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技术规范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颁布的规范性文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输血前的检查和评估:包括输血前的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血型鉴定等内容。
2.输血血液制品的选择和配血:包括血型配对、血型不合适时的处理、血液制品的选择和
血液制品应用的适应症和禁忌症等内容。
3.输血前的准备工作:包括输血前的仪器设备和场所准备、输血前的术前准备、输血前的
药物准备和输血前的安全防护等内容。
4.输血操作:包括血管通路建立、血液制品输注、输血速率和输血量控制、输血反应处理
等内容。
5.输血后的观察和处理:包括输血后的观察时间、观察内容、输血后的处理和出现输血反
应的处理等内容。
6.输血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包括输血质量控制的原则和方法、输血质量的评价和监测等
内容。
7.输血与传染病的防控:包括输血与传染病的关系、输血与传染病的防控策略等内容。
8.特殊情况下的输血:包括急救输血、产科输血、儿科输血等特殊情况下的输血处理。
9.输血记录与质量评估:包括输血记录的内容和形式、输血质量评估和输血效果评价等内
容。
10.输血设备和管理:包括输血设备的种类和选购、输血设备的维护和管理等内容。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旨在规范临床输血操作,保障患者用血安全,提高输血质量和效果,对于提高临床输血水平和保障患者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卫生部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卫生部随着医学水平的不断提升,输血已成为临床治疗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为了确保输血安全有效,卫生部制定了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该规范旨在规范临床输血的操作流程,减少输血相关的风险,提高治疗的质量。
本文将对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内容进行详细介绍。
一、输血前准备1. 病例评估在进行输血前,医务人员需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包括血型、血红蛋白水平、肝肾功能等。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输血方案,并告知患者可能的风险和效果。
2. 输血前检查在输血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检查,包括血型鉴定、交叉配对试验等。
确保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3. 血液储备医院需要储备足够的血液,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供应合适的血液。
二、输血操作1. 输血设备准备确保输血设备符合规定的标准,包括输液管、输血袋等。
在使用前需要进行清洁消毒,确保器械的无菌。
同时,医务人员需要配戴合适的个人防护用品。
2. 输血前核对在进行输血前,医务人员需要核对患者身份、血液类型等信息,确保输血的准确性。
同时,还需要检查血袋、标签等是否正常。
3. 静脉通路建立确保严格按照消毒、无菌操作流程建立静脉通路,避免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4. 输血速度控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控制输血速度,避免输血过快或过慢引发的不良反应。
特别是对于高危患者,需要密切观察血流速度和患者反应。
5. 输血过程监测在输血过程中,医务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心率、体温等指标的变化,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处理。
6. 输血后处理输血结束后,医务人员需要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特别是与输血相关的不良反应。
及时处理并记录相关信息。
三、输血并发症防范和处理1. 过敏反应输血过程中,患者可能发生过敏反应,包括轻度过敏、严重过敏和变态反应。
医务人员需要及时处理,包括中止输血、给予适当的抗过敏治疗等。
2. 血液传播疾病为了确保输血的血液安全性,对供血者进行严格的体检和血液筛查,确保不传播疾病。
