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单元课内阅读练习(答案)

合集下载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3单元课内重点阅读精选题-(含答案)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3单元课内重点阅读精选题-(含答案)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3单元课内重点阅读精选题-(含答案)第1-3单元课内重点阅读精选题-语文四年级上册统编版阅读《观潮》(节选),完成练习。

①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看不出有什么变化。

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②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2.选文第2自然段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几个词语可以看出作者按观察顺序描写了钱塘江大潮。

3.画横线的句子用了()的修辞手法。

(多选)A.比喻B.拟人C.排比D.夸张4.将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换成括号里的词语好吗?为什么?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欢腾)起来。

_________________5.潮来时,短文从哪两个方面来写的?请你概括地说一说。

_________________课内阅读,回答问题。

①这时候,阿妈喜欢牵着我,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走着,走着……啊,我和阿妈走月亮!②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

_____的鹅卵石布满河床。

哟,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哦,阿妈,白天你在溪里洗衣裳,而我,用树叶做小船,运载许多___花瓣……哦,阿妈,我们到溪边去吧,去看看__,看看___________的月亮,看看我采过野花的地方。

③啊,我和阿妈走月亮……6.回忆课文,将选文补充完整。

7.文中重复出现的一句话是“"。

它的意思是指8.作者在小溪那里都做过哪些有意思的事情。

_________________9.读了选文,你感受到了什么?用自己的话写一写。

统编版2023-2024学年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课内外延伸阅读(含答案)

统编版2023-2024学年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课内外延伸阅读(含答案)
【解析】7.本题考查了作家、作品。
《花的学校》选自印度诗人泰戈尔写散文诗《新月集》。泰戈尔(1861—1941)印度著名诗人、文学家、作家、艺术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和反现代民族主义者,是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印度人。他与黎巴嫩诗人纪·哈·纪伯伦齐名,并称为“站在东西方文化桥梁的两位巨人”。著名诗集有《故事诗集》《园丁集》《新月集》《采果集》《边缘集》《飞鸟集》等。
1.在选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敌人——( )无聊——( )
2.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和,它们住在。
3.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做游戏,还可以。
4.选文描写了民族小学的学生的情景。
A.安静和热闹B.上课和下课C.窗外和树下。
5.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的小学生,他们可能是族、族、族或族,大家都是。从中我感受到各族小朋友之间的。
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雷云拍着大手。这时,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冲了出来。
17.读选段第3、4自然段时,我们要用( )的语气来读。
A.焦急B.悲伤C.欢快D.渴望
18.选段第3自然段中的句子很有新鲜感,“放假了”指的是。这是运用了的修辞手法,请你完成下面的仿写。
蝴蝶一来,他们便。
⑦郑谷的这一改动,虽然只将“数”字改为“一”字,只有一字之改,但使《早梅》更贴近题意了,诗的意境也更完美了。齐己对郑谷的这一改动非常佩服,情不自禁地合掌行礼,连声说:“你真是我的‘一字师’啊!”
21.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22.请为短文加一个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3.根据文意,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3.“课堂里霎时变得鸦雀无声”的原因是什么?
课外延伸阅读精选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上课的铃声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4单元课内阅读精选题(一)(含答案)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4单元课内阅读精选题(一)(含答案)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4单元课内阅读精选题(一)(含答案)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4单元课内阅读精选题(一)(含答案)课内阅读。

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

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乌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最有趣的是,跑来了两只猴子。

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

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

1.选文中“朋友"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种小动物。

2.圈出画线句子中的动词,并试着用几个动词写句话。

______ _______3.画横线的句子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请用“﹏﹏”画出来。

4.下列对画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_ )。

A.这样描写能突出民族小学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B.把鸟儿、蝴蝶当作人来写,十分生动,从侧面表现孩子们读书时的认真。

C.这几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窗外的静。

5.下课后,你在学校的操场上都做些什么?请写下来吧。

______ _______阅读《花的学校》选段,完成练习。

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

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雷云拍着大手。

这时,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冲了出来。

你可知道,妈妈,他们的家是在天上,在星星所住的地方。

你没有看见他们怎样地急着要到那儿去吗?你不知道他们为什么那样急急忙忙吗?我自然能够猜得出他们是对谁扬起双臂来,他们也有他们的妈妈,就像我有我自己的妈妈一样。

6.文中“紫的、黄的、白的衣裳"是指花的颜色丰富多彩。

请再写出四个描写花的色彩的词语。

7.文中画“”的句子通过写树枝、绿叶、雷云的___________来表现出他们对花孩子们的_。

()A.语言热情与欢迎B.动作期待与鼓舞C.语言期待与鼓舞D.动作训斥与不屑8.对花孩子们急急忙忙回家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写出了花孩子们希望早点关了门做功课,要不老师会罚他们站墙角的心理。

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1-3单元课内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1-3单元课内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1-3单元课内阅读》专项训练一、阅读《北京的春节》第三到六自然段,完成下面的练习。

