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布置的管理原则(42页)
工艺管理制度编制原则
工艺管理制度编制原则一、以质量为核心质量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作为工艺管理制度的编制原则之一,必须把质量放在首位。
制定工艺管理制度时,要始终以提高产品质量为核心目标,确保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都符合质量标准,严格控制产品的质量。
二、科学性原则工艺管理制度是企业生产活动的重要规范,必须是科学的、可行的。
在制定工艺管理制度时,要根据实际生产情况,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进行规划,确保工艺管理制度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
三、全员参与工艺管理制度的编制不是某个部门或某个人的事情,而是全员参与的过程。
只有让全员参与制定工艺管理制度,才能更好地保障制度的执行和落实。
因此,在编制工艺管理制度时,要充分调动所有员工的积极性,形成全员参与的氛围。
四、持续改进工艺管理制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随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
在制定工艺管理制度时,要强调持续改进的原则,及时总结和反馈生产中的问题,不断完善和优化工艺管理制度,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五、标准化原则工艺管理制度的编制必须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
在制定工艺管理制度时,要遵循标准化原则,制定符合标准要求的工艺管理制度,确保生产活动的合规性和可持续发展。
六、系统性原则工艺管理制度是企业生产活动的一部分,需要与其他管理制度相互配合、相互支持。
在制定工艺管理制度时,要考虑到其他管理制度的要求,确保各项管理制度之间的协调一致,形成一个完整的管理体系。
七、实施可行性原则制定工艺管理制度时,必须考虑实施的可行性和操作性。
工艺管理制度要能够适应生产实际,符合员工实际操作的习惯和能力,确保制度的执行和落实。
因此,在编制工艺管理制度时,要注重实施可行性,确保制度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总之,上述七大原则是工艺管理制度编制的关键,只有遵循这些原则,才能确保工艺管理制度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在实际操作中,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结合上述原则,制定科学、合理的工艺管理制度,为企业的生产活动提供有效保障。
工艺布置管理制度及流程
工艺布置管理制度及流程1. 引言工艺布置管理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对工艺流程进行合理布置和管理的一项重要措施。
通过合理的工艺布置,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确保产品质量,使企业能够更加高效地完成生产任务。
本文将介绍工艺布置管理的相关制度及流程。
2. 工艺布置管理制度2.1 目标和原则工艺布置管理的目标是实现生产过程的高效运转和优化生产资源的利用。
在制定工艺布置管理制度时,应遵守以下原则: - 合理性原则:布置工艺应符合生产工艺的要求,避免资源浪费和生产环节冗余。
- 灵活性原则:布置工艺应具备一定的灵活性,以适应生产线的变化和产品的改进。
- 安全性原则:布置工艺应保证生产过程的安全,并且要考虑到员工的劳动保护。
2.2 职责和权限工艺布置管理涉及到多个部门和岗位的合作,各部门和岗位应按照职责和权限进行协作和管理。
具体职责和权限如下: - 生产部门负责工艺布置的具体实施和管理。
- 设计部门负责提供工艺布置的相关设计文件。
- 工艺部门负责审核和确认工艺布置方案的合理性。
- 运营部门负责监督工艺布置的执行情况,并提出改进建议。
2.3 文档管理工艺布置管理涉及到多个文件和文档的编制和管理。
为了保证文档的准确性和一致性,需要严格管理文档的编制、审批、发布和更新。
具体文档管理的流程如下:1. 设计部门编制工艺布置设计文件,并提交给工艺部门审核。
2. 工艺部门对设计文件进行审核,确认其合理性。
3. 审核通过后,设计部门将设计文件提交给生产部门。
4. 生产部门按照设计文件进行工艺布置。
5. 运营部门对工艺布置进行监督,并及时反馈问题和改进建议。
6. 若需要更新工艺布置,设计部门将编制好的新设计文件提交给工艺部门审核,并按照上述流程进行更新。
3. 工艺布置管理流程3.1 工艺布置的确定1.产品设计阶段,设计部门负责确定产品的工艺布置需求。
2.设计部门根据产品需求,编制工艺布置设计文件,并提交给工艺部门审核。
工艺管理规定【精选文档】
工艺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工艺管理,提高工艺技术水平,强化产品过程控制,严肃工艺纪律,确保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根据工厂工艺管理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定.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厂属各单位的工艺管理。
第三条工艺管理内容工艺文件、工艺设计、关键过程、工艺装备、工艺监督检查及考核等。
第四条工艺管理原则工艺要求标准化,工艺设计科学合理,工艺纪律严格执行.第二章组织机构与职责第五条科技质量科是工厂工艺管理的归口部门,其职责为:(一)负责建立工厂工艺管理组织机构(见附录1)。
(二)负责组织相关单位进行新工艺的研究、试验和推广应用。
(三)负责指导监督厂属各单位的工艺管理工作。
(四)负责组织工厂工艺监督检查及考核.第六条工厂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工艺管理的相关工作。
