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包的特点
蒙古包的描写
蒙古包的描写蒙古包,又称为“包子”,是蒙古族传统的居住建筑。
它是由木材和毡子构成的,外形呈圆顶状,顶部中央有一个小孔,可以让烟雾散发出去。
蒙古包的结构简单而坚固,适应了蒙古草原的恶劣气候条件。
蒙古包的外部覆盖着厚厚的毡子,这是由羊毛制成的,具有很好的保温性能。
在寒冷的冬季,蒙古包内部温暖如春,给人一种宜居的感觉。
而在炎热的夏季,蒙古包内部则凉爽宜人,让人感到清凉舒适。
进入蒙古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宽敞明亮的空间。
蒙古包内部没有墙壁,只有一个中央的火炉,火炉周围是用木头搭建的床铺。
床铺上铺着厚厚的羊毛毯子,给人一种柔软舒适的感觉。
火炉旁边还有一个小桌子,上面摆放着茶具和一些生活用品。
蒙古包的设计非常巧妙,它能够很好地适应草原上的环境。
蒙古包的圆顶形状可以有效地抵御强风的吹袭,而且还能够让雨水顺利流下,不会积水。
蒙古包的结构还具有良好的通风性,可以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避免了闷热和潮湿。
蒙古包是蒙古族人民的家园,也是他们的文化象征。
在蒙古包里,人们可以感受到浓厚的家庭氛围和温馨的人情味。
蒙古包内部的装饰也很有特色,墙壁上挂着各种图案精美的挂毯,地上铺着鲜艳的地毯,给人一种独特的视觉享受。
蒙古包是蒙古族人民生活的象征,也是他们对大自然的敬畏和热爱的体现。
蒙古包的建造材料都是来自大自然的恩赐,它与草原上的风景相得益彰,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蒙古包不仅是一种居住建筑,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延续。
蒙古包是蒙古族人民独特的居住建筑,它的设计简洁而实用,能够很好地适应草原的气候条件。
蒙古包内部宽敞明亮,温暖舒适,给人一种宜居的感觉。
蒙古包不仅是一种居住方式,更是蒙古族人民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的体现。
它是蒙古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草原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介绍蒙古包的特点
介绍蒙古包的特点
蒙古包是一种传统的蒙古族住所,具有以下特点:
1.适应游牧生活:蒙古包可以方便地拆卸和组装,非常适合游牧民族的风情。
2.环保节能:蒙古包完全使用天然材料,如木材、羊毛等,对环境影响小。
3.圆润外形:蒙古包的顶部为圆形,能够抵御草原上的强风雨。
4.良好采光与通风:蒙古包的顶部开设天窗,能够让阳光照射进来,同时墙体的保温隔热效果良好,又能有效地通风,排出室内的湿气和异味。
5.空间利用充分:蒙古包内部空间得到充分利用,不仅可以摆放床铺,还有专门的地方用来存放物品。
6.蕴含文化价值:蒙古包是蒙古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蒙古族传统的住所和生活方式,其造型独特,简洁自然,不仅具有实用价值,更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和艺术价值。
以上是关于蒙古包特点的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蒙古包的特点具有什么结构特征
蒙古包的特点具有什么结构特征蒙古包的特点具有什么结构特征蒙古包是蒙古族牧民居住的一种房子,适于牧业生产和游牧。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蒙古包的特点简介,希望能帮到大家!蒙古包的特点(1)适合自然环境蒙古包以圆形为总风格,无棱无角,呈流线形。
包顶为拱形,其承受力最强,包身近似圆柱形,上下形成一个强固的整体。
因此,草原上的沙暴和风雪,不会使蒙古包陷于灭顶之灾。
搭盖坚固的蒙古包,可以经受冬春的十级大风,由于包顶是圆的存不住水,下落雪的时候,把蒙古包的顶毡盖上,它就形成了一个球状封闭体。
因此它还能经得住草原上的大雨。
连续几天几夜的大雨,下得房倒屋塌,它却安然无恙,再大的雨也不会漏进包里。
蒙古包冬暖夏凉。
蒙古地方自古奇寒,“三九的严寒,会冻裂三岁牛的犄角”。
然而蒙古人世世代代居住的蒙古包,没听说冻坏一个人的,因为其一,包里有火,牧区有的是牛羊粪,只要火一生起来,立刻热浪扑面。
其二,冬天毡包外面加厚,里面又绑一层毡子,隔风性能较好。
其三,睡觉的时候,把家里烧暖,把套瑙盖上,门堵严,盖上羊皮被、皮袍,怎么会冷呢?其四,还可以在包里盘座暖炕,从外面烧火。
如果包内热的厉害,还可以通过顶毡调解;在骄阳似火的夏天,在视野辽阔的高地搭上毡包,人坐其中饮酒唱歌,真是花香袭人,凉风扑面,奶油飘香,不啻仙宫帝阙。
因为蒙古包形似球体,以白色为主色调,有较好的反光作用。
其背面可以开天窗,还可以把围毡边撩起来,使其八面来风,如坐凉亭。
尤其适合制做奶食品,因为不会酸得过劲。
现在有的蒙古包已不住人,夏天专门用来做奶食品。
(2)适应游牧生涯搭盖迅速:搭盖蒙古包不必严格择址,只要周围水草好就行。
蒙古包是一种组合房屋,各个部件都是单独的,搭盖时不用很多人参加,二人足可。
到一个新地方以后,把它们从车上卸下来,只需生着火熬好奶茶的时间,一座蒙古包就搭起来了。