3. 输血相关肺损伤对于有肺损伤风险的患者,需要谨慎考虑输血。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输血技术是医学科学领域最重要的一项技术,也是一项有潜在风险的技术。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是指在输血过程中,为确保输血安全,确保血液安全,确保输血效果的有效性,以及确保输血过程的有效性,开发的一系列标准化的技术规范。
一、输血前准备
1、输血前应进行血液检查,确定血液的种类、血液性质及血液成分;
2、确定输血剂量,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确定输血剂量;
3、检查输血器具,确保输血器具清洁;
4、检查输血液,确保输血液符合质量标准;
二、输血过程
1、输血前应放置输血器具,接管输血针,穿刺患者的血管;
2、输血过程中应进行定期监测,确保输血过程的安全性;
3、输血后应进行血液检查,确定输血剂量及输血效果;
4、输血结束后应及时清洗、消毒输血器具,并确保输血器具的清洁及安全性;
三、输血后处理
1、输血后应及时观察输血患者的情况,及时发现不良反应;
2、输血后应及时向患者介绍输血后的护理方法,以确保患者的健康;
3、输血后应定期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确保患者的身体健康;
4、输血后应定期对患者进行血液检查,确保患者的血液安全。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强调,在进行输血时,必须严格遵守各项技术规范,确保患者的安全,保证输血质量,以达到输血的有效性。
医疗机构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医疗机构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临床输血是一种重要的医疗技术,其涉及到人体血液的采集、储存、处理和输注等环节,需要严格的操作规范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本文将对临床输血技术进行规范说明。
一、输血前的准备工作1. 术前评估:在进行输血前,医护人员应了解患者的病史、用药史、血型和体重等基本情况,进行输血前的风险评估,制定输血计划,明确输血目的和剂量,并告知患者和家属输血的风险和注意事项。
2. 签署知情同意书:为了确保患者和家属对输血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应在进行输血前让患者和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并详细说明输血的目的、风险和注意事项等。
3. 选择输血器材:选择符合质量标准的输血器材,如输血袋、输血管、注射器等,以确保输血过程中的血液质量和安全性。
4. 检查血袋标签:输血前应仔细检查血袋标签,确认血袋中血型、Rh因子、过期日期等信息与患者的医嘱和标本一致,以避免输血不当的情况发生。
二、输血操作规范1. 采血操作:采血前应做好手卫生,采用无菌技术采集血样,不得污染血样和器材,采血量应符合患者体重和输血计划。
2. 血样标识:采集好的血样应及时标识,明确标识采血时间、采血者、标本号、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血型和Rh因子等信息,确保样本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3. 血液储存:采集的血液应尽快运送到输血科技术、设备和物资条件下达标的血液库房存储。
4. 配血:配血前应对血样进行标本比对和体外试验,确保血型和Rh因子匹配,避免输血不当和输错血的风险。
5. 输血操作:输血前应用至少2根输血管对患者进行注射,其中一根为主管,另一根为备用管,以保证输血安全和畅通。
6. 输血速度:在输血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和输血容量等因素,控制输血速度,一般不能超过2ml/kg/min,避免输血引起的各种不良反应。
7. 监测观察:输血期间应加强对患者的监测观察,例如监测呼吸、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的变化,定期检测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等指标,及时发现和处理各种输血反应和并发症。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国家卫生部卫医发[2000]184号,2000年6月1日发布,2000年10月1日实施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指导医疗机构科学、合理用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和《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血液资源必须加以保护、合理应用,避免浪费,杜绝不必要的输血。
第三条临床医师和输血医技人员应严格掌握血适应证,正确应用成熟的临床输血技术和血液保护技术,包括成分输血和自体输血等。
第四条二级以上医院应设置独立的输血科(血库),负责临床用血的技术指导和技术实施,确保贮血、配血和其他科学、合理用血措施的执行。
