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技术与规范
2023年《临床血液输血技术规范》

2023年《临床血液输血技术规范》
本文档旨在提供关于2023年《临床血液输血技术规范》的详细信息。
以下是该规范的主要内容:
1. 引言
- 介绍《临床血液输血技术规范》的背景和目的。
2. 定义
- 提供相关术语和定义,以便在规范中的理解和应用。
3. 输血适应症与禁忌症
- 详细列出适宜进行血液输血的病例和禁止进行输血的情况。
4. 输血前的准备工作
- 描述进行输血前需要进行的相关准备工作,如献血者筛查、血型鉴定等。
5. 输血程序与监测
- 解释血液输注的具体步骤以及在输血过程中需要进行的监测与记录。
6. 输血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 强调常见的输血并发症,并提供预防和处理这些并发症的指南。
7. 输血品质控制
- 阐述确保输血质量的控制措施,包括血液储存、运输和使用的要求。
8. 输血记录与信息管理
- 强调对输血过程中相关资料的记录和信息管理的重要性,并提供相应的指导。
9. 输血质量评价与监测
- 确定用于评估和监测输血质量的指标、方法和频率。
该规范的目的是为了规范临床血液输血技术并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血液质量。
请在实践中遵守本规范,以达到最佳的输血效果和治疗成果。
如有任何进一步的问题或疑虑,请随时联系相关的医疗卫生部门或专业人士。
(800字以上,不进行进一步的总结)。
全院输血管理制度及操作技术规范

全院输血管理制度及操作技术规范输血是临床常见的治疗手段之一,对于许多疾病的治疗起到了关键作用。
然而,输血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需要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操作技术规范来确保患者安全。
全院输血管理制度及操作技术规范的建立,是为了规范输血操作流程,降低输血风险,提高输血质量,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利益。
一、输血管理制度1.1 输血安全责任制度1.1.1 医院领导班子要高度重视输血安全工作,明确各级各部门的责任分工,建立相应的工作制度。
1.1.2 输血科室要配备专业输血医师和护士,开展规范的输血操作培训,确保操作人员具备相应的技术能力。
1.2 输血操作规范1.2.1 输血操作必须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要求,确保输血质量。
1.2.2 输血前需对患者进行充分的评估和检查,包括输血适应症和禁忌症。
1.2.3 输血操作过程中要注意输血速度、输血量和输血时间,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
1.3 质控体系建设1.3.1 建立完善的输血记录和追溯制度,对输血过程进行全程跟踪和监控。
1.3.2 定期进行输血操作的质量评估和内部审核,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二、输血操作技术规范2.1 输血前准备工作2.1.1 核对患者信息,确保患者身份正确。
2.1.2 准备输血所需的输血器材和血液制品,对输血液制品进行核对和检查。
2.2 输血操作流程2.2.1 采血前要做好消毒和穿刺准备,选择适当的穿刺部位和针头。
2.2.2 输血过程中要注意输血速度和患者反应,随时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
2.3 输血后处理2.3.1 输血结束后要对输血器材进行正确处理,避免交叉感染。
2.3.2 对患者进行观察和监测,及时处理输血反应。
结语全院输血管理制度及操作技术规范的建立是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对于提高输血操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医务人员要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要求,做好输血操作工作,为患者提供安全可靠的输血服务,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自体输血制度与技术管理规范

自体输血制度与技术管理规范引言概述:自体输血是指将患者自身的血液收集、储存并在需要时输回体内的一种输血方式。
它具有减少输血相关风险、提高手术效果的优势。
然而,自体输血也需要遵循一系列的制度与技术管理规范,以确保输血过程的安全与有效性。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自体输血制度与技术管理规范。
一、自体输血的适应症与禁忌症1.1 自体输血的适应症自体输血适用于患有大量术前失血风险的患者,如拟行大手术的患者、产前准备手术的孕妇等。
此外,自体输血也适用于患有特殊输血需求的患者,如罕见血型、免疫相关疾病等。
1.2 自体输血的禁忌症自体输血有一些禁忌症需要注意,如严重贫血、严重心脏病、感染性疾病等。
此外,对于某些血液病患者或有恶性肿瘤的患者,自体输血可能会增加疾病的风险,因此需要慎重考虑。
二、自体输血的准备工作2.1 术前评估在进行自体输血前,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术前评估。
这包括患者的血液学检查、疾病状况评估、输血风险评估等。
通过术前评估,可以确定自体输血的适应症与禁忌症,为后续的输血过程提供依据。
2.2 自体血液采集与保存自体输血需要提前采集患者的血液,并进行适当的保存。
血液采集需要遵循无菌操作规范,确保采集的血液质量符合输血要求。
保存血液时,需要采取适当的温度和时间控制措施,以确保血液的保存质量。
2.3 输血前准备在进行自体输血前,需要对采集的血液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和准备工作。
这包括血液的筛查与检测,以排除传染性疾病的风险。
此外,还需要进行血型鉴定和交叉试验,确保输血的安全性。
三、自体输血的操作步骤与技术要点3.1 输血操作步骤自体输血的操作步骤包括血液的解冻与预热、输血设备的准备、输血管路的建立等。
在操作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规范,确保输血过程的无菌与安全。
3.2 输血速度与监测在进行自体输血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确定输血速度。
