的新品种,大大提高了云芝的供应能力。
2. 抗病虫害性能改良食用菌容易受到各种病毒、细菌和真菌的侵袭,为了避免病虫害对产量和品质造成的损失,育种技术被应用于改良食用菌的抗病性。
通过选择耐病的品种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并筛选出抗病性更强的后代品种,可以有效降低病虫害对食用菌产量的影响。
3. 营养品质改良育种技术也被用于改良食用菌的营养品质,提高其含有的营养物质和功能性成分。
通过选择含有丰富维生素、矿物质和抗氧化物质的品种,并将其与其他良种进行杂交,可以产生更具营养价值的新品种。
二、遗传改良技术在食用菌栽培中的应用遗传改良技术是指通过基因编辑、基因转导和基因组改造等方法,直接干预和改变生物的遗传物质,以达到改良植物或菌物性状的目的。
在食用菌的栽培中,遗传改良技术也被广泛应用。
1. 基因编辑利用CRISPR-Cas9等基因编辑技术,可以对食用菌的基因组进行精准编辑,实现特定基因的靶向改变。
例如,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可以增加食用菌的产量基因的表达量,提高其生长速度和产量。
2. 基因转导基因转导是将外源基因转导到目标生物体中,以实现目标基因的表达和功能改变。
在食用菌栽培中,通过转导具有抗虫害、耐病性、抗逆性等有益性基因,可以增强菌种的抗性和适应性。
3. 基因组改造通过改变食用菌的整个基因组结构,可以实现对性状的全面改良。
食用菌类栽培中的菌种选育与培育技术
食用菌类栽培中的菌种选育与培育技术食用菌是人们餐桌上常见的食品之一,其丰富的营养价值和独特的风味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为了满足人们对食用菌的需求,科学家们在菌种选育与培育技术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
本文将介绍食用菌类栽培中的菌种选育与培育技术,并探讨如何提高食用菌的产量和质量。
一、菌种选育技术1.1 优良菌株的筛选菌种选育是食用菌栽培的基础工作,目的是选出具有良好特性的菌株。
通过对菌株的营养需要、生长速度、产量等方面的评估,筛选出适合栽培的菌株。
常用的筛选方法包括菌丝生长速度观察、菌丝菌核形态观察等。
1.2 自然交配与基因编辑在菌种选育中,传统的自然交配是常用的方法。
通过将不同类型的菌株进行交配,获得具有更好性状的后代菌株。
此外,利用基因编辑技术,科学家们还可以有针对性地改变菌株的遗传信息,使其具备更好的特性。
二、菌种培育技术2.1 生产基质的选择食用菌类栽培通常采用有机质底物作为生产基质。
常见的有机质底物包括木屑、麸皮、玉米芯等。
选择合适的生产基质可以提供菌种生长所需的养分和适宜的环境条件,促进食用菌的生长发育。
2.2 菌种接种技术菌种接种是将培养好的菌种引入到生产基质中的过程。
常见的菌种接种方法有点孢法和菌丝体接种法。
点孢法适用于一些喜孢子发芽的食用菌,而菌丝体接种法适用于一些无孢子或孢子发芽较困难的食用菌。
2.3 发酵条件的控制食用菌的生长需要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光照等条件。
根据不同食用菌的要求,科学家们探索出了一套科学合理的发酵条件控制方法,以提高菌种的产量和质量。
例如,对于平菇来说,温度控制在22-25摄氏度,湿度控制在75-80%,光照控制在3-5lux,可以达到最佳产量。
三、提高产量和质量的技术3.1 控制灭菌条件为了防止病原菌的侵染,科学家在食用菌栽培中使用灭菌措施是必不可少的。
常见的灭菌方法包括蒸汽灭菌、高压灭菌等。
通过控制灭菌条件,可以有效地避免病原菌的感染,提高食用菌的产量和质量。
食用菌栽培技术
食用菌栽培技术食用菌是指可以作为人类食物的真菌类食品,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
