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高中地理必修一课件 植被(第1课时)示范课件
合集下载
5.1植被以缙云山山火后修复为例课件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

调查地点:缙云山无名坡地 经纬度:29°28′N 106°17′E 高度:496.25m 坡向:南坡 坡度:近40°(目测) 土壤:酸性土壤
走进缙云山
调查内容: 1、调查主要的植物种类,初步判断植被的类型 2、观察植被的生长现状 3、观察植被的生长环境条件
任务四:预测缙云山过火次生祼地自然修复的最终结果
1、第三组有同学提出:在缙云山过火的次生祼地上,如果让植被自然恢复,最终会长成一片草地。你是否赞成这一观点?请说明理由。
调查笔记四: 真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缙云山“821”森林大火一年多后,虎头村附近过火次生祼地已长出草本植物,为缙云山林海的这一块伤疤增添了些许绿意。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植物残体进入土壤,向土壤提供有机质。
通过光合作用,植物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
通过植物蒸腾,大气获得了水汽。
植物的生长必须依赖环境,适应环境。环境所能提供的资源的多少,就决定了这里能够生长植物的多少及类型。因此,环境决定了植被的类型、垂直结构和生态特征。
生长需要光照、热量。
根系从土壤中吸收有机质和水分。
植被是地理环境的产物。植被的形成过程实际上是植被与地理环境相互影响的过程。
植被在其形成与演化过程中也会影响大气、水分、土壤等环境条件,促进环境的改善。所以植被能改善环境。
总结:植被与环境的关系
植被
环境
气候
地形
水文
土壤
光、热、水、风、水热组合
影响
类型
垂直分层
生态特征
适应 指示 改善
植被是地理环境的产物。气候、水文、土壤等地理环境要素的分布是有一定规律的。因此天然植被一般按类型有规律的分布在适宜生长的地方,并具有适应当地环境的特征。
走进缙云山
调查内容: 1、调查主要的植物种类,初步判断植被的类型 2、观察植被的生长现状 3、观察植被的生长环境条件
任务四:预测缙云山过火次生祼地自然修复的最终结果
1、第三组有同学提出:在缙云山过火的次生祼地上,如果让植被自然恢复,最终会长成一片草地。你是否赞成这一观点?请说明理由。
调查笔记四: 真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缙云山“821”森林大火一年多后,虎头村附近过火次生祼地已长出草本植物,为缙云山林海的这一块伤疤增添了些许绿意。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植物残体进入土壤,向土壤提供有机质。
通过光合作用,植物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
通过植物蒸腾,大气获得了水汽。
植物的生长必须依赖环境,适应环境。环境所能提供的资源的多少,就决定了这里能够生长植物的多少及类型。因此,环境决定了植被的类型、垂直结构和生态特征。
生长需要光照、热量。
根系从土壤中吸收有机质和水分。
植被是地理环境的产物。植被的形成过程实际上是植被与地理环境相互影响的过程。
植被在其形成与演化过程中也会影响大气、水分、土壤等环境条件,促进环境的改善。所以植被能改善环境。
总结:植被与环境的关系
植被
环境
气候
地形
水文
土壤
光、热、水、风、水热组合
影响
类型
垂直分层
生态特征
适应 指示 改善
植被是地理环境的产物。气候、水文、土壤等地理环境要素的分布是有一定规律的。因此天然植被一般按类型有规律的分布在适宜生长的地方,并具有适应当地环境的特征。
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课件:第五章 第一节植被

要素 水分
影响
①同一纬度,降水从沿海向内陆减少,从沿 海向内陆植被依次出现森林、草原、荒漠 ②同一地点,降水多的年份树木生长好,年 轮宽 ③受地形的阻挡,山脉两侧降水量不同,植 被截然不同,如安第斯山脉南部大陆西岸为 温带落叶阔叶林,东岸为温带荒漠和草原; 天山北坡有森林,南坡则没有
2.植物的形态与环境: 植物的生长离不开地理环境,植物的形态具有适应当地 地理环境的特点。 (1)在沼泽地上生长的植物,通常具有柔嫩、硕大而鲜 绿的叶子,但是根部系统并不发达。
(2)在沙漠地区生长的植物,叶子很小,有的叶面上还覆 盖着薄薄的蜡层,或者是叶子变成了细刺;有的植物具 有非常发达的根系,以便从土壤的深处或广大面积的土 壤中吸收水分。 (3)在风力大的地区,植被往往比较低矮。
