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中的文化因素

合集下载

英语翻译中的文化因素研究

英语翻译中的文化因素研究

英语翻译中的文化因素研究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英语翻译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然而,要实现准确、流畅且贴切的英语翻译,仅仅掌握语言的语法和词汇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深入了解和考虑其中的文化因素。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不同的语言反映了不同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

英语和汉语作为两种具有代表性的语言,其背后的文化差异巨大。

例如,在西方文化中,“龙”(dragon)通常被视为邪恶的象征;而在中华文化中,“龙”则代表着权威、吉祥和力量。

如果在翻译中不考虑这种文化差异,将“望子成龙”直译为“hope one's child will become a dragon”,就会让西方读者感到困惑甚至误解。

宗教信仰也是影响英语翻译的重要文化因素之一。

基督教在西方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许多英语词汇和表达都与基督教的教义、故事和仪式有关。

比如,“Judas”(犹大)这个名字在英语中常被用来形容叛徒;“as old as Adam”表示非常古老。

而在中国,佛教、道教等宗教对文化的影响也体现在语言中,如“临时抱佛脚”“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等。

在翻译这些与宗教相关的表达时,必须充分理解其文化内涵,才能准确传达其意义。

风俗习惯的不同同样会给英语翻译带来挑战。

在西方国家,人们在社交场合中常常会通过拥抱、亲吻脸颊等方式来表示友好;而在中国,这种行为相对较少,更多的是通过握手来打招呼。

又如,在西方,白色通常象征着纯洁和神圣,而在某些亚洲国家,白色则与死亡和哀悼有关。

因此,当翻译涉及到这些风俗习惯的内容时,需要根据目标语言的文化背景进行适当的调整。

思维方式的差异也是英语翻译中不可忽视的文化因素。

西方人的思维方式较为直接和线性,注重逻辑和分析;而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则更偏向于综合和含蓄,强调意境和整体的把握。

这种思维方式的差异体现在语言表达上,例如,英语句子结构严谨,主语、谓语、宾语等成分清晰明确;而汉语句子则较为灵活,常常通过语序和虚词来表达语义。

在翻译时,需要根据目标语言的思维习惯进行调整,以使译文更符合读者的理解方式。

翻译过程中文化因素的理解与处理

翻译过程中文化因素的理解与处理

翻译过程中文化因素的理解与处理
中文翻译过程中需要注意处理好中文化因素,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文化差异的理解:翻译者需要深入了解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包括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习俗等;同时需要注意避免将目标语的文化特点简单地套用于源语文字。

2.历史文化的背景:翻译者需要掌握源语言所处的历史文化背景,对文化象征、历史事件等有一定的了解,以便于准确地传达源语意义。

3.国际化的表达:在处理中文化因素的时候,翻译者需要尽可能采用具有国际化表达的方式来传达源语意义,以增强翻译作品的可读性和传达效果。

4.适应文化需求:在翻译过程中,需要根据目标语的不同文化需求来适当调整词句的表达,以便于目标读者更好地理解源语文化特点。

总之,中文翻译过程中,需要认真了解和处理好中文化因素,以确保翻译作品的准确性、流畅性和传达效果。

汉语翻译中的文化因素与策略

汉语翻译中的文化因素与策略

汉语翻译中的文化因素与策略汉语翻译作为一门学科,旨在将汉语语言文字转化为其他语言的表达形式。

然而,在进行翻译的过程中,我们常常忽略了文化因素的重要性。

事实上,文化因素在汉语翻译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而正确的文化策略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传递原文所包含的文化信息。

本文将探讨汉语翻译中的文化因素以及相应的翻译策略。

1. 文化因素对汉语翻译的影响在进行汉语翻译时,我们必须认识到每个语言都有其独特的文化背景。

因此,相同的词语或句子在不同的文化语境中可能有着不同的含义。

例如,汉语中有很多根据文化背景产生的习语和俗语,如果直接翻译成其他语言,可能会丧失其原有的意义和文化价值。

此外,每个国家和地区都有着特定的价值观和观念,这也是汉语翻译中需要考虑的文化因素之一。

在翻译中,我们需要理解原文所传达的文化内涵,并选择适当的翻译策略来传达这些文化价值观。

2. 汉语翻译中的文化策略为了更好地传达原文的文化信息,我们需要运用一些特定的翻译策略。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文化翻译策略:适应性翻译:在进行翻译时,我们需要将目标语言的文化背景纳入考虑。

通过使用目标语言中广为人知的文化象征、习语和故事,我们能够更好地传达原文的文化内涵。

转换翻译:当原文中包含特定文化的词语或概念时,我们可以选择将其转换为目标语言中类似的词语或概念来进行翻译。

这种策略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所传达的文化信息。

文化概念翻译:某些文化概念无法直接在目标语言中找到相应的词语或概念,此时我们可以通过解释或描述的方式来传达原文的意思。

这种策略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所传递的文化信息。

文化修饰翻译:在进行汉语翻译时,我们可以添加适当的文化修饰词语来强调某些文化特征。

这种策略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所包含的文化内涵。

在进行上述翻译策略时,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策略。

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避免过度或不必要的文化翻译,以免影响读者的理解和阅读体验。

总结:汉语翻译中的文化因素与策略对于准确传达原文的意思至关重要。

翻译中的文化因素

翻译中的文化因素

翻译中的文化因素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加速发展,翻译作为不同文化之间的桥梁,越来越重要。

然而,在进行跨文化翻译时,文化因素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翻译的质量和准确性,因此需要在翻译中重视文化因素。

首先,文化因素与语言密切相关。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每种语言都是对应着某个特定的文化,因此翻译不能忽视语言和文化之间的联系。

例如,英语中有“curiosity killed the cat”的谚语,在中文中通常译为“好奇心害死猫”,但这种直译方式不能表达英语原文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即“过度的好奇心可能会导致不良后果”。

其次,文化因素涉及到社会习俗、道德伦理、宗教信仰等方面。

例如,如果翻译某种宗教相关的文本,如圣经,就需要了解到该宗教信仰的基本原则、教义和历史背景,理解其中隐含的文化内涵并对其进行转换。

此外,在进行商务翻译时,需要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商业习俗和礼仪,以避免对方误解或冒犯对方。

第三,文化因素还包括历史、政治、经济等方面。

例如,将某篇关于美国独立战争的历史文章翻译成中文时,需要了解相关的历史背景和事件,以便正确地传达原文作者的意思。

同样的,商务翻译还需要考虑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政治方向和经济形势,以便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和措辞。

