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动机原理及应用
学生动机的分类与影响因素分析
学生动机的分类与影响因素分析学生的学习动机是指推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生动机的高低与学习成绩密切相关,因此了解学生动机的分类和影响因素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学生动机的分类1. 内在动机内在动机是指学生内心的兴趣、乐趣和自我实现的愿望驱使学生进行学习。
内在动机的学生通常对所学知识充满好奇心和热情,主动积极地去探索和学习。
他们会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和需求而努力学习,而不是被外部的奖励或处罚所驱使。
2. 外在动机外在动机是指通过外部奖励或处罚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外在动机的学生通常会受到老师、家长或同学的影响,根据外部奖励或处罚来确定学习动机。
3. 成就动机成就动机是指学生希望通过努力学习来取得好成绩,获得认可和奖励的愿望。
这种动机驱使学生不断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学业水平,以获得成功和满足感。
二、影响学生动机的因素1. 师生互动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态度、教学方法和激励措施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
一位激励学生、鼓励学生并且对学生有着高期望的老师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
2. 同伴关系同学之间的交流、合作和竞争关系也是影响学生动机的重要因素。
良好的同伴关系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竞争意识,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动机。
3. 家庭环境家庭对于学生动机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一个支持学生学习、重视学生教育的家庭环境会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更加努力地学习。
4. 学习内容学习内容的难易程度、有趣程度和实用性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
有趣、生动的学习内容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 自我认知学生的自我认知水平和自我设定的学习目标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
自信、自律的学生通常有更高的学习积极性和动力。
结语通过了解学生动机的分类和影响因素,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提出教学方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帮助学生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
同时,学生自己也应该认识到自己的学习动机,并加以调整和提高,努力实现自我价值。
学生学习动机分析
学生学习动机分析一、引言学习动机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是学生行为背后的驱动力,决定着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结果。
了解学生学习动机的原因和影响因素,对于教育者和家长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学生的内在需求、外在激励以及学校环境等方面展开,分析学生学习动机的相关问题。
二、内在需求的影响学生学习动机受到内在需求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人们学习的动机来自于满足自身的需求。
例如,渴望获得知识、成为专家或提升自我价值等,这些内在需求会驱动学生主动地去学习。
教育者和家长应该了解学生的内在需求,并通过教育方式满足这些需求,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三、外在激励的作用除了内在需求,外在激励也是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
外在激励包括奖励和惩罚。
根据行为主义理论,奖励可以增强学习动机,而惩罚则会减弱学习动机。
因此,教育者和家长应该设定合适的奖励机制,激励学生积极学习,同时避免使用过多的惩罚手段,免得造成负面影响。
四、学校环境的影响学校环境是学生学习动机的另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学校的教育氛围、师生关系以及教学质量等都会对学生的学习动机产生影响。
良好的学校环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教育者和学校管理者应该致力于营造这样的环境,让学生在良好的学校环境中学习。
五、激发学习动机的教育方式教育方式是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关键因素之一。
灌输式教育方式会引发学生对学习的厌倦和抵触情绪,从而减弱他们的学习动机。
因此,采用启发式教育方式,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独立学习,能够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六、个体差异的考虑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学习动机和需求。
个体差异是学生学习动机分析中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有的学生可能对某些学科更感兴趣,而对另一些学科则不太感兴趣。
教育者和家长应该根据学生个体差异,采用个性化教育方法,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学习动机。
七、目标设置对动机的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其目标设置密切相关。
目标的明确性和可行性对动机产生影响。
学习动机概述
学习动机一般不直接卷入认知建构过程而对学习产生影响,而是以学习准备状态的增强、 学习注意力的集中、学习意志的提高、学习情绪状态的唤醒以及学习投入的增加为中介来 影响认知建构过程的。学习准备状态的增强有助于激活相关的背景知识,降低在学习过程 中对事物的知觉阈限,大大缩短反应时间,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学习注意状态的集中有助 于学生将学习活动指向认知内容和目标,克服分心刺激的影响。毅力(grit)反映了学生 学习需要或学习驱力的强弱。毅力是指对长期目标的坚持性及热情(Duckworth,Peter son, Matthews &. Kelly,2007)。毅力强者在完成挑战性任务时,即使在失败、困境或 停滞时期都依然会持续努力,并且保有持久的兴趣,而毅力弱者就会放弃或中断学习活动
二、学习动机对学习的影响
学习动机与学习的关系是辩证的,学习动机驱动学习,学习又能产生学习动机。正如 奥苏伯尔所说的:“动机与学习之间的关系是典型的相辅相成的关系,绝非一种单向 性的关系。”教师在强调动机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的同时,也应看到学习本身就是下 一步学习的动机。教师可以安排适当的学习条件,使学习本身起到强化作用
学习动机的归因理论及其运用
学习动机的归因理论及其运用摘要: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有其自身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学科体系及发展轨迹和研究方法等。
学习动机是教育心理学中重要内容之一,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意义重大。
研究表明,学习动机的学习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业成就,历来的教育学家、心理学家都十分关注学习动机,相关理论有多种,本文主要就学习动机的归因理论及其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的运用做简要阐述。
关键词:学习动机归因理论动机缺乏动机过强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应用性兼备的学科,既重视教育中人的心理的理论研究,又重视教育中与人心理功能的发挥有关的应用研究。