【典例示范】 “沙漠玫瑰”因原产地接近沙漠且红如玫瑰而得
名,喜高温干燥,耐酷暑,不耐寒。在索科特拉岛(1800 万年以前,从非洲大陆分离)的悬崖上,直接嵌进石头里 ,完全不需要土壤,树皮像橡胶一样闪闪发亮,枝干顶端 长出漂亮的粉红色花朵。读图,完成(1)、(2)题。
(1)索科特拉岛地带性植被类型为 ( )
A.热带雨林
B.热带季雨林
C.热带草原
D.热带荒漠
(2)“沙漠玫瑰”粗大的树干可有利于 ( ) A.储水 B.散热 C.耐寒 D.防沙
【思路点拨】解答该类题目主要从以下两点入手: (1)根据材料或区域图中的经纬度及海陆位置,判断该 地的气候类型,进而判断植被类型。 (2)根据气候类型的特点(特别是降水特点)判断植被形
【素养探究】 近几年中,我国的许多家庭将种养多肉植物作为
2.常绿阔叶林:
分布 _亚__热__带__季风气候区和亚热带湿润气候区
气候 特点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课件5.1植被(共24张PPT)

不同种类的植物占据着不同垂直空间,从而形成 分层明显的垂直结构。一般,气温越高、降水越多的 地方,垂直结构更加明显且丰富。
二 森林 主要分布在热带和温带的湿润半湿润地区。热带的森
林类型主要有热带雨林,温带则分布着多种类型的森林。
类型 分布
热带雨 热带雨林气
林
候区和热带
季风气候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常绿阔 亚热带季风 叶林 气候区和亚
思考:不同地区森林的对自然环境的影响相同吗? (1)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防护林主要功能有? (2)西北地区风沙大,“西北防护林”的主要功 能有? (3)红树林的主要环境效益有? (4)城市绿地的主要功能有?
(1)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降水丰富的湿润地区)
(2)防风固沙,保护农田和牧场。 (干旱半干旱地区)
• 森林对自然环境的作用(了解即可,自读三遍) (1)固碳释氧,净化空气 (2)涵养水源,保育土壤 (3)积累营养物质,保护生态多样性 (4)防风防沙,减轻灾害
1.该图揭示森林具有的作用是( B ) A. 净化空气 B. 保持水土 C. 防风固沙 D. 保护农田
2.若图中森林被破坏,下列叙述较为符合河流特征 变化的是( C ) ①河水含沙量增加 ②河道淤积 ③水患加剧 ④结冰期延长 A. ① B. ①②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D.地下部分分支减少
课程总结: (1)植被的概念、分类以及与环境的关系 (2)森林、草原、荒漠景观的类型、分布、 环境特征、植被特征 (3)理解植被与所在区域自然环境的关系 并会做题
课后作业: (1)通过地图册总结各类植被以及对应气 候的分布位置? (2)思考植被类型有哪些判断依据?
落叶阔 温带季风气 叶林 候区和温带
海洋性气候 区
二 森林 主要分布在热带和温带的湿润半湿润地区。热带的森
林类型主要有热带雨林,温带则分布着多种类型的森林。
类型 分布
热带雨 热带雨林气
林
候区和热带
季风气候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常绿阔 亚热带季风 叶林 气候区和亚
思考:不同地区森林的对自然环境的影响相同吗? (1)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防护林主要功能有? (2)西北地区风沙大,“西北防护林”的主要功 能有? (3)红树林的主要环境效益有? (4)城市绿地的主要功能有?
(1)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降水丰富的湿润地区)
(2)防风固沙,保护农田和牧场。 (干旱半干旱地区)
• 森林对自然环境的作用(了解即可,自读三遍) (1)固碳释氧,净化空气 (2)涵养水源,保育土壤 (3)积累营养物质,保护生态多样性 (4)防风防沙,减轻灾害
1.该图揭示森林具有的作用是( B ) A. 净化空气 B. 保持水土 C. 防风固沙 D. 保护农田
2.若图中森林被破坏,下列叙述较为符合河流特征 变化的是( C ) ①河水含沙量增加 ②河道淤积 ③水患加剧 ④结冰期延长 A. ① B. ①②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D.地下部分分支减少
课程总结: (1)植被的概念、分类以及与环境的关系 (2)森林、草原、荒漠景观的类型、分布、 环境特征、植被特征 (3)理解植被与所在区域自然环境的关系 并会做题
课后作业: (1)通过地图册总结各类植被以及对应气 候的分布位置? (2)思考植被类型有哪些判断依据?
