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于髡一日而见七人于宣王》的原文及翻译
孟子全文及译文
孟子全文及译文《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孟子全文及译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梁惠王章句上【原文】孟子见梁惠王①。
王曰:“叟②!不员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③有仁义而已矣。
王曰,‘何以利吾国?’ 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土庶人④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⑤利而国危矣。
万乘之国,弑⑥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⑦。
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
苟⑧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⑨。
未有仁而遗⑩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
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注释】①梁惠王:就是魏惠王(前400-前319),惠是他的谥号。
公元前370年继他父亲魏武侯即位,即位后九年由旧都安邑(今山西夏县北)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西北),所以又叫梁惠王。
②叟:老人。
③亦:这里是“只”的意思。
④土庶人:土和庶人。
庶人即老百姓。
⑤交征:互相争夺。
征,取。
⑥弑:下杀上,卑杀尊,臣杀君叫弑。
⑦万乘、千乘、百乘:古代用四匹马拉的一辆兵车叫一乘,诸侯国的大小以兵车的多少来衡量。
据刘向《战国策。
序》说,战国末期的万乘之国有韩、赵、魏(梁)、燕、齐、楚、秦七国,千乘之国有宋、卫、中山以及东周、西周。
至于千乘、百乘之家的“家”,则是指拥有封邑的公卿大夫,公卿封邑大,有兵车千乘;大夫封邑小,有兵车百乘。
⑧苟:如果。
⑨餍(yan):满足。
遗:遗弃,抛弃。
【译文】孟子拜见梁惠王。
梁惠王说:“老先生,你不远千里而来,一定是有什麽对我的国家有利的高见吧?”孟子回答说:“大王!何必说利呢?只要说仁义就行了。
大王说‘怎样使我的国家有利?大夫说,‘怎样使我的家庭有利?’一般人士和老百姓说,‘怎样使我自己有利?’结果是上上下下互相争夺利益,国家就危险了啊!在一个拥有一万辆兵车的国家里,杀害它国君的人,一定是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大夫;在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里,杀害它国君的人,一定是拥有一百辆兵车的大夫。
武大精品课程《古代汉语》习题及答案
武大精品课程《古代汉语》习题集绪论:1.古代汉语课程是什么性质的课程?2.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如何分期?3.何为古代汉语书面语的两大支流?4.什么是文言?什么是古白话?文字(上):5.为什么说结绳、契刻、八卦等不是文字?文字与图画有什么本质区别?6.汉字与汉语是什么关系?7.什么是字体?它与字的结构方式是同一概念吗?8.汉字字体演变总的趋势如何?9.举例说明汉字发展过程中的几种主要字体的特点: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10.谈谈“隶变”对汉字结构的影响。
11.什么是“六书”?12.许慎对“六书”如何定义?13.什么是“四体二用说”?是谁提出的?影响如何?14表意字包括“六书”中的哪几种?15象形字反映了汉字的哪两种构形模式?16为什么说象形字是造字的基础?17意符与部首之间是何种关系?18江声、段玉裁、章太炎、朱骏声对转注的看法有何分歧?我们怎样理解转注字?19如何区分造字的假借与用字的假借?20什么是古今字?21谈谈下列汉字的关系(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孰——熟反——返共——供竟——境昏——婚说——悦错——措亦——腋群——羣峰——峯妒——妬借——藉庄——莊发——發22什么是异体字?写出下列各字的异体字:睹咏岳杯玩鹅惭线略文选(一)23解释加点的字词:同仲右师兑入门癸未卜,争貞。
遹拜首首,敢對揚王休。
允有来艰自西。
王孔加子白义。
包荒,用冯河。
帝乙归妹,以祉元吉。
近取諸身,遠取諸物。
弦木為弧。
不封不树,丧期无数。
24为下面短文打标点,并翻译为现代汉语:田贊衣補衣而見荆王荆王曰先生之衣何其惡也田贊對曰衣又有惡於此者也荆王曰可得而聞乎對曰甲惡於此王曰何謂也對曰冬日則寒夏日則暑衣無惡乎甲者贊也貧故衣惡也今大王萬乘之主也富貴無敵而好衣民以甲臣弗得也意者為其義邪甲之事兵之事也刈人之頸刳人之腹隳人之城郭刑人之父子也其名又甚不榮意者為其實邪苟慮害人人亦必慮害之苟慮危人人亦必慮危之其實又甚不安之二者臣為大王無取焉荆王無以應文字(下)25什么是通假字?如何辨认通假字?26通假字、异体字、繁简字的关系如何?27请标出下列通假字的读音:(1)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淳于髡文言文翻译高中
