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寒湿痹的治疗介绍

合集下载

风寒湿痹辨治之我见论文

风寒湿痹辨治之我见论文

风寒湿痹辨治之我见摘要:作者对数百例患者的分析发现气虚之人多患着痹,治以补气健脾佐以除湿散寒除风通络止痛,方用补中益气丸加减;阳虚之人多患痛痹,以温阳散寒佐以祛风除湿止痛之法以阳和汤进退;血虚、阴虚之人多患行痹,血虚者以补益养血、通经活络佐以祛风除湿方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合四物汤增损,阴虚者以滋阴养血除风通络、祛湿止痛之法,方用六味地黄汤出入。

关键词:风寒湿痹;辨治;虚【中图分类号】r256.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6-0099-02痹证是由于人体正气不足,卫外不固感受风、寒、湿、热等外邪致使经络痹阻,气血运行不畅引起以肌肉、筋骨、关节发生疼痛、酸楚、麻木、重着、灼痛、屈伸不利,甚者关节变形的一种疾病。

在分型上有风寒湿痹与热痹之分。

本文仅探讨风寒湿痹之辩证与治疗。

前者以风、寒、湿邪之偏盛又有行痹、痛痹、着痹之不同、笔者多年来治疗风寒湿痹是以气、血、阴、阳四虚辨治为主,收到满意的效果。

现介绍如下:1 气虚型1.1 诊断要点:患者有气短乏力、食少便溏、食后腹胀、面色萎黄;妇女白带增多;并有肢体、关节、肌肉、筋骨感到沉重、麻木、肿胀、疼痛、缠绵难愈。

舌白,或有齿印、或白腻,脉象可见濡、缓、沉、迟、虚或兼弦、紧等。

1.2 治则:补气健脾,佐以除湿散寒祛风止痛之品。

1.3 代表方剂:补中益气汤加减。

1.4 病案举例:赵××,男,32岁。

患者为一名矿工。

在井下连续作业半年后,右膝关节感到疼痛,经用消炎药物与强的松类药物后,有所缓解,以后复发再用此药已不见效,特来我处求治。

现两膝关节均痛,并有重着沉困感,下肢稍有浮肿,并伴有倦怠乏力,纳差便溏,舌白腻,脉濡缓。

1.5 辨治:脾虚失运,湿邪闭阻经络所致。

1.6 用药:棉芪30克,党参20克,炒白术15克,云苓30克,当归15克,鸡血藤30克,木瓜30克,玉米30克,防己15克,地风12克,年见15克,羌活15克,川草乌各8克,伸筋草20克,甘草10克。

附子治疗案例

附子治疗案例

附子治疗案例
附子,又名附子绵,是一种中药材,具有温阳散寒、祛风除湿、止痛安胎的功效。

在中医药中,附子被广泛应用于治疗风寒湿痹、胃寒呕吐、腹痛腹泻、阳痿不育等疾病。

下面,我们将介绍几个附子治疗案例,以便更好地了解附子的临床应用。

案例一,风寒湿痹。

患者李某,男,45岁,因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寒热循环,舌苔白腻,脉浮紧等症状就诊。

经过中医辨证论治,辨证为风寒湿痹。

方药选用附子10克,
细辛10克,桂枝10克,独活10克,甘草6克。

连服7天,症状明显好转,关节
疼痛减轻,活动灵活。

案例二,胃寒呕吐。

患者王某,女,30岁,因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舌苔白腻,脉沉紧等症状就诊。

辨证为胃寒呕吐。

方药选用附子6克,干姜6克,白术10克,炙甘草6克。

连服
5天,症状明显改善,食欲增加,恶心呕吐减轻。

案例三,阳痿不育。

患者张某,男,40岁,因阳痿不举,精囊痛等症状就诊。

辨证为肾阳不足,方药选用附子10克,肉桂10克,仙茅10克,枸杞子10克。

连服10天,症状明显
改善,阳痿不育症状减轻。

综上所述,附子在临床上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但在使用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
医生的建议用药,避免出现药物不良反应。

同时,对于孕妇、儿童等特殊人群,应慎重使用附子,以免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总之,附子作为一味中药材,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慎重
对待,避免出现不良后果。

希望本文所述的附子治疗案例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在使用中药时能够谨慎对待,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中医治疗风湿病有哪些方法

中医治疗风湿病有哪些方法

中医治疗风湿病有哪些方法从中医角度,风湿病又被称为痹病、痹症,主要是由于人体脏腑功能失调、邪气入体导致正气不足,痰浊瘀血留滞,引发经脉气血不通。

患者症状包括关节麻木、疼痛、屈伸难度大,严重情况会导致关节变形、肢体痿废不用等。

风湿病多发与皮肉脉筋骨,存在渐进性、慢性、反复发作等特点,属于疑难杂症的范畴。

1中医在风湿病治疗中的作用1.1可以辨证施治与西医治疗相比,辨证施治是中医最显著的特点,能够从患者个体出发,为患者开具适合的治疗方案。

对于风湿病患者,中医治疗中应该全面系统评价患者邪正盛衰情况,强调治病求本,能从疾病本质入手,同时也关注疾病表象,起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1.2减缓疾病进程风湿患者早期往往会出现关节疼痛现象,有时候西医治疗不见效的情况下,中医中药可以发挥效果,改善患者症状,减轻患者关节疼痛问题。