落叶阔 温带季风气 叶林 候区和温带
海洋性气候 区
植被课件(新教材)人教版必修一地理PPT(39页)

植 被 课 件 ( 新教材 )人教 版必修 一地理 PPT(39 页)
【提醒】光照是绿色植物生长的必要条件 只有在太阳光的照射下,绿色植物才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把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有些植物需要充足的光照才 能生长得好,称为喜光植物,如马尾松。有些植物只需要 少量的光照就能生长得好,称为喜阴植物,如冷杉。热带 雨林中的藤本植物尽量地向上生长,以争取太阳光,这是 植物争取生长条件的一种表现。
三、草原与荒漠 |教材初探| 1.阅读教材第86页,对比识别热带草原和温带草原。 (1)归纳热带草原和温带草原分布区及气候特征。
类型
热带草原
温带草原
分布区 热带草 气候区
温带大陆性气候区
原
气候特征 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夏季温暖,冬季寒冷,气候干燥
(2)热带草原和温带草原的植被特征有哪些异同点? 答案:同:季节变化明显,都有葱绿和干枯两个季节。 异:热带草原比温带草原的植被高度更高;热带草原散生着 乔木或灌木,而温带草原有一些矮小的灌木。
植 被 课 件 ( 新教材 )人教 版必修 一地理 PPT(39 页)
植 被 课 件 ( 新教材 )人教 版必修 一地理 PPT(39 页)
(2)从主要分布区、气候特征、植被特征三个角度对比区 分热带雨林和常绿阔叶林。
类型
热带雨林
常绿阔叶林
主要分 热带雨林气候区和 热带季 气 亚热带季风 气候区和
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
第一节 植 被
[学习目标] 1.联系气候分布、图像信息,认识不同自然环境下的植被类 型差异,增强区域认知能力。 2.运用图文资料,说明森林、草原、荒漠等植被与自然环境 的关系。 3.通过野外观察或借助视频、图片资料,学会对植被进行观 察、识别并描述其特征,增强地理实践力。
人教版《第一节植被》ppt1

森林
草原
荒漠
植被分类
人工花卉
天然植被 人工植被
天然形成的植被 人工栽培和经营管理的植被
人工草场
经济林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五 章植被 和土壤 第一节 植被( 共16张PPT)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五 章植被 和土壤 第一节 植被( 共16张PPT)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五 章植被 和土壤 第一节 植被( 共16张PPT)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五 章植被 和土壤 第一节 植被( 共16张PPT)
一、植被与环境 植被概念:
自然界成群生长的各种植物的整 体称为植被。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五 章植被 和土壤 第一节 植被( 共16张PPT)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五 章植被 和土壤 第一节 植被( 共16张PPT)
植被与环境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五 章植被 和土壤 第一节 植被( 共16张PPT)
少数植被改造其生长的土壤、水分等环境条件
裸地
更多的植物生长,直至形成稳定的植被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五 章植被 和土壤 第一节 植被( 共16张PPT)
绿地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五 章植被 和土壤 第一节 植被( 共16张PPT)
亚热带常 绿阔叶林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五 章植被 和土壤 第一节 植被( 共16张PPT)
森林——落叶阔叶林
分布:温带季风气候区或温带海洋气候区
气候特征:夏季炎热或温暖,冬季寒冷 特征:乔木叶片宽阔,春季发芽,秋冬落叶,
也叫夏绿林。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五 章植被 和土壤 第一节 植被( 共16张PPT)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5章植被与土壤第1节植被课件

