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工程设施移交接管问题探究
浅谈市政给排水管道衔接的常见问题
度 不足 , 造 成管道 移位 或管道 损坏 , 使给 排水 工程 失效 , 因此 , 管道 衔接 首先要 注意沟 槽深度 的确定 。另外沟槽 还要注 意防水和排 水 , 以及槽底
超挖 问题 。
2 、 管 道垫层 与基 础衔接 问题 。在软土地 区 , 地 基的不均 匀沉 降是管 道发 生事故 的主要原 因, 管道 的垫层和 基础不合 格会引起 管道 的过量 下 沉和接 口开裂 。在实际操作 中, 一般采用 中砂 作为管道 的垫层, 厚度则 需 要根据基 础的条件具 体安排和确定 。如果 垫层厚度不足或 垫层和基础没 有衔接 好 , 会导致 管沟 的不平 衡而 造成 失稳 , 最后 影响 整个 工程 的顺利
部位 大都在 管道 的衔 接部位 。因此 , 对给排 水管道衔接 的质 量加强 管理 就显得 尤为重要 。导致 给排水管道衔接 出现质量 问题 的原 因主要 有个三 方面, 一是衔接 材料 不合格 , 二 是设计 不周密 , 三 是施 工技 术使 用不 当 。 以下本 文就从这 三个主要原 因来探讨常见 的管道衔接 问题 。 给排水 管道的衔 接材料 。管道接 口分为三 类 : 一 是柔性 接 口, 常
~
、
见 的有沥 青卷材 和橡 胶圈接 口; 二是 刚性接 口, 常见 的有 水泥 砂浆 抹带
接 口、 钢丝 网水泥 砂浆抹 带接 口; 三是半柔 半刚接 口, 常见 的有预制 套环 石棉水 泥接 口。无论是哪种接 口, 都要求有 足够的强度 、 不透水 、 抗浸蚀 、
有弹性 。 现 简单介绍 在市政给 排水工程 中 , 常用 的几种 管道 接 口。l 、 水 泥砂
样 的地 基 上, 是 老 旧的还是新 建 的, 这 样才 能准确 判 断当新 建 的管道接 入原有 渠箱 时是采用 刚性连接还 是柔性连 接 , 或 者是刚柔 结合 。2 、 管道 交叉要 注意管 道连续 设置柔性接 口时 , 其间距一般 不大 于1 O 米 。3 、 采用 混凝 土基础 的管道 , 可 采用 刚性连 接 , 但埋 设在地 下水 位 以下 的淤 泥软 土地基 中的管道 , 则应采用柔性接 口。 设计 一定要 根据 管道 的重要 性 、 用途 、 受 力条件 、 施 工方法 、 水 文地 质、 新 旧连接 等条件 来考虑管 道的衔接 方式 以及 施工细节 。切 勿不分条 件、 要 求而一律采用 一般做法 。 三 、施工技 术使用不 当。管道接 口常存在 抹带砂浆质量 差、抹带空 鼓、 开裂 、 铁丝 网与管缝不对 中、 橡胶圈老化 , 等等。由于施 工方面的原 因 导致 管道 衔接不 良是最 容易发 生 , 也是 最 多发生 的 , 例 如施 工技术 方法 的选 择不 当、 施 工人 员的操作 失误 、 养护 管理 不到位 等等 , 都 非常 常见 , 所 以要特 别引起重视 。以下总结 了一些常见 的管 道衔 接接 口施工 问题: 1 、 沟槽深 度的确定 问题 。市政给排水 衔接过程 中需要准确地确定沟 槽 的深度 , 避免 因为沟 槽深度 的偏 差造 成 的工程过 早 失效 的现象 , 特别 是大管 和小管 连接 的接 口处 , 沟 槽的深 浅分别是 多少 、 如何 过渡 , 不小心 处理容 易造成 管道损坏 和衔接 不 良。如 果沟槽深度 不够 , 则管道覆 土厚
浅谈市政排水衔接的常见问题及控制对策
工程管理64 2015年44期浅谈市政排水衔接的常见问题及控制对策苏志伟丹东市市政工程管理处,辽宁丹东 118000摘要:在市政排水工程建设的过程中,管道衔接施工质量一直是排水工程质量控制的重点,本文对市政排水工程管道衔接易产生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介绍了几种常见的排水管道接口做法,并提出了管道衔接施工过程中质量管理办法,以保障市政排水工程建设的质量目标得以实现。
关键词:市政排水工程;管道衔接;质量控制措施中图分类号:TU991.36;TU99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810(2015)44-0064-011 导言在目前的市政排水工程建设中,如果排水管道衔接出现问题,那么就容易发生管道的移位,接口断裂,造成漏水和冒水现象,这不仅严重影响到市政排水设施功能的发挥,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因此,我们应当高度重视排水管道的衔接工作,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把好技术关和管理关,充分保证排水管道的有效衔接,避免出现质量问题。
2 市政排水工程管道衔接过程中常见的问题2.1 市政排水工程的沟槽深度不足对管道衔接产生的影响为了能够保证市政排水工程管道衔接质量,应当在具体的施工开始之前确定沟槽的合理深度,如果沟槽的深度确定不合理,必然会导致市政排水管道在使用中出现问题,甚至会使市政排水设施过早的失效。
在进行沟槽深度确定的时候,应当参照具体的实际情况,尽可能将市政排水管道放置在大地冰冻层以下,使市政排水管道具有足够的覆土深度。
如果沟槽的深度不够,覆盖管道的土壤量就会不足,一来会导致管道接口在冻融影响下产生接口破损、开裂;二来如果地下水位过高,在地下水浮力作用下,管道会发生位移,严重时会导致市政排水管道接口出现错位。
因此只有正确确定管道沟槽深度以及管道的平面位置,才能有效的减弱冻融、地下水浮力对于管道的影响,从而保障市政排水工程管道衔接的质量。
2.2 市政排水工程沟槽回填质量对管道衔接产生的影响市政排水工程在完成管道铺设之后要对沟槽进行回填,这时需要注意如下问题:一是回填时机的把握,回填施工不能过早也不能过晚,太早开始,水泥砂浆接口、混凝土基础等养护时间不够,强度不达标,会导致排水管道出现沉降、接口开裂等问题;而如果回填太晚,又会使管道暴露时间过长,对管道质量产生不利影响且增加了安全维护成本。
浅谈关于市政给排水衔接的常见施工问题
浅谈关于市政给排水衔接的常见施工问题市政给排水工程是一项关系到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工程,它涉及到城市的排水、供水、供气、供热等方面。