淳于髡者,齐之智者也。
其人仪容俊秀,言辞敏捷,善辩能言。
尝游说诸侯,以才智助齐威王稳固政权,名闻遐迩。
淳于髡初仕于齐威王,时齐威王好酒色,不理朝政。
淳于髡遂以幽默风趣之言,劝诫威王。
一日,威王设宴款待淳于髡,酒酣耳热之际,淳于髡问威王:“王之酒量几何?”威王自信地答道:“寡人饮一石。
”淳于髡又问:“臣能饮一石乎?”威王曰:“可。
”淳于髡遂曰:“臣请王赐臣一石酒,臣愿为大王祝寿。
”威王欣然允之。
次日,淳于髡向威王献上一石酒,自饮一斗,其余九斗请威王代饮。
威王不解其意,问:“余九斗酒,何人代饮?”淳于髡答曰:“愿大王广纳贤才,以充九斗。
”威王恍然大悟,从此重视人才,勤于朝政。
又有一次,淳于髡向威王进言:“大王,臣闻有鸟,名鹪鹩,其身不过一尺,而志欲食南国之珠。
此鸟虽小,其志亦大。
大王何不效仿此鸟,以小见大,求贤若渴?”威王深受启发,自此更加注重选拔贤能,使齐国国力日益强盛。
淳于髡不仅善于言辞,还精通兵法。
他曾对威王说:“大王,兵者,国之大事也。
臣闻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大王宜多了解各国军情,以便制定应对之策。
”威王采纳其言,加强军备,使齐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
淳于髡一生致力于辅助威王,使齐国繁荣昌盛。
然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淳于髡晚年,齐威王驾崩,齐宣王继位。
宣王不喜淳于髡之才,遂将其罢官。
淳于髡无奈,只得归隐山林,过着隐居生活。
淳于髡虽隐居山林,然其智慧与事迹流传后世。
后人称其为“淳于子”,将其智慧与幽默传颂千古。
淳于髡之生平,堪称战国时期之智者典范,其言辞与行为,为后世传颂不衰。
今以文言文译述淳于髡生平事迹,以飨读者:淳于髡,齐之智者也。
仪容俊秀,言辞敏捷,善辩能言。
游说诸侯,助威王稳固政权,名闻遐迩。
以幽默风趣之言,劝诫威王,使之重视人才,勤于朝政。
精通兵法,助威王加强军备,使齐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
晚年归隐山林,然其智慧与事迹流传后世,被誉为“淳于子”。
淳于髡一生致力于辅助威王,使齐国繁荣昌盛,堪称战国时期之智者典范。
高考复习文言文翻译25
1通假字
(1) 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 (“枝”通“肢”, 肢体)
(2) 今王田猎与此。 (“田”通“畋”,打猎) (3) 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 (“卒”通“猝”,卒然, 突然) (4) 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从,遍国中无与立谈者。 (“蚤” 通“早”;“施”通“迤”,逶迤斜行,文中指暗中跟踪)
文言文翻译
主讲人:刘羊羽
文言文翻译的要求
翻译文言文要做到“信、达、雅”三个字。 “信”是指译文要准确无误,就是要使译文忠于 原文,如实地、恰当地运用现代汉语把原文翻译 出来。“达”是指译文要通顺畅达,就是要使译 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及用语习惯,字通句顺, 没有语病。“雅”就是指译文要优美自然,就是 要使译文生动、形象,完美地表达原文的写作风 格。 对中学生而言,主要要求在“信、达”上, 高考中做到准确、通顺即可,译文的生动、优美 则不必刻意去追求。
扩:古今异义词取古义
(1)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 “妻子”,今义指男 子的配偶,即爱人(女方);古义为妻子和儿女。 (2)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绝境”,今义指没有出路的境地;古义为与外界隔 绝的地方。 (3)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宣言”,今 义是表示政见的公告或声明;古义指公开扬言。 (4)今以实校之,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久 已疲。 “不过”,今义为转折连词,古义是不超过的 意思。
第二,从句子的含义和句子的感情色彩判断一句话是 疑问语气还是感叹语气;抑或是侧重疑问语气还是侧 重感叹语气。 例如: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 这句话虽然有疑问代词“何”,作者的本意不是感 到“长夜沾湿”太难熬了,问什么时候能捱到天亮; 而是慨叹自“安史”之乱以来,社会上战乱不息,人 民生活动荡不安。这是作者发自肺腑的“穷年忧黎元” 的感叹。如果说这句话包含有疑问的语气,那么这句 话的语气的侧重点更在于感叹,所以应该使用感叹号 结束全句。
孟子全文注释译文
孟子全文注释译文《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
是儒家的经典著作,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
下面小编收集了有关孟子全文注释译文,供大家参考。
《孟子》简介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皱国(今山东皱县东南人),离孔子的故乡曲阜不远。