1、解释词语:万象更新:。

2、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A、表示意思的转换,跳跃或转折B、表示解释说明C、表示意思的递进D、表示插说3、选文中的一个过渡句是。

4、大人们也紧张是因为。

5、孩子们准备过年要做的事都有什么?。

二、阅读《腊八粥》第一到八自然段,完成下面的练习。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合拢——()浓稠——()搅拌——()好奇——()2、如果用两个四字词语来形容一下八儿对腊八粥的期待,这两个词语可以是、。

3、根据选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选文第一句采用排比的修辞手法,选取三个不同年龄段的人对腊八粥的态度,来说明腊八粥受所有人喜爱。

B、选文第二句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来说明腊八粥的制作过程。

C、“喜的快要发疯了”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来形容八儿对腊八粥的喜爱和期盼。

D、“塞灌”写出了人们吃腊八粥时的痛快淋漓。

4、选文是通过什么描写来表现八儿对腊八粥的期待的?。

5、小朋友,你喜欢吃腊八粥吗?写一写你吃腊八粥的心情吧。

三、阅读古诗《十五夜望月》,完成下面的练习。

1、解释词语:十五夜:。

尽:。

2、这首诗的作者是朝诗人,诗中描写的景物有、、、、等,表现了诗人的感情。

3、根据古诗判断对错。

(1)这是一首中秋之夜望月思远的七言律诗。

()(2)这首诗第一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我们却可以从词语“地白”看出月色的皎洁,写出了萧瑟苍凉之景。

()(3)“冷露无声湿桂花”这句诗描写了冷气袭人、桂花怡人的情景。

()(4)“不知秋思落谁家”中“落”给人以生动形象的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

()4、解释诗句“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并简单地说说这两句的妙处。

四、阅读《鲁宾逊漂流记》“节选”第一到四自然段,完成下面的练习。

1、解释词语。

闻所未闻。

2、鲁滨逊从船上搬下的东西有()A、笔、墨水、纸B、罗盘、地图C、日晷、望远镜D、猫、狗E、内衣3、鲁滨逊用笔、墨水和纸非常节省是因为。

七年级语文(上)1——3单元课内阅读

七年级语文(上)1——3单元课内阅读

七年级语文(上)1-3单元现代文课内阅读第一单元课内阅读题《秋天的怀念》史铁生1、这篇文章反复写“看花”这一内容的原因是什么?(3分)答:2、文中加点的“悄悄地”所要强调说明的是什么内容?(2分)答:3、文中有几处插叙的内容,请找出一处,用横线标出来,然后说说它在文中的具体作用。

(3分)4、将第三段中加横线的'央求'换成'期待'好吗?为什么?(3分)5、文章结尾说'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

'你认为文中的'我'懂了吗?请结合结尾段中的描写内容具体说明。

(3分)6、如果将这篇文章标题中的'秋天'两字去掉好吗?为什么?(3分)《羚羊木雕》张之路1.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内容。

(3分)2.有人认为,万芳的父母是见利忘义的人。

假如你是这种观点的反对者,会用文中哪些内容去说服对方?(4分)3.具体谈谈“插叙”的内容对情节发展的作用。

(3分)4.朗读下面两个句子时,重音各应放到哪个词上?结合语境,说说理由。

(4分)(1)爸爸不是说给我了吗?(2)可是,这能全怪我吗?5.本文开头、结尾的写法有怎样的特点?谈谈自己的认识。

(3分)《散步》莫怀戚“我和母亲走在前面,”至结尾。

1.在散步时,家庭中发生的分歧是什么?“我”的决定是什么?“我”为什么作出这样的决定?2.“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他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高大的父亲”这句话里的“早已”与“还”、“强壮”与“高大”能否互相调换?为什么?3.“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一句中所列的三种事物的顺序能不能调换?为什么?4.“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的含意是什么?5.第二段中对“我”采用的描写方法是、。

6.读了这篇文章,你对“责任”有哪些认识?《秋天的怀念》参考答案:1、、①“看花”是全文围绕的中心事件。

四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附答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附答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复习题(1-4单元)一、按课文内容填空1.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现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

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2.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再近些,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3.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

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4.那些叶子绿得则(新鲜),看着非常(舒服)。

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则(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

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5、大体上,住所是很(简朴)的,(清洁)、(干燥),很(卫生)。

(假使)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一)古诗阅读1.默写古诗《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1)这首诗是(宋)朝诗人(苏轼)所写。

(2)诗中“缘”是(因为)的意思。

(3)表示立足点和角度,所得出的结果也是不同的,可以用(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来表示。

(4)“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两句诗告诉我们(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及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这样一个道理。

2.默写《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1)这首诗是宋朝爱国诗人(陆游)所写。

“疑”在诗中的意思是(以为,怀疑)。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4单元课内阅读精选题(一)(含答案)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4单元课内阅读精选题(一)(含答案)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4单元课内阅读精选题(一)(含答案)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4单元课内阅读精选题(一)(含答案)课内阅读。