第二章输血申请第五条申请输血应由经治医师逐项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由主治医师核准签字,连同受血者血样于预定输血日期前送交输血科(血库)备血。
第六条决定输血治疗前,经治医师应向患者或其家属说明输同种异体血的不良反应和经血传播疾病的可能性,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并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
《输血治疗同意书》入病历。
无家属签字的无自主意识患者的紧急输血,应报医院职能部门或主管领导同意、备案,并记入病历。
第七条术前自身贮血由输血科(血库)负责采血和贮血,经治医师负责输血过程的医疗监护。
手术室内的自身输血包括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术野自身血回输及术中控制性低血压等医疗技术由麻醉科医师负责实施。
第八条亲友互助献血由经治医师等对患者家属进行动员,在输血科(血库)填写登记表,到血站或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采血点(室)无偿献血,由血站进行血液的初、复检,并负责调配合格血液。
第九条患者治疗性血液成分去除、血浆置换等,由经治医师申请,输血科(血库)或有关科室参加制定治疗方案并负责实施,由输血科(血库)和经治医师负责患者治疗过程的监护。
第十条对于Rh(D)阴性和其他稀有血型患者,应采用自身输血、同型输血或配合型输血。
第十一条新生儿溶血病和需要换血疗法的,由经治医师申请,经主治医师核准,并经患儿家属或监护人签字同意,由血站和医院输血科(血库)提供适合的血液,换血由经治医师和输血科(血库)人员共同实施。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凝血功能障碍 ➢ 紧急对抗华法令抗凝血作用
4
附件三:手术及创伤输血指南
冷沉淀
纤维蛋白原<0.8g/L
5
附件三:手术及创伤输血指南
全血
➢ 用于急性大量血液丢失可能出现低血容量 性休克的患者
➢ 持续活动性出血,失血量超过自身血容量 30%
12
附件三:手术及创伤输血指南
注释: ➢ 休克没有得到及时纠正,可导致消耗性凝
血障碍 ➢ FFP的使用,必须达到10~15ml/kg,才能
有效 ➢ 禁止用FFP作为扩容剂 ➢ 禁止用FFP促进伤口愈合
13
附件四:内科输血指南
红细胞
血红蛋白<60g/L或Hct<0.2考虑输
14
附件四:内科输血指南
2023最 新 整 理 收 集 do something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卫医发[ 2000 ]184号 2000年10月1日起实施
附件三:手术及创伤输血指南
红细胞 ➢ 血红蛋白>100g/L,可以不输 ➢ 血红蛋白<70g/L,应考虑输 ➢ 血红蛋白在70~100g/L之间,根据患者的贫
血程度﹑心肺代偿功能﹑有无代谢率增高以 及年龄等因素决定
2
附件三:手术及创伤输血指南
血小板
➢ 血小板计数>100×109/L,可以不输 ➢ 血小板计数<50×109/L,应考虑输 ➢ 血小板计数是50-100×109/L,根据是否
有自发性出血或伤口渗血决定 ➢ 如术中出现不可控制渗血,不受限制
3
附件三:手术及创伤输血指南
新鲜冰冻血浆
➢ PT或APTT>正常1.5倍,创面弥漫性渗血 ➢ 急性大出血输入大量库存全血或红细胞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指导医疗机构科学、合理用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和《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血液资源必须加以保护、合理应用,避免浪费,杜绝不必要的输血。
第三条临床医师和输血医技人员应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正确应用成熟的临床输血技术和血液保护技术,包括成分输血和自体输血等。
第四条二级以上医院应设置独立的输血科(血库),负责临床用血的技术指导和技术实施,确保贮血、配血和其他科学、合理用血措施的执行。
第二章输血申请第五条申请输血应由经治医师逐项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由主治医师核准签字,连同受血者血样于预定输血日期前送交输血科(血库)备血。
第六条决定输血治疗前,经治医师应向患者或其家属说明输同种异体血的不良反应和经血传播疾病的可能性,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并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
《输血治疗同意书》入病历。
无家属签字的无自主意识患者的紧急输血,应报医院职能部门或主管领导同意、备案,并记入病历。
第七条术前自身贮血由输血科(血库)负责采血和贮血,经治医师负责输血过程的医疗监护。
手术室的自身输血包括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术野自身血回输及术中控制性低血压等医疗技术由麻醉科医师负责实施。