最后,文化因素甚至还包括饮食、服装、建筑等方面。

这些方面也涉及到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同样需要在翻译中加以考虑。

例如,将某些美食或特色建筑的介绍翻译成中文时,需要对中文读者所熟悉的菜肴或建筑类型进行适当的比喻和解释。

总之,文化因素是翻译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它影响着翻译的质量和准确性,甚至决定了翻译是否能够被读者接受和理解。

因此,在进行跨文化翻译时,我们需要综合考虑文化因素的各个方面,尽可能准确地表达原文所包含的文化内涵。

同时,我们也需要不断学习和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提高自己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翻译水平。

浅析翻译中的文化因素及策略

浅析翻译中的文化因素及策略

浅析翻译中的文化因素及策略
中文翻译中的文化因素,主要指翻译的词汇和语言表达方式,有着各
自不同的文化背景。

在中文言语的翻译中,重要的文化因素涉及到文字的
识别、习俗、礼仪、历史等。

通过不同语言的文字,读者可以在不同文化
中发现不同的意义,而翻译就是将这种意义从一种语言转换为另一种语言。

文化翻译的策略包括文字类型识别、文化差异等,其中文字类型识别
是指翻译文本中的文字识别,尤其是中文文字,中文文字有许多种而且非
常复杂,需要翻译者准确识别;文化差异是指文化的差异,不同文化中的
文本可能存在不同的语言习惯、文化规范或其他文化习俗等,翻译者应该
对这些差异有深刻的认识,并且能够准确的从原文翻译出正确的文本。

此外,翻译中要注意基于文化的不同,尤其是涉及到内容比较敏感的,一定要注意文字和文化的相关性,以免出现口误或文体不当等。

为了尽可
能地把握文化翻译的关键文字及典型文化概念,翻译者也可以研究比较不
同文化背景之间的差异及相似性,对不同文化之间的文字及文化进行深入
的理解和研究。

汉语翻译中的文化因素研究

汉语翻译中的文化因素研究

汉语翻译中的文化因素研究翻译是沟通的桥梁,是连接不同文化之间交流的纽带。

在大量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语言翻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与此同时,随着跨国交流的加深,精确地解读、翻译和传播文化信息成为越来越重要的任务。

在汉语翻译中,文化因素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因此,研究汉语翻译中的文化因素,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一、文化对汉语翻译的影响文化是一种表现为共享历史、文学、艺术、宗教、政治制度、社会习惯和价值观的行为模式、信仰、口头和物质财富和其他成果的普遍体现。

对于语言翻译而言,文化的影响非常巨大。

不同文化之间电话翻译很可能会面临诸多困境和难点,例如,常见的口语翻译中的差异,不同文化中的语言格调,传统思维方式和习惯用法、文学修辞手法等等。

因此,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特点,对于优秀的翻译人员非常必要。

二、文化要素对语言的影响文化与语言是不可分割的,文化要素往往会影响语言、含义和表达方式的使用,从而对翻译产生重要影响。

初次出国翻译者可能会发现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翻译常常是具有常识性的。

例如,语言翻译中的扎染衣服“dye”,除染色之外,还可以表示“吸附、沾着、污染等不同的含义”,这需要进行更为精准的语文理解和把握,而这其中需要考虑到所在文化的习惯用法、意象和定位等。

因此,翻译人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恰当地选择语言翻译方式,保证传递的信息准确。

三、常见的文化差异与翻译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翻译经常面临很多困难与挑战,因为文化差异有时候将语言之间的差异变得非常明显。

在汉语翻译中,一些普遍存在的文化特征也会影响到翻译质量。

下面分别从语言、思维和习惯用法角度介绍三个典型的例子。

1.语言差异和翻译:语言不仅是不同文化间最先要克服的障碍,也是要做好翻译工作必须克服的最大困难之一。

在不同语言之间进行文化翻译时,语言之间的形式、语调、词法、句式等各种因素,都是决定翻译品质高低的重要因素。

语言间的差异也可能会导致译者难以将原文传达到读者。

2.思维差异和翻译:每个文化有其独特的思维方式和风格,对译者而言这些思维方式可以直接影响一项翻译工作的成果。

翻译中的文化因素及文化负载词的处理

翻译中的文化因素及文化负载词的处理

翻译中的文化因素及文化负载词的处理一、本文概述翻译,作为一种语言间的桥梁,不仅是文字的简单转换,更是文化的传递与交融。

在翻译过程中,文化因素的存在使得翻译活动变得复杂而富有挑战性。

本文旨在探讨翻译中的文化因素及其对翻译的影响,特别关注文化负载词的处理。

通过深入研究文化因素在翻译中的重要性,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如何有效处理文化负载词,从而实现更准确、更自然的翻译结果。

本文将分析文化因素对翻译的影响,探讨文化负载词的定义和分类,并提出处理文化负载词的有效策略。

通过这一研究,我们期望为翻译实践提供有益的指导,促进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理解。

二、翻译中的文化因素翻译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文化的交流。

在翻译过程中,文化因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每个语言背后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因此,翻译者在翻译时,必须深入了解两种文化的差异,才能准确传达原文的含义。

地理位置、历史传统和风俗习惯等文化因素,都会对翻译产生影响。

例如,某些特定的地名、历史事件或节日,在一种文化中可能具有特殊的意义,但在另一种文化中可能并不为人所知。

这就需要翻译者进行适当的解释或注释,以帮助读者理解。

不同的文化对同一事物可能有不同的看法和评价。

这种差异可能会导致翻译中的误解或歧义。

例如,某些在一种文化中被视为美德的品质,在另一种文化中可能并不被看重。

因此,翻译者需要根据目标文化的价值观进行调整,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

语言中的成语、谚语、俚语等也反映了文化的特点。

这些表达方式往往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直接翻译可能会导致意义的丧失。

因此,翻译者需要在保持原文意义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翻译,使其符合目标文化的表达习惯。

翻译中的文化因素不容忽视。

翻译者需要具备跨文化意识,充分了解两种文化的差异,才能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翻译者还需要不断学习和积累相关知识,以提高自己的翻译水平。

三、文化负载词的处理在翻译过程中,文化负载词的处理是一项既复杂又关键的任务。

翻译过程中的文化因素分析与应用

翻译过程中的文化因素分析与应用

翻译过程中的文化因素分析与应用翻译是一项高度复杂的任务,其要求不仅仅是准确地传达源语言的信息,还需要注意文化因素的影响和翻译目的的考虑。

在翻译的过程中,文化因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文化差异的角度分析翻译中的文化因素,以及如何在翻译过程中应用这些因素。

一、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文化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了很多方面的内容,如宗教信仰、价值观念、习俗传统等。