作为心理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的教育心理学是门既古老又年轻的科学,虽然有丰富的心理学思想,但其作为一门独立科学,跻身于心理科学之林,也只是20世纪初叶的事情[1],在研究过程中应遵循客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教育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等基本原则。
关于教育的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丰富多彩,个人认为在教育过程中首先应用心理发展的观念来看待问题,发展表现为:“决定要素之间联系的基本原则的获得或变化”[2]。
教学的过程就是交往,对此,钟启泉从沟通、合作与语言活动两方面作了分析[3],即没有沟通就不可能有教学,教学的裨就是师生间的一种平等对话。
教学就是一个“教”与“学”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固然不容忽视,但是学生的主体地位更是不可抹灭,归根到底末寻求好的发展就要主动地不断学习理论与实践经验。
在教学原则和基本理论指导下学生的学习才能有的放矢,而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学习动机的意义重大,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必须有志于学,乐于学,才能取得优良的学业成绩。
在内驱力和外部诱因两个基本因素作用下形成的学习动机,根据不同的分类依据,又可将其划分为各种各样的类型,周国韬等人通过研究发现我国中学生的学习动机有:学习兴趣、学习能力感、外部目的、知识价值观[4]。
学生的学习动机很少有单一的动机,往往更多的是复合性动机,因此,对学生进行学习动机教育应该是多层次、多方面的。
教育心理学:学生学习动机分析
教育心理学:学生学习动机分析
一、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性
在教育心理学中,学生学习动机一直被认为是学习过程中至关重要的因素。
学生的学习动机可以影响他们的学习表现、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
一个有着强烈学习动机的学生往往能够更加专注于学习任务,更有动力去克服困难,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
因此,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对于教师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二、学生学习动机的分类
根据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学生的学习动机可以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
内在动机是指学生由内心驱动的学习动机,如对知识的渴望、对学习过程的喜爱等;外在动机则是指外部因素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如奖励、惩罚等。
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类型,有助于教师更好地制定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可以采取一些有效的方法。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设立明确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从而增强学习动机。
其次,教师可以通过提供有趣的学习内容和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及时的反馈和奖励,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让他们更有动
力去学习。
四、结语
总之,学生的学习动机对于他们的学习表现和学习态度有着重要的影响。
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类型,采取有效的激发方法,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提高他们的学习动机,促进他们的学习发展。
希望教育工作者能够重视学生的学习动机,为他们的学习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指导。
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
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的学科,它旨在帮助教育者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求,从而更好地进行教学和教育管理。
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是教育者在实践中应该遵循的指导原则,下面将介绍教育心理学的几个基本原理。
一、个体差异原理个体差异原理是指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在智力、兴趣、学习风格等方面存在差异。
教育者应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
例如,对于智力较高的学生,可以提供更多的挑战性任务;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可以提供更多的辅导和支持。
二、发展原理发展原理是指学生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他们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具有不同的认知和情感特点。
教育者应该根据学生的发展水平,设计适合他们的教学内容和活动。
例如,在幼儿园阶段,教育者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社交能力;在中学阶段,教育者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动机原理动机原理是指学生的学习和行为是受到动机驱动的。
教育者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他们对学习感兴趣并主动参与其中。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育者可以采用奖励和赞扬的方式,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同时,教育者还可以设计有趣和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
四、认知原理认知原理是指学生的学习是通过认知过程来实现的。
教育者应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和学习策略,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例如,教育者可以教授学生一些学习方法和技巧,如记忆方法、思维导图等;同时,教育者还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五、情感原理情感原理是指学生的情感状态对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教育者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
例如,教育者可以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给予学生关爱和支持;同时,教育者还可以设计一些情感体验活动,帮助学生发展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情绪管理能力。
六、社会文化原理社会文化原理是指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是在社会和文化环境中进行的。
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分析