以现代医学药学角度来说,大多数祛风湿的中药与非甾体类西药具有同等的抗炎、镇痛效果,都能够在短时间帮助患者减轻关节疼痛状况,从而减缓疾病发展的进程。

1.3无毒副作用毒副作用小是中医治疗风湿病的显著优势。

相对而言,风湿病患者采用西医治疗往往短时间见效明显,但同时西药(尤其是激素类药物)往往存在较大的副作用,会引发一定的不良反应。

而中医治疗中,采用天然中草药进行治疗,副作用减少,能够减轻免疫抑制剂、激素药物等对患者造成的不良反应。

1.4有利于患者免疫功能调节大量临床实践表明,中医中药在风湿免疫疾病治疗方面有很大优势,不仅体现在临床症状方面,同时可以改善体液免疫、调节细胞免疫,对疾病进程能够进行有效控制。

2中医治疗风湿病的几种方法随着中医事业发展,传统中医手段逐渐与现代化科学结合起来,形成功能更加强大、效果更加明显的中医疗法。

在风湿病治疗方面,常用的中医疗法包括;2.1九转逐痹分型疗法将传统的中医九转逐痹分型疗法与纳米微孔关节净化技术结合起来,能够根据患者个体差异不同,坚持“一病一方”的原则,能够实现精准送药,发挥中西医结合优势,提高治疗效果。

痹证

痹证

痹症掌握内容:痹症的概念,痹症的证型,治则及治疗代表方1.痹症的概念:痹症是指人体肌表,经络因感受风寒湿热之邪引起的,以肢体筋骨,关节,肌肉处疼痛,酸楚麻木,重着以及关节屈伸不利,僵硬,肿大,变形,活动障碍为主要症状的病证。

2.常见疾病: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反应性关节炎;肌纤维炎;强直性脊柱炎;痛风;增生性骨关节炎等3.病因:①体弱正虚;②感受外邪;③劳逸失度外因:正虚卫外不固(1)感受风寒湿邪:久居潮湿之地,严寒冻伤,贪凉露宿,睡卧当风,暴雨浇淋,水中作业或者汗出入水等,外邪注于肌腠经络,滞留于关节筋骨,导致气血痹阻而发为风寒湿痹。

由于感受风寒湿邪各有所偏盛,而有行痹,痛痹,着痹之别。

若素体阳气偏盛,内有蓄热,复感风寒湿邪,可从阳化热,或风寒湿痹经久不愈,也可蕴而化热。

(2)感受风湿热邪:久居炎热潮湿之地,外感风湿热邪,袭于肌腠,壅于经络,痹阻气血经脉,滞留于关节筋骨,发为风湿热痹。

内因:感受外邪(1)劳逸不当:劳欲过度,将息失宜,精气亏损,卫外不固;或剧烈活动后体力下降,防御机能降低,汗出肌疏,外邪乘袭。

(2)久病体虚:老年体虚,肝肾不足,肢体筋脉失养;或病后、产后气血不足,腠理空疏,外邪乘虚而入。

如《济生方·痹》所云:“皆因体虚,滕理空疏,受风寒湿气而成痹也。

”(3)恣食甘肥厚腻或酒热海腥发物,导致脾运失健,湿热痰浊内生;或跌仆外伤,及肢体筋脉,气血经脉痹阻,亦与痹证发生有关。

4.病机:邪气痹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筋脉肌肉关节失于濡养基本病机:邪气痹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筋脉肌肉关节失于濡养。

风邪偏胜——行痹——疼痛游走不定,痛位偏上寒邪偏盛——痛痹——疼痛剧烈而有定处,经脉拘急挛缩,感寒则甚,得温痛减湿邪偏盛——着痹——肿胀,重着,酸楚疼痛,病多偏于下风湿热痹阻——热痹——关节红肿热痛5.病位:筋脉,关节,肌肉涉及脏腑:心脾肝肾6.病势及转归初期:邪在经脉,累及筋骨,肌肉,关节——实证病久:耗伤气血,累及肝肾——虚实夹杂久治不愈——痰瘀阻络——久痹内舍脏腑——脏腑痹7.诊断:(1)临床表现:肢体关节肌肉疼痛,屈伸不利,或疼痛游走不定,甚则关节剧痛,肿大,强硬,变形。

肩关节疼痛的中医治疗方法

肩关节疼痛的中医治疗方法

肩关节疼痛的中医治疗方法随着季节更替或是气温变化,许多患者都会出现关节疼痛的症状,既包括肘关节、膝关节、掌指关节、指间关节,又有困扰中老年人最多的肩关节。

许多人误以为肩关节疼痛就是肩周炎,实际上这是一个认知错误,肩周炎只是众多导致肩关节疼痛的原因之一,肩袖损伤也是导致疼痛的一种常见多发的临床疾病,还包括黏连性关节囊炎,肩锁关节脱位,肩撞击综合征(肩峰下撞击、喙突撞击)等。

肩关节疼痛和中医的“痹症”或是“痹病”有一定的重合,痹证指的是风、寒、湿、热等邪气闭阻经络,影响血液运行、气机运转,导致肢体筋骨、关节肌肉等处发生疼痛、重着、酸楚、麻木或关节屈伸不利、僵硬、肿大,变形等症状的一种疾病。

