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卫生职业场所管理制度
作业场所职业卫生安全管理制度(3篇)
作业场所职业卫生安全管理制度是指为保障作业场所职工的健康和安全,预防和控制职业危害因素对职工的伤害而制定的一系列管理规定和措施。
该制度包括以下内容:1. 职业卫生风险评估和监测:对作业场所进行职业卫生风险评估,确定可能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和潜在风险,并通过监测手段定期检测空气、噪声、有毒物质等职业卫生指标。
2. 职业卫生防护设施和个体防护用品:根据评估结果,确定必要的职业卫生防护设施,如通风设备、防尘网等,并为职工提供个体防护用品,如防护眼镜、口罩、耳塞等。
3. 职业卫生培训和教育:为作业场所职工提供职业卫生培训和教育,包括对职业危害因素的认识、正确使用防护设施和个体防护用品的方法等,提高职工的职业卫生意识和技能。
4. 职业病预防和诊断:建立职业病预防和诊断制度,对可能患职业病的职工进行定期体检和疫情调查,并对疑似职业病病例进行确诊和报告。
5. 职业卫生事故和紧急情况管理:制定职业卫生事故应急预案和处理程序,对职业卫生事故进行调查和处理,并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
6. 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设立职业卫生安全监测机构,对作业场所的职业卫生安全状况进行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对违反职业卫生安全规定的行为进行处罚和责任追究。
综上所述,作业场所职业卫生安全管理制度是保障作业场所职工健康和安全的一系列规定和措施,通过评估、防护、培训、预防、管理等方面来保护职工的职业卫生权益。
作业场所职业卫生安全管理制度(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障作业场所职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推动作业场所职业卫生安全工作的发展,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全部作业场所,包括工业企业、建筑工地、办公场所等。
第三条作业场所应设立职业卫生安全管理部门,负责职业卫生安全的监督、管理和实施。
第四条作业场所职业卫生安全管理部门应制定职业卫生安全计划,明确职责和任务,并定期对作业场所的职业卫生安全状况进行评估。
第五条作业场所职业卫生安全管理部门应及时掌握职工的职业病和事故情况,及时采取措施加以处理,并报告上级相关部门。
职业场所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模板
职业场所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模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职工的身体健康,预防和控制职业疾病的发生,提高工作环境的安全和卫生条件,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内的所有职工,包括全职、兼职、临时工等。
第三条职业卫生管理是指通过有效的措施,确保工作环境的安全和卫生条件,保障职工的身体健康。
第四条本制度的实施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以及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制定。
第五条本单位设立职业卫生管理委员会,负责协调和监督本单位的职业卫生工作。
第六条本单位领导班子成员应加强对职业卫生工作的重视,负责职业卫生工作的组织和实施。
第七条职工对职业卫生工作有权了解,有义务配合职业卫生工作的开展。
第八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有效期为五年。
第二章职业卫生管理体系第九条本单位建立职业卫生管理体系,以确保职业卫生工作的有效开展。
第十条职业卫生管理体系由以下几部分组成:1. 职业卫生政策和目标2. 职业卫生组织机构3. 职业卫生工作责任和权限4. 职业卫生工作程序和方法5. 职业卫生培训与教育6. 职业卫生监测与评估7. 职业卫生事故应急处理与调查8. 职业卫生档案和记录的建立与管理第十一条职业卫生政策和目标应明确阐述本单位对职业卫生工作的重视和保障职工身体健康的承诺。
第十二条职业卫生组织机构应具备完整的职能和责任分工,确保职业卫生工作的有序运行。
第十三条职业卫生工作责任和权限应明确各部门或个人在职业卫生工作中的具体职责和权限。
第十四条职业卫生工作程序和方法应包括以下内容:1. 职业卫生风险评估与控制2.职业病防护设施的规划、安装、使用和维护3.职业卫生监测与评估方法和频次4.职业卫生事故应急处理程序和措施第十五条职业卫生培训与教育应包括以下内容:1. 职业卫生知识的教育和培训2. 职业病预防、识别和应对的培训3. 职业卫生设施和装备的操作和维护培训4. 职业卫生标准和法规的培训5. 强调职工的主动性和责任心,促进职业卫生意识的提高第十六条职业卫生监测与评估应包括以下内容:1. 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测和评估的频次和方法2. 职业病害的识别和报告3. 监测数据的收集、统计与分析第十七条职业卫生事故应急处理与调查应包括以下内容:1. 职业事故应急处理的程序和措施2. 职业事故调查的程序和方法3. 对职业事故的整改和预防措施的落实第十八条职业卫生档案和记录的建立与管理,应包括以下内容:1. 职业卫生档案的建立和管理2. 工作场所职业病害监测和评估报告的保存3. 发放职业病鉴定和职业福利的记录和管理第三章职业卫生风险评估与控制第十九条本单位应进行职业卫生风险评估,确保工作环境符合国家相关职业卫生标准和要求。
作业场所职业安全卫生健康管理制度
作业场所职业安全卫生健康管理制度1 一般规定1.1 地下煤仓工人作业点的空气温度不得超过28℃。
室内工作地点的温度高于35℃时,应当采取降温或其他防护措施。
室内工作场所低于5℃时,应当设置取暖设备。
1.2 工人作业地点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浓度,必须按照国家规定的方法定期测定,并建立档案。
测定次数符合下列规定:a) 粉尘作业地点,每月测定1次。
b) 其他有毒物质作业地点,每季测定1次。
c) 水质检验、理化检验,夏季每月测定1次,其他季节每季测定1次;细菌检验,夏季每旬测定1次,其他季节每月测定1次。
2 职工健康管理2.1 在有毒性岗位作业的职工必须按要求佩戴防毒器具。
对职工身体有害的工作室必须设通风橱或通风机。
字串42.2 接触粉尘和有害物质的作业人员,必须进行定期健康检查,并建立个人健康档案。
检查应当符合下列要求:a) 接触粉尘的作业人员,当粉尘中含游离二氧化硅10%以上时,每2年至少检查1次;在10%以下时,每3年至少检查1次。
对可疑尘肺每年检查1次,每次检查都要照胸部X线片。
b) 接触其他有害物质的作业人员,其检查期限按卫生部有关规定执行。
2.3 作业人员经企业劳动鉴定委员会鉴定,患有下列病症的,应当调离粉尘作业岗位:a) 各种活动性肺结核及活动性肺外结核的。
b) 严重的上呼吸道或支气管疾病,如萎缩性鼻炎、鼻腔肿瘤、支气管喘息及支气管扩张的。
c) 显著影响肺功能的肺脏或胸膜病变,如肺硬化、肺气肿、严重的胸膜肥厚与粘连的。
d) 经医疗单位鉴定不适合于粉尘作业的其他病症的。
2.4 职业病患者必须定期进行复查和鉴定。
硅肺患者每年复查1次;煤硅肺和其他尘肺患者每2年复查1次;其他职业病由医师根据病情确定复查鉴定期限。
2.5 从事射频作业的值机和操作人员,应当定期进行身体健康检查,以便及时作出评价和采取防护措施,保护作业人员健康。
2.6 选煤厂必须按照国家规定发给职工个人劳动防护用品。