观潮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mèn mēn)雷滚动。

顿时人声鼎沸(fèi fù),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

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欢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zúzhú)渐拉长,变粗,(横卧横贯)江面。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bìng bìn)进,浩浩荡荡地飞奔(bēn bèn)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tàn chàn)动起来。

1.在文段括号内用“——"选出合适的词语。

2.用“\”画去文段括号内不正确的读音。

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顿时—( ) 逐渐—( )犹如—( ) 颤动—( )4.选文第1自然段既写了潮来时的声音好像_____________,又写了潮来时的形状像_____________5.用“——"画出第2自然段中的比喻句。

这个句子具体形象地描绘了从近处观看钱塘江大潮()。

(只填序号)①景象非常壮观②所听到的声音③所看到的样子④所听到的声音和看到的样子6.“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中的“水墙"指_____________,说明了_____________课内阅读。

走月亮(节选)①是在洱海里淘洗过吗?月盘是那样明亮,月光是那样柔和,照亮了高高的点仓山,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也照亮了,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②这时候,阿妈喜欢牵着我,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走着,走着……啊,我和阿妈走月亮!③【A】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试题一到三单元课内阅读复习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试题一到三单元课内阅读复习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试题一到三单元课内阅读复习含答案三年级一到三单元课内阅读练习题(一)课内阅读。

秋天的雨(节选)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

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

金黄色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

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

1.“五彩缤纷”这个词语的近义词有________、________等。

我能通过选文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来体会出这个词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分)2.用“”画出选文中的中心句。

(2分)3.把下列比喻句补充完整。

(2分)(1)秋天的田野像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像一枚枚邮票。

4.选文中“田野像金色的海洋”说明了什么?(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一)1.五光十色色彩斑斓黄色红色金黄色橙红色紫红色淡黄雪白颜色多种多样2.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

3.金色的海洋枫叶4.说明稻穗金黄,很多庄稼全都丰收了!(二)课内阅读。

小女孩回答说:“火柴已经用光了。

可是,火柴点燃的火,还在这盏灯里亮着。

”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

接着,她就唱起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

唱完了歌,鸟儿又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飞走了。

1.选文中有两个“看”字,第一个“看”表示( );第二个“看”表示( )。

A.鸟儿实现了自己的诺言B.鸟儿费尽周折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2.联系上下文展开想象,试着走进鸟儿的内心世界,说说它在想些什么。

六年级上册1—3单元课内阅读答案.doc

六年级上册1—3单元课内阅读答案.doc

六年级上册1-3单元课内阅读答案一、阅读《山中访友》片段,回答问题。

走出门,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风中含着露水和梔子花的气息。

早晨,好(清凉清爽V)! 那座古桥,是我要(拜见拜访J)的第一个老朋友。

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你把多少人马渡过对岸,滚滚河水流向远方,你(弯弓“)着腰,(俯身V 低头)(凝望V看望)着那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

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V 仍然)如旧。

走进这片树林,当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挟眼神2每一棵树都是我的矩亘「它们迎直送来无边的青翠,每一棵树都在望着我。

我靠在一棵树上,静静地,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树。

我脚下长岀的根须,深深扎(zha V zhd)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guan V guan),胳膊变成树枝,血(xie xue V )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zhuan zhudn")、流淌。

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我热切地跟他们打招呼: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he hOV)吗?你好,飞流的瀑布!你天生的金嗓子,雄厚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

你好,陡峭的悬崖!深深的峡谷衬托着你挺拔的身躯,你高高的额头上仿佛刻满了智慧。

你好,悠悠的白云!你洁白的身影,让天空充满宁静,变得更加湛蓝。

喂,淘气的云雀,叽叽喳喳地谈些什么呢?我猜你们津津乐道的,是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1、、“俯”字查音序应查(F),查部首应查(彳)部。

2、在文段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2分)平坦一一(陡峭)喧闹一一(宁静)冷淡(热切)3、用“ J ”为文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或词语。

4、用“ _________ ”画出具体体现老桥德高望重特点的句子。

5、请用在文中找出一个可以看出“我”和林里的“朋友”有着深厚的感情的句子。

6、理解句子(1)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1-3单元课内阅读培优提升卷(附答案)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1-3单元课内阅读培优提升卷(附答案)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1-3单元课内阅读培优提升卷(附答案)一、现代文阅读课内阅读。

找春天(节选)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

我们仔细地找哇,找哇。

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吧?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那是春天的吧?树木吐出点点嫩芽,那是春天的吧?解冻的小溪叮叮咚咚,那是春天的吧?1.请把短文的句子补充完整。

(填序号)①音符② 琴声③眼睛④眉毛2.仿照“遮遮掩掩”“躲躲藏藏”写两个AABB式的词语。

AABB式: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3.仿写:_____________________,那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吧?课内阅读。