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分析在教育领域越来越重视如何教会学生学会学习的今天,像学习动机、学习兴趣等因素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日益引起教育界的普遍关注。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遇到的很多问题,如有些学生在学习中为避免过多的失败,而不愿去主动尝试;有些学生虽然智商不差,但在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方面存在很大的不足……这些问题都可以归结为学习动机问题。
很多人都知道动机对学习的重要性,但常常说不出它是什么以及如何有效地加以利用。
在教学设计理论和应用研究中,学习动机的分析和激发还比较薄弱。
一、学习动机概述1.学习动机的概念所谓学习动机,是指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
有人认为,对知识价值的认识(知识价值观)、对学习的直接兴趣(学习兴趣)、对自身学习能力的认识(学习能力感)、对学习成绩的归因(成就归因)四个方面,是学生学习动机的主要内容。
2.学习动机与学习的关系学习动机和学习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学习能产生动机,而动机又能推动学习。
一般来说,动机具有加强学习的作用。
根据耶克斯—多德森律,动机的中等程度的激发或唤起,对学习具有最佳的效果。
动机过强或过弱,不仅对学习不利,而且对保持也不利。
3.学习动机的分类学习动机的分类方法有很多,这里就只列举两种对教学实践有影响力的分类。
(1)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这是从学习动机的内外纬度来划分的。
内部动机是指人们对学习本身的兴趣所引起的动机,动机的满足在活动之内,它不需要外界的诱因、惩罚来使行动指向目标。
外部动机是指人们由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机。
具有内部动机的学生能在学习活动中得到满足,他们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他们具有好奇心,喜欢挑战,在解决问题时具有独立性。
而具有外部动机的学生一旦达到了目的,学习动机便会下降。
(2)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认知内驱力是一种要求了解和理解的需要,要求掌握知识的需要,以及系统地阐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需要。
这种内驱力,一般说来,多半是从好奇的倾向中派生出来的。
学生学习动机理论分析与激发策略
目
CONTENCT
录
• 引言 • 学生学习动机理论分析 • 学生学习动机现状与问题 • 学生学习动机激发策略 •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实践案例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背景介绍
社会变革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教育环境也在不断 变化,这对学生学习动机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
社会环境影响
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和价值观 ,如功利主义、享乐主义等, 对学生的思想观念产生负面影 响。
04
学生学习动机激发策略
提高学习兴趣与好奇心
兴趣与好奇心是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来源,通过引 导学生发现学习的乐趣和探索未知的欲望,可以激 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教师可以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如使用多媒体 、游戏化学习等手段,将枯燥的知识点变得有趣,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根据成就动机理论,个体在面对挑战和竞争时, 会感受到自己的成就感和自我价值感,这种感受 会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使他们更加积极 地投入到学习中。
其他动机理论
• 总结词:其他动机理论包括社会认知理论、期望-价值理论 等。
• 详细描述:社会认知理论认为学习动机是社会环境、他人期 望和自我效能的综合结果。期望-价值理论则认为个体的期 望和价值观会影响其学习动机。这些理论从不同角度解释了 学习动机的复杂性。
外部动机如奖励、竞争 和家长、教师的期望等 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动 机。
学习环境、教学方式和 师生关系等因素对学生 的学习动机也有重要影 响。
研究不足与展望
01
02
03
04
当前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探讨 和定性分析上,未来需要更多 的实证研究和量化分析来深入 探讨学生学习动机的机制和影 响因素。
教育心理学与学生动机
教育心理学与学生动机先前研究与现状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习、教学及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行为的学科。
它关注学习者的思维、情感和动机等因素,旨在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在教育心理学的范畴中,学生动机是一个重要而广泛的研究领域。
学生动机指的是学生内部的驱动力,通过它学生会决定是否愿意参与学习活动、持续多久以及在学习中付出怎样的努力。
学生动机的高低与学生的学习成果以及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密切相关,因此,研究学生动机对于理解学习过程并改善教学至关重要。
研究动机及其关联理论学生动机的研究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任务价值感、期望和自我效能等。
内部动机是指学生对于学习本身的兴趣和乐趣,而外部动机则是受到外在奖励或惩罚的影响而进行学习。
任务价值感是学生对学习任务重要性和意义的认知。
期望指学生对于个人能力和努力的预期结果,而自我效能是学生对自己完成特定任务的能力的信心。
社会认知理论是教育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框架,它解释了学生动机和自我效能之间的关系。
在社会认知理论中,自我效能是由四个主要来源塑造的:成功经验、观察他人的经验、口头或书面的说服以及生理和心理的反应。
当学生有积极的动机时,他们更有可能表现出更好的学习行为和结果。
一些研究发现,高学习动机的学生更加专注于任务、展示更高的自我效能和学术成就,而低学习动机的学生则可能缺乏兴趣、注意力不集中并表现出更多的学习困难。
应用与启示在教育实践中,了解学生动机的因素并积极应用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和策略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非常重要。
首先,教师应该创造一个积极、支持和有挑战性的学习环境,以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
这可以通过设计有趣和相关的学习任务来实现。
例如,教师可以使用问题导向的学习方法,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以增强学习的意义和价值。
其次,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提高任务价值感和期望,通过强调学习的实用性、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以及对未来发展的重要性,以增加学生对学习的投入和努力。
高等教育心理学 第一讲学习动机及其培养
第一讲高校学生的学习动机西南大学冯维教授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什么?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
学:一是学习理论;二是学习内容及运用:知识学习(描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 、社会规范、学习迁移三是影响学习因素:心理发展、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心理健康、群体心理与管理;教:教师心理1、学生为什么学(教师为什么教)?2、学生学什么(教师教什么)?3、学生怎么学(教师怎么教)?4、如何评价或测量?一、学习动机与几个概念的关系学习动机是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活动,朝向一定目标的心理动因和心理倾向。