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追求,食用菌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大。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食用菌栽培技术,包括蘑菇、香菇和平菇的栽培方法。
一、蘑菇的栽培技术1. 基质选择:蘑菇的生长依赖于培养基质,一般选择麦秸、稻草、木屑等作为基质。
基质要进行消毒处理,以防止病虫害的发生。
2. 菌种接种:将蘑菇菌种均匀地撒在基质上,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等待菌丝生长。
3. 菌网培养:菌丝生长到一定程度后,将基质移到黑暗的环境中,稍加增温,促进菌网的生成。
4. 露天培养:菌网形成之后,将基质移到通风良好的露天环境中,进行光照养分的吸收和子实体的形成。
二、香菇的栽培技术1. 瓶装培养:香菇可以在玻璃瓶中进行培养。
首先将香菇菌种接种在培养基上,待菌丝长满整个瓶子后,倒扣在通风良好的地方,等待子实体的形成。
2. 刨床培养:在露天的地方,清理好地面,将香菇菌种均匀地撒在培养基上,再用稻草、麦秸覆盖上一层。
保持适宜的湿度,等待子实体的形成。
3. 窖穴培养:将香菇菌种均匀地撒在培养基上,将基质堆积成约50厘米高的堆坡,覆盖上一层保温材料,并保持适宜的湿度和温度。
三、平菇的栽培技术1. 棚架培养:搭建适当的棚架结构,将预先培养好的平菇菌种放在培养基上,保持适宜的湿度和温度。
每隔一段时间喷水保持湿润,待平菇菌丝生长完整后,开始移动菌棒,等待子实体的形成。
2. 菌棒培养:将平菇菌种接种在菌棒上,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在黑暗环境中等待子实体的形成。
子实体成熟后,用清洁的工具将菌棒剪断,将平菇采摘。
综上所述,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主要包括选择合适的基质和菌种接种、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控制以及光照条件等。
不同种类的食用菌栽培技术有所不同,但都需要注意环境的卫生、消毒处理以及适宜的生长条件。
食用菌栽培技术的掌握和运用,不仅能满足市场需求,还能为人们提供更加健康的食物选择。
几种食用菌栽培方法简介
几种食用菌栽培方法简介几种食用菌栽培方法简介一、食用菌畦地栽培法畦地栽培,不需搭建菇房和床架,是一种投资少,成本低,周期短,见效快的栽培方法。
畦地要选地势高爽、背风、排水畅通的空闲地。
按南北向整成宽0.8—0.9米,长10—15米的长形畦,畦中间挖一条宽17厘米,23厘米,宽13厘米的土埂,两畦间留一条深33厘米,宽40厘米的沟,以便行走和管理操作。
畦床上喷洒20%的氨水或撒菜籽饼粉驱杀害虫。
栽培时,先用1%石灰水浸泡培养料24小时,然后捞起用清水冲淋至ph值7.5—8,沥去多余的水分,即可铺料播种,按铺一层料,撤一层菌种,共分 3层,料厚15厘米左右。
播好种后用木板将料层轻轻拍平压紧,使菌种与培养料紧密结合,以利菌丝恢复生长,防止干燥和抑制杂菌污染小播种后,菌床上搭环形棚架,上盖塑料薄膜和草帘。
开头3—4天,为菌丝恢复和定植时期,以保温、保湿为主,要盖紧塑料薄膜,若菌床内温度超过25℃时,可在早晚打开畦两头的薄膜通风降温。
5—7天后,菌丝长入培养料内应进行适当通风,以减少料面水分,促使菌丝向料层内生长。
当菌丝长到料厚一半时,可加大通风量,使菌丝尽快向料深层生长,料面干燥,长出的菌丝生活力强,粗壮。
20天左右菌丝长透培养料,应加强通风和增加光照,并适当喷水,促进子实体迅速形成。
管理上主要通过揭闭薄膜和草帘,并适当喷水,调节水、热、气、光等条件,以满足菇体的良好生长,当菇体充分长大至成熟即可采收。
