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水管降温工艺

合集下载

大体积混凝土降温的处理方法

大体积混凝土降温的处理方法

大体积混凝土降温的处理方法关键词:工程实例;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措施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对塔楼承台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控制过程存在中心温度偏高,中心温度与表面温度之差偏大,中心温度降温效果不够等情况进行分析。

针对性提出了预埋降温水管,混凝土配合比,混凝土表面保温等存在的问题和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的特性现以着重在优化混凝土配合比、混凝土生产及运输过程的降温措施及保温保湿养护方面的施工控制措施。

1 优化混凝土配合比,降低水化热在保证混凝土强度的情况下,加大对粉煤灰的渗入量,替代水泥用量减少水泥在水化工程中产生的热量。

根据加大粉煤灰渗入量,减少水泥使用量而优化的混凝土配合比的混凝土水化热温度计算如下:绝热温升公式:Tmax=(W×Q)/(C×r)其中;Tmax-绝热温升(℃)w-水泥用量(Kg/m3)Q-水泥水化热(KJ/Kg)C-混凝土比热,取0.96KJ/Kgr-混凝土容量(Kg/m3)经计算,Tmax=(418×257.6)/(0.96×2400)=46.7(℃)其中:W-41SKg/m3Q-257.6KJ/KgC-0.%KJ/Kgr-2400Kg/m3根据现场情况,散热影响系数取0.7故46.7×0.7=32.7℃假定混凝土入模温度约40℃,则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度为40+32.7=72.7℃通过计算和混凝土水化热的特性曲线,优化的混凝土配合比的大体积混凝土在3天龄期的内部温度达到72.7℃,符合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CECS104:99的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度不宜大于75℃的规定。

根据上述计算可知,如果能够控制混凝土入模温控制40℃以下,3~7天内混凝土水化热中心温度最高达到72.7℃,那么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可以通过控制混凝土内部中心点温度与表面温度差值、表面温度与大气温度差值不大于25℃,以满足规范要求。

2 混凝土生产、运输过程中的降温措施,确保混凝土入模时的温度在40℃以下对混凝土厂的骨料场搭设防晒棚并提前对骨料喷淋洒水,降低骨料的温度进而降低入模温度;混凝土搅拌工程适当使用缓凝剂延长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将初凝时间调整到10~14小时,延缓水化热峰,从而降低混凝土的内部温度;中午等高温时段通过采用冰水搅拌,控制混凝土入模温度。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冷凝管降温方案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冷凝管降温方案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冷凝管降温方案在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其中温度控制是确保混凝土质量和结构安全的关键因素。

由于大体积混凝土在浇筑和硬化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水化热,如果不能有效地控制温度,可能会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从而影响结构的耐久性和承载能力。

冷凝管降温作为一种有效的温度控制方法,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一、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产生的原因大体积混凝土在浇筑后,水泥的水化反应会释放出大量的热量,使得混凝土内部温度迅速升高。

由于混凝土的导热性能较差,热量在内部积聚,而表面散热较快,导致混凝土内部与表面之间形成较大的温度梯度。

当温度梯度超过一定限度时,混凝土内部产生的压应力和表面产生的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就会产生温度裂缝。

二、冷凝管降温的原理冷凝管降温的原理是通过在混凝土内部埋设冷却水管,通入循环冷却水,带走混凝土内部的热量,从而降低混凝土的内部温度。

冷却水管通常采用钢管或塑料管,按照一定的间距和布置方式埋设在混凝土中。

冷却水在管内循环流动,与混凝土内部的热量进行热交换,将热量带走,从而达到降温的目的。

三、冷凝管降温方案的设计1、冷却水管的选择冷却水管一般选用直径为 25mm 50mm 的钢管或塑料管,其材质应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和耐腐蚀性能。

钢管的强度较高,但容易生锈;塑料管的耐腐蚀性能较好,但强度较低。

在实际工程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冷却水管。

2、冷却水管的布置冷却水管的布置应根据混凝土的尺寸、形状和温度分布情况进行设计。

一般来说,冷却水管应分层布置,水平间距和垂直间距宜为 1m2m。

在混凝土的边缘和转角处,应适当加密冷却水管的布置。

冷却水管的布置形式可以采用直线型、折线型或螺旋型等,以确保混凝土内部温度分布均匀。

3、冷却水的流量和流速冷却水的流量和流速应根据混凝土的浇筑体积、水化热释放速率和温度控制要求进行计算确定。

一般来说,冷却水的流量宜为 15L/min30L/min,流速宜为 06m/s 15m/s。

混凝土水管降温工艺

混凝土水管降温工艺

施工时混凝土被认为是一个大型的结构实体,由水化热产生的混凝土热能是通过混凝土自身的导热能力将其慢慢地传递到混凝土表面,传递到表面的混凝土热量又通过模板传递到大气之中。

大体积混凝土本身结构尺寸较大,导热系数小。

混凝土内部产生的热能往往无法有效地传递到混凝土表面,从而在混凝土内部会产生高温热能团,而混凝土表面直接裸露于大气中,水化热散失较快,这就导致大体积混凝土芯部与表面温度相差悬殊,内外温差会产生较大的温度应力。

在混凝土浇筑初期,混凝土的抗拉强度较小,这样混凝土将会产生表面裂纹,裂纹会随着温度的逐渐变化而深入,对于有冻融要求的环境中,会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耐久性,更无法满足使用年限的要求,最后影响混凝土的实体质量。

冷却管布置后,冷却管将大体积混凝土实体划分为若干个小体积,小体积实体可视为直接与外界环境接触。

以小体积实体为计算单元,通过计算混凝土水化热释放出的能量,从而计算出小体积实体产生的温度应力,以及混凝土自身的抗拉应力,判断混凝土是否会由于温度的变化导致破坏。

冷却管的布设冷却管利用外径为<50 mm ,壁厚为 3.5 mm 的有缝或无缝钢管,最好采用无缝钢管(不易破裂,套丝质量高) 。

冷却管的布设为折线形式,相邻冷却管的间距一般在0.8~1.0 m ,单根长度一般根据承台的宽度而定,且到承台边的距离不得大于 1.0 m ;冷却管的层距控制在0.8~1.0 m ,布置的层数根据承台的厚度而定,与上下混凝土面的距离不得小于0.5 m。

(1) 能够有效的降低混凝土内部绝热温度;(2) 将大体积混凝土分割成若干个混凝土实体块;(3) 冷却管间距一般不得大于1 m ;(4) 冷却管层距一般不宜大于1 m。