动机功能:激活功能、引导功能、维持和调整功能1、需要(need)是人在社会生活中必须而又欠缺的事物在头脑中的反映。
2、内驱力(drive)是需要缺乏时,有机体内部产生的能量或冲动,以激励和组织行为去获得需要的满足。
内驱力同需要呈正相关。
3、诱因(Incentive)指引起个体动机的外部刺激或情境。
4、目的(Objective)是结果和方向。
动机是促进达到目的的某种力量。
1、低级需要缺乏会引起病态2、低级需要更具部位性和可知性3、高级需有合意的主观感受,公益化的社会效果。
4、高级需要是进化上发展较迟的产物习得性无能为力;表现为对学习缺乏热情、采取一种无所谓、不思进取、自暴自弃的学习态度。
二、学习动机的种类1、学习动机来源:外部动机与内部动机2、学习动机作用:近景性动机与远景性动机3、学习动机活跃程度:辅助性动机与主导性动机4、学习动机性质正确的学习动机和不正确的学习动机三、学习动机理论(二)阿特金森成就动机理论成就动机是人们完成任务时力求获得成功内部动因。
特征是:1、以积极努力为标志2、能够面对挫败3、具有多元性动机水平依赖于对目的的评价和达到目标的可能性估计,尤其是期望成功与害怕失败之间的冲突。
成就动机的特点,一是难度,二是风险。
成就倾向=成就动机×可能性×激励(三)韦纳归因理论归因(attribution)指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原因加以解释和推测。
《如何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
《如何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提高教学质量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在动力,是对学习的一种需要,是社会和教育对学生学习上的客观要求在学生头脑中的反映。
学习动机的主要成分是学习自觉性与认识兴趣,学生一旦有了自觉性,他就会对学习迸发出极大的热情,表现出坚毅精神,产生积极行动。
因此,我们必须十分重视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怎样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呢。
我是这样做的。
一、帮助学生认识学习目的学习目的是学生近期内或长远的达成目标,正如有了靶子才能瞄准射击,有了目标才能为之努力奋斗,不管有多大困难,都要“咬定青山不放松”排除一切干扰,达到理想的彼岸。
学习目的教育,可以使学生认识学习的社会意义,把学习与远大的理想联系起来,与集体利益联系起来,从而形成正确的、间接的、长远的学习动机。
这类学习动机具有持久而强大的动力作用,它能推动学生产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提高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
进行学习目的教育,应采用生动的、适合学生心理发展水平与个性特征的教育方式,易于接受,生动具体,富有感染性,使社会和教育的要求转化为个人的学习动机。
诱导学生将自我人生价值的实现与国家人民利益结合起来,不要产生好高骛远、眼高手低的不良倾向。
二、培养学生浓厚的认识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认识兴趣和求知欲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现实的成分,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动力。
“哪里有兴趣,哪里就有知识”,要让学生认识到知识对社会和对自己的意义而产生学习的需要,而且在满足这种需要所从事活动的过程中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从而产生进一步的学习需要。
教师在讲授每门学科或每章每节之前,必须生动有力地讲清目的、要求和任务,并结合教材内容阐明其对社会的意义以及它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地位、作用和价值,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认识兴趣。
另外,我采用新颖的教学内容和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
如果照本宣科、死搬教条,只能导致学生厌学情绪的产生。
采用多媒体教学法,使学生获得更直观、形象的认识。
对学习者学习动机的分析
对学习者学习动机的分析在教育领域越来越重视如何教会学生学会学习的今天,像学习动机、学习兴趣等因素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日益引起教育界的普遍关注。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遇到的很多问题,如有些学生在学习中为避免过多的失败,而不愿去主动尝试;有些学生虽然智商不差,但在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方面存在很大的不足……这些问题都可以归结为学习动机问题。
很多人都知道动机对学习的重要性,但常常说不出它是什么以及如何有效地加以利用。
在教学设计理论和应用研究中,学习动机的分析和激发还比较薄弱。
一、学习动机概述1.学习动机的概念所谓学习动机,是指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
有人认为,对知识价值的认识(知识价值观)、对学习的直接兴趣(学习兴趣)、对自身学习能力的认识(学习能力感)、对学习成绩的归因(成就归因)四个方面,是学生学习动机的主要内容。
2.学习动机与学习的关系学习动机和学习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学习能产生动机,而动机又能推动学习。
一般来说,动机具有加强学习的作用。
根据耶克斯—多德森律,动机的中等程度的激发或唤起,对学习具有最佳的效果。
动机过强或过弱,不仅对学习不利,而且对保持也不利。
3.学习动机的分类学习动机的分类方法有很多,这里就只列举两种对教学实践有影响力的分类。
(1)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这是从学习动机的内外维度来划分的。
内部动机是指人们对学习本身的兴趣所引起的动机,动机的满足在活动之内,它不需要外界的诱因、惩罚来使行动指向目标。
外部动机是指人们由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机。
具有内部动机的学生能在学习活动中得到满足,他们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他们具有好奇心,喜欢挑战,在解决问题时具有独立性。
而具有外部动机的学生一旦达到了目的,学习动机便会下降。
(2)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认知内驱力是一种要求了解和理解的需要,要求掌握知识的需要,以及系统地阐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需要。
这种内驱力,一般说来,多半是从好奇的倾向中派生出来的。
学习与学习动机PPT课件
一个七八岁的儿童,经常坐爸爸的车外出,每逢堵
车或有人超车时,爸爸总是口出不逊,张嘴就骂,不是骂
警察就是骂别的司机。一天,妈妈放学接他,正见他站在
校门口对另一个同学口吐狂言:“小子!你他妈等着,明
-
23
3.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学习理论
斯金纳(B.F.Skinner)是20世纪美国心理学家,新 行为主义中极端行为主义的代表,操作条件作用学习 理论的建构者。斯金纳在刺激与反应的联接中更强调 “强化”的作用。斯金纳根据其著名的“斯金纳箱” 的动物实验研究创建了操作条件作用学习理论,该理 论主要包括以下观点:
-
16
❖ 学习过程是试误的过程
桑代克认为,动物的基本学习方式是试误学习,人 类的学习方式可能要复杂一些,但本质是一致的。 他从动物学习研究中,试图揭示普遍适用于动物和 人类学习的规律。根据实验的结果,桑代克提出了 众多的学习律,其中主要有:
1) 准备律(law of readiness)
当准备对某刺激作出反应时,任其产生反应就会使 之感到满足;不准备对某刺激作出反应时,强迫其 作出反应则会感到苦恼。
动作技能学习是个体有意识、有目的地利用身体动 作来完成一项任务的能力,是人的外显行为的学习。
-
8
费茨和波斯纳曾将动作技能学习分为如下三个阶段: ❖ 早期阶段或认知阶段。此阶段主要任务是学习执行
程序或执行常规。 从传授者角度看,主要是讲解与 示范;从学习者角度看,主要是理解学习任务,形 成目标表象和目标期望。
第二,通过强化的组合,可塑造出较为复杂的行为。 正如斯金纳所指出的:“把强化的组合按所需行为 的方向逐次改变,就可能通过塑造过程的一些连续 阶段得到极复杂的行为。”
心理学学习动机教案
心理学学习动机教案主题:心理学学习动机教案引言:心理学学习动机是对个体为什么、如何去学习的心理过程进行研究和分析。