第八条亲友互助献血由经治医师等对患者家属进行动员,在输血科(血库)填写登记表,到血站或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采血点(室)无偿献血,由血站进行血液的初、复检,并负责调配合格血液。
第九条患者治疗性血液成分去除、血浆置换等,由经治医师申请,输血科(血库)或有前科室参加制订治疗方案并负责实施,由输血科(血库)和经治医师负责患者治疗过程的监护。
第十条对于Rh(D)阴性和其他稀有血型患者,应采用自身输血、同型输血或配合型输血。
第十一条新生儿溶血病如需要换血疗法的,由经治医师申请,经主治医师核准,并经患儿家属或监护人签字同意,由血站和医院输血科(血库)提供适合的血液,换血由经治医师和输血科(血库)人员共同实施。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指导医疗机构科学、合理用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和《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血液资源必须加以保护、合理应用,避免浪费,杜绝不必要的输血。
第三条临床医师和输血医技人员应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正确应用成熟的临床输血技术和血液保护技术,包括成分输血和自体输血等.第四条二级以上医院应设置独立的输血科(血库),负责临床用血的技术指导和技术实施,确保贮血、配血和其他科学、合理用血措施的执行.第二章输血申请第五条申请输血应由经治医师逐项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由主治医师核准签字,连同受血者血样于预定输血日期前送交输血科(血库)备血。
第六条决定输血治疗前,经治医师应向患者或其家属说明输同种异体血的不良反应和经血传播疾病的可能性,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并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
《输血治疗同意书》入病历。
无家属签字的无自主意识患者的紧急输血,应报医院职能部门或主管领导同意、备案,并记入病历。
第七条术前自身贮血由输血科(血库)负责采血和贮血,经治医师负责输血过程的医疗监护。
手术室的自身输血包括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术野自身血回输及术中控制性低血压等医疗技术由麻醉科医师负责实施。
第八条亲友互助献血由经治医师等对患者家属进行动员,在输血科(血库)填写登记表,到血站或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采血点(室)无偿献血,由血站进行血液的初、复检,并负责调配合格血液。
第九条患者治疗性血液成分去除、血浆置换等,由经治医师申请,输血科(血库)或有前科室参加制订治疗方案并负责实施,由输血科(血库)和经治医师负责患者治疗过程的监护。
第十条对于()阴性和其他稀有血型患者,应采用自身输血、同型输血或配合型输血。
第十一条新生儿溶血病如需要换血疗法的,由经治医师申请,经主治医师核准,并经患儿家属或监护人签字同意,由血站和医院输血科(血库)提供适合的血液,换血由经治医师和输血科(血库)人员共同实施。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指导医疗机构科学、合理用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和《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血液资源必须加以保护、合理应用,避免浪费,杜绝不必要的输血。
第三条临床医师和输血医技人员应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正确应用成熟的临床输血技术和血液保护技术,包括成分输血和自体输血等。
第四条二级以上医院应设置独立的输血科(血库),负责临床用血的技术指导和技术实施,确保贮血、配血和其他科学、合理用血措施的执行。
第二章输血申请第五条申请输血应由经治医师逐项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由主治医师核准签字,连同受血者血样于预定输血日期前送交输血科(血库)备血。
第六条决定输血治疗前,经治医师应向患者或其家属说明输同种异体血的不良反应和经血传播疾病的可能性,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并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
《输血治疗同意书》入病历。
无家属签字的无自主意识患者的紧急输血,应报医院职能部门或主管领导同意、备案,并记入病历。
第七条术前自身贮血由输血科(血库)负责采血和贮血,经治医师负责输血过程的医疗监护。
手术室内的自身输血包括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术野自身血回输及术中控制性低血压等医疗技术由麻醉科医师负责实施。