(一)销售部负责提供工艺设计所需要的相关信息,如产品订货技术条件等.(二)制管分厂负责焊接工艺评定工作,焊接工艺试验室负责焊接工艺研究.(三)生产科负责工厂的工艺装备管理工作。
第七条科技质量科负责工厂的工艺管理工作,其具体职责为:(一)负责建立完善工厂工艺管理组织机构.(二)开展新工艺的研究和应用,组织编制岗位操作规程(工艺规程)、制造过程规范(MPS)、检验和试验计划(ITP)等工艺文件.(三)负责组织工厂的工艺设计工作。
(四)对工厂的关键过程进行管理.(五)组织工厂的工艺监督检查及考核。
第三章工艺文件管理第八条工艺文件的分类工艺文件根据类别不同,分为以下三种:(一)工艺管理类文件,包括工艺管理规定、岗位操作规程(工艺规程)等。
(二)工艺设计类文件,包括工艺设计计划书、设计输入、设计输出(生产、检验工艺卡等)、设计评审、设计验证(焊接工艺评定等)、设计确认(首批检验报告等)等文件。
(三)过程控制类工艺文件,包括制造过程规范(MPS)、检验和试验计划(ITP)等。
第九条工艺文件的编制和审批工艺文件应由技术人员编制,并报相关领导审批(必要时经用户或用户代表审批)后方可发布实施。
工艺布置管理制度内容范文
工艺布置管理制度内容范文工艺布置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工艺布置管理,保证工艺布置的科学性、合理性和高效性,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工艺布置应根据生产任务、生产能力、生产技术和设备设施等因素综合考虑,合理布置。
第三条工艺布置要根据工艺流程,合理安排设备、人员和物料的位置,确保流程畅通。
第二章工艺布置步骤第四条工艺布置应按照以下步骤进行:(一)确定生产任务和工艺流程。
根据企业的生产任务和产品需求,确认生产任务和工艺流程。
(二)收集工艺资料和技术文件。
根据生产任务和工艺流程,收集相关的工艺资料和技术文件,包括设备操作说明、工艺规程、图纸等。
(三)确定设备和场地要求。
根据工艺流程和技术文件,确定所需设备的种类、数量和规格,并根据设备要求确定场地的大小、位置和布置。
(四)确定物料和人员要求。
根据工艺流程和技术文件,确定所需物料的种类、数量和规格,并根据人员要求确定所需人员的数量和岗位。
(五)进行工艺布置设计。
根据设备要求、场地要求、物料要求和人员要求,进行工艺布置设计,包括设备的摆放、物料的存放和人员的工作区域等。
(六)进行评审和修正。
对工艺布置设计进行评审,根据评审结果对设计进行修正,直至满足要求。
(七)编制工艺布置图纸。
根据最终确定的工艺布置设计,编制工艺布置图纸,并进行归档。
第三章工艺布置要求第五条工艺布置应满足以下要求:(一)符合生产任务和工艺流程。
工艺布置应符合生产任务和工艺流程的要求,确保流程的连续性和合理性。
(二)满足设备和场地要求。
工艺布置应满足设备的使用要求和场地的大小、位置和布置要求,确保设备和场地的正常使用。
(三)满足物料和人员要求。
工艺布置应满足物料的存放和运输要求,确保物料的及时供应和准确投放;工艺布置应满足人员的工作需要和安全要求,创建良好的工作环境。
(四)注重效率和安全。
工艺布置应注重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确保操作安全和工艺流程的顺畅。
第四章工艺布置管理第六条工艺布置管理应按照以下要求进行:(一)建立工艺布置管理制度。
工艺策划管理制度
工艺策划管理制度一、制度概述本制度是为了规范公司的工艺策划管理,提高工艺策划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保障公司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同时促进生产过程的优化和提升。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相关人员。
二、工艺策划管理的基本原则1. 策划目标明确。
工艺策划必须明确产品的设计目标和需求,确保工艺方案符合产品质量和性能要求。
2. 数据可靠性。
工艺策划必须依据可靠的数据进行,确保工艺参数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稳定性和可操作性。
工艺策划必须保证工艺方案的稳定性和可操作性,确保工厂生产过程的稳定和高效。
4. 创新性和优化性。
工艺策划必须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优化性,促进生产效率的提升。
三、工艺策划管理的基本内容1. 工艺策划流程管理(1)产品立项:在产品开发前,进行产品立项,明确产品的基本要求和目标。
(2)方案设计:根据产品要求,进行工艺方案设计,包括工艺流程、设备布置、生产参数等。
(3)方案评审:对工艺方案进行评审,确保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4)方案调整:根据评审结果,对工艺方案进行调整和优化。
2. 工艺参数管理(1)工艺参数制定:根据产品要求和设备性能,制定符合要求的工艺参数。
(2)工艺参数监控:对工艺参数进行监控和调整,保证生产过程的稳定和性能的可控性。
3. 工艺文件管理(1)工艺标准管理:建立并健全工艺标准,确保生产过程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2)工艺文件编制:对工艺方案、工艺参数、工艺标准等进行编制和管理。
4. 工艺改进与优化(1)定期评估:对工艺流程和参数进行定期评估,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2)技术创新:进行技术创新和工艺优化,提高生产过程的效率和质量。
5. 工艺验收管理(1)工艺验收标准:制定工艺验收标准,以确保工艺参数符合产品要求。
(2)验收程序:对工艺参数进行验收和评估,确保生产过程的可控性和稳定性。
6. 工艺安全管理(1)风险评估:对生产过程中的风险进行评估,确保工人的安全和生产设备的稳定性。
(2)安全措施:制定并执行相应的安全措施,确保生产过程的安全和稳定。
工厂工艺布局要求及原则
1、工艺布局的原则与操作指导(1)工厂布局的内容和原则1)工厂布局的内容●工厂总体平面布置●解决工厂各个组成部分,包括生产车间、辅助生产车间、仓库、动力站、办公室等各种作业单位和运输线路设施的相互关系,解决物料流向和流程、厂内外运输的连接。