学习动机对个体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成果具有重要影响,因此了解和培养学习动机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至关重要。
本教案将通过多个角度,介绍学习动机的概念、种类、影响因素和培养方法,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果。
一、概念解析:学习动机的本质及重要性学习动机是个体追求知识和能力的内在动力,是推动个体投入学习的关键因素。
首先,我们将学习动机与其他相关概念进行区分,并解释学习动机的重要性。
二、学习动机的种类及特点学习动机可以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
本节将详细介绍两者的特点和区别,并对个体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的关系进行探讨。
三、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分析学习动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个体特征、环境因素和任务特征等。
本节将深入探讨这些因素对学习动机的影响机制,并提供实际案例进行说明。
四、培养学习动机的方法与技巧学习动机是可以培养和提高的,通过良好的教学设计和科学的教育方法,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
本节将介绍一些有效的培养学习动机的方法和技巧,并通过教师的案例分享,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五、案例解析:学习动机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通过分析和讨论实际教学场景中的案例,我们将学习动机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应用学习动机的原理和策略,提高学习效果。
六、总结与展望在本节中,我们将对本教案所涉及的学习动机概念、培养方法和应用案例进行总结,并展望未来学习动机研究的发展方向。
结语: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对于提高学习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教案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学习动机的概念、特点和影响因素,并学会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
期望学生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激发内在的学习动力,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实现个人学习的全面发展。
附:参考资料1. Dweck, C. S. (2006). Mindset: The new psychology of success. New York, NY: Ballantine Books.2. Pintrich, P. R., & Schunk, D. H. (2002). Motivation in education: Theory,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 Pearson.3. Ryan, R. M., & Deci, E. L. (2000). 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and the facilitation of intrinsic motivation, social development, and well-being. American Psychologist, 55(1), 68-78.。
小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学PPT)
需
自尊需要
求
对 制 定
安全 生理 需要
归属需要
一
需要
般
目
标
的
影
响
低 年龄
Hampden-Tuner提出的马斯洛需要的发展进程
讨论: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 论,对小学生和中学生影响最大 的需要分别是什么?
自我实现需要 自尊需要 归属需要 安全需要 生理需要
需要层次理论写照
忙碌为充肚子饥,刚得饭饱又思衣。 恰的衣食两分足,家中缺少美貌妻。 家娶三妻和两妾,出门走路少马骑。 骡马成群任驱使,身无官职被人欺。 七品六品官太小,四品三品官亦低。 朝中一品当宰相,又想面南坐皇帝。
• 另一个学生回答说:“他不擅长学科学课,而且这 次考试又太难,他成绩当然不好。他以后或许不应该 选学这门课。”可见这是一个成就动机水平较低的避 免失败者。
2020/5/2
28
1.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观点
成就动机模型 ➢ 阿特金森认为成就动机的强度是由动机水平、 期望和诱因的乘积来决定的。 ➢ 成就动机强度=F(动机水平×期望×诱因)
内部的——不稳定的——不可控的 考试那天生病了
内部的——不稳定的——可控的 没有为这次考试复习
外部的——稳定的——不可控的 学校要求太苛刻
外部的——稳定的——可控的
老师有成见
外部的——不稳定的——不可控的 坏运气
外部的——不稳定的——可控的 朋友没能帮上忙
2020/5/2
34
练习:根据韦纳的归因维度分析以下学生的归因
2020/5/2
38
3.学生成败归因的影响因素
– 先前的观念或因果图式 • 目前行为结果与过去结果具有一致性 ——容易归于稳定因素,如能力 • 目前行为结果与过去结果不一致 ——容易归于不稳定因素,如运气
利用戏剧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
利用戏剧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在教育领域中,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一直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而利用戏剧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本文将探讨如何利用戏剧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并分享一些成功的案例。
一、引言学生的学习动机对于他们的学习成果至关重要。
当学生对学习感到兴趣和渴望时,他们会更加投入,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因此,教师需要采用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二、戏剧教学方法的定义与特点戏剧教学方法是指教师通过模拟和表演的方式来教授知识和技能。
它通过情景再现、角色扮演等手段,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生动的场景,激发学生的情感与兴趣。
戏剧教学方法的特点包括:参与性强、互动性高、情感体验丰富、创造性发展等。
三、戏剧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原理戏剧教学方法之所以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基于以下原理:1. 情感参与原理:戏剧可以通过情感体验来引起学生的共鸣,使他们更加关注和投入到学习中。
2. 角色扮演原理: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可以体验到不同角色的思维和情感,从而增加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兴趣。
3. 好奇心激发原理:戏剧中的变化和不确定性常常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在寻求答案的过程中主动地进行学习。
4. 自主性原理:戏剧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才艺和创造力,在主动参与中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
四、戏剧教学方法在不同学科中的应用案例1. 语言学习:教师可以通过戏剧表演让学生在场景中运用所学的语言进行对话,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2. 历史学习:学生可以通过扮演历史人物的角色,亲身体验历史事件,增加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 数学学习:教师可以设计数学问题的戏剧化情景,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进行解题,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4. 科学学习:通过戏剧表演,学生可以亲自观察和实验,从而深入理解科学原理和概念。