第八条亲友互助献血由经治医师等对患者家属进行动员,在输血科(血库)填写登记表,到血站或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采血点(室)无偿献血,由血站进行血液的初、复检,并负责调配合格血液。
第九条患者治疗性血液成分去除、血浆置换等,由经治医师申请,输血科(血库)或有关科室参加制定治疗方案并负责实施,由输血科(血库)和经治医师负责患者治疗过程的监护。
第十条对于rh(d)阴性和其他稀有血型患者,应采用自身输血、同型输血或配合型输血。
第十一条新生儿溶血病如需要换血疗法的,由经治医师申请,经主治医师核准,并经患儿家属或监护人签字同意,由血站和医院输血科(血库)提供适合的血液,换血由经治医师和输血科(血库)人员共同实施。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doc-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指导医疗机构科学、合理用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和《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血液资源必须加以保护、合理应用,避免浪费,杜绝不必要的输血。
第三条临床医师和输血医技人员应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正确应用成熟的临床输血技术和血液保护技术,包括成分输血和自体输血等。
第四条二级以上医院应设置独立的输血科(血库),负责临床用血的技术指导和技术实施,确保贮血、配血和其他科学、合理用血措施的执行。
第二章输血申请第五条申请输血应由经治医师逐项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由主治医师核准签字,连同受血者血样于预定输血日期前送交输血科(血库)备血。
第六条决定输血治疗前,经治医师应向患者或其家属说明输同种异体血的不良反应和经血传播疾病的可能性,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并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
《输血治疗同意书》入病历。
无家属签字的无自主意识患者的紧急输血,应报医院职能部门或主管领导同意、备案,并记入病历。
第七条术前自身贮血由输血科(血库)负责采血和贮血,经治医师负责输血过程的医疗监护。
手术室的自身输血包括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术野自身血回输及术中控制性低血压等医疗技术由麻醉科医师负责实施。
第八条亲友互助献血由经治医师等对患者家属进行动员,在输血科(血库)填写登记表,到血站或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采血点(室)无偿献血,由血站进行血液的初、复检,并负责调配合格血液。
第九条患者治疗性血液成分去除、血浆置换等,由经治医师申请,输血科(血库)或有前科室参加制订治疗方案并负责实施,由输血科(血库)和经治医师负责患者治疗过程的监护。
第十条对于Rh(D)阴性和其他稀有血型患者,应采用自身输血、同型输血或配合型输血。
第十一条新生儿溶血病如需要换血疗法的,由经治医师申请,经主治医师核准,并经患儿家属或监护人签字同意,由血站和医院输血科(血库)提供适合的血液,换血由经治医师和输血科(血库)人员共同实施。
临床输血操作技术规范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临床输血操作技术规范篇一:临床输血技术标准操作流程徐州民政医院临床输血技术标准操作流程一、受血者血样采集标准操作流程操作流程要点说明二、接收血液1、取回的血液应尽快输用,不得自行贮血。
输血前将血液轻轻摇匀,避免剧烈震荡。
血液内不得加入其他药物,如需稀释只能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
2、输血前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
连续输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前一袋血液输完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再接下一袋血继续输注。
3、输血过程中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1)减慢或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护静脉通路;2)立即通知值班的本院医师和血库值班人员,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并查找原因,做好记录。
4、疑为溶血性或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护静脉通路,及时汇报上级医师,在积极配合治疗抢救的同时,1)核对用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试验结果记录;2)核对受血者及供血者abo血型、Rh(d)血型、不规则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试验。
