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部感染性疾病病毒性肺炎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肺部感染性疾病 ppt课件
![肺部感染性疾病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4bd7407cfc789eb172dc8ee.png)
PCR检测和荧光标记抗体检测
重症患者做血培养
有胸液者做胸腔抽液培养
ppt课件
30
X线检查
早期:肺纹理增粗或受累的肺段、肺叶稍模糊 典型大叶实变:实变阴影中可见支气管充气征 肋膈角有少量胸腔积液征 肺炎消散期:炎性浸润逐渐吸收 “假空洞”征 机化性肺炎
ppt课件
31
ppt课件
32
ppt课件
33
诊断与鉴别诊断
干酪样肺炎 其他病原体所致的肺炎 急性肺脓肿 肺癌 其他:与渗出性胸膜炎、肺梗塞 与胆囊炎、阑尾炎等鉴别
ppt课件
34
治疗
一、 抗菌药物治疗:青霉素为首选 重症:头孢唑啉4~6g/d。 氟喹诺酮类药物 头孢噻肟或头孢曲松;万古霉素 疗程:14天,或在退热后3天停药改口服 二、支持疗法:卧床休息;营养、鼓励饮水 观测生命体征;一般不用退热药 重症患者需补液、吸氧、血管活性药物、强心剂 等
1 细菌性肺炎
需氧革兰氏染色阳性球菌 需氧革兰氏染色阴性杆菌
厌氧杆菌
2 非典型病原体所致肺炎
军团菌、支原体 、衣原体
3 病毒性肺炎
ppt课件
9
4 真菌性肺炎 5 其他病原体所致肺炎 如立克次体、弓形体、原虫、寄生虫等 6 理化因素所致的肺炎 放射性肺炎 化学性肺炎 类脂性肺炎
ppt课件
ppt课件
26
临床表现
诱因
受凉淋雨、疲劳、醉酒、精神剌激、 病毒感染史 1、寒战、高热:稽留热 2、胸痛: 3、咳嗽、咳痰:血丝或呈铁锈色
ppt课件 27
体征 急性面容,口角疱疹,气急、紫绀。
败血症、脑膜炎症
重症患者做血培养
有胸液者做胸腔抽液培养
ppt课件
30
X线检查
早期:肺纹理增粗或受累的肺段、肺叶稍模糊 典型大叶实变:实变阴影中可见支气管充气征 肋膈角有少量胸腔积液征 肺炎消散期:炎性浸润逐渐吸收 “假空洞”征 机化性肺炎
ppt课件
31
ppt课件
32
ppt课件
33
诊断与鉴别诊断
干酪样肺炎 其他病原体所致的肺炎 急性肺脓肿 肺癌 其他:与渗出性胸膜炎、肺梗塞 与胆囊炎、阑尾炎等鉴别
ppt课件
34
治疗
一、 抗菌药物治疗:青霉素为首选 重症:头孢唑啉4~6g/d。 氟喹诺酮类药物 头孢噻肟或头孢曲松;万古霉素 疗程:14天,或在退热后3天停药改口服 二、支持疗法:卧床休息;营养、鼓励饮水 观测生命体征;一般不用退热药 重症患者需补液、吸氧、血管活性药物、强心剂 等
1 细菌性肺炎
需氧革兰氏染色阳性球菌 需氧革兰氏染色阴性杆菌
厌氧杆菌
2 非典型病原体所致肺炎
军团菌、支原体 、衣原体
3 病毒性肺炎
ppt课件
9
4 真菌性肺炎 5 其他病原体所致肺炎 如立克次体、弓形体、原虫、寄生虫等 6 理化因素所致的肺炎 放射性肺炎 化学性肺炎 类脂性肺炎
ppt课件
ppt课件
26
临床表现
诱因
受凉淋雨、疲劳、醉酒、精神剌激、 病毒感染史 1、寒战、高热:稽留热 2、胸痛: 3、咳嗽、咳痰:血丝或呈铁锈色
ppt课件 27
体征 急性面容,口角疱疹,气急、紫绀。
败血症、脑膜炎症
病毒性肺炎疾病演示课件
![病毒性肺炎疾病演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9005965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856d565.png)
分型
根据病情轻重可分为轻型、普通型、重型和危重型。其中轻型和普通型患者病情 较轻,重型和危重型患者病情较重,需要及时治疗。
02
病毒性肺炎诊断
诊断依据
01
02
03
病史
患者常有与病毒性肺炎患 者接触史,或近期有上呼 吸道感染病史。
症状
病毒性肺炎患者常表现为 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 症状,严重者可出现呼吸 衰竭。
体征
医生查体可发现患者呼吸 急促、肺部听诊有湿啰音 等异常体征。
鉴别诊断
细菌性肺炎
细菌性肺炎与病毒性肺炎症状相似, 但细菌性肺炎患者常出现高热、寒战 等症状,且病情进展较快,可通过实 验室检查进行鉴别。
素 或免疫抑制剂病史,症状不典型,可 通过病原学检查进行鉴别。
强化公共卫生管理
加强公共场所的清洁和消毒工作,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提高医疗机 构的诊疗能力和服务质量,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推动疫苗接种
积极推广病毒性肺炎相关疫苗的接种,提高人群的免疫水平,降低感 染和传播的风险。
未来研究方向和挑战
深入研究病毒特性
进一步了解病毒的传播方式、变异规 律以及致病机制等,为制定更有效的 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 病毒性肺炎等全球性公共卫生挑战。 分享防控经验和科研成果,促进全球 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
完善疫苗研发和应用
继续加大疫苗研发力度,提高疫苗的 保护效果和持久性。同时,关注疫苗 接种后的不良反应和安全性问题。