3 防粉尘、防噪声、防废气、防污水污染3.1 在选煤厂火力干燥、原煤准备、干法选煤等工人作业车间的空气中,粉尘浓度必须符合国标要求3.2 火力干爆、原煤准备车间等粉尘作业点,必须安装除尘设备。
职业病危害作业场所管理制度范文
职业病危害作业场所管理制度范文一、总则为了加强对职业病的防治工作,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根据职业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作业场所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公司、工厂、企事业单位等所有用人单位的作业场所。
三、管理责任1. 公司/单位领导必须高度重视职业病防治工作,确保全面有效的实施。
2. 作业场所负责人应当负责组织和实施职业病防治工作,保证作业场所符合职业病预防要求。
3. 职业卫生管理员应当负责监督和检查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实施情况,并及时提出改进意见。
四、职业病预防措施1. 建立职业病防治体系,制定职业病防治工作计划,并定期进行评估。
2. 严格执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制度,评价作业场所的职业病危害程度,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3. 每年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确保作业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符合相关标准。
4. 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配备制度,确保劳动者的个人防护措施到位。
5. 定期开展职业病防护培训,提高劳动者的职业病防护意识和能力。
6. 加强职业卫生监测和健康检查,确保劳动者的身体健康状况。
7. 确保作业场所的卫生环境符合相关要求,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
五、应急管理1. 建立和实施职业病事故应急管理制度,明确职责和流程。
2. 配备专用职业病事故急救设备和药品,保证在职业病事故发生时能够及时有效救治。
3. 对职业病事故进行调查与处理,及时采取措施排除隐患,防止事故再次发生。
六、监督和检查1. 配备职业卫生监督员,定期对作业场所进行监督和检查。
2. 对职业病防治工作情况进行考核,对达到要求的作业场所进行表彰,对未达到要求的作业场所进行整改。
3. 接受相关部门的监督和检查,积极配合相关部门的职业病防治工作。
七、制度执行1. 所有公司/单位领导和员工都必须遵守本制度,切实履行职责。
2. 对违反制度的相关人员,依法追究责任。
3. 每年对本制度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对制度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和改进。
作业场所职业安全卫生健康管理制度
作业场所职业安全卫生健康管理制度1. 管理制度的意义作业场所职业安全卫生健康管理制度,是指针对工作岗位上存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对职工的身心健康提供必要的保障和帮助的过程。
该管理制度的目的是确保职工在作业中的安全、健康,并防止环境污染的发生。
实施作业场所职业安全卫生健康管理制度,可以为企业降低事故的发生率,减少职工身体健康受到损害的可能性,保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提高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生产效率。
同时,作业场所职业安全卫生健康管理制度还可以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社会和消费者对企业的认可度,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2. 管理制度的内容2.1 职责分工企业应当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职工的职责分工,制定出相应的职业安全卫生健康管理规定和措施,建立完善的作业场所安全管理体系。
2.2 环境监测企业应当定期对作业场所进行环境监测,主要包括对空气、水、土壤等环境进行检测,以确保作业场所内部环境不污染,符合国家安全生产标准。
2.3 安全防范企业应当建立完善的安全预防和应急措施,有效预防和避免职业危害的发生,对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及时排查和处理,并开展安全教育和培训。
2.4 健康检测企业应当对职工进行健康检测,确保职工身体状况符合特定作业岗位的岗前要求,并定期对职工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职业病。
2.5 员工教育与培训企业应当通过对职工的安全教育和健康培训,让职工了解相关的安全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并能够了解自身职务责任和基本的职业安全卫生健康知识和技能,从而减少工作过程中发生意外事件的可能性。
3. 管理制度的实施作业场所职业安全卫生健康管理制度应当由企业的高层领导实施,并且需要在全体职工之间进行广泛的宣传,让所有人都能够了解该管理制度所涵盖的内容和要求。
同时,企业还应当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负责制定、实施和监督该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做到定期检查和评估,找出不足并采取措施予以改进,从而最大程度地推进职业安全卫生健康管理制度的实施。
作业场所职业安全卫生健康管理制度范文(三篇)
作业场所职业安全卫生健康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作业场所职工的安全和健康,预防和减少作业场所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根据相关法规和标准,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作业场所的职工,包括现场作业人员和管理人员。
第三条作业场所职业安全卫生健康管理制度的目标是确保作业场所的职工健康和安全,预防作业场所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
第四条本制度的实施责任单位为作业场所的法人或相关领导,必须负责制度的执行和监督。
第二章组织和管理第五条作业场所应设立职业安全卫生健康管理机构,负责制定、实施和监督职业安全卫生健康管理制度。
第六条作业场所应聘请专业的职业安全卫生健康管理人员,负责职业安全卫生健康方面的工作。
第七条职业安全卫生健康管理机构和专业人员应定期组织职工进行相关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
第三章安全设施和装备第八条作业场所应根据不同的工种和作业环境,提供相应的安全设施和装备,包括防护用具、防护设备和应急救援设备等。
第九条作业场所必须定期检查和维护安全设施和装备,保证其正常运转和使用。
第四章危险因素识别和评估第十条作业场所应对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识别和评估,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和心理等方面的因素。
第十一条作业场所应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和管理办法,减轻或消除危险因素对职工的危害。