布设要求(1) 采用焊接接头时,冷却管应焊接牢固,不得出现漏水现象;(2) 采用螺纹连接时,螺纹接头处采用胶带作防漏水措施,严禁在接头处使用黄油等油类物质;(3) 冷却管层与层之间可错开布置,成锯齿形,便于有效降温;(4) 不宜由1 根冷却管通长布置在大体积混凝土内部。

大体积混凝土循环冷却水管

大体积混凝土循环冷却水管

大体积混凝土循环冷却水管1. 引言嘿,朋友们,今天咱们聊聊大体积混凝土和那些神奇的循环冷却水管。

乍一听,可能会觉得这话题有点枯燥,但其实它们在建筑界可是大有文章。

想象一下,夏天骄阳似火,混凝土正在“发烧”,这可真是让人头疼啊。

为了让这些混凝土“降温”,就得靠循环冷却水管的帮忙了!说白了,就是给这些大块头的混凝土“喝水”,让它们在施工的时候不至于“上火”。

2. 为什么要使用循环冷却水管?2.1 混凝土的“高温”问题咱们得先了解一下,混凝土为什么会“热”呢?其实,混凝土在凝固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这就好比是小孩子玩得太开心,难免会出一身的汗。

要是温度过高,混凝土可就容易出现裂缝,简直是“自毁长城”。

所以,循环冷却水管就像是混凝土的“降温专家”,确保它们在最合适的温度下慢慢“长大”。

2.2 冷却水管的工作原理说到循环冷却水管,其实它们就像是混凝土的“亲密伙伴”。

这些管子里流动的水,就像是源源不断的清凉饮料,给混凝土带去舒适。

管子在混凝土内部或周围布置,通过水的流动带走热量。

简单来说,就是把热量从这里“搬家”,让混凝土可以安安稳稳地凝固。

想象一下,如果没有这些管子,混凝土就得“冒火”,不仅影响施工质量,甚至还可能导致严重的安全隐患,谁敢让这种事情发生呢?3. 循环冷却水管的安装与维护3.1 安装的重要性安装循环冷却水管的时候,那可是得细心、认真啊!你想啊,要是管子一开始就装得不对,那后面的工作可就全泡汤了。

就像你请客吃饭,前菜没做对,后面的正餐再好也白搭。

因此,施工队在铺设管道的时候,要仔细测量、规划,确保每一根管子都能发挥最大效用。

稍有不慎,可能就得重头再来,真是“得不偿失”啊!3.2 定期维护装好了管子,可别就大功告成了!循环冷却水管也是需要“宠爱”的,得定期检查,确保水流畅通无阻。

想象一下,如果管道堵了,那水就没法流动,混凝土再也不能“喝水”了,这就像是你发烧时缺了冰水,日子可就难熬了。

定期的维护能确保整个系统的高效运转,真是“细节决定成败”的好例子。

大体积混凝土降温措施

大体积混凝土降温措施

大体积混凝土降温措施
1、采用“双渗技术”水化热温升主要取决于水泥品种、水泥用量及散热速度等因素,因此施工总选用低水化热的矿渣水泥;同时,选择最佳混凝土配合比,尽量减少水泥用量,采用加掺粉煤灰等“双渗技术”,尽量降低混凝土的水化热温升,控制最终水化热;
2、降低混凝土的入仓温度还可以采取降低混凝土的入仓温度的方式,入仓温度是指混凝土的拌合,运输至模版仓内的温度;降低混凝土的入仓温度的措施是降低骨料温度,或将部分拌合水以冰屑代替,从而降低混凝土的入仓温度;
3、埋置冷却水管采用埋置冷却水管人工导热的方式有效的降低混凝土温度,即在混凝土浇筑前埋置冷却水管,通过冷却是从散热降温角度出发,利用通入的冷水带走混凝土内部的部分热量,从而降低混凝土内部的最高温度;冷却水管可采用直径50管,竖向分多层布置,层间距一般为1.0m,每层水平管的间距为1.0m;冷却水管使用钱进行试水,防止管道漏水、阻塞,并保证足够的通水流量,控制冷却用水的进水温度,冷却水管在该层混凝土开始浇筑即开始通水,在散热过程中保持水管温度与混凝土的温度差为20-25℃,并进行连续通水10-12天,具体通水时间根据现场检测情况确定;
4、分层浇筑深水承台一般结构尺寸厚度较大,可一次浇筑,也可分多次浇筑;若分多次浇筑,每层浇筑时间间隔为7到10天,避免混凝土出现温度裂缝和结构裂缝;
5、蓄水养生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待终凝后立即在上面作蓄水养护,蓄水深度为30cm,以推迟混凝土表面温度的迅速流失,控制混凝土表面温度与内部中心
温度或外界气温的差异,防止混凝土表面开裂,蓄水时间一般不宜超过3天; 6施工检测为做到信息化温控施工,出现异常情况能即使调整温度措施,在混凝土内部埋设测温一起设备和
应变计,加强检测,随时掌握情况,几十采取措施;。

大体积混凝土降温的处理方法

大体积混凝土降温的处理方法

大体积混凝土降温的处理方法在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然而,由于其体积较大,水泥水化热释放集中,内部温升快,如果不采取有效的降温措施,很容易产生温度裂缝,影响混凝土的质量和结构的安全性。

因此,掌握大体积混凝土降温的处理方法至关重要。

一、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产生的原因要有效地处理大体积混凝土的降温问题,首先需要了解温度裂缝产生的原因。

水泥水化热是导致大体积混凝土内部温度升高的主要因素。

水泥在水化过程中会释放出大量的热量,而大体积混凝土的结构厚实,热量难以迅速散发,从而使内部温度急剧上升。

混凝土的导热性能较差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这使得热量在混凝土内部积聚,内外温差增大。

外界气温变化对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也有影响。

特别是在施工期间,如果气温骤降,混凝土表面温度迅速下降,而内部温度仍然较高,这种温差容易导致裂缝的产生。

混凝土的收缩变形也是导致裂缝的原因之一。

在混凝土硬化过程中,会发生化学收缩、干燥收缩和自收缩等,这些收缩变形受到约束时就会产生拉应力,当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就会出现裂缝。