鼹鼠先生拿着包裹,来到松鼠太太家。

他问松鼠太太:“长颈鹿大叔寄来一个包裹请您看看是什么东西”松鼠太太拿过来一看,里面空空的,什么也没有。

原来,包裹破了,里面的东西不见了。

看来都漏在来时的路上啦!鼹鼠先生很懊.丧.。

4.在里填上合适的标点。

5.鼹鼠收到的包裹是()邮寄的。

A.松鼠太太B.长颈鹿大叔C.狐狸太太6.包裹里的东西不见了是因为:______________,东西都漏在____________。

课内阅读。

一个树坑挖好了。

邓爷爷()地挑选了一棵茁壮的柏树苗,()地移入树坑,又挥锹填了几锹土。

他站到几步之外()看看,觉得不很直,连声说:“不行,不行!”他又走上前把树苗扶正。

7.请把下列三个词语填在文中的括号里。

①小心②仔细③精心8.说一说邓爷爷是怎样植树的?挖好树坑——( )——( ),挥锹填土——( )9.选文将邓爷爷植树的过程写得特别细致,从中我感受到了()A.邓爷爷栽树的态度很认真。

B.邓爷爷很喜欢小树苗。

课内阅读。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片段乘着温暖的春风,我们四处寻觅。

啊,终于找到了——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

10.给文中画线的词语各写一个意思相近的词语温暖——( ) 寻觅——( )11.文中最后一句话的含义是()(填写正确答案的序号)A.雷锋叔叔时刻想着别人,他把爱心洒遍了祖国各地。

统编版第语文五年级上册1-3单元课内重点阅读精选题-(含答案)

统编版第语文五年级上册1-3单元课内重点阅读精选题-(含答案)

统编版第语文五年级上册1-3单元课内重点阅读精选题-(含答案)第1-3单元课内重点阅读精选题-语文五年级上册统编版阅读。

《白鹭》选段①然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

②那雪白的蓑(shuāi suō)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减之一分则嫌,素之一忽则嫌,黛之一忽则嫌。

③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qiàn qià)在玻璃框里的画。

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的镜匣(jiáxiá)。

④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于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稳,而它却很悠然。

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

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⑤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

那是清澄(chéng dèng)的形象化,而且具有生命了。

1.依次填入文中四个括号里最恰当的一组词是A.黑白长短B.长白短黑C.长短白黑D.黑短白长2.给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表示。

3.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悠然嗜好忘却4.读文段,用“____”画出一个比喻句,用“﹏﹏"画出一个拟人句。

5.③—⑤自然段分别描绘了三幅画面,请给每幅画面起一个名字。

(1)___ ___________(2)___ ___________(3)___ ___________课内阅读。

①姐姐说:“花生的味道很美。

②哥哥说:“花生可以榨油。

③我说:“花生的价钱便宜,谁都可以买来吃,都喜欢吃。

这就是它的好处。

”④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

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⑤我们都说是,母亲也点点头。

⑥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4单元课内阅读精选题(二)(含答案)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4单元课内阅读精选题(二)(含答案)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4单元课内阅读精选题(二)(含答案)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4单元课内阅读精选题(二)(含答案)精读课文片断,回答问题。

我的心紧缩着,我担心这个年轻的战士会实在忍耐不住突然跳起来,或者突然叫出声来。

我几次回过头来,不敢朝他那儿看,不忍看着我的战友被活活烧死,但是我又忍不住不看。

我心里像刀绞一般,眼泪模糊了我的眼睛。

1.写出下面词语的意思。

担心( )紧缩( )2.文中“我又忍不住不看"中的“忍不住”指的是3.我担心的是什么?______ _______4.“我心里像刀绞一般,眼泪模糊了我的眼睛"一句说明了什么?______ _______带着阅读任务,完成练习。

下课后,眼巴巴看别的同学重新开战,玩得欢,不禁沮丧得要命,便一起悄悄溜到办公室窗户下的冬青丛里转悠,希望老师能像往常一样,把没收的东西扯散了,随手扔出窗外。

蹲着身子,瞪大眼,可一无所获。

正悻悻然准备离去,却见同桌趴在窗玻璃旁看得津津有味。

我也凑过去,一探头,咦,看见了什么?只见老师在他自己的办公桌上,玩着刚才收去的那竹节人。

双手在抽屉里扯着线,嘴里念念有词,全神贯注,忘乎所以,一点儿也没注意到我们在偷看。

他脸上的神情,跟我们玩得入迷时一模一样。

于是,我跟同桌相视一笑,虽两手空空,但心满意足,轻手轻脚地溜了。

方才的那份小小的怨恨和沮丧化为乌有。

5.选文写的是老师的内容。

课文中还有一个关于老师的情节。

6.读了选文,你能完成的阅读任务是了解()A.竹节人的制作方法B.玩竹节人的乐趣C.竹节人的玩法D.老师的故事7.选文中画“”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__、描写,刻画了一个活脱脱的“老顽童"形象,展示了老师的_________________。