这些文化要素对翻译过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语言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文化因素存在密不可分的联系。

同一种语言在不同地区或不同国家有不同的语用习惯和词汇表达方式。

例如英美两国的英语即使是同样的语言,在表达方式、语用习惯等方面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

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文化因素对语言表达方式和语用规范的影响,以避免产生歧义或误解。

2、语境语境是指一个语言单元所处的周围环境和特定语言活动的目的和情境。

由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对同一事物的认识和理解不同,同一语境下产生的不同结果会对翻译结果产生很大的影响。

例如,中国人和西方人对“自由”这个词的理解和表达方式就存在很大的差异。

在这种情况下,译者需要根据源语言和目标语言的文化背景差异重新构建语境,以确保翻译结果的准确性和表达恰当性。

3、文化价值观文化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部分,它对文化的方方面面都有着深刻的影响。

在翻译中,文化价值观会影响翻译目标的选择和对翻译结果的评估。

例如,中西方的文化价值观存在很大的差异,中方注重“礼仪之邦”、“和谐共处”,而西方注重个人的自由和个性的发挥。

在翻译过程中,必须充分理解和考虑源语言和目标语言的文化差异,以确保翻译结果符合目标语言的文化规范和社会价值观。

二、文化因素在翻译中的应用翻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需要译者有很强的语言水平和文化素养。

在翻译过程中,应用文化因素可以帮助译者更准确地理解源语言的信息和意图,并且在目标语言中恰当地表达出来。

从勒菲维尔“文化转向”看翻译中的文化因素

从勒菲维尔“文化转向”看翻译中的文化因素

从勒菲维尔“文化转向”看翻译中的文化因素近年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翻译在促进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在进行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翻译中的文化因素往往会成为一个难以逾越的障碍。

在进行跨文化翻译时,译者需要综合考虑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包括语法结构、词汇意义、语言习惯等方面的差异。

在这个背景下,勒菲维尔(Lefevere)提出了“文化转向”(cultural turn)的翻译理论,该理论强调了文化因素在翻译过程中的重要性。

在勒菲维尔看来,翻译不仅仅是语言层面的转换,更重要的是文化层面的转化。

文化因素对于翻译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从语言、文字、风俗习惯、社会制度等各个方面都会产生影响。

本文将以勒菲维尔的“文化转向”理论为基础,探讨翻译中的文化因素,并以勒菲维尔的论述为例,分析文化因素对翻译的影响。

文化因素对于语言的选择和表达方式产生影响。

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相同的事物可以被赋予完全不同的表达方式。

英文中的“tea”对应中文中的“茶”,而在日文中则是“お茶”。

这种语言层面的差异往往源于各国之间的文化差异。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充分考虑文化差异,并选择最贴合目标语言文化环境的表达方式。

否则,翻译结果可能会产生歧义,甚至失去原本的意义。

文化因素对于翻译策略的选择产生影响。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根据具体的文化背景来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

在翻译中国古代诗词时,由于中西方诗歌的形式和韵律有很大区别,译者需要根据目标文化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翻译方法来保持原诗的韵味和意境。

如果译者忽视了文化因素,盲目地进行语言转换,就会导致原著的风格和情感在翻译过程中丧失。

文化因素对于翻译的忠实度产生影响。

勒菲维尔指出,翻译并不是简单的语言转换,而是一种跨文化的交流。

在进行翻译时,译者需要在保持原作意义的基础上,充分考虑目标文化的接受程度和审美标准。

译者需要在语言准确性和文化贴近度之间寻找平衡,保证翻译作品既忠实于原作,又能够被目标读者所理解和接受。

翻译中的文化因素

翻译中的文化因素

• • • • • • • •
12 该死! Damn it! 13 没错。 You bet. (No mistake. Certainly.) 14 没门儿。 No way. 15 完全同意。 I couldn’t agree more. (How right you are!)
文化与翻译
• 翻译中,文化因素的处理是十分重要的任务。延绵 数千年的华夏文化与历史悠久的汉语言文字有千丝 万缕的联系。汉语译成英语时,不但文化的载体改 变了,文化的读者环境也不复存在。这是就会出现 两种情形:首先,译入语没有相应的词语来承载原 语中的文化因素,形成词语空缺。其次,译文受众 缺乏理解原文所需要的汉文化背景知识,或者以自 己的文化背景去理解译文,造成误解。翻译时,我 们应对原文文字中的文化含义有敏锐的察觉、准确 的把握,对原文蕴含的文化背景在译文中进行适当 的补充,对在异族文化中容易误解的概念进行必要 的澄清,帮助译文读者跨越文化障碍。
二、文化
• 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认为,“文化”是指 一个社会所具有的独特的信仰、习俗、制 度、目标和技术的总模式。 • 简单地说,文化包括一切人类社会共享的 产物。它不仅包括城市、组织、学校等物 质的东西,而且包括思想、习惯、家庭模 式、语言等非物质的东西。
三、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 语言与文化相依为命,不可能脱离另一方面单独存在。 二者的关系可简单地比作内容与形式相互依赖,相互作 用的关系。语言不仅是文化的静态反映,而是一种动态 的反映。 • 语言反映一个民族的特征,语言的发展常常折射文化的 变化。它不仅包含着该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而且蕴 藏着该民族对人生的看法、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 语言不仅反映文化,而且也塑造文化。由于文化比语言 变化速度快,语言必然受到文化变化的影响而发生新的 变化。例如,新词层出不穷,旧词或被赋予新的含义或 被淘汰。 • 语言与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理解语言必须了解文 化,理解文化必须了解语言。

翻译中应注意的文化因素

翻译中应注意的文化因素

翻译中应注意的文化因素
在中文翻译中,需要注意以下文化因素:
1.礼貌和尊重:中文翻译中,应保持尊重的语气和礼貌的用词,尤其
是在商务或正式场合的翻译中,要注意使用适当的敬语。

2.禁忌词汇:中文有一些敏感或禁忌的词汇,在翻译时需要特别小心。

比如,与政治、宗教或敏感历史事件相关的词汇可能需要避免直接翻译,
或使用文雅的说法。

3.婉转表达:在中文中,常常使用婉转、间接的表达方式来避免直接
否定或冲突。

在翻译时,要注意传达文化上的含义和情感,而不仅仅是字
面意思。

4.身份和地位:中文社会注重身份和地位的尊重,这种尊重体现在称呼、对待和措辞上。

在翻译中,要注意准确传达原文中的称呼和身份差异。

5.谚语和成语:中文中有很多谚语和成语,这些短语通常有特定的文
化背景和意义。

在翻译时,要注意保留原文的意境和意义,尽量寻找对应
的表达方式。

6.节日和传统习俗:中国有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和习俗,这些都是中
国文化的一部分。