二、大体积混凝土降温的处理方法1、优化混凝土配合比选用低水化热的水泥品种,如矿渣水泥、粉煤灰水泥等,可以减少水泥水化热的产生。

同时,合理控制水泥用量,通过试验确定最佳的水灰比和砂率,适当增加掺和料和外加剂的用量,以改善混凝土的性能,降低混凝土的绝热温升。

2、降低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在混凝土搅拌前,可以对原材料进行降温处理。

例如,对石子和砂进行遮阳覆盖,避免阳光直射;使用低温水或加冰搅拌混凝土;在高温季节,尽量安排在夜间或气温较低时浇筑混凝土。

3、分层浇筑大体积混凝土可以采用分层浇筑的方法,每层厚度不宜过大,一般控制在 300 500 毫米。

这样可以增加散热面积,使混凝土内部的热量能够更快地散发出去。

分层浇筑时,要注意上下层混凝土之间的结合,避免出现冷缝。

4、埋设冷却水管在大体积混凝土内部埋设冷却水管是一种有效的降温措施。

谈冷却水管对混凝土的降温效果

谈冷却水管对混凝土的降温效果

谈冷却水管对混凝土的降温效果1、混凝土水化热的分析原理及方法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温度场是有内热源的瞬态温度场,在连续均匀、各向同性的介质中,混凝土瞬态温度场导热方程为:(1)式中:为混凝土的导热系数;为混凝土的龄期;T为时坐标((x,y,z)处的瞬时温度;q为单位质量水泥在单位时间内放出的热量;c为混凝土的比热容;p为混凝土的密度。

混凝土的绝热温升是指混凝土由于胶凝材料的水化放热,使得温度逐步上升并最终达到稳定的过程,因此绝热温升的速率与最终温升值是反映混凝土绝热温升过程的主要参数。

在绝热条件下,混凝土导热方程可以简化为:(2)可见在给定水泥的水化放热规律后,混凝土的绝热温升可由积分得出。

混凝土绝热温升数学模型的建立通常是先假设一些带参数的函数表达式,然后依据一定的试验数据,用最小二乘法或其它数学方法确定参数的取值,拟合出一条优化曲线来表达混凝土绝热温升过程。

在龄期:时,单位质量水泥累计水化热Q 常用指数模型表达:(3)式中:Q0为单位质量水泥最终水化热;m为水化系数,随水泥品种、比表面积及浇筑入模温度不同而不同,m的取值具体见标准值。

考虑混合材影响,单位体积混凝土在单位时间内放出的热量q′可由下式求得:(4)式中:W为单位体积混凝土的水泥用量;F为混合材用量;k为不同胶凝材料掺量时的水化热调整系数,根据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建议,k=kl+k2﹣1。

k1为粉煤灰掺量对应的水化热调整系数,k2为矿渣粉掺量对应的水化热调整系数,k1,k2具体取值见表1。

由式(2)一(4)可得单位体积混凝土绝热温升计算公式:(5);于是,以水化热放热反应时间下为自变量的放热函数为:(6);通过求解放热函数得到任意时刻温度场,再将热分析得到的节点温度作为体荷载施加到结构单元节点上,给予模型适当的边界约束进行结构分析,即可得到应力场。

2、承台工程实例及混凝土浇筑方案某大型桥梁采用钻孔灌注桩群桩基础,承台采用C30混凝土,厚3.5m,平面尺寸9.42m×10.5m,承台顶设置1.75m×lm的倒角,承台底设置80cm厚C20封底混凝土。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散热方案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散热方案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散热方案在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其中控制混凝土内部的温度升高和防止温度裂缝的产生至关重要。

有效的散热方案是确保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散热的重要性大体积混凝土由于其体积较大,水泥水化过程中释放的热量难以迅速散失,导致混凝土内部温度升高。

这种温度升高可能会引起混凝土内部与外部之间的较大温差,从而产生温度应力。

当温度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就会出现裂缝,影响混凝土的结构强度、耐久性和防水性能。

因此,采取有效的散热措施对于保证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影响大体积混凝土散热的因素1、混凝土配合比水泥用量、水灰比、骨料种类和级配等都会影响混凝土的水化热和导热性能。

2、施工环境温度施工时的环境温度越高,混凝土散热越困难。

3、混凝土浇筑厚度和体积浇筑厚度越大、体积越大,内部热量积聚越多,散热难度越大。

4、保温措施不当的保温措施可能会阻碍混凝土的散热。

三、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散热方案1、优化混凝土配合比(1)选用低水化热的水泥品种,如粉煤灰水泥、矿渣水泥等。

(2)减少水泥用量,适当增加粉煤灰、矿渣粉等掺合料的用量。

(3)选用级配良好的骨料,增大骨料粒径,减少砂率。

(4)控制水灰比,在满足施工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降低水的用量。

2、控制混凝土浇筑温度(1)对原材料进行降温处理,如对骨料进行遮阳、洒水降温,对水泥进行储存散热。

(2)在搅拌过程中加入冰水,降低混凝土拌合物的温度。

(3)选择适宜的浇筑时间,尽量避开高温时段。

3、分层分段浇筑(1)根据混凝土结构的特点和尺寸,合理划分浇筑层和浇筑段,分层厚度一般控制在 300 500mm 。

(2)分层浇筑可以使混凝土内部的热量有更多的时间向外散发,减少温度积聚。

4、埋设冷却水管(1)在混凝土内部埋设冷却水管,通循环冷水进行降温。

(2)冷却水管的布置应根据混凝土结构的尺寸和形状进行设计,间距和管径应合理。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冷凝管降温方案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冷凝管降温方案

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
冷凝管降温方案
一、工程概况
东富大桥(32+48+32)m 连续梁5#~8#墩之间为跨322国道连续梁施工段,其中5#、8#为边墩,6#、7#为主墩。

其墩身为C35钢筋混凝土圆端型实心桥墩,灌注总其中C353、277.8m 皆为3;

二、水管冷却排布法施工
1、施作方法
采用内径φ32mm ,壁厚2.5mm 铸铁管作冷凝水管,端头攻丝,并以弯管接头和直管接头连接。

连接时应牢固,并缠好冷胶带防漏水,将冷凝管与钢筋固定牢固以防止混凝土灌注、捣固时影响造成失效。

在冷凝管的进出水口各设置一道阀门,以
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控制进水的方向和流量(见附图)。