第五章作业场所安全管理第十二条作业场所应规定作业操作规程,对作业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确保职工按照规程操作。
第十三条作业场所应建立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对发生的事故及时报告和处理,推动事故的调查和分析工作。
第十四条作业场所应定期组织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消除隐患。
第十五条作业场所应组织应急演练,提高职工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第六章职业健康管理第十六条作业场所应建立职工体检制度,定期检查职工的身体健康状况。
第十七条作业场所应组织职工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职业病危害。
第十八条作业场所应提供必要的职业卫生保护措施,包括职业卫生防护设备和职业卫生检测设备。
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管理制度1 。
生产车间和仓库设置通风设施,使作业场所气体浓度达到国家标准规定的要求.2 。
在生产现场设置冲淋设施和洗手池。
3. 职工上岗前进行体检,工作期限定期进行体检,不安排有禁总症人员从事相关危(wei)险,有害作业,建立职工健康档案,据健康情况进行调整工种.4.按劳保用品配备标准,进行劳保用品的发放,并检查催促其正确穿戴,生产区域内严禁穿短裤、裙子、高跟鞋、拖鞋及带铁钉鞋,严禁赤膊上岗。
5 。
接触有毒物质职工喝水,进食前必须洗手、洗脸,工作后淋浴更衣,注意个人卫生.6 。
在教育培训中,对生产中涉及的危(wei)险有害物质的危害有害性中毒后的处理方法,作为重要内容,进行培训、考核.7 。
作业场所定期进行空气监测.8. 不断改进工艺、设备、使毒物浓厚、噪音、粉尘有效降低。
重大危(wei)险源管理制度1、必须组织或者礼聘有资质人员按规定对公司重大危(wei)险源定期进行检测、评估。
2、生产部对公司的重大危(wei)险源的管理负有检查、督查的职责。
3、车间主管直接对重大危(wei)险源实施管理并对管理结果负责 (生产装置部分) ;具体管理措施依照《工艺(操作)规程》、《安全技术规程》、《设备安全操作规程》、《化学危(wei)险物品管理制度》、《防火防爆管理》、《动火管理》、执行实施。
4、建立健全物质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根据MSDS 要求配置应急器材。
5、根据公司《事故应急预案》对重大危(wei)险源紧急事故进行抢险救灾实施及日常演练。
6、每年不得少于一次举行安全、消防应急演习活动.7、公司、车间每月不得少于一次进行专项安全综合检查。
8、职工安全教育学习每月不得少于二次,并建立学习记录台账。
9、凡进入重大危(wei)险源区域作业人员,必须经过上岗培训并取得合格证才能进入工作岗位,区域内所有设施的更改需要生产部按程序审核允许方可实施,外来人员要有专人陪同方可入内。
10、维修及动火作业必须有书面报告,经现场查看、验收合格,方可下达动火许可证,在区域内严禁无证动火。
机电安装作业场所职业安全卫生健康管理制度
机电安装作业场所职业安全卫生健康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机电安装作业场所的职业安全卫生健康管理,预防职业病和事故的发生,保护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从事机电安装施工作业的所有单位和作业人员。
第三条机电安装作业场所的职业安全卫生健康管理应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实行全面管理、责任到人的原则。
第四条施工单位应建立健全职业安全卫生健康管理制度,落实职业安全卫生健康责任制,确保作业场所的职业安全卫生健康。
第二章组织机构和职责第五条施工单位应设立职业安全卫生健康管理机构,负责作业场所的职业安全卫生健康管理工作。
第六条职业安全卫生健康管理机构的主要职责:(一)宣传、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职业安全卫生健康法律法规和标准;(二)组织制定和实施职业安全卫生健康管理制度;(三)组织职业危害因素的辨识、评价和控制;(四)组织职业病防治和事故应急救援工作;(五)检查、督促作业人员遵守职业安全卫生健康规定;(六)组织开展职业安全卫生健康教育和培训;(七)协调解决职业安全卫生健康问题。
第七条施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职业安全卫生健康工作全面负责。
第八条施工单位应设立职业安全卫生健康领导小组,负责协调、指导、监督作业场所的职业安全卫生健康工作。
第三章职业危害防治第九条施工单位应进行职业危害因素的辨识和评价,针对不同危害因素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
第十条施工单位应加强作业场所的职业病防治工作,对作业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建立健全职业健康档案。
第十一条施工单位应定期对作业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确保作业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符合国家规定。
第十二条施工单位应加强职业病防护设施的建设和管理,为作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的个人防护用品。
第四章安全生产管理第十三条施工单位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的安全生产职责。
作业场所职业卫生安全管理制度范文(三篇)
作业场所职业卫生安全管理制度范文一、目的和范围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保障作业场所职工的身体健康和工作安全,建立健全作业场所的职业卫生安全管理体系。
适用于所有作业场所内的职工,包括全职员工、兼职员工、临时工和实习生等。
二、基本原则1. 预防为主:以预防为主要原则,控制各种职业卫生安全风险和危害源。
2. 安全第一:确保职工的人身安全,将生命安全放在首位。
3. 综合治理:综合运用各种管理手段,通过防护设施、技术措施、职业卫生教育等方式,全面保障职工的身体健康和工作安全。
4. 法律依据:本制度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编制,必须遵守国家的职业卫生安全相关法律法规。
三、职位责任1. 作业场所负责人(1)负责制定并实施本制度,确保职业卫生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
(2)组织并指导职业卫生安全工作,建立健全预警和应急救援机制。
(3)确保作业场所的环境、设备和物品符合职业卫生安全标准。
2. 职业卫生安全管理人员(1)负责制定职业卫生安全管理规程和工作制度,并指导职工的安全操作。
(2)定期组织职业卫生安全培训,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3)建立职工的职业卫生档案,监测职工的健康状况。
(4)负责职业卫生安全事故的调查和处理。
3. 职工(1)遵守本制度的各项规定,正确使用和维护个人防护装备。
(2)学习和掌握安全操作规程,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执行工作。
(3)发现安全隐患立即上报,并积极参与职业卫生安全培训。
四、作业场所职业卫生安全管理内容1. 职业卫生风险评估(1)定期对作业场所进行职业卫生风险评估,确定职业卫生风险等级。