二、食用菌一体化种植模式食用菌一体化栽培模式是食用菌种植获取优质高产的有效途径之一,此方法种植食用菌,能有效提高食用菌产量,延长出菇时间,增加单产,也能促使蔬菜获得二氧化碳,达到了互利的目的,通过定陶县多种经营服务中心和食用菌工作站,几年的实验与推广,增产效果明显,菇房和菜棚建造模式如下:1、双孢菇养菇房建造模式养菇房为水泥砖结构,东西走向,长50M,宽9M,前后墙高2.8M,每隔2M有一竖排通气孔,通气孔大小为25×30CM,山墙高3.8M。
几种珍稀食用菌的栽培技术
几种珍稀食用菌的栽培技术
一、竹筒栽培法:是最常见的菌物栽培方法,也是珍稀食用菌栽培的主要形式,利用竹筒把菌种安置在地里,菌种萌芽继而孢子形成的地方就是菌类的发源地,为采摘和采集提供便利,适合栽培雨菜、香菇、野猪挡等野生菌类。
二、垫苗栽培法:是把经过早期培养驯化成苗状的菌种移至野外必要环境恢复即可,把苗种放置在潮湿的林冠下,以便后续菌类发芽演化,适合栽培香菇、黑木耳、花菇等食用菌类。
三、笼养栽培法:笼养式栽培指将珍稀食用菌苗种笼养在固定大小的材料笼子中、用营养物质喂养进行定量地繁殖,以增加珍稀食用菌的广泛利用。
适合栽培巨型菇、灰耳、木霉菌等。
食用菌杂交育种及诱变育种步骤
食用菌杂交育种及诱变育种步骤食用菌杂交育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和步骤:一是选择亲本。
选择具有目的遗传性状并且孢子成熟的子实体。
二是弹射单孢子,将选择好的两个亲本的单孢子分别弹射到无菌滤纸上。
三是培养单孢子。
首先对两个亲本的单孢子进行连续稀释,然后进行培养,长成菌株后,对被污染的菌株及非单孢萌发的菌株进行淘汰。
四是交配试验。
将两个亲本所得到的单核菌丝进行组合配对试验,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要进行,而后仔细观察交配后的反应。
五是在进行交配菌株的接触区两侧分别挑取一小块包括菌丝的培养基,然后接种到其他管内,并编号培养,然后鉴定双核菌丝真伪。
六是将所有产生锁状联合的杂交菌株进行扩大培养,制成原种、栽培种,通过段木栽培、瓶栽和袋栽,更进一步观察杂交菌株的各种性状,包括生产性状、抗逆性等。
七是将初步筛选出的杂交菌株进行进一步的生产试验,包括区域性试验,从而更加确定杂交菌株的各种性状,预估出杂交菌株的生产价值和推广价值,对于各项性状都理想的菌株要保留,并及时进行推广。
通过一系列的区域性试验和综合试验,确定杂交菌株的生产价值,淘汰不良菌株,保存理想菌株,及时推广应用。
杂交育种虽费工、费时,需要较好的实验设备和工作条件,成本比较高,但仍是目前最有效的育种方法。
食用菌诱变育种的优势是可以产生大量的变异,从而使人们可以在较大范围内选择优良的菌株。
诱变方法主要分为物理诱变和化学诱变。
诱变剂也有很多种,例如:X光线、紫外线、氮芥等等。
诱变育种的步骤可以概括为三步:第一步制作食用菌孢子悬浮液。
制作方法:将食用菌无菌孢子放入磷酸缓冲溶液或者生理盐水中,摇匀即可,浓度一般控制在每毫升溶液含有106~109个孢子为宜;第二步诱变处理,根据食用菌品种及条件选择适宜的诱变方法即可;第三步挑选优良菌株,该步骤是最关键的一步,也是工作量比较大的一个步骤,需要高度重视。
因为诱变处理后,只是扩大了变异的范围和变异量,而并不能说明所有的变异都是需要的,因此,要从大量的变异菌株挑选。
食用菌育种
一、蕈菌:指具有较复杂的组织结构及用眼可辨、用手可摘的子实体的大型真菌。
分类:使用蕈菌、要用蕈菌、毒蕈菌、其他蕈菌营养方式(养料的两个来源):活的生物体;死的生物体的有机物残体生长方式:寄生(非转性)、共生(菌根蕈菌)、腐生1、蕈菌的遗传学任务:研究蕈菌遗传与变异的现象,规律及内在机理与实际应用。
蕈菌的研究内容:蕈菌的生活史、蕈菌的繁殖体制和交配型系统,有性生殖中基因重组的遗传分析,细胞质遗传,杂种优势及其机理,原生质体融合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在蕈菌遗传研究中的应用。