在翻译中,要注意传达节日祝福、习俗和文化内涵。

7.形象和象征:中文中常常使用一些象征性的表达方式,比如以动物、颜色或物体代表其中一种含义。

在翻译时,要注意传达原文的形象或象征
意义。

总之,在中文翻译中,除了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流畅性外,还要考虑
到文化差异和特点,确保翻译的准确传达原文的意义和情感。

翻译中的文化因素

翻译中的文化因素

翻译中的文化因素
在中文翻译中,文化因素是至关重要的,它们会对翻译的结果产生重
大影响。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文化因素:
1.礼仪和礼节:不同的文化对待礼仪和礼节有不同的看法和规定。


译人员需要了解源语言和目标语言文化的差异,以确保翻译的恰当性。

2.习惯用语和成语:每个语言都有其独特的习惯用语和成语。

这些表
达方式在不同的文化中可能具有不同的含义。

翻译人员需要考虑到这些差异,并采用与目标文化相符的表达方式。

3.历史和背景知识:词语和短语的意义常常是基于特定文化的历史和
背景知识的。

翻译人员需要了解这些历史和背景知识,以便正确理解和转
达含义。

4.文化隐喻和象征:不同文化中的隐喻和象征常常是特定于该文化的,可能在其他文化中很难理解或被错误解释。

翻译人员需要注意这些文化隐
喻和象征,并找到恰当的方式来传达给目标文化的读者。

5.宗教和价值观:宗教信仰和价值观对文化有着深远影响。

在翻译涉
及到宗教或价值观的内容时,翻译人员需要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的信仰和
价值观,并准确传达原文的意思。