熬茶时还是野炊,到了喝茶的时候,已经坐在蒙古包里了。
拆卸容易:拆卸蒙古包,比搭盖还容易许多。
介绍蒙古包
介绍蒙古包蒙古包,又称为“蒙古包帐篷”或“游牧民帐篷”,它是蒙古族和其他游牧民族常用的住所,也是蒙古族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
它的外形呈圆锥形,由内到外分为木质结构和覆盖层。
它的结构简单、坚固、适应性强,防风避寒,适合草原地带的气候条件。
蒙古包主要由木质结构、覆盖层和内部设施三部分组成。
木质结构包括中央柱、门柱、墙柱和支撑柱等,是蒙古包的骨架。
覆盖层是蒙古包的外壳,由毛毡、帆布或其他防水材料制成。
内部设施包括床铺、家具、炉灶等,为居民提供生活所需。
蒙古包的特点是结构简单、易于搭建和拆卸,适应性强。
在草原地带,游牧民族常常根据季节和气候迁徙,蒙古包的轻便和易于搭建的特点极大地方便了他们的生活。
此外,蒙古包的形状和内部结构也为游牧民族的生活提供了便利。
圆锥形的结构能够有效地抵御风雨,内部的木质结构也能够为居民提供足够的支撑和保护。
蒙古包是蒙古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蒙古族的传统文化中,蒙古包被视为家庭和社会的象征。
它代表了蒙古族人民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
在蒙古族的传统生活中,蒙古包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是居民的住所,还是社交和文化活动的场所。
在蒙古族的传统节日和庆典中,蒙古包更是不可或缺的元素。
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蒙古包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良和升级。
现代化的蒙古包不仅保留了传统的圆锥形结构和木质骨架,还加入了新的材料和技术,使其更加舒适、实用和美观。
蒙古包作为蒙古族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更是一种适应性强、实用性强的住所。
它代表了人类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是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
蒙古包的文化特征
蒙古包的文化特征蒙古包是蒙古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独特的文化特征和历史价值。
以下是对蒙古包文化特征的详细分析:1.自然环境的适应蒙古包是蒙古族适应自然环境的一种创造。
它采用圆形或半圆形结构,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空间,同时能够抵御恶劣的自然环境,如风、雨、雪等。
这种建筑设计体现了蒙古族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适应能力。
2.游牧生活的体现蒙古包是蒙古族游牧生活的重要体现。
它轻便、易拆易装,便于在草原上迁徙和移动。
同时,蒙古包内部空间宽敞,可以满足蒙古族人民的生活需求,如住宿、饮食、休息等。
这种生活方式体现了蒙古族对自由和空间的追求。
3.传统工艺的传承蒙古包是蒙古族传统工艺的代表之一。
它采用羊毛、牛毛、木材等天然材料制成,制作工艺精湛,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实用价值。
同时,蒙古包制作工艺也传承了蒙古族的历史和文化,成为蒙古族文化的重要载体。
4.家庭和社会关系的体现蒙古包是蒙古族家庭和社会关系的体现。
在蒙古族传统中,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而蒙古包则是家庭的重要象征之一。
一家人在蒙古包内共同生活,体现了家庭成员之间的紧密联系和互相依靠。
同时,蒙古包的建造和搬迁也体现了蒙古族社会互助和团结的精神。
5.宗教信仰的体现蒙古包是蒙古族宗教信仰的体现。
在蒙古族传统中,宗教信仰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蒙古包的建造和装饰也体现了蒙古族的宗教信仰和神灵观念。
例如,蒙古包顶部的圆顶象征着天穹和神灵的世界,内部的壁画和装饰也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
6.社交功能的发挥蒙古包不仅是蒙古族人民居住的场所,也是社交活动的重要场所。
在蒙古族传统中,许多重要的社交活动都在蒙古包内进行,如婚礼、丧葬、庆祝节日等。
这种习俗使得蒙古包成为人们相互交流、沟通情感的重要场所,也体现了蒙古族人民的团结和互助精神。
7.地域文化的体现不同地区的蒙古包具有不同的特点和文化内涵。
例如,内蒙古地区的蒙古包多采用硬木制成,工艺精湛,装饰华丽;而新疆地区的蒙古包则多采用毛毡和牛毛制成,具有浓郁的草原气息。
草原蒙古包的描写
草原蒙古包的描写
草原蒙古包是蒙古族传统住所,具有浓郁的草原风格。
下面是对草原蒙古包的描写:
在广阔的草原上,孤零零地矗立着一个蒙古包。
它的形状像一只圆形的小船,外部是由坚硬的杂草和树枝搭建而成,上面覆盖着草原上的自然材料——羊毛和兽皮。
这种蒙古包又称为“哈那”,具有坚韧、耐用、环保等特点,可以随时随地搭建和拆卸。
蒙古包外部的墙壁上有许多小孔,用来通风、采光和散热。