3)遵医嘱抽取患者血液加肝素抗凝剂,分离血浆,观察血浆颜色,测定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4)遵医嘱抽取患者血液检测血清胆红素含量、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血浆结合珠蛋白测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并检测相关抗体效价,如发现特殊抗体,应进行进一步鉴定;5)如怀疑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抽取血袋中血液做细菌菌种检测;6)遵医嘱尽早检测血常规、尿常规及尿血红蛋白;7)必要时,溶血反应发生后5-7小时遵医嘱测血清胆红素含量。
篇二:临床输血规范各临床科室用血应严格遵照卫生部《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文件要求,按照科学、合理的输血原则制定用血计划,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避免血液资源的浪费和杜绝不必要的输血。
同时,护理人员应做好输血护理记录,做到规范输血。
医疗部分:一、输血前评估:评估输血的必要性需要综合分析诸多因素和临床特征。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规章制度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临床输血技术管理,保障患者安全,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适用于医疗机构在临床输血过程中的管理工作。
第三条医疗机构应设立输血科室或者专门的输血医疗组织,负责输血相关的管理工作。
第四条输血科室应具备相应的设备和设施,保证输血过程的安全和有效进行。
第五条输血科室应有专业的输血医疗人员,包括输血科主任、输血科护士和输血医师等。
第六条输血科室应定期进行技术培训和考核,保证输血医疗人员具备良好的专业技能。
第七条输血科室应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确保输血过程的记录完整和准确。
第八条医疗机构应定期对输血科室进行评估和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整改。
第二章输血工作流程第九条患者需接受输血治疗时,应由医师开具输血申请单,明确输血的指征和数量。
第十条输血科接到输血申请单后,应核实患者信息,确认输血的合理性。
第十一条输血科应选择合适的供血产品,确保供血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第十二条输血前,需要进行输血前检查,包括患者的血型、Rh因子和交叉配血等。
第十三条输血科医师应向患者说明输血的目的、风险和注意事项,取得患者的知情同意。
第十四条输血过程中,应严格遵守输血操作规程,确保输血过程的安全和有效进行。
第十五条输血过程中如出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输血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第十六条输血结束后,应对患者进行观察,及时发现输血反应和副作用。
第十七条输血科应定期对输血工作流程进行评估和改进,提高输血工作质量。
第三章输血质量控制第十八条输血科应保证供血产品的质量符合相关标准,确保输血过程的安全和有效进行。
第十九条输血科应定期开展供血产品的质量控制和评估工作,确保供血产品的质量不断提高。
第二十条输血科应建立完善的供血品质档案,记录供血产品的质量信息和使用情况。
第二十一条输血科应建立完善的输血质量监控制度,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整改。
第四章输血风险管理第二十二条输血科应建立完善的输血风险评估制度,评估患者接受输血的风险和安全性。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是指在医学临床实践中,针对输血过程中的操作细节、设备选用以及安全措施等方面进行规范,并确保输血过程的顺利、安全进行。
以下是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重要内容。
1. 输血血液的质量控制:- 输血血液的来源应当符合相关规定,经过合理的抗体筛查和病原体检测后方可使用。
- 输血血液的血型鉴定应使用符合资质的试剂盒进行,且必须由专业人员进行操作。
- 对于ABO血型不匹配的输血,必须进行适当的交叉配血试验。
2. 输血设备的选用:- 输血过程中所使用的输液器、输血管道等设备应当符合国家标准,并保证无损坏、无污染。
- 输液器应定期更换,并每次使用前进行检查,确保功能正常。
- 输血管道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避免交叉感染等风险。
3. 输血操作的规范:- 输血前必须进行严格的患者身份核对,确保输血的准确性。