这些文化因素的考虑对于一篇准确、流畅、贴近目标文化读者的翻译
非常重要。

翻译人员需要具备广泛的文化知识和敏锐的观察力,以应对这
些挑战,并确保翻译的质量和准确性。

中西语言翻译中的文化因素

中西语言翻译中的文化因素

中西语言翻译中地文化因素引言无论在中国抑或在西方,翻译活动都有两千多年地悠久历史了.中国地翻译活动可以追溯到汉代,西方地翻译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三世纪.自翻译活动开始以来,人们对翻译地研究大致分为两个路线,语言学翻译理论家从语言本身地语法,语义以及语言地使用技巧入手来研究翻译活动,力求让翻译产生一种与原文语义对等地译文.文艺学翻译理论家则认为翻译是一种文学艺术,强调翻译是艺术地再创造.这一点,我们可以从许多文学家地翻译作品中窥见一斑.两种理论孰好孰坏,对此我们很难作出界定,应视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对待.可是,有一点我们必须加以明确,翻译地本质是信息地交流与传递,是不同语言之间地转变,是跨文化交流地工具,它地跨文化传播功能使得不同文化地语言得以转换.翻译地跨文化性要求我们在翻译实践与翻译理论研究中要对其中所涉及地文化现象予以足够地理解与重视.美国人类学家a.l.克罗伯和k.科拉克曾说过:“文化存在于各种内隐地和外显地模式之中,借助符号地运用得以学习与传播,并构成人类群体地特殊成就,这些成就包括他们制造物品地各种具体式样,文化地基本要素是传统思想观念和价值,其中尤以价值观最为重要.”可以看出,语言和文化有着密不可分地关系.语言是文化传承交流地工具,同时又是文化地一部分.那么,以语言为研究对象地翻译活动势必也要受到文化地潜在影响.在此,笔者想通过英汉文化互译为例,从传统习俗、文化意象、宗教信仰与文化和价值理念四个方面来阐释一下翻译中地文化异同问题.传统习俗中西方不同地文化背景决定了各自形式各异地习俗,概括来讲有饮食习俗,节日习俗,礼仪习俗,婚姻习俗等.拿饮食习俗为例,对于中国特有地食物名称地翻译应该遵循权威与约定俗成地表述为依据,久而久之,在中西方文化交流活动中,彼此对于对方食物名称地称谓就日渐熟悉,并被接受,在语言地交流活动中就不会产生歧义与障碍.我们所熟知地“中国通”,加拿大学者大山就有以下对于食物名称地流畅翻译,代表了权威性与通俗性.如,羊肉泡馍 (mutton soup with shredded pancake> ,凉皮(jelley slices>,肉夹馍(preserved pork sandwiched in pancake>,红烧肉(red braised pork>,作为媒体人地大山对这些外国文化所未有地食物名称地翻译有很大地受众面,可被广大国内外人士所接触认可,通俗性很强,从而使翻译避免卷入“直译”与“意译”之争地漩涡中.然而值得注意地是,大山在讲述这些词汇时也要配合解释、说明,所以翻译有传统特色地食物名称时应视具体情况而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们还可以采用汉语拼音加注释地方法来翻译.如果条件允许地情况下,还可配以插图或实物来加以说明.总之,在翻译时一定要达到通俗流畅、使之贴近生活,从而成为文化地代名词,如,百事可乐地翻译已经不再专指饮料,还变成了祝福语,“祝您百事可乐”地表达已经约定俗成,成为文化地一部分.文化意象在不同地文化中,人们对同一事物会形成不同地特殊印象,即为文化意象.文化意象凝聚着各个民族地智慧和历史文化地结晶,在各个民族漫长地历史岁月里,它们不断出现在人们地语言里,反映不同地自然、习俗、价值观念以及传统等.文化意象具有鲜明地独特性和民族性.翻译地目地是促进不同文化间地交流,它是信息地传播过程,只要不影响译文地准确表达,在翻译地过程中可以采用保留意象地方法.因为不同地语言间存在相似性,一些英汉表达法在意象和含义上都具有相似之处,因此在翻译地过程中,译者可以将原文意象直接译出.如,画家徐悲鸿曾在青年时代夸赞其岳母烧得一手好菜,称赞一道红烧豆腐为“红烧白玉板,下肚福满肠”,从此深得岳母喜爱,自然对徐悲鸿和蒋碧薇地恋爱多了一份肯定.译者译为:“a plate full of white jade, it will fill your stomach with good fortune.”译者准确地把握了英汉两种语言文化意象地相通性,直接将原文意象译出,既简洁又传递了美感.玉石在东西方文化中都是比喻事物美好地意象.又如温润如玉“as gentle as good jade”.然而,有些意象只为一种文化所特有,如果译者仍旧按字面意思译出而不加以改变地话,译语读者就难以理解.这种情况下,就要相应地改变原文意象传递其意,也同样能达到与原文一样地交际效果.如,身在曹营心在汉,翻译为“although i work for him, my heart is for you”.英语中没有这段历史典故地意象,如果直译出来,就会扭曲其文化内涵,为跨文化交流造成障碍,所以要改变意象进行表达,依然能被译入语者理解.成语典故也是意象地一种表现形式,翻译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看下面地例子:奇瓜异果“strange and different melons and fruits”,抒情写意“lyric and nonobjective”,经过大风大浪“going through ups and downs”,他们地努力一晚上就付之东流,“their efforts came into vain in one night”,不请自来“come suddenly”,举重若轻是她地生活准则“dealing with difficult things smoothly is her living principle”,衣锦还乡“come back to hometown in full glory”,他们明争暗斗“there were many fightings between them, openly and secretly”,哪能意马心猿“can not change my mind constantly”,我心如月朗“my heart is as pure as thebright moon”,怪不得英雄难过美人关“no wander that the hero cannot avoid the temptation of the beauty”.以上成语地翻译,体现了不同文化意象地相似性和差异性.其中明月在中英文中都有比喻人品德高尚之意,翻译时,用直译较佳.但大多数例子为差异性意象成语,则不能采用直译,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使译文地文化因素被异国文化背景地人所理解和赞同.宗教信仰与文化每个民族地宗教信仰是该民族文化地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佛教在中国有根深蒂固地影响,中国人信仰佛陀,认为他们主宰一切生灵.而基督教却是在西方地文化土壤中产生地宗教信仰.西方和中国宗教信仰地差异要求我们在翻译活动中应给予足够地重视,对于有宗教比喻地词汇和表达不能望文生义,妄下断言.如:望佛祖坚我意志壮我胆,hope the buddha can help me to firm my determination and boost my courage,保佑我功德圆满取经还.hope the buddha can bless my successful pilgrimage journey.修身似烧砖,cultivating moral character is like baking bricks to construct buildings,悟道如打井,realizing truth is like digging a well to water fields and gardens,参禅如梦境.practicing meditation is like making a dream to fly around in the sky.很显然,在对中国佛教用语地翻译中,不能使译文语义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应该考虑到文化地差异,在翻译过程中统揽全局,把握语意,进行语言地添加和注释,实现再加工,使目标语群体理解其含义.但有时也可简而为之,如“阿弥陀佛,善哉,善哉”,可翻译为“amitabha, good, good.”价值理念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地价值取向和判断地形成都是一个漫长岁月沉淀地过程,是历史演变地结果.哪怕是对同一事物,同一现象,同一个民族内部也会产生不同地价值判断和评价.所以,我们说价值理念是复杂地价值观念.不同文化间地价值理念有其相通性和差异性.作为翻译工作者,应当正视价值理念相同与差异地存在,理解不同民族价值理念地形成和特点.这将对翻译实践有重大地指导意义.语言必然会体现价值理念,翻译时应注意两种语言在对同一事物地表达上能否产生一致地效果.如,这东西很金贵.译为“it is very expensive and scarce, like gold”,可以看出,在中西文化中人们价值理念地共性,都把黄金视为财富地象征.翻译时也如出一辙,采用了相同地比喻.中国人在受传统地儒家,道家思想地影响,体现在医学地治疗方面即为中医.这种对于医学地民族价值理念是完全不同于西方地.体现在翻译作品中要注意表达地效果.请看下面地例子:“您今天火气大,来,吃点鱼头豆腐汤降降火.”“today, you are temperamental. come on, eating the tofu soup withsalted fish head could lower your temper.”“喝点人参药酒可以治好你地痔疮.”“by drinking medicine wine with ginger can alleviate your pimples.”“补品好了,我喂你喝.”“the nutriment is ready! i help you to take this nutriment.”这充分体现了中国人在医学方面特有地价值理念.而这在西方社会中是不被普遍接受地,体现了不同文化领域地价值理念地差异.在翻译时,最好采取折中地办法,既体现原语文化地特色,又能使译入语言读者基本接受,达到翻译文化传播交流地效果.这种价值理念还体现在审美学方面,又如:割双眼皮.“have a plastic surgery.”西方语言中地含义是做美容手术.结束语文化与翻译地关系是通过语言来衔接地,语言是文化地载体,文化与翻译地关系自然密切.人们越来越多地认识到文化差异对翻译地影响,对文化地关注也日益密切.而翻译是门跨学科地活动,这就要求在翻译实践中必须注意与之相关地其他文化因素.这样,翻译学才能蒸蒸日上,呈现繁荣地景象.参考文献:[1]杨自俭.英汉语比较与翻译[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2]曹顺庆.跨越异质文化[m].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2007.[3]金惠康.跨文化交际翻译续编[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3.[4]吕俊,侯向群.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6]<英)施密特<schmitt,n.),(英>麦卡锡<mccarthy,m.).词汇:描述、习得与教案[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从勒菲维尔“文化转向”看翻译中的文化因素

从勒菲维尔“文化转向”看翻译中的文化因素

从勒菲维尔“文化转向”看翻译中的文化因素勒菲维尔的“文化转向”理论是指社会中的文化因素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推动社会进步与变革。

在翻译中,文化因素的作用也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将从勒菲维尔“文化转向”的视角探讨翻译中的文化因素,并分析其在翻译实践中的具体表现。

一、翻译中的文化因素翻译中的文化因素主要包括源语言和目标语言所处的文化背景、社会习俗、历史背景等。

文化因素在翻译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而翻译是跨文化的传播工具。

源语言的文化内涵需要在翻译中被忠实地传达到目标语言中,而目标语言的文化因素又会影响翻译的最终呈现。

由此可见,文化因素是翻译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 语言习惯的不同语言习惯是源语言和目标语言文化因素的一个重要方面。

不同的文化背景会导致语言的表达方式和习惯存在差异。

在翻译中,译者需要根据源语言的文化特点准确理解原文内容,同时要考虑目标语言的语言习惯,选择最贴近目标语言文化的表达方式,确保翻译的自然通顺。

在英语中,“time is money”可以直译为“时间就是金钱”,但在中文中,更贴合文化的表达方式是“一寸光阴一寸金”。

2. 社会习俗的差异每个国家和地区都有各自独特的社会习俗和行为规范,这些差异也会直接影响到翻译的实践。

在翻译时,译者需要考虑到源语言和目标语言的文化差异,以避免对文化的误解和冲突。

中国人对长辈的称呼一般比较尊敬,而在西方国家则更注重个人独立和平等,因此在翻译中需要注意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对称呼的处理。

3. 历史文化的积淀历史文化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和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这些影响也会贯穿于语言和文字之中。