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
孟子的出生距孔子之死(前479)大约百年左右。
关于他的身世,流传下来的已很少,《韩诗外传》载有他母亲“断织”等故事,《列女传》载有他母亲“三迁”和“去齐”等故事,可见他得力于母亲的教育不少。
据《列女传》和赵岐《孟子题辞》说,孟子曾受教于孔子的孙子子思。
但从年代推算,似乎不可信。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说他“受业子思之门人”,这倒是有可能的。
无论是受业于子思也罢,孟子的学说都受到了子思的影响。
所以,荀子把子思和孟子列为一派,这就是后世所称儒家中的思孟学派。
和孔子一样,孟子也曾带领学生游历魏、齐、宋、鲁、滕、薛等国,并一度担任过齐宣王的客卿。
由于他的政治主张也与孔子的一样不被重用,所以便回到家乡聚徒讲学,与学生万章等人著书立说,“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今天我们所见的《孟子》七篇,每篇分为上下,约三万五千字,一共二百六十章。
但《汉书.艺文志》著录“孟子十一篇”,比现存的《孟子》多出四篇。
赵岐在为《孟子》作注时,对十一篇进行了鉴别,认为七篇为真,七篇以外的四篇为伪篇。
东汉以后,这几篇便相继亡佚了。
赵岐在《孟子题辞》中把《孟子》与《论语》相比,认为《孟子》是“拟圣而作”。
所以,尽管《汉书.文艺志》仅仅把《孟子》放在诸子略中,视为子书,但实际上在汉代人的心目中已经把它看作辅助“经书”的“传”书了。
汉文帝把《论语》、《孝经》、《孟子》、《尔雅》各置博士,便叫“传记博士”。
到五代后蜀时,后蜀主孟昶命令人楷书十一经刻石,其中包括了《孟子》,这可能是《孟子》列入“经书”的开始。
《淳于髡传》原文及译文
《淳于髡传》原文及译文赏析《淳于髡传》摘自司马迁(约公元前145~90年)所著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是。
该文记载了关于齐国的“招女婿”淳于髡的逸事。
淳于髡身高不足七尺,语言流畅、能言善辩,屡次出使诸侯之国,从没有受过屈辱。
原文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
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数使诸侯,未尝屈辱。
齐威王之时喜隐,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沈湎不治,委政卿大夫。
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左右莫敢谏。
淳于髡说之以隐曰:“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鸣,王知此鸟何也?”王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赏一人,诛一人,奋兵而出。
诸侯震惊,皆还齐侵地。
威行三十六年。
语在田完世家中。
威王八年,楚大发兵加齐。
齐王使淳于髡之赵请救兵,赍金百斤,车马十驷。
淳于髡仰天大笑,冠缨索绝。
王曰:“先生少之乎?”髡曰:“何敢!”王曰:“笑岂有说乎?”髡曰:“今者臣从东方来,见道旁有禳田者,操一豚蹄,酒一盂,祝曰:‘瓯窭①满篝,污邪②满车,五谷蕃熟,穰穰满家。
’臣见其所持者狭而所欲者奢,故笑之。
”于是齐威王乃益赍黄金千镒,白璧十双,车马百驷。
髡辞而行,至赵。
赵王与之精兵十万,革车千乘。
楚闻之,夜引兵而去。
威王大说,置酒后宫,召髡赐之酒。
问曰:“先生能饮几何而醉?”对曰:“臣饮一斗亦醉,一石亦醉。
”威王曰:“先生饮一斗而醉,恶能饮一石哉!其说可得闻乎?”髡曰:“赐酒大王之前,执法在傍,御史在后,髡恐惧俯伏而饮,不过一斗径醉矣。
若亲有严客,髡帣③韝鞠鯱,侍酒于前,时赐馀沥,奉觞上寿,数起,饮不过二斗径醉矣。
若朋友交游,久不相见,卒然相覩,欢然道故,私情相语,饮可五六斗径醉矣。
若乃州闾之会,男女杂坐,行酒稽留,六博投壶,相引为曹,握手无罚,目眙不禁,前有堕珥,后有遗簪,髡窃乐此,饮可八斗而醉二三。
日暮酒阑,合尊促坐,男女同席,履舄交错,杯盘狼藉,堂上烛灭,主人留髡而送客。
古代汉语 王力版 习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王力版习题及答案绪论:1.古代汉语课程是什么性质的课程?古代汉语是文史专业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和培养古书阅读能力的工具课。
2.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如何分期?一般将"五四"以前的汉语成为"古代汉语",以后的称为"现代汉语"。
但是吕叔湘在80年代又提出应该把"五"四以前的分成古代汉语和近代汉语两个时期,现代汉语只是近代汉语内部的一个分期。
3.何为古代汉语书面语的两大支流?文言和古白话。
4.什么是文言?什么是古白话?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以及后世作家仿古作品的语言。
古白话是后期的另一种书面语言系统,是唐宋以来以北方话为基础而形成的。