内部则由几根细木棍支撑着一个大圆形空间,地面铺着柔软的羊毛垫和兽皮,墙上挂着牧民们常用的马鞍、帐篷和弓箭等用具。
在蒙古包中央通常会有一堆篝火,供牧民在夜间照明和取暖。
蒙古包的主人通常是蒙古族牧民,他们身穿传统的袍子和披风,头戴羊毛帽子和狗皮手套,热情好客,用奶茶和酥油茶招待客人。
在蒙古包里,可以感受到浓郁的草原气息和牧民们的朴实热情。
蒙古包是蒙古族牧民的主要住所,也是草原上的独特景观。
它们的坚韧和实用性,见证了蒙古族人民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古老传统。
蒙古包的人文特色
蒙古包的人文特色蒙古包是蒙古族传统生活方式的代表,具有丰富的人文特色。
它是蒙古族人民的世居之所,不仅是他们居住的房屋,更是他们的文化和生活方式的象征。
本文将从建筑结构、装饰艺术和生活习俗三个方面探讨蒙古包的人文特色。
1. 建筑结构蒙古包的建筑结构非常独特,它由木材和毛毡构成。
木材构成几根相互平行的圆木支架,形成圆顶的骨架结构。
毛毡则用于覆盖整个圆顶,起到隔绝寒冷和保温的作用。
这种结构使得蒙古包能够适应广泛的自然环境,无论是严寒的冬天还是酷热的夏季,都能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
2. 装饰艺术蒙古包的装饰艺术精美独特,体现了蒙古族人民的审美追求和文化传统。
蒙古包的外部通常涂有白色的乳胶,形成鲜明的对比。
而内部则布置有各种彩色物品和图案,如地毯、挂毯和绘画等。
这些装饰物以鲜艳的颜色和独特的图案,展示了蒙古族人民对美的追求和自然的崇敬。
同时,蒙古包的内部布置也反映了他们的生活方式和家庭价值观。
3. 生活习俗蒙古包承载着蒙古族人民的传统生活习俗。
在蒙古包里,整个家庭通常居住在一个圆形的空间内,没有明确的分隔。
这种居住方式促进了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与亲密关系。
蒙古包内的家具和摆设都很简单,主要由一些地毯和垫子组成,这种简约的生活方式让人们更加注重亲情和家庭的温暖。
另外,蒙古包还承载着蒙古族重要的民族节日和庆典活动。
例如,在春节期间,人们会在蒙古包中举行丰盛的宴会,互相祝福和庆贺。
而在传统的婚礼仪式中,新娘会在蒙古包内完成嫁妆的准备,这一过程寓意着传承和家族的延续。
总的来说,蒙古包作为蒙古族人民的标志性建筑,不仅仅是居住的场所,更是蒙古族人民丰富文化和独特生活方式的体现。
建筑结构的独特性、装饰艺术的精美和生活习俗的传承,都让蒙古包成为了具有深厚人文特色的文化象征。
(字数:598字)。
蒙古族的住宿特点介绍
蒙古族的住宿特点
蒙古族的住宿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蒙古包:蒙古包是蒙古族传统的住房形式,具有独特的结构和特点。
蒙古包呈圆形,由木条和毛毡搭建而成,具有防风、防寒、防雨等功能。
蒙古包内部空间宽敞,可以容纳多人居住,同时也有利于保持室内温度和湿度。
2. 移动性:蒙古包具有很强的移动性,可以方便地拆卸和组装。
这是因为蒙古族人经常需要迁移和游牧,所以蒙古包的设计非常注重便携性和易组装性。
3. 环保性:蒙古包的设计非常注重环保,使用天然材料搭建,如木材、毛毡等。
同时,蒙古包也具有很好的保温性能,可以减少能源消耗。
4. 文化符号:蒙古包是蒙古族文化的象征之一,体现了蒙古族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民族特色。
在旅游景点和民族文化展示中,蒙古包也是重要的文化符号之一。
总之,蒙古族的住宿特点体现了其独特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同时也体现了其对于自然和环境的尊重和保护。
神奇的蒙古包根据短文内容说一说蒙古包的特点
神奇的蒙古包根据短文内容说一说蒙古包的特点蒙古包,又称为毡房、草包,是传统蒙古族及其他游牧民族居住的特色建筑。
它以其独特的结构和材料,在草原上成为世界闻名的标志之一、下面将就蒙古包的特点进行详细描述。
首先,蒙古包的主要特点之一是其特殊的结构。
蒙古包是由一系列木质骨架组成的,这些骨架以固定的角度相交,形成一个稳定的圆顶。
蒙古包的骨架通常由众多稀松的木棍组成,以便于拆卸和搬运。
木骨架的结构使蒙古包具备很好的抗风能力,而且也使得蒙古包能够抵御恶劣的天气条件。
其次,蒙古包的外层覆盖着毡或帆布。
毡是由细分的羊毛纤维制成的布料,它具有很好的保温性能,并且可以有效地防止雨水渗入。
蒙古包的外表面上覆盖着一层厚实的毡,保证了居民在大风和恶劣天气中的舒适度。
一些豪华的蒙古包会采用帆布作为外层,这种材料更加结实耐用。
另外,蒙古包内部的设计也体现了其独特的特点。
蒙古包的内层通常由多层厚羊毛毡组成,以提供额外的保温效果。
蒙古包内还有一个中央柱,负责支撑整个结构,并通过绳索固定住。
这个中央柱还可以用于悬挂照明设备或其他物品。
蒙古包内部一般没有隔间,整个空间都是一个连续的开放空间。
这为居民的居住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和自由度。
蒙古包的灵活性也是其独特之处。
蒙古包的骨架可以快速拆卸和组装,便于游牧民族根据季节和气候的变化进行迁徙。
此外,蒙古包还可以方便地逐渐扩大或收缩,以适应不同户口规模的需要。
蒙古包的简单结构和材料也使得它容易进行维修和保养。
最后,蒙古包作为一种生态友好的居住形式,在当代也具备了现代化的改进。
现在一些蒙古包已经使用环保材料替代了传统的羊毛毡,同时还引入了太阳能供电设备和现代化厕所等设施。