(2)根据风险等级制定相关控制措施,确保职业卫生风险在可控范围内。
2. 职业卫生安全设施和装备(1)按照相关标准建立和维护职业卫生安全设施和装备。
(2)设立明显的警示标识,提供必要的防护设备,并对其进行定期维护和检修。
3. 职业卫生安全教育和培训(1)全员职业卫生安全培训,包括职业病防护知识、安全操作技能等。
(2)根据不同岗位和职责,进行有针对性的职业卫生安全培训。
作业场所管理制度(5篇)
作业场所管理制度1、单位优先采用有利于防治职业病和保护劳动者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逐步替代职业病危害严重的技术、工艺、材料。
不得生产、经营、进口和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可能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的设备和材料。
2、单位应按《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制度》对工作场所进行检测、评价。
3、单位对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作业场所立即采取措施,加强现场作业防护,提出整改方案,积极进行治理。
对严重超标且危害又不能及时整改的生产经营场所,必须立即停止生产经营活动,采取补救措施,控制和减少职业病危害。
4、单位应在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作业岗位的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警示说明应当阐明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及应急救治措施。
具体参照《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158-____)。
5、单位应在可能发生急性职业危害的有毒有害作业场所按规定设置警示标识、报警设施、冲洗设施、防护急救器具专柜,设置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同时做好定期检查和记录。
6、员工从事有毒有害作业时,必须按规定正确使用防护用品,严禁使用不明性能的物料、试剂和仪器设备,严禁使用有毒有害溶剂洗手和冲洗作业场所。
7、加强对检维修场所的职业卫生管理。
对存在严重职业危害的生产装置,在制定停产检修方案时,应有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参与,提出对尘、毒、噪声等的防护措施,确定检维修现场的职业卫生监护范围和要求。
对存在严重职业危害的装置检维修现场应严格设置防护标志,应有相关人员做好现场的职业卫生监护工作。
8、应加强检维修作业人员的职业卫生防护用品的配备和现场冲洗设施完好情况的检查。
9、应加强检维修现场尘毒检测监控工作,根据检维修现场情况与有关部门联系检测事宜,随时掌握现场尘毒浓度,及时做好防护工作。
10、应做好检维修后开工前的职业卫生防护设施防护效果鉴定工作,重点对检维修后设备设施的整改等情况进行检查确认,避免设备启动时发生意外职业伤害。
职业场所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模板范本
职业场所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模板范本第一章总则1.1 目的与依据本职业场所职业卫生管理制度的目的是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发生,提高工作环境的卫生与安全水平。
本制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及相关法规法律。
1.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的所有员工,包括全职、兼职以及临时员工。
1.3 基本要求1) 充分了解和熟悉各种职业病的预防措施和危害因素;2) 制定和执行本单位职业卫生管理制度;3) 定期组织职业病防治知识培训,提高员工的职业卫生意识;4) 建立完善的职业卫生档案,记录员工的职业病防护情况;5) 定期组织职业病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职业病病例;6) 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第二章职业卫生管理组织2.1 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本单位设立职业卫生管理机构,负责职业卫生管理工作的组织和实施。
2.2 职业卫生管理人员1) 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应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具备职业卫生管理工作经验;2) 配备足够的职业卫生管理人员,确保职业卫生工作的有效实施。
第三章职业病预防与控制3.1 危险源辨识与评估1) 对本单位的工作岗位、工作内容进行危险源辨识和评估;2) 制定相应的危险源管理措施,包括工艺改进、工作方式改变等。
3.2 职业病防护设施1) 配备必要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包括通风设备、防护罩等;2) 定期维护和检查职业病防护设施,确保其正常工作。
3.3 个人防护装备1) 根据工作岗位的危害因素,配备相应的个人防护装备;2) 对员工进行个人防护装备的使用和保养培训。
3.4 职业病体检1) 按照规定的时间,对员工进行定期的职业病体检;2) 对发现的职业病病例,及时进行治疗和报告。
第四章职业卫生培训与宣传4.1 职业卫生培训1) 对员工进行必要的职业卫生培训,包括危险因素知识、防护措施等;2) 组织定期的职业卫生培训活动,提高员工的职业卫生意识。
4.2 职业病宣传1) 定期组织职业病防治宣传活动,提高员工的职业病防护意识;2) 向员工发送职业病防治宣传材料,加强员工的职业病防控知识。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大全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大全一、职业卫生管理概述职业卫生管理是指对工作场所的卫生环境进行科学的管理和监测,包括对工作环境、工作人员、工作设备等卫生情形的管理。
保证工作场所的工作人员身体健康。
二、职业卫生管理制度1. 工作场所卫生管理制度(1)工作场所应定期检查和清洁,每周至少清洁一次,保持工作场所环境干净卫生。
(2)工作场所垃圾桶应定期清理,定期消毒杀菌。
(3)厨房餐具应保持干净卫生,餐具应定期清洗消毒。
(4)生产工艺过程中的废气、废水、废渣等应收集处理,确保不对环境造成污染。
(5)每个工作岗位上都应设有洗手间,工作人员在上厕所或饮食前应先洗手。
(6)工作场所应有合适的温度和湿度,定期检查工作场所的温度和湿度,确保工作环境的舒适度。
2. 工作场所安全管理制度(1)工作场所应设置安全出口,保证安全疏散,应定期检查安全出口的通畅性。
(2)工作设备有毒物质应设置有毒警示标识,提示工作人员注意安全。
(3)作业人员应定期接受安全教育,学习安全操作规程。
(4)工作场所应配备有效的灭火器材。
3. 工作场所卫生与职业病危害防护制度(1)工作环境应保持通风、降温、除尘、干净,并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
(2)对于工厂内存在的噪声、震动、辐射等职业病危害因素,应设立相应的卫生防护设施和定期监测。
(3)工作人员应戴好防护用品,如口罩、手套、安全帽、防护眼镜等。
(4)对于有毒有害物质的作业环境,应进行定期监测,确保工人不接触有害物质。