·
2、水管冷却的排列方式
水管冷却法的排列方式一般采用矩形和梅花型两种,本项目采用其中矩形排列方式,见下图。

冷凝管的间距层间距为1.0m ,水平间距为1.5m ,见附图。

水管冷却通水方式示意图 水管冷却梅花型布置示意图
水管冷却的通水方式:冷凝管通水必须选派专人负责。

混凝土灌注完毕表面初8小时
3. 布上喷水,确保混凝土表面水份充足。

保证拆模前养护时间,通过模板对混凝土实现保温养护。

冷凝水管继续通水4天以上,直至冷凝管出水口的水降至常温后方可停止通水。

混凝土设置冷却水管的要求

混凝土设置冷却水管的要求

混凝土设置冷却水管的要求一、水管材料和布置方面。

1. 水管材料。

这水管啊,得选质量好的。

就像选对象一样,不能马虎。

一般来说,那些强度够、不容易破损的水管才行。

像钢管就很不错,它比较结实,能经得住混凝土的“压力考验”。

2. 布置间距。

水管在混凝土里的布置间距可是有讲究的。

不能太密也不能太疏,就像种树一样,要有个合适的间隔。

一般间距会根据混凝土的厚度和散热要求来定。

如果混凝土比较厚,那水管就可以稍微密一点,这样才能让热量散得均匀。

比如说,要是混凝土厚几十厘米呢,水管间距可能就二三十厘米左右。

要是太密了,就像人挤人似的,浪费材料还可能影响混凝土的结构;太疏了呢,热量就散不出去,混凝土可能就会因为过热出问题。

3. 水管深度。

水管在混凝土里的深度也不是随便定的。

要把它放在能最有效散热的位置。

如果太浅,可能就只能带走表面的热量,里面的热量还在“憋着呢”;如果太深,可能散热效果也不好,就像在地下很深的地方挖个洞散热一样,不怎么管用。

一般会放在混凝土截面的中间偏下一点的位置,这样就能像个小空调一样,把上下的热量都能照顾到。

二、通水方面。

1. 通水时间。

通水开始的时间很关键。

就像给婴儿喂奶,早了不行,晚了也不行。

一般要在混凝土浇筑后不久就开始通水,这样才能及时把混凝土产生的热量带走。

要是等混凝土已经很热了才通水,就像人发烧了很久才给降温一样,可能已经对混凝土的性能有影响了。

2. 通水流量。

通水流量得合适。

流量小了,就像涓涓细流,带走的热量有限,就像用小扇子给大火炉扇风一样,没什么效果。

流量大了呢,又可能对水管造成冲击,而且也浪费水资源。

要根据水管的管径、布置间距还有混凝土的散热需求来确定合适的流量,就像调整水龙头的大小,找到那个刚刚好的水流。

3. 通水温度。

通水的温度也不能忽视。

水不能太热,要是热水通进去,那不是给混凝土加热了嘛,这可不行。

一般要用比较凉的水,但是也不能太冷,不然温差太大,混凝土可能会因为温度变化太快而产生裂缝。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冷凝管降温方案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冷凝管降温方案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冷凝管降温方案.施工降温方案——高创中心大楼大体积承台混凝土项目概况:高创中心大楼工程位于山东省莱芜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筑面积为平方米。

基础采用冲击成孔混凝土灌注桩,承台厚度分别为1.2米、1.5米和1.7米,采用C40抗渗混凝土,总浇筑方量为235.01立方米、384立方米和130.56立方米。

由于混凝土强度等级较高,水泥用量较大,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水泥水化热过大、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而引起的温度裂缝,因此需要采取降温措施。

降温方案:1.内部布设冷凝管:除了采取掺加高性能减水剂降低水胶比、掺加粉煤灰降低水泥用量等措施减少水化热外,还需在混凝土内部布设冷凝管,以确保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2.水管冷却排布法施工:采用φ32mm,壁厚2.5mm钢管作冷凝水管,端头攻丝,并以弯管接头和直管接头连接。

在冷凝管的进出水口各设置一道阀门,以控制进水的方向和流量。

水管冷却法的排列方式一般采用矩形和梅花型两种。

本项目承台高度为1.7米时采用两层矩形排列方式,冷凝管的间距层间为0.7米,水平间距为1.2米。

当承台厚度小于1.5米以及当承台为三棵桩及以下时不安装冷凝水管,承台厚度为1.5米时,冷凝水管按单层排列。

3.保温养护:保温养护是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的重要环节。

其作用是保证混凝土表面水分充足,避免出现塑性收缩裂缝;降低混凝土浇筑块体的里外温差值以降低混凝土块体的自约束应力;降低大体积混凝土的降温速度,充分利用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以提高混凝土块体承受外约束应力时的抗裂能力,达到防止或控制温度裂缝的目的。

在保温养护中,可采用保温材料和方法,如覆盖保温毯、喷洒保温剂等。

混凝土的温度控制原理

混凝土的温度控制原理

混凝土的温度控制原理一、引言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一种材料,具有承重、耐久、耐火等特点,广泛应用于桥梁、道路、建筑等领域。

混凝土在制作过程中需要进行温度控制,以保证其性能和质量。

本文将详细介绍混凝土的温度控制原理。

二、混凝土的温度控制1.温度的影响混凝土的性能和质量受到温度的影响,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导致混凝土的质量下降。

温度过高会导致混凝土水分蒸发过快,使混凝土表面干裂,内部产生裂缝,从而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温度过低会使混凝土凝结速度变慢,导致混凝土的强度下降。

2.混凝土的温度控制方法(1)降温剂降温剂是一种能够降低混凝土温度的化学物质,通常是一些有机化合物或无机盐类。

降温剂能够降低混凝土的温度,防止混凝土内部过热,从而避免混凝土的开裂。

(2)冰块在混凝土制作过程中,可以使用冰块来控制混凝土的温度。

将冰块放入混凝土中,可以降低混凝土的温度,同时也可以控制混凝土的凝固时间。

(3)保温材料在混凝土制作过程中,可以使用保温材料来控制混凝土的温度。

保温材料可以减少混凝土表面的蒸发,从而防止混凝土过热和开裂。

(4)水管降温混凝土的温度也可以通过水管降温来进行控制。

在混凝土模板中设置水管,通过水管流动的冷水来降低混凝土的温度。

三、混凝土的温度控制原理混凝土温度控制的原理是通过控制混凝土内部的反应热和外部环境的温度来达到控制混凝土温度的目的。

混凝土的制作过程中,水泥与水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反应热,使混凝土温度升高。

同时,混凝土的外部环境也会对混凝土的温度产生影响。

因此,控制混凝土温度需要同时控制混凝土内部反应热和外部环境的温度。

1.混凝土内部反应热的控制混凝土内部反应热是导致混凝土温度升高的主要因素之一。

为了控制混凝土内部反应热,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降低水灰比水灰比是混凝土中水和水泥的重量比例。