(1)森林中的植被有垂直分层现象,下列因素与这种现象最
相关的是( )
A.光照强度 B.温度
C.湿度
D.食物种类
(2)下列地区中,森林植被垂直分层现象最为明显的是( )
A.刚果盆地
B.撒哈拉沙漠
C.北美洲中央大平原 D.俄罗斯西伯利亚
答案:(1)A (2)A
解析:本题以森林植物垂直分层景观图为背景,考查植被对 地理环境的适应性,可以根据植被的特征进行分析。第(1)题, 自森林顶端至地面,光照越来越弱,适应一定光照强度的植物, 占据一定的垂直空间,从而在森林中形成若干层。第(2)题,一 般而言,气温越高,降水量越多,植被高度越大,植物种的数量越 多,垂直结构越丰富。刚果盆地为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 雨,水热条件好,森林植被垂直分层最为明显。撒哈拉沙漠为 热带沙漠气候,全年炎热干燥,植物种类贫乏;北美洲中央大平 原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全年降水少,植被垂 直分层不明显;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纬度高,气候寒冷,降水少, 植被垂直结构不明显。
亚寒带 针叶林
热带雨林气 候区、热带 季风气候区
亚热带季风 气候区、亚 热带湿润气 候区
温带季风气 候区、温带 海洋性气候 区
亚欧大陆和 北美大陆的 亚寒带地区
森林 类型
气候 特征
热带雨林
常绿阔叶林
落叶阔叶林 (夏绿林)
亚寒带 针叶林
终年高温,降水丰 沛
夏季炎热多 雨,冬季温 和且无明显 干季
夏季炎热或 温暖,冬季 寒冷,降水 适宜
解析:第(1)题,图中甲景观以草原为主,散生着乔木和灌木,因 此为热带草原植被,主要分布在热带草原气候区。第(2)题,乙 景观以草原植被为主,草木矮小,没有高大乔木或灌木,因此为 温带草原,主要分布在温带大陆性气候区。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土壤》植被与土壤PPT教学课件

5.2 土壤
土壤的概念 • 陆地表层具有一定肥力,能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 组成:矿物质、有机质、水分、空气。
土壤的观察
稻田土壤,2022年11月26日拍摄于古县
土壤的观察
坡地土壤,2020年12月9日拍摄于曹山
土壤的观察
古县稻田土壤
曹山坡地土壤
活 动 一:
•看一看,想一想,土壤有什么特征? •猜测一下,土壤为什么呈现出这个特征?
岩石
母质 低等植物 土壤
土壤
土壤的形成
活 动 二: •说明各因素对土壤形成的作用?
成土母质
人为因素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生物因素
时间因素
SOIL
气候因素
地貌因素
成土 母质
•是土壤发育的物质基础。 •决定了土壤矿物质的成分和养分状况, 影响土壤的质地。
生物 因素
•生物残体为土壤提供有机质; •有机质在微生物作用下转化为腐殖质; •使营养元素在土壤表层富集; •加快岩石风化和土壤形成。
稻田土壤
坡地土壤
•是黏土好,还是砂土好?
土壤的观察--剖面构造 耕作土壤
耕作层
60cm
犁底层 自然土层
土壤的观察--剖面构造 森林土壤
90cm
有机层 腐殖质层 淋溶层 淀积层
母质层 母岩层
土壤的观察--剖面构造
原始 阶段
幼年 阶段
壮年 阶段
老年 阶段
裸露 风化作用 成土 微生物 原始 高等植物 成熟
云南东川红土地
东 北 分布于东北平原,是世界最肥沃的土 黑 土 壤之一,非常适合植物生长。
•土壤的颜色主要取决于土壤里腐殖质含量的 多少和矿物质组成的差异。
东北平原黑土地
土壤的概念 • 陆地表层具有一定肥力,能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 组成:矿物质、有机质、水分、空气。
土壤的观察
稻田土壤,2022年11月26日拍摄于古县
土壤的观察
坡地土壤,2020年12月9日拍摄于曹山
土壤的观察
古县稻田土壤
曹山坡地土壤
活 动 一:
•看一看,想一想,土壤有什么特征? •猜测一下,土壤为什么呈现出这个特征?
岩石
母质 低等植物 土壤
土壤
土壤的形成
活 动 二: •说明各因素对土壤形成的作用?
成土母质
人为因素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生物因素
时间因素
SOIL
气候因素
地貌因素
成土 母质
•是土壤发育的物质基础。 •决定了土壤矿物质的成分和养分状况, 影响土壤的质地。
生物 因素
•生物残体为土壤提供有机质; •有机质在微生物作用下转化为腐殖质; •使营养元素在土壤表层富集; •加快岩石风化和土壤形成。
稻田土壤
坡地土壤
•是黏土好,还是砂土好?