输血速度过快可能会引起输血反应,而过慢则可能无法满足患者的输血需求。
同时,还需要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输血效果,及时调整输血速度和量。
2023年《临床输血管理技术规范》

2023年《临床输血管理技术规范》
本规范旨在规范临床输血管理技术,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治疗效果。
以下为规范内容:
一、输血前准备
1. 确认输血指征
在确认患者需要输血之前,应进行全面的评估。
确保输血是必要的,在确诊后立即开始输血。
2. 确认输血前实验室检查
输血前必须进行全面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型、交叉配血等。
3. 警示标志
在输血前应正确标注,以避免输血错误。
标记应包括血型、交叉配血结果。
二、输血后观察
1. 输血速度
控制输血速度,不应过快,以免造成对身体负担。
2. 输血异常反应
输血后如出现异常反应,应及时进行处理。
三、输血设备和操作
1. 输血设备
使用符合标准的输血设备,确保输血的全面控制。
2. 输血操作规范
严格执行输血操作规范,包括输血前、输血中、输血后的操作。
每名医务人员在操作之前应接受培训。
以上为《临床输血管理技术规范》的主要内容,临床医务人员
应严格执行该规范,确保输血操作的安全和有效性。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凝血功能障碍 ➢ 紧急对抗华法令抗凝血作用
4
附件三:手术及创伤输血指南
冷沉淀
纤维蛋白原<0.8g/L
5
附件三:手术及创伤输血指南
全血
➢ 用于急性大量血液丢失可能出现低血容量 性休克的患者
➢ 持续活动性出血,失血量超过自身血容量 30%
12
附件三:手术及创伤输血指南
注释: ➢ 休克没有得到及时纠正,可导致消耗性凝
血障碍 ➢ FFP的使用,必须达到10~15ml/kg,才能
有效 ➢ 禁止用FFP作为扩容剂 ➢ 禁止用FFP促进伤口愈合
13
附件四:内科输血指南
红细胞
血红蛋白<60g/L或Hct<0.2考虑输
14
附件四:内科输血指南
2023最 新 整 理 收 集 do something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卫医发[ 2000 ]184号 2000年10月1日起实施
附件三:手术及创伤输血指南
红细胞 ➢ 血红蛋白>100g/L,可以不输 ➢ 血红蛋白<70g/L,应考虑输 ➢ 血红蛋白在70~100g/L之间,根据患者的贫
血程度﹑心肺代偿功能﹑有无代谢率增高以 及年龄等因素决定
2
附件三:手术及创伤输血指南
血小板
➢ 血小板计数>100×109/L,可以不输 ➢ 血小板计数<50×109/L,应考虑输 ➢ 血小板计数是50-100×109/L,根据是否
有自发性出血或伤口渗血决定 ➢ 如术中出现不可控制渗血,不受限制
3
附件三:手术及创伤输血指南
新鲜冰冻血浆
➢ PT或APTT>正常1.5倍,创面弥漫性渗血 ➢ 急性大出血输入大量库存全血或红细胞
静脉输血技术及操作规程(标准版)

静脉输血技术及操作规程静脉输血技术是指将血液通过静脉输入人体内的方法,其目的是:①补充血容量,增加心排血量,回升血压,促进循环。
②增加血红蛋白,纠正贫血,促进携氧功能。
③增加血红蛋白,维持胶体渗透压,减少组织渗出和水肿。
④供给各种凝血因子,改善凝血功能,有助于止血。
⑤补充各种抗体,增加机体抵抗力。
⑥促进骨髓系统造血功能。
【操作评估】1. 评估医嘱确定输血后,医护人员持输血申请单和贴好标签的试管到床旁,当面核对患床号、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病室或急诊号、血型和诊断,查对输血卡、交叉配备单,血型、交叉配备试验结果、血液种类和输血剂量。
输血治疗前,医师应向患者或其家属说明输同种异体血的不良反应和经血传播疾病的可能性,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并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
“输血治疗同意书”入病历。
无家属签字的、无自主意识患者的紧急输血,应报医院职能部门或主管领导同意、备案,并记入病历。
2. 评估患者(1)全身情况:患者目前病情、治疗、用药情况,意识状态等。
(2)局部情况:评估血管及皮肤组织情况,皮肤有无瘢痕、感染等,静脉是否显露、有无炎症,肢体的活动情况等。
(3)心理状态:了解患者的自理能力以及合作程度,有无恐惧、焦虑、抑郁等情绪。
( 4)健康知识:了解患者对静脉输血的认识及接纳程度。
3. 环境评估与准备环境要求清洁、安静、舒适,光线充足,符合输血要求。
4. 操作者自身评估评估操作者对静脉输血熟练程度和技术水平;着装整洁,熟悉患者病情。
5. 用物准备与评估(1)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准备用物:注射盘内放无菌持物钳、无菌持物缸、一次性输血管1套、等渗无菌盐水、同型血液、交叉合血化验单、网套、止血带、治疗巾、小枕、弯盘2个、皮肤消毒剂、棉签、胶布、启子、砂轮、剪刀、输液卡、输液架、无菌手套,,必要时备夹板和绷带,便盆。
(2)取血时准确核对:凭取血单与血库人员共同做好”三查(查血液的有效期,查血液的质量和输血装置是否完好)”、“八对(对患者姓名、床号、性别和年龄特征、病历号或病室门急诊号、血型、诊断、交叉配血试验结果、血液种类和剂量)”,在交叉配备试验单上签名。
临床输血操作技术规范及注意事项

临床输血操作技术规范及注意事项前言为达到临床合理安全有效输血的目的医生—合理有效输血科—安全有效护士—安全有效一、取血1)配血合格后,由医护人员携带取血箱及血液领取单到输血科取血。
2) 取血与发血的双方必须共同查对患者姓名、性别、科室、床号、病案号、血型及血袋号、血量、血液品种、有效期、配血结果。
以及保存血的外观等,准确无误时,双方共同签字后方可发血。
3) 凡血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发血。
①标签破损。
②血袋破损、漏血。
③血液中有明显凝块,未摇动时血浆层与红细胞的界面不清或界面出现溶血。
④血浆呈乳糜状,暗灰色,有絮状物等。
4)血液发出后不得退回。
二、输血1)输血前由两名护士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输血记录单)及血袋标签各项内容,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颜色是否正常。
准确无误方可输血。
发热患者体温降至38℃以下时方能输血。