应对新的挑战和变异
密切关注病毒可能出现的新变异和挑 战,及时调整和完善防控策略。加强 监测和预警体系建设,提高应对突发 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孕妇易感性
根据病情轻重可分为轻型、普通型、重型和危重型。其中轻型和普通型患者病情 较轻,重型和危重型患者病情较重,需要及时治疗。
02
病毒性肺炎诊断
诊断依据
01
02
03
病史
患者常有与病毒性肺炎患 者接触史,或近期有上呼 吸道感染病史。
症状
病毒性肺炎患者常表现为 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 症状,严重者可出现呼吸 衰竭。
体征
医生查体可发现患者呼吸 急促、肺部听诊有湿啰音 等异常体征。
鉴别诊断
细菌性肺炎
细菌性肺炎与病毒性肺炎症状相似, 但细菌性肺炎患者常出现高热、寒战 等症状,且病情进展较快,可通过实 验室检查进行鉴别。
素 或免疫抑制剂病史,症状不典型,可 通过病原学检查进行鉴别。
强化公共卫生管理
加强公共场所的清洁和消毒工作,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提高医疗机 构的诊疗能力和服务质量,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推动疫苗接种
积极推广病毒性肺炎相关疫苗的接种,提高人群的免疫水平,降低感 染和传播的风险。
未来研究方向和挑战
深入研究病毒特性
进一步了解病毒的传播方式、变异规 律以及致病机制等,为制定更有效的 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 病毒性肺炎等全球性公共卫生挑战。 分享防控经验和科研成果,促进全球 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
完善疫苗研发和应用
继续加大疫苗研发力度,提高疫苗的 保护效果和持久性。同时,关注疫苗 接种后的不良反应和安全性问题。
应对新的挑战和变异
密切关注病毒可能出现的新变异和挑 战,及时调整和完善防控策略。加强 监测和预警体系建设,提高应对突发 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孕妇易感性
第三章肺部感染性疾病ppt课件
![第三章肺部感染性疾病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ccc2c1950e2524de4187e93.png)
误吸 医院获得性肺炎:+ 误吸胃肠道定植菌
通过人工气道吸 入环境中的致病菌
-
5
发 病 机 制、病 理
正常的呼吸道防御机制——隆突以下呼吸道保持无 菌。
正常呼吸道免疫防御机制:咳嗽反射、纤毛—粘液 系统、巨噬细胞。
病原体
下呼吸道
充血、水肿
纤
维蛋白渗出、细胞浸润 一些病原菌可致坏死
空洞。
多数肺炎愈后结构和功能完全恢复。
能低下 3、HAP发病率增加。 4、病原学诊断困难。 5、不合理使用抗生素致细菌耐药性增加。 6、部分人口贫困化加剧。
-
3
病
因
发生肺炎的决定性因素:病原体、宿主因素。 病因:致病微生物
理化因素 免疫损伤 过敏 药物
-
4
病原体入侵途径
社区获得性肺炎:空气吸入 血流播散 邻近感染部位蔓延 上呼吸道定植菌的
①WBC>20x109/L或<4 x 109/L,或中性粒细胞计数<1 x 109/L;
②呼吸空气时Pa02< 6 0m mH g,Pa 02/Fi02<300,或 PaC02> 5 0m mH g;
③血肌酐>106µmol/L或血尿素氮> 7 .1 m mol/L; ④血红蛋白<90 g/L或红细胞压积< 30%; ⑤血浆白蛋白<25g/L; ⑥有败血症或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证据,如血培养
≥65岁)],或预后模型(如PSI)可用于确定哪些CAP患者可进行门诊 治疗。 PSI标准依据死亡风险将患者分为5个等级,其预测死亡率的能力已被 多个研究所证实。根据PSI标准,Ⅰ、Ⅱ级死亡风险的患者应在门诊 治疗,Ⅲ级风险者应留观或短期住院治疗,Ⅳ、Ⅴ级风险者则应住院 治疗 PSI标准评分是基于有无增加死亡风险的病史,而CURB-65标准则是 直接针对现存疾病。肺炎可能恶化现存疾病,如阻塞性肺病、缺血性 心衰、糖尿病,而这些疾病本身可能需要住院治疗。此外,若存在罕 见疾病,如神经肌肉或镰状红细胞病,可能需要住院,但并不影响 PSI评分。
通过人工气道吸 入环境中的致病菌
-
5
发 病 机 制、病 理
正常的呼吸道防御机制——隆突以下呼吸道保持无 菌。
正常呼吸道免疫防御机制:咳嗽反射、纤毛—粘液 系统、巨噬细胞。
病原体
下呼吸道
充血、水肿
纤
维蛋白渗出、细胞浸润 一些病原菌可致坏死
空洞。
多数肺炎愈后结构和功能完全恢复。
能低下 3、HAP发病率增加。 4、病原学诊断困难。 5、不合理使用抗生素致细菌耐药性增加。 6、部分人口贫困化加剧。
-
3
病
因
发生肺炎的决定性因素:病原体、宿主因素。 病因:致病微生物
理化因素 免疫损伤 过敏 药物
-
4
病原体入侵途径
社区获得性肺炎:空气吸入 血流播散 邻近感染部位蔓延 上呼吸道定植菌的
①WBC>20x109/L或<4 x 109/L,或中性粒细胞计数<1 x 109/L;
②呼吸空气时Pa02< 6 0m mH g,Pa 02/Fi02<300,或 PaC02> 5 0m mH g;
