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肌理以及肌理在不同领域的表现形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肌理以及肌理在不同领域的表现形式

作者:易思思

来源:《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年第25期

摘要:肌理是呈现物象的质感,塑造和渲染形态的重要视觉要素。不同材料或材料的组合形式所显示出的质感和表面视觉形态叫做肌理。它代表材料表面的质,体现物质材料的一定属性,是我们认识物质的因素之一。文章主要阐述了肌理的定义以及其在不同领域之中的表现形式。

关键词:肌理;领域;表现形式

肌理本是物质表面自然存在的东西,任何物体的表面都有肌理的存在。本文所论述的肌理主要指在艺术表现中为了某种表现目的,自觉地模仿客观物象或通过不同的材料、手段制作出具有表现价值的那些肌理形态,它是一种艺术语言。稍加了解不难发现,许多现代造型艺术作品的表面处理都不同程度地有对肌理的强调。当然,不同的艺术门类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对绘画中肌理的表现形式、表现的可能性进行分析和总结,将有助于我们清晰地认识肌理的独特表现力以及绘画体现中运用肌理这种艺术语言的必要和可能。

在当代艺术中,不论是绘画、设计、建筑、音乐、雕塑、陶瓷,甚至包括语言的艺术,都有人试图借助“肌理”这个概念进行解释。我们下面所要讨论的“肌理”,仅限于造型艺术,主要是侠义的,对于中国画以及架上绘画等平面艺术而言的用笔绘和非笔绘的方式作出的画面效果这一类。目前,在绘画艺术中,“肌理”的概念已不仅是对传统笔绘语言的一种概括,而且扩展成对更广泛的创造性语言的一种诠释。在许多时候是作为被设计物材料的处理手段,以体现设计物的品质与材料的风格,并作为被人们接受的特定样式及成为时尚的因素。

1 绘景中肌理的表现形式

绘景的内容包罗万象,形式多种多样,因此,绘景中肌理的表现形式也就纷繁复杂,概括起来基本表现为以下四种形式。

1.1 具象肌理

具象肌理是指在布景体现中,为了客观真实地再现布景形象在特定状态下的表面视觉效果所运用的肌理形态。它的基本特征是模仿客观物象的表面视觉形态,从而达到真实地塑造舞台布景形象的目的。由于能很真实地再现客观物象,具象肌理更多地运用于现实主义布景的体现中。然而,具象肌理的表现力远不局限于此,在一些非现实主义的布景中,具象肌理在局部处理上的运用,有时也会产生非常独特的效果。

1.2 意象肌理

抽取客观物象中的一些本质特征,将其转化为布景中的某种肌理效果称为意象肌理。意象肌理虽然没有完全模仿物象,但依然以表现客观物象为主要目的。它是介于具象和抽象之间的一种肌理形态,具有更大的包容性。在具体的演出中,它既能暗示客观形象,又能传达给观众纯粹的形式美感。因此,意象肌理在布景体现中将有广阔的表现空间和长远的发展。

1.3 抽象肌理

抽象肌理不以模仿再现客观物象的质感或暗示某种景物形象感为目的,同时,也不强调所用材料的物质特性。它的全部内容和表现力都集中在形状、大小、起伏、粗细、疏密、强弱等一系列抽象造型元素中。抽象肌理在布景表现中的作用主要是为演出提供一个与舞台气氛、演出节奏相一致的富于形式美感的舞台空间。

1.4 物象肌理

物象肌理也可以称作材料肌理,是指在布景表面用材料进行直接排列组合所形成的肌理形式。它强调材料本身的形象特征和物质特性,关注的是物质材料的本性和相互矛盾。物象肌理的运用意味着媒介物质的自觉和自主化,对突破舞台绘景仅仅是简单模仿客观物象的局限将有着重要的意义。

这里需要说明,四种形式只是理论上的概括,实际创作中远远复杂于此,除典型实例,绘景体现中大量肌理形态是边缘的、交叉的、综合的。具象中常有抽象的形式,意象本身就是介于具象与抽象之间的一种形式,抽象的形式有时也来源于某些具体物象的启示,物象更是具象、抽象兼而有之,并且因素更加复杂。事实上也正是这种交错复杂的关系为绘景肌理的表现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2 绘景中肌理表现的可能性