降低水灰比可以减少混凝土中的水分,从而减少混凝土内部反应热的产生。

(2)使用低热水泥低热水泥是一种能够减少混凝土内部反应热的水泥。

大体积混凝土降温施工方案

大体积混凝土降温施工方案

大体积混凝土降温施工方案一、工程概述本次施工的大体积混凝土工程为_____(具体工程名称),混凝土浇筑方量较大,预计达到_____立方米。

混凝土强度等级为_____,施工部位为_____。

由于大体积混凝土在浇筑和硬化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水化热,如果不采取有效的降温措施,容易导致混凝土内部温度过高,从而产生温度裂缝,影响混凝土的质量和结构的安全性。

因此,为了确保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质量,特制定本降温施工方案。

二、施工准备1、技术准备熟悉施工图纸和相关规范,编制详细的施工方案,并向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计算混凝土的水化热,确定混凝土内部的最高温度和温度变化规律,为降温措施的设计提供依据。

2、材料准备准备足够的冷却水管、水泵、水箱等降温设备和材料。

准备保温材料,如塑料薄膜、麻袋、草帘等,用于混凝土的表面保温。

3、现场准备清理施工现场,确保施工道路畅通,水电供应正常。

安装好冷却水管和测温设备,并进行通水试验,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三、降温措施1、埋设冷却水管在混凝土内部埋设冷却水管,冷却水管采用直径为_____mm 的钢管,间距为_____m,按照蛇形布置。

冷却水管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设置在混凝土的两端,进水口设置在混凝土的底部,出水口设置在混凝土的顶部。

在混凝土浇筑前,对冷却水管进行通水试验,检查水管是否漏水,确保水管畅通。

2、通水冷却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立即开始通水冷却。

通水流量根据混凝土内部的温度变化进行调整,一般控制在_____L/min 左右。

通水冷却时间根据混凝土内部的温度变化情况确定,一般不少于_____天。

在通水冷却过程中,定期测量混凝土内部的温度,根据温度变化调整通水流量和通水时间。

3、表面保温在混凝土表面覆盖保温材料,如塑料薄膜、麻袋、草帘等,以减少混凝土表面的热量散失,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

保温材料的覆盖厚度根据混凝土内部的温度变化和环境温度进行调整,一般不少于_____cm。

四、测温控制1、测温点布置在混凝土内部布置测温点,测温点的布置应具有代表性,能够反映混凝土内部的温度变化情况。

广东砼降温工程施工(3篇)

广东砼降温工程施工(3篇)

第1篇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对混凝土的需求日益增长。

然而,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砼的降温问题一直困扰着施工方。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广东某建筑公司针对砼降温工程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成功实施了一系列有效的降温方案。

一、工程背景某建筑公司在承建一栋高层住宅项目时,由于工期紧、任务重,砼施工过程中出现了砼温度过高的问题。

这不仅影响了施工质量,还可能对结构安全造成隐患。

为了确保工程顺利进行,该公司决定针对砼降温工程进行专项研究。

二、砼降温方案1. 优化原材料选择(1)水泥:选择低热水泥,降低水泥水化热。

(2)骨料:选用粒径适中、含泥量低的天然砂石,减少混凝土热量的产生。

(3)外加剂:选用高性能减水剂,降低混凝土坍落度,减少水泥用量。

2. 优化施工工艺(1)分阶段浇筑:将砼分为多个阶段浇筑,降低单次浇筑量,减少热量积聚。

(2)分层浇筑:分层浇筑砼,使下层砼充分散热,降低上层砼温度。

(3)加强振捣:提高振捣效果,加快砼初凝,降低热量积聚。

3. 采取降温措施(1)铺设冷却水管:在砼浇筑前,提前铺设冷却水管,通过循环水冷却砼。

(2)使用冰块:在砼浇筑过程中,加入适量冰块,降低砼温度。

(3)覆盖保温材料:浇筑完成后,及时覆盖保温材料,减少砼热量散失。

4. 加强监测与控制(1)实时监测砼温度:通过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测砼温度,确保砼温度在可控范围内。

(2)调整施工方案:根据监测数据,及时调整施工方案,确保砼温度满足要求。

三、工程实施效果通过以上措施,该建筑公司在高层住宅项目施工过程中成功解决了砼降温问题。

砼温度得到了有效控制,施工质量得到了保障,工程进度也得到了保证。

同时,该项目在砼降温工程方面的成功经验也为同行业提供了有益借鉴。

总之,针对砼降温工程,广东某建筑公司通过优化原材料选择、优化施工工艺、采取降温措施以及加强监测与控制等一系列措施,成功解决了砼降温问题,为我国建筑行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在今后的施工过程中,该公司将继续深入研究砼降温技术,为我国建筑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大体积混凝土冷却水管布置

大体积混凝土冷却水管布置

大体积混凝土冷却水管布置在建筑行业,特别是在那些大体积混凝土的工程中,冷却水管的布置可是个技术活儿。

你要知道,混凝土一旦浇筑完成,里面的水分和热量可不止是一点点,就像小孩玩水时撒了一地,咋整都是麻烦事。

大体积混凝土在固化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就像是在大太阳底下暴晒的小伙伴,真是让人心急如焚。

为了避免混凝土“发热”,我们需要冷却水管来降温,别看这小小的管道,背后可是一套复杂的学问呢。

1. 冷却水管的作用1.1 温度控制,保安全首先,冷却水管的首要任务就是控制温度。

这可不是小打小闹的事儿,混凝土如果温度过高,容易造成开裂、变形,真是后患无穷。

就像我们在炎炎夏日里,一定要及时喝水,避免中暑一样,混凝土也需要“降温”。

通过冷却水管流动的水,像是一阵阵清风,不仅帮助降低温度,还能保持混凝土的强度和稳定性。

你想想,如果让它热着,早晚得出个“黑历史”,这可不是我们想看到的。

1.2 提高施工效率另外,冷却水管还可以提高施工效率。

混凝土凝固的速度可不是一成不变的,有了冷却系统,能有效地控制它的凝固时间。

想象一下,如果我们能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混凝土的固化,后续的施工工作就可以快速推进,真是事半功倍。