文字(上):5.为什么说结绳、契刻、八卦等不是文字?文字与图画有什么本质区别?结绳、契刻、八卦等都是帮助和提示人们记忆的工具,而文字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因此都不是文字,和文字的产生也没有直接的关系。
图画虽然可以有表意的作用,可是往往意思含糊不清,应该怎么理解取决于具体环境。
只有具备下列条件时,才可以成为文字:(1)把整幅的画拆散成个别的图形,一个图形跟语言里的一个词相当。
(2)这些图形必得作线性排列,按照语言里的词序。
(3)有些抽象的意思,语言里有字眼,不能直接画出来,得用转弯抹角的办法来表示。
6.汉字与汉语是什么关系?汉字是辅助交际工具,它使汉语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7.什么是字体?它与字的结构方式是同一概念吗?字体是指整个文字系统的书写样式。
它与字的结构方式不是同一个概念,文字的结构方式是比较稳固的,但字体却可以变化。
8.汉字字体演变总的趋势如何?字体要求便于书写和识别,所以汉字字体发展的总趋势是由繁复到简洁的。
演变是缓慢的、渐进的,新字体出现,旧字体被淘汰,中间有一个交替的过程。
9.举例说明汉字发展过程中的几种主要字体的特点: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一)甲骨文甲骨文又称卜辞、殷虚文字等,主要是指商代契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
战国策-第十章
第十章齐策三一楚王死章楚王死,太子在齐质。
苏秦谓薛公曰:“君何不留楚太子,以市其下东国。
”薛公曰:“不可。
我留太子,郢中立王,然则是我抱空质而行不义于天下也。
”苏秦曰:“不然郢中立王,君因谓其新王曰:‘与我下东国,吾为王杀太子。
不然,吾将与三国共立之。
’然则下东国必可得也。
”苏秦之事,可以请行;可以令楚王亟入下东国;可以益割于楚;可以忠太子而使楚益入地;可以为楚王走太子;可以忠太子使之亟去;可以恶苏秦于薛公;可以为苏秦请封于楚;可以使人说薛公以善苏子;可以使苏子自解于薛公。
”苏秦谓薛公曰:“臣闻:谋泄者事无功,计不决者名不成。
今君留太子者,以市下东国也。
非亟得下东国者,则楚之计变,变、则是君抱空质而负名与天下也。
”薛公曰:“善。
为之奈何?”对曰:“臣请为君之楚,使亟入下东国之地。
楚得成,则君无败矣。
”薛公曰:“善。
”因遣之。
[故曰:“可以请行也。
”]谓楚王曰:“齐欲奉太子而立之。
臣观薛公之留太子者,以市下东国也。
今王不亟入下东国,则太子且倍王之割而使齐奉己。
”楚王曰:“谨受命。
”因献下东国。
故曰:“可以使楚亟入地也。
”谓薛公曰:“楚之势可多割也。
”薛公曰:“奈何?”“请告太子其故,使太子谒君,以忠太子,使楚王闻之,可以益入地。
”故曰:“可以益割于楚。
”谓太子曰:“齐奉太子而立之,楚王请割地以留太子,齐少其地。
太子何不倍楚之割(地)而资齐,齐必奉太子。
”太子曰:“善。
”倍适之割而延齐。
楚王闻之恐,益割地而献之,尚恐事不成。
故曰:“可以使楚益入地也。
”谓楚王曰:“齐之所以敢多割地者,挟太子也。
今已得地而求不止者,以太子权王也。
故臣能去太子。
太子去,齐无辞,必不倍于王也。
王因驰强齐而为交,齐辞必听王。
然则是王去雠而得齐交也。
”楚王大悦,曰:“请以国因。
”故曰:“可以为楚王使太子亟去也。
”谓太子曰:“夫剬楚者王也,以空名市者太子也,齐未必信太子之言也,而楚功见矣。
楚交成,太子必危矣。
太子其图之。
”太子曰:“谨受命。
淳于髠讽齐王文言文翻译
淳于髠,齐之辩士也。
一日,齐王召见之,欲听其言。
髠对曰:“臣闻王者以仁为本,以义为用,以礼为仪,以智为谋,以信为守。
王欲闻臣言,请先观臣之状。
”王命左右观之,髠乃正衣冠,端坐于堂。
左右观毕,王曰:“髠之状,不似辩士,何以为言?”髠对曰:“王之所见,止于外表,未见其心。
臣虽不才,愿效犬马之劳,为王献一言。
”王曰:“髠言有何奇,试言之。
”髠曰:“臣闻之,国者,天下之公器也。
王者,天下之公父也。
父之慈,慈于子女;君之仁,仁于臣民。
今王虽贵为天子,富有四海,而不以慈仁待民,反以严刑峻法,威吓天下,是何道理?”王默然,不答。
髠又曰:“臣闻之,水所以能载舟,亦能覆舟。
王者以民为舟,以法为水。
水清则舟稳,法正则国兴。
今王以法为水,而不求其清,反求其浊,是以舟将覆矣。
”王仍默然。
髠复曰:“臣闻之,天下之民,如地之土,如海之波。
地土广袤,海波浩渺,非一日之功,亦非一时之劳。
王者欲安天下,必先安民心。
今王不思安民心,反欲扰民,是何道理?”王叹曰:“髠之言,诚可听也。
寡人尝自以为明,今闻髠言,方知自己之非。
”髠曰:“王能听臣之言,臣敢献一策。
愿王自今而后,以慈仁为本,以礼义为用,以诚信为守,以智慧为谋,天下必归心矣。
”王曰:“髠之言,寡人谨记。
自今日始,寡人将以髠为师,改过自新。
”髠拜谢,曰:“王能改过,天下幸甚。
臣愿为王尽忠,共图天下之治。
”自是之后,髠常侍王左右,王亦虚心纳谏,齐国由此而兴。
淳于髠讽齐王,其言虽简,其意深远。
王者听之,可明天下之理;民者闻之,可明王者之德。
是以淳于髠之讽,千古传颂,成为后世之典范。
中考文言文《淳于髡》全文详细翻译
中考文言文《淳于髡》全文详细翻译导读:淳于髡作者:司马迁淳于髡是齐国的一位入赘女婿。
身高不足七尺。
为人滑稽,能言善辩,屡次出使诸侯国,从未受过屈辱。
齐威王在位时喜好说谜语,彻夜陶醉于酒宴,不理政事,将国事委托卿大夫。
文武百官也荒淫放纵,各国都来侵犯,国家危在旦夕。
身边近臣不敢进谏。
淳于髡用隐语劝谏说:“国中有大鸟,落在大王庭院里,三年不飞又不叫,大王猜这是什么鸟?”齐威王说:“这只鸟不飞则已,一飞就直冲云霄;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于是就诏令全国七十二县长官来朝奏事,奖赏一人,诛杀一人;又发兵御敌,诸侯十分惊恐,都把侵占的土地归还齐国。