2)输血时,由两名护士(至少一名注册护士)携带病例共同到患者床旁核实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床号、血型等,确认与配血报告相符,再次核对血液血袋号、血型、有效期,无误后全名签字,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进行输血。
输血前应先告知患者或亲属输血期间一旦出现寒战,颜面潮热,呼吸短促或烦躁不安等,立即通知医护人员。
患者意识清楚时,要求患者回答自己姓名,年龄等相关内容,若意识不清,手腕标签或家属说明身份。
3)取回的血应尽快输注,不得自行贮存。
输注前将血袋内的成分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荡。
血液内不得加入任何药物。
如需稀释只能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
从冷藏取出到开始输注,室温停留时间<30分钟。
4)输血前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
连续输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前一袋血输尽后,用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再接下一袋血继续输注。
输血持续6小时以上时,应更换输血器。
原因:(1)内容物沉淀过滤器,影响滴速压。
(2)有细菌污染可能,引起输血不良反应。
5)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前15min要慢(2ml/min),并严密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
输血技术规范

施,确保贮血、配血和其他科学、合理用血措施的执行。
第二章 输血申请
第五条申请输血应由经治医师逐项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由主治医师核准签字,连同受血者血样于预定输血日期前送交输血科(血库)备血。
第六条决定输血治疗前,经治医师应向患者或其家属说明输同种异体血的不良反应和经血传播疾病的可能性,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并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输血治疗同意书》入病历。无家属签字的无自主意识患者的紧急输血,应报医院职能部门或主管领导同意、备案,并记入病历。
8.机器单采浓缩白细胞悬液22±2°C24小时内输注
(GRANs)
9.新鲜液体血浆(FLP)4±2°C24小时内输注
10.新鲜冰冻血浆(FFP)-20°C以下一年
11.普通冰冻血浆(FP)-20°C以下四年
12.冷沉淀(Cryo)-20°C以下一年
13.全血4±2°C(同CRC)
14.其他制剂按相应规定执行
第十五条输血科(血库)要逐项核对输血申请单、受血者和供血者血样,复查受血者和供血者ABO血型(正、反定型),并常规检查患者Rh(D)血型(急诊抢救患者紧急输血时Rh(D)检查可除外),正确无误时可进行交叉配血。
第十六条凡输注全血、浓缩红细胞、红细胞悬液、洗涤红细胞、冰冻红细胞、浓缩白细胞、手工分离浓缩血小板应ABO血型同型输注。
第九条患者治疗性血液成分去除、血浆置换等,由经治医师申请,输血科(血库)或有关科室参加制定治疗方案并负责实施,由输血科(血库)和经治医师负责患者治疗过程和监护。
第十条对于Rh(D)阴性和其他稀有血型患者,应采用自身输血、同型输血或配合型输血。
第十一条新生儿溶血病如需要换血疗法的,由经治医师申请,经主治医师核准,并经患儿家属或监护人签字同意,由血站和医院输血科(血库)提供适合的血液,换血由经治医师和输血科(血库)人员共同实施。
静脉输血标准操作程序及技术规范

静脉输血标准操作程序及技术规范1目的明确血液输注过程中的护理技术规范,便于临床护士掌握临床输血步骤及关键要求,正确、安全地为患者输注血液,避免输血错误或输血不当导致的不良事件发生。
2.范围本文件的执行部门/科室为临床科室;执行人员为临床护士、临床医师。
适用于临床输血操作及输血过程中的护理及观察工作。
3.术语、缩略语和定义静脉输血:是将血液及其成分通过静脉输人体内的操作。
4.目标无输血错误或输血不当导致的不良事件发生。
5.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5.1临床护士负责输血前核查、静脉输血操作及输注过程中的护理、观察与记录。
5.2必要时临床医师参与输血前核查。
6.工作程序6.1静脉输血标准操作程序6.1.1确认医师已下达输血医嘱。
6.12建立静脉通道:(1)检查输血器包装密封性是否完好,检查产品质量和有效期,确认产品型号、静脉针规格符合静脉输血要求;(2)从启封处撕开输血器包装袋,取出输血器,取下瓶塞穿刺器保护套,垂直刺入静脉注射生理盐水袋;(3)倒挂盐水袋,轻捏滴斗使液体进入滴斗1/2〜2/3处,缓缓放下滴斗低端,使输血器在正常竖直状态,冲洗输血器;(4)旋紧静脉针接头,排尽软管内空气;(5)在穿刺部位下方垫一小垫枕,扎止血带,嘱患者握拳,使静脉充盈;(6)常规消毒穿刺部位皮肤,手持针头与皮肤呈20°角进针,回血后再将针头平行送入血管少许;(7)松开止血带,嘱患者松拳,打开调节器,输入少量静脉注射生理盐水,观察液体输入是否通畅。
6.13输血前首次核查:(1)2名医护人员核对、确认发血记录单和血袋标签各项内容(患者姓名、住院号、科室、床号、血型;血袋号、血液血型、血液品种、血量、配血结果等)正确无误;(2)检查、确认血液外观质量正常、血袋无破损渗漏、血液在有效期内;(3)将确认患者信息(患者姓名、科室、床号、住院号)的标签贴于血袋背面,在《临床输血护理观察记录表》的“输血前首次核查”处签名。
6.14输血前准备:(1)告知患者输血目的、输血操作过程、配合事项和常见不良反应的表现,取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2)按医嘱给予输血前用药(如有);(3)嘱患者排尿,测量患者血压、脉搏、呼吸、体温,并记录。
临床输血操作技术规范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临床输血操作技术规范篇一:临床输血技术标准操作流程徐州民政医院临床输血技术标准操作流程一、受血者血样采集标准操作流程操作流程要点说明二、接收血液1、取回的血液应尽快输用,不得自行贮血。
输血前将血液轻轻摇匀,避免剧烈震荡。
血液内不得加入其他药物,如需稀释只能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
2、输血前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