在市政给排水工程施工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问题,影响施工进度和质量。
本文将围绕市政给排水衔接的常见施工问题展开讨论。
首先,管道衔接问题。
市政给排水工程中存在的一个常见施工问题是管道衔接不严密。
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人员技术不过关或者设备使用不当,导致管道衔接处出现漏水现象。
这会导致排水系统的功能受到影响,进而影响城市的正常运行。
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应特别注意管道衔接的质量,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确保衔接处的严密性。
其次,施工材料问题。
市政给排水工程施工过程中,常常使用各种施工材料,包括管道、附件以及密封材料等。
如果选用的材料质量不过关,会导致施工质量不稳定,影响工程的正常运行。
所以,在施工前,应对施工材料进行充分的检测和试验,确保其质量符合相关标准,从而保障工程的质量。
另外,施工现场环境问题。
市政给排水工程常常需要在城市繁忙的街道上进行施工,施工现场环境相对复杂,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干扰。
比如,道路交通的影响、施工现场噪音和扬尘等问题,都可能对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为了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需要提前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以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此外,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问题也是市政给排水工程常见的施工问题之一。
市政给排水工程施工现场存在一定的施工风险,比如高空作业、潜水作业等。
这就要求施工单位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性。
市政设施建设管理存在的不足及解决措施
市政设施建设管理存在的不足及解决措施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对于提高城市的功能与品位、加快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但是在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应加强管理。
标签市政设施;建设;管理;不足;解决措施一、城市化进程中市政设施的建设与管理存在的不足1.重建设、轻管养,市政养护资金投入有限。
在目前这种统一规划,分口管理、多渠道计划投资的城市建设管理体制下,全国各地的市政养护部门每年分到的资金往往只够用于小修小补,对旧城的基础设施难以改造,旧有市政设施大多超负荷运行,导致故障频生,影响各市政设施的使用。
2.政出多门,各自为政,管理不善。
城市建设中涉及的部门有电信、电力、市政、人防和园林绿化等十几个管线部门。
由于缺乏统一的建设规划和管理,造成马路“开膛破肚”时常发生,会出现今天这个部门刚刚破路埋下管道,明天另一个部门又要申请开挖的情况,难怪老百姓说,应该给马路安上拉链。
3.一些领导缺乏正确的政绩观,官本位思想严重,市政设施建设造成负作用。
一些官员不从实际出发,盲目攀比,贪大求洋,不顾地方财力的可能性,大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而建设资金的不足所导致的后果,使得建设市场上工程款拖欠严重。
由于市政工程开发的综合性和建设的超前性的特性,没有经过项目论证就实施,不仅要浪费大量钱财,而且会造成很大的负效应性和环境污染,后果不堪设想。
4.市政公用设施的投资方式较为单一。
资金匮乏仍然是市政设施建设、管理的主要问题。
长期的计划经济,使“投资、建设、管理、使用”混为一体,市政公用设施投资建设、维护管理资金全部依靠政府资金来源,造成资金短缺。
5.市政公用行业效率低下,政府负担过重。
市政公用行业大多为垄断行业,一是城市公共资源的占有、使用以及国有资产的经营等方面没有建立起竞争机制。
二是政企不分、政事不分,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经营成本高,亏损严重,政府财政补贴负担过重。
6.在建设资金使用上极不平衡,重复建设,盲目建设。
中山市关于加强市政公用设施项目移交管养的意见
4.方茴说:"可能人总有点什么事,是想忘也忘不了的。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关于加强市政公用设施项目移交管养的意见中建通[2006]32号各相关科室、下属单位:为了使市政公用设施项目完成后能得到及时管养,使之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经局领导同意,现将市政公用设施项目移交管养指导意见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具体意见如下:一、移交管养条件(一)项目全面竣工且验收合格,经验收备案,应办理正式移交管养(以下简称移交管养)。
(二)具备下列条件之一,可以办理移交代管(以下简称代管):1、项目全面竣工且建设方预验收合格,但竣工档案暂欠缺。
2、由于客观原因(如征地拆迁等),短期内不能按设计图纸全面竣工,但分部、分项或分段完成并经建设方预验收合格,处于事实使用状态且具有独立使用价值的分部、分项或分段工程。
代管以上两种情况项目原则上是采取实体移交与资料移交分阶段实施的方式进行。
二、代管工程的资料(一)道路排水工程:工程竣工图、工程交工验收证书、工程质量保修书。
(二)桥梁工程:工程竣工图、工程交工验收证书、动静载试验报告、设备合格证书、使用操作、保养、说明书。
(三)泵站、水闸工程:工程竣工图、工程交工验收证书、设备合格证书、使用操作、保养、说明书(为尽快使泵站工程投入使用,在工程建设阶段,管养单位可以提前介入,待工程竣工验收后即可办理移交管养)。