五、戏剧教学方法的实施步骤1. 设计情境:教师根据学习内容设计戏剧情境,并明确学生需要扮演的角色和任务。
教育心理学在教学中的应用
教育心理学在教学中的应用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教育过程中各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方法以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若能合理运用教育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便能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心理特点,从而制定出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的教学策略。
一、教育心理学有助于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动机可以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内部动机源于学生对学习本身的兴趣、好奇心和求知欲,而外部动机则来自于外部的奖励、惩罚和社会压力等。
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充分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同时合理利用外部动机来辅助教学。
对于那些对学习本身有浓厚兴趣的学生,教师要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材料和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以满足他们的求知欲。
例如,在数学教学中,可以引入一些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而对于那些主要受外部动机驱动的学生,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明确的学习目标、给予及时的反馈和适当的奖励来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但需要注意的是,过度依赖外部奖励可能会削弱学生的内部动机,因此要把握好度。
二、教育心理学对学生认知发展的启示学生的认知发展具有阶段性和顺序性的特点。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儿童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会表现出不同的认知能力和思维方式。
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来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对于处于具体运算阶段的小学生,教师应多采用直观教学法,通过实物、图片、模型等帮助他们理解抽象的概念。
而对于处于形式运算阶段的中学生,教师则可以引导他们进行抽象的逻辑思考和推理,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也为教学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教师要了解每个学生的现有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为他们提供略高于现有水平的学习任务,使他们在他人的帮助下能够达到潜在的发展水平,从而实现“跳一跳,摘桃子”的效果。
教育心理学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
教育心理学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过程中涉及到的心理现象和规律的学科,它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求,并在小学教学中应用这些理论和方法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探讨教育心理学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并介绍几个重要的教育心理学原理和技巧。
一、激发学生兴趣和动机的原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是小学教学的关键之一。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和动力与其兴趣息息相关。
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策略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比如,利用游戏化教学的方法,设计趣味性的学习任务和活动,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学习。
此外,教师还可以与学生进行积极合作,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通过共同探索和合作学习,增强学生成就感和自我效能感。
二、因材施教的原理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学习特点和能力水平。
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因材施教是小学教学中的重要原则。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风格,并针对性地提供适合他们的学习资源和教学方法。
例如,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提供更富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提供更多的辅导和帮助,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成绩。
三、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原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小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态度有重要影响。
因此,教师应该通过适当的引导和培养,帮助学生逐渐建立起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目标的设定和计划,培养他们的学习计划和自我评价的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和问题解决,培养他们的自主思考和创新能力。
四、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的原理学生的心理健康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在压力、情绪和人际关系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困扰和问题。
因此,在小学教学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时发现并妥善处理。
行为主义学习动机理论
鼓励学生自我反思
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 ,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增强自我认 知和自我效能感。
引导模仿与观察学习,发挥榜样作用
树立榜样
选取优秀的学生或成功人士作为榜样,让学生观察和模仿他们的行 为和态度,从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品质。
与建构主义学习动机理论的比较
建构主义学习动机理论强调学生在知识建构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认为学生应该通过积极参与和合 作来建构知识。而行为主义学习动机理论则更注重通过外部刺激来塑造学生的学习行为。
05 基于行为主义学习动机理 论的教学策略
明确目标与及时反馈
01
设定清晰、具体的 学习目标
让学生明确知道自己需要达到的 标准和要求,从而有针对性地开 展学习。
惩罚措施的运用与注意事项
明确惩罚目的 选择合适方式
公正公平 注意时机和场合