8.根据选文内容,梳理竹节人被没收后,“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下课后,看同学们玩竹节人,——溜到办公室窗户下,没有看到竹节人,——看到老师玩竹节人后,_________________。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内阅读(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内阅读(含答案)
A.那丛草好看 B.那丛草遮阳 C.那丛草可以遮蔽洞的出口
(2)以上文字的观察顺序是()
A.从远到近 B.从左到右 C.从外到内
13.读了这部分,短文介绍了蟋蟀住宅哪些部分?分别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读了短文,你有什么感受?
7.用“\”会划去括号内错误的读音和词语.
8.我会写出下面 反义词.
粗糙()简朴()干燥()
9.蟋蟀出来吃周围的嫩草.(把句子改成“把”字句和“被”字句)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文中加点部分的句子是________,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为什么说蟋蟀的住宅是“伟大的工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用“”画出这段话中的比喻句,并能造出一句比喻句来.
___________________
11.用“﹏﹏”画出这段话中 拟人句,并能造出一句拟人句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理解文章
(1)蟋蟀出来吃草,它不吃洞口地方的那丛草的原因是 ()
7. 用“\”会划去括号内错误的读音和词语.
8. 我会写出下面的反义词.
粗糙( ) 简朴( ) 干燥( )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课内、课外阅读训练(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课内、课外阅读训练(含答案)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课内、课外阅读第三单元第一部分课内阅读4.曹冲称象古时候有个大官,叫曹操。

别人送他一头大象,他很高兴,带着儿子和官员们一同去看。

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

官员们一边看一边议论:“象这么大,到底有多重呢?”曹操问:“谁有办法把这头大象称一称?”有的说:“得造一杆大秤,砍一棵大树做秤杆。

”有的说:“有了大秤也不成啊,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提得起这杆大秤呢?”也有的说:“办法倒有一个,就是把大象宰了,割成一块一块的再称。

”曹操听了直摇头。

1.选文共有( )个自然段。

(1分)2.用“”画出文中描写大象的句子。

(2分)3.曹操和官员们想知道。

(1分)4.第一个人提出了什么方法称象?他的办法可以吗?为什么?(6分) . .4.曹冲称象古时候有个大官,叫曹操。

别人送他一头大象,他很高兴,带着儿子和官员们一同去看。

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

官员们一边看一边议论:“象这么大,到底有多重呢?”曹操问:“谁有办法把这头大象称一称?”有的说:“得造一杆大秤,砍一棵大树做秤杆。

”有的说:“有了大秤也不成啊,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提得起这杆大秤呢?”也有的说:“办法倒有一个,就是把大象宰了,割成一块一块的再称。

”曹操听了直摇头。

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他站出来,说:“我有个办法。

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

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

然后称一称船上的石头,石头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曹操微笑着点点头。

他叫人照曹冲说的办法去做,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1.“舷”是结构,用部首查字法应查部,再查画。

我还能写几个与它部首相同的字: 、、。

2.我会写反义词。

高大—( ) 下沉—( )议论—( ) 果然—( )3.我会排列曹冲称象的步骤。

( )在船舷上做记号。

( )赶象上船。

( )称石头的重量。

( )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1-4单元)课内阅读及答案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1-4单元)课内阅读及答案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及答案(1—4单元)一、阅读《窃读记》选段,回答问题。

我(跨)进店门,暗喜没有人注意。

我(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挤)过去。

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

在一排排花花绿绿的书里,我的眼睛急切地寻找,却找不到那本书。

从头来,再找一遍。

啊!它在这里,原来不在昨天的地方了。

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我害怕被书店老板发现,每当我觉得当时的环境已不适宜再读下去的时候,我会知趣地放下书走出去,再走进另一家。

有时,一本书要到几家书店才能读完。

我喜欢到顾客多的书店,因为那样不会被人注意。

进来看书的人虽然很多,但是像我这样常常光顾而从不购买的,恐怕没有。

因此我要把自己隐藏起来。

有时我会贴在一个大人的身边,仿佛我是他的小妹妹或小儿女。

最令人开心的是下雨天,越是倾盆大雨越高兴,因为那时我便有充足的理由在书店待下去。

就像在屋檐下躲雨,你总不好意思赶我走吧?我有时还要装起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

”其实,我的心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1、选择合适的动词填入文中括号内,并说说你的理解。

走踮跑钻挤跨跃绕这一系列的动作描写,既写出了书店人头攒动的情境,又表现出作者对读书的渴望。

2、在文段中找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适合(适宜)充分(充足)3、联系上下文,谈谈你从画线的句子中体会到了什么?(2分)答:我从句子中体会到作者非常渴望读书,但是又无钱购买,只好“窃读”,快乐的是能感受书带来的知识,惧怕的是被老板发现赶出门外。