新时代城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移交办法
.保证所移交的设施范围、质量、使用寿命等要素符合国家、省市有关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规范、有关设计文 件及批复的规定和要求;保证所移交的建设项目有关文字、图纸、数字化资料等真实、准确;
六、关于争议和违约的约定
甲、乙双方在移交接收过程中产生争议,双方应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由县级人民政府进行协调。甲、乙双方单 方面违约的,另一方有权向县级人民政府投诉,由县级人民政府提出协调意见,甲乙双方应当执行。
七、补充约定
八、本协议自签署之日起生效。本协议一式三份,甲、乙双方及财政部门各执一份。
甲方(章) 乙方(章)
第五条县综合行政执法局是市政基础设施运行行政主管部门和管养责任单位,负责具体实施市政基础设施建设 项目的移交接收工作。
县发改、公安、财政、自然资源和规划、住建、交通运输、水利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共同做好市政基础设施 建设项目移交相关工作。
第六条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发改部门组织开展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规划方案或初步设计联审时,应当邀请县 综合行政执法局参加,对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应当留有完整的文字记录;对符合国家和市相关规范和标准的意见 和建议,应当予以采纳。
.承诺按照《工程质量保修书》约定的时间、范围、数量、类型对移交的项目所有存在的质量问题进行保修,在 保
证金退付时需征得乙方的同意;
.承诺按照有关规定在保修期满后组织质量回访。
五、乙方责任
.自本协议生效后负责所接收设施的运行、管理、维护工作;
.负责办理设施产权的相关手续;
.负责落实该设施养护经费的来源。
县综合行政执法局核查后认为市政基础设施不具备移交接收条件的,应当与建设单位协商解决。
市政工程在建管移交中的问题与对策
第42卷第23期• 240 • 2 0 1 6 年 8 月山西建筑SHANXI ARCHITECTUREVol.42 No.23Aug.2016文章编号:1009-6825 (2016) 23-0240-02市政工程在建管移交中的问题与对策张宏(无锡锡东新城商务区开发建设管理中心,江苏无锡214105)摘要:结合苏南某开发区市政工程移交实例,分析了市政工程在建管移交中易出现的一些问题,从强化联动机制、明确工程移交 时限、细化移交内容等环节,阐述了问题的解决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市政工程,工程移交,联动机制,养护管理中图分类号:TU990.05 文献标识码:A〇引言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新建、改建的市政基础设 施大量增加,市政设施的后期维护要求也不断提高。
建管分离已 成为市政基础设施维护管理的通行做法,但由于产权不清晰、分 离时点不明晰等诸多原因,建设单位、管理单位在工程移交的环 节往往不够顺畅,管理单位要么匆匆接手,后期埋下隐患,要么迟 迟不愿接手,出现管理真空。
苏南某开发区针对这一问题,做了 一系列研究,出台了相关规定,收到较好成效。
1基本情况该开发区是围绕高铁站点开发建设的新型商务区,占地面积 约45 km2,根据规划,该区域将建设成为区域性枢纽换乘中心、高 端产业集聚区、城市东部的副中心,成为一座开放式、生态型、国际化的现代化新城。
经过7年建设,该区域范围的路桥、河道、景 观绿化、路灯、地下环线、综合管廊及各类管线等市政基础设施已 基本建成。
目前,该区域内共有新建道路52条108 km(不含高架及县级 以上道路),综合管廊1.7 km,雨水管道173 km,桥梁48座,路灯 7 187盏,公共绿化371万m2及给水、热力、电力、电信等管线若干。
接管(使用)单位对工程项目接管后,采用市场化运作,通过 公开市场操作,按照相关规定组织养护管理招标工作,招入管理 单位进行养护,落实长效管理。
浅谈市政工程中给排水管道衔接的设计与施工
浅谈市政工程中给排水管道衔接的设计与施工摘要: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迅速提高,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导致了城市水资源需求剧增,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合理地利用有限的水资源,建设好市政给排水工程。
在市政给排水的衔接工程中,要多角度、不同层面地进行思考,并采取相关策略进行有效的施工。
本文主要介绍了当前主要的几种管道接口技术,同时对几种新的管道衔接技术做了简略的探讨。
关键词:市政工程,市政给排水,管道衔接中图分类号:TU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Abstract: with the rapid increase in the level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social economy development and people life level increased rapidly, leading to the city water resource demand has soared this request we must make rational use of limited water resources, municipal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is good. In municipal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on engineering, the multiple perspectives, different levels, to think, and take relevant strategies for effective construction.