③血肌酐>106µmol/L或血尿素氮> 7 .1 m mol/L; ④血红蛋白<90 g/L或红细胞压积< 30%; ⑤血浆白蛋白<25g/L; ⑥有败血症或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证据,如血培养
≥65岁)],或预后模型(如PSI)可用于确定哪些CAP患者可进行门诊 治疗。 PSI标准依据死亡风险将患者分为5个等级,其预测死亡率的能力已被 多个研究所证实。根据PSI标准,Ⅰ、Ⅱ级死亡风险的患者应在门诊 治疗,Ⅲ级风险者应留观或短期住院治疗,Ⅳ、Ⅴ级风险者则应住院 治疗 PSI标准评分是基于有无增加死亡风险的病史,而CURB-65标准则是 直接针对现存疾病。肺炎可能恶化现存疾病,如阻塞性肺病、缺血性 心衰、糖尿病,而这些疾病本身可能需要住院治疗。此外,若存在罕 见疾病,如神经肌肉或镰状红细胞病,可能需要住院,但并不影响 PSI评分。
《肺部感染性疾病》课件
![《肺部感染性疾病》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5b0cd1c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d4fe376.png)
观察肺部病变
02 脉诊
了解患者病情
03 化痰疗法
改善痰液排出
肺结核的病原
结核分枝杆菌
细胞壁含有酸性酒精染色阳性 结构 对酸和酒精稳定
空气传播
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易感人群包括长期接触患者者
公共卫生问题
需做好隔离措施 加强健康教育宣传
● 05
第五章 肺真菌感染的危害和 防治措施
肺真菌感染的危 害
肺真菌感染会导致严重的肺部疾病,包括肺炎、肺脓肿等, 对患者的生命构成威胁。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必须 引起足够重视。
● 03
第3章 支气管炎的病因和预 防措施
01 病毒感染
引起支气管炎的主要病因之一
02 细菌感染
另一个常见的引起支气管炎的因素
03 过敏
过敏反应也可能导致支气管炎的发生
支气管炎的临床表现
咳嗽
常见症状之一 持续时间长短会影响疾病判断
咳痰
伴随咳嗽出现 颜色与量可反映疾病严重程度
胸闷
可能伴有呼吸困难 需要及时就医
01 药物疗法
抗真菌药物治疗
02 氧疗
提高氧气浓度
03 床旁监测
随时观察病情变化
肺真菌感染的危害和防治
危害
造成肺部疾病 生命威胁
临床表现
呼吸困难 发热 胸痛
防治措施
保持室内清新 避免湿度过高 接受规范治疗
治疗方案
药物治疗 氧疗 床旁监测
● 06
第六章 肺部感染性疾病的预 防和保健
01 加强锻炼
支气管炎的预防措施
预防支气管炎的关键在于科学的生活方式。避免吸烟、保持 室内空气清新、避免过敏源是预防支气管炎的重要措施。此 外,增加户外活动、适当饮食也能帮助预防支气管炎的发生
02 脉诊
了解患者病情
03 化痰疗法
改善痰液排出
肺结核的病原
结核分枝杆菌
细胞壁含有酸性酒精染色阳性 结构 对酸和酒精稳定
空气传播
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易感人群包括长期接触患者者
公共卫生问题
需做好隔离措施 加强健康教育宣传
● 05
第五章 肺真菌感染的危害和 防治措施
肺真菌感染的危 害
肺真菌感染会导致严重的肺部疾病,包括肺炎、肺脓肿等, 对患者的生命构成威胁。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必须 引起足够重视。
● 03
第3章 支气管炎的病因和预 防措施
01 病毒感染
引起支气管炎的主要病因之一
02 细菌感染
另一个常见的引起支气管炎的因素
03 过敏
过敏反应也可能导致支气管炎的发生
支气管炎的临床表现
咳嗽
常见症状之一 持续时间长短会影响疾病判断
咳痰
伴随咳嗽出现 颜色与量可反映疾病严重程度
胸闷
可能伴有呼吸困难 需要及时就医
01 药物疗法
抗真菌药物治疗
02 氧疗
提高氧气浓度
03 床旁监测
随时观察病情变化
肺真菌感染的危害和防治
危害
造成肺部疾病 生命威胁
临床表现
呼吸困难 发热 胸痛
防治措施
保持室内清新 避免湿度过高 接受规范治疗
治疗方案
药物治疗 氧疗 床旁监测
● 06
第六章 肺部感染性疾病的预 防和保健
01 加强锻炼
支气管炎的预防措施
预防支气管炎的关键在于科学的生活方式。避免吸烟、保持 室内空气清新、避免过敏源是预防支气管炎的重要措施。此 外,增加户外活动、适当饮食也能帮助预防支气管炎的发生
病毒性肺炎 完整版本ppt课件
![病毒性肺炎 完整版本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8f3aa70d4d8d15abf234ee4.png)
精选课件ppt
28
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SSPE)
脑皮质严重充血 脑白质血管扩张 渐进性大脑衰退,1~2 年内死亡
精选课件ppt
29
防治
预防麻疹的主要措施是隔离患者,进行人工自动免疫,提 高机体的免疫力。目前国内外普遍实行麻疹减毒活疫苗接种 ,使麻疹发病率已大幅度下降。这种疫苗皮下注射,阳转率 高,副作用小,免疫力可持续3毒一般只引起表面感染,不引起病毒血症。
• 症状出现1-2 天内呼吸道排出病毒量较多,以后减少。
• 无并发症患者发病后第3-4d就开始恢复;如有并发症,则 恢复期延长。