连续输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前一袋血液输完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再接下一袋血继续输注。
3、输血过程中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1)减慢或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护静脉通路;2)立即通知值班的本院医师和血库值班人员,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并查找原因,做好记录。
4、疑为溶血性或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护静脉通路,及时汇报上级医师,在积极配合治疗抢救的同时,1)核对用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试验结果记录;2)核对受血者及供血者abo血型、Rh(d)血型、不规则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试验。
3)遵医嘱抽取患者血液加肝素抗凝剂,分离血浆,观察血浆颜色,测定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4)遵医嘱抽取患者血液检测血清胆红素含量、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血浆结合珠蛋白测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并检测相关抗体效价,如发现特殊抗体,应进行进一步鉴定;5)如怀疑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抽取血袋中血液做细菌菌种检测;6)遵医嘱尽早检测血常规、尿常规及尿血红蛋白;7)必要时,溶血反应发生后5-7小时遵医嘱测血清胆红素含量。
篇二:临床输血规范各临床科室用血应严格遵照卫生部《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文件要求,按照科学、合理的输血原则制定用血计划,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避免血液资源的浪费和杜绝不必要的输血。
同时,护理人员应做好输血护理记录,做到规范输血。
医疗部分:一、输血前评估:评估输血的必要性需要综合分析诸多因素和临床特征。
输血技术规范

卫生部制定《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指导医疗机构科学、合理用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和《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血液资源必须加以保护、合理应用,避免浪费,杜绝不必要的输血。
第三条临床医师和输血医技人员应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正确应用成熟的临床输血技术和血液保护技术,包括成分输血和自体输血等。
第四条二级以上医院应设置独立的输血科(血库),负责临床用血的技术指导和技术实施,确保贮血、配血和其他科学、合理用血措施的执行。
第二章输血申请第五条申请输血应由经治医师逐项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由主治医师核准签字,连同受血者血样于预定输血日期前送交输血科(血库)备血。
第六条决定输血治疗前,经治医师应向患者或其家属说明输同种异体血的不良反应和经血传播疾病的可能性,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并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
《输血治疗同意书》入病历。
无家属签字的无自主意识患者的紧急输血,应报医院职能部门或主管领导同意、备案,并记入病历。
第七条术前自身贮血由输血科(血库)负责采血和贮血,经治医师负责输血过程的医疗监护。
手术室内的自身输血包括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术野自身血回输及术中控制性低血压等医疗技术由麻醉科医师负责实施。
第八条亲友互相献血由经治医师等对患者家属进行动员,在输血科(血库)填写登记表,到血站或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采血点(室)无偿献血,由血站进行血液的初、复检,并负责调配合格血液。
第九条患者治疗性血液成分去除、血浆置换等,由经治医师申请,输血科(血库)或有关科室参加制定治疗方案并负责实施,由输血科(血库)和经治医师负责患者治疗过程和监护。
第十条对于Rh(D)阴性和其他稀有血型患者,应采用自身输血、同型输血或配合型输血。
第十一条新生儿溶血病如需要换血疗法的,由经治医师申请,经主治医师核准,并经患儿家属或监护人签字同意,由血站和医院输血科(血库)提供适合的血液,换血由经治医师和输血科(血库)人员共同实施。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指导医疗机构科学、合理用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和《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血液资源必须加以保护、合理应用,避免浪费,杜绝不必要的输血。
第三条临床医师和输血医技人员应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正确应用成熟的临床输血技术和血液保护技术,包括成分输血和自体输血等。
第四条二级以上医院应设置独立的输血科(血库),负责临床用血的技术指导和技术实施,确保贮血、配血和其他科学、合理用血措施的执行。
第二章输血申请第五条申请输血应由经治医师逐项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由主治医师核准签字,连同受血者血样于预定输血日期前送交输血科(血库)备血。
第六条决定输血治疗前,经治医师应向患者或其家属说明输同种异体血的不良反应和经血传播疾病的可能性,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并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