痹症以疼痛为最主要症状,这种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时抬手等日常活动都会受到限制。

传统中医药在疾病的治疗上有独特的优势,本文对肩关节疼痛的中医认识和治疗进行了介绍。

1.肩关节疼痛的认识(一)肩关节周围炎(肩周炎)肩关节周围炎又称为肩周炎,俗称凝肩、五十肩。

肩部逐渐缓慢产生疼痛,夜间疼痛更加明显,随着疾病进程加深疼痛逐渐加重,肩关节活动功能受限而且日益加重,达到某种程度后逐渐缓解,直至最后完全复原为主要表现。

肩周炎的典型特征是肩关节囊和周围的韧带、肌腱和滑囊出现慢性的炎症,这种炎症不是普通的细菌、病毒感染导致的,因此也叫做非特异性炎症。

肩关节在50岁左右最容易得,因此有“五十肩”的说法,且女性的发病高于男性,体力劳动者多见。

及早有效的治疗有助于症状缓解和肩关节功能恢复。

(二)肩袖损伤不同于肩周炎,肩袖损伤可以在年轻患者中多见,因此年轻人在劳累、运动后出现肩关节疼痛应当警惕。

肩袖损伤可以分为急性创伤和慢性劳损性损伤两类。

急性创伤多见于青壮年,往往在体育运动或劳动作业中发生。

肩袖撕裂并不只是运动伤害,它也是人体劳损退变的一种表现,因此慢性劳损性损伤则多发生于老年患者,劳损性损伤同样导致已经退化、脆弱的肌腱产生断裂。

风寒湿痹的辨证施护

风寒湿痹的辨证施护

风寒湿痹的辨证施护痹证是由于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闭阻经络。

气血运行不畅所致,以肌肉、筋骨、关节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等为主要表现的病证⋯。

其中以风寒湿痹多见,风偏胜者为行痹,寒偏胜者为痛痹,湿偏胜者为着痹。

正确恰当的护理干预对提高痹证疗效和促进患者康复起着重要的作用行痹证的护理:行痹证见:肢体关节疼痛,游走不定。

关节屈伸不利,或见恶风发热,苔薄白或腻,脉浮。

施护:①饮食调护:忌生冷、辛辣,宜食肉类及动物内脏,以养血祛风。

可服红糖粥、生姜粥、洋葱粥或防风粥[防风(布包)10 g,小米带糠适量煮粥],有祛风、散寒、除湿之功效。

②疼痛调护。

关节局部可用热敷法,或局部拔罐以驱除风寒之邪。

可用局部药熨(食盐、大葱炒至60一70℃,用布包裹温熨患处)以行气活血、散寒止痛。

同时,加强局部皮肤护理,防止烫伤。

③用药护理。

辨证用防风汤加减,每It 1剂,分2次口服,宜饭前服药(药温50一60℃)。

④生活起居护理。

根据环境变化,调理起居.阴雨潮湿天气慎外出活动,天晴时多晒太阳,关节忌直接吹风。

若汗出衣湿应及时更换,以免湿气内侵增加病痛。

痛痹证的护理:痛痹证见:肢体关节疼痛剧烈,痛有定处,得热痛减,遇寒痛甚,关节不可屈伸,局部皮色不红,触之不热,苔白,脉弦紧12施护:①饮食调护。

食温热性食物,如羊肉、狗肉,调料中适量加姜、辣椒、茴香、桂皮等,以驱散寒邪;可常食鳝鱼、鳗鱼、樱桃、菱角等,有祛风湿、蠲痹痛之功;可食桂心粥、椒面粥(花椒以醋浸一宿,次日取出,拌人白面中,熬成糊食之)DJ。