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main several pipeline interface technology, and at the same time of some new pipeline on technical did briefly discussed.Keywords: municipal engineering, municipal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pipe cohesion中图分类号:TU99市政工程是城市建设的基本载体,与各专业工程之间相互衔接、密不可分。
关于如何做好城市道路建成移交的几点探索
关于如何做好城市道路建成移交的几点探索发表时间:2016-08-02T15:08:23.490Z 来源:《基层建设》2016年9期作者:程莉莎[导读] 近几年,杭州深入贯彻全省交通治理工作目标要求,采取多种措施。
西湖区城建建设中心近几年,杭州深入贯彻全省交通治理工作目标要求,采取多种措施,着力优化城市功能布局,完善城市交通网络等,推动全市治堵工作。
全面完成道路的移交工作,加强市政及附属的管理养护工作,疏通城市路网体系也是重要举措之一。
目前杭州市很多道路已建成使用但未移交,由于道路建设单位缺乏管理能力和执法权限,道路未及时移交,导致长期无人管理,路面破损严重,交通秩序混乱。
以西湖区为例,全区100多条道路未移交,虽然道路移交工作已纳入区政府全年工作计划,但道路移交进度依然不够快。
本文通过道路移交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探讨道路建设及移交过程中改进方法,更好的推动道路移交工作,充分发挥已建成道路的作用。
一、道路建成未移交的主要原因以西湖区为例,道路已建成未移交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以下5个方面:(1)历史原因问题:市城管委市政设施接管要求提供的清单有:立项文件、初步设计文件、红线图、市政设施建设项目接收单位界定表、预验收会议纪要、消项检查记录、竣工验收证书、竣工验收会议纪要、与实际相符的竣工图、地下管线平面图、cctv检测报告以及相关的设计变更联系单等等材料。
但是部分道路建成年代久远,建成运行十多年了,按照上述清单提交有关材料非常困难,但是也无好的机制可以推动项目移交,导致道路一直处于失管状态。
而早期开发商代建道路由于缺乏制约措施,道路建成后未及时办理移交,如碰到开发商项目公司注销,甚至开发商已不存在等情况,移交主体都没有了,更不用提相关资料。
(2)未验先用问题。
除部分新建道路外,“未验先用”的现象普遍存在,特别是一些改建和整治工程考虑到老百姓通行和沿街商贩的正常经营,基本上都是边施工边使用,但是管理部门按相关规定,未竣工验收不接收管理,但对于使用过程中的设施损坏,建设单位由于不具备行政执法权无法管理到位,只能通过不断修补来解决。
谈市政工程竣工验收及移浅析
谈市政工程竣工验收及移浅析摘要:对市政工程验收进行规范,阐述工程验收三个环节进行分析,以期指导实践,减少工程验收不必要的纠纷,保证合格工程移交给建设单位。
关键词:验收总则;初步验收;竣工验收;质保期满验收;一个市政工程建设项目的验收往往需要许多单位的共同参与,参与单位与业主之间应该通过验收程序明确其各自承担的任务和责任以及拥有的权利。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的相关法律规定、规章,为了保证市政建设工程顺利验收及移交,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严格浅析。
一、市政工程验收总则(一)本次研究所有新建、改建、扩建、迁建、恢复等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竣工验收和移交项目(以下统称工程)。
(二)根据工程规模大小和复杂程度,市政工程的验收及移交程序分为初步验收、竣工验收、保修期满验收。
对于小型工程、临时工程、抢险工程及技术有特殊要求工程,验收程序应相应减少。
二、市政工程初步验收阶段(一)建设项目完工后,为了顺利通过工程竣工验收,由施工单位(投资单位)自验合格和监理单位复验合格,并提出进行初步验收申请报告。
(二)工程初验建设单位负责人主持,质监站、管养单位代表、勘察(如有)设计单位代表、监理单位负责人、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参加。
(三)初步验收的程序如下:1、检查拟验收工程是否按合同要求完成了全部施工内容,检查施工单位是否做到完工清场。
对于经建设单位同意因特殊原因未按设计规定的内容完成但不影响投入使用的工程内容,填写《工程未完内容明细表》。
2、检查拟验收工程是否按设计要求和合同规定的质量标准,对于没有达到规定质量要求的工程,填写《整改通知单》,提交施工单位整改。
对于达不到设计要求质量,又不能进行整改的项目,上报建设单位上级部门研究是否进行验收,并记录初验报告内。
3、建设单位委托第三方具有资质的专业质检单位对完工工程进行质检验收,形成质量验收检测报告。
建设单位委托第三方测量单位对完工工程的工程量进行测量验收,形成测量成果验收报告。
城市公共基础设施项目竣工验收和移交问题对策探析——以南宁市为例
3 . 2 . 5 提 前介 入 项 目维护 管理
对于道路 、桥梁等市政公共基础设施项 目,相关市政接收 管养单位应研究提前介入项 目管理 的办法。建议 凡是已竣工验 收合格 ( 或有 明确 限期 开放交通要求) 的市政基础设施 J 二 程,
应 自竣 工 验 收 合 格 之 日起 ( 或 开 放 交 通 检 查 合 格 之 日起 ) 由接
推进 的重 要 原 因 。
调损 坏责任单位负责修复 ,如可利 大道东段工程 、秀灵路北段
工程 等 。
3 . 2 长效 处理机 制
3 . 2 . 1 加 强项 目验收 和移 交 管理
今后道路 、桥梁等市政公 共基础设施项 目竣工验收和移交 管理工作 ,要按照相关规定严格执行 ,严格把关 ,确保工 程施