●车间布置解决工作地、设备、通道、管线之间和相互位置,解决物料搬运的流程及运输方式。
2)设施布置设计的总原则●整体综合原则(设计时应将设施布置有影响的所有因素都考虑进去,以达到优化的方案)●移动距离最小原则●流动性原则(设施布置应使在制品在生产过程中流动顺畅,消除无谓停滞,力求生产流程连续化)●空间利用原则(生产区域或储存区域的空间安排,都应力求充分有效地利用空间。
)●柔性原则(应考虑各种因素变化可能带来的布置变更,以便于以后的扩展和调整)●安全原则(3)工厂总体布置设计的要求●满足生产要求,工艺流程合理;●适应工厂内外运输要求,线路短捷顺直;●合理用地;●充分注意防火、防爆、防损与防噪;●利用气候等自然条件,减少环境污染。
(4)车间布置设计的要求●确定设备布置的形式;●满足工艺流程要求;●实行定置管理、确保工作环境整洁、安全;●选择适当的建筑形式。
(2)工厂布局的形式(1)产品原则布置(流水线布置)当产品品种少批量大时,应当按照产品的加工工艺过程顺序来配置设备,形成流水生产线或装配线。
产品原则布置的基础标准化及作业分工。
整个产品被分解成一系列标准化的作业,由专门的人力及加工设备来完成。
产品原则布置的优点●产品产出率高,单位产品成本低;●每一产品都按工艺流程布置设备,因此加工件经过的路程最直接、最短,无用的停滞时间也最少;●由于操作人员效率高且所需培训少;●生产管理和采购、库存控制等工作也相对简单。
产品原则布置的缺点●要求较多的设备,而设备的利用率相对较低;●对产品种类及产量变化、设备故障等情况的响应较差;●线上工作重复单调乏味,缺乏提升机会,可能会导致工人的心理问题或职业伤害;●为了避免停产,设备备用件的库存可能比较大。
工艺流程设定的原则
10.去除工序间隔
11.1/0一致原则
12.物料上下移动减少
减少物料流动的左右摇摆
减少无实际作业内容的移动
去除加工设备间的间隔
投入(IN)与取出(OUT)一致
减少去除生产过程中物料的上下移动
作业流程
一般˙生产线
1.线路最短原则
2.去除间隔的原则
3.与产品工艺一致原则
4.1/0一致的原则
工艺流程设定的原则
流程
原则
说明
产品工艺线路
一般
1.路线最短原则
2.禁止孤岛加工
3.禁止局域路线分离
4.减少停滞的原则
5.禁止重复的停滞
6.禁止交叉
7.禁止逆行
路线长度,范围越小越好
减少工位的分离
减少(去除)很难流水线化的大型设备
减少中间停滞
禁止重复的停滞
禁止交叉流动
禁止逆行流动
生产线
8.减少物流前后摇摆
5.禁止逆行的原则
6.零等待பைடு நூலகம்原则
路线长度,范围越小越好
去除加工设备的间隔
作业内容全部集中产品流程内完成
投入(IN)与取出(OUT)一致
禁止逆行流动
去除机械自动状态下的等待
工艺布置管理制度及流程范文
工艺布置管理制度及流程范文工艺布置管理制度及流程一、引言工艺布置是工程施工中的重要环节,合理的工艺布置可以保证施工过程的高效进行,提高施工质量和工期的控制。
为了加强工艺布置的管理,制定本工艺布置管理制度及流程,以规范和促进施工工艺布置的科学化、标准化和规范化。
二、管理原则1. 合理性原则:工艺布置应符合工程设计文件的要求,保证施工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
2. 统一性原则:工艺布置应符合施工总体方案和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要求。
3. 系统性原则:工艺布置应具备完整的施工工艺流程,环环相扣,相互衔接。
4. 安全性原则:工艺布置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保证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环境。
三、职责及权限1. 工程部门负责工艺布置的组织实施,包括施工方案、施工方法和关键节点的确定。
2. 监理部门负责对工艺布置的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解决。
3. 施工班组负责按照工艺布置方案进行实际施工,保证施工质量和进度的控制。
四、工艺布置流程1. 施工总体方案的制定:根据工程设计文件和相关规范,制定施工总体方案,明确施工工艺流程和关键节点。
2. 施工工艺布置方案的编制:根据施工总体方案,编制具体的工艺布置方案,包括施工方法、施工工序和设备布置等。
3. 工艺布置方案的审批:工艺布置方案需经工程部门审批,确保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4. 施工班组组织:根据工艺布置方案,施工班组进行组织,明确施工任务和责任。
5. 施工现场准备:施工前必须做好现场准备工作,包括场地平整、施工道路的清理和施工设备的调试等。
6. 实际施工:按照工艺布置方案,组织实际施工,确保施工质量和进度的控制。
7. 施工记录和验收:施工过程中需做好施工记录,包括施工日志、施工图纸更新和工艺变更等。
施工完成后,进行施工质量验收和工艺布置的评估。
五、工艺布置管理要求1. 工艺布置应符合施工总体方案和工程设计文件的要求,不得随意更改。
2. 工艺布置方案应在施工前完成并经过审批,任何更改需重新审批。
工艺布置管理制度内容
工艺布置管理制度内容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工艺布置管理,促进生产过程的合理化、科学化、系统化,确保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保障员工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公司生产工艺布置的管理。
第三条工艺布置是指对生产现场的合理布置,包括设备摆放、通道设置、物料的流动等。
第四条工艺布置应遵循“安全、环保、高效、合理”的原则。
第五条工艺布置管理应坚持科学管理、依法合规、持续改进的原则。
第六条全体员工应严格遵守本制度,执行规范,确保工艺布置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安全性。
第二章工艺布置管理第七条工艺布置管理应充分考虑生产工艺、设备布局、物料流动、安全环保等因素,保证生产作业的顺利进行。