三、职业健康卫生管理制度1. 职业健康检查每年进行一次职业健康检查,检查包括工龄、工作性质、接触有害物质情况、职业病家族史等,依据检查结果,订立相应的防护措施,并建立相应的健康档案。
2. 健康督导和健康宣扬(1)建立工人健康档案,并对工人的身体情形进行跟踪和了解。
(2)加强职业健康学问宣扬,提高工人对健康的重视和对职业病防备的认得。
(3)激励工人积极参加体育磨练,提高身体素养,防备体弱多病。
(4)建立心理健康热线,供给心理咨询服务。
作业场所职业卫生安全管理制度范文
作业场所职业卫生安全管理制度范文一、制度目的本制度旨在保障作业场所职工的身体健康与安全,提高作业场所的职业卫生安全管理水平,减少职工职业病和意外伤害的发生,维护作业场所的良好运营。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作业场所内所有从事工作的职工,包括雇员、临时工、实习生等。
三、职责分工1. 作业场所负责人(1)制定并推行职业卫生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其执行;(2)监督职业卫生安全管理制度的实施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整改;(3)组织职业卫生安全培训,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4)组织定期的职业卫生检查和评估,及时进行职业病防控;(5)处理职工的职业卫生安全投诉和意见反馈。
2. 职员(1)遵守职业卫生安全相关制度和规定;(2)正确佩戴和使用个人防护设备及劳动保护用品;(3)积极参加职业卫生安全培训,提高自身安全意识和技能;(4)发现危险因素和不安全行为要及时报告,并采取措施消除或控制;(5)积极参与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工作,提出改进建议。
四、职业卫生安全管理措施1. 职业病防控(1)负责人应定期组织职业卫生检测,确保作业场所的环境无毒害、无污染;(2)职工接触有害物质或有害环境时,应佩戴相应的个人防护设备;(3)定期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和评估,确保作业场所的职业卫生风险控制在合理范围内;(4)针对职业病高发岗位和部门,加强职业病防护措施,提供必要的职业卫生保障设施。
2. 安全生产管理(1)每天开展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2)建立作业场所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相关岗位的安全生产职责;(3)定期组织安全培训和演练,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4)建立事故报告和调查制度,对事故原因进行分析,制定措施避免再次发生类似事故。
3. 劳动保护措施(1)根据实际情况,提供必要的劳动保护设施,包括安全帽、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等;(2)开展职业卫生安全培训,使职工了解劳动保护措施的正确使用方法;(3)建立定期检修和更换劳动保护设施的制度,确保其有效性;(4)在高温、低温等特殊环境中,采取相应的劳动保护措施,保障职工的身体健康。
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管理制度(3篇)
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保护作业场所从业人员的身体健康,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发生,提高作业场所的劳动生产效率,根据《职业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本制度制定。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作业场所的职业卫生管理工作。
三、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管理的责任1. 作业场所负责人作业场所负责人是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负责职业卫生管理制度的实施和监督,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职责:(1)制定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2)组织开展职业卫生风险评价,制定相应的职业病防治措施;(3)组织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测,及时发现职业危害因素;(4)组织职业卫生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卫生意识和素质;(5)保障职业卫生防治设施设备的正常运行;(6)及时处理职业卫生事故和职业病病例,确保及时报告和处置;(7)配合职业卫生部门的监督检查,及时整改问题。
2. 职业卫生管理人员作业场所负责人应当设置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具体负责职业卫生管理工作,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职责:(1)制定职业卫生管理计划,确保职业卫生监测和评价工作的顺利进行;(2)组织职业卫生培训活动,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卫生知识和技能;(3)负责职业卫生设备的维护和管理;(4)监测工作环境,及时发现和处理职业危害因素;(5)定期进行职业卫生检查,及时发现和预防职业病的发生;(6)指导作业场所负责人做好职业卫生管理工作。
3. 从业人员作业场所的从业人员是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管理的主体,应当积极参与职业卫生管理,并按照规定执行以下职责:(1)合理使用个人防护用品,保障个人的职业卫生安全;(2)关注职业卫生知识,提高职业卫生意识;(3)按照作业场所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执行工作;(4)发现职业危害因素或者职业病危害的隐患及时上报。
四、职业卫生管理工作内容1. 职业卫生风险评价作业场所应当定期进行职业卫生风险评价,及时发现和评估职业危害因素,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
2. 职业卫生监测作业场所应当定期进行职业卫生监测,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对职业危害因素进行监测,确保其达标;(2)对从业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及时发现职业病病例;(3)定期检测职业卫生设施设备的运行状况,保证其正常使用。
作业场所职业卫生安全管理制度(4篇)
作业场所职业卫生安全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障作业场所职工的健康和安全,维护正常的生产秩序,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作业场所的所有职工,包括工人以及管理人员。
第三条作业场所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职业卫生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工作内容、责任分工和工作程序。
第四条作业场所应当加强职工的职业健康教育和安全培训,提高职工的健康意识和安全意识。