3 . 2 . 4 建立 市政 工程甩 项验 收和 移 交管理机 制
为 避 免 工 程 建设 和管 理 脱 节 造 成 新 遗 留 项 目 ,对 因征 地 拆
迁 、规划 冲突 等原 因导 致工程长期 不能 按合 同完 工 的市 政 I 程 ,由城建业主专题 报市相关部 门,经核实已完 工部分不存在 结构安全隐患 ,具备 独立使用功能 的,可进行甩项验 收或现状 验收 ,验收通过后由各管理部 门介入管养。
当然 ,在实际的工作中 ,项 目无法竣工验收和移交往往是 由多层原 因叠加造成 的。既有 客观原 因 ,也有各 方 的主观原 因 ,容易导致相互之间推脱责任 ,无法达成移交协议 。
工质量和维护管理到位。项 目通过竣工验收并对存在问题 整改 合格后 ,建设单位要及时向接 收单位 申请移交管理 ,但在项 目 正式移交接收单位管理前 ,建设单位要按照有关规定 切实承担
起维护管理责任 ,避免项 目建成后 出现管理空挡问题 。
市政工程建设移交项目的积极应对
市政工程建 设移 交项 目的积极 应对
李康 学
( 北京建筑工程 学院 , 北京 1 0 0 0 4 4 ) 【 摘 要】 本文通过对市政移交项 目 往运 用 上获得 的有 利条件进行分析 , 并把 其 中遇到的 困难做 出研究 , 以此 来提 出市政 工程
建设 移交项 目的积极应对方案。
财政上 的过渡 紧张 , 引起 的 资金 断流现象发 生 , 还为建 设施工 衔接 , 造成市政 工程 的拖 沓或是质 量等 问题的 出现 , 因此投 资
不 公司间的 良性循 环发展提供 了便利条件 , 市政 的基础建 设也可 者在进行 移交时要慎重考虑是否参加市政工程的建设项 目,
以得 到有效 的资金 保障 ,市政项 目可 以在预计 的时间 内完 工。 为政府带来不便。 ( 3 ) 加快 了市政建设 的速度 , 稳定了社会秩 序。市政工程建设移
( 2 ) 移交中资金的拖沓、 浪费现象严 重。在移交工作不能顺
设上 的资金 压力 。市政工程建 设移 交项 目的 出现 , 在资金获取 利完成 的情 况下 , 施工单 位在作业 时超出 了养护期 期限 , 那 么 这也就在 无形之 上不主要 依靠政府 的资金投放 , 减少 了市政府在建 设投资上 的 建设单位 就要对施工单位进行经济上 的补偿 , 财政压力 。市政工程建 设移交项 目可以由大 中小型建设施工 公 中导致 国家财政资金的不必要浪费现象 的出现 。 一些投资者对 进行 盲 目的投 资, 导致 在建 司 引入 资金 到市政建设 中去 , 进行施工建设 。引入 企业 资金进 于市政工程 建设移交 还不甚 了解 , 入到市 政建 设投 资上 , 分担 了政 府的财政支 出状况 , 避 免政府 设期间出现被动局面的 出现 , 后 期资金的投入无法很快 的进行
关于市政给水管道衔接的常见问题分析
3.2 夹砂玻璃钢管施工问题和对策分析 首先,在管道固定支墩施工完成后,管线的需许多部位 都会出现偏移现象,导致不平衡力的产生,影响到管道的正常 运行。对此,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对固定支墩的尺寸进行优化调 整,避免对管线的正常运行产生影响。 其次,沟槽深度和管道性能、管道使用条件、现场情况等 方面存在紧密的联系,因此因在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后确定。 最后,管道安装后的回填工作应及时开展,防止管道出现 热变形或是浮动的情况。 3.3 管道与检查井的连接问题和对策分析 使用橡胶圈对管材和套环内壁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是环连 接的关键内容,在检查井壁将混凝土套环砌,形成柔性连接。 尽可能避免在检查井壁内直接进行管件和管材的砌筑。不良的 接口衔接是导致检查井和管道连接处出现漏水的主要原因,此 类问题多发生于管道工程中。采用承插管件或是采用柔性接口连 接,直接砌进检查井壁中,通常可以应用于要求较低的工程中。 在进行检查井施工的过程中,首先要做好先期准备工作,之后进 行土方的开挖,在完成扎钢筋支模工作后,就可以进行混凝土的 浇注,完成检查井的砌筑,最后浇注并吊装盖板,将路面恢复正 常。在检查井底板基础上,应平缓顺接管道的基础垫层。在连接
(下转第171页)
166 建筑与装饰2019年7月上
建筑与装饰2019年 内页 7月上.indd 166
2019/7/11 星期四 下午 5:31:18
Construction & Decoration
建筑技术
结合过去的技术经验和采矿企业的实际情况,才能保证采矿工 程的质量,进而提高采矿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篇文 章经分析得到以下结论:
论市政工程建设移交项目的积极应对
论市政工程建设移交项目的积极应对摘要:市政工程建设,是一个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市政工程建设项目和政府财政投资的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建设移交项目不仅是市政工程项目的建设和转移过程,更重要的是它的融资模式的优势。
因此,在市政工程建设中利用BT项目的融资模式,已成为地方政府的第一选择。
本文通过对建设移交项目运用优势分析,针对市政工程建设移交项目的运作中应对的难点和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市政工程建设移交项目的积极应对措施。
关健词: 市政工程;建设移交项目随着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逐年大幅增加的一年,政府对市政工程的预算的资金投入只能是杯水车薪,远远不能满足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
因此,不断增加在项目中的自筹资金的比例是成为积极应对市政建设的措施。
建设移交项目模式与其他融资模式相比,具有相当的优势,一方面可以减轻政府的有限的财政资源,并减少财政赤字;另一方面,为充足的私人资本寻找投资渠道,增加了他们的利润加入,吸引他们投资建设基础设施。