• 传染性强并可迅速蔓延,发病率高,病死率低,死亡通常 由细菌性并发感染所致,如流感嗜血杆菌等。
Seye’s综合症:儿童常见的并发症,急性脑病,肝脂肪变性 ,死亡率10-40%。认为与服用水杨酸类药物有关,故儿童 流感时不宜用阿司匹林类药物降体温。
• 包膜 基质蛋白(matrix protein, MP):稳定,有型特异性。 脂蛋白(Lipoprotein,LP):来源于宿主细胞膜 功能:维持病毒的外形与完整性
• 刺突 血凝素(hemagglutinin HA):抗原结构易改变。是甲 型流 感病毒分亚型的主要依据。
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 NA):抗原性也很不稳定,易 发生变异。
精选课件ppt
16
抗原性漂移(antigenic drift):
变异幅度小或连续变异,属于量变,即亚型内变异。
抗原性转变(antigenic shift):
变异幅度大,属于质变,即病毒株表面抗原结构一种或 两种发生变异,与前次流行株抗原相异,形成新亚型。
精选课件ppt
17
致病性
肺部感染性疾病-PPT课件
![肺部感染性疾病-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555f236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d85896d.png)
展望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肺部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将更加 精准和有效。未来可能出现的新的诊断技术和治疗方法将有 助于提高肺部感染性疾病的治愈率和降低复发率。
谢谢观看
肺癌
肺癌与肺部感染性疾病在影像学上有时难以鉴别,需要通过病理学检查进行确 诊。
03
肺部感染性疾病的治疗
药物治疗
01
02
03
04
抗生素治疗
根据病原体类型选择合适的抗 生素,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等 ,以消除肺部感染的病原体。
抗病毒治疗
针对病毒感染,可选用抗病毒 药物如利巴韦林、奥司他韦等
进行治疗。
抗炎治疗
肺部感染性疾病-ppt课件
目录
• 肺部感染性疾病概述 • 肺部感染性疾病的症状与诊断 • 肺部感染性疾病的治疗 • 肺部感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护理 • 肺部感染性疾病的案例分析
01
肺部感染性疾病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肺部感染性疾病是指病原微生物 侵入肺部引发的感染性疾病,包 括细菌、病毒、真菌等引起的感 染。
健康生活方式
保持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饮食、适当的运动 等,增强身体免疫力。
护理方法
观察病情
密切关注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如咳嗽、 咳痰、发热等,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遵医嘱治疗
按照医生的建议使用药物,按时服药, 不随意停药或更改剂量。
呼吸道护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帮助患者排痰,如 拍背、吸痰等。
心理支持
关注患者的心理状况,给予安慰和支 持,帮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
咳痰
患者咳出痰液,多为黄色或绿 色,有时痰中带血。
胸痛
肺部感染性疾病可能导致胸痛, 通常为深呼吸或咳嗽时加重。
咳嗽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肺部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将更加 精准和有效。未来可能出现的新的诊断技术和治疗方法将有 助于提高肺部感染性疾病的治愈率和降低复发率。
谢谢观看
肺癌
肺癌与肺部感染性疾病在影像学上有时难以鉴别,需要通过病理学检查进行确 诊。
03
肺部感染性疾病的治疗
药物治疗
01
02
03
04
抗生素治疗
根据病原体类型选择合适的抗 生素,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等 ,以消除肺部感染的病原体。
抗病毒治疗
针对病毒感染,可选用抗病毒 药物如利巴韦林、奥司他韦等
进行治疗。
抗炎治疗
肺部感染性疾病-ppt课件
目录
• 肺部感染性疾病概述 • 肺部感染性疾病的症状与诊断 • 肺部感染性疾病的治疗 • 肺部感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护理 • 肺部感染性疾病的案例分析
01
肺部感染性疾病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肺部感染性疾病是指病原微生物 侵入肺部引发的感染性疾病,包 括细菌、病毒、真菌等引起的感 染。
健康生活方式
保持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饮食、适当的运动 等,增强身体免疫力。