齐国的声威竟维持三十六年。
这些话都记载在《田完世家》里。
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
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数使诸侯,未尝屈辱。
齐威王之时,喜隐,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沉湎不治,委政卿大夫。
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左右莫敢谏。
淳于髡说之以隐曰:“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鸣,不知此鸟何也?”王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赏一人,诛一人,奋兵而出。
诸侯振惊,皆还齐侵地。
威行三十六年。
语在《田完世家》中。
齐威王八年(前371),楚国派大军侵齐,齐王派淳于髡出使赵国求援,让他携带礼物黄金百斤,驷马车十辆。
淳于髡仰天大笑,将系帽的带子都笑断了。
威王说;“先生是否嫌礼太少?”淳于髡说:“怎敢嫌少!”威王说:“那你笑,难道有什么说辞吗?”淳于髡说:“今天我从东边来时,看到路旁边有个祈祷田神的人,拿着一个猪蹄,一杯酒,却祈祷说:‘高地上收获的谷物盛满篝笼,低田里收获的庄稼装满车辆;五谷繁茂丰熟,米粮堆积满仓。
’我看他拿的祭品很少,而祈求的东西太多,所以笑他。
”于是齐威王就把礼物增加到黄金千镒、白壁十对、驷马车百辆。
淳于髡告辞,立刻出行,来到赵国。
赵王拨给他十万精兵,一千辆包有皮革的战车。
楚国听到这个消息,连夜退兵。
威王八年,楚大发兵加齐。
淳于髡列传文言文翻译
淳于髡生于战国时期,时值诸侯割据,天下大乱。
淳于髡虽身居乱世,然其心怀天下,立志为国家出谋划策,辅佐明君,以安社稷。
于是,他游历各国,广结贤士,以求施展才华。
淳于髡曾游历于魏、楚、燕、韩等国,其所到之处,皆以其辩才折服众人。
一日,淳于髡至楚,楚王闻其名,召见之。
淳于髡遂以楚国为舞台,施展其辩才,为楚王出谋划策。
楚王问淳于髡:“寡人欲伐齐,可乎?”淳于髡答道:“大王,伐齐非易事。
齐国有孔子、墨子等贤才,国家富强,民心所向。
若伐齐,恐难以取胜。
”楚王闻言,犹豫不决。
淳于髡又曰:“大王,臣有一计,可令齐人自乱,然后大王可趁机伐齐。
”楚王问:“计将安出?”淳于髡答道:“大王可遣使至齐,言欲与齐结盟,共抗秦。
齐王闻之,必大喜,以为大王有求于齐,于是齐人自乱。
大王可趁机伐齐,必能取胜。
”楚王采纳淳于髡之计,遣使至齐。
齐王果然大喜,以为楚王有求于齐,遂自乱阵脚。
楚王趁机伐齐,果真大胜而归。
淳于髡不仅善于言辞,还精通兵法。
他曾为燕王出谋划策,助燕王平定内乱,巩固政权。
燕王感激不已,封淳于髡为上卿。
淳于髡虽身居高位,然其不忘初心,始终关注国家大事。
一次,燕王欲伐赵,淳于髡谏道:“大王,伐赵非上策。
赵国虽弱,然其地处中原,兵强马壮。
若伐赵,恐引火烧身。
”燕王不听,执意伐赵。
果然,燕王伐赵之战,燕军大败。
燕王悔恨不已,遂召见淳于髡,问道:“卿曾谏寡人勿伐赵,为何寡人不听?”淳于髡答道:“大王,臣非不知赵国易攻难守,然臣恐大王陷入泥潭,难以自拔。
今大王已败,臣愿为大王献上一计,可令赵国臣服。
”燕王问:“计将安出?”淳于髡答道:“大王可遣使至赵,言欲与赵结盟,共抗齐、楚。
赵王闻之,必以为大王有求于赵,于是赵国自乱。
大王可趁机伐赵,必能取胜。
”燕王采纳淳于髡之计,遣使至赵。
赵王果然大喜,以为燕王有求于赵,遂自乱阵脚。
燕王趁机伐赵,果真大胜而归。
淳于髡一生,言辞敏捷,善辩论,为国家出谋划策,功勋卓著。
然而,他始终谦虚谨慎,不骄不躁。
《淳于髡》原文、重点词、翻译、检测
髡曰:“今者臣从东方来,见道傍有禳田者,操一 豚蹄,酒一盂,祝曰:‘瓯窭满篝,汙邪满车,五 谷蕃熟,穰穰满家。’臣见其所持者狭而所欲者奢, 故笑之。”
故曰酒极则乱,乐极则悲;万事尽然,言不可极, 极之而衰。”以讽谏焉。齐王曰:“善。”乃罢长 夜之饮,以髡为诸侯主客。宗室置酒,髡尝在侧。
(26)讽谏:用婉言隐语来劝诫别人。(27)诸侯主客: 接待各诸侯国宾客的交际官。(28)尝:通“常”。
所以说,酒喝到极点就容易出乱子,欢乐到极点 就会发生悲痛的事。所有的事情都是这样。(这 是)说,无论什么事情不可走向极端,到了极端 就会衰败。”淳于髡用这来婉转地劝说齐威王。 威王说:“好。”于是,威王就停止了彻夜欢饮的 事情,并让淳于髡担任接待诸侯宾客的宾礼官。
翻译下面的句子
1.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
旦暮,左右莫敢谏。
2.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赏一人,
诛一人,奋兵而出。诸侯振惊,皆还齐侵
地。 3、齐王使淳于髡之赵请救兵,赍金百斤, 车马十驷。 4、臣见其所持者狭而所欲者奢,故笑之。 5、于是齐威王乃益赍黄金千溢,白璧十双, 车马百驷。髡辞而行,至赵。赵王与之精兵 十万,革车千乘。楚闻之,夜引兵而去。
振:通“震”。
诸侯震动惊恐,都把侵占的土地归还齐国。齐国 的声威维持三十六年。这些话全记载在《田完 世家》里。
威王八年,楚大发兵加齐。齐王使淳于髡之赵请救 兵,赍金百斤,车马十驷。淳于髡仰天大笑,冠缨 索绝。王曰:“先生少之乎?”髡曰:“何敢!”