在翻译时,译者需要对源语言中蕴含的历史文化进行深入的了解,才能更好地理解并传达原文的意境与内涵。

中国的“五十步笑百步”这个成语,背后蕴含着中国社会的现实政治与伦理道德观念,要想在翻译中将其精准表达出来,就需要对中国文化与历史有着充分的了解。

1. 文化因素对翻译的挑战文化因素的存在给翻译带来了很多挑战。

翻译中的文化因素及文化负载词的处理

翻译中的文化因素及文化负载词的处理

3、文化负载词翻译中的文本类 型
纽马克将文本分为三种类型:信息型、表达型和呼吁型。在翻译过程中,对 于不同文本类型,译者需采取不同的策略和方法来处理文化负载词。例如,在信 息型文本中,翻译应侧重于准确传达信息,因此在对文化负载词进行翻译时,需 尽可能准确地表达其含义;在表达型文本中,翻译应注重表达原文的情感和语气, 因此在处理文化负载词时,
2、社会习俗
社会习俗是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规范了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行为和 交往方式。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社会习俗,这些习俗往往影响到语言的表达。例 如,一些文化中很常见的言语或行为,在其他文化中可能被认为是不恰当的。因 此,在翻译过程中,需要对目标语言的社会习俗有深入的了解,才能准确传达原 文的含义。
引言
翻译作为跨文化交际的桥梁,在语言学习中具有重要意义。纽马克翻译理论 作为西方翻译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翻译的交际性和语义转换的准确性。在 翻译过程中,文化负载词的处理是一个难点,其涉及到的文化背景和语境因素增 加了翻译的难度。本次演示旨在探讨纽马克翻译理论在汉语文化负载词翻译中的 应用。
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结论
纽马克翻译理论为汉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提供了有益的指导和启示。通过对 其识别、转换、战略选择和文本类型的分析及应用,我们可以更好地处理文化负 载词的翻译难题。然而,翻译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除了纽马克翻译理论外,还需 要综合考虑其他因素如语境、修辞和读者反应等。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拓展纽 马克翻译理论的应用范围,并结合其他翻译理论和研究方法,为汉语文化负载词 的翻译提供更为全面和深入的探讨。
最后是意译法。这种方法是将汉语文化负载词的深层含义和背景信息转化为 目标语言中更为直观和易懂的词汇。例如,“红娘”可以翻译成“matchmaker”, 这样观众就可以理解这个词所代表的人物及其在婚姻中的角色。

英语文学翻译中的文化因素分析

英语文学翻译中的文化因素分析

英语文学翻译中的文化因素分析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流的方式,其中文化因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英语文学翻译中,文化因素的考虑不仅仅涉及到语言差异,还包括历史、社会、宗教、哲学、心理等方面。

本文将从这几个角度出发,谈一谈英语文学翻译中的文化因素。

一、历史历史是了解英语文学的关键。

外语翻译中,文学作品的再现必须要了解当时历史和社会背景。

例如,《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角色,以及女性所处的社会地位和角色模式,都反映了18世纪英国社会的性别歧视。

如果译者无法理解这样的文化差异和对当时历史的理解,那么他们可能会在翻译时丢失这些重要的信息。

因此,对于英语文学作品的翻译来说,理解历史是非常重要的。

二、社会英语文学翻译中的社会因素也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英国文学中,人们往往具有不同的社会地位。

这些地位反映了当时英国的社会阶层和能力。

在翻译时,没有进行妥善的社会因素考虑,会导致对原作翻译的失真,无法准确传达作者想要表达的含义。

例如,《哈利波特》系列小说中,魔法世界和麻瓜世界并存。

作为作者J·K·罗琳对英国社会阶层和文化的批判,这部小说必须考虑其社会意义。

如果翻译者不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可能会导致对原作翻译的失误。

三、宗教英国的宗教文化影响了其文学。

在英国文学作品中,宗教经常作为主题出现。

例如,在John Milton的《失乐园》中,Milton以亚当和夏娃为主人公,这部作品旨在探讨人类的神学和哲学问题。

如果在翻译失误中,翻译者无法正确体现主题,传达的信息就会发生偏差。

四、哲学英语文学作品中的哲学背景也很重要。

作家往往从哲学的角度来探讨人类行为的本质、人类缺陷以及幸福的本质。

例如,在George Orwell的《1984》中,他使用寓言手法表现了极权主义对人类自由和个人尊严的威胁。

如果翻译者不理解这些深入的专业领域,在翻译时失误可能会发生。

五、心理最后,心理学在英语文学翻译中的作用也不容忽视。

作家通常通过符号、意象和情节等手段表达人物心理状态,他们的内在想法和情感。

翻译中的文化因素异化与归化

翻译中的文化因素异化与归化

翻译中的文化因素异化与归化一、本文概述翻译,作为跨语言、跨文化的交流活动,不仅是语言符号的转换,更是文化信息的传递。

在翻译过程中,文化因素的处理尤为重要,因为它们直接影响到译文的准确性和读者的理解。

文化异化与归化是翻译中处理文化因素的两种主要策略。

本文旨在探讨翻译中的文化因素异化与归化现象,分析这两种策略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及其影响,并探讨如何在保持原文文化特色的实现译文的可读性和可接受性。

通过深入剖析具体翻译案例,本文希望为翻译实践提供有益的启示,推动翻译理论的发展和完善。

二、异化翻译策略异化翻译策略,又称为“外向翻译”或“异语翻译”,是翻译中的一种重要策略。

其核心思想是尽量保留源语的文化特色和语言风格,以展示源语的独特性和异域风情。

在异化翻译中,译者倾向于让读者去适应源语的语言习惯和文化背景,而不是将源语迁就于目标语的习惯。

异化翻译策略在处理文化因素时,特别注重保持源语文化的异质性。

这意味着,在翻译过程中,即使某些表达方式在目标语中并不常见或难以理解,译者也会选择保留这些特色,而不是简单地用目标语的惯用表达来替代。

这种策略有助于促进文化交流和理解,让读者有机会接触和认识不同文化的独特之处。

然而,异化翻译策略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限制。

由于文化差异和语言习惯的差异,有些源语中的文化因素可能在目标语中难以找到对应的表达方式。

这可能导致读者在阅读译文时感到困惑或不解。

过度的异化也可能导致译文过于生硬和晦涩,影响读者的阅读体验。

因此,在使用异化翻译策略时,译者需要谨慎权衡。

他们需要在保持源语文化特色的尽量确保译文的可读性和流畅性。

这需要译者具备深厚的双语能力和跨文化理解,以便在翻译过程中做出恰当的选择和调整。

异化翻译策略是一种重要的翻译方法,有助于展示源语的文化独特性和促进文化交流。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译者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这一策略,以确保译文的质量和效果。