护理方法
观察病情
密切关注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如咳嗽、 咳痰、发热等,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遵医嘱治疗
按照医生的建议使用药物,按时服药, 不随意停药或更改剂量。
呼吸道护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帮助患者排痰,如 拍背、吸痰等。
心理支持
关注患者的心理状况,给予安慰和支 持,帮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
咳痰
患者咳出痰液,多为黄色或绿 色,有时痰中带血。
胸痛
肺部感染性疾病可能导致胸痛, 通常为深呼吸或咳嗽时加重。
咳嗽
病毒性肺炎介绍演示培训课件
![病毒性肺炎介绍演示培训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4640d63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ff.png)
提高就医意识
鼓励公众出现疑似症状时及时就医,减少病毒传播的风险。
THANKS
感谢观看
由真菌感染引起,多发生在免疫力低 下人群,胸部CT检查有助于诊断。
由支原体感染引起,症状较轻,X线 检查显示肺部间质性炎症。
实验室检查与影像学检查
实验室检查
包括血常规、C反应蛋白、降钙素 原等检测,有助于评估感染程度 和炎症反应。
病毒检测
通过鼻咽拭子、咽拭子或下呼吸道 分泌物等进行病毒核酸检测,可明 确病毒类型。
临床表现
病毒性肺炎的临床表现包括发热、咳 嗽、呼吸困难、胸痛等。严重者可出 现呼吸衰竭和多器官功能衰竭。
分型
根据病毒的种类和临床表现的不同, 病毒性肺炎可分为多种类型,如流感 病毒肺炎、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腺 病毒肺炎等。
02
病毒性肺炎诊断与鉴别
诊断依据与方法
临床表现
病毒性肺炎患者通常表现 为发热、咳嗽、呼吸困难 等呼吸道症状,重症患者 可能出现呼吸衰竭。
。
免疫治疗
通过增强患者免疫力,提高抗病 毒能力。可使用免疫调节剂、中
药等进行治疗。
预防措施与疫苗接种
加强个人防护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戴口罩,避免去人群密 集场所,减少病毒感染机会。
保持室内通风
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降低病毒在 密闭环境中的传播风险。
接种疫苗
及时接种针对病毒性肺炎的疫苗,如流感疫苗、 新冠疫苗等,提高人群免疫力,降低感染风险。
06
总结与展望
当前存在问题和挑战
病毒变异
01
病毒性肺炎的病原体不断变异,导致诊断和治疗的难度增加。
传播途径多样
02
病毒性肺炎可通过飞沫、接触等多种途径传播,防控难度较大
鼓励公众出现疑似症状时及时就医,减少病毒传播的风险。
THANKS
感谢观看
由真菌感染引起,多发生在免疫力低 下人群,胸部CT检查有助于诊断。
由支原体感染引起,症状较轻,X线 检查显示肺部间质性炎症。
实验室检查与影像学检查
实验室检查
包括血常规、C反应蛋白、降钙素 原等检测,有助于评估感染程度 和炎症反应。
病毒检测
通过鼻咽拭子、咽拭子或下呼吸道 分泌物等进行病毒核酸检测,可明 确病毒类型。
临床表现
病毒性肺炎的临床表现包括发热、咳 嗽、呼吸困难、胸痛等。严重者可出 现呼吸衰竭和多器官功能衰竭。
分型
根据病毒的种类和临床表现的不同, 病毒性肺炎可分为多种类型,如流感 病毒肺炎、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腺 病毒肺炎等。
02
病毒性肺炎诊断与鉴别
诊断依据与方法
临床表现
病毒性肺炎患者通常表现 为发热、咳嗽、呼吸困难 等呼吸道症状,重症患者 可能出现呼吸衰竭。
。
免疫治疗
通过增强患者免疫力,提高抗病 毒能力。可使用免疫调节剂、中
药等进行治疗。
预防措施与疫苗接种
加强个人防护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戴口罩,避免去人群密 集场所,减少病毒感染机会。
保持室内通风
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降低病毒在 密闭环境中的传播风险。
接种疫苗
及时接种针对病毒性肺炎的疫苗,如流感疫苗、 新冠疫苗等,提高人群免疫力,降低感染风险。
06
总结与展望
当前存在问题和挑战
病毒变异
01
病毒性肺炎的病原体不断变异,导致诊断和治疗的难度增加。
传播途径多样
02
病毒性肺炎可通过飞沫、接触等多种途径传播,防控难度较大
肺部感染性疾病精品课件
![肺部感染性疾病精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b543d7c360cba1aa811daca.png)
起炎症,然后通过肺泡间孔(Cohn氏孔) 向其他肺泡蔓延,以致肺段的一部分或整个 肺段、肺叶发生炎变。典型病例表现为肺实 变,而支气管一般未被累及。致病菌多为肺 炎球菌,但葡萄球菌以及一些革兰阴性杆菌 亦能引起肺段或肺叶的整片炎症。由金黄色 葡萄球菌和克雷白杆菌所致肺炎常呈坏死性 改变,容易形成空洞。X线示肺叶或肺段的 实变阴影。