《输血治疗同意书》入病历。
无家属签字的无自主意识患者的紧急输血,应报医院职能部门或主管领导同意、备案,并记入病历。
第七条术前自身贮血由输血科(血库)负责采血和贮血,经治医师负责输血过程的医疗监护。
手术室的自身输血包括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术野自身血回输及术中控制性低血压等医疗技术由麻醉科医师负责实施。
第八条亲友互助献血由经治医师等对患者家属进行动员,在输血科(血库)填写登记表,到血站或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采血点(室)无偿献血,由血站进行血液的初、复检,并负责调配合格血液。
第九条患者治疗性血液成分去除、血浆置换等,由经治医师申请,输血科(血库)或有前科室参加制订治疗方案并负责实施,由输血科(血库)和经治医师负责患者治疗过程的监护。
第十条对于Rh(D)阴性和其他稀有血型患者,应采用自身输血、同型输血或配合型输血。
第十一条新生儿溶血病如需要换血疗法的,由经治医师申请,经主治医师核准,并经患儿家属或监护人签字同意,由血站和医院输血科(血库)提供适合的血液,换血由经治医师和输血科(血库)人员共同实施。
输血技术操作规范

输血【2 】技巧操作规范一. 肯定输血后, 由有天资的两名护士持“临床输血申请单”和贴好标签的试管至患者处,当面查对床号.患者姓名.性别.年纪.住院号.诊断.血型,无误后方可采集血样,配血请求:一人一次一管.二.采集血标本时,不能从正在补液肢体的静脉中抽取, 以防影响血型交叉实验成果.三.由医护人员或专门人员将患者血标本与输血申请单送交血库,两边进行逐项查对.四.取血时护士携带病历到血库,与血库人员两边交代查对:(一)受血者科室.床号.姓名.性别.年纪.住院号. 血型(包括 Rh 因子).血液成分.血量.有无凝聚反响;(二)查对血袋标签:献血者条形码编号.血型(包括 Rh 因子).血液有用期;(三)检讨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袋内血液有无溶血及凝块.两边查对无误后,在发血单上签字.五.血液领回病房后,由两名护士持“输血申请单”.病历与血袋标签逐项查对患者姓名.性别.年纪.住院号.血型(包括 Rh 因子).血液成分.有无凝聚反响及献血者编码.血型(包括 Rh 因子).储血号及血液有用期;检讨血袋有无破损及渗漏.血袋内血液有无溶血及凝块.确认无误后方可输血.六.输血时:(一)输血时必须由两名医护人员携带病历至床旁,用两种辨认患者的办法再次查对患者床号.姓名.性别.年纪. 住院号.血型(包括 Rh 因子)及交叉配血实验成果.严厉履行“三查九对”“三查”即查血的有用期.质量.输血装配是否无缺;“九对”即查对受血者床号.姓名.住院号.血型及交叉配血实验成果.供血者血袋条形码编号.血型及交叉配血实验成果.采血日期.种类.血量.(二)让患者自述姓名,经查对无误后,开端进行输注.(三)严厉履行无菌技巧操作,应用标准输血器进行输血.(四)输血前将血袋内的成分轻轻混匀,避免激烈震动. 血液内不得参加药物.输血前.后静脉滴注打针用心理盐水冲洗管道,持续输注不同供血者血液时,两袋血之间用静脉打针用心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五)输血时应先慢后快,依据病情和年纪调剂输注速度,并周密不雅察受血者有无输血反响,消失平常情形应实时处理:1.减慢或停滞输血,改换输血器,用心理盐水保持静脉通道.2.立刻通知值班医师和血库值班人员,实时检讨. 治疗和急救,并查找原因,做好记载.3.疑为溶血性或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响,应立刻停滞输血,用心理盐水保持静脉通 2路,积极合营挽救,并保留残剩的血液及输血器以便查找原因.(六)履行后在医嘱单.护理记载单.输血登记本上双签全名及履行时光,将供血者血袋条形码编号填写在输血登记本上.(七)输血完毕后,将血袋用黄色医用垃圾袋包装后由专人收受接管.(八)对有输血反响的应逐项填写“患者输血反响回报单”,并返还血库保存.七.护士在采集血标本及输血时,应至少同时应用两种辨认患者的办法进行查对,所有患者除均要应用床头卡.“腕带”辨认外,苏醒患者还应应用“凋谢式提问”的辨认办法讯问患者姓名.手术.晕厥.神志不清.无自立才能的重症患者可经由过程讯问家眷进行辨认.八.输血反响的预防(一)血液从血库掏出后,勿激烈震动,以免红细胞大量损坏而引起溶血,库血不能加温,以免血浆蛋白凝固而引起反响.血液自血库掏出后应在30min 内输入,避免久放致使血液变质或污染.(二)严厉履行查对轨制及无菌技巧操作,血液必须经二人以上查对后方可给患者输入.卖力查对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有无溶血及凝块,如血浆变红,血细胞呈暗色, 界线不清,提醒可能有溶血,不能应用.(三)血液内不可随便参加其他药物,如钙剂.酸性及碱性药物和高渗或低渗液体,以防血液凝聚或消融.(四)输注两个以上供血者的血液时,应距离输入打针用心理盐水,避免产生免疫反响.(五)输血时应先慢后快,依据病情及患者的现实情形调节滴速,对患有心.肺.肾疾病的患者或年迈体弱.婴幼儿等患者输入的速度宜慢.(六)输血进程中应增强巡查,周密不雅察有无输血反响.若有发烧.过敏.溶血等反响立刻停滞输血.并保留余血24小时,以备核查.。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第三章 送收血样
• 1、送血样人员必须是医护人员,严禁患者家属送血样。 • 2、血样送到输血科后应由送血人员和输血科人员一起核
对以下信息:(1)血样信息与申请单信息是否一致;(2) 核对察看申请单的完整性、血样标识的完整性;(3)血 样标本量、有无溶血;(4)双方核对无误后签字。 • 3、有以下情况,输血科拒绝收血样:(1)血样标识不完 整;(2)血样无标签;(3)标本量不足、血样质量有问 题。 • 4、质量标准要求:(1)血样标本信息完整无误;(2) 血样标本质量符合要求及采集量正确。
• 3、质量标准要求:(1)核对确认申请单及配血单信息正 异常;(4)经确认无误后双方签字。
第六章 输血前核对
• 1、护士治疗室核对内容:血液取回后,主班护士与另一 护士在输血前核对病人资料及血袋相关信息的确认:受血 者姓名、性别、年龄、科别、住院号、床号、血型、交叉 配血记录、供血者血袋号、供血者姓名、血型、血液类别、 血量、有效期、血液有无溶血变质、血袋有无渗漏,确认 无误后将血液送到床边准备输血。
特殊介质配血相合。
第四章 血型鉴定与配血
• 6、配血完成后,必须由第二个人进行复核签字。 • 复核:是有他人对检测者的检测结果进行的签名核实工作,
是质量评价最简单的行之有效的手段。
• 血型鉴定及配血完成后,进行再次核对无误,检测者与复 核者签名。