这些改进使得蒙古包更加符合现代人对舒适和便利的需求,同时也保持了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综上所述,蒙古包以其特殊的结构、材料和灵活性,成为蒙古族和其他游牧民族居住的标志性建筑。
它能够应对恶劣的天气条件,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同时又具备生态友好和现代化改进的特点。
名词解释蒙古包的特点
名词解释蒙古包的特点蒙古包,又被称为“包子”,是蒙古族传统的圆顶帐篷。
它不仅是蒙古族人民的居所,更是他们的文化象征。
蒙古包拥有许多独特的特点,下面将详细解释其中的几个。
首先,蒙古包的结构十分简洁。
蒙古包采用了原始的构造方式,由一根中央柱支撑着圆形的框架,再用木条和绳子进行固定。
这种简单而有效的结构使得蒙古包可以方便地搭建和拆除,非常适合游牧生活。
此外,蒙古包还能够有效地抵御恶劣的天气条件,包括强风、暴雨以及极寒的冬季。
其次,蒙古包的内部布局也非常独特。
蒙古包内部通常分为两个区域,中心区域用来生活和休息,边缘区域则用来放置日常用品和家畜。
中心区域是家庭成员聚集的地方,他们在这里共进晚餐、聊天、边喝香茶边享受温暖的火炉。
蒙古包内还设有一块用来祭祀神灵的祭坛,这显示了蒙古族人对于宗教信仰的重视。
第三,蒙古包的材料选择体现了对环境的适应和尊重。
蒙古包使用的外壳主要采用高级毛绒皮革制作,这种材料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在寒冷的蒙古高原保持温暖是十分重要的。
同时,蒙古族人民使用的皮革都是取自于被猎人捕获的狩猎动物,这样的做法体现了蒙古族人们对动物生命的尊重以及他们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
最后,蒙古包的可移动性也是其特点之一。
蒙古族人民过去以游牧为生,需要经常迁徙到不同的牧场寻找新的草原供牲畜吃食。
蒙古包正是为了适应这种游牧生活而设计的。
它可以便捷地拆卸、装载和运输,使得蒙古族人民能够轻松地跟随动物迁徙,保持牲畜的供应,并在不同的地方搭建舒适的居所。
总而言之,蒙古包是蒙古族人民特有的居住形式,它具有简洁的结构、独特的内部布局、环保的材料选择以及良好的可移动性。
这些特点不仅满足了蒙古族人民日常生活的需求,更体现了他们对自然和环境的适应和尊重。
蒙古包的传统及其特点成为了蒙古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他们独特的民族精神的象征。
蒙古包
1.蒙古包:蒙古包是住在草原上的蒙古族牧民居住的房子,蒙古是圆形的。
蒙古包特别容易拆装,两三个小时就能装起来。
2.吊脚楼:土家人住的是热带雨林中的吊脚楼,吊脚楼分上下两层,楼上干燥通风可以住人,楼下还可以放杂物。
3.窑洞:是黄土高原上的人居住的房子,窑洞必须在粘土上建,在洞外砌上砖,墙才会牢固。
4.爱斯基摩人的雪屋:雪屋在北美洲的冰天雪地里。
人们用雪块建造。
雪屋是圆形的,通常在门那里凿一个雪下通道,这样风和冷空气就不能直接进入屋子里面了。
5.跳舞的房子:它的房顶、墙壁、窗户都是扭曲的,像跳舞的小人一样可以叫它跳舞房。
6.中国馆: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它周围是什么颜色呢?它的外形像什么?(一顶古带人带的帽子,而被命名为“东方之冠”。
)
7.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它是上海的标志性建筑,它非常的高大,里面有餐厅,还可以观看上海的风景,还可以购物,是一个非常受欢迎的旅游景点。
8.金字塔:它在沙漠中,是埃及的象征,是古代埃及人建造的,它一般当作陵墓或祭祀用。
9.帆船房子:(你猜猜这个建在海上的房子叫什么呢?它的外形像什么?帆船)
10.菜篮子房子:(你看这是什么房子?)是美国一家公司的办公大楼,也是世界上最奇特的建筑。
【最新文档】蒙古包的特点具有什么结构特征-推荐word版 (7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蒙古包的特点具有什么结构特征蒙古包是蒙古族牧民居住的一种房子,适于牧业生产和游牧生活。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蒙古包的特点简介,希望能帮到大家!蒙古包的特点(1)适合自然环境蒙古包以圆形为总风格,无棱无角,呈流线形。
包顶为拱形,其承受力最强,包身近似圆柱形,上下形成一个强固的整体。
因此,草原上的沙暴和风雪,不会使蒙古包陷于灭顶之灾。
搭盖坚固的蒙古包,可以经受冬春的十级大风,由于包顶是圆的存不住水,下雨落雪的时候,把蒙古包的顶毡盖上,它就形成了一个球状封闭体。
因此它还能经得住草原上的大雨。
连续几天几夜的大雨,下得房倒屋塌,它却安然无恙,再大的雨也不会漏进包里。
蒙古包冬暖夏凉。
蒙古地方自古奇寒,“三九的严寒,会冻裂三岁牛的犄角”。
然而蒙古人世世代代居住的蒙古包,没听说冻坏一个人的,因为其一,包里有火,牧区有的是牛羊粪,只要火一生起来,立刻热浪扑面。
其二,冬天毡包外面加厚,里面又绑一层毡子,隔风性能较好。
其三,睡觉的时候,把家里烧暖,把套瑙盖上,门堵严,盖上羊皮被、皮袍,怎么会冷呢?其四,还可以在包里盘座暖炕,从外面烧火。
如果包内热的厉害,还可以通过顶毡调解;在骄阳似火的夏天,在视野辽阔的高地搭上毡包,人坐其中饮酒唱歌,真是花香袭人,凉风扑面,奶油飘香,不啻仙宫帝阙。