可修改 欢迎下载
可修改 欢迎下载
右中叶肺炎 正位片
可修改 欢迎下载
• 小叶性(支气管性)肺炎:病原体通过支气管侵入,
引起细支气管、终末细支气管和肺泡的炎症,常 继发于其他疾病,如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上 呼吸道病毒感染,以及长期卧床的重危病人。病 原体有肺炎球菌、葡萄球菌、腺病毒、流感病毒 以及肺炎支原体等。支气管腔内有分泌物,故常 闻及湿啰音,无实变的体征和X线征象。下叶常 受累,X线显示为沿着肺纹理分布的不规则斑片 状阴影,边缘密度浅而模糊 。
如果肺炎患者需要通气支持(急性呼吸衰 竭)、循环支持(血流动力学障碍、外周灌 注不足)和需要加强监护和治疗可认为是重 症肺炎。
可修改 欢迎下载
• 美国感染疾病学会/美国胸科学会(IDSA/ATS)
2007年指南,重症肺炎标准:
• 主要标准:1、需要有创机械通气2、感染性休
克需要血管收缩剂治疗。
• 次要标准:1、R≥30次/分, 2、氧合指数≤250,
肺炎链球菌
需氧革兰阴性杆菌
嗜肺军团菌 肺炎支原体 流感嗜血杆菌等
抗菌药物选择 • 头孢噻肟或头孢曲松联
合大环内酯类 • 具有抗假单胞菌活性的
广谱青霉素/酶抑制剂或 头孢菌素类,或二者 之一联合大环内酯类 • 碳青霉烯类 • 新喹诺酮联合氨基糖苷 类(青霉素过敏)
可修改 欢迎下载
可修改 欢迎下载
可修改 欢迎下载
右中叶肺炎 正位片
可修改 欢迎下载
• 小叶性(支气管性)肺炎:病原体通过支气管侵入,
引起细支气管、终末细支气管和肺泡的炎症,常 继发于其他疾病,如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上 呼吸道病毒感染,以及长期卧床的重危病人。病 原体有肺炎球菌、葡萄球菌、腺病毒、流感病毒 以及肺炎支原体等。支气管腔内有分泌物,故常 闻及湿啰音,无实变的体征和X线征象。下叶常 受累,X线显示为沿着肺纹理分布的不规则斑片 状阴影,边缘密度浅而模糊 。
如果肺炎患者需要通气支持(急性呼吸衰 竭)、循环支持(血流动力学障碍、外周灌 注不足)和需要加强监护和治疗可认为是重 症肺炎。
可修改 欢迎下载
• 美国感染疾病学会/美国胸科学会(IDSA/ATS)
2007年指南,重症肺炎标准:
• 主要标准:1、需要有创机械通气2、感染性休
克需要血管收缩剂治疗。
• 次要标准:1、R≥30次/分, 2、氧合指数≤250,
肺炎链球菌
需氧革兰阴性杆菌
嗜肺军团菌 肺炎支原体 流感嗜血杆菌等
抗菌药物选择 • 头孢噻肟或头孢曲松联
合大环内酯类 • 具有抗假单胞菌活性的
广谱青霉素/酶抑制剂或 头孢菌素类,或二者 之一联合大环内酯类 • 碳青霉烯类 • 新喹诺酮联合氨基糖苷 类(青霉素过敏)
可修改 欢迎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肺纹理增多,磨玻璃状阴影; 小片状浸润或广泛浸润、实变, 病情严重者显示双肺弥漫性结节性浸润, 大叶实变及胸腔积液者均不多见。 病毒性肺炎的致病原不同,其X线征象亦有不同特征。
间质性肺炎
间质性肺炎
禽流感胸片
诊断
诊断依据:临床症状、x线改变,并排除由其他病原
体引起的肺炎→临床诊断
确诊有赖于病原学检查: 病毒分离、血清学检查、病毒抗原检测。
发病机制和病理
传播途径:SARS病毒通过短距离飞沫、气溶胶或接触 污染的物品传播
发病机制:未明 病理改变:主要显示弥漫性肺泡损伤和炎症细胞浸润:
①早期的特征是肺水肿、纤维素渗出、透明膜形成、 脱屑性肺炎以及灶性肺出血等;
②机化期可见肺泡内含细胞性的纤维黏液样渗出 物及肺泡间隔的成纤维细胞增生,
治疗
抗生素的应用: 无继发性细菌感染时不宜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一旦明确已合并细菌感染,应及时选用敏感的抗 生素。
糖皮质激素:对病毒性肺炎疗效仍有争论。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病原体
SARS冠状病毒(SARS-associated coronavirus) 常用消毒剂和固定剂中即可失去感染性 56℃以上90分钟即可杀死病毒
2、胸部影像学检查
X线典型的改变为磨玻璃影及肺实变影 多发性,半数为双侧性 病灶多位于中下叶、分布于外周,双下肺多见 胸部CT表现为磨玻璃影、碎石路样(小叶间隔和小
叶内间隔增厚)改变 后期部分病例出现肺纤维化改变。
SARS胸部X线表现演变过程
SARS胸部CT表现
↓
3、病原学检查
鼻咽部冲洗/吸引物、血、尿、粪便等标本进行: 病毒分离 聚合酶链反应(PCR) 检测特异性IgM、IgG抗体
呼吸道分泌物中细胞核内的包涵体:提示病毒感染 但并非一定来自肺部,需进一步收集下呼吸道分泌物 或肺活检标本作培养分离病毒。
血清学检查: 常用:特异性IgG抗体检测,如补体结合试验、血凝 抑制试验、中和试验—— 但仅能作为回顾性诊断,并无早期诊断价值。
治疗
以对症治疗为主: 休息: 卧床休息,居室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 饮食: 富含维生素、蛋白质、易消化的清淡饮食 多饮水 酌情静脉输液、吸氧 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隔离消毒:预防交叉感染。
肺部感染性疾病病毒性肺炎优 秀课件
病毒性肺炎
概念: 病毒性肺炎(viral pneumonia)是由上呼吸道病毒感