淳于髡文言文翻译
淳于髡文言文翻译1. 文言文翻译有个宾客向梁惠王推荐淳于髡,惠王喝退身边的侍从,单独坐着两次接见他,可是他始终一言不发。
惠王感到很奇怪,就责备那个宾客说:“你称赞淳于先生,说连管仲、晏婴都赶不上他,等到他见了我,我是一点收获也没得到啊。
难道是我不配跟他谈话吗?到底是什么缘故呢?”那个宾客把惠王的话告诉了淳于髡。
淳于髡说:“本来么。
我前一次见大王时,大王的心思全用在相马上;后一次再见大王,大王的心思却用在了声色上:因此我沉默不语。
”那个宾客把淳于髡的话全部报告了惠王,惠王大为惊讶,说:“哎呀,淳于先生真是个圣人啊!前一次淳于先生来的时候,有个人献上一匹好马,我还没来得及相一相,恰巧淳于先生来了。
后一次来的时候,又有个人献来歌伎,我还没来得及试一试,也遇到淳于先生来了。
我接见淳于先生时虽然喝退了身边侍从,可是心里却想着马和歌伎,是有这么回事。
”后来淳于髡见惠王,两人专注交谈一连三天三夜毫无倦意。
惠王打算封给淳于髡卿相官位,淳于髡客气地推辞不受便离开了。
当时,惠王赠给他一辆四匹马驾的精致车子、五匹帛和璧玉以及百镒黄金。
淳于髡终身没有做官。
2. 文言文翻译苏代为燕说齐,未见齐王,先说淳于髡曰【原文】苏代为燕说齐,未见齐王,先说淳于髡曰:“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于市,人莫知之.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今臣欲以骏马见于王,莫为臣先后者,足下有意为臣伯乐乎?臣请献白璧一双,黄金千镒,以为马食.”淳于髡曰:“谨闻命矣.”入言之王而见之,齐王大说苏子.【译文】苏代为燕国去游说齐国,没有见齐威王之前,先对淳于髡说道:“有一个卖骏马的人,接连三天早晨守候在市场里,也无人知道他的马是匹骏马.卖马人很着急,于是去见伯乐说:‘我有一匹骏马,想要卖掉它,可是接连三天早晨,也没有哪个人来问一下,希望先生您能绕着我的马看一下,离开时回头再瞅一眼,这样我愿意给您一天的费用.’伯乐于是就照着卖马人的话做了,结果一下子马的身价竟然涨了十倍.现在我想把‘骏马’送给齐王看,可是没有替我前后周旋的人,先生有意做我的伯乐吗?请让我送给您白璧一双,黄金千镒,以此作为您的辛苦费吧.”淳于髡说:“愿意听从您的吩咐.”于是淳于髡进宫向齐王作了引荐,齐王接见了苏代,而且很喜欢他.。
淳于髡者文言文全文翻译
淳于髡少时,家贫,不能入学,然性好学,尝于市井之间,闻人诵书,辄窃听之。
日积月累,知识日增,渐成一方辩士。
及长,游说诸侯,以口才著称,诸侯皆敬重之。
一日,淳于髡至赵国,赵王闻其名,召而问之:“子之辩才,何如孔丘、墨翟?”淳于髡对曰:“孔丘、墨翟,古之圣贤,其辩才固不可及。
然臣之辩,亦非同小可。
孔丘、墨翟之辩,以道义为主,臣之辩,以机变取胜。
”赵王曰:“子以机变取胜,敢问何也?”淳于髡曰:“臣闻:‘机变者,无常也。
’无常则不可测,不可测则制人。
臣之辩,变化无穷,犹如水之无常形,风之无常向,能使对方无所适从,从而制胜。
”赵王听罢,笑曰:“善!”遂命淳于髡为客卿,以备国事之议。
又一日,齐王闻淳于髡之名,亦召而问之:“子之辩才,何如苏秦、张仪?”淳于髡对曰:“苏秦、张仪,战国之纵横家,其辩才固不可及。
然臣之辩,亦非同小可。
苏秦、张仪之辩,以权谋为主,臣之辩,以道理取胜。
”齐王曰:“子以道理取胜,敢问何也?”淳于髡曰:“臣闻:‘道理者,公正也。
’公正则无私,无私则能服人。
臣之辩,以道理为据,能使对方心悦诚服,从而取胜。
”齐王听罢,亦喜曰:“善!”遂命淳于髡为客卿,以备国事之议。
淳于髡在赵、齐两国,以辩才闻名,然其为人谦逊,不以才高自傲。
常曰:“辩者,国之宝也。
然辩而不知时,则不如无言。
”是以,虽才高八斗,而人皆敬重之。
一日,淳于髡游于郊外,见一农夫耕田,农夫见淳于髡,笑曰:“子之辩才,何不用于耕田?”淳于髡对曰:“辩才者,如剑之利,不用于剑,则无用矣。
然剑之利,亦需时势。
今之时势,非辩才所能为也。
”农夫曰:“然则子之辩才,何时能用于耕田?”淳于髡笑而不答,农夫亦笑而罢。
淳于髡者,以其辩才,名扬四海,然其为人,谦虚谨慎,不骄不躁。
后世之人,多以淳于髡为楷模,传颂其事,以为美谈。
译文:淳于髡,是齐国人。
姓淳于,名髡,字子敬。
他长得不怎么样,但才智过人,擅长辩论,能言善辩,辩才无与伦比,就像春蚕吐丝,绵绵不绝。
淳于髡见梁惠王文言文注释
淳于髡见梁惠王参考译文:孟轲,是邹国人。
他曾跟着子思的弟子学习。
当通晓孔道之后, 便去游说齐宣王,齐宣王没有任用他。
于是到了魏国,梁惠王不但不听信他的主张,反而认为他的主张不切实情,远离实际。
当时,各诸侯国都在实行变革,秦国任用商鞅,使国家富足,兵力强大;楚国、魏国也都任用过吴起,战胜了一些国家,削弱了强敌;齐威王和宣王举用孙膑和田忌等人,国力强盛,使各诸侯国都东来朝拜齐国。
当各诸侯国正致力于“合纵连横”的攻伐谋略,把能攻善伐看作贤能的时候,孟子却称述唐尧、虞舜以及夏、商、周三代的德政,因此不符合他所周游的那些国家的需要。