土壤的观察--剖面构造 耕作土壤
耕作层
60cm
犁底层 自然土层
土壤的观察--剖面构造 森林土壤
90cm
有机层 腐殖质层 淋溶层 淀积层
母质层 母岩层
土壤的观察--剖面构造
原始 阶段
幼年 阶段
壮年 阶段
老年 阶段
裸露 风化作用 成土 微生物 原始 高等植物 成熟
云南东川红土地
东 北 分布于东北平原,是世界最肥沃的土 黑 土 壤之一,非常适合植物生长。
•土壤的颜色主要取决于土壤里腐殖质含量的 多少和矿物质组成的差异。
东北平原黑土地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第五章第一节植被课件(60张)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五章第一节聚焦于植被,其课标要求学生能够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资料,识别主要的植被类型,并阐述它们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这一节的核心目标是帮助学生建立对植被的基本认知,理解植被在自然环境中的作用,以及人类活动对植被的影响。为了达到这些目标,教学过程中应强调实践性和探究性,鼓励学生通过实地考察、观察和分析,感受植被的多样性,探究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被与环境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通过教学,还应使学生认识到保护天然植被、科学营造人工植被的重要性,从而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在实施教学时,教师需要厘清植物与植被的概念差异,引导学生从宏观角度认识植被,并通过丰富的实例和案例,帮助学生形成深刻的理解和记忆。
【2019版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地理第一册第五章《植被与土壤》全章节PPT课件(5.1-5.2+章末综合)图文

• 5.该山地丘陵区最可能位于( B )
• A.四川盆地
• B.山东半岛
• C.长江中下游平原
• D.两广丘陵
• 6.下列关A于影响该地土壤厚度因素的叙述,正
确的是( )
• A.与植被覆盖度呈正相关
• B.与坡度呈正相关
• C.与坡面光照呈正相关
• D.与降水量呈正相关
A
• 7.阳坡与阴坡土壤厚度不同的原因是( )
植物
动物
腐殖质 微生物
3.气候与土壤
亚寒带 针叶林
思考:岩石风化的速度和强度与气温和降水量的关系?
呈正相关: 湿热>干冷
南方的红壤和东北的黑土有机质含量高的是哪一种? 为什么?
探究二
• 材料一 下图为亚马孙热带雨林生 态系统的养分循环示意图
• 材料二 生物炭,指在缺氧的条件下把生物质进行 高温处理,生物质中的油和气燃烧掉,剩下的就 是生物炭。生物炭几乎是纯碳,埋到地下后可以 有几百至上千年不会消失,等于把碳封存进了土 壤,同时减少二氧化氮和甲烷等温室气体的排放, 有助于减缓全球变暖;生物炭富含微孔,可以补 充土壤的有机质含量,移除土壤污染物,有效保 存水分和养料,提高土壤肥力。
观察土壤
• 1.土壤颜色 • 2.土壤质地 • 3.土壤剖面构造
红壤
黑土
棕壤
黑钙土
成分
砂比例适中
黏 土
黏粒
通气、透水 性能
强
蓄水、保肥 耕作情
性能
况
弱
易耕作
强
强
理想
差
强
不易耕作
森 林
有机质层
土 壤
腐殖质层 ——黑色
剖 面
淋溶层 ——浅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被概念的三个要点 1.一定的地方; 2.成群共同生长; 3.各种植物的整体。
一、植被与环境
1 植被的概念、分类与形成
观察并回答:两图中的植被在形成原因上有何差别?
一、植被与环境
1 植被的概念、分类与形成
观察并回答: 1.最早出现的植物是什么? 2.植物出现的顺序有什么特点? 3.为什么是这样的顺序? 4.说明了植物和环境之间有什么 样的关系?