因为蒙古包形似球体,以白色为主色调,有较好的反光作用。
其背面可以开天窗,还可以把围毡边撩起来,使其八面来风,如坐凉亭。
尤其适合制做奶食品,因为不会酸得过劲。
现在有的蒙古包已不住人,夏天专门用来做奶食品。
(2)适应游牧生涯搭盖迅速:搭盖蒙古包不必严格择址,只要周围水草好就行。
蒙古包是一种组合房屋,各个部件都是单独的,搭盖时不用很多人参加,二人足可。
到一个新地方以后,把它们从车上卸下来,只需生着火熬好奶茶的时间,一座蒙古包就搭起来了。
关于蒙古包的知识
关于蒙古包的知识
蒙古包,又称“蒙古穹庐”或“毡帐”,是蒙古族传统的住房形式,流行于蒙古高原以及中国北方的内蒙古、新疆、甘肃等地区。
以下是有关蒙古包的一些基础知识:
1. 结构设计:蒙古包的最大特点是其圆顶结构,由木制框架和多块帆布组成。
这种设计既能抵抗草原上的强风,又便于拆卸和搬迁。
2. 材料:传统的蒙古包主要使用轻质木材作为支撑骨架,外覆以耐磨的毛毡或帆布。
现代的蒙古包可能采用更多样化的材料,如聚酯纤维等。
3. 门向:蒙古包的门通常朝南开放,据说这是因为蒙古人认为祖先的灵魂从南边来,而且在寒冷的冬季,南向的门可以让阳光照射进来,提供温暖。
4. 内部布局:蒙古包中心设有炉灶,用于做饭和取暖。
围绕炉灶安排有床铺和存储物品的地方。
整个空间可按功能划分为生活区、睡眠区和存储区。
5. 搬迁便捷:蒙古族是游牧民族,需要随着季节迁徙
以放牧牲畜。
蒙古包的设计允许快速拆装,便于携带和运输。
6. 文化象征:蒙古包不仅是实用的住宅,也是蒙古族文化的象征。
它体现了蒙古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哲学。
7. 现代应用:虽然现代化进程中固定建筑越来越普及,但蒙古包依旧在旅游、文化活动和某些牧民的实际生活中保留着它的地位。
蒙古包的简约和实用设计,充分体现了人类适应恶劣环境的智慧。
同时,它也是研究蒙古族历史和文化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浅谈蒙古族蒙古包的艺术特色
浅谈蒙古族蒙古包的艺术特色蒙古族蒙古包是一种具有独特艺术特色的传统建筑,它不仅是蒙古族人民在游牧生活中的重要住所,也是蒙古族文化的重要象征。
蒙古包以其精美的造型、独特的材料和装饰,充分展示了蒙古族人民的智慧和艺术才能。
一、造型特色蒙古包的造型十分独特,它呈圆形或方形,以骨架和围墙构成。
圆形的蒙古包象征着天穹,体现了蒙古族人民对自然的敬畏和向往。
方形的蒙古包则象征着大地,体现了蒙古族人民对大地的感激和敬意。
同时,蒙古包的结构也富有特色,它采用三角形骨架,形成穹顶结构,既坚固耐用,又符合美学原则。
二、材料特色蒙古包的主要材料是羊毛毡和毛绳,这些材料不仅保暖性好,还具有很好的防水性能。
此外,蒙古包的材料还具有易得、易运输、易搭建等优点,非常适合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
为了使蒙古包更加美观,人们还会在毡子上进行刺绣、彩绘等装饰,这些装饰不仅使蒙古包更加美观,也体现了蒙古族人民的工艺水平和审美情趣。
三、装饰特色蒙古包的装饰也是其艺术特色之一。
蒙古包内部常常挂满各种挂毯、壁画、刺绣等装饰品,这些装饰品不仅具有审美价值,还体现了蒙古族人民的宗教信仰、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
例如,蒙古包上的图案多取自自然,如云纹、水纹、花鸟鱼虫等,寓意着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向往。
此外,蒙古包的装饰也体现了蒙古族人民的工艺水平,如刺绣工艺、彩绘工艺等。
四、文化意义蒙古包作为蒙古族文化的代表,具有深刻的文化意义。
它不仅是蒙古族人民的住所,还是一种文化象征,代表了蒙古族的历史传统、生活方式和文化特征。
在蒙古族人民的心中,蒙古包是他们的精神家园,是他们民族文化的载体和传承。
五、传承与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传统的蒙古包手工艺面临着失传的危险。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一独特的文化遗产,许多地区开始采取措施,如举办手工艺比赛、培训等活动,鼓励年轻人学习和传承蒙古包手工艺。
此外,一些旅游景区也推出了蒙古包体验项目,让游客了解和感受蒙古族文化的魅力。
蒙古包最常见的特点都有哪些呢
点等都没有什么要求。只要是周边有水草,并且 地面平整就可以了。 3、蒙古包是东南向而设的。这和古代的北
方草原民族的崇尚太阳,和有朝日之俗有关。但
这种东南向习惯不仅仅只是一种信仰,更多的是 为抵御严寒和风雪。 4、蒙古包通体呈现白色
5、装载方便:蒙古包的架木--哈那、乌尼、 套瑙、门、都是分开的。外面覆盖的顶毡、围毡
蒙古包最常见的特点都有哪些呢 蒙古包最常见的特点都有哪些呢?蒙古包相
信很多的朋友多不会陌生,蒙古包是草原文化的
一种,当然蒙古包是内蒙朋友一个流动的房子,
特别适合游牧民族,在很多的朋友看来蒙古包是 新奇的,但是对于蒙古包并不是特别的了解,为
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蒙古包,了解草原文化,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蒙古包都具有哪些特点。
都是单个的,任何一件,一个女人都可以举起来
放在车上。蒙古包用骆驼驮运,用车装载,都特
别适合。千百年来已经形成固定程式,想也不想 就装载完了。 6、蒙古包是完全生态和环保的居室