• 7、质量标准要求:(1)核对血样与申请单信息一致无误; (2)按操作规程及要求配血;(3)复核人员认真核对无 误;(4)进行签字记录。
• 5、质量标准要求:(1)床边核对无误后, 先慢后快,监护输血全过程;(2)输血完 毕后记录输血过程;(3)输血护士签字; (4)有输血反应者,按输血反应流程处理。
第二章 采集血样
(技术规范标准)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指导医疗机构科学、合理用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和《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血液资源必须加以保护、合理应用,避免浪费,杜绝不必要的输血。
第三条临床医师和输血医技人员应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正确应用成熟的临床输血技术和血液保护技术,包括成分输血和自体输血等。
第四条二级以上医院应设置独立的输血科(血库),负责临床用血的技术指导和技术实施,确保贮血、配血和其他科学、合理用血措施的执行。
第二章输血申请第五条申请输血应由经治医师逐项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由主治医师核准签字,连同受血者血样于预定输血日期前送交输血科(血库)备血。
第六条决定输血治疗前,经治医师应向患者或其家属说明输同种异体血的不良反应和经血传播疾病的可能性,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并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
《输血治疗同意书》入病历。
无家属签字的无自主意识患者的紧急输血,应报医院职能部门或主管领导同意、备案,并记入病历。
第七条术前自身贮血由输血科(血库)负责采血和贮血,经治医师负责输血过程的医疗监护。
手术室的自身输血包括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术野自身血回输及术中控制性低血压等医疗技术由麻醉科医师负责实施。
第八条亲友互助献血由经治医师等对患者家属进行动员,在输血科(血库)填写登记表,到血站或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采血点(室)无偿献血,由血站进行血液的初、复检,并负责调配合格血液。
第九条患者治疗性血液成分去除、血浆置换等,由经治医师申请,输血科(血库)或有前科室参加制订治疗方案并负责实施,由输血科(血库)和经治医师负责患者治疗过程的监护。
第十条对于Rh(D)阴性和其他稀有血型患者,应采用自身输血、同型输血或配合型输血。
第十一条新生儿溶血病如需要换血疗法的,由经治医师申请,经主治医师核准,并经患儿家属或监护人签字同意,由血站和医院输血科(血库)提供适合的血液,换血由经治医师和输血科(血库)人员共同实施。
自体输血制度与技术管理规范

自体输血制度与技术管理规范1.引言自体输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输血方式,它将患者自身的血液收集、保存并再次输回给患者,以减少外源性输血的需求。
为了确保自体输血的质量和安全性,制定自体输血制度与技术管理规范是必要的。
2.自体输血制度管理规范2.1 自体输血资质评估医疗机构应建立自体输血资质评估制度,对患者进行评估,判断其是否适合接受自体输血,并记录评估结果。
2.2 自体输血知情同意在进行自体输血前,医疗机构应向患者充分解释自体输血的风险和好处,并取得患者的知情同意书。
2.3 自体输血血液采集与保存2.3.1 血液采集医疗机构应按照规范的操作流程进行血液采集,确保采集过程无菌、安全。
采集的血液应标记清晰,包括患者姓名、采集日期、采集者签名等信息。
2.3.2 血液保存采集的血液应立即送往血库,并按照规定的温度和时间进行保存。
血液保存过程中应进行适当的监测,确保血液的质量和安全性。
2.4 自体输血操作规范2.4.1 输血前准备医疗机构应对血液进行适当的处理,包括离心、洗涤等步骤,以确保血液的质量。
2.4.2 输血操作医疗机构应按照规范的操作流程进行自体输血,包括输血设备的准备、输血速度的控制等。
输血过程中应进行适当的监测,包括患者的血压、心率等指标。
2.4.3 输血后处理自体输血结束后,医疗机构应对输血设备进行消毒和清洗,确保设备的卫生。
3.自体输血技术管理规范3.1 自体输血技术培训医疗机构应对相关医务人员进行自体输血技术培训,包括血液采集、保存和输血操作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3.2 自体输血质量控制医疗机构应建立自体输血质量控制制度,包括血液采集和保存的质量控制、输血操作的质量控制等方面。
定期对自体输血过程进行质量评估和监测,确保自体输血的质量和安全性。
3.3 自体输血设备管理医疗机构应对自体输血设备进行管理,包括设备的购置、验收、维护和报废等方面。
设备应符合相关标准,并进行定期的检测和维修。
3.4 自体输血记录与报告医疗机构应建立自体输血记录和报告制度,对自体输血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记录和报告。
输血技术操作规范

输血技术操作规范输血技术操作规范为确保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以下是输血操作的规范:一、确定输血后,由两名有资质的护士持“临床输血申请单”和贴好标签的试管至患者处,核对床号、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诊断、血型等信息,无误后采集血样。
每人每次只采集一管血样。
二、采集血标本时,不能从正在补液的静脉中抽取,以免影响血型交叉试验结果。
三、医护人员或专门人员将患者血标本与输血申请单送交血库,双方进行逐项核对。
四、取血时,护士携带病历到血库,与血库人员双方交接核对:受血者科室、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血型、血液成分、血量、有无凝集反应;核对血袋标签:献血者条形码编号、血型、血液有效期;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袋内血液有无溶血及凝块。
双方核对无误后,在发血单上签字。
五、血液领回病房后,由两名护士持“输血申请单”、病历与血袋标签逐项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血型、血液成分、有无凝集反应及献血者编码、血型、储血号及血液有效期;检查血袋有无破损及渗漏、血袋内血液有无溶血及凝块。