一、积极应对市政工程建设移交(BT)项目的优势市政工程建设移交项目不仅是项目建设和转移的过程,也是一个具有有限追索权和表外融资的特点的项目融资方式。
市政工程建设移交项目的这种特点,可以有效地发挥市场经济杠杆作用,并提供对公司快速增长的可能性以及拓宽施工企业的增长空间的可能性。
(一)有助于减轻政府的资金压力。
BT模式可以大量的外资,民营资本引入基础设施工程建设,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缓解政府财政压力。
传统的基础设施建设,政府资助,是该项目的实施者。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政府在市政工程建设中投入的资金,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建设资金短缺。
使用BT的方式来解决基础设施不足和建设资金短缺,引导和吸引社会资金向基础设施投资的流动,有助于基础设施建设的良性循环。
(二)有助于形成基础设施建设的多元化投资结构。
由当事人和项目投资者发起的直接通过签订施工合同,以实现风险共担,双方是平等协商的关系,项目投资者通过参与该项目的全过程建设达到一定的整体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市政设施移交工作总结
市政设施移交工作总结
市政设施的移交工作是城市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关乎市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的形象。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市政设施移交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在此,我将对市政设施移交工作进行总结,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的措施。
首先,我们要肯定市政设施移交工作取得的成绩。
在过去一段时间里,我们成功地完成了许多市政设施的移交工作,包括道路、桥梁、公园、垃圾处理设施等。
这些设施的移交不仅提高了城市的整体形象,也改善了市民的生活环境。
同时,我们也加强了对移交后设施的监管和维护,确保其长期有效运行。
然而,市政设施移交工作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移交工作的程序不够规范,导致了一些设施移交后出现了管理混乱的情况。
其次,一些移交后的设施出现了质量问题,需要进行维修和改造。
此外,对于一些特殊设施的移交工作,我们的相关部门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和规定。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以下改进措施。
首先,加强市政设施移交工作的规范化管理,明确移交程序和标准,确保移交后设施的正常运行。
其次,建立健全市政设施移交后的监管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设施出现的问题。
同时,我们还要加强对移交设施的维护和管理,确保其长期有效运行。
总的来说,市政设施移交工作是一项复杂而又重要的工作,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其重要性,加强规范化管理,不断完善相关政策和措施,确保市政设施移交工作的顺利进行,为城市的发展和市民的生活质量提供更好的保障。
福建省市政排水设施工程移交与接管管理办法政策解读
福建省市政排水设施工程移交与接管管理办法政策解读《福建省市政排水设施工程移交与接管管理办法(试行)》政策解读一、出台背景排水设施是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是城市安全运行的重要保障,是加强环境保护、建设生态文明的一项具体举措。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切实保障城市安全,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地下管网改造工程,提高城市排涝系统建设标准。
”省委、省政府今年印发的《关于加快城乡民生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意见》(闽委发〔2017〕21号)中也明确要求:“推进雨污分流和老旧管网改造,加快完善污水管网,治理修复破损、混接、错接、淤积的污水管道”。
省政府《关于印发推进城市污水管网建设改造和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闽政〔2017〕34号)要求“2018年起全省每年新建改造建城区污水管网1000公里以上”。
据统计,目前全省建成排水管网1.9万公里,尽管排水管网设施建设得到长足发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存在多头建设和管理现象。
排水管网长期以来缺乏统一的实施主体,有的作为道路配套工程,由道路工程业主负责建设;有的作为污水厂配套工程,由污水厂工程业主负责建设;有的作为片区开发的配套工程,由片区开发商负责建设,存在多头建设和管理亟需加强排水设施验收移交管理。
二是工程质量亟待提高。
由于排水管网是地下隐蔽工程,施工质量管理重视不够,未能严格按规范要求施工、未能严格执行隐蔽工程验收、闭水试验等关键环节,影响工程质量管理。
三是管网维护不到位。
长期以来排水管网缺乏统一的维护管理主体,再加上受财政资金投入不足影响,重建设、轻维护,维护管理不到位,管道破损、淤积、渗漏严重,运行效率不高,导致污水收集不到位。
为加强排水管网维护管理,提高工程质量,完善系统性,有必要建立排水管网设施移交管理制度,进一步强化工程质量管理,落实维护管理责任,在近几年福州、泉州、漳州等城市已经开展排水管网设施移交接管经验做法的基础上,组织制定了《福建省市政排水设施工程移交与接管管理办法》。
《天津市城市基础设施移交接管管理办法》解读