某地森林植被形成过程示意图1
一、植被与环境
1 植被的概念、分类与形成
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植被恢复工程
形成稳定的天然植被往往需要百年以上的漫长时光,因此我们要保护好天然 植被。
一、植被与环境
2 植被的垂直结构
观察并回答: 1.图中成熟森林中的植被高度 有何差异? 2.自上而下可以分成几层? 3.小组讨论这种垂直结构形成 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2018冬天安徽六安城区95%的香樟树遭到了大雪断 枝伤害,而其中新栽的香樟树占到了90%的死亡比例。 其余的生长几年的香樟树受到了枝丫断裂的损害。
思考回答 1.人工植被要考虑自然环 境吗? 2.香樟树大面积死亡、折 断的原因是什么? 3.我们在选择城市绿化树 种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课堂活动
一、植被与环境
2.了解当地的自然条件。
3.将树木进行分类(“当地树种”“引进树种”)
4.针对引进树种的生长状况,探究原因。(完成表2)
5.为校园绿化提出合理建议。
树木生长环境比较分析表(表2)
植物名称 1
生长所需环境 条件
当地气候条件
当地土壤条件
生长状态
原因分析
一、植被与环境
课堂活动
校园树木与环境
步骤四:展示与分享
某地森林植被形成过程示意图2
一、植被与环境
2 植被的垂直结构
热带雨林的垂直结构
一、植被与环境
2 植被的垂直结构
亚寒带针叶林的垂直结构
热带雨林和亚寒带针叶林生物量的差异 观察并回答:
热带雨林和亚寒带针叶林谁的垂直 结构更复杂?为什么?
一、植被与环境
3 植被与环境的关系
观看视频,思考视频中的现象体现了植被分布的什么特点?
校园树木与环境
步骤一:调查前的准备
1.明确考察任务,合理进行组间和组内分工。 任务:了解校园树木与环境的关系。 分工:按校园不同区域分小组,组内根据制表、记录、照相等工作内容进行分工。 2.下载“形色APP”,学会使用APP识别不同植物。 3.提前制作“校园树木登记表(表1)”“树木生长环境比较分析表(表2)”
一、植被与环境
课堂活动 校园树木与环境
步骤二:实地观察和记录
1.各小组根据分工,到达指定区域开始观察并在事先准备好的记录表上记录 观察结果。(完成表1)
编号 1 2 3
校园树木登记表(表1)
栽种地点
植物名称
生长状况
照片
一、植被与环境
课堂活动
校园树木与环境
步骤三:室内整理资料并分析讨论
1.查阅资料,了解每一种树木的生长所需的环境条件。
资料:阿塔卡马沙漠中有超过200多种花,大 多数都是此地区特有的物种,伴随着昆虫、鸟类与 蜥蜴的繁殖,不同的花会相继绽放。
概念:自然界成群生长的植物的 整体,称为植被。
一、植被与环境
1 植被的概念、分类与形成
观察并回答: 1.图中的植被与刚才的“沙漠花海” 相 比有何相同之处? 2.图中植被与“沙漠花海” 相比有何区 别? 3.你觉得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区别?
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
第一节 植被
(第1课时)
课程引入
这片平常几乎看不到植物的“死亡之地”,为什么会短时间内变成花的海 洋?其他沙漠中会出现类似的现象吗?
一、植被与环境
1 植被的概念、分类与形成
观察并回答: 1.描述图中的植物有什么特征? 2.图中的植物是只有一种吗?种类多吗? 3.这些植物为什么生长在一起? 4.说说你理解的植被的概念?
1.各组制作PPT展示各自的研究结果。
2.展示内容:图片、记录表、分析表、小组的工作过程、对于学校绿化的建
议。
植物名称 1
生长所需环境 条件
树木生长环境比较分析表(表2) 当地气候条件 当地土壤条件
生长状态
原因分析
课堂小结
……
分
垂
生
种
布
直
态
类规结ຫໍສະໝຸດ 特律构征
植被(天然/人工)
造改 应适
合理 选择
环境
因地制宜
此资源为素材中的“西部地区从草原到荒漠的景观变化.mp4”,如不能正常播放,请提前下载视频。
一、植被与环境
3 植被与环境的关系
植被既要适应自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改造自然,天然植被一 般按类型有规律地分布在适宜生长的地方,并具有适应当地环境的 特征。
一、植被与环境
3 植被与环境的关系
六安街头在大雪中死亡、倒伏的香樟树
人工植被的 营造
光
水
温
土
照
分
度
壤
……
再见
一、植被与环境
1 植被的概念、分类与形成
观察并回答:两图中的植被在形成原因上有何差别?
一、植被与环境
1 植被的概念、分类与形成
观察并回答: 1.最早出现的植物是什么? 2.植物出现的顺序有什么特点? 3.为什么是这样的顺序? 4.说明了植物和环境之间有什么 样的关系?