第八条工艺布置应根据生产工艺流程确定,并结合现场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布置。
第九条工艺布置要合理设置通道和通风设备,确保作业人员的安全和健康。
第十条生产现场应根据不同区域的作业需求,合理规划设备和物料的摆放位置。
第十一条生产现场应设置合适的标识牌和警示标识,提醒员工注意作业安全。
第十二条工艺布置应遵循环保要求,保证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环保要求。
第三章工艺布置管理流程第十三条工艺布置管理流程包括规划布置、实施检查、持续改进三个环节。
第十四条规划布置环节包括确定生产工艺流程、设备布局、物料流动方案等,由生产部门负责完成。
第十五条实施检查环节是指对规划布置的方案进行审核,并根据现场情况进行实施检查,确保工艺布置符合要求。
第十六条持续改进环节是指定期对工艺布置进行评估,并根据生产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改进,不断提高工艺布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第四章监督检查第十七条生产部门应定期对工艺布置进行检查,确保其科学性和合理性。
第十八条安全生产部门应对工艺布置进行安全评估,及时发现并解决存在的安全隐患。
第十九条质量管理部门应对工艺布置进行质量评估,确保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要求得到满足。
第二十条环保部门应对工艺布置的环保情况进行评估,并提出改进建议。
第五章法律责任第二十一条违反本制度规定,导致严重后果的,将依照公司相关管理制度进行处理。
GMP管理技术厂房与设施管理
第46页/共73页
一、洁净室管理工作
净化:是指为了得到必要的洁净度而去除污染物质的过程。洁净度:即空气洁净度,是指洁净环境中空气含尘埃、活微生物多少的程度。洁净室:需要对尘粒及微生物含量进行控制的房间。其建筑结构、装备及其使用均具有减少该区域内污染源的介入、产生和滞留功能。
第47页/共73页
第8页/共73页
“污染”与”差错”
是药品生产的大忌
——请你随时提高警惕
第9页/共73页
严格划分区域:
(3)不同生产区的管理
强毒微生物及芽胞菌制品加工区与相邻区域应保持相对负压。
第10页/共73页
鼠疫杆菌
第11页/共73页
霍乱弧菌
第12页/共73页
第39页/共73页
③非无菌药品生产,物料从300,000级或100,000级洁净区,到一般生产区,必须经出入门联锁的气闸室或传递窗(柜)传出去。其净化传递程序图:
第40页/共73页
④不可灭菌药品生产物料从10,000级洁净区到一般生产区,必须经缓冲室、传递窗(区)传出去。其净化传递程序图:
第41页/共73页
我国规范-98 不足处
标准不如1992年的明确,98年修订时, 层流、风速及洁净区的换气次数被取消了, 使高风险作业的要求变得不很明确。层流标准采用了国际上B级的限度。我国98版将国际上B级指标(动态), 作为百级的标准(静态),与WHO GMP相差比较大。不少企业以高效送风替代层流,标准一再降低孢子在微粒中耐热性增强,取消层流对微生物控制极为不利。
第37页/共73页
②不可灭菌药品生产用物料从一般区进入10,000级洁净区,必须经物净系统。包括外包装清洁与消毒处理室、传递窗(柜)、消毒与缓冲室,在外包装清洁处理室对其外包装净化处理、消毒后,经出入门联锁的传递窗(柜)到缓冲室再次消毒外包装,然后进入备料室待用。
工艺制定管理制度
工艺制定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规范工艺制定管理工作,提高工艺技术水平,保证产品质量,促进企业发展,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企业所有与工艺制定相关的部门和人员。
三、工艺制定的目标1. 制定符合企业实际、科学合理的工艺流程。
2. 保证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
3. 促进技术进步,推动企业发展。
四、工艺制定的原则1. 科学性原则:工艺制定务必科学合理,经济适用。
2. 可操作性原则:工艺操作要简单易行,方便生产操作。
3. 规范性原则:工艺制定需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
4. 改进性原则:不断改进工艺,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五、工艺制定的流程1. 需求分析:针对产品需求、市场需求、工艺设备需求进行分析,确定工艺制定的方向。
2. 信息搜集:搜集各种工艺制定的相关信息,包括技术资料、市场调查等。
3. 工艺设计:根据需求分析和信息搜集,进行工艺制定方案设计。
4. 方案评审:对工艺制定方案进行评审,包括技术评审和经济评审。
5. 工艺试验:制定好的工艺方案进行试验验证,确认可行性。
6. 工艺调整:根据试验结果,进行工艺方案的调整和优化。
7. 工艺审核:最终确定的工艺方案进行审核,获得批准。
8. 工艺文件编制:编制工艺文件,包括工艺流程图、工艺标准、工艺指导书等。
六、工艺文件的管理1. 工艺文件的保密:工艺文件属于企业的核心机密,制定部门要严格保密,不得泄露给外部。
2. 工艺文件的更新:工艺文件需要定期更新,确保工艺在不断改进。
3. 工艺文件的审批:新制定的工艺文件需经过严格审批流程,获得批准后方可实施。
七、工艺制定人员的管理1. 人员要求:工艺制定人员需具备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2. 培训要求:对工艺制定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提高其技术水平。
3. 激励政策:对取得重大工艺改进成果的人员进行奖励,激励其积极性。
八、工艺制定管理的评估1. 定期评估:对工艺制定工作进行定期评估,找出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
工艺布置的管理原则
工艺布置的管理原则良好的工艺布置是确保生产流程顺利运行的基础。
以下是几个工艺布置的管理原则:1. 优化空间利用:合理利用工厂的有限空间,使生产线布置合理紧凑。
通过合理规划设备、工作台和传送系统的位置,减少物料和工人的移动距离,提高生产效率。