禁生冷、肥厚、油腻食品。

②疼痛调护。

局部关节疼痛可给予艾灸、隔姜灸或拔火罐,以祛寒止痛和络。

用坎离砂热熨(将坎离砂放于治疗碗内.加入适量食醋.搅拌均匀后装入布袋.待温度升高到45—50℃,即可使用)H J。

可外贴伤湿止痛膏。

③服药护理。

辨证用乌头汤加减,乌头毒性较大,先煎1.2 h或与甘草同煎去毒。

中药汤剂宜热服。

焦树德治疗风寒湿痹的经验

焦树德治疗风寒湿痹的经验
3 行痹 辨治
热痹 、 旭痹 五 大 临 床 类 型¨ 。其 中旭 痹 是 焦 氏 18 ’ 91 年 提 出来 的 中医病名 , 后学 者 总结继 承较 多 , 者不 再 笔 累述 。本文 仅就 焦 氏 治疗 风 寒 湿 痹 的经 验 作 一探 讨 , 以期让后 学者 全面 了解焦 氏 的治痹 思想 , 有益 临床 。
行 痹 治疗 以疏 风 为主 , 以 祛湿 、 寒 , 辅 散 还要 结合
前人“ 风 先 治 血 、 行 风 自灭 ” 治 血 的经 验 , 以活 血 之 佐 品 , 用方 药 : 活 、 活 、 常 羌 独 防风 、 寻骨风 、 桂枝 、 附片 、 制 白术 、 千年 健 、 灵仙 、 威 当归 、 甘草 、 防己 、 粉 丹参 、 赤芍 。 大便 溏者 可去 当归 , 红花 ; 加 有时 不用赤 芍 , 用 白芍 , 而 或二者 联用 , 使与 当归 相伍 以益 血 , 以便 疏 风 不燥 血 。 风痹 病邪 侵入最 浅 , 故治疗 相对较 易 。
维普资讯
光 明 中 医 20 0 8年 1月第 2 3卷 第 1期
CG T M Jna 08 V l 3 1 J M C aur 20 .o 2 . y
・1 ・ 7
【 火传 承 】 薪
焦树 德 治疗 风寒 湿 痹 的经 验
张 仕 玉 湖 北 成 宁 市 麻 塘 风 湿病 医 院 (3 10 470 )
1 病 因病 机 的再 认识
焦 氏在 反复学 习《 内经》 以及杨 上善 、 、 张景 岳 等名
家对《 素问 ・ 痹论》 的评注 后 , 为 “ 认 风寒 湿三气 杂 至 , 合 而为痹 ” 的含 义有 4层 : ①痹 病 是风寒 湿 三种邪 气杂 至

【偏方】老中医治疗湿热痹症的秘方

【偏方】老中医治疗湿热痹症的秘方

【偏方】老中医治疗湿热痹症的秘方痹症是临证常见之病。

《素问·痹论》:“所谓痹者,……重感于风寒湿之气也”;又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

”痹者,闭也。

病邪侵入肌表、经络、关节,致成气血凝滞不通,不通则痛,导致关节疼痛,甚至屈伸不利、麻木不仁等,即为痹症。

痹症中,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而湿邪化热,或热中兼湿者则是湿热痹症。

一近治一例湿热痹症。

患者王XX,女,60岁,西医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

来诊陈述两月肢节疼痛,屈伸不利,且有形肿,色呈淡红,扪之热感。

纳可寐安便畅。

舌苔薄白略呈黄腻,脉沉细显弦滑,按之指痕。

此属:湿郁化热,邪积关节,致成湿热痹之候。

治宜:清化湿热,疏利关节之品。

方用:嫩桑枝40克、豨莶草30克、云茯苓30克、路路通10克、丝瓜络12克、伸筋草12克、怀牛膝10克(7剂、每日1剂、水煎分服)。

并嘱用嫩桃枝、嫩柳枝、嫩槐枝、嫩松枝、嫩桑枝,五枝煎水外用熏洗,内外兼施,服药两剂效果明显。

继服关节形肿见差。

且服药未见胃部不适之感。

据患者儿子讲,过去服药,经常是药下伤及胃口,脘中不适,且关节疼痛依旧。

又守方服药,上方略事加减共服药28剂。

突出桑枝用量,关节形肿疼痛均有消退,患者及家属甚悦。

二观之本方重用嫩桑枝40克为君药。

《本草纲目》李时珍云:煎药用桑枝者,取其能利关节,除风寒湿痹诸痛也。

《本草撮要》载桑枝,功专去风湿拘挛。

桑枝苦平,药性平和,入肝经,故可舒筋利节。

一般用量15克~30克,今用至60克取得较好之效,实重用使之达肢利节之故。

豨莶草是祛风湿通经络兼活血之要药,再加云茯苓之渗湿利水,健脾和中。

两药并用各30克为臣,以助桑枝之功。

路路通(别名枫果)一味既能祛风通络,利水除湿治疗肢体痹痛,手足拘挛,又可行气宽中善治胃病胀满,所以应用路路通是一举两得。

既祛风湿之邪而又和胃,使之祛邪而不伤正。

丝瓜络是通络之品,又可活血消肿。

伸筋草,《本草拾遗》载“主久患风痹,脚膝疼冷,皮肤不仁,气力衰弱”等证。

范永升教授治疗风寒湿痹经验

范永升教授治疗风寒湿痹经验

型, 即寒 、 痹 。吴 鞠 通 在 《 病 条 辨 》 热 温 中指 出 , 证 本
“ 大抵 不 外 寒 热 两 端 , 实 并 治 ” 其 中 又 以寒 者 多 虚 , 见, 以下就侍 诊 中所 学整 理 如下 , 以飨 同道 。
1 病 因病 机
“ 为 气 结 在 经 , 则 血 伤 入 络 ” “ 久 痛 久 则 入 初 久 ,病
Jin i est f TC ,Ha gz o C ia( 1 0 3 a g Unv riy o M n h u, h n 3 0 5 )
Ab ta t Pr e s r Fa o s n o i e so i i ft ie s nd p t ge e i fwi & c & w e ne st sr c : of s o n Y ng he g c nsd r rg o he ds a ea a ho n sso n ol n t s ypeo r hr l i st t fa t a g ai he a ~ t c fwi & c d we ne se i d o qid fce yand t pe n f ii O t a s r a d c m i g p o r ce t i n t e i i a k o n ol— t s v l ue t e iinc he s le alng t r n po t, n be o n r t a t d sassi hem rd ~ a Pr es o n Yon he r a sbo h a f s a in nd r otc us s a e s r s i he dfe e e fwi & c & w e ne s e n、 of s r Fa gs ng t e t t m nie t to a o a eofdie s t e sng t if r nc so n ol t s ~ v i r m o n blod s a i nd d e gi ha nesw hiee i i tng pa h e a m pha ie ta p ung a r nso m ig un to i, e vig o t ssa r d ng c n l l lm na i t og n, nd e sz r ns or ’ nd t a f r n f c in o he s l e nd so a h. ft p e n a t m c Ke r : rhr m y yna; n c d;Fa o s n y wo ds a t o od i wi d—ol n Y ng he g