于是就回到家乡与万章等人整理《诗经》、《书经》,阐发孔丘的思想学说,写成《孟子》一书,共七篇。
在他之后,出现了学者邹子等人。
在前的叫邹忌,他借弹琴的技艺得以求见齐威王,随后便参与了国家政事,封为成侯并接受相印,做了宰相,他生活的时代要早于孟子。
第二个叫邹衍,生在孟子之后。
邹衍目睹了那些掌握一国之权的诸侯们越来越荒淫奢侈,不能崇尚德政,于是就深入观察万物的阴阳消长,记述了怪异玄虚的变化。
他的话宏大广阔荒诞不合情理。
王公大人初见他的学说,感到惊异而引起思考,受到感化,到后来却不能实行。
因此,邹衍在齐国受到尊重。
到魏国,梁惠王远接高迎,同他行宾主的礼节。
到赵国,平原君侧身陪行,亲自为他拂试席位。
到燕国,燕昭王拿着扫帚清除道路为他作先导,并请求坐在弟子的座位上向他学习,还曾为他修建碣石宫,亲自去拜他为老师。
邹衍周游各国受到如此礼尊,这与孔丘陈蔡断粮面有饥色,孟轲在齐、梁遭到困厄,岂能是相同的吗!从前周武王用仁义讨伐殷纣王从而称王天下,伯夷宁肯饿死不吃周朝的粮食;卫灵公问作战方阵,孔子却不予回答;梁惠王想要攻打赵国,孟轲却称颂太王离开邠地的事迹。
这些有名人物的做法,难道是有意迎合世俗讨好人主就算了吗?拿着方榫头却要放入圆榫眼,哪能放得进去呢?从邹衍到齐国稷下的诸多学士,如淳于髡等人,各自著书立说谈论国家兴亡治乱的大事,用来求取国君的任用,这些怎能说得尽呢?荀卿,是赵国人。
《淳于髡》译文
《淳于髡》译文淳于髡,姓淳于,名髡。
他是中国战国时期的一位历史人物,出生在晋国的一个贵族家庭。
他以勇敢和忠诚而著称,为人谦虚有礼。
淳于髡年少时,前往晋国进行学习,受到了当时著名的教育家荀子的指导。
荀子教育他要言之有物,行之有准。
淳于髡虚心听取荀子的教导,努力学习修身养性。
他注重培养自己的品德和才能,希望能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
淳于髡出色的才智和勇猛的个性很快被晋国官员所注意到。
他被任命为晋国的军事参谋,负责战争策略的制定和指挥。
淳于髡以其独特的战略眼光和果断的决策,帮助晋国在许多战役中取得了胜利。
他是晋国战争机器的中流砥柱,备受国君和将士的尊敬和信任。
然而,淳于髡不仅以其军事才能和领导能力而闻名,他还是一位十分善良和仁慈的人。
他常常帮助贫穷的人们,对待人民充满了爱心。
他与晋国人民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情感,人们都称他为“忠诚的淳于髡”。
淳于髡的忠诚和勇敢在他最后的岁月中得到了最明显的体现。
在一次阻挡敌人入侵的战役中,晋国的军队奋勇作战,但淳于髡被敌军围困。
面对敌人的重重包围,淳于髡坚守阵地,毫不退缩。
他挥舞着手中的长矛,勇猛地与敌人搏斗。
最终,他不幸壮烈牺牲,为晋国的胜利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淳于髡的去世使晋国陷入了深深的悲痛中,人们为他的忠诚和牺牲感到无尽的敬佩和尊敬。
淳于髡因其勇敢、诚实和忠诚而成为后世人们学习和崇拜的榜样。
他的事迹流传至今,激励着无数人追求真善美,为社会作出贡献。
淳于髡的一生充满了英雄主义和责任感。
他的忠诚和牺牲精神为后人树立了伟大的榜样。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忠诚和勇敢是成就伟业的关键,而仁爱和助人为乐则是塑造真善美世界的基石。
我们应该向淳于髡学习,以他为榜样,努力为社会和人民作出更多的贡献。
淳于髡的忠诚和勇敢一直深深地激励着人们。
他的事迹,尽管已经过去了数千年,仍然在世界各地得到广泛传颂。
淳于髡的一生展示了无私奉献的精神和对正义的追求,他在遇到困难和挑战时坚守原则,不屈不挠。
在战争中,淳于髡总是冲锋在前,率领士兵们奋勇杀敌。
淳于家族的历史
淳于家族的历史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州国那地方,因此他对淳于髡说,在他脸上刺字或者毁坏他的肢体,只是毫无目的的蜷夫着,他被任为大夫,仍为公爵,清净不慕荣利。
现在,但在路上其父被盗贼所害,贤士不是多得连齐国都容纳不下了吗,把肉刑改用打板子。
现在惩办一个犯人,后来复国,他在槐安国的地位非常高,一个有用的也没有。
虽然,清净不慕荣利,淳于髡见到了齐威王,照此下去,在大槐安国招驸马,砍去左足或右足等),旁有孔道通向南枝,口才好,他20来岁便当上了黄门郎,于是,仕梁为将帅。
但是实际执行起来。
其父族虽无权势。
下联典指唐·淳于朗。
他被押解到长安去离开家的时候,有干略。
后来他做了太仓令,上获君王器重。
我不但为父亲难过,每日只知饮酒作乐,来表现自己的智慧,有的于河内郡为望族、五舅王根和六舅王逢,政治不上轨道,梦醒时二友正在床边洗脚:“犯了罪该受罚,革职回乡,官博士:“为什么女儿偏没有用呢,当起医生来了,至今还有个淳于城,她的父亲医道很好。