就好比下围棋,棋局一旦打开,接下来的布局都轻松了不少,不用在一个地方耗着。

2. 冷却水管的布置2.1 布置原则说到冷却水管的布置,咱得讲究点儿原则。

首先,管道的布置要均匀,这样才能确保整个混凝土块的温度保持一致。

想象一下,如果有一部分冷,一部分热,那就像是在吃火锅时,一口是辣的,一口是甜的,绝对没法享受。

所以,水管的间距和深度得合理安排,确保每个角落都能感受到“水的温暖”。

2.2 选择材料和方式其次,材料的选择也很重要。

冷却水管一般采用的是耐高温、耐腐蚀的材料,这可不是随便挑挑的。

就像买菜,不能只看外表,还得看新鲜程度和营养价值。

选择合适的管材,不仅能延长使用寿命,还能提升冷却效果。

至于布置方式,咱们可以选择环形、螺旋形等多种形式,每种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得根据具体情况来定。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冷却水管布置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冷却水管布置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冷却水管布置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冷却水管布置这个话题,一听就知道不简单,但也不用担心,咱们慢慢聊,捋一捋。

你知道吧,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特别是那些大体积的混凝土,可不是什么“低温热菜”那样容易搞定。

因为啊,混凝土一凝固的过程中,它内部可是会产生大量的水化热,这就像是给混凝土“烤”了一下,越烤越热,有时候热得都能烧起来,这下可糟糕了。

过高的温度不仅会导致混凝土开裂,还会影响它的强度和耐久性。

听着是不是有点“唉呦”?所以说,要想让混凝土温度不至于失控,冷却水管布置就成了关键中的关键。

我们先从大体积混凝土的特点说起。

你想啊,普通的小体积混凝土,搅拌好了,运过去倒了,快,轻松,没啥大问题。

但是一旦到了大体积混凝土,情况就不一样了。

尤其是在一些特别庞大的工程里,比如说大型桥梁、核电站的基础、甚至是高层建筑的基础施工,浇筑混凝土的时候面积大,数量多,密度大,这么一弄,里面的水化热一发作,温度可高得吓人。

别看表面温度正常,内部就像个蒸笼,热得很呢。

你要是不给它降温,结果可想而知。

所以啊,在混凝土里埋上一条条的冷却水管,给它“降降温”,那才是上策。

说到冷却水管的布置,咱们得先搞清楚几个问题。

一个是布管的位置,另一个是布管的间距。

布管的位置呢,得根据混凝土的体积、形状和施工的环境来决定。

你可不能随便乱布,要是布得不均匀,哪一块地方管子没埋到,那温度不均衡,裂缝就可能来了。

通常呢,水管是埋在混凝土核心位置,保证核心部分也能降温。

这样呢,整个混凝土从里到外,温度都能被有效地控制。

说白了,就是要让温度在整个体积里分布得均匀,避免出现冷热不均的现象。

至于布管的间距,这事儿就得看具体情况了。

通常呢,管道之间的间距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

间距太大,冷却效果差,冷却不到位;间距太小,管道就密密麻麻的了,这不仅施工麻烦,反而容易堵塞,搞不好就“坏事”了。

所以说,这个间距,要根据混凝土的体积、施工周期等条件综合考虑,才能算得上是最优解。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阶段降温措施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阶段降温措施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阶段降温措施在建筑施工中,大体积混凝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如大型基础、大坝、桥墩等。

然而,由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体积大、水泥水化热释放集中,在施工阶段容易产生较大的温度应力,从而导致混凝土开裂,影响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因此,采取有效的降温措施是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的关键环节。

一、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产生的原因大体积混凝土在浇筑后,水泥会发生水化反应,释放出大量的热量。

由于混凝土的导热性能较差,内部热量难以迅速散发,导致混凝土内部温度迅速升高。

而混凝土表面与外界环境接触,散热较快,从而形成较大的内外温差。

当温差超过一定限度时,混凝土内部产生压应力,表面产生拉应力。

由于混凝土在早期抗拉强度较低,当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就会产生温度裂缝。

此外,混凝土的收缩也是导致裂缝产生的重要原因。

在混凝土硬化过程中,会发生失水收缩和化学收缩。

如果收缩受到约束,也会产生拉应力,进而导致裂缝的出现。

二、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阶段的降温措施1、优化混凝土配合比选用低水化热的水泥品种,如粉煤灰水泥、矿渣水泥等,可以有效降低水泥水化热的释放量。

减少水泥用量,通过掺入适量的粉煤灰、矿渣粉等矿物掺合料来替代部分水泥,既能降低水化热,又能改善混凝土的性能。

控制骨料级配和含泥量,选用粒径较大、级配良好的骨料,并严格控制骨料的含泥量,以减少水泥浆的用量,降低水化热。

适当增加外加剂的使用,如缓凝剂、减水剂等,可以延缓水泥的水化反应速度,降低水化热的峰值,同时提高混凝土的工作性能。

2、控制混凝土的浇筑温度对原材料进行降温处理,如在砂石堆场设置遮阳棚,避免阳光直射;对骨料进行洒水降温;使用低温水搅拌混凝土等。

合理安排浇筑时间,尽量选择在气温较低的时段进行浇筑,如夜间或清晨。

在混凝土运输过程中,采取隔热措施,如在搅拌车罐体上覆盖隔热材料,减少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的温度升高。

3、分层分段浇筑采用分层分段浇筑的方法,可以使混凝土的水化热有足够的时间散发,从而降低混凝土内部的最高温度。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降温方案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降温方案

目录一、编制依据 (2)二、工程概况 (2)三、混凝土配合比 (2)四、混凝土浇筑方案 (3)五、降温措施 (7)六、底板大体积混凝土的测温 (13)七、混凝土降温补救措施 (15)八、突发事件的处理 (16)九、施工注意事项 (16)十、环保和安全措施 (17)大体积混凝土浇筑降温方案一、编制依据《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2-92《普通混凝土用碎石和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GJ53-92《混凝土膨胀剂》GB23439-2009《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2003《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11《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50496-2009《高层建筑筏形及箱形基础技术规范》JGJ6-2011二、工程概况本工程主楼部分基础为桩筏基础,板厚1.5m,属于大体积混凝土。

筏板整体混凝土工程量约为1250m3,混凝土强度等级C40,抗渗等级P6。

这种大体积混凝土底板施工具有水化热高、收缩量大、容易开裂等特点,故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应作为一个施工重点和难点认真对待。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重点主要是将温度应力产生的不利影响减少到最少,防止和降低裂缝的产生和发展。