同时,确保设备安全距离和通道畅通,以便员工能够安全操作和维护设备。
2. 合理安排工作站:根据生产过程的要求,合理安排工作站的位置和布局。
将相关的工序集中在一起,减少物料和信息的传递时间和错误的可能性。
同时,确保工作站操作人员的工作条件良好,提供必要的工具和设备,减少工人疲劳度和人为错误。
3. 考虑标准化和模块化:在工艺布置中,应考虑使用标准化设备和工艺模块。
标准化设备易于维护和更换,减少停机时间。
而工艺模块化能够提高生产线的可扩展性和灵活性,方便进行工艺的改进和优化。
4. 良好的物料流动:合理规划物料流动路径,确保物料的供应和消耗均匀、顺畅。
布置合理的物料储存区域,方便物料的分类和管理。
同时,配备合适的物料搬运设备和工具,减少物料损耗和操作员的劳动强度。
5. 安全和环保考虑:在工艺布置中应充分考虑安全和环保要求。
合理布置消防设施和安全通道,确保员工紧急情况下能够快速撤离。
同时,合理配置废弃物处理设备和储存区域,确保废弃物的正确处理和环境保护。
6. 定期评估和改进:工艺布置不是一成不变的,应定期对工艺布置进行评估和改进。
通过员工的反馈和实际生产情况,发现问题和瓶颈,及时进行调整和优化,提高生产线的效率和质量。
综上所述,良好的工艺布置需要充分考虑空间利用、工作站布置、标准化和模块化、物料流动、安全和环保等因素。
通过合理的布置,可以提高生产线的效率和质量,降低成本和风险,实现生产的顺利进行。
在工业生产中,工艺布置是非常关键的环节。
它直接影响到生产线的效率、质量和安全性。
因此,合理的工艺布置管理原则必不可少。
下面将进一步介绍工艺布置的管理原则。
7. 追求流程简化:工艺布置时,需要将生产工序进行简化并优化流程。
工艺部管理规定制度(3篇)
第1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工艺部管理,提高产品质量,确保生产进度,保障生产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工艺部所有员工,以及与工艺部相关的其他部门和人员。
第三条工艺部管理工作应遵循以下原则:(一)依法合规: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和企业规章制度。
(二)科学合理:合理设置岗位,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三)注重实效:注重实际效果,不断提高工艺技术水平。
(四)安全第一:把安全生产放在首位,确保生产安全无事故。
第二章组织机构与职责第四条工艺部组织机构:1. 部长:全面负责工艺部工作,主持部务会议,协调解决重大问题。
2. 副部长:协助部长工作,分管具体业务。
3. 工艺工程师:负责工艺设计、工艺改进、技术培训等工作。
4. 技术员:负责工艺实施、技术指导、设备维护等工作。
5. 质量管理员:负责产品质量监控、质量分析、质量改进等工作。
第五条工艺部职责:1. 制定和实施生产工艺规程,确保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2. 组织开展工艺改进和技术攻关,提高工艺技术水平。
3. 负责工艺文件的管理和修订,确保工艺文件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4. 组织技术培训,提高员工技术水平。
5. 监督指导生产过程,确保生产工艺的执行。
6. 协调解决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问题。
7. 参与新产品、新工艺的评审和实施。
8. 参与生产计划的编制和执行。
9. 参与质量事故的调查和处理。
第三章工作流程与要求第六条工艺设计:1. 工艺工程师根据产品设计要求,进行工艺设计,制定生产工艺规程。
2. 工艺规程应包括工艺流程、工艺参数、设备要求、检验标准等内容。
3. 工艺规程应经部长审核批准后实施。
第七条工艺实施:1. 技术员根据工艺规程,指导生产人员进行生产操作。
2. 技术员负责监督生产过程,确保生产工艺的执行。
3. 技术员负责对生产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和处理。
第八条工艺改进:1. 工艺工程师根据生产实际情况,提出工艺改进方案。
2. 部长组织相关部门对改进方案进行评审。
工艺管理制度(通用版)
工艺管理制度(通用版)一、工艺管理原则1. 科学合理:工艺管理应遵循科学、合理、高效的原则,确保生产过程中产品质量稳定、生产效率提高。
2. 持续改进:不断优化工艺流程,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
3. 全员参与:鼓励全体员工积极参与工艺管理工作,共同提高工艺水平。
4. 规范操作:严格执行工艺规程,确保生产过程规范化、标准化。
二、工艺管理组织架构1. 工艺管理部门:设立专门的工艺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实施和监督工艺管理制度。
2. 工艺主管:担任工艺管理部门负责人,对工艺管理工作全面负责。
3. 工艺员:负责具体工艺文件的编制、修订和现场指导工作。
4. 生产部门:协同工艺管理部门,确保工艺规程在生产过程中的贯彻执行。
三、工艺文件管理1. 工艺文件编制:根据产品特点和生产要求,编制完整、准确、可行的工艺文件。
2. 工艺文件审批:工艺文件编制完成后,需经过相关部门审核、批准后方可实施。
3. 工艺文件修订:根据生产实际和产品质量要求,定期对工艺文件进行修订、完善。
4. 工艺文件发放:确保工艺文件及时、准确地发放到生产现场,指导生产操作。
四、工艺培训与考核1. 工艺培训:定期组织工艺培训,提高员工工艺知识和操作技能。
2. 工艺考核:对员工工艺掌握情况进行考核,确保员工熟练掌握工艺规程。
3. 奖惩机制:设立奖惩机制,对工艺管理工作中表现优秀的员工给予奖励,对违反工艺规程的员工进行处罚。
五、工艺改进与创新1. 搜集反馈:积极搜集生产现场、客户反馈的工艺问题,为工艺改进提供依据。
2. 技术研究:开展工艺技术研究,推动工艺创新,提高产品竞争力。
3. 成果转化:将工艺改进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4. 持续优化:建立长效机制,推动工艺管理持续优化,为企业发展提供动力。