第五条作业场所应当建立职业卫生安全档案,记录职工的职业病防治情况、事故情况和职业卫生安全管理的措施和效果。
第六条作业场所应当制定应急预案和应急演练计划,做好各种突发事件的应对准备。
第七条作业场所应当配备必要的职业卫生安全设施和装备,并定期进行检测和维护。
第八条作业场所应当建立职业卫生安全管理绩效评价制度,对职业卫生安全工作进行定期评估和报告。
第二章职业卫生管理第九条作业场所应当制定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明确职业卫生工作的目标、职责和工作内容。
第十条作业场所应当定期进行职业病危害评估,明确危害因素和防护措施。
第十一条作业场所应当建立职业病防护设施和设备,提供必要的劳动保护用品。
第十二条作业场所应当加强职业病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职业病病例。
第十三条作业场所应当加强职业卫生宣传和教育,提高职工的健康意识和卫生习惯。
第十四条作业场所应当建立职业卫生档案,记录职工的职业病防治情况和职业健康监测结果。
第十五条作业场所应当定期开展职业卫生培训,提高职工的职业卫生知识和技能。
第十六条作业场所应当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职业病危害的转移和扩散。
第三章安全管理第十七条作业场所应当制定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安全工作的目标、职责和工作内容。
第十八条作业场所应当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职责和义务。
第十九条作业场所应当制定安全操作规程,明确各项作业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第二十条作业场所应当加强事故预防和控制,及时处理各类事故和紧急事件。
第二十一条作业场所应当建立安全设施和装备,定期检测和维护。
作业场所职业安全卫生健康管理制度(4篇)
作业场所职业安全卫生健康管理制度是指为保障员工在作业场所的安全与健康,制定一系列管理措施和规定。
下面是一份可能的作业场所职业安全卫生健康管理制度的内容:1. 指导原则- 保护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预防职业病和事故的发生;- 遵守国家有关安全、卫生和职业健康的法律法规;-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 建立健全职业安全卫生健康管理体系。
2. 组织架构- 设立职业安全卫生健康管理部门,明确责任;- 设立安全生产委员会,组织并指导职业安全卫生健康工作;- 设立职业安全卫生健康培训机构,对员工进行培训。
3. 职责和义务- 领导层要树立安全生产意识,加强对职业安全卫生健康工作的领导和监督;- 管理部门要负责制定职业安全卫生健康管理制度,组织实施;- 岗位责任要明确,员工要按要求进行安全操作,积极配合职业安全卫生健康工作;- 员工有权利提出职业安全卫生健康问题和建议,有义务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4. 职业安全卫生健康管理措施- 组织制定职业安全卫生健康规章制度,明确岗位职责和安全操作规程;- 建立安全风险评估制度,对作业过程中的危险行为和危险因素进行评估;- 设置安全设施和装备,如防护设备、报警系统等;- 制定应急预案,组织演练和救援工作;- 进行职业安全卫生健康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定期开展职业卫生检测和职业健康监测,对存在的职业危害进行控制;- 设置安全奖惩制度,激励员工参与安全管理。
5. 监督和评估- 建立职业安全卫生健康管理的监督机制,定期进行职业安全卫生健康的检查和评估;- 接受政府和相关部门的监督和检查,及时整改存在的问题;- 设立职业安全卫生健康管理档案,记录各项管理活动的具体情况。
以上是一份作业场所职业安全卫生健康管理制度的典型内容,具体实施需结合具体作业场所的特点和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制定。
作业场所职业安全卫生健康管理制度(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确保作业场所的职业安全卫生健康,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制定本管理制度。
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管理制度范文(4篇)
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维护作业场所员工的身体健康,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发生,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所有作业场所,包括但不限于生产车间、办公区域、仓库、实验室等。
第三条本制度的内容包括职业卫生管理的基本原则、组织机构、职责分工、作业场所风险评估、职业病防护措施等。
第四条本制度由本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制定、执行和监督。
第二章职业卫生管理的基本原则第五条职业卫生管理的基本原则是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科学管理、依法管理、公开透明。
第六条预防为主,是指在作业场所中,通过采取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和个人防护措施等多种手段,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发生。
第七条综合治理,是指将职业卫生管理纳入到本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中,与其他管理工作相结合,形成协同推进的效果。
第八条科学管理,是指依据职业病防治的科学理论和方法,通过科学的管理手段,提高职业卫生管理水平。
第九条依法管理,是指在职业卫生管理中,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履行职业卫生管理的法定责任。
第十条公开透明,是指对职业卫生管理的相关信息进行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第三章组织机构和职责分工第十一条本单位设立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和实施职业卫生管理工作。
第十二条安全生产管理部门的职责包括:1. 制定和修订职业卫生管理制度、规章制度等;2. 组织作业场所的职业卫生风险评估和作业场所的职业卫生监测;3. 制定职业病防护措施和个人防护用品的配置标准;4. 组织职业卫生培训和教育;5. 组织职业病诊断、治疗和鉴定工作;6. 监督作业场所的职业卫生管理工作的落实情况。
第十三条作业场所负责人是本单位职业卫生管理的第一责任人,承担以下职责:1. 组织和落实职业卫生管理制度;2. 分配和合理使用职业卫生管理经费;3. 为作业场所提供必要的职业卫生设施和设备;4. 组织职业卫生培训和教育;5. 协助安全生产管理部门组织职业卫生监测和评估;6. 具体落实职业病防护措施和个人防护用品的配置标准。
职业场所职业卫生管理制度范文
职业场所职业卫生管理制度范文一、引言职业卫生是指通过预防、评价和控制工作环境中的危害因素,保护和促进员工身体和心理健康的一门综合性科学。
在职业场所中,职业卫生管理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是保障员工健康、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旨在探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的范文,以更好地指导和规范职业卫生管理工作。