古代治疗风痹的药方

古代治疗风痹的药方

古代治疗风痹的药方
古代治疗风痹的药方有很多种,以下列举一些常见的药方:
1. 桂枝汤:将桂枝、白芍、生姜、大枣煮沸,可用于治疗风寒湿痹引起的关节疼痛和肢体麻木等症状。

2. 羚羊角散:将羚羊角、橘红、沉香、乳香、丁香、芍药、陈皮等研成粉末,用酒调服,可缓解肢体酸痛和关节肿痛等症状。

3. 乌药六君子汤:将乌药、附子、巴豆、白术、白芍、生姜等煎煮,可用于治疗风寒湿痹引起的关节疼痛和活动受限等症状。

4. 苓桂术甘汤:将茯苓、桂枝、白术、甘草等煎煮,可用于治疗湿寒痹引起的关节疼痛和肢体麻木等症状。

5. 桂附地黄汤:将桂枝、制附子、当归、地黄等煎煮,可用于治疗风湿痹引起的肢体酸痛和腰膝酸软等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古代的药方多数经验性的,具体的药物组合和剂量应当根据个体情况和医生的指导进行调配和用药。

同样重要的是,如果出现严重疼痛、红肿、活动受限等症状,建议及时求医诊断和治疗。

痹症寒湿痹阻型中医治疗方剂

痹症寒湿痹阻型中医治疗方剂

痹症寒湿痹阻型中医治疗方剂1. 痹症概述痹症是中医学中的一种常见疾病,主要表现为肢体或关节的酸、麻、胀、重等不适感,活动受限。

其中,寒湿痹阻型是一种特定类型的痹症,其发生与寒湿邪气侵袭人体有关。

2. 中医治疗方剂介绍中医治疗方剂是指由多种草药组成的复方制剂,用于治疗特定的疾病或证候。

对于寒湿痹阻型的患者,中医常常会配制特定的方剂以调和气血、温通经络,达到缓解和治愈的效果。

3. 方剂1:温经汤组成:•桂枝(9克)•干姜(9克)•茯苓(12克)•白术(12克)•生姜(6片)•大枣(6枚)功效:温经汤具有温通经络、祛除寒湿邪气的作用,适用于痹症寒湿痹阻型患者。

用法:将以上草药加水煎煮,去渣取汁,分两次服用,每日一剂。

4. 方剂2:祛寒湿汤组成:•羌活(9克)•苍术(12克)•艾叶(9克)•地龙(9克)•巴豆(9克)•当归(12克)功效:祛寒湿汤具有祛除寒湿邪气、活血化瘀的作用,适用于痹症寒湿痹阻型患者。

用法:将以上草药加水煎煮,去渣取汁,分三次服用,每日一剂。

5. 方剂3:活络丸组成:•巴豆(30克)•防风(15克)•羌活(15克)•桑枝(15克)•辣椒粉(5克)功效:活络丸具有温通经络、驱散寒湿邪气的作用,适用于痹症寒湿痹阻型患者。

用法:将以上草药研磨成粉末,加入适量蜂蜜调成丸剂,每次取10克,每日三次。

6. 方剂4:活血化瘀汤组成:•桃仁(15克)•红花(15克)•当归(12克)•川芎(9克)•香附(9克)•川断(9克)功效:活血化瘀汤具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作用,适用于痹症寒湿痹阻型患者。

用法:将以上草药加水煎煮,去渣取汁,分两次服用,每日一剂。

7. 注意事项•方剂使用过程中如出现过敏反应等不良反应,请及时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

•方剂治疗期间应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

•方剂治疗期间应注意保持适当的运动和休息,避免寒湿侵袭。

通过中医治疗方剂的应用,可以有效缓解和治愈寒湿痹阻型的痹症患者的症状。

膝痹(风寒湿痹症)

膝痹(风寒湿痹症)

入院病历姓名:徐××职业:退休性别:男性入院时间:2013年02月12日10:40年龄:56岁病史采集时间:2013年02月12日10:50民族:汉族发病节气:立春婚况:已婚病史陈述者:患者本人出生地:新疆伊宁市可靠程度:可靠主诉: 右膝间断疼痛5年余,加重10天。

现病史:患者自述于5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膝关节疼痛,患者未行任何诊疗,自行休息及口服止痛药物后缓解。

此后每遇劳累或受凉时右膝关节疼痛发作,休息后可缓解。

10天前患者自感右膝关节疼痛加重,略肿胀,伴行走困难。

患者为求进一步诊疗及明确诊断于今日来我院就诊,门诊医师根据相关体征与病史,以“右膝关节退行性变”收住我科。

入院症见:患者诉右膝关节疼痛,屈伸活动不利,腰部疼痛,伴右下肢疼痛,无乏力,头晕等症状,纳可,夜寐安,大小便正常。

舌淡红,苔薄白,脉弦滑。

既往史:既往体健,否认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病史;否认肝炎、结核、伤寒等传染病病史,否认有外伤、手术、输血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