绘景肌理表现的可能性来自于绘景师对演出整体的准确把握以及对表现手段和材料的创造性选择和运用。

真实地表现特定状态下景物形象的质感是舞台绘景的主要任务之一,立体布景的体现尤为如此。而物体的特殊质感常常呈现为一定的表面视觉形态,如历经岁月侵蚀的木头、充满生活痕迹的墙面、锈迹斑斑的金属等无不如此。在绘景体现中,运用肌理语言将物象表面呈现的视觉形态转化为舞台视觉效果,对于塑造真实可信的舞台布景形象无疑是非常有效的途径之一。奥地利国家歌剧院在中国演出的四幕经典歌剧《费加罗的婚礼》的布景很具典型性。舞台上大部分是欧洲古典建筑形象的立体景,绘景的主要任务就是在这些立体景的表面描绘出古老建筑逼真而丰富的墙面效果。传统绘景方式的表现力显然不够,很难达到要求。于是,绘景者运用一些有表现力的特殊材料和丰富的肌理表现手段,将舞台上景物建筑所固有的特征和效果处理得恰到好处。那厚重而又陈旧的建筑,墙面上处处可见的斑斑污迹、失修的裂痕、脱落的墙皮等均显示了历史的痕迹和形象的丰富。

受剧本和演出形式的制约,有时舞台上的立体景物不需要完全真实地再现环境形象,只要求造成戏剧的环境形象感,这样绘景就不仅仅是模仿客观物象的表面效果,而是需要概括出某种有表现力的视觉语言来达到戏剧表现的目的,肌理语言在这方面有着独特的表现力和造型的可能。中央戏剧学院演出的《桑树坪纪事》中,出于演出整体造型的需要,立体景窑洞及黄土高原的造型是高度提炼和概括的,强烈的环境形象感留给了绘景来完成。我们可以看到,具体的体现中,绘景者充分发挥了肌理语言含蓄而多变的表现特性,不同体面上制作了强弱不同的肌理效果,在灯光作用下,这些颗粒的粗细起伏变化使原本单纯的造型和色彩不再简单,很准确地表现了黄土高原那种单纯中见厚重、干涸苍凉中孕含了生命力度的本质特性。

谈到肌理,经常离不开材料,借用不同材料所显示的不同肌理效果可以很好地强化布景的表现力。材料本身的质感、形态、色彩等通过肌理的形式呈现在舞台上,可以变为某种语汇作用于观众,它们不需要去表现什么具体的形象,如果处理得当,仅自身呈现出的某些特质便足以传达出演出所需要的舞台氛围。

运用特殊材料和肌理形态处理具体的景物形象,在舞台上会产生远远超过形象本身所具有的表现力。总政歌舞团《军民联欢晚会》的画幕形象是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如果用传统绘景手段表现是很容易的,但在舞台上的效果会比较平淡。这里绘景采用了布料粘贴的办法。开始将树的枝杆等结构空间关系安排好,然后运用不同的布料碎片一层层地粘贴出树的整个关系。布料有厚的、有薄的,质地上有粗糙的、有光滑的,色彩上有明的、有暗的、有同类色、有对比色等等非常丰富。将这些不同的布片有规律地组织安排,不但表现出了树的自然形态的美,更重要的是在灯光的作用下产生了一种特别的视觉效果。舞台上的这棵树已不是一棵普通的自然属性的树,它是一棵给予观众强烈视觉感受和具有特殊美感的树,那丰富多彩的效果与整个晚会军民大联欢的热烈气氛非常一致。这块画幕在演出中达到的效果是单纯描绘客观形象或单纯运用材料所无法达到的。它给我们一个提示:即将具象景物描绘与不同的材料运用加以巧妙结合会产生全新的、难以估量的艺术表现力。这种形式也是舞台绘景所独有的。如果在绘景创作中这样处理就变成了简单的粘贴画而不值一提。从这个角度也可以看出舞台绘景创作不同于一般绘景的特殊性所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