4、文段中说“我害怕被书店老板发现”。

请发挥想象,说说如果这时“我”真的被书店老板发现,该怎么办?(2分)。

二、《走遍天下书为侣》选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12分)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

所以,我愿意坐在自己的船里,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

(首先)我会思考,故事中的人为什么这样做,作家为什么要写这个故事。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课内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课内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课内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1•课内阅读。

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汉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还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

大家穿戴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

那鲜艳的服装,把学校打扮得绚丽多彩。

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1)写出反义词朋友__________ 鲜艳__ __________ 早晨 __ _________(2)找出这段中的一个拟人句。

(3)找出这段中的一个排比句。

(4)来到学校上学的有 ______ 个民族的学生,他们是:_________2.课内阅读。

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

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时,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 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最有趣的是,跑来了两只猴子。

这些山林里的舷,是那样好奇地听着。

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一自然段先写了不同民族的学生在一间教室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情景,再写_______ 的热门场景。

()A.下课、上课B.上课学习、下课游戏C.玩耍、学习(2)文中架线的词语“朋友〃指的是()A.鸟儿、蝴蝶、猴子三种动物B.树枝、鸟儿、蝴蝶C.两只猴子(3)文中划横线的句子中表示动作的词语有()A.摇、叫、听B.叫、停、听C.摇、叫、停(4)下面选项中对语段中第三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说明鸟儿和蝴蝶也喜欢读书。

B.作者这样写更能突出我们民族小学很美。

C.作者把鸟儿、蝴蝶当人来写,十分生动,突出了同学们读得认真、动听。

3.重点段落品析。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4单元课内阅读精选题(一)(含答案)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4单元课内阅读精选题(一)(含答案)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4单元课内阅读精选题(一)(含答案)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4单元课内阅读精选题(一)(含答案)阅读。

草原(节选)这次,我看到了草原。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______,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______,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_________,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______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①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②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1.把选文的内容补充完整。

2.选文中的加点词语“流入云际"体现了草原的_________________。

3.用“﹏﹏”画出选文的中心句。

它概括出_____的特点。

4.选文中画“______"的句子,直接描写草原景色的是第句,写出作者感受的是第句。

5.在这种境界里,作者既“惊叹”,又想“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这体现了作者的什么感情?______ _______阅读课内片段。

完成练习。

①古人诗云:“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

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

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

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②只是赏过这么多年的丁香,却一直不解,何以古人发明了丁香结的说法。

今年一次春雨,久立窗前,望着斜伸过来的丁香枝条上一柄花蕾。

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

我才恍然,果然是丁香结。

③丁香结,这三个字给人许多想象。

再联想到那些诗句,真觉得它们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了。

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4单元课内阅读精选题(二)(含答案)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4单元课内阅读精选题(二)(含答案)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4单元课内阅读精选题(二)(含答案)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4单元课内阅读精选题(二)(含答案)课内阅读。

我常想,下大雨的时候,青鸟、麻雀这些鸟都要躲避起来,蝴蝶怎么办呢?天是那样低沉,云是那样黑,雷、电、雨、风,吼叫着,震撼着,雨点密集地喧嚷着,风将银色的雨幕斜挂起来,世界几乎都被冲洗遍了,就连树林里也黑压压的、水淋淋的,到处都是湿的。

这不是难为蝴蝶吗?1.从文中找出一个拟人句,画“"。

2.仿写词语。

黑压压3.“这不是难为蝴蝶吗?”这一句是句,改写成陈述句是:_____________4.发挥自己的想象,你认为蝴蝶的家可能会在哪里?______ _______课内阅读。

①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

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

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

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②爬山虎的脚()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住墙。

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在墙上。

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

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

③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

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

5.选出正确的词,填到文中括号里。

A.巴B.触C.爬D.贴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爬山虎的脚要是( )就巴住墙,要是( )不几天就费了。

(2)爬山虎的脚刚长出来的时候像( ),巴住墙往上爬的时候像( )。

(3)爬山虎的脚刚长出来的颜色是( ),触着墙的时候,它的颜色逐渐变成( )。

7.第①段中,对爬山虎的脚的描述,下列正确的一项是()A.B.C.D.8.第③段中,作者的观察方式不包括哪一项?()A.细致观察B.在不同时间点观察C.连续观察D.实验观察9.把你觉得写得准确、形象的句子抄下来。

______ _______课内阅读。

蟋蝉盖房子大多是在十月,秋天初寒的时候。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单元课内阅读试题及答案 全册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单元课内阅读试题及答案 全册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课内阅读答案一、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

大家一起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最有趣的是跑来了几只猴子。

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同学们读课文。

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

1、在文中空白处加上合适的标点。

2、用横线(___________)画出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

3、在这段话里,作者写了鸟、蝴蝶、猴子、松鼠、山狸等几种小动物。

作者之所以写这些小动物,是为了突出民族小学的特点:处在大山深处,森林茂密,动物众多。

4、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安静——平静好奇——惊奇许多——繁多5、民族小学的学生来自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汉族等不同的民族。