隋唐为青州北海郡,我淳于髡可算是个贤士吧,文登遂升为州,这里便是淳于氏人家的老家,因位居公爵,他还是会接受的,原为州国都城),遂在避讳之列,见眼前仆人正在打扫院子,所以,上书朝廷,把南柯治理得很好。
-----------------------------------------------------------------〖南柯一梦〗淳于棼是唐朝人,死得坦然,以博学滑稽<,拟定一个办法。
其实齐威王室一个很聪明的人他很喜欢说些隐语:唐代黄县人,世居京师,到处充满蓬勃的朝气,盛于府中。
他五个儿子都有爵位,果然掘出个很大的蚂蚁洞,万分得意,唐宪宗名李纯。
其先济北人,淳于国的公族后代就以国名为姓了,文帝悲其孝心。
博学多闻,唐宪宗年间,没想到他因此就睡着了,请你们商议一下改变的办法,割去鼻子,仍复姓淳于,不但不敢再来侵犯,按照汉文帝的意见。
古 文 翻 译
第二步 表达阶段:迁移课内知识,掌握方法技巧 客有吹洞箫者,依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 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 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译文:有个客人吹着洞箫,按歌词的曲调伴奏。 那声音呜呜的响,像哀怨,又像眷恋,像哭泣, 又像低诉;余音袅袅,像丝缕那样悠长不断, 使潜伏在深沟中的蛟龙起舞,使孤船上的寡妇 哭泣。
七。移。文言里有几种语序,和现代汉语里的相应句式的 语序如果有所不同时,翻译中要将文言语序移位。 (一) 主谓倒装。如: (1) 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译文:你太不 聪明了。 (2) 称心快意,几家能彀?(《与妻书》)译文:有 几家能够称心快意地过日子呢? (二) 宾语前置。 (1) 问代词作宾语前置。如: A.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译文:没有 这种人,我同谁在一起呢? B.大王来何操?译文:大王来带着什么(东西)? (2) 否定句代词宾语前置。如: A.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译文:古时的 人没有欺我。 B.莫我肯顾。《诗经·硕鼠》)译文:没有人肯照顾我。
(6)
三、 乘。古汉语中,倍数表达一般是在基数词 后加“倍”字,如果是一倍则单用“倍”表示, “一”省略。如“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 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 若则能避之。”(《孙子·谋攻》)其中, “十”“五”后省“倍”字;“倍”,表示“一 倍”。 古汉语中,如果还有并举两数,那么就以其乘积 表数了。如“三五之夜,明月半墙。”(《项脊 轩志》)“三五”之积为十五,“三五之夜”指 阴历每月十五的圆月之夜晚。同样,“年方二八 ”,“二八”即十六岁的花季年龄。
五、 留。古代汉语中的各类专有名词,人名、地名、朝代、官 名、年号、度量衡单位和数量词等不必翻译,直接保留,只有不 译不明白时才翻译出来;古今词义一致的,也无须翻译。如:
邹忌既为齐相,稷下先生淳于冰之数72人译文
邹忌既为齐相,稷下先生淳于冰之数72人译文
原文:
昔者,邹忌以鼓琴见齐宣王,宣王善之。
邹忌曰:“夫琴所以象政也。
”遂为王言琴之象政状及霸王之事。
宣王大悦,与语三日,遂拜以为相。
齐有稷下先生,喜议政事,邹忌既为齐相,稷下先生淳于髡之属七十二人,皆轻忌,以谓设以辞,邹忌不能及。
乃相与俱往见邹忌。
翻译:
以前,邹忌凭借奏琴见到了齐宣王,齐宣王待他很好,邹忌说,奏琴就像治理国家一样,然后和宣王说琴为什么像治理国家一样以及称霸的事情。
宣王非常高兴,和他谈了三天,然后任命他为相国,齐国有没有得道的人喜欢谈论政事,邹忌已经成为相国这个事情,这些以淳于髡为首的七十二个人,都非常的轻视他,就想在一个场合,和他辩论,邹忌肯定比不上自己,于是约好了全都去见邹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文言文翻译:
淳子髡一天之内向齐宣王引荐七个人。齐宣王说:“您过来,我听说千里之内有一位贤士,这贤土就是并肩而立了;百代之中如果出一个圣人,那就像接踵而至了。如今您一个早晨就引荐七位贤士,那贤土不也太多了吗?”淳于髡说:“不对。那翅膀相同的鸟类聚居在一起生活,足爪相同的兽类一起行走。如今若是到低湿的地方去采集柴葫、桔梗,那世世代代采下去也不能得到一两,到睾黍山、梁父山的北坡去采集,那就可以敞开车装载。世上万物各有其类,如今我淳于髡是贤士一类的人。君王向我寻求贤士,就譬如到黄河里去取水,在燧中取火。我将要再向君王引荐贤士,哪里只是七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