确认无误后方可输血。
六、输血时:一)输血时必须由两名医护人员携带病历至床旁,用两种识别患者的方法再次核对患者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血型及交叉配血试验结果。
严格执行“三查九对”:“三查”即查血的有效期、质量、输血装置是否完好;“九对”即查对受血者床号、姓名、住院号、血型及交叉配血试验结果、供血者血袋条形码编号、血型及交叉配血试验结果、采血日期、种类、血量。
二)让患者自述姓名,经核对无误后,开始进行输注。
三)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使用标准输血器进行输血。
四)输血前将血袋内的成分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荡。
血液内不得加入药物。
输血前、后静脉滴注注射用生理盐水冲洗管道,连续输注不同供血者血液时,两袋血之间用静脉注射用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
五)输血时应先慢后快,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反应,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减慢或停止输血,更换输血器,用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培训考题一、判断题(是非题,对者打“√”,错者打“×”,请把正确答案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1.对于RhD阴性和其他稀有血型患者一定要同型输血。
()2.医疗机构应制定应急用血管理措施。
()3.对有指征的患者进行围手术期血液保护,应有管理规定和执行记录。
()4.医疗机构临床用血应当遵循宁少勿多的原则,制定用血计划,不得浪费和滥用血液。
()5.临床输血申请由经治医师逐项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由主治医师核准签字,连同受血者血样于预定输血日期前1天送交输血科(血库)备血。
()6.无家属签字的无自主意识患者的紧急输血,应报医院职能部门或主管领导同意、备案,并记入病历。
()7.急诊一次用血量超过2000毫升时要履行报批手续后才能输血。
()8.贮存式自身输血由输血科(血库)负责采血和贮血。
()9.《内科输血指南》规定,血小板计数﹤5×109 /L,只要病人无出血就不必输注血小板。
()10.《内科输血指南》规定,血小板计数10~50×109 /L,根据临床出血情况决定是否需要输注血小板。
()1. ×2. √3. √4. ×5. ×6. √7. ×8. √9. × 10. √11.输血前要做血型鉴定、抗体筛选和交叉配血试验,三者有互补作用,缺一不可。
()12.在医学检验中,没有几项检验能像输血前检验一样,临床医生几乎完全依赖其结果的正确性。
()13.给患者输入不相容的血液成分将会导致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或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
()14.输血前检查用的血标本量一般不少于3ml。
()15.未给患者配戴腕带而又不知患者血型,最好遵循两次采集血标本的规定,例如:检验科做血常规时顺便做正定型,输血时由输血科(血库)复查正定型,加做反定型。
()16.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多由ABO以外血型系统不相容输血引起的。
()17.发生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的主要原因是人为差错。
()18.血标本必须在送血库之前在盛血试管上标明患者姓名、住院号及标本采集日期。
()19.一位医护人员可以同时采集两位或两位以上患者的血标本。
()20.贴有标签的血标本连同输血申请单经核对无误后可以交给患者家属送输血科或血库。
()21.血清和血浆原则上均可用于输血前检验,但血清更好。
原因是血浆中有时可出现细小纤维蛋白包裹红细胞的凝块,与凝集反应不易区别。
()22.常规ABO血型鉴定应包括正反定型,二者起到互相验证和质控的作用。
我国已规定常规血型鉴定还包括Rh(D)定型。
()23.因某些疾病(例如:白血病),可导致A或B抗原减弱,容易误定血型。
()24.反定型对ABO亚型的发现特别有帮助。
原因是亚型患者红细胞上A或B抗原很弱,通过正反定型易于发现二者结果不一致,从而引起警惕。
()25.如果血型鉴定结果与《临床输血申请单》上的血型或以往的记录不一致时,应重新采集血标本再一次检测。
()26.弱D针对受血者而言为Rh(D)阳性,而对献血者而言则为Rh (D)阴性。
()27.当对受血者Rh(D)定型结果有疑问时,在确认之前应当作为阳性对待。
()28.在观察定型结果时,主要观察凝集结果,而凝集的强度并不重要。
()29.我国规定对有输血史和妊娠史的患者必须做抗体筛选试验,而对短期内需要多次输血者不必做抗体筛选试验。
()30.用盐水法进行交叉配血试验也能检出Rh、Kell、kidd、Duffy 等血型系统的抗体。
()31.国外认为抗体筛选试验是检测不规则抗体最可靠、最敏感的方法。
()32.如果同型血不够用,在紧急情况下可以输注Rh同型的O型相合红细胞。
()33.如果AB型血不能满足临床需要,在紧急情况下可以输注A或B 型相合的红细胞,尽量不用O型红细胞,因为O型红细胞宝贵,以备留作它用。
()34.患者为Rh(D)阴性,没有检测到抗-D,如需紧急输血又无同型血供应时,男性患者或无生育能力的女患者可输Rh(D)阳性血,但应向患者家属说明情况并征得同意。
()35.微柱凝胶试验(卡式配血)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结果直观,能自动化操作,还能保存。
缺点是价格昂贵,试验耗时长,可出现假阳性。
()11~15√16~20 ×21~25 √26~30 ×31~35 √36、输注FFP如没有37℃水浴箱可放置室温使之自然融化。
()37、洗涤红细胞用无菌生理盐水多次洗涤主要是去除血浆和白细胞。
()38、冰冻红细胞中的甘油,冰冻血小板中的二甲基亚砜都是作为冷冻保护剂来使用的。
()39、由于反复输血已产生白细胞或血小板抗体引起输血发热反应的患者可输注洗涤红细胞。
()40、对于自身免疫性溶血贫血患者及高钾血症和肾功能障碍输血应输洗涤红细胞。
()41、对施行骨髓移植及其它器官移植的患者输血时应输全血。
()42、联袋制备浓缩红细胞在4℃±2℃条件下可保存21-35天。
()43、全血的有效成分主要是红细胞、血浆蛋白和稳定的凝血因子,其主要功能是载氧和维持渗透压。