我能另外写出三个少数民族的名字苗族、壮族、回族。

二、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钓鱼,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绿色的。

中午回家的时候,我看见草地是金色的。

傍晚的时候,草地又变绿了。

这是为什么呢?我来到草地上,仔细观察,发现蒲公英的花瓣是合拢的。

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

花朵张开时,它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

1、这段话里表示时间的词语有:很早、中午、傍晚。

2、草地在一天中的颜色有哪些变化?早晨是绿色的,中午是金色的,傍晚又变成绿色的。

3、你知道草地在一天之中为什么会变颜色呢?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

花朵张开时,它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

4、读了这段话你受到了什么启示?只要认真观察周围的事物,就会有所发现。

三、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吗?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1、给文中空白处加上标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单元课内阅读练习
(一)
时光悄悄地溜走,暑气跟着阵阵海风徐徐地远离。

夕阳也渐渐地收敛了光芒,变得温和起来,像一只光焰柔和的大红灯笼,悬在海与天的边缘。

兴许是悬得太久的缘故,只见它慢慢地下沉,刚一挨到海面,又平稳地停住了。

它似乎借助了大海的支撑,再一次任性地在这张硕大无朋的床面上顽皮地蹦跳。

大海失去了原色,像饱饮了玫瑰酒似的,醉醺醺地涨溢出光与彩。

人们惊讶得不敢眨眼,生怕眨眼的那一瞬间,那盏红灯笼会被一只巨手提走。

我瞪大双眼正在欣赏着,突然那落日颤动了两下,最后像跳水员那样,以一个轻快、敏捷的弹跳,再以一个悄然无声、水波不惊的优美姿势入了水,向人们道了“再见”。

1. 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收敛(约束)兴许(也许)涨溢(涨满)似乎(好像)
2. 用横线和浪线分别画出选文中的比喻句与拟人句,再分别造一个句子。

比喻句
拟人句
3. 选段中作者分别把落日比作和,生动而形象地写出三亚落日的优美情景。

选段中“不敢眨眼”、“生怕”、“瞪大双眼”等词语,表达了作者对三亚落日景象留念和惊叹的情感。

4. 文中画线部分是拟人句。

(二)
活跃了一天的太阳,依旧像一个快乐的孩童.它歪着红扑扑的脸蛋,毫无倦态,潇潇洒洒地从身上抖落下赤朱丹彤,在大海上溅出无数夺目的亮点. 于是,天和海都被它的笑颜感染了,金红一色,热烈一片。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依旧(仍旧) 夺目(耀眼) 感染(传染)
2、照词语的组成方式,仿写词语。

红扑扑(ABB式且表示颜色)、、潇潇洒洒(AABB式)、、
3、这段话通过一系列的动词,如“歪着”、“抖落”、“溅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它的“快乐”和“淘气”。

4、落日是美丽的,那么,初升的朝阳,中午的太阳会是什么样的请你仔细观察,展开想象,也采用拟人手法来描绘。

初升的朝阳:
中午的太阳:
(三)
三亚在海南岛的最南端,被蓝透了的海水围着,洋溢着浓浓的热带风情。

蓝蓝的天与蓝蓝的海融成一体,低翔的白鸥掠过蓝蓝的海面,真让人担心洁白的翅尖会被海水蘸蓝了。

挺拔俊秀的椰子树,不时在海风中摇曳着碧玉般的树冠。

海滩上玉屑银末般的细沙,金灿灿、亮闪闪的,软软地暖暖地搔着人们的脚板,谁都想捏一捏,团一团,将它揉成韧韧的面。

1、这段话写到了蓝天、碧海、白鸥、椰子树、沙滩等许多景物,它们汇成了一幅迷人的热带风情图。

蓝透了、碧玉般、玉屑银末般、金灿灿等词语写出了景物的色彩美和形态美。

2、用“——”画出文中一个比喻句。

这个句子把__________比作了________。

3、“真让人担心”、“谁都想”等心理描写,表达了作者喜爱之情。

4、我们祖国风光秀丽,三亚在我国的海南省,有“东方夏威夷”的美称。

我国还有许多风景名胜也都吸引着国内外游客,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5、给加点字注音:玉屑.银末()收敛.()树冠.()兴.许(

似.乎()玫瑰.()涨.溢()悄.然无声()
6、“丹”应先写点后写横。

7、这段话生动形像地写出海天之蓝、椰树的挺拔俊秀、鸥之白、沙之细亮
(二)
夏天,来自南太平洋的风使许多南面临海的城市感到湿漉漉的,而这股带着潮气的风经过胶东半岛崇山峻岭的阻拦,过滤,到达北面临海的烟台时,只剩下凉爽和惬意。