《天津市城市基础设施移交接管管理办法》解读文章属性•【公布机关】天津市政府法制办公室•【公布日期】2011.07.18•【分类】地方政府规章解读正文《天津市城市基础设施移交接管管理办法》解读一、为什么要加强城市基础设施的移交接管管理?近年来我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断加大,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带来建管方式的深刻转变。
建管分离后,有部分城市基础设施建成后出现迟迟不能顺利移交出去的问题。
这不仅增加了建设单位的成本,还造成部分设施失养失管、不能正常投入使用。
在此背景下,针对移交接管工作中反映出来的深层次问题,结合外省市管理经验,本市制定了《天津市城市基础设施移交接管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该办法以规范移交接管程序为切入点,强化城市基础设施设计、建设、养管各环节之间的相互配合、有效对接,为城市基础设施移交接管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法律保障。
二、我市哪些城市基础设施应当进行移交接管?《办法》主要针对因建管分离而发生的移交接管项目。
新建、改建、扩建的城市基础设施政府投融资建设项目,建成后由建设单位移交养护管理单位管理的,应当适用《办法》。
目前可以移交接管的城市基础设施主要包括:(一)城市道路、公路、桥梁及附属设施;(二)公共交通场(站);(三)城市公共排水设施及河道堤岸;(四)道路照明设施、景观照明设施及附属设施;(五)公园、绿地、广场等。
三、城市基础设施移交接管的工作原则和具体要求?我市城市基础设施移交接管工作应当坚持相互衔接、协调统一、长效管理的原则。
具体要求:1、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进入建设管理阶段时,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邀请养护管理主管部门参与相关审查活动,听取养护管理主管部门提出的合理意见;2、建设单位领取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后15日内应当向养护管理主管部门备案,养护管理主管部门应当及时确定养护管理单位并告知建设单位相关注意事项。
对因养护市场化等原因不能及时确定养护管理单位的,建设过程中的相关活动由养护管理主管部门代替养护管理单位参加;3、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施工图交底、使用功能设计变更和竣工验收等重要环节,建设单位应当通知养护管理单位参加。
浅谈市政道路验收接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市政道路验收接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市政道路建成后应及时移交、接收,纳入长效管理,但是在实践中因多方原因验收后未能顺利接收,导致道路处于无人管养的真空状态。
论文分析了目前杭州市道路验收接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结合笔者实际工作经验对做好道路验收接收管理工作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市政道路;验收;移交;接收;对策随着杭州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城市道路建设发展迅速,对道路建设和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但由于道路建设工程数量的不断增加,建设主体多元化,参建单位水平参差不齐,从目前验收检查情况来看,市政道路建设项目整体质量等问题不容忽视。
1市政道路验收接收工作基本情况从2003年起,按照杭州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市委[2002]9号),坚持属地管理和下放部分管理权限、建管分离原则,市政道路建成后,由建设单位移交给各区城管办,由区级市政部门采用存量设施合同化、增量设施市场化方式落实养护。
因杭州市实行建管分离原则,竣工验收的主体为建设单位,接收主体为各区城管办。
由于对工程质量问题存在分歧,建设单位针对建设遗留问题迟迟未整改或整改不到位,使部分项目竣工验收后未能及时移交,导致部分建成道路处于无人管养的真空状态。
目前同协路、下宁路等近40条已竣工道路因多方面原因暂未接收。
2影响市政道路移交接收工作的主要原因2.1建设方原因2.1.1建设时序安排不科学。
因下游道路、管道或泵站未建设到位,导致上游道路、管道断头,不具备使用功能。
如石塘路(320国道-余杭界)污水管道接入余杭沿山港截污管,因沿山港截污管断头,石塘路污水管道断头;备塘路(下宁路-钱潮路)污水接入下游彭埠泵站和严家弄泵站,目前2座泵站仍未竣工验收,导致备塘路污水管目前不具备使用功能。
2.1.2设计存在缺陷。
部分整治和新改扩建工程在设计前未结合实际情况对地下管线及道路基础进行充分关注和论证,导致设计存在缺陷,建成后出现道路积水、路面坍塌等现象,如半山路雨天山水汇集引发路面大面积积水;天目山路、石桥路废弃管未妥善处置引发路面塌陷;丁桥地区丁群路、长虹路、环丁路和西湖区丰潭路延伸段等道路设计等级及结构层强度无法满足实际,导致出现路基础沉陷性龟裂、搓裂、网裂等结构性病害。
以福州高新区为例浅谈新区已建市政道路的移交接管
以福州高新区为例浅谈新区已建市政道路的移交接管
王裕
【期刊名称】《福建建设科技》
【年(卷),期】2022()1
【摘要】目前,国家、省、市等各级市政道路移交管理办法,主要规定的是新建市政道路在建设单位与养护管理单位之间的移交,对已建成市政道路的养护管理部门或产权单位与接管的养护管理部门之间如何移交暂无具体规定,导致移交中责任判断不明、推诿扯皮等问题突出。
以福州高新区已竣工通车市政道路移交接管为例,分析移交接管情况的现状与难点,并提出具体的建议措施,以期为行业相关项目的移交接管提供一定的参考。
【总页数】3页(P68-69)
【作者】王裕