Hale Waihona Puke 通过上面的介绍后相信您对于蒙古包的特 点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了解了蒙古包也就相当
于了进入了草原文化的课堂的大门。
0c01f8a 金华娱乐
1、容易拆装是蒙古包最大的优点,并且也 比较符合当地这种游牧经济的生活。一般情况下
一顶蒙古包只用两峰骆驼或者是一辆勒勒车就
可以运走了,并且在装的时候两三个小时就能够
搭盖起来。除此之外蒙古包内使用面积很大,并 且室内空气流通和采光条件好,冬暖夏凉,不怕
风吹雨打。
2、搭盖迅速:搭盖蒙古包对于季节或者是地
描写蒙古包的句子
描写蒙古包的句子蒙古包,又称“毡房”,是蒙古族传统的居住建筑。
它是一种圆顶的帐篷,由木桩、毡子和绳索构成,外形呈圆锥状。
蒙古包的结构简单而坚固,能够很好地适应草原上的恶劣气候,是蒙古族人民的居住首选。
蒙古包的外形独特,圆锥形的顶部给人一种温馨舒适的感觉。
它的内部空间宽敞,能够容纳整个家庭的生活所需。
在蒙古包内,人们可以享受到温暖舒适的居住环境,与外界的严寒和风雪隔绝。
蒙古包的建造材料主要是木头和毡子。
木桩构成了蒙古包的骨架,毡子则覆盖在外面,起到隔热保温的作用。
蒙古包的结构十分巧妙,木桩通过绳索牢固地连接在一起,形成了稳固的圆顶结构。
这种建筑方式不仅能够很好地抵御风雪,还能够方便地拆卸和搬迁,非常适合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
蒙古包内部的装饰也十分精美。
在蒙古包内,常常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地毯、挂毯和装饰品。
这些装饰物不仅美观,还能够起到隔热保温的作用,使蒙古包内部更加温馨舒适。
蒙古包在蒙古族人民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是居住的场所,还是社交、娱乐和宗教活动的场所。
在蒙古包内,人们可以围坐在一起,共进晚餐,分享彼此的生活故事;在节日和庆典时,蒙古包更是人们聚集在一起,共同庆祝的场所。
蒙古包是蒙古族文化的象征之一,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蒙古包的建造工艺和装饰风格都融入了蒙古族人民的智慧和勤劳,展现出独特的民族特色和生活方式。
总的来说,蒙古包是一种简单而坚固的居住建筑,它承载了蒙古族人民丰富的文化和生活方式。
它的独特外形和温馨舒适的内部空间,使其成为草原上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之一。
蒙古包不仅是一种居住的场所,更是蒙古族人民情感寄托的象征,承载着他们对家园和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描写蒙古包的句子
描写蒙古包的句子蒙古包,是蒙古族传统的居住建筑,也是草原上最具特色的建筑之一。
它采用了独特的结构和材料,能够适应草原气候的特点,成为了蒙古族人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蒙古包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它的外形。
它呈圆顶锥形,顶部有一个圆形的天窗,可以让光线透入,使得内部明亮通风。
这种圆顶的设计不仅美观,还能够更好地抵御风雨,保证居住者的安全。
蒙古包的外墙通常由毡子或者毛毡覆盖,这种材料能够很好地保温,让居住者在严寒的冬季也能感受到温暖。
蒙古包的结构设计也非常独特。
它通常由一根中央柱支撑,周围围绕着若干根支柱,再用绳索将它们固定在一起,最后用毡子或者毛毡覆盖整个结构。
这种设计不仅能够保证蒙古包的稳固性,还能够使得它在草原上迁徙时更加方便快捷。
蒙古包的结构设计简单而实用,体现了蒙古族人民对自然的智慧和对生活的理解。
在蒙古包内部,通常会有一个燃烧炉,用来取暖和烹饪。
蒙古包内部的摆设也非常简单,通常只有一些简单的家具和装饰品。
这种简约的生活方式,体现了蒙古族人民的朴素和勤劳,也让人感受到了他们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
蒙古包不仅是蒙古族人民的居住建筑,更是他们的文化符号和精神象征。
它承载了蒙古族人民对草原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也是他们对家园的眷恋和对未来的希望。
蒙古包的建造和居住方式,体现了蒙古族人民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也是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总而言之,蒙古包作为蒙古族人民的传统居住建筑,不仅在外形、结构设计上体现了对自然的理解和智慧,更承载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
它是草原上最具特色的建筑之一,也是蒙古族文化的重要象征,值得我们去深入了解和珍视。
简述蒙古包的优点
简述蒙古包的优点
蒙古包(yurt)是一种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传统蒙古人民居
住的圆形帐篷结构。
它有许多优点,包括:
1. 灵活性:蒙古包的结构非常灵活,可以迅速搭建和拆卸,适应不同季节和地点的需要。
这使得它成为一种便捷的临时住所。