三、归化翻译策略归化翻译策略,与异化策略形成鲜明对比,它主张在翻译过程中尽可能采用目标语言的文化习惯和表达方式,使译文更符合目标读者的阅读习惯和审美期待。

浅析翻译中的文化因素及策略

浅析翻译中的文化因素及策略

浅析翻译中的文化因素及策略在翻译过程中,文化因素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不同的语言和文化背景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其中包括社会习惯、价值观念、历史背景等等。

如何在翻译过程中正确理解和传达这些文化信息,是每个翻译者都必须面对的一个挑战。

本文将对翻译中的文化因素及策略进行浅析。

一、文化因素对翻译的影响文化因素对翻译的影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 语言差异语言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语言中的词汇、语法、语气等因素都会因文化的不同而产生变化。

在翻译过程中,如果不能准确理解和表达源语言的语言特征,就很难保证翻译质量。

2. 社会习惯社会习惯是不同文化之间的一个显著差异。

例如,在中国,人们习惯于轻声细语,而在西方国家,人们讲话比较大声。

在翻译中,如果不能理解并传达源语言中的社会习惯,就可能给读者留下不适应和不理解的印象。

3. 价值观念不同文化背景中人们对同一事物的价值观念可能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也会影响到翻译。

例如,对于同一种食物,有些国家的人认为它非常美味,而有些国家的人则可能觉得它很难吃。

如果在翻译过程中不能正确体现源语言中的价值观念,就可能导致误解或不适。

二、翻译中的文化策略针对文化因素对翻译的影响,翻译者可以采取一些策略来尽可能地准确体现文化信息。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文化策略:1. 直译与意译结合在翻译过程中,直译和意译都有其使用的场景。

如果源语言中的表达和目标语言相似,直译就是比较适用的方法。

如果存在语言和文化的鸿沟,则需要通过意译来达到准确传达文化信息的目的。

2. 类比和借用类比和借用是两种比较常见的翻译方法,它们的共同点是利用读者已有的知识或经验来加深理解。

类比是通过类比同一事物在不同文化中所引起的不同反应来解释文化差异。

而借用则是在目标语言中使用已熟知的元素来传达原意。

3. 解释和注释解释和注释是可以在翻译文档中添加的内容,它们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化信息和背景。

解释是对原文中的文化现象或事件做出的简要说明,注释则是在原文中加入的对某个文化现象或事件的详细说明。

浅析翻译中的文化因素及策略

浅析翻译中的文化因素及策略

浅析翻译中的文化因素及策略
中文翻译中的文化因素非常重要,因为语言和文化是紧密相连的。


进行中文翻译时,翻译者需要考虑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并尽可能地传达
原文中的文化含义和情感。

一些文化因素在中文翻译中的表现包括:
1.修辞手法和成语:中文有丰富的修辞手法和成语,翻译时需要根据
上下文和受众的文化背景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以传达相同的意义和效果。

2.文化隐喻和象征:文化中常常包含隐喻和象征的含义,翻译时需要
理解原文中的文化隐喻或象征,并尝试找到相应的翻译方式,以保留原文
的意义和文化特点。

3.礼貌和尊重:不同文化对待礼貌和尊重的方式不同,翻译时需要根
据目标文化的习惯和价值观来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

例如,在中文中,使
用敬语和礼貌的方式非常重要,因此在翻译时需要注意这些表达。

为了应对这些文化因素,一些策略可以帮助翻译者更好地处理中文翻译:
1.理解文化背景:翻译者需要对源文本和目标文化的背景进行深入了解,包括历史、习惯、价值观等。

这可以帮助翻译者更准确地理解原文,
并选择合适的翻译方式。

2.准确传达文化意义:在翻译中,翻译者应该致力于准确传达原文中
的文化意义和情感。

这可能需要使用一些文化等效的表达方式,以确保目
标读者能够理解并感受到原文的意义。

3.考虑目标受众:翻译时应该考虑目标受众的文化背景和习惯,并针对他们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

这样可以提高翻译的可读性和可理解性。

综上所述,中文翻译中的文化因素非常重要,并且翻译者需要根据文化背景和目标受众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以准确传达原文中的文化意义和情感。

翻译中的文化因素

翻译中的文化因素

翻译中的文化因素文化因素是指在人类社会中传播和表现的符号、语言、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等等,是每个民族独特的精神财富和文明遗产。

在翻译中,文化因素的传递和理解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无论是从翻译的视角,还是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来看,文化因素不可避免地影响着翻译的结果和质量。

因此,本文将探讨翻译中的文化因素对于翻译的影响和应对方法。

一、翻译中的文化因素对翻译的影响1. 语言结构上的影响每种语言都有其独特的结构和语法规则,而这些规则和结构往往反映了这种语言背后的文化传统和历史背景。

因此,在进行跨语言翻译时,需要对目标语言的语言结构进行深入了解和掌握,同时还需要充分考虑原文中的文化因素,以避免在翻译过程中对语言结构的理解产生偏差。

2. 词汇与表达方式上的影响不同的语言中经常存在着词汇的差异,有时候甚至是同一个概念在不同语言中的表达方式都不同。

此时,不仅需要进行精准的翻译,还需要考虑到文化差异对于表达方式的影响,以确保翻译结果的准确性和通顺性。

3. 历史和文化背景上的影响历史和文化背景是影响翻译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进行文学或历史类的翻译时,需要对原文中所涉及到的历史事件和文化背景进行深入了解,以便更加准确地进行翻译。

二、应对翻译中的文化因素1. 增强文化敏感度翻译人员需要通过不断学习和了解目标语言所属文化背景的形式与内涵,加强自己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翻译中的文化因素。

2. 确定翻译的目的和语境在对文化因素进行翻译时,需要结合翻译的目的和语境进行合理的处理,确保翻译结果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不同的翻译目的和语境要求不同,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决策。

3. 调整翻译策略和方法对于不同的文化因素,需要在翻译过程中采取不同的策略和方法。

例如,在翻译某些和宗教、信仰等相关的内容时,需要采取更加殷切谨慎的态度;在翻译习惯用语和格言等常见的文化符号时,需要进行更加精准的翻译。

4. 寻求文化背景的帮助翻译人员可以寻求来自文化背景方面的帮助,增强翻译的准确性和通顺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中国人的审美观念中,白色象征肃穆、 哀悼,而红色则是传统的喜庆色彩,因而 中国婚嫁称为“红事”,丧事则称“白 事”。但多数西方人对汉语中的“红白喜 事”感到费解。因为在西方人的审美观中, 白色象征着纯洁、素雅、坦率、单纯、快 乐和明亮。西方人婚宴多为白色,而丧葬 则为黑色。所以翻译时,最好不要把 “红”、“白”两种颜色译出,只说 weddings and funerals(婚礼和葬礼)。 因为把白色和丧事联系起来,会引起西方 人的反感,而把funerals(丧事)说成是 happy occasions(喜事),会让西方人吃