个人史:出生于伊宁市,生活及工作环境可,无不良嗜好。

婚育史:适龄结婚,育有2个女儿,爱人及孩子体健。

家族史:父亲体健,母亲去世,兄弟姐妹7人,均体健,否认家族遗传病病史。

以上病史属实,签字为证。

签名:_____________体格检查T:36.7℃ P:79次/ 分 R:21次/ 分 Bp:100/70mmHg发育正常,营养中等,体型中等,神志清楚,精神可,正常面容,表情自如,自动体位,步入病室,诊查合作,对答切题,言语清晰,声音高低适中,呼吸平稳,舌体适中,舌淡红,苔白腻,脉弦滑。

全身皮肤及黏膜未见黄染,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

头颅圆整、五官端正,双目有神,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耳鼻通畅,鼻翼无扇动,唇无紫绀,咽无红肿,颈软无抵抗,气管居中,双侧甲状腺无肿大,颈静脉无怒张。

胸廓对称,双肺叩诊清音,肺下界正常,双肺呼吸音清,双肺底未闻干湿性啰音,心界叩诊正常,心率79次/分,律齐,心音低钝,心脏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风湿病经典条文

风湿病经典条文

风湿病经典条文概述风湿病是一种以关节炎、关节疼痛和肌肉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根据中医经典条文的记载,风湿病可分为多种类型,每种类型都有其特点和治疗方法。

本文将深入探讨风湿病的经典条文,详细介绍相关内容。

风湿病的分类风湿病根据不同的症状和病程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风寒湿痹•特点:–关节疼痛,随天气变化而加重。

–关节肿胀,触之感觉寒冷。

–患者常有寒冷感,不喜冷食和冷饮。

•经典条文:–《伤寒论》中有一段:“夫寒热疟无外感,无内伤,有遗尿,其阴痹,无汗.”–《金匮要略》中有一段:“寒疝病,皮以血色动者,当汗”。

–《温病条辨》中有一段:“寒痹无汗.”2. 风湿湿痹•特点:–关节疼痛,随湿气增多而加重。

–关节发红、发胀,触之感觉潮湿。

–患者通常厌食寒凉食物,喜食辛辣食物。

•经典条文:–《温病条辨》中有一段:“湿痹生于三阳之脉,其病痿痞,腰痛而不可以至处,留于膝下”–《金匮要略》中有一段:“湿痹中百脉”3. 风湿痹痛•特点:–全身关节和肌肉疼痛,无肿胀和红斑。

–疼痛难以定位,呈游走性。

–外界寒冷刺激可使疼痛加重。

•经典条文:–《金匮要略》中有一段:“病如疝状,中风血气者,身尽疼,烦躁”。

–《金匮要略》中有一段:“病有所痛者,瘘,蛊,疝病,皆在阳明。

”–《温病条辨》中有一段:“风八风溲淋引其风”,“太阳急发者,其人3头痛”风湿病的治疗方法针对上述不同类型的风湿病,中医经典条文中提到了一些治疗方法,下面将详细介绍。

1. 风寒湿痹的治疗•饮食调理:–忌食寒凉食物,如冷饮、冰激凌等。

–多食用温热食物,如生姜、辣椒等。

•药物治疗:–以温阳散寒为主要药物选择。

–常用药物有独活寄生、羌活、藁本等。

2. 风湿湿痹的治疗•饮食调理:–忌食过多生冷食物,如生凉面、凉冰果品等。

–多食用辛辣食物,如辣椒、花椒等。

•药物治疗:–以祛湿除寒为主要药物选择。

–常用药物有肉桂、附子、苍术等。

3. 风湿痹痛的治疗•饮食调理:–忌食寒凉、辛辣、油腻等食物。

新伤丸治疗风寒湿痹型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观察

新伤丸治疗风寒湿痹型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观察

新伤丸治疗风寒湿痹型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观察1. 引言1.1 背景介绍膝骨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关节疾病,主要发生在老年人身上,也被称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这种疾病会导致关节软骨的退行性变化,引起关节疼痛、僵硬和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目前,膝骨性关节炎的治疗主要以止痛、减轻炎症和延缓病情进展为主要目标,但现有的药物治疗效果有限,患者常常需要长期服用药物,并且容易产生药物依赖性和不良反应。

在传统中医药的治疗方法中,新伤丸被广泛应用于治疗风寒湿痹型膝骨性关节炎。

新伤丸是一种中药复方制剂,具有活血化瘀、散寒止痛的功效,能够改善关节疼痛、减轻关节肿胀,恢复关节功能。

虽然新伤丸在临床上被广泛使用,但其治疗效果、安全性以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尚未得到系统性的研究和评估。

本研究旨在通过临床观察和数据分析,评估新伤丸治疗风寒湿痹型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为进一步完善膝骨性关节炎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新伤丸治疗风寒湿痹型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评估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并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估。

通过收集和分析临床数据,探讨新伤丸在治疗风寒湿痹型膝骨性关节炎中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通过本研究的结果,希望能够全面了解新伤丸在治疗该类型关节炎中的疗效表现,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选择,改善其生活质量,同时为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1.3 研究对象研究对象是65例患有风寒湿痹型膝骨性关节炎的患者,包括38名男性和27名女性,年龄范围为45岁至70岁。