- 输血前应检查患者的血液样本,比对ABO血型,Rh血型以及其他特殊血型信息,并遵守相应的输血规则。
- 输血前应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确保身体状况适宜输血。
4. 输血安全措施:- 输血医务人员必须进行相关的职业培训,掌握科学的输血技术,并严格遵守相关操作规范。
- 输血过程中,应定期更换手套,并在每次操作前进行手卫生。
- 输血过程中,应注意保持操作环境的清洁和消毒,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5. 输血后的注意事项:- 输血结束后,应对患者进行密切观察,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并报告相关医务人员。
- 输血结束后,应记录好输血的相关信息,包括血液的来源、输血量以及输血过程中的各项观察指标。
6. 不良反应处理:- 输血过程中,如出现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采取相应的抢救措施,并及时报告相关医务人员。
- 输血医务人员必须熟悉输血反应的处理流程,能够快速、准确地判断并处理各类输血不良反应。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制定和执行,不仅是保证患者输血安全的重要保障,更是医疗机构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
只有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操作,才能有效降低输血过程中的风险,保护患者的生命安全。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临床输血技术标准临床输血技术标准第—章总则第—条为了标准、指导诊治机构科学、合理用血,依据《X献血法》和《诊治机构临床用血治理方法》〔试行〕制定本标准。
第二条血液资源必须加以爱护、合理应用,预防浪费,杜绝不必要的输血。
第三条临床医师和输血医技售货员应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正确应用成熟的临床输血技术和血液爱护技术,包含成分输血和自体输血等。
第四条二级以上医院应设置独立的输血科〔血库〕,负责临床用血的技术指导和技术实施,确保贮血、配血和其他科学、合理用血措施的执行。
第二章输血申请第五条申请输血应由经治医师逐项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由主治医师核准签字,连同受血者血样于预定输血日期前送交输血科〔血库〕备血。
第六条决定输血医治前,经治医师应向患者或其家属说明输同种异体血的不良反响和经血传播疾病的可能性,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并在《输血医治同意书》上签字。
《输血医治同意书》入病历。
无家属签字的无自主意识患者的紧急输血,应报医院职能部门或主管领导同意、备案,并记入病历。
第七条术前自身贮血由输血科〔血库〕负责采血和贮血,经治医师负责输血过程的诊治监护。
手术室内的自身输血包含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术野自身血回输及术中操纵性低血压等诊治技术由麻醉科医师负责实施。
第八条亲友相互献血由经治医师等对患者家属进行发动,在输血科〔血库〕填写登记表,到血站或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采血点〔室〕无偿献血,由血站进行血液的初、复检,并负责调配合格血液。
第九条患者医治性血液成分去除、血浆置换等,由经治医师申请,输血科〔血库〕或有关科室参加制定医治方案并负责实施,由输血科〔血库〕和经治医师负责患者医治过程和监护。
第十条对于Rh〔D〕阴性和其他稀有血型患者,应采纳自身输血、同型输血或配合型输血。
第十一条新生儿溶血病如需要换血疗法的,由经治医师申请,经主治医师核准,并经患儿家属或监护人签字同意,由血站和医院输血科〔血库〕人员共同实施。
第三章受血者血样采集与送检第十二条确定输血后,医护人员持输血申请单和贴好标签的试管,当面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病室/门急诊、床号、血型和诊断,采集血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输血技术规范
LELE was finally revised on the morning of December 16, 2020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1. 输血前临床医生应向患者或者其家属说明什么?A
A 输血目的,经输血可能传播的疾病,同种免疫反应及不可预测的过敏反应
B 输血支持疗法
C 输血治疗同意书的鉴定
D 不同意输血可能发生的问题
2. 患者到什么单位做自身储血的采集和贮藏?A
A 采供血机构
B 医院输血科或血库
C 病房医护人员
D 手术室
3. 卫生部何年何月颁发的《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B
A 2001年2月
B 2000年6月