染,向下蔓延所致的肺部炎症。 可发生在免疫功能正常或抑制的儿童和成人。 大多发生于冬春季节,可暴发或散发流行。 密切接触的人群或有心肺疾病者容易罹患。 需住院的社区获得性肺炎约8%为病毒性肺炎。 婴幼儿、老人、妊娠妇女或原有慢性心肺疾病者,
病情较重,甚至导致死亡。
病因和发病机制
成人感染:常见为甲、乙型流感病毒、腺病毒、副流 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和冠状病毒等
免疫抑制宿主感染:疱疹病毒和麻疹病毒 骨髓移植和器官移植受者:
易患疱疹病毒和巨细胞病毒肺炎 患者可同时受一种以上病毒感染,并常继发细菌感染 免疫抑制宿主:还常继发真菌和原虫感染。 飞沫与直接接触传播,且传播迅速、传播面广。 病毒性肺炎为吸人性感染,常有气管一支气管炎。
诊断
对于有SARS流行病学依据、有症状、有肺部X线影像 改变,并能排除其他疾病诊断者,可以作出SARS临床 诊断
在临床诊断的基础上,若分泌物中SARS冠状病毒RNA 检测阳性,或血清抗体阳转,或抗体滴度4倍及以上 增高,则可作出确定诊断
病理
⑴
病毒侵入细支气管上皮→细支气管炎。 感染可波及肺间质与肺泡→肺炎。 气道上皮广泛受损,粘膜发生溃疡,其上覆盖纤维蛋
白被膜→气道防御功能降低,易招致细菌感染。 单纯病毒性肺炎——多为间质性肺炎:
肺泡间隔有大量单核细胞浸润、肺泡水肿、被覆含蛋 白及纤维蛋白的透明膜,使肺泡弥散距离加宽。
病理
③部分病例出现明显的纤维增生,导致肺纤维化 甚至硬化。
临床表现
潜伏期:2~10天 症状:起病急骤,多以发热为首发症状,体温常>
38℃,可有寒战、咳嗽、少痰, 偶有血丝痰,严重 时可有气促、呼吸窘迫 体征:肺部体征不明显,可闻及少许湿啰音,严重 时有肺实变体征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1、实验室检查
WBC计数正常或下降 常有淋巴细胞计数减少 血小板可下降
治疗
抗病毒治疗:目前已证实较有效的病毒抑制药物有: ①利巴韦林(三氮唑核苷、病毒唑):
广谱抗病毒药,对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副流感 病毒和流感病毒有效。 ②阿昔洛韦(无环鸟苷):为一化学合成的抗病毒药,具 有广谱、强效和起效快的特点。 临床用于疱疹病毒、水痘病毒感染。尤其对免疫缺陷 或应用免疫抑制剂者应尽早应用。 ③更昔洛韦:为无环鸟苷类似物,抑制DNA合成。 主要用于巨细胞病毒感染。
抗病毒治疗
④奥司他韦: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对甲、乙型流感病 毒均有很好作用,耐药发生率低。
⑤阿糖腺苷:为嘌呤核苷类化合物,具有广泛的抗病 毒作用。多用于治疗免疫缺陷患者的疱疹病毒与水 痘病毒感染。
⑥金刚烷胺(金刚胺):人工合成胺类药物,有阻止某 些病毒进入人体细胞及退热作用。临床用于流感病 毒等感染。
或白色粘液痰、咽痛等呼吸道症状。
临床表现
小儿或老年人:易发生重症病毒性肺炎,表现为: 呼吸困难、发绀、嗜睡、精神萎靡,甚至发生休克、 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等合并症,也可发生急性呼吸窘 迫综合征。
常无显著的胸部体征,病情严重者有呼吸浅速、心率 增快、发绀、肺部干湿性哕音。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正常、稍高或偏低, 痰涂片: 白细胞以单核细胞居多, 痰培养: 常无致病细菌生长。 胸部X线:
⑵
肺炎多为局灶性或弥漫性,偶呈实变。 肺泡细胞及巨噬细胞内可见病毒包涵体。 炎性介质释出:直接作用于支气管平滑肌,致使支气
管痉挛——临床上表现为气道反应性增高。 病变吸收后可留有肺纤维化。
Viral pneumonia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多核巨细胞 胞质内的病 毒包涵体
病毒性肺炎
临床表现
病毒性肺炎好发于病毒疾病流行季节 临床症状通常较轻,与支原体肺炎的症状相似, 但起病较急,发热、头痛、全身酸痛、倦怠等较突出, 常在急性流感症状尚未消退时,即出现咳嗽、少痰、
间质性肺炎
间质性肺炎
禽流感胸片
诊断
诊断依据:临床症状、x线改变,并排除由其他病原
体引起的肺炎→临床诊断
确诊有赖于病原学检查: 病毒分离、血清学检查、病毒抗原检测。
发病机制和病理
传播途径:SARS病毒通过短距离飞沫、气溶胶或接触 污染的物品传播
发病机制:未明 病理改变:主要显示弥漫性肺泡损伤和炎症细胞浸润:
①早期的特征是肺水肿、纤维素渗出、透明膜形成、 脱屑性肺炎以及灶性肺出血等;
②机化期可见肺泡内含细胞性的纤维黏液样渗出 物及肺泡间隔的成纤维细胞增生,
治疗
抗生素的应用: 无继发性细菌感染时不宜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一旦明确已合并细菌感染,应及时选用敏感的抗 生素。
糖皮质激素:对病毒性肺炎疗效仍有争论。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病原体
SARS冠状病毒(SARS-associated coronavirus) 常用消毒剂和固定剂中即可失去感染性 56℃以上90分钟即可杀死病毒
2、胸部影像学检查
X线典型的改变为磨玻璃影及肺实变影 多发性,半数为双侧性 病灶多位于中下叶、分布于外周,双下肺多见 胸部CT表现为磨玻璃影、碎石路样(小叶间隔和小