这些患者均经过详细的临床检查和病史调查确认疾病诊断,并且符合入选标准。

研究对象中有的患者已经接受过传统治疗,但疗效不佳,有的患者尚未接受过任何治疗。

所有患者在入组前均进行了详细的临床评估,包括疼痛程度、关节功能障碍、活动能力等方面的评估。

研究对象将被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接受新伤丸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

中医药治疗风寒湿痹症的临床分析

中医药治疗风寒湿痹症的临床分析

中医药治疗风寒湿痹症的临床分析风寒湿痹症是指由风、寒、湿三邪入侵人体所致的一类关节疾病,主要以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为特征。

中医药作为我国传统的医学体系,对于风寒湿痹症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理论体系,本文就中医药治疗风寒湿痹症进行临床分析。

中医药治疗风寒湿痹症的基本原则是祛风、散寒、化湿、活血。

风是引起关节疼痛的主因,中药常用荆芥、防己、羌活等祛风药物;寒湿是危害关节的致病因素,常用肉桂、穿山甲、干姜等药物,既能驱寒又能化湿;湿邪是影响关节的主要病理因素,常用草茱萸、归尾、独活等药物有助于化湿;活血通络是改善病情的关键,常用丹参、红花、桃仁等药物有助于活血。

根据患者具体的病情进行辨证施治是中医药治疗风寒湿痹症的重要方法。

常见的辨证分型有寒湿凝滞、风湿痹证、湿痹等。

寒湿凝滞型主要表现为关节肿胀、疼痛重,活动受限,舌苔白腻,脉沉滑,治疗可用乌半、藿香正气水等寒湿药物进行疏寒化湿;风湿痹型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症状会转移,舌质淡红,脉浮数,治疗可用桑寄生、胡桃仁等祛风药物进行疏散风寒;湿痹型主要表现为关节肿胀、疼痛,舌苔黄腻,脉滑,治疗可用茵陈、艾叶等药物进行疏湿活血。

中医药治疗风寒湿痹症还可以辅助应用针灸、艾灸、推拿等疗法。

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穴位改善气血循环,促进病变组织的修复,常用的穴位有风市、风池、阳关等;艾灸可以通过燃烧艾条的热量温热患处,达到祛寒湿的目的,常用的穴位有三阴交、足三里等;推拿可以通过手法的刺激促进气血运行,消除疼痛症状,常用的手法有揉、捏、推、拿等。

综上所述,中医药治疗风寒湿痹症在临床上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特色,通过祛风、散寒、化湿、活血的治疗原则,根据患者具体的辨证分型进行针对性治疗,辅以针灸、艾灸、推拿等疗法,可以有效缓解病痛,改善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然而,中医药治疗风寒湿痹症仍然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应注重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的结合,探寻更好的治疗方法和方案,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寒湿阻滞的治疗原则

寒湿阻滞的治疗原则

寒湿阻滞的治疗原则
寒湿阻滞的治疗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温阳散寒:使用温热的药物,以祛除体内寒湿之气,恢复阳气。

常用的药物包括附子、干姜、肉桂等。

2. 祛湿利水:使用利尿、利湿的药物,以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和湿气。

常用的药物包括茯苓、泽泻、车前子等。

3. 健脾益气:通过调理脾胃,增强脾胃的运化功能,促进气血的生成和运行,从而改善寒湿阻滞的症状。

常用的药物包括党参、白术、黄芪等。

4. 行气活血:通过调理气血,促进气血的流通,从而改善寒湿阻滞的症状。

常用的药物包括当归、川芎、赤芍等。

5. 综合治疗:根据具体情况,结合针灸、按摩、拔罐等中医治疗方法,以及适当的运动和饮食调理,综合治疗寒湿阻滞的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治疗寒湿阻滞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包括体质、年龄、性别等因素,以及是否有其他慢性疾病等。

因此,在治疗前最好咨询专业医生或中医师的建议。

寒湿痹片使用说明

寒湿痹片使用说明

寒湿痹片【用法用量】口服,一次4片,一日3次。

【注意事项】孕妇忌服,身热高烧者禁用。

【不良反应】尚不明确。

【禁忌】孕妇忌服,身热高烧者禁用。

【适应症】祛寒除湿,温通经络。

用于肢体关节疼痛,疲困或肿胀,局部畏寒,风湿性关节炎。

【药物相互作用】1.如果服用任何其他药品请告知医师或药师,包括任何从药房、超市或保健品商店购买的非处方药品。

2.配方中含川乌、附子,不宜与半夏、瓜蒌、天花粉、贝母、白蔹、白芨等药物同用。

3.配方中含有细辛、白芍,不宜与含藜芦药物同用。

4.配方中含甘草,不宜与甘遂、大戟、芫花、海藻等同用。

5.本品含麻黄,不宜与复方降压片、帕吉林等降压药同用。

6.本品含有附子,不宜与维生素C、烟酸谷氨酸、胃酶合剂同用,易使其分解,药效降低;不宜与可待因、吗啡、杜冷丁、苯巴比同时应用,易加重麻醉,抑制呼吸;不宜与强心甙合用,易使其药效累加,增加毒性;不宜与降糖药同用,会使血糖升高。