六、工艺变更管理1. 变更申请:当生产过程中出现需调整工艺的情况时,相关部门需提出书面变更申请,详细说明变更原因及预期效果。
2. 变更评估:工艺管理部门对变更申请进行评估,分析变更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工艺原则布置
工艺原则布置
工艺原则布置是指在生产过程中,根据生产工艺要求和工艺流程,合理安排生产设备、工作空间和人员,以保证生产过程的高效性、安全性和质量稳定性。
以下是工艺原则布置的一些要点:
1. 合理安排生产设备和工作空间。
生产设备和工作空间的布置应符合工艺流程和操作规程要求,以保证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
同时,应考虑到设备的维护和保养,以及工作人员的安全和舒适。
2. 保证生产过程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生产过程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是保证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的重要因素。
因此,在工艺布置中应考虑到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的流动路径和存储方式,以及工艺流程中的各个环节之间的协调和衔接。
3. 确保生产过程的安全性。
生产过程的安全性是保证工作人员和设备安全的重要保障。
因此,在工艺布置中应考虑到工作人员的安全和防护措施,设备的安全性和防护措施,以及生产过程中的风险控制和应急预案等方面。
4. 优化生产效率和成本控制。
生产效率和成本控制是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目标。
因此,在工艺布置中应考虑到生产效率和成本控制方面的因素,如设备的利用率和能耗、物料的损耗和回收利用等方面。
总之,工艺原则布置是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需要综合考虑生产工艺要求和工艺流程,合理安排生产设备、工作空间和人员,以保证生产过程的高效性、安全性和质量稳定性。
工艺布置的管理原则
工艺布置的管理原则引言工艺布置是指在生产过程中,根据生产线的需要,合理安排设备、机器、工具和工作站等工作元素的空间和位置,以实现高效、安全和优质的生产。
合理的工艺布置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因此在企业的生产管理中占据重要地位。
本文将介绍工艺布置的管理原则。
1. 空间利用原则1.1 最大化利用空间合理的工艺布置应最大化利用可用的空间,减少不必要的空间浪费。
通过合理规划设备和工作站的位置,可以确保每个区域都能得到充分利用,提高生产效率。
1.2 空间分配合理根据不同生产环节的工艺要求,合理分配空间。
对于高频率操作的工作站,应将其位置布置在离主设备较近的位置,以减少物料和人员在生产线上的转移。
而对于低频率操作的工作站,则可以将其位置布置在离主设备较远的位置,以节约有限的空间资源。
2. 流程优化原则2.1 优化生产流程在工艺布置中,应尽量遵循生产流程的顺序,将工作站和设备按照产品流程进行合理的布置,以便使生产流程更加顺畅高效。
这样可以减少物料和人员的移动,提高生产效率。
2.2 避免交叉干扰不同工序之间应尽量避免重叠和交叉干扰,以防止因工人操作不当而导致的错误和事故。
工艺布置应合理分隔不同工序的工作站,确保工序之间的物料、工具和人员流动井然有序,避免不必要的干扰。
3. 安全性原则3.1 设备安全间隔在工艺布置中,应合理设置设备之间的安全间隔,以便工作人员能够安全地操作和维护设备。
安全间隔的设置应符合相关的安全标准和规定,确保工人的安全。
3.2 防止交叉污染在工艺布置中,应注意不同工序之间的防交叉污染。
根据生产流程和工艺要求,合理布置工作站、物料转运通道和工具清洗区等区域,以防止产品受到污染,确保产品质量。
4. 灵活性原则4.1 可调整性工艺布置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可调整性,以适应生产环境的变化和新的生产需求。
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通过改变工作站的位置、增加或减少设备等方式进行调整,以提高生产效率和灵活性。
工艺布置管理制度
工艺布置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工艺布置管理,提高工艺布置的效率和质量,保障生产的顺利进行,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工艺布置管理是指根据制造工艺要求和生产任务,对生产车间的设备、工序、工艺流程、材料、人员等进行合理的布置和安排,以实现生产生产的目标。
第三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生产车间的工艺布置管理,所有相关人员应严格遵守。
第四条工艺布置管理应当遵循科学、合理、高效、安全、环保的原则,充分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结合实际情况,不断完善管理制度。
第五条公司生产车间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工艺布置管理细则,并按规定进行实施。
第六条公司生产车间应当配备专业的工艺布置管理人员,负责制定、执行和监督工艺布置相关工作。
第七条公司生产车间应当建立健全工艺布置管理的考核制度,对相关人员的工作进行定期考核,确保工艺布置工作的质量。
第八条公司生产车间应当建立工艺布置管理的信息化系统,通过信息化手段优化工艺布置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效率。
第二章工艺布置管理的基本要求第九条工艺布置管理应当以生产任务和产品质量为中心,严格按照相关的制造工艺要求进行布置。
第十条工艺布置管理应当充分考虑原材料、设备、人员等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实现生产资源的充分利用。
第十一条工艺布置管理应当严格按照安全生产和环保要求进行布置,并保证生产过程中不发生安全事故和环境污染。