叶内间隔增厚)改变 后期部分病例出现肺纤维化改变。
SARS胸部X线表现演变过程
SARS胸部CT表现
↓
3、病原学检查
鼻咽部冲洗/吸引物、血、尿、粪便等标本进行: 病毒分离 聚合酶链反应(PCR) 检测特异性IgM、IgG抗体
呼吸道分泌物中细胞核内的包涵体:提示病毒感染 但并非一定来自肺部,需进一步收集下呼吸道分泌物 或肺活检标本作培养分离病毒。
血清学检查: 常用:特异性IgG抗体检测,如补体结合试验、血凝 抑制试验、中和试验—— 但仅能作为回顾性诊断,并无早期诊断价值。
治疗
以对症治疗为主: 休息: 卧床休息,居室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 饮食: 富含维生素、蛋白质、易消化的清淡饮食 多饮水 酌情静脉输液、吸氧 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隔离消毒:预防交叉感染。
肺部感染性疾病病毒性肺炎优 秀课件
病毒性肺炎
概念: 病毒性肺炎(viral pneumonia)是由上呼吸道病毒感
染,向下蔓延所致的肺部炎症。 可发生在免疫功能正常或抑制的儿童和成人。 大多发生于冬春季节,可暴发或散发流行。 密切接触的人群或有心肺疾病者容易罹患。 需住院的社区获得性肺炎约8%为病毒性肺炎。 婴幼儿、老人、妊娠妇女或原有慢性心肺疾病者,
病情较重,甚至导致死亡。
病因和发病机制
成人感染:常见为甲、乙型流感病毒、腺病毒、副流 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和冠状病毒等
免疫抑制宿主感染:疱疹病毒和麻疹病毒 骨髓移植和器官移植受者:
易患疱疹病毒和巨细胞病毒肺炎 患者可同时受一种以上病毒感染,并常继发细菌感染 免疫抑制宿主:还常继发真菌和原虫感染。 飞沫与直接接触传播,且传播迅速、传播面广。 病毒性肺炎为吸人性感染,常有气管一支气管炎。
诊断
对于有SARS流行病学依据、有症状、有肺部X线影像 改变,并能排除其他疾病诊断者,可以作出SARS临床 诊断
在临床诊断的基础上,若分泌物中SARS冠状病毒RNA 检测阳性,或血清抗体阳转,或抗体滴度4倍及以上 增高,则可作出确定诊断
病理
⑴
病毒侵入细支气管上皮→细支气管炎。 感染可波及肺间质与肺泡→肺炎。 气道上皮广泛受损,粘膜发生溃疡,其上覆盖纤维蛋
白被膜→气道防御功能降低,易招致细菌感染。 单纯病毒性肺炎——多为间质性肺炎:
肺泡间隔有大量单核细胞浸润、肺泡水肿、被覆含蛋 白及纤维蛋白的透明膜,使肺泡弥散距离加宽。
病理
③部分病例出现明显的纤维增生,导致肺纤维化 甚至硬化。
临床表现
潜伏期:2~10天 症状:起病急骤,多以发热为首发症状,体温常>
38℃,可有寒战、咳嗽、少痰, 偶有血丝痰,严重 时可有气促、呼吸窘迫 体征:肺部体征不明显,可闻及少许湿啰音,严重 时有肺实变体征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1、实验室检查
WBC计数正常或下降 常有淋巴细胞计数减少 血小板可下降
治疗
抗病毒治疗:目前已证实较有效的病毒抑制药物有: ①利巴韦林(三氮唑核苷、病毒唑):
广谱抗病毒药,对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副流感 病毒和流感病毒有效。 ②阿昔洛韦(无环鸟苷):为一化学合成的抗病毒药,具 有广谱、强效和起效快的特点。 临床用于疱疹病毒、水痘病毒感染。尤其对免疫缺陷 或应用免疫抑制剂者应尽早应用。 ③更昔洛韦:为无环鸟苷类似物,抑制DNA合成。 主要用于巨细胞病毒感染。
抗病毒治疗
④奥司他韦: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对甲、乙型流感病 毒均有很好作用,耐药发生率低。
⑤阿糖腺苷:为嘌呤核苷类化合物,具有广泛的抗病 毒作用。多用于治疗免疫缺陷患者的疱疹病毒与水 痘病毒感染。
⑥金刚烷胺(金刚胺):人工合成胺类药物,有阻止某 些病毒进入人体细胞及退热作用。临床用于流感病 毒等感染。
或白色粘液痰、咽痛等呼吸道症状。
临床表现
小儿或老年人:易发生重症病毒性肺炎,表现为: 呼吸困难、发绀、嗜睡、精神萎靡,甚至发生休克、 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等合并症,也可发生急性呼吸窘 迫综合征。
常无显著的胸部体征,病情严重者有呼吸浅速、心率 增快、发绀、肺部干湿性哕音。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正常、稍高或偏低, 痰涂片: 白细胞以单核细胞居多, 痰培养: 常无致病细菌生长。 胸部X线:
⑵
肺炎多为局灶性或弥漫性,偶呈实变。 肺泡细胞及巨噬细胞内可见病毒包涵体。 炎性介质释出:直接作用于支气管平滑肌,致使支气
管痉挛——临床上表现为气道反应性增高。 病变吸收后可留有肺纤维化。
Viral pneumonia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多核巨细胞 胞质内的病 毒包涵体
病毒性肺炎
临床表现
病毒性肺炎好发于病毒疾病流行季节 临床症状通常较轻,与支原体肺炎的症状相似, 但起病较急,发热、头痛、全身酸痛、倦怠等较突出, 常在急性流感症状尚未消退时,即出现咳嗽、少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