因此,夏日烟台的海常常水平如镜,宛如一个恬静、温柔的少女。

清晨,太阳像被水冲洗过的红色气球,飘飘悠悠地浮出水面,海面上拖着长长的倒影,每一次的海边日出都使人如痴如醉。

傍晚,平静的海面倒映着万家灯火,岸边的石凳上坐满了游人,他们脚下,是海浪与堤岸的呢喃细语。

1、用“”划出这段话中的比喻句。

这一句把比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夏季烟台的海的浪漫的特点。

2、“海浪于堤岸的呢喃细语”这是把海浪、堤岸当作人来写的。

“呢喃细语”的意思是:
形容小声说话
3、这一段作者主要抓住海风、海水、清晨、傍晚四个方面具体描写了夏季烟台的海的景象,这个季节的烟台的海给人的印象是恬静温柔。

4、品读描写日出的句子,你认为作者写日出的目的是突出“恬静”的感觉,让人如痴如
醉。

5、划出不恰当的音或字。

气势(凶凶汹汹)水平如(镜静)(甜恬)静崇山(俊峻)岭
嬉(xī xiē)戏惬(qià qiè)意掠(lüè nüè)过
湛(zhàn shèn)蓝起锚(máo miáo)远航
(一)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

这时候,大儿子杰克慢慢地站起来,“天真冷。

我到柴房去搬些柴来生个火吧。

”说着,伸手端起烛台朝门口走去,屋子顿时暗了许多。

中尉快步赶上前,(厉历)声喝(hēhè)道:“你不用蜡烛就不行吗?”一把夺回烛台。

孩子是懂事的,他知道,厄(èé)运即将到来了。

在斗争的最后时刻,他从容地搬回一捆木柴,生了火,默默地坐待着。

烛焰摇(曳叶),发出微弱的光,此时此刻,它仿佛(fófú)成了屋子里最可怕的东西。

伯诺德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她似(sìshì)乎感到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正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

1、在括号里选择正确的读音和词语,用“——”画出来。

2、将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你不用蜡烛就不行吗?你不用蜡烛也行。

3、理解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含义。

时间每过去一秒,危险就增大一分,从微弱的烛光中我们感受到危险迫在眉睫,因为一旦当蜡烛碰到金属管时就会熄灭,这时秘密就会泄露,不仅伯诺德夫人一家三口会结束生命,更重要的是情报站会遭到破坏。

4、厄运是什么意思?本文指的是什么?
厄运的意思是:困苦的遭遇;本文指的是德军将要发现藏在蜡烛里的秘密情报
(二)
(猛然、突然),小女孩杰奎琳娇声地对德国人说道:“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少校瞧了瞧这位可爱的小姑娘,说:“当然可以。

我家也有一个你这么大的小女儿。

”杰奎琳(镇定、镇静)地把烛台端起来,向几位军官道过晚安,上楼去了。

正当她踏上最后一级楼梯时,蜡烛熄灭了。

1、划去括号里使用不当的词。

2、照样子写词。

瞧了瞧:________________
3、“娇声”的意思是甜美可爱的声音,杰奎琳“娇声”对司令官说话是为了博得敌人的好感,这样,当她提出请求时才不会遭拒绝。

4.从杰奎琳的举动中,你体会到什么?机智勇敢,临危不惧。

5、当杰奎琳把蜡烛拿到楼去,伯诺德夫人心里可能在想:危机终于解除了,情报站终于保住了。

(一)
少年说:“花园里有一棵树,树上有一只蝉。

蝉高高在上,悠闲地叫着,自由自在地喝着露水,却不知道有只螳螂在它的身后。

那螳螂拱着身子,举起前爪,要去捕蝉,却不知道有只黄雀在它的身后。


吴王夸奖说:“你看得真仔细!那黄雀要捉螳螂吗?”
少年接着说:“是的,黄雀伸长脖子正要啄食螳螂,却不知道我拿着弹弓在瞄准它呢。

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呢!”
听了少年这番话,吴王恍然大悟,他说:“你讲得太有道理了!”于是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1、这段文字选自课文《螳螂捕蝉》,后来这个寓言故事演变成一句成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告诉我们做事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要考虑到后患。

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蝉眼前的利益是露水,身后的祸患是螳螂;螳螂眼前的利益是蝉,身后的祸患是黄雀;黄雀眼前的利益是螳螂,身后的祸患是少年拿着弹弓。

蝉、螳螂、黄雀三者的共同点是只顾眼前的利益,不顾身后的隐患。

3、听了少年这番话,吴王恍然大悟,他悟出了什么?2分
我为了眼前的利益去攻打楚国,其实也隐藏着祸患啊,其他国家就会乘机攻打我们。

4、你想夸夸这个少年吗?试试看。

你真是一个多么机智的人!用这么巧妙的方法,一步步引导吴王认识到攻打楚国的坏处。

你帮助吴王挽救了自己的国家,你真了不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