因此我项目部考虑采取如下施工措施。

三、混凝土配合比考虑水泥水化热引起的温度应力和温度变形,在混凝土级配及施工过程中要注意如下问题:1、优先采用低水化热的矿渣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比普通硅酸盐水泥水化热低,收缩小,导温效果好,对防止混凝土收缩裂缝有利。

2、骨料:粗细骨料不得含有有机杂质,应选用10mm—30mm粒径的粗骨料且级配良好,含泥量不小于1%,细骨料的含泥量不大于2%,粗骨料采用连续级配,控制最佳空隙率以减少泌水。

3、掺加粉煤灰,以降低水化热提高抗渗性能,选用Ⅱ级优质粉煤灰,要求主要性能指标应符合以下:细度:0.080mm方孔筛余量不大于8%;烧失量:不大于8%;三氧化硫:不大于3%。

浅析循环冷却水管在大体积混凝土中应用

浅析循环冷却水管在大体积混凝土中应用

浅析循环冷却水管在大体积混凝土中应用1. 引言1.1 背景介绍浅析循环冷却水管在大体积混凝土中应用引言随着现代建筑结构日益复杂和高度化,大体积混凝土的使用量也逐渐增加。

在大型混凝土结构中,常常会因为混凝土体积庞大、固化速度缓慢而导致温度升高,从而造成混凝土内部温度梯度大、裂缝产生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循环冷却水管被引入到混凝土结构中,以帮助控制混凝土的温度。

循环冷却水管是一种通过水流的方式将混凝土中产生的热量带走的设备。

它能够在混凝土养护过程中快速降温,有效减缓混凝土内部的温度上升速度,有利于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在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中广泛应用循环冷却水管已成为一种常见的施工技术。

本文将从循环冷却水管的原理、在大体积混凝土中的应用、安装方式、优缺点以及未来发展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希望通过对循环冷却水管的深入研究,能够更好地推动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发展和应用。

1.2 研究意义循环冷却水管在大体积混凝土中应用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节能减排:大体积混凝土一般需要在较长时间内进行固化和硬化过程,传统的冷却方式会消耗大量的能源,并且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

而循环冷却水管可以通过循环水的方式有效地降低混凝土温度,减少外部能源的消耗,从而实现节能减排的目的。

2. 提高混凝土质量:混凝土中的高温会导致内部应力较大,易出现开裂等质量问题。

循环冷却水管可以控制混凝土的温度,减缓混凝土的升温速度,有助于提高混凝土的质量,减少质量缺陷的出现。

3. 延长混凝土使用寿命:高温会加速混凝土的老化速度,减少使用寿命。

通过循环冷却水管控制混凝土的温度,可以延长混凝土的使用寿命,提高工程的经济效益。

研究循环冷却水管在大体积混凝土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信通过不断的研究和实践,循环冷却水管将在工程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推动工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2. 正文2.1 循环冷却水管的原理循环冷却水管的原理是通过将冷却水循环流动于混凝土内部,以达到降低混凝土温度的目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施工时混凝土被认为是一个大型的结构实体,由水化热产生的混凝土热能是通过混凝土自身的导热能力将其慢慢地传递到混凝土表面,传递到表面的混凝土热量又通过模板传递到大气之中。

大体积混凝土本身结构尺寸较大,导热系数小。

混凝土内部产生的热能往往无法有效地传递到混凝土表面,从而在混凝土内部会产生高温热能团,而混凝土表面直接裸露于大气中,水化热散失较快,这就导致大体积混凝土芯部与表面温度相差悬殊,内外温差会产生较大的温度应力。

在混凝土浇筑初期,混凝土的抗拉强度较小,这样混凝土将会产生表面裂纹,裂纹会随着温度的逐渐变化而深入,对于有冻融要求的环境中,会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耐久性,更无法满足使用年限的要求,最后影响混凝土的实体质量。

冷却管布置后,冷却管将大体积混凝土实体划分为若干个小体积,小体积实体可视为直接与外界环境接触。

以小体积实体为计算单元,通过计算混凝土水化热释放出的能量,从而计算出小体积实体产生的温度应力,以及混凝土自身的抗拉应力,判断混凝土是否会由于温度的变化导致破坏。

冷却管的布设
冷却管利用外径为<50 mm ,壁厚为 3.5 mm 的有缝或无缝钢管,最好采用无缝钢管(不易破裂,套丝质量高) 。

冷却管的布设为折线形式,相邻冷却管的间距一般在0.8~1.0 m ,单根长度一般根据承台的宽度而定,且到承台边的距离不得大于 1.0 m ;冷却管的层距控制在0.8~1.0 m ,布置的层数根据承台的厚度而定,与上下混凝土面的距离不得小于0.5 m。

(1) 能够有效的降低混凝土内部绝热温度;
(2) 将大体积混凝土分割成若干个混凝土实体块;
(3) 冷却管间距一般不得大于1 m ;
(4) 冷却管层距一般不宜大于1 m。

布设要求
(1) 采用焊接接头时,冷却管应焊接牢固,不得出现漏水现象;
(2) 采用螺纹连接时,螺纹接头处采用胶带作防漏水措施,严禁在接头处使用黄油等油类物质;
(3) 冷却管层与层之间可错开布置,成锯齿形,便于有效降温;
(4) 不宜由1 根冷却管通长布置在大体积混凝土内部。

承台冷却管布设(图1 ,图2)
图1 承台冷却管布置(单位:m)
图2 冷却管布置示意
测温元件的布设
布置位置
测温元件为温度感应计,将其埋设在混凝土内部,埋设的测温元件根据对混凝土温度控制的要求,部位将有所不同,但大体上分为2 种:内部测温元件和表面测温元件,内部测温元件主要布设在结构体的中心位置;表面测温元件埋设在混凝土结构体的上表面或混凝土结构体的侧面,埋设的深度一般为:上表面时混凝土表面以下10~20 cm ;侧表面埋设深度为结构体的中心,距侧模以10~20 cm 为宜。

(1) 测温元件或测温孔应具有代表性,不宜过多;
(2) 测量表面温度和内部温度的部位一般相互对应;
(3) 测温线一般以超出承台表面20~50 cm 为宜,便于测量;
施工过程中通过埋设测温管和测温片2 种方法进行比较,测温管价格低,测温偏差大,读数难度大,后期需灌浆处理;测温片测温准确,后期无需处理,价格贵,但可采用三点法,在 3 个具有代表性的测点,不同的高度进行埋设,一个测温周期完成后,还可截下二次利用,测温片可以随时量测,直观地反映温度,使用过程中可结合玻璃温度计进行校正。