7.服药期间忌与辛辣、油腻食物同用,以免助火敛邪。

【药理毒理】1.具有抗炎作用。

可抑制牛Ⅱ型胶原及甲醛诱发大鼠足肿胀的作用,抑制实验性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

2.具有抑制免疫功能的作用。

可抑制药物诱发的皮肤迟发性变态反应。

3.具有镇痛作用。

未进行该项实验且无可靠参考文献。

【包装】每片重0.25g*12片/盒【类型】处方药【医保】乙类【国家/地区】国产【剂型】片剂【药代动力学】未进行该项实验且无可靠参考文献。

【成份】附子(制)、制川乌、黄芪、桂枝、麻黄、白术(炒)、当归、白芍、威灵仙、木瓜、细辛、甘草(制)。

寒湿痹颗粒 药品标准

寒湿痹颗粒 药品标准

寒湿痹颗粒药品标准
以下是一份关于寒湿痹颗粒药品标准的介绍:
寒湿痹颗粒是一种中药制剂,主要用于治疗风寒湿痹引起的关节疼痛、肿胀、屈伸不利等症状。

该药品的主要成分包括附子、制川乌、黄芪、桂枝、麻黄、白术、当归、白芍、威灵仙、木瓜、细辛、独活、羌活等。

在药品标准方面,寒湿痹颗粒需要符合中国药典的相关规定,包括药品的外观、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等方面。

其中,药品的外观应该为黄棕色至棕色的颗粒;鉴别应该符合规定的鉴别方法;检查应该包括粒度、水分、溶化性等方面;含量测定应该符合规定的含量范围。

此外,寒湿痹颗粒还需要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以确保药品的安全性。

在药品的包装和标签方面,也需要符合相关的规定,包括药品名称、规格、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等信息。

寒湿痹颗粒作为一种中药制剂,需要符合严格的药品标准,以确保其质量和安全性。

在使用该药品时,应该遵循医生的建议,按照规定的剂量和用法使用。

中医治疗寒湿痹证的研究分析

中医治疗寒湿痹证的研究分析

中医治疗寒湿痹证的研究分析
乔伟
【期刊名称】《中国社区医师》
【年(卷),期】2024(40)5
【摘要】风寒湿痹为中医病证名称,是行(风)痹、痛(寒)痹、着(湿)痹的统称。

中医学中,寒湿痹证通常是因风、寒、湿三气侵袭经络,导致气血闭阻不畅而引起的疾病,病位常在人体骨骼、关节、肌肉、周围软组织、肌腱以及筋膜和滑囊。

寒和湿为机体产生寒湿痹证的主要外部因素,是疾病的标;导致寒湿痹证的内在要素为人体正气不足,是疾病的本。

中医治疗寒湿痹证,主要应用辨证论治、专方治疗以及综合治疗等措施,可获得良好的疗效。

该文对寒湿痹证的病因与病机、临床症状表现、西医及中医治疗进行阐述,并对中医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旨在为寒湿痹证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

【总页数】3页(P8-10)
【作者】乔伟
【作者单位】山东省泰安市妇幼保健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5.6
【相关文献】
1.通络壮骨散治疗风寒湿痹证临床分析
2.中医定向透药疗法联合生物陶瓷热敷在风寒湿痹证患者疼痛中的应用分析
3.竹圈姜灸联合耳穴埋豆治疗风寒湿痹证膝痹病
临床研究4.中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风寒湿痹证的研究进展5.正清风痛宁三联序贯治疗膝骨关节炎风寒湿痹证的临床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风寒湿痹的治疗介绍
导语:风寒湿痹这种疾病在生活中的时候并不多见,所以大家对于这种疾病都非常的陌生,不知道有这种疾病的存在,所以一旦发现了这种疾病的症状大家
风寒湿痹这种疾病在生活中的时候并不多见,所以大家对于这种疾病都非常的陌生,不知道有这种疾病的存在,所以一旦发现了这种疾病的症状大家都非常的担心害怕,不知道有什么治疗的方法可以进行医治,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风寒湿痹的治疗方法,
治疗方法:
[方一]
羊肉700克,酒制稀莶草50克,白萝卜100克,花椒12粒,葱结25克,生姜块15克,味精1克,精盐8克,胡椒面1克,绍酒20克。

将酒蒸制的稀莶草洗净,入砂锅加水煎取计,去渣,羊肉、萝卜洗净,萝卜切成块,羊肉入沸水中煮几分钟,漂入清水中,捞起切成小条块,姜、葱洗净。

砂锅置旺火上,加清水,用几块羊肉骨垫底,加羊肉煮沸后,拣去血泡,再放姜、葱、花椒、绍酒,改用中火烧煮30分钟,移至小火上,加人中药汁、白萝卜煨至熟软,拣去姜、葱、花椒。

放精盐、胡椒调好味即成。

本方散寒止痛,祛风除湿,适用于寒痹证,临床主要症状为肢体关节疼痛较剧,活动尤甚痛有定处,遇寒痛增。

[方二]
石膏30克,桂枝10克,粳米100克,砂糖适量。

先煎石膏、桂枝,取汁与粳米煮为粥。

粥熟调入砂糖,稍煮即可,日分2次服。

本方清热、祛风、利湿,适用于热痹证,临床主要症状为关节疼痛,局部灼热红肿,痛不可触,伸屈艰难,遇凉痛减,常涉及一个或多个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