惩罚应针对学生的不良行为和表现,旨在纠正错误、引导学生 改正。
根据学生的年龄、性格特点和错误性质,选择合适的惩罚方式 ,如口头批评、写检查、暂时隔离等。
惩罚应公正公平,避免主观臆断和歧视,确保学生受到平等对 待。
选择合适的时机和场合实施惩罚,避免在公共场合或学生情绪 激动时惩罚,以免伤害学生自尊心。
02 03
关注学习过程的动态性
教育实践需要关注学习过程的动态性,根据学习者的实时 反馈和行为数据,灵活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以保持学习 者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倡导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针对学习者的多样性特点,教育实践应倡导多元化的评价 方式,不仅关注学习者的知识掌握程度,还要关注其学习 态度、努力程度、合作能力等方面的表现,以全面评价学 习者的学习成果和动机水平。
教育心理学在教学中的应用
教育心理学在教学中的应用教育是一项复杂而富有挑战性的工作,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和个体差异,以实现有效的教学。
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教育过程中各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为教学实践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教育心理学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以期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启示。
一、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动机可以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内部动机是指学生对学习本身感兴趣,例如对知识的渴望、对解决问题的成就感等;外部动机则是由外部因素驱动的,如奖励、表扬、考试压力等。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类型,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
对于内部动机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提供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满足他们对知识的探索欲望;对于外部动机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合理运用奖励机制,如表扬、小奖品等,来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
同时,教师还应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让他们认识到学习的意义和价值,从而培养和增强内部动机。
例如,在语文教学中,如果学生对写作有浓厚的兴趣,教师可以鼓励他们参加写作比赛、发表作品等,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内部动机。
而对于那些为了获得高分而努力学习的学生,教师可以在考试成绩进步时给予及时的表扬和奖励,同时引导他们体会到通过学习提高自身能力的乐趣,逐渐将外部动机转化为内部动机。
二、关注学生的认知发展阶段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是一个连续的、阶段性的过程。
学生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其认知能力和思维方式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学生主要处于前运算阶段,他们的思维具有直观形象性和自我中心性。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采用直观教学法,如通过图片、实物、演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例如,在数学教学中,讲解加法运算时,可以使用小棒、苹果等实物进行演示,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数量的增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中小学生学习动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 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的直接推动力,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业成绩,通过对各项研究的进一步了解,本文归纳了中小学生在学习阶段存在的学习动机问题及原因,并从社会、学校、教师、家庭四个角度出发提出了对激发和培养中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建议。
通过社会重视、学校配合、教师引导、家庭影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关键词:中小学生学习动机教育对策学习动机是激发并维持个体进行学习活动,导致其行为朝向一定学习目标的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反映了个体进行学习的需要。
学生学习动机的强弱、性质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方式和学习效率。
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认为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包括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三种。
认知内驱力指的是个体受到兴趣、好奇心的驱使,以掌握知识,解决问题为目标,通过完成学习任务而获得满足的一种学习动机。
这种动机直接指向学习任务,通常认为这是一种内部动机。
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指的是个体通过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而在群体中获得一定的地位和声誉的动机。
这种学习动机的功利性很强,是一种外部动机。
附属内驱力指的是个体为了得到他人的赞许、认可而表现出来的学习动机。
这种学习动机更多地受到外界因素例如家长、老师、同学等影响,学习行为取决于外在强化,它也是一种外部动机。
奥苏贝尔认为这三种动机在学习中的作用不是固定的,它会随着学生年龄的变化而变化。
(一)中小学生学习动机存在的问题(1)中小学生学习动机逐年下降。
中小学生学习动机随年龄和年级的增长而降低主要体现在主观积极性降低、学习兴趣缺乏,注意力不集中等方面。
造成这样问题的原因在于:一方面是随着年级的增长,学习内容增多、难度加大、学习和升学的压力逐渐加大,学生成绩增长缓慢影响到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另一方面在小学低年级附属内驱力最为突出,小学生主要以寻求父母、教师的赞许、认可为学习动力,小学高年级以后附属内驱力的强度有所减弱,学习动机越来越富有社会性。
(2)学习兴趣匮乏,内部动力不足。
小学阶段认知性动机最高,附属性动机次之,自我提高性动机最弱。
初中以后,附属性动机高速发展,成为中学生主要的学习动机。
初中以后,学生附属性动机迅速发展提高,并最终超过学生的认知性动机,差异极其显著。
而自我提高性动机始终都处于最低位。
竞争性评价机制的存在使学生长期处在压力之下。
随着年级的增长,学生学习的外部压力越来越大,学习的功利性越来越强,即希望考上理想学校、报答父母的期望等外部动机开始起主导作用,学习本身带来的乐趣越来越少。
(3)惧怕失败,学习动力缺失。
传统的教育强调优胜劣汰的竞争法则,以及成绩和分数为评价标准,并据此将学生分为三六九等,奖优惩劣。
这种机制之下,学生们的学习心情紧张担忧,无论是学优生还是学困生均会受到极大压力,导致回避失败,学习动力骤然缺失。
(4)在中小学阶段毕业、新入学的关键转折点学生的学习动机会有所下降小学六年级学生的学习动机为小学阶段的最低点,初中阶段学习动机的最低点为初中一年级、初三年级次之。
高中阶段学习动机的最低点为高三年级。
认知性动机是最稳定、最有力的学习驱动力,但它却随着学生年级的增加而不断下降,并在高三年级下降到最低点。
这表明中小学生通过学习来满足自己求知的欲望越来越低,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体验到的乐趣越来越少。