某地森林植被形成过程示意图1
一、植被与环境
1 植被的概念、分类与形成
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植被恢复工程
形成稳定的天然植被往往需要百年以上的漫长时光,因此我们要保护好天然 植被。
一、植被与环境
2 植被的垂直结构
观察并回答: 1.图中成熟森林中的植被高度 有何差异? 2.自上而下可以分成几层? 3.小组讨论这种垂直结构形成 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2018冬天安徽六安城区95%的香樟树遭到了大雪断 枝伤害,而其中新栽的香樟树占到了90%的死亡比例。 其余的生长几年的香樟树受到了枝丫断裂的损害。
思考回答 1.人工植被要考虑自然环 境吗? 2.香樟树大面积死亡、折 断的原因是什么? 3.我们在选择城市绿化树 种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课堂活动
一、植被与环境
2.了解当地的自然条件。
3.将树木进行分类(“当地树种”“引进树种”)
4.针对引进树种的生长状况,探究原因。(完成表2)
5.为校园绿化提出合理建议。
树木生长环境比较分析表(表2)
植物名称 1
生长所需环境 条件
当地气候条件
当地土壤条件
生长状态
原因分析
一、植被与环境
课堂活动
校园树木与环境
步骤四:展示与分享
某地森林植被形成过程示意图2
一、植被与环境
2 植被的垂直结构
热带雨林的垂直结构
一、植被与环境
2 植被的垂直结构
亚寒带针叶林的垂直结构
热带雨林和亚寒带针叶林生物量的差异 观察并回答:
热带雨林和亚寒带针叶林谁的垂直 结构更复杂?为什么?
一、植被与环境
3 植被与环境的关系
观看视频,思考视频中的现象体现了植被分布的什么特点?
校园树木与环境
步骤一:调查前的准备
1.明确考察任务,合理进行组间和组内分工。 任务:了解校园树木与环境的关系。 分工:按校园不同区域分小组,组内根据制表、记录、照相等工作内容进行分工。 2.下载“形色APP”,学会使用APP识别不同植物。 3.提前制作“校园树木登记表(表1)”“树木生长环境比较分析表(表2)”
一、植被与环境
课堂活动 校园树木与环境
步骤二:实地观察和记录
1.各小组根据分工,到达指定区域开始观察并在事先准备好的记录表上记录 观察结果。(完成表1)
编号 1 2 3
校园树木登记表(表1)
栽种地点
植物名称
生长状况
照片
一、植被与环境
课堂活动
校园树木与环境
步骤三:室内整理资料并分析讨论
1.查阅资料,了解每一种树木的生长所需的环境条件。
资料:阿塔卡马沙漠中有超过200多种花,大 多数都是此地区特有的物种,伴随着昆虫、鸟类与 蜥蜴的繁殖,不同的花会相继绽放。
概念:自然界成群生长的植物的 整体,称为植被。
一、植被与环境
1 植被的概念、分类与形成
观察并回答: 1.图中的植被与刚才的“沙漠花海” 相 比有何相同之处? 2.图中植被与“沙漠花海” 相比有何区 别? 3.你觉得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区别?
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
第一节 植被
(第1课时)
课程引入
这片平常几乎看不到植物的“死亡之地”,为什么会短时间内变成花的海 洋?其他沙漠中会出现类似的现象吗?
一、植被与环境
1 植被的概念、分类与形成
观察并回答: 1.描述图中的植物有什么特征? 2.图中的植物是只有一种吗?种类多吗? 3.这些植物为什么生长在一起? 4.说说你理解的植被的概念?
1.各组制作PPT展示各自的研究结果。
2.展示内容:图片、记录表、分析表、小组的工作过程、对于学校绿化的建
议。
植物名称 1
生长所需环境 条件
树木生长环境比较分析表(表2) 当地气候条件 当地土壤条件
生长状态
原因分析
课堂小结
……
分
垂
生
种
布
直
态
类规结ຫໍສະໝຸດ 特律构征
植被(天然/人工)
造改 应适
合理 选择
环境
因地制宜
此资源为素材中的“西部地区从草原到荒漠的景观变化.mp4”,如不能正常播放,请提前下载视频。
一、植被与环境
3 植被与环境的关系
植被既要适应自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改造自然,天然植被一 般按类型有规律地分布在适宜生长的地方,并具有适应当地环境的 特征。
一、植被与环境
3 植被与环境的关系
六安街头在大雪中死亡、倒伏的香樟树
人工植被的 营造
光
水
温
土
照
分
度
壤
……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