第十二条工艺布置管理应当注重人性化管理,合理安排员工的工作任务和工作时间,保障员工的健康和权益。
第十三条工艺布置管理应当遵循节约能源、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原则,实现生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第三章工艺布置管理的具体内容第十四条工艺布置管理应当根据生产任务和产品特性,合理安排生产流程和工艺序列。
第十五条工艺布置管理应当根据设备和设施的布局要求,进行合理的设备安排和空间利用。
第十六条工艺布置管理应当根据原材料的要求,合理进行物料搬运和存储的布置。
第十七条工艺布置管理应当根据生产车间的环境条件,合理安排通风、采光、消防设施等布置。
工艺要求管理制度
工艺要求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提高产品质量,确保生产工艺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制定本管理制度。
各级管理人员要认真执行,各生产人员要严格遵守,以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规定要求,确保公司形象和用户满意度。
二、工艺要求管理的基本原则(一)质量第一。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工艺要求的制定必须以产品质量为核心,确保产品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及企业内部质量要求。
(二)科学合理。
制定工艺要求必须遵循科学原理,合理安排工艺流程,选取合适的工艺方法,确保生产能够顺利进行,达到预期效果。
(三)全员参与。
工艺要求的制定和执行是全员参与的事情,不仅包括管理人员,还包括生产操作人员。
每个人都有责任保证工艺要求的实施。
(四)持续改进。
工艺要求是会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不断更新和完善的,企业要不断进行技术改进和创新,持续优化工艺要求,使其适应市场需求和企业发展。
三、工艺要求管理的内容(一)加工工艺要求。
包括加工工序、加工方法、工艺参数、设备要求等,要求严格执行。
(二)工艺检验要求。
包括产品检测方法、检测标准、检测设备要求等,旨在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三)品质管理要求。
包括原材料控制、中间品控制和成品控制,要求从源头抓起,确保产品质量。
(四)环境保护要求。
要求生产过程中注重环保,合理利用资源,减少废弃物排放,保护环境。
四、工艺要求管理的程序(一)工艺要求的制定。
由相关技术、生产和质量管理人员共同制定。
新产品的工艺要求必须进行试验验证,方可正式执行。
(二)工艺要求的发布。
技术部门将制定好的工艺要求文件发布到相关生产岗位,生产人员要按照工艺要求进行操作。
(三)工艺要求的执行。
生产人员按照工艺要求进行操作,如有问题及时反馈,确保工艺要求的执行。
(四)工艺要求的监督。
质量管理部门对工艺要求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如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
(五)工艺要求的评估。
定期对工艺要求进行评估,发现不合理之处及时进行修改。
五、工艺要求管理的责任(一)技术部门的责任。
负责制定和修改工艺要求,对工艺要求的有效性负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3 作业测定 一、时间研究 1.目的:制定各种工作或生产作业的标准时间-劳动定额
2.工时消耗:定额时间-作业时间(基本作业,辅助作业) 布置工作地时间 休息与生理需要时间 准备与结束时间
非定额时间-停工损失时间 非生产工作时间
3.时间定额组成
1)单件生产: 作业时间*(1+宽放率)+准备结束时间
考虑因素选择经济价值高的问题: 能力瓶颈、废品率高、成本比重大
技术因素: 实施研究要有足够的技术方法、知识、手段
人的因素: 预先估计员工的接受程度和欢迎程度。
·描述事实:规范性强的专用图表 ·考察分析:5W1H分析法(P117) ·制定改进措施(P178)
取消、合并、改变、简化 ·实施
三、生产作业流程分析(转换过程) 1.工作流程图
时间 时间 紧后作业 最多的作业 的作业
工作站1 A 45 5.4 无
工作站2 D 50 0.4 无
工作站3 B 11 39.4 C,E
C,E
E
E 15 24.4 C,H,I C
C
9 15.4 F,G,H,I F,G,H,I
F,G,H,I
F 12 3.4 无
工作站4 G 12 38.4 H,I
H,I
工作场所原理-工作地活动范围便于操作和观察; 物料、工具就近固定存放; 工作台面高度与人体高度; 工作环境;
物料搬运原理-运送距离短; 使用机械装置传送; 运送及时; 运送方式经济;
节约时间原理- 操作方法省时; 基本生产工人尽量少做辅助作业; 既要提高设备利用率,又要提高人工利用率;
设备工具的设计原理- 设计使用手以外的部分进行操作的机构; 两个以上工具组合; 设备的操作部位便于工人操作、目视。
样本容量,如必要提高观察次数
工作抽样的应用
用等待所占的时间百分比来确定人或设备的工作时间百分比 用作业水平测定为每一个工人的表现建立一个索引,当工作时间和
产出质量相关时,就须对作业水平进行测定.这对周期性评价很有 用. 用时间标准来确定一项任务的标准时间.
护士活动的工作抽样
护理活动,结果分为两类:护理活动和非护理活动 估计护士60%时间花在护理活动,置信度为95%,E=3% 确定观测次数=1067次,若研究用10天时间,每天需观测107次. 护士活动抽样计划
成品装配工作流程图:排列顺序(主右) 2 流程程序图 (P179)-改进面条的制作
二汽生产线改进 3 物流分析:组装草图、组装图表、路线单和流程图 4 信息流分析:计划活动控制产品的管理信息 四、人机联合分析:
机器与人在工作上的配合关系 1.方法:多活动图 2.例:牙科诊所(P182)
五、动作研究
最长的作业时间决定了生产线上节拍的最小可能值 一种作业的时间为40秒,大于节拍36秒,此作业如何处理? 可能的方法有:
– 作业分解:使一个作业分解到两个工作站 – 作业共享:作业能不能在相邻工作站(协助)进行一点共享 – 设立平行工作站: – 聘用操作技巧高的工人 – 加班:以每40秒生产1件的速度进行生产 – 重新设计 – 工作团队
完成作业的总工作时间/(实际工作站数目*节拍C)
装配线平衡例
J型玩具马车要在一个传送带上组装,每天需生产500辆。每天的生产时间为 420分钟。根据节拍和作业次序的限制,求工作站最少的平衡方式。
作业 时间/秒 描述
必须提前的作业
A
45
安装后轮支架,拧紧四个螺母
-
B
11
插入后轴
A
C
9
拧紧后轴支架螺栓
一般密切
O
10-25
不重要
U
45-80
不希望接近 X
酌情而定
·作业单位占地面积计算 ·绘制作业单位面积相关图 ·修正:修正因素包括物料搬运方式、操作方式、存储周期等。 ·方案评价与择优
-选择方案评价因素,如物料搬运效率及方便性、扩建可能性、生 产管理的方便性、安全生产、辅助服务方便性等。
-确定各因素的相对重要性(权值)。 -评比各方案的优劣等级 -计算各方案的得分,确定最佳方案。 例:百货大楼某层的布置
F 12 G 12
D 50
E 15
H 12 I 12
J8
K9
计算节拍: C=60*420/500=50.4(秒/辆)
工作站数量的理论最小值:N=T/C=190/50.4=3.87=4
选择作业分配规则: 按后续作业数量的多少; 2)按作业时间最长
根据后续作业最多规则平衡装配线
作业 作业 剩余的 可安排的 紧后作业 时间最长
§3生产运作系统的设计和分析
§3.1运作系统的布置及其分析 一、选址 1单一选址 2设施网络选址 二、布置原则 1满足生产过程要求 2追求高效率和合理的设备利用率
三、布置分析及其改进
工艺原则布置:如何使物流有序 对象原则布置:如何使每个单元的操作时间大致相等 混合原则布置:物流有序,瓶颈的解决
效率计算: 效率=T/(N*C)=195/(5*50.4)=0.77
评价平衡方案:装配线不平衡,闲置时间为23%
更好的方案: 規則2平衡装配线,规则1作为第二规则,可得到更好的 平衡方案
混合装配线的平衡
混合装配线的平衡要解决产品的生产排序问题,从而使同一生产 线在指定的日期内生产不同型号的产品,实现多种产品循环生产。
1.动作要素:人体的动作细分为三类17个 完成操作必须的动作
(伸手、握取、移物、装配、应用、拆卸、放手、检验) 阻碍第一类动作进行的动素 (寻找、选择、计划、对准、预对) 对工作无益的动素 (持住、休息、迟疑、故延) 2.动作经济原理 人体使用原理-尽量使用双手对称动作;
尽量使用人体重力,使用脚的动作;
内都处于繁忙状态,使各工作站的闲置时间最小。
装配线平衡的步骤
1)流程图表示作业先后关系 2)求节拍C=每天的工作时间/每天的计划产量 3)满足节拍最少的工作站
理论值=完成作业的总工作时间/节拍C 4)选择作业分配原则-安排多后续作业或持续时间很长的作业)
将所有作业分配到各工作站 向第一工作站分配作业,逐项增加,直至作业 完成时间等于节拍。 5)平衡后的效率:
H,I
H 12 26.4 I
I
I
12 14.4 J
J
8
6.4 无
工作站5 K
9 41.4 无
效率计算: 效率=T/(N*C)=195/(5*50.4)=0.77
评价平衡方案:装配线不平衡,闲置时间为23%
更好的方案: 規則2平衡装配线,规则1作为第二规则,可得到更好的 平衡方案
六、作业分解
(工作时间和闲置时间) 系统
生产的零件数目
质检部
420个
工作时间百分比
工作 抽样
85%
闲置时间百分比
工作抽样
15%
平均评比率
工作抽样
110%
总宽放率
时间研究手冊
15%
总时间*工作时间比率*评比率 1
每个零件的标准时间 = 生产零件的总数目
1-宽放率
480*0.85*1.10 1
= 420
1-0.15 =1.26分钟
四、装配线的柔性分析
直线型: U型: 环型: 人的柔性调节装配线
五、装配线的平衡
节拍:相邻两产品通过装配线尾端的间隔时间 工作站:操作者传递零件或完成装配作业 作业基本单元:工作站的操作组成 一个工作站要完成的工作总量与分配到工作站的基本作业单元总
数是一致的。 平衡:将基本工作单元分配到各个工作站,使每个工作站在节拍
物流强度登记划分表
物流强度等级 量的比例 超高物流强度 特高物流强度 较大物流强度 一般物流强度 可忽略搬运
符号
A E I O U
物流路线比例
10 20 30 40
承担物流
40 30 20 10
·绘制作业单位位置相关图
作业单位相互关系等级
含义
符号
比例
绝对重要
A
2-5
特别重要
E
3-10
重要
I
5-15
2.PTS法(预定动作时间标准法)
基本动作-标准时间表,动素 -机器加工时间可根据加工速度和加工量计算加工时间 -人工作业由17种动素组成,每一动素的时间值都已确定 常用模特排时法:标准时间的单位是模数MOD 1MOD=0.129秒,熟练劳动时为0.1秒, 考虑疲劳因素后加10%,为0.143秒.
时间、更换批量的次数
2 SLP程序步骤
·准备原始资料:明确基本要素P、Q、R、S、T ·物流分析与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分析
-产品制造费用的20%-50%用作物料搬运,有效的布置能减少搬 运费用的30%左右。
-物流分析方法 工艺流程图:在工艺过程图上注明各工序间的物流量, 适用大批量,产品品种单一的生产。工艺布置 多种产品工艺过程表:将各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汇总在一起。 多品种,批量较大的生产。(10种左右) 成组方法:分组,再用工艺过程图或多种产品工艺过程表分析。 中、小批量生产,品种达到数十种时。 从至表:方阵,方阵的行-物料移动的源,从 方阵的列-物料移动的目的地,至 行列交叉点标明由源到目的地的物流量。
2)成批生产: 作业时间*(1+宽放率)+准备结束时间/批量
3)大量生产: 作业时间*(1+宽放率)
4.劳动定额的制定方法
经验估工法 比较类推法
– 确定具有代表性的典型零件 – 制定典型零件的劳动定额作为参考系 – 比较类推制定相似零件的劳动定额 统计分析法 – 分析历史统计资料的可靠性,剔除异常数值 – 计算平均实做工时 – 计算平均先进工时 工程技术计算 时间研究方法
B
D
50
安装前轴,拧紧四个螺母
-
E
15
拧紧前轴螺栓
D
F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