(二)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起主导作用。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需要各方面的配合协调,以培养学习兴趣为核心,全方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一、从社会角度出发对社会环境的控制与学习者决定何时需要单独工作,何时需要合作,或何时需要向教师同伴,甚至非社会资源(如参考书等)寻求帮助有关。
知道何时及如何得到他人的帮助是一项重要的技术,它会影响个人在学业、社会及职业上的成功。
在当今的学校中,需要社会关注的学生不在少数,这就需要社会各界为了学生更好的发展而共同努力。
二、从学校角度出发1、采取多样化的教育措施。
中小学生在接受认知的过程中最需要的是参与,与其他人共享信息资源。
学校可以采取讲座、讨论、心理辅导等形式向中小学生讲授基本的动机归因理论,使学生了解自己的归因倾向特点,并对改善措施进行商讨,实行经验共享,互帮互助提高学习效率,培养积极的学习动机。
2、创设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
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有利于学习动机的提高,在教学过程中,学校应该致力于形成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关心爱护学生,学生尊敬信任教师,形成良好的教育环境。
3、设置适宜的课程根据学生在心理上的依赖性、封闭性、摇摆性等特点,学校在课程设置上应该开展一些道德课,选择难度适宜、综合性强的课程,让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成功的信心。
三、从教师角度出发1、加强师生情感交流,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是学生敢于参与的先决条件,学生只有在不感到压力的情况下才会乐于学习。
教师应加强与学生感情的交流,增进与学生的友谊,关心他们、爱护他们,热情地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
作学生的知心朋友,使学生对老师有较强的信任感、友好感、亲近感,从而对学科知识产生兴趣。
另外还需要注意的是:教学要平等,要面向全体施教。
要通过交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能够为自己行为负责的人。
教师引导学生,选择有用的信息,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同时,营造师生共同学习、探索和研究问题的环境氛围,建立对话式、交互式、融合式的教学模式,起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引之以悟,导之以行”的作用。
2、重视学习的目的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高尔基说过“伟大的力量来自于伟大的目的” 。
学习目的教育是一项经常的重要的工作。
教师在授课之前,使学生清楚地了解学习的具体目的、任务和要求,教学内容在实践中的意义和在整个知识体系中所占的地位。
进行学习目的教育,培养学习积极性。
从实际出发.紧密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结合教学内容,讲明新知识在生活中的具体意义和在知识体系中的地位,以引起学生对新知识的重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丰富教学内容,培养学习积极性。
4、让学生感受成功,增强学生的成就动机。
研究表明,成功的体验能增强学生的成就动机。
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非常注意创造机会,帮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制定目标。
一步一步引领学生走向成功。
在这期间,教师应给予适当的评价,表扬学生已获取的成功和进步。
善于发现学生的进步,及时进行鼓励和表扬,从而增加学生的自信心。
4、激发学生求知欲,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利用创设情景引起学生对课程的兴趣。
在课程教学中,利用现有资源,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应多创设“问题情境”,通过课前布置作业,设计复习题,引出新课,也可用带有启发性的提问等做法来搞好情境教学。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做到以情境吸引学生积极参与,以情境诱导学生探索新知,以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以情境使学生掌握方法。
5、利用外界诱因,强化学习动机(1)及时反馈学习结果。
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学习的结果,包括解题的正确与错误、学习成绩以及所学知识在实际应用中的成败等。
妥善利用学习上的反馈信息,培养学习积极性。
(2)正确评价学生的课堂行为对学生学习行为给予正确、适当的评价,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自信心和自尊心,从而巩固和发展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
要尽量做到公正、全面、适度,以情动人,以理服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调动和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3)适当地开展竞赛。
充分利用青少年表现自我、张扬个性的心理特征适当组织竞赛。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奋发进取,勇于探索,团结合作等优秀思想品质;通过竞赛,有效地形成学生的外在动机,激活学生的各种内在动机,合力推动学生健全人格的完美发展;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使他们的上进心和荣誉感得以满足,从而激发学习动机。
竞赛后要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以强化其正确的学习动机,纠正错误的学习动机。
四、从家庭角度出发要重视家长的作用。
家庭环境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是巨大的,学校应该和家长加强联系,及时让家长了解学生的状况,班主任教师要注意与家长和学生的沟通,充分利用家长的影响,营造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共同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促使学生将社会、学校和家庭的需要转化为自己内在的学习需要。
[参考文献][1]O.P. 奥苏伯尔. 教育心理学———认知观点[M]. 佘星南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2]林锦秀. 中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发展特点研究[J]. 南昌高专学报, 2011(6):80-82[3]王本法. 关于奥苏贝尔的成就动机驱力构成论及其意义[J].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2(4):53.[4]王有智. 西北地区小学生学习动机发展特点的研究[J]. 心理发展与教育,2003(1): 20-24.[5]王有智. 西北地区城乡中学生学习动机发展特点的研究[J]. 心理科学; 2003(2):240-243.[6]石绍华,高晶,郑纲,唐洪,虞积生,张梅玲. 中学生学习动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教育研究,2002(1):65-70.[7]段宝军,程星明. 小学生学习动机及其发展性研究[J].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12):7-9[8]张亚玲,杨善禄.中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习策略的研究[J]. 心理发展与教育,1999(4):35-38.[9]李夏. 中学生学习动机发展研究[J]. 山东教育科研,2002(1):41-43.[10]李炳煌. 中小学生学习动机水平与学业绩效关系研究[J].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117-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