2、蕈菌育种学的任务:探究蕈菌育种的原理,确定适于蕈菌特点的技术路线和育种方法,以不断提高育种水平,更好地满足蕈菌产业的实际需求。
二、遗传:生物体通过各种繁殖方式将其性状传递给子代,使上下代之间在性状上保持稳定,这种现象称为~。
变异:任何生物体的亲代与子代之间同一后代的不同个体间在性状上总是存在一定的差异,这种现象称为~。
三、担子菌有性繁殖的阶段:1、原生质融合(锁状联合)2、细胞核融合3、减数分裂担子菌的三个重要特征:从细胞形态、分化发育、遗传相结合的方面看:锁状联合、单核单倍体的担孢子、棍棒状的担子是担子菌的三个最重要的特征。
有性繁殖的类型:1、同总结合(可自孕):指同一担孢子萌发的菌丝能够通过自身结合而产生子代的一种生殖方式。
可分为初级(单核)和次级(异核双核)同宗结合。
2、异宗结合(不可自孕):指一个担孢子萌发所形成的单核菌丝需要和另一特殊类型担孢子萌发形成的单核菌丝相结合,才能产生能形成子实体的双核菌丝的蕈菌。
可分为二极性和四极性异宗结合。
二极性异宗结合:一个担子产生的担孢子是两性的,它们之间的亲核性决定于一对等位基因,只有含着相同基因的菌丝才有亲核性,才能相互结合,产生能形成子实体的双核菌丝的蕈菌。
种类有:滑菇、大菇、黑木耳四极性异宗结合:这类蕈菌的担孢子或初生菌丝有4种不同性,它们的亲核性决定于两对遗传基因,只有两类不同性菌丝能配合成具有这对遗传基因型的菌丝体时,它们才能相互结合,形成能结菇的双核菌丝体。
食用菌培育
食用菌培育
食用菌培育是指将食用菌的种子或菌丝体进行培养、繁殖和生长,以获得高产、高质量的食用菌产品的过程。
食用菌培育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选材:选择适合食用菌生长的基质,如木屑、稻壳、麦秸等,并进行消毒处理,以去除杂菌和有害物质。
2. 制种:将食用菌的种子或菌丝体接种到培养基质上,培养成菌种。
可以使用液体培养、固体培养或发酵罐等方式进行。
3. 菌种繁殖:将培养好的菌种进行繁殖,通常是通过种植到含有营养丰富的培养基质中,使其快速繁殖。
4. 菌种接种:将培养好的菌种接种到主要培养基质中,如混合土壤、温床等,促进食用菌的生长。
5. 生长管理:控制培养环境的温度、湿度、通风等因素,以促进食用菌的快速生长,同时防止病虫害的发生。
6. 采收处理:当食用菌生长到一定阶段时,通过采摘、收割等方式将其收集起来。
采收后进行处理,如清洗、修整、分级等,以获得高质量的食用菌产品。
食用菌培育技术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培育过程中所控制的环境条件和操作技术的熟练程度。
不同种类的食用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有所不同,因此培育技术也会有所差异。
同时,
科学合理地运用肥料、农药等,可以有效提高食用菌的产量和品质。
食用菌栽培技术(全).
食用菌栽培技术(全).食用菌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营养丰富的食品,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
而食用菌栽培技术的发展,为大众提供了更加优质、安全、健康的食用菌产品。
本文将从食用菌的栽培方式、菌棒制作、培养基的制备、环境调节以及病虫害的预防等方面详细介绍食用菌栽培技术。
一、食用菌的栽培方式1. 菌种培养法菌种培养法是指将选好的食用菌菌种在试管或各种培养瓶中培养、增殖,然后通过接种固体或液体基质进行培养。
2. 菌粒种培养法菌粒种培养法是将菌种接种到菌粒中,使其在稻壳、麦麸等物质上生长,达到大量繁殖的目的。
3. 菌棒种植法菌棒种植法是将菌株培养好后,包裹在纸屑或木屑中,制成压缩成型的菌棒,再将菌棒悬挂在菌房内进行培养。
二、菌棒制作菌棒制作是掌握食用菌栽培技术的重要环节。