()44、血小板表面有ABO抗原,应做交叉配血试验,不然可导致输注无效。
()45、新鲜冰冻血浆因不含红细胞,可同型或相溶输注。
()46、可以用血浆补充血容量和营养。
()47、血小板的制备有手工制和机采两种。
()48、血浆置换能改善血小板输注效果。
()49、FFP一经融化还可再次冰冻保存。
()50、冷沉淀粘度较大如经静脉推注,可在注射器内加入少量枸橼酸钠。
()51、全血含有多种成分,凡有输血指征着输全血较好。
()52、成分输血是当前输血技术发展的总趋势,也是输血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53、粒细胞输注前必做ABO血型交叉配血试验,而且制备后应尽快输注。
()54、全血的血浆中含有白蛋白、免疫球蛋白及多种抗体,输全血能增强抵抗力。
()55、全血中的有效成分主要是红细胞,其疗效与红细胞悬液相似,而不良反应却比红细胞悬液多。
()56、白细胞输注效果主要是看白细胞数是否升高。
()57、成分输血就是把全血中的各种成分分离出来,分别制成高浓度的制品,然后根据患者需要,缺什么成分,输什么成分。
()58、下列血液成分的比重依次为:红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血浆。
()59、各种血液成分的制备应在采血后6-8小时内完成,严格无菌操作。
()60、浓缩红细胞可以与药物混合输注。
()61、浓缩红细胞可以用林格氏液稀释后输注。
()62、洗涤红细胞制备后应尽快输用,4℃保存不超过12小时。
()63、洗涤红细胞可用于高血钾症及肝肾功能障碍需要输血的患者。
()64、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主要用于稀有血性患者输血。
()65、白细胞制品可于室温保存,但不应超过24小时。
()66、血小板可于4℃保存24小时。
()67、亲属作为血小板供者,制品可不进行辐照。
()68、血小板供、受者HLA-I类抗原匹配程度越高,输注效果越好。
( )69、AB型血浆可安全的输给任何血型的受血者。
()70、O型血浆可以输给任何血型的受血者。
()36× 37√ 38√ 39√ 40√ 41× 42√ 43√44√ 45√ 46× 47√ 48√ 49× 50√ 51×52√53√54×55√56×57√58√ 59√ 60× 61× 62√ 63√ 64√65√ 66× 67× 68√ 69√ 70×二、单项选择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把正确答案填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1.开展患者治疗性血液成分去除,血浆置换等,负责监护的是()。
A. 输血科(血库)技术人员;B. 申请该疗法的经治医师;C. 有关科室的医护人员;D. 输血科(血库)技术人员和经治医师共同负责。
2.血液发出后,受血者和供血者的血标本保存在2~6℃冰箱,至少()。
A. 3天;B. 5天;C. 7天;D. 30天。
3.输血时血液内不得加入其它药物,如需稀释只能用()。
A. 静脉注射生理盐水;B. 5%葡萄糖氯化钠溶液;C. 5%葡萄糖液;D. 平衡盐溶液。
4.疑为溶血性输血反应,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加肝素抗凝剂,分离血浆,观察血浆颜色,测定( )。
A. 血浆结合珠蛋白含量;B. 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C. 血浆相关抗体效价;D. 血浆pH值。
5.要防止血样的稀释和溶血,溶血的标本一般不能使用,因为()。
A. 溶血的血标本已经没有多少红细胞,无法作交叉配血试验;B. 溶血的血标本钾离子太高,干扰交叉配血试验;C. 溶血后的胆红素可以干扰交叉配血试验;D. 溶血后的游离血红蛋白可以掩盖抗体引起的溶血。
血型系统缺少()。
A. D抗原;B. d 抗原;C. E 抗原;D. e 抗原。
7.稀释式自身输血(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由()。
A. 手术医师负责实施;B. 输血科(血库)技术人员负责实施;C. 麻醉科医师负责实施;D. 血站派有经验的技术人员负责实施。
8.新生儿溶血病换血疗法由()。
A. 输血科(血库)人员负责实施;B. 经治医师负责实施;C. 血站技术人员和经治医师共同实施;D. 经治医师和输血科(血库)人员共同实施。
9.对血浆蛋白过敏反应的患者应首选()。
A. 悬浮红细胞;B. 少白细胞的红细胞;C. 洗涤红细胞;D. 冰冻红细胞。
10.由于输血或妊娠产生白细胞抗体,引起发热等输血不良反应的患者首选()。
A. 悬浮红细胞;B. 少(去)白细胞的红细胞;C. 洗涤红细胞;D. 冰冻红细胞。
11.新鲜冰冻血浆不能用于()。
A. 补充凝血因子;B. 大面积创伤;C. 大面积烧伤;D. 补充血容量。
12.不适合贮存式自身输血的情况是()。
A. 患者身体一般情况好;B. 血红蛋白<110g/L;C. 行择期手术;D.患者签字同意。
13.不适合稀释式自身输血(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的情况是()。
A. 患者身体一般情况好;B. 血红蛋白≥110g/L;C. 红细胞压积≥;D. 估计术中失血量不大。
14.《刑法》第333条规定,非法组织他人出卖血液的,处以()。
A. 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B. 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C. 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D. 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15.《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疑似输血引起不良后果的,有权对实物进行封存的人员是()。
A. 医疗机构负责人;B. 医患双方;C. 提供该血液的采供血机构负责人;D. 经治医师和输血科(血库)负责人。
; ; ; ; ; ; ; ; ; ; ; ; ; ; 。
16.有关不规则抗体的说法正确的是:()A.指血清中存在的红细胞抗体;B. 指血清中存在的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抗体;C.指血清中存在的抗-A和抗-B以外的红细胞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