二、目的和适用范围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保护职工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发生,提高职业场所的工作环境质量和工作效率。
本制度适用于本企业内所有职业场所。
三、制度主体内容1. 职业卫生责任1.1 公司将职业卫生列为重要管理任务,并制定相应的职业卫生管理工作计划。
1.2 职业卫生工作由企业职业卫生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和协调,并设有职业卫生专职人员。
1.3 各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的职业卫生工作负全面责任,并有权对本部门的职业卫生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2. 职业危害因素评价与控制2.1 公司将对职业危害因素进行全面的评价,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2.2 职业危害因素评价应包括对空气、噪声、辐射等方面的检测和评估。
2.3 相关工艺、设备和设施应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规定,必要时应进行改进和更新。
2.4 公司将对职业危害因素的监测数据进行记录和分析,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3. 职业病防治3.1 公司将开展职业病防治工作,包括职业病的预防和诊断治疗。
3.2 公司将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和体检工作,及时发现职业病患者,采取措施保护其健康。
3.3 公司将制定职业病防治措施和应急预案,并进行定期演练和检查。
4. 职业健康教育4.1 公司将开展职业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员工的职业卫生意识和健康保护能力。
4.2 公司将定期组织职业健康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的职业卫生知识和技能。
4.3 公司将宣传职业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引导员工主动参与职业卫生管理工作。
5. 职业卫生监督检查5.1 公司将定期进行职业卫生监督检查,评估职业卫生管理工作的效果。
5.2 公司将建立健全的职业卫生监督机制,包括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
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管理制度(3篇)
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是指在作业场所内,为保护职工的身体健康,规范作业场所的卫生管理,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发生,所制定的一系列管理措施和规定。
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涵盖了以下内容:1. 职业卫生管理组织:确定职业卫生管理的责任部门和人员,设立职业卫生管理委员会或者其他相关的机构,制定职业卫生管理的工作计划和目标。
2. 职业卫生管理框架:建立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管理的基本制度,明确职业卫生管理的目标和原则。
包括职业卫生评价、职业卫生监测、职业病防护、职业卫生培训等方面的要求。
3. 职业卫生评价:对作业场所进行职业卫生评价,确定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和职业病危害物种类、浓度以及暴露情况。
根据评价结果,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
4. 职业卫生监测:对作业场所职工的职业适应能力、健康状况和作业环境进行监测。
包括对作业场所空气、噪声、灰尘、有害物质等进行定期检测,对职工的体检情况进行跟踪监测。
5. 职业病防护措施:根据职业卫生评价的结果,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包括工程控制、技术控制、个体防护、提供安全设施和设备等方面的措施,减少职业病的发生。
6. 职业卫生培训:为作业场所的职工提供职业卫生知识的培训,增强职工的职业卫生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7. 事故应急管理:建立作业场所的事故应急管理制度,明确应急组织、处置流程和责任分工,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事故对职工健康造成危害。
8. 监督和检查:对作业场所的职业卫生管理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和整改,确保职业卫生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
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管理制度的实施可以有效预防职业病的发生,保护职工的身体健康,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安全。
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管理制度(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做好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管理工作,保护劳动者身体健康,防止职业病的发生和蔓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管理制度适用于企事业单位、学校、医院、研究机构等所有相关作业场所的职业卫生管理工作。
职业卫生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职业卫生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管理制度1. 背景随着工业发展和社会进步,职业卫生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已经成为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和工作环境安全的重要手段。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对于预防职业病,提高工作场所的卫生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职业卫生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管理制度的要点,旨在引起相关企业和组织的重视,推动和完善职业卫生管理工作。
2. 目的和范围2.1 目的•保障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工作环境安全;•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发生和蔓延;•提高工作场所的卫生环境质量。