。这一比喻是基于我国的地理特征,但由于 英美国家处于不同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相 异,如采用直译法,很多英美人可能并不解 其真正含义,这就要求翻译“西北流”时应 做适当的变通,于是译成“But sooner could flow backward to is fountains; This stream, than wealth and honor can remain.”这样译文 中用flow backward(倒流)的方式表达了原 文中“西北流”所蕴含的“不可能”之意, 但却不能体现原文的工整对仗及中国的地域 特征。
2 历史典故及风俗习惯的影响

历史典故是民族文化的传承,具有鲜明的 文化个性和丰富的文化历史信息,体现不 同历史文化特点。随着中西文化的交流, 西方的许多圣经故事,文学作品等以及中 国的神话,典故,诗词歌赋等也被各自接 受和欣赏,翻译也就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当然,翻译就必须是历史典故和历史文化 的翻译,而不单单停留在文字的表面。
1 思维方式的影响

西方民族惯用抽象性,由一到多的分析型思 维方式,句子常以主语和谓语为核心,统摄 多个短语和从句,由主到次,但形散而意合。 而东方民族惯用具体性,由多到一的综合型 思维方式,句子多以动词为中心,以时间为 顺序,横向铺叙,注重整体和谐。有时英语 的一个长句需要转译为汉语的几个短句,而 汉语中一个意群的若干短句却可以合译为一 个英语长句。英汉民族认识和思维方式的不 同决定了其在翻译过程中句式选择,遣词造 句,词句省略等的不同。

例如:在《旧约 创世纪》中,有这么一句话: “Can't you see it is an apple?”字面意思为“难道 你看不出这是个苹果么?”根据历史典故,我们知道 夏娃受到魔鬼的引诱吃了善恶树上的苹果,触怒了 上帝。苹果(apple)一词也就成了陷阱的意思。 所以,此处译为“难道你看不出这是个陷阱么?”更 为贴切。风俗习惯更是如此,影响和制约着翻译的 精确性。如汉文化中,人们崇尚“民以食为天”, 见面问一声“吃了吗?”,一则表示关心寒暄,二则 也是正式交谈的开场白。但如译成“Have you had your meal?”则失去了其语用意义和应酬功能, 也不能被西方人理解和接受。因此翻译要在双方风 俗习惯的基础上加以必要的解释。

再如奥运口号“北京欢迎您!”表达了中国人 民欢迎世界各国人民到北京的心情,我们常见 的译文为“welcome to Beijing!”翻译中句式的 改变,使用英语祈使句,恰当的表达出中国人 祈盼奥运的热情。如译为 “Beijing is welcome you”,则语气过于平淡,效果大打 折扣。
浅谈英汉翻译中的文化因素
当今科技突飞猛进,经济日益全球化
的世界里,信息传播尤为重要,翻译 作为信息传播和交际的桥梁也就起着 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翻译曾一度被看 做是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但事实上, 在全球化语境下的翻译活动,形式上 虽是语言字符的转换,内容上却是不 同民族文化间的交流。翻译永远与文 化脱不了干系,永远受到文化因素的 制约和影响。
3 宗教传统的影响

中国人信仰佛教,相信佛主主宰一切,而欧美人信 奉基督教,认为上帝创造世界。汉语中有“借花献 佛”、“缘木求鱼”等成语,英语中也存在“God bless you”、“God be with you”(上帝保佑)等习 语。中西宗教传统的差异使得翻译时应特别注意, 否则就会出现失当现象。如英语中的:“end of the world”,从字面上很容易译为“世界末日”。但在基 督教的教义中,“end of the world”意为“judgment day”,是上帝审判人类的日子,那一天好人上天堂, 坏人下地狱,魔鬼被投入硫磺湖里。此时翻译要达 到精准,就必须受宗教文化的局限。
5 地域环境的影响

由于各民族所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和生态 环境等的不同,就形成了不同的地域文化。 这不仅影响着各民族语言的表达方式,也直 接影响着人们对同一事物不同的理解、语义 联想和情感,这就对翻译提出进一步的要求。 如李白《江上咏》的诗句中有“功名富贵若 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此处翻译的关键 就在于如何理解“西北流”。我国地形特征 是西高东低,李白用“西北流”喻指功名富 贵如过眼烟云,不可能与江河永流。
4 价值观念及审美观念的影响

不同的民族文化必然造就人们不同的价值观 念,因此翻译时必须顾及双方不同的价值观, 才能被对方理解接受。如:英国主要以马耕 为主,英国人对马也有深厚的情感,因此英 美人的价值观中马是勤劳和吃苦耐劳的象征。 英语中就有“as strong as a horse”的说法。 而中国自古以来主要靠牛耕,中国人对牛热 爱和赞誉因为牛秉性勤劳忠厚。所以英语的 “as strong as a horse”,按照中国人的价值 观译为“力大如牛”才精准。另外,不同民 族的审美观念也存在较大的差异,翻译的过 程中如不注意,就会造成事与愿违的结果。

如此例句:“It had been a fine, golden autumn, a lovely farewell to those who would lose their youth, and some of them their lives, before the leaves turned again in a peacetime fall.”如直接译成:“那 是一个美好的金秋,在告别了那些可能丢失他们的 青春甚至生命的人之后,树叶才慢慢的落下。”这 种翻译显然受到了语言形式的拘束,译句结构混乱, 呆板没有条理性且语言支离破碎。如将译文译成 “那是个天气晴朗,金黄可爱的秋天,美好的秋色 为那些青年们送别。待到战后和平时期,黄叶纷飞 的秋天再度来临时,当日的青年们已经失去了青春, 有的甚至丧失了生命。”就很符合中国人的思表面上的问题,更 是文化层面上的问题。翻译的实质是一项 跨文化的交流活动,最终目的除了传递原 信息外,更要传递文化,促进文化间的交 流和理解。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必须了 解语篇中不同民族文化所体现的文化内涵, 正确理解原文所包含的文化语义,分析隐 含在原文背后的文化因素,在不违背原语 言表达的基础上再现原文的文化蕴意。因 为只有在文化背景下进行的翻译,才是精 准有效的翻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