【作者单位】福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市政管理服务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41
【相关文献】
1.福州市高新区海西园已现雏形已经入驻企业32家
2.西安高新区要建具有国际水平的科技新区——专访西安高新区管委会主任景俊海
3.西安高新区要建具有国际水平的科技新区--专访西安高新区管委会主任景俊海
4.国家高新区产业创新能力提升路径研究——以福州国家高新区等为例
5.国家高新区产业创新能力提升路径研究——以福州国家高新区等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市政工程设施移交接管问题探究近年来,随着我市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建成区面积迅速扩大,每年都有大量的市政工程在建或建成,在我市当前的市政工程建设与管理主体基本是分离的,建设主体多头,管理主体以我处对市政设施的管理为主, 各区(县)住建委和开发区的管理为辅。
如何将市政工程设施建设与管理进行衔接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目前我市还没有相关规定对“衔接” 这个环节来进行规范,解决好这个问题可以使市政工程设施的功能更加完善,设施的完好率得到保障,城市更加靓丽,市民生活更加便捷。
、市政工程设施移交接管的现状和问题
鉴于我市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这个“规范”,市政工程设施建成后的移交接管主要是上级指令,依靠上级指令解决的只是移交给谁这个环节,设施上的一些问题在事前事后都会存在,突出表现在:
1. 市政工程设施建设单位在工程竣工后至少要经过一年以上的
质保期,甚至更长,从工程竣工到移交给接管单位前的这段时间设施是处于使用状态的,建设单位往往是重视建设过程,忽视后期管理维护, 同时因为建设单位在项目前期不太可能争取到一笔专项的维修养护经费,一些设施还没有移交就开始出现病害;
2. 当前我市的市政设施管理开始利用信息技术,以后还将大量
使用,如道路照明中的路灯监控系统,排水泵站无人值守自动调度系统,
一些重要地段的排水泵站需要按照双路电源来设计,或者预留双路电源
位置。
这就需要市政工程在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建成后能否与接管单位已有的信息技术系统兼容匹配,是否符合一些特殊要求。
如果不进行规范,建设与管理单位各行其事,结果将会出现交到管理单位的设施不能用、不好用,甚至再次改造,浪费资金的局面;
3. 市政工程设施移交中的病害处理不到位,给接管单位日后的
管理和维护工作带来被动;
4. 我市历年来的市政设施维护费都不足,移交的市政工程设施
必然涉及到维护费,如果不规范移交程序财政不会追加移交设施的养护费用,这样就必然挤占原本不足的市政设施维护费,使设施完好率不能得到保障;
5. 近年来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市政工程设施在建设过程中的变
更,尤其是隐蔽工程,一旦中途变更方案,资料如果不全,移交给管理单位后出现的病害很难处理。
二、如何解决市政工程设施移交接管不规范的现象要使不规范的社会
行为规范,最好的办法就是立法,用制度化
的手段来管事情。
鉴于我市没有立法权限,为此我们可以将这类制度上升为政府规范性文件,以政府的名义出台,让将来的市政工程设施移交接管行为依照政府规范性文件来操作。
要找好、找准《马鞍山市市政工
程设施移交接管办法》上位发依据,其主要依据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城市道路管理条例》、《安徽省市政设施管理条例》等规定。
在起草规范性文件的过程中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兼顾上位法之间的规定,避免冲突规范。
三、解决市政工程设施移交接管过程中的措施
市政工程设施移交接管在没有规范性文件规定的前提下之所以
存在一些问题,我们认为主要是在三个方面没有做好控制,即:一是市
政工程设施移交接管谁说了算的问题;二是市政工程设施移交给谁的问题;三是市政工程设施怎么样去移交接管的问题。
针对上述三个方面的问题必须要在规范性文件中用具体的措施来加以解决。
在市政工程设施移交接管谁说了算的问题上,我们认为既不能由市长说了算,也不能由市场说了算,完全由市长说了算就可能出现市政
工程设施在移交接管过程中行政权利的暂时干预,事后接管方对设施管
理维修养护的体制能不能理顺行政权利很难长期顾及。
完全由市场说了
算会削弱甚至丧失城市公共设施资源的社会服务属性。
最好的办法应该
是城市建设主管部门,即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从实际来看,建设主
管部门和市政工程设施接管方要么是上下隶属关系,要么是业务指导关
系,当前城市市政工程设施实质是以地域条块管理的模式,建设主管部
门说了算实质是依据实际对市政工程设施接管的一次社会任务的优化配置。
在交给谁的问题上,我们认为还是要本着谁家地谁种,谁家孩
子谁抱的原则来解决。
当前的接管方不外乎有以下几家,市管的市政工程设施接管方为市政管理处,开发区和园区的自行管理,各区非市管的市政工程设施由区住建委管理,三县对所辖区域的市政工程设施进行管理。
在怎么样移交的问题上,我们认为:首先市政工程设施在建设
的过程中要做好质量控制,一些特殊项目要前瞻到接管单位的配套软件
设施的匹配。
一些隐蔽工程要保留好影象资料,以备交给接管单位的时候出了问题能探明原因迅速解决;其次,在移交接管的程序启动上要顺畅,尽量不要设置不必要的障碍,只要软件资料和硬件条件符合规定就可以移交,否则时间拖的越久,开放的市政工程设施得不到及时维护病害和安全隐患就越多;再次就是接管单位接受了市政工程设施财政部门要认帐,设施数量增加必须和维修养护资金增加成正比,否则设施正常的维修养护成本没有保障设施完好也就没有保障。
综上述,我们认为要做好市政工程设施的移交接管工作应当通
过制度化的办法来切实解决移交接管谁说了算、移交给谁、怎么样移交接管三个问题,才能使市政设施移交接管工作规范运行。
二0—二年元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