以野生银耳为例,采取木芹皮、沙土、水洒、砖头、石灰等基质材料,经过高温蒸煮、喷水、冷却,制成菌棒。
其中,木芹皮以其不易被打垮、有机质适宜等特点被广泛应用。
在制作木芹皮菌棒时,首先将木芹皮手工粉碎成一定大小的茎节,在专用菌棒成型机上逐层压缩,制成直径为6cm,长度为65cm,重量为750g的木芹皮菌棒。
最后将菌棒用真菌接种液接种后,悬挂于菌房内进行培养。
三、培养基的制备菌种的培养需要一定的基质,基质的配比受到地区、季节、食用菌种类和诸多因素的影响。
精细、科学的配方是菌棒成长的重要保证。
一般采用玉米粉、黑豆粉、黄豆粉、大豆饼粉等碳源和硝酸钾、磷酸氢二钾、硫酸铵等氮、磷、钾肥来配制基质。
基质配比得当,可提高菌棒成长速度,并产生丰富的香味和口感。
四、环境调节环境调节是栽培食用菌的重要保障,主要包括调节温度、湿度、光照等方面。
1. 调节温度食用菌生长的温度范围因菌种不同而异。
以金针菇为例,其适宜温度为20-28℃,白灵菇适宜温度为5-20℃,香菇适宜温度为15-25℃。
在紫菇的栽培过程中,需要按照孟诚和张芳树所提出的温度调控法,将温度从最初的15-18℃逐步升至22-25℃,使菌棒在不同生长阶段得到不同的温度和湿度状态。
食用菌的栽培方法
食用菌的栽培方法
食用菌的栽培方法可以分为传统栽培和现代栽培两种。
以下是常见的食用菌栽培方法:
1. 木耳的栽培方法:选择适合的木材,将木材携带的杂质清除干净,然后进行消毒处理。
将已经消毒的木材与木耳菌种放入培养袋中,进行接种。
将接种好的培养袋放在适宜的环境中,保持适当的温湿度进行培养。
2. 香菇的栽培方法:选择适合的基质,一般为秸秆、麦麸、玉米芯等,进行脱水处理。
然后加入菌种,将基质堆积成堆,并覆盖一定厚度的蒸汽消毒过的土壤。
培养过程中保持适宜的温湿度,通风透气。
3. 平菇的栽培方法:选择适合的基质,一般为稻草、麦麸等,进行剁碎处理,并进行消毒。
将菌种与基质混合均匀,放入培养袋中,进行接种。
接种后的培养袋在适宜的环境中进行培养,通风透气。
4. 口蘑的栽培方法:选择适合的基质,一般为秸秆等,进行消毒处理。
将口蘑菌种和基质混合均匀,堆积成堆,并覆盖一定厚度的蒸汽消毒过的土壤。
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保持通风透气。
以上是一些常见食用菌的栽培方法,不同种类的食用菌可能有一些细微差异。
在实际栽培过程中,还需要注意浇水、通风、消毒等方面的管理。
食用菌选种育种技术
4.孢子分离技术 孢子分离主要是指利用子实体上产生的成熟
有性孢子分离培养获得纯菌种的方法。分为多孢 分离与单孢分离两种。
(一)多孢分离
1. 种 菇 孢 子 弹 射 法
2. 帖褶法 3.褶上涂抹法: 4.空中孢子捕捉法: 5.钩悬法
6.试管插割法
此法方便快捷,成功率高,是多数菌种孢子分离 的主要方法。适合于大型子实体的孢子分离。 具体操作方法是: 无菌操作迅速用无菌试管取下组织块。 用接种镐将组织块推至距斜面培养基 1cm处,塞好棉塞。于25-28℃条件下 见光竖立培养至12小时左右,在无菌 操作条件下用尖头镊子取出组织块。 继续暗光培养,2-3天后,萌发成星芒 状的单孢子菌落。
一、无性繁殖 不通过有性生殖细胞的结合,而由亲代直接产和新个体的生殖方 式叫无性繁殖,食用菌的无性繁殖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可以菌丝断裂的方式繁殖: 2.以产和无性孢子的方式繁殖:如香菇产生节孢子,双孢蘑菇产 生次生孢子,草菇产生厚垣孢子,黑木耳产生钩状分生孢子等。 3.以出芽方式繁殖:
二、有性繁殖 通过有性生殖细胞的结合,产生新个体的繁殖方 式,叫有性繁殖。
③菌核的组织分离法
一些药用菌如茯苓、猪苓、雷丸都有菌核。进行组织 分离时,采用含浆汁多的菌核。在无菌的条件之下, 将菌核剖开,于菌核的附近,剖取蚕豆大小的菌核组 织块移入斜面培养基上,在26-30℃下培养。
④特特殊的组织分离
1.
2.
3.