一般于混凝土浇筑完成后4 h 内开始通循环水,在120 h 后可以停止循环,主要根据测温情况现场随时决定,保证混凝土内部温度稳定下降。

混凝土浇筑期间应保持棚内温度不低于5 ℃,灌注结束4~6 h 后方可升温,升温速度和降温速度均不宜大于10 ℃,恒温时芯部
温度不宜超过60 ℃,最高不能超过65 ℃。

循环水的水温按照混凝土内部温度W芯、冷却进水温度W进和冷却出水温度W出满足关系式:W 芯-(W进+ W出) / 2 ≤30 ℃进行控制。

升温阶段:一般情况,混凝土在浇筑完成后24 h ,混凝土的内部温度将会开始升温,直到混凝土浇筑完成后2 d ,内部绝热温度达到最高,在这个时间开始,以每2 h 测量1 次为宜。

恒温阶段:混凝土在浇筑后第3~4 d 之间,其温度变化相对较小,可认为是混凝土的恒温阶段,测量温度的频率将每4 h 测量1 次为宜。

降温阶段:混凝土在浇筑完成4 d 后,温度将缓慢回落,对温度的测量
一般控制在每6 h 测量1 次,可以达到要求。

测温持续时间
根据不同混凝土潮湿养护的最低期限的要求 ,混凝土施工完毕必须养护不得少于14 d ,并要求以测温检查养护的效果。

故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的测温持续时间为14 d ,在此期间保证混凝土内部温度与表面温度、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的温差不得大于25 ℃。

要求按测温频率随时检查随时调整通水流量。

通水时间的要求
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混凝土内水化热开始释放,混凝土的内部温度、表面温度将逐渐升高。

在大体积混凝土开始升温时,就在布置的冷却管内通水,利用水的温差带走部分混凝土内部水化热,达到降温的效果;当混凝土内部和表面温度开始明显下降时,可通过现场的实际温度要求间断通水;当混凝土的绝热温度下降速度超过 2 ℃/ d ,混凝土内部温度与表面温度、表面温度与环境最低温度相差15 ℃以内时,结束通水。

混凝土内部理论最高温度
(1) 计算混凝土最大水化热绝热温升值
T max = m c ×Q/ ( c ×ρ) = 298 ×377/(0.97 ×2350) = 49.3 ℃式中m c ———每m3 混凝土水泥用量,kg/ m3 ;
Q ———每千克水泥水化热量,取377 J / kg ;
c ———混凝土的比热,取0.97 J / (kg ·℃) ;
ρ———混凝土的质量密度,取2350 kg/ m3 。

(2) 计算混凝土内部实际最高温度及实际最高温升值
T ( t) = T max ×ξ式中T ( t) ———混凝土浇筑完成t 段时间,混凝土的绝热温升值, ℃;
t ———混凝土浇筑后至计算时的天数,d ;
ξ———不同浇筑块厚度的温降系数,2 m 厚的承台第3 dξ= 0.71 。

混凝土浇筑后最高温升在第3 d T3 = 49.3 ×0.71 = 35.003 ℃
混凝土内部理论最高温度T (3) = T p + T3 = 17 + 35.003 = 52.003 ℃式中, T p 为混凝土入模温度。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通过调整循环水的流速和进水口温度来控制芯部温度,实测值与理论值进行比较。

(3)采用循环水降低混凝土的内部温度:降温水管采用工程常用的,/40 mm钢管制作,弯管接头。

根据混凝土的厚度,按1~1.5 m的层距布设,最上层和最下层距混凝土面控制在0.8~1m,为了能够使水充分在混凝土内部循环,采用一层纵向一层横向的间隔布设方案。

在同一层内,降温管呈u形布设,最外侧水管距混凝土边缘亦控制在0.8~1m。

混凝土终凝后,开始加水循环降温。

水从降温管人水口压入,经全程循环后从出水口溢出,在混凝土表面自流养护后,经周边模板上预留的豁口流入储水池,降温进入下一个循环。

同时,在混凝土中埋设竖向测温管,管中注满水,在降温期间观测混凝土内部温度变化情况,如图1中1、2、3号管。

平面剖面图1 降温管布设示意(单位:m)该段混凝土浇筑完12 h后开始加水循环,7 d后结束,混凝土温度变化情况见表l。

从表l中可以看出,经过循环水降温后,成功地控制了混凝土内部的急剧温升,将内外温差控制在25℃以内,防止了温度裂缝的产生。

同时,又利用温度较高的溢出循环水,养护了混凝土,保持了表面温度。

表1 混凝土温度变化情况℃
测试进水口 1号测 2号测 3号测出水口混凝土
时间水温温管温管温管水温表面气温
第一天 14 28 35 40 30 23 l3.2
第二天 l5 3l 36 44.1 32.5 22.6 14
第三天 l5 36.8 38.8 48 36 26 l4
第四天 l3.8 36 4l 5O.5 36 27 l3
第五天 l6 31.5 35.2 44 3l 24 14.8
第六天 l8 28 32 37.3 28 22.4 l7
第七天 l6 26.7 30 33 25 22 l5
诸多实践表明,在采用循环水降温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降温管层距、间距要规划合理,布设均匀;
②初始时间不宜太早,一般控制在混凝土浇筑完lO~12 h;
③降温的时间一般控制在5~7 d,根据外界温度的变化随时调整,以溢出水水温略高于混凝土表面温度3~5为宜;
④循环水每循环期时间不宜超过lO min,如发现温度梯度急剧变化或超限,要加快循环速度,缩短循环时间;
⑤温度观测时间间隔,第一、二天为 4 h/次,第三、四天为2 h /次,第五、六天为6h/次,第七天以后为8 h/次;
⑥降温后期要注意混凝土表面温度和溢出水水温的监测结果,及时终止循环。

(4)加强养护,蓄热保温:混凝土浇筑完毕后,表面覆盖2层麻袋,蓄热保温。

在一些结构尺寸变化不便于覆盖养护的部位,将拆模时间延长至7~lO d,利用模板保温。

基础四周及时回填隐蔽,利用回填土保温。

(5)其他方面:根据结构的力学特点,尽可能改善内外约束条件;采用高效减水剂,减少拌和用水量,加强捣固,增加混凝土密实度,防止混凝土收缩变形对温度压力的影响;对骨料的级配,砂率和水灰比进行了严格的控制,减小混凝土塑性沉降的发生几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