2. 抗风能力:蒙古包的结构设计使得它对抗风能力很强。
而且由于外墙被压在内墙上方,能够很好地抵御强风和风暴。
3. 保温性能:蒙古包的构造使得它能够在寒冷的冬季保持温暖。
帐篷内部的羊毛毡和外墙结构有助于隔热,而中央烟囱的存在保证了通风和排放烟雾。
4. 环保:蒙古包通常使用可再生材料,如天然羊毛毡和木材,这使它成为一种环保的住所选择。
5. 简便实用:蒙古包内部空间布局简单明了,适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
它提供了足够的空间供睡觉、烹饪和放置物品,并且可以根据需求进行改变。
总的来说,蒙古包因其灵活性、抗风能力、保温性能、环保和简便实用等优点,成为一种独特而受欢迎的住所选择。
它不仅在蒙古国,而且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使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蒙古包的特点蒙古包的最大优点是易拆易装,便于搬迁。
一顶蒙古包只需要两峰骆驼或一辆勒勒车就可以运走,两三个小时就能搭盖起来。
再就是可以就地取材,就地制造,民间手工艺人就能制作。
还有,蒙古包看起来外形虽小,但包内使用面积却很大,而且室内空气流通和采光条件好,冬暖夏凉,不怕风吹雨打。
很适合于经常移场放牧的游牧民居住和使用。
蒙古包是东南向而设的。
这与古代北方草原民族的崇尚太阳,有朝日之俗有关。
但这种东南向习惯不仅是一种信仰,更多的是为抵御严寒和风雪,包含着草原人民适应自然环境的智慧和创造,因为他们居住在高寒地带,冬季又多西北风。
蒙古包主要由架木、苫毡、绳带三大部分组成。
制作不用泥水土坯砖瓦,原料非木即毛,可谓建筑史上的奇观,游牧民族的一大贡献。
1.蒙古包的架木:蒙古包的架木包括套瑙、乌尼、哈那、门槛。
(1)套瑙蒙古包的套瑙分联结式和插椽式两种。
要求木质要好,一般用檀木或榆木制作。
两种套瑙的区别在于:联结式套瑙的横木是分开的,插椽式套瑙不分。
联结式套瑙有三个圈,外面的圈上有许多伸出的小木条,用来连接乌尼。
这种套瑙和乌尼是连在一起的。
因为能一分为二,骆驼运起来十分方便。
(2)乌尼乌尼通译为椽子,是蒙古包的肩,上联套瑙,下接哈纳。
其长短大小粗细要整齐划一,木质要求一样,长短由套瑙来决定,其数量,也要随套瑙改变。
这样蒙古包才能肩齐,能圆。
乌尼为细长的木棍,椭圆或圆形。
上端要插入或联结套瑙,头一定要光滑稍弯曲,否则造出的毡包容易偏斜倾倒。
下端有绳扣,以便于哈那头套在一起。
粗细以哈那决定,一般卡在哈那头的丫性叉子中,上端正好平齐为准。
乌尼一般由松木或红柳木制作。
(3)哈那哈那承套瑙、乌尼,定毡包大小,最少有四个,数量多少由套瑙大小决定。
哈那有三个神奇的特性:其一,是它的伸缩性。
高低大小可以相对调节,不像套瑙、乌尼那样尺寸固定。
一般习惯上说多少个头、多少个皮钉的哈那,不说几尺几寸。
皮钉一般有十个皮钉,十一个皮钉等等(指一个哈那)。
皮钉越多,哈那竖起来越高,往长拉的可能性越小;皮钉越少,哈那竖起来越低,往长拉的可能性越大。
头一般有十四、十五、十六个不等。
增加一个头,网眼就要增加,同时哈那的宽度就要加大。
这一特点,给扩大或缩小蒙古包提供了可能性。
做哈那的时候,是把长短粗细相同的柳棍,以等距离互相交叉排列起来,形成许多平行四边形的小网眼,在交叉点用皮钉(以驼皮最好)钉住。
这样蒙古包可大可小、可高可矮。
蒙古包要高建的话,哈那的网眼就窄,包的直径就小;要矮建的话,哈那的网眼就宽,包的直径就大。
雨季要搭得高一些,风季要搭得低一些。
蒙古人四季游牧,不用为选蒙古包的地基犯愁,这样的房子是无论如何不能比拟的。
由于哈那这一特性,决定了它装卸、运载、搭盖都很方便。
其二,是巨大的支撑力。
哈那交叉出来的丫形支口,在上面承接乌尼的叫头,在下面接触地面的叫腿,两旁与别的哈那绑口叫口。
哈那头均匀地承受了乌尼传来的重力以后,通过每一个网眼分散和均摊下来,传到哈那腿上。
这就是为什么指头粗的柳棍,能承受二三千斤压力的奥妙所在了。
其三,是外形美观。
哈那的木头用红柳,轻而不折,打眼不裂,受潮不走形,粗细一样,高矮相等,网眼大小一致。
这样做成的毡包不仅符合力学要求,外形也匀称美观。
哈那的弯度要特别注意掌握。
一般都有专门的工具,头要向里弯,面要向外凸出,腿要向里撇,上半不比下半部要挺拔正直一些。
这样才能稳定乌尼,使包形浑圆,便于用三道围绳箍住。
(4)门哈那立起来以后,把网眼大小调节好,哈那的高度就是门框的高度。
门由框定。
因此蒙古包的门不能太高,人得弯着腰进。
毡门要吊在外面。
(5)支柱蒙古包上了八个哈那要顶支柱。
蒙古包太大了,重量增加,大风天会使套瑙的一部分弯曲。
连接式套瑙多遇这种情况。
八---十个哈纳的蒙古包要用四根柱子。
蒙古包里,都有一个圈围火撑的木头框,在其四角打洞,用来插放柱脚。
柱子的另一头,支在套瑙上加绑的木头上。
柱子有圆、方、六面体、八面体等。
柱子上的花纹有龙、凤、水、云多种图案。
王爷一般才能用龙纹。
2.苫毡的裁制:由顶毡、顶棚、围毡、外罩、毡门、毡门头、毡墙根、毡幕等组成。
(1)顶毡顶毡是蒙古包的顶饰,素来被看重。
顶毡是正方形的,四角都要缀带子,它有调节空气新旧、包中冷暖、光线强弱的作用。
顶毡的大小,以正方形对角线的长度决定。
裁剪时,以套瑙横木的中间为起点,向两边一乍一乍地来量,四边要用驼梢毛捻的线缭住,四边和四角纳出各种花纹,或是用马鬃马尾绳两根并住缝在四条边上,四个角上钉上带子。
(2)顶棚顶棚是蒙古包顶上苫盖乌尼的部分。
每半个像个扇形,一般由三到四层毡子组成。
里层叫其布格或其日布格。