பைடு நூலகம்
生
菌
子
长
索
实
点
层
分
分
分
离
离
离
3.木腐菌基内菌丝分离
①把分离用菇木的部分或全部的表面在火焰上轻燎。 ②取小刀在火焰上灭菌,对准菇木上菇柄(耳基)的着生 位置切成两半。 ③确定欲分离菌丝在菇木上的位置,再次用火焰灭菌过的 小刀,在欲分离部位刻划数个井字。 ④用火焰灭过菌的接种钩,钩取一小块木屑(绿豆大小或 更小)移接于斜面培养基。 ⑤接种后将试管置于25—27℃下培养,促使其恢复。近风 干的种木内菌丝常处于休眠状态。接种后,种木吸湿,菌 丝逐渐恢复生长。如果短期时间内分离物未曾发,则可保 留至4周后,再断定分离是否成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用菌育种方法
食用菌栽培是一系列复杂操作的工作程序,包括种菇选择、母种选育与保存、菌种制备、出菇管理及市场销售等,每个程序都有至关重要的细节操作。
但育种是这些工作中首要的一项工作,没有优良的菌种,不管其他工作程序准备及管理得多么好,都会造成减产或失败。
一、自然选育自然选育是最古老、最简便、应用最广的选种方法。
它是先分离和收集各地的有关菌株,然后通过生产试验比较各菌株的生产性能,选留最优者。
为提高产量,要将引进的多个菌株,进行系统的栽培比较,特别是对各菌株的菌丝生长速度,对环境的抵抗力,出菇早晚,产量高低,菇形大小,香味浓淡,苦味程度等各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评比,最后评选出优良品种。
只要我们经常注意菌种的选育,不断淘汰劣等菌株,选留优秀菌株,就能使生产丰收,质量稳定。
二、诱变育种诱变育种能大幅度地增加菌种的变异量,从而人们能从诱变后的群体中筛选优良菌株。
常采用物理、化学等诱变剂来动摇菌种的遗传性,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核酸物质,能强烈地引起菌种的变异。
诱变育种的诱变剂很多,常用的有紫外线、X光线、Y射线
及硫酸二乙醋(DFS)、5-溴尿嘧啶(5-BU)、氮芥(Nm)、N“广甲基N”亚硝基胍(NTG)等。
诱变育种方法有三个步骤:一是准备孢子悬浮液,将新鲜的食用菌无菌孢子移入5毫升无菌生理盐水或磷酸缓冲液中,摇匀后即成孢子悬浮液。
孢子悬浮液的浓度以每毫升含孢子106~109个为宜。
二是诱变处理,用诱变剂处理如紫外线处理,诱变处理应在暗箱内进行,箱内装15瓦紫外灯1支,悬挂于30厘米高处,诱变处理时应先开灯20分钟,使波长稳定,然后将悬浮液倒入直径为6厘米的无菌培养皿中,打开皿盖,照射0.5~1分钟。
照射后的孢子悬浮液每毫升所含的活抱子数约在105~108个。
因此要得到单个菌落,必需先用无菌水将照射后的孢子悬浮液稀释1000~10万倍。
然后取释释液0.2毫升涂布于装有琼脂培养基的培养皿上,在25℃下培养5~10天,这时就能在每个平板上得到数十个单菌落。
选纯正、健壮的单个菌落移入斜面试管内,供进一步测定筛选。
三是挑菌筛选,诱变处理只是扩大了它的变异范围,并不能决定变异的方向,所以诱变最大的困难是筛选,只有在大量的、各种各样的变异中,才能筛选到符合需要的变异个体。
这样就需将诱变后的孢子经培养长出菌落后及时挑菌,选发育健全的单个菌落移入斜面试管内,一个菌落只接一支斜面,待外面长好后,再分别接入2~4瓶原种中,然后进行栽培试验,反复比较各菌落的生产性能,择优留取。
三、杂交育种杂交育种是培育菌种的有效手段。
诱变育种主要是通过改变核酸分子而引起变异,而杂交则是通过2个或几个亲株的染色体片段的交换或重新组合而获得新性状的。
进行杂交时,亲代必需有标记。
凡同宗接合的食用菌,可用营养缺陷型来标记。
营养缺陷型是指在营养特征上表现某种缺陷的变异菌株。
它在不含氨基酸、维生素等有机物的基本培养基上不能生长。
我们可以把2个不同品种的营养缺陷型混合接种在基本培养基上,如果它们能生长,即就意味着它们可能进行了杂交。
对于异宗接合的食用菌,可以利用菌丝的性别来进行杂交,取来自两种不同品系的单孢子分离物混合接种在一起,经培养后,凡出现双核菌丝的组合,并能正常结实,就证明能杂交。
通过杂交亲代的选择,就能得到融合亲代优点而除去亲代缺点的优良菌种,使生产水平大幅度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