C 2002年8月
D 2003年6月
4. 手术室对患者实施自身输血,可能采取几种方法?A
A 血液等容稀释,术中自身血回输,术中控制性低血压
B 控制出血,用止血药及红细胞生成素
C 术前采血,术后输血
D 晶体盐或胶体液维持
5. 患者亲属献血,应到哪单位体检、化验、采血,亲属的血液能直接输给患者吗A
A 由省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血站采血和初复检,亲属所献血液由血站随机调配合格血液输注
B去所在医疗机构采血,血型配合后可直接输给病人
C由分管医生采血,血型配合后由护士输给病人
D 分管医生提出输血申请,采血后由医护人员输注
6. 分管医生如何办理输血申请A
A 分管医生逐项填写输血申请单,上级医师核准,采受血者血样预定输血日期,送交输血科或血库
B 医生下医嘱,护士办理输血申请
C 医生下医嘱,护士执行,病房工人送输血科
D 医生让病人家属办理
7. 决定输血前分管医生应该向病人或家属说明什么 C
A 不输血可能发生的危险
B 输异体血还是自体血
C 应说明同种异体输血的不良反应和经输血传播疾病的可能性
D 输血根据病人的失血量而定输注量
8. 输血治疗同意书的签订需医患双方,如果无家属,病人又无自主意识的急性失血怎么办?C
A 先输血抢救,后上报院领导
B 用晶体胶体盐维持
C 立即上报医院职能部门或主管领导同意备案并记录病历
D 等待领导批准
9. 临床输血应沿用一百多年的输血习惯,还是其它方法?B
A 应沿用百年经验输血
B 应科学的、合理的、安全的、有针对性的选择成分输血
C 百年经验和实际相结
D 以安全输血为主
10. 病人需要治疗性血液成分去除或血浆置换,病人到血站还是就诊医院输血科治疗?A
A 由分管医生申请,输血科或血库参加,制定医疗方案,由输血科和分管医生负责治疗和监护
B 由分管医生申请,血站制定方案来完成治疗
C 由病房的医护人员共同完成
D 由分管医生制定治疗方案,下医嘱由护士完成
11. RH(D)阴性或其他稀有血型,择期手术时,如何输血最好?A
A 应动员患者自身输血
B 选择同型血
C 选择配合血输注
D 选晶体或胶体液
12. 新生儿溶血病换血治疗,应如何办理实施手续?A
A 分管医生申请,上级医师批准,患儿监护人同意并签字,由医院输血科和血站工作人员共同实施
B 分管医生申请,由医生和护士共同完成
C 医生向输血科申请,下医嘱由护士完成
D 医生写输血申请后,由病人家属同意后直接联系治疗
13. 病人输血前,医护人员将做哪些工作?A
A 医护人员持输血申请单,贴好血样标签,共同核对患者性命、性别、年龄、病案号、病室门诊序号、血型和诊断、采集血样送输血科或血库
B 医生下医嘱,护士执行
C 病房工人持输血申请和血样送输血科
D 无须核对,只要医生写好输血申请,即可送输血科
14. 交叉配血的血样标本必须是输血前几天内的?B
A 2天内
B 3天内
C 5天内
D 1周内
15. 输血病人血样除检查ABO血型正反定型外,RH(D)血型是否要检查?D
A 常规检查
B 无须检查
C 必要时检查
D 常规检查急症抢救除外
16.成分血输注时ABO血型是否同型输注 A
A 是
B 不是
17. 交叉配血不合时,哪些情况下可做抗体筛选?A
A 有输血史、妊娠史或短期内需多次输血者
B 只要配血不合就做抗体筛选
C 常规筛选
D 必要时
18. ACD、CPD、CPD-A抗凝血液,4±2℃条件下各保存几天?A
A ACD保存 21天、CPD 保存28天、CPD-A 保存35天
B ACD-B、CPD保存28天、CPD-A保存35天
C ACD-B保存 21天、CPD、CPD-A 保存35天
D 全部28天
19. 洗涤红细胞与解冻红细胞制备后,多长时间内输注?D
A4hB B 6h C 8h D 24h
20. 机采血小板(pc-2)采集后需在什么条件下保存?A
A 22±2℃振荡保存
B 4-6℃保存
C常温保存 D 8-10℃保存
21.机采浓缩白细胞采集后,多长时间内输注?D
A 4h
B B 8hB
C 16h B
D 24h
22. 冷沉淀应在什么温度下保存,保存期多长时间?A
A -20℃以下保存一年
B 同新鲜冰冻血浆
C -18℃以下保持一年
D -30℃以下保存2年
23. 贮血冰箱多长时间消毒一次,冰箱内空气培养每月几次?A
A 7天消毒一次,每月空气培养一次
B 消毒和空气培养每半月一次
C 消毒和空气培养一月一次
D 不定期消毒培养
24. 冰箱细菌培养,允许霉菌生长吗?A
A 不允许
B 无霉菌生长
C 少量霉菌生长
D 霉菌生长
25.全血、悬浮红细胞贮存中红细胞界面不清,红细胞呈紫红色时能发向临床吗?AA不能 B能
26. 血液发出,受血者和供血者的血样应在什么条件下保存几天?A
A应在2-6℃下保存7天 B 常温下保存10天 C 零下保存一个月 D 22℃保存一周
27. 取血后可以再贮存吗?A
A 不能
B 能
C 只要不破封可再贮存
D 破封后可再普通冰箱保存
28. 输血时只能用什么液体?A
A 只能用注射用生理盐水
B 葡萄糖盐水
C 可以用其他晶体液
D 代血浆
29. 输血时患者同时输其他含钙药品时,能用同一付输液耗材吗?C
A 可以
B 用输血盐水冲洗后应用
C 应换输血器
D 不冲洗也可以用
30. 患者多袋输血时,不同供血者的血液,能直接连续输注吗?A
A 前一袋输尽后用输血盐水冲净输血器后再输下一袋
B 只要血型相合可连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