以套瑙的正中心到哈那头(半个横木加乌尼)的距离为半径,画出来的毡片为顶棚的襟,以半个横木画出来的部分为顶棚的领,把中间相当于套瑙了么大的一个圆挖去,顶棚就剪出来了。
剪领的时候,忌讳把乌尼头露出来。
苫毡的制作讲究看吉日。
裁剪的时候,都分前后两片,衔接的地方不是正好对齐的,必须错开来剪。
这样才能防止雨水、风、尘土灌进去。
里层苫毡子在哈那和乌尼脚相交的地方必须要包起来,这样外面的毡子就不会那么吃紧,同时也使蒙古包的外观保持不变。
顶棚裁好后,外面一层周边要镶边和压边。
襟要镶四指宽、领要镶三指宽。
两片相接的直线部分也要镶边。
这样做,可以把毡边固定结实,同时看起来也比较美观。
(3)围毡围绕哈那的那部分毡子叫围毡。
一般的蒙古包有四个围毡。
里外三层,里层的围毡叫哈那布其,围毡呈长方形。
裁缝围毡的时候,比哈纳要高出一乍。
围毡的领部要留抽口,穿带子。
围毡的两腿上也有绳子。
围毡外边露出来的部分要镶边和压条。
东北围毡和东横木相接的地方用压条。
有压条的围毡要压在没压条的围毡上面。
围毡的襟没压条,也不镶边。
(4)外罩外罩用蒙古语叫胡勒图日格,是顶棚上披苫的部分,它是蒙古包的装饰品,也是等级的象征。
裁缝胡勒图日格的时候,其领正好和套瑙的外圈一般大。
胡勒图日格的腿有四个,和乌尼的腿平齐。
外罩的襟多缀带子。
它的领和襟都要镶边。
有云纹、莲花、吉祥图案,刺绣的非常美丽。
胡勒图日格的起源很早,从前一般的人家都有,后来才变成贵族喇嘛的专利。
(5)门门,原指毡门,用三、四层毡子纳成。
长宽用门框的外面来计量。
四边纳双边,有各种花纹。
普通门多白色,蓝边,也有红边。
上边吊在门头上。
门头和顶棚之间的空隙要用一条毡子堵住,有三个舌(凸出的三个毡条),也要镶边和纳花纹。
3.制作带子和围绳:蒙古包的带子、围绳、压绳、捆绳、坠绳的作用是:保持蒙古包的形状,防止哈那向外炸开,使顶棚、围毡不致下滑,在风中掀起来。
总之,对保持蒙古包的稳固坚定和延长寿命都有很大的关系。
(1)围绳围绳是围捆哈那的绳子,用马鬃马尾制成。
分内围绳和外围绳。
把马鬃马尾搓成六细股,三股左三股右搓成绳子,再用二、四、六根并排起来缝成扁的。
这种围绳的好处是能吃上劲,不伸缩。
内围绳是蒙古包立架时,在赤裸的哈那外面中部捆围的一根毛绳。
哈那的压力很大,内围绳的质量一定要特别结实。
内围绳一旦断裂或没有捆紧,哈那就会向外撑出来,套瑙下陷,蒙古包就有倒塌的危险。
外围绳捆在围毡外面,分上、中、下三根。
围绳的颜色有的搭配得很好,搓出来是花的。
外围绳不仅能防止哈那鼓出来,还能防止围毡下滑。
(2)压绳压绳也叫带子,分内压绳和外压绳。
立架木的时候,把赤裸的乌尼横捆一圈的绳子叫压绳。
内压绳蒙古包内有四或六根,也用马鬃马尾搓成,较细。
这些压绳和乌尼压绳一样粗细,防止套瑙下陷或上翘,是蒙古包顶保持原来的形状。
外压绳分为普通八条压绳、网络带子和外罩带子三种。
普通压绳比内压绳要粗,外压绳用在苫毡的外面。
前面四根,后面四根。
网络带子和普通压绳不同,套在顶棚上,从包四周流苏一样垂下来。
尤其是顶棚襟边的制作更为精致,垂下来缝压在围毡上。
外罩带子是有外罩的蒙古包才有的。
有外罩的毡包不用其它外压绳,外罩本身就起了包顶压绳的作用。
外罩与其说是苫毡,不如说成是压绳更准确。
外罩脚上、领上钉的带子,将顶棚的襟、锅捆压得更妥贴,大风吹不起来。
(3)捆绳和坠绳捆绳是把相邻两片哈纳的口绑在一起,使其变成一个整体的细绳,用骆驼膝盖上的毛和马鬃马尾搓成。
坠绳是套瑙最高点拉下的绳子。
蒙古人对这根带子分外看重,用公驼和公马的膝毛或鬃尾搓成。
大风起时把坠绳拉紧,可以防止大风灌进来把毡房吹走。
4.哈雅布琪:哈雅布琪,是围绕围毡转一圈将其底部压紧进行封闭的部分。
春、夏、秋三季主要由芨芨草(枯枝)、小芦苇、木头,冬天用毡子做成的。
暖季的哈雅布琪是卷成一个圆棒形的,无风天折起来放好,有风时围上。
冬天用的哈雅布琪是用几层毡子摞起来做的,上面纳有花纹。
辽阔的草原是蒙古民族纵马征战和自由放牧的大舞台,最适合游牧民族的居舍就是蒙古包。
蒙古包,这是游牧民族特有的文化模式伴随着蒙古民族走过了漫长的年代。
蒙古包有其发展、演变的过程:古人制造洞室,沿洞壁用木头石头砌到洞沿,上面搭一些横木封顶就成了洞室。
洞顶要留一口子,供人出入及走烟、出气、采光、通风之用。
后来发展成蒙古包的门和天窗。
那时称这种洞室为乌尔斡,"乌尔"原意为"挖"的意思,现代蒙古语中已经专指蒙古包天窗上的顶毡,引伸为"家"、"户"等意。
在狩猎采集时代,蒙古族住在窝棚里,这种圆形拱顶的隐蔽窝以活树为支柱,用桦树皮覆盖,制做简单,便于遗弃。
随着原始人类由采集向狩猎过渡,活动范围越来越大,同时也把一部分食草动物逐渐驯养成家畜,出现了畜牧业的胚胎。
要求一种便于迁徒的居室,于是窝棚之类的建筑应运而生。
在狩猎时代向游牧时代过渡时,其居住由窝棚过渡到帐篷,帐篷用树木做支架上盖毛皮。
进入畜牧社会,支架变成哈纳,同上面提到的洞顶变成天窗结合在一起,便有了蒙古包的雏形。
也出现了毛毡帐,其形似天幕,用羊毛毪覆盖。
据《呼伦贝尔概要》载:"呼伦贝尔之普通蒙人,每限于游牧,依水草而居,转徙无常,概以穹庐为栖止。
此种天幕生涯,可蔽风雪,可防虎狼。
"‘穹庐’满洲语曰‘蒙古博’,俗读‘博’为‘包’。
”宋末元初辽人赵良嗣诗曰:“朔风吹雪下鸡山,烛暗穹庐夜色寒”,所咏的就是蒙古包。
古代的翰儿朵。
此系古代蒙古贵族所用的蒙古包。
亦做"窝裹陀",又称"宫帐"。
这种蒙古包与普通蒙古包相比较有三个特点:其一,容积很大。
普通蒙古包高约十三、四尺,宽五、六尺。
古时的翰儿朵则高大得多。
据鲁不鲁乞记叙:"他们把这些帐幕做得如此之大,以至有时可达三十英尺宽。
因为我有一次量一辆车在地上留下的两道轮迹之间的宽度,为二十英尺。