2.2 范围本职业卫生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管理制度适用于各类劳动密集型企事业单位和工作场所,包括但不限于工厂、矿山、建筑工地、食品加工厂等。
3. 职责和义务3.1 企业/组织职责•制定明确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配备专职或兼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负责职业卫生管理工作;•搭建完善的职业卫生管理机构,确定职业卫生管理人员的职责和权力;•定期组织职业卫生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职业卫生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开展职业卫生监测和评估,建立相关的记录和档案;•配备适当的职业卫生设备和防护用品,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3.2 职业卫生管理人员职责•负责职业卫生管理制度的执行和落实;•建立职业卫生管理档案,记录和整理职业卫生相关数据;•监测工作场所的职业卫生状况,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提供专业的职业卫生咨询和指导,确保员工的健康和安全;•定期组织职业卫生培训和演练,提高员工的应急处理能力。
3.3 员工职责•遵守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提供真实有效的职业卫生相关信息,积极参与职业卫生培训;•使用和保护好职业卫生设备和防护用品;•配合职业卫生管理人员的检测和评估工作;•发现职业卫生问题及时报告,并积极配合处理。
4. 职业卫生管理措施4.1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和评估•针对工作场所的具体情况,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和评估;•确定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浓度、暴露时间等,并进行记录和归档;•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为预防、控制和消除煤矿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保护煤矿职工人身安全和健康,规范煤矿作业场所职工卫生管理工作,根据《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山东煤矿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察办法》等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第一节指导思想
提高思想认识,依法实施管理,从煤矿实际出发,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不断增强对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将职业卫生管理与安全生产管理同等对待,在研究、部署、检查安全工作的同时,要研究、部署、检查职业卫生管理工作,切实提高职业卫生管理水平,最大限度地保护广大职工的安全与健康。
第二节组织领导
矿成立职业卫生管理领导小组,矿长、党委书记任组长,其他矿助以上领导及安全、生产、机电、调度、企管、劳资、工会、矿办、政工、后勤科、卫生防疫所、通防等单位相关人员为成员,负责工作的具体开展与落实,办公室设在安全监察科。
第三节具体措施
1.粉尘防治
(1)建立完善的防尘系统,防尘管路水源符合有关规定。
(2)采掘工作面等有粉尘危害的作业场所综合防尘设施、措施达到《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
(3)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浓度符合有关标准(表6—1)。
2.噪声防治
(1)主要通风机、压风机、局部通风机选用低噪音设备,并符合《煤矿安全规程》有关电气设备选用的规定。
(2)作业场所噪声均不超过85dB(A),大于85dB(A)时每增加3dB(A),工作时间减半,但最高不得超过115dB(A)。
对于超过85dB(A)的作业场所,应为作业人员配备防噪护具,并采取有效措施降低作业场所噪声。
3.有毒有害气体防治
(1)作业场所有毒有害气体均要采取《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的防治措施。
(2)有毒有害气体容许浓度均要符合要求,见表6—2
4.放射性物质氡及其子体防治
(1)作业场所空气中的氡及其子体,采取通风、个体防护措施及合理地密闭采空区和废巷道等。
(2)进入作业场所空气中氡及其子体浓度卫生标准如下:平衡产量氡浓度1500Bq/m3,氡子体浓度8.3×10-6J/m3。
5.高温的防治
采掘工作面空气温度均不超过260C,机电设备硐室的空气温度均不超过300C。
当空气温度超标时,要缩短作业人员的工作时间,并给予高温保健。
6.防护用品的发放和使用
采煤、掘进、运输转载点、卸载点、溜煤眼放煤口、煤仓放煤口、选矸、破碎和筛选等作业场所的作业人员提供防尘口罩。
选矸、破碎、筛选等作业场所的作业人员提供防尘口罩;选矸、破碎、筛选、主要通风机房和压风机房等作业场所的噪声经治理,仍大于85dB时,要为作业人员配备防噪护具。
7.监测项目和频次
(1)总粉尘定点短时间粉尘浓度(短时间接触浓度),井下每月测定2次,井上每月测定1次。
(2)呼吸性粉尘定点短粉尘浓度(短时间接触浓度),每月测定1次。
(3)个体呼吸性粉尘浓度(时间加权平均浓度),采掘工作面每3个月测定1次,其他作业场所每6个月测定1次。
每个采样工种分2个班次连续采样,1个班次内至少采集2个有效样品,先后采集的有效样品不得少于4个。
(4)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每6个月测定1次,在变更工作面时也应当测定1次。
(5)粉尘分散度,每6个月测定1次。
(6)有毒有害气体、高温作业场所空气温度的测定频次,由煤矿企业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的有关规定和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情况制定。
(7)作业场所其他生产性毒物、有害物理因素等职业病危害因素,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的有关规定监测。
(8)噪声、氡及其子体等每年至少测定1次。
监测结果应当存入职业卫生档案,并报有关单位。
8.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评价
检测、评价由取得相关资质的技术资称机构进行。
检测、评价报告交煤矿企业存人职业卫生档案,及时向作业人员公布检测、评价结果,并报煤矿安全监察机构
第四节考核
领导小组每季度召开1次总结会,学习上级文件精神,对作业现场的情况进行分析,查找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拿出处理意见及进一步改进完善的措施,研究落实下一步的工作重点。
对于平时存在的问题,严格按照《安全生产奖惩条例》予以处罚。
在上级部门检查验收中,成绩较差,除追究责任单位的责任外,另对领导小组成员处罚100—1000元。
职业危害管理有明显效果,顺利通过上级验收,成绩较好,对领导小组成员及相关人员予以适当奖励。
-
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管理
制度
山